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志 - 第57期 | Mar 2016

Page 31

29 雕文 嵐女

展覽避風站 林嵐 中 大 畢 業, 師 承 張 義。 從事女紅,木工,創作, 教 育。 喜 歡 人 類, 更 愛 萬 物。 喜 歡 合 作, 享 受 獨 處。 不 愛 分 是 非, 只 愛思考,漫遊於理性和 情性之間。

雖為圈中人,在香港看展

熱,的確讓我「食完番尋味」,

覽也真不多,主要是捧相熟藝

看了又看。而像王進曦這種中文

術家或策展人的場子,也有為

大學藝術系的畢業生,學院訓練

支持學生而去的。埋怨心情不

後卻跑去戶外寫生的人,近年來

振,時間太少,場地太遠,展

更是罕有,使我不得不爬上那不

覽太多太雜,總有太多藉口。

短的石梯在開幕的時候去會一會

個人執著,重視作品和社會時

這位新派老實人。吸引我眼球的

事的緊扣度。但是有些展覽太 渲染時事,反而更讓我在套著

阿三作品在香港歌德學院畫廊的一角。

緊箍咒的社會氣氛下透不過氣來。

當然還有,那似是魚眼效果而又 真實的海陸相接的曲線,與海天

連接的水平線對比起來,我的心情倒不太平靜。何 時「城門水塘」能上展覽大廳,但又那麼地讓我心

最近看的兩個展覽,阿三和黃進曦的個展,都

安?心頭高,心房窄,能擁抱得到的地方的確不多。

不是因為以上原因而去的。而是從展覽推介的文字 中,讓我嗅到久違的氣味:通過藝術的語言透露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展場的良心。走進香港藝

個人的社會觀。例如阿三的自述是:「人活在土地上,

術中心十四樓歌德學院畫廊時,我已將因其他樓層

我卻對地方養不出太多情感關連。然而,繪畫需要

裝修而困著的悶氣一掃而空。嶄新的兩道白牆,一

牆壁,作品需要空間,我不得不與地方打交道。……

個孔也沒有,功歸場地保養員 George 的補牆手藝,

繪畫何以敘述,我一直思索。文字構成敘述,敘述

保持白牆歷久常新。以前中間用來隔開廁所的移動

卻不一定需要文字;敘述帶出故事,然故事不一定

牆不見了,偶然打開新裝磨砂廁所玻璃門,內裡結

是敘述的內容。……我尚在嘗試,尚在尋覓。」而

構一目了然,這本來不應出現在展覽旁的風景卻一

黃進曦的自述則是:「近半年來基於自己種種的壓

點也不生厭。大塊的黑白格子地板、不銹鋼乾手機

力,不期然就喜歡望海,亦會畫海。望著那條海平

極具德國簡約設計風,和對面牆帶點銀灰的黑色方

線,不論上山下海,都平平穩穩,心情便隨之放鬆

塊作品《我城》意外地合襯。長梯形的廊道除了將

下來……以最新創作的畫作,和大家分享一個自然

作品的呈現推深了一個層次,亦推著觀眾走進另一

的過客前的一條又一條海平線。」兩者對香港的情

小走廊,探索展覽的燈箱以及錄影部份。兩種氣氛

感,對藝術的平常心都讓我有貼心的感覺,我相信

形成日夜之分,恰如其份的射燈投灑在作品上,我

前者貼墻,後者貼地所聽到的微震聲,很可能與平

只能說:這的確是品味和金錢的結合。阿三的作品

心靜氣的呼吸聲很接近。

以素妝為主,淡墨、淺色加上幾層透明膠板的重疊, 如果少了燈光的配合,觀眾很難聚焦欣賞作品,是

兩人的作品都展得很老實,掛在牆上。沒有太

故亦衷心希望更多的畫廊能在場地上花點功夫。

多花俏的理論來迷惑觀眾,但是阿三的題作則隱約 帶出了近年的熱話: 社會爭拗、身份重定、城市拆 遷、同志舊議題等等,並將之重新在文學文火中翻

在紛亂的社會紛爭中,好展覽的確是一個避世 靜思的淨土,且讓我暫避一下吧。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