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TH CENTURY & CONTEMPORARY ART EVENING SALE [Catalogue]

Page 101

Installation view of Lee U-Fan: From Point—From Line, Städtische Kunsthalle, Düsseldorf, 21 July – 27 August, 1978 (From Point , 1978, shown second from the lef) Courtesy of Kunsthalle Düsseldorf

杜塞爾多夫,市立藝術館, 〈李禹煥:從點—從線〉展場一景, 1978年7月21日 - 8月27日 《從點》 ( 1978年作 (左二))

李禹煥是一位韓國畫家、哲學家和詩人,以其對極簡主義 的投入、在1960年代中期日本第一場獲得國際認可的當代 前衛藝術運動「物派」 (Mono-ha)中的主導地位、以及 後來在1970年代末標誌著韓國藝術從刻板的藝術傳統中 解放出來的單色畫(Dansaekhwa)中的領軍人物而 聞名。對李禹煥來說, 「物派」是對再現的傳統藝術觀念的 摒棄,轉向以原面貌來描繪世界。主要依賴於對天然和 工業材料的使用,這是一種主要源於現代歐洲現象學和 東方哲學信仰中關於存在和虛無的本質的藝術實踐。 經過多年對他的《關係》系列雕塑裝置的開發後,李禹煥 在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參觀巴尼特·紐曼(Barnett Newman)的回顧展時受到了深刻的啟發,於1972年重新 回歸繪畫。紐曼的垂直、白色抽象作品所具有物質性和 超越繪畫的二維性的強烈空間感,激發了李禹煥將這一 媒介融入到他對時間和空間進行標記的整體實踐中。 用大約一個月的時間去畫每一幅畫,李禹煥緩慢和內省 的繪畫過程反映了他的經歷和對時間的意識: 「我的畫作不是圖像的直接再現,也不是對某個特定意義 的關注,而是由中立行為所創造的時間性姿態的現象學 結果。」 (《李禹煥:從點、從線、從風》 ,佩斯畫廊,倫敦, 2015年,第27頁) 李禹煥於1972年至1973年開始了他的第一個標誌性繪畫 系列:《從點》和《從線》。回視他自兒時起便開始耳濡 目染的文人理念,他在尋找新的抽象時回到了點和線的 概念上。基於東方書畫的原則,李禹煥將點與線視作宇宙 的基本單位,宇宙起源的原始基礎。李禹煥曾經闡述他對 點和線的觀點:

「一條線總是有起點和終點。空間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出 現,而時間隨著空間形成的結束而消失。因為每個標記和 筆觸創造了自己的時空,具有強烈的存在感,所以我不能 被允許去做層疊或修飾。每一個時刻只會發生一次,但因 為一切都是單一時刻的延續,所以它們必須重複出現並 相互產生共鳴」 (李禹煥, 《藝術上的偶遇》,里森畫廊, 倫敦,2004年) 。 《從點-7901256號》 (1979)來自藝術家在12年裡完成的 《從點》 (1972-1984)系列。在該系列中,他將色彩的使用 限制在將單一顏料繪製在白色畫布上:鈷藍色或焦橙色, 分別象徵天空和大地。李禹煥也開始使用東亞繪畫的 方法,將作品平放在地面上進行繪製,在畫布上前後來回 時牽動他的整個身體的運動。這件作品上佈滿了藝術家 所特有的方形的點,有條不紊地重複揮舞,直至畫筆上的 顏料接近乾竭。與同一系列中較常見的線性構圖不同, 它屬於從1977年開始創作的一組作品,其中紅色螺旋上升 的構圖創造了一種精細、脈動的張力,吸引和包圍著觀者 進入到繪畫的核心。這些有著以圓形螺旋向外轉出的點之 繪畫於1978年7月在杜塞爾多夫市立藝術館(Stadtische Kunsthalle)舉辦他的首次歐洲美術館個展中第一次 被展出。在這些作品中,李禹煥在畫於未畫之間取得了 良好的平衡,在點與點之間留下了越來越多的空白空間, 讓負空間和正空間相互作用,並超越畫布表面。 李禹煥作品中所固有的動態平衡為他的藝術視野賦予了 變革性、永恆的品質,而對主題的否定則引發了作品、 空間和觀者之間的思考性關係的蓬勃發展。李禹煥 解釋說,對他而言, 「所見即所不見」 (李禹煥引自《李禹煥, 居於時間》,龐畢度中心梅斯分館,巴黎,2019年) 。 李禹煥的作品邀請觀者放慢腳步, 走出世界-帶著不斷湧 入的圖像和溝通—將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感知本身。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