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志 - 第70期 | May 2017

Page 20

18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仁云 亦云

興?慶?還是㷫 ? 感覺如像昨日,所經歷的許多卻又不堪回首,

反而帶來惶恐、憤慨和逃避?原因,是我們還沒認

說長不長、話短不短的廿年,身為香港人,相信不

清 名 為 祖 國 的 面 貌 輪 廓 時, 已 被 其 沾 血 的 雙 手、

能沒有感覺,雖還沒正式到七月,但走在街上,舉

和我們南轅北轍的價值觀和處事手法給嚇過半死

王天仁

目四顧,片片俗豔而品味惡劣的旗幟,早已沿著大

了……及至剛捱過了交接的轉捩點,卻又接連輪到

生於香港,2000 年畢業 於中文大學藝術系,擅 將撿來的廢木卡板創作 卡通動物造型的木雕, 超過十年藝術教育工作 經驗,游走於不同類型 跨 界 合 作, 熱 愛 知 識、 信念、創意和實踐。

街 小 巷 的 燈 柱 飄 揚, 撩 撥 著 我 們 心 底 裏 拔 不 掉 的

經濟衰退、沙氏疫病以至雨傘運動等等,試問回歸

刺。回歸,本已是兩個令我們百般滋味在心頭的字,

廿週年,如何能讓香港人樂起來?

加上這—系列宣傳品及其他相關活動,實在一言難 盡,不止高興不來咁簡單……

設計是為了甚麼而存在? 設計,說到底不止是一種服務,更是一種發現問

回歸是喜是悲?

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是人類發展歷程上其中重要的一

筆者出生於香港七十年代末,中英簽署聯合聲

環,因此,經典或出色的設計,從來不是曲高和寡地立

明敲定九七年回歸之時,吾輩只是小學雛雞,對一

於遙不可及的高地,而是超越時間限制地讓平民百姓亦

切政治和社會事情當然毫無概念,只知九七這數字

能感受到其出色之處,無論平面設計、產品設計、室內

猶如魔咒,大人們都視之為等同世界末日級數的災

設計,以至虛擬的數碼媒體等亦如是;否則,服膺於權

難,恐懼之情不只溢於言表,扶老攜幼逃避戰禍似

力或在上者要求而產生的設計,只會是欠缺靈魂、徒具

的移民往陌生他鄉更成為了一股風潮。直至八九年 的初夏,隔著電視機的螢幕,總算見識到人們懼怕 和不想面對的大概是些甚麼了……回歸,脫離殖民 地的身份認祖歸宗,為何沒能讓香港人感到喜樂?

形狀和色彩的圖像,不但可有可無、甚至惹人反感。大 家只要在網上搜尋一下「香港回歸二十週年」這幾個字, 看到那一組組據稱由政府「新聞處設計組」負責的所謂 「創意圖像」,便可以明白所指的是甚麼了。無論顏色 配搭、構圖安排、造型效果、視覺傳達等不同角度分析, 這六組圖像連最基本的問題──「為乜?」也談不上時, 更遑論設計的質素了,更可怕是,這些圖像已延伸至一 系列的產品如 cap 帽、polo 恤、文件夾等等之上,簡直 是浪費了地球資源的罪過! 香港其實從來不乏出色的設計人才,回歸廿週年 大肆慶祝嘛?不該是「晒冷」展現所有最好一面的時候 嗎?一件本來是否能讓大眾由衷喜慶也成疑問的事情, 加上盲目敷衍、堆砌圖像的宣傳品,配合差不多所有發 生在 2017 年的文娛康樂及藝術活動都「被慶祝回歸」 之時,一切是如此虛假、官僚、邏輯欠奉得令人慘不忍 睹,試問香港人又怎能不被「辣㷫」?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