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志 - 第67期 | JAN & FEB 2017

Page 20

18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仁云 亦云

機器 VS 人類 踏入新一年,看到網絡上不同朋友的祝願,與 及世界各地的人如何慶祝新一年的畫面,或許是心理

表的世界棋王,其象徵意義是機器無論在記憶力、學 習能力、判斷力等幾方面,終於勝過了人類。

作用,總覺得大家興奮熱烈的笑容下,仍難掩眉宇間 王天仁

的憂戚,畢竟過去一年,甚至已經來臨的 2017,到

生於香港,2000 年畢業 於中文大學藝術系,擅 將撿來的廢木卡板創作 卡通動物造型的木雕, 超過十年藝術教育工作 經驗,游走於不同類型 跨 界 合 作, 熱 愛 知 識、 信念、創意和實踐。

處仍是波譎雲詭,任一國總統卻口不擇言像個狂人似

如此數下去,機器和人類的比拼,看來後者早

的不止一個,聯盟國竟互相猜疑致逐一瓦解的成為浪

已節節敗退,剩下的最後防線是創造力,無論是在好

潮;地球生態繼續陷落而我們仍是束手無策、糧食被

奇心和自由意志的驅使下,還是在危困裏的置之死地

壟斷加上貧富差距的鴻溝成為計時炸彈、無止貪念和

而後生,人類「失驚無神」創造出來的東西或思想,

盲目競爭醞釀成愈見漲大且吹彈即破的泡沫、傳說中

暫時都是電腦或機器無法做到的;不過創造出來的東

的盛衰週期像黑洞般將世界吞噬進末日倒數……人

西,會為世界帶來美好,還是把世界推向滅亡就無法

類,除了坐以待斃,或掩耳盜鈴地縱情享樂跳出最後

說得準了……因此建立為他人著想的道德觀念,和捍

探戈,還有甚麼可做?

衛公平自由的正義感,是創造力的保險絲。可惜,現

創造是人類的事,但我們有這本事嗎?

今不少地方對教育的主流價值觀,還是十年如一日地

效率就交給機器,而創造是人類的事

集中在語文、算術等傳統學科上,甚至仍以追逐標準

這副題是來自早前在網上看過的一篇翻譯文章,

答案、在各類既定的考核模式中勝出,作為判斷學生

內容是一個名為《回到未來》的主題演講,由記者筆

優勝劣敗的指標。創造?道德?搵到食嘅咩?既不重

錄下來,主要分享被稱為科技教父的 Kevin Kelly,對

視、遑論培育和發展,如此下去,我們將來豈能不被

AI 等先進科技的看法。提起這文章,因為關於未來

機器取代?

的預測本來早是老掉牙的話題,連小說或電影都已寫 爛拍爛;但這文章的題目卻簡而有力地點出了人類未 來應做(或剩下唯一可做)的事情是創造,因而引起 了小弟的興趣。 由最初人類發明了計算機、然後是各類型的機械 以至電腦,人們都擔當着操控者的角色,沒有我們輸 入指令,一切機器都不會運作,因此學習能力、分析 力,甚至一剎那需要在複雜情景下作出的判斷力,仍 是被動的機械未能勝任之挑戰;然而,當稱為人工智 能的出現,加上互聯網、大數據時代來臨,伴隨著電 腦晶片的效能、速度和容量變得愈來愈超卓,一台名 為超級電腦的機器,在棋局中首次擊敗了作為人類代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