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志 - 第97期 | Oct 2019

Page 18

16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仁云 亦云

在 ___ ___ 之前,首先是 ___ ___

話?」二元對立的世界彷彿只有 A 餐 B 餐可揀。 如果,世界是如此簡單可能是件好事也說不定; 可惜偏偏並不,而且對任何事情,在表達支持或 反對之前,更重要首先是認識和理解吧? 「 畫 中 人 塊 面 為 何 眼 耳 口 鼻 亂 晒? 笑 死 人

王天仁

咩!」「D 顏色一噠噠咁都唔知佢畫乜!」「尿

生於香港,2000 年畢業 於中文大學藝術系,擅 將撿來的廢木卡板創作 卡通動物造型的木雕, 超過十年藝術教育工作 經驗,游走於不同類型 跨 界 合 作, 熱 愛 知 識、 信念、創意和實踐。

兜簽個名又叫作品?咁廁所係藝術館?」如果我 們對藝術品的評價只剩下「核突」和「靚」,或 「我鍾意」、「我唔鍾意」的話,人類文明又如 何走下去?同理,只在複雜的社會問題上以支持 和反對來歸邊對立,又怎能夠對事情有較深入的 香港自九七回歸後暫時最大規模和最長時間 的社會動盪,相信在本文出街之時,仍未會見到 止息的曙光;相反,可能正落入新一輪的惡化之 中,惡化的除了可能是抗爭者與當權者(及其爪 牙 )之 間 的 衝 突 ,更 甚 者 ,是 人 與 人 之 間 的 裂 痕 , 無論是街頭巷尾的茶餐廳、交通工具上、甚至是 家庭成員之間,因著對事件的不同看法和態度, 這 幾 個 月 來 已 隨 時 變 成 劍 拔 弩 張, 情 況 令 人 擔 憂。

理解?更遑論支持或反對的結論了?

在教訓之前,首先是親情

承 上 段 所 指, 放 諸 家 庭 何 嘗 不 是 在 同 樣 處

境? 比 起 立 場 與 觀 點 不 同, 首 先 既 然 大 家 是 親 人,在家長式的教訓之前,不應先是照料、關愛 和包容麼?對事情的看法可以有別,然親人和同 一屋簷下的關係卻不會消失,所以在試圖說服對 方之前,是否該先體諒作為親人的感受,而不是 急於辯駁或吵鬧?當子女身心都面對痛苦之時, 需要父母「我食鹽多過你食米」的教訓,還是一

在 支 持 或 反 對 之 前, 首 先 是 認 識和理解 現今社會,尤其香港生活節奏急促,甚麼資

訊也好,只有幾秒耐性,然後便急於表達自己意 見,差不多所有衣食住行相關之事都有評價── 「 我 覺 得 唔 ok 囉!」「 嘩! 咁 難 食 嘅? 比 負 評 啦!」「咁都叫歌手?我都好過佢囉唔該!」而 對 於 藝 術 界 朋 友 而 言, 類 似 的 說 話 該 聽 過 不 少 ──「都唔知鬼五馬六搞 D 乜?」、「咁又叫藝 術喎……我識條鐵咩!」套用在近日對社會事件 的看法或態度,最常聽到的頭一兩句是──「你 支 持 定 反 對 先?」「 嘩! 你 唔 係 支 持 D 暴 徒 吓

個溫暖的擁抱?

在政見之前,首先是良知

「黃藍是政見、黑白是良知」是一句早陣子

不少人在社交媒體使用的句子,如果只因為政見 不同,所受到的一切對待就會不同,還如何談得 上法治?如果只因對方和自己的政見不同,就對 施虐者一切濫權濫捕橫行無忌超越制約的行為視 若無睹,還如何能談良知?耳聞目睹當權者試圖 以不斷歪曲事實的謊言去拙劣地掩飾另一個謊言 時,如果仍然因政見而盲目支持的話,還談甚麼 人性?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