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生》第三期

Page 1

内地生 香港高校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聯席會議主辦刊物

2013 年春總第三期

活動匯總 在港內地博士參加第十五屆中國留學人員科技交流會 內地在港工程學生拜訪香港工程師學會 江蘇副省長慰問在港江蘇籍學子 推動港深人才合作---香港 CSSA 一行訪問深圳 中企協 CEO 論壇:香港金融行業的使命、視野及職業規劃 CSSA 受邀 2012 香港高等教育界國慶晚宴 香港回歸十五周年文藝匯演

本期人物

徐揚生教授 和他的學生們

深度調查

在港內地學生活現狀 及消費情況調查報告


香港高校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 代表聯席會議成員組織 香港大學中國內地學生學者聯合會 香港大學內地本科生聯合會 香港中文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 香港中文大學內地本科生聯合會 香港科技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 香港科技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本科部 香港理工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 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中國內地學生協會 香港城市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 香港城市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本科部 香港浸会大学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 香港浸會大學內地香港青年聯合會 嶺南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 香港珠海學院內地生聯合會 香港樹仁大學內地學生協會 香港教育學院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 香港公開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


卷首語 內地在港人才是香港發展的重要資產 香港高校招收內地學生已經有十多年了,目前在學的總學生人數超過 18000 人。龐 大的內地生為香港高校注入了強大的年輕研究力量和優質本科生生源,提高了香港高校 的整體水準,也促進了校園多元化。但是,內地生在香港校園與社會的生活適應、文化 差異和社交以及畢業後的職業發展等方面,也存在一定障礙。在香港的內地學生有一點 是非常突出的,那就是他們在學術成績上都是出類拔萃的,他們都是國家同齡人中優秀 的一群。 “香港高校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聯席會議”(聯席會議)於 2011 年 6 月份成 立,我們的宗旨是推動在港內地學生學者與香港社會融合,鼓勵學成的優秀人才留在香 港發展事業,貢獻香江。 《內地生》雜誌正是向社會展示在港內地學生學者的重要平臺。 “聯席會議”屬下的設立在香港各所大學的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每年都舉辦大量 協助內地學生的活動,包括新生抵港的接待註冊、學習生活適應(如廣東話班)、企業參 觀、企業總裁論壇、節慶晚會、畢業晚宴,等等。可喜的是,目前我們得到一些機構的 關心,包括外交部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特派員公署、香港中國企業協會、香港工程師學會 等政府、工商、專業機構的支持舉辦各類活動,《內地生》雜誌希望做到展現香港各高 校中內地本學生和研究生良好的精神面貌,報導各校內地生聯誼會各類型活動,推動內 地生群體與校內本地學生以及與社區相融合,鼓勵內地學生為學校、為香港爭取榮譽。 我們也希望透過刊物,讓社會各界瞭解香港內地生群體的情況,為內地生與香港社會之 間架起一座溝通交流的橋樑。 我們願意與大學校方、政府、工商界、專業界等合作,推動內地在港人才更順利地 融入香港社會,使其能更好地服務大學、服務企業、服務香港,成為香港社會發展的人 才和重要資產! 陳錦雲 香港高校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聯席會議秘書長 二零一二年十二月

目 錄


簡介 香港高校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聯席會議…………………………………………1 活動匯總 聯校活動 香港回歸十五周年文藝匯演………………………………………………………2 香港 CSSA 一行訪問深圳………………………………………………………… 3 CSSA 受邀 2012 香港高等教育界國慶晚宴……………………………………… 5 香港中國企業與大學生面對面……………………………………………………6 江蘇省副省長慰問在港江蘇籍學子………………………………………………7 香港高校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骨幹訪問惠州……………………………………8 在港內地博士參加第十五屆中國留學人員科技交流會…………………………9 分校活動 香港大學中國內地學生學者聯合會………………………………………………12 香港大學內地本科生聯合會………………………………………………………15 香港中文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16 香港科技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19 香港科技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本科部………………………………………22 香港理工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25 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中國內地學生協會…………………………………………26 香港城市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28 香港城市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本科部………………………………………32 香港浸会大学内地学生学者联谊会………………………………………………35 香港教育學院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36 香港公開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37 香港樹仁大學內地學生協會………………………………………………………38 本期人物 徐揚生教授和他的學生們…………………………………………………………39 深度調查 在港內地學生生活現狀及消費情況調查報告……………………………………45

附 徵稿啟事


香港高校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聯席會議 “香港高校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聯席會議”(聯席會議)由香港 11 所高等院 校內的 17 個內地學生學者團體於二零一一年六月聯合組成。这 11 所院校包括香 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 會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樹仁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和珠海學院等。 “聯席會議”的宗旨是服務和團結內地在港求學和研究的青年學生學者以及畢 業生,協助內地在港人才積極融入香港社會,發揮學識才智,為香港社會經濟發 展貢獻力量。 香港各所高校自一九九八年開始招收內地學生赴港升學,至今香港每年招收 內地本科生大約 1500 人,研究型碩士、博士生一般占到各學系名額的 50%甚至 更多;同時來港修讀課程型碩士(及博士)課程的內地生近幾年更呈现出大幅增加 的态势。估計目前在校的內地學生學者(包括來自內地的年輕研究人員)總人數超 過 18000 人。香港高等院校國際化的學習環境、課程設置和较高的国际排名吸引 了不少包括内地各省市高考状元在内的各类优秀学生赴港學習。他們來港後往往 在學術成績、個人能力發展和事業發展上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相當一部份來港 求學和研究的人員畢業或結束研究後選擇留在香港發展,繼續为香港的健康发展 做贡献。“聯席會議”成立的目的正是要做好關於內地來港新生抵港後的迎新適 應工作、就業創業工作以及畢業生的團結聯繫服務等工作,並且希望有效結合內 地與香港高等教育界、政府部門以及商界等各方面的資源,協助內地在港學習和 研究人才更好地建立事業,服務香港、貢獻國家。 “香港高校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聯席會議”的工作得到了中國國家教育 部、中央駐港聯絡辦公室的大力支持,我們熱忱歡迎香港和內地各界關心內地在 港求學學生、研究人員和青年人才的社會團體、各界人士乃至政府機構與我們開 展各類合作交流。

1


活動匯總. 聯校活動 活內地學子慶回歸 夢耀香江灑歡騰 ——香港高校內地生慶祝香港回歸十五周年文藝匯演 精心策劃的一連串精彩的節目就此展

2012年6月2日晚6:30,由香港高校 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代表聯席會議主

開。一首歡快的開場舞「龍文」拉開晚會

辦,香港中文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

的序幕,表達了旅港學子對祖國的熱愛以

香港教育學院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承

及對香港的祝福;一曲優美的「如夢歲月」

辦,並同時得到其他各大學共十五個旅港

歌曲緊接而上,唱響了廣大學子對未來的

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的傾情協助的“香

憧憬之情;一首深情的朗誦「東方之珠」

港高校內地生慶祝香港回歸十五周年文

帶領觀眾進入了詩一般的夢境;而獨特的

藝晚會 —— 夢耀香江 慶回歸晚會”在

舞獅表演「獅騰全城」更以強震大地,舞

香港中文大學逸夫大禮堂拉開帷幕。

動風雲之磅礴氣勢掀起了整場晚會的高 潮。學生自編自導的情景劇「盜夢空間之 宿舍夜遊」 、廣受學生歡迎的魔術表演「魔

晚會圍繞主題“夢香江•愛中華•慶 回歸”,以歌舞、器樂、魔術以及朗誦等

法奇跡」、富有民族風情的器樂合奏「梅

表演形式為主,由各大高校選撥的優秀藝

花三弄 神話」 、以及以鋼琴為主的鬥琴表

術人才參演。整臺晚會歷經了數月的精心

演「不能說的秘密」,都贏得場下陣陣掌

准備,以各種文藝表演方式共同慶祝香港

聲。最後,伴隨著一曲「相親相愛」 , ,

回歸十五載,以表達旅港內地生對香港回

臺上臺下一起舞動著、歌唱著、歡樂著,

歸祖國懷抱的感慨,對全國各地一家親的

為整場文藝表演畫上了完美的句點。

祝願。當晚,逸夫大禮堂燈火通明,座無 虛席,甚至走廊過道的空處都站滿了熱情

整臺晚會節目豐富,現場氣氛熱烈,

的觀眾。中央駐港官員、特區政府代表、

不僅展示了旅港生們的青春風采,更顯示

各大學校長、工商界人士以及香港各大高

對香港的喜愛和對祖國的熱愛!祝願香

校學生一同觀看了此次精彩紛呈的晚會。

港明天更加美好!

文藝匯演七時正式開始,由主辦單位

2


推動香港與深圳人才合作 ----香港 CSSA 一行訪問深圳

2012 年 8 月 24 日,京港學術交流中

備。深圳市青聯常務副秘書長管耀華表

心總裁助理、香港高校內地學生學者聯誼

示,孵化基地期待和香港相關社會服務及

會(以下簡稱 CSSA)代表聯席會議秘書長

研究機構合作,組織專家為各類社會組織

陳錦雲先生,香

舉辦能力建設培

港大學 CSSA 主

訓,不斷完善社會組

席曹威以及香港

織的框架和職能,為

中文大學 CSSA

社會組織發展提供

副主席陳曦一

更廣闊的空間。代表

行,拜訪了深圳

團一行隨後走訪了

市青年聯合會、

深圳市人力資源與

深圳市人力資源

社會保障局,與專業

和社會保障局等部門相關負責人,就青年

技術人員管理處的張謙處長、郝時飛副處

社會組織的發展、深圳企業博士後工作站

長就深圳市企業博士後工作站運轉的情

的運轉等情況交流了意見,並達成多項合

況及合作的可能進行了交談和探討。深圳

作意向。

企業博士後工作站是 1995 年 7 月經全國

深圳市團市委在今年 5 月成立了社

博士後管委會批准設立的,目前已設立 39

會組織孵化基地,旨在為青年社會組織打

個博士後科研工作(分)站,涉及電子資

造孵化培訓、資源分享、公共服務和訴求

訊、精密儀器、高分子材料、生物製藥、

表達等平臺,成為社會組織的新「樞紐」。

環保、物流、金融證券等產業。此外,北

目前已有 57 家青年社會組織入會,對於

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清華大學深圳研究

新近成立仍需扶持的 27 家社會組織,社

生院、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研究生院也依

會組織總部還提供了臨時辦公場所和設 3


託母校的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招收部分博

業赴港招募優秀博士畢業生,並提議組織

士後研究人員在深圳市開展科研工作。

大型宣講會、企業面見會等活動,促進港

深圳市為引進人才提供了大量資助

澳優秀人才間的互動,使更多優秀香港博

措施,如為在站博士後提供每年 8 萬的生

士畢業生能夠進入深圳企業博士後流動

活補助,給招收博士後研究人員的設站單

站繼續深造,加快產學研一體化的過程,

位提供財政補助,用於博士後日常管理支

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並為深圳市建設

出等等。陳錦雲先生歡迎深圳市政府和企

自主創新型城市貢獻力量。

4


內地生聯誼會受邀參加2012香港高等教育界國慶晚宴

2012 年 9 月 24,由香港 10 所大學的

內涵不斷豐富,打造了兩地教育資源優勢

副校長聯同香港學者協會理事共同籌備

互補、經驗分享、平等互利、共謀發展的

的「香港高等教育界慶祝新中國成立周年

新亮點。

晚宴」在帝京酒店舉辦。這是自零九年以 來,香港高等教育界連續第四年舉辦國慶

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吳克儉致辭

活動。籌委會代表香港高等教育界為港澳

說,回歸以來,香港與內地高等教育界積

特區政府和社會各界人士送去國慶的祝

極開展科研和人才培訓方面的交流合

福。到場嘉賓包括教育部港澳臺辦主任張

作,來港就讀的內地學生人數不斷增長,

秀琴、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局長吳克儉、

內地高校也從去年起免試招收香港學

中央政府駐港聯絡辦副主任殷曉靜、外交

生。在國家致力發展現代服務業領域之

部駐港特派員公署副特派員姜瑜等。

際,人才的重要性更為突出,兩地高校應 繼續深化交流與合作,互補優勢,在國家

香港高等教育界國慶籌委會由香港大

“十二五”規劃發展藍圖中扮演更全面

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

的角色。

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 學、嶺南大學、香港樹仁大學、香港公開

席間,代表中聯辦出席晚宴的各位領

大學及香港教育學院 10 所高等教育院校

導、老師也非常關心在港學子的情況,中

聯合參與,吸引逾 400 位香港教育界領袖

聯辦教科部處長王偉民處長,京港學術交

翹楚、學者、教職員等光臨盛會。席間,

流中心陳錦雲秘書長來到在港內地學生

教育部港澳臺辦主任張秀琴致辭。張主任

代表所在席位慰問,並勉勵大家努力在港

說,自香港回歸祖國以來,教育部與香港

學習。CSSA 作為香港各高校面向內地生的

特區教育局緊密合作,兩地教育機構及各

組織,致力於服務同學,構建和諧發展的

界友好愛國人士積極參與,推動香港與內

校園,在今後的歲月,我們也將一如既

地教育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入發展,規模不

往,為學生謀福祉,促進內地和香港的交

斷擴大,模式不斷創新,領域不斷拓寬,

流發展。

5


香港中國企業與大學生面對面 -----CEO 論壇:香港金融行業的使命、視野及職業規劃

2012 年 11 月 29 日晚,“香港中國企 業與大學生面對面之 CEO 論壇:香港金融

作為“面對面”系列活動的首次嘗

行業的使命、視野及職業規劃”在香港大

試,當晚的 CEO 論壇由中國內地學生學者

學黃麗松講堂隆重舉行。

(香港大學)聯合會、中國內地畢業生(香 港大學)校友會具體承辦,吸引到了來自

“香港中國企業與大學生面對面”

港大、中大、科大、城大、浸會、教育學

系列活動是由香港中國企業協會(“中企

院等香港各高校逾三百多名學生、學者。

協”)和香港高校內地學生學著聯誼會聯 席會議(“聯席會議”)共同主辦,由中國

中銀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副總裁謝湧

內地學生學者(香港大學)聯合會和中國

海先生、中國光大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內地畢業生(香港大學)校友會承辦,並

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陳爽先生、中國海

且得到香港大學的大力支持。活動旨在搭

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兼助理總經理朱毅

建學生與社會交流的平臺,利用中企協和

堅先生受邀作為論壇的主講嘉賓。他們用

聯席會議的社會資源服務高校學生,讓同

風趣幽默的語言,暢談香港金融行業的未

學們與著名企業資深高管近距離接觸從

來走向;用豐富的職場閱歷,對大學生的

而使同學們對於自身發展及職業規劃形

職場規劃提出寶貴建議。

成更清晰和更明確的定位。

6


“聯席會議”秘書長陳錦雲先生(左五)、“中企協”副主席朱華先生與嘉賓們 他們鼓勵同學們在不斷地學習中提升自

期間,觀眾與嘉賓的互動十分熱烈,論壇

我,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大環境中尋找機

後講者被意猶未盡的同學們包圍著繼續

會,在不斷嘗試和磨礪中獲得成功。

交談。此次論壇收到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江蘇省副省長慰問在港江蘇籍學子 2012 年 12 月 6 日,到訪香港大學的

的就業情況以及同學們的個人生活等。在

江蘇省副省長傅自應與香港高校內地學

活動結束前,傅自應省長給了同學們兩點

生學者聯誼會聯席會議組織的 15 名江蘇

忠告:第一,在這個豐富多彩的世界裡,

籍本科生和研究生進行了親切會面。傅省

要學會堅守好自己的東西;第二,要不斷

長深切慰問了在香港大學讀書的江蘇籍

改造自己,進行自我完善。最後,傅自應

學子,為身在異地的學子們帶去家鄉的問

省長歡迎同學們在學成後回到家鄉江

候和祝福。

蘇,為江蘇的建設做出一份貢獻。

會上,香港大學教務長韋永庚先生致

韋永庚先生與傅自應省長互贈禮

歡迎辭,並為傅自應省長及到訪的其他領

物,並與在場的同學們合照留念。傅自應

導介紹香港大學的基本情況。接著由江蘇

省長離開時,與同學們一一握手道別,並

籍的本科生代表與研究生代表做簡單發

囑咐大家常回家看看。

言,以自己親身經歷述說在港的學習和生 活情況。結合韋永庚先生和同學們的講

中聯辦教育科技部部長李魯、中聯辦

話,傅自應省長與同學們“聊起了家

教育科技部副部長紀建軍以及江蘇省市

常”,氛圍輕鬆愉。交談的內容包括香港

負責人等陪同了會面。 7


造訪葉挺故居

加強團結互助

------香港高校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骨幹訪問惠州 2012 年 12 月 1 至 2 日,香港高校內

港各大高校 CSSA 之間的溝通與交流。中

地學生學者聯誼會聯席會議 (“聯席會

聯辦教科部王偉民處長、聯席會議秘書長

議”)組織香港各高校內地學生學者聯誼

陳錦雲老師、陳平老師和 40 名各聯誼會

會(CSSA)代表訪問廣東惠州,旨在加強香

會長等骨幹熱情參與了本次活動。

團員們參觀著 名將軍葉挺的 故居

12 月 1 日早晨,訪問團一行從深圳出

夢幻劇場等功能展區,不但領略了獨具一

發到達惠州,遊覽了因蘇東坡而名聲大震

格的科普魅力,更欣慰於科技館的建成對

的惠州西湖。此行不僅使大家飽覽了宜人

於提高公眾科技文化素質的深遠意義。最

的西湖風光,更增長了諸多見識。在導遊

後,訪問團前往被譽為“千年東坡泉,嶺

的悉心介紹下,大家瞭解了惠州西湖和蘇

南第一湯”的中信溫泉,親身感受當地的

東坡的淵源,也學習到有關引清工程的一

溫泉文化,在舒適的環境氣氛中結束了第

些專業知識。據介紹,該工程通過加壓泵

一天的行程。

站、湖內管道和 9 個注水口向西湖注入清 水,連續抽送一個月給西湖換一次水,以

12 月 2 日清晨,在惠州永記生態園的

此徹底優化西湖的水質從而保護生態環

參觀拉開了第二天的訪問序幕。該園引進

境。

外國高科技農業技術,並按照自然生態平 衡的模式管理,進一步拓展了生態農業、

隨後,訪問團到達惠州科技館進行參

觀光農業的功能,儼然是國際級的生態示

觀,受到了館內工作人員的熱情接待。該

範。大家紛紛嘆服於高科技生態的魅力。

館是惠州市委、市政府八大民心工程之 一,館內科普設施齊全,展出內容豐富。

下午,訪問團探訪了坐落于惠陽市的

訪問團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包括序

葉挺故居。其中 8 个展厅展出的 400 多件

廳在內的常設科普展廳、各類青少年活動

珍贵的文物、文献、照片和图片,展现了

與實踐中心、科技講學堂、4D 動感影院與

一代名将叶挺短暂而光辉的一生。通過亲 8


历叶挺将军的成长环境以及瞭解他的生

泥濘之中,不能動彈。在場的 CSSA 成員

平事迹,大家紛紛表示接受了一場極有積

紛紛發揚齊心協力的精神,或慷慨獻計或

極勵志意義的愛國主義教育。第二天的形

勇武出力,最後在司機師傅和當地居民的

成在愉快的氛圍中結束。

幫助下,終於使大巴得以開出泥濘,重新 上路。一段意外的小插曲在無意中讓訪問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行程中還有一段

團以實際行動詮釋了 CSSA 的互助合作精

頗令人回味的小插曲。由於連日的陰雨使

神,更為這段行程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

得地面佈滿稀泥,訪問團乘坐的大巴陷入

筆。

為國家發展引進智力和人才 ---在港內地博士參加第十五屆中國留學人員科技交流會 2012 年 12 月 18 日,“香港高校內地學生

港資訊科技聯會一起組織了一個香港代

學者聯誼會聯席會議”與香港科技園、香

表團參加了在廣州舉辦的第十五屆中國

9


留學人員科技交流會。中國留學人員廣州

王曉初、廣東省常務副省長肖志恒、廣州

科技交流會是一個面向國內各地完全開

市副市長宮兒珍和人社部專技司和中國

放、直接為海

留學人員與

外高層次人

專家服務中

才服務,為國

心等領導分

內各地需求

別在留學人

單位服務的

員服務政策

國家級海外

沙龍上致

人才、專案交

辭,重點介

流平臺。

紹國家 25 個部門最新

本屆中

出臺的《外

國留學人員

國人在中國

廣州科技交

永久居留享

流會於 2012

有相 關待

年 12 月 19 日

遇的辦法》

上午在廣州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展館

和《關於為外籍高層次人員來華提供簽證

隆重開幕。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領導、廣

及居留便利有關問題的通知》以及廣東和

東省及廣東市領導,中國留學生廣州科技

廣州的最新的人才吸引政策。

交流會主協辦單位及各兄弟省市代表,廣 當晚,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

州市參展單位以及來自世界 30 多個國家 和地區的中國留學人員和外籍專家等共

在廣州白雲國際會議中心舉辦交流酒會

約 3000 人參加了此次盛會。

暨廣州招才引智推介會,廣州市委常委、 副市長張驥致辭,廣東市相關領導發言, 闡述了廣州近年來的科技發展現狀。第十

19 日下午,中國留學人員回國服務 聯盟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專業技術人

五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於

員管理司、中國留學人員回國創業專家指

2012 年 12 月 21 日晚圓滿結束。與會的香

導委員會、廣東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

港博士、博士後研究員們對國家吸引海外

廣州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在廣州香格

學子回國服務的力度感到興奮,表示希望

里拉飯店舉辦以“權威政策解讀、增進互

自己的項目能夠在內地找到合適的落腳

動交流、營造良好環境、鼓勵為國服務”

點繼續發展壯大。

為主題的留學人員回國服務政策沙龍。此 次沙龍受到了到場的 150 多位留學人員和

“香港高校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聯

國際人才的熱烈歡迎。國家人社部副部長

席會議”作為在港內地研究人才的服務

10


機構,我們很樂意推薦高層次人才回內地

發展,為國家的發展做出貢獻!

11


活動匯總.各校活動 香港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合會 九月迎新攤位 精彩不停 為歡迎廣大新生和為全體學 生提供更多服務,CSSA-HKU 特別 在開學期間于邵逸夫平臺舉行了 熱鬧的校園迎新攤位活動。在本 次迎新攤位活動中,CSSA-HKU 為 新老會員提供了諸多貼心服務和 豐富的禮品。 CSSA-HKU 特別開設了現場登 記區。報名相當踴躍,僅六天時 間,就有近 600 人登記成為會員,加入 CSSA-HKU 大家庭。為方便同學們報名參加 CSSA-HKU 近期舉辦的活動,CSSA-HKU 專門開闢了“迎新高桌晚宴”和“大粵進粵語口語學習班” 的報名區域。迎新期間,我們免費派送新生指南。這些指南專門針對在港求學或工作的 內地學生和學者。同時向新老會員派發由贊助商提供的 900 份迎新禮物。此項活動受到 了熱烈歡迎。CSSA-HKU 的執委們不辭辛勞,在迎新攤位上熱情地接受新生、老生、畢業 生的各類諮詢。他們不僅為來自內地的新生們提供著諮詢服務,同時也吸引了很多外國 同學慕名而來。 本次迎新攤位活動不僅為新生 入學提供了貼心的服務也增進了新 老生之間、新生與港大之間、新生 與 CSSA-HKU 之間的感情。 CSSA-HKU 是每一位內地學生、 學者在港大最溫暖的家園。今後我 們會更加努力為大家提供更多優質 服務和舉辦更多豐富多彩的活動!

12


2012-2013 CSSA-HKU 迎新高桌晚宴圓滿結束

2012 年 9 月 26 日,由中國內地學生

潑生動的主題演講。晚宴在熱烈的掌聲中 圓滿結束。

學者(香港大學)聯合會(CSSA-HKU)主辦 的迎新晚宴(2012)在港大研究生堂

通過此次晚宴,CSSA-HKU2012-2013

Joseph’s Restaurant 隆重舉行。

全體執委向新老同學表達感謝之情。 香港大學副校長、研究院院長譚廣亨

CSSA-HKU 鄭重承諾在今後的日子里,亦將

教授,香港大學學生事務長周偉立博士,

繼續為港大內地生服務,致力於促進校園

京港學術交流中心總裁助理兼香港高校

和諧。

聯誼會代表聯席會議秘書長陳錦雲先 生,香港大學發展及校友事務部黃佩瑤女 士,以及各贊助商代表等蒞臨現場。此 外,約 80 名港大學子熱情參與其中。 七點正,嘉賓入場,晚宴正式開始。 CSSA-HKU 曹威主席首先致歡迎辭並 向各位嘉賓送出紀念水晶並合照留念。八 點半就餐結束,陳錦雲秘書長於宴會中表 達了高校聯對港大學生和 CSSA-HKU 的支 持。周偉立博士隨後為同學們做了一場活

13


CSSA 海洋公園 Halloween 驚悚夜順利舉辦 2012 年 10 月 19 日晚,中國內地學生

進行更好的交流,CSSA 通過自由組合的方

學者 (香港大學) 聯合會(CSSA-HKU)暢

式把同學們分為四個小組,每一組由一個

遊俱樂部成功組織了首次海洋公園萬聖

組長負責組織帶領。我們將萬聖節海洋公

節 Party 體驗遊活動。此次活動共有 36

園主題樂園的遊玩攻略與介紹提前通過

名來自不同專業的香港大學會員熱情參

郵件發給了大家。

與。活動從下午五點半開始,持續至晚上 參與的同學都盡情享受到了海洋公

十一點半。參與的同學們共同度過了一個 別具一格的萬聖節夜晚并親身體驗了具

園 Halloween 驚悚夜的遊玩樂趣。通過與

有濃郁香港特色的萬聖節文化。

隊友們的良好互動溝通,大家也在這個平 臺上認識了更多新朋友。在海洋公園共進 鬼屋同走“鬼門關”的特殊經歷會讓大

此次活動中,為方便組織,也為參與

家結下深厚的情誼。

活動的同學在遊玩之餘能夠和其他會員

Happy Halloween!

14


香港大學內

香港大學內地本科生聯合會

迎新營活動 由於學制改革,2012 年內地新生分為

第二次迎新營為未曾委陪過的新生

兩批抵港,共計約 600 人。兩批新生到港

設立。主要活動為大學生活宣講會、破冰

時間分別爲:有委陪同學於 8 月中,未委

遊戲、校園迎新、香港迎新、評價分享會、

陪同學於 9 月初。針對兩批新生對於大學

西環迎新以及閉幕式。參與者包括新生

生活理解程度的不同,迎新活動的主要構

120 人,志願者 30 人及籌委會 11 人。兩

成也有所差異。故第十屆執委會最終決定

次迎新營活動報名火爆,均於報名鏈接有

舉辦兩次迎新營。每次迎新營活動維持三

效後 10 分鐘內報名人滿。為期六日的迎

天。

新營活動順利舉辦。

第一次迎新營為已委陪過新生而設 立。活動主要包括破冰遊戲、沙灘戲水、

新生對迎新營活動評價很高,稱迎新

偵探遊戲、校園迎新、西環迎新、香港迎

營讓他們第一次真實地接觸港大獨特的

新及閉幕式。參與者包括新生 120 人,志

校園生活。同時本次迎新營活動還提供了

願者 40 人及籌委會 14 人。

良好的並提供了結交新朋友的平臺。

看我們的造型

15


香港中文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合會 2012-2013 年度,迎新專題報導

聆聽諄諄教誨

領略校園山色

-------CSSA 研究型研究生迎新活動 2012-2013 年度,香港中文大學內地

8 月 6 日上午 9:00,在經過了前幾

學生學者聯誼會(CSSA)首次迎新活動於

天的迎新講座及短暫適應後,新生們精神

2012 年 8 月 3 日上午正式拉開帷幕。本次

抖擻地前來參加校園參觀活動。在 CSSA

迎新分為兩個部分:迎新講座和校園遊

招募的學生導遊的引領下,同學們實地參

覽。

觀了各個書院的餐廳、圖書館、健身房, 以及學校醫

8月3日

院、銀行、超市

上午 9:30,

等與大家學習

香港中文大

生活息息相關

學李兆基樓

的場所。同學們

LT6 演講廳

對學校的基礎

迎來了 2012

設施和人文環

級研究型研

境表示非常滿

究生新生。

意。三個多小時

迎新講座的

的校園遊覽,讓

內容包括:

同學們充分領

提升自身自

略到了這個堪

主學習能力、研究生學習與心理調試、學

稱“亞洲最美校園”的獨特風情。

校各大社團的介紹、學生服務中心介紹、 職業規劃和發展介紹等。其目的在於幫助

此次迎新活動不僅增進了新生對校

新生儘快熟悉學校學習環境同時瞭解學

園環境、資源獲取和香港生活的瞭解,也

校服務資源,為研究生生涯打造良好的開

提升了來自內地的研究型研究生對 CSSA

端。CSSA 主席孫澤龍擔任分享會的主持

的認可程度。迎新活動期間近千名同學註

人,副主席石澤蕤向同學介紹了在港生活

冊成為 CSSA 新會員,CSSA 隊伍不斷壯大。

小貼士。與會同學反應熱烈。

16


齊心合力為迎新

新生困難我來幫

——CSSA 內地授課式研究生迎新活動

2012 年 9 月 3 日上午,香港中文大學

傳鼓勵有志服務內地生群體的新生加入 CSSA。報名現場異常火爆。

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CSSA)配合學校學 生事務處在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舉辦

本次迎新活動是 CSSA 在完成初步組

了針對授課型研究生的迎新活動。

閣後進行的。該活動不僅加強了各部門之 CSSA 協會各部門成員于 9 月 3 日上午

間的交流與互動,提升了 CSSA 內部凝聚

8:20 到達邵逸夫堂,開始佈置迎新會

力,也為新一批加入 CSSA 的會員提供了

場。上午 9:30,2012 級授課式研究生新

一個服務他人、增長見識的平臺。

生陸續入場。CSSA 執委會成員在會場邊有 序疏導同學進場,並派發迎新資料和協會

通過此次活動,新生們對中大學習環

宣傳手冊。在迎新講座期間,CSSA 幹事積

境和香港社會有了一定的瞭解,同時也增

極維持會場秩序,並熱情地與新生互動,

加了對 CSSA 組織 認識,為 CSSA 今後開

調動現場氣氛。講座結束以後,會場外的

展工作、服務學生打下了堅實的群眾基

CSSA 幹事又熱心地為新生解疑答惑,並宣

礎。

17


啜飲美酒佳餚 品味高雅生活 ——喜迎內地新生高桌酒會

9 月 21 號晚,由香港中文大學 CSSA

抉擇”這個主題作了精彩演說,同時回答

自主舉辦的高桌晚宴在香港中文大學教

現場同學提問,引發了現場同學的陣陣掌

職員會所成功舉辦。

聲。接下來,長笛和二胡的獨奏更是將酒 會推向了高潮。

當晚,香港中文大學協理副校長兼大 學輔導長吳基培教授、香港中文大學學生

在這個分享的夜晚,同學們佐以美食

事務處處長梁汝先生、中央人民政府駐香

紅酒,暢談人生,品味友誼。不僅體驗了

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周成副處長和

西式社交文化、增長了見識,同時又與知

各校 CSSA 的主席等嘉賓出席晚宴。同學

名人士交流、結識了好友。相信這一晚定

們均身著華麗晚禮服出席,妝容精緻,舉

會成為內地學子香港之行中的一段美好

止大方,為酒會增添了不少光彩。

記憶。

吳基培教授致酒會開幕辭。當晚邀

酒會的成功舉行有賴於 CSSA 各部門

請到了金融界著名投資人擔任主講嘉

的積極組織和通力協作,接下來將有更多

賓。金融大亨就“人生該如何渡過度過和

精彩活動帶給大家!

18


香港科技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合會 釣墨魚 出海遊

釣墨魚是就讀于科大的內地學生學

船的名額也迅速爆滿。參與活動的人士以

者聯誼會的傳統王牌活動,一直廣受好

內地學生為主,亦有不少本地同學以及國

評。今年的活動于 6 月 20 日至 22 日開展,

際學生。同時我們還邀請了香港其它高校

有超過 160 位參與者在船上度過了愉快的

內地學生組織的成員以及中聯辦的老師

夜晚。

與科大的學生學者同樂,希望借此加強相 互之間的交流。不少參與者都成功釣到了

今年的釣墨魚活動,我們首次嘗試申

墨魚,更有參與者即便被墨汁噴了一身卻

請了由大學學生事務處設立的,旨在豐富

依然顯得十分興奮。而沒有釣到墨魚的參

研究生課餘生活的 Graduate Student

與者,也十分享受在海面上吹海風賞夜景

Life Fund,並藉助 SAO 的平臺向全校同

的樂趣。我們為參與者準備了飲品及小

學進行推廣,效果良好。報名開始的第一

食。在活動中收穫的魚獲,經船家的烹調

天就已全部滿額,而之後額外增加的一艘

之後,被同船的人士分享。

19


人生如戲——參觀員警 PTU 機動部隊 TVB 的電視劇曾經無數次的 展現香港員警 PTU 機動部隊的風 采。今年 8 月 10 日,在警務處中 國文化協會的安排下,科技大學內 地學生學者聯誼會組織 15 位同學 赴粉嶺員警機動部隊總部參觀。期 間,同學們觀摩 PTU 了連隊畢業禮 并與阿 Sir 和 Madam 們用普通話進 行交流聯誼。活動當天,同學們不 僅參觀了機動部隊的展覽室,而且 瞭解了 PTU 的歷史、裝備、為香港 服務的情況以及獲得的榮譽獎 勵。在之後的畢業禮上,機動部隊 成員進行了隊列會操表演。而在交 流環節,內地同學在幫助警隊成員練習普通話的同時,也對紀律部隊有了更好的瞭解。

新學期迎新活動 8 月底是新生研究生集中報到註冊的時 段,科技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與大學學生事務 處合作,在校園內擺設迎新櫃位,為新生提供諮詢 服務。本著環保節約的原則,我們把以往迎新手冊 的主要內容集中在一張折頁上,然後派發給新生。 折頁的內容包括來港後辦理身份證、中聯辦報導註 冊的詳細資訊、如何使用大學資源的方法以及香港 與內地不同之處等諸多資訊。另外,爲了幫助新同 學儘快熟悉校園,我們特意安排了由高年級同學帶 隊的校園導覽團,為新生講解各處基礎設施的使用 方法。新生們紛紛表示,導覽活動讓他們有機會能 夠快速熟悉校園並認識一些朋友。此次活動讓他們 受益匪淺。

20


以“新香港人”為主題的講座 香港對於我們這些在內地出生長大的人來講,可以說是既熟悉又陌生。雖然文化相 通,卻大有不同。現在我們在這裡學習、生活和工作。到底最終是留下來做一個“新香 港人”還是僅僅做一個“過 客”,這可能是一個困擾很多 人的問題。9 月 18 日,科大內 地學生學者聯誼會非常榮幸地 邀請到了《亞洲週刊》資深特 派員紀碩鳴先生,為我們解讀 “新香港人”這一話題。在講 座中,他提到,七百萬香港人 口中約四成五不是在香港出 生,他們來自世界各地,尤以 內地背景的居多。而現今,越 來越多不在香港出生成長,不 會說廣東話的華人精英,在香 港的不同領域掌握重要的權 利,影響香港的命運,不斷締造着一頁頁“新香港人”的傳奇。

科大論壇•中國航空事業的發展和挑戰 由科大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協辦的科大論壇,在 9 月 25 日開展了本學年首次講座。 這次論壇由首席副校長、機械工程學系講座教授史維擔任主講嘉賓。史教授為師生們分 析了中國航空事業所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以及大學在這中間可以發揮的重要作用。

21


香港科技大學

內地學生學者聯合會本科部 夢開始的地方 初從高中畢業的本科生們,對大學都有著無盡的嚮往與期待。然而香港這麼一個較 為特殊的城市,多少讓人感到一絲的忐忑。為了讓新會員們在到來,甚至到來之前就感 受到歸屬感,我們香港科技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本科部—Mainland Students and Scholars Society,UG Section(以下簡稱 MSSSUG)從上個學期便開始籌備我們的年度 大戲:Peer Mentor Program Orientation 系列。 在整個暑假期間,我們主要舉辦了如下活動: 1. 新生見面會

之 O’UST

2. Orientation 之 O’NITE

4. Orientation 之 O’HK 5. Orientation 之 O’DRAMA

3. Orientation

一.內地新生見面會 這個暑假,香港科技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在廣州、北京以及上海舉辦了三場內 地新生見面會。見面會上,各位老生向新生介紹了來港後的衣食住行各方面情況,並且 還派發了由 MSSSUG 執委會編寫印刷的《內地生使用手冊簡版》 ,為新生來港前的準備活 動提供參考。

22


二.Orientation 之 O’NITE O’NITE 是新生來香港後第一次真正的 gathering,這也意味著 O’CAMP 系列活動 真正開始。我們將新生分大組,並安排組爸組媽在接下來的活動中 為提供幫助。

三.Orientation 之 O’UST

O’UST 是一個類似定向越野的活動,在新生拿到 task list 後,需要在規定時間內以 大組為單位找到學校內的各個 check point 並且完成任務拿到分數。

四.Orientation 之 O’HK

簡單來說,O’HK 就是 O’UST 拓展全港 版。根據之前 MSSSUG 執委會親自去香港 各有名地點安排的 check point,各組需 23


要在一天時間內完成 task list 並統計分

的帶領下,玩的開心吃得開心,留下了不

數一拼高低。在這次活動中,許多新生對

少美好回憶。

香港有了更全面的瞭解,並且在組爸組媽

五.Orientation 之 O’DRAMA

作為 O’CAMP 系列活動的收官之

海邊談天說地,享受初來大學

作,O’DRAMA 無疑是整個 O 系

便得到的一段段珍貴的友

列活動最引人矚目的活動。

誼。在 O’DRAMA 當晚,

通過每個大組排練一齣戲

MSSSUG 還精心安排了一

劇,進行表演和評比,最

出由各大組組爸組媽出

終評出 PMP O 系列最高分

演的 Mentor 音樂劇

大組,為整個 O 系列活動

《萬能青年劇社》 ,作

完美收官。各組成員在

為驚喜呈現給所有的

排劇過程中感情越來越

新生。

深厚。O’DRAMA 當晚結 束後,許多大組集體去

Mentor 音樂劇剪影

後 記

學校已經正式開課,PMP O 系列的活動也已結束一段時日了,但各個大組組仔組 女和組爸組媽仍然常常成群結隊的出現在學校裡。O 系列的結束不代表著一段段情誼 的終結。作為活動主辦方,MSSSUG 的執行委員會在此次活動中也非常感動,感動於 他們真誠的相識相知,感動於他們的相親相愛。我們最初的希冀就是給新來的會員 們家一般的溫暖,而現如今我們做到了,看到他們成為朋友,便是我們最大的快樂。 大家來到大學,都換揣著或明朗或朦朧的夢想,很開心在迎新的這段時間裡,裝飾 了會員們夢開始的地方。

24


香港理工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會 迎新遊船大派對 2012 年 9 月 16 日一個陽光明媚的星

後,有的同學情不自禁下水暢泳, 盡情投

期天,香港理工大學 CSSA 和

入陽光與浪花的世

Student Hall 博彥堂一起組

界;有的同學選擇了水

織了 50 位 新生老生,進

上遊戲——跳彈床和

行”迎新遊船大派對,出海

香蕉船,也有同學去沙

遊”活動。

灘曬太陽。 在海上的一天飛

大家乘坐大巴,集體從

逝而過,真是快樂不知

紅墈抵達觀塘碼頭,乘船出

時日過。同學們第一次

發,開始奇妙之旅,欣賞沿

親身體驗了香港的遊

岸山水風光!當到達美麗的

船生活!

海灣——西貢海灣牛尾海

25


香港理工大學學生會中國內地學生協會

香港理工大學於今年九月十七日迎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 Services 舉

來了新的學年。伴隨香港教育改革,有兩

辦本次迎新週活動。本次迎新活動於八月

倍於往年的本地學生來到理大。理工大學

二十七日開始,九月十二日結束。期間,

也向內地擴招,共有近三百人來到香港,

活動有 mass check-in、Opening

就讀新四年制本科課程。為了更好地配合

Ceremony、宿舍及校園定向、城市定向、

學校迎接新生,也為了幫助內地新同學

香港歷史博物館參觀、室內集體遊戲、

儘快適應在港的學習與生活,CMSA 協助

CMSA 簡介會、迎新杯足籃球比賽、廣東話

Student Affairs Office 以及 Mainland

工作坊以及迎新晚會等。

●Mass check-in: 八月二十七日至二十九日,幫助新生報道並辦理一系列入學手 續。 ●Opening :八月三十日校方領導致歡迎辭,並講解理大學習及辦公系統,讓學生 儘快熟悉並會使用。 ●宿舍及校園定向:各組分別參觀宿舍周圍店舖以及校園內各個教學樓、圖書館、 餐廳等,讓新生熟悉大學環境。 ●城市定向:各組參觀香港著名的景點,並且完成一些小任務,讓新生熟悉香港。 ●廣東話工作坊:邀請本地同學來教大家學習簡單的日常粵語,新生在學習粵語後 能簡單地和香港本地人交流並瞭解香港文化。 ●室內集體遊戲:新生在遊戲中更好地認識彼此,大家都樂在其中。 ●迎新杯比賽:分為男子足球賽和男子籃球賽,新生自由分隊,展現球技,有助於 球隊納新。 ●CMSA 簡介會:CMSA 第九屆幹事會全體向新生介紹了 CMSA 的宗旨、職能、架構、 年度活動及福利。展現了 CMSA 九年工作成果,讓新生對 CMSA 有一個較為全面地瞭解。 ●香港歷史博物館參觀:SAO 與博物館聯繫,確定場次和講解時間。我們將新生帶 到博物館讓他們對香港有更深入的瞭解。

26


●迎新晚會:我們請來了校方領導、中聯辦領導以及聯席會議領導作為嘉賓出席本 次晚會。晚會上新生們各自展現自己的才藝,讓迎新活動達到一個高潮。迎新晚會在歡 聲笑語中結束。

27


香港城市大學 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

感悟香港高校魅力 ---CSSA@CITYU 迎新活動之香港高校一日遊

對於初來香港的內地生來講,這個富 有歷史文化底蘊的城市有著一層神秘的

香港中文大學則多了一分人文底

面紗,而香港高校更有一份獨特的魅力。

蘊。她仍然保持書院管理的體制讓人心生

作為城市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

儼然。彩虹牆宏偉,山邊徑幽雅,百萬大

(CSSA@CITYU)的迎新活動之一,香港高

道壯闊,展現了一份不同於風景畫的浩

校一日遊吸引了很多新生的關注。為了配

然。

合超高的報名人數,保障活動的順利進 行,我們先後于 2012 年 9 月 15 日和 22

通過這次活動,大家都增進了對香港

日舉行了兩次相同的活動,重點參觀代表

的瞭解,也希望大家能以此為起點,愛上

性強、底蘊深厚、風景優美的香港科技大

香港,喜歡這裡的生活,在城大充實自己

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活動由校園義工擔任

的人生。

導遊,得到了同學們的積極參與和好評。 香港科技大學風景秀麗,海邊的球 場,恆溫的泳池,金黃的沙灘配上礁石上 演“驚濤拍案”,海天一色的開闊讓人心 曠神怡。

28


長洲島一日遊 活動時間:2012 年 10 月 20 日 (週六) 早上 9:00 於香港城市大學圖書館門

負責採購午飯要吃的海鮮。這邊是連續不

前集合,集合完畢後楊安家帶領 30 人乘

斷的海灘,CSSA 的相機這時發揮了很大的

地鐵前往中環搭乘去長洲島的天星小

作用,啪啪啪的記錄了大家在海邊跳躍,

輪。大約上午 10:30 抵達達長洲島。島上

踏浪…的千姿百態!不幸的是,光顧擺姿

一派舒適宜人的景象,跟車水馬龍的香港

勢,其中一個美女從石頭上摔下,大家紛

市區有著天壤之別。島上最主要的交通工

紛獻出自己的愛心,最後在海邊醫院包紮

具就是自行車。一踏上長洲島,大家都在

好了傷口。人間處處有溫暖!

忙著拍照,合影。陽光明媚,生活愜意的 長洲島不愧是港人的後花園。 餘暉照耀下我們告別了長洲島,但共同的 短暫集合之後,楊安家分配了工作,

記憶卻永遠留存…

因長洲島呈人字形,所以我們分兩個時段 來完成旅程。午飯前,由尹相茹和蔣婷帶 領大家遊玩兒“捺”,而楊安家和龔麗君

29


重陽登高-獅子山遊記 我們一行 17 人於城市大學出發,乘 地鐵到樂富,再由樂富站行到獅子山公 園。在獅子山腳下合影留念后便開始了登 山之旅。 一路上,大家說說笑笑,累了就在林 蔭處歇息一會,餓了就找個亭子吃些東西 補充體力。沿途風影不錯,偶爾還會出現 幾隻猴子,大家一路開心走過,還沒覺得 很累就臨近山頂了。山頂的路程有些困 難,岩石陡峭,沒有很好的依附物體供攀 香港山巒迭起,登山文化深厚。恰逢重

爬,可是大家沒有絲毫畏懼,一鼓作氣,

陽佳節,CSSA 就組織了這一次重陽登山活

沖頂獅子頭。

動。本次活動選擇獅子山為目標山峰,不 僅僅是因為城市大學坐落在獅子山下,而

到了山頂,同學們休息了下來,野餐

且因為獅子山是一座象徵著香港精神的

過後,又開始在山頂遊戲,一片歡鬧。山

山峰。70 年代香港經濟低迷的情況下,羅

頂可以俯瞰大部分香港,霧氣濛濛,更增

文的一曲《獅子山下》喚起了港民自力更

添了幾分意境,依山傍海,中港繁榮。

生的決心。站在獅子山頂,遠眺維多利亞 港,視野包含了大部份香港島和整個九

這次獅子山登高活動很成功,最關鍵

龍,摩天高樓林立,一片繁華。山後是新

是大家都很開心,也些許體味了獅子山精

界,山峰相繞於裊裊清雲,一派自然風

神。那就是儘管只是山海環繞的島嶼,但

影。感受到這一切,你會不得不真心讚

是只要我們肯於堅持,賦予開創,我們的

歎,香港是一片寶地,是一片港民用堅韌

精神和智慧會換來這令人自豪的繁榮家

勤勞的獅子山精神建設起來的大都會。

園。

30


堅持無悔人生 ——讀奧運冠軍張國政 為了加強內地傑出人才和在港內地生

講座期間,張國政先生詳細講述了自

的交流,由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和中聯辦

己從十幾歲開始訓練到奧運冠軍,再到現

青年工作部合辦的“內地接觸青年香港

任北京體育大學附屬經濟體校副校長的

交流會”於 2012 年 11 月拉開序幕。作為

辛酸經歷。他用血和汗的成長史告訴我們

其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之一,城市大學內地

一個道理:堅持,不做讓自己後悔的事,

學生學者聯誼會(CSSA@CITYU)很榮幸邀

只要前方有一丁點的亮光,我們也要一直

請到了奧運冠軍張國政先生與大家分享

走下去。張先生用幽默和深入淺出的風格

自己的人生歷程。

在活躍現場氣氛的同時間也表達了對新 一代主力軍的期冀。在互動環節,大家與

2004 年雅典奧運會舉重男子經過激

張先生進行了深一步的溝通和交流,張先

烈爭奪,最終中國選手張國政以 347.5 公

生更用真誠和熱忱解答了大家的問題,給

斤的總成績獲得冠軍,為中國代表團贏得

我們的人生上了重要的一課。

了第 11 枚金牌,這也是中國舉重隊在本 屆奧運會中奪得的第三枚金牌和第六枚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通過這次講

獎牌。

座,每個參與者都受益無窮,相信大家以 後的人生路上都能以張國政先生為榜

張國政,作為一個年屆 30 的大齡運

樣,克服一切阻力,緊握自己的信念,最

動員,作為一個在當時中國男子舉重隊唯

終實現自己的理想,堅持無悔人生。

一一個沒打預選賽就直飛雅典的選手,其 大器晚成的背後是一份永不放棄的“自 信”。

31


香港城市大學 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本科部

暑期國際義工團(2012 年 5 月) 2012 年暑期,CSSAUG 聯手國際義工

工活動的同時,我們去了博卡拉的雪山探

組織 IVHQ 前往尼泊爾進行為期兩周的義

秘,感受加德滿都神廟蘊含的神秘力量。

工活動。義工活動涉及各個方面,如:成

並且,在活動之前,我們還邀請到了具有

為當地孤兒院的英文教師,制定自己的教

豐富經驗的教授及大使館工作人員為我

學方案,讓孩子們感受到我們的愛心與魅

們介紹尼泊爾的風土人情,並向隊員介紹

力。同時,我們也近距離地接觸尼泊爾最

基本的義工知識。幫助他人,好友共聚,

民間、最傳統的文化與生活。尼泊爾是世

風情探秘,其樂無窮。

界自然文化遺產最密集的國家。在參與義

32


暑期遊學團(2012 年 5 月) CSSAUG 每年暑期都會組織同學們去

暢遊臺灣。期間我們與國立臺灣大學等臺

到不同的地方進行為期一周左右的交流

灣著名學府的大學生進行了友好的交流

活動。該活動受到學校和同學們的廣泛歡

並參觀了臺北、高雄等城市。30 位來自不

迎。這些年,我們的足跡遍佈四川汶川,

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同學共同度過 7 天的美

臺灣,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今年,

好時光,認識很多的臺灣新朋友,共同留

CSSAUG 再度出發,帶領 30 多位同學一起

下最美好的回憶。

O-Camp (2012 年 9 月) 當每一位新生踏入城大,O-camp 是瞭解城大,走進香港的第一步。 在短短的四天時間中,學長學姐帶領新生,在美麗的沙灘追逐陽光,在陌生的小巷 間盡情穿梭,一起完成任務,一起圍著營火起舞…一組就是一個家,組爸組媽帶著組仔 遊戲、比賽。從第一天的破冰開始,第二天的沙灘遊,第三天的 city hunt,到第四天

33


的結營,每一天都充滿新鮮感,都有驚喜等待著大家。O-camp 帶領新同學認識香港,認 識城大,認識即將朝夕共處四年的朋友,認識未來會無私給予説明和關懷的學長學姐。 所有 O-camp 的成員都是大家庭的一員。CSSAUG 努力讓每一個到城大的同學,從第 一刻起,就感受到家的溫暖。不為成績,只為感受一個團隊的溫暖和力量。未來的四年, 我們內地生的群體會是一個更大的家庭,我們會互幫互助,共同成長。 本次 O-camp 充滿了驚喜,刺激,好玩而又溫馨 ,深受廣大新生的喜愛。

34


香港浸會大學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 CSSA-HKBU 鏘鏘鳳凰行

再次驚歎連連。隨後李慧小姐在展示企業 發展歷史的長廊中為同學們悉心講解了 鳳凰的成長經歷,讓大家瞭解到了鳳凰人 的奮鬥史。之後,大家還參觀了大樓內部 不同功能的分區:開放式的演播工作室因 為燈光的效果讓人產生美輪美奐的錯 覺;各式各樣的辦公區讓大家感受到自由 開放的辦公氛圍;家庭式的開放廚房及員 工餐廳使作為參觀者的同學們體會到企

11 月 29 日,同學們期待已久的

業給予員工的關懷和福利……最後,同學

CSSA-HKBU 鏘鏘鳳凰行活動如期進行。此

們返回宣傳品展示區,紛紛置辦各式各樣

次活動在報名之初就得到了廣大同學的

的禮品留念,在與李慧小姐的大合照中結

積極回應,報名人數遠遠超過活動名額限

束了此次對於知名媒體的探訪。

制。

此次參觀活動得到了參與同學的高

下午 2 時許,同學們乘大巴來到鳳凰

度評價。他們表示,通過活動既一睹了鳳

衛視所在地,在該台公關部門的李慧小姐

凰衛視大本營的風采,增進了他們對在港

的帶領下開始了為期半日的鳳凰之旅。同

知名媒體的瞭解,也結交了一幫有志於傳

學們穿過大廳走上二樓時就被其企業文

媒的志同道合的朋友,為大家提供了在

化宣傳品的展示區所吸引。展區裡面擺滿

專業上溝通和交流的機會。同學們紛紛表

琳琅滿目印有鳳凰衛視 LOGO 的商品,如

示期待再次參加類似的活動。此次活動的

生活用品、電子配件、衣物等,讓人不得

準確定位及有序組織也為 CSSA-HKBU 執委

不感慨其強大的企業文化宣傳策略。穿過

會的成員提供了寶貴的組織活動的經

展示區,同學們在一個小型放映廳觀看了

驗。

鳳凰衛視的宣傳片,聲畫俱佳的效果讓人 35


香港教育學院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 迎新活動報導 今年九月,香港教育學院 CSSA 為新生們舉辦迎新營活動。該活動共分為五部份:派 送來港前的電子來港資訊手冊、註冊日接待、熟悉周邊生活環境的大埔遊、介紹新生互 相認識的糖水會以及給予新生充分展示自我平臺的迎新嘉年華。 來港資訊手冊在暑期就通過 QQ 群共用的形式傳遞給了新生。資訊手冊中的內容主 要是來港前的準備和 CSSA 介紹,表現形式生動多樣,有視頻、照片、文字等。 8 月 25 日註冊日當天,教院 CSSA 幫助新生辦理入學註冊,引導新生熟悉校園同時 為新生講解入宿細則。這些活動有助於剛來到教院的內地生儘早適應學校生活,積極融 入教院大家庭。 大埔遊活動共舉行 4 次。其目的是帶領新生熟悉距離教院最近的生活中心—大埔中 心,並且熟悉出入教院的公交方式。 8 月 26 日的迎新糖水會幫助內地新生大致瞭解 CSSA 并預告近期活動。該活動可增 強新生對教院即對香港教育學院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的認同感及歸屬感,還為他們提供 了互相認識熟悉的平臺。 9 月 15 日的迎新嘉年華為內地生提供溫暖的充分展示自我的平臺。該活動增加了內 地生對 CSSA 以及學校其他社團的瞭解,擴大了 CSSA 的影響,加強 CSSA 與其他社團的 聯繫,便於日後 CSSA 活動的順利開展。

36


香 港 公 開 大 學 內地學生學者聯誼會 OU CSSA Onight 晚上 7 點於學校開展了 Onight 的活

題,新生的回答往往叫人捧腹。每一輪結

動。此次 Onight 一方面是爲了增進新老

束後,六位負責人會爭奪心儀的新生並邀

生之間的互相瞭解,破除陌生與隔閡,同

請他加入次日負責人所在的小組,場面十

時也是爲次日的 Ocamp 活動進行準備。

分火爆,笑聲掌聲不絕。

我們邀請了 Ocamp 的 6 組負責人以及

活動開展了大約 2 個小時。每位新生

全部 58 名新生到場參加 Onight 。六位負

都拿到了心儀的 Ocamp 營服並且找到了屬

責人坐成一排,面前堆放著所在組的營

於自己的 Ocamp 小組,大家對此次活動好

服。在每個新生的完成自我介紹後,老生

評如潮。

會向他們提出各種或刁鑽或幽默的問

OU CSSA Ocamp 9. 14 一早,我們在新生宿舍門前集合,共 86 個人參加了此次 OU CSSA Ocamp。 身穿不同顏色營服的同學們被分為 6 組。在組爸 組媽的帶領下,我們前往了旺角稻香喝了集體早茶。 隨後我們就開始了 Ocamp 的第一波---City Hunter 城 市獵奇! 六個組在裁判的監督下,爲了完成任務奮 力奔波。 午飯後,我們再奔赴元朗賽馬會大棠度假村, 正式開始營地活動!我們組織了精彩紛呈的遊戲和 美味好食的 BBQ 晚會………由於是兩天一夜的活動, 新生們遲遲不願睡下,每個人都盡情地享受著快樂。 第二天早飯後我們接著玩遊戲,並且在遊戲末 尾,為得分最高的藍組頒發了獎品。午飯後返回 旺角。眾人雖然疲憊,但是大家都感覺回味無窮。

37


香 港 樹 仁 大 學 第四屆內地學生協會 迎新活動

五月至九月,我們主要的任務是為迎新營做準備。從策劃、招新、踩點到準備物資 等等,每一個細節都凝聚著我們的汗水和心血。我們的迎新營安排在 9 月 15 日晚和 9 月 16 日。九月的香港仍是烈日當空,但空氣中秋天的種子已經開始悄悄醖釀。過去兩 年,我們的迎新營都是在瓢潑大雨的壞天氣裡完成的,而這樣晴朗卻不太炎熱的天氣無 疑是為我們今年的迎新營造就了天時地利人和之勢。今年我們的迎新營選擇在南丫島舉 行。這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踩點遊戲和沙灘遊戲。 迎新營是很重要的校園文化,也是對於內地學生而言比較新奇的活動。最後,在十 三位莊員的齊心協力以及 78 位參加者的通力合作下,我們的迎新營圓滿結束。這一天 一夜為 78 位新生拉開了大學生活的帷幕,也為我們這一屆的內地學生協會帶來了新的 工作經驗和心得。 這一刻,我們仍在路上 38


本期人物 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

徐揚生教授和他的學生們 徐揚生,中國工程院院士。目前任香港中文大學自動化與電腦輔助工程學講座教 授,香港中文大學副校長。研究的領域包括空間機器人、智慧系統與控制、人機介面、 智慧汽車等等。徐教授主持了 30 多個由政府和企業界資助的研究專案,發表過五部專 著和三百多篇學術論文。

徐揚生院士

融入香港 提高自身素質 1977 年,徐揚生考上浙江大學,成為文革結束後的第一批大學生。在相繼獲得浙江 大學學士、碩士學位後,他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博士學位。之後,他進入美國卡 耐基梅隆大學電腦學院機器人研究所從事空間機器人研究。1997 年,徐揚生做出了人生 中一個重要的決定——去香港中文大學任教。“香港作為中西文化的橋樑,能讓世界更 瞭解中國同時也讓中國更瞭解世界。”經過多年打拼,他在香港、內地兩種文化中找尋 到了平衡點,並實現了最初的願望。 十五年的在港經歷,讓徐教授對在港內地生群體抱有更多期待。他呼籲“內地生一

39


定要融入香港,瞭解香港,為香港作貢獻。要明白自己是內地人,同時也是香港人。只 有這樣才能全心全意投入香港的環境,努力為兩地的合作與交流作貢獻。”內地生自身 的文化素養也需要提高。徐教授對我們說,“香港是中西交流的橋樑。要做橋樑,首先 要瞭解中國文化。內地生的中國文化素養是需要大大提高的。”的確,無論是在何處, 本國文化始終是安生立命之根本。有了自己的堅持,自己的努力才會真正被接受,被尊 重。

學會吃苦“坐研究” “作為研究者當然要對自己的研究項目有興趣,還必須要有耐性。其實,做研究就 是‘坐研究’,坐不下來靜不下來,是不可能做好研究的。”說到這裏,徐教授微微站 起身強調。“還有一點,科學研究要嚴於律己,要有熱情。只有具備燃燒著的熱情,才 能做好研究,才能做出成績來。” 和香港本地生相比,內地生普遍家庭條件較好,缺少吃苦精神,受到刺激可能經不 起考驗。正因為如此,他告誡內地生主動尋求磨難,鍛煉自己,“暑期去邊遠的地方教 學做專案,吃苦頭,經歷磨難。這對內地生很有好處”。“吃苦的能力是人生的最大財 富。它決定了自己的意志、內涵、胸襟和今後的人生視野”。 正是憑藉著這種對研究的執著和耐心,他研究開發了一系列機器人系統。在他的實 驗室裏,我們看到了不怕倒翻的單輪式陀螺穩定機器人,為殘疾人設計的智能輪椅,能 識別異國文字的眼鏡等……記錄著他永不疲倦的研究熱情。

訪錢輝環、孫元棟同學 每年,大批內地精英學生學者赴香港深造。除了本科生和修讀式碩士,很大一部份 學生屬於研究性碩士或博士。他們的研究如何開展,在港生活狀態如何,都是值得我們 關注的話題。今天我們採訪了徐揚生教授的兩位學生錢輝環、孫元棟,聽他們講述自己 的故事。 錢輝環,中國科技大學 2004 年本科畢業後來到香港中文大學任研究助理,一直在 徐教授指導下從事機器人等方面的研究。2010 年獲香港中文大學博士學位,現任香港中 文大學機械與自動化工程學系研究助理教授。研究方向包括機器人、視頻監控、電動汽 車,與徐教授等合著《Intelligent Surveillance Systems》 。 孫元棟,2010 年清華大學本科畢業,之後來香港中文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目前為博 士二年級學生。研究方向包括機器人、模式識別等。

40


來到香港 記者:你們當初為什麼會選擇來到香港?又爲什麽會選擇中文大學呢? 錢輝環:本科畢業後想出去深造,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那時候聯繫了徐教 授,面試後很幸運就來這裏了。 孫元棟:本科我一直打算在清華讀研,並且清華保研比例較高,因此沒有做出國的 準備。但在保研之前我覺得,讀研然後工作,似乎今後的生活就這樣定下來,沒有什麼 挑戰性,所以臨時決定出來。加上一位班主任曾在這裏的實驗室工作,覺得這裏的科研 環境很不錯,就推薦我來了。 記者:來到香港之後你們有什麼阻礙呢? 錢:開始的時候有語言問題,後來就克服了。 記者:那你是怎麼學習廣東話的呢? 錢:學習語言的方法是相通的,學廣東話最好的辦法就是多練習。比如剛到中大時 在食堂是通過聽廣播報數字才能確定是否是自己的餐,這樣就強迫自己迅速聽懂粵語; 在工作上與香港的廠商溝通,使用粵語也更方便,所以自己不斷地邊學邊練。

41


記者:在香港生活,你們和香港學生有沒有什麼交流呢? 錢:當然,都是同事和同學,交流是必須的。在研究生階段,就帶領和指導香港本 地學生一起開展專案。在生活方面,內地和香港的實驗室成員會在家中搞 barbecue,邀 請大家一起去;還有一些打球、唱歌等活動。實驗室就像是一個大家庭。

研究生活 記者:你們目前都從事自動化與電腦輔助工程學,請問這個學科的前景是什麼? 錢:服務機器人就是這個學科中很有前景的一個方向。就像比爾蓋茨預言過的,服 務機器人就如之前電腦一樣,將走入每個家庭。 孫:對。之前主要是工業機器人,用作噴塗,抓取等;現在漸漸轉成服務機器人, 每家每戶都可以用,現在用的比較多的吸塵機器人就是一個例子。 錢:吸塵機器人是專用的服務機器人的一種。現階段還有很多專用機器人的樣機, 有的幫你擦窗戶,有的幫你做飯。在未來可能會在專用的機器人基礎上將它們通用化, 但是這個在現階段難度比較大。 記者:穿戴式機器人目前也是徐揚生教授的研究方向之一吧? 錢:穿戴式機器人是徐教授除傳統機器人外的另一研究方向。因為人是這個服務系 統裏的主體,機器人是要服務於人的,人機溝通要靠介面。穿戴式介面能讓人和機器人 溝通更加方便,甚至把機器人做得很小,可以帶在身上。另一個研究方向是視頻監控, 這是將傳感和決策進一步擴展。舉個例子,視頻監控系統可以進行地鐵中人流引導,從 而減少阻塞;同時也可以監控乘客遺漏的物品,使未來城市更高效和安全。此外,我們 最近幾年研究智慧汽車和交通。通過技術節省能耗,減少排放,增強駕駛安全性,提升 交通網絡的效率解。總之,我們實驗室研究的必須貼近生活,更有效地服務於城市、家 庭。 記者:目前有沒有什麼科技成果轉化的例子? 錢:舉幾個例子吧。實驗室有個專案是面向衝壓工業應用的。在衝壓過程中,自動 送料時可能會出現物料不到位等問題,如果不能及時發現,對流水線是有損壞的,所以 徐教授開發了一個智慧監測系統。這個系統可以及時診斷問題。我們在智慧玩具方面開 發了一種新型移動式的不倒翁,轉化成玩具廠商生產。最近我們和產業界合作工業機器 人,解決珠三角地區人力缺乏的問題。配合政府的停車熄匙的專案也進入了第二輪,通

42


過自動關閉開啟發動機,防止發動機空轉,可以節省百分之八到十的油耗,並計畫通過 提高舒適性和方便性向產業化推進。 記者:徐教授是怎樣指導你們做研究的呢? 錢:徐教授要求我們研究要全面,會讓我們參與多種專案的磨煉。從機械、電子、 控制再到體等多個方面進行全面學習。研究上徐教授是比較嚴格的。 孫:我補充一點。在研究中,你哪方面弱,徐教授就要求你做哪方面。因為機器人 是很全面的系統,包括感測器,控制器和執行器,涉及的有電子的,有控制的,有機械 的。我本科原來學得是控制,現在感測器也做過,機械也正在做了。哪方面欠缺,就要 補哪方面。 錢:就像一個水桶,不能有短板,每一個方面都要有所研究那麼今後遇到各種課題 才不會因為自己某個方面沒有研究經驗而感到害怕。通過多個專案的錘煉增強自己的研 究勇氣。 記者:來香港已經一段時間了,你們覺得這裏與國內科研環境相比有優勢嗎? 錢:香港全球視野開闊,資料和國際會議更加寬泛。 孫:教教師資源方面也是這樣的情況。這裏不滿足於兩岸三地的小圈子,更需要有 國際視野。另一方面香港學術界做學問還是比較踏實的。 記者:你們覺得做好這個研究需要什麼素質嗎?最重要的什麼? 錢:主要是負責和吃苦,這也是徐教授對研究者的一貫要求。另外,良好的基本技 能如豐富的數學物理知識也是必不可少的。 孫:做事情要 focus,聚焦在一個點上。思考課題時可以很發散,但一旦決定了就 要全身心地投入。 記者:研究是否枯燥呢?你們是如何保持學術熱情的呢? 錢:研究和其他職業不同的地方就在於是喜歡才會投入做研究并把研究當做興趣。 徐教授時常會提出一些(機器人設計的)想法,然後我們把它做出來。其實機器人就像 一個小的 creature。他在你的手上誕生,你給他智能,讓他動起來。

43


孫:你想想,做出一個東西來,它能聽你話動起來,就會覺得很有成就感。 記者:對來港學弟學妹,你們想說些什麼? 錢:既然要做研究,就把研究當做自己的 Hobby.你可以說“我的業餘時間全部在 做研究”,也可以說“我所有時間都在做自己感興趣的事”,這樣才會有主動性。第二 是研究時會遇到困難,這就說明你已經發現問題了,不要輕言放棄。當你發現研究做得 很頭疼的時候,就是你可能有 surprise,快到有突破的時候了。 孫:還要多與人交流。做研究不是一個人蒙頭做出來的。別人從旁觀者角度看,可 能會啟發你。因為現在每一領域都發展很快,你一個人力量不夠,研究視野也不夠大, 這時候就需要別人幫助你。

訪問:嚴維巍 潘文昂 整理錄音:潘文昂 撰文:嚴維巍

44


深度調查

在港內地學生生活現狀及消費情況 調查報告 一、 基本情況:

爲了瞭解在港內地學生生活現狀及消費情況,特設計本調查,並於 2012 年 10 月 26 日至 11 月 25 日,通過網上填寫和紙質問卷的方式收集數據。在該段時間內,共回收 有效問卷 614 份,其中男性占 48.9%,女性占 51.1%。從學校的分佈情況來看,基本覆 蓋到香港各高校,其中科大和城大參與人數最多,分別占到 38.2%和 20.9%。其後是港 大 13.5%,中大 10.8%,理工 8.5%,嶺南 8%,浸會 6% 圖一:

以及教育學院 1.3%。調查中絕大部份學生來源於城市 (83.4%) ,只有不到 17%來自於城鎮(10.7%)與農村 (5.9%)。從年級分佈來看,涉及本科生(UG)176 人, 授課型碩士(MSc)245 人,研究型碩士(Mphil)36 人,博士研究生(PhD)152 人(圖一)。 統計發現,受訪人群中,來自於城市的學生近一

半就讀授課型碩士課程,同時本科生的比例也較大;城鎮家庭所在地分佈較為平均,本 科生和授課型碩士的總人數基本與研究型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總人數相當;而農村家庭 所在地集中就讀博士課程。 (表一) 表一 家庭所在地 城市 所在年級

總計

城鎮

農村

總計

本科生

156

18

0

174

授課型碩士

223

13

7

243

研究型碩士

24

6

6

36

博士研究生

100

28

23

151

503

65

36

604

同學們在港讀書的資金來源基本單一,但也有 18.2%的人有兩種資金來源。本科生和 授課型碩士主要靠父母供給;研究型碩士,特別是博士研究生則依靠獎學金生活。統計 測得各組別間在資金來源方面有明顯的差異,這與我們的常識不謀而合;也從側面印證 了上述“不同家庭所在地的學生偏向選擇不同課程就讀”的結論。因為城市家庭經濟狀 況比較好,所以在城市生活的孩子有較大比例就讀於非獎學金的本科以及授課型研究生 項目(表二) 。

45


表二 本科生

授課型碩士

研究型碩士

博士研究生

人數/總人數

父母供給

175

214

12

7

408/602

獎學金

84

10

30

136

260/602

自己賺取

0

17

1

6

24/602

學校補貼

0

3

0

15

18/602

助學貸款

1

0

0

0

0

其他

1

0

0

0

0

二、消費狀況: 47.5%的受訪同學平均月消費(不包括房租)在 3000-5000 元之間,另有 33.7%在 1000-3000 元之間。被調查對象中在性別間、高校間和家庭所在地間沒有顯著差異,但 在所在年級間有顯著區別。一般而言,本科生月平均消費額小最少,博士研究生相對開 銷較多;資金來源為父母供給的學生在月平均消費上表現出較為拮据,但獎學金生與非 獎學金生的月平均消費沒有明顯差異(圖二)。 圖二

從細化的各項消費項目分析,同學們每月用於交通/通訊和日用品的支出集中於 101-300港幣間;各項消費中,買書/列印/文具支出最少,而購物和社交消費較多。較 少的購書支出可能是因為香港高校充足的圖書資源以及資訊化時代電子化教學模式的 普及;而較高的社交、購物支出則可能一方面歸因于香港高生活成本的大環境,另一方 面源於同學們拓展社會網絡、結交新朋友的需求(圖三)。

46


圖三(1)

將各項消費支出與性別、所在年級、所在高校、家庭所在地、資金來源方式1做交 互分析來看,不同組別(男女,不同年級、不同高校、不同家庭所在地、是否父母供給、 是否是獎學金生)之間是否存在差異?我們可以發現,男、女顯示出在日用品消費、購 物、其他文娛活動消費方面的差異;本科生、授課型碩士、研究型碩士、博士研究生之 間表現出除社交支出外,其他所有消費情況分佈上的差異;此外,學生因高校不同也體 現出除交通通訊、社交兩項外的其他差異。然而統計也表明,學生的家庭所在地點並不 影響其在香港的消費模式,且各組別間在社交支出上并沒有明顯差異。換句話說,不管 學生來自農村還是城市,他們在香港的消費水準基本相當。無論學生的月消費情況和月 消費項目分佈如何,他們用於社交的費用也基本相當。

具體而言,女性在日用品、購物和其他文娛開銷上都略高於男性。本科生月消費水 準最低(圖三2),授課型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消費能力相對較高。

1

由於“自己賺取”、“學校補貼”、“助學貸款”設計的人數很少,不具代表性,因此在此省略

47


各大高校間的比較發現,雖然在平均月消費上沒有明顯區別,但在具體的日用品、 購物、書/列印/文具,以及其他文娛活動等項目存在顯著差異。也就是說,各高校學生 在對於有限的月生活費的分配上有著不同的側重。我們再進一步控制學生所在年級後發 現,各校本科生間在月平均消費上均在表現出顯著差異,其他三組除個別項外差異不 大。基於上述的分析可以推測,各校本科生在月消費分配上存在很大的區別,而各校授 課型碩士、研究型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的消費模式是較為相似的。

此外,學生們的居住花銷與他們的居住方式、所在年級、所在高校及經濟來源都有 著密切的關係。校內租房的同學其每月房租約在1000-3000元之間,而校外租房的同學 其用於房租的開銷明顯大於住校學生,約為2000-5000元(圖四)。

圖四

與月平均消費情況相似,本科生的居住支出少於其他類別的學生(圖五),而授課 型碩士房費支出最高,這與香港高校不為他們提供校內宿舍有關。另外,即使在控制了 學生所在年級的情況下,各高校學生的房租支出仍呈現明顯差異(表四)。一般而言, 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科技大學由於地處相對偏遠,所以房租也相對比較低廉。 而港大、城大學生的居住成本則相對較高(表三)。 圖五

48


表三 所在高校

房租上的花銷

香港 香港中

香港科

香港城

香港理

香港浸

嶺南

香港教

大學 文大學

技大學

市大學

工大學

會大學

大學

育學院

總計

1000以內

6

6

30

11

1

2

2

1

59

1001-2000

13

15

88

21

14

9

1

5

166

2001-3000

37

16

72

48

17

11

1

2

204

3001-5000

19

27

39

37

17

14

0

0

153

5001-7000

7

1

0

7

2

0

0

0

17

7001以內

1

0

1

1

1

0

0

0

4

83

65

230

125

52

36

4

8

603

總計

總體而言,91.8%的同學表示每月的生活費用有所結餘或差不多夠花,74.2%的人認 為自己的生活水準和周圍的朋友差不多。統計發現,授課型碩士(圖六)的學生感覺經 濟拮据的比例在所有組別中比例最高,有獎學金的研究型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情況較好, 獎學金基本能夠保障其在香港的生活。 表四 所在年級 本科生 一般情況下,你每月生活費

授課型碩士

研究型碩士

博士研究生

總計

有多餘

91

70

20

90

271

差不多

70

147

12

50

279

不夠花 總計

13

24

4

9

50

174

241

36

149

600

在各項滿意度的統計中(圖六),同學們普遍對學習環境給予了最好的評價;對於 居住環境和校內餐廳價格也基本持肯定態度;但是對於涉及到校外的一些項目如校外餐 廳價格、交通費等的滿意度較低。 圖六 49


最後對於人民幣持續升值,學生中持兩派意見(表七)。以自費為主的本科生及授 課型碩士大多認為人民幣的升值會為他們會帶來的積極影響多過消極影響;而多依靠獎 學金生活的研究型碩士及博士研究生則擔心人民幣升值後帶來物價上漲等各種不利因 素,他們的獎學金也將變相“縮水”,所以對此普遍持消極態度。

表七 所在年級 本科生

授課型碩士

研究型碩士

博士研究生

總計

人民幣對港幣持續升值 對在港生活有積極影響

71

121

7

8

207

對在港生活有消極影響

73

79

23

106

281

說不清楚 總計

29

40

6

36

111

173

240

36

150

599

三、總結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在港生活的大學生其消費情況和經濟狀況有所區別。這主要是 因為不同種類的學生在港生活的資金來源不同,自費生和獎學金生之間差別顯著。 首先關注以自費為主的本科生和授課型碩士。本科生各項消費支出都是各組中最少 的,但整體經濟狀況尚可,每月仍有部份盈餘或生活費足以支付每月花銷。授課型碩士 除房租支出項占到各組榜首外,其他各項消費也居高不下,所以他們中的一定比例會感 覺經濟拮据。 研究型碩士和博士研究生大多獲獎學金資助,且獎學金金額可涵蓋其每月各項支 出,甚至尚有結餘,所以這部份學生在港的生活基本沒有後顧之憂。但對於人民幣持續 50


升值,他們都認為將對未來在港生活將帶來不利影響。 此外,每個高校由於校園所處位置不同、周邊消費水準不同,都會對學生的經濟情 況帶了一定影響,但此種影響遠遠小過由於生活資金來源不同所帶來的差異。學生來自 城市、城鎮或農村,會直接影響他們選擇就讀課程的種類,但是家庭背景對學生們在港 生活的消費情況和經濟狀況影響不大。這裡的關鍵還是因為大多農村學生選擇具有獎學 金的課程,其在港生活的資金來源得到政府和學校的大力支持和保障。 當然,受制於問卷設計及時間精力等問題,本調查仍有許多不足之處,可在今後的 工作中進一步完善。

51


記錄內地生的香港足跡 ——全年征《內地生》雜誌記者 香港高校內地學生學者聯席會議(高學聯)由香港各所高等院校的內地學生學者聯 誼會組成,涵括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 學、香港浸會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學院、香港樹仁大學、香港公開大學和珠海學 院十一所院校。《內地生》是高學聯主辦的面向在港內地學生學者的季刊雜誌。我們記 錄下香港各高校的活動,關註內地學生學者的生活現狀,採訪知名學者和社會界人士。 想瞭解香港的大學的現狀和未來,結識更多朋友,發出自己的聲音,就趕快加入我們吧! 表現優秀者將有機會, 1. 有機會前往鳳凰衛視等知名媒體參觀學習; 2. 參加定期組織的學習交流,上一年度我們的足跡 已經走過北京、南沙、中山和惠州; 3.開具實習證明 如果你是在港的內地學生學者,有文筆,有思想,愛表 達,發送簡歷和和撰寫一篇最近有關內地或香 港社會、文化、教育、經濟等主題的文 章(800-1200字)至mainlandstudent@bhkaec.org.hk,就有機會加入我們。

Come and join us!

52


本期執行主編:嚴維巍 文字編輯:溫潔淨 嚴維巍 齊旸 蔣婷 美術編輯:張博綸 記 者:嚴維巍 潘文昂 與我們聯繫:mainlandstudent@bhkaec.org.hk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