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活對話_跑馬地之人與事》黃國才博士

Page 1

跑馬地之人與事


訪問日期:2020年6月26日 訪問地點:V54駐留大宅 訪問人物:黃國才博士 Dr.Kacey Wong 職業:藝術家 大學教師 區內活躍:20年

訪問者:Tim 職業:表演者


阿添是棟篤笑及即興喜劇表演者。在 2009年 在 香 港 城 市 大 學 參 加 棟 篤 笑比賽開始了第一次的棟篤笑表演。

從環境感受跑馬地 黃國才

黃國才 已於跑馬地居住20年︒他 是一名藝術家及大學教師︒他選擇跑馬地作 為居住地原因有三點:第一是他想要一個寧 靜的環境,但又不想和城市有切割︒第二是 他認為跑馬地方便上班,與距離紅磡的香港 理工大學只是一條隧道之隔,曾任理工大學 設計學院環境及室內設計系助理教授的他, 還記得當年經常駕駛電單車到理工大學上班 的情景︒第三是他認為香港的藝術文化活動 主要集中在港島,居住在跑馬地可以方便他 參與藝文活動︒


從跑馬地的歷史而言,Kacey談及較 有趣的兩點,分別為 Happy Valley 「快活谷」和「差佬」名稱的由來 及60年代時跑馬地街道的情況, 儘管他不是親歷其境。

位於厚德街的回教墳場

快活谷這名詞在西方意指墳場,所 以快活谷與安息棲身扯上關係︒快 活谷始於英國殖民地時代的香港, 有英國人的地方便會有「快活谷」 「差佬」亦言,早期英殖時期的香 港有很多警察都是由印度人擔任, 故名「差佬」,他們身故後也葬在 跑馬地的印度教墳場︒


關於60年代的跑馬地街道方面, 從當時的照片及政策推斷 可見,當時跑馬地的主要幹道基 本上和現在變化不大,但房屋卻 越建越多,而且現今樓宇越來越 高,令道路的負苛日益嚴重的情 況︒ 形容60年代的跑馬地 「條街好靜」,當時仍有許多大 家族︑獨立式的建築︒

跑馬地,銅鑼灣

房屋數量 樓宇高度 道路負苛


談到跑馬地在什麼地方啟發到他的創作, 馬上想起那位於香港墳場某角落, 一個沒有刻上任何字的6348號墓碑,那是 中國近代革命家楊衢雲先生之墓︒(註: 楊衢雲1890年於香港創立最早的革命組織 輔仁文社,與孫文興中會合併後成為會長 (孫文為秘書)負責策劃廣州起義︒楊於 1901年在香港遭清政府派人刺殺︒)在他 被遇剌地點附近,現有一件由 製作 紀念楊衢雲的藝術作品︒ 認為楊衢 雲非常有風骨︒在該雕塑作品中楊衢雲是 沒有樣貌的, 認為每一個人都可以 是革命者,「無名英雄的宗旨開通民智︑ 盡心愛國,就是這樣承傳下去」,為該金 屬藝術品的說明,也是楊衢雲的名句︒

楊衢雲先生之墓

“Yeung Ku-wan Memorial” 《楊衢雲紀念碑》, 黃國才, 2018


問到跑馬地的聲音,因為近年來愈來愈 多外國人進駐, 形容為熱鬧的,尤 其是在酒吧那邊︒他亦提及到跑馬地的 馬步聲,他以前曾經住在雅谷大廈,每 逢賽馬日都會聽到對面馬塲傳來馬匹競 步的聲音︒至於跑馬地的形容詞, 笑言跑馬地是一個很貴的休憩室,跑馬 地有種特權( )感︑脫俗的感 覺︒最後,談及對跑馬地未來的想像, 認為世代更替已經出現︒他認為原 來的跑馬地是一個保守的社區,20歲和 50歲的年齡群有很大的差別,他形容最 近的香港人「覺醒咗」,對於自己的身 份反思更深入,每個時代都寄予年輕人 不同的挑戰︒


是一項關於記載跑馬地街坊雜記 的計劃。目的是為街坊創造跨代 對話框架,藉此記錄街坊與該地 區的軼事和記憶,喚起街坊對當 區昔日文化歷史及變遷。

主辦單位 C&G藝術三角

協辦單位 張嘉莉區議員辦事處

編著 王君博 項目策劃人 張嘉莉 余佩珊 設計 張曉瑜 插畫 房邦越 聯絡 C&G藝術三角 跑馬地成和道39E地下7號鋪 張嘉莉區議員辦事處 跑馬地昌明街2號閣樓 電話: 2813 8511

攝影 房邦越 場地贊助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