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葆真《圖畫如歷史》(Painting as History) - 導論

Page 10

42

圖畫如歷史

在皇室中,包括康熙皇帝本人和他大多數的皇子,都對中國書畫和古物興趣濃厚;漢人朝 臣更是如此。這由他們所進獻的書畫作品清單便可看得出來。在那次各方所進獻的書畫作 品中,繪畫以明代文徵明( 1470–1559 )、 唐寅( 1470–1524 )、 仇英(約 1494–1552 )的 作品最多;書法則以趙孟頫( 1254–1322 )和董其昌( 1555–1636 )之作較多。唐、宋時期 之作,因距清太久,流傳較少,所以持以進獻者稀少。又,那次所獻的書畫作品約近六百 (600)件;但它們進入清宮之後,康熙皇帝並未即刻命人加以詳錄,因此藏況不明。一直要 等到乾隆十年( 1745 ), 當《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初編》修成之後,我們才在其中看到那些 作品被整理和登錄的大概情形。根據康熙皇帝六十大壽那次祝壽獻物的清單內容和數量,我 們可以推測得知:後來乾隆皇帝(愛新覺羅弘曆;清高宗; 1711–1799 ; 1736–1795 在位) 所收那些數量驚人的藏品,其形成的過程。它們大部分可能便是像這樣:各方常常為了慶祝 皇帝(或太后等皇室重要人物)的生日或特殊的國家慶典而進獻的禮物;經過日積月累,後 來終於形成了數十萬件、乃至百萬件的乾隆珍藏。

第四篇 :〈康熙皇帝《萬壽圖》與乾隆皇帝《八旬萬壽圖》的比較研究〉。 康熙皇帝《萬壽圖》所表現的是康熙五十二年(1703)三月十七日,康熙皇帝六十大壽 的前一天,他與隨扈從暢春園出發,前往紫禁城神武門時,官方各單位與百姓商家沿途熱烈 慶祝的情形。傳世所見描繪康熙皇帝《萬壽圖》的作品,分為繪本和版畫兩種。它們都是王 原祁在康熙五十二年(1703)奉命作成初稿,經康熙皇帝同意後,分別由兩組不同的團隊製 作,在康熙五十六年(1717)製作完成。此圖的繪本為冷枚(約活動於1703–1725 )等十四 位院畫家所作;可惜這原來的繪本後來不知何故而失傳;現存者為乾隆時期( 1736–1795 ) 的摹本(見圖 4.3 )。 至於版畫本則是朱圭(約活動於 1644–1717 )所刻的武英殿版;康熙 五十六年(1717)刊刻的《萬壽盛典初集》中也附有此圖(見圖4.4)。 此書在乾隆四十五年 (1780 )時再予重刻,收入《四庫全書》中;其中所附的版畫,較原來的版面稍窄,是現在 最常見到的版本(見圖4.5–4.18)。 至於乾隆皇帝《八旬萬壽圖 》, 則是描繪乾隆五十五年( 1790 )八月十二日,乾隆皇帝 八十大壽的前一天,他和隨扈人員由圓明園出發,前往紫禁城西華門,沿路萬民歡慶、興高 采烈的各種慶祝場面。此圖也包括絹本和版畫兩種媒材。雖然它們的起稿者和製作團隊都不 清楚,但應該也是當時的院畫家所作。絹本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版畫本則附於阿桂等人所 編的《八旬萬壽盛典》中(見圖 4.19–4.42 )。 此書也收入《四庫全書 》。 本文便根據《四庫 全書》中所見的這兩件版畫作品進行比較研究;主要的內容包括兩部分:其一,分別研究這 兩件作品的構圖、內容、表現特色、和圖像意涵。其二,比較兩者在上述各項中所呈現的異 同,並解釋這些異同的意義。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