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阿寬的奇幻旅程

Page 1

年阿寬

探訪陳永華諮議參軍的歷史足跡 ●文:林保良、吳秀雲、李沅芳、林可欣、賴羿璇 ●圖:葉馥儀

臺南市官田區官田國民小學 編印


局長序 文化是一種自信,經過時間的淬鍊更顯得醇厚而迷人。 臺南是臺灣最早開發的地區,擁有豐富的歷史遺跡與獨特人文 風情,也孕育出多元的物產,這些無一不是孩子學習的最佳教 材。本市教育局致力於推動本土教育的深耕,許多學校紛紛發 展出屬於在地特色的校本課程,讓孩子透過實地、在地的訪查 及探勘,文化、語言、課程的統整學習,積蓄學生本土化教育 的學習興趣,厚實學生本土文化的基本知能。 本市官田國小在林保良校長的帶領下集結全體教師的力 量,融入官田在地產業、生態、歷史及人文,花費近兩年的 時間編輯「官田紅菱─神奇的落水花生」、「小水雉的超級奶 爸」、「烏山頭水庫的美麗與哀愁」及「少年阿寬的奇幻旅行 ─探訪陳永華諮議參軍的歷史足跡」等四部校本課程,充分展 露出官田國小教師團隊的用心與熱忱,足堪嘉勉。更期盼本市 其他學校,能再接再厲發展出屬於各個學校在地特色的本位課 程,再透過校際的交流,編織出本市極具特色的本土教育網, 讓本市的孩子都能「知鄉、親鄉、愛鄉」,以身為臺南的子弟 為榮。

1


校長序 我們生活的這塊土地,是由許多先賢胼手胝足用血汗所奠基下來 的;在這奮鬥的歷程中,遺留許多感動人心的人、事、地、物;但隨著 時間的流逝,逐漸為人所淡忘,對於莘莘學子而言更是漠然。為了喚起 對這塊鄉土的認識,官田國小集結全體教師之力,透過校本課程工作坊 的研習精進,邀請林瑞榮教授蒞校指導,花費兩年的時間進行校本課程 的研發與編輯;一方面傳承在地文化,一方面展現教師的專業素養。 在小弟及三位主任的領軍下,將全體教師編成4組,進行校本課程 的研發,低年級由教務主任楊鎮鴻帶領胡明哲、楊至弘、瞿湘玲、黃麗 玲和蕭淑伶等5位教師,進行「官田紅菱─神奇的落水花生」校本課程 的編輯;中年級由總務主任陳慶林帶領王薇薇、姜雅玲、胡家濱、曾冠 萍和曾慧珍等5位教師,進行「小水雉的超級奶爸」校本課程的編輯; 高年級由學務主任顏秀朱帶領陳季汝、陳銘鐘、謝松志和陳麗因等4位 教師,進行「烏山頭水庫的美麗與哀愁」校本課程編輯;校長則帶領特 教巡迴班的吳秀雲、李沅芳、林可欣和賴羿璇等4位教師,進行「少年 阿寬的奇幻旅行─探訪陳永華諮議參軍的歷史足跡」校本課程的編輯。 文本內容已經完成,在臺南藝術大學學生葉馥儀、李孜涵協助畫插圖及 臺南市DOC輔導團隊協助數位化下,即將付梓出版,甚感欣慰。 美國教育學者杜威主張「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在我們生 活周遭的人、地、事、物即是最好的學習素材。期盼經由校本課程的落 實,培養孩子知鄉、親鄉而愛鄉。在此,感謝官田國小全體教師的辛苦 付出,也感謝相關人員的指導與協助,因為有你們而豐富孩子的學習, 感恩!

官田國小校長 2

林保良


作者序 「官田」舊名為「官佃」,在以前大部分都是平埔族西拉雅系社番 的生活空間。荷蘭人統治時期的政府公有田地稱為「王田」,鄭成功來 台後,將舊荷蘭時期之「王田」,全都改為「官田」,而來此地開墾的 人民則皆稱為「官佃」。今日官田區境內之官田部落,即為當時鄭氏王 朝將官田授予陳永華諮議參軍,由其招募宗親及舊屬來此開墾耕種,而 集結成庄稱為官佃。可見今日的官田,與陳永華諮議參軍相關甚大,因 而成為本校發展校本課程之重點。 坐落於官田國小旁的慈聖宮、赤山龍湖巖、三腳埤(現今的烏山 頭水庫)……等,都是學生們平時玩耍的地方;為了激發學生愛鄉、愛 土、愛國的心,由林保良校長帶領作者群,將陳永華諮議參軍的生平事 蹟編寫成故事讀本。 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藉由故事主角阿寬穿越時空的旅程, 讓學生將自己投射於主角阿寬的身上,彷彿親身經歷鄭氏王朝在官田地 區開墾的年代,並對陳永華諮議參軍有更深層的了解。第二部分則是將 陳永華諮議參軍在臺南市留下的足跡繪製成歷史地圖,加深學生與生活 經驗連結。此故事讀本多參考現今書籍與網路文獻,對於史實內容各方 有不同的解讀立場,因此作者群便以謹慎的心態及客觀的角度、平實的 文字描述故事。 此外,要特別感謝就讀國立臺南藝術大學材質創作與設計系二年級 的葉馥儀同學,為故事讀本繪製插圖,增添趣味性,讓故事更加生動、 精彩!

作者群 3


小知識 官田地名由來:舊名官佃,起因於鄭成功來臺 後,將荷蘭人原有的王田收為官田,成為官方 所屬的田地,所招募之佃農稱為官佃,集結為 村莊,因此稱為「官佃」。當時官田一帶的土 地授予陳永華諮議參軍,承租之官佃乃諮議參 軍招募其宗親及舊屬來此耕種。直到日據時代 才改稱為「官田」。

4


官田國小五年級正專 心聆聽社會課老師介紹鄭氏 王朝時期的臺灣,老師說: 「在明鄭時期,官田又稱為 「官佃」意思就是……」, 當老師講得正起勁時,阿寬 居然打起瞌睡,神遊去了。 5


突然阿寬感覺眼前 一亮,他迷迷糊糊的睜開 雙眼,發現周遭都是不認識的 人,而且穿著怪異,放眼望去盡是 簡陋的矮房。於是阿寬問一位路過的大 嬸:「請問這是哪裡?」,大嬸說:「你 怎麼穿成這樣啊?今天陳永華諮議參軍要 來官佃呢!你趕緊回家換衣服。」 6


7


小知識 鄭氏王朝以前,漢人在蓋屋頂時,必須向福建 購買瓦片,到了鄭氏王朝後,為了因應大量需 求,陳永華諮議參軍在現今臺南市的六甲及其 他地區設立瓦窯,由工匠取土燒製瓦片,當時 人民的居住品質也大為改善。

8


阿寬一頭霧水的回到家,發現家中的樣貌 竟完全不一樣,哭著說:「家裡的房子怎麼變 成這樣?屋頂竟然是瓦片?」爺爺站在門口, 一看到阿寬便重重的打了他一下頭,阿寬還來 不及反應,爺爺便說:「你在說什麼?難道你 還要住以前的茅草屋嗎?每次颱風過後,都要 再花很多時間重建,那是多麼辛苦的事啊!剛 好六甲一帶產黏土,諮議參軍就在六甲設瓦窯 教工匠燒瓦片,我們官佃這一帶的瓦片就是從 六甲運來的,所以我們才能擁有如此堅固的屋 頂。」 9


10


爺爺接著說:「你還不快去換衣服, 我們趕緊到田裡參見陳永華諮議參軍。」 這時,阿寬用力眨眨眼,無法相信眼前所 見,希望這一切都只是夢。他心想:「如 果我把夢做完了,應該就能回到原本的世 界了。」

11


12


阿寬跟著爺爺走到田裡,看到一位 穿著軍袍的男子,爺爺小聲地說:「他就 是陳永華諮議參軍。你知道嗎?官佃這裡 原本是屬於紅毛番(現指荷蘭人)的田 地,鄭成功把紅毛番趕走了,我們這裡的 田地就變成是官府的。」聽到這裡,阿寬 心想:「難怪後來大家都叫這裡為『官 田』。」 13


爺爺接著說:「官佃一帶都是用官佃 溪的水來灌溉,在荷蘭時期,就是靠三腳 埤來儲存官佃溪的水。」阿寬覺得三腳埤 這個名字好熟悉,卻一時想不起來在哪裡 聽過。 小知識 三腳埤是在荷蘭時代就有的簡易水利設施,當 時稱為「三腳埤」,後來改稱「官佃溪貯水 池」,是現今烏山頭水庫的前身。

當阿寬還在想著三腳埤時,旁邊走 來一位大叔說:「少年仔,我看你體格不 錯,要不要加入軍隊,一起為陳永華諮議 參軍效力啊?」阿寬心想:既來之則安 之,就決定加入軍隊跟著諮議參軍到各個 地方,說不定就能回到原本的世界。

14


15


小知識 隨著陳永華諮議軍隊的 開墾,留下許多「鎮」、 「營」、「脇」等富有軍事意味 的地名,例如:現今臺南市的「柳 營」、「新營」、「下營」,以及官田區 的「二鎮」、「角秀」、「中脇」等地名。

阿寬加入了軍隊後,第一件任務就是種 田!原來是鄭氏王朝退守臺灣後,為了應付戰 爭所需要的糧食及生活飲食,在「柳營」、 「二鎮」等地大量屯墾,種植稻米和甘蔗,如 此一來,軍隊便能自給自足,而駐紮在這些地 區的軍隊便形成聚落。 16


阿寬頂著大太陽認真耕種時,想起課堂上 老師介紹這些地名的由來,沒想到自己居然回 到了鄭氏王朝的年代。

17


過了一陣子,到了甘蔗採收的季節,阿 寬在收割甘蔗時,聽見有人說:「快呀!快 呀!這是最後一批甘蔗了,我們要加快採收 速度,好讓這些甘蔗製作成蔗糖,才能送上 那艘大船賣到大英帝國……」於是,阿寬跟 著大夥兒賣力的把剩下的甘蔗採收完成。

18


小知識 從荷蘭人殖民開始,臺灣已經有了種植甘蔗並 且提煉成蔗糖的技術。鄭氏王朝時期,陳永華 諮議參軍除了延續荷蘭人的作法外,更引進家 鄉優良的蔗種,並將生產的蔗糖擴展外銷到日 本、英國及東南亞地區,並且繼續獎勵農民種 植甘蔗及持續拓展外銷。

19


小知識 淋滷曬鹽法:先在鹽田附近挖水溝,使海水淋 到沙土上形成鹽土,再從鹽土提煉出鹽滷,拿 去鹽池經過日曬得到一顆顆鹽粒。

20


阿寬跟著陳永華諮議參軍一行人來到瀨 口鹽田(現今臺南市南區鹽埕里南側),看 到前面出現一堆一堆白色的小山丘,阿寬興 奮地抓起一把嚐了一下;但立刻吐了出來, 阿寬說:「奇怪!這看起來很像是鹽巴;但 鹽巴不是鹹的嗎?怎麼吃起來這麼苦啊!」 一旁正在曬鹽的大嬸看著他說:「這你就不 懂了!我帶你去鹽池看看。」 21


22


這位大嬸帶著阿寬去鹽池,阿寬嚐了 一口,發現鹽池裡的鹽不像剛剛那樣地苦 澀。他說:「大嬸,這鹽是怎麼製作出來的 呀?真神奇!」大嬸回答:「紅毛番來的時 候,我們都是直接煎煮海水得到鹽巴;但是 味道不好,所以好吃的鹽都從中國運來的。 自從陳永華諮議參軍來以後,我們才大量使 用『淋滷曬鹽法』,鹽巴就比較沒有苦味 了。」 23


24


大嬸讓阿寬體驗如何曬鹽,不熟悉曬鹽 方法的阿寬,一個不留神踩空掉進鹽池裡, 這時身體好像跌落谷底般的沉重……。

25


26


突然,阿寬感覺眼前一片光亮,睜開 眼睛後,社會老師正盯著阿寬說:「阿寬, 你睡得口水都流下來了,神遊到哪一國去了 呢?」全班哄堂大笑,老師接著問:「那 你記得陳永華諮議參軍在臺灣有哪些建設 嗎?」

27


阿寬不假思索地回答:「陳永華諮議參軍 在臺灣做了很多事,像是:『屯田制度』就是 把土地分給各地方的士兵開墾,像是二鎮、中 脇、新營、柳營等地就是當時駐軍的地方;官 田當時是屬於官方的田地,大部分為陳永華諮 議參軍所擁有,交給他的族親承租耕作,所以 28

叫作官佃。」


新營

中脇 柳 營

二鎮

29


「另外,他來了以後大量推廣燒瓦的技 術,設置瓦窯;也鼓勵種植甘蔗、製糖賣到 英國和日本;還有大量使用淋滷曬鹽法,讓 鹽變得不再苦澀。嗯……應該就這些吧!」 30


老師和全班同學目瞪口呆的看著阿寬, 隔壁的同學說:「原來還有睡眠學習法這招 啊!」阿寬不好意思的搔搔頭,心想一定沒 有人相信他剛剛經歷了一趟時空之旅!

31


32


老師說:「真是太厲害了, 我們這次戶外教學『小小導覽 員』的工作就交給你啦!」於 是,阿寬便把自己經歷的時空之 旅,設計成導覽地圖,和班上同 學一起探訪陳永華諮議參軍的歷 史足跡。

33


探訪陳永華諮議參軍 導 覽 地 圖 ●孔廟(中西區):陳永華諮議參軍為了推廣儒家思想及教育人民,在 臺南建立全臺灣第一座官立的儒學學堂,就是在現今人稱「全臺 首學」的孔廟,並建立了科舉制度,只要通過了洲試、府試、院

Δ‫ܝ‬ડ

試,就可以進到太學讀書。 ●三腳埤(官田區嘉南里):在荷蘭時代就有的簡易水利設 施,當時稱為「三腳埤」,後來改稱「官佃溪貯水池」,是 現今烏山頭水庫的前身。

૟࢕ડ

●瓦窯(六甲區):鄭氏王朝以前,漢人在蓋屋頂時,必 須向福建購買瓦片,到了鄭氏王朝後,為了因應大量需

˛۵ડ

求,陳永華諮議參軍在現今臺南市的六甲及其他地區設立 瓦窯,由工匠取土燒製瓦片,臺灣人民的居住品質也大為 改善。 ●屯田制度(官田區、柳營區、新營區、下營區):隨著陳永華諮議 軍隊的開墾,留下許多「鎮」、「營」、「脇」等富有軍事意味的地 名,例如:現今臺南市的「柳營」、「新營」、「下營」,以及官田 區的「二鎮」、「角秀」、「中脇」等地名。 ●赤山龍湖巖(六甲區):位於臺南市 六甲區 龍湖村,陳永華諮議參軍 到此巡視,發現這裡的地理很好,於是興建赤山龍湖巖來祀奉觀世音 菩薩。 ●慈聖宮(官田區):陳永華諮議參軍從故鄉福建 同安恭迎神農大帝與 三太子(中壇元帥)於家中供奉,後來由其後人創建「慈聖宮」。 ●陳永華諮議參軍與洪氏夫人之墓(柳營區):陳永華夫婦合葬於赤山 堡大潭山(今臺南市 柳營區 果毅後)。 ●永華路:全臺南市有許多的永華路,都為了紀念陳永華而命名。例 如:臺南市 永康區 永華路、臺南市 中西區 永華路一段。 34

щ


陳永華諮議參軍與 洪氏夫人之墓

屯田制度

赤山龍湖巖 瓦窯

‫ޢ‬ጨડ

Ϩ‫ګ‬ડ

າᒉડ ៃͪડ

‫̋ڌ‬ડ ߨᒉડ

ጯϥડ

現今的烏山頭水庫 ˭ᒉડ

̱ϥડ ເҘડ

౫֑ડ

ָ֧ડ

‫ء‬ϣડ ච̼ડ

Ҙപડ

̰̂ડ Ϝ̡ડ

щ‫ؠ‬ડ

‫̼ݑ‬ડ

慈聖宮

̋˯ડ

າξડ

щ‫ݑ‬ડ

Δડ ̚Ҙડ щπડ ‫ڌ‬ડ ‫ݑ‬ડ

ϖ૵ડ

̥ᇇડ ᕩ̥ડ

າ̼ડ

ᙯᇁડ

νᗉડ

臺南市永康區永華路

ᐷ૥ડ

孔廟 資料來源: 1. 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9%B3%E6%B0%B8%E8%8F%AF_(%E6%98%8E%E6%9C%9D% E5%B0%87%E9%A0%98) 2. 曾文區服務中心:https://maps.google.com.tw/maps/user?uid=218370465511303257456&hl=zh-TW&gl=tw 3. 六甲瓦窯: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20486 4. 三角埤公園:http://wusanto.magicnet.com.tw/introitem_list.php?seriesid=13 5. 烏山頭水庫:http://www.water.tku.edu.tw/mapdata/%E7%83%8F%E5%B1%B1%E9%A0%AD%E6%B0%B4%E5 %BA%AB.htm 6. 慈聖宮:http://emmm.tw/L3_content.php?L3_id=75227 7. 赤山龍湖巖:http://taiwanpedia.culture.tw/web/content?ID=4357 8. 府城文化資產叢書【十八】陳永華。臺南市政府印行。 9. 新編認識南瀛 臺南縣國小五年級本土教材。臺南縣政府編印。 10.臺灣地名辭書 卷七 臺南縣。國史台灣文獻館編印。 11.完全版 漫畫台灣歷史 古早的台灣。作者:杜福安。玉山社。 12.臺灣小百科 明鄭王朝2--鄭氏家族在台灣。作者:王御風。稻田出版。

35


陳永華諮議參軍生平簡介 陳永華諮議參軍根據考證出生於崇禎七年(西元1634),字 復甫,諡文正。他的祖籍為漳州府龍溪人(今角美鎮 石美村); 父親陳鼎曾經擔任同安「教諭(教育局長)」,而隨父母居住在 同安4年,並娶了同安籍的洪氏(字端舍)為妻,於是有人便認 為他是泉州 同安人。 在永曆二年(西元1648)的時候,清兵攻陷了同安,他的父 親便自縊於明倫堂(同安縣學)而殉難,陳永華聽到消息感到十 分悲傷,便化裝成遊方的和尚,伺機潛入同安城中去找尋父親的 屍首,最終在敬一亭尋獲並將父親的遺體背出城外予以安葬。 在他將父親安葬之後,就離開同安到廈門去投奔鄭成功麾 下;鄭成功見陳永華談吐不俗,胸有韜略,稱「復甫今之臥龍 也」。於是授予陳永華參軍一職(永曆八年,西元1654年),並 請他輔佐世子鄭經。永曆十六年(1662)五月,鄭成功因病去 逝,世子鄭經繼位後,授陳永華為諮議參軍,全力輔佐鄭經,而 成為明鄭時期實際經營臺灣的主要人物。 陳永華參軍在接任諮議參軍一職後,開始草擬一切規章制 度。他頒布屯田制度,鼓勵開墾荒地、倡議修建水利設施、種植 穀物囤積糧食,讓軍民得以獲得充足的糧食;又教導民眾將原來

36


煎鹽的方式改為日曬作鹽的方式,使得曬鹽技術在臺灣廣為傳 播;他又將家鄉優質的蔗種引進臺灣,教民眾插蔗煮糖,然後售 予各國每年可得數十萬金;還教工匠取土燒製磚瓦、砍伐樹木、 斬劈竹子等來做為蓋房子的材料,以改善簡陋的住宿環境。當局 勢逐漸穩定後,便開始進行文化教育事業的建設。永曆二十二年 (西元1666年)倡議興建孔廟、辦學校,廣泛培養知識人才。 在陳永華諮議參軍的精心治理下「民間悅服,相率感化」, 社會安定繁榮,百業俱興,臺灣逐漸繁盛起來。更在永曆二十八 年(西元1674年)被拔擢為東寧府總制使總理政務,直到永曆 三十四年(1680)時陳永華諮議參軍自請卸下軍權並辭去總制之 職而避居赤山龍湖巖,但不久因憂心國政日益廢弛,同年六月因 抑鬱而得病去世,享年46歲。鄭經親臨弔喪,諡文正,贈資政大 夫正治上卿,死後與夫人合葬於天興州 赤山堡大潭山(今柳營區 果毅村)。諮議參軍治理國政近二十年,愛民如子,甚得士民們 的愛戴,大家為感念其德澤,在永華宮塑有陳永華像配祀,香火 鼎盛。此外,官田 慈聖宮 為感念永華公開庄之恩澤, 在二樓設有陳永華諮議參軍 紀念室。

37


ۣҥ୾ϊାԒ઼ਯҐ፟โ

年阿寬

۞

探訪陳永華諮議參軍的歷史足跡 ͛Ĉ‫ܲڒ‬։ăӓսำăՂՖ‫۾‬ă‫ڒ‬Ξ‫ڟ‬ăᏥ࡛⮒ ဦĈཧᗧᆇ በᏭ̈௡Ĉ‫ܲڒ‬։ă໅ᗉᕃăౘ‫؞‬Ѭ ޽ጱಏҜĈᄂ‫ݑ‬ξ߆‫ିع‬ֈԊ ޽ጱି଱Ĉ‫ڒ‬༄ၷ ൴!Җ!ˠĈ‫ܲڒ‬։ ΍‫ۍ‬൴ҖĈᄂ‫ݑ‬ξ‫ء‬ϣડ‫ء‬ϣ઼ϔ̈ጯ...‫ء‬ҪΊӪ гāāӬĈᄂ‫ݑ‬ξ‫ء‬ϣડ‫ء‬ϣ֧11ཱི ࿪āāྖĈ06-6901195 შāāӬĈhttp://www.gtes.tn.edu.tw ΍‫͟ۍ‬ഇĈ103ѐ12͡20͟‫ۍܐ‬ ඾үᝋˠĈᄂ‫ݑ‬ξ‫ء‬ϣડ‫ء‬ϣ઼ϔ̈ጯ

38


ISBN 978-986-04-4023-2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