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份《觀察家》副刊

Page 1

媒体研究专业文凭课程

刊登⼴告

公正 JUST 客观 OBJECTIVE 批判 CRITICAL

联系我们

联络

­ ­ ­

创刊:2002年5月20日

THE KAJANG OBSERVER 发行人:新纪元教育有限公司

PP19414/11/2018(034991)

新纪元大学学院媒体研究系

kajang.observer@newera.edu.my

观察家 The Kajang Observer 2020年5月份 (24-08-2020) 绘图/编辑:黄思洁

睡眠

B02 - B05

我 们 又 该 如 何 解 决 呢 ?

迷思

B06 - B08

後疫情時代的

新形態工作

疫情来袭,各行各业都陷入了危机, 乐观地说是转机,悲观地说是危机。 各个领域又如何面对呢?

Published by New Era Edu Sdn Bhd at Lot 5, Seksyen 10, Jalan Bukit,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TEL:+603-87392770

FAX:+603-87336799

究 竟 疫 情 来 袭 对 睡 眠 造 成 了 什 么 影 响 ?

睡 眠 对 于 人 类 来 说 极 其 重 要 ,


睡眠迷思

B02

睡眠重要卻做不到

资料整理:潘静茹、邱慧雯、陈潔星 绘图/编辑:邱慧雯

人们在行动管制令期间,不止行动被严格管制,常态 生活也被迫按下暂停键。防疫期间的生活步调开始变 慢,我们待在家,更能自主掌握与分配时间,那么我 们有充分的休息吗?我们是否有睡好?有睡够?

电灯发明后,明亮的灯火延续 了白昼,从此人们不再遵循日 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作息。人们不 再担忧黑夜里各种不确定性的危险,丰 富了人们在夜间的行动。一天24小时、 一周7天、全天候提供服务,美国艺术史 家乔纳森克拉里称之为“24/7的资本主 义”。 在现今资本主义社会里,我们对 时间区隔有这样的印象:8小时工作、8 小时睡觉……那么还有8小时在做什么 呢?8小时的工作或睡眠时间真的落实 在我们的生活里吗?在竞争与消费的社 会,每个人为了保障生存的需求以及满 足物质的欲望,习惯在工作上付出更多 时间,工作上带来的压力,成了人们牺 牲睡眠时间的理由。 现代科技不仅为人们带来了许多 的便利,同时也养成了人们对它的依赖 性。人们时时都在滑手机,无论是用 餐、上厕所、走路、甚至睡觉的时候 都“机不离手”。依赖着科技的人们也 渐渐开启了夜猫子的日常,忽略了睡 眠。 为了了解人们的睡眠品质与状态, 《观察家》记者通过线上问卷调查,一 共收集了387份回复,包括了7至50岁以 上的大马人,其中年龄18至35岁占了总 数的80巴仙。由于本问卷主要在新纪元

大学学院媒体系的社交平台发放,当中 学生占了总比例的73巴仙、其他工作者 则占了23.3巴仙,而其他职业身份, 如:退休人士、家庭主妇、无业游民 等,只占了小部分。 根据调查结果,98.7巴仙的人认为 睡眠是重要的。他们认为睡眠是人体获 得休息的时间。睡眠是影响一个人的精 神状态、健康、体力、皮肤状态等的核 心关键。因此,拥有足够的睡眠可帮助 我们恢复精神、保持活力与思绪敏捷。 由此可见,睡眠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有益 而无害的。但是吊诡的是,却有45巴仙 的人认为自己在平日里的睡眠是不足够 的,证明多数人都清楚知道睡眠在日常 生活中存在着重要的关系,然而却缺乏 履行足够睡眠的行动力和意志力。 人们白天在工作,晚上好不容易拥 有了休闲时间,往往却选择利用这段时 间刷朋友圈、追新剧等。大家都抱着一 种心态——报纸上刊登的意外都不会发 生在自己身上。人们看到了有关“青年 通宵打电玩猝死电脑前”、“某程序员 熬夜加班猝死”等骇人听闻的消息,都 只是读了、怕了、担心了,接着便若无 其事地继续刷手机。人们宁愿花上几千 块购买睡眠监测设备或美容护肤品,都 不愿意放下手机好好休息。

我们睡眠状态原来是这样子: 我们

69.3%

16%

6.7%

睡前依然机不 离手。

睡前做些休闲活 动,例如:阅读、 听音乐。

睡前还在处理 课业与工作。

事实上,人们在睡前大部分时候都依然让自己的精神处 于活跃状态,而不是静下来心预备进入睡眠。

我们的入睡时间与习惯:

39.3% 在1点至4点的时间段准备入睡

31.6%

2

1

躺在床上超过半小时以上才能入睡

超过

50%

习惯侧卧睡,或称胎睡型,像婴儿 卷曲在子宫内的状态

27.2% 面临着难以入 眠的困扰。

: 睡后却不太安稳

20.9% 会经常做梦。

25%

认为自己睡不好, 主要原因是压力、 难以入眠等问题。

然而,人们觉得自己睡得安稳的主要原因是环境舒适、 本来就觉得疲惫、比较能深睡。

我们睡醒之后第一件事:

近 3

我们 入

在 睡 觉之 前 是 这 样 的 :

50%

会特别挑选睡具,例如:枕头 与抱枕

77.8%

睡醒第一件事是按掉闹钟。

41.9%

担心自己睡不醒、依赖闹钟叫醒 自己、身体不会主动睡醒、担心 赖床……其实充足的睡眠,大脑 会自动觉醒,在该醒来的时间醒 来,不需要靠闹钟。

需要陪睡物,有娃娃、抱 枕、“臭臭”等。 大多数的人都是睡在有床架上 的床,但也有人打地铺、睡沙 发,或者直接在地上睡觉。

近25%

另外的人一睡醒就是刷手机。


睡眠迷思

B03 采访与整理:陈恺欣、蔡韵珩 绘图/编辑:邱慧雯

问:你是否比行管令之 前花更多时间在刷手机 或电脑上?

时期

疫情

问:除了处理工作与课 业,请问你在行管令期 间额外花在手机/电脑 上的时间?

14% 不是

问:行管令期间,同样 的5至8个小时,你会把 时间花费在工作或课业 上还是与家人、伴侣或 室友相处?

31.5% 超过8小时

23.5% 9.6%

41.1%

6-8小时

工作/课业

0-2小时

17.8% 陪伴家人/伴侣/室友

86% 是

35.4% 3-5小时

休息的定義 由自己制定 由

于行管令期间需长时间待在家,而 电子产品是大家与外界保持联系的 唯一桥梁,因此大家显然都把部分时间花在电 子产品上。大部分的人觉得自己行管令期间获 得充分休息,睡醒之后觉得精神饱满的比例也 有上升一些。但是,仍有32.8%人觉得睡眠不 足够,待在家中时间变长,不一定代表拥有良 好的休息。有37%的人觉得疫情与行管令期间 的睡眠品质被影响,或许因为平时都过着忙碌 的生活,突然之间多出许多空闲时间,生活反 而会变得更不规律,或者并没有更自主地去掌 握与安排时间。 传播学者黄国富表示,休息的方式因人 而异,过去社会里的人们休息状态其实并非静 止,反而庆祝节日是他们休息的方式。由于每 个人的心态不同,所以休息的形式上也不同。 如今,工作与休息似乎没有明显的区隔。 成功的定义间接影响了人类对于休息的观 念。他表示,在马来西亚对于成功人生的定义 过于狭隘,只要掌握了权力或财富,就是成功 的象征。然而,真正的做好一件小事,其实是 否就能代表成功?我们不能陷入“成功代表着 权力与财富”的漩涡里,理当自我审视,要问 为何随波逐流地追求所谓的“成功”?

状态

睡眠

问:行管令期间,你 的睡眠情况和品质与 行管令之前的差别是 什么?

问:你在行管令期间是 否有获得充分的休息?

没有多大改变,就 是本人越来越放 肆,离早睡早起的 健康生活越来越 远。 之前虽然睡的时间 比较少,但是睡得 比较好。现在睡的 时间比较长,但睡 得没有之前好。

没有

72.9%

问:你早上睡醒后的状 态如何?

24.8% 乏累

27.1%

58.7% 适中

16.5% 精神饱满

“自我检视的过程也是一种休息”。 图片来源:受访者黄国富提供。

现今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活节奏快,人类休息时间 也相对减少,我们该慢下来,反省工作忙碌与科 技依赖,方能重新看见休息的意义。

自我检视是一种休息

“微震惊”是零碎的休息

现今人类害怕成为“异类”,因此不敢做出改变。他们 之中或许有人已意识到“成功的人生”不一定与财富和权力 画上等号,但世界很现实,一旦与众不同,生活会因无法获 得别人的理解而变得痛苦,导致每个人都在追求所谓的“成 功人生”,处于“忙”与“茫”的状态。一直很盲目及努力 地赚钱应付生活品质,但似乎不清楚自己到底在忙什么,逐 渐成了生活的“奴隶”。 针对上述的情况,黄国富指出,“自我检视的过程也 是一种休息。”事实上,电子产品已成为人类日常生活中不 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类不自觉地对电子产品产生过多的依赖 性,长年累月便不知该如何独处,反而利用电子产品来填满 或逃避面对自己的时间。由此可见,使用电子产品俨然变成 人类“休息”的其中一个管道。例如,疫情期间待在家的时 间变长,与家人相处的时间也相对增加,但是对于一些不擅 长沟通的人来说,反而会因为不知该如何开启人与人之间的 相处模式,选择进入科技世界,从中“休息”。 对于如何自我检视,他表示,“人类应勇于踏出舒适 圈,走出科技世界,多与他人沟通或是尝试一些新事物,让 自己的生活变得有趣且多元化。”由此一来,当人类尝试新 事物并享受其中时,何尝不是一种休息呢? 我们也应适当地给予自己自我沉淀的时间,想想自己的 过去、现在、未来,与自己内心深处交流,尽量地抛问题省 思,并不断地审视自己现在所做的一切是否和真正的理想更 近一步。只要改变了自己的心态,“休息”的定义其实是由 自己拟定的。 人类该做的是重新定位个人对于“成功”的定义并勇往 直前。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它会给予你真正的答案。

如今,电子产品所提供的“微震惊”或是各类资讯 成为人类逃避现实、短暂休息的管道。“微震惊”指的 是数位科技承载的内容,它能带给人类情绪上的波动, 为日常生活中增添一丝刺激感。人类需要“微震惊”或 各类资讯来填满零碎的时间,从中获得短暂的休息,但 是“微震惊”和各类资讯不能是人类生活的主导者。人 类应懂得抵挡它带来的诱惑,避免上瘾。 黄国富表示,他因工作需要而长时间面对笔记本电 脑,但他自觉性较强,刻意选择使用最低数据量配套, 控制自己摄取过多的“微震惊”或垃圾资讯。当他感受 到诱惑时,便会把注意力转移到写作或是阅读书籍,离 开网络世界。 网络庞大的资讯的诱惑固然大,不仅承载了“微 震惊”为生活添加刺激感,也提供了各类娱乐资讯给大 众。然而,人类是否能在这些资讯当中,根据自身需 求,好好的过滤或区分资讯与知识呢? 由于透过电子产品浏览资讯变得很容易,有时候资 讯过于琐碎,而人类其实并不需要承担那么多与庞杂的 资讯量,因此人类需要有自觉性,找寻对自己有意义的 资讯或知识。当人类把时间花在找寻对自已有意义的资 讯或知识的同时,自然而然就会减少把时间花费在不重 要的资讯上。 资讯纵然可以放松心情,让人类获得短暂的休息。 但事实上人类需花费更多的时间去消化过量的资讯,因 此无法真正的休息。 一言以蔽之,生活中获取适量的“休息”是必然 的,但如何找寻适合自己的休息方式,值得大家深思。


睡眠

B04

睡眠也講究衛生?

资料收集:陈潔星、王佩敏

绘图/编辑:邱慧雯

什么是睡眠卫生(Sleep Hygiene)?睡眠卫生是良好的睡眠习惯, 这将间接影响我们的睡眠品质及患上睡眠疾病的可能性。当我们 面临睡眠卫生不良时,我们将会面对早醒、睡眠中断、失眠或是 起床后感到疲惫等问题。因此,正确的睡眠卫生是培养良好的睡 眠品质的基本守则,可以帮助我们纠正不良睡眠,使睡眠变得更 有纪律。

维持固定的

睡觉时间

新加坡神经与睡眠中心(Singapore Neurology and Sleep Centre) 指出,人体有一个生理时钟,告知我们睡觉与清醒的时间。生理时钟有 个固定的周期,它会因配合环境而改变,导致每个人的睡眠时间有所不 同。 白天上班者的生理时钟睡觉时间为晚上,清醒时间则是在白天,这 样人们才能在工作时维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对于轮班制工作者,生理周 期会因无法与工作时间取得配合,而造成睡眠困扰。 因此,我们应保持一致的睡觉时间,让生理时钟和生活环境达到和 谐,才会拥有良好的睡眠。

创造舒适的

睡眠环境

卧室里温度应适宜,不能太冷或太热,否则会让人难以入睡。卧室 应避免强光和噪音,因为强光会阻碍睡眠激素——褪黑激素的产生和释 放。 另外,我们须把卧室作为睡眠的专用场所,确定自己真的想睡觉了 才上床,让大脑与身体把睡房和睡眠联系在一起,才容易入睡。 入睡前,不应阅读带刺激性的刊物及不要在床上为日常事务烦恼, 避免我们的大脑将睡床当成是工作或是扰乱情绪的地方,令我们在心理 上失去对睡床原有的“舒适感”,而妨碍我们入睡。

适当的运动 睡前避免

摄入刺激物

有助入睡

平日里,我们应定时进行体育与运动。根据美国运动医学会指出, 一般健康成年人的建议运动频率是一周内3至5天,每日运动推荐时长为 30至60分钟。

睡前的1至2小时应该避免喝酒和吸烟。一般人认为酒精可以带来 睡意,然而酒精也会令睡意消失得快,导致半夜会有断眠的现象,称之 为“睡眠中断”。

不过,人们在睡前四个小时应避免激烈运动,因为激烈运动会导 致大量出汗,令睡前的肢体处于兴奋状态,体温过高,反而降低睡眠质 量。

另外,香烟中的尼古丁会让人头脑清醒,睡前抽烟会比平时失眠机 率来得更高。

除了白天的运动,人们也能于晚饭后出外散步,散步是较温和的运 动,能帮助人体消化也能增进入睡机率,晚上睡觉会格外安稳。由此可 见,适时适量的运动,既有助睡眠,也能强身健体,何乐而不为呢?

不仅如此,睡前6个小时应避免饮用含咖啡因的饮品。咖啡因会与人 体内的睡眠关键物质对抗,令人体无法启发“睡眠反应”,而且还会在 人类的体内逗留超过10小时。

想睡觉时

才上床睡觉

床,是我们睡觉的专用场所,切记不要在床上做其他的事情,例 如:看电视、听广播、或是玩手机等,以增强睡眠与床之间的联系。若 我们躺在床上30分钟后仍然无法入睡,我们必须离开睡床走出房间,待 有了睡意才回房睡觉。 切记不要在床上辗转反侧强迫自己入睡,因为这样会令我们的心情 更加焦虑及难以入睡。 我们可以做出一些温和的举动使我们更快入眠,如:坐在椅子上听 音乐、洗个热水澡、几分钟的阅读及冥想等,都有助于心情放松,因为 心情焦虑会令我们难以入睡。当然,这些方法也适用于睡眠中断症状。


眠迷思

B05

睡眠疾病 采访与整理:潘静茹、邱慧雯、陈潔星、王佩敏

绘图/编辑:邱慧雯

所谓“休息是为了走更长远的路”,所以睡眠是人们每天都必须固 定做的一件事。良好的睡眠习惯能让人们有精神及有活力地展开每 一天的日常生活。因此,良好的睡眠也可以被誉为人们最无可取代 的“精神良药”。其实,睡眠虽是日常,但也是一门生活学问。

眠疾病是睡眠障碍中所引发的特别 症状,但人们因生活的压力往往忽 略睡眠疾病的特征。其实睡眠疾病有害于健康 与日常作息,严重的话更会干扰人们正常的心 理、生理、情感和社会功能。因此,我们应更 清楚地了解睡眠疾病以及其治疗方法。根据调 查,失眠是最普遍的睡眠疾病之一,也是大部 分人所面对的睡眠问题。 MY心理学心理咨询中心临床心理师叶浩怀 指出,现代人最普遍的睡眠疾病是失眠症,包 括了,难以入眠、睡眠中断、早醒、睡眠充足 但却仍然感到乏累等症状,都源自于生活上的 压力或情绪。症状发生在自己身上一个星期超 过三次,并持续一至三个月,专家一般会判断 该患者确诊失眠症。 叶浩怀也表示,失眠症与其他病症相连。 患上严重失眠症的人可能也会间接患上其他的 疾病,如:忧郁症或焦虑症。有些人恰恰因为 自身已患有这些病症而导致情绪不稳定,因此 影响睡眠品质间接患上失眠症。所以,他建议 人们睡觉前,应保持心静状态,将生活上的问 题暂且撇开不想。

每天需要睡满8小时? 这个社会一直流传着这一句睡眠理论: “每天睡满八小时,才是优质的睡眠”, 但是 每天睡满8小时真的是最健康的吗?每一个人 都适合8小时理论吗? 叶浩怀表示:“一般上我们平均是需要7 到8个小时,而它的重点在于平均”,睡眠是 很个体的东西,每个人对于睡眠的需求也不一 样,它会随着你的成长环境和家族基因等而产 生变化。一刀切的“8小时理论” 有可能会让 人不适应,因为不排除有些人按照这个理论反 而睡得不好,若调整成6个小时甚至9个小时睡 眠时间,反而更令人精神。 临床心理师叶浩怀表示,拥有足够的睡眠 会让我们的外表变得更好看、身心会更健康。 足够的睡眠让我们减少得心脏病、癌症、血糖 病、老人痴呆症等的风险。除此之外,足够的 睡眠还能增强我们的记忆力。对于想减肥的人 更是不能轻视睡眠,缺乏睡眠会提高饥饿素, 从而刺激大脑释放需要更多碳水化合物的讯 号,这样一来就会容易使人肥胖。

叶浩怀表示睡眠与人的身心健康有着密切 的关系。 图片来源:受访者叶浩怀提供。

在这个繁华的世界,睡眠的意义其实是让我们

睡眠是什么?抽身而退,暂作休整的必要行为,并非“静止

睡眠有趣奇葩事

不动”的循坏过程 ,因为“睡眠”的过程一直 也是“动态”的。 第一阶段 (浅睡期)

清醒阶段

其 实 睡 眠 有 分 五 个 阶 段

正式开始睡眠的阶段,眼 睛会左右转动,成为慢速 眼动。此期容易被外在声 音打扰,所以易觉醒。

刚入睡时和夜 醒的阶段。

睡眠为什么重要? 睡姿是?

不然第二天会像僵尸入 城,办事效率低

360度上下旋转的 睡觉姿势

睡得好吗? 第二阶段 (浅睡期)

陪睡物是?

此期的慢速眼动会开始 变少,不易被唤醒。

还不错,梦里都是 帅哥美女

抱着梦想 睡房四宝:四个枕头 什么都有,就是没有 男朋友

第三阶段 (深睡期) 此期是已进入熟睡的 状态,是核心睡眠并 可补充免疫力。

快速眼动 睡眠阶段 此期眼球会呈现快速移 动的现象,也是做梦的 重要阶段,且有助于巩 固记忆和稳定情绪。

睡觉都想着什么? 想着自己活着的意义,人类 出现的意义,人类一堆矛盾 的存在


新形态工作

B06

资料整理:丘慧佩 摄影:受访者张骏杰提供

後疫情時代的

绘图:黄思洁

编辑:陈珏菁

新形態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至今仍未稳定,各行各业依然面对严 峻的生存挑战。有人进行转型、有人突围困局、有 人固守阵地……本期《观察家》访问了录影师、独 中老师、婚策师与表演工作者,在历经疫情的影响 下,他们如何思考自己工作的挑战,在不确定的未 来,他们依然坚持着“自身工作的价值”是什么?

錄影師張駿傑:

新聞影像 也是創作 者 在前线的媒体工作者直面疫情时,可以如何透过镜 头与画面带出不一样的视角?影像除了记录的功 能,更重要的是,可以提供民众多些思考的空间。

动管制令期间,“齐心抗疫”这句话,无论 是在社交平台、收音机或电视机等,时常会 进入我们的眼帘及耳里,这句话甚至深深地烙印在我们 的脑海中。其实当我们进行居家抗疫的同时,站在疫情 最前线的,除了有医护人员、警务人员及外卖人员等, 为疫情新闻奔波的媒体工作者也不例外。 “我觉得很幸运,因为我们不但见证了历史,也参 与其中。”媒体自由工作者张骏杰表示,自己感到非常 幸运,拥有媒体工作准证,为此次疫情站在最前线,负 责收集与拍摄疫情的实时动态。对一般人来说,疫情重 灾区是普罗大众避之不及的地方,但是媒体工作者却恰 恰相反,他们是逆流而行。 “有时因为受访人所在的地区不同,所以必须独自 一人扛着繁重的器材到处走,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 负责录像工作的张骏杰指出,只要能为大众收集疫情新 闻,再辛苦也都是值得。

张骏杰表示,让他印象最深刻的是在士拉胦巴刹 (Pasar Selayang)被临时封锁,所有的肉类等新鲜食 材都来不及撤走,因此拍摄时现场十分腥臭。此外,污 水导致许多蚊子滋长,为了不影响拍摄而须忍受蚊子叮 咬,当时的他十分害怕会患上骨痛热症。 行管令期间,媒体工作者须冒着安危风险,奔向疫 情重灾区,更困难的是他们需要适应恶劣的环境,以自 身的专业把完整的讯息收集起来,并为大众进行实时报 导。

“新闻”应可供大众思考 行管令期间,大多数媒体都会大势报导与更新疫情 走向或数据,内容相近,张骏杰想突破现状,以另一个 角度切入疫情新闻。“反映社会,从中找到真理”,张 骏杰表示,报导新闻不只为了报导新事件,而是要提供 民众对于该新闻的思考空间,让大众进行讨论,并找到 真理,达到“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理念。 于是,他透过拍摄《大马,你还好吗》的影片, 记录了人流稀少、城市无喧闹及大道无车龙等画面,利 用镜头让大众看见瘟疫下的城市另一面貌。影片中我们 可以看到疫情后的大马跟之前截然不同,极少的人影在 街上,道路格外寂静,疫情期间你是否还记得大马的模 样?张骏杰透过镜头带我们看看这熟系的城市。 “不要把新闻当作新闻,要把新闻拍成电影”,多 年前张骏杰的前辈送了他这句格言,他一直秉持着这句 话的精神走到了今天。

扛起器材非技术人员

张骏杰从事影像拍摄工作已有七年。

《大马,你还好吗》是张骏杰在疫情期间拍摄出马来西亚城 市的另一面貌。

张骏杰表示,行管令期间在前线工作时,他发现许 多新闻影像记者会在拍摄了足够的新闻照片后,便结束 手头上的工作。他曾与这些记者交流,发现他们只为了 完成新闻画面需求而工作。 事实上,新闻影像记者不应只是表面上为大家机 械性报导的技术工作人员而已,而是创作者。张骏杰指

张骏杰到访马六甲拍摄“疫情下的绝处逢生”。

出,媒体工作者应拥有自己的观感和审查的能力,民众 接收的讯息取决于媒体工作者创作内容的心态与角度。 他也说,现今媒体工作者面临的困难是无法发现自己所 做的每件事的意义,及如何突破此困境,并带给民众更 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新闻。 他认为,新闻道德对于媒体工作者来说极为重要, 媒体工作者需要自觉自己身份连带的责任,而且应该为 促进大众利益与思维进步而服务。他希望媒体工作者及 大众,应该要为自己的过去、当下及未来做出自我的觉 察及规划。 张骏杰表示,疫情前的自己,盲目地跟随社会的节 奏与步调,却忽略了其中目的。疫情来袭后,社会的节 奏随之缓慢,好不容易拥有自己能回顾过去及规划未来 的时间,更是为前方的道路及自身的心理调整做出最佳 准备,以迎接接下来的社会变化。


新形态工作

B07

采访:陈珏菁 摄影:受访者黄瑞泰提供 编辑:陈珏菁

獨中老師黃瑞泰:挖掘學生內在興趣 突如其来的疫情导致的行动管制令,让教育界打破了 传统教学形式,师生无法一如往常在校园里进行授课 及上课,而改用线上教学。在无法面对面互动的情况 下,线上教学更凸显了挖掘学生内在兴趣的教育模式。

着网络科技的发达及疫情近一 步的推动,线上教学的转换让 教育界挖掘及发现学生内在兴趣的教学模 式,为教师开拓了新导向。吉隆坡坤成中 学地理科主任黄瑞泰表示,“在上网课面 对的一个问题是,传统模式不太适合使用 在网络教学上,例如强迫学生,教师现在 必须让学生有动力去学习,这是在过去的 中小教育里没有过的考虑。” “实用主义忽略了很多学生内在兴 趣和需要”,教育目标与成效多以该科目 在现在或未来生活中的实用性作为评估基 础,然而黄瑞泰认为学生要对该科目产生 兴趣,是更为重要的。黄瑞泰表示,虽然 实用性是重要的,但是他认为学生在校园 里的学习仅是基本的知识,更重要地是挖 掘学生对该科目的兴趣,化被动为主动学 习。 现在中学生得掌握至少八个科目以 上的知识,为了确保学生们能掌握这些科 目,考试评鉴大都作为衡量学生们学习进 度及程度的判断标准。一般刻板印象会认 为,学生在该科目取得好成绩,便视为他 喜欢并且掌握了该科目。然而,黄瑞泰指 出,学生考取好成绩只能证明他们掌握了 该领域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并不能完全代 表学生们对它产生兴趣。

互动教学培养自律习惯 由于疫情的关系,师生之间互动性的 教学模式在线上教学的重要性更为凸显。黄 瑞泰表示,这时教师应发挥自身教学的创意 与转变教学心态,来适应利用科技教学的模 式。线上教学的过程里,教师和学生的互动 模式截然不同。 在学校,老师可以很快的感受与明白 学生的上课情况与反应。然而,透过线上教 学,教师无法即时感受与接收学生当时的讯 息与反应,唯有以点名回答问题的方式才能 感受到学生的存在,有的老师在课堂结束前 的二十分钟就会与学生聊天,及询问课堂上 问题增加互动。因此,透过互动式教学模 式,老师可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黄瑞泰指出,无论是在面对面上课还是 网络教学,学生都会有不想要学习和懒惰的 时候,甚至有些学生是为了应付家长才去学 习,并不是发自内心地主动学习。同时,他 发现即使学生各别居家学习,但是在作业抄 袭的问题上却明显更严重。他对此也无从下 手,只好通过教学方式的调整,来引导学生 对课业产生兴趣。 黄瑞泰表示,教师实施互动式教学模 式,要让学生对你执教的课感兴趣或至少不 讨厌,而不是一味地使用以往的打骂教学模

独中教师黄瑞泰,在教学的路上已有七年之久。

式,强制学生上课。这样不仅会让学生对 线上教学产生抗拒,甚至会导致学生不能 够建立自律学习的习惯。

父母共同监督居家学习 在面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一直扮演 着监督学生学习的角色,甚至多数的家长 都会把孩子送到补心中心或安亲班,让教 师监督孩子的学习进度。行管令后的线上 教学,不仅改变了教师们的监督职责,也 揭示了家长监督孩子学习进度的重要性。 黄瑞泰指出,基于教师在线上教学 难以监督学生的作业方式,所以监督学生 的责任便回归于家长,家长也必须了解孩 子们的学习状态。他在接收学生作业后发 现,大部分的作业抄袭自同班同学的作 业。除了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与自律以 外,他认为,既然教师无法在线上教学中

进行很好的监督,那么家长应多关心学生 们居家学习的情况,甚至必须陪伴与监督 他们完成作业。 黄瑞泰表示,学生登入线上教室 后,有可能会分心刷手机导致没有专心 听课,而教师无法确保学生是否有认真学 习,唯有把学生的学习进度告知家长,而 家长是唯一能改变此状况的关键人物。 “家长扮演的角色很重要,监督孩 子的学习,确保孩子有专心上课、写作 业”,黄瑞泰补充到。唯有父母与老师一 起配合督促,才能确保孩子们在不同环境 的学习进度。 线上教学让互动教学模式起着关键 作用,突显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与自 律的重要性。另外,教师无法在线上教学 直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所以家长与教 师的配合更为重要,共同监督与指导学生 课业以确保学习的进度。新形态带来的改 变不只是表面的教学形式的转变(从线下 到线上),更多的是要思考教育目的、互 动与监督责任的问题。

黄瑞泰与毕业生的合照。

采访:唐凌慧、黄思洁 摄影:受访者曾葆瑜提供 编辑:陈珏菁

婚策師曾葆瑜:云婚禮保傳統元素 线上与实体二合为一

疫情下人心惶惶,许多行业都受到影响,婚庆 相关行业也面对着危机。然而,“云婚礼”的 出现,让婚礼有了与以往不一样的进行方式。

动管制令规定人们不可群聚, 那么要结婚的人怎么办?因应 疫情维持社交距离的关系,国内外出现了 云婚礼——结合了网络科技及传统婚礼元 素,引起了大众的注目。 来自马来西亚婚庆公司 Best Outdoor Wedding & Event的婚礼策划师曾葆 瑜指出,“举办云婚礼和延迟或取消婚礼 是新人可以做的选择”。然而,面对不愿 改期的新人,曾葆瑜和她的团队于3月30 日破天荒,首次为一对新人举办了云婚礼 (或称线上婚礼)。 当初,曾葆瑜把云婚礼这个方案告诉 新人时,“他们并没有抗拒,而是觉得新 奇,他们父母在思想上也比较开放。他们 都觉得这是一个特别的体验,可以让他们 有不一样的回忆。”而2020年是结婚的好 年,新人决定举办云婚礼的原因之一是算 命师曾告知他们一定要在2020年5月前结 婚,这样他们才能够大富大贵。 云婚礼的筹备过程中,曾葆瑜与她的 团队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毕竟云婚礼 是新的模式,大部分人必定对云婚礼的进 行方式深感好奇。尽管形式走向云端与线 上,但是传统婚礼的元素并不可被忽略。

象,必定是男方到女方家迎娶自己终身伴侣 的那个过程。虽然这部分无法一如往常地让 新郎面对面进行考验,但依旧能够在屏幕里 完成女方姐妹们所给予的任务、考验及“爱 的宣言”。 即使分隔两地,男方家“过大礼”和 女方家回礼的仪式也使用线上的方式来完 成。虽然仪式被简单化了,但又不失隆重。 男方家里会派一位“大妗姐”来和女方家进 行“过大礼”和回礼的仪式。聘礼与聘金因 疫情关系因疫情关系提前送到女方家,“大 妗姐”会逐一地与双方亲人点算聘礼并送上 祝福。在“过大礼”的环节,“大妗姐”会 通过荧幕与女方家人确定是否收到了这份心 意。 幸福美满的婚庆仪式背后,总有着一 个策划与执行的团队,例如:婚礼策划师、 摄影师、化妆师、灯光师、主持司仪等等。 在疫情期间行动受限的情况下,婚礼相关工 作人员不但不能到新人家里亲自进行筹备, 而必须在隔屏视讯联系,教导新人如何现场

传统婚礼仪式线上走 “新人是可以进行线上敬茶、接新 娘,甚至新娘的兄弟姐妹也能线上‘玩’ 新郎。”曾葆瑜表示,传统婚礼的仪式并 不会被迫跳过,而是换了另一种方式进 行。传统实体婚礼带给大家最深刻的印

一对新人自行架好手机并进行线上婚礼。

Best Outdoor Wedding & Event创办人兼婚礼 策划师曾葆瑜,已拥有4年的实战经验。

进行婚礼仪式与流程。“摄影师要教新人 选怎样的灯光和背景下,去进行云婚礼。 除了灯光,摄影师也教新人如何收音。” 曾葆瑜如是指出。除此之外,妆容和服装 的部分也是不马虎的,“化妆师与新人视 讯,教他们如何化妆。”曾葆瑜表示,“ 碰巧那对新人自己买了婚纱,而他们又喜 欢做手工,所以头纱是他们买了白色纱布 自己手工制作(DIY)的”,这也让她感到 十分庆幸。 “我们和新人反复彩排了三到四 遍。”曾葆瑜回忆道,她的团队与负责带 动现场气氛的婚礼主持人进行了好几遍的 彩排,尽量把云婚礼的失误率降至最低, 希望给新人带来一个完整及美好的婚礼。 虽然间中有一个挑战是现场乐队在彩排时 无法顺利线上直播演奏,所以她采用预录 与现场的结合方式,来维持浪漫与热络的 气氛。 在实体婚礼中,来宾都会以鼓掌的方 式祝贺一对新人。然而在云婚礼中,为了 不打扰仪式的进行,主持人会让来宾们用 其他动作,比如举起并摇动双手来代替鼓 掌的动作。虽无法听到掌声,但新人依旧 能通过屏幕感受到来宾对他们的祝福。

曾葆瑜表示,“云婚礼肯定是新的 趋势,但我觉得传统实体婚礼并不会完全 被取代,而是在未来把线上和实体的婚礼 合二为一,一起进行。” 婚礼是人生大事,有亲人在场的见 证必定是新人所渴望的。云婚礼前,若想 要参加新人的婚礼必须到婚礼现场。来宾 们也有机会透过与新人面对面的互动与交 流,给新人送上满满的祝福。然而,这次 全球爆发的大瘟疫,也让各个领域重新思 索如何做出改变,以便能在未来应对不同 的突发情况。即便面对类似疫情时,各领 域仍能以创意的方式突破困局持续的发展 与维持生存。 曾葆瑜指出,线上与实体婚礼二合 一的方式,透过婚策师安排专业人士进行 婚礼现场的转播,让无法亲临婚礼的亲朋 好友可以参与与观看完整的婚礼过程,也 能让现场无法分身的新人,适时接收到来 自不同地方的亲友的满满祝福。

曾葆瑜于疫情前举办的实体婚礼。


新形态工作

B08

沈诗芳于2018年演出的音乐剧《药师如来》。

术路上已有25年资历的沈诗 芳,开启她的音乐剧之旅的关 键转折是在大学毕业后遇上瓶颈,当时迷 茫的她在姐姐的提议下,参加了《文成公 主》的招考,开始接触音乐剧。原本拥有 固定工作的她因无法抗拒对音乐剧的喜爱 与热诚,直接参加了剧团面试。从此,全 职音乐剧演员成为了她另个一身份。 音乐剧对她的吸引在于它包含了演、 唱、跳等元素,偶尔也会采用歌剧的形式 呈现,促使现场感更强,为了能这条路上 走得更远。她甚至选择去进修音乐,让自 己的底蕴与功力更加深厚。

表演者沈詩芳:

疫情影响收入成问题

克难演出为抚慰人心

“过去当全职音乐剧演员的四年里, 每个演员除了需要担任表演工作以外, 也另有身份。”身为亚洲音乐剧制作一员 的她表示,每一位演员都来自不同的工作 背景经验,而她本身除了是演员之外,也 得处理公司的人资部事物、票务和协调等 工作。 导演也人尽其才,各效其长,将表 演艺术工作者安排在适合的岗位如:会计 师、人资部门、行政管理、系统管理等。 演员当中的芭蕾舞学院老师、瑜伽老师 和声乐老师则被委任安排演员们的训练课 程。可是尽管表演工作者身怀各技,但疫 情的来袭对他们的收入仍然造成很大的影 响。 原定于5月在槟城及国家剧院的演 出,也因为疫情而被迫延迟,甚至商演活 动也被迫取消,这对于表演工作者来说是 直接的打击,甚至一些艺术表演者已经另 谋新路来维持生计。对于依靠商演和公演 赚取收入的她来说,同样的在演艺方面的 收入基本为零。值得庆幸的是,声乐专业 毕业的她不只是音乐剧演员,同时也是一 位专业广告配音员,这足以帮助她应付这 段时间生活上的开支。 说起配音,沈诗芳喜欢“扮鬼扮马” 的性格,让她在声音演绎的领域里不断揣 摩和进步。她发现通过电影或卡通人物配

除了解决表演工作停滞的急迫生计问 题,亚洲音乐剧制作思考要如何让艺术表 演在大众面前持续保温。“原处于巡演中 的《遇见观音》被迫延迟,为了能保持众 人对音乐剧的关注和抚慰人心,我们也在 线上发布《观音偈》演唱视频。” 这支居家演唱视频发布在YouTube平 台后,不仅没有收取任何费用,还不遗余 力的去推广,希望能在这艰难的时期达到 抚慰人心的目的。这个制作精良的视频其 实也耗费了沈诗芳与团员们不少的精力, 各个参与者不仅要寻找合适的拍摄背景, 还需饱受环境吵杂的困扰。较为无奈的 是,他们会因为突然出现的噪音而中断 录制而被迫重新开始。百般无奈下,他 们会选择躲在被子底下、衣橱里、车子 里......甚至会在半夜熬夜录制。在被询 问是否害怕观众无法全面接收影片表达的 含义时,她表示不会害怕,因为她希望观 众用艺术的眼光来看待它,只要磁场相似 就能接收到。 疫情的出现与行动管制令的颁布导致 表演艺术工作者的工作停滞不前,而必须 为温饱与生存另寻出路。尽管如此,沈诗 芳与团员们依旧为7月份“艺起守护”的 线上表演抽出时间排练,为的就是能带给 观众完美的演出。因为行管令的关系,他 们将会以小组方式进行练习和彩排,把 现场人数控制在标准作业程序内。 “因为人的习惯已经不一样 了。我们考虑到这方面,因此会同 时进行线上和现场表演。” 沈诗 芳表示,“艺起守护”演出中他 们会双管齐下,同时进行现场和 线上演出。因行管令限制,现 场只会出现表演者,而观众可 通过“艺起守护 Be A Part” 公益活动的官方面子书、YouTube频道及云剧场直播等进行 线上观看。

沈诗芳除了是音乐剧演员,也是专业广告配音员。

音的练习能让她发现新大陆,能从他人身 上发现不同的表态神情,让她发掘更多方 式去诠释不一样的情绪。因此,疫情期间 她也没有中断练习配音,卡通人物配音员 也成了她想实践的梦想。 表演艺术 工 后线上发 作者居家 布让众 人欣录 制 《 赏 。 观音 偈》 ,

綫上演出

藝術接力

虽然因疫情关系面对演出工作减少与表演延期或取消,但表演艺术工 作者不会停下,因为唯有一步一脚印地坚持,才能守得云开见月明。

国迈阿密大 学戏剧与影像 系毕业的何灵慧尽管非常 喜欢音乐剧,但在刚回国 时却没有想过会从事这一行 业。机缘巧合下,她拥有了 一个机会制作首部音乐剧—— 《释迦摩尼佛传》。这部音乐剧 以后,她发现马来西亚不仅人才济 济,还满腔热忱,抱着“有机会就行 动”的心态,不知不觉带领亚洲音乐 剧制作走了21年。

为 因 遇 《

疫 情 见 而 观 延迟 音 》剧 巡演的 音乐 剧 照。

表演藝術

導演何靈慧:

將 回歸舞臺

文化与艺术是维持社会温度的底蕴,唯有仍更多人了解表演艺 术工作者的处境,以及艺术的重要性,真善美的价值才能继续 传播下去。

现场演出不会消失 纵使社会节奏与时代脚步不断地变 化,何灵慧仍坚持在保存现场演出的前提 下,投入更多精力在线上演出的发展。 音乐剧《遇见观音》的巡演计划因疫 情关系而暂停时,被询及是否利用线上演 出来呈现表演时,何灵慧笑称不会考虑这 个方式,她认为表演艺术的现场感没有办 法被取代,因为它的魅力以及美就在于现 场感。她表示,不能养成观众喜爱观看线 上免费视频的习惯,否则日后亲临现场观 看演出的观众只会更少,简接影响表演艺 术工作者的收入。她指出,这段过渡期透 过线上演出只是权宜之计,总有一天他们 会回归舞台。 何灵慧道:“我们的韧性很强,不管 怎样艰难我们还是会跨过去。可是这个难 关还是有点难过,我们还是需要社会大众 的关心。我们不希望有些表演艺术工作者 因为疫情和没有人关心、帮助而放弃这个 行业。” 何灵慧坦言,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的时代下,网络国际化使观众群扩大,线 上演出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他们也只能顺 应时代,开始思考现场与线上表演齐发展 的可能性,并投入更多的资源在此趋势。

本地表演达中上水平 何灵慧称,音乐剧在欧美国家已被商 业化,成为一个企业,每年会因为演出不 断,而有稳定和庞大的收入。相比之下, 我国面对着的是表演艺术的大环境不如国 外庞大与普及的难题。即便如此,从事这 亚洲音乐剧制作导演何灵慧表示本地艺术创作 行业的人们都非常地用心、努力、愿意付 能力和热忱不比国外差。 出、从不计较,更珍惜的是每一次能够上 台的机会。 人才或呈现出来的作评不佳,因为无论在 虽然表演艺术工作者的付出与收获不 音乐、歌曲、导演、设计、歌手、舞者等 成正比,但因为本地艺术表演没有商业化 领域方面,我国都属于中上水平。 的限制,所以他们有非常大的创作空间。 即便大部分的他们并都不是全职的表演艺 “艺起守护”艺术生命 术工作者,但是本地表演艺术者和幕后工 “疫情时,表演艺术工作者为了生 作人员,却已达到专业水平。 何灵慧坦言:“满足感和成就感是最 存会去尝试新行业。尽管知道要打倒他们 好的心态。”无论是钱财上还是政策上, 对艺术的热爱不容易,但还是担心过长的 本地的政府并没有给予太多的资助,他们 管制期会让他们的热忱消退,造成人才流 只能自己支付庞大的制作费。因此,只要 失。” 何灵慧道。 为了守护艺术及推广表演艺术,何 演出的收入能贴补支出,他们便已感到很 灵慧、沈诗芳以及其他自愿者一同发起了 满足。 值得骄傲的是,即便本地表演艺术环 “艺起守护 Be A Part”运动。这项运动 境不如国外般庞大,但是本地作品的水平 的目的是为了建立意识(Create Aware可说是不遑多让。她表示,不会担心缺少 ness)和与圈外人建立连结、产生共鸣。

Printed by Anekaprint & Packaging Sdn Bhd at No 6&8, Jalan Asa 8, Kawasan Perusahaan Ringan, Taman Asa Jaya, 43000 Kajang, Selangor, Malaysia.

不仅如此,何灵慧也希望能让圈外人看见 表演艺术行业的生态与所面对的问题且得 到关注。 何灵慧坦承,文化艺术在我们的社 会和世界里很重要,艺术及文化是让人有 温度的因素之一。若人们只谈科学、电脑 等理性事物,那么世界会变得相对冰冷。 无论是画画、舞蹈还是歌唱都是艺术的其 中一部分,它们表达出来的都是真、善和 美。故此,她希望大家能给予表演艺术工 作者关心与关怀,保护艺术生命。 为此,自5月中期起,“艺起守护 Be A Part”脸书官方主页每日都会发布一支 由表演艺术工作者自行规划与拍摄的“艺 术自拍”影片。影片内容多属他们的故事 或想说的话,在影片尾端将以扫描二维码 的方式为表演艺术工作者筹款,希望借大 众之力帮助表演艺术工作者和团体度过难 关。

“艺起守护 Be A Part”的标志。

TEL:+603-87398500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