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志 - 第59期 | MAY 2016

Page 28

26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仁云 亦云

手作小確幸 王天仁 生於香港,2000 年畢業 於中文大學藝術系,擅 將撿來的廢木卡板創作 卡通動物造型的木雕, 超過十年藝術教育工作 經驗,游走於不同類型 跨 界 合 作, 熱 愛 知 識、 信念、創意和實踐。

小時候,體育和美勞堂可以郁手郁腳,是眾多課

少年青人感到不耐煩之餘,也似沒可能從個人出發去

堂中最能放鬆的時間,當長大了,除非從事和創作有

幹甚麼改變現況了。既然大環境的事管不著,唯有著

關的工作;否則,不是整天躲在辦公室裏對著螢幕,

眼自己微小而確切的幸福上──喝喝哥倫比亞來的有

就是文件文件開會開會之類,可以自己話事兼享受落

機 coffee、到市集買些年青人自家出品的首飾、參加

手落腳帶來滿足感的事情已近乎絕跡;同時,因消費

藝術家主持的陶瓷拉坯工作坊,到獨立書店揭揭個人

疲勞過度,大眾已厭倦了一式一樣人有我有的狀態,

出版的 Zine,看看今天到每個地方「打咭」時得到多

加上近年文青風氣大盛,於是一時間各式各樣手作市

少個 Like 和留言……如是者一天沒有去過大商場幫

集和工作坊如雨後春筍,遍地開花,梗有一檔喺左

襯大財團,並身體力行、真金白銀支持了好幾個年青

近,總有老友係有份。

人的夢想,一切美好滿足、感覺良好,有何不可?

手作的背後意義

手作和創作的距離

手作,就是用手做的意思,有別於工廠機械流

追求個人生活上的小確幸當然無對錯之分,問

水式生產,但除非標明是原創手作,否則有時做出來

題是如果整個社會或年青一代都沉溺在當中的話,難

的,可能是「抄考」自別處;而工作坊呢?不少是以

免有點各家自掃門前雪,欠缺對社會的關注和承擔。

同一件模樣相同的物品為目標,即是說,參加皮革小

所以相比手作,小弟更喜歡看到不同年齡的人參與創

錢包工作坊,大家就做出一個相同的皮革小錢包,參

作,一字之差卻有著不少精神上的分別,創作是一種

加木櫈仔工作坊的話,當然就是完成同樣的木櫈仔

追求原創、尋找可能性的冒險,是沒有結局可預知的

了。因每人能力和要求不同,作為「好似有啲興趣」

探索。與其花幾百元跟著別人做同樣的東西,何不試

地初次嘗試,玩玩這類型入門工作坊或許最好不過;

試自己買來工具和原材料創作?唯有勇於開創,找尋

然而,當手作市集和種種工作坊愈來愈盛行之時,我

生活上一切有待改善的縫隙,而非計算著一呎半乘六

們的初衷究竟是純粹想買些別人沒有的東西?是假日

呎的檔口生意是賺是蝕,我們的社會和世界才有前進

太悶所以去玩玩?都不要緊,但至少別本末倒置地遺

動力。

忘了箇中的真正意義,就是生活能否多一點想像、多 一點自食其力的參與,拓闊主流以外的價值觀,如果 市集最後還是在大商場內舉行,工作坊學做的東西呃 完 Like 是丟棄的話,那又有何意義?

如果生活只剩下小確幸 本地市集和手作之風潮,可算是由鄰近的台灣吹 過來,小弟曾和台灣的朋友談過,其中一個原因是台 灣的政治和社會氣氛,在長期中美角力之間,已令不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