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志 - 第93期 | Jun 2019

Page 20

18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仁云 亦云

回憶的香港

今時今日,「香港已死」、「我已經唔認得香港」

等感嘆,在媒體或友儕間甚為常見,然而生活還是要 繼續,如何能尋到力量走下去?相信是很多仍然熱愛 這片土地的你和我希望能得到之啟示。 王天仁 生於香港,2000 年畢業 於中文大學藝術系,擅 將撿來的廢木卡板創作 卡通動物造型的木雕, 超過十年藝術教育工作 經驗,游走於不同類型 跨 界 合 作, 熱 愛 知 識、 信念、創意和實踐。

本地著名演出單位,風車草劇團早前完成的十三

場 參 與 式 劇 場 ─ ─《 回 憶 的 香 港 》Never Ending Hong Kong, 選 擇 與 大 家 一 起 重 溫 和 探 討 關 於 香 港

今天和明天的「回憶」。小弟只和他們部份成員在進 行 資 料 搜 集 時 交 流 過 一 下, 卻 獲 贈 門 票 實 在 受 寵 若 驚,且慚愧的說,是人生首次入場欣賞劇場表演,所 以戴返頭盔先,此文只是聊表感想,絕非劇評。

觀眾問「記唔記得?」的問題等等,筆者都甚有共鳴, 尤其稍後一段搭巴士的內容,更是中學時期的寫照。

其他環節如邵美君關於維修舊傘子的獨腳戲、和彭秀 慧二人唱雙簧的歡樂滿東華數白籃、群演的家用電話 集體回憶、梁祖堯和湯駿業與觀眾互動的問答比賽環 節等等,成功帶動觀眾情緒之餘,相信大家心中各有 屬於自己的回憶在翻湧。最後,由四位演出者閒聊在 大澳訪談時的感想,與及各人自身成長印記結束。

回憶之後

綜觀全劇,「我記得…」和「記唔記得?」是整

個表演中出現得最多的對白,很多曾經是我們和香港

盤點香江歲月、觸動集體回憶

最重要的往事,如果不是由他們提起,相信早已在大

參與或欣賞的都是展覽,這次入場後,看到場館中央鋪

新舊樓宇之間,除了回味種種記得和唔記得,縈繞心

邊既是舊樓模樣、也是觀眾座席的安排,心中不禁好

市鎮點解現在變成咁?沙田新城市廣場點解沒有了噴

經年籌備、精煉而來的豐富內容、出色的節奏編排、台

府為配合大陸要千方百計調低標準引入內地醫生的犧

聲效,足以構成兩個多小時撩撥心弦的演出。

「送中條例」展開爭奪會議廳的衝突,要留住記憶中

演出地點在鰂魚涌 Artis Tree,自己以往在此場地

家腦海中七零八落。離開場館,和太太走在鰂魚涌的

設出沙地加舊式遊樂場「馬騮架」而成的舞台,與及場

頭的最大問號,是一連串「點解?」,劇中提到的新

奇,如何能以這簡單舞台去述說幾十年故事?原來配合

水池?沙士時期英勇的醫護人員,點解今天卻成了政

前幕後真誠用心的創作和表達,這舞台、燈光、音樂和

牲品?欣賞演出的同一天早上,立法會兩派議員正就

劇場由幾位演出者一邊在架上攀爬、一邊自述家

美好的香港,既需要如風車草劇團一樣用心惦念,亦

人身世故事開始,或因和他們年紀相約,上一輩偷渡 來港、一家擠在小空間內成長、各演出者一連串指住

需要我們各人對社會時刻叩問點解、追求公義,更加 要以不同方式去捍衛!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