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故事 當我們開始有了成就 ,這才是最需要回到主面前的時刻 。
林立青 在我生命中 在我生命中做工的人 做工的人 如果我們判斷人的標準 ,是用勤奮 、是用 力爭上游的努力和對於生活的認真 ,去決定 一個人的品格 ,那我們不可能看不出來他們 值得尊敬 。—做工的人 / 林立青
是文青也是做工的人
生活的工地兄弟 、夥伴們建立起深厚的羈絆 。 2014-2015 年為了陪伴因為長期製作手工飾品 而患上腕隧道症候群的母親 ,工作量減少的 立青多出了許多空閒的時間 。也在那段期間 因著自己在工地工作的背景 ,他發現到社會 上對於這群所謂「 做工的人 」存在許多負面而
身兼暢銷作家與營建工地監工的林立青 ,說
又刻板的印象 ,自以為是地將社會標準以道
起話來條理分明 ,但是言談間仍夾雜著相當
貌岸然的身段強加在這些在底層努力打拼的
接地氣的俚語俗言 ,文青與監工 ,在世俗
「 艱苦人 」身上 ,言論中強解「 檳榔西施 」、
的眼光中或認為毫無交集 ,卻在立青的身上
「 八家將 」甚至一竿子打翻一船人的將做工兄
毫無違和的形成自成一格的個人魅力 。 而這種獨特 、毫無違和的個人魅力除了來自
弟拖下水 ,讓立青決定為著這群一起生活的 夥伴們挺身而出 。
於自己的成長背景外 ,在專科求學期間培養
透過立青簡潔樸實 ,卻又深觸人心的筆觸 ,
起大量閱讀的習慣 —那種但求大量閱讀而不
工地常見的「 結冰水 」與「 保力達 B」等生活
求精深的精神 ,也一步一步塑造出今天的林
方式逐漸立體的呈現在世人的眼前 ,這也幫
立青 。
助大家更多認識做工的人生活中那無法一言 道盡的無奈 ,以及在這無奈的生活中那一絲
所以要相挺 成長於勞動階級的家庭 ,家中經濟除了父親
4
絲的生活智慧 。
外 ,也依賴媽媽在景美市場販售手工飾品維
林立青之所以是林立青
生 ,而這樣的成長背景也讓立青與這群共同
而立青也就這樣寫著寫著 ,直到出版社上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