S2 1

Page 1



1

計畫 總述

六校計畫概述 雙月會 社會創新小聚 社會創新人才培育網 社會影響力工作坊 小結

2

大學 治理

六校計畫簡述 小結

3

課程 創新

跨領域教學團隊的建立 創新教學之推動與發展 六校創新創業課程特色與研發 跨領域社會創新人才養成 小結

44 46 48 50 52

4

場域 建置

場域建置發展成果 小結

59 66

5

創業 育成

創新創業育成空間 六校實體育成空間 育成平臺發展與建置成果 小結

70 72 75 82

6

未來 展望

各年度成果發表回顧 校長出列 啟動大學的新創人才培育 國際創新網絡串聯 From Startup to Scale-up

86 92 96 98

8 10 13 16 19 20

27 40



Chapter 1 計畫總述

1

計畫 總述 六校計畫概述 雙月會

社會創新小聚

社會創新人才培育網宣傳推廣 社會影響力工作坊 小結

1


以人培計畫建構

教學 研發 創業育成

三位一體的平臺


Chapter 1 計畫總述

我國產業長期以來專注於產品製造的技術領域,建立了極具競爭力的 OEM/ ODM 產業基礎,並以資通訊產業在全球經濟體系中扮演關鍵性的角色,但 在全球化及知識經濟的高度影響下,遭逢迥異於以往的產業競爭壓力及趨 勢。然隨著行動裝置的普及與通訊網路的變革,以及資通訊產業的發展基礎 與全球競爭力,智慧生活產業乃成為我國產業轉型與經濟發展的新契機。 有鑑於此,教育部顧問室於 98 年 7 月委託國立臺灣大學應用力學研究所吳 政忠教授召集相關學者專家組成規劃團隊,協助顧問室進行「智慧生活整合 性人才培育計畫」的先期規劃。規劃團隊於 98 年 12 月完成「智慧生活整 合性人才培育中程綱要計畫書(100 - 103)」,經顧問室循科技計畫審議 程序送審,獲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103 年 3 月升格為科技部)審查通過, 於 100 年開始執行第一期「智慧生活整合型人才培育計畫」,針對永續智 慧生活空間、智慧健康醫療照護、文化導向生活科技、生態環境友善農業之 四大主題,致力培育能將智慧科技導入日常生活領域、具備人文社會關懷, 並可即時回應社會及環境變遷的跨領域整合性人才,以強化我國因應經濟轉 型與全球競爭的量能。 另為配合教育部於 102 年底提出的教育政策白皮書之政策與架構,本計畫 也隨之啟動第二期規劃。第二期「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培育計畫」(104 - 107)則係因應後工業社會的全球化、(數位)資訊化、少子化、高齡化與 地球暖化等全球性的發展趨勢,及促進經濟成長與轉型、提升青年就業與縮 短學用落差等高教人才培育目標,在第一期計畫執行基礎下,延續推動計畫 精神及目標,並進一步深化及拓展,以「整創聯盟」與「特色大學」雙軌計 畫,規劃培育具誘發新興產業與支持地方發展潛力之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 其中「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培育特色大學計畫」,即本計畫,則具體聚焦於 協助個別大學校院,從建置智慧生活「雙層三明治」課程結構著手,發展教 學與課程之創新模組,並以創新創業人才培育為核心來建構教學、場域與育 成三位一體的平台,以強化大學院校在促進區域發展上的角色。

3


ENSIT TRIENNIAL REPORT 2013-15

計畫 概念圖

智慧健康醫療照護

文化導向生活科技

生態環境友善農業

智慧科技與服務

誘發新興產業及支持地方發展 創新創業協作平台

知識管理及傳播互動平台

產學合作暨服務應用訓練平台

國際交流與合作平台

產學研知識三角支撐之人才培育平台 實作

問題/需求導向

市場/社會接軌

專案

場域應用及業界實習 知能

應用

思維

效能

人文

科技

設計

管理

跨領域專業學程 通識博雅

跨領域基礎 跨領域基礎及服務學習課程

培育跨領域及創新型人才

4

服務學習

縮減學用落差

跨領域教學平台

產業經驗及需求導入

促進經濟成長及就業

人才及智識挹注

永續智慧生活空間


計畫目標與推展架構 「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培育特色大學計畫」目標在透過地方資源的整合與 落實場域做中學的概念,以 3E 理念,儲備 (Enable) 學生整合知識及 實踐於生活的能力;同時藉由新創教學的設計與推行,增強 (Enhance) 學 生 專 業 知 識 與 創 新 方 法 的 應 用; 並 以 產 學 研 多 方 合 作 共 同 輔 導 培 育 (Empower) 跨領域智慧生活新興產業的整合性人才,進而推動地方創新 創業。 為了使計畫的推動與執行更符合社會發展趨勢與需求,「智慧生活創新創業 特色大學推動計畫」(原名為「智慧生活在地創新與企業育成人才培育平 台推動計畫」)計畫辦公室,以「社會創新人才培育網」 (Empowerment Network for Social Innovation Talents ,以下簡稱 ENSIT) 作為代稱,以 利對內推動計畫之執行,並對外擴大社會影響力。 ENSIT 計畫辦公室自 101 年 4 月起開始運作,由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系 周素卿教授擔任計畫主持人,第一年由臺灣大學資訊工程學系陳彥仰副教授 與輔仁大學新聞傳播學系陳順孝副教授擔任協同主持人,而暨南大學國際企 業學系駱世民副教授與長庚大學機械工程學系孫嘉宏助理教授也陸續加入協 同主持行列。為鼓勵大學結合研究發展、課程創新及創業育成三項任務的階 段性目標,並發展成為地方創新系統總部與青年創業育成中心,ENSIT 計 畫辦公室於 101 年 9 月 6 日透過公開甄選,在 34 個申請案中遴選出六所伙 伴大學,執行第一個三年期的(102 - 104)「智慧生活創新創業育成平台 試辦計畫」。


ENSIT TRIENNIAL REPORT 2013-15

ENSIT 辦公室透過雙層三明治課程模式的規劃,結合做中學 (learning by doing) 、生活實驗室 (living labs) 與場域實作的理念,督促伙伴學校在 課程中導入智慧生活科技並進行教學創新,以培育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青年 世代。另一方面則藉助伙伴學校的專業與特性,強化大學作為地方創新樞 紐 (innovation hub) 之角色,為催生具備在地特色的微型企業與社會企 業創造環境,進而提升地方創新創業的量能以帶動發展並增加就業機會, 也善盡大學的社會責任。 同時,ENSIT 辦公室也和六所伙伴學校定期舉辦雙月會,將六校打造為一 個學習聯盟,以雙月會作為伙伴學校學習交流的平臺,也分享計畫執行的 進度與經驗。雙月會的舉辦,一方面讓 ENSIT 辦公室透過交流學習來滾動 式修正計畫整體的走向,二方面則增進學習聯盟成員於社會創新與教育創 新上嘗試多元及跨界整合的作法。 除學習聯盟內部的協作維運外,ENSIT 計畫辦公室也籌辦了一系列社會創 新小聚 (Social Innovation Gathering) ,向大眾闡述社會創新與青年創 業的理念與實踐。自計畫執行以來,社會創新小聚的舉辦早已跳脫計畫內 部活動的層次,積極串連新創網絡、進行相關知識及資源分享,提供社會 創新創業社群跨領域人才集結的場合與交流機會,以社會創新的途徑解決 社會問題,並藉由活動的媒體曝光和人力動員,提高社會大眾對青年就業 與創業問題的關注。 在計畫的宣傳推廣上,ENSIT 辦公室發行了社會創新人才培育網通訊,其 內容除介紹國內外關於社會創新和創新創業的趨勢新知,還有重點報導學 習聯盟計畫的執行亮點與成果,讓社會大眾可以透過通訊吸收相關資訊及 瞭解計畫動態。另為鼓勵執行學校,除了以部訂之 KPI 說明執行成效外, 可從更寬廣的角度來衡量計畫的價值與影響力,ENSIT 辦公室亦委請社企 流協助舉辦社會影響力工作坊,以「社會投資報酬」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 的概念來建置計畫執行的「關鍵績效指標」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 ,用更合適的衡量方法與框架來評估各校執 行計畫的社會價值與效益,並從中擬定計畫推展的策略與後續調整的方向。 以下,本報告將依序介紹六校計畫、雙月會、社會創新小聚、社會創新人 才培育網通訊及社會影響力工作坊等五項重點工作項目,並初步評估其執 行成果,同時提出後續執行的方向和展望以供參考。

6


Chapter 1 計畫總述

計畫 架構圖

主題 專業

部門 產業

7


ENSIT TRIENNIAL REPORT 2013-15

六校計畫概述 在「智慧生活創新創業育成平台試辦計畫」遴選過程中,脫穎而出的六校分別是國立臺灣海洋大 學、國立中興大學、國立東華大學、靜宜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及修平科技大學等(前三所為國立 大學,後三所為私立大學)。在三年期的計畫執行過程中,六校在新創人才培育與創業量能累積 方面已有卓越成效,各校探索各自的地方文化脈絡及產業特性,從獨特的文化特色與產業資源的 方向來推動地方創新創業的發展,並催生微型創業及社會企業育成來促進地方活化與產業再生。 茲將六校的計畫執行概況簡述如下: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從推動生態友善漁業發展的立場出發,並與地方的漁民、社區與業師合作,以 實作教學的方式帶領學生走入漁村,在從做中學的過程中瞭解漁具、漁法對於海洋生物及生態的 影響,並鼓勵學生從自己的關懷或專業出發,來促使基隆的漁村和漁業再生,如利用 LED 燈取代 傳統集魚燈,結合地方漁村文化,培育學生創新創業,讓漁業友善生態。 高雄醫學大學為因應台灣社會因高齡化及慢性病帶來的照護人才缺口,以多年來在南臺灣建立的 雲端遠距健康照護平臺為基礎,整合培育出健康管理及長期照護等不同面向之人才,打造更全面 且完善的智慧健康照護網。透過實作場域的設置與課程實習的導入,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健康照 護產業的實際運作與未來發展,並且從中發現需求與機會。新創人才的培育與微型企業的發展因 此可以相互結合,並有可能進一步連結產業技術與在地聚落,使南臺灣智慧健康照護網絡與產業 得以生根茁壯。 國立中興大學因身處臺灣中部茶葉產區的地利之便,集合茶產業中的產、官、學各單位,共組「興 大睿茶平臺」,以農業友善生態的「生活實驗室」概念建立校園茶場,提供學生實作場域,並以 國內第一所具備茶產業完整教學實習硬體設施與師資的大學目為標,結合智慧科技與在地特色, 期促成台灣茶產業的創新與活化。 修平科技大學以霧峰、太平與大里等 12 個社區為伙伴,提出「霧太達利在地創業計畫」,發動老 師和學生盤點在地產業資源並主動發掘社區問題,一方面培養學生發現並解決實際問題之能力, 二方面以創新方法來協助社區及在地產業強化競爭力,讓學生找到在地就業的契機,並回到自己 原生社區,以在地優勢和專業技能來活化社區及在地產業。 靜宜大學以發展「沙鹿大學城」為未來願景,結合校內外部資源,擴充創新課程及學習的深度與 廣度,讓學生通過場域實作直接與產業接軌,並透過實際進入社區踏查來瞭解在地脈絡與探詢產 業需求,與社區的積極合作不僅使得學校與在地緊密結合,也提供了學生未來在地創業或就業的 各種機會與資源。 國立東華大學著手於教育革新與在地培力,從區域發展與社區實際需求出發,結合在地空間與大 學資源,實踐多元創新與參與實作式教學,協助在地青年與在校學生取得相關資源,並連結在地 創新創業網絡,創造地方產學互相支持的體系,落實地方與大學的緊密結合,推動地方產業創新 與青年創業。


Chapter 1 計畫總述

在地發展與實踐

企業家精神與創新創業育成

新創教學與教育革新

本計畫透過地方創新創業網絡的匯聚, 連結大學院校、在地產業、政府單位 與民間組織等內外部資源,以地方發 展脈絡為基礎,建構在地創新創業資 源聚落。整合區域性智慧生活人才知 識庫,建置知識管理平臺,提供學校、 社區組織、產業等多方交流、訓練、 諮詢等多元服務;透過人才知識相關 資源彙集,持續研發滿足在地需求、 發展地方新興生活產業之創新創業人 才培育模式,活絡地方創新系統與產 業連結。

本計畫以大學為地方創新系統核心, 透過機制及配套措施的調整設立,建 立校園創新創業氛圍。除了整合區域 創新創業相關資源與智慧生活人才知 識庫,建立資源平臺,本計畫特別著 重學習聯盟六校校內的創新創業育成 平台的確立,建立實體校園青創空間, 再藉由虛擬的平臺資源擴大學生對於 「就業」的認知,輔以業師教師合作 教學之跨領域課程、新創課程成果展 演與相關競賽的參與,累積學生智慧 生活創新創業實力,形塑創新教育氛 圍,培養青年企業家精神,開創青年 未來就業的更多可能。

本計畫協助及引導伙伴學校採取系統 化 及 創 新 性 的「 雙 層 三 明 治 課 程 架 構」,規劃實踐智慧生活場域導向創 新創業系列課程,建構地方創新智慧 生活人才培育模式。經由場域導向課 程設計,持續由課程教學深耕地方, 引導學生看見社會、發現問題、尋求 解答、發展創新、建立志業、創新創 業,培育掌握地方動態與社會需求的 創新創業人才。同時,藉由跨領域新 創教學的規劃實踐,提升學、教界對 地方公共事務的關心與參與,鼓勵各 校啓動教師跨領域社群,透過社群交 流學習,探討創新創業課程模組多元 開發之潛能與創新教學方法論的研發 確立,進行教學的革新,並形成具典 範性的可流動知識價值,以新傳教學 啓動教育革新,成為社會創新的基石。

9


ENSIT TRIENNIAL REPORT 2013-15

雙月會 跨領域學習與跨組織資源整合是本計畫的推動重點,因此 ENSIT 辦公室 打造「智慧生活創新創業育成平臺跨校學習聯盟」,以六校輪流舉辦雙月 會的定期機制,推動六所伙伴學校組成跨校學習的大學聯盟 (university consortium) 。雙月會作為學習聯盟內交流的平臺,讓各校得以分享他們 的執行成果與方法論,激發聯盟成員在社會創新與教育創新上的跨界創新 及多元學習。自 102 年 5 月開始至 104 年 8 月為止,全國學習聯盟雙月會 累計已辦理 10 次,其除針對本計畫「創新創業課程模組」和「創業育成平 臺建置」兩大項工作主軸進行交流外,另也著重展示雙月會主辦學校的計 畫進展,包括課程創新、場域建置和育成平台的成果與實地考察等。 雙月會同時也是 ENSIT 辦公室之管考機制,在與主辦學校共同籌備及規劃 的過程,ENSIT 辦公室得以更深入地了解該校的計畫執行進度、策略與成 效,並通過雙月會中的成果展示與經驗分享來掌握學校計畫執行的情況, 對計畫整體的發展進行滾動式調整。此外,雙月會也是伙伴六校彼此擴散 課程與教學創新、連結各地社群與資源,及推動計畫團隊進行經驗與資源 分享的系統性機制。透過雙月會主題的選定與討論,各校對場域之規劃、 科技導入之策略、產學合作之機制、校園創業氛圍之締造等面向進行交流, 研討如何面對計畫執行時的問題並共同研擬對策。在這過程中,各方都能 更加了解其他伙伴學校如何回應在地需求並提出解決方案,也藉由六校輪 流舉辦的機制,使得計畫影響力在地方擴散,並運用活動聚集社會創新與 青年創業的資源和網絡。 此外,雙月會中也設計了公開的系列活動,向外推廣社會創新、鼓勵創新 創業新力量的投入、促進內外部資源的交流、擴大社會創新人才網絡並聚 焦地方社會創新量能,有助於計畫團隊與外部創新網絡的接觸與連結。

10


學習聯盟主題雙月會 當傳播遇見社會創新 主辦學校: 102 年 05 月 11 日 靜宜大學、修平科技大學

交流主題 1 趨勢新知:傳播與社會創新的結合應用。 2 學習聯盟:如何吸引學生投入社會創新課程。 3 場域參訪:南投竹山小鎮文創。

智慧醫療與在地遠距健康照護 主辦學校: 102 年 06 月 28 日 高雄醫學大學

交流主題 1 趨勢新知:偏鄉醫療轉型成為智慧遠距醫療照護的趨勢。 2 學習聯盟:創新創業課程推動經驗。 3 場域參訪:高雄日光小林。

生態友善發展模式 - 以燈火漁業為例 主辦學校: 102 年 10 月 25 日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交流主題 1 趨勢新知:生態友善發展模式 。 2 學習聯盟:社區資源盤點方法論、教師團隊課程執行方法論、創業種子團隊經驗 分享。 3 場域參訪:基隆長潭里漁村。

地區微型產業群聚 主辦學校: 102 年 12 月 14 日 國立東華大學

交流主題 1 趨勢新知:花蓮社區支持型農業 CSA(Community Support Agriculture) 的實踐 經驗以及青年返鄉的創業歷程。 2 學習聯盟:創新創業課程教學經驗與成果。 3 場域參訪:在地農夫市集「花蓮好事集」。

複合性地方場域資源盤點 主辦學校: 103 年 05 月 03 日 國立中興大學

交流主題 1 趨勢新知:產學合作的教學創新與創業育成資源。 2 學習聯盟:複合性創業育成場域與產學合作策略交流與建議。 3 場域參訪:藉由中興大學實作場域參訪與課程體驗,促進六校課程模組與實作場 域的結合模式交流。

11


校內創新創業育成空間與平臺運作 主辦學校: 103 年 07 月 17 日 國立臺灣海洋大學

交流主題 1 學習聯盟:校內育成空間與平臺維運。 2 青創論壇:國內公私部門於青年創業的推動與計畫推動經驗交流與分享。 3 趨勢新知:邀請日本 Entrepreneurial Training for Innovative Communities 分享推動青年創業及創新學校經營的經驗。 4 場域參訪:走訪海大實作場域。

創業與企業人才育成實習計畫 主辦學校: 103 年 09 月 03-04 日 靜宜大學

交流主題 1 學習聯盟:校園實習計畫與執行機制、期中績效指標 KPI 互動式評量活動。 2 趨勢新知:創新創業的國際趨勢及學生在創業過程中所需要的協助與資源提供經驗。 3 場域參訪:走訪中區再生基地進行實作場域與體驗式學習。

地方議題導向之課程設計 主辦學校: 103 年 11 月 21-22 日 國立東華大學

交流主題 1 學習聯盟:場域與課程設計之關係與推動機制、以場域應用為導向的創新創業課 程的規劃與實踐經驗。 2 趨勢新知:舉行「專題演講:社區經濟導向的社會企業」的專題演講。 3 場域參訪:透過實作場域與體驗式學習,帶領學習聯盟了解生活實驗室的成果。

課程資料庫的建置與線上課程之規劃 主辦學校: 104 年 01 月 09-10 日 高雄醫學大學

交流主題 1 學習聯盟:課程資料庫的建置及推廣應用之實施架構。 2 成果分享:舉行「銀髮長青智慧健康講座」與進行「高醫銀髮大富翁~班傑明的奇幻 旅程」闖關活動,介紹高醫發展特色大學之目標與成果。 3 場域參訪:走訪長青日照中心。

青創資源平臺與擴散社會影響力 主辦學校: 104 年 05 月 16 日 修平科技大學

12

交流主題 1 青創論壇:政府資源與青顧團經驗導入學校,擴散社會影響力與可發展的模式。 2 學習聯盟:提出與青年顧問團的合作機制芻議。 3 成果分享:落實服務設計之理念呈現課程科技導入成果。 4 場域參訪:走訪塗城社區進行場域參訪與體驗式學習。


Chapter 1 計畫總述

社會創新小聚 ENSIT 辦公室為向大眾推廣青年社會創新創業的理念,籌辦系列交流活動, 「社會創新小聚」,以「社會創新」和「青年創業」為主題,廣邀相關之專家、 創業者與有興趣的人士共同討論座談。社創小聚的舉辦目的有三:其一, 提供新興科技應用的相關知能與發展趨勢,啓發未來有志投入創業青年。 其二,透過創業團隊的經驗分享,讓參與者瞭解從一開始的發想到創業實 踐過程,其中可能面臨的挑戰以及所需的資源,提升創業者在市場上生存 的能力。其三,透過業界、創意團隊及跨領域專業者之間的相互問答,激 盪參與者對未來社會模式、潛在需求以及社會創新如何思考。 在六校組成的學習聯盟內,ENSIT 辦公室鼓勵校方引進業師或創業者來與 師生進行交流,刺激創新社群的產生並即時回應當代社會問題。而在學習 聯盟外,ENSIT 辦公室則藉由社創小聚的舉辦,來聚集宣傳社會創新創業 者的網絡,以擴散影響力並累積社群力量,以利社會創新實踐之推動。由 新創業師向有志新創的青年分享經驗與歷程,更能直接鼓勵青年進行實踐, 而建立網絡後,新進創業者也能直接找到新創社群諮詢,讓社會創新創業 的種子深耕於社會,達到跨界合作與創業媒合之效果。自計畫執行以來, 社創小聚已逐漸跳脫計畫例行活動框架,朝著品牌建立、網絡串聯等功能 與形象發展。未來將延續過往經驗,持續辦理社創小聚並擴大其議題範圍 與活動影響力,藉此推動社會創新實踐。

13


歷次「社會創新小聚」活動 青年創業 X 社會創新 1 活動簡介

闖世代的空間 CPR 2012.11.27

第一場 SI Gathering [ 青年創業 x 社會創新 ] 交流之夜 邀請了臺灣農夫王順瑜、小鎮文創何培鈞、我們創造事 務所吳漢中、南澳自然田陳昌江、網絡行動科技黃雋、 土溝農村美術館黃鼎堯、臺灣好食協會的顧瑋、Global Voices 鄭國威等跨領域創新創業的業師,共同討論社會 創新創業的概念,並藉由圓桌論壇的方式激發出更多社 會創新的點子,將此概念推廣給大學青年。

活動簡介

2013.05.20

「CPR」借用「心肺復舒術」之意象,強調如何為空間 重新找回活力,解決閒置空間的問題;同時,「CPR」 分別代表「creativity」、「platform」和「re-design」, 說明不只要改造空間,更是要透過創意、建立平臺,讓 人與人之間建立其更緊密的連結。本次講者年齡普遍較 低,約為大學畢以後十年內之創新創業青年,更凸顯「青 年創業」之理念,激發青年創新創業之熱情。

老問題,新方法 活動簡介

青年創業 X 社會創新 2 活動簡介

2012.12.02

第二場的 SI Gathering [ 青年創業 x 社會創新 ] 跨界對 談會建立在第一場活動所累積的社會創新群眾社群上與 舉辦經驗,繼續邀請不同領域之創新業師進行跨界對 話。當天邀請了老屋改造的游智維、風尚旅行社的洪震 宇、潑墨數位出版的傅瑞德與 flyingV 群眾募資平臺的 執行長鄭光廷進行跨界對話。

2013.05.26

本次活動與臺中「好伴駐創工作室」合作,希望引發在 地青年對社會實踐的熱情,醞釀中部地區在地創新創業 能量,也藉由邀請中部在地創新創業組織分享,提供典 範學習與跨界串連。活動呼應當前臺灣社會年輕人所面 臨的多重社會困境,如高漲的房價、不穩定的就業市場、 城鄉發展不均等,邀請社會創新先行者分享創業經驗, 看他們如何用新方法解決種種存在已久的老問題,主題 設定上包括「農業議題」、「社福照顧」與「舊城再生」。

一種募資 X 各種創新 活動簡介

2013.11.23

過去活動主要以特定領域為主題邀請講者分享,但當與 會者受到鼓舞後,卻往往不知道自己能從何開始或怎麼 樣開始。此次活動以「群眾募資」為主題,邀請 flyingV 與六組提案者來進行分享,同時加入工作坊元素,希望 與會者在感動之餘,能將焦點回到自身,發想創新實踐 的無限可能。社會創新實踐不需要是非常嚴肅的議題, 透過創意有趣的方法,從小事做起,找到支持者,就是 最值得鼓勵的第一步。

14


鐵馬的再生與流轉 活動簡介

紹興社區 X 社會設計接力賽 2014.06.03

一般人眼中,腳踏車只是交通工具,但有群年輕人共同 注意到腳踏車的「廢棄問題」,並以此作為創業發想, 從回收利用、共同使用的概念出發,替腳踏車這個傳統 產業注入了新意。對這群新世代而言,腳踏車是他們在 社會中安身立命的手段,而社會也因他們的事業愈發蓬 勃,更加進步。本次邀請三組運用腳踏車創業的學生團 隊與腳踏車業界人士,一同探討腳踏車的創新與再造, 希望讓傳統與創新彼此揉合,腳踏車產業也能藉此走出 新路。

騰雲駕務 - 友善雲端 in 社群 活動簡介

活動簡介

延續「弱勢社區與地方發展」論壇,為大家呈現紹興社 區豐富的社區方案與執行經驗。論壇開場,呈現的是四 年來經歷抗爭的居民面臨迫遷恐懼的珍貴紀錄。拍攝 「紹興之聲」的自由藝術家林暉鈞從 2011 年進入紹興, 並於社區舉辦音樂會,希望用音樂喚起人們對非正式聚 落人文歷史的關注;並四處放映紀錄片,希望可為當時 面臨訴訟壓力的紹興社區帶來社會的關注與改變的希 望。本次同時邀請學生隊伍分享以紹興社區為題之社區 設計與心得。

公益 X 科技 首發場 2014.09.24

網路科技走到如今,雲端是現在式,也是未來式,尤在 失業率居高不下的臺灣,雲端成為年輕世代的創業脫 貧利器,他們用創意與科技奮力劃出一條條天際線, 企望窺見屬於他們的那片天。本次沙龍邀請了 Fandora shop、ansBuy 粉絲購、WeCare 微善、臺灣水色、插 畫與文字的自由工作者 - 毛叢叢,來跟聽眾分享他們如 何運用網路科技實現創業夢之餘,也幫助更多逐夢者走 向創業之路。

活動簡介

2014.10.07

「社會創新與弱勢社區行動方案總匯」論壇,讓大家重 新思考弱勢的定義。弱勢除了指經濟、社會位置、資源 取得的限制之外,也同時代表學習理解特定處境價值, 展現可能的發展機會。五位與談者分別從各自發展的不 同方案出發,提出執行的相關歷程與省思。這次的與談 中,體現了從人、從社會出發的思考,更帶領參與者思 考社會創新可怎麼作為引領社會前進、解決僵固社會問 題的可能解答。

2014.12.26

與具有公益性的 IT 青年創業團隊 - 微善 WeCare 合辦, 以「公益 X 科技」為主題的社會創新小聚首發場,希望 透過小聚討論科技如何解決問題並引發社會創新?並藉 由小聚結識夥伴、碰撞出新的構想,凝聚一群致力於運 用科技投入公益行動的創新社群。

公益 X 科技 蓄發場 活動簡介

社會創新弱勢社區行動方案總會論壇 活動簡介

2014.10.21

2015.01.16

承續公益 x 科技首發場,我們看到了 WeCare 正透過行 動科技,讓人們輕鬆地利用手機 APP,看到每一筆愛心 捐贈,是如何創造社會正面影響力。在蓄發場,ENSIT 社會創新人才培育網邀請各位,一同找出「如何善用科 技的力量,確保自己的愛心不被輕易浪費、而更有影響 力?」的方向、策略甚至是創業夥伴,共同打造「公益 x 科技」的創新聚落!

15


ENSIT TRIENNIAL REPORT 2013-15

社會創新人才培育網 ENSIT 辦公室為推廣計畫的成果與效益,以紙本形式發行社會創新人才 培育網通訊,介紹國內外創新創業之最新發展與趨勢,讓關心社會創新與 在地創業的社群參考,並彙整每季計畫執行的動態與階段性成果,讓外界 得以瞭解本計畫的目的與進展。透過盤點與新創領域有關的單位與團體, ENSIT 辦公室有系統地向目標人群發放通訊,提供關注臺灣社會創新與新 創教育發展的人士,更簡便地掌握國內外的創新創業趨勢新知以及計畫執 行相關資訊。 通訊發行以引介社會創新之新知、紀錄計畫推動軌跡以及匯集相關活動訊 息等目標將內容區塊可分為「趨勢新知」與「學習聯盟」兩大部分。在「趨 勢新知」中,針對該期主題設定,ENSIT 辦公室挑選國內外與社會創新有 關之前瞻性或代表性的實踐與理念進行介紹,供國內有志發展社會創新事 業的朋友參考。同時,亦挑選具成功或有潛力之社會創新個案,專題介紹 其具體創新事業歷程,以讓大眾瞭解新創團體的創業過程並從中獲得啟發。 「學習聯盟」則以報導伙伴六校推展計畫的階段性成果為主軸,其內容規 劃隨著發行次數增加而逐漸穩定。其中包括學校的合作業師、參與計畫之 教師和學生創業團隊與相關人物之專訪,不僅讓計畫成果透過具體人物的 講述得以生動體現,經由參與人員多元的觀點,也讓提供了各界瞭解計畫 的不同視角。 至 104 年 11 月為止,社會創新人才培育網通訊已發行 8 期,而由於行動科 技逐漸成為人們吸收資訊的主要平台,因此臉書粉絲專頁與官方網站亦是 計畫辦公室推廣宣傳重心。未來計畫辦公室將透過擴散機制的智慧化,匯 集更多關心社會創新、青年創業與在地實踐的志士,促進智慧生活社群與 社會創新領域交流,透過進一步的媒合促成更多合作契機,並累積社群力 量來推動社會創新實踐。

16


Chapter 1 計畫總述

102 年 7月

第一期:共同工作空間 co-working space 主題簡介:人類共同工作的歷史,可能從史前時代就開 始 了, 而「co-working」 這 個 英 文 單 詞 卻 是 在 1999 年 才由 Bernie Dekoven 提出,「共同工作空間」更是近十 幾年來竄起的新玩意兒。臺灣在 2011 年也出現了第一個 定義為共同工作空間的「創立方」;2012 年,混 _hun、 Changee、卡士達創業加油站等共同工作空間如雨後春筍 般誕生,未來還有許多火苗正在點燃。本期通訊介紹加拿 大與臺灣的共同工作空間案例。

102 年 10 月

第二期:群眾募資 crowdfunding 主題簡介:群眾募資在臺灣的知名度,隨著 2013 年的路 跑提案攀上高峰,上萬民眾湧進群眾募資平臺報名「進擊 的太白粉」!群眾募資是什麼?讓我們從三百年前說起。 十八世紀的音樂家不僅從大的贊助商得到協助,也會向小 的資助人募款,這些小贊助人可以獲得提前拿到作品,或 是得到特別版本的機會,充分的展現了群眾募資的提案者 借助群力、產前取款、產後回饋等特性。而二十一世紀以 來,群眾募資已經從藝術、錶帶、3C、單機遊戲、電影等 階段,打著圓夢的旗幟,走向更加寬廣的境界。從單一案 例自力向群眾募資,到專門服務提案者的募資平臺,群眾 募資究竟在國內外如何以各種不同的形式呈現?本期專欄 從臺灣藝文界的精彩故事切入群眾募資的概念,以三個國 內外不同類型的募資平臺實例,讓大家更進一步了解募資 平臺的運作趨勢。

103 年 1月

第三期:創業導師 mentorship 主題簡介:社會創新人才培育網已經分別就社會創新創業 者所需之空間、資金報導了創新的解決方法,分別以「共 同工作空間」和「群眾募資」為主題。第三期延續這同樣 的邏輯,希望能滿足創新創業者對於「專業知識」與「人 脈」之需求;不同於學校課程的師生關係,實踐者與創業 導師(mentor)的關係是長期且緊密,業師分享其經驗與 專業知識,提供諮詢,輔導創業者處理過程中可能遇到的 種種問題。對一個有志於社會創新的青年來說,在他創業 的過程中,需要的是怎麼樣業師?他可以從哪裡獲得相關 的資源?現今各種創業比賽、校內創業學程與社會創投所 提供的業師模式有怎麼樣的特色?曾經受過業師輔導的青 年朋友們又從中得到什麼收穫?本期通訊針對各種育成模 式所提供的創業導師機制(mentorship)作深入報導。

17


ENSIT TRIENNIAL REPORT 2013-15 103 年 6月

第四期:社會創業家精神 Social Entrepreneurship 主題簡介:創業家精神近幾年來被廣為討論,從經濟、心 理、社會的觀點來詮釋,各界對定義都有不同的看法,但 整體來說,創業家精神被視作一種融合積極、勇於承擔與 富含創造力的概念;這種精神也可在就業市場上為自己增 加競爭力,每個人若能在崗位上施展創新的問題解決方法, 便可成為創造自我價值與嘉惠社群的種子。本期介紹國外 報導社會創新案例的著名刊物 -Stanford Social Innovation Review、國內教育者的看法,推展社會創新企業的社企流, 以及本土青年創業家的案例。

103 年 12 月

第五期:創新創業學校 Innovation & Entrepreneurship 主題簡介:在臺灣現行制式化的教育體制下,較難培育學 生具備脫離舒適圈的勇氣與能力,這也是 ENSIT 與伙伴學 校們,欲致力改變的地方,期望能培育出擁有創業精神的 年輕人。然在正規教育體制外,民間單位究竟提供何種培 育機制與資源呢? 本期趨勢新知以「創新創業學校」為題,為大家介紹國際 與亞洲的案例與故事。有的是提供周末工作坊讓對社會創 新有興趣的人可有初步參與的機會,或者是常見的創業計 畫與企業媒合的方式,甚至是需經由薦選制度才擁有的高 階活動內容,或更進一步致力於創業聚落之形成。

103 年 3月

第六期:科技慈善家 Technology Philanthropist 主題簡介:公益,對許多人來說可能還只是停留在狹隘的 印象,但公益不只有物資上的捐贈或幫助弱勢,也關係到 公眾的利益。拜科技所賜,美國開始有不少科技人,善用 自己的專才來造福更多人,並且造福的對象不限於社會的 任何角色。像這樣的「科技慈善家」有越來越多的趨勢。 本期透過書介的方式,帶領讀者了解世界的創新趨勢,以 及臺灣數個實際案例,不論是研究計畫發展成創新公司, 或剛起步的創業團隊,亦或是學生創業團隊,他們都是透 過科技導入的方式創造出智慧新生活,幫助社會需要的群 體。ENSIT 期待有更多熱血的人能夠加入,走出屬於臺灣 的科技慈善路。

104 年 7月

第七期:創新創業競賽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本期趨勢新知「創新創業競賽」乃期使有志於從事新創的 青年學子,透過各方的嘗試與歷練,增進個人與團隊的實 戰力與經驗;並透過訪問競賽主辦單位、評審、創投與得 獎團隊,了解各自的觀點與期待,從中反思國內產、官、 學界應如何善用各自的優勢與資源,共同打造適宜新創的 生態環境。而正走在創業路上的新創團隊,不論是應用網 路科技、推出創新服務,抑或是深耕在地、運用地方資源 的青創家,他們的創業動機是甚麼?看到的問題又是甚 麼?他們又是如何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克服重重挑戰、獲 得生機呢?本期「社創科技家」與「學習聯盟」,將為讀 者呈現九個青創團隊的創業故事。

18


Chapter 1 計畫總述

社會影響力工作坊 隨著計畫推展,六所伙伴大學已漸發展出結合校園制度、文化與在地場域特 色之發展模式,而為使計畫後續執行能夠更加聚焦,ENSIT 辦公室邀請社 會企業資訊匯流平臺-社企流,以各校計畫團隊老師、助理與助教為目標對 象,籌劃一系列社會影響力工作坊。ENSIT 辦公室期望藉此,將社會影響 力相關評估方法導入各校計畫執行,以期讓伙伴學校之計畫團隊藉由評估計 畫之社會影響力的過程,釐清工作需加強之處及可進一步發展之方向。 從 103 年 7 月開始,以「社會影響力評估概述」、「確認範圍與利害關係 者」、「描繪成果、開發指標」、「界定價值、確認影響力」、「計算社會 投資報酬率」、「總結與展望」與「各校發表與回饋」為主題的七場社會影 響力工作坊陸續舉辦。其課程內容的設計包含理論介紹、實作練習、專案運 用與回饋分享四個階段。授課者先說明評量社會影響力的學理及其必要性, 並闡述它與財務報酬衡量的差異,最後將影響力地圖 (Impact Map) 與社 會投資報酬 (Social Return on Investment, SROI) 等評估社會影響力的 工具介紹給團隊成員。實作部分則從各校計畫執行的實際經驗出發,讓成員 在確認 SROI 分析範圍與利益關係者後,描繪成果來證明影響力,並最終計 算出 SROI 值。經過此番演練後,讓六校團隊成員不僅瞭解社會影響力評估 的運作模式,也能將此套模式內化於日常計畫執行時。 工作坊課程跳脫傳統單向授課安排,讓聽者可與社企流的專業講師面對面進 行對話,同時鼓勵學習聯盟成員在討論的過程中分享心得,互相砥礪成長。 這樣的課程安排讓參與者的學習,從當初較為被動單向接收 SROI 相關知 識,轉為主動提問的雙向交流,也更能針對 SROI 各步驟的理論與操作舉一 反三,而七個場次的社會影響力工作坊有效提高了六校計畫團隊的專業度和 主動性。ENSIT 辦公室也發現在工作坊後,六校在計算計畫執行的「關鍵 績效指標」 (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 KPI) 時,能更聚焦呈現自己 的特色與亮點。 經過社會影響力工作坊的培力,伙伴六校的計畫執行團隊已初步掌握社會影 響力評估的技巧,不僅使其在推動與管理各校計畫時,更有效促成自主指標 形成與內外部溝通,並也能在校內傳承並擴散此一方法論,讓教師、學生與 新創團隊未來在發展創新專案或社會創新構想時能夠靈活運用。

19


ENSIT TRIENNIAL REPORT 2013-15

小結 透過雙層三明治課程模式的規劃,結合做中學、生活實驗室與場域實作的 理念,ENSIT 辦公室鼓勵六所伙伴學校在課程中導入智慧生活科技並進行 教學創新,以培育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青年世代。而作為計畫的協調者與管 考者,ENSIT 辦公室對內以雙月會機制凝聚學習聯盟並促進各校跨域跨界 交流,對外則以舉辦社會創新小聚和發行社會創新人才培育網通訊,來串 聯創新人才網絡、發掘潛在社會創新創業行動社群並介紹創新創業之趨勢 新知,從多面向、多層次地累積臺灣社會創新創業量能。 經過三年的計畫執行,伙伴六校在校內所建立研究發展、課程創新及人才 培育三位一體機制已有成效,藉由結合學校的專業與特性來培育智慧生活 整合性人才,讓大學作為地方創新樞紐的角色得以強化,為催生具備在地 特色的微型企業與社會企業的出現創造合適環境,同時也提升地方創新創 業的量能,以帶動地區發展並增加就業機會。 以下,本報告將從大學治理、課程創新、場域建置以及創業育成四方面介 紹「智慧生活創新創業特色大學推動計畫」之執行成果,最後則以未來展 望為三年計畫成果作結,並為下一期計畫提出初步規劃。

20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