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805_cn_hong kong

Page 38

40

健康

6 life style

受虐易病 2011年8月5日 星期五

患脂肪肝 易有腸癌 ⼤腸是本港第⼆常見的癌症, ⽽每4人便有1人患有脂肪肝,中 ⽂⼤學一項研究發現,患脂肪肝的 人士,出現⼤腸息⾁及嚴重息⾁的 機會⾼,惡化機會亦較⼤,如未能 及早診治息⾁,可能引致⼤腸癌。

中⼤肝臟護理中心研究人員於 08至10年邀請了380位年齡介乎40 至70歲,分別患有脂肪肝及健康 的對照組人士進行⼤腸檢查,發現 脂肪肝患者出現息⾁及嚴重息⾁比 率 分 別 為35%和19%,對 照 組 為 吳倩儀

頸椎退化趨年輕 學童頸痛難溫習

頸痛不只是成年人的問題,近年更 見於小學生⾝上,頸椎退化提早出 現。脊骨神經科醫生王俊華指出, 頸痛患者愈趨年輕化,一名8歲⼥ 童近月因頸痛嚴重,頭部更不能垂 低,引致溫習困難,更令母親誤會 ⼥兒懶惰,經診斷後,發現是頸椎 退化。

一項有10個國家參與,涉及1.8萬名人士的研究顯示,兒童時曾遭受虐待、雙親中有 1人去世或經歷艱苦的人士,日後患心臟病、糖尿病、關節炎和哮喘的⾵險較⾼。

學有所醫

白內障勿諱疾忌醫

白內障在本港十分普遍,據 資料顯示,約每 7 名⾧者便有 1 人曾接受白內障手術。 白內障是因晶體退化,變得 混濁⽽影響視⼒。事實上,任何 年齡的人士均有可能發病,⽽深

22%和6%。⽽脂肪肝患者的息⾁ 較常在右側⼤腸出現,佔整體有息 ⾁患者的68%。 63歲的李⼥士於94年發現肝 有問題,於04年接受脂肪肝的研 究,後來於08年發現其結腸有10 多粒息⾁及有一⾁塊,屬早期腸 癌,需要立即施手術。手術後,每 半年照一次⼤腸鏡,在去年仍發現 有少量息⾁,但在接受⼤腸鏡檢查 時,已同時切除有關息⾁,現時已 沒有再發現息⾁。 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

近視、患糖尿病等均會令白內障 提早來襲。 醫治白內障唯一的方法是進 行手術,醫生會先把混濁的晶體 摘除,再植入人⼯晶體以取代天 然的晶體,讓光線重新清晰地聚 焦到視網膜上。隨着科技進步, 目前已有不同功能和多焦距的人 ⼯晶體可供選擇,可一併矯正近 視、遠視、散光及老花。早前一

煒燊表示,位於右側⼤腸息⾁較難 發現,只能透過⼤腸鏡檢查發現, ⽽從息⾁變為癌症平均需要5至10 年,若患者忽略⼤腸息⾁令息⾁變 得嚴重,增加患腸癌的⾵險。他建 議,脂肪肝患者於40歲起定期以 ⼤腸鏡進行⼤腸癌息⾁普查。

項調查發現,公眾對白內障的認 知甚低,近半受訪者誤以為白內 障要熟透才可進行手術。 事實上,白內障一旦影響到 日常生活便應接受手術。現時的 白內障手術已發展成安全系數極 ⾼的常規手術,過程約需三十分 鐘,一般不需要留院,數日後便 可恢復視⼒。(筆者為「白內障關注聯盟」委 員兼眼科專科醫生,逢周五見報)

陳啟泰

醫道

超聲波顯像(下)

超聲波顯像近年用在關節 及軟組織疾病的診斷上,它比 磁⼒共振的優勝之處,除了是 費用較便宜和沒有輻射外,就 是它能「實時同步」 。 進行超聲波診斷時,物理治 療師會拿着掃描器,在檢查部位 上游⾛,⽽影像就會即時在顯示 屏上出現,立即作出判斷,無須 待底片沖曬。此時,假如想對螢 幕上所見作進一步的確定或分 辨,可在檢查區域上作一些按 壓,或指示病人做一些動作,這 是由於超聲波掃描可拍出動態片 段,比起磁共振和 X 光的靜止 圖片,它會更有效地得知關節和 肌⾁的⽑病,因為關節和肌⾁都 是活動的,它們的問題有時只會 在動態時才彰顯出來。超聲波的 實時動態顯像,還可應用在治療 上:例如要訓練病人控制某組特 殊肌⾁或某些深層肌⾁時,螢幕 上的肌⾁活動影像便可讓病人 即時知道自己的動作是否做得 (筆者為註冊物理治療師) 正確。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