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務型教學法與數位華語文教學教案設計

Page 1

任務型教學

法與數位華語文教學教案設計 劉立梅 摘要: 數位科技融入華語文教學,多年來一直是僑委會所辦各式海外師資研習課 程的重點項目,特別是在全球華文網開設師資培訓線上課程,提供了全世界華 文教師數位學習的一大寶庫。善用數位化科技輔助中文教學,儼然成為不可抗 拒的趨勢。身為華語文工作者,能有效利用數位科技工具來引導教學活動的進 行,增加課程的趣味性和創意性,提高學生學習動機,進而達到聽、說、讀、 寫等教學目標,是所有教師們的自我期許。 這篇論文主要是針對巴西聖保羅聖儒華文學校小學部平常日(週一至週五 上午班)的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其年紀在 7 歲到 12 歲之間。這群孩子多是 3 歲 時就進入本校幼教部,開始接受每週五日的中文教育,因此多數同學們都有相 當的中文基礎。 此篇教案是根據師生共有的生活經驗-校外教學為主題而來設計一任務型 導向的教學活動。讓中文課不僅是語言的學習,同時也和實際生活結合。活動 主要由高年級學生担任,由老師先介紹一年一度全體國小部校外教學的議題, 提供任務內容:尋找合適校外教學之場地(利用網路搜尋)、翻譯並撰寫場地 簡介短文(文書處理)、製作場地簡介短片(影音處理)做為校內宣導或校刋 內容等先前作業。校外教學當日所拍下的相片,還可再製作成簡報檔,提供給 中低年級來進行迴響、討論及遊記寫作等教學活動。 以真實的情境、真實的語言材料與活潑而多元的活動,師生們藉著網路資 源和數位工具的應用,讓學生由被動的學習者轉變為主動的態度,來達到有效 率的學習目的,而活動也不再僅止於課室內的課本,更可延伸到課室之外的各 種活動中,進而達到更有效的學習成果。 關鍵字:任務型教學法、數位華語文教學、教案設計。 壹、緒言


本教案設計源起於筆者服務之僑校-巴西聖儒華校(Escola Santo Confucio, 後簡稱為聖儒),國小部的戶外教學活動,延伸而出的教學教案設計。2003 年聖 儒本著傳承中華文化,以及為華裔子弟奠定良好中文基礎做為出發點而創校, 校區位於巴西聖保羅市區交通便利,華人密集之處,以便服務僑胞子弟,提供 一全中文的語言學習環境。創校之初學校僅成立幼教部對外招收學齡前的兒童。 但由於巴西當地學校較特殊的上學時段-半日制,學生在當地葡語學校只有上 半天課,另外半天則由家長學生自行安排。因此 2005 年起,應家長的要求也開 辦平常日小學部1,上課時間為每週一至週五,上午班時段為 8:30 至 11:50;下 午班時段為 13:30 至 16:50,起初學生人數並不多,上下午各一個班級,故採混 齡複合式教學方式。2008 年聖儒幼教部大班應屆畢業生 12 人,全數進入國小部 就讀,由於小一人數增加,校方開始採分級分班進行上課,使得課室內的教學 得以更順暢的進行。 教材則選用臺灣小學使用的康軒版國語課本,在海外華語文的學習是屬於 第二外語的學習,選擇帶有爭議性的母語教材原因有二:母語教材的編寫是由 各語言、教育等專家學者依據兒童生理、心智的發展配合各項能方指標,縝密 周詳編撰而成,有助建立基本讀寫概念與打穩識字能力;再者,由於巴西特 有的半日式學制,再加上當地低年級的功課較為輕鬆,從幼教升小學部的學生 將中文學校視作正式的學習,非僅有語言的學習。根據王瓊珠(2006)"一至 九年級學生國字識字量發展"的研究報告顯示:一至九年級學生識字量估計發 現,國小五年級以前是識字量成長的快速時期,且要符合脫盲標準至少得達國 小三年級的識字程度。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本國語文領域中, 對國小一年級到國中三年級學生的識字量也訂出一個範圍---國小一至三年級, 能認讀 1,000-1,200 字;國小四至六年級,能認讀 2,200-2,700 字;國中一至三年 級,能認讀 3,000-4,500 字( 教育部,民 90)。因此,我們期許在聖儒就學的 平常日小學生,到三年級學生年齡在 10 歲時,透過臺灣母語教材的學習即能認 讀 1200 字,而延伸之字詞約為 2000 個字詞量。 當然使用母語教材,授課的方式易於流入傳統教學法的框架中─教師講解 和學生聽講與練習的教學型態。這樣單向只重教學進度的傳統教學法,容易養 成學生被動的學習態度,若無法享受學習的樂趣及培養獨立思考、判斷的能力, 僅能記憶背誦知識的內容,卻未能真正理解,學生勢必不能將所學知識應用在 生活情境當中。對於初學中文的兒童,多讀多寫多練的傳統式教學法,絶對是 有效學習中文的不二法門;但對於中年級以上程度的孩子,除了反覆練習讓孩 子加深記憶印象之外,增加一些趣味性、實用性的課內外活動,也是引發學習 動機的好方法。 2007 年起學校增設了電腦課,上課地點是 20 分鐘車程的巴西聖保羅台北文 教中心的資訊教室,自幼教部中班以上的學生,每個月都有一堂 50 分鐘的電腦 1聖儒前身為學儒中文班,每週六上課一天,學校成立後週六課程延續,改稱為週六班,學生有 巴西人、僑民等,目前學生人數在約 390 人左右。


課,課程內容多是中文遊戲和中文打字等。直到 2009 年校內的電腦資訊室正式 啟用,學習環境方便許多,更啟動了教師們的教學創意。 本論文研究對象是本校中高年級的學生,由於他們大多於 3 歲時起就讀中 文學校,在中文的溝通能力有一定的基礎,可以確保學生有能力達成任務,藉 著真實的生活情境給予學生任務活動,同時利用多媒體和電腦網路資源幫助學 生取得、處理和使用既得資訊,來完成預定的功課。整個活動學生除了聽取老 師說明任務時,是最常發生在課室裡的單向中文聽力練習之外,還能培養閱讀、 翻譯、溝通和寫作等等用中文來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貳、文獻探討 一、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Approach) 本教學法源起於溝通式教學法(Communicative Approach),主張語言學習 的終極目標不在於語言知識的獲得,而在於溝通能力的具備。最早由學者 N. Prabhu 在印度主持交際教學時所提出,其目的是讓學生〝在用中學〞,讓學生 通過完成〝任務〞的過程自然而然的掌握所學習的外語。(吳中偉、郭鵬, 2009) 任務導向教學所傳達的理念是語言是用來表達思想、溝通情感、解決問題 的工具,語言的習得不是通過以形式為中心的機械訓練達成的,而是在使用中 成就的。因此語言學習的目的不是要掌握語言知識和培養語言技能,而是要學 會用語言來做事情,因此任務導向教學也主張提供學生使用語言的自然情境, 在學生合力完成活動的過程中,產生許多有助於語言學習的互動機會。 原是八十年代以來英語教學界相當熱門的教學法,近來由於全球中文熱再 上美國 AP 中文的影響,華語教材的編寫皆聚焦在,體現 5C 和 3Modes 的原則 架構。美國外語教學協會(ACTFEL)所訂的外語教學五大原則,三項溝通之 基本原則,強調任務導向型之教學活動設計,其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培養外語學 習者運作語言進行實際的的交際能力。 Jane Willis (1996)在"A Framework for Task-Based Learning”一書中提出任務 型課堂活動三階段循環模式的教學步驟:(轉引自王淑儀, 2006) 1. 任務準備階段(the Pre-Task Stage):教師導入任務 此階段之目的是為了後面的任務執行來做準備,讓學生明白他們之後要做什 麼,了解任務的具體結果,並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方式如下:  主題介紹-介紹課堂活動的主題並簡單說明任務內容。  輸入語料-引導學生認識任務執行時所需要用到的生字詞、句型等。  規劃任務實施-對學生說明任務目標,要簡單明確且愈具體愈好。 2. 任務執行階段(the Task Cycle Stage):本教學法的核心階段。  課文學習-有時可將課文的學習視為一項任務,學習的重點在對課文意 義做整體性的揣摩,而不是將生字詞分別做獨立的學習。  完成任務-學生分組進行教師所交待的任務,並討論如何報告,教師則


在旁巡視,以確保學生們能按照事前的要求來達成任務,鼓勵學生多用 中文交流,當發現有學生在進行任務時有困難,教師應出面輔導。對於 語法的錯誤教師不必立即糾正,在學生完成報告後,再依其表現給予適 當的指點及回饋。留心觀察任務的進展情況及時間。  準備報告任務結果-各小組就如何報告任務結果做準備工作。教師向學 生說明報告的內容,方式及時間,並選出報告代表。  報告任務結果-各組輪流代表向全班報告任務結果。 3. 語言加強階段(the Language Focus Stage):評估任務  分析-師生共同分析在第二階中所衍生的種種與語言相關的問題。  練習-對改善後的正確語句做加強練習。 任務的設計是教學成敗的關鍵,因此根據陳姮良老師在任務導向的華語教 學線上教學(陳姮良,2012)中有提到下列幾項基本原則供教學者參考: 1. 教學目標及活動要極明確,並具可操作,可檢驗性。 2. 活動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和興趣為出發點,內容和方式要盡量真實。 3. 活動要能促使學生獲取、處理和使用資訊,用中文與他人交流,發展用中文 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活動不應該僅限於課堂教學,而要延伸到課堂之外的學習和生活之中。 二、數位化華語文教學 隨著資訊科技的進步,學習不再只局限於教室。受到資訊科技的影響,教 學模式及學習方式有了急遽的改變,教師如何巧妙運用資訊科技為教學加分, 讓敎學更有效率;學習者可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跨越國界進行學習。資訊 科技不僅帶給教學新的契機,也正在改寫傳統的學習經驗。(陳亮光,2008) 而華語文教學者如何利用便利性強大的資訊科技融入於教學,同時和生活與 文化三者整合成為一體,讓學習者所學習的內容不與現實脫節,幫助學習者面 對未來生活的真實需求,這真是我們身為華語教師,不得不加以思考的問題。 目前筆者服務的學校其教學模式也逐漸轉向以數位學習和傳統學習的混合式導 向教學,目的即在於──提供一個結合正式學習(Classroom Learning)與非正 式學習(e-Learning)的學習環境,來提升學習的成效,擴展學習的範圍,節省 教學的成本,增加同儕合作學習的機會,最終仍是要促成學習者後能將所學應 用於實際生活環境中。 在海外學習祖語的華裔子弟,除了缺乏中文的語言環境也缺少自動學習的 動機,如何彌補語言接觸之不足,教育科技和網路資源正好提供了真實溝通的 學習情境,激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本教案設計主要依據真實的任務而規劃出 一系列的教學活動,其過程配合使用多媒體及電腦網路,讓學生真正體驗從做 中學的道理;不僅習得語言的技能,同時還能運用數位工具以不同的風貌來呈 現學習成果。在數位工具的應用上,舉凡能夠幫助學生產出成品,進行學習的 都可以說是數位工具與任務教學的整合應用 (陳姮良,2012) 。


參、教案設計 本篇教案設計的基礎是根據任務型教學法做為研究的出發點,並採用資訊 科技融入教學的策略,做為達成任務的手段,來進行華語文教學活動。在理論 的規範之下,檢視教師實際教學中所使用的步驟及應用數位工具所產生的效益 等。 以下課程單元設計主要圍繞在「戶外教學 這項主題,依序發展出不同的任務活動,教學對象是筆者服務的小學部學生, 這群學生年齡大約在十歲上下,有華、日裔子弟,中巴混血兒,這個年紀的孩 子正是在體驗生活及累積生活經驗的階級。找到學習者的興趣並貼近其日常生 活的經驗,是作為選擇任務活動時重要的考量點,筆者根據此設計原則下,選 擇學校每年都會舉辦的戶外教學,作為任務導向活動的主題,這除了是全校師 生共同擁有的生活經驗之外,還是每年學生們相當關切的學校課外活動。 以學生做為中心的課程設計,是任務型教學法的精神,配合學生的學習環 境、學習背景和學習經驗來設定教案的教學目標及步驟,由於本校使用的教材 是台灣小學的國語課本,平常上課的方式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孩子們花很多時 間在進行紙筆作業,寫習作、評量、測驗卷都不是難點,但是在交際溝通上卻 未能達到等比的學習成績,學生們習慣以葡語溝通、葡式中文以及表達缺乏得 體性(孩子由模仿中學習,因此當他們用長輩對他們說話的口氣、辭彙來對大 人說話時,常讓人感到相當不自在)等等問題,因此,筆者在課程設計時,也 針對本校學生應該訓練的特殊學習需求上做了加強。 由於篇幅的考量,本篇論文主要針對「戶外教學 這項主題,提供二個先前作業的任務活動:找出理想的郊遊地點(填寫調查 表)和介紹戶外教學的地點(製作書面文宣)作為的研究內容。二項任務設計 皆為〝真實任務〞,因為它們最終都可以付諸實踐,可以歸為真實世界的任務。 但是在任務的進行中,課堂內師生之間的互動溝通為學習的重頭戲,如何表達 能讓自己寶貴的意見被校方採納,語用的得體性是被視為重要的關鍵,是教師 在引導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要強調的重點,因此本教案又可視為〝教學任 務〞。 華語教學課程加入數位工具的元素,主要能讓學生了解利用已知的語言知 識,加上適當的科技工具,可以解決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種種真實問題,使 得學習語言的目的更加有意義,課堂內的活動不再僅局限在教科書,填鴨式的 學習,更可延伸到課室之外的各種活動中,進而達到更有效的學習成果。 <活動單元設計一>


主題:戶外教學

教學時間:60 分鐘

適用對象:本校小學部中年級學生 教學形式:搭配電腦網路資源的課室教學環境 學習目標:找出理想的郊遊地點(填寫調查表) 教學目標:能閱讀調查表內容並和老師、同學以目標語的進行討論;能依照 指示使用網路資源,完成調查表的填寫。 教材:問卷調查表(見附錄一) 使用數位工具:網路 Google 中文地圖 任務 教師導入任務:說明學校要同學建議戶外教學的地點。 準備 1. 發下調查表、全班一同朗讀並解釋內容。 階段 填表人=填寫自己的名字。 車程=需要坐車坐多久? 舉例說明建議原因,鼓勵以完整句型回答。 2. 展示網頁 Google 地圖的規劃路線之功能。說明如何利用此一功能 得到所需答案。 3. 引導同學進行活動,規定 30 分鐘後完成填寫並報告。 ※※為了增加活動的趣味及避免孩子上網後欲罷不能,教師先和學生約 定遊戲規則,如多少時間完成後離開電腦,或是不在查地圖的人算輸。 任務 學生作業: 執行 1. 學生進行討論,以互助的方式了解文意,各自填寫表格。 階段 2. 上網查詢地圖,使用規劃路線之功能,來得知車程。 3. 老師在教室內巡堂觀察並記錄學生的語言難點。適時給予輔助並 鼓勵同學多用華語交流。 4. 學生完成任務後,每個人輪流上臺報告。 5. 臺上同學進行報告時,其餘同學需做記錄,之後每個人做出統計 每個景點共有多少人提議及理由。還不會寫的中文字,可以寫注 音。


語言 師生共同作業: 加強 1. 分析句型:從學校到…需要…(時間) 階段 為什麼我會選(…)因為… 2. 加強練習:教師請同學們重新檢驗自己的陳述是否得體,全班一 同思考如何說明會更有說服力。 評量 透過課堂內的觀察和交流進行下列評量: 方式 1. 紙筆作業。2. 發言情況。3. 報告展示。 4. 學習態度。5. 參與程度等。

<活動單元設計二> 主題:戶外教學

教學時間:120 分鐘

適用對象:本校小學部高年級學生 教學形式:搭配電腦網路資源的課室教學環境 學習目標:介紹戶外教學的地點(製作書面文宣) 教學目標:能自行閱讀示範文宣內容並和老師、同學以目標語的進行討論; 能依照指示使用網路資源、Word 文書處理等工具來完成文宣的製作。 教材:示範性書面文宣 使用數位工具:Google 搜尋、Google 翻譯、Word 文書處理軟體 任務 教師導入任務:為全校同學介紹校外教學的地點。 準備 1. 教師進行任務內容之說明-利用 Word 編輯一份圖文並茂的旅遊文 階段 宣。 2. 展示一份示範文宣,內容包括:地點名稱,時間,景點特色及注 意事項。 3. 景點特色的描述可上網查詢,並使用 Google 翻譯之功能完成任務。 提醒學生 Google 的翻譯常有語意不明的地方,必須自行重新翻譯。 4. 引導同學兩人一組進行任務,規定 90 分鐘完成後,每組輪流發表


成果。 ※若該景點的網站內容太過豐富,教師應先選出欲翻譯之網頁,以免 學生分心於網頁的流覽,而無從下手。 任務 學生獨立作業: 執行 1. 學生兩人一組進行討論,並利用數位工具的輔助來達成任務。 階段 2. 老師在課室內巡堂觀察,適時給予輔導並鼓勵同學多用華語交流 。 容許學生犯錯不要立即糾正,將它視為學習的過程。 3. 學生完成任務後,每組輪流上臺展示成果。 4. 同學報告時,其他各組仔細聆聽並需作重點紀錄,最後作出回饋 和說明與他組的共同點和差異點。 語言 師生共同作業: 加強 1. 分析句型:分析文宣內的詞彙、句型及內容是否恰當合理。 階段 2. 加強練習:全班一起練習正確的字詞和語句。 評量 透過課堂內的觀察和交流進行下列評量: 方式 1. 科技能力。 2. 發言情況。 3. 報告展示。 4. 學習態度。 5. 合作精神。

肆、課堂實施之成果與討論 第一項活動的演練,筆者選擇了二個班級參與並利用電腦課時進行教學, 分別是下午班三年級六位同學和上午班四年級七位同學,由於「戶外教學 是學生們非常感興趣的話題,因此話題一抛出就得到所有的參與者熱烈迴響, 這時教師需要確切明白教學方向,開始引導學生按部就班,依照教學步驟進行 課程,首先要強調此時仍是上課時間,教室內只能用中文溝通。 筆者設計有加註注音的調查表,是考量到中年級的課本,仍有注音來輔助 學生閱讀和理解,因此,全部的參與者都能自行閱讀調查表,只是閱讀理解的 過程本身是看不見的,但借由表格填寫的輸出,可以看出學生的理解能力。就 筆者的觀察這群學生的情形,大致可分為三類:第一類:程度好且自信十足, 沒有向老師提問也沒有和同學討論,就能自行完成前半段的設問;第二類:同 儕之間的互動合作,得到他人的肯定後才開始填表;第三類:不能很有自信的 下筆,等同學們都完成了,參考了別人的回答,才安心的下筆。 以往中年級的電腦課的課程內,多是練習中文輸入或是語言學習的遊戲軟 體為主,很少使用網路資源來做輔助教學,因此,應用任務概念要求學生利用


網路 Google 中文地圖,來撰擇距離適中的郊遊地點,同學都感到相當新鮮有趣, 而且此項功能的操作非常簡易且立即回應,讓學生個個躍躍欲試,人人都將自 己所知道的景點輸入,來看看該地點與學校之間的距離和車程。由學生參與的 反應看來,這項子任務讓每位學習者都得到相當大的成就感。 由於加入了距離這項條件,使得選擇校外教學地點時,學生們不會天馬行 空,意見紛紜,而且有趣的是,參與的兩班同學在經過數個景點的討論後,最 後都趨向意見的一致,雖然兩班所選的地點不同,但兩個地點在各班都有超過 半數的認同;三年級選 Hopi Hari 主題公園,四年級則選了在它隔壁的 Wet’n Wild 水上樂園, 因此,要到底要選那一個地點呢?這時教師就可以向同學說明, 填寫建議原因時理由要充分,描述要具體等訴求,不要只寫很好玩,諸如此種 沒有什麼說服力的建議。值得一提的是,三年級選擇了主題公園時,筆者很快 的直覺反應,問同學這裡好嗎?這好像是大朋友(青少年)去玩的地方,這時 班上有位老師們都認為內向害羞,總是以微笑代替言語回答的日裔男孩,突然 開口說明,他四歲時去過了,當時他玩得很開心,絶對不是只有給大朋友玩而 已。用說的不夠,他還馬上上網找到遊樂場的網頁,跟老師說明遊樂場內幾個 遊樂區的劃分,有那些是給小朋友玩的,還真的很有說服力呢! 也許我們的學生華語文的能力不是很好,不敢開口說話,但是他們的創造 力,邏輯推理能力和應變能力是不容置疑的。教師們應該如何設計活潑多元的 課程,來啟發我們學生的各項能力,真是當下給筆者一個大啟示。 在填寫建議原因這項,大部份的同學也都抱著求好心切的心理,主動向老 師請教許多他們不知道如何用中文表達的字彙和句子。這時學生的角色是自動 自發的學習者,而老師只是從旁協助的輔導者,這種一反傳統教學法,老師不 再是教學的中心,這是任務型教學法的典型特質,在此時也很明顯的被表現出 來。

伍、結論與建議 華語文的學習對海外的華裔子弟而言,似乎就僅止於在中文學校這個環境 裡才需要用到的語言,如何激勵學生的學習意願、靈活教學教法以補教材之不 足、發揮創意設計課內外活動,以上都是身為一線教師,常感自身所學不足之 處。筆者曾在 2007 年回台參加海外華文師資研習,當時的課程對我們海外教師 的華語文教學有很大的幫助,其中以華語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這門課尤甚,啟 發老師們許多華語文教學的靈感。其後,僑委會設置了全球華文網,更是直接 嘉惠海外教學工作者。網內許多線上精采豐富的內容,線上師資培訓的課程, 不僅提供了教師生動的教學素材,最重要的是延續了教師們在追求教學新知及 專業能力的學習熱誠。


本篇教案整合了教學法以及數位工具的研究,重在啟動學生們即有的的背 景知識和語言知識,作為有效解決真實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之工具,在任務完成 時學習者自然而然習得了正確語言用法,同時也得到極大的成就感。這股力量 會內化為學習的動力,要讓這股力量繼續持溫,就必須靠教師們在教學工作中 不斷自我挑戰、自我反省和學習新知中,帶領華語文學習者快樂而有效的學習。 本篇論文按照課堂實際教學情形和操作的經驗,作出了研究的成果與結論,供 華語文教學先進們參考及研究,期使能對海外僑校的華語文教學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廖曉青(2002),英語教學法,五南出版社 吳中偉、郭鵬(2009),對外漢語任務型教學,北京大學出版社 陳亮光(2008),華語文數位教學手冊,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出版 王瓊珠、洪儷瑜、張郁雯、陳秀芬(2006),一至九年級學生國字識字量發展, 教育心理學報,民 97,39 卷,4 期,555 568 頁 http://140.122.69.160/bulletin/3904/3904_PDF/04%E7%8E%8B %E7%93%8A%E7%8F%A0.pdf(2013/5/10 上網) 陳姮良(2012),任務導向的華語教學,全球華文網「教學資源 數位學苑 師資培訓 線上課程 ,http://www.huayuworld.org/?p=13055 陳博文(2010),任務型語言教學法與對外漢語教學,2010 泰國漢語教學理論與 方法學術報告會演講稿之三, http://wenku.baidu.com/view/6d6519c3d5bbfd0a795673a1.html(2013/2/20 上網) 王淑儀(2006),任務式教學法(上)─運用任務,提升教學效率!,敦煌電 子雜誌,http://www.cavesbooks.com.tw/e_magazine/e_magazine_article.aspx? sn=186&language1=0 (2013/2/20 上網)


附錄一

ESCOLA S. CONFÚCIO

校外教學調查表 填表人 :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 :____年 ___月 ___日 各位同學 ,大家好 : 今年度學校將舉辦的校外教 學一日遊 ,地點尚未決定 ,請大家共同討 論 ,一 起找出理想的郊遊地點 ,謝謝 ! 你參加過學校舉辦的校外教學嗎 ? ___有 ___沒有 那 一次的郊遊讓你最難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想要建議學校 ,其它可以一日來回往返的旅遊地點嗎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附註 :你建議的地點與學校之間的車程 ,最好在 1 小時半內 。

建議地點

車程

建議原因 :


我為什麼會選這個地點 ,因為...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