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folio

Page 1

Pursuit My ARCHITECTURE Dream


Architecture Profolio LI, HSUAN-YI Personal Experience 1995 - 2017


建築的永恆不變,即是,探索各種建築形式,它既是我們 有限的物理之所能及的,同時是尊重自己文化的。


Architecture

01

李宣毅 LI, HSUAN-YI Personal Experience 1995 - 2017


INFORMATION

1995-01-04

Born in Kaohsiung, Taiwan

EDUCATION

2007-2010

私立道明中學國中部

2010-2013

國立鼓山高中-外語資優班

2013-2017

朝陽科大建築系-建築組

2014

高雄 進擊,微建築 競圖 ( 入圍 )

2016

朝陽科技大學第一學期全班進步獎 ( 第二名 )

2012

高中 體育,衛生股長

2015

李永欣建築師事務所 ,Kaohsiung 大學 105年建築系2A副班代

02

2016

王家建築師事務所 ,Kaohsiung 大學 系學會設備組 組員 大學 建築組畢籌會公關組 組長

Architecture

3D

SketchUP Pro 3Ds Max V-Ray rendering Lumion Revit

2D

AutoCAD Photoshop illustrator InDesign

AWARD

WORK EXPERIENCE

CUMPUTING SKILLS

LICENSE

2016

TQC 2014 CAD 國際認證


PERSONAL

HOBBIES & INTERESTS

LANGUAGE SKILLS

dantebook1215@gmail.com

Chinese

https://www.facebook.com/li.x.yi.5

English

https://www.instagram.com/dantebook0104/

Taiwanese

Architecture

03

2013.09 身體之所的共存

2013.10 環境放大器

2014.02 S.O.S 空間,秩序,結 構的創造與衍生

2013.11 經驗空間

2013.12 我的烏托邦

2014.04 我的桃花源

2014.03 進擊,微建築 競圖

2014.12 建築古典立 面設計

2014.09 6X6工作室

2014.05 基因空間

2014.11 芳庭宅居

2015.02 未來屋 競圖

2015.04 宗教聖殿附 屬幼兒園

2015.09 福德祠 競圖

2015.11 社區小學設 計案

2016.02 大師足跡-當代藝 術中心

2016.04 台中社會住 宅設計案


Architecture

04


Architecture

05

CONTENT Selected Academic work 2012-2017

01 環境放大器

07

02 6X6模矩工作室

09

03 福德祠競圖

11

04 小學設計案

15

05 大師足跡

21

光,風,水,音,熱.何謂建築的理性 模矩是空間的初始,也是人與空間的初識 土地,宗教,人類.三者透過空間的交流 學園,是否只能提供學生使用的空間 何謂大師,解剖建築名師的建築語言,構築新的建築經驗

06 台中社會住宅

社會,是構成都市的命脈.社會住宅,是社會的縮寫,也是 對住宅的新解釋

25


Architecture

06

01

環境放大器

02

03

6X6模矩工作室 福德祠競圖

Design in Grade 1

Design in Grade 2

04

小學設計案

Design in Grade 3

05

大師足跡

Design in Grade 3

06

台中社會住宅

Design in Grade 3

Design in Grade 3


Architecture

07

01

環境放大器 - 光,風,水,音,熱的初識

形式由功能而來 - Louis Henri Sullivan


光的引導

風的引導

Concept : 尋找該負責區域之特色,以分工的方式針對光 、水、風、音、熱等做五感之觀察小組三人各取一項製作 1:1裝置。 透過密閉容器觀察周遭過程中,噴水池的水聲透過喇叭狀 的媒介反射喇叭內部的不同才有不同的感受,光如何以見 與非見、見與不見去詮釋。當光流過不同顏色的窗口,透 過這樣的顏色介面觀察到環境的變化看見不同的感受,經 過光流與聲音的消失與再現,作為此容器體驗的完結。

08 Architecture

音的引導


Architecture

09

02 6X6模矩工作室 -

空間尺度與人體尺度的交集線

工作室與住家要如何在6x6 m2之間共存? 先將職業定義為極限運動者,基地定在人煙稀少山坡之間 ,使用媒材為跳動的尺度


臥 室

自由時間

滑板比賽

基 本 運 動 員

客 廳 景 觀

私 人 菜 園

廚 房

影 音 室 閱 讀 室

10

外出

先分析生活方式,在整理出自身的空間需求。

Architecture

客廳,景觀

飯 廳

釐清各空間相互的關係

Concept : 以滑板外型 為出發主軸 ,取其兩側 斜面,將 6X6量體傾 斜成四邊形 量體。

利用極限動 場的高低不 均的場地特 色,轉換成 多個單一量 體外插在量 體四周。

而量體增加 了滑動滾輪 的特性,透 過量體的移 動而產生不 同的立面變 化。


Architecture

11

03 福德祠競圖 -

反思宗教與建築之間所存在的關係

人們崇拜土地,土地給予自然存在、給予人們成長機會。 而土地,宗教,人三者透過空間匯集在同一軌道。


Architecture

Concept :

12


4 5 2 1 13

3

6

Architecture

1. 風雨廣場 2. 廁所 3. 辦公室處 4. 神壇 5. 二樓廣場,天公處 6. 二樓休息處

進入基地為一個路徑 1.保留廟宇的傳統廣場 基地的入口正對著僅存的老聚落,入口的大樹為主入口的引導,並利用廣場的特色,創造人與人、人與樹之間的活動場域。 2.改變廟宇二樓狹小的形式 將二樓拜天公處增加空間,創造出類似天台的空間,除了舒緩二樓人潮以外,並配合廣場,形成上下關係的虛空間交流。


南向立面圖

西向立面圖

Architecture

14

北向立面圖

東向立面圖


Architecture

15

04

小學設計案 - 校園的突破與重構

現今,社會變遷如光速般星位轉移 但我們的學習環境似乎一成不變,嘗試在都市夾縫中重新 塑構出與學生、環境、人三者之間的關係


在地核心串聯 : 由於基地後方的公園空間不足且聚落 大廈內缺乏空地,導致居民與國家資 訊圖書館有一段距離,而此基地剛好 介於國資圖與國宅群之間。 長期因為此閒置土地中斷的狀態下, 將基地作最大化的空間開放,成為一 個新的核心將周圍社區重新串聯

Architecture

16

Concept : 屋頂在城市裏屬於開放場 域,透過串連形成空中的網狀公共空 間。 並且將基地四周打開,建築物配置於 其中間,創造出兩者之間的流動感和 呼應兩處的綠園元素,想達成對校園 來說透過不同視角又發不同的事件與 結果。


2

1 1 2 17 Architecture

小學一層平面圖

小學二層平面圖

小學三層平面圖 1. 教室 2. 綠化屋頂面

教室活動單元 全區規劃屋頂層平面圖

3

1. 小學教室 2. 幼兒園教室 3. 體育館

常態

單元分組

多功能使用


幼兒園一層平面圖

幼兒園二層平面圖

教室單元平面圖

小學剖面圖

18 Architecture

體育館二層平面圖

體育館一層平面圖

小學剖面圖


小學西向立面圖

小學南向立面圖

小學北向立面圖

小學東向立面圖

Architecture

19

體育館後向立面圖


幼兒園北向立面圖

幼兒園南向立面圖

體育館正向立面圖

Architecture

20


Architecture

21

05 大師足跡 -

尋訪大師,探究其驚人之處

建築大師何謂被稱為大師,藉臨摹他們的建築,轉化為設 計的一種手法,讓大師的足跡在一次綻放在自己的設計上


黑川紀章 - 從代謝到共生 「如果要我反省60年來東京的城市面貌,我覺得我們太急著做太多的東西。我認為,接下來60年也會有同樣的變化, 更可以說,100年後,現有的東西還能保存到那時候的機率,除了古蹟以外 我認為大概接近零吧!」 - 黑川紀章

黑川紀章後期開始提倡“共生”思想,認為這一思想是即將到來的生命時代的基本理想,將成為二十一世紀的新秩序 。黑川紀章將其共生思想概括成幾個基本組成部分:異質文化的共生、人類與技術的調和、部分與整體的統一,內與 外的交融、歷史與現代的共存、自然與建築的連續。 而本次設計及採用黑川紀章後期的共生思想。

埼玉県立近代美術館

大分體育公園綜合競技場

城市就像一個巨大的生命有機體,而社會、文化、自然、人類 責成為了此生命體的基本構造。 當代藝術中心,讓人們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在這模糊地帶講 述著曾經、現在、未來。 .都市 - 密閉 厚重實牆 空間流動較狹長 .自然 - 開放 玻璃帷幕 空間較寬敞 Concept :

22 Architecture

國立新美術館


1

1. 大廳 2. 販賣部 3. 演講廳 4. 多功能教室 5. 展覽處 6. 辦公室

售票口與服務區

警衛室

2

陶藝教室

繪畫教室

展場

5

文創商店

展場

當代藝術中心一層平面圖

4

會議廳

手沖教室

手工藝教室

Architecture

23

當代藝術中心三層平面圖

VIP室

6 辦公室

3

館長室

展場

演講廳

當代藝術中心二層平面圖

當代藝術中心四層平面圖

當代藝術中心東向立面圖

當代藝術中心西向立面圖


Architecture

24


Architecture

25

06

台中社會住宅 - 校園的突破與重構

土地是人們依附的根本,鄉所是人們成長的地方, 即使身在他鄉,心繫仍是故鄉。 有時候,遊子不是不願歸鄉,而是沒有,一塊安穩的地坪 讓他們落地


在地核心轉移 : 由於竹仔坑社區的活動中心空間不足且聚落內缺乏空地導致社區舉辦 的農業市集場地有諸多限制,在此基地剛好介於舊國宅與老聚落之間 長期因為此閒置土地中斷的狀態下,將基地一樓作最大化的空間開放 ,成為一個新的核心將周圍社區重新串聯。 並利用社區意識為在地生活的核心價值,透過商業網/學習網的建構而 促成,讓住宅置入兩者之性質,使住宅不再是單一性質的空間,而是 社區的核心意識。

城市農園 : 26 Architecture

提供社區屋頂作為農園逐漸普及,除自給 自足外,搭配社區的市集空間則可以產生 更多商業行為,過去以農為主的竹仔坑社 區,藉由這個機會再將原有之產業重新返 回此地,延續歷史,強化社區意識。


開放式樣貌的入口 1 . 2樓公共空間部分對象是小孩與老人,希望增添活潑感並 提供流動性的空間增加居民交流,以立體農村的樣貌做發想 ,視線的通透可以使外部的人看到空地的活動,並透過四周 視線聚集引導人進入,地面層的動線與視野在一樓完全開放 ,量體之間圍塑出中庭與廣場。

8

4

7

6

Architecture

27

3

單元房型/2人 平面圖

5 1 全區規劃一層平面圖

2

單元房型/4人 平面圖

1. 大廳 2. 農村市集1 3. 會客室 4. 圖書室 5. 農村市集2 6. 咖啡廳 7.中庭垂直農場 8.老人活動中心

單元房型/3人 平面圖

單元房型/3人 平面圖


Architecture

28

全區規劃二層平面圖

全區規劃三層平面圖


東向立面圖

Architecture

29

北向立面圖


西向立面圖

Architecture

30

南向立面圖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