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校園外的日式宿舍

Page 1


校園外的 日式宿舍 臺大承接了臺北帝大遺留的校地校舍,除了作為教 學研究辦公場域的學校以及實驗農場、附屬醫院之 外,還包括了校園之外教職員的日式宿舍。臺大管 有的日式宿舍,因2003年4月一起發生在溫州街22 巷2號宿舍被拆除的新聞事件而開始受到關注,促 使了校方開啟了調查研究計畫。臺大管有日式宿舍 共有248戶,其中於日治時期興建者計161戶,光 復初期建仿日式住宅87戶。日治時期興建的主要分 布在兩大區域,一是靠近校總區今大安區大學里、 龍坡里及龍安里一帶;另一區域是靠近臺北城核心 區域的中正區南福里及新營里附近。 具有歷史意義的文化資產保存,以及老房子修復活 化再利用,是近年來臺灣很夯的議題。以下引領大 家紙上走訪一遍校總區附近的臺大日式宿舍群。雖 然有的房子被拆除改建,有的房子幸運地被保存下 來,但曾經住在裡面的老教授,精神長存。 註:以下討論的範圍僅限於靠近校總區的溫州街、 青田街一帶的部分日式宿舍。



1.劉榮標寓居 市定古蹟

目前沒有配住戶

劉榮標(1914~)為臺灣家畜研究專家,也是臺大畜牧獸醫系首位系 主任。此棟建築原為臺北帝大杉本正篤教授的居所,杉本正篤也是畜 產學專業背景。


2.馬廷英故居 青田街7巷6號

市定古蹟

現委為黃金種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經營青田七六

馬廷英(1899~1979),是國際知名的地質學家,古生物學家及海洋 地質學家;也是第一批接收臺北帝大之團隊成員,後來出任臺大理學 院地質學系主任兼海洋研究所所長。自1945年,馬廷英教授與家人入 住此宅,直到2007年馬教授的遺孀過世,馬家人亦先後遷出。校方收 回此建築後,2010年經評選由黃金種子公司得標,這也是臺大第一次 將日式宿舍委外經營的案例。「青田七六」正式於2011年6月對外開 放,是一處提供導覽活動、系列講座,餐飲服務的文化場域。此棟建 築是1931年,臺北帝大的足立仁教授所興建。


3.吳順昭、李惠林寓居 歷史建築

目前有配住戶,請勿打擾

李惠林(1911~2002),植物學家,中研院院士,1972年參與和美國 科學家合作完成的《臺灣植物誌》(1975-1979),記述了豐富的植 物群,是相當重要的植物記錄。繼而入住的是臺大森林系第六任系主 任吳順昭。此棟建築先後住了二位植物學家,因此庭院內種植了許多 樹種,例如楓香、芒果樹、麵包樹、臺灣肖楠、龍眼樹、柚樹等,宛 如一座小型植物園。日治時期,此為臺北帝大山本由松教授居所。


4.翁通楹寓居 市定古蹟

目前有配住戶,請勿打擾

翁通楹(1919~),日本京都帝國大學工學博士,前明志工專第一任 校長,曾任臺大機械系系主任、工學院院長。1975年完成國內第一部 機械工程師手冊,獲中國機械工程學會獎,並主編國內第一部力學名 詞辭典。日治時期,此為臺北帝大文政學部教育學與教育史講座的伊 藤酉典教授居所。


5.陸志鴻、陸震來寓居 歷史建築

目前有配住戶,請勿打擾

陸志鴻(1897-1973)為臺大第二任校長,為光復初期接收臺北帝大 團隊之一,曾任機械系教授兼當時的系主任。陸志鴻一家,1948年起 即自牯嶺街的校長官邸移居此地。陸震來為陸志鴻校長的第三子,為 臺大外文系退休教授。


6.尹建中寓居 歷史建築

目前有配住戶,請勿打擾

尹建中(1941-1998),為臺大人類學系教授,在文化人類學研究領 域貢獻卓越。日治時期,此為臺北帝大文政學部心理學科力丸慈圓教 授居所。


7.沈剛伯故居 歷史建築

目前沒有配住戶

沈剛伯(1896~1977),為著名史學家。1948年任臺大文學院院長兼 歷史系系主任,1950年12月20日傅斯年校長過世,沈剛伯曾代理校長 職務至次年3月錢思亮校長就職為止。現在的臺大校歌歌詞亦為沈剛伯 所作,今溪頭臺大實驗林內還設有沈剛伯紀念亭一座。日治時期,此 為臺北帝大馬場為二教授居所。


8.羅銅壁寓居 市定古蹟

目前有配住戶,請勿打擾

羅銅壁為臺灣生化研究先驅,蛋白質研究第一人,曾任臺大理學院院長, 中央研究院副院長、大學入學考試中心主任。此棟建築為臺北帝大醫學部 大倉永治教授蓋建。由於醫學部比臺北帝大晚了八年成立,大倉教授不了 解當初只能蓋建平房的紳士協定,因此蓋了兩層樓。也因此成為目前青田 街一帶僅存的兩層樓日式宿舍建築。


9.洪耀勳故居 青田街8巷12號

現委由敦煌畫廊經營

洪燿勳(1903~1986),1946年8月擔任臺大哲學系教授長達近26年、 期間曾任系主任。1932年當《臺灣新民報》獲准改為日刊時,洪耀勳 教授即以一篇〈創造臺人的言語也算是一大使命〉縱談臺灣的語言、 民族、與思想的問題,是臺灣哲學思想的先驅。此棟建築最初為臺北 帝大文政學部史學科莊司萬太郎教授於1940年所建的住所。


10.林朝棨故居 目前有配住戶,請勿打擾

林朝棨(1910~1985)畢業於臺北帝大理農學部地質古生物學科,任教 臺大地質系近三十年。1963年完成〈臺灣之第四紀〉一文,奠定臺灣 第四紀研究基礎,被尊為「臺灣第四紀之父」,也是十三行遺址發現 者。該庭院內種植了許多人稱活化石的銀杏樹,有公樹亦有母樹,十 分難得。


11.松本巍、閻振興寓居 目前有配住戶,請勿打擾

松本巍一生致力於植物病理學之研究,並且為《臺北帝大沿革史》作 者。他與高坂知武是戰後臺北帝大理農學院改制後,唯二留任至退休 才返回日本的教授。後來臺大第六任校長閻振興也曾居住於此。


12.殷海光故居 溫州街18巷16弄1-1號

市定古蹟

現委由財團法人殷海光先生學術基金會營運

殷海光(1919-1969),哲學界巨擘,臺灣戒嚴時期的自由主義代表人 物。1949年來臺後,曾任《中央日報》、《自由中國》主筆,並任教 於臺大哲學系,1956年遷居於此直到辭世。該基地原是鄰近社區棄置 垃圾之處,由臺大拆除一棟日治時期警衛室建材移往現址蓋建此房, 並且殷先生在此親手挖掘溝渠,將廢土堆砌成山,分別命名為「愚公 河」、「孤鳳山」。 郭松棻在《秋雨》書中的〈訪殷海光老師〉一文提到:「巷子的鏡頭 是殷師的家。外面是一堵高牆,這便是被其他教授戲呼的有名的『柏 林圍牆』。1966年開始在這圍牆的左近,有監視的便衣出沒。」自殷 海光辭世之後,其夫人居住至1971年前往美國定居為止。


13.丁觀海、丁肇中寓所 歷史建築

目前有配住戶,請勿打擾

丁觀海(1911-1991),為光復初期接收臺灣重要的土木工程師之一, 更是國內開授彈性力學課程第一人。丁教授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土木 系,美國密西根大學碩士,於1950年2月起,任本校土木系教授,退休 後改聘為兼任教授。丁肇中(1936-)為丁觀海教授之子,當代傑出實 驗物理學家之一。他在粒子物理學領域貢獻卓越,1976年獲得諾貝爾 物理獎。與青田街羅銅壁宅為臺大僅存的二層樓日式住宅。


14.臺靜農故居所在地 已拆除改建公寓(圖為改建的公寓)

臺靜農(1902-1990),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肄業。1946年赴臺擔 任臺大中文系主任長達二十年,期間亦擔任文學院院長。原位於溫州 街18巷6號的臺靜農居所,為先生取名為「歇腳盦」,後改名龍坡丈 室。臺先生著名散文集〈龍坡雜文〉即因位處龍坡里溫州街之臺大宿 舍而得名。林文月之散文〈溫州街到溫州街〉一文中,描述兩位師長 臺靜農與鄭騫互動的情誼,讀來令人動容。


15.許文富寓居 目前有配住戶,請勿打擾

許文富教授1955年畢業於臺大農經系,於美國賓州州立大學農業經濟 學取得碩、博士學位。1970年獲十大傑出青年。回國後在臺大任教, 曾任臺灣省府委員和省農林廳長等職。早在許教授入住之前,該宿舍 曾經住過當時的國防部長俞大維,而俞大維之胞妹俞大綵正好就是傅 斯年校長的夫人,曾任教於臺大外文系。


16.陳奇祿、曹永和故居 目前有配住戶,請勿打擾

陳奇祿(1923-2014),為臺灣文化人類學研究先驅,中研院院士。 1949年2月先進入臺大歷史學系擔任助教,同年秋天又轉進剛成立的臺 大考古人類學任教,曾任該系系主任、文學院院長。在保守的1950年 代就主編過有關民俗的週刊,1981年出任行政院文建會首任委員,在 臺灣本土文化的推動上扮演關鍵角色。著名的荷蘭時期的臺灣史學家 曹永和也曾居住於此。


17.洪炎秋故居 和平東路1段183巷7弄2號

現委由嘉振茶業公司經營遊山茶訪

洪炎秋(1899~1980),生於臺灣省彰化縣鹿港鎮。1948年8月受聘為 臺大中文系教授,1949年《國語日報》創刊,洪炎秋即出任社長,先 生長期任職於國語日報社達三十餘年之久。此房舍經過整修過後, 2012年委外經營,搖身一變成為了預約制的品茗場所「遊山茶訪」。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