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25. Issue 9

Page 10

《我们》最大的敌人,最终是自己

— 刊12页

新闻

伸向客工的友谊之手 谢坤良/卓思恬 ● 报道

来越多南大生开始关注客 工在新加坡生活的状况。 他们有的积极参与客工权益组 织的义工活动;有的主动发起 活动,促进本地青年与客工群 体之间的了解;有的则通过摄 影作品展示客工群体,让公众 一窥他们的日常生活。 《南苑》访问了四位各自以 不同方式为客工福利发声与做 出贡献的南大学生,了解他们 领导的各自活动,及他们为何 心系客工群体。

用一顿饭的时间 聆听客工 的故事 回想起自己在2009年与父母 搬迁到新加坡时,曾挣扎于适 应本地环境的历程,来自缅甸 的数理科学院二年级生林明途 (20岁)深深的意识到帮助弱 势群体融入本地社会的必要。 今年三月,在奥奇百货公司 - 郑治平教育基金的资助下,他 发起名为 Lepak Lah! 的学生义工 活动,每两到三周为南大学生 和在云南花园一带建筑工地中 工作的客工举办午餐聚会,让 参与者透过面对面交谈,分享 彼此的生活点滴。 林明途坦言,客工的福利一 直是自己非常关注的课题,也 一直想帮助他们,但迟迟没有 行动。 直到他发现南大社会福利与 志愿服务社目前并没有针对客 工的计划,他才因此决定率先 发起此活动。 “身为一名外籍学生,在很 多层面上我都能体会客工在异 国他乡生活所遇到的困难。基 于生活背景、语言与日常习惯 上的不同,他们往往遭受偏见 及不同等待遇,我们必须改这 现象。” Lepak Lah! 于3月18日在云 南花园建筑工地举行首个午餐 聚会,参与的义工及客工各七

南大学生在Lepak Lah! 义工活动中,购买了不同本地美食,与在云南花园建筑工地工作的客工吃一顿饭,并分享生活点滴。 图片:林明途 名,印度与孟加拉籍客工占多 数。 当天学生义工为客工们购买 不同的本地美食,包括了海南 鸡饭、酿豆腐、叻沙等。 有趣的是,他们在交谈中发 现,虽然印度与孟加拉籍客工 普遍喜爱辛辣的食物,但他们 却不怎么喜欢叻沙,对它可是 无动于衷。 他们后来发现,印度与孟加 拉人对辛辣食物非常讲究,本 地叻沙汤汁对他们而言不够浓 稠,辣度也不足。 谈到为何选择以午餐聚会的 形式促进学生与客工之间的了 解,林明途说:“我们常说民 以食为天,美食的确可以把来 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凝聚在一 起,通过分享美食打破彼此之 间的生疏与误解。” 第一阶段的活动预计将持续 至今年11月,目前仍在招募学 生义工。

林明途说,有许多学生义工 在参与第一次的午餐聚会后都 表示,他们现在更愿意与客工 们攀谈,也学会如何以同理心 去了解他们。 “我们所做的是提高意识, 通过与客工近距离的接触,透 过诉说真人真事,让更多人看 到客工群体不一样的一面,也 逐渐领会到彼此之间的许多相 同之处。”

拍下瞬间美好 一窥客工日 常 2013年震撼全国的小印度骚乱 事件,激发了郑清和(23岁) 重新关注本地客工的生活状态 和问题。 这名黄金辉传播与信息学院 一年级学生在过去的5年里, 闲暇的时候会带着相机探访各 建筑工地以及客工常出没的地 点,抓拍客工们自然、直接和 真实的面貌,希望通过作品展

来自缅甸的数理科学院二年级生林明途(左二)说,身为一名外籍 学生,他能够体会客工在异国生活的困难。 图片:林明途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