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盼望與對抗性侵犯他人問題 - 敍事共行研究

Page 1

生 命 盼 望 與對 抗

「性侵犯他人問題」 -敍事共行研究

秦安琪 著

敍事共行研究團隊 共同製作 • 五 位 故 事 主 角 : 阿 生 、 小 明 、 阿 軍 、 Stephen、 阿 偉 •香港浸會大學青年研究實踐中心 •明愛朗天計劃 - 性健康重建服務(本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



【生命盼望與對抗性侵犯他人問題-敍事共行研究】 秦安琪 著 敍事共行研究團隊 共同製作 五位故事主角:阿生、小明、阿軍、Stephen、阿偉

香港浸會大學青年研究實踐中心 中心網頁:http://www.hkbu.edu.hk/~cyrp/ 中心電話:3411 7143

明愛朗天計劃 - 性健康重建服務 ( 本計劃由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捐助 ) 朗天網站:www.dshcaritas.hk 朗天熱線:3104 1331

研究報告作者 秦安琪博士 香港浸會大學青年研究實踐中心主任 設計:馬偉明 承印:J-Fans (HK) Ltd 2014 年 4 月初版一刷 版權所有 不得翻印 ISBN978-988-16228-3-9 定價:港幣五十元正


目錄 6-7

第一課 從個人經歷走進敍事共行研究

8 - 11

第二課 已知道的和可以發掘的

目錄

主角序

12 - 17

一、有關性侵犯行為的研究 二、另類模式及可能性 三、有性侵犯他人行為人士的故事

第三課 敍事共行研究 第四課 五位主角、五個故事 一、敍說故事 • 為何參與這個計劃? • 「性侵犯他人」這個行為 (1)「性侵犯他人」行為的出現 (2)對行為的形容 (3)影響行為出現 / 持續的因素 (i) 它們帶來的感覺 (ii) 場景 (iii) 吸引力或引誘 (iv) 失卻控制力 (v) 合理化或理性不見了 (vi) 成長與家庭 (vii) 互聯網站的色情資訊 (4)行為帶來的負面影響 (i) 判刑 / 坐牢 (ii) 要面對的 (iii)「性」是一個漩渦 (iv) 失去的 (v) 問題的身份 • 承擔責任 • 停止行為 / 作出改變的決心和策略 (1) 改變的決心 (2) 改變的策略 (i) 提高警惕 (ii) 轉乘別的交通工具或轉換坐位 (iii) 睇書瞓覺 (iv) 致電家人朋友 (v) 把焦點放在別的事情上 (vi) 參與活動 (vii) 信仰 • 生活的選取與盼望 (1) 生活不一樣了

18 - 21 22 – 95 23 – 50

3


生命盼望 與 對抗

「性侵犯他人問題」 -敍事共行研究

• • • • •

4

(2) 選取身份 / 盼望 生命中的重要人物 未來的日子 體會 / 發現 明愛的幫助 服務的需要

二、工作員的迴響 – 再敍說 • 生的故事 (1) 觸動 Kelvin 的兩個片段 (2) 生給 Kelvin 的形象 (3) 共鳴 (4) 銳變 • 小明的故事 (1) 觸動 Kelvin 的片段 (2) 小明給 Kelvin 的形象 (3) 共鳴 (4) 銳變 • 軍的故事 (1) 觸動 Patrick 的片段 (2) 軍給 Patrick 的形象 (3) 共鳴 (4) 銳變 • Stephen 的故事 (1) 觸動 Francis 的片段 (2) Stephen 給 Francis 的形象 (3) 共鳴 (4) 銳變 • 偉的故事 (1) 觸動 Bill 的片段 (2) 偉給 Bill 的形象 (3) 共鳴 (4) 銳變 • 工作員的體會 - Kelvin 的體會 - Patrick 的體會 - Francis 的體會 - Bill 的體會

50 - 69

三、主角的迴響 – 敍說再敍說 • 生的敍說再敍說 • 小明的敍說再敍說 • 軍的敍說再敍說 • Stephen 的敍說再敍說 • 偉的敍說再敍說

69 - 72


72 - 81

五、檔案信件 • Angela 給生的信 • Angela 給 Kelvin 的信 • Carmen 給小明的信 • Carmen 給軍的信 • Carmen 給 Stephen 的信 • Francis 給 Stephen 的信 • Angela 給偉和偉太太的信 • Angela 給 Bill 的信

81 - 95

發現 • • • • • • • • • • • • •

第六課

目錄

第五課

四、大聚合 – 解構 • 生、Kelvin 及 Angela • 小明、Kelvin 及 Carmen • 軍、Patrick 及 Carmen • Stephen、Francis 及 Carmen • 偉、偉的太太、Bill 及 Angela

96 - 109

「性侵犯他人」這個行為 不喜歡這些行為 停止行為的決心和努力 改變歷程遇到的困難 行為、身份與盼望 有誰共行? 隱喻與命名 有關性侵犯他人的描述與社會論述和壓制 語言和標籤的威力 傳媒的參與 「人的價值」的建構 / 解構 共行研究的意義 對服務的啟迪 (一)主角所經驗的 (二)平等的關係 (三)「專業」的再思 (四)何謂「更生」 (五)性罪犯名冊的意義 (六)怎樣的服務

結束之際

110 - 111

參考書目 【生命盼望與對抗「性侵犯他人問題」-敍事共行研究】 邀請信、參加同意書及研究詳情 敍事共行研究團隊成員 及 鳴謝 明愛朗天計劃 – 性健康重建服務 簡介

112 - 113 114 - 117 118 119 - 128

5


生命盼望 與 對抗

「性侵犯他人問題」 -敍事共行研究

主角序 很高興看到 Angela 的這個報告的誕生,其中所經歷的時間,當中的心血與心力的 交織,不言而喻。同時希望這個報告能引起社會相關人士的關注,不費 Angela 和明愛 朗 天 計 劃 所 有 同 工, 包 括 Francis、Kelvin、Patrick、Bill、Eric 多 年 來 的 努 力, 並 對 性 治療各方面有更深的認識。

我曾經是個在性沉溺中不能自救的人,干犯非禮罪五次。記得第一次會見明愛朗 天計劃心理輔導專家 Kelvin 時,我相信我是個不知悔改的積犯,時至今日,我相信我 已逐步遠離多年來纏繞我的陋習。早幾日,看到謝霆鋒講及自己頂包案的始末及榮獲 影帝的經過,當中所經歷的高低起跌,所承受的壓力,實在非常人所能理解。但試問 誰又沒有錯過呢?他提到能夠在錯失之中領悟到事情的真相和道理,反省之後,就應 該開展前路了,他這種努力不懈的精神實在值得我們學習,我也覺得不要駐足於當日 失足的地方,徘徊懷緬,這一切都於事無補,只要努力面前,貢獻社會,建樹未來, 才有價值和義意人生。神在聖經中也就說過舊事已過,現在已是新造的人,就和過去 的自己,說聲再見,便舉步前行,向著標竿直跑吧。

事實上,香港也確是一個色情資訊氾濫的都市,很多人都沉溺在性的泥沼之中, 難以自拔。當中被揭發的,被捕上庭的,比起其他漏網之魚,可謂冰山一角,少之又少。 這不是為自己的罪責找藉口,反而是看到當中實在有很大的需要和迫切。一方面希望 有關當局,社會機構能撥出更多資源,擴闊有關服務,幫助有需要人士,鼓勵他們勇 於求助,另一方面,建立社會開放開明,和諧共融的社會風氣,而不應抱著歧視的態 度拒人於千里之外,使那些勇於承擔,接受懲罰的人,有一個開展新生的機會。

事實上,香港表面是一個進步文明的大都會,但是在道德層面上,對性仍抱持保 守而傳統的觀念,對推行性教育無疑是一個大包袱。希望在政府、社會及相關機構攜 手合作開闢一片新土壤,讓性治療及性教育方面能落地生根,讓相關人士能明白自己, 了解自己問題所在,嘗試找出問題的原因,對正下藥,慢慢走出困境,同時明白到之前, 無論做對一百件事又好,做錯一百件事又好,都並非個人的全部,只要肯面對,就能

6


們有一個自新之路,重過新生。希望每個人都可以面對自己黑暗而不光采的一面,

主角序

建立起自信,勇敢的面對將來,希望能喚起一般市民的睇法,給予一個機會,讓他

都不用被罪惡綑綁,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放足奔馳,走向自己所嚮往的世界。

Angela 和明愛朗天計劃所有同工,包括 Francis、Kelvin、Patrick、Bill、Eric 多 年來在性治療及性教育方面不遺餘力,實在值得支持和嘉許,希望大家都能看到你 們的努力能開花結果,改變社會。

7


生命盼望 與 對抗

「性侵犯他人問題」 -敍事共行研究

第一課

從個人經歷走進 事共行研究

8


和所經過的。

絡,和我們在報紙上讀過的新聞很不一樣。或許是新聞報導都集中從性侵犯事件的 發生去串連起一個人的故事,而這次共同研究是從採訪一個人的生命故事入手,與 參加敍說故事的幾位主角,一起去建構符合自我選取價值的人生故事,讓故事真實 地反映主角的人生,不單記錄主角對性侵犯他人問題的評價和有自我主宰的回應, 並將對自我生命深具意義的生活片段重新組織、呈現眼前。

從個人經歷走進敍事共行研究

從一個一個故事在幾位主角的述說下逐漸成形,讓我們見到的內容、情節和脈

第一課

當這本敍事共行研究報告即將付印出版,令我們回想這次共同研究旅程的開始

要說這個共同研究的開始,或許沒有甚麼耐人尋味的地方,卻載乘著一個個來 自不同生活國度的人和他們在現實中追尋夢想的故事。還記得有一位來訪朗天計劃 的朋友,在聽過有關介紹朗天的活動和推行的理念後,他的第一個回應是:「剛才 我聽了很多次提到『夢想』!」。這正是我們從參加朗天的服務使用者身上見證的, 他們如何從被性侵犯他人問題困壓,卻沒有放棄追尋生活盼望的意志,擺上信任, 和他們的身邊人、朗天輔導員、生命支援團隊的迴響義工,走在共行的路上,開展 共同探索問題影響、尋找對抗策略、重新投入生活和社群,背後都充滿著各人追尋 的夢想、持守的價值信念。

我們發現在坊間流傳有關所謂「性侵犯者」是怎樣的人,很多描述都是圍繞著 性侵犯他人問題,特別會集中在當問題強烈地操縱人的狀況,而未有記載各人在被 稱為「性沉溺」以外的經驗,例如:他們抗拒做出「性侵犯他人問題」的時刻是怎 樣的?他們在不被「性侵犯他人問題」問題影響時的生活又是如何的?他們有甚麼 生命追求、夢想、原則、價值信念在導引生活?這些都是同事在輔導對話和小組活 動中經常聽到的。從他們的這些與所謂「性侵犯者」身份截然不同的生活經驗,我 們不單見到曾被「性侵犯他人問題」影響的個人如何對抗問題,也讓我們看到在這背 後,他們為夢想、原則、持守的價值信念努力和堅持的腳步,如何一直陪伴著他們生 活。有他們的信任和分享自己的勇氣,讓輔導員和研究員都有幸聽到一些曾被遺忘了 的故事再次活現。

9


生命盼望 與 對抗

「性侵犯他人問題」 -敍事共行研究

從朗天服務使用者訴說的故事,啟發我們可以從他們的經驗中探索更多,並蒐集 支持對抗和回應「性侵犯他人問題」的眾多可能。是甚麼叫他們或身邊人主動來尋求 不再做出性侵犯他人問題的對策?是甚麼支持他們在服刑期滿後會來朗天服務,去尋 求重新投入生活的可能?是甚麼驅使一些沒有被舉報或檢控的人,樂意擺上信任,承 擔對抗問題的責任?特別的是,他們除了提出被問題影響的情境外,他們還訴說種種 由過去到現在,一直支持他們追尋生活的信念價值、原則與經驗。

除此之外,當他們和身邊人想去找尋過去面對類似問題的人的經驗時,發現有關 本地的「實戰」經驗並沒有被紀錄流傳。就是這個「找不著」,燃起了他們想透過分 享自己的經驗,來支持他人的願望。他們的經驗,不單構成自我有意義的生命故事, 也是本地在面對類似問題上的本土經驗智慧(local knowledge),為進一步探索支持 個人對抗「性侵犯他人問題」,提供具體的經驗基礎。

就是憑著朗天服務使用者的另類故事,加上他們追尋生命價值的意向帶來的啟發, 對同行身邊人、輔導員、研究員的信任,推動他們以自身經驗貢獻社會、支持對抗性 侵犯他人問題的心志,貫穿在這次敍事共行研究的目的當中: (1) 一 起 豐 厚 的 去 認 識 有 關 問 題 的 種 種 處 境 , 被 有 關 問 題 困 擾 人 士 的 狀 況 、 有 關問題帶來對當事人、其家人的影響和解困經歷、甚麼支持當事人去面對 問題; (2) 了解個人的經歷、影響、及解 困 對 抗 問 題 , 是 否 與 其 他 人 有 共 通 的 地 方 ; (3) 這 些 共 通 之 處, 有 反 映 著 那 些 社 會 建 構 有 阻 礙 個 人 及 相 關 人 士( 家 人、 專 業人士、司法人員)去對抗問 題 所 帶 來 的 影 響 ; (4) 探討個人的生活知識和技巧, 以 了 解 「 新 」 專 業 實 踐 和 政 策 的 可 能 性 。

我們這個共同研究團隊,就是抱持著一個簡單不過的盼望,希望蒐集對抗「性侵 犯他人問題」本土多元經驗,藉此豐厚共同對抗問題的經驗與力量。

10


第一課

從個人經歷走進敍事共行研究

11


第二課

已知道的和可以發掘的


迄今,有關性侵犯他人的研究結果多集中於對有此行為的人士的剖析、風險評估

為模式、受侵犯人士的種類、及重犯的因素等(Beauregard, 2010; Cooper & King, 2007; Garland, 2005; Harrell & Castaneda, 2009; Neumann 2010)。 風 險 評 估 則 分 別 包 括 非 結 構 化 臨 床 診 斷(unstructured clinical judgment)、 結 構 化 專 業 判 斷 (structured professional judgment)及精算風險評估(actuarial risk assessment)

已知道的和可以發掘的

及治療三方面。剖析工作主要是描繪有性侵犯他人行為人士的特徵、分類、侵犯行

第二課

一、 有關性侵犯行為的研究

三 種(Rettenberger, Hucker, Boer & Eher, 2009): 非 結 構 化 臨 床 診 斷 被 批 評 為 依 賴治療員的個人經驗和評估,缺乏客觀的評斷;由文獻及專業經驗得出的結構化專 業判斷較能了解影響性侵犯他人行為的風險和保護因素;精算風險評估被譽為能準 確預測再犯的風險,例如某些受侵犯者、某個時段、某類有性侵犯行為的人士再犯 的 可 能 性(Lowenkamp, Latessa & Holsinger, 2006; Rettenberger, Hucker, Boer & Eher, 2009; Pettway & Bereson, 2007; Powers-Sawyer & Miner, 2009; Vess, 2008; Vess, Ward & Collie, 2008)。

Vess(2008)同意精算風險評估不能提供有關行為的導因及環境因素,它能夠 顯示組群的特點,包括某類行為、某些人士(有性侵犯行為者、受侵犯者),卻不 能指出環境因素或個別人士的境況。Heibrum(2001)更表示精算評估的限制之一是 其所量度的是不變(unchanged)及固定(static)的因素,無法看到那一些因素導 致個別人士重犯,故對設計個人治療計劃並沒有幫助。近年,有學者認為風險評估 應考慮動態因素(dynamic factor),既包含固定的重犯特點,如社會影響、親密關 係缺欠;也包括再有性侵犯行為前的一些情況,像容易取得獵物、情緒失控、欠缺 支援等。

把有性侵犯行為的人士歸類為「高風險」也會把人與問題混為一談,並把問題 內化成個人的問題。美國設立的性罪犯名冊,把有性侵犯他人行為的人士的名單公 告大眾,甚至要求他們把所犯的罪行放置其車輛的擋風玻璃,這些標籤為他們帶來 恥辱,導致壓制、隔離、及不公平的情況(Goffman, 1963; Geiger & Fischer, 2005;

13


生命盼望 與 對抗

「性侵犯他人問題」 -敍事共行研究

McAlinden, 2008; Moncrieffe, 2007)。事實上,被標籤為「性罪犯」或「性變態」的 生命被塑造為充滿問題,把他們固定在問題之中,形成單一的負面身份。

相關的治療包含(一)減低重犯及(二)保護社區兩個目的,「性罪犯治療計劃」 (Sexual Offender Treatment (SOT) programmes)所採用的治療模式以認知行為治療 和社區照顧為主(Marques, Day, Nelson & West, 1994;Worling & Curwen, 2000)。 薈萃分析(Hanson, Bourgon, Helmus & Hodgson, 2009; Hanson & Morton-Bourgon, 2005; Lösel & Schmucker, 2005; Reitzel & Carbonell, 2006; St. Amand, Bard & Silovsky, 2008)的結果顯示醫療模式(如閹割手術或荷爾蒙藥物)較社會心理治療有效(Lösel and Schmucker, 2005);認知行為治療是眾多治療模式中被認為是最有效的(Corabian, Dennett & Harstall, 2011; Hanson & Morton-Bourgon, 2005),因為違規思想與重犯有 正向的關係。

二、 另類模式及可能性 以上的風險評估、性罪犯登記制度、公告性罪犯名冊的過程成了一種懲罰,阻礙 受標籤的一群融入社會。一般以改變他們思想的治療亦把他們視為問題,故有必要改 變其思想與行為,或提昇他們的控制能力,即表示問題來自個人的情緒、行為及 / 或 思想。對於沒有完成治療、拒絕接受治療或後輔導服務失敗的資料仍然缺乏;與此同時, 治療的環境和社區支援對重返社會的影響逐漸受到重視。

McCulloch 及 Kelly(2007)認為把有性侵犯他人行為的人士看作對社區構成風險 和危險,是製造控制的因素。為了減低重犯,個人需要改變有問題的思想,並調節行為, 對個人造成壓制。他倆續強調,另類治療應注重尊重、空間和接納,及聆聽個人的經驗。

Pfäfflin、Böhmer、Cornehl & Mergenthaler(2005)採用 Mergenthaler (1996) 的「治療週期模式」(Therapeutic Cycles Model),描述四個調節情緒 / 認知模式: 鬆弛、反思、經驗和連繫。鬆弛是指低情緒和低投入,一個不被外間事物煩擾的狀態; 顧名思義,反思是反思事件,但卻不帶情緒感;經驗某些場景可令情緒高漲,但可能

14


者們指出一般治療過程都會經歷四個狀態,最終達致的連繫狀態最能幫助個人,因

Collie、Ward and Vess(2008)亦認同個人因素只是眾多重犯因素的其中一個 可能性,他們的「良好生活模式」(Good Lives Model)解釋行為是要滿足個人的 基本目標,性暴力行為就是個人滿足基本需要而作出的行為,可連繫個人的心理福 祉和生命意義,如刺激、掌控和性滿足(青年研究實踐中心及香港明愛朗天計劃,

已知道的和可以發掘的

為服務使用者能夠表達所感受和思考的、也能把事件的意義連繫。

第二課

沒有反思;聯繫則包含高情緒和高度投入,個人既能表達情緒,也能明瞭事件。作

2012)。因此,成功重返社會有賴多元協作和成功導向的釋囚輔導(Center for Sex Offender Management, 2007),McAlinden(2008)亦指出一個與個人伙伴而行的 社區支援和網絡,是融入社會的成功要素。

近 年, 敍 事 理 念 成 為 伙 伴 與 有 性 侵 犯 行 為 人 士 探 索 問 題 經 驗 和 恢 復 或 取 回 生 命 盼 望 及 夢 想 的 另 類 可 能 性(Dulwich Centre Publications, 2006; Stillman, 2006; Trudinger, 2006)。在尊重、平等的空間,透過敍說故事和經驗,個人探索問題對他 的影響之餘,被遺忘的生命盼望(再次)呈現眼前,個人(再次)選取生命方向和 道路。

三、 有性侵犯他人行為人士的故事 據 Waldram(2007a; 2007b) 所 言, 為 了 預 防 性 侵 犯 他 人 行 為 對 社 會 的 傷 害, 被 冠 以「 性 罪 犯 」 或「 色 魔 」 之 名 的 人 士 往 往 被 社 會 排 拒 於 外, 導 致 影 響 他 們的問題故事和個人經歷未能發聲。敍事便是一個賦予生命意義的過程(Brunner, 1986),透過敍說故事,個人可以再次發掘和重新審視過往零碎、混亂、難以容忍 和不欲回憶的片段,讓個人的盼望和夢想呈現(Riessmans, 2008; 亦見於 Epston & White, 1990)。 過去三年,「明愛朗天計劃 - 性健康重建服務」選用了敍事理念與有性侵犯他人 行為的人士共行,目標包括: (1)

提高社會對有性侵犯他人的行為或想法和受「性問題行為」困擾的人士的認 識,並鼓勵有需要人士可以及 早 尋 求 協 助 ;

15


生命盼望 與 對抗

「性侵犯他人問題」 -敍事共行研究

(2) 協 助 一 些 因 有 性 侵 犯 他 人 的 行 為 或 想 法 而 受 困 擾 的 人 士 , 提 供 全 面 的 社 區 支 持 服 務 , 目 的 在 肯 定 他 們 的 自 我 價 值、 尋 找 及 建 立 一 套 平 衡 健 康 又 有 社 交 連 繫 的 生活方式,以支持他們融入社會; (3) 建 立 一 個 有 社 區 人 士 參 與 的 支 援 網 絡 , 讓 一 些 因 有 性 侵 犯 他 人 的 行 為 或 想 法 而 受 困 擾 的 人 士, 大 家 透 過 相 處 互 動、 正 面 的 生 活 經 驗 分 享、 生 命 關 懷, 創 造 生 命影響生命的新經歷; (4) 為 有 受 性 侵 犯 他 人 想 法 或 行 為 困 擾 的 人 士 的 家 人 及 親 友 , 提 供 支 援 及 家 庭 重 建 服務;及 (5) 透 過 與 相 關 專 業 人 士 的 連 繫 及 協 作 , 為 有 受 性 侵 犯 他 人 想 法 或 行 為 困 擾 的 人 士 提供完善的社區支援服務。

是項共行研究開創本港同類型研究的先河,邀請了五位有性侵犯他人行為的男士 敍說他們的故事,並由他們的社工 / 輔導員 / 心理學家作見證和迴響。

16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