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性麻痺之介紹

Page 1

腦性麻痺之介紹 Cerebral Palsy (C.P.) 樂仁啟智中心 物理治療師 劉俊賢 103.06.25


飛翔的石膏鞋: 太陽女孩包錦蓉的生命畫冊


熱愛生命獎:彩繪生命的黃美廉博士


中研院博士 孫嘉粱


定義 1 • 大腦的中樞神經系統在未發育成熟之前, 受到傷害 –開始發育:胚胎形成第二周後 –發育成熟:約出生後 1 年以後 • 受到傷害的腦細胞,會放出一些不正常的 訊息,使得肌肉控制時造成障礙,通常會 比較僵硬或是比較無力



定義 2 • 有時候傷害也會影響其他腦部區域,如視 覺、聽覺、語言或學習上的障礙。 • 屬於一種症候群。 • 腦性麻痺病患的腦傷不會惡化,因此為非 進行性的疾病,可是若是沒有加以適當的 治療,會有關節畸形或攣縮的情形產生。


思考

常見混淆

•小兒痲痺 –會傳染 –小兒麻痺病毒導致 –侵犯脊髓灰質 –兒童 . 成人都會得

•腦性麻痺 –不會傳染 –無特定病原體,為症候群 –大腦受損 –僅幼兒會發生


屏東 . 勝利之家


思考 •中風

•腦性麻痺

–不會傳染 –血管栓塞或破裂 –大腦受損 ◎ 中樞系統發展成熟以後

–不會傳染 –無特定病原體,為症候群 –大腦受損 ◎ 中樞系統發展成熟前


思考

先天 vs 後天

• 先天:形成受精卵之前 • 後天:形成受精卵之後


原因 • 先天:無 • 後天 – 產前:孕婦在懷孕時,感染德國麻疹、帶狀皰 疹,或是有糖尿病、高血壓……等 – 產中:可能因為早產、難產,使得嬰兒在生產 中或產後,腦部受到傷害,無法充分得到氧氣 的供應。 – 產後:可能因腦部感染,如:腦炎、腦膜炎, 頭部外傷…等


分類及運動特性 -1 • 一、依神經肌肉系統被牽連的部位分: – – – – –

( 一 ) 單癱。 ( 二 ) 下肢麻痺。 ( 三 ) 半身麻痺。 ( 四 ) 三肢麻痺。 ( 五 ) 四肢麻痺。


分類及運動特性 -2 • 二、依神經肌肉系統被牽連的型式分: – – – – – – –

( 一 ) 痙攣型。 ( 二 ) 指痙型動作徐動型。 ( 三 ) 運動失調型。 ( 四 ) 無張力型。 ( 五 ) 顫動型。 ( 六 ) 強直型。 ( 七 ) 未分類型。


分類及運動特性 -3 • 三、依神經肌肉系統被牽連的程度分: – ( 一 ) 輕度:病兒無需特別照護,可做一般日常 活動,不需肢架亦可步行。 – ( 二 ) 中度:病兒有輕度語言及步行障礙,需使 用肢架,裝具等來從事日常 活動,需要加以治 療。 – ( 三 ) 重度:病兒有嚴重之神經肌肉系統失調症 ,治療起來較為困難,很少能獨立生活,常常 變為保管照護。


類型 損傷部位 肌肉 張力 外觀 及 姿勢

特 運動 性 功能

智能

其他

痙攣型

徐動型

舞蹈型

( 50%-60% )

(20%-25%)

( 5-10% )

大腦皮質

腦幹基底核

小腦

低張型 不清楚

高張力

不一定 隨時在變

不一定 隨時在變但變化不大

低張力

体型較弱小 . 肢体僵硬,背弓 . 上肢常呈變曲 . 下肢呈內收,半彎曲 及內旋之剪力式型態 .

体型較瘦 . 全身有不隨意的動作 . 臉部表情怪異 . 嚴重者左右不對稱 .

沒有明顯的不正常姿 勢.

沒有特別的不正 常姿勢 .

運動發展遲緩 . 頭、頸部控制很差 . 肢体動作緩慢不靈活 . 動作快而猛 . 平衡反應遲鈍 . 不隨意動作很多 . 自已不能控制動作 . 平衡反應很差 .

手、眼協調動作很差 . 專心做某一動作時, 手及頭會顫抖 . 走路時如酒醉步態 .

頭、頸部軟弱無 力 動作緩慢無力 . 平衡反應差 .

75% 有智能不足,個 性膽小,內向被動。 適應能力較差。

70% 有智能不足,膽 小、被動。

膽小、被動 部份患者有智能 不足

常有眼球振顫。

-

70% 有斜視、 50% 有癲癇。

智力較好。活潑、外 向、情緒不穩、常帶 有攻擊性、注意力不 集中。 常會流口水。口齒不 清、聽力障礙 20%


髖關節 伸直 / 內轉 / 內 收 膝關節 伸直 踝關節 蹠曲

肩關節 彎曲 / 外轉 / 外 展 肘關節 彎曲 / 旋前 腕關節 彎曲 / 指掌關節 緊握

頸關節 伸直 軀幹關節 伸直


痙攣型 – 約佔 50-70% ,為錐體系統之病 – 變,病變位置在大腦。 – 1. 誇張的肌腱反射,及持續性 的踝關節陣攣。 – – 2. 拉張反射度降低。 – – 3. 肌肉緊張力增加。 – – 4. 上肢出現的是曲肌痙攣。 – 5. 下肢出現剪刀式姿勢。 – 6. 二 - 三個月大的時候,當手應 可張開時卻仍持續地緊繫著。 – 7. 不正常反射之出現。

不正常的驚嚇反射比平常的 彎曲度為少。持續性不對稱 頸部張力反射,如抓握反射 、交替伸直反射。 8. 病肢變短或溫度較低。 9. 運動發育延緩。 10. 攣縮及畸形:如 (1) 脊柱 後凸。 (2) 腰椎前凸。 (3) 骨 盆傾斜。 (4) 嚴重的股內收, 常造成一邊或雙邊髖關節脫 臼。 (5) 下肢剪刀式的攣縮。 (6) 足部馬蹄外翻型畸形。


原始反射 行為

動作

開始時間

結束時間

驚嚇反射 (Moro reflex)

全身性先伸直 再彎曲

出生

3~4 個月

覓食反射 (Rooting reflex)

嬰兒吸奶嘴的動作

出生

4~7 個月

吸吮反射 (Sucking reflex)

嬰兒咬合口腔的一種反射動 作。成人將手指放進嬰兒的 口內,並觸摸牙床的咬合面 ,嬰兒會作出上、下牙床咬 合的反應。

出生

4~7 個月

手掌抓握反射 (Palmar grasp)

小朋友摸到東西就會有抓握 的動作

出生

3~6 個月



「一個台灣,兩個世界」關懷系列紀實片 2006 商業週刊


影片 - 機器女孩


思考 • 智能不足?

– 先天智能不足 – 後天智能不足

• 嚇一跳=好玩?互動?


積極性治療 • 骨科手術 – 6 ~ 7 歲時進行

• 神經阻斷術 – 酚劑神經阻斷術 – 肉毒桿菌


腦性麻痺患者相關問題 • 視覺:

– 50 %眼球肌肉控制異常→內外斜視 / 眼顫 / 視神經萎縮

• 聽覺: – 20 %聽力障礙: esp. 高頻耳聾 ( 徐動) • 語言: – 70 %唇鄂舌喉肌肉控制困難 • 癲癇: – 40 % • 認知: – 先天 / 後天 智能障礙 • 知覺障礙 / 情緒 . 行為問題


成人腦性麻痺患者 相關問題 • 不正常反射 • 不正常張力肌力 – 痙攣 / 抽筋 / 肌肉傷害 • 不正常關節活動度 – 攣縮 / 形變 / 關節炎 / 脊柱側彎 • 心、肺功能不佳 • 體溫調節功能差 • 便秘 • 憂鬱症


後損傷症候群 ( Post-impairment Syndrome ) • 因為過度使用而造成以下症狀 – 疼痛 – 疲勞 – 虛弱 Pain

Weakness

Fatique


成人腦性麻痺患者 主要服務目標 1. 維持最大日常生活活動功能( ADL ) 2. 延緩身體機能退化 3. 維持健康身心靈


需求

長程目標

短程目標

策略 避免刺激因子

不正常反射 不正常張力 肌力不足 不正常 關節活動度 關節炎 心、肺功能不佳 體溫調節功能差

維持 減少異常反射發生 最大日常生活 張力正常化 活動功能 維持肌力

延緩 身體機能退化 維持 健康身心靈

便秘 憂鬱症

維持主動 / 被動 關節活動度

擺位 肌力 / 肌耐力訓練 設計主動關節活動 給予被動關節活動 合適空調 / 衣物

維持心肺功能

飲食注意

體溫調節功能差

矯正輔具

注意胃腸功能

保護輔具

增加溝通機會

行動輔具 生活輔具 資訊輔具

AFO/Splint


• 家庭支持 • 影片 - 父推癱兒,年輕跑到老


家庭支持 影片 - 父推癱兒,年輕跑到老


引導式教育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