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志 - 第42期 | Oct 2014

Page 57

55 雕文 嵐女

檳城拾憶記(一) 林嵐 中 大 畢 業, 師 承 張 義。 從事女紅,木工,創作, 教 育。 喜 歡 人 類, 更 愛 萬 物。 喜 歡 合 作, 享 受 獨 處。 不 愛 分 是 非, 只 愛思考,漫遊於理性和 情性之間。

別人常問我,創作的靈感從那裏來。我覺得回答

盤差的大手和温婉的包裝動作形成極大反差:將彩色

「生活就是藝術」太概括了,也不負責任。希望藉此

細條子粗布細心地套住棉芯,輕輕地拍兩下,把兩頭

平台將剛完成的檳城藝術交流計劃隨想、生活見聞的

的帶子綁好,再放入透明長膠袋,雙手捧給我。我買

漣漪,做創作以外的延伸思考,與大家分享。

的可是在任何連鎖店也找不到的私人回憶呀!

這次和以往有點不同,沒有預期做作品之下反而 做了幾件稱心的事情。

順著記憶中爺爺打金(製造金飾)的意像,特意 走到只剩幾家金鋪的新街,看著結業了但還沒清除的

沒有預覽檳城的網上資料,從飛機俯瞰她的胴

招牌,依稀感受到昔日的風光。聽在同一條街的藥店

體,已有驚艷的遐想。也許,我對這個約有百分之

主人說,「以前所有人嫁女娶老婆,一定來我們這𥚃

四十的華人小鎮的興趣源自於家族。本人雙親兩代都

買金,但是現在很多人都去香港買了,款式又多又新

是華僑,雖然來自不同國家,但是經常掛在嘴邊的都

潮」。我聽後,還沒來得及惋惜,竟然卻笑了。想不

是「南洋」這個統稱。來到檳城,我嘗試尋找他/她

到香港貨的口碑還不錯。話說回頭,也許是爺爺曾為

們的口中的“南洋”生活。早上擠在小巷的咖啡檔

金匠的緣故,我受不住娘惹博物館海報上金飾誘惑,

𥚃,齒間仍回味著咖啡餘香之時,舌尖已細品著母親

付了不菲的入塲費進去了。在那裡除了看到幾代娘惹

和外公喜愛的“南洋”咖啡。原來那𥚃的咖啡豆是用

人的生活變化, 最有趣的還是床上的故事:夫妻之

糖炒的,難怪那麼香得讓人上隱。想起媽媽平常對

間的小吵大閙是從床隙的大小得知,而擺弄之權居然

“coffee”的“不準確”的發音,這才想起她是對的。

掌控在女人手上!我的媽呀!在此,不但使我的衣飾

“Koppi”是屬於這裡的語言。

慾望膨脹 ,也引發了對娘惹首飾的好奇。憑著對古

坐在那𥚃,放眼對面馬路,滿街都是賣給遊客的 印尼花布“潮裙”,可能和檳城人喜歡做入口生意有 關, 低價入高價出,生意嘛!何況很多馬來人都是 來自印尼。這才明白為甚麼母親的印尼親戚老是給我

董首飾的一知半解,和古董首飾店員東扯西拉,再加 上小飾件的購買,終於促使我們的友誼到達高峰,除 了免費進出,彼此起落的「哈囉」和「拜拜」聲真讓 我有回家的感覺。其實真正讓我觸電的是,看到與家

們那些花布裙,從小到現在,我的夢都是在這種睡衣

傳蚊帳掛相似的銀帳掛靜靜地躺在博物館後方不顯眼

𥚃發的。難怪我對檳城有無言的親切感。

的舊玻璃櫃𥚃。我猜想著,那很可能是爺爺當年在南

隨興而逛,來到一間枕頭舊店,首先吸引我的是

洋打造的其中一對吧。

那些整齊排列、花款粗獷的長型抱枕。小時候,母親

也許,每個人的血液𥚃早已注下了靈感細胞,

總愛縫製這種大型抱枕給我們,即使當年在沒有冷氣

只是沒有機會啟動。 一旦觸碰到,每個人都可以將

的夏天,我也照抱不放。探頭之際,一位七十開外的

視線所至之處轉化成作品靈感。不知不覺間,每次在

老人家從𥚃面走出來:「這是木棉製作的。」嘩,不

海外看到華人的生活,總會觸動到我那敏感的神經線

得了!那可真的是香港隨處可以看到的木棉樹𥚃的棉

而做出連自已都意外的作品。

花呀,我最愛的英雄樹!二話不說,買下。他那青筋

下次再談。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