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宜蘭大學簡介手冊

Page 1

National Ilan University CREATIVITY

PASSION

EDUCATION

INSPIRATION



夢想起飛的地方


| 目錄 | 04

認識國立宜蘭大學

06

國際交流

08

產學合作

10

人文及管理學院

12

外國語文學系

14

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

16

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學系

18

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EMBA)

20

工學院

22

土木工程學系

24

環境工程學系

26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28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30

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

32

綠色科技學程碩士在職專班


National Ilan University 34

生物資源學院

36

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38

食品科學系

40

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

42

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

44

園藝學系

46

生物資源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48

電機資訊學院

50

電機工程學系

52

電子工程學系

54

資訊工程學系

56

電機資訊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58

多媒體網路通訊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60

通識教育委員會

62

在宜大.遇見未來的你


認識國立宜蘭大學 務實研究接軌產業脈動 國立宜蘭大學培養跨界趨勢人才 國立宜蘭大學 吳柏青校長 連續八年獲得教育部教學卓越計畫補助的榮譽,宜蘭大學不只在課程規劃與教學品 質獲得肯定,更深耕在地產業,連結政府產業發展政策,使學習研究取向貼近業界實務 需求,發展出符合未來趨勢的跨領域專業技能。 從 1926 年以農立校,歷經改制專科、技術學院,奠定了國立宜蘭大學貼近產業、 注重技術的堅強實務基礎。從早期培養出許多優秀農業人才,囊括目前農政單位的資深 菁英,長期耕耘農業領域,讓宜蘭大學的生物資源學院不管在師資或是人數,都為台灣 首屈一指。 近年來,由於雪山隧道的開通,宜蘭與北部生活區緊密相連,成為北部與東部連結 的重要基地。而國立宜蘭大學更由於休閒產業、生物產業、綠能科技的蓬勃發展,掌握 宜蘭乃至於大東部地區的發展脈動,將實驗室搬到科學園區和蘭陽平原,導入產業第一 線最需要的先端技術提升宜蘭大學的教學與研究場域,以「卓越教學、務實研究」為定 位,讓學生一畢業,便擁有能夠立刻接軌業界的能力與技術。 務實研究 深厚鏈結在地產業 宜蘭,不僅往返台北交通便利,更擁有優美閑靜的環境,也造就宜大的優勢─與地 方特色產業的深厚連結。以重點發展的休閒產業和綠能科技為例,宜蘭共有 14 個休閒 農業區,占全台第一;宜蘭大學更設立專責輔導師,為休閒農業區進行環境趨勢分析, 並提供策略與計畫,協助休閒農業發展。

4 \


培養跨界趨勢人才 接軌產業脈動培養學生多元技能 工學院部分,則將機械人、綠色科技和縣政府合作發展的地熱發電,擴展到綠色建築,成 為近年來的發展亮點。這些卓越成果,也展現實務研究推動產業發展,以產業經驗驅動學術更 加前進的產學合作驅動力。下一步,宜大更將與緊鄰城南校區的科學園區緊密結合發展,將學 習連結到創業,為學生提供更寬廣的未來空間。 產學深度結合的另一項效益,顯現在跨領域整合的人才培育上。例如宜大配合縣政府推動 的機械人學程,便結合了電資學院、工學院和生資學院共同進行教學研究,目前已連續 8 年奪 下教育部 TDK 機械人比賽的第一名,未來可望應用於製造業、服務業、農業和防災防盜領域。電 資學院也和休閒產業連結,以物聯網概念結合在地休閒產業,使電資專業的產業經濟效益更擴 大。從教學計劃、專案研究到學程推動,期望為學生在堅實基礎上培養更多元的專長,並透過 產學的互相驅動與務實研究,培養出更具就業競爭力、引領產業發展的跨界人才。 宜蘭大學是一所穩健快速前進的學校,教學研究及學生表現均有目共睹,歡迎您成為宜大 的一份子,在優美的宜蘭與我們一起成長,共同學習,創造精彩生活。

/ 5


國際交流 國際交流 國立宜蘭大學非常重視國際交流,特別設立校級單位「國際事務中心」專責本校師 生與世界各國學術機構的合作、交換學生與互訪交流。本校目前已與超過 100 所國際知 名大學締結合作協議,並且持續增加中。學校也提供各式補助,幫助學生勇敢逐夢。 ◆ 獎補助金

透過多元獎補助措施,獎補助學生參加國內外舉行之國際活動以培養其「國際接觸

實力」(國內舉辦國際活動)或展現「國際移動潛力」(國外舉辦國際活動);並積極 獎助學生取得外文檢定證照,提升學生語言及文化能力。同時,搭配各項各外國語言文 化學習資源藉以強化學生國際移動力。 ◆ 專業能力 邀請國外著名學者來校演講或舉辦工作坊,學生於校內直接與國際級大師請益學習, 增進專業能力。並由專業教師帶領具學習及服務熱忱之學生進行境外學習服務,提升學 習成效,或鼓勵系所將選定學科移往境外教學,讓學生體驗真實情境。 截至 2016/10 月

6 \


移地教學

海外志工

交換學生

正式學位

本校森林暨

宜大學生除可

「大學二年級

本校與美國密

自然資源學系自

至姊妹校修習學分

上 學 期, 一 場 探 索

西根大學迪爾伯恩

2015 年起帶領學生

或 學 位, 更 可 在 寒

未知的旅程即將展

分校商學院簽有合

前往馬來西亞沙巴

暑假參加海外志工

開. 未 知 的 土 地 總

作 計 畫, 本 校 同 學

(Sabah) 地 區 熱

活 動. 出 發 前, 學

是 令 人 感 到 害 怕,

不 限 就 讀 科 系, 經

帶雨林進行實地授

校會給予文化和語

但現在回想起那段

過 甄 選, 符 合 入 學

課。 同 學 們 深 入 其

言 培 訓 課 程, 幫 助

經 歷, 四 個 月 所 交

條 件, 就 有 機 會 在

境真實接觸雨林生

同學志工生活順利

到 的 知 心 好 友、 學

大四前往密大就學

態, 並 與 馬 來 西 亞

成 功. 一 位 曾 至 尼

業和遊歷都有顧到

一 年, 修 畢 後 經 英

雨 林 探 索 中 心、 馬

泊爾擔任志工的同

的 回 憶, 這 一 切 真

文 考 試 通 過, 更 可

來 熊 保 育 中 心、 沙

學 說:「 海 外 志 工

是 值 得!」 這 是 本

直接申請就讀密大

巴 大 學 協 同 研 究,

活動在我年輕歲月

校經管系同學至武

商 學 院, 一 年 畢 業

使同學在實務教

中留下了比任何刻

漢大學當交換學生

後取得密大商學碩

學、 異 地 研 究 能 力

骨銘心之回憶都還

的真實心情。

士學位。

大增。

深 刻 的 痕 跡, 耀 眼 且溫暖!」

/ 7


產學合作

Cooperation with Industry 產業合作 研發、專利、技轉、育成、創業,一貫作業的傳動軸 本校產學合作風氣近年來蓬勃發展,目前為加速技術研發績效,故成立校內產學推 廣組,以產學、智財服務單一窗口作業模式,加速本校產學合作與專利技轉作業,協助 產對發展。 產學合作策略聯盟與夥伴學校 本校為營造更好的培育環境,除充分掌握、運用校內資源外,擴大與地方產、官、 學、研各單位合作,為區域產學合作體系建立全方位與便利的服務效能,引進並整合各 方可用資源,同時強化夥伴關係,增加通路平臺與輔導資源,深化在地產業服務品質。 育成中心培育企業家數情形 年度

家數

102 年度

27

103 年度

20

104 年度

25

105 年度

18 ※105 年度資料截至 10 月 18 日止

8 \


101-105 年研究計畫及專利權 年度

研究計畫

研究計劃 專利權

有償技術

授權金額

衍生利益金

金額 ( 萬元 )

(件)

(項)

移轉 ( 家 )

( 萬元 )

( 萬元 )

101

18,673

217

3

6

165

61

102

14,206

213

15

4

240

22

103

14,649

234

14

3

81.4

24

104

16,696

229

12

3

169.8

50.8

105

15,836

213

10

0

9.8

0

※105 年度數字係截至 10 月 18 日止累計數

/ 9


人文及管理學院

College of Humanities and Management Tel:(03) 935-7400 ext.7832 人文及管理學院 教育目標

Fax:(03) 935-4132 E-Mail:hmc@niu.edu.tw Web:http://www.niu.edu.tw/hmc/ch-index.htm

教育的目的在於人格的培養,並幫助學生完成自我實現。本院以培育具備人文特質、 語文能力及產業管理知能之專業人才為目標,使學生成為具有獨立思考、文化創新與生 活創意之現代公民。 教育理念 人文及管理學院秉持「人文為本」的理念,營造人文化、多元化與國際化之「全人 教育」的學習環境,合各領域之專業師資,輔以科際整合方式設計與規劃課程,期望藉 人文社會教育之紮根與落實,培育具人文關懷、專業知能及國際視野之專業人才。 院屬學系 3L 本 院 目 前 設 有 外 國 語 文 學 系( 含 碩 士 班 ),

見習

就業

Language ─培育「精通外語 語文並蓄」之人才; 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含碩士班),Leadership ─培 育「經世濟民 運籌帷幄」之中高階管理人才;休 閒產業與健康促進學系 ( 含進修學士班 ),LOHAS ─ 營造「樂活休閒 健康永續」之產業環境及培育產 業經營人才。

10 \

學習

實習


特色課程 ◆ 英文與企業經營學分學程 培養具英語能力與企業經營能力之人才,讓學生就業前即有職場經驗,提升職場競爭力。 ◆ 休閒產業學分學程 與生物資源學院共同推動之跨院際學程,以休閒遊憩資源永續利用與培養休閒產業 人才為宗旨。 ◆ 服務管理學分學程 鼓勵修習食品經營、生物資源、決策科學等跨領域專業課程,以培養結合專業知識 與管理知識之服務管理人才。 ◆ 國際觀光旅遊學分學程 培養兼具國際觀光旅遊與外語能力之高素質人才,期能提供具國際水準之觀光旅遊 服務,強化國際行銷與競爭力。

/ 11


外國語文學系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Tel:(03) 935-7400 ext.7882 外國語文學系 Fax:(03) 936-1937 E-Mail:english@niu.edu.tw Web:http://doflal.niu.edu.tw/main.php

系所特色

以英語為主,第二外語為輔,鼓勵學生修讀跨系學程,注重學生就業競爭力與培養 處理問題之能力,培育因應未來時勢變化的外語人才。 課程分三主軸: 一、基礎英語與進階語言訓練 強化學生聽、說、讀、寫、翻譯等基本和進階語言技能,奠定學生專業知識的 基礎,增進未來從事外文相關領域工作能力。 二、文學 對西洋文學作品之研讀與探討,培養學生理解、欣賞與解析文學作品與學術研 究能力。 三、語言學與英語教學 建立學生對語言學的知識,訓練學生以科學方法分析語言現象之能力,使其瞭 解並具備語言學在其他領域的運用。英語教學課程培育學生在教學方面的專業知識 與教學技巧,為未來從事英語教學相關工作鋪路。

12 \


未來出路 ◆ 政府部門 民航局、關稅總局、外交部、移民署、新聞局、科技部、其他政府相關部門。 ◆ 產業界 秘書、國際貿易、文創產業、國際旅遊觀光(飯店、旅行社)、英語教學(中小學、 補教業)、航空公司、翻譯、編輯、出版業、服務業等。 ◆ 學術界 大專院校、中央研究院、其他研究機構。 特色課程 ◆ 基礎英語與進階語言訓練 口語訓練、英語會話、商業英語會話、筆譯、英文寫作、商業英文寫作。 ◆ 文學 西洋文學概論、英美文學、莎士比亞、性別與文學、小說選讀、兒童文學、全球化 與弱勢論述、恐怖小說、電影與文學。 ◆ 語言學與英語教學 語言學概論、語言與文化、社會語言學、應用語言學、英語教學概論、英語教學活 動設計、數位語言學習與教學、語言教學專題。 ◆ 第二外語 日文、法文。 ◆ 其他進階課程 觀光英語、媒體英文、國際商務溝通、新聞英語、會展英語、會議英語、廣播英語。

/ 13


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

Department of Applied Economies and Management Tel: (03) 935-7400 ext.7840 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 Fax:(03) 936-4347 系所特色

E-Mail:age@niu.edu.tw Web:http://age.niu.edu.tw/main.php

本系秉持「延後分流」、「適性揚才」,將課程分「經營管理」、「國際經營與貿易」、 「財務金融」、「休閒經濟與管理」等四個專業學群,學生於入學後依興趣與職業取向, 選擇主專長及副專長,以發揮「跨領域學習之機制;並以「內部考核」與「外部考核」 雙管並進方式,確保學生學習成效及縮短學用落差。內部考核藉助於教師專業知識傳授, 以奠定專業智能基礎;外部考核著重於「專業證照」之輔導與「專題製作」發表能力之 訓練。 在碩士班部分,應用經濟學碩士班將發揮經濟領域的專長,以經濟理論與數量方法 為基礎,運用於商學與產業經濟分析;經營管理碩士班以策略管理為主軸,運用於企業 經營與診斷。

14 \


未來出路 ◆ 金融及證券業 會計人員、公司財務人員、銀行行員、銀行理財專員、保險經紀、證券營業員、證券 分析師、投資顧問、期貨從業人員。 ◆ 企業部門 管理專業人員、物流管理人員、行政管理人員、企業顧問師、行銷企劃人員、服務業 門市管理人員、自行創業。 ◆ 休閒產業 休閒產業 ( 農場、民宿、旅館 ) 管理人員、旅遊機構從業人員。 ◆ 國際貿易與金融 專責報關及貿易相關工作、一般公司及金融機構之國外業務及外匯部門、國際企業。 特色課程 ◆ 經營管理 策略管理、微型創業與管理、服務管理。 ◆ 國際經營與貿易 通關自動化與系統操作實務、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匯兌。 ◆ 財務金融 行為財務學、企業併購。 ◆ 休閒經濟與管理 休閒產業經營實習、環境教育教學法及活動設計、解說規劃與實務、遊憩資源英文 解說。

/ 15


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學系 Department of Leisure Industry and Health Promotion Tel:(03) 935-7400 ext.7971 休閒產業與健康促進學系 Fax:(03) 931-0590 系所特色

E-Mail:Leisure@niu.edu.tw Web:http://leisure.niu.edu.tw

本系教育目標為「培育具健康知能之休閒產業經營管理人才」,課程架構以「經營 管理」為基礎 , 發展「休閒產業領域」為主及「健康促進領域」為輔,有效強化學生實 務應用能力,提升專業競爭力,以符應社會和市場需求。 「課程內容」除包括經營管理、休閒產業、健康促進必修科目外,更設計觀光、旅 運、飯店、遊憩、健康管理、健康評估等實務選修課程,提供學生多元化學習範疇,滿 足學生修課選擇需求。 「校外實習」及「專業證照」為本系畢業門檻,目的為增加學生與就業職場的連結, 安排學生於暑假期間完成 320 小時校外實習,提升學生實務技能之學習。此外,本系與 全國休閒相關企業簽訂「畢業就業合約」,於實習結束後與企業共同培育表現優秀的學 生,達成畢業即就業之目標,充分發揮產學合作機制。 「國際觀光旅遊學分學程」,提供學生跨領域之學習機會,學程結合英語課程為訓 練基礎和觀光旅遊等專業職能,使學生瞭解國內外觀光休閒服務業之現況與未來趨勢, 培養學生具備觀光行銷之專業知識與技能。 為拓展學生視野,每學期舉辦數次「休閒產業大師講座」,邀請大師級講者蒞校演 講,讓學生更有機會接觸休閒產業各種知識範疇。

16 \


未來出路 ◆ 公職 觀光行政 ( 地方特考、高普考 )。 ◆ 休閒活動管理 旅行社、會議展覽管理、活動企劃管理公司、休閒活動行銷公司、運動休閒活動產業。 ◆ 休閒場域經營 飯店、旅運業 ( 高鐵、航空業 )、休閒設施管理、運動場館管理。 特色課程 ◆ 課程結合證照考試 航空客運與票務、旅遊保健學、遊程規劃、領隊導遊與實務。 ◆ 休閒活動管理課程 遊程規劃、自行車遊程規劃與實務、領隊與導遊實務、活動企劃與管理、團康活動領導。 ◆ 休閒場域經營課程 紅酒與咖啡鑑析、餐飲管理、旅運管理、運動場館經營管理。

/ 17


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Executive Master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Tel: (03) 935-7400 ext.7835 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EMBA) Fax:(03) 931-1229 特色介紹

E-Mail:emba@niu.edu.tw Web:http://emba.niu.edu.tw

◆ 簡介 國立宜蘭大學人文及管理學院高階經營管理碩士在職專班 (EMBA) 係專為忙 碌的在職人士在兼顧工作、家庭與學習而開設。本班以紮實的教學內容、活潑的 教學方式、多元的課程活動,以培養高階管理人士具備紮實商業管理專業知能、 豐厚人文素養、寬宏國際視野為目標,戮力滿足現職管理人士終身學習、淬鍊不 凡價值的期許,並達成產業或企業永續經營與成長。 ◆ 本班特色與優勢 ◎ 網羅校內外各界產學兼備之管理名師與企業導師授課,理論與實務兼備。 ◎ 管理全課程採哈佛互動式個案教學,啟發與引導同學管理思維,營造討論氛圍。

(EMBA)

◎ 主題式國際市場研習專題課程,行萬里路讀萬卷書,擴大學生國際視野。 ◎ 規劃本班與其他社群團體之跨界交流,精彩學習生活,擴大社會資本。 ◎ 優質的教學環境、超值的收費標準,協助同學取得國立大學管理碩士文憑。 ◎ 集中上課時間於週五晚間及週六,讓您兼顧工作、家庭與學習。

18 \


特色課程 ◆ 文化創意與生活 ◆ 行銷與品牌管理 ◆ 財富管理與投資 ◆ 策略性人力資源管理 ◆ 策略與競爭分析 ◆ 企業經營與分析 ◆ 國際市場考察與專題研究

名人講座

海外考察

/ 19


工學院 College of Engineering 工學院 學院特色

Tel:(03) 935-7400 ext.7420 Fax:(03) 935-3731 E-Mail:engineering@niu.edu.tw Web:http://engineering.niu.edu.tw/main.php

工學院目前共有四個系和一個獨立研究所:土木工程學系、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化學工程及材料工程學系、環境工程學系及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且各系均設有碩士 班,同時設有校級「永續發展中心」及「綠色科技研發中心」,從事防災科技、地球永 續發展研究、推動再生能源與綠色環境等相關綠色科技研究。 為因應工業科技的蓬勃發展,工學院結合具有基礎科學與專門技術的優良師資及利 用先進儀器及實驗室設備,整合課程與研究空間暨人力等資源,從事相關領域教學研究, 以培育我國工業科技發展所需之人才。學生除了可受完整的專業訓練外,並可獲得跨領 域整合之相關學識。 在課程設計部份,包括:(1) 基礎科學教育與工業教育,全面訓練學生具備工程領 域應有之專業知能。(2) 因應區域產業發展,培育工程專業人才,提供產業所需中高級 專業人員。(3) 結合地方需求、發展重點與特色,使本學院成為台灣東北部的重要資產 及地區進步之動力。 本校 104 學年度與印度 Vel Tech 大學簽訂 3+2 學生交流協議並接受格上租車公司 捐贈電動車、舉辦建築技術營建管理實務研討會、經台科學家論壇、大地工程 30 載回 憶傳承研討會、宜蘭大學「飛躍林場、看見宜大」發表會、第 34 屆測量及空間資訊研 討會及 2015 綠色影展,並開辦暑期學生校外實習,各系所優質高中生工程體驗營,同

20 \


時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中國上海理工大學、福州大學、廈門大學、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等 交流,拓展學生與教職員國際化活動;另獲教育部及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同意招生,正式開辦 宜蘭地區第一國立宜蘭大學土木系原住民專班。 本學院坐落於人文薈萃的蘭陽平原,展望未來,將以東台灣大學校院中最具規模的工程學 院為目標。我們始終秉持堅毅的精神,致力於高等教育的卓越,翱翔天際,拓展國際視野。 未來更將朝向系際整合方向進行,繼續充實已成立之院系所內涵,提升教學、研究及服務 品質,建立跨院系特色及更完整學系能量。

/ 21


土木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ivil Engineering 土木工程學系 系所特色

Tel: (03) 935-7400 ext.7531 Fax:(03) 936-0125 E-Mail:civil@niu.edu.tw Web:http://civil.niu.edu.tw

◆ 通過 IEET 工程教育 (EAC) 國際認證 本系畢業生的學歷可於華盛頓協定 (WA) 會員國 ( 美、加、英、愛爾蘭、澳、 紐、香港、南非、新加坡、日、韓、馬來西亞、土耳其、俄、印及斯里蘭卡 ) 申 請專業工程師執照獲得認定,強化國際競爭力。 ◆ 著重實習與實驗操作 25 間實習及實驗教室,整合成為「實務學習中心」。以一流新穎的設備, 提供教學、研究與產學合作的重要基礎。我們仍持續不斷購置設備,幫助學生達 成更好的實作學習成效,以確保學生有機會實際參與並驗證自己所學。 ◆ 整合智慧健康與綠色創新 著重土木營建的智慧健康層面,係因本校在智慧健康科技具有深厚基礎,形 成多元發展的重要資源,並整合綠色永續理念與創新能力。 ◆ 防災科技 因應台灣發生頻繁的各種天然及人為災害,本系學生可瞭解各種災害發生之 知識及相關評估與防治方法,增進學生災害評估與擬定防治對策之能力,進而培 養專業的災害評估與防治人才。 ◆ 數位設計 強調 3D 立體的數位設計教學,學生將整合工程專業知識能力,再經由電腦 輔助繪圖,以三維方式建構出具有創新思維的工程專業設計內容。 ◆ 工程管理 加強培養學生跨領域的整合管理能力,藉由進度規劃、成本控制與品質管理 等方法與工具的課程教學,使學生於職場中勝任工程管理職務。

22 \


未來出路 ◆ 公職 高、普、特考、國營企業。 ◆ 工程顧問公司 工程設計、專案管理、專案評估與規劃、都市與區域計畫、環境景觀規劃。 ◆ 營造公司 科技廠房、施工監造、建築工程、公共工程。 ◆ 管理顧問公司 品管輔導與認證、專案企劃、軟體開發應用。 ◆ 建設公司 土地開發、遊憩開發、廠辦開發。 特色課程 ◆ 結構工程 結構學、鋼結構設計、鋼筋混凝土。 ◆ 大地與材料工程 工程地質、基礎工程、工程材料。 ◆ 水資源工程 水文學、水資源規劃、流體力學。 ◆ 測量及空間資訊 地理資訊系統、測量學、衛星測量。 ◆ 營建管理 工程規劃與控制、運輸工程、施工學。

/ 23


環境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l:(03) 935-7400 ext.7575-7577 環境工程學系 Fax:(03) 936-7642 系所特色

E-Mail:ev@niu.edu.tw Web:http://ev.niu.edu.tw/main.php

本系師資優良、設備齊全、理論教學與實務知能並重,學生所學之理論可與實務結 合,使學生未來能符合職場之環工相關專業需求。 本系含大學部等現有 3 個學制皆已通過 (IEET) 工程科技教育認證。畢業生將於「華 盛頓協定」會員享有與當地通過認證單位的畢業生同樣權益,尤其專業證照的考選,可 與國際交流接軌。 環境工程專業領域,大致分為水污染防治、空氣污染防制、土壤污染防制、廢棄物 處理、環境規劃管理、綠色能源及綠色材料等。 本系大學部課程各專業領域均有完整規劃,同學可評估個人的興趣修習相關選修課 程,並籌劃未來之研究方向。 本系除基礎科學及專業課程之教學,並加強實驗課程及專題研究之施教。藉由參與 學院、學系及學會的相關活動,如專題演講、工廠參訪、國內外校外實習、國內外論文 發表及競賽等,以拓展國際視野,增加國際交流的經驗,藉以齊備終身學習之各項能力, 期可培育具宏觀視野之優秀環工人才。

24 \


未來出路 ◆ 公職 報考環境工程、管理、檢驗考試。 ◆ 產業界 製造業、高科技產業之環保污染防治及工業安全部門人員。 ◆ 工程師 環境工程公司、環境管理公司、環境工程顧問公司、環境代檢驗。 特色課程 ◆ 環境工程一般課程 ◆ 廢棄物領域專業課程

◆ 空氣領域專業課程

環境工程概論

有害廢棄物管理

空氣污染物分析

環境工程實驗

固體廢棄物分析及實驗

◆ 環境工程應用專業課程

環境科學概論

◆ 土壤污染與環境毒物領域專業課程

生態學

環境保護法規

土壤與環境品質學

環工化學

專題討論

土壤污染實驗

環境工程單元操作實驗

◆ 水領域課專業程

環境毒物學

工業安全

污水工程設計

◆ 環境規劃與管理專業課程

環境奈米科技概論

給水工程設計

環境規劃與管理

環境工程校外實習

水文學

環境影響評估

專題研究

/ 25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o-Machanical Engineering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機械與機電工程學系 系所特色

Tel: (03) 935-7400 ext.7451 Fax:(03) 931-1326 E-Mail:me@niu.edu.tw Web:http://niume.niu.edu.tw

◆ 全方位學習資源 培養專業職能的全方位人才。 ◆ 豐富的課外活動 培養學生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 ◆ 完善的生活輔導 讓學生快樂學習,安心讀書。 ◆ 多元的生涯輔導 因應產業自動化與資訊化的趨勢,本系的人才培養規劃打破傳統的學科分際, 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將課程規劃為:「機械設計與製造學分學程」、「熱流與能源 工程學分學程」及「機電整合學分學程」等三大領域。機械設計與製造學分學程旨 在培養產業所需之電腦輔助分析、設計及製造技術;熱流與能源學分學程旨在培養 能源工程之應用技術;機電整合學分學程旨在培養產業自動化技術。學生可根據其 專業興趣與未來就業方向選擇二個學分學程修讀。

26 \


未來出路 ◆ 公職 參加政府所舉辦之各類公務人員考試以進入政府機關服務。 ◆ 研究機構 從事各種基礎及應用之研究發展。 ◆ 產業界 各種工業產品之研發、分析、製造與量測、晶圓廠、半導體製造業、光電、電子公司、 模具業、機械製造業、自動化業、工程顧問公司、航太工業、汽機車廠與石化廠等。 特色課程 ◆ 機械設計與製造研究學分學程 研發方向為機械與醫療器材產業所需之電腦輔助分析、設計及製造技術 ( 機械設計 及製造、電腦輔助繪圖、非傳統加工、微機電學、有限元素分析、原型設製、電機 機械實驗 )。 ◆ 熱流與能源工程研究學分學程 研發方向為太陽能、燃料電池、地熱能、及熱電晶片發電 ( 工程數學、熱力、流力及熱 傳學、冷凍空調概論、數值方法、CFD 模擬軟體、非破壞性檢測、科技論文寫作 )。 ◆ 機電整合研究學分學程 研發方向為產業自動化技術 ( 電子學及實習、人機介面、機電整合、 程式設計一、 單晶片原理及實習、 行動裝置程式設計、感測與量測 、自動控制、電機學概論、 電路學、Simulink 工程應用 )。

/ 27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Chemical Materials Engineering Tel:(03) 935-7400 ext.7491 化學工程與材料工程學系 Fax:(03) 935-7025 系所特色

E-Mail:chem@niu.edu.tw Web:http://chem.niu.edu.tw

本系所以培育「具備化工廠生產、維修及產品測試、品質管制之專業基礎能力」, 並「擁有分析及鑑定化工原料及材料專業知識」,進而成為「製程設計、材料備製、加 工與應用」之專業技術人才為教育目標。 化學工程之基本學理是各應用科學的基礎,而材料的應用對人類的生活以及科技發 展有重大的影響;本系乃結合「化工」與「材料」兩方面之特色而成「化學工程與材料 工程學系」,對未來的發展空間甚為廣闊。我們的教育目標為培育學生「具備化工或材 料製造廠生產、維修及產品測試、品質管制之專業基礎能力」,並「擁有分析及鑑定化 工原料及材料的專業知識」,進而成為「製程設計、材料備製、加工與應用」之專業技 術人才。 為配合國家政策、產業需求及師資專長,本系在研究及課程上,強化學生在綠色節 能製程的觀念、生物技術的應用、能源技術的開發及材料加工、特性及其應用之訓練。 同時,加強建立學生工業安全及衛生與污染防治觀念,使學生充份瞭解防止職業災害及 環境保護之重要性。

28 \


未來出路 ◆ 石油化學工業 ◆ 化工製造產業 ◆ 半導體產業 ◆ 能源產業 ◆ 生物技術產業 ◆ 食品醫藥產業 特色課程 ◆ 化學工程學程 質能平衡、工業化學、環境科學與工程概論、生物學、熱力學、污染防法、有機合 成、生物化學工程導論、電化學、工業安全與環保、反應工程、工業分析、化工裝 置設計、數值分析、綠色化學工程、再生能源導論、工業儀器。 ◆ 材料工程學程 高分子化學、材料科學、儀器分析、高分子加工與物性、材料力學、儀器分析實驗、 功能性高分子、奈米材料概論、固能物理導論、材料實驗、物理治金、生醫材料概論、 半導體材料、高分子材料、光電材料、陶瓷材料、液晶材料、電子表面構裝技術。

/ 29


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

Graduate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e and Sustainable Planning Tel:(03) 935-7400 ext.7431 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 Fax:(03) 931-4827 系所特色

E-Mail:gia@niu.edu.tw Web:http://giasp.niu.edu.tw/main.php

本所是東台灣唯一的國立大學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為配合宜蘭與東台灣發展之 特色與需求,積極運用當地環境資源以協助地區建設發展,培養具有人文素養並關懷環 境之專業研究人才。 本所教學與研究發展乃以永續發展為共通核心價值,分為「永續建築」、「環境安 全」、「永續景觀」等三個領域。同學可依據自己的性向及發展需求,進行學習與探索。 本所重點研究方向在以永續性觀點整合區域發展與建設中之建築、景觀、社區、都 市、區域以至國家等各階層,有關綠建築營造、休閒生態景觀、安全防災之規劃、建築 設計與營運、文化展演設施規劃評估等議題,進行多面向研究,以協助政府及產業界共 同營造永續之居住環境,並成為具有區域特色之居住環境知識與技術的研究中心及交流 平台。本所不侷限於傳統「建築」或「設計」範疇,而舉凡建築、景觀、永續環境、休 閒遊憩及環境防災等,均為本所積極探索與研究發展之領域,以培養學生除具備專業能 力外,亦具有宏觀、多元的環境思維及人文關懷之特質。

30 \


未來出路 ◆ 建築 ◆ 都市規劃 ◆ 景觀 ◆ 防災 ◆ 室內設計 ◆ 營建 ◆ 土地開發 ◆ 建設事務所及顧問公司 ◆ 學校及研究機構 特色課程 為達成多元專業知識之教學目標,本所目前在既有師資資源下,提出永續建築、永續 景觀及環境安全等三個專業領域課程,並配合核心課程建構出本所之整體課程架構。 ◆ 永續安全 永續建築理論與評估系統、建築環境控制、綠色建材、建築溫熱環境、健康建築、 社區規劃與設計、空間與社會、建築品質管理等課程。 ◆ 永續景觀 景觀思潮、環境景觀藝術、綠地計畫、景觀與遊憩區規劃、創意城市與文化景觀、 生態工程、生態旅遊、環境景觀設計等課程。 ◆ 環境安全 建築結構系統、建築防火規劃、防救災體系與策略、颱洪災害評估與對策、坡地 災害評估與對策、地震災害評估與對策、都市與社區防災、環境風險管理、環境 復原、敷地計畫等課程。

/ 31


綠色科技學程碩士在職專班 綠色科技學程碩士在職專班 特色介紹

Tel:(03) 935-7400 ext.7423 E-Mail:gtp@niu.edu.tw Web:http://engineering.niu.edu.tw/stu/pages. php?ID=stu1

壹、目的 綠色科技學程碩士在職專班 ( 以下簡稱本專班 ),主要提供地方賢達及產業 員工有機會在職進修,建構終身學習的場所,以提升個人的技能與知識,並促 進地方產業的升級。 貳、特色 本專班致力於發展與環境有關的綠色科技,創造良好的生態園區,以符合 社會永續發展的目標,其主要特色如下: 一、師資專業多元 由工學院整合土木、機電、化材、環工及建築等系所之師資,配合系所的 軟硬體設備,提供具有競爭力及發展性特色的課程。 二、課程規劃週六、日上課 ( 一 ) 專業課程:提供綠色科技及永續環境等相關課程,以「綠色能源」、 「綠色環境」、「綠色建設」及「綠色管理」為核心課程,並配合 教師研究項目與結合地方需求,以形成發展之重點,使本專班成為 宜蘭進步的一個重要動力。

32 \


( 二 ) 專題講演與參訪:每學期安排業界師資來本專班進行綠色科技知識及國 內、外案例的介紹與講演,亦安排學生到校外實地參訪,讓學生了解綠 色科技市場的趨勢,以提升專業技能及就業市場競爭力。 叁、值得選擇就讀之原因 一、校園環境優雅且教學設備現代化。 二、學費相對低廉但教學品質不打折。 三、朝學習綠色科技知能的夢想成真。 特色課程 本學程包含以下五門專業必修課程,融合各領域性質與特色: ◆ 綠色科技導論 ◆ 潔淨能源技術 ◆ 永續環境 ◆ 永續工程技術 ◆ 綠色生產管理

/ 33


生物資源學院

College of Bioresources 生物資源學院

Tel: (03) 935-7400 ext.7607 Fax:(03) 935-4152 E-Mail:emabio@ems.niu.edu.tw Web:http://colbio.niu.edu.tw

學院特色 生物資源學院的設立宗旨在於培養生物資源保育及產業應用與研究發展之專業人 才,從事生物資源利用的企業化生產,提升全民福祉的現代化生活,推動環境保育的自 然化生態。教學目標注重人文素養,講求團隊合作,使學生具有自我學習、獨立思考、 篤行踏實、研究創新及整合理論與實務能力的特質。 目前生物資源學院教學單位計有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生物機電工程學系、食品 科學系、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園藝學系、生資學院碩士在職專班,各系均招收學士及 碩士生,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並招收博士生。以實務導向及實作能力的教學,近幾年 師生參與國內外各項競賽,屢獲佳績。本院也積極與國外學校簽訂院級學術交流合作協 議,增進國際合作及學生赴國外研習機會,拓展國際視野。 為整合院內各系所研究專長與資源,迎合潮流發展趨勢,並著重傳統與先端研究領 域及技術之結合,以提昇研究品質與潛能。因此,院內陸續設有 4 個研究中心,在科普 推廣、生物資源產品研發、生物資源產品檢測等方面務實發展。在特色發展方面,獲學 校補助成立蜂及蜂產品、米食加工等兩個亮點實驗室。本院教師在政府委託研究、產學 合作計畫、專利技轉及跨國合作研究計畫等方面,均有質量俱增之勢。

34 \


/ 35


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Biomechatronic Engineering Tel:(03) 935-7400 ext.7796 生物機電工程學系 Fax:(03) 932-6345 系所特色

E-Mail:bme@niu.edu.tw Web:http://bmte.niu.edu.tw

◆ 特色 近年來氣候變遷,水資源及石化能源的劇增消耗,土地大量開發所造成的糧食、 能源、生態等問題,衍生出的「綠金」產業,促使農業 ( 農、林、漁、牧 ) 及其他生 物產業再度受到全球的重視。然而傳統的農業生產經營技術與方法無法完全解決與 即時掌握;必須配合先進的機電工程與生物科技,加上合於時代的經營管理技術, 才能成功。 ◆ 研究主題 配合農業轉型與生物產業發展趨勢,培育能夠整合機械、電機電子及控制等工 程技術,並依據生物特性、生長環境與生產處理的需求,將之應用在農林漁牧等生 物產業之生物機電工程人才。教學範圍結合生物與機電工程等領域,涵蓋生物生產 機械、機電整合、生物訊號處理、生物材料應用等主要工程技術。 ◆ 教學特色 一路走來,我們是兼具理論與實作特色之工程科系,跨學科系統整合及工程科 技人才培育是我們教育目標。本系教學特色能作到學以致用及學用配合的專案執行 能力培養,而全方位人才培育是我們核心教育價值。我們有願意付出時間在寒暑假 專業培訓學生的志工老師,我們有系所專屬獎助學金設置,還有系所專屬國際化海 外成長活動補助,我們視生猶親,翻轉教育也翻轉你的人生,師生團隊的幸福感是 我們的專屬。

36 \


未來出路 ◆ 就業 生物產業相關事業 ( 例如農業生產或農產品或食品加工等 )、機械或電機或自動化 工程產業技術、醫療器材生產製造、各類製造產業。 特色課程 ◆ 生物產業機械課群 動力學、流體力學、工程材料、熱傳學、機械設計、機動學、電腦輔助設計、液氣 壓工程、電腦輔助分析、系統工程、機器人學、養殖工程、植物工廠導論、非破壞 性檢測、生物生產單元操作、生物生產機械等。 ◆ 生物產業控制課群 基本電學實習、基礎機電技術及實習、電機學實習、感測器應用及實習、量測與儀 表、順序與邏輯控制、自動控制、微處理機原理與應用、環境控制技術、圖控式程 式語言、數位電子學、影像處理、工業電動機控制技術、機電整合等。 ◆ 生物醫學應用課群 生命科學概論、生物技術概論、生物化學、人體解剖學、生醫工程概論、實驗生物 學、訊號與神經科學導論、生物程序工程、生醫材料、生物光電技術、生物系統量 測、生醫材料表面性質、應用生物物理、應用電化學等。 ◆ 專業選修 - 分析工具 程式設計、電腦程式設計於工程應用、工程統計學、高等工程數學、數值分析等。 ◆ 其他專業選修 電腦網路技術與應用、應用微生物學、植物電生理量測、生物資訊學、實驗動物模 式應用等。

/ 37


食品科學系

Department of Food Science 食品科學系

Tel: (03) 935-7400 ext.7750 Fax:(03) 935-1829 E-Mail:food@niu.edu.tw Web:http://niufood.niu.edu.tw

系所特色 ◆ 食品創新應用課程 包含建立保健食品相關加工與包裝技術、引進微波加工、氣調包裝貯存等技術, 應用於國產原物料生產,新產品開發,提昇食品產業的研發水準並協助其轉型。 ◆ 化學檢驗分析課程 建立層析分離、質譜分析和 DNA 檢測技術,配合細胞培養及抗氧化特性的研究, 提供生技和保健食品生理活性物質的鑑定並闡明其作用機制,促進生技和保健食品 的發展。 ◆ 生物科技應用課程 建立微生物發酵技術,開發具生物活性之保健產品。開發天然抗菌成份,研究 提升食品安全及保存相關技術。協助產業界改善微生物發酵製程、提供微生物檢驗 及鑑定等服務。

38 \


未來出路 一、政府食品 ( 衛生福利部食藥署 )、農漁業 ( 農委會 )、生物科技等相關機構公職人員。 二、食品研究與檢驗單位研究人員。 三、食品及生物科技相關產業研發人員、生產與品保工程師。 特色課程 ◆ 食品加工製程技術課程 食品加工學一、二、食品工程學、食品單元操作、新興加工技術。 ◆ 食品化學檢驗分析課程 分析化學、分析化學實驗、食品化學、食品分析、食品分析實驗。 ◆ 食品微生物檢驗技術課程 微生物學、微生物學實驗、食品微生物學、食品微生物學實驗、食品生物技術。

/ 39


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 Department of Biotechnology and Animal Science Tel:(03) 935-7400 ext.7622 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 Fax:(03) 935-47942 E-Mail:yclai@niu.edu.tw Web:http://bas.niu.edu.tw

系所特色 本系有多元的動物科學研究,並以生物技術為操作平台,開發多元應用的生醫保健 與動物產品是我們的目標。我們擁有專任師資 20 名,每年招收大學部 2 班,碩士 2 班, 並設有本校唯一的博士班。招收多位來自香港、澳門、馬來西亞的僑生、1 位中國學生、 2 位越南與馬來西亞研究生,並與全世界眾多知名學府締結姊妹校。 本系研發能量為全校第一,教師擁有最多的研究計畫件數、最多科學研究經費、最 多的技術授權件數與金額,大三開始必須進入教授研究室進行專業學習。 我們也規劃了動物科技、生物技術、保健產品等三項專業學程,學生可根據興趣選 定自己的發展方向。本系的教學與研究設備極佳,並設有實驗動物中心、教學研究牧場、 生技保健產品試量產工廠,提供豐富且多元的教學與研究環境。宜蘭大學生技動物學系 是宜蘭大學的領頭羊,也是全國最大的動物相關科系,值得熱愛動物的學生選擇就讀。

40 \


未來出路 ◆ 升學 進修領域包括動物科學、醫藥、生物技術、生命科學、昆蟲學相關之研究所,本系 設有動物科學碩士班,生物技術碩士班、博士班,提供完整的升學管道。 ◆ 就業 國家畜牧技師考試、各種動物之營養、飼養、管理者、生物技術研究人員、保健食 品專家、動物生態之調查解說員等。 ◆ 高考 生物多樣性、自然保育、海洋資源、畜牧技術、土壤肥料、漁業技術、養殖技術、 農產加工、食品衛生檢驗、衛生技術、水產利用、生物技術等 12 類科考試。 特色課程 ◆ 生物技術 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細胞學、免疫學、生物技術學、動物病毒學、營養與基因表現。 ◆ 動物科技 動物繁殖學、解剖生理學、動物育種學、動物衛生學、動物產品學、動物資源經營學、 實驗動物學。 ◆ 保健產品 塑身生理學、抗老化學、保健產品化學、保健化妝品學、腫瘤生物學、中醫養生學、蜂產品學。

/ 41


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

Department of Forestry and Natural Resources Tel:(03) 935-7400 ext.7670-7673 森林暨自然資源學系 Fax:(03) 936-0521 E-Mail:fnr@niu.edu.tw Web:http://fnr.niu.edu.tw

系所特色 本系以森林環境有關動植物與水土資源為基礎,探索生物與環境所組成之多樣性森 林生態系,教導學生調查、分析、保育、經營管理與永續利用這些資源。在生態系與人 類生活息息相關且不可分割的理念下,給予學生完整之森林生態及自然資源經營與利用 的充實學養,以達到生態系及人類共存共榮與永續發展之目標。 ◆ 在生態保育方面 立足於本地的生態特色,放眼於全球生態變遷,著重生態系的保育。課程規 劃著重基礎科學訓練、配合本地生態知識及社會保育的期望,積極發展整體生態 系為觀點的保育課程,以培育多面向之生態調查及整合保育知識的人才。 ◆ 在永續經營方面 著重野外實務的操作與資料分析的方法,提供資訊應用於資源決策管理。體 認與尊重各界人士對自然資源管理與利用方式的不同觀點,培養學生人文素養, 具備溝通與協調能力,並能熱忱地與他人分享知識與經驗。 ◆ 在木竹資源利用方面 結合永續發展的理念於木竹文化產業所需的科學與管理中,達到資源永續利 用的目標。課程規劃強調生態、人文與科學方法的整合,結合不同專長師資,以 研究團隊方式配合產官學推動木質資源在生態、生產及生活上的永續利用。經由 相關專業領域、林場實習課程及實務性研究,使學生具備理論與實務之知能。

42 \


未來出路 國家考試或各項甄試進入公民營相關機構:林務局、林業試驗所、縣市政府、國家公 園、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環保單位、學校或研究機構、木業公司、紙業公司、景觀設計公司、 環境綠化公司等,從事解說教育、資源經營管理、學術研究、設計規劃、環境與資源保育、 林產品加工。 特色課程 ◆ 專業共同必修課程 微積分 (6)、普通植物學 (3)、普通動物學 (3)、普通化學 (5) 、森林學概論 (2)、統 計學 (3)、森林生態學 (3)、樹木學 (6)、育林學 (6)、林產學 (6)、森林經營學 (6)、 林政學 (3)、專題研究一 (1)、林場實習 (4),共計 57 學分。 ◆ 學群專業選修課程 ◎ 森林生態學群:保育生物學、土壤學、土壤學實習、森林土壤性質與管理、植 物生理學、野生動物經營管理、林木遺傳與育種、陸域生態調查技術與評估、 人工林育林技術綜論、脊椎動物分類與生態、環境倫理、森林測計學、統計學二。 ◎ 森林經營學群:水文與氣象、測量學、森林測計學、地理資訊系統、統計學二、 決策科學、自然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經濟學、社區林業、濕地與經營、生態旅遊、 環境倫理。 ◎ 森林利用學群:設計概論、木工機械、木材鑑別與檢尺分等、管理學概論、家 具設計與製造、木材化學與加工、電腦輔助設計製造、自製木竹樂器、林木收 獲作業、木質材料加工與應用、森林特產物。

/ 43


園藝學系 Department of Horticulture 園藝學系

Tel:(03) 935-7400 ext.7638 Fax:(03) 935-2714 E-Mail:jrcheng@niu.edu.tw Web:http://hc.niu.edu.tw/main.php

◆ 系所特色

本系為東台灣唯一之大學園藝系所,追求卓越教學與務實研究,以園藝作 物栽培、造園景觀設計及園藝產品之處理與加工等理論及實務為主體,配合有機 農業、生物技術及生態休閒等學理與應用性之課程,培養學生發展園藝事業之能 力,同時針對園藝生產與環境間之互動及影響,培育具有宏觀視野的優秀園藝人 才為發展目標。 ◆ 發展重點 一、專業理論及技術提升: 針對重要經濟園藝作物,利用優良之栽培與採收後處理技術提升作物品 質,以先進之加工技術提高作物之應用及經濟價值。同時進行作物生理特性 之基本研究,進一步以生物技術探討作物之生化特性,積極開發培育具價值 之園藝作物新品種或新技術。 二、有機休閒產業的融入: ( 一 ) 園藝事業已從「產量的增加」轉變到「品質的提升」,進而朝向「休閒生態」 的產業發展,藉由對作物種類及生長特性的精確掌握,發展對環境友善的 有機栽培,並充分認識在地人文背景,培育具自然生態理念及本土人文素 養的造園景觀設計人才。因應全球環境變遷與社會發展需求,將園藝作物 結合自然生態資源,營造出兼具生產、生活及生態三生一體的永續發展特 色。 ( 二 ) 應用蝴蝶與螢火蟲等資源昆蟲於休閒農業之特色開發,並根據昆蟲所需之蜜 源植物等,選用較具觀賞價值之植物種類,達到生態復育及環境綠美化之目 的。

44 \


三、園藝設施技術發展應用:

因應全球環境變遷,提升溫室或植物工廠生產效率,結合自動化設施和低能耗設 備,整合環境控制,強化園藝設施技術之開發與研究。以提升園藝作物與產品生 產與品質。

四、生物技術發展:

利用分子生物學的技術,應用於開發植物新品種的各種特性,特別是台灣最具世 界競爭力之蘭花產業。利用台灣蓬勃發展之奈米科技相關產品,應用於園藝作物 採收後處理技術之開發。

未來出路 ◆ 就業 一、行政方面可選擇農委會、改良試驗場所、農會、環保組織等。 二、產業方面可從事蔬果花卉產業、農產運銷、景觀規劃、食品加工及檢驗等。 三、學術方面可朝向教育人員、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食品工業等。 特色課程 ◆ 作物栽培 植物生理學、土壤肥料學、遺傳學、果樹學、蔬菜學、花卉學、植物保護、園藝作 物種苗生產學、生態學。 ◆ 處理加工 園產品處理學、園產品加工學、生物技術。 ◆ 造園景觀 造園學、基本設計。

/ 45


生物資源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Tel:(03) 935-7400 ext. 7615 E-Mail:emabio@ems.niu.edu.tw

生物資源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Web:http://emabio.niu.edu.tw/main.php

特色介紹 國內高等教育普及,近年市場競爭亦趨激烈 ; 惟本校創校歷史悠久,業已累積鮮明 之理論與實務並重之教育特色。生物資源學院碩專班師資結構完整,再加上本校擁有三 大外部環境優勢:一、宜蘭縣唯一國立大學;二、與大台北地區交通便捷無地理障礙;三、 東部唯一整合生物資源領域師資之在職碩專班。本班於 99 學年度開辦,並配合本班設 立,本院已完成「生物技術與動物科學系」、「食品科學系」、「生物機電工程系」、「森 林暨自然資源學系」與「園藝學系」等領域共五個系所的師資整合。各領域教師共同負 責核心必修課程與其他專業選修課程之開設。本學院專任助理教授以上師資約 70 位, 均積極協助本班課程與擔任相關論文之指導。 生物資源學院碩士在職專班之主要目標為培育理論與實務並重之生物資源專業應用 人才。為持續推動產學合作,加強產業界與本班交流,以協助促進相關產業界之發展。 本班學生均利用夜間或週末進行相關課程的進階研討,並配合在職公司的職務需求,進 行專題討論報告與論文研究,於實務中印證所學,以期完成本班開設之教育目標。本班 於 104 年 5 月 23 日成立生物資源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班友會,以提升班友認同與榮譽感、 增進情誼、提供學術與產業經驗交流並促進本班發展為宗旨。

46 \


特色課程 ◆ 生物資源特論一 ◆ 生物資源特論二 ◆ 保健食品開發與實務探討 ◆ 食品科技發展 ◆ 生物資源導讀與寫作 ◆ 農業創新經營管理 ◆ 生物產業智財權實務探討 ◆ 生物產業經營管理 ◆ 生物技術特論 ◆ 食品加工特論

/ 47


電機資訊學院 College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Science Tel:(03) 935-7400 ext.7300 電機資訊學院 Fax:(03) 935-4238 E-Mail:eecs@niu.edu.tw Web:http://eecs2.niu.edu.tw

學院特色 電機資訊學院成立於 2006 年,於 102 學年將資工所與學士班整併為資訊工程學系, 自此形成電機、電子、資工三系鼎足而三,外加兩個在職專班的架構。 學院宗旨 依照校方「卓越教學、務實研究」之定位培育學生具有: ( 一 ) 運用數理、邏輯與電機資訊專業知能之能力。 ( 二 ) 發展與整合電機資訊領域相關技術之能力。 ( 三 ) 應用各種領域工具,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之能力。 ( 四 ) 具備溝通表達、計畫管理與團隊合作之能力。 ( 五 ) 拓展國際視野與齊備終身學習之能力。 教育目標 學院秉持「篤學力行,敬業樂群」之校訓精神,訂定下列教育目標: ( 一 ) 厚植學理基礎、強化研發創新。 ( 二 ) 課程學程導向、內容務實多元。 ( 三 ) 掌握科技脈動、培育社會精英。

48 \


學程規劃 課程設計主要採學程規劃,融入多元學習、統整實踐的基本理念,透過適當的課程配 置與系所專業知識相結合。 學程化的優點 ◆ 學習系統化、多樣化 ◆ 利於教師專業發展 ◆ 課程精緻化程度高,易形塑風格特色 自 100 學年起本院各系課程全面導入學分學程,並自 101 學年推行學分學程護照及其 相關配套措施,現今開設之學分學程有: ◆ 多媒體與數位科技 ◆ 行動網路與資安 ◆ 系統晶片設計 ◆ 計算機與網路 ◆ 控制工程 ◆ 通訊 ◆ 電力電子 研究特色 學院在研究的取向上是以「媒體通訊」、「系統晶片」、「智慧空間」、「雲端運算」、 「自動控制」、「電力電子」的六個構面作為基礎,除極力爭取計畫經費與校外資源挹注, 亦積極延聘優秀師資,分階段投資與提升實驗室之儀器設備水平。另配合校方推動吸引傑 出學者與學生的獎勵制度,有效爭取優秀之碩、學士班學生進入本院就讀,使其結合教授 們研發動能,發揮最佳的學術共振效應,並以「立足傳統、勇於創新」自許,用崇本務實 態度投入研究,樂觀堅定地以一步一腳印的方式點亮「效能電機、智慧電子、雲端資訊」 的特色。

/ 49


電機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Tel:(03) 935-7400 ext.7375-7377、7379 電機工程學系 Fax:(03) 936-9135

E-Mail:niueduee@gmail.com Web:http://ee.niu.edu.tw

系所特色 第二類組中最熱門學系-電機系,舉凡與「電」有關的科學都是電機的範疇。本 系課程由基礎之電子學、電路學、電磁學的主架構出發,課程延伸發展至涵蓋電子、 通訊、控制、電力、網路、計算機、多媒體資訊、機電整合、機器人以及自動化工程 等領域;各領域兼具理論與實務二方面,學生亦可選擇專攻理論或以實務為主軸。 本系課程規劃特色,大學部著重通識與專業養成並行,在專業領域方面,針對學 生興趣與產業需求趨勢,提供電能轉換、控制、計算機和通訊等工程領域之相關課程, 奠定學生在電機工程學方面的專業基礎。就低年級而言,本系著重於電學理論與工程 科技的基礎學科訓練。高年級則以整合能量轉換、控制理論及信號處理的課程為主軸, 輔以晶片應用、計算機介面等實作技術養成。本系課程之規劃係以理論與實務並重為 原則,期使學生經四年薰陶後,皆具備有電力、控制及計算機和通訊等工程領域的基 礎學養外,同時也俱有立即投入相關產業就業的實務能力。

50 \


未來出路 ◆ 升學 進修國內、外各大學電機、電力電子、控制、通訊等相關領域碩士班。 ◆ 就業 就職國內外各研究、產業界、政府部門 ( 國營 ) 電機、電力電子、控制、通訊相關 領域機構技師、助理工程師等。 特色課程 開設「服務學習」及「全英語」特色課程,並密切鏈結宜蘭科學園區之產學機制,全 力推動多項菁英培育計畫,如:教學卓越、VIP 特色專題、學分學程、業界實習、創新創 業紮根育成、就業學程等,以培育理論與實務並重的高等電機專業人才,為東台灣產業發 展與升級奠立基石、開創新局。 以「電力電子」、「控制工程」及「通訊」等三大領域為主軸,並以「電能轉換、電 機驅動、電能監控」、「智慧型控制、自動化工程、嵌入式機器人」及「無線通訊、光纖 通訊、數位通信」之發展與應用為特色項目。

/ 51


電子工程學系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Engineering 電子工程學系

Tel:(03) 935-7400 ext.7328 Fax:(03) 936-9507 E-Mail:wsyou@niu.edu.tw

系所特色

Web:ecewww.niu.edu.tw

本系擷取電機資訊領域的最精華部分,以 3C ( 資訊、通訊及消費電子 ) 整合為特色, 沒有體能、性別上的學習限制,發展重點以三個領域為主: 一、半導體與積體電路設計領域旨在培育具有數位及類比積體電路技術背景的人才, 增加學生對於數位及類比積體電路設計、通訊及信號處理電路系統積體化等方 面的認知。 二、通訊與信號處理領域旨在培育學生光纖網路、無線行動通訊及高頻電路等技術 原理及實務製作能力,學習多媒體信號處理、影音壓縮、信號處理晶片、資料 加解密等相關領域技術,並且相互整合。 三、計算機與網路領域旨在培育以網路通訊技術整合電腦運算並將其應用於解決與 人類福祉息息相關的問題。此領域之課程可增加學生對於高效能計算、網路、 行動計算等相關領域的知識與技能。 本系研究以能與電子產業科技發展趨勢相結合為目標,在語音浮水印、系統晶片設 計、半導體製程、4G 與 5G 行動通訊、雲端計算、物聯網、多頻天線設計與實作、影像 處理、加解密技術、機器學習等領域均有豐碩之研究成果。與企業緊密合作,提供技術 諮詢輔導服務,並向國科會 ( 科技部 ) 等單位申請產學合作計畫,先後獲得國科會電資 通訊領域與科技部電子資通領域優良獎之肯定。

52 \


未來出路 ◆ 半導體與積體電路設計領域 數位 IC 設計工程師、類比 IC 設計工程師、半導體工程師、硬體研發工程師、IC 佈 局工程師、IC 封裝 / 測試工程師、IC 銷售工程師、電子工程師。 ◆ 計算機與網路領域 硬體設計工程師、通訊軟體工程師、軟體設計工程師、韌體設計工程師、網路程式 設計工程師、電腦系統分析師、電玩程式設計師、MIS 程式設計師、MIS 工程師、 網路管理工程師、網路安全分析師。 ◆ 信號通訊與處理領域 R F 通訊工程師、電信 / 通訊系統工程師、電子工程師、光電工程師、影像處理研發 工程師、微波通信工程師、寬頻網路測試工程師、通訊協定軟體工程師。 特色課程 ◆ 半導體與積體電路設計領域 積體電路設計導論、半導體元件物理、FPGA 設計與實驗、嵌入式系統。 ◆ 信號處理與通訊領域 訊號與系統、數位信號導論、數位通訊原理、通訊量測實務。 ◆ 計算機與網路領域 數位系統設計、微處理機實驗、電腦網路、物聯網概論與應用。 ◆ 科技英文 為奠定學習與研究基礎,並增進學生之國際移動力,本系將科技英文訂為必修,並 邀請具專業與英文能力或外籍教師授課。 ◆ 校外實習 與電子相關領域之企業簽約,提供學生實習機會,讓學生早日體驗職場,了解自身 興趣。學生除可在專業獲得成長外,並可獲實習學分;本系安排企業參訪並邀請業 界人士擔任專業課程協同教學教師,且為學生辦理模擬面試,以建立學生之信心。

/ 53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資訊工程學系

資訊工程學系 Tel:(03) 935-7400 ext.7299 Fax:(03) 935-3804 E-Mail:csie@niu.edu.tw Web:http://www.csie.niu.edu.tw

系所特色 本系教學與研究以「數位多媒體」與「多媒體網路」兩大重點方向。課程設計因應 近年來資訊領域發展之特色、結合未來趨勢與在地需求,並配合國家發展需要,在研究 上注重資訊理論與實務的結合,積極推動資訊應用科技,強調知行合一,把數位媒體科 技、物聯網技術及大數據分析應用於生活空間的設計,也讓創意發生於日常生活空間中。 在宜大資工完整的資訊人才培養與訓練後,本系並將依據學生興趣與特質,協助輔導學 生繼續升學或踏入就業市場。

54 \


未來出路 ◆ 程式設計

◆ 數位內容

◆ 電腦遊戲

◆ 無線通訊

◆ 網路通訊

◆ 電信等產業

◆ 網路管理 特色課程 行動網路與資安學分學程 ◆ 核心課程 電腦網路、網路安全、無線網路、資訊安全導論。 ◆ 實驗課程 物聯網與感測技術實驗、資訊安全實驗。 ◆ 輔助課程 電信法規與管理、通訊產業分析、雲端運算與行動計算、資料探勘、網路程式設計、 RFID 技術與認證、電子商務安全、數位鑑識、資通訊犯罪防治、新世代網際網路 (IPv6) 整合技術、資訊安全管理、資通訊服務管理、密碼學。 多媒體與數位科技學分學程 ◆ 核心課程 多媒體與數位科技概論 / 多媒體與數位科技理論與應用 ( 英語授課 )、程式設計一。 ◆ 實驗課程 數位多媒體設計與創作實驗、數位科技實務實驗。 ◆ 輔助課程 行動裝置互動系統設計與應用、影像視訊處理 / 數位影像處理、計算機圖學、智慧 感知技術、電腦動畫、手機遊戲程式設計、數位學習科技、社會網路分析、互動遊 戲程式設計、語音信號處理、機器 人 學 。

/ 55


電機資訊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Tel:(03) 935-7400 ext.7300 Fax:(03) 935-4238

電機資訊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E-Mail:eecs-psp@niu.edu.tw Web:http://eecspsp.niu.edu.tw

本班簡介

電機資訊學院碩士在職專班 ( 以下簡稱碩專班或本班 ) 於民國 99 年 8 月 1 日奉准 成立,學術編制上依專業類組共分為甲組 ( 電機工程組 ) 及乙組 ( 電子工程組 ) 兩組,「電 機工程組」分為電力電子、控制工程、通訊等三大專業領域,「電子工程組」則分為積 體電路設計與半導體製程、通訊與數位訊號處理、計算機與網路等三大專業領域。其中 電機工程組的通訊專業主要研究光通訊網路、無線網路以及數位通訊等主題;電子工程 組的通訊專業主要研究微波電路、天線設計、無線射頻及其他新興科技主題。 電力電子 電機工程組

控制工程 通訊

電資院碩專班

積體電路設計與半導體製程 電子工程組

本班特色如下

通訊與數位訊號處理 計算機與網路

◆ 專業分組多元、明確化 本班學生均已具業界工作經驗,瞭解個人興趣及專業性向所在,明確之專業 分組可滿足學生藉由在職進修提升專業力。 ◆ 教學遠距化 考量碩專班學生特性,已規劃部份課程應用本校網路教學平台,逐年發展為 非同步遠距教學課程,採遠距、面授複合教學方式,使專業學習更具彈性及符合 學生需求。 ◆ 教研空間活化 對於課程設計、教學增能、教研相輔、數位 e 化等之踐履與深化,為本班教 師共同致力之目標。 ◆ 研究 VIP 垂直整合化 為達「學用合一」目標,本班學生可加入「垂直整合培育計畫」(VIP) 團隊,進 入相關研究實驗室,培養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訓練撰寫學術論文與技 術報告的能力。

56 \


特色課程 本班課程設計乃基於「專業化」、「實用化」理念,學生除了修習專業必修課程之外, 依據實際工作所需或興趣所在來選修課程。 課程設計採專業雙軌並進,且以本班的教育目標與核心能力所揭示方針大略,由電機 組與電子組針對所需涵養之專業能力各別進行規劃,使課程設計能符合應用並養成學生核 心能力。 為加強本班碩士生英文專業論文研讀與撰寫,以及簡報製作與口頭報告之能力,本班特 開設「科技英文」必修課程供學生修習,並要求學生於畢業口試簡報文字需用英文呈現,用 以提升未來專業發展與就業競爭力。 配合宜蘭科學園區的營運啟用及本校城南校區的開發進程。未來,本班將緊密結合在地 產業資源,積極推動產學合作永續發展機制,以蓄積師生「實務應用」研究量能,積極開設 產學類特色課程。105 學年度將成立兩個院級碩專班特色實驗室: (1)「綠能科技」產學實驗室 ( 電機組 ):由電資院與宜蘭科學園區宇正精密科技合作成立,

位於格致大樓地下室 ( 格 B104-1)。預計先通過 TAF 認證,並將長期投入「綠、節能

系統開發與人才培育」、「精密研發品保機制建立」等實務研究與學術服務。

(2)「通訊科技」產學實驗室 ( 電子組 ) :由電資院與盟訊實業合作成立,位於格致大樓六樓 (E603A),將長期投入「無線通訊系統開發」、「通訊人才培育」等實務研究與學術服務。

/ 57


多媒體網路通訊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多媒體網路通訊數位學習碩士在職專班

Tel:(03) 935-7400 ext.7307 Fax:(03) 931-3804 E-Mail:ncs@niu.edu.tw

特色介紹

Web:http://ncs.niu.edu.tw/ncs/

本班係由資訊工程學系開設,以多媒體及網路通訊為兩大主軸,涵蓋目前最新的 3D、虛擬實境、互動式多媒體、行動寬頻、網路影音、雲端運算、智慧聯網(IoT)等 研究主題,已有 11 門課程通過教育部數位學習課程認證。 上課方式則主要採用遠距教學之數位學習方式;學生可透過網路學習課程,並在線 上與老師及同學討論。遠距數位課程除了網路學習,一學期約安排 3-5 次到校面授課程, 面授時間為老師與修課同學約定之,目前多在星期六、日。凡修滿應修課程學分且符合 畢業資格者,本校將授予碩士學位,其畢業證書依教育部規定附記授課方式為遠距教學。

58 \


特色課程 ◆ 數位多媒體學群: 物件導向與軟體工程、計算機圖學、影像處理、嵌入式程式設計、電腦動畫、網路 程式設計、虛擬實境應用。 ◆ 多媒體網路學群: 新世代網際網路(IPv6)整合技術、行動裝置程式設計、資訊政策與法律規範、無 線網路、網際網路電話系統、REID 技術與認證、雲端技術資訊管理、資通安全管 理與應用、行動通訊、家庭感測網路、REID 應用。

/ 59


通識教育委員會

General Education Council 通識教育委員會

Tel:(03) 935-7400 ext.7947 Fax:(03) 936-0668 E-Mail:cge@niu.edu. tw

單位簡介

Web:http://cge.niu.edu.tw/main.php

◆ 單位特色 負責規劃與推展全校的通識教育,為院級學術單位;下設「人文暨科學教育中 心」、「語言中心」及「博雅教育中心」三個系級學術單位。 ◆ 教學目標 秉持「篤學力行、敬業樂群」校訓及「教學與研究兼顧、人文與科技並重」精神, 強化通識教育「尊德性」、「道問學」之理念;意即加強學生的「精神鍛鍊 ( 尊 德性 ) 」與「知識思辯 ( 道問學 ) 」。 ◆ 發展特色 推動通識教育之九大核心能力養成,提升「豐厚的人文素養」、「主動的社會關 懷」與「宏觀的國際視野」三大素養,並融合專業學習,共同發展本校全人教育 特色。

60 \


教學發展特色 ◆ 品格通識教育 ( 尊德性 ) 為通識教育的軟體 (software),意即通識教育內涵的傳習需配合健全成熟的人格素 質養成。由課程設計看重培養學生做人處事的態度與方法,鍛鍊其應對進退應有的 生命智慧,期能由多元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共構多元社會的價值理路。 ◆ 知識通識教育 ( 道問學 ) 因應知識快速變遷,專業知識很容易因過期而失效;本會導引專業學院教師參與通 識教育的推展,裨益學生展開跨領域的學習。 ◆ 經典通識教育-人文暨科學教育中心特色 於五大學群課程 ( 法政思潮、環境永續與發展、多元文化與社會、自我發展、文學 經典 ) 中引導學生研讀經典文本,裨益學生奠立深厚的人文教育與科學教育之訓練, 並期促進科學與人文兩大範疇之對話與平衡。 ◆ 國際通識教育-語言中心特色 透過英語暨外語教學,於課程中融貫實施通識教育,引導本校學生參與國際活動與 交流,從而體驗不同文化形成的脈絡與義理,培養學生具備國際溝通的能力。 ◆ 在地通識教育-博雅教育中心特色 著重關注如何運用在地資源融貫到選修課程,鼓勵師生踏出校園,運用宜蘭的各種 在地化資源,藉由服務學習與觀察體驗的方法深化學習,並積極面向社區,服務在 地鄉親,促進本校與社區的交流。 ◆ 問題本位學習法 (Problem-Based Learning,PBL) 為本會主要採行的特色教學法。係藉由學生在情境問題中,應用整合新舊知識,合 作討論提出問題,並尋覓答案,共同架構課程內容以培養學生對社會的關懷,以及 分析、批判、反思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 61


許一份開闊,因為快樂! / 邱靖惠 撰寫 : 黃麗惠

在宜大.遇見未來的你

往宜蘭方向的客運 車,穿過長長的雪山隧道 後,一片開闊,這是就讀 宜蘭大學園藝系時的靖 惠,在返回學校前的感受; 亦是畢業後的前景展望。 幼時在阿里山鄉度 過,對土地有一份自然親 密的情感;國中時曾想過 要讀園藝系,於是在高中 時期也就做了不二選擇。 升大學前夕,靖惠一度猶疑,父親說:「只要你快樂就好!」這句話深深烙印心底,於 是開心的選讀宜蘭大學園藝系。 在宜大就學期間,打下理論學習基礎,學校課程相當創新,如黃志偉教授的草坪學, 除了本科學習外,課程內容的創新度令人驚喜,更加強了學習動力。同時學校對於時下 熱門課程的設立──如與友善環境相關的課程、環境與永續發展……等,都讓學習的領 域更加擴展連結。 除了課程的多元學習,學校資源相當豐厚,如:圖書館的館藏豐富,借閱方便,是 一處可以挖寶的好所在。除此,老師的指導以及通識教育,更是學習的一大助力。靖惠 在大三下學期時,開始學習環境教育,大四也選修了與環境教育相關的課程,同時並在 武荖坑環境教育中心擔任志工,學習方案設計,帶領小朋友更關心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 大學畢業後的靖惠,曾擔任過助理工作,除了老闆的一些行政事務,也開始接觸農 耕,進一步與土地的接觸。而後來到社區大學擔任專案祕書,開始更多的行政組織學習, 對於課程規畫及活動籌備有了進一步的實作。現在靖惠還耕作一分半的田地,未來想要 往以環境教育為主軸的方向發展,快樂是內心的自在,開闊前景在眼前鋪展。

62 \


優遊,森の精靈 / 游婉婷 撰寫 : 黃麗惠 守護,可以是強悍威猛的泰山形象;亦可以是 聰慧輕盈的精靈化身,畢業於宜蘭大學森林系的游 婉婷,現職森林護管員,是優遊山林的「森の精 靈」,守護珍貴的大自然。 因為一紙招生簡章上的木屋照片,吸引自小喜 愛自然的婉婷目光,選讀了宜蘭大學的前身「國立 宜蘭農工專科學校」森林系就讀,而後經歷學校改 制──「國立宜蘭技術學院」到「國立宜蘭大學」 森林系研究所,與宜蘭大學結下了十一年的緣份。 在森林系就學期間的婉婷,實習科目是最愛, 可以真正的與大自然接觸,而理論課程則是打下紮 實的基礎,讓自己對於相關知識有更充實的學習。期間也曾因考慮未來出路問題而想轉系, 但拗不過對於森林系的喜愛,也不想自我設限,所以在森林系一路走來,始終如一。 畢業後的婉婷,曾經到林試所打工、食品加工廠工作、生技公司擔任實驗技術員,這 些工作都與所學有所關連,也證實當時對自己不設限的堅持是對的,而後因為生技公司的 都市水泥叢林生活不自在,在學妹的分享中,考上了森林護管員的工作。 美好的自然生態需要守護,而森林護管員的工作,自有其辛苦及風險,但因為在森林 系的學習所長,以及對於自然的喜愛支持,讓婉婷忽略辛苦那一面,當看到自己守護的這 片大自然欣欣向榮,心中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堅持並不容易,興趣是支持的最大動力,宜蘭大學森林系的資源滋養,更增厚實。婉 婷因為喜愛大自然而想守護其生態,在森林護管員的工作中獲得成就與快樂,是優遊山林 的「森の精靈」。

/ 63


突破生命的十字路口 / 周育騰 撰寫 : 黃麗惠

在宜大.遇見未來的你

生命是沒有紅綠燈的十字路口, 方向呢? 制式化的學習環境,無以滿足 一顆充溢探索的心;放洋是逃離, 回歸是親情召喚。考試怪獸下的教 育 畸 形, 高 中 時 也 只 能 是 放 牛 班 ──在這裡,育騰遇見了肯給機會 的老師,以及找到學習成長方式, 而後考上培育他的基石:宜蘭大學 外國語文學系。 宜大外文系的老師們充滿無比 的熱情,創造了學生獨有的學習機會,跨文化使節團及宜蘭綠色影展的導演接待,開啟 育騰了國際視野的大門。獲選為APEC亞太青年營的大使,則是歷經一番不可能的挑 戰與淚水,同時帶給育騰許多的啟發與感動,更學習到創業家的精神與打造一個永續經 營的事業,進而促使他擴大生命的視野,決定也要成為一位創業家。 猶記宜大電機系張介仁老師的一番話:「我們都站在巨人肩膀上,我們能有今日的 成就,乃源自於其他的人讓我們站在肩膀上看得更高更遠!」畢業離校後,這些話語始 終點醒著育騰,於是決定將自己獨特的大師口譯經驗傳承,幫助更多的人,讓自己也能 夠成為那位能讓他人站在肩膀上的巨人。 現在的育騰,是商業突破教練、是世界大師英文同步口譯,更是 iFreedom 教育學苑 總裁。育騰一路走來,回顧著家庭給予無限空間寬容,書籍閱讀奠定基礎及省思的生命 態度,並透過觀念的不斷創新,大膽嘗試掌握機會,並以堅強的意志力,主動爭取契機。 宜蘭大學四年學習,老師們培育了育騰在思惟及視野上的學習與成長,讓他啟發了 生命及發現自身的價值,即便總有不斷的挑戰與磨難,他仍勇於突破生命的十字路口, 走出自我限制,創造遠景無限!

64 \


轉變,拓展新契機! / 林子堯 撰寫 : 黃麗惠 十二年來,子堯沉浸在 學校課業的書本學習,總覺 得缺少了些什麼,進入宜蘭 大學後的轉變,讓他發現自 己的潛能,在事業上開啟新 契機。 如同一般的莘莘學子, 在大學之前的子堯,除了讀 書還是讀書,高中時也曾猶 疑是要選擇生物科技或電子 電機,後來在父親的建議下, 子堯選讀了宜蘭大學的電子系。 就讀大學後的子堯,開始覺得自己需要轉變,學習獨立自主;學習人際關係。大一下 學期,子堯開始擔任家教老師,同時假日也在補習班擔任行政工作。大二那年,他參加了 系學會,擔任美宣組的幹部,藉此拓展人際關係,同時學習人與人之間的溝通。 大三那年,老師舉薦子堯和同學三人組隊參加教育部主辦的全國微電腦應用系統設計 製作競賽,剛開始子堯有點排斥要寫專題程式,但專題老師也是班導鼓勵他要多嘗試,於 是子堯和同學團隊努力練習,而後在全國競賽中,拿下第三名的佳績。 比賽獲獎,不只是對子堯努力的肯定,也讓他找到了往後的目標,在電子系專業領域 中更加努力精進。宜大畢業後的子堯,繼續選修研究所,而後在汐止東方科學科技園區擔 任三年的研發替代役,退伍後,則是繼續留在公司就業。 大學畢業六年的子堯,現在開啟創業的大門,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同事朋友,合組開立 科技公司,對於未來,子堯肯定的說:「在穩定中求突破,開發創新產品,造福人類。」

/ 65


打亮人生舞臺聚光燈 / 葉孟昇 撰寫 : 黃麗惠

在宜大.遇見未來的你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看得見的是 展演者發光發熱;看不見的是更多幕後的撐持。 現任燈光音響工程師的孟昇,正是讓展演者在舞 臺上盡情呈現最佳一面不可或缺的燈光魔術師。 在宜大就學時的孟昇,讀的是園藝系;而社 團的經驗,讓他走向燈光工程師之路。啟蒙是 在大一時加入 的「中友會」,有感於自己的沉 默寡言,所以當學長邀請入會時,孟昇想:可 以增進自己的人際關係,也就不做他想的答應, 而後擔任器材幹部,從此開啟了與燈光的不解 之緣。 大二下參與了戲劇課程的成果發表會,擔任舞臺燈控,正式演出後,感受到燈光所 帶來的震憾力及感動,看到了不同元素之間的張力,而賦予舞臺生命力,更加深了自己 對於燈控的喜愛。 大三上與幾位同好自發性的完成一齣舞臺劇「綻放」,雖是校內演出,但深獲學弟 妹的肯定,於是在畢業那年,和幾位朋友一起成立「OS表演工作坊」,希望能夠藉由 自身學習到的技術經驗,傳承給學弟妹們。 決定未來就業方向則是在大三暑假,孟昇參加東華大學的戲劇暑期研習營,來自不 同學校的夥伴們,一起完成了一齣戲劇製作,同時也在此感受到舞臺燈控變化性大的挑 戰,以及在有限經費、設備下,呈現出最完美的燈光效果。 工作了數年後,孟昇也發現自己的改變──能夠與客戶溝通,個性也變得較活潑, 同時能夠以自己的專業,達成客戶的需求、取得信任,每一回的舞臺完美落幕,就是給 自己最大的成就肯定。 對於孟昇來說,在宜大園藝系的專業學習不能或忘,而社團經驗成就的燈光工程師 職涯,則是興趣的極致追求。

66 \


親善大使 翱翔天際 / 黃甯翊 撰寫 : 黃麗惠 優雅談吐,應對得體,是甯翊給人的第一印象。 畢業於宜蘭大學應用經濟與管理學系的她,緣於社 團經驗開啟親善大使之路;更因親善大使的經驗,畢業 後即將擔任空服員翱翔天際。 因為家人從商的職業背景,讓甯翊在高中畢業後選 讀宜大的經管系,校園環境綠化,是甯翊喜歡的,而經 管系的實務課程,讓她在專業領域中學習。除了本科系 的進修外,大一時學校的親善大使團招收新血,當時甯 翊被那美好的旗袍制服吸引,於是通過選拔,加入了親 善大使團。 在親善大使團裡,甯翊感受到團隊融洽的向心力, 同時親善大使的專業學習──包括化粧、禮儀……等等──讓她在往後的就業面試上,多 了第一印象的加分。親善大使團中雖然有學長姐制,但對甯翊來說,更多的是親和力傳承, 同時學習溝通及人際關係的應對進退。 大二那年,甯翊獲得大多數團員的支持而當選了親善大使團的團長,雖然之前的自己 是內向而隱藏自己,但既然當選了團長,就得負起領導者的責任,於是甯翊學習在人群前 呈現自己,這也讓她瞭解到:領導者可以是後天培養的。 大四時,看到同儕們找到就業方向,讓甯翊有點茫然及感受到壓力,但在親善大使團 中培養出的領袖特質,讓她不盲目著急,而能安定心神,思考未來的路,而後她也不浪費 在投遞履歷等待的時間,選擇到外貿協會(ITI)選修國際貿易及商業英文課程,最近更是 確認了即將進入國內優質航空公司擔任空服員的職務。 多方嘗試及堅持好的習慣,是甯翊一路走來的不變,面對即將到來的空服生涯,清楚 知道還有多少艱難挑戰,但她不退縮,而是積極準備,樂觀起航。

/ 67


入寶山,滿載而歸! / 秦煒耀 撰寫 : 黃麗惠

在宜大.遇見未來的你

六千秒的航行時間,跨越的除了地理空間 外,對於由香港來到臺灣宜蘭大學就讀生動系的 煒耀來說,入寶山,豈能空手而歸! 高中畢業後的煒耀,選擇就業一年,在這期 間與同事、朋友交流及經驗分享中,漸漸探索出 方向,找一條自己的路走:選擇科系多元的宜大 就讀。 在宜大一年級上學期時,煒耀用一般學生慣 用的熬夜法讀書,但後來發現這樣對身體健康是 有負擔的,而且讀書效果不彰,後來從書本及老 師的教導中,覓到改變的模式:早睡早起──不 只身體較以前健康,時間也似乎比別人多出來般,讓他可以學習更多。 煒耀除了生動系的本科學習外,還參加水研社、登山社,大一時考上救生員執照, 還到農場擔任工讀生;大二時在宜大圖書館工讀,並且創立了「極限飛行傘」社團,大 三時在宜蘭童玩節擔任救生員,同時還參加東華大學由西藏到尼泊爾的騎腳踏車加登山 的十二天行程──擅用時間管理,多方參與活動,促進身、心、靈的健康。 宜蘭大學四年,一路走來的學習滿行囊,煒耀覺得遇見書與人是改變的關鍵,從書 本中汲取知識,活用到日常起居;學校老師盡心盡力的教導,是資訊取得的大寶庫,濃 厚人情味的關懷,更是溫暖一顆出門在外學子的心。 現在,煒耀擔任臺大醫院的專任研究助理,未來計畫回香港再攻讀碩班,而後往醫 學的專業領域發展,而在宜蘭大學這座寶山的學習,讓煒耀的能量滿載,奠定邁向前路 的基石。對於未來,煒耀說:「可以失敗,但不要遺憾。」從他的神情中,看到一條無 畏的大道伸展。

68 \


心靈 ˙ 環境 ˙ 雙重環保 / 尹志楊 撰寫 : 黃麗惠

就讀宜蘭大學環工系的志楊,雖然才是大一生,

對於人生已有確切目標,畫畫是調劑,在過程中可以讓 自己冷靜思考;心理學是興趣,深入瞭解促進心靈環保; 環工系的專業,是想為這塊大地盡一份心力,推廣、落 實、重視環保議題,進而創造更美好的生活。 從幼稚園就開始學畫的志楊,國中讀的是美術班, 但他明白這是生活調劑,因為在畫畫的過程裡,透過手 上的彩筆揮灑,讓自己整理思緒,即便是面對困境時, 也能經由情境思考,留點空間讓自己喘息,而這樣畫畫 的興趣始終深植內心,也促使志楊加入宜大環工系學會 的美宣組,讓自己的生活調劑發揮更廣的作用。 心理學則是志楊的興趣,雖然曾經一度以此為第一志願,但在家人的建議下,如今心 理學是他的選修課程,也因為有此初心,他參加了「福智青年」的活動,以及心靈課程的 研習,唯有整理好心理環境,才能讓思考更趨成熟,是無形的力量──心靈環保。 宜大環工系專業的學習,使志楊對於環境議題有更深刻的認識;環保更是現實與理想 之間的拉扯,現實面上,真正關心環保的人並不多,而理想的落實,更是需要持續的推廣, 想要改善環境問題,必具有一定的高度,前提則是基礎學識的充實,多方瞭解後才能發現 問題,進而解決問題,在環保上有所作為。 今年暑假,志楊將進入水汙染顧問公司實習,這也是他以後想要專攻的領域──空氣 汙染及微生物處理,完成大學的學業後,志楊想更上層樓深入研究,進碩班就讀,再把自 己所學,落實於環保的推廣,更期許自己能夠在環境貢獻上能夠有所肯定、成就。

/ 69


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 田宜平 撰寫 : 黃麗惠

在宜大.遇見未來的你

身為家中老么的宜平,受到姐姐 在護理系自在發揮的影響,高中時選 擇第三類組,當面臨大學科系抉擇 時,翻閱招生手冊的介紹後,決定選 擇貼近生活的宜蘭大學食品科學系, 從基礎學習到專業知能;從理論課程 研習到實作課程實驗,對於食品的種 種,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臺灣近幾年,多起食安問題令人 心難安,宜平覺得大一時,還在基礎 學習,對於社會種種食安問題,並不 是能夠那麼的理解,大二時,專業科目的接觸日益增多,學習也愈來愈深入,對於食安 問題,有二個面向更是需要被思考,那就是廠商在面對利益與理想之間的考量,以及廠 商的專業素養是否足夠。 在宜大食品系學習的宜平,覺得物、化性的變化是最有趣的,如:顏色的改變、外 觀的改變……等,因為不同的條件,而有無窮盡的變化,透過實驗瞭解改變原因,再與 理論課程做印證,在驚奇之外有學習,從細節嘗試中做驗證,不僅只是單一模式,而是 多面向的發揮,也就更能發現其中的趣味,在快樂中學習。 宜平覺得宜大學習最棒的就是有食品工廠可做加工研究練習,生硬理論可以在這裡 實際操作。大三那年,她取得了保健食品初級工程師證照,除此,宜平在大三時參加了 系學會的公關組,透過跨系合作互動,訓練人際溝通,面對不同的挑戰,想方設法處理, 藉此打開視野,擴展人際範疇。 即將從宜大畢業的宜平,想要先到飲料加工廠工作,因為工廠是第一線,也是真正 與食安有影響的,爾後再視需要決定是否在學術面更上層樓,未來則是想要朝研發的方 向邁進,期許自己研發出具有代表性的產品。

70 \


家的凝聚 ˙ 彩繪無邊 / 許祐蓁 撰寫 : 黃麗惠 如果家是一塊磁鐵,家

人間的磁力將是無可撼動。 高中就離家求學的祐蓁,家 人情感的凝聚力,是她源源 不絕的動力支撐。畫畫是自 小不變的喜愛,一筆在手, 彩繪無邊,創作出的各式作 品,呈現出一股清新氣象外, 更能感受到無限親情蜜意。 因為喜愛塗鴉,大約在 小三時,祐蓁就去上了畫畫 課,開放式的教學,讓她內心畫畫的天地開闊。隨著國、高中的升學,繁重的課業讓她不 再有時間上畫畫課,但心中的畫魂未曾稍減,始終扮演著抒壓的角色,面臨大學升學時, 心中對跨領域整合休閒行銷萌生興趣,也就選讀了宜蘭大學休健系。 宜大一年級時,祐蓁參加學生會,社團的學習,讓她的視野更加寬廣。「yu’s 祐氏」 品牌的建立,也是在此時,與姐姐感情甚篤的祐蓁,以姐妹倆名字中的「祐」字為發想, 傳達親情緊繫的理念。大二時,祐蓁參加薪傳晚會的美宣組,舉凡邀請卡、海報及場佈、 道具,都在涉獵的範圍。 大三時,宜大九十週年校慶及和洋建築落成時,祐蓁為學校設計了一組二張的紀念明 信片,呈現的內容以結合現實與心中想像的方式,讓紀念明信片更多了人情溫度的傳遞。 於此同時,祐蓁也將自己創作的手繪明信片、貼紙、筆記本……等小型文宣類作品,帶到 手作市集與更多人分享。除此,她還成立了粉絲專頁,不時的與大家分享畫作、心情。 即將升上大四的祐蓁,對於畢業後的規劃,心中已有一份藍圖,對於從高中就離家的 她來說,想要珍惜與父母好好共處的時光,亦是心中的渴盼,回鄉務農與共營家業也是將 自己在宜大休健系所學的運用,而畫畫創作的興趣是讓生活更豐富,也是永遠不變的持續。

/ 71


就算玩,也要玩出無限可能 / 塗凱評 撰寫 : 黃麗惠

在宜大.遇見未來的你

生長於中部都市環境 的凱評,個性有些怕生卻 也自然熟,高中時期接觸 了中部聯合校刊團隊(中 刊),隨著各項活動的參 與,和夥伴一起蛻變成長, 而後漸漸摸索到自己的興 趣面向。選擇了宜蘭大學 休健系,在這裡有寬闊的 空間及可能性讓她發揮、 綻放,讓大學的生涯更形 精采,她說:就算大學玩 四年,也要保持熱誠,創造無限可能,玩出心得。 高中時的中刊經歷,是凱評的轉捩點,讓她跳脫往昔既有的概念,開啟自己的思考, 不管是在個性、價值觀上,都是成長期最快的,此時思惟漸趨成形,而後進入宜蘭大學 休健系就讀,課業不重,不致興趣變壓力;課程有趣,能夠有更大的發揮空間,做自己 想要做的,不想被框架的心,在這裡圓滿。 社團則是扭轉的經驗,凱評在大一時因為興趣加入了攝影社,同時因緣際會加入了 戲劇社,並於大二時演出舞臺劇。大二時進了學生會的新聞部,編輯會刊則是把在中刊 時期的經歷做實驗性的再創新,凱評更於大三時,擔任學生會新聞部部長,此時對她來 說,不管是在視野、角度、考量上,都有了不同的思惟高度,同時還要號召部員、承擔 責任、突破瓶頸,形成了慣性焦慮,但也因此成就自己的第二次成長期。 即將邁入大四的凱評,由迷惘到熱誠,自我省思能力逐步踏實,透過意見交流,尋 求解決方式,由中建立自信,未來方向逐步清晰,大四是讓自己能夠沉澱得更洗練,對 於爾後的挑戰,則是能夠更堅定的面對,逆境創造機會,機緣帶來不同層面見聞,也就 難怪凱評能夠如此自信的說:就算玩,也要玩出無限可能!

72 \


敦實內斂 ˙ 唱出善美生命樂章 / 江翊先 撰寫 : 黃麗惠 自我要求高的翊先,個

性敦實內斂,凡事總是致力 做到盡善盡美,進入宜蘭大 學電機系的他,勇於嘗試自 己所欠缺的,同時不放棄興 趣──唱歌,透過合唱團的 參與,增長多方的見識,並 在課業學習的過程中,逐漸 釐清方向,唱出善美的生命 樂章。 高中時的翊先,本在資 工與電機中難以抉擇,後來因緣際會考上宜大電機系,大一的課程對他來說,只要用功一 些,即可把握,大三暑假時,他到汐止科學園區實習,擔任資訊部的助理工程師,真正著 手寫程式後,才確定自己的興趣不在於資工領域,更加堅定在電機的專業領域研習上。 在國、高中曾參加過合唱比賽的翊先,大一時就加入宜大愛之聲合唱團,學長、姐的 熱情感染了他,同時也因為自己的個性內向,所以此時的他積極擴展人際關係。大二時, 翊先擔任合唱團團長,因為責任的加重,讓他變得更加主動、積極、自信及有衝勁,雖然 常因為社團事務的磨合,而與團員們有所齟齬,但也因此培養出革命情感。 大三時,翊先向外擴展,參加宜蘭聲納合唱團,團員多為社會人士,在這裡翊先不再 擔任幹部,單純練唱,合唱團老師相當重視品質,也讓他見識到專業面,聲納合唱團會配 合宜蘭縣政府的活動做演出,也曾到美國加州姐妹市──馬德拉市表演,為期十四天的國 外參訪演出,不管是在專業的合唱經驗,或是人際關係上,都讓翊先收穫滿滿。 大四畢業的翊先,考上國立臺灣科技大學電子系碩士班,未來想要到工業大國─德國 做半年的交換學生,並透過碩士班的學習,奠定就業基礎,而唱歌依舊是心中所愛,也是 他休閒、快樂的泉源。

/ 73


傳承家業使命 ˙ 埋下希望種子 / 董晉佑 撰寫 : 黃麗惠

在宜大.遇見未來的你

自幼耳濡目染的家業: 土木營建,沒有引發太多 的 興 趣, 但 眼 見 父 母 的 辛苦,不忍違逆父親心願 的晉佑,一路選讀大安高 工建築科到宜蘭大學土木 系,沒有無奈的認命,有 的是扭轉的努力,隨著一 步步學習,察覺自己的興 趣,埋下希望種子。 在家中排行老三的晉 佑,是父親極其屬意的接班人,因課餘經常幫忙家中事業的相關事務,更讓晉佑明白父 母的辛勞而想分擔一二,於是國中畢業後,選擇了高工的建築科,在這三年的生涯探索 中,晉佑發現自己其實對此行業沒有太大的興趣,但責無旁貸的使命,讓他升大學時也 就以此為考量,進入宜大的土木系就讀。 大一生活是多數新鮮人的最愛,但對思想早熟的晉佑來說卻是灰色孤寂,休學的念 頭開始潛藏在他心裡,大二下的交換學生轉機,晉佑來到湖北武漢大學當交換學生,在 這裡他體會到不同的讀書風氣;感受到強大的競爭力,同時也觀察到學生自動自發的學 習態度。結束交換學生回到宜大的晉佑,因為這番經歷見聞而更加激勵自己,同時休學 的念頭也隱匿不再。 即將升上大四的晉佑,規劃土木系和經管系雙修,因為傳承家業除了專業素養外, 經濟財務也是重要的一環。而在交換學生的國際交換宿舍期間,開啟了晉佑外交的探索, 引發他對人際交流的興趣,地球村時代的來臨,英文也是未來學習的面向。 傳承家業是當仁不讓的使命,專業科目是必要的修習;興趣是內心想望的種子,選 修科目是希望的逐步,走出慣性模式,感知差異,沉澱後的醒覺,讓晉佑在宜大未來的 學習,將更豐厚而多元。

74 \


樂觀心感恩情 ˙ 傳道授業解惑 / 黃粵丞 撰寫 : 黃麗惠 從 侷 限 在 刻 板 傳 統 思

惟的高中時代,進入到宜蘭 大學資工系的粵丞,認為大 學是另一個世界,在此可以 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同時 解放思想,改變自己──要 有樂觀心及感恩情懷,也因 為感受到老師對學生的影響 力,讓他更加堅定未來要朝 向傳道、授業、解惑的師者 之道前行。 大一的第一堂課,老師播放《祕密》影片與同學分享,從「吸引力法則」受到啟發的 粵丞,翻轉被壓抑的心,建立自信。大二時開始閱讀啟迪性書籍,但粵丞並不盲目跟從, 而是由閱讀中成熟自己的思惟,當他從書本中受益良多時,也想與朋友分享,甚至自掏腰 包買書送朋友。 相較同儕來說,粵丞的觀念更形成熟,大二時,他與大三學姐同組學習,參加 2014 年香港臺灣國際物聯網競賽,在三個項中就獲得了最佳創意及最具潛質獎,這可是相當不 容易!而在準備競賽的過程中,粵丞以實驗室為家,同時也感受到團隊分工合作的重要, 以及在技術能力上的提升。 大二升大三暑假,粵丞擔任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的開發助理,需要開發一個軟體,而 這經歷是他在資工系的一個里程碑,雖然碰到許多困難,讓自己覺得到了谷底的超級黑暗 期,但在挑戰過後的成就,讓自己的功力大增,同時提升自主能力,也是這樣不斷的努力 自我挑戰,粵丞榮獲 103 學年度資工系人氣TA,甚至在大四實習時,任職臺灣微軟研發 助理實習生。 學校老師的指導,是專業的學習,而書本的閱讀,則是無可限量的自學方式,除了自 信心的增強外,粵丞覺得樂觀及感恩更是不可或缺,面臨大學畢業的粵丞,考上了交大資 工所碩士班,而後他想要再深入修讀博士班,為未來的教職生涯充實更深厚的基礎。

/ 75


潛藏機械下的體育魂 / 連聆慈 撰寫 : 黃麗惠

在宜大.遇見未來的你

自小學二年級就開始 研習跆拳道的聆慈,體育 是內心永恆的夢想,但在 環境、學業、出路……等 等的考量下,也就只能潛 藏這顆不滅的體育魂。進 入宜蘭大學機械系後,在 機械的領域中,努力走出 一條專業的路。 傳統觀念裡,體育總 是難以與學業並重,國中 時,沉浸在跆拳世界中努力的聆慈,同樣的也未受到相對的支持,高中時,原本想要考 入體育班,卻又因為種種曲折而功虧一簣,只能進入私立高中就讀,但在刻板的既定印 象中,學習得非常辛苦,不服輸的聆慈,選擇用一般人看重的成績來證明、扭轉加諸於 身上的不對等。 在宜大就讀的聆慈,排球校隊是不二選擇,除了參加大專排球聯賽曾取得第十二名 的成績外,她參加的機械系隊取得校內冠軍後,參加北機盃比賽,並取得季軍的佳績; 雖然知道自己在體育尚有夢想,但也很確切的明白,因為種種因素而無法專一圓夢。 宜大機械系的學習,充實專業學術基礎,同時因為聆慈的嚮往是在「機器人」的面 向,而日本在這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因此日文是她的選修科目,而宜大的通識選修多元, 亦能讓她多方學習。機械系的實習課程多,如工廠的數控工具機、車床……等,大學階 段的學習經驗讓聆慈決定繼續深造,因而選擇宜大機械系碩士班就讀。 現在就讀宜蘭大學機械系碩二的聆慈,常與學校到各招生說明會分享自己的學習經 驗,畢業後,想先參與產業舉辦的短期營隊上課,而後進入職場創造自我價值。對聆慈 而言,未來的夢想是到日本深造取經,深化「機器人」的研究方向,而體育則會是永遠 不放棄的興趣。

76 \


「先入為主」借鑑 「省思」開創新局 / 李明軒 撰寫 : 黃麗惠 高二的先入為主,讓明軒虛度一年的讀書好光陰,

錯過的不想再追悔,但省思是必要的功課,想起母親說 過:「要對自己負責。」走過曾經,恍然大悟,找到自 己的興趣後,深入理解探索,今年自宜蘭大學化材系畢 業的明軒,考上成功大學化工所碩士班,往專業的領域 邁進。 或許是陰錯陽差,明軒在高二那年,因為不信任, 導致對於普化課程再無用心,成績墊底是想當然爾,但 是隨著時間演進,高三的升學壓力明顯,不得不收拾起 心思,努力在課業上鑽研,恍然明白曾經的不信任,只 是先入為主的偏頗,專業的素養,反倒是自己可以取之 不盡的寶藏,高中最後一年的衝刺,讓明軒確立對化學的興趣,考上宜蘭大學的化材系。 化材系大一時的基礎課程,貼近生活,發揮空間大,新的刺激帶領更深入的未來出路 思考。大二時進入化工專業領域學習,物化課老師的啟蒙影響,製作專題研究讓接觸的層 面擴展,同時改變自己的價值觀,人生未來的地圖也慢慢清晰。大三化工專業科目深入挑 戰,發現自己的思考力不足,努力突破傳統式的填鴨教育思惟。大四則是這些年努力學習 的融合發揮,確定想要再讀碩班,讓自己在化工領域可以更精深。 記取曾有的教訓,省思後的明軒,不再被「先入為主」的觀念束縛,進到宜大就讀, 擴展學習領域,雖然也曾因為不滿意自己的成績而心生恐懼,但不退縮的堅定,讓他發現 自己的價值是由自己慢慢經營出來的,未來,想要扭轉化工給人的汙染刻板印象,開發友 善環境的環保產品,並克服高價位的距離,開創化工的另一新局。

/ 77


以人為本 ˙ 永續建築 / 李易軒 撰寫 : 黃麗惠

在宜大.遇見未來的你

本以為自己興趣是資 訊科的易軒,高中時因為 父親創業,在耳濡目染下, 挖掘出深藏內心深處的建 築渴望,於是在大學時進 了建築系就讀,而後發現 學校理論與實務面的落 差,而宜蘭大學建築與永 續規劃研究所以人為本、 愛護環境的永續建築理念 吸引了易軒,於是選擇進 入宜大深造。 隨著科技發展的腳步,資訊是時下風潮,易軒在高中時選了資訊科就讀,後來父親 開設建築師事務所,易軒常到父親公司看他們工作,有時也會幫點雜務活兒,高二下那 年,他發現自己對建築的喜愛更勝資訊,於是決定大學時轉攻建築系。 讀大學時的易軒,在此階段學習建築基本功,同時也常與自家公司的設計師聊天, 從閒談中,他感受到學術界與實際業界的落差,以及專業性的不可或缺,同時從大學的 學習看到「設計」,於是在大四時決定要再讀研究所,以奠定專業更深厚的基礎。 在宜大建築與永續規劃研究所一年級時,易軒需自己設計一棟房子,此時房子的外 觀美感不再是唯一要求,於是從設計走向符合需求,諸如:使用習慣、人體健康……等 等專業考量,而一棟對使用者來說好的健康建築,是以人為本的永續建築考量,諸如: 光源、聲音、電磁波、熱能、空氣品質……等,在在考驗著設計者的智慧。 易軒認為,宜大研究所的學習,是在訓練思考邏輯,找出問題,並想辦法證實問題 需要被討論,進而提出方法解決。碩班畢業後,易軒想先到建築師事務所工作,以累積 實務經驗,並準備建築師的證照考試,讓理念可以發揮得更淋漓盡致。

78 \


國立宜蘭大學獎勵優秀新生入學辦法

凡達到下列標準者,即可享免繳學雜費之優惠

大學部 ▲ 宜蘭學子指設籍宜蘭縣三年或畢業於宜蘭縣境高中職之學生。 大學繁星推薦、個人申請入學 學雜費減免 全國高中職 宜蘭學子

免繳 4 年

免繳 3 年

免繳 2 年

免繳 1 年

70 級分↑

66 級分↑

62 級分↑

60 級分↑ 56 級分↑

大學考試分發入學 宜蘭學子,參加考試分發入學之分發結果為各學系前 3 名,得免繳第一年全額學雜費。 四技甄選入學 / 聯合登記發分發 以第一志願錄取本校,且其統測原始總成績 ( 含一般加權 ) 列全國報名聯合登記分發各 類組達下列百分比者 學雜費減免

免繳 4 年

免繳 3 年

免繳 2 年

全國高中職

TOP 1%

TOP 2%

TOP 3%

宜蘭學子

免繳 1 年 TOP 6% TOP 10%

碩士班 學雜費減免

免繳 3 學期

免繳 2 學期

▲ 畢業於頂尖大學或典範大學

非本校畢業生 本校畢業生

免繳 1 學期 ▲ 同一學年考取ㄧ國立頂尖大學

同一學年考取國立頂尖大學 或畢業名次為第 1-5 名

畢業名次為第

畢業名次為第

6-10 名

11-25 名

博士班 本校碩士班之應屆畢業生 ( 含碩士班逕修讀博士班學生 ) 免繳 4 學期學雜費


在宜蘭 大 學創 造精 彩生 活 D R E A M S S TA R T F R O M H E R E



National Ilan University

聯絡資訊 26047 宜蘭縣宜蘭市神農路一段一號 www.niu.edu.tw Tel:03-9357400 | Email:niuga@niu.edu.tw 招生諮詢專線:03-935-7400 分機 7078、7095~7098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