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ALK #5

Page 1

印行) 第五期(隨 hkartalk.com

尺金寸土生存法 探討如何活用公共空間 透視僭建的藝術 “ 專題

deTour 2012 我們曾經如此「摺」過 –

“ 專訪 文 / 陳大明

– 僭建的藝術 專訪黃國才 –

“ 藝術評論 文 / 茵蔯

這裡從來都是我的遊樂場 This used to be my playground ( 這裡原是我的遊樂場 ) 文 / 詹木

就這樣消失了嗎? 消失記事 文 / 嵐六

當蒙娜麗莎遇上 Facebook,我們還會 Like 嗎? 顫‧動‧感 – 台灣數位藝術新視野 文 / Hing

(

關於我們

)

《藝托邦》是一個以藝術評論為主題的網站 + 月刊 媒體計劃。由一夥相信藝術與人和社會應緊密連繫

的青年,於 2012 年 6 月創辦,目標是透過藝術,

評論自己和安心立命的世界。我們鼓勵公眾投稿, 以個人視角評論藝術,也推動作者和讀者交流,分 享彼此看法,從而達至我們的目標:藝道大同。

1


專題

deTour 2012

– 我們曾經如此「摺」 過

文:陳大明

上 月 舉 辦 的 deTour 在 籌 備 之 初, 一 定

現時每平方公里人數為 6544 人。全世界

門閒坐,一個自由舒適的公共空間便在不

沒料及梁振英會助他們一臂之力。他那像

人口最密集的島嶼是鴨脷洲,每平方公里

費吹灰之力下誕生。天下間再沒有哪種生

牙膏一樣擠出來的僭建醜聞,連同歷史建

人數超過 60000 人。而旺角則是各區密度

活美學比這更適合香港了。

築保育、新界東北發展、

之冠,每平方公里 13 萬人。

房、

工廈等

不一而足的事件,讓 deTour 的主題──

然而昔日這種在狹小空間中優渥生活的藝

城市空間──當之無愧成為過去一年最熱

這樣的狹逼環境並不是近年才從石頭爆出

門的公共議題之一。

來的。早在二十世紀中期,因為偷渡和移

衝擊下,竟病變成僭建問題、

民潮,香港人口迅速膨脹,為了盡量在人

這是很可惜的。到底我們該如何整理、重

空間,從來都在香港社會問題首列。若請

煙稠密的環境中舒適生活,一種獨特的生

新活用這昔日的「摺的美學」? deTour

一位本地人以最簡單的方式介紹這個城

活態度應運而生──「摺的美學」。摺凳、

中展示的李民偉作品「開展所能 XII」提

市, 首 先 提 出 的 四 個 字 可 能 是「 東 西 交

摺枱、摺床……舉凡所有生活用品,都可以

供了絕佳答案。他在位於前灣仔警署二樓

匯」,再來便只有「地小人多」。確實,

摺起來,減低所佔空間。街頭巷尾,只要

的展廳地板,舖上草皮,上面擱三兩張紅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方之一,

誰家打開一張摺枱兩張摺凳,鄰人聚首串

白藍帆布床,任遊人休憩。展廳一角是藝

李民偉作品「開展所能 XII」

躺在灣仔街頭望天讀書,你試過嗎?

今年 detour 首次引入外國策展人,圖為 John Bela

術,在政策、資本主義、社會文化的多重 房問題,


術家 2010 年為「添馬艦公眾藝術計劃」

理者,更是自己的社會。Civic Center 作

人們在熱鬧的灣仔街頭,像花車一樣推動

製作的模型。模型中是一片半橢圓形的草

品 Crying In Public 便利用藝術,嘗試讓

「靈蛇」巡遊。為甚麼無端要巡遊?因為

地,上有零落幾棵大樹,每棵樹下是三兩

社會發現公共空間的可能。他們把街道化

只有這樣,巡遊者和觀眾才肯在忙碌的生

張紅白藍帆布床。白色的人偶在床沿坐著

成民主牆,設立一塊塊黑板,上面貼問題,

活中稍為放慢腳步,注視對方,以及一直

閒談,另一些則圍坐草地上,或散步、遛

如「你最後一次在哪裏感覺棒極?」並提

在身邊卻從來未曾看見的一事一物。「靈

狗,一派閒適氣。

供粉筆讓公眾在牆上隨意寫畫,內容不經

蛇」讓你知道,如果你願意花時間,站在

審查,完全自由──你可看到正經答案如

任何一個街角,看車看人,那你便會發現,

的確,本來只要帶張帆布床,在香港哪片

「山頂」和「香港機場」,也當然會出現

每天我們的城市確實上演著一幕幕即興演

草地、公園都可以就地躺臥。然而現在卻

「時鐘酒店」或「馬桶」,乃至答非所問

出。誠如莎士比亞所言:世界是一個大舞

不行,因為我們的社會充滿著規範。這規

的「I love you」。 作 品 的 重 點 從 來 就 不

台,而男男女女,不過是演員而已。如果

範有兩方面:一方面源於管理者不允許;

是問題的正確答案,而是讓每一個人重新

一齣電影能讓我們感動或反省,那我們的

另一方面是連公眾自己也不允許自己這樣

看見本應一目了然的事:「街道不僅是通

城市、我們的公共空間,為甚麼不行呢?

做──香港人早已習慣香港的公共空間禁

路,也是人們溝通的地方。」

止 這 個 禁 止 那 個, 以 至 除 了 購 物 和 行 走

deTour 的 場 刊 中, 大 刺 刺 地 寫 着 人 類 及

外,不知還有何用途。很多人看見街頭藝

如果說 Civic Center 把公共空間視為社區

地 理 學 家 David Harvey 的 話:「 擁 有 創

術和音樂表演會報警;公園即使有草地也

論壇,那王天仁則把它視為表演場所了。

造及改變我們的城市及自己⋯是世上最珍

不敢踐踏,甚至若不舖設石屎,竟不知路

他的「靈蛇手推車」,意念來自手機遊戲

貴、亦是人經常忽視的權利。」香港無疑

該如何走下去。

貪食蛇。一條木造的長蛇底部由三架手推

是有很多阻礙人自由使用街道的條例,可

車 承 托, 推 車 的 人 可 隨 意 改 變 方 向, 讓

我們,作為這個城市的主人,又準備好主

所以,要突破規範,我們面對的不僅是管

「靈蛇」靈活轉動。藝術家的意念,是讓

動擁抱它的每一個角落了嗎?

王天仁作品「靈蛇手推車」

去年的 detour 在灣仔舊警署展開香港城 市空間的討論

Civic Center 作品 Crying In Public

3


專訪

僭建的藝術 文:茵 蔯

-專訪黃國才

對香港來說,2012年關心

11 號》,鐵皮人打開即成流浪

德。其實,我們跟這種集體焦

談到香港的城市規劃,他不諱

的除了末日,便是僭建。僭建

者的床舖,他對伸縮空間的鍾

慮早已共生共榮。

言:「 仍 然 處 於 玩 SIM CITY

者,未經批准而進行的樓宇加

愛,其來有自。

建或改裝工程也。先是梁振英

(模擬城市)的狀態,而不是 可是,習慣了以地鐵代步,一

tailor made(度身訂造)。」

先生成功把僭建跟領袖誠信掛

僭建不僭建,可能是關乎空間

出閘直入全天候冷氣開放的商

一味用設定好的元件砌砌砌,

勾,打擊對手晉身特區首長之

和貪欲的戰爭;跟活用空間的

場「逛街」的人們,早已將日

遠未能追上人們不一而足的生

位;誰料這個潘朵拉匣子一打

草根智慧,往往只差一線。在

曬雨淋的排檔市集留給遊客

活需要。故此,黃國才在早前

開猶如惡靈纏身,報刊追查之

法,有人指過分擴張恐有道路

了。本地人不聞不問,哪裏會

一個公開論壇討論策略性城市

下,大家恍然:原來特首本人

擁擠甚至火災之虞;在理在情,

看到排檔逐漸消亡的危機。黃

化(tactical urbanism)的概念:

也難言清白。

排檔卻又是極有本土特色的零

國才指出,自七十年代起,礙

非政府團體和設計師聯手在路

售生態,而且養活不少家庭。

於露天商販「有損市容」、「影

旁種花平空創造休憩點也好,

今次訪問黃國才和他策劃的

他怎樣看呢?「優質的文化不

響國際城市形象」,政府已凍

或如好心市民在鄉郊巴士站擺

「排檔藝術嘉年華」,竟也不

應止於法治,否則會變法家;

結排檔牌照,不但限制轉讓,

放舊沙發讓老者等車時可以歇

由自主的聯繫到這上來。身兼

可是放任不管又會淪為無法無

還停止發牌,希望行業自然流

歇腳也罷,全都指向優化城市

建築師、藝術家和理大設計學

天,所以要平衡:究竟是誰僭

失。他卻大唱反調:「全球化

生活空間的小方案,有趣而不

院助理教授的他,伙同排檔商

建?大眾的反應如何?如果是

說穿了就是同質化。你必須建

失人味;倘要實行,就要挑戰

户、設計師和義工,去年七月

警察僭建的話,情況便大大不

立自己獨特的文化,才會得人

我們對空間用途有多少想像力

及十二月先後在旺角花園街和

同。」歸根究柢,還是地價昂

尊重… … 多元、國際化的背後,

和包容了。

灣仔太原街辦了兩次嘉年華,

貴的禍:「其實連藝術空間也

會否犧牲已有的東西?」他朗

支起「假排檔」賣果汁、算命,

面對相似的難題,需要政府資

聲補充:「大中華底下其實有

「排檔衍生出的街道設置,肌

希望喚起大眾關注這項將沒落

助,才有足夠地方收藏和保存

很多不同的華人,有不少文化

理豐富,各種聲音混雜,加起

的街道文化。排檔以靈活見稱,

本土的創作,不致丟失。」多

值得我們保存和慶祝。」

來就是我們說的『街味』。」

可以打開合攏,加上層架,更

年來我們喃喃唸著香港寸金尺

可以向上向外擴展,活脫脫是

土,所謂「多一吋得一吋」,

假使我們同意「香港是我家」,

確切。但見黃國才說時一臉雀

個變形機械人。不禁想起他從

無法地盡其利,對在夾縫中求

那麼除了清潔,我們可有一同

躍, 我 想 該 找 天 去 花 園 街 逛

前的作品《流浪家居與大鐵人

存的商販來說也許一樣不道

塑造這個城市的權利和責任?

一圈。

那 是 什 麼 味 道? 我 一 時 記 不


藝術評論

就 這 樣 消 失 了 嗎 ?

文 : 嵐 六

一年又過,即使是如何不捨, 要 消 逝 的 終 歸 會 消 逝。 過 去 365 天的每一天,我們每一刻 都在經歷失去:看,那些愈搬 愈高的樓上書店、那間於尖沙 咀經營數十載的傳統文具店, 噢,還有那上星期才張貼於地 鐵站內的某電影海報,何時又 忽然被換下了? 就在 2012 年快將消失之際,我 逛了《消失記事》這展覽。是

圖像與繪圖並置而令人產生內

近景則是一大片茂密的叢林。

次展覽由五位藝術家一起探討

容上的混淆,或許正是林愷倩

那 一 刻, 我 有 點 懷 疑 如 斯 境

現實裡事物的「消失」和「意

的目的;藉著淡化和改動圖像

貌還可在香港哪處尋覓得到?

義」,採用的手法和風格迥然

的表象,以超現實手法賦予圖

或許這早已被我們遺忘、被我

不同,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

像另一種與現實密不可分的意

們接受了「已消失」的景色,

是林愷倩和黃敏音的作品。

義。雜誌上刊登的兒童圖像代

正是黃敏音對我們的當頭棒

表著美好、純真和快樂,但現

喝。作品經她修改後只剩下大

林愷倩的每組作品全是由一幅

實中,他們的生活是否全然幸

自然景色,一再提醒我曾經擁

雜誌圖像和一幅鉛筆畫並排而

福和完美?大眾一廂情願地把

有的,現今卻只能在記憶中出

置,驟眼看來,兩者內容如出

性 和 兒 童 完 全 分 割, 以 致 兒

現,讓我們知道大家失去了甚

一轍,其實不然。其中一組作

童性暴力成為社會上的敏感議

麼,需要擁有的又是甚麼。

品的主角是一名小女孩,彩色

題,年幼受害人所受的心靈創

圖像上的小女孩抱著一隻純

傷比成人來得更為深遠,家人

身處這個小城市中,失去的東

白熊娃娃站著,活脫脫是雜誌

西很多,失去的速度很快,就

常見的可愛孩子彩照;相反,

像是次展覽的作品,我感到熟

黑白繪圖上的小女孩,雖然樣

悉卻陌生,因為這許多是我們

貌、打扮和姿態都和彩圖的一

曾擁有過、經歷過,或被忽略

樣, 可 是 小 女 孩 手 握 的 卻 是

的存在。人不能抵抗失去,但

一根黑色物體,相同的握物動

至 少, 可 以 記 下 失 去 的 是 甚

作,卻令該根黑色物體直指她

麼,以防止更多地失去;同樣 地,人永遠容易被眼前的現實

的私處,頃刻,腦海浮現「兒 童性暴力」的聯想。

隱瞞不去正視的比率亦更高。

所束縛,但可以記著,現實從

作品彷彿提醒我們,要把眼光

來都不只一個。

聚焦事物的本質,別只著眼於 圖像本身彰顯的美好。 黃敏音的作品亦令我甚為欣 賞。刻意朦朧處理下,只能大 約看出是一幅風景作品。作品 隱約浮現數道大橋的遠景風 貌,有點像青馬大橋的風景,

消失記事 日期:2012 年 11 月 24 日 至 2013 年1月10 日 展場:SOUTHSITE 地址:香港仔田灣 興和街 25 號 大生工業大廈 3 樓

5


藝術評論

這裡從來都是 我的遊樂場


文 : 詹 木

上周出差去廣州。當地司機領我遊車河,

生 鏽 的 鐵 皮 椅, 蒙 了 灰 的 白 瓷

用帶著四川口音的廣東話問我,廣州好不

碗,角落裡不見了主人的一箱麻

好?我想,又想,居然想不出一個形容詞。

將。靜默著,俱是荒涼,俱是被

說好,或者不好,都顯得草率,只能說這

遺忘的哀怨。

裡,和不論哪裡,都沒什麼不同。 其實,拆或建,搬離或遺棄,像 一樣的商場、一樣的車站、一樣的頭抵車

人體新陳代謝一樣,是城市化進

窗昏昏欲睡的男人、一樣的煙塵嘈亂汽車

程中再正常不過的交錯和更迭。

喇叭垃圾箱、一樣的穿耐克吃漢堡順便

不必哀怨,也無需以弗洛伊德的

叫一杯加冰可樂……

所謂「死亡」理論來詮釋解構。 大到一座城的五十年,小到一場

「一樣」,在全球化語境中,從來

戀愛,過去也就過去了,耽溺其

都是個讓人擔憂的詞。我們害怕這

中不停追問為什麼,反倒顯得不

樣的趨同將所有裂痕都抹平,所有

夠豁達。

滿足我們懷舊或憑弔的私慾,而放棄。

城市環境的改變,或許因為身處其中的個

在地文化,從不會因為拆了一棟不合時宜

體快餐式消費式的慾望,又或許,它只是

的 危 樓, 或 多 建 一 間 西 餐 廳 而 日 益 邊 緣

像高中畢業的女孩一樣,脫下穿了許久的

化。若干年後這餐廳舊了老了,說不定也

柴 灣 Artify 畫 廊 正 在 展 出 的 十 二 幅 相 片

學生裝,想多試兩條花裙子。當然,前提

成了這城市的地標,成了遊客合影留念的

似 乎 也 含 著 這 樣 的 擔 憂。 相 片 統 統 標 著

是,這裙子得好看。

地方。

作 人 員 提 醒, 筆 者 很 難 從 這 些 相 片 中 認

筆者曾問一位上海作家如何看待日益消逝

重要的不是景,是看景人的心。你不會因

出,哪些取景自攝影師 Eiffel Chong 出生

的弄堂景觀。住慣又寫慣弄堂的她,竟回

為吃多了漢堡,便忘記魚蛋粉和雲吞麵的

長大的馬來西亞,哪些來自他偶爾路經的

答得出奇淡定。她說,弄堂的拆建應置於

味道。就像那司機,廣州住了二十多年,

香港。

整個城市的發展中考量。該拆的,不能為

講 粵 語 依 舊 帶 著 濃 重 的 四 川 口 音。 別 擔

縫隙都塞滿,到最後,一切空間環 境都像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 中所說的,變成「一樣」。

Untitled,身份性別俱模糊。若非畫廊工

心,總有不變。 窗前擱著的那個電飯煲十年沒用過了,或 許更久。可說不定哪天你再來,站在那扇 油膩窗外,又能聞到陣陣飯香。 人來人往。這裡從來都是我的遊樂場。

This used To be my playground (這裡原是我的遊樂場 ) 日期:2012 年 12 月 6 日至 2013 年 1 月 24 日 展場:Artify Gallery 地址:柴灣嘉業街 18 號 明報工業中心 A 座 10 樓

7


藝術評論

當蒙娜麗莎遇上 Facebook, 我們還會 Like 嗎? 文 : Hing 藝術曾經僅僅是創作者和欣賞 者之間的單向傳播。《蒙娜麗 莎》不願因為欣賞者心情低落 收起她那詭異而曖昧的微笑, 蒙克的《呐喊者》也不會察覺 人們對他的惡搞而放棄誇張的 表情。電腦時代降臨後,生物

尖沙咀的人潮讓你心煩氣躁,

覺中淡出了我們的生活圈子。

在這次展覽中,策展人希望探

與 死 物 的「 互 動 」 卻 變 成 了

那麼不妨由「憤怒的鳥兒」上

即使在城市規劃的層面,傳統

討科技的功能性被排除後,還

常 態。 不 僅 有 人 對 電 子 寵 物

演一場狂亂的交響樂。

的人際交流也不復存在。儘管

能夠如何透過身體對人產生感

先進的建築技術和完善的交通

官和情感上的影響。在某種意

在大街小巷不要臉地和 Siri 打

是的,藝術不再一成不變了,

系統早已滲入了千家萬戶,讓

義上,科技似乎將我們的私人

情罵俏。現在連藝術好像也已

而是能夠呼應欣賞者的心情呈

人類的社區獲得空前的緊密融

空間和公眾空間都變得日益局

步入了科技和互動的殿堂。在

現不一樣的演繹。

合,但是不知何時開始,左鄰

促,最後反而驅使我們更加依

右里卻不再噓寒問暖,小孩子

賴數位科技來突破這局促的限

感 – 台灣數位藝術新視野》

可惜在人機互動如此盛行的時

們成群結隊在露天嘻哈玩樂的

制,以獲得認知與認同。聽上

之中,台灣的年輕藝術家們就

代,人與人、甚至與大自然及

笑聲也已成絕響。市民熱切上

去雖然可悲,但這或許才是人

嘗試利用數位藝術來探索科技

其他生物的互動卻跌入了前所

街抗議郊區的自然環境遭到破

們寧可透過小小的手機屏幕來

和人類感知的關係。展品能夠

未 有 的 低 谷。 我 們 樂 此 不 疲

壞,但很少積極爭取在摩天大

窺看世界的真正原因吧?

透過數字媒介和欣賞者展開互

地 透 過 Facebook、Twitter 和

廈之間甚至裏面增加綠化的公

動,讓不同的欣賞者獲得獨一

Instagram 窺 看 並 評 論 朋 友 生

用空間;即使擁有室外的一隅

無二的體驗。例如名為《雨林》

活的一切,但和朋友們透過有

綠地,政府怪誕的公園規章卻

的作品中,當欣賞者雙手觸及

趣線下活動一同歡笑、一同流

以「保護花草樹木」之名把渴

由導電油墨所繪的「樹木」時,

淚的珍貴回憶卻越來越少。微

望親近大自然的一家大小拒諸

連接的喇叭就會隨著雙手的移

信、Whatsapp 和 Line 讓 我 們

園 外。 在 這 個 電 子 科 技 日 新

動節奏發出像鳥鳴般的聲音。

隨時隨地能夠和好友保持聯

月 異、 線 上 媒 體 叱 吒 風 雲 的

如果心情舒暢,輕撫樹木可以

繫,但是那些不常使用這些應

年 代, 線 下 的 交 流 反 而 日 漸

編織出靈動的奏鳴曲;但如果

用程式的朋友呢,卻在不知不

式微了。

二十四小時呵護備至,也有人

K11 藝術館展出的《顫 ‧ 動 ‧

台灣新銳數位 藝 術 裝 置 展

《顫 動 感》 日期:2012 年 12 月 1 日 至 2013 年1月6日 展場:K11 (L108-109) 地址:尖沙咀河內道 18 號

投 稿 須 知 《藝托邦》歡迎有興趣撰寫藝評的人士來稿。 稿件要求:800-1000 字。並附有展覽相片 3-5 張,寄至電郵 info@hkartalk.com 詳情請瀏覽 hkartalk.com

8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