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志 - 第80期 | Apr 2018

Page 20

18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仁云 亦云

盛事和奇觀 王天仁 生於香港,2000 年畢業 於中文大學藝術系,擅 將撿來的廢木卡板創作 卡通動物造型的木雕, 超過十年藝術教育工作 經驗,游走於不同類型 跨 界 合 作, 熱 愛 知 識、 信念、創意和實踐。

踏 入 4 月, 藝

或動物園內的奇珍

術界朋友都稍稍能

異獸可算日常例子

喘 一 口 氣 了, 因 圍

之 一。 大 型 藝 博 會

繞著大型藝博會的

呢? 在 公 眾 而 言,

一 連 串 活 動, 甚 至

除 了 是 盛 事, 實 也

官方機構也因湊熱

是奇觀一種──

鬧而衍生的忽然藝

「 嘩! 你 睇, 咁 又

術 月 通 通 落 幕 了。

叫 藝 術 喎 …」「 喂

急 趕 到 來、 匆 匆 離

喂! 快 啲 過 嚟 影 吓

去的一籃子盛事過

呢 舊 嘢 啦! 值 幾 百

後, 除 了 衣 香 鬢 影

萬 架 …」「 哎 呀!

的 派 對 疲 勞 之 外,

連阿邊個邊個明星

究 竟 留 下 了 甚 麼?

都 嚟 咗 呀!」 以 上

香港政府對藝文甚

對 白 和 行 為, 不 難

至 體 育 發 展 的 大 方 向 ——「 發 展 為 世 界 級 大 都 會 及

在藝博會內耳聞目睹,反正哪管他藝術不藝術,在

盛事之都」又是否你我所願?

作 品 面 前 Selfie 除 了 是 追 逐 存 在 感, 也 是 奇 觀 紀 錄 立 此 存 照 嘛, 放 在 社 交 媒 體 引 來 大 家 俾 Like 或

盛事 「 盛 事 」(mega events) 二 字, 光 聽 見 已 讓 人 熱血沸騰、腎上腺颷升。熱鬧派對、觥籌交錯、萬人 空巷,市面一片歡欣喜慶,誰都嚮往參與吧?然而喧

留言互動,何樂而不為?但奇觀式到此一遊後,大 眾對藝術的看法是否有任何轉變? 所 謂 英 雄 慣 見 亦 常 人, 再 奇 再 刺 激 的 東 西 看 多 了不外如是,麻木之後,有甚麼東西能令人動容?

囂過後,剩下來的是甚麼?所謂一仗功成萬骨枯,諸 如奧運會、世博會等全球觸目之盛事,由籌辦到結束,

深耕細作

幾年下來耗費的人力物力,往往與效益不成正比,還

燦 爛 總 會 歸 於 平 淡, 盛 事 奇 觀 如 水 過 鴨 背, 最

未計過程間對民生影響,及種種善後安排不周下產生

動 人 的 電 影 來 自 生 老 病 死 人 間 尋 常, 最 深 刻 的 美 學

的浪費和副作用…如是者,一個「盛事之都」究竟會

感 受 原 來 是 天 地 悠 悠 一 念 之 間。 日 本 的 簡 煉 精 緻、

是何種模樣?日日都開派對的地方,還適合人住麼?

台 灣 的 文 青 慢 活、 韓 國 的 都 市 節 拍 … 在 全 球 化 的 影

月月都期望吸引遊客來的地方,本地居民的福祉其實

響下,要避免變得面目模糊,靠的又豈是盛事奇觀?

還有受到重視嗎?一年一度以商業掛帥的密集式藝術

與 其 追 逐 外 在 表 面 虛 榮, 不 如 蘊 釀 內 在 深 耕 細 作。

盛事,又會否慢慢變成一窩蜂「做爛市」的源頭?

每 年 才 來 一 趟 藝 術 大 爆 炸, 哪 管 炸 出 怎 樣 炫 目 瑰 麗 的 色 彩, 終 歸 是 十 曝 一 寒; 倚 靠 外 來 消 費 旅 遊 探 奇

奇觀 「 奇 觀 」(spectacles), 即 以 能 挑 動 大 眾 好 奇之事作招徠,那些電影院的 4D5D6D 影像效果,

好 新, 何 不 扶 植 內 在 需 求, 搭 建 藝 術 文 化 之 橋 樑 於 尋常百姓日常?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