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志 - 第48期 | May 2015

Page 34

32

藝術人隨筆

Artist's Columns

雕文 嵐女

畢業後的重生 林嵐 中 大 畢 業, 師 承 張 義。 從事女紅,木工,創作, 教 育。 喜 歡 人 類, 更 愛 萬 物。 喜 歡 合 作, 享 受 獨 處。 不 愛 分 是 非, 只 愛思考,漫遊於理性和 情性之間。

五月,除了常規的藝術節和各大小展覽,大家都會

感情不需要文字的渲染。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奧

跑幾間學院的畢業展,看看今年的藝術新秀。我在此落

沙畫廊舊址的最後一次展覽,終於可以正視她的能量,

筆之際,應該也是他們趕作品之時吧!除了挖空心思創

我從沒想過一個在斗室𥚃靜修多年的香港藝術家竟能畫

作,內心對畢業後的生活也是徘徊在憧憬和忐忑之間。

出如此大氣魄的作品。 相對那些工藝般雕琢,無止境地

最近我出席了一個公開對談會,在座的大部份人 都是面臨畢業的藝術學生和剛剛畢業一兩年的年青藝術

計算被購買機會的商業作品,她像是一塊越摸越有光澤 的美玉,沒有鑽石的刺眼閃爍,卻是越看越耐看。

從業員。「藝術從業員」這個稱呼是因為有些畢業生不

她的經歷我一直用心地記住,七年的大學生涯後,

是繼續創作,而是從事拍賣行的資料收集工作,也有的

我本來也不打算找工作,想學她也來個閉門練功。 但

在畫廊做助理或是中學的教學助理,也有的在私人畫室

是在我離校前夕,一位老師語重心長地對我說:「除了

教畫。傾談間,最興高彩烈的還是那些未畢業的,談起

創作,生活經驗也是很重要。」因為這句話,我終於做

將來仍然是勁頭十足,有些說要堅持創作,但是不知道

了一份剛夠維生的兒童畫兼職導師。雖是每星期只有三

能堅持多久。某位師長提議以團體的形式生存,這樣大

天的工作,但是本著個人興趣,我開始為小朋友們編製

家也好互相照應,又可以合作展覽,接著大家又七嘴八

了以藝術史為脈絡的一系列課程,其間我也重温了藝術

舌地說在哪裡租工作室。我看著無言,想當年我們何嘗

史。天意弄人,一年後,我又做了別人的半職研究助理,

不是如此。我離校時和五個同學租了工作室,到最後只

寫公文信件,做訪問,也讓我學會了寫電郵,了解其他

剩我仍然創作,兩個人也在做和藝術有關的工作,其他

藝術相關的行業。這些經歷最後成為我的創作裝備,在

人就沒有下文了。

以後的創作中都用上了。唯一沒變的是持續創作,漸漸

也許你說,現在的藝術氛圍很不一樣。 的確,閙

地讓它成為我的生活習慣。

哄哄的藝術博覽會總是讓人有美好的幻想,但是畫廊到

藝海無涯,畢

底養活了多少個香港藝術家呢?真的不多。那麼,其餘

業後才是真正磨練

有志創作的畢業生又如何走下去呢?

期的開始。

當年早我一屆的師姐曾翠薇,在畢業後租了個小地 方,除了少量的教畫維生時間,其他的日子都在那裡渡 過。當大家都不知道她是否消失之際,那一年後的雙年 展中看到了她的得獎作品,那和以前她在學校𥚃的作品 很不一樣,成熟了很多。她也藉此打開了後來的藝術之 路 。這十多年來,她總是默默地畫,畫展開幕,也總是 站在作品旁邊,靜靜地等待她的知音人。每件作品總是 讓我有莫名的感動,苦練和獨處成就了獨特的她,那絶 不是在喧嘩的藝術啅頭展中出現的作品,細緻而澎湃的

圖為曾翠薇的畫室隅角。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