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民主Gostan了......》小誌(試讀版)

Page 1

萊佛士花讀書筆記

馬來西亞民主論壇系列紀錄

#2



目錄 序言

馬來西亞的民主 Gostan 了嗎?

4

導言

分進合擊 民主轉型的突圍思索 第一場

躺平與抵抗 當代青年的民主思索

6 16

第二場

《當我們同在》 紀錄片放映會及映後座談

24

第三場

旁觀或徬徨? 台馬(非)公民的社會經驗 第四場

從巫統到巫統 慕府倒台後,黨國復辟的莫比烏斯環 推薦書目

32 40 50


2


「究竟成功或失敗,並沒有關係,至少我做了努力。 希望年輕一代會遵循我走過的道路並將它發展完善。 我深信社會公義和人文主義的火燄決不會熄滅。」

3


序言

《於是,民主 Gostan 了 ......》是萊佛士花讀書會繼 2018 年

出版《黑手指變天》之後又一新作。這本小誌收錄了「馬來西亞民

馬來西亞的民主

主論壇系列」的四場講座內容,討論聚焦在馬來西亞民主轉型期的 各種改革難題。

上述兩本小誌恰好在新舊首相交接政權之際出版。《黑手指變

天》恰逢 2018 年「509 大選」的政權易主,「國民陣線」(Barisan

Nasional, 簡 稱 國 陣 ) 政 府 倒 台,「 希 望 聯 盟 」(Pakatan Harapan, 簡 稱 希 盟 ) 在 馬 哈 迪(Mahathir) 的 領 軍 下 首 次 執 政

中央;間中,馬來西亞於 2020 年經歷了「喜來登政變」之後,慕 尤 丁(Mahiaddin / Muhyiddin) 領 導 的 國 民 聯 盟(Perikatan

Nasional, 簡 稱 國 盟 ) 政 府 執 政 中 央。 這 本 小 誌 正 是 見 證 慕 尤 丁 政府權傾一時,最終倒台改由沙比里(Sabri)政府上台的過程。

「民主 Gostan」的三個問題意識

了嗎? G ost an

同 時, 這 本 小 誌 定 錨 在 一 個 不 失 本 土 味 的 題 眼「Gostan」。

這個詞原是日不落帝國大航海時代的水手們口操的「go astern」

【注 1】,爾後漂流到群島(Nusantara),(被)移植與嫁接,

最終蛻變成今天馬來西亞及新加坡一帶常見的用語,有著「倒退」

的 意 思。 而 主 題 裡 的「Gostan」 有 著 三 層 含 義, 也 是 本 次 論 壇 的 三個問題意識。

第 一 層 含 義 直 指「 倒 退 」。 馬 來 西 亞 作 為 後 發 國 家, 其 民 主

轉型之路並不順遂。除了「巫統-國陣」的黨國體制在 2008 年以

前長期掌握三分之二多數國會議席【注 2】,其他如選區劃分不公、 政治尋租、人權低落、弱勢群體被邊緣化等問題也屢見不鮮。希盟

政府上台象徵改革的契機,惟改革議程及時間表模糊不清,甚至時 任 首 相 馬 哈 迪 言 道:「 競 選 宣 言 非 聖 經!」。2020 年, 國 盟 政 府

的上台也代表「有限度的改革」遭到中斷,改由國陣及部分從希盟

文:編輯團隊

出走的政治人物當權,正式竊取改革果實。

第二層含義則指,馬來西亞不同群體因族群及宗教課題引發的

分歧。不同群體都有著自己的「船頭」與「船尾」,無論國家駛向

何方,總是 引起另 一方的 不滿,並 且認為我方的「民主 gostan」

了。我們看見從反《消除一切形式的種族歧視國際公約》(ICERD) 4


集 會、 爪 夷 文 課 題 到 每 年 的 財 政 預 算

誠 然, 馬 來 西 亞 作 為 新 興 民 主 國

案 等, 皆 引 起 不 同 群 體 的 爭 議。 這 齣

家, 處 在 威 權 政 體 轉 型 進 入 民 主 政 體

一樣,背後涉及身份認同、集體情緒、

需要時間的考驗,從不可能一蹴而就。

政 治 大 戲 總 是 虛 虛 實 實, 既 像 皮 影 戲

的 陣 痛 期。 民 主 的 前 進、 倒 退 或 鞏 固

利 益 分 配 及 政 治 人 物 之 間 的 角 力; 又

民主改革同樣也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

像 肥 皂 劇 一 樣, 搬 演 著 周 而 復 始 的 俗

程, 各 種 模 式 皆 有 可 能 遇 上「 此 路 不

套 劇 情, 虛 幻 而 膨 脹, 隨 著 時 間 流 逝

通 」 的 解 答。 更 重 要 的 是, 試 錯 是 各

被人們所淡忘。

種 經 驗 摸 索 與 力 量 博 弈 過 程, 而 不 是 按照教科書理念或道德律令做演繹。

第 三 層 含 義 則 指, 與「Gostan」

有 著 類 似 經 歷 的「 民 主 制 度 」。 全 世

我們希望這本小誌對於分析紛

界的民主制度大致分為議會制和總統

亂 的 現 況 有 所 啟 發, 並 且 思 索 民 主 改

同, 卻 維 持 三 權 分 立 的 政 治 架 構, 並

改 變 社 會 做 出 了 許 多 的 嘗 試。1969

制, 雖 因 歷 史 因 素 導 致 制 度 有 些 許 不

革 的 基 本 方 向。 馬 來 西 亞 人 民 曾 經 為

且 確 立 其 監 督 和 制 衡 的 機 制。 馬 來 西

年, 當 各 種 革 命 及 改 革 力 量 試 圖 再 造

亞從英殖民政府承襲一套君主立憲議

社 會, 遇 上 的 卻 是 國 家 鐵 腕 的 鎮 壓;

會制,爾後在 1969 年的「513 事件」

2008 年,當強人不再、威權弱化,改

後 轉 為 主 導 半 世 紀 的 黨 國 體 制。 在 民

革 力 量 稚 嫩 地 呼 籲「 打 破 三 分 二 」,

主 轉 型 的 過 程 中, 其 又 誘 發 了 希 盟 政

人民卻偶然打開了新局面;2018 年,

府 內 部 分 裂 的 行 政 政 變, 轉 為 行 政 獨

當 人 民 滿 心 期 待 強 人 改 革, 卻 始 終

大, 立 法 權 凍 結 的 緊 急 狀 態。 最 終,

「 改 」 而 不「 革 」 後, 終 究 只 能 黯 然

慕 尤 丁 欲 行 強 人 政 治, 一 舉 取 消 政 閥

神傷。2021 年結束後,我們面對的是

割 據 的 局 面, 卻 意 外 引 發 其 與 王 權 之

即將開打的第 15 屆全國大選,惟「民

間的憲政危機,(被)主動結束鬧劇。

主 轉 型 」 與「 病 毒 」 給 予 社 會 的 挑 戰

未 來, 類 似 的 狀 況 依 舊 可 能 在 邦 州 或

卻是未知的。

聯邦層級浮現。

「改」而不「革」後的未知

【註 1】:向船尾方向航行。

誠 如 講 座 參 與 者 不 斷 提 及 的: 馬

【 註 2】: 國 陣 自 1973 年 成 立 以 來, 長 期 掌 握

來 西 亞 的 民 主 倒 退 了 嗎? 而 我 們 持 續

國會超過三分之二的國會議席,對於修改憲法、

叩 問 的 是: 我 們 是 否 適 合 民 主 制 度?

選區劃分等重大議案皆可以一錘定音。

下一波的社會運動及改革之路又往何 方? 還 是, 這 塊 貧 瘠 的 土 地 注 定 長 不 出 民 主 的 大 紅 花, 反 之 只 能 長 滿 惡 臭 不堪的萊佛士花?

5


導言

分進合擊:民主轉型的突圍思索

「我們永遠看不透,我們不理解的選擇。你已經做 了選擇,現在,你得去理解你的選擇。」 ——《駭客任務》神諭(Oracle)

文:黃康偉

509 大選後 , 馬 哈 迪 召 開 記 者 會 , 宣 布 希 望 聯 盟 勝 選 。 6


自「 烈 火 莫 熄 」(Reformasi) 運 動 以 降, 改 革 力 量 通

過 龐 大 的 社 會 動 員 和 政 黨 結 盟, 傾 盡 全 力 推 動 馬 來 西 亞 從 選 舉 型 威 權 主 義 國 家 往 民 主 轉 型 的 目 標 邁 進, 並 且 一 點 一 滴 地 拓寬民主空間。這一任務在 2018 年「509 大選」嶄露契機,

卻在族群及宗教紛擾中迅速撲滅,終於 2020 年引發「喜來登 政 變 」 及 爾 後 的 一 系 列 行 政 政 變 與 憲 政 危 機。 本 文 嘗 試 分 析

各 政 黨 之 間、 政 運 與 社 運 之 間 的 政 治 傾 向 與 結 盟 形 式, 並 且 思索民主轉型的可能。

我 們 大 致 可 以 將 馬 來 西 亞 的 政 治 生 態 分 為 兩 條 主 軸,

第 一 條 軸 線 是 民 主 人 權 與 專 制 特 權, 第 二 條 軸 線 則 是 世 俗

政 治 與 神 權 政 治。 專 制 特 權 的 典 型 代 表 為 1969 年 形 成「 巫

統 - 國 陣 」 黨 國 政 治 的 巫 統(United Malays National

Organization, 簡 稱 UMNO), 其 特 點 在 於 堅 持 土 著 (Bumiputera)的特殊地位,並且以國家機器執行之;神權 政 治 的 典 型 代 表 為 伊 斯 蘭 黨(Parti Islam Se Malaysia, 簡

稱 PAS),其特點在於推動伊斯蘭主義政教合一的政治體制; 世 俗 政 治 的 典 型 代 表 則 為 民 主 行 動 黨(Democratic Action Party,簡稱 DAP),其特點在於推動普世價值的政治訴求。 三者從 1969 年以降主導馬來西亞的政治版圖,也成為不同身 份認同,即馬來人、穆斯林及非馬來人所屬意的政黨。

然 而, 局 勢 在 1999 年 公 正 黨(Parti Keadilan

Rakyat,簡稱 PKR)成立後產生變化,並且在 2008 年「308 大選」及 2013 年「505 大選」基本定型。

兩大政治主軸與政黨座標 沿襲上述兩大政治主軸的劃分,本文認爲主流政黨巫統、

伊 斯 蘭 黨、 公 正 黨 及 民 主 行 動 黨 其 實 形 成 三 組 的 競 爭 與 合 作

模 式。 以 下 先 簡 述 政 黨 的 狀 況, 再 借 用 座 標 系 的 概 念, 根 據 兩 大 政 治 主 軸 評 量 政 黨 的 位 置, 繪 製 出「 政 黨 座 標 圖 」( 圖 一),用空間視圖的方式釐清各黨的優劣立場。

7


一、巫統與伊斯蘭黨

民 主 行 動 黨 在 1969 年 以 後 是 唯

一 被 排 除 在 國 陣 之 外 的 在 野 黨, 並 且 在 2018 年 首 度 品 嚐 到 入 主 布 城 的

巫 統 與 伊 斯 蘭 黨 自 1970 年 代 以

滋 味。 民 主 行 動 黨 是 巫 統 的 對 立 面,

來, 兩 者 相 互 競 爭 代 表 馬 來 人 - 穆 斯

卻 將 馬 華 公 會(Malaysian Chinese

林 的 正 統 位 置。 前 者 對 伊 斯 蘭 政 治 的

Association,簡稱 MCA)視為勁敵,

理 解 是 强 調 世 俗 化 的 政 經 績 效, 認 爲

從承認統考到華社的常年撥款課題都

外在的成功即是榮耀和實踐信仰的表

是 兩 者 的 戰 場。 民 主 行 動 黨 長 期 飽 受

現。 後 者 則 是 强 調 信 仰 的 教 義 必 須 貫

「 華 人 威 脅 論 」 困 擾, 國 盟 政 府 於

徹 在 政 治 制 度 與 政 策, 是 以 不 認 同 世

2020 年的「馬來人政治聯盟」便是以

俗 的 憲 政 體 制。 從 憲 法、 伊 斯 蘭 國、

此 號 召, 致 使 民 主 行 動 黨 必 須 緊 隨 公

伊斯蘭法庭到禁酒禁賭等課題都是兩

正 黨 及 誠 信 黨 兩 股 馬 來 政 治 勢 力。 同

者的戰場。伊斯蘭黨於 1969 年「513

時, 希 盟 的 各 黨 秉 持「 敵 人 的 敵 人 是

事 件 」 曾 短 暫 加 入 國 陣,1990 年 代

朋 友 」 的 原 則, 將 自 身 定 調 為 改 良 版

以 降 以 替 代 陣 線( 及 之 後 的 民 聯 )

的 國 陣, 不 斷 炒 作 族 群 及 宗 教 議 題 拉

模 式 與 其 他 在 野 勢 力 選 前 結 盟。 目

攏 另 一 方 的 支 持 者, 吸 納 選 票 飲 鴆 止

前, 巫 統 與 伊 斯 蘭 黨 以「 國 民 和 諧 」

渴,強化希盟的政治結盟。

(Muafakat Nasional, 簡 稱 MN)

結 盟, 但 是 執 政 後 的 伊 斯 蘭 黨 卻 面 臨 窘 境, 遭 支 持 者 質 疑 無 法 推 動 伊 斯 蘭

以下座標圖 X 軸正負兩極代表

化政策。

「 民 主 人 權 / 專 制 特 權 」,Y 軸 正 負

二、公正黨與伊斯蘭黨/誠信黨

座標四個象限的代表分別是:象限一,

兩 極 代 表「 世 俗 政 治 / 神 權 政 治 」。 擁 護 民 主 人 權 與 世 俗 政 治; 象 限 二, 擁 護 專 制 特 權 與 世 俗 政 治; 象 限 三,

公 正 黨 分 裂 自 巫 統, 卻 必 須 處

擁 護 專 制 特 權 與 神 權 政 治; 象 限 四,

處 迴 避 土 著 特 權 議 題。 創 黨 領 袖 安 華

擁 護 民 主 人 權 與 神 權 政 治。 以 下 製 作

(Anwar)不斷遭受「同性戀」及「雞

簡 略 的 政 黨 評 分 表( 見 附 錄 一 ), 目

姦 」 指 控, 也 導 致 公 正 黨 必 須 緊 隨 盟

的不是按照嚴格的實證方式為政黨評

友伊斯蘭黨或誠信黨以正其名。同時,

分, 而 是 列 出 關 鍵 的 議 題, 檢 視 政 黨

公 正 黨 也 反 對 性 少 數, 僅 支 持 有 限 的

的 立 場 差 異, 最 終 把 這 些 立 場 反 映 在

憲 政 民 主 及 人 權 議 題。 另 一 方 面, 誠

座 標 圖 上, 提 供 空 間 化 的 概 念 思 考 模

信 黨 分 裂 自 伊 斯 蘭 黨, 並 且 處 處 挑 戰

式。 政 黨 之 間 因 對 特 定 議 題 回 應 的 多

伊斯蘭黨的正統,從 Timah 威士忌酒

寡 及 立 場 强 弱 而 位 置 有 所 不 同, 但 是

到支持禁賭政策都證明了這點。

所處的象限卻大體代表政黨的一貫傾

三、民主行動黨與公正黨/誠信黨 (希盟模式)

向。

8


圖一:政黨座標圖 世俗政治

10

5

專制特權

民主人權

0

-5

-10

-20

-10

0

神權政治

10

20

巫統

公正黨

伊斯蘭黨

行動黨

誠信黨

非政府組織

圖二:政黨的憲政程序立場圖 事件

同意選舉

反對選舉

安華策動 916 變天 霹靂政變 喜來登政變 沙巴政變 馬六甲倒戈 巫統

公正黨

伊斯蘭黨 9

非政府組織


協和式民主與向心式方案

但 是, 其 更 深 層 的 原 因 必 須 歸 咎

於政黨經常將自身的利益擺在憲政民 主 之 上, 加 上 贏 者 全 拿 的 選 舉 制 度 與

「巫統-國陣」之所以可長期維

政 治 文 化, 敗 者 只 能 在 政 治 紛 爭 中 尋

持黨國優勢,乃是奉行「協和式民主」

求 翻 盤 的 機 會。 以 下「 政 黨 的 憲 政 程

模 式, 甚 至 國 盟 政 府 也 是 效 仿 於 此。

序 立 場 」( 附 錄 二 ) 及「 政 黨 的 憲 政

這種民主模式常見於族群衝突的民主

程 序 立 場 圖 」( 圖 二 ) 列 出 從 安 華 在

國 家, 並 且 試 圖 讓 所 有 的 族 群 都 參 與

聯 邦 層 級 策 動「916 政 變 」 到 近 期 邦

政 府, 以 解 決 多 數 決 掌 權 的 問 題。 該

州層級的「馬六甲倒戈」的統計。

方法基本上假設所有主要族群都可以 依 照 比 例( 以 選 舉 結 果 而 定 ) 參 與 執 政大聯盟。

我 們 發 現, 政 黨 並 非 由 始 至 終 貫

徹 憲 政 立 場, 以 選 舉 方 式 還 政 於 民。

相 反 地, 在 有 利 於 自 身 奪 權 時, 政 黨

「巫統-國陣」除了吸納馬來半

傾向於(州)元首直接委任政府首長,

島 的 在 野 勢 力, 也 一 併 納 入 沙 巴 與 砂

與自身利益違背時則選擇支持解散議

拉 越 的 族 群 政 黨。 上 述 政 黨 在 2008

會。 此 外, 政 黨 所 處 在 的 政 治 聯 盟 也

年 開 始 自 主 權 抬 頭, 也 推 波 助 瀾「 砂

左 右 其 立 場, 圖 表 中 唯 一 更 換 政 治 聯

拉 越 人 的 砂 拉 越 」 運 動(S4S)。

盟的伊斯蘭黨便呈現了這點。

2018 年,這些脫離國陣的政黨先後成

立砂拉越政党联盟(Gabungan Parti 盟(Gabungan Rakyat Sabah, 簡

分進合擊的改革力量

的合作關係。

的 結 盟 模 式, 也 理 解 皮 影 戲 幕 後 的 集

Sarawak, 簡 稱 GPS) 和 沙 巴 人 民 联 稱 GRS), 並 且 與 巫 統 保 持 若 近 若 離

由 此, 我 們 釐 清 政 黨 彼 此 之 間

體 情 緒 及 幕 前 政 治 操 弄。 同 理, 由 政

另一個促成政黨結盟的推力是

黨發起的政治運動也蘊含將社會的反

「 向 心 模 式 」。 該 方 案 的 主 要 誘 因 不

叛 及 不 滿 能 量 轉 化 為 選 票 的 功 能。 最

是族群保障的政府,而是未來的利益,

典 型 的 是「 烈 火 莫 熄 」 運 動, 其 以 安

尤 其 是 選 舉 利 益, 提 供 特 定 誘 因, 促

華 遭 受 政 治 迫 害 的 道 德 形 象 為 號 召,

使以種族為基礎的政黨藉由納入其他

許 願 將 一 名 改 革 者 送 入 布 城, 取 代 巫

族 群 籌 組 聯 盟, 以 爭 取 外 於 自 己 族 群

統 統 治。 至 今, 安 華 仍 試 圖 拉 攏 各 方

的 選 民。 因 此, 我 們 可 以 看 見, 即 使

改 革 勢 力, 近 期 的 例 子 即 阿 當・ 阿 迪

政治立場對立的政黨也可以在選舉前

(Adam Adli) 率 領 一 群 前 學 運 領 袖

與 後 達 致 結 盟 方 案。 馬 來 西 亞 的 政 治

加入公正黨。

聯 盟 皆 按 照 此 模 式 建 立 的, 隨 時 準 備 成 為 造 王 者 的「 政 治 青 蛙 」 也 是 此 模

淨 選 盟(BERSIH) 及 反 萊 納 斯

式的副產品。

(Lynas) 集 會 則 屬 於 社 會 運 動, 其 10


5 0 9 大 選 後, 馬 哈 迪 舉 行 記 者 會 宣 佈 勝 選 。

訴諸的是人民不滿選舉不公和公害污染問題。從「政黨座標圖」,我們也看見 非政府組織也落在第一象限,即典型的擁護「世俗政治與民主人權」立場,代 表 公 民 社 會 的 道 德 原 則 標 杆。 兩 者 在 2013 年 成 功 結 合 民 聯 支 持 者 和 非 政 府 組

織的力量,完成政運和社運結盟,在吉隆坡市中心集結大批人潮。惟狂飆一夢 之後,社會運動面對訴求難以達成及改革希望幻滅的窘境。社運領袖接受在野 黨的收編,變線成為政治領袖,瑪利亞陳和黃德便是代表。

此外,民間也有小型的社運團體為改革理念發聲。從各大專院校的學運組

織、居民為反公害成立的團體及議題性質的小團體都是例子。社會自主成立的 社會運動,其優點在於培力積極公民,同時因無利可圖而減緩政黨的介入與收

編。缺點在於,小團體經常因議題消逝而消沉,更難以在組織內實踐程序民主。 更重要的是,公民社會仍舊在摸索階段,疫情中斷其日常運作,導致零散而微 薄的力量難以集結。

固然,各團體因理念及意識形態的差異而陷入爭執,例如「挺馬 vs 反馬」、

「 策 略 vs 原 則 」 及「 嘉 年 華 vs 勇 武 」 等。 但 是, 面 對 威 權 體 制, 改 革 力 量 皆 11


在 吉 隆 坡 的 希 望 聯盟 支 持 者 看 著 電 視 直 播 宣 佈 勝 選 。

一、國族主義 vs 社區共同體

必 須 在 有 限 的 民 主 條 件 中 分 進 合 擊,

一 起 守 住 共 同 底 線。 現 階 段, 各 方 改 革 力 量 必 須 優 先 捍 衛 程 序 正 義( 憲 政

公 民 社 會 以「 馬 來 西 亞 人 」 國 族

及 選 舉 民 主 ) 及 自 由 表 達 空 間, 再 提

主 義 對 抗 官 方 的 種 族 主 義。 但 是, 其

出自身的理念訴求。

面對外勞及難民等非公民卻也再製一 套 不 平 等 且 有 階 序 的 公 民 地 位 想 像;

改革議題:五組的對立概念

與 之 相 反 的 是, 社 區 工 作 者 嘗 試 強 調 社 區 自 主 及 地 方 自 治 等 理 念, 由 下 至 上 打 造 共 同 體, 在 人 與 人 之 間 建 立 共

面 對 詭 譎 的 民 主 轉 型 期, 我 們 依

識。

舊 有 一 條 長 路 需 要 摸 索, 因 此 本 文 也

提出以下五組對立的概念勾勒未來的

二、憲政民主 vs 實質民主

改革趨議:

12


社會運動者不滿足於熱衷選舉及

花 齊 放 的 模 樣。 馬 來 西 亞 的 民 主 則 剛

性 別 及 貧 窮 等 課 題 深 化 民 主, 卻 不 斷

來 主 義 」, 還 是 因 地 制 宜 的「 本 土 經

程 序 的 憲 政 民 主, 並 且 試 圖 從 勞 工、

剛 萌 芽。 究 竟 是 選 擇 一 切 照 搬 的「 拿

遭 受 國 家 與 資 方 打 壓, 疫 情 更 是 強 化

驗 」, 又 或 者 問 題 需 要「 本 土 」 解 方

這 一 現 象。 我 們 必 須 承 認 的 是, 馬 來

可 以「 拿 來 」。 上 述 都 是 民 主 轉 型 的

西 亞 的 憲 政 議 會 民 主 一 直 存 在, 惟 實

核心課題,但改革者卻鮮少觸碰。

質的自由民主仍掙扎求存。

結語

三、政治運動 vs 社會運動

總 之, 民 主 轉 型 期 依 舊 有 許 多 不

承 上, 政 黨 与 非 政 府 組 織 的 目 標

同 的 思 潮 相 互 收 編、 對 立 與 消 解。 在

作 關 係。 如 今, 希 盟 已 經 經 歷 執 政 聯

制 復 辟, 分 進 合 擊 擴 大 民 主 空 間, 並

不 同, 兩 者 從 1990 年 代 至 今 保 持 合

威 權 體 制 尚 未 退 卻 之 際, 遏 制 黨 國 體

邦 政 府 的 洗 禮, 下 野 後 也 與 國 盟 政 府

且擺脫族群與宗教的束縛與蠱惑是改

簽 署 諒 解 備 忘 錄, 政 運 與 社 運 會 否 分

革力量的主要目標。

道揚鑣有待觀察。

馬 來 西 亞 在 全 球 民 主 逆 潮 之 際,

四、中心 vs 去中心

恰 好 打 開 民 主 轉 型 的 窄 門, 卻 又 多 災

多難地遇上百年大疫實屬不幸。但是, 活 著 的 人 沒 有 悲 觀 的 權 利。 縱 使 時 局

社 會 運 動 以 組 織 為 本 體, 產 生 論

有 其 隨 機 與 偶 然, 人 民 又 難 以 集 體 做

述 與 行 動 策 略。 舊 式 非 政 府 組 織 有 嚴

出 選 擇, 也 只 能 秉 持 一 代 人 只 能 幹 一

密 的 組 織 架 構, 組 織 力 量 從 中 心 逐 步

代 事 的 原 則, 即 使 失 敗 依 舊 可 以 重 新

向 外 部 擴 散; 新 世 代 則 高 度 依 賴 社 交

出發,也是民主轉型邁進的一小步。

媒 體 組 織 動 員, 以 去 中 心、 隨 機 且 游 擊 的 形 式 發 動 社 會 抗 爭。 新 世 代 在 疫 情 時 期 克 服 許 多 難 題, 成 功 在 社 交 媒

體 引 發 熱 議。 但 是, 新 舊 不 同 的 組 織

文化卻考驗不同世代社會運動者的溝 通與耐性。

五、拿來主義 vs 本土經驗 萊佛士花讀書會涉及旅/留台馬

來 西 亞 人, 該 群 體 學 習 不 同 形 式 的 台

灣經驗。如今,台灣的民主日趨成熟, 改 革 運 動 早 已 走 出 白 色 恐 怖, 呈 現 百

13


附錄一:政黨評分表 說明:按照學理,自由民主政治必然主張政教分離,不應該將「民主人權」

與「世俗政治」分開評量。然而,馬來西亞的特殊情境使然,這兩者有緊張關係, 因此權宜區分之。再者,這里的「非政府組織」非指特定組織,是指立場最為 進步者,旨在與政黨做比較。

以下評分方式:認可得 +1,不認可得 -1,沒有表態得 0。

民主人權/專制特權(X 軸) 巫統

公正黨 伊斯蘭黨 行動黨 誠信黨 非政府組織

認為既有選舉制度不公

-1

1

-1

1

1

1

支持廢除內安法令/ 未審先扣法令

-1

1

-1

1

1

1

支持廢除國安法令

-1

1

-1

1

1

1

支持廢除和平集會法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0

1

糾正性別不平等法令

-1

0

-1

1

0

1

廢除歧視同性戀法律

-1

-1

-1

0

-1

1

支持廢除打假新聞法令

-1

1

-1

1

1

1

支持廢除死刑

-1

1

-1

1

1

1

反對頒佈緊急法令

-1

1

-1

1

1

1

修憲削減蘇丹權力/ 反對王室干政

1

0

0

1

0

1

支持簽署 ICERD

-1

1

-1

1

1

1

國會必須優先處理首相 不信任案

-1

1

-1

1

1

1

-12

9

-13

13

9

14

支持廢除印刷出版法/ 支持廢除煽動法令 支持廢除種族固打制/ 廢除土著與非土著之分

小計

14


世俗政治/神權政治(Y 軸) 巫統 公正黨 伊斯蘭黨

行動黨

誠信黨

非政府組織

認可聯邦憲法

1

1

1

1

1

1

認可憲法高於宗教法

1

0

-1

1

0

1

認為應該限制伊斯蘭 法庭許可權

0

0

-1

1

-1

1

1

0

-1

1

-1

1

反對實施伊斯蘭法/ 伊斯蘭國

1

1

-1

1

-1

1

反對禁賭、禁酒

1

0

-1

1

-1

1

小計

5

2

-4

6

-3

6

反對政治納入宗教價 值( 法 律、 政 策、 公 共討論層面)

附錄二:政黨的憲政程序立場 說明:凡是議員跳槽、議員倒戈或執政聯盟瓦解,導致執政聯盟失去議會

多數,行政首長應該辭職,或者解散議會重選,反對元首自行裁量委任首相或 州首長。

以下評分方式:同意選舉 +1,反對選舉 -1,沒有表態得 0。 安華策動 916 變天 霹靂政變

喜來登政變

沙巴政變

馬六甲倒戈

巫統

+1

-1

-1

-1

+1

公正黨

-1

+1

+1

+1

-1

伊斯蘭黨 *

-1

+1

-1

-1

+1

非政府組織

+1

+1

+1

+1

+1

注:伊斯蘭黨在 2016 年之前屬民聯。

15


推薦書目

2020 年的「喜來登政變」之後,馬來西亞進入威權體制邁向民主轉型的陣痛

期。萊佛士花讀書會從以下四個單元,推薦相關主題書目,期待讀者進一步 了解現況。

民主轉型 從馬來西亞到

全球各地,民主 轉型皆一帆風 順 嗎? 馬 來 西

亞 面 臨 的 困 境, 究竟是特例還 是普遍現象?

Illusions of Democracy: Malaysian Politics and People

Towards a New Malaysia?: The 2018 Election and Its Aftermath

Sophie Lemière (Ed), 2019

Meredith L. Weiss and

Amsterdam University

民主崩潰的政治學 包剛升,2014 商務印書館

Faisal S. Hazis (Eds), 2020

Press

NUS Press Singapore

The Monarchy in Contemporary Malaysia

探討馬來統治者存廢問題

王權與憲政 君主立憲是馬 來西亞現行的 政 治 制 度, 馬

來統治者與憲 法的關係是輿 論時時關注的 課題。

Raja Nazrin Shah, 2004

Syed Hussin Ali, 2015 策略資訊研究中心

Constitutional Conflicts in Contemporary Malaysia HP Lee, 2017

ISEAS–Yusof Ishak Institute

Oxford

50


「我們」 與外來者 我 們 是 誰? 外來者又是

由 誰 來 界

定? 在 商 品 與人口高度 流動的當代

社 會, 我 們 都是別人眼

中 的 外 來 者!

"Getting By": Class and State Formation among Chinese in Malaysia Donald M. Nonini, 2015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Ghost Lives of the Pendatang: Informality and Cosmopolitan Contaminations in Urban Malaysia DParthiban Muniandy,

Follow the Maid: Domestic Worker Migration from Indonesia Olivia Killias, 2017 NIAS Press

2021

SIRD & Palgrave

社會運動 「地上本沒

有 路, 走 的 人 多 了, 也 便成了路。」 ——魯迅

有些人行動——馬來西 亞 11 個抗爭故事 劉嘉美 , 2017 策略資訊研究中心

Akar Umbi: Kisah Perjuangan Rakyat Menentang Ketamakan Kapitalis D. Letchimi Devi (Ed) ,2019 Parti Sosialis Malaysia

51

The Bersih Movement and Democratisation in Malaysia: Repression, Dissent and Opportunities Khoo Ying Hooi, 2020 SIRD & ISEAS


萊佛士花讀書筆記 #2

「於是,民主 Gostan 了 ......」 馬來西亞民主論壇系列紀錄 Rafflesia Notes #2

“Democracy gostan-ing?” Malaysia Democracy Forum Series 編輯團隊 Editorials:

贊助名單

黃康偉、謝鎮逸、黃永益、黃凱薈

吳振南 吳靜如

視覺設計 Graphic designer:

吳佳翰

陳韋綸

岑建興 李浩傑

出版日期 Issue date:

祥子

2021 年 12 月 31 日

陳韋綸 區秀詒

出版單位 Publisher:

張郁

萊佛士花讀書會 Rafflesia Notes

張嘉嘉

▶ rafflesianotes.wordpress.com

梁潔瑜 黃康偉

合作單位 Cooperation Partners:

劉毅龍

隆雪华青 KLSCAH YOUTH

潘永傑

▶ facebook.com/KlscahYouth

蘇子軒

馬蟻學人 Main-Scholars

Alison Khor

▶ facebook.com/MainScholars

隆雪华青 KLSCAH YOUTH

異鄉人合作社 Stranger Cooperation

人人人鼓剧场 Orang Orang Drum Theatre

▶ facebook.com/strangercoop 52



Ra fflesi a N otes #2

“D em ocracy gosta n-ing ?” M a laysi a D em ocracy For u m Ser ies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