號外——語言政策風波特刊

Page 1

號外

號外 2011 年 12 月 25 日

2011 年 12 月 25 日 香港浸會大學學生會第四十四屆編輯委員會「痕」 地址:九龍窩打老道 224 號香港浸會大學善衡校園 楊瑞生紀念館 601A 室 電話/傳真:34117882 電郵:sueb@hkbu.edu.hk

語言政策突收緊 授課語言重審起爭議 這數月來,浸大語言政策變動受到 校內、校外各界極大關注。教學語言政 策的更改對師生影響深遠,但至今校方 仍未能提供一個公開的平台與各方商 討。本會得悉消息後收集校方管理層、 教員和同學對此事的意見,務求令同學 獲知更多資料,關注這個對每一位浸大 同學有切身影響的變動。但因校方有不 少資料沒有公開,需要本會不斷探查; 同時本會亦跟多位有關人士進行採訪工 作,因此現才出版《號外》。

1


02

語言政策突收緊 授課語言重審起爭議

語言政策風波時間表 10 月 10 日

語言 政策 通識教育委員會開會,討論英文豁免課程的安排,

當中主要討論學系包括:中文、中醫藥和宗哲系。同日, 一位同學在博客中發表了一篇文章《毀滅中文、亦毀 滅大學——記與浸大校方一次會議》揭露會議內容。

11 月 2 日

宗哲系學生把《毀滅中文、亦毀滅大學——記與

浸大校方一次會議》貼至民主牆,開始了校內對教學 語言政策的討論。

11 月 11 日

國事學會在查濟民科學大樓六樓平台舉辦「浸大

教學語言政策公開論壇」,並邀請陳士齊博士和文學 院學生代表李宗泰出席論壇。

11 月 16 日

浸大教學語言政策關注組於逸夫校園與校方高層 進行了一次會議,出席之校方代表有教務長蘇國生博 士,學生事務長何鏡煒博士及全人教育教與學中心總

11 月 17 日

監王周綺華博士等。

學生會會長楊益強在民主牆張貼公開信表示瞭解 政策後,需要同學有更多理性的討論。其時仍處於向 同學諮詢期間,暫不會發表任何立場。

11 月 18 日

學生會幹事會向各學科學會發出《諮詢同學對教 學語言政策意見》的郵件諮詢同學的意見。

11 月 21 日

教務會議上宣佈暫緩處理現時所有課程的語言豁 免申請,相關科目的教學語言將暫時保持不變,直至

教與學政策委員會討論出具體豁免準則後再繼續審批 程序。同時,浸大教學語言政策關注組近 10 名師生成 員在會場外請願,及後將請願信遞交予校方代表。

11 月 23 日

教務長蘇國生在公開信中回應近日有同學關注大 學的教學語言政策的誤解,並對關於教學語言政策的 實施進行闡釋。


號外 2011 年 12 月 25 日

消息傳出 引起爭議

03

最近的通識教育委員會中,宗哲系主任(Prof. Lauren Pfister)雖提及 RP 的所有科目應有雙語課程,即同時 設有中文班及英文班,以滿足同學的需求,但此議案

2011 年 10 月 20 日,一位署名思兼的同學在博

因為不符合通識課程要求而被 GEC 否決。縱使未有正

客中發表了一篇文章──《毀滅中文、亦毀滅大學——

式定案,但校方曾討論某些科目以英文授課的可能性,

記與浸大校方一次會議》,當中內容為作者在參與有

例如中醫藥等(一般同學不能想像以英文授課的課程)。

關教學語言的會議後,對於校方不接納大部分申請豁

李同學認為,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校方對所謂「英文

免使用英文教授的科目的感想。數星期後有關文章被

豁免」的實行程度是有所保留的。

貼在全校的民主牆上,開始引發起同學的討論,為是 次教學語言政策爭議的序幕。

有關申請豁免以英語授課的程序,校方並沒有公 佈任何準則,而每一個科目將以 case-by-case 的方法

浸大教學語言政策關注組亦因此成立,並於 11

在 QAC 的會議上分別審核。李同學指出,對於 QAC

月 11 日,與國事學會舉辦「浸大教學語言政策公開

為只有特定代表才能出席的會議來說,這個審核方法

論壇」,邀請當中參與有關教學語言政策會議之教務

與黑箱作業無異。以往課程的審核準則可以用 2003

議會文學院學生代表李宗泰同學。由於當時校方並沒

年的大學教學語言政策作依歸,但因為現在的審核準

有派任何代表闡述有關情況,故此本會在此引用當日

則並沒有公佈,便可能出現黑箱作業的情況。校方稱

李同學的說話,以瞭解有關通識教育委員會(General

曾於上年度 5 月至 6 月份期間作出諮詢,舉行過一個

Education Committee, GEC)會議中,學校對教學語

Town Hall Meeting,但其時同學的出席率十分低。李

言政策的安排。以下是李同學講述當日會議的情況和

同學說,當校方意識到同學出席率低、而此議案亦相

他發表的個人意見:

當重要的時候,校方其實可以再開一次同類型會議, 而不應「冷處理」這件事。

李同學稱,於 2011 年 10 月 20 日的 GEC 會議上 主要討論中文系、中醫藥系和宗教及哲學系課程的英 語豁免安排,在會上通過了一個對學生有較大影響的

校方回應

議案:如果此議案在 11 月 21 日的教務議會(Senate) 獲 得 通 過, 由 下 一 個 學 期 開 始,RP(Values and

有關浸大對教學語言政策方針的轉變,浸大教學

meaning of life,RP,人生價值與意義)的課程中,除

語言政策關注組於 11 月 16 日下午 5 時 30 分與校方

了「老莊人生哲學」、「禪佛教與現代生活」、「中

高層進行了一次會議,出席之校方代表有教務長蘇國

西文化的浪漫愛情觀」及「宗教與人生意義」四個 RP

生博士,學生事務長何鏡煒博士及全人教育教與學中

科目外,全部課程都只會開設一班英文課。這與校方

心總監王周綺華博士等。

以往的說法有些不同,2003 年有相關政策提及浸大雖 然以英文作為預設教學語言,但有些課程是應被豁免

改變只因「唔想講大話呃人」

的,例如中文系、中醫藥系、有關中國歷史的科目、 人文學系、音樂系及宗教與哲學系。在 2003 年的大學

當問及校方收緊教學語言政策的原因,蘇博士

教學語言政策中亦表明,所有 RP 科目都應該以中文授

指,在 2006 年的檢視中,浸大的課程只有大約百分

課。李同學認為,因為 RP 科目是每一個學生均要修讀

之六十使用英語授課,而當中更有百分之七至八的課

的畢業要求,旨在令學生盡量理解課程的內容及學到

堂是聲稱用英語授課而事實上並非以英文教授,「七

更多知識,RP 既然稱為人生價值與人生意義,如果該

除八扣」後只剩下五成多的課程以英文作教學語言。

課程因為語言的原因而無法與同學的人生扯上意義,

而浸會大學自稱為一間 EMI(English as Medium of

RP 便會失去它的存在價值。

Instruction,以英文作授課語言)的大學,但英語授 課的比率只有五成多,即是「講大話呃人」,故近年

考慮到國際化的需要,2003 年的大學教學語言政

開始注意這個問題。

策中提及,每年最少要有五個 RP 的課程應開設英文班, 而開設英文班的意思是開設中英文各一班授課。但在

校方並不希望有些課程表面上是用英語授課,但


04

語言政策突收緊 授課語言重審起爭議

實際上則用中文授課,他認為校方有責任誠實告訴大

通識教育課程中,共有二十二個課程提交豁免使

眾各個課程的教學語言,透過審批的過程,大學便可

用英文授課申請:

以清楚掌握有關數據。但這個審批並不是一個行政的 決定,而是學術上的決定,當課程導師認為該課程應

一)十二個課程通過使用中文授課

該用中文教授便可以提出申請,交由系主任或課程主

包括:四個中文系科目、一個語文中心科目、一

任成立的委員會審視,再到學院院長審批通過,然後

個音樂系科目、四個宗哲系科目、一個人文學科

遞交至委員會(GEC)提出通過。在大學的運作中,

目及一個翻譯系科目。

決定都是以學術為先,而非行政手段。現在 Senate 的 成員也是教員居多,行政人員只是佔小部分,校方希 望以學術這視角來帶領整間大學的發展。

二)七個課程的申請被否決 包括:Religion and the Meaning of Life、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Ethics of

推行國際化 迎合僱主要求

Life and Death、Religious Quest in Films、 Christianity and Humanism、Ethics of

何鏡煒博士補充,學校近年希望推行國際化,政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和 Romantic Love in

府的 UGC(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亦希望香港成為一

Chi. & West. Cultures。

個教育樞紐,以吸引優秀的學生來香港學習,所以很 多大學都會希望成為一個國際平台,加上以英文教學

三)有三個申請是否決後再補交資料然後通過申請

能讓同學與國際接軌。他說,學校早在 2003 年設定教 學語言政策,只是近年加快步伐。

事實上通識教育委員會的決定並非最終決定,以 下是申請豁免的流程圖:

蘇博士亦表示,2006 年的畢業生調查顯示僱主會 根據應徵者的語文能力去考慮聘請,故在 2010 年的教 務議會中,再次通過了 2003 年的政策,目的只是重申,

教師

所屬部門

並沒有新的成份加入。他們亦提出有需要豁免的科目 可申請豁免。他表示,校方不是要將課程轉用中文授課, 只是想瞭解哪些課程適合甚麼語言授課及現在教職員

QAC (Quality Assurance Committee)

的教學語言是甚麼。

Senate

當有同學問及校方如何得知有百分之七至八的 課堂用並非真正用英文授課,校方是否透過內巡或

備註:

突擊的方法去瞭解時,蘇博士回應這些資料是在 TE

1. 通識課程要先經 GEC (General Education

(Teaching Evaluation)中取得,而這些資料也是學 生自己填寫遞交的。以他的理解,校方是不會派人去 巡老師上課。曾經有一名來自外國的大學學者,他希

Committee) 審議。 2. 豁免準則由教與學政策委員會 (Teaching and Learning Policy Committee) 訂立。

望瞭解浸大通識教育的情況,所以便去了觀課,碰巧 那一課用了中文教授。這事並非校方故意安排,大家

在 11 月 23 日,受到同學對事件極大爭議及連日

亦不應以「陰謀論」來看待此事。蘇博士續稱,他沒

報章的報道(校方稱之為不實報道)的影響下,校方

有聽過有任何教職員因為中文授課而受到懲罰。

終以電郵形式,向全校師生發送「關於教學語言政策 的實施」的電郵,由教務長蘇國生代表大學再次向大

現時 GE 課程審批情況

家闡釋。

最近校方聽到的聲音都是有關 GE 課程(通識教育

電郵內容重點如下:

課程)中對審批過程的意見,所以提供一些資料供大 家參考:

一、2010-11 學年重新檢討該政策,經多番討論


號外 2011 年 12 月 25 日

05

及諮詢,於 6 月底舉行的教務議會會議上再次通過, 確立採用英語為大學教學語言的政策。

是次語言政策變動,對宗哲系、中文系、中醫 藥系影響尤其深遠。我們亦嘗試邀請有關教員表達

二、若學系/課程欲使用英語以外的語言教學,

他們對語言政策變動的看法,並得到中文系及宗哲

須向大學有關委員會提出豁免申請。大學在今年 9 月

系兩位教員就此事的回應:

首次邀請全校院系及課程提交有關申請。 三、部分科目,如非入門程度的中國語文、中國 文學,或與中醫藥等相關的科目,較適合以中文教授。

宗哲系教員:通識重思考 校方理解狹窄 未考慮代價

四、至於通識科目,由於全屬基礎入門程度科目, 通識教育委員會較傾向以英語授課。早前未獲通識教

記:你是何時知道學校語言政策收緊的消息?

育委員會支持豁免的科目,都不屬上述科目的範疇。 大學重申,通識教育委員會的建議仍有待教學素質委

教:今年 10 月校方發送了電郵,內容指部分科目

員會和教務議會通過,所以目前還未有定案。

想用中文教就要再申請,但其實部分科目之前已申請 過,並已獲得批准。(為甚麼要再申請?)我印象中

五、大學於 2011 年 10 月收到的五百多份豁免申

內容沒有解釋原因,也沒有審批準則。

請,包括副學士/高級文憑、本科和高等學位課程, 教學素質委員會仍在處理中。

記:申請結果怎樣?

六、 如委員會認為合適, 相信這些科目通過批核

教:我不知道,現時通識是以整個系去申請。系

後,毋須每年再提交申請。大學絕無意如一些報章所

主任說,這次(校方)表達的訊息很清晰:審批會較

報導會推翻所有申請。

過往嚴苛,多數申請都會被駁回,難以通過。

同學於民主牆上所貼標語


06

語言政策突收緊 授課語言重審起爭議

記:你如何看是次校方的做法?

中文語能力),至於大學有多少課以英文教授,對他 們而言不是最重要。

教:2003 年已知有新語言政策,當時沒有充分 討論,印象中也沒有大型的諮詢會,只是知會,但當

記:你認為學校與教員及同學的溝通情況是怎樣?

時校方在實際執行方面較為寬鬆,所以我們雖然不大 同意,卻沒有激烈反應。我們當時申請豁免的理據:

教:我認為校方的溝通問題,不是形式上的問題(開

宗哲系重思考訓練,課程涉及中國文化,亦需要用到

多少次會議,會議中有學生代表比例參與),而是態

很多中文材料。2003 年校方都接納這些理據。比起

度問題,他們諮詢的目的只屬交差性質,抑或是要認

2003 年,我認為現在的審批標準較為狹隘和嚴苛,(教

真聽取意見,這是十分重要。我認為校方要認真考慮:

員指著日前校方寄給全校的電郵)只有非入門程度的

有關政策在大學群體裏有沒有充分討論?好壞影響有

中國語文、中國文學、與中醫藥有關的科目才會獲豁免。

沒有充足的論證?作為一個學術團體、知識基地,大 學應該要考慮各方利弊,配以良好的渠道去讓大家表

記:校方有意希望將大部分通識教育以英文教授,

決。如果學校理據充分,我們大原則都會接受,但現

對此你有何看法?

時校方溝通是不理想的。

教:我認為應該從多方面去考慮。例如一些數理

記:若校方推行英文化勢在必行,你們教員方面

的科目,教學語言影響較少,但部分著重同學分享生

會有何對策或抗爭行動?

活經驗和對社會環境發表意見,以及強調培養同學們 批判分析能力的學科,用母語會更適當。除了考慮英

教:我認為不能單以宗哲系的情況去說,要看整

文教學對學生表達信心的影響外,還要考慮他們的能

體學習環境去考慮。用英文教可能會為教員帶來麻煩

力。

及限制,但影響尚算少,對學生影響才是最大。目前 我不能做甚麼,亦不會為自己做甚麼。但若學生想教

另外,對於「以英文教學可以改善英文」這一說

員支持,我都會支持。

法我是有懷疑的。就算外籍老師都不一定能以正規的 英語授課,而我們大部分老師的母語是中文,以英文 說服原因,要有確實理據支持才能說服大家。

中文系教員:校方做法合理 暫不清楚對 334 通識課程的影響

除此之外,我認為它所帶來對學生的影響沒有被

記:何時知新教學語言政策?

教學是否真的能改善英文呢?我覺得不能只靠印象為

充分考慮。即使真的能改善英文,但要同學於堂上在 短時間以準確的言辭表達自己,即使以廣東話,亦需

我也是通過同事聊天,和同學諮詢我,我才知道。

要多年的訓練才做到。英文教學會令同學少了表達意

然後就去詢問我的同事和系主任。因為我自己不是課

見的空間,對於學習高層次思考影響甚大。我認為教

程委員會的成員,所以也不清楚是否有諮詢過。

育必須雙向,同學必須透過表達自己、互相討論的過 程才能訓練思考,是次推行英文教學沒有考慮當中會

記:你任教的科目有否受到影響 ?

犧牲了甚麼。 絕對沒有,我還是很樂觀的。因為就中文系本身 記:你如何看大學國際化?

的課程來說,我相信影響不大。但對中文系開的通識 課(334 學制後)是否有影響,我就暫時不知道。

教:我認為最重要是平衡,推行國際化及大學教 育(培育學生分析思考)要取得平衡,英文授課要有

記:你如何評論校方是次的做法 ?

合理的比例,不能盲目地大規模實行。我想外面的僱 主更重視畢業生的綜合能力(這包括了學生的表達、

我覺得校方的做法尚算合理,最初學校(03 年)

獨立思考、解難、自學等方面的能力,語文能力只是

已設立英語為基本教學語言,而且中文系理應是可以

其中一個方面,至於語文能力,同學亦需要有良好的

豁免的,我相信它會用一個合理的態度去審批。


號外 2011 年 12 月 25 日

07

記:你如何看大學國際化 ?

記:有沒有就此次事件參與任何活動?

推行國際化,令到學生有更大的競爭力,我認為

吳同學表示沒有以個人身份去參加甚麽活動,因

有可取地方。比如說商科,歐洲歷史,理科,用英語

為校方沒有明確的回應和立場,不清楚事態的發展,

教學可以令學生在英語上更加得心應手,學習能力更

所以目前在等待的狀態,暫只關注,沒有具體行動。

加強,所以是可以接受。如果文本是用中文,則建議 是中文。

而據他們所言,中文系的關注小組也不是一個十 分正式的團體。他們偏向為自發形成的一個互相聯繫

記:中文系現時怎樣配合大學提倡的國際化 ?

的團體。他們表示看看能不能以此名義與系方聯絡, 或者主動找一些準確的資訊發放給同學,但現在仍是

現時好像暫時沒有交流生來申請中文系的課程,

謀定而後動。

但我們也有一門用英語教的中國文學欣賞,可以讓交 流生來學習中國文化。我們有這種為交流生準備的科

記:現時使用中文教學的情況如何?

目的儲備,但我相信有交流生來讀中文系的課,一定 是因為欣賞中國文化,想認識中國文化,我想他會更

他們稱課程全部採用廣東話和國語,但會因應閱

願意用中文來聽。

讀材料的需要,譬如文學、古漢字等很難不以中文教學, 而一些概念和哲學理念則採用英語輔助。

記:那你認為這些通識課應該用哪種語言教比較 適合?

記:對你們專業有沒有甚麼具體影響?

我認為中文系的通識課程當然還是用中文教好,

黎同學認為很多中文系學生以老師作就業目標,

因為很多文本都是中文,用英語教雖然可行,卻難以

而中、小學中文科皆不可能用英文教學,這樣對未來

行之有效。

工作也會有影響。

語言政策的收緊,是關乎學生的切身利益。同

而李同學則從研究方面考慮,認為像古文,甲骨文,

學們對此有甚麽看法呢?如上提及,對此影響最大

或金文的探究,完全無法轉用英文。

的學科主要為中文系,宗哲系與中醫藥學院。因此 我們分別採訪了來自這三個學系的同學,希望瞭解

吳同學則表示用英語教老莊是很不合理,其實西

同學們的想法。

方國家是仰望中文的研究成果,甚至很多外國學者都 需要學習中文來拜讀中文材料。原文表達意思更傳神,

中文系的同學: 文本為中文 轉用英文捨本逐末

用英文教學實是捨本逐末的做法。 記:你們如何看國際化?對學校的做法有甚麼評 論?

我們採訪了三位來自中文系的同學,他們自發成 立的中文系關注組也有去瞭解教學語言政策對中文系

吳同學認為需要從很多層面去思考,例如學校需

之影響。

要定義甚麽是國際化。國際化只是手段途徑,校方要 考慮會有甚麽犧牲,以及隨之而來的補救方法;而所

記:如何瞭解到語言政策此事?

謂的國際化會否只是在語言方面,他們又期待會有怎 樣的教學成果。而黎同學評論道,假設學校國際化的

三位同學都是透過不同途徑得知,吳同學是在

目的是期望得到國際認同,是為了力爭上游、改善學風,

歷史課上聽同學討論,而明確瞭解此事也是因民主

他會認同學校做法;但如果它的國際化只是門面的,

牆,然後嘗試找同學去確認此事;李同學則是通過

那則是緣木求魚,反而令到學術成果下降。

Facebook 的狀態分享而開始留意此事;黎同學的消息 是來自師兄師姐,因為他們早在 2003 已經關注此事。

至於有關交流生的考慮,他們質疑缺乏中文基礎


08

語言政策突收緊 授課語言重審起爭議

的交流生對修讀中文系科目的興趣。而若有中文基礎 的交流生,也不會反對使用中文教學,因為這樣可以 提升他們的語言能力。 記:你們會有進一步行動嗎? 關注組將與中國語言文學學會配合,和留意事態 的發展。他們表示,若有需要,他們也會撰寫立場書 及邀請同學聯署等。

宗教與哲學學會主席林傳鑥: 哲學宜用中文理解 應由學生會發起行動 記:如何瞭解到此事? 開始關注是因為得知文學院學生代表的網上日誌 中有提及我們的系主任 Pfister。而我對於整個運動瞭 解比較清楚,也有參加星期三(11 月 16 日)約見教 務長的會議,但自己對具體政策的認識不深,因為校 方自己好像也沒有交出一個完整的推行計劃。 記:現時宗哲系使用中文教學的情況如何? 對於宗哲系而言,中文教學的情況可以說是「一

宗教與哲學學會主席林傳鑥

現在學校的語言政策是由上而下的,並且申請豁 免的機制僵化。校方應該給教師作語言自決的機會, 以學生接受的方式去學習。 記:學會將有進一步行動嗎? 我覺得語言政策不是某一個學系的問題,全校都 需要關注。與其說我們學會將會有甚麼行動,我們倒 希望學生會可以聯合各個學會表達意見,我覺得現時 學生會應該做的是,督促校方交出具體的語言政策內 容,以及代校方向同學諮詢學生意見。

中醫藥學會的主席馮嘉俊: 中醫學宜中 生物醫學宜英 記:如何瞭解到此事?

半一半」。一些佛教、莊子或與本地相關的課題通常 都是以中文教學。另外哲學方面也多以中文為主,而

其實是因為你們邀請採訪才開始關注,後來收到

閱讀材料則為英語。用中文教授可以打好基礎知識,

你們的聲明和教務處的澄清而對此事有多些瞭解,因

對概念有基本理解。 如果一些較為簡單的課程, 如宗

為教員沒有提及過此事。

教、歷史類的非理解性的科目,用英語教授則可以理解。 記:現時中醫藥使用中文教學的情況如何? 記:對你們專業具體有甚麼影響? 其實我們是雙學位的課程,畢業時,除了中醫學 尤其是哲學,本來就是一門比較抽象和難以理解

學士以外,我們也會有生物醫學學士的頭銜。來自中

的理論,即使用中文學習都未必能夠掌握,更何況是

醫學方面的課程大多是用普通話教學,而生物醫學大

要用英語。有時候看一篇教學材料,即使能看懂英文,

部份則是用英語。

也未必能理解其中的內容,這時就很需要教員以中文 去帶領大家理解,所以這不是簡單如學生英語能力的

記:用英語教對你們專業具體有甚麼影響?

問題。若有人問哲學究竟學些甚麽,而學生只能回答 一些有關哲學的英語詞彙,但是不能闡釋其中的意思,

在生物醫學上因為本身就是英語教學,影響不大。

那學習就完全失去了意義。

我也支持用英語教,我的同學都接受。但在中醫方面 就可行性不大,譬如中藥診斷學和針灸學的課程用英

記:你如何看國際化?對學校的做法有甚麼評論?

語上是不能想像的。


號外 2011 年 12 月 25 日

學生會會長楊益強訪問:

09

學生會於民主牆上對事件表態

英語教學有助競爭力 同學需要面對、克服 問:你是何時知道校方將會收緊語言政策? 楊:在今年 6 月 Town Hall Meeting 得知,這是 開放給所有人參與的諮詢會,校方在會上簡單地表示: 現時無法知浸大以英文授課的確實數據,所以提出新 建議,日後英文以外的語言教學需要批准。我第一次 聽到有關資訊,是認同同學以及校外人有權知道每一 個科目所用的教學語言,但現在卻不知數字,實際上 有些科目列明為英文教學,實際上卻用中文,我認為 同學應有知情權。 問:這個會議有沒有不同意見?有多少學生代表 出席? 楊:這個會議有很多不同的意見,大家討論何謂 國際化,國際化是否就代表英文教學等問題。但大家 基本上是同意英文作為教學語言的。會上只有我一個 學生代表,我也是收到電郵通知才知道的。 問:近日民主牆、新聞報道、語言政策關注組都 對此政策表達反對聲音,你有瞭解到情況嗎?對他們 的意見你有何看法? 楊:其實初時幹事會聽到「一刀切」全面用英文 教學,我們都感到很反感,但經瞭解後,發覺事實並 非如此。我們討論過後,認為這些聲音與事實是有一 定距離,不少人不瞭解具體政策,而我自己亦有詳細 解釋政策收緊的情況及豁免機制。

問:有教員指出是次政策粗暴,沒有參考教員的 意見,對此你有何看法?

有同學認為校方做法會影響教學果效,任何科目 的教學語言應由任教的教員決定,校方是次是粗暴干

楊:我認同校方諮詢欠缺主動,很多時都由我們

預學術自主。「母語教學會令教學質素好」我認為這

主動找他們,他們才會向我們解釋,沒有一個廣泛諮詢。

個邏輯過於簡單,需要再討論,我相信大部分科目在

但我認為在行政高層與教員討論後,很多教員都沒有

學術界都以英文為主,教材上亦然,那麼這樣用中文

主動向其部門的教員解釋,我覺得這方面教員可以做

教是否最好呢?我認為他們沒有考慮其他因素。以通

得更好。

識科目為例,連初階課程都不用英文、避開英文,那 麼我們將來如何面對社會?這是每一個同學都需要面

問:有教員直指你作為學生會會長,在此事上「失

對的。

職」,你有何回應?


10

語言政策突收緊 授課語言重審起爭議

楊:我認為任何政策都要先作深入瞭解。我明白

何看法?

關注組有既定立場,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但我發現 不少人在見教務長之前都不清楚政策,這令我感到驚

楊:未把 334 新開設的科目計算在內,在 2700

訝。我認為在未瞭解事件之前已有立場,這未必是最

個科目中已有 500 個申請豁免,我認為這難以有簡單

好的做法。

的準則。我相信教員、課程主任的專業,他們在申請 前會有一個課程設計委員,由任教的教員及對科目有

問:為何學生會只發電郵給學會代表諮詢,而不

相當認識的教員會討論,達到共識後再交給院長。我

是所有同學?

認為這是學術決定,我亦相信大學會尊重有關決定, 所以難以立刻訂下準則。

楊:學生會代表全體會員,立場代表所有人。我 明白關注組有其立場,而我亦有自己的立場,但其他

問:但事實上不少申請被駁回,校方真的尊重學

同學的意見呢?我認為同學不應受到我或關注組的影

術決定嗎?

響,所以我們希望收集各學會的意見,然後再表明立場。 至於為甚麼不發送給所有同學,我希望在學生會人手

楊:我相信申請要提供充足的理據,而我自己亦

資源、能力範圍下,由學會代表與同學討論收集意見。

瞭 解 過 部 分 被 駁 回 的 申 請, 例 如:Technology and

另外,我認為同學若只從學生會發佈的消息去瞭解此

Science 就因為理據不充足被駁回,大學是講道理的,

事並不全面,對此我們亦已向校方反映,要求他們向

有強烈有力的理據會接受。

同學詳細解釋政策,始終最瞭解事件的還是校方,大 學有責任解釋。我認為學生會不是最好的角色。

問:對於通識科,校方明言會收窄,盡量英語授課, 是因為希望大部分同學都能交流學習,而同學亦有聲

問:那麼你們所收集的意見有多少?會否有下一

音指出通識科應是引發興趣和思考,應以母語教學。

步行動?

對此你有何看法?

楊:現時收集得的意見不多,我們要再瞭解。至

楊:我認同母語教學會吸收得更好,但需要考慮

於下一步,我們還在研究,我希望在同學瞭解事件的

其他方面:一,通識課的同學來自不同學系、不同背景,

大前提下,能真正讓同學發表意見。

語言是溝通工具,有助互相瞭解,堂上交流十分重要, 用母語會有局限,不能與外地生交流;二,我明白初

問:日前報章指出校方「擱置 500 份申請」,你

期會很辛苦,但最後得益的是同學,這對英文一定有

認為這是因為同學反彈聲音太強而校方作出讓步嗎?

好的影響。

楊:我不認為是讓步,報章所說的不夠準確。現

問:理想層面上,英文教學便於溝通,但在實際

時 QAC 所收到的申請太多,要再討論才可決定,故需

層面這會否影響討論氣氛?

要放到下一次會議審議(下年二月)。校方本來打算 下學期開始執行,但看到同學的反應及申請眾多,因

楊:我認為這是浸大同學需要面對、克服的,用

此未能在下學期推行。

英文溝通有助日後在社會的競爭力,畢業證書是我們 的資產,外界知道我們大部分科目用英文教學,都會

問:對於是次申請校方沒有列明批准準則,你有

較有信心。


號外 2011 年 12 月 25 日

11

「關注組」 陳士齊博士: 扼殺中文 失本土價值及香港人本位 校方不顧一切,強迫教員以英文教學,此舉是漠 視 90% 香港本土大學生的權益,部分教員提出一班中 一班英以照顧不同需要學生,此政策亦一直行之有效, 但現在校方決意「全英」教授。香港經歷了 150 殖民 教育,在 70 年代建立本土文化,建立香港人價值和本 位,但現時香港不少人卻仍是香蕉,浸大此時竟推行 此政策,扼殺中文,成為國際級奴才,這實在是悲劇。 前幾年,廣東發起保衛廣東話運動,令到香港年青人 更重視本土語言此時推行英文教育會更刺激大家的情 緒。 教育應該是「有教無類、因材施教」,陳博士表 示把課程翻譯中文,是為了讓學生更明白內容,但上 層卻不明白其用心。香港教育一向都是中英夾雜最有 效,教資會要求一年級生讀通識,是希望藉著有趣、 非本科的科目引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漠視教學成效, 一味追求國際化,推高排名,是沒有自信的表現,只 有「小學雞」才會這樣。

國際化=英文霸權? 曾有教員質問,有德國或法國的交流生前來,為 了國際化,我們為何不以德文、法文教授?以校方的 邏輯,國際化就等於全英文教學,這是表面國際化。 國際化需要講求合理的比例,並以鼓勵形式推行,而 非現時的懲罰。陳博士表示自曾到荷蘭及比利時留學, 她們亦重視國際化,但也只是部分課程以英文教授,

陳士齊博士

不少仍以母語教學。

門檻高執行嚴

陳博士表示自己其中任教的一科,今年只是換了 課程名稱,以往一直都用中文教授,但教務部卻無故

是次重新遞表的申請中,部分科目已在早前批准,

開放給交流生,令他感到十分無奈。

當時有宗哲部高層曾建議每一科開設一班中文及一班 英文以迎合國際化的需要,但最後大部分都不能獲豁

他表示每個學期同學要填寫的教師評估表,第一

免,例:中文系亦需要遞上申請,例如「流行文化及

條問題就是:該課程以甚麼語言授課,校方發現沒有

現代社會」就要轉為英文教學。相比之下,2003 年就

申請而用中文的課程,會認為教員「抗命」,或會遭

較寬鬆,很多科都可獲豁免。

解僱。


12

語言政策突收緊 授課語言重審起爭議

要在下學期執行,教員只有半個月不到的時間準備,

黃偉國博士: 語文政策向左走向右走?

除了應付研究及授課工作外,亦加重行政壓力及負擔,

(原載於蘋果日報,2003-08-16,後改編刊載於是次

校方亦傾向在明年全部轉為英文。

《號外》)

雷厲風行 「老奉式」推行 他形容校方是次推行教學語言政策上「雷厲風行」,

是次事件處理手法上,浸大仍是老樣子「老奉式」

經過五年實踐的母語教學能否在公開試成績中反

推行:假諮詢、不會說明任何準則以及不批准的原因,

映出其成功,成為今年會考放榜的報道焦點。

沒有上拆機制、甚至對話機會,毫無沒有民主可言。 綜合各方面報道,結論是:轉用中文學習的學生

教員不滿干涉教學自由

在大部份人文學科及部份理科的成績顯著上升,以及 他們在英文科成績下降。

陳 博 士 表 示 根 本 沒 有 教 學 語 言 的 選 擇,「No option and assumed option」,即預設所有科目只

最諷刺的是母語教學要成功,在相當部份學校、

由英文授課,教師員只可以求哪一科可以不用英文教,

家長和學生的心目中並不是「愉快學習」和「學習效

而不是要求用英文教,浸大在教學方面沒有給予老師

能提高」,而是英語水平不能下降;母語教學與英語

充分的自由。

教學已建立不可劃分的關係。為了取得大部份人士的 認同,母語教學的成功要依賴成功的英語教學,至於

陳博士指出底下有很多教員都不滿此變動,因為

利用母語去學習的過程是否愉快和有效,似乎被很多

校方在聘請教師時已代表肯定其資格,現在校方主導

人遺忘和忽視。

(Dictate)教學,違反教學自由。但他表示不少教員 都不敢或習慣不發聲,就算是終身聘任都不作聲;主

當下香港的語文政策爭論和報道方向,可分為支

要是工會成員發聲。現時,工會正打算召開會議,並

持派和反對派。支持派包括「親中」報章及政團,他

會約見校方代表。他認為校長應主動約見,除非蘇國

們大力宣揚母語教學的成功,並利用「硬銷 23 條」的

生能決定,不然他出來就只是搞公關,對改變如箭在

手法,在自己的媒體大事宣揚。他們更希望借此建立

弦的教學語言政策毫無用處。

學生的愛國意識。此外,部份支持者深信母語教學能 提高學習成效,包括學習動機、師生溝通、知識的掌

學生會沒有作出行動是為失職

握和運用及考核成績各方面。

陳博士強烈批評學生會會長,認為是次政策關乎

涉及意識形態問題

全部同學福祉,而學生會卻沒有露面或作出任何行動, 是失職的表現。他覆述麥同學在論壇上的質疑,幹事

至於反對派則強調推行母語教學會削弱香港在人

會至今仍沒有發表任何立場,根據會章,學生會是唯

才方面的競爭力,減退國際都會色彩,導致學生英語

一的全校學生代表,會長不應再閃閃縮縮,視民主牆

水平進一步下降,影響他們日後的本地或海外升學和

不見,與民為敵。

就業。此外,部份反對者仍抱有精英主義色彩,認為 英語是凸顯更高身份和地位的社會象徵。

他認為浸大同學的聲音較弱,主要因為資訊閉塞, 如此重要的政策,同學竟都不清楚,學生會又不作出

由此觀之,香港的語文政策應走向殖民地時代「新

任何行動。現時,只能夠在體制外靠學生教師對抗這

加坡化」(重英輕中),還是「大陸化」(重中輕英),

做法。

不但是教育問題,更涉及意識形態問題。


號外 2011 年 12 月 25 日

13

若偏向前者,香港沒有類似新加坡的環境推行英 語教學。新加坡是一個多種族國家,英語有必要成為 各族裔溝通的共同語言;但香港九成以上為華人,再 加上過去二十年以來「港式文化」已根深柢固,很難 像七十年代以前透過日常娛樂(例如流行曲、電影) 去主動接觸和學習英語。 若偏向後者,部份港人會感到華洋共處的特點將 隨着母語教學的推行而消失,因語文政策反映統治者 偏向某一種政治信仰。因此,不少中中學校或家長不 斷催谷子女在課餘學習英文,部份家長刻意為子女報 考英文中學或國際學校,部份更讓子女出國留學;反 映他們潛意識抗拒政府的教育政策。 回顧當下,連大學管理層也透過行政介入「教學 語言」,若果以政治信仰的角度來看,大學只能夠容 許單一語言-英語-授課,實際上已彰顯了「教育= 教學語言」,及「大學教育=英語教育」的價值觀。 當政治上香港早已回歸祖國,但大學校園卻再成為「英 語」殖民地——沒有「國際化大學」,只有「再殖化 黌宮」。大中學的教學語言政策,港人當奴作秀的心態, 早已被悉穿看透。

究竟一間大學,校方和同學是怎樣溝通的?

政策受到廣泛關注,我們所知的仍然不多,在邀

今年校內電視都播放各類宣傳片段,本也有一兩

約訪問過程中,不少教員、同學都表示因為不瞭

位觀眾,但到現在只對著空氣不斷發出空洞的聲

解具體情況,所以難以評論。更令我們洩氣的是,

音,而旁邊正正是被文章貼滿的民主牆,可我從

有學生代表指本會早前發出的聲明、關注組在未

不見校方行政人員會停下來察看(當然不排除他

完全瞭解事情之前就先下判斷。校方封密資訊,

們會低調去查看)。難道,這就是我們期望的溝

一旦風聲滲出,有同學、教員表達反對意見,就

通方式?

被反指不清楚事件就發聲,這究竟是甚麼邏輯? 其實,我們發現受訪者都是在有限的資訊下,表

教學語言政策引起爭議是由某一學生代表

達他們的意見,同學和前線教員都是以事論事,

「滲」出來而引發,浸大同學和教員才得知這個

而他們表達意見是出於對浸大發展的關注。浸大

重要的變動。我們暫且放下對「貴英賤中」、「國

同學不是洪水猛獸。

際化」、「教學果效」等的爭論,因為回到問題

的基本:在校方商議有關政策的過程中,前線的

抱著浸大可以有更好發展的期盼,本會促請

教員和同學的聲音都不存在,連一個發聲的機會

校方盡快提供一個公開、開放的互動對話平台,

也沒有,我們還能談甚麼討論。即使到現在有關

聆聽前線教員和同學的意見。


14

語言政策突收緊 授課語言重審起爭議

作為一位浸大的同學,你的想法又是甚麽? 想發聲的你,可以登上 itextchannel.blogspot.com 進行討論!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