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志 - 第94期 | Jul 2019

Page 22

20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仁云 亦云

藝術與抗爭的距離 放工後卻能以二創達人身份參與社運;而相較五年前 的雨傘運動,今次更出現模仿對立陣營的設計和長輩

圖,以其人之道還治其身的手法,大大拉闊了受眾的

王天仁 生於香港,2000 年畢業 於中文大學藝術系,擅 將撿來的廢木卡板創作 卡通動物造型的木雕, 超過十年藝術教育工作 經驗,游走於不同類型 跨 界 合 作, 熱 愛 知 識、 信念、創意和實踐。

年齡層和設計上的溝通技巧。此外還有不少本地藝術

家組織起來,或以創意道具和橫額參與遊行示威,或 以街頭藝術放大和張貼警方暴行,甚至流動社區放影, 和集合眾人之力完成的高質原創動畫,介入程度比五 年前更深更廣。 網絡動畫截圖

上月接二連三由簡稱「反送中」引發的大型社會 運動,除了一次又一次帶來震撼人心的各種畫面、起 伏跌宕的事態發展,及波譎雲詭的各方消息外,不同 藝術形式的介入,同時刺激了我們更多想像和為社運 帶來更多可能性;無論大家政見立場如何,運動的結 果怎樣,都注定是香江歷史重要的一頁。

航拍與人人皆記者

攝影,由定格紀錄一瞬畫面發展到今時今日,大

家早已不只追求「有圖有真相」,更追求「相要係靚 相」、「片要多角度」。無論要拍攝一二百萬人上街 的浩瀚壯麗,還是要記錄硝煙處處下兩方追逐,高質 航拍是不二之選。比起以往任何資訊和消息主要來自 傳媒,現在則進入了人人皆記者的時代,各種拍攝裝 備普及化下,事情真相變得愈來愈立體和清晰,誰是 誰非誰說謊誰掩飾皆無所遁形,問題是我們時間和精

宗教音樂與二創力量

宗教在藝術歷史中從來舉足輕重,來到今趟示威

現場亦然。執筆之時,抗爭運動正值膠著,然而若問

神有限,能否把海量影像消化和掌握前因後果實屬疑 問。

問參與者在過程中最深印象是甚麼的話,聖詩肯定榜

以平台替代大台

to the lord", 經過信眾們接力馬拉松式吟唱,不但具

員,久而久之成為所謂的「大台」,無論媒體的報導

上 有 名。 一 首 只 有 寥 寥 數 句 歌 詞 的 "sing hallelujah 有撫平眾人心靈、冷靜警方行動和完美凸顯何為和平 非暴力之外,亦強化了我們對事件的記憶,展示出宗 教音樂的潛移默化的力量。 其次,由圖像、歌曲、影片全方位引起的二次創 作大爆發,雖不是香港特有,但論數量、質素、傳播 速度和啜核程度,我城作品相信是世界級的,同時反 映出香港人 slasher 的身份:日間可能是普通打工仔,

社會運動以往多是由某一兩個政黨或政治領袖動

焦點、或政府的回話對像,都以大台為主;然經歷雨 傘運動一役後,大台漸為年青一輩唾棄,加上世代出 生在網絡溝通的世界,連登或其他手機溝通平台成為 遍地開花的園地,每次行動皆經過集思廣益,尤如一 件合眾人之力的集體創作,群眾對每個決定的認受度 亦較高。一句到尾,智慧和經驗從來都靠累積而來, 每趟社會運動都會帶來更多民眾覺醒。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