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雜15期《藝術空間之生存》Ox15

Page 1

15 秋季號 Autumn

MOP 25

Sep 2016

藝術空間之生存 。 牛房倉庫 黃邊站 悍圖社 褔利社 全藝社 自家劇場 文創村 澳門藝術空間導覽 子隆山房 鐮倉塾 當代藝術中心 小路上藝文空間 1 9 8 ギャラリー C A F E 伊通公園

設計師完 成 3 . 5 個 小時藝 術工作 後的熒幕軌 跡。


3

15

編輯的話

本期專題 5

經過交流才會促成進化 ──訪「藝術空間進化論」策展人李綺琪

秋季號 Autumn

9

「藝術空間進化論──論壇與展覽」 ──講座紀錄

Sep 2016

15

絕處逢生的藝術力量 ──專訪全藝社理事長黎小傑

18 ISSN 2227-0337

另類劇場創造「藝術語言大賣場」 ──訪「劇場搏劇場」小城實驗劇團團長譚智泉

20

多元化文創平台打造,澳門文創新景象

出版日期

2016 年 9 月

定價

25 元

編輯

施援程

平面設計

鄭志偉 @ Somethingmoon.com

文/訪問

郝元春 李卓媚 Mr. 海 楊冠瑩

攝影

施援程 李卓媚 Odia Lei 吳俊 郝元春

校對

施明坤

宣傳

郝元春

行政

周寶玲 劉嘉欣

展覽及活動專訪

贊助

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文化局 澳門基金會 牛房倉庫

38

藝術是一種思考方式──記「藝術空間進化論」

出版 印刷

華輝印刷有限公司

43

流動的故事載體──「社區藝術創作活動 2016」

45

觸發想像──讓看不見的被看見

48

好世界──唐重作品展

──訪「文創村」村長李漢昌 22

澳門藝術空間導覽

28

以自居為先的共享可能,空間本身是一件藝術品 ──訪問子隆山房 鐮倉塾

33

臺灣獨立藝文空間生態,臺北生活五年之淺見

牛房活動 地址

澳門美副將大馬路與罅些喇提督大馬路交界

電話

+853 2853 0026

傳真

+853 2853 3047

電郵

oxwarehouse@gmail.com

網址

http://oxwarehouse.blogspot.com

Facebook

51

藝術在社區計劃──「觸發想像」觸感藝術展

52

2016牛房兒童藝術樂園──齊齊展 II

53

文藝起義──阿堅奴英文書法展

http://oxwarehouse.mysinablog.com/

54

流動創意工作坊

牛房倉庫 / Oxwarehouse

55

牛房倉庫2016年9~12月活動

牛雜 / OxMagazine

本刊所刊出之圖文內容皆屬版權所有,未經同意或授權,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出版該內容之全部或局部,部份單元之圖文,其內容歸原權利人所有。 Copyright 2016©OX Ware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本期專題

李 綺 琪 多媒體 作品

經過交流才會促成進化

訪 ﹁藝術空間進化論 ﹂ ── 策展人李綺琪

1.

5

採訪/整理 : 郝元春 相片由李綺琪提供

身為這次「藝術空間進化論 」展覽的策展人,李 綺琪同時也從事藝術創作多年,由當初只喜歡繪 畫的人,轉變成現在的跨媒體藝術家,她本身的 經歷也恰恰說明了藝術交流進化的重要性。藝術 創作這種相當主觀的行為同時也會隨著藝術家生 存的環境,接觸的人事物,不斷發生改變,尋 求生存也好,或者是挖掘更獨特性的表達, 「進 化 」便是進步,是生存的法則,不只是在藝術 上,在心靈上的成長尤為重要,如此,作品才會 越來越「入味 」 。日日生活皆為創作,藝術的最 高境界不過如此。 先說說,這次展覽的 idea 是妳構思的嗎 ? 其實是去年黃小鵬(廣州「黃邊站 」創辦人)來 牛房做講座的時候提出的,跟他一直有聊過這方 面的事,然後台灣方面(悍圖社 )也想做交流, 那就順勢不如三個地方一起搞個藝術空間交流的 項目嘍 。 哦 。 那 麼 , 站 在 妳 的 立 場 看 , 這 三個 空 間 有 什麼不同之處 ,或者說各自有什麼特點吧 。我 1.


6

本期專題

2. 李 綺 琪 繪 畫 作品

感覺廣州黃邊站的藝術家的創作研究性質比較 強 ,有點偏向實驗性 。台灣悍圖社的藝術家們 感覺很輕鬆自在啊 。妳覺得呢 。 哈哈。台灣那幾個藝術家是我以前大學的師兄 弟,他們(悍圖社 )成立也有二十多年了,最初 是以繪畫為主要表達方向,捍衛圖像嘛 。但後 來慢慢就開始做一些當代藝術的東西,包括多媒 體,裝置之類的 。雖然有時候使用的媒材是傳 統的,但是作品的內容都是同當代藝術有關的 。 其實我覺得這個過程跟好多藝術家發展的歷程很 相似,包括我自己也是這樣 。以前我只喜歡畫畫 的,覺得繪畫足夠我表達很多東西了,後來不 知道怎麼回事就跑去做了多媒體其他的創作,哈 哈。我覺得藝術可以包括好多東西,不需要分門 別類的 。 嗯 , 這 次 展 覽 探 討 的 是 三個 空 間 的 生 存 狀 態 吧 ,那妳怎麼看待他們各自的發展情況呢 ? 首先,三個地方的歷史不同 。黃邊站是最年輕 2


本期專題

7

李綺琪

藝術家 策 ∕ 展人 自 ∕ 由撰稿人

作 品 主 要 關 注 自 然 及 科 學 等 議 題︒ 運 用 光︑

聲音以及空間去闡釋與科學以及哲學有關的抽

象概念︒

年錄像裝置 ﹁永恆隧道﹂ 代表澳門於 ﹁第 2009 五十三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 澳門館展

出︒ 近 年 參 與 不 同 類 型 多 媒 體 演 出 的 音 樂 及

錄 像 創 作 如 大 型 建 築 物 投 影 項 目︑ 多 媒 體 劇

場及舞蹈等的策劃及制作等︒

文 章 刊 登 於 藝 術 雜 誌︒ 作 品 於 亞 洲 及 歐 洲 多

國展出並被私人收藏家收藏︒

的,牛房都運作了有十幾年,悍圖社其實本身不

拿牛房來講,連場所都是政府借予的,這都是屬

是一個空間,而是一個組織 。不過現在他們一

於資助的一種 。可能是因為有這個地方而聚集了

起合資買了一塊地方,這才算是有了一個實體的

一群人,如果沒有這個空間,牛房倉庫的活動要

空間 。叫做「FreeS 福利社 」 。在我看來,所謂

怎麼操作就很難講了。就好像現在有些團體是沒

這個「進化 」 ,其實也是指有沒有「空間 」 ,以及

有實體空間的,以一種「打游擊 」的方式去做,

空間裡的人的轉變 。具體來說呢,台灣的藝術市

到處借場地或者跟政府申請一些獨立的項目,但

場比較成熟,大部分藝術家都是靠賣藝術品去生

有個空間就大不同,相對就比較穩定一點,項目

存,無論是畫還是大件的裝置等等,都會有藏家

的安排也會比較容易操作。

收藏,所以藝術市場發展得比較好 。80 年代末 90 年代初是台灣藝術市場發展最好的時期,無 論是藝術家還是收藏家,都很活躍 。

「黃邊站 」是屬於廣州時代美術館的,是一個私 人的美術館,隸屬「時代地產 」 。這可能也是他 們的策略,會為這塊地產增加不少附加值。無

他們(悍圖社 )成員的組合很豐富,有很多不同

論怎樣,投資在藝術這一塊對藝術家來說是好

類型的藝術家,而且比較少加新的成員進去,性

事。黃小鵬的「第五工作室 」在當代藝術的教學

質也不是我們(牛房)這種非牟利機構,每一個

方面比較有經驗,而且他本身也很希望做藝術教

人都會參與到每一件事。不像澳門,一般就是

育研究這一塊,認為不一定非要在大學裡面才可

由理監事去確定了一些項目,然後叫人參加這樣

以做,因為他這個想法,所以促成了現在的黃邊

子 。他們的「開會」就相當於「聚會」 ,氣氛也

站的模式。現在他們的教育有點像是師傅與徒弟

比較輕鬆,做展覽的同時也會順便攜家帶眷去旅

的那種關係,比較親密一些,不是課堂上課我

行。

講你聽的感覺,他用這種方式帶學生,學生會很 信任他,在創作上遇到很多問題的時候都很願意

澳門地區的話,大部分都是靠政府資助去運行,

跟他溝通 。


8

本期專題

或者以妳策展人的身份說說自己策展的一些經

間斷的藝術思考過程 。內地的藝術家比較偏向認

驗吧 。

真嚴謹的,很年輕的也很有想法,理論背景比較 強,提問的時候都會引述一些理論,不會太天馬

要從頭講的話可以講好多呀 。不如我講跟賴新龍

行空。形式上是比較拘謹一點,但都帶出一些話

合作策展的事情吧。

題 。台灣方面的藝術氣氛就比較輕鬆沒有壓力, 不嚴肅但是都可以學到很多東西。

賴新龍是我的師兄,有次我們去台灣金門做駐村 創作差不多兩個禮拜,那時就熟絡起來,也順便

相比澳門這種氣氛就弱好多,討論氣氛不濃,學

聊起來一起策展的項目,我負責澳門這邊,他

術氣氛也比較淡 。藝術家本身似乎不是很喜歡

做台灣的部份 。那時候高雄藝術博覽會很紅,我

講自己的東西,害羞還是什麼原因,較少開口提

們的第一次展覽就去到那邊,結果入選了一個策

問 。我覺得跟教育有很大的關係。

展計劃,還得了一個獎項,所以就有了經費去做 下面(澳門區)的展覽,這就是我們第一次的合

是的 ,我也有同感,感覺是比較擔心提出問題

作。那個展覽當時有 16 個藝術家來澳門參與,

有人反對,缺少一種對話和探討的精神 。

台灣 、澳門,還有加拿大、日本等多國的藝術 家。那也是我第一次做那麼大的展覽,也沒有

是呀! 此外,如今澳門的展覽資訊大爆炸,活

什麼經驗 。後來就開始慢慢在牛房這邊做策展,

動實在太多,讓人疲勞,消化不到 。有時候自己

每年會有一兩個展覽計劃去做。其實跟你創作一

做展覽都不會太 care 觀眾群的問題,因為知道

樣,沒有想法就不會去策劃,我都是這樣,突然

活動真的太多 。

間有一個想法我就會做。 「進化論:藝術空間交流計劃」由牛房倉庫主辦,澳門文化局與 澳門基金會贊助。「藝術空間進化論──論壇與展覽」由廣州黃

「進化論 」其實是我做策展第十年的項目了。但 是我是在牛房裡做策展資歷最淺的人(笑 ) 。近 年我做論壇類型的比較多 。因為有時候一些展 覽完結,可能看的人也未必理解當中的意義,尤 其是一些實驗性的作品。我覺得不能只是有展 覽、有作品,如果再加上作者本人親口講自己創 作理念,對於觀眾理解作品會有很大的幫助 。 因為經過這些交流才會產生一些新的東西出來, 「進化論」就是這個概念。 「進化 」本身的概念是 物種交換,那我覺得藝術也是一樣,跟不同的人 不同的文化做交換、溝通,有吸收也有排斥,但 如果你吸收了,經過自己的轉化就會有新的東西 出來 。所以這麼多年我一直喜歡做交流展也是這 個意思,將來希望做多一點不同地方的交流展。 上個禮拜我跟李少莊去了黃邊站做了一場交流講 座,他們每個禮拜都會有藝術堂,對藝術家再 教育或者持續進修,我覺得這樣很棒,有一個不

邊站與台灣悍圖社策劃,並由澳門策展人李綺琪任總策劃人,於 牛房倉庫進行藝術空間的交流活動。希望透過不同地域、不同的 藝術團體以及由藝術家以個人身份的參與,探討各自地的藝術生 態及藝術家所關注的議題。並以交換的方式,分享各自的經驗與 理念。


本期專題

李筱 天(黃 邊 站 協 調 人)、賴 新 龍(悍 圖 社 第 七任社長)、論 壇 嘉賓: 李銳 奮(牛房倉庫 藝 術 總 監)

地點 : 牛房大倉 論壇主持 : 李綺琪 (總策劃 ) 論壇嘉賓 : 李銳奮 (牛房倉庫藝術總監 ) 李筱天 (黃邊站協調人 ) 賴新龍 (悍圖社第七任社長 ) 記錄 : 楊冠瑩 攝影 : 施援程及由悍圖社和黄邊站提供

1.

論壇與展覽 ﹂ ──

時間 : 2 0 1 6 年 5 月 2 1 日 下午三時

﹁藝術空間進化論

由左 至右:

講座紀錄 ──

1.

9


10

本期專題

李綺琪(以下簡稱「G 」) :今天很榮幸邀請到來

我們希望吸引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推廣當時相

自廣州和台灣的藝術機構代表,包括他們的社

對非主流的藝術方式,比如裝置藝術,或當時來

長、負責人和藝術家。這個活動是去年和黃邊站

說較少見的藝術形式和表演活動 。牛房每年的固

其中一位創辦人黃小鵬老師談成的,因為去年邀

定項目包括駐場藝術家計劃,邀請國外或兩岸的

請他們來參與講座時談到想再做一些延伸的交流

藝術家到澳門住一個月,進行創作和展示,交流

活動,那廣州和澳門的交流其實很密切的,我以

彼此的理念、技術 。還有兒童藝術 、劇場演出、

前也在廣州讀書,剛好在台灣的悍圖社有幾位成

牛房講場 、MIPAF、EXiM……另外,牛房相當重

員是我大學的師兄,所以有這樣的機緣將三個空

視社區藝術,曾在澳門各個社區進行社區計劃,

間連在一起做交流,探討每個空間在不同的環境

雖然每個計劃的成果有限,但希望每年增加和周

裡如何發展,適應社會變遷,故此以「進化論 」

圍地區及環境的互動 。

作主題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這個道理其實在各 行各業,或各種生態裡都適用,每個負責人對這

今天澳門的文化活動已經非常活躍 。然而牛房期

主題及其空間有各自的詮釋,我們先有請第一位

盼的不是單純展示,而是有更深層的內涵,更多

講者,牛房倉庫的代表——Frank(李銳奮) 。

元的視野,展現我們看待藝術和文化的方式。

李銳奮(以下簡稱「F 」) :牛房倉庫的名字跟地

李筱天(以下簡稱「李」) :黃邊站是一個非營利

理環境有關,而我們之前的(空間名字)也是跟

藝術機構,希望構建共同工作和交流的平台,四

地理環境有關,從 2001 年起到 2003 年搬來這

年前( 2012 年)開始探索機構的方法 。我們有

個空間之前,我們叫做「婆仔屋藝術空間 」 。以

每年招收研究員和會員的制度,包括藝術家、寫

前澳門沒有藝術空間辦活動,也沒那麼多閒置空

作者及相關專業的行動者,通過交流構建研究與

間,於是用「打游擊 」的方式去發現一些適合

實踐的相互推動 。黃邊站目前的結構是,黃小鵬

做展覽和演出的地方。到 2001 年開始,我們有

老師和徐坦老師是我們的導師,他們參與了其中

機會在一個半荒廢的空間——婆仔屋發展,之後

部分課程的構建,另外三個模塊是由工作團隊包

花了很多功夫,把那個老舊的空間活化成藝術空

括我和兩位同事還有研究員和成員們組成的一些

間 。到了 2003 年,政府借出這個當時荒廢的空

工作。

間(牛房倉庫)給我們使用,這裡本來是牛隻送 宰前休息的地方。

黃邊站有項目實驗室,包括黃小鵬和徐坦的課 程,還有靈活項目、講座、主題分享等 。研究員

從「婆仔屋 」時期,我們已和兩岸的藝術家有不

和成員都可以申請項目實驗室,提出其工作、藝

少的駐場交流方案。這樣的交流創作方案在當時

術 、研究計劃後,在這空間裡做呈現,然而這

的澳門來說是比較少見的 。搬到牛房倉庫之後,

些既定規格皆可由他們改變和發明,展示時間約

起初的五六年沒有冷氣,只有電風扇。印象深

一個月。項目實驗室我們不稱之為展覽,我們覺

刻的是,有個暑期的展覽活動,我們用了蚊帳這

得是一個藝術實踐者 、研究實踐者排演的一個

個元素去創作,每位進來的嘉賓,無論是官員還

場域,其討論和實踐的部分是可以互相參照、持

是老百姓,每人都發一把扇,大家就邊撥扇邊看

續滾動的 。項目實驗室的使用者,會一起討論,

展覽,雖然正值暑熱天氣,但這樣的景象相當有

從而衍生問題,問題來自自身的不同想法,彼此

趣。同時我們思考如何吸引藝術家、文化人,甚

互相激盪,這是把項目實驗室和展覽區分的一個

至社區的觀眾來牛房,從而去做一些改良改造 。

原因 。我們的實踐是為了進一步的討論和行動 。


本期專題

11

2.

而靈活項目涉及空間的運用,相較 於項目實驗

發性的教育項目,希望做這方面的出版研究;第

室,對申請者來說無論時間和空間的運用都更為

三部分是刊登在微信的雜誌──《同時 》 ,其中

靈活有彈性。黃邊站的位置非常偏遠,來黃邊

部分內容經整理後,將輯錄成紙本期刊 。與此

站的人需約一小時的交通,以往活動一般在週末

同時,藉由雜誌所圍繞的議題來開發「同時工作

進行,近年開始在平日的空置時間做日常展示,

台」 ,它有如藝術家的工作室,目前已進行過兩

內容包括研究內容和出版物 。此外,我們不局限

次活動,包括研討會和詩歌劇場 。工作台不限

在黃邊站工作,而是靈活地在各個場域進行討

制形式且可以多樣的,它與《同時 》的媒體有

論,而我們聚集的時刻稱之為「黃邊時刻 」 。

著緊密聯繫,研究員會在其中進行寫作,並根據 主題發佈 。出版計劃對於黃邊站是個很大的改

至於工作模塊,會邀請不同領域的學者 、實驗者

變,當初我們所思考的是,黃邊站工作室能夠立

做專題講座,分享其想法和理論,帶來更多的啟

足於廣州,我們覺得需要把她放在一個更開闊的

發和討論 。

實踐情境中去考察;比如青年、藝術家、實踐者 的狀態不是孤立存在的,他們在廣州甚至更遠的

2. 黄 邊 站出版 的實 驗 室 的 小冊 子

再來是我們的出版計劃,第一部分是項目實驗

地方都可以有著相似與相異的狀態 。因此我們希

室的小冊子,紀錄藝術家進行的工作、討論過

望別的地域、別的工作領域的青年人,包括本地

程、現 場呈現;第二部分是關於黃邊 站成 立的

的藝術家和實踐者也都可以在我們的編輯或寫作

初衷──藝術教育,我們挖掘收集國內外有啟

工作中,把自身的經驗透過雜誌呈現。黃邊站的


12

本期專題

《同時》就是想要提供這樣的平台給大家,相信 更多的溝通可以為彼此的創作和實踐提供相互借 鑒的思考。 賴新龍(以下簡稱「賴 」) :悍圖社是臺灣很重要 的藝術團體,由十四位藝術家所組成,成員很早 以前就開始到處去展覽,大家需要找空間討論展 覽事宜,過程中彼此的情感與想法凝聚越來越 多,也越來越久。這樣的組成相當特殊,當中 有幾位來自不同的團體,這些團體最後就組合成 「臺北畫派 」 ,之後又解體,當中的幾個成員再組 織成「悍圖社 」 。而今天我們來了四位成員,代 表悍圖社參加這次的活動與交流 。一般的畫會或 團體結盟的方式是希望能夠表達他們的流派或創 作,而悍圖社的組成較為特殊,成員除了參加悍 圖社的活動外,他們各自有其創作成就,在臺灣 諸多的美術運動中,也有其重要的位置,成為了 臺灣重要的藝術家,這就是悍圖社的獨特之處。 我們東征西跑到各地去展覽,二十年來年紀也大 了,成員們成家立室,悍圖社逐漸形成一個大家 庭,變成悍圖家族 。當初悍圖社到各地展覽和 交流的過程中,遇到國外的藝術家問起如何在臺

3.

灣辦展,我們就會協助找場地,然而悍圖社要

團體不需付費,我們會資助開支包括文宣等 。我

辦展也依然需要找場地,就像剛才 Frank 說起以

們叫做福利社,就是要給大家福利的,英文叫

前都用「打遊擊 」的方式,而悍圖社那時則是在

FreeS Art Space 也是因為這樣的由來 。有了自己

流浪,還需要四處找地方開會。後來有成員提議

的展覽檔期後,我們留了一個檔期給我們在外交

找個地方固定起來,大家想了想,乾脆買個地方

流的藝術家或團體,讓他們來到臺灣作交流 。

吧,於是就直接買起一個空間命名福利社 (FreeS

比如今年十月,我們會到京都藝術造型大學美

Art Space)。其實當時我們並沒有那麼多錢,所

術館做展覽,進行雙邊交流,因此如上述說的,

以需要找別人合作,後來我們找到了臺灣最大的

會有一個檔期給他們來臺做交流 。另外,福利

藝術團體,叫視覺藝術聯盟(下文簡稱:視盟 ) ,

社是我們和視盟一起合購的,因此視盟也有一個

他們透過贊助籌資金,加上我們也一起湊錢,最

這樣的交流檔期 。以上是福利社這個空間的情

終一起買了這個藝術空間 。

況。我們今天以悍圖社的身份來交流,是從藝術 團體進化成藝術空間,經歷了快二十年的進化。

有了空間,我們的成員就開始辦展覽,後來經過

從一開始到處流浪,到處「打游擊 」 ,然後大家

研究和討論,開始開放給其他藝術家申請這個空

一起掏腰包湊錢,再和視盟一起合購空間 。我

間,也成為了年度項目。藝術家可以投計劃書過

們很高興悍圖社因為想要一起展覽而擁有了一個

來,由我們的成員擔任評審,通過的藝術家或

空間,所以我們一直懷有夢想,就是希望中樂


本期專題

3. 牛房倉庫 以每 年向政 府 借 予空間的 模 式 經

透,那麼悍圖社進化成一個空間後,還可以再進

以 集體 及 交 流 形式展

賴:福利社獲得經費的方法是跟公家機關申請資 Q &A

金,福利社每年都有志工,還有藝術行政專業的 工作人員,負責寫計劃,申請到的經費有一部分

覽為主,以 及表 演 和 放 影 等活 動,二樓多以個

運一個非營利機構,以漸漸做到資金獨立。

化成一個藝術村。

營,資 金以單 項申請 資 助來 運行。地下大 倉多

13

人 展 覽、外地 藝 術 家 駐

觀 眾 A:我 很 好 奇「悍 圖 社 」 為 甚 麼 叫「悍 圖

會用作福利社和視盟的基金,讓後續的營運繼續

場及 辦 小型講 座 或 工

社」 ,是跟你們的藝術風格有關嗎 ?

下去 。我想營運空間都會面臨要不斷寫計劃的情

作坊。目的 推 廣當代 藝

形。

術,鼓 勵 及培養 澳 門藝 術 家 與 觀 眾的 創意和實 驗 精神。 4. 福 利 社Fre e S A r t

賴:在九零年代,我們有很多藝術家都是畫畫的, 後來在藝術領域很多裝置、影像的出現,因此有

F:牛房每年會把來年的計劃方案和財務預算等寫

了我們要「捍衛」圖像的想法,所以「悍」在當

成計劃書申請經費,但我們比較希望長期的持久

時是提手旁的「捍」 。可是因為一些年輕人的加

的計劃,比如每年固定都做的年度項目,不需要

悍 圖 社 合 資 購買的 一

入,他們有做裝置、影像,連去年代表臺灣參加

每年都花時間在重覆寫計劃書申請經費,或者想

個 地下層展 覽 空間,

威尼斯雙年展的吳天章,他本身也有做影像,我

新的名目去做。我們情願把時間資源投放在創作

的靈魂(S oul)、空

們發覺捍衛圖像的想法是沒有必要的,於是轉變

也好,交流也好,而不是用在和官方申請經費的

間(Sp ace)與 工作 室

成我們要做非常「強悍」的圖像的想法 。

步驟上,希望資源可以更靈活地運用。

觀眾B:剛才幾位介紹了你們空間的營運方法和

觀眾B:其實我問這個問題是因為根據我自己的

活動策劃,我好奇的是,空間背後的資金和支

觀察,在兩岸四地,許多藝術空間尋找支援和資

援如何影響你們的發展 ?

金的情況都很類近。因此想問幾位一些讓藝術空

Sp ace 是 視 盟 AVAT 與

被 解 讀為「自由共享

(Studio)⋯⋯等」。除 了自行 規 劃 外,亦將 檔 期開放給藝術家與策展 人申請。

間進化的方法 。另外,我很好奇的是,剛才提 李:黃邊站創立之初 2012 年,是由時代地產支

到的是實體空間,那麼虛擬空間有沒有幫助到實

持的時代美術館出錢資助的一個空間,即使如此

體空間的發展 ?

我們也經常會有金錢上的憂慮,因為在資金申報 中的種種關卡,有時候沒有辦法幫助我們順利推

G:牛房 很早開始 使 用 Blog,後 來是 Facebook,

進工作。所以今年,希望以黃邊站的名義獨立營

現在的藝術空間、機構以及個人都很懂得利用虛 擬空間去宣傳。我覺得那一塊是可以發展的,只 是它的支持性比較低 。現在很流行在網上做直 播,像今天的論壇其實也可以在網上做直播 。我 覺得我們逃不開科技發展,虛擬空間是必須的方 向,實體空間對藝術創作來說也很重要,因為你 呈現的東西或現場發生的事情,過了當下的時刻 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兩者要共同發展,同時要 吸收各種東西,經過排斥和融合,適合的留下, 不適合的拿走,這才是進化的生存狀態 。 F:牛房資源不多,因此在宣傳上一向稍弱,但 如果能夠充分利用網絡來宣傳,就可以吸引年輕 人和不同面向的受眾,包括平時沒有觀展經驗的

4.


14

本期專題

人。所以虛擬空間是非常值得發展的 。

的,這點我們感到很惋惜 。其實不僅廣州,據 我 們 所 知, 中 國 的 絕 大 多 數 城 巿, 藝 術 機 構

5. 黄 邊 站HB s t at ion (Contemp or ay

賴:你(觀眾B)的意思是創建一個虛擬空間作

向政府申請資金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因此我們

A r t Re s e ar h Center)

為展覽平台還是宣傳途徑 ?

所能想像的資金來源是個人、基金會,還有一

構,從 屬於廣 東 時 代 美

些 美 術 館 的 資 助, 但 這 不 一定 是 確 切 的, 方 觀眾B:都包括 。就是虛擬手段能否幫助你們空

法 真 的 還 是 不多, 所 以 還 是 存 在 資 金 困 難 。

間的發展。

而你說的第二個問題——虛擬的方式,這其實 幫 助 黃 邊 站 非 常 多, 而 且 我 也 很 同 意 Gigi 剛

圖:因為目前悍圖社都在外面展覽,所以福利社

才 的 說 法, 現 在 很 多人 問 黃 邊 站 的 講 座 能 否

的業務都交給視盟,虛擬空間是在他們眾多計劃

拍視頻給大家,那時我就想我們也可以做直播 。

當中的一個獨立項目,由福利社的行政 人員處

如果 這 些即時的、當時的新 科 技有利於傳 播,

理 。悍圖社和福利社都有網頁,我們也討論過是

我們都想嘗試使用。但關鍵是一定要與現場情況

否要做一個獨立的虛擬空間做展覽。就悍圖社而

匹配,要視乎很多具體因素。

言,對虛擬空間的想法我們都交給福利社的年青 人去做,因為年青人一定做得比我們好,而我們

至於空間營運,我們非常重視網路傳播,也相信

這些年紀大的人,還是習慣實體展示以及從中獲

其效果,所以微博、豆瓣 、網站我們都全線開

得它的價值或價格,所以我們不斷東征西跑(到

通,包括 Facebook 也在整理摸索中 。

世界各地做展覽) 。 李:你(觀 眾B) 剛 提 到 的 第一 個 問 題, 我 們 前思後想了許多方法,但都不太能解決資金困 難的問題 。剛發現原來在澳門和臺灣可以申請 到政府資助,但廣州目前就我們的經驗是沒有

5.

是 壹 個 非營 利藝 術機 術館,參與者由藝術家、 寫作者及相關專 業的 行 動 者 組 成。嘗試 通 過 「研究﹣實踐 」的 相互 推 動,建 構 面向當代實 踐的 共同工作 和 知 識 交 流平臺,並 探 索 與 此匹 配 的 機 構方 式。


本期專題

酒 店及商業區,毗 鄰 培 道中學及 聖羅 撤學 校, 由一 幢 空 置多年的平實 唐樓 改 造。

文 : M r. 海 攝影 : 施援程及由黎小傑提供

1.

絕處逢生的藝術力量

藝 術 花園 位 於 新口岸的

專訪全藝社理事長黎小傑 ──

1.

15


16

本期專題

能扼要說說全藝社成立的經過 、經營方針和運

濟多元,市場卻依舊毫無氣息。在相關

作模式嗎 ? 全藝社在澳門整個藝術生態中扮演

法制、服務配套滯後的情況下,政府

怎樣的角色 ? 如何定位 ?

在藝術品市場的發展策略以及支援 上更是模糊不清 。

全藝社(Art For All Society ) ,為二零零七年在 會成員共同出資經營,宗旨為推動澳門本地藝術

今短短數年已經先後經歷了多次搬遷,

家創作及發展當代藝術,同時推動本澳化創意產

由最初的三巴藝門到進駐工業大廈再到

業發展。目前澳門總部位於澳門羅理基博士大馬

現在的藝術花園,無疑損耗大量時間、人力和

路 265 號藝術花園四樓,除了每月的澳門藝術家

金錢 。藝術花園目前是由全藝社 、天地陶藝、澳

個人作品展外,過去更展示超過四十位最具代表

門美術協會及澳門雕塑學會以共生的方式一起經

性及活躍的澳門當代藝術家、超過一千件包括繪

營使用整棟建築,這樣較有利於成本分攤和保持

畫、攝影、雕塑、版畫及錄像等不同媒材之作

彈性。另外,曾經進軍北京的全藝社分社亦已經

品。希望能鼓勵更多澳門藝術家全身心投入到創

關門,要進入北京藝術市場比想象中更困難 。

作中,並能以穩定的藝術工作室的創作環境,配 合相關的個人作品展,進行對外宣傳推廣與作品

儘管前景並不樂觀,但我想在世界任何地方,從

出售。現時全藝社還會幫助本地藝術家出外參

事藝術創作其實從來都是艱難的,所以無論是藝

展,爭取更多曝光機會。

術機構或藝術家本人都必須要有頑強的意志和絕 處逢生的心理準備 。不過如果真心熱愛藝術創

澳門藝術市場的現況如何 ? 在澳門經營藝術

作,就不會一再去問回報,只要還能勉強支撐就

空 間 面 對 什麼 挑 戰 或 困 難 ? 對 前景 感 到 樂 觀

都會繼續默默耕耘下去,這其實很大程度也取

嗎?

決於藝術家的決心和熱情有多大。

澳門過去至今其實一直還沒有形成所謂的藝術市

全藝社是獨立的藝術空間嗎 ? 有沒有得到政府

場,不但軟硬配套不足,也缺乏懂得藝術品潛在

或其他機構的撥款資助 ?

價值的買家及收藏家。中國內地藝術品買賣市場 興盛,更有屢破天價的成交;而香港藝術市場亦

是的,全藝社是獨立的藝術空間 。藝術空間本身

正成為亞洲新亮點,經常舉辦大型藝術品博覽

並沒有得到政府或其他機構的撥款資助,但展覽

會,不乏全球舉足輕重的拍賣行和畫廊進駐 。但

一般會以單項向政府申請資助,然而撥款金額只

反觀澳門,儘管近年來政府立意以文創推動經

屬補貼性質,其實並不足夠用於營運。

2.

黎小傑

本澳租金不斷飛升,全藝社成立至

現居澳門,全職藝術家, 澳門全藝社理事長︒

澳門成立的非牟利藝術工作組織,最初由幾位創


本期專題

17

2. 今 年 8月才啟 動 的藝 術 花園,頭 炮 展 覽為全 藝 社 主 辦 的「純 真百 科 ─ 張可作品 展 」,澳 門年 青 藝 術 家 張可正 於中央 美 術 學院 攻 讀 碩士,展 覽 以 繪 畫、拼 貼及性作 為主 題,這 次 展 覽有近 一半作品 被收 藏,策 展 人為 黎 小傑。 3. 藝 術 花園有 兩個 展場, 分別是地下及一 樓,第

3.

二個 開幕 的展 覽由天地 陶藝主 辦 的「 迷 MI X-

全 藝 社 和 藝 術 家 之 間 保 持 著怎樣 的 關 係 ? 會

如果藝術家不能從藝術空間的合作關係中出售

由日本資 深 陶藝家千 香

否積極進取地發掘並推廣有潛質的本地藝術

作品 ,這種合作還能不能持久 ?

子展出童 趣 又 具幻 想力

家 ? 有 藝 術家 會 主 動 找你們 辦展 覽 嗎 ? 比 例

吉川千 香 子陶藝 展 」,

的 陶瓷 公 仔。

如何 ?

這個問題應該是針對那些商業藝廊才有意義,而 全藝社是非牟利的藝術組織,所以不存在這樣的

全藝社一直都是會員制的,入會需要經過理事會

問題 。儘管數量不多,但全藝社過去所舉辦的展

嚴格審批,而會員均為具備一定水平的藝術家。

覽中也曾出售作品,全藝社的八成客戶都是居住

比如我們每年均會舉辦一次「秋季沙龍 」公開徵

在澳門的外國商人、高官等,本地人并不多 。

集藝術作品,通過這樣的活動積極發掘並推廣 有潛質的本地藝術家。想要在全藝社舉辦展覽必

作為一個經營者或策展人,你認為怎樣的展覽

需先取得會員資格,全藝社會不定期為合適的藝

才 算是 成 功 的 展 覽 ? 參 觀 人 數 的多 寡 重 不 重

術家會員舉辦個人展覽或聯展。

要 ? 一 個 出色 的 策 展 人 應 具備 什麼 條 件 或 特 質?

你認為怎樣 的 作品才算是 一 件 好的藝 術品 ? 衡 量 一 件 藝 術 品 的 價 值, 有 沒 有什 麼 標 準 或

我想,首先展覽是否成功和能否出售作品其實沒

根 據 ? 能 談 談 藝 術 品 的 定價 和 市 場 行 銷 策 略

有直接關係,不能用這個作為標準去衡量 。參

嗎?

觀人數自然是越多越好,但觀眾本身具備怎樣的 鑑賞水平也十分重要 。一個展覽是否成功,應該

這個不太好說,也就是很難用語言文字去清楚說

要由展出的整體作品質量本身來決定。在澳門,

明 。不過這跟藝術家的創作觀念和作品的完成度

策展人的角色不是凌駕在藝術家之上,主要反而

和細膩度都有關 。藝術品的價值其實要從藝術家

是在輔助藝術家們更清晰明確有效地展示和推廣

的背景 、資歷、知名度、活躍度以及創作作品

其作品,讓更多人去關注和了解藝術家的創作。

所投入的時間心血等多方面因素綜合評價,往往 也會依循所形成的定價公式去定價。比如說,一 般年輕藝術家的作品定價會較低,當能累積賣出 一定數量的作品後才能調升定價。若從買家或收 藏家的角度來看,定價一萬元以內的作品都算是 合理的可接受範圍 。


文 : 郝元春

相片由譚智泉提供

另類劇場創造 ﹁藝術語言大賣場 ﹂ 訪 ﹁劇場搏劇場 ﹂ ── 小城實驗劇團團長譚智泉

1.

本期專題

18


本期專題

1. 今 年「劇 場 搏 劇 場 B ok Fe s t i v al」,分別 邀 請了 北 京 生 活舞 蹈工作 室 演 出紀 錄 劇 場《 紅 》,以 及香港多媒體 論 述 劇 《 愛比資本更 冷》,而 本 地由主 辦 方小 城實

自己不是劇場演員,但也有幸親身參與了兩次 「劇場搏劇場 」的活動 。去年是幫參與「劇搏 」 的藝術家朋友做工作人員以及幕後,算是第一次 參與劇場演出運作這個環節當中,很新鮮 。今年 「更上一層樓 」 ,又與攝影師朋友一起,作為演員

驗 劇 團製作 的 新文 本 劇

做了正式的劇場演出。藝術不同範疇的創作人都

場《日落是我 對你的感

可以加入到這場「博弈」當中,小城實驗劇團舉

覺》,以 及由不同 界別 藝 術 家參與的《非常一

說,這個觀念其實是和「Theatre in museums 」

他坦言希望創作人在這兒陳列他們的作品,觀眾

相似的一種實作形態 。

要有一種和創作人一樣擁抱未知的心態,這樣才 能以物易物 。

的空間 稱之為「自家 劇 場」。作品不一定 要 完 整,給 創 作人很 大 的空

譚智泉

及8個 場 地,串連 起 來

小城實驗劇團團長

個系列 一 共 有8個 演出

劇場編導

結 不同的 獨 立 空間,整

﹁ 劇 場 搏 劇 場 ﹂

「Art In Theatre 」 的 藝 術 集中地。 對 創 作人 來

需 要 走兩個 地方,以 連

︶ 藝 Bok Festival 術總監及發起人︒

「劇搏 」除了是另類劇場的展現平台,同時也是

兩個 不同的 節目,並 且

以內,觀 眾一 晚可以看

畢業於上海戲 2009 劇學院導演系︒

限 於 式,時間 在 3 0 分鐘

~ 13 年任職於 2012 澳門演藝學院戲劇學

「藝術語言的大賣場」 。

場人 來 做 演出,創 作 不

校表演課導師︒

對「另類劇場」本地實踐的期待,試圖構成一個

年擔任慕尼黑 2014 瑪 塔 劇 院 ︵ Meta-

《非常一博 》邀 請非劇

度,打破了劇場習以為常的創作方式,更實踐了

︶ 實習導演 Theater 及工作坊導師︒

2.

辦的「劇場搏劇場」以一種開放性和實驗性的態 年擔任福岡﹁演 2015 劇大學﹂ 客席講師

博 》系列。

19

「當劇 場演 員和導演 被 誘惑 走 進 那些不能 全黑

間,但 用極 少 的資 金去

Black Out 的博物館及美術館時,這些畫家、設

製作,這 種 形式 能 令 創

計師、聲音藝術家的創作空間又能否置換成某

等交流和討論 。這個『Art In Theatre 』的路徑,

種傳統意義上的劇場/一個空的空間 ? 那麼一個

未必會是雅俗共賞的圍觀體驗,但肯定是一個需

詩人會如何運用『空的空間 』成為他的創作原

要不斷定位、思考和判斷的審美過程 。」

作者回到 更 純粹 的狀 態 裡。

「我們不需要大師,我希望看到觀眾和創作人平

點呢 ?」這是身兼團長及編導的譚智泉所感興趣 的。

「小城實驗團 」於 2015 年已結束劇場營運,現 階段 並無實體 劇場,但他們通 過「空間接 駁 」 的方式。從去年「慕拉士戲劇村」的概念,呈現 劇場表演的多元化可行性。每個空間的形成,都 有它的定位、獨立性及自主性。也就是每個空間 創辦人一開始對自身藝術觀念的想像、建立和實 踐 。並且它們背後的觀念、藝術理想、客觀現 實有時比起「作品 」更能見證我們這個時代某些 真實的處境。譚智泉認為一個劇場節既然能將 各個創作人的概念串連成一個整體,而又各自有 它具個性不可稀釋的特點,那「空間 」為何不 可以?「駁 」如果有這樣的凝聚力,能將這些空 間,聯合變成藝術發生地,是這個城市的觀眾 一種駐留劇場的方式。而我們在這個空間內要做 的不是去攪破壞再重建,而是一種滲進,共同成 就一個藝術事件 。

2.


攝影 : 郝元春及由李漢昌提供

多元化文創平台打造

訪問/文 : 郝元春

澳門文創新景象 訪 ﹁ 文 創 村 ﹂村 長 李 漢 昌 ──

1.

本期專題

20


本期專題

1.

21

「村 」是很能代表澳門的一個詞語 。澳門地少, 「我對澳門文創有信心,我們一直堅持在做這件

「文 創 村」已有 部份店 舖 開 始 營業,也 辦了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連結得比較緊密 。 「文創村 」

事,這麼大的商場,如果做跟文創沒有關係的

「原 創 村 墟 」,近 2 0 檔

便是以此為基礎創辦的一個文創集中地,由村

話,跟其他商場有什麼分別呢 。讓大家來到這裡

手作區、畫 廊、電 影室、

長李漢昌 2016 年成立的新「村落」 。從事文創工

可以看到澳門人的設計和想法,有很多感受在裡

漂 流易書處、美食區、

作已有多年的村長,以往於工業大廈中都建立過

面。也告訴大家除了賭場之外我們還有很多值得

目。之後 陸 續 有 不同的

不少「村落 」 ,而這次不同於以往,大膽將村址

被外界看到的東西。」

活 動 推出,但仍 然 有約

設在澳門中區人流旺盛的水坑尾地段,借此希

市集 及多 個 文 創商舖、

才藝 表 演台 等多元 化 節

一半店舖 在 招 租中,預 計 1 0月正 式開幕,這個 具 風 險 性 的 計 劃,實際 的可行 性 及 效 果仍 然 有 待 時間去 證 實。

望幫助文創工作者建立全新和優良的營商和推廣

文創村以商場性質的開放模式經營,這種選擇也

環境。村長也秉持開放態度,歡迎各種不同類

直接令到租金比工廈貴,在是否可以真正意義上

型的合作形式加入,並正在籌備「文創村畫家計

幫助到文創人士尤其是新人的問題上,村長也豪

劃」 。

不避諱, 「我們可以繼續待在工廈裡做,但為什 麼要選擇商場形式來做,價格也貴了好多倍,但

一個「空間 」要保持真正意義的獨立性是很艱

是我們要提升,不可以再原地踏步,讓整件事

難的,就澳門來說,基本上都是在政府或者基金

產業化也好,多元化也好,這是要告訴現在的文

會的贊助下以一種「折中」的方式運行「獨立 」

創人士,大家要跨出這一步 。不可以躲在一角。

性,文創村也不例外,村長在申請文創基金的基

不進步就會淘汰。這是村的實力,我們已經在

礎上,自己再砸下重金去創立「文創村 」 。以空

做了,這就是一個創新的開始 。雖然價格貴了一

間性質上來講,在澳門算是一個創新的嘗試。不

點,但最重要是對文創的形象有了大的提升 。而

僅有商業,還同時提供工作室,表演場所,以

我們也對初起步的文創人有扶持計劃,比如免租

及將來會作為展覽空間,畫廊等多重功能 。

一年、半價租等方式。」

對於文創村的經營模式與空間的關係,村長有自

不僅僅是入駐的創作人,村長也是創業階段,村

己的想法:「一個空間如何獨立生存,便要思考

就是這樣的一種共同創業平台,村長也鼓勵創作

如何產業化,怎樣同生意結合在一起,好似文創

人以及商戶善用「村」的空間,以及關係網絡,

村這樣的,綜合的、多元化的,可以令到整件

更好的宣傳自己以及產品。村也會大力支持每個

事變得有層次,和增加吸引力,自然會有人流進

商戶去做推廣,人力、場地等都會提供 。

來 。」 而作為實踐的意義來說,投入的資金、人力越 而新事物的出現總是伴隨著質疑,在內外巨大壓

多,對這件事意義的思考和反思就越多,對於獨

力之下,村長仍堅持自己對於澳門文創的信念:

資去做整件事,不能不說帶有風險性和巨大的壓

李漢昌

村長, 文創村創立人, 近年致力推動本澳

年開設首家 2010 ﹁村﹂︒ 當時在本澳是較新元, 該公司亦

文 化 創 意 業 的 發 展,

平均每兩年增加多一間 ﹁村﹂, 至今已有

六間, 分別位於水坑尾︑ 沙梨頭︑ 螺絲山︑

黑 沙 環 廠 房 及 橫 琴 ; 總 面 積 十 萬 平 方 呎,

會員數目逾八千人︒

力,這壓力不只是來自是否租不租得出去,更重 要是思考這個地方夠不夠文創味 ? 整件事夠不 夠特別,有沒有澳門特色 ? 有沒有吸引力 ? 如 何將這件事搞得再好一點 ? 重壓之下村長仍表 示有信心可以應付到, 「放膽去做,不能將眼光 局限在本地,要面向更開闊的市場,我們並不孤 單,我們有一班人一起在努力。」








攝影 : 李卓媚及由梁海莎提供

以自居為先的共享可能 ,

文 : 李卓媚

空間本身是一件藝術品 訪問子隆山房 鐮倉塾 ──

1

本期專題

28


本期專題

1. 子隆 老師 為明年個 展 做 的 新 作品。 2.

受訪者:張子隆 ( 張 )、梁海莎(莎)

L:是甚麼契機發生了這個空間 ? 為什麼會選擇 遠離城市從淡水出發,濱臨白沙灣約一小時多車

徒,來自澳 門的 海 莎,

程,子隆老師形容這裡是鳥不生蛋的地方。往山

讀書。 張 子隆簡歷: 雕 塑、綜合媒 材,一九 四 七 年生 於臺 灣 臺 北 淡

偏僻之地 ?

裡前行,一片綠意,既沒有便利商店,也沒有任

張:契機很簡單,礙於雕刻工作會制造大量噪音

何生活機能,消失了吵雜的人群和車,剩下溪流

跟灰塵,影響他人的關係,所以找偏僻的地方,

聲和鳥叫聲,再走近,眼前聳立著一座城堡──

以往我都是用學校作為工作室,退休後不能使

子隆山房 鐮倉塾 。

用,到了前一年,感覺到自己必須找一個空間,

水,國 立 藝 術 專 科 學 校

所以就在這塊坡地蓋工作室,不然接下來就沒辦

畢 業、東 京多摩 美 術 大 學 研究 所碩士、日本東

前方白沙灣,後方七星山,大量的採光玻璃,往

京 美 術 家 連 盟會員、新

外眺望,開闊的藍天清晰可見,真正的背山面

北市淡 水 藝文中心 藝 術

經驗,與同好者交流的平台 。

訪問:李卓媚(L )

老師 張 子隆(左)與 愛 正在 北 藝 美 術 雕 塑 系

29

法工作。

總 監、國 立 臺 北 藝 術 大

海;室內樓層挑高,沒有太多隔間,空氣流通同

剛好 40 多年前我買了這塊一千多坪的農 用地,

學美 術 學院 造 形 研究 所

時能感受陽光暖意;外圍的環境造景融合了老師

是家族一起買的,當時農地比較便宜,想說先放

教 授 兼 任 總 務長,負責 校 園景 觀 規 劃。

各種「美 」的立體作品,每處流露著創作者對生

著作為投資,另外後面還有一塊 800 多坪的建

活既實在又細膩的態度,強調多功能 、可觀賞和

地,4 年前申請興建時規定比較寬鬆,不是農民

實用性,在如此無憂的環境進行創作與交流實在

身分也可以一生人蓋一棟農舍,也因為這樣,當

十分享受,不時有大學前來校外教學、學生打工

時申請了。

換宿、作品修復與製作的體驗營和協辦社區活動 等,近期更突發奇想與日本多摩美術大學校友們

加上我對設計並不陌生,只有自己最清楚自己想

辦了 One day only 的快閃展覽。 老師個子不高,肌肉結實,有雙長滿繭的手,喜 歡穿簡單舒適又方便工作的 T 恤短褲,臉上掛著 親切笑容,談吐裡微微留有日本留學的腔調,健 談,總能與學生沒有距離 。 回歸自然,心隨之慢下來,突然, 「汪汪!」遠 處傳來狗吠聲,原來這裡還收養一隻因主人罹患 癌症而無法照顧的黑狗- Happy。 子隆山房,乃張子隆教授從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退 休後自己規劃設計監造的工作室和住處,山房位 處山谷,四面綠意盎然,經北藝大楊校長取名為 「子隆山房」 。子隆山房內設有鐮倉塾,塾下設有 展覽空間與講堂兩部分,取名為「鐮倉 」 ,是因 為子隆山房所在區域的白沙灣海水浴場,在日據 時代的名稱為鐮倉海水浴場, 「塾 」 ,是「私塾 」 的意思,張子隆教授希望在這個空間傳承觀念及 2.


30

本期專題

要的空間,便從平面圖開始描繪藍圖,一直畫一 直畫,越畫越高興,當時對建築空間實際大小的 概念不是很夠,甚至到清理雜木到動工挖土都沒 特別感覺,原本以為沒問題,但整個建築基礎體 出來後,嘩! 才發現那-麼-大,嚇死人怎麼像 一個籃球場一樣! L:可以簡單介紹各個空間的功能和用途嗎 ? 張:二樓是居住空間,退休後不需要通勤,住在 自己的地方最方便;一樓是放自己作品的展示空 間;底層是休息空間,可以喝咖啡和用窯(做陶 用)來烤 PIZZA,旁邊是教室,原本設計是停車 房,仔細想教室可以傳承也可以跟學生交流;最 高層有個水塔,上面是觀景臺,原本塔頂是尖 的,怎看感覺都不對勁,因為我把整個建築體

3.

看待成作品去完成,最後就變成現在的十六面 體,而且我是自雇工人,可以慢慢想慢慢設計慢 慢做,也有些東西是跟海莎(愛徒兼助理)一起 聊天討論出來 。 L:你花了多少錢去建造 ? 張:實際上我也沒有算過,大概兩三千萬吧(臺 幣) 。 莎:他有多少錢就花多少錢,到現在還沒蓋完 。 張:當把它視為作品時,乾脆沒有限制預算,把 該做的做。 L:經營上有遇到甚麼困難嗎 ?

4.

張:起初建立子隆山房時,我完全沒有往藝文空

裡,挑選十一位(海莎是最後一個 )學生,舉

間方向切入,純粹是私人和放作品的地方,與一

辦名為「 1 + 11 」的立體創作聯展。明年四月海

開始便設定為藝文空間的屬性不同,會有公開的

莎也會在這邊辦畢業個展,展覽結束後假如她還

聯合展覽也是因為開幕時我的作品在學校還沒

有意願留在這邊工作的話,再去思考如何發展,

搬過來,展示廳空空如也,便有了第一次:從我

包括申請活動補助等,現實是須要解決人手問

在北藝(國立臺北藝術學校)教的二十七個年頭

題,但對空間公開使用是抱著開放態度。


本期專題

3. 保 持原 生環 境 加蓋的 休 息平台。 4.

31

L:對現在臺灣的獨立藝文空間有甚麼看法 ? 比

一個外表,可以賣或可以得標(指公共藝術)就

如駐村和合拼工作室等等 。

好,這樣很有問題,再者,我很反對公共藝術 條例 。

在 夏 威 夷 居 住 的學 生 畫

張:事實上是一些形式空間再利用,私人管理的

作,提 醒著沒有 空 調 的

很少,公部門還是佔大多數,對於發展還剛起

莎:公共藝術條例雖然補助金額很多,但規定有

步,一點都不成熟,以前是空間不夠,現在是空

問題,其中一項是藝術品五年後就會拿掉,很

間太多 。

多作品只計劃撐滿一年,其餘四年都讓它自然爛

自然 生 活。

掉,到第五年就直接丟 。 藝術已經被公部門當作化妝品在用,有時候也 因為藝術家/創作者比較笨,容易被利用,駐村

張:花了五百萬一千萬,然後保護期一年,一年

就像是流行一下就會不見的東西,都在消費藝術

內有甚麼問題都是業主負責,他們根本不懂藝術

(補助款項) ,公部門有些成委也搞不懂,很多都

品,只認為是很麻煩的事,還要每年維護預算。

是公器私用,給個地方還可以有點收入,最後都 是為了錢,事實上這裡樓下也有一個套房,未來

莎:最後會動的不會動,會亮的不會亮,有聲音

可以用作駐村,但只給做石雕和木雕有熱枕的人

的沒有聲音,能互動的不能互動 。

來,其他不收,使空間更單純,不是每個自稱藝 術家就可以來 。

張:對! 全部都這樣子,到第五年時就以作品損 壞不能使用為名來「移位 」 ,至於移到哪就無人

L:子 隆 山 房 的 發 展 如 何 ? 在 社 會上有 甚 麼 責

知曉 。

任? 這些都需要被教育,推廣想法,我期望臺灣的 繼續傳承,強調創作獨特性

藝術創作都要回歸本質,正常一點,藝術之可貴 在於「精神性 」 ,不能以經濟學思考材料花多少

張:最重要我是想要傳承自己的經驗,簡單來說,

去衡量 。

就是談「雕刻精髓 」和「雕刻是甚麼 」 ,無論學 院派還是其他創作者都不再談藝術的「精神性」 。

藝術品之所以無價在於創作者灌溉了「精神性 」 , 具有靈魂才有價值,現在大家都說要抽離這個

臺灣有真正自己的東西嗎 ? 全部都是外來和抄

東西,我常舉最簡單《蒙娜麗莎的微笑 》為例,

襲,去留學畢業回來就帶著當地老師的東西回

小小一張,何以天價 ? 總不能算它用幾號畫布

來,自以為事,我常說要先了解別人為甚麼這樣

多少錢,用薄塗花了多長功時去算吧 ? 它具藝

做才有今天,要轉化才有辦法變成自己的創作,

術價值,能讓人感動而無可取代。

並不是別人的影子 。 人們物質追求過後便是追求精神性,但現在很多 功底要扎實,不能剩概念導向,然後請發包工人

生意人把錢捐款給宗教,只「買 」一個心安和

去完成作品,要有收藏價值。

救贖,然後拼命做壞事。

洞悉風氣,回歸創作本質

躬行實踐 ,讓學生親身經歷 ,使觀念具說服力

張:現在很多展覽都是花錢辦活動而已,只要有

張:白沙灣沿岸都是安山岩,我利用建造時挖掘


32

本期專題

5.

的石頭來砌擋土牆,因為環境也是藝術(環境

親身體驗,更了解室內設計和環境藝術,獲益良

藝術) ,澳門之所以漂亮除了大環境整理不錯外,

多。

就是葡萄牙人很會疊石頭 。 張:這些部分沒有參與的人是很難理解,也不是 莎:葡萄牙人會在斜坡上疊石頭就是利於防滑等

每個人都有機會能蓋自己想要的空間,所以做出

智慧 。

來了就會想跟別人分享。

張:我不想空說,想要直接用山房的環境去跟人 交流,一石一木一草都是經過設計,花心血澆水 種出來的,也希望在別人心中具有某程度的魅 力,假如沒有空間的獨特魅力是留不住人。 莎:這裡給我一種歸屬感,興建時每天通勤,除 了保留原生植物外,還第一次種樹,看著窗外的 鳳凰木慢慢長大,從荒蕪到長出葉子,為白梅花 滅蟲,夏天 30 幾度不斷為草澆水,學習老師怎 樣與拖工工人溝通,造景和室內設計等,連每 個門把都是老師用木頭用心雕製,用死去的樹整 理成裝潢的一部分,不要看這個煙囪很簡單,事 實上用吊車從外面伸進來再進行焊接,會把地板 加高 30 公分除了隱藏線路外,是因為沿岸容易 潮濕,藏了木炭和石灰,每件傢具每個設計都有 其功能性和觀賞性,很幸運地在這邊工作,因為

5. 展場及子隆 老師的 作品。


本期專題

劃 所成 立,原址 與 忠泰 建 設 合 作,後不 被 續 約,轉 到 東 區,又因地區的建 設 規 劃,遷 到 現在老區的 位 置。形式 以 論 壇/討 論 會為 主,會以 藝 術家名字作分 類 建 立檔案,整 理 資 料,變 成 對外 開 放 的 圖書區,讓世界各地 的 策 展 人能馬上看 到 作品。地下室 會 定 期 邀 請在不同領域/角度 的人 來 挑 選 歷 年錄 像 作 品重 新放映,像 是設 計 師、藝 術 雜 誌 主 編、 樂 評人等,近 年也有很 多國 際 交 流 計 劃,跟 中國 的 錄 像 局和 鳳甲美 術館 等合 作,進行 錄 像 交 流 及 交 換,也 推 廣 策 展 教 育,開 放 辦 相 關工作坊。目前由三位 策 展 人為空間營 運負 責,人 選 每兩年更 換一次,運作單純,完 全 非營 利,會 給參展 人 策 展 費,租借 場 地不收 任 何費 用。

文/攝影 : 李卓媚

1.

臺灣獨立藝文空間生態

當代 藝 術中心 TC AC , 2 0 0 8:在 臺 北 雙年展 中,由「一 個臺 北當代 藝 術中心 提 案 」的 計

臺北生活五年之淺見

1.

33


34

本期專題

五年前,與一般澳門人一樣,經由旅行和網路, 接觸到的臺北都是美好印象,對這個地方充滿幻 想,當然,與澳門相較之下,臺北對生活的熱 度、見識和機會確實優勢很多,起碼有條件和能 力經營正規的藝術大學,但目光放遠,朋友們最 常說的一句:「澳門是藝術沙漠,臺灣是海市蜃 樓 。」 獨立空間是甚麼 ? 「獨立 」一詞很模糊,怎樣才算「獨立空間 」? 以我觀察, 「獨立空間 」是對社會藝術生態的一 種補給。在藝術市場 、教育推動、國際交流和 新晉藝術家是「局外人 」等發展不足的社會體制 底下充當著靈活的角色。 2.

「空間解嚴 」後 ,90 年代到 2000 年後的轉變

也扶持剛畢業的創作者量身打造方案,空間功能 更多元,分類更仔細,滿足不同族群的需要 。

自 90 年代臺灣解嚴後,一眾藝術家恰恰學成歸 國,自主性由下而上的藝術營運覺醒,發展多個

當「獨立 」成口號 ,

具實驗性和多元開放的獨立空間(不代表營利或

華麗包裝背後的既得利益者

非營利組織 ) ,有些更以「替代空間 」[1] 及「閒 置空間再利用」[2] 的形式嶄新出現,挑戰藝術主

全球一體化,消費主義趨勢襲來,開始追求擁有

流體制及商業價值,是「社區總體營造 」[3] 改革

「高尚」氣質和生活,彌漫各種「文創 」 、 「文青」

的重要一環,也是多半當代主流藝術家的起跳

包裝,加深商業導向邁進,同時衍生借「獨立 」

板,當時政府對這些活潑的展覽形式還處於觀

之意形成的空間「品牌 」 ,然後打卡自拍互相炫

望狀態;90 年代末,獨立空間紛紛面臨成員新

耀消費此事,反被視為「成功 」代表 。引進外

老更替及經營困難遭解散;2000 年後,政府及

國文創發展模式,卻凡事做一半,沒邏輯地在一

基金會開始對有知名度的獨立空間/社團進行部

個藝術環境、市場和氛圍不成熟也不完整的社會

分資助補助 。出現更多工作室組合而成的空間,

體制裡依樣葫蘆地執行 。負責審批資助的官方單

2. 小 路上藝文 空間 D e ar de ar, 2 0 1 2:空間分三 層,一 樓 為咖 啡 廳,二 樓 為戲 劇治療 工作 室, 三樓 為展場(免 費開

[1]

放)。以 購買 入場 券方

「替 代空間 」概 念 來自於美 國上世 紀 6 0 -7 0 年代的「A lter nat i ve Sp ace」,其 展 覽 空間多為店 面倉庫、工 廠 閣 樓 等臨 時 性 空

式兌 換餐飲(背 後印 有

間,以「白盒子」式的展 覽 主 流 系 統 存 在,區 別 於一 般 認 知的 非營 利美 術館 或是以商業 交易為主的畫 廊。

當期 展 覽內容),吸引 顧 客 參 觀 展 覽,拍照當

[2]

天 剛 好 是宅宅市集的 活

「閒置 空間再 利用」,嘗試 打 破傳 統 大 規 模 剷 除 舊有 建 築 的「 破壞,然 後再創造 」概 念,轉 而 著重 於小規 模街廓 發 展 的重 新 整

動,參與者互相 分享 種

合,在舊有的 城 市 記憶中引入 更 多文化、創意 與商業 活 動 的再生模 式。例如:華山藝文特區、牯嶺 街小 劇 場、臺 北 國 際 藝 術村。

植心 得、交 換 手作 植物 和品嘗 甜 點。當期 展 覽

[3]

為「在 繪 本 的 小 路上 」

「社區 總體 營 造 」早出現在 19 9 4 年1 0月文 建 會向立 法 院 所提 的施 政報告,以「 建 立社區 文化、凝 聚社區 共 識、建 構社區 生命共

-圖畫 書 俱 樂部 2 0周年

同體 的 概 念,來 作 為一 類 文化 行政 的 新思 維 與 政 策 」,主 要 整 合「人、文、地、景、產 」五 大社區發 展面向。

聯展,參展 人有 熟 悉 的 黃郁欽、劉 旭恭 等人。


本期專題

35

3. 19 8 ギャラリー C A FE , 2 0 1 2:從一 開 始推 廣 1.攝 影 不 必 在他方、2 . 照片一定 要印出來、3 相 機 適 合自己使 用最 好,到 現在 主 要 從 事 純 藝 術攝 影 的 教 育與 推 廣,老闆 都是 一 個萬能 戰士。一 樓 的 咖 啡 廳、 攝 影 教 室、攝 影 活 動、 相 機 和 底片銷 售、沖 曬 服務、黑白底片手沖 (廁所一半用作暗房使 用)、自資出版攝影季刊 ─ ─ Pr i v ate、二樓 展 覽 空間的 策 展、空間 裝 潢 設 計,這 些 全 部 都是老 闆親自操 刀。最 近 從 切 割木頭 開 始,製作出純 手工的 4 X 5大 型相 機, 照片便 是 用這台相 機 所 拍攝 的,從而看出他 對 生 活充滿 熱 誠,對 攝 影

3.

十 分 執 著,眼 光 獨 到,

位歷年不換人,口味單一,補助方向又讓人摸不

至於台北以外地區,為了解決大量空間閒置,同

發 掘出很 多素 人藝 術 家

著頭腦,沒有任何理由,再者,審判結果大部分

時節省經費,出現很多舊區更新及藝術村計劃,

與「藝術」扯不上邊,不以藝術深度和前瞻性作

其實是政府與地產霸權華麗包裝的手段。把完全

考量,導致水平下降,風氣變成作文比賽或親朋

沒裝修,連水電也需要自己接駁的空間推出去,

大 型相 機,筆 者 也買了

好友,好的申請卻過分挑剔,當然,政府態度同

利用沒有經濟條件又渴求擁有工作室的新一代從

一 部用來 拍爺 爺土木

樣反映人民素質。補助制度也很大問題,幾乎

一磚一瓦親手建造,也不給任何活動經費。當

獲補助一個年度創作計劃的藝術家,隔年都能橫

這些社區獲得一定發展時,炒高鄰近區域/地段

和好 的 作品。 4. 19 8 老闆自己做 的木 製

工程 師,以前 蓋 過 的 房 子。

掃重要大獎或參加國際展出,官方稱之為計劃成 效,兩者關係太密切,也意味著藝術生態的自主 性不足。 身份認同和歷史的關係,臺灣對藝文關注雖然進 步了,但文化教育依舊不足,與外界交流時無法 挖掘自身文化而變得薄弱,加上真正藝文參與者 不多,政府注意力放在並不正確的文創發展上, 提倡許多所謂有機式和計劃型的新政策,實際是 表面功績的達標,導致資源分配不均 。像是即 將落成的「臺北表演藝術中心」 ,目前並未選館 長,沒有經營主體,也沒有成立官方單位,一切 來得倉卒,好像這樣的硬體一出現就會有好的迴 響,為了從中取得金錢而本末倒置,過度理想化 建設,對未來並不看好 。 4.


36

本期專題

價格,以不續租為由全面收回,再轉賣給商家及

本要求,只要能在空間內達到的都能接受,打開

企業;另一種是直接將舊區全部拆卸再閒置,以

觀眾和素人藝術家進入藝文場域的限制,為城區

發展文創為由,毫不費力地變成商家資本。

推動和培養藝術氛圍種了一顆顆實在種子 。

明明多選題 ,現實卻無可避免地順流

澳門是不假思索的資本體系 ,臺灣是包裝很好 的資本體系

政府對於「獨立空間 」的補助或資助是一小部 分活動或行政費用,就像給出一扇門卻把鑰匙帶

琳瑯滿目的發展方向,利益拉扯,越來越難介

走,而且先決條件必須「有回報 」 ,達到利己收

定「獨立 」在臺灣社會上產生突出自強的叛逆

益及效果,老實說,請人開門要工資,更可況

性,獨立精神不多不少在過度「烏托邦」的理想

專業人士,還擔驚受怕不是每個空間每次都能通

大雜燴底下漸漸削弱,表面看似藝術與產業取之

過申請 。其餘開支需由各空間自行承擔:借貸、

平衡,實質是發酵著獨立空間與商業價值曖昧不

企業基金及募款等 。

明的關係。

「過去窮是一無所有的拼搏,現在是害怕捱窮 」 ,

近年臺灣以經濟效益為核心的藝文經營模式一一

這些主張很容易讓經營者迷失於洪流裡,部分空

現形:官方美術館開始爆發受商業及政治利益邀

間變得商業和功利主義,即使初衷和理念是真,

展的醜聞;企業接手經營的文 創園區,商業導

稍稍遇到經費困難或立場不堅定者,要不放棄,

向,沒有以文化主軸作方向,靠著辦沒半點營養

要不往政府靠攏,不再為爭取創作者最大得益

的收費展覽,卻能申請最多資源,不然就是展覽

作前提 。為了不被這些隱藏制抓牽引,獨立空間

展品造假;閒置空間改造,表面活化歷史建築,

/社團都必須有經濟獨立的能力,不能完全依賴

實際是拆後重建,變成一個個蚊子館;韓國光州

不健全的政府,即使資金或借出地方被徹回,還

雙年展著重藝術與本土意識和歷史文化連結,要

能屹立不搖 。

親臨當地觀賞才有價值,反觀臺北雙年展即使不 在臺北市立美術館展,在哪展都無所謂,沒有文

因為要確保作品的市場質量,會取決於藝術家知

化特色。

名度而納入會員制,變成一群有地位的人在自己 地方畫小圈圈,獨立到沒有大家;也有些形式與

獨立空間和創作者應發揮重要影響力,正視社會

畫廊大同小異,作品賣出抽成,只展可收藏的藝

發生問題,不要習以為常,勿以低姿態 順應市

術媒介,場地租金昂貴;有些以工作室聚落為出

場,只關注設計大量包裝好看的文創產品,讓

發,把自己冠名成藝術家,壯大名氣。

現實生活越來越離地。假如全神貫注地苦思怎樣 能跟隨大世界翻來覆去的發展形勢轉型,倒不如

不靠任 何政 府 資金,「獨立 」空間為素 人藝 術

先花心思策劃有內涵的展覽,先尋根後發展;好

家打開一席之地

好為環境藝術及公共藝術下功夫,從國民美感教 育開始做起;官方單位達成與民眾進行各個層面

老社區裡開始出現一些以展示空間為主,咖啡店 為附的私人復合式獨立空間,更開放性面對大 眾,相對空間小,比一般的展場租借價格優惠, 展場與其他活動場域有獨立區間、燈光設備等策 展支援,展覽內容涵蓋範疇很廣,對質量有基

的草根對話,才是最根本。


本期專題

5. 伊 通公園 I T PA R K , 19 8 8 年:9 0 年代 獨 立仍 活 躍 至今 的 例子,多為 社會 較 成 熟 的藝 術 家 的實 驗 作品作展 示,起 初以 劉 慶 堂租 工作 室 方 式供 養下來,後得 國藝 會 補 助、借貸 及 企 業 資 助 持 續,展 覽 空間共兩 層,二樓 設有吧台和 咖 啡 廳,圖 為造 型可愛 的 掃地 機 器人。

5.

37


38

展覽及活動專訪

藝術是一種思考方式 ──記 「藝術空間進化論 」

文 : 郝元春 攝影 : 施援程/ O d i a Le i

1


展覽及活動專訪

39

1. 吳 方洲《 宣告》 2. 李少莊《我 城 的 相 痕: 第八章》

2.

藝術其實是個說不清也道不明的東西,

澳門「牛房倉庫 」

度城市化的思考,也讓念舊的澳門人

理解的程度可以很多元,每個人都可

──城市/生態/情懷

喚起對舊有城市的那份感情 。

性強調是個人的想法,作品是對外界

吳方洲這十幾年陸陸續續在做行為藝

同樣是用城市變化做核心表達,李少

環境人事物亦或是內心的投射,是討

術,同時也在觀察一些觀念圖像。這

莊的作品「我城的相痕;第八章」沿用

論、反思、提問、尋找、感性的抒發,

次他展出了 2006 年至 2016 年這十一

了她幾年前做的一系列有關澳門城市發

或有條理的研究,直接給出自己的答案

年中的一些行為攝影的作品集合──

展的多媒體作品,這次的作品是此系

以有不同面向的解讀,藝術家的主觀

或是沒有答案。 不只是藝術家,每個

「宣告」 。他稱之為「觀念圖片」 。展示

列中的第八張,同樣運用一張老照片,

人都需要用各自的方式去探索自身的存

空間的牆壁上排滿了兩列色調凝重的

加入了動態的多媒體設計,將代表如

在。

黑白相片,相與相之間沒有空隙,雖

今澳門娛樂行業的「霓虹燈 」這個元

然是不同的作品卻有一氣呵成之感。

素,潛入老照片之中,呈現出一動一

6 月在牛房倉庫 結 束 展 期的「藝 術 空

這當中有些是運用電腦合成效果把他

靜,新與舊的強烈對比。最後在燈光

間進化論 」也不只是單純的展覽,集

以前的行為作品和現在拍攝的澳門城市

下畫面慢慢消失,陷入一片漆黑之中 。

合澳門、台灣 、廣州三地獨立藝術空

景色做一個重疊 。通過這樣一種不尋

提醒著觀眾去反思對這城市轉變帶來

間的代表藝術家們,以論壇交流的方

常的畫面,圖像就像是歷史般,支配

的感覺 。是一個相當直率的作品。

式彼此交換各自的創作土壤以及精神,

著作品的敘述語調 。

以這次的作品內容來看,三地有著截

相較之前兩位,施援程的作品「我們

然不同的表達方向 。這樣的碰撞十分

這讓他本身的行為作品不僅 加深了在

共同生活在此 」向我們呈現出的是她

有趣,也讓人深感環境文化的影響與

地的文化背景,行為更是有了話語權,

與她的生活周遭,以及相對私密的內

藝術家思考和創作的密切關係。

有了質疑。作品中身著女裝或是赤裸身

心世界。育有多隻貓狗的她,生活中

體,無面孔的人,與快速發展的澳門

無時無刻不與動物相處。本次展出的

城市一樣,暗藏怪異,引發觀眾對過

攝影作品延續她一貫的拍攝精神,但


40

展覽及活動專訪

3.

與她之前的作品略有不同 。相同的是

一種狀態 。這次展覽的作品也是她平

感。同樣在對這城市發聲,但由於運

一樣用她熱愛的動物,尤其是貓,作

日裡隨手拍攝的照片,再搭配背景圖片

用了自身主觀情感的表達方式,顯得親

為拍攝主題;不同的是這次運用合成技

產生新的畫面。而這次她也首次加入

切而感染力十足。

術將大自然花草等微小的細節加入到作

了聲音裝置,隨手錄下的是與她耳鬢

品當中,色彩濃烈而唯美,不難感受

廝磨的「貓語 」 ,鄰居的練琴聲,走過

廣州「黃邊站 」

到她心中滿瀉的愛。同時,藝術家與

街 道嘈噪的人聲,海浪聲……這些流

──發問/研究/創造

動物與大自然的持續對話,也讓觀眾

動在她身邊的細枝末節,充滿了她對

跳脫了煩囂的城市,進入了類似冥想的

生活,對這座城市的依戀與深厚的情

這次廣州藝術家的作品給人以一種研究 者般姿態,呈現出藝術的理性層面。 藝術向來與科學不無關係,一面是藝 術另一面是研究,拋去了所謂美感的包 袱,更多表達的是藝術家對於周遭的 觀察分析,以實驗的態度去發問、思 考、想像,延伸藝術作品的現實意義。 陳珈的作品「物理治療 」看似是兩張 相同的照片,其實仔細看是一對鏡像 照片,照片上是兩棵樹,左右兩邊互 調方向 。左與右在不同的方位觀看時 變得不可分辨,而這恰恰是陳珈要討 論的議題 。 「通常,我們以個人方向出發的時候, 左與右是最快辨認的;但同時,左與右 又不是一個準確定位方向地理的準則, 只有東南西北才對應,所以左右是非 常個人化的 。」 對應到她的作品所示,兩棵樹會隨著

4.


展覽及活動專訪

41

3. 施 援 程《我 們 共同生 活 在 此》 4. 陳 珈《物 理 治療 》 5. 李 致 恿《時 空 機 》

觀者的朝向不同而發生變化,但其實 它們並沒有改變方位,變的是觀者。 所謂的左派與右派的思想陣營就這樣 形成的 。當我們面對的思想資源變成 禁錮個人思想的枷鎖時,那我們有必 要去刺破它,就像是給生病的思想做 治療,拋去個人的主觀見解,用世界

5.

本來的面貌,給思想做出真正的「去 障 」行為,謂之「物理治療 」 。陳珈通 過作品讓觀眾提出疑問,無論任何事,

『他 』的視角去觀察思考,相當於我自

台灣「悍圖社 」

己的一個投射。」

──意象/內涵/表現主義

發,而不要輕易被外界已定義的東西

作品當中出現的老舊電視機以及裡面

再次見到這位台灣藝術家賴新龍,以

把自由的思想困住。

播放的內容,還有懸掛在上方的衣物、

及這次他帶來的畫作「天籟之聲 」讓

均需要經 過我們自身的思考,由己出

面具、書本、座椅,甚至不易被發現

人驚喜。色彩鮮豔有如蝴蝶飛舞,更

李致恿的裝置作品「時空機 」是一個

的一顆棒棒糖等等,這些零散的元素,

像是某種不知名的生物,迷幻神秘 。

關於時間,空間與人物的虛擬場景 。

是「他 」也是藝術家留給觀眾的線索

視覺上豐富的張力與對稱的形式美感

這個有點抽象又有點未來感的裝置是

痕跡,讓觀眾憑著這些參照去想像這個

產生無窮盡的細微想像空間 。同時對

李致恿的一個關於「時空迷失者 」的

「他 」 。同樣的,這些細節也是藝術家

折的技法又產生一種隨機的創作意外

探討空間與時間存在的依據,使這當

效果,這也是藝術家很享受這次創作

中的時間如何通過 k 的行為,讓他感

的原因 。這系列作品他又稱之為「夢

受到自身的存在,開啟了對存在感知

蝶」 , 源自「 莊 周夢 蝶 」 這個 典 故。

故事。 「我 試 著用講 故事 的 方法, 去 創 造 這 個 人物『k 』 出來, 其實 也 是我 藉著

的探討。

「莊周夢到了蝴蝶,以為自己是蝴蝶,


42

展覽及活動專訪

6. 常陵《 大 塊 之 形》

6.

可究竟是 蝴 蝶夢到莊周還 是莊周夢

常陵的大塊之形,形散意聚,強調的

到蝴蝶呢 ?」這是莊子的一個辯證的

是意識而非具象的事物,觀眾宛如進

哲學論點,真實和虛幻真的是可辨的

入藝術家的潛意識世界,體悟無形之

嗎 ? 賴新龍運用這個想法創作了這批

中的「有形」 。他用窺探內省的方式去

作品,這個無以名狀的形體是什麼的可

反觀自身意識的存在痕跡,而且擺脫了

能性很多,不可見的力量似乎使得有

一切可能的闡釋,呈現出獨立存在的

形與無形的關係越加的模糊而不可辨

自由感。表現在實際當中便是,觀眾

認。那麼,真實到底是什麼 ?

可以時不時感受到「它 」 ,卻又無法完 全理解 。

藝 術 家 常 陵 的「大 塊 之 形 」 , 看上 去 氣勢磅礡,筆觸厚實,混沌的形態之

創 作思 維 的 交 流 總 是能 夠 為 需 要 新

中蘊涵著無數的可能性。追溯到早期

鮮血液的藝術圈帶來刺激作用,就像

莊子的「其物論 」 , 「大塊 」講的是山

是不同文化的融合過程中產生的新現

水空間,對常陵來說,他畫面表達的

象。 「 藝 術 空間 進化 論 」 探 討 的「 進

「大塊 」並非地理之形,而是他精神層

化 」並非一個既定的概念,而是在不

面的形態 。

同環境知識背景系統交錯中產生出的 多樣化理解,這意味著轉變,也意味

「如果說我最後要畫的是一座山,那麼 在它形成的上一步是什麼 ? 這個念頭 剛開始發生的時候是什麼樣的狀態 ? 我就是紀錄自己那時的那種狀態 。」

著解放。


展覽及活動專訪

流動的故事載體 ── 「社區藝術創作活動 2 0 1 6 」

文 : 楊冠瑩 攝影 : 吳俊

1

43


44

展覽及活動專訪

1-3 . 牛房流 動 創意 工作坊: 2 0/8 在 Ro omage 3 0 空間叄 拾 (預 計展 半個 月) ,2- 9/1 0 在牛房二 樓 展出。

2

3

社區活動是牛房倉庫的長年固定項目,

師以其設計背景來分享創作方法和經

除了遊 覽 大 型 娛 樂場 、 世 遺 建 築 群,

過去曾走進各個社區,包括青洲、雀

驗,過程中,以雙向互動的教授方式,

還可以體驗到更 貼近平民百姓生活的

仔園等,以藝術向大眾溝通,為社區

與學員一起學習和交流,學員累積創作

社區風貌,令普羅大眾對牛房有更多

留下回憶。去年,社區活動開始集中

經驗的同時,還能夠引領他們走入社

的認識 。

探索牛房附近的地點,並邀請到香港

區,進而關注社會。

「藝術到家 」兩位成員—陳佩玲 、劉學

近年來,坊間湧現涉及「社區 」的活

成擔任「尋找社區寶藏之《流 動創意

工作坊的第一天,導師先帶領學員走

動,這些活動實質上能達到甚麼程度

車》」工作坊導師,以流動手推車作媒

訪各個社區,地點包括紅街巿、紅星

的功能 ? 社區藝術計劃,基本構成條

材,遊街展示社區的特色元素,且沿

美容院、桃花崗等 。令導師感到意外

件應該是藝術家與社區民眾彼此之間

途與民眾作交流 。

的是,有學員主動做足功課,提前搜

能建立關係,而藝術家在社區所扮演

集社區地點的資料,在現場向大家分

的角色,有如為社區與民眾搭建一座

今 年 的「 社 區 藝 術 創 作 活 動 2016 」 ,

享社區的背景和故事;期間亦遇到對該

橋樑的人,讓民眾與自己的社區有更緊

策劃人李銳奮、歐俊軒和洪家樂,延

區相當了解的居民向年輕人憶述社區昔

密的聯繫,進而主動關注和瞭解自己

續流動意念,邀請本地年輕設計師擔

日面貌。

與社區的關係。計劃過程中,衍生出

任導師,進行為期兩個半週末的「流

來的藝術作品(甚至不一定要有實質可

動創意工作坊 」 ,學員創作方式與媒材

洪家樂認為,比起放在正式展覽場地

見的「一件作品 」)或許就是那座橋,

不限。最後進行「社區藝術巡遊 」 ,以

的藝術品,流動藝術裝置更能積極主

用以拉近人與人之間或民眾與社區的

流動方式在牛房鄰近社區作展示。同

動地走近社區,相較於公共藝術,也

距離,所以,她應該從社區本身出發,

時連結社區的藝文空間,開放給公眾

更靈活多變,除了引起居民關注,減少

藉此重新想像和定義社區、公共空間、

參觀,巡遊之餘,也引領民眾發現生

「藝術品 」的距離感,還能隨著流動的

藝 術 等 既 有 概 念, 發 現 當 中 的 可 能

過程成為故事的載體,沿途蔓延伸展。

性。這往往需要大量時間和精神成本

活中被忽略的空間 。

去經營的,然而在講求明確回報、急 歐俊軒表示,去年的學員以社會人士且

李銳奮希望來年的社區活動將持續發

於求成的功利社會,能夠真正持續深

有創作經 驗者為主,今年則以中學生

掘和加強牛房與社區的連結,力圖吸

耕,且以人為本的社區藝術計劃可謂

及大學一年級生為對象,形式類似理

引居民重新發現久被忽略的社區魅力;

鳳毛麟角。

工 學 院 的 Summer Design School。 導

另一方 面, 也 期 待 到 訪 澳 門 的 旅 客,


展覽及活動專訪

觸發想像 ──讓看不見的被看見

文 : 楊冠瑩 攝影 : 施援程

1

45

1. 陳 麗香 的《 24 0 0 公里 的味道》


46

展覽及活動專訪

2. 澳 門聖 安多尼堂頤 老之 家 會員集體 創 作《回憶 之樹》 3. 范世 康的《 風》

自己。種種因素下來,他們似乎成了 「被隱藏 」的一群,社會大眾也就較少 機會看到這類社群的存在,於是,很 多人其實並不清楚該如何與視障人士相 處,不了解幫助或對待他們的正確方 式與方法 。 事實上,視障人士並非沒有能力,所 以不需要盲目地幫助和保護,完成一 切大小事項,如此會使對方失去自主 性甚至自理能力,更甚是形成一個「保 2.

護罩 」 ,令視障人士社群「消失 」於社

若不是因為參與標示著與特定群體相

文字發聲的人,他/她們可以記錄自身

會中 。因此,無障礙設施和通達服務,

關的主題活動和展覽,在生活中,接

個案,寫下經歷和感受,同時透過易

是非常必需的社會支援與設備,以利

觸身心障礙人士的機率是相當小的;再

於接觸的管道,如在網路平台發佈文

於各個社群擁有平等機會參與公共活

反過來說,身心障礙人士相對也鮮少

章批評社會大眾因無知而造成的歧視,

動、有獨立自主的生活方式、有「被

有機會參與上述活動 。由風盒子主辦

或好心做壞事的無心傷害 。當社會有

看見 」的機會,以及為自己發聲的途

的系列觸感藝術活動,主要焦點是讓

了這樣的聲音,雙方彼此就有機會開

徑。

社會大眾對視障人士有更多的理解 。

始溝通,社會大眾對於這類群體會有

如果要探究人數,或許只要看看「觸

更多的了解,進而提醒自己甚至身邊的

風盒子經過三年的持續深耕,走入社

發想像──觸感藝術展 」開幕當天來

朋友加以注意他人確切的需要 。然而

區,舉辦「觸感藝術工作坊 」 ,對象包

到現場的朋友,其實可以發現,澳門

視障人士或部分社群,未必有很好的

括視障人士 、長者 、中小學生、本地

的視障人士並不少,那麼平日的他們在

途徑為自己發聲,加上視障人士在文字

創作人以及公眾,加深社會大眾對視

哪裡呢 ?

使用上,並沒有那麼便捷,有者更是

障人士的認識 。工作坊的內容非常重

習慣了「逆來順受 」 ,習慣「這樣 」被

視親身體驗,包括矇眼完成一些簡單

對 待, 未 想 過 社會可以 如何「遷 就 」

的任務,甚至到街頭、公園探索。一

精神障礙 人士之中,不乏有能力利用


展覽及活動專訪

47

門聖安多尼堂頤老之家會員集體創作, 以樹象徵生命,又連結社區印象,使 老友記在開懷話當年的過程中創作。 觸感藝術作為一個途徑,它透過體悟 以培養或喚起同理心。而所謂同理心, 並非單純地帶著同情憐憫之心,甚至 盲目地支援弱勢,那是相當片面且自以 為是的,出於一片好心未必就是好事, 同理心應該是用智慧體諒彼此,以知 識理解彼此真正的需要 。或許不單是 3.

視障人士或其他顯性障礙的朋友,任

般情況下,人們相當依賴視覺接收訊

體驗時對外界感到不安,筆者的作品

何一個人都有被體諒的需要,因為人

息,於是同時 減少了其他感官的敏 感

《熱帶風情下午茶 》則希望作品無需小

總是有缺失、有情緒的 。你不知道你

度,透過這些矇眼觸摸的體驗,可使

心翼翼觸摸欣賞,可以放膽感受 。除

遇到的人正面臨何種障礙,被甚麼困

專注力集中在觸覺和其他視覺以外的

了觸覺,展出作品還包含聽覺、嗅覺

難或痛苦所擾,畢竟一時之間你也看不

感官上,重新感受觸覺帶來的訊息和

等元素,范世康的《風 》透過觸碰作

出來,又無從觀察,所以時時保持一

想像,重新對周邊的事物有新的認識

品媒材——竹,使之發出聲響;黃肖萍

顆溫暖又柔軟心的吧,多些包容,少

和感受 。也藉此令學員有設身處地的

的《Tea time with Thérèse 》 和 陳 麗

些磨擦,避免無謂的傷害 。

體悟,如此更能感同身受的理解和包

香的《 2400 公里的味道 》分別使用了

容視障人士的處境。

咖啡豆、香料等材料,透過嗅覺引起 味道甚至異國的想像。集體創作部分,

展場內的作品基 本上都是工作坊的學

包括:瑪大肋納嘉諾撒學校小五學生的

員作品,其中《慎行 》是蘇俊傑因體

《我城 》系列作品,細膩的心思加上天

驗矇眼任務時,感到步步為營,於是

馬 行 空的 想像, 大 膽 使 用各種 物 料,

透過作品表達這種心情 。同樣是矇眼

表達對我城的憧憬;《回憶之樹》由澳


48

展覽及活動專訪

好世界 ──唐重作品展

文 : M r. 海 相片及作品由唐重提供

1


展覽及活動專訪

唐重

年出生於福州︒ 1977 年移居澳門︒ 1984

年在福建省福州工藝美術學校學習 1990 繪畫︒

年 至 1997 年在澳門視覺藝術學院修 1991 讀現代繪畫課程︒

2 0 15

畢業於澳門理工學院藝術高等學校視覺藝

7 2 . 5x 5 3 . 5 cm

術 ︵教育專業︶, 學士學位︒

布本設色

現職於澳門藝術博物館︒

《 推 著圓圈 的 袋 鼠》

年至今共參加國內及國際藝術聯展 1993 逾一百個, 舉行個人作品展八個︒

2.

作品曾於西班牙︑葡萄牙︑美國︑英國︑

2 0 15

荷蘭︑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

5 3 . 5x 7 2 . 5 cm

印尼︑澳洲︑中國內地逾十八個省市︑以

布本設色

作品被博物館︑基金會和私人收藏︒

《 三 隻 鳥兒》

及台灣︑香港︑澳門等地展出︒

1.

49

《好世界》是唐重的第八個個人展覽。 這次他在全藝社展出了一系列共二十六 件風格調性一致,又都以動物為主角 的有著奇異美感的繪畫作品。這些筆 法洗鍊配以清新水墨技法完成的作品 都有一個非常明顯的共通點,就是畫 中的動物幾乎全都正在奔跑。看過這 些畫作的觀眾們很可能禁不住會想問, 到底牠們要到哪裡去 ? 又是為了什麼 要逃跑 ? 走得快真的好世界嗎 ? 話說 連策展人第一次看到作品時其實也問了 創作者類似的問題,唐重則以他一貫沉 實低調的口吻感慨 地說「牠們是被 人 類迫遷 」 。 唐重的作品向來充滿想像力又極具個人 風格,同時往往還帶點幽默感,這次

2.

他還不忘透過作品溫情地向人類社會

亡的動物們不但沒有愁眉苦臉,反而

犀牛,一眾色彩繽紛的動物們在壓抑

提出疑問和控訴。細看這些作品,其

總是形貌可愛面帶笑容 。對於人類過

沉鬱的大環境下,無疑令畫面多添了一

實不難發現畫面都充滿了強烈反差和

去橫行霸道的種種醜惡行為,動物們

份活潑的童趣,然而又不會顯得造作

矛盾,比如出現在陰晴不定的荒蕪曠

彷彿都能夠超脫地一笑置之。藍色的

或稚氣。要微妙地將之一一調和融合,

野裡,被人類迫進冷酷異境中正在逃

長頸鹿紫色的豬粉紅色的鱷魚綠色的

少一點童心和拿捏功力應該也不容易


50

展覽及活動專訪

3. 《曠 野二》 布本設色 47 x 3 4 cm 2 0 15 4. 《曠 野 十四》 壓 克力 3 4 x 5 4 cm 2016

辦到 。難怪在場小孩看得開心,大人

生活 ? 我們是不是可以更有覺知地先

看得痛心。

慢下來,停止或盡可能降低對大自然的 破壞,試著用與人類共生的觀念去看

今 天 我 們 的 世界 表面看 似 文明進步,

待和對 待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同時

內裡其實更像是在大倒退中 。高科技

也要在永續發展的大前題下,珍惜節

雖然不斷為人類帶來更多更便利更舒

約地使用地球供給我們的一切寶貴資

適的生活條件,但人們總是不顧後果

源。

接近盲目地追求效率,於是早在不知不 覺間失去了平衡 。放眼全球,工業污

我想,一個出色的藝術家就是會不斷

染和自然資源過度開發,不斷加速瀕

默 默 創 作 出 優 秀 作 品 的 同 時, 不 忘

危物種的消失,破壞了生物多樣性並導

一邊反思一邊關懷他所處身的現實世

致生態系的嚴重失衡,自然界動物們

界。 3.

的生存環境每況愈下。處處鋼筋水泥 的現代都市裡人們的居住空間日益狹小 而昂貴,交通堵塞空氣混濁,溫室效 應氣候異常,就連最基本的食材如蔬 果肉食都曾先後出現過食安風險等各式 各樣的隱憂 。更別說禽畜工廠那些殘 酷至極的流水線黑箱作業,這完全是 一種邪惡的扭曲。彷彿再美好的世界 永遠也有最糟的一面。 如果你帶著一顆尊重萬物的純真的初 心去看唐重這個系列的作品,大概可 以邊會心微笑邊反思到底什麼樣的世 界才是好世界 ? 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好

4.






牛房倉庫2015年1-4月活動 55 活 動更 新將會在 以下網 址公 佈:

牛房倉庫 2 0 1 6 年 9 ~ 1 2 月活動

ox w arehous e.blo g sp ot .com

展覽 2016牛房兒童藝術樂園──齊齊展II

30/7-25/9/2016

牛房大倉

文藝起義──阿堅奴英文書法展

13/8-18/9/2016

牛房二樓

流動創意工作坊──社區藝術回顧展

20/8-10/9/2016

Roomage 30 空間叄拾

2-9/10/2016

牛房二樓

末日再生──台灣.澳門

15/10-20/11/2016

牛房大倉

逗陣走山

29/10-4/12/2016

牛房二樓

活動 牛房講場

10/2016

EXiM 2016──葡萄牙與澳門實驗錄像活動

25-27/11/2016

牛房大倉

牛房劇季──形體劇場演出《人民英雄》

9-11/12/2016

牛房大倉

《牛雜》是牛房倉庫的一本定期刊

個人訂閱

機構訂閱

物, 一 年 出 版 四 期 。 牛 房 策 劃 的 展覽和演出均以本地較另類的當 代 藝 術 創 作 為 主, 開 辦 具 啟 發 性

個人資料

至 年

的 藝 術 工 作 坊, 鼓 勵 及 培 養 個 人 創 意 和 實 驗 精 神; 策 劃 跨 地 域 的 深 入 交 流 計 劃; 並 開 放 牛 房 倉 庫

訂閱期數

姓名

職業

4期

(1年份)

或以上

學校/機構名稱 (如適用)

郵寄 *

付款方式 支付現金

電郵

* 需支付一年澳門幣 20 元運費

聯絡電話

MOP$25

親臨「牛房倉庫」領取

體 合 作 使 用, 使 牛 房 倉 庫 成 為 澳

每期

共 年

訂閱形式

的 空 間, 與 本 地 藝 術 工 作 者 和 團 門藝術創作的實驗交流平台。

銀行轉帳 (外地訂戶適用 )

可親臨 「牛房倉庫 」支付現金或將款項存入: 「牛房倉庫 」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賬戶

2 7 - 012 - 0 0 0 8 6 9 - 4

MOP$25

存款後請致電或電郵通知 「牛房 」

MOP$12.5 每 期

遞交表格

郵寄地址

地址

澳門美副將大馬路與提督馬路交界 「牛房倉庫 」 (請註明:訂閱 《

》)

開放時間 12 : 0 0 至 19 : 0 0(逢星期二休息 ) 」O x M a g a z i n e . my s i n a b l o g . c o m

網站

「牛房倉庫 」O x Wa r e h o u s e . b l o g s p o t . c o m

電郵 ox wa r e h o u s e @ g m a i l . c o m 訂戶簽署

日期

傳真 查詢致電

+853 2853 3047 +853 2853 0026


設計師 5. 5 個 小時藝 術工作 後的熒幕軌 跡。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