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uth#3

Page 1


行南隨筆 春節至今,台灣經歷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新聞駭浪,先是藝人毆打計 程車司機的事件引發全民撻伐,接著是林書豪在 NBA 大紅大紫的消息,成為 短時間內最國際化的新聞。…台灣的閱聽大眾在這樣的氛圍下,只能毫無選 擇的一同起舞,殊不知有更多值得關心的議題逐漸發酵,不管是美國牛、蘭 嶼核廢料,甚至是 228 事件,就如同日治時期台灣人辦的報紙均須事先經過

No,3 民國 101 年 03 月 20 號

日本官方的審核,所謂不妥當的字眼往往被粗暴的剪去,徒留文章之中突兀 的空;諷刺的是這樣的空白在國民黨統治時期變本加厲,時至今日雖少了政 治色彩的箝制,卻多了以利益為考量的新聞呈現。為了突破現今一層又一層

「行南」是由南方青年與學

的「資訊封鎖」,行南期許自己發揮「讓空白之處還以顏色」的作用。

生共編的一份雙月刊。希望透過 具體報地方事務,促進一個更友

本期的行南首次嘗試對外徵稿,以南北議題作為主題,並獲得廣大的迴

善、多元、關懷的南台灣社會。

響。同時,南北議題也代表著我們一直以來試圖回答的問題:年輕一代的我

我們報導校園學生事務與青年議

們如何看待這塊被稱做台灣的土地?

題、逐漸在改變的傳統農村和工 業城,並分析評論全國與全球現

除了對外徵稿,這次的觸角更加延伸:學生議題包含中正大學性別社團

象。目的是關懷、交流,並讓「更

的行動,突顯學生與校方的權力不對等問題,以及成功大學選課系統改革風

好的社會」成為可能。自詡成為

波;在地議題則有高雄大林蒲事件、南台灣客運工會抗爭等,以及許多 值得

南台灣的大聲公,讓久被遺忘的

我們一起關心的人、事、物。最後, 感謝許多熱心的夥伴們的幫助,行南才

南台灣主體性與活力出現。

能一步一步向前邁進。

總編輯|周孟涵 實習總編輯兼副總編輯|黃奕涵 文字副總編輯|孫于湉 美術編輯|陳以箴 催稿|周孟涵 活動|李偉銘、王馨慧 公關|林飛帆、蔡雅如、江昱欣 總務|陳顥文 資訊與網路組|蘇江翰、李明容、黃奕涵、涂憶君 記者 & 寫手|李明容、蔡雅如、莊程洋、鄭培宏、林宏軒、周孟涵、黃奕涵、林飛帆、陳顥文、劉晨霖、黃昱傑、 侯玠瑋、蘇江翰、施懿倫、王偉儒、郭家瑾、王心怡 插圖|蔡尚暾、朱家安 顧問|林飛帆、莊程洋、蔡雅如、江昱欣


行南之窗 金煙囪的逆襲─ 第七屆金甘蔗影展

228 事件六十五週年 成大蔣介石銅像遭潑漆

文 / 黃昱傑

文 / 陳顥文

第七屆金甘蔗影展於 2012 年 1 月 15 日舉行,為期七天七夜的影展 在 21 日高雄大林蒲鳳林宮前進行作 品首映與頒獎典禮。不同於國 內 影 展以「選片放映」、「單元競賽」 為主軸,今年「金甘蔗」將二十支 拍攝團隊聚焦於「大林蒲」,強調

二月二十八日凌晨,成大零貳

貳社則認為,過去設立銅像是為創

鏡頭與在地互動所發掘的現實問題

社十幾名成員在成大校園的蔣介石

造蔣介石的個人權威,此銅像象徵

和需要,培養紮根在地的社會改造

銅像的手上,掛上沾滿紅色顏料的

過去的威權統治、民主逆流,擺放

能量。

假人,並且在銅像周圍貼上 228 事

在公共空間,間接表示學校所認同 的政治價 值與歷史;此外,如果這

件六百多名受難者的名字,最後潑 今年度主要拍攝現地─位處高雄

上紅色油漆,希望藉由此次的行動

小港區南端的大林蒲,原為交通樞 紐、農業圳利的魚米之鄉,自 1970

喚醒成大同學及大眾,對於二二八

是一個公共空間,為何可表達崇蔣 價值,而反對崇蔣價 值的表現,就

事件的真相及轉型正義的關注。

是破壞環境 ?

事件與人口流失等問題,如今四面

零貳社的行動引起校內外的熱

校方於當日早上拉起封鎖線,

環繞中油、中鋼、台電、南星遊艇 產 業園區,重工業煙 囪 林立、密集

烈討論,成大學生甚至發起了活動

清理銅像;面對媒體,校方表示尊

「鳳凰花的憤怒」,要求成大零貳

重學生表達意見的自由,對於零貳

拖板車阻隔聯外道路。

社對成大師生道歉,理由是其破壞

社的行為,依照校規處理。成大學

校 園 公 共 空 間、 表 達 意 見 手 段 過

生會也發出聲明,表示尊重零貳社

當,認為政治不應該進入校園;零

表達意見的權利,但認為此表達方

年後取而代之的是環境汙染、工安

「透過一些影展的設計,讓拍 攝團隊和這塊地方的脈絡,可以結

式已經損害到全校師生的權益,希 望學校能夠依校規處理;但學生會

合得更好,而不只是一個元素或者 場景。」此為策展人劉秋兒與海馬

在地生活。更以「甘蔗日誌」側寫

如此的聲明,卻遭到網友以保守、

小組蕭立峻對影展的共識。為了連

志工、團隊、居民每日的發現與心

有失學生會的格調抨擊。台大學生

結地方與影展,蕭立峻與海馬小組

情記錄,呈現影展更完整的面貌。

會則發表聲明稿聲援零貳社,真促

自去年 8 月,於大林蒲社區招募「金 煙 囪 影像工作坊」,組織在地隊伍

轉變中的金甘蔗雖面對人事異

參展,醞釀長期影像記錄的動能,

動和經費籌募的挑戰,紮根在地的

零貳社聲明:將於未來舉辦轉

期待與外地隊伍交流。12 月由在地

信念,讓影展的籌辦在未來有更多

型正義相關活動,以延續校園的討

居民、現地工作站為外地進駐的金

可能性。

論風氣。

甘蔗志工進行導覽,體驗大林蒲的

會執行長葉虹靈亦投書聲援。


行南之窗 捍衛哲學價值, 學生質疑彭明輝 文 / 李明容

為了對抗彭明輝的高人氣 , 朱家安特製情節誇張的漫畫強 調自己的立場,此漫畫主題是針對彭明輝對哲學二手文本 的看法矛盾。

2011 年 底, 耶 誕 節 那 天, 清

最後,參與這次網路論戰的中

大著名退職教授彭明輝在其同名部

事實證考察之工作,但不是非現實 或脫離現實的,反而是立基於現實;

落格上發表三篇名為「正義;一場

哲學也並非忽略相關研究,相反地,

頌竹認為,彭還有其他錯誤的指責,

思辨之旅」的系列文章。除了批評

哲學家往往是看了這些研究之後,

例如拿 Nozick 立場來批判當代英美

這類二手書籍遠不如一手文獻之

哲學,就犯了以一個不具代表性的

外,也順便罵了英美分析哲學與倫

回過頭反省研究中是否隱藏不恰當 預設與價 值 判斷。哲學關心「統治

理學,指責當代分析哲學有嚴重限

者必須具備哪些條件才能正當地對

誤。英美分析哲學裡有不同的立場

制:(一)以概念情境取代真實生

人民進行統治,而權力又應該受到

與理論,要批哲學或倫理學,應是

命情境,過度簡化事情,無法解決

甚麼限制。」哲學也透過分析概念,

批判其方法,而不是指責某道德立

社會問題;(二)只做道德判斷,

釐清問題,譬如以彭明輝自己舉的

但無法解決社會中實證性問題。

萬華遊民為例,分析哲學會探討「遊

場不合理而已。彭明輝是當代學者 中,監督與批判教育和 產 業的網路

正大學哲學研究所學生朱家安、黃

人物代表一門龐雜的學科學派的錯

民」概念的恰當與否、能否反應現

主力,擁有如此影響力的部落客,

這篇文章在 PTT 網路論壇引起

實中我們對遊民的理解,並幫助我

應該對自己的發言更加謹慎,避免

漣漪,不少推文討論之外,更引起

們討論問題的核心關懷,如「遊民

基於誤會,讓有操守和原則的學術

哲學本科系的學生不滿,認為彭明

需不需要為自己處境負責?政府是

傳統受到不公正的評價。

輝指責過當。五、六位來自中正、

否該改善其處境?」哲學訓練可以

清大、台大哲學系學生與研究生,

讓癥結點聚焦、在社會實務當中釐

各自撰文指出對彭明輝不同意之

清問題、評估相關論證的合理性、

處,並釐清對哲學的常見誤解。學

探索各種解決方案的道德結果、並

生挑戰知名人士的質疑,充分展現

比較其優劣。要求哲學同時兼顧實

對所學學科之認同,發揮其獨立批

證面向、掌握現實上的細節,是漠

判能力與捍衛學科的自主性。

視學哲學與其他社會科學分工的事 實,有如叫打火兄弟去抓小 偷 般,

學生指出,哲學概念固然不從

似乎指責過當。

對本文論辯有興趣進一步瞭解 者,可參見中正哲研所研究生 朱家安部落格「哲學哲學雞蛋 糕」內「彭明輝分析哲學大亂 鬥地圖一文。


行南之窗 成大選課制度改革

中正大學學生請求 『校長,不要懲罰我』

文 / 蘇江翰

文 / 鄭培宏

中正大學於去年 10 月 25 日舉

2010 年 9 月份爆發成大學生公

革工作坊(學推部與權益部合作之

辦「聖經與法律研討會」。中正大

然在網路上出售課程名額一事,文

團隊)於 2011 年 3 月舉辦了公聽會,

學酷斯拉社 ( 註一 )20 號收到「台

章一經發表之後,立刻受到許多學

期望能推動選課新制的改革。原擬

灣伴侶權益促進聯盟」的通知,其

生撻伐,批評該位同學不該用物品

改成全面抽籤制,加以史丹佛的「銀

中 包含了一場「 同 志 婚 姻是 人 權

交換課程名額,然而我們卻常常進

色子彈」(註2)因素,後因公聽

嗎?」講座,講者是香港浸會大學

行以課換課的行為。這位同學只是

會參與人數過少,加上網路反彈聲

宗哲系關啓文教授,其長期有對同

將課程轉換成物品,就引起眾人反

音過大,校方另以他法蒐集學生意

志不友善的發言與著作,如:「假

感。這令人不禁思考:這種課程交

若不應歧視性傾向,為何人跟狗不

易的行為是否正當?這樣的選課制

見。其中,在 2011、2012 先後做了 兩次問卷調 查,除反應課程不足、

能結婚?」

度是否需要被更改?」

搶課時學校網路負荷量太小等問題

─〔 國 立 成 功 大 學 99 學 年 度 學 生

外,多數人不願意改變現有制度,

酷斯拉社基於社會及校園內應

教務改革工作坊結案報告書(公開

主因在於高年級生反對,及學生不

落實多元性別平等,向學校提出諫

版)〕

願放棄掌握加退選的自由。

機會,如籌辦對同志友善的講座。

全台各大學主要選課方式以網

為研擬完善計畫,工作坊先後

但講座結束後,這件事似乎就告一

路選課為主,其中又有登記制、搶

召開十多次會議,但選課制度改變

段落,校方無任何作為。

修制兩種;而成大選課共有三個階

與否、如何改變,至今尚未取得共

段,第一、二階段為登記課程志願

識。

言,希望校方給予不同意見交流的

酷斯拉社寄信向校長要求對此

序抽籤,第三階段開放線上搶修。

事作進一步處理,因擔心校長漏了

在現有制度下,有爭議之處為:抽

信件,前後寄了兩封,並在第二封

籤時高年級會有選課優先權,及搶

信上希望校長於隔日予以簡短回

修課程時囤積課程、換課、賣課等

覆。結果隔日等到的是輔導主任的

情事,另外也衍生出學生翹課、不

邀約,酷斯拉社前後正副社長皆被

睡覺網路搶課的現象。

邀請。輔導主任告知校長在收到第 二封信當天已寫好回覆,但認為第

為此,校方與成功大學教務改

二封信壓日期的行為,以「學生團 體」來說這樣是以下犯上,認為需 要處罰因此拒絕回應。輔導主任則

或改善,將可能影響學生的學習以

認為性別歧視很正常,不應小題大

及日後在社會上的人格發展。

作。部分學生知道此事後共同組成 「不要懲罰我行動小組」,透過在 校內與校外的反應,希望校長不要 因「學生團體」的「過錯」,而不 推動實質性別平等。 行動小組認為,校園是社會的 縮影,若在校園內存在對性別歧視 與權力不對等的現象卻不進行討論

( 註 1) 酷斯拉社: 是中正大學第一個推廣多元性別 平權的社團,於 2010 年成立。 在校內持續性舉辦講座來介紹多 元性別,並積極組織參與同志遊 行及關注同志與性別議題。

( 註2) 「開學初,每個學生都能得到相 同 的 點 數 和 一 顆 銀 色 子 彈, 你 『標』這堂課所用的點數愈高, 就愈有機會,如果你非得不可, 你可以丟出『銀色子彈』,『銀 色子彈』是一張王牌,可以獲得 優先權,但只有一次機會。」── 王文華《史丹佛的銀色子彈》


行南之窗 合法休假 ‧ 違法解僱─ 南台灣客運元旦加班事件 文 / 黃奕涵

意提供一小時八十元的加班費,因 此許多司機事先就已向高雄市交通 局和資方表明不願加班。另外,元 旦未出勤的司機僅曠職一日,客運 業者立即對於十六名司機解僱,亦 不符合勞基法第 12 條第 1 項第 6 款 「無正當理由繼續曠工三日,或一 個月 內 曠工達六日者」之懲戒性解 僱要件。在 1 月 6 日的協調過後, 資方卻以原路線已有司機遞補空缺 為由,要求復職的司機改跑勞動條 件較差的路線,並取消參與行動之 司機去年度的年終獎金。 根據勞資雙方於 6 日達成的共 識,「南台灣客運公司須秉持公平 立場,並以原路線、原責任區為原 南台灣客運司機跨年夜加班,

職的協議。於 7 日恢復工作權排班

則,處理十六位司機排班勤務」,

客運業者卻未按照勞動基準法(簡

出勤。

其相關細節目前勞資雙方協商持 續,但認知上仍有極大落差。至於

稱勞基法)規定,假日加班給付雙 倍薪資,因此,工會集結十六名司

此次勞資爭議事件,始於勞方

其他有關 加班費等,因涉及勞動相

機集體休假抗議,卻遭到業者不當

(公車司機、工會)和資方(客運

關法令,工會方面表示:依法論法,

解僱。1 月 6 日,高雄市交通局邀

業者)對於法令的認知差距。跨年

期待市府勞工局除針對資方違法事

集工會代表、業者、勞工局代表等

夜屬假日,依照勞基法第 39 條規

項開罰以外,應積極協助資方正確

共同協調下,達成 十六名司機復

定,須支付兩倍薪資,資方卻只願

瞭解勞動法令,並諭令限期改善。

你是關心公共事務的熱血青年嗎? 你喜歡觀察與書寫社會動態嗎?

WANTED

我們徵求青年與稿件!特別需要聚焦於南方事物之文章,不論校園、環境、社會、青年就業等均為撰

青春的鮮血與腦!

人才方面,希望有關懷社會的青年加入我們的行列,具特殊專長如管理、行銷、公共關係、國際關係、

寫範圍,但也十分歡迎全國與全球議題。可以把你的碩士或大學報告改寫成短篇新聞稿投稿喔!

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設計、文學、漫畫、攝影、資訊……或其他只要有心的青年都歡迎加入! 我們是一個歡樂且熱血的大家庭,加入後每兩期有新聞寫作培訓班,與實務寫稿經驗和管理組織運作 的演練。歡迎對媒體與組織運作有興趣者加入! 如不便長期配合,亦可據每期報導作回應,或依本報求稿方針投稿。


社會專題

校園放大鏡:「勞動換取助學金?」 文/劉晨霖、王心怡、王偉儒、 郭家瑾(行南編採)

「想要獲得教育部的獎助學金為什麼還得先勞動?」 一名就讀私立大學的陳姓學生如是想。 報到,將規定的五十小時勞動服務時數作 足,時間上的確被壓榨了。」這所私立學 校本身就有「勞作教育(註一) 」,若 再加上助學金所要求的五十個小時勞動服 務,對陳同學以及其他申請助學金的學生 來說,都會是非常沉重的時間負擔。 採訪小組日前知道了陳同學的處境 後,開始關心「教育部大專院校弱勢學生 助學計畫」中助學金與勞動服務連結的相 關議題,想釐清「拿了助學金是否應該要 付出勞動?」之疑義,並深入探討制度設 計用意和執行過程可能面臨的問題。首先 向就讀不同院校的朋友詢問後,得知許多 私立學校要求的時數其實超出教育部所規 定的「每學期五十個小時為上限」,有些 甚至高達一學期一百個小時。採訪小組曾 請教系上教授,經過幾番思考與討論後,

陳同學回憶,「在高中曾耳聞教育部有獎助學金 這樣的補助措施,但在向學校申請的時候卻被告知需要 勞動服務五十個小時。」申請過程中,校方要求須先簽 下「勞動服務五十個小時」之同意書,再依個人主觀意 願填寫志願,電腦系統據此志願來安排分發的處室。當 時她雖感到納悶,但經學務處承辦人員催促,加以申請 時間有限,她草率的簽了名,並沒有意識到這項補助措 施的申請制度可能傷害到她的權利。 陳同學原本以為領助學金還得勞動是自己學校特有 的制度,但事後上網搜尋,才發現教育部真有此計畫。 對於教育部竟然接受「領取助學金還得勞動」,陳同學 非常不解,因為:「我是讀理工的,理工學院的基礎課 業本身就比較繁重,一年級的排課沒有自由,一切都由 學校安排,而僅剩餘的一些時間,都必須去分發的單位

採訪小組認為「領助學金還得勞動」是引 人非議的想法,甚至可能被管理方操作成一種無償使 用學生勞動力的做法。

有待檢視的助學金法條之誕生 採訪小組認為,助學金是對經濟弱勢的學生的協 助。根據憲法第一百六十一條:「各級政府應廣設獎 學金名額,以扶助學行俱優無力升學之學生。」雖並 非為「助學金」,但能意會成政府有幫助弱勢學生完 成學業的責任,為何現在演變成政府失能,使弱勢學 生必須付出對價甚至廉價勞動力來換取「助學金」, 以維持自身受教育的生活條件?目前的情況形同學生 與政府間的利益交換,互為勞雇關係:若你不勞動, 你就不能拿錢!


社會專題 採訪小組回到實際制度設計去探究,制度緣於教

小組認為,雖立意良好:「不只給魚吃,也能 夠 教你

育部認為提供普遍之義務教育外,為促進實質的平等,

釣魚」,勞動服務可以增進學生的職場經驗和社會歷

亦透過積極差別性之待遇,針對大專校院弱勢學生提

練。但事實上許多學校扭曲教育部的美意,以助學金

供相關助學措施。依學生身分及家庭經濟狀況大致可

之名,行剝削學生之實,要求請領助學金的學生,必

分為三類: 1、第一類為學雜費減免補助金。其係屬政府法定義務

須完成勞動服務時數,要求學生做學校所規定的相關 工作,這些工作內容往往是庶務性質,例如清潔打掃、

支出,主要是以如「社會救助法」之低收入、中低收

跑公文等。試問,這些工作 內 容如何能增進學生的社

入家庭,或其他如身心障礙者、原住民、特殊境遇家

會經驗?既然是助學金,學校為何有資格要求學生以

庭之子女等背景之學生為對象,由政府補助全額或部

不合理或標準不一的勞動時數付出作為交換助學金的

分學雜費、學分費。

條件?

2、第二類為各項獎(助)學金:多由學校提供並自 訂條件,主要係由大學自總收入或學雜費收入提撥獎 (助)學金,案 內「大專校院弱勢學生助學計畫」便

此外,採訪小組更進一步探問,社會該如何看待

屬此類助學措施,係由各校與本部共同辦理。

件?倘若大環境的社會與經濟條件使得有些人成為經

3、第三類係屬自償性之補助如就學貸款,政府依學生

濟弱勢的學生,則這並非他們所願,亦非個人責任,

經濟狀況補貼利息。

那社會能否提供支持,來協助每個人有相似的資源和

與回應經濟弱勢學生在求學階段相對嚴苛的求學條

機會來學習與發展呢?如果受教權為基本人權,人人 第二類補助項目即為採訪小組探討的焦點所在。該

應有相同的受教育條件是一個社會共識的話,為何政

獎助學金所實施的辦法由校方提供並且「自訂」條件,

府當初設計獎助學金制度的美意,卻被當前實務上的

提供了讓校方遊走於勞基法等相關勞動權益保障法令

制度運作所扭曲?使經濟困難學生得付出不對等勞動

外的灰色空間。

力以交換「助學金」?甚且「助學金」本就不應該以 勞務交換,而是一種社會福利補貼。

採訪小組為了解制度實際運作,在國立院校方面, 曾詢問中正大學學務處專責助學金的行政人員。得到的 說 法為:「教育部所規範的勞動時數為每週三小時或

現實中,經濟弱勢的學生相較經濟無虞的學生在

是每學期五十小時,而每個學校的實際實施時數不一, 例如說在我們學校(中正大學)目前是每學期十小時,

學雜費。政府制定「大專院校弱勢助學金」,即是為

只要申請的同學有心想做的話,我們都會幫忙同學,當

持弱勢學生能保有與經濟優勢學生間趨近平等的受教

然最不希望看到的是同學想賴皮就賴掉,什麼都不做。

育時期的生活條件。某些學校濫用此制度的「自訂」

今年打算把勞動服務時數調整到二十小時。」

空間,意圖將勞動服務時數超過法定時數,看待學生

讀書之餘需要花更多時間在工讀上,以賺取生活費和 了保障弱勢學生的受教權,透過減輕其經濟壓力,支

為廉價勞工,並藉由助學金的考核機制,讓未完成勞 私校方面,採訪小組得知部分學校自訂的勞動服

動服務時數者,失去申請助學金的資格。此等現狀反

務的時數過長,遠遠超過教育部所規定的五十小時,

而扭曲制度設計「助學」的美意,更造成侵害學生勞

甚至已是這些學校公開的秘密,但學生並沒有獲得正 確且充分的資訊,而接受「以勞動服務去取得政府資

動權益的事實。期待問題經「中正大學還我受教權執 行採訪小組」了解、突顯後,教育部能 夠 透過調 查,

金幫助」的觀念,順從地以勞力去換取助學金。

檢討這個制度在執行上的缺失,確認校方與學生之間 的關係,讓助學金制度真能保障弱勢學生的受教育權。

在這些訪 查 之後,採訪小組疑惑,明明是同一個 補助措施,為何每間學校的因應做法大不相同?此外, 為何教育部設立此項助學金的規定提供各校擁有「自 訂」的操作空間,而使學生面臨權益受損的風險?

我們看見的不合理 政府制定「大專院校弱勢學生助學計畫」,採訪

(註一): 此私立大學之勞作教育是指:每個新進學生,如:大 一、轉學生,都必須以學校安排的方式分配清掃學 校。分晨掃及午掃,上下學期共八期,每期大約為期 三至四週,並有成績要求,若成績不通過或服務天數 不足,則不予以畢業。


社會專題

拒絕大學法人化! 成大學生反抗「自主治理」紀事 文 / 侯玠瑋 ( 反大學法人化陣線成員 )、 莊程洋 ( 行南編採 )

反大學反人化陣線所製作之宣傳貼紙。

精采八十後,不復以往?

熟時,主席又以時間終止,下一次再找時間討論。(事 後聽說,研究團隊已召開十多次討論會,而教師會卻

民國 100 年恰逢成功大學八十週年,校慶前幾個 月,校 內 的大樓、系館都掛上了大布條,成大網站首

不在狀況中)」(「我對大學「自主治理」的看法」, 趙儒民,時任成大教師會理監事,2010 年 11 月 )

頁上也放置顯著的標語,內容不外乎成大是一流大學、 要前進世界百大、培養頂尖人才、關懷社會…等口號。

而 2011 年 1 月 12 號,當「成大、金大試辦大學

相較於慶賀校慶的大張旗鼓,校方高層卻已低調進行

自主治理的消息」 見諸各大媒體後,教師會代表趙儒

一項重大計畫將近一年,而這計畫將會永遠改變成大 經營體質與治校方向,但 絕 大多數的教職員生都對其

民先生也發表聲明:

計畫細節與效應無從了解。

託案,希望將法人化 的陰影去除,用另一項名稱執行;

「這件事,一開始只是在模糊的說,這是一個研究委 不小心曝光之後,在校務會議極盡的否認相關工作。

其實早在 2010 年 11 月 23 日,成大教師會代表已

六月底 ,教育部相關人員來校,搞半天才知是在開研

發表聲明,質疑校方高層沒有與教師溝通的誠意:

討會,曾志朗前教育部長部長還說法人化不是已停擺,

「…校務會議當天,大概用了兩分鐘說明議案原由,行

為何還再談?連他都不知成大將進行更大的組織改造

政單位卻用了約三十分鐘圖文之說明,進入討論階段

方案!

時,有位代表顯出不耐,直接要求「停止討論」,議

…教師會不斷的釋放善意,希望相互討論,尤其是希望

案點到為止。

與研究小組討論財務經費問題,這才是大家所擔心的。

…教師會在暑假開始,建議與研究團隊討論自主化財務

…不幸的事,這件事石沈大海,只不過 ( 校方 ) 私底下

相關問題,但時到今日,相關討論卻仍束之高閣。不

動作不斷,讓人好笑!許多場合,都只是單方面的宣

知是不能也?或是不為也?

傳,沒有機會互動。」(「我對校園自主經營的看法」,

…副校長很客氣的邀請教師會參加「大學自主治理」研

趙儒民,時任成大教師會理監事,2011 年 1 月 )

討會,…聽了一大堆研究報告與主方的意見,又占盡多 數時間,沒有太多機會輪到聽眾提出意見。當時機成

一般成大學生相較於教職員,在校方高層刻意的


社會專題 低調下,更難有機會了解「大學自主治理試辦方案」

治理委員會」,這個被設計為掌握核心權力、主導未

( 以下簡稱「方案」) 到底會帶來什麼實際的影響,當

來校政發展的組織,其運作方式來探究。

然更難對此有個人的看法與意見。雖然成功大學與金

門大學將在民國 101 年 (2012 年 )1 月 1 日起進行國立

委員組成

大學自主治理試辦方案的消息於 2011 年 1 月 12 日曝 光,但直到 2011 年暑假,成大校內仍一如往常平靜,

(非行政)

似乎多數人默許校方的決定? 但幾個學生並不願成功大學被特定少數人悄然無 息的裹脅,朝一個不可說與不可知的未來奔去,故在

校務會議代表

人數 3(1 票 )

教師組織代表

1

學生組織代表

1

校友代表

3-5

2011 年暑假期間,籌組讀書會,並藉由校方研究計畫 網站 的僅有的五份資料來探究成大的試辦自主治理分 案的具體內容。爾後,成立「反大學法人化陣線」( 以 下稱「陣線」) 在 2011 年 8 月成立。

這是推動自主治理的原因嗎?

企業及 社會公正人士

5-7

教育部代表

2

總計

15-19

選出方式 校務會議自行決定

因擔任特定職務之當然代表 因擔任特定職務之當然代表 校務會議提名 2 倍人數, 教育部選任 校務會議提名 2 倍人數, 教育部選任 因擔任特定職務之當然代表

由於校方僅釋出五份關於方案施行內容的文件草 案,陣線僅能據此整理出校方施行方案的原因,在於: 一、校務會議效率低落;二、人事、財務制度僵化;三、 社會參與度低;四、校長與校務會議權責不明。

( 此表是從校方資料簡化後計算繪製,由「陣線」提供 )

而日前成大前校長賴明詔表示,「大學自主治理 的主要精神在自主與責任,亦即大學的發展方向由大

根據上表整理,自主治理委員會的組成包含校內、 外兩部份,校 內 的代表共 5 名,握有 3 票名額;相較

學主導,且大學經費運用由大學決定,同時大學經費

於此,校外的組成共 10-14 人,握有半數甚至超過三

稽核由獨立單位執行,這些是大學自理的基本原則。

分之二的決策權。陣線質疑,在這種體制之下,校方

希望透過自主治理機制的建立,提升大學競爭力,解 決目前面臨的組織內外部問題。」 ;同是方案重要推

所謂的「自主」治理由何而來?「外部」治理還更為

手的成大主任秘書陳進成表示「大學自主治理的著眼

及社會公正人士,基於社會民情,校友代表大多是由

點在於,放寬用人、經費使用等不合宜的限制」 ;成

知名企業家擔當,使自主治理委員會中,半數以上的

大政治系系主任,也是自主治理研究案的主持人楊永

代表可能都是企業家。

年教授更進一步指出「未來大學自主的分工,將以大

學自主治理委員會為最重要機構,校長負責經營,校 務會議則協助校長處理校內事務。」

自主治理委員會的代表們將可以決定什麼事呢?

貼切。且校外人士中,最大的類別為校友代表及企業

陣線認為,施行方案的目的,就當前所掌握的文 件及相關人士的公開說法看來,似乎可以帶給成大更 多的自主空間,並且能有效解決現今制度僵化的問題。 從這個立基點出發是好的,但仔細研究過校方釋出的 方案文件草案後,陣線認為根本無法解決當初想解決 的問題,甚至會衍生出更多的問題。

自主治理,自阻自理? 陣線認為,問題無法被解決的關鍵,可從「自主

反大學反人化陣線於 101 學年度新生訓練典禮時空飄傳單。


社會專題 根據文件草案,包括學雜費的調整、各系所招收名 額、系所的設立與廢除、校長的遴選任聘、校務發展 計畫及預算、學校土地財產的使用等等。這些決定權 原屬於教育部或校務會議、攸關教職員與學生的政 策,在自主治理方案落實後,決定權將交託給成為委 員會的代表們。 陣線認為,這樣的自主治理方案不僅只是將校政 決定權,從校內師生轉移給校外人士,更可能因為委 員會多數身為企業家的代表們本身的立場與思維,使 成大面臨以下的風險: 一、企業左右學術專業

反大學反人化陣線於校慶下午園遊會中發放傳單。

在企業家擁有權力直接主導大學發展方向後,學術為 企業服務的現狀將更變本加厲,學術專業淪為替企業 背書的工具,可能選擇性的公開資訊,甚至改變研究

僅可以掌握委員會的人選,校長與委員會多數委員的

方向使研究結論有利於企業營利,大學做為指引社會

關係密切,而有「校長主導委員會」的可能。再者,

發展方向的功能將蕩然無存。

校務會議被視為輔助角色,無法議決或否決委員會之 決議,更不用說監督校長與委員會,這可能造成校長

二、營利導向的教育

權力過大且無制衡力量。

大學擁有龐大的公共資源,若企業家擁有權力直接主 導大學發展方向後,可能以社會公器滿足私人營利目

六、違反法律保留原則

的,只須擔負很少的研發經費,就可能取得需要耗費

原屬教育部的權力(如學雜費調漲、系所設立廢除等)

大量研發成本的關鍵技術,以超越對手。許多具有前

及原屬校務會議的權力(如議決重大校務、校內土地

瞻性,但當前並未有實質利益的研究將被捨棄。

使用等)現今授權給自主治理委員會來行使。但法律 保留原則強調,要「授權」必須要有法律規定可以授

三、賤賣學生腦袋

權,才可以;若無,即違法!意即今天教育部有權力

學生透過「實習」、「產學合作」、「建教」等名義,

來決定一所大學學雜費調漲與否,但教育部沒有權力

付出勞力於企業,卻無需支付任何的報酬,甚至學生

把調漲學雜費的權力交由他者來行使。

還要繳費來獲得實習經驗,這樣的現實可能由於企業

家擁有權力直接主導大學發展方向後更加嚴重。

陣線因而認為:校方高層怎能使成大教職員生不

四、架空校務會議

明所以的就面臨上述風險?這樣的方案,仍需要更多 空間來討論與思辨,絕不能貿然施行。

大學法第十五條明訂校務會議成員的組成方式,從校 長、行政代表到教師和學生,以及其比例是多少。這

為什麼不討論它?為什麼不討論它!

樣組成的校務會議,才具有權力來議決校務重大事

項,其設計是為了確保學校內部的各種聲音能發揮影

陣線的學生從 2011 年 8 月開始關注此議題至今,

響力不至於被掩蓋;然而自主治理委員會,奪取了原 屬校務會議的權力,是完全忽視且架空校務會議其存

這期間,校方高層從未公開且普遍的對這影響成大未 來甚巨的方案,對全校師生具體說明。2011 年 9 月 13

在的價值。

日,陣線成員在成大新生成長營的開幕式會場,從二 樓拉下「歡迎加入『私立』成大」大布條,並撒下宣

五、校長與自主治理委員會權力無限上綱

傳單,四處紛飛的傳單上寫著「歡迎一○四級成為『私

方案的制度設計,賦予校長提名權,例如校長可提名

立』成大新鮮人」。此舉引發了成大學生的矚目,也

校友代表、企業及社會公正人士 36 名,而校務會議

引來部分學生對於抗議手段的聲討,但卻促使自主治

代表僅能在校長所提出的名單內圈選 12 名,校長不

理方案被廣泛討論。校方高層對於此舉的反應是:


社會專題 「於 10 月 5 日時於成大校內舉辦私下邀請學生代表的

理委員會直接影響校政,而使大學走向轉為「以營利

非公開、非正式會議,會議間接受學生質疑時,校方

為首要目的」,倪周華樂觀表示:「不能以為商人進

一再以自主治理方案「仍只是研究案」的說法來模糊

來,他們就是唯利是圖。很多人也做公益啊!」另外

焦點,具體公聽會日程、結案報告與實施進程都無法

關於陣線指出方案實施後,將會「架空校務會議、且

公開。」( 陣線公開聲明,2011 年 11 月 11 日 )

使校長與自主治理委員會擴權」的質疑,倪橋調:「成 員將由校務會議推薦人選,再由教育部決定」,且「委

而 2011 年 11 月 11 日校慶當天,陣線再次於校慶

員會能定期考核校長的執行程度,加上會議紀錄也完

運動會現場施放空飄氣球,垂掛於氣球的布條上寫著

全公開,因此能達到透明與監督的功能」。畢竟,「未

「精彩八十.出賣成大」、「百年高教.企業綁票」,

來校長是 CEO,負責執行,而委員會則訂下學校長程方

並高喊口號。當天下午的校慶園遊會,也四處張貼

向,未來即使校長換人,學校政策也不會跟著改變」。

「NCKU NOT FOR SALE」貼紙、並發送傳單與攜帶行動

反倒是「現在學校事務幾乎由校長決定,即使錯了,

看板,請學生關注自主治理方案可能帶來的弊病。

外界也不會發現,甚至無從監督」,且校務會議目前 「各系所代表組成,會議演變成各系所競爭資源分配

2011 年 12 月 21 日,陣線籌辦了成大校 內 首次邀 請全校師生一同關注自主治理方案的論壇,雖事前已

的角力場」,但方案設計使「校務會議則保留了諮詢 和建議的性質,讓校 內 多元的聲音得到委員會的尊

邀請成大校長黃煌煇、副校長何志欽以及成大學生會

重」。

一起出席論壇,以期能有更完整的討論,但皆被婉拒, 只回覆可以派人列席論壇,而無法一起參與討論。論

陣線對倪的回應表示遺憾,認為倪不願正面回應

壇當天,自主治理研究案的主持人楊永年教授雖出席 發言,但聲稱其發言不能代表校方,僅是為了 說 明研

陣線對於「企業家可能主導校政使成大走向以營利為

究案 內 容,且對於陣線針對方案提出的質疑並無任何

委員關係密切而有主導委員會走向」的可能結果,而

回應。陳進成主任秘書以「觀眾」身分出席,也不回 應學生對自主治理方案的疑慮,僅宣傳自主治理方案

校務會議「喪失決定權、保全發言權」還被倪認為是 更好的制度設計,陣線對倪無視此方案 內 容違反法律

的優點。其他參與論壇的一般學生,多次問到目前自

保留原則,著實感到荒謬。

主治理的進度及時程表,兩位師長並無正面回應,僅 回應「一定會跟大家做完整 說 明」、「目前沒有預設

進度」、「如果大家反對我們當然也不會做」等。

主秘於以上兩篇立報採訪中公開但間接的回應陣線的 質疑以外,成大校方高層仍未在校 內 對於此方案有公

2012 年 1 月 30 日與 31 日,台灣立報刊登了兩篇

開且普遍的宣導與溝通,著實讓人納悶:難道這樣專

「高教自主治理管理方案」系列報導 。報導當中,教

斷獨行的施政態度正是未來方案實施後,委員會面對

育部高教司第三科科長倪周華間接回應了陣線之前對

所有教職員生的態度嗎?而成大又會走向何處,真能

於自主管理提出的質疑。對於企業家可能透過自主管

有個下一個精采八十?

目的」的憂慮,倪也不正面回應方案實施後「校長與

至行南編採擱筆付印為止,校方高層除了陳進成


行南專欄

南北 有差嗎

行南徵稿專欄 圖:澎湖至大員(台灣)之海圖, 約翰.芬伯翁繪製(約 1640 年)

成長、養分、不解與劃界: 台灣斷裂的南與北 文 / 林飛帆

台灣南與北的爭論不時上演,從 PTT 戰文到電視

而南北之間都市化程度以及資訊和資源的失衡下,

節目歧視南部人的言論,都挑動著南與北那看似明顯

潘信榮認為南北間的差異更存在於市民社會的樣貌,他

卻又隱晦的敏感神經。究竟這南北差異是從何而來?

以近來台北的大型都更和中部因都市重劃新型百貨公司

南與北的緊張又如何出現?再者,南與北究竟差在哪

設址開幕導致的影響其居民的反映來做論述,認為南北

裡呢?本期《行南》以讀者投書方式廣邀各界對此議

間市民社會發展的樣貌是截然不同的。或許潘信榮對於

題作闡述,試圖釐清上述幾個問題,以李晏甄、林飛

南北市民社會的描述可以在林飛帆對於當前南北學生運

帆、林宏軒、謝孟育、潘信榮的五篇文章,分別從各

動差異的描繪得到延伸。他認為,當前南北學生運動的

面向替我們描繪了台灣斷裂的南與北。

差異呈現在歷史延續與斷裂的程度上相當明顯,同時在 政治表態的積極度上也有不同。

從這幾篇文章中,我們可以發現,台灣的南與北 在資源上的差異是最顯而易見的,李晏甄認為這樣的

總體而言,這幾篇文章分別從市民社會、心理層

差異有其政治經濟發展的歷史脈絡,從日治時期政經 中心設於台北到 1980 年代前後重大的產業結構變遷,

面、資源分配、歷史延續等幾個面向告訴我們南北差異

都將台灣的南北差距加大,進而促成了南部的相對剝

集中於北部與南部相對剝奪感的加重等現象的同時,我

奪感加重,北部的中心主義盛行。謝孟育則認為南北

們仍然需要深究其背後的政治、經濟、歷史脈絡是從何

之間的資源分配不均使得青年學子們從小就處在資源

而來?若我們同意南北之間的差異很大一部分是來自於

不對等的情形下,也使得學生在視野、競爭力以及關

資源分配的不均,那麼我們就必須追問,在歷史上,重

注的事物上出現差異。林宏軒從藝文劇團、表演藝術

大政治經濟結構調整的同時,背後是隱含著政府怎樣的

的實際發展情況更解釋了南北資源不均的現象,他認

統治思維?意即,是誰來分配資源?又是怎麼分配?或 者,他們帶著什麼樣的價值與目標進行分配?

為長期以來政府對藝文資源的投注都是北大與南,導 致了劇團與觀眾都只能漸漸往北移動。

的現象以及可能的成因。然而,在我們觀察到資源愈趨


行南專欄

我們從小就不同! 文 / 謝孟育

強勢,這在南部人看起來不是那麼愉快。近幾年,家 鄉文化與環境保育面臨式微的危機,南部人的感受是 格外強烈,因此越來越多人願意為逐漸式微的文化發 聲。

從歷史看台灣的過去,建設與文化的發展重心大 都在北部。在趨勢的推動下,因為北部有更多的機會,

城 鄉 差距就是在如此資源分配不均的情況下 產

所以年輕人會選擇到北部發展。隨著時間的推演,北

生,使得青年學生在知識與文化上的經歷有所不同。

部發展也越來越多元,而中南部的風土民情則較少改

北部學子們似乎有著較多的機會接觸各領域的活動。

變。南方家庭裡從事農、工業的人口較多,而北部家 庭中,父母親擁有豐富國際 閱 歷者較多。家庭與社會

但資源相對貧乏的中南部和東部地區的學子則沒有這

所賦與的環境,使得在南北生活的學子們有著不同的

源、打破區域藩籬,但若學生本身就沒有學習的動機,

思考。

有再多的資源也無法發揮作用。

因為中央政府機構多集中在北部,而大型企業也

另外在政治上的南北差異,國民黨過去的威權統

較偏向設立於北部大都會區,使得北部的發展越趨迅

治,使得不滿此作為的一群人因應而生。許多支持民

速。在政商結構的影響下,北部相較於南部較易接觸

進黨的長輩,都是不滿過去國民黨的威權統治,而這

到國際社會。無論是家庭或社會環境,北部的學生自

些人民也多居於南部。直到今日,南北貧富差距逐漸

幼就擁有較為多元的國際經驗。在國際競爭力上,北

擴大,民進黨時常為相對弱勢的一方發聲,進而影響

部學生也相對起步較早,且擁有更多資源,當然北部

南方學子的政治意向,使其在南方擁有一定的支持率。

麼多的機會。儘管網路科技發展,提供了許多學習資

的競爭也相對激烈。相反的,中南部受到國際文化的 影響較晚,仍保留著許多淳樸的文化與人情味;相較 於北部積極地國際化,南部人更關注從小根生的家 鄉

隨著科技越來越發達,交通越來越便利,往返台

文化。國際文化擁有許多的強勢,也連帶著北部人的

間更多的默契與認同還有待更多的觀察。

灣南北的時間大幅縮短,如此的變化是否會帶給南北

台「南」人劇團去台「北」?

了較多的劇團、樂團與舞團,同樣的較多的藝文活動

文/林宏軒

樣的差距不斷的拉大,也造成中南部的藝文活動選擇

也吸引了更多的藝文愛好者前往或定居台北。因此這 性較少。

台灣的南北差距,在商業展演的文化藝術活動的 「頻繁度」與「興盛度」一直有一定程度的落差,造

雖然,隨著地方政府的預算分配,嘉義、台南、

成了許多南部劇團與樂團逐漸北移發展,而許多台北

高雄今年紛紛以盛大的藝術節來點燃南方的藝術火

劇團不願南下表演。2011 年 12 月 6 日,傳出台南人劇

炬。但售票率卻遠較台北低,例如去年台南人劇團甚

團因排練場地問題以及演員有部分是來自台北的因素,

至為了將《K24》台南周日場的票售完,因此很臨時地

幾經思考後,考慮將總部與排練場遷移至台北的消息。

在周六提出憑周六看完票劵可以購買周日優惠票券的

雖然最後台南人劇團還是留了下來〈只是在台北額外

催票手法,讓周六場的觀眾覺得不受尊重。劇團的做

增設排練場〉,但此事件卻突顯出台灣藝文活動發展 在南北上差異。

法當然有其爭議之處,但在台灣南部的藝文活動無法 吸引足夠的觀眾進場是不爭的事實。

長期以來,台北的藝文活動觀眾數較多,長期的

在此情形下,雖然舉辦大型的藝術節利用大量的

社經地位群聚效應,國家發展重心的偏移,人口聚積

藝術活動能見度與曝光度,再輔以優惠活動 ( 如《暴

與成長,藝文活動與城市文化的相輔相成與大量政府

風雨》只有高雄有學生優惠場 ) 培養更多的藝文觀眾

部門的預算落差,都造成了台北長期獨占藝文活動資

是一個辦法。但還需要地方劇團與地方政府有更好的

源的現象。互為因果的情況下,大量的藝文受眾養活

互動,發展出相輔相成的地方性表演,針對具有地方


行南專欄 情感或地方文化的內容,融入劇作、舞作或樂曲中,

一種娛樂的選項,以及一種文化的展現與象徵,仍是

提取地方的共同記憶,建立與地方的連結,讓地方的

目前文化部門需要思考的。無論如何,降低南北的文

觀眾願意參與與欣賞表演。

化表演藝術在表演頻率與觀眾人數的差距,而為表演 的內容做出在地的獨特性與區隔性,是避免這類情形

除此之外,如何讓南部民眾知道欣賞表演藝術是

再度發生較好的方法。

「南北有差嗎?」 一個市民社會的觀點

一些差異。例如,台北因都市開發所造成的各種議題,

文/潘信榮

案,這些都市運動的發酵,都是透過學生、居民、學

從早期 14、15 號公園拆遷、樂生院、「台北好好看」 的假公園、大巨蛋,與光華、紹興等老舊社區的都更 者的聲音與行動所展開。反觀台中與高雄,則安靜許

前言:筆者以居住過的北中南三大城市為例,與大家

多,鮮少聽聞這類的抗議。但,這是因為中南部的政

分享一下自己眼中的南北差異。

府做的比較好嗎?

Max Weber 曾說,城市的共同體與市民身份僅於

以台中近日新的百貨公司開張為例,購物人潮造

西方存在,在東方城市中並未見到,或還在萌芽階

成中港路交通更紊亂,此時民怨才湧出,抱怨交通局

段。意即,我們的城市特徵是沒有市民的城市(Cities

管理失當。但,當時為何無人提出交通影響評估報告

without citizen)。當然,對東亞國家而言,須留

作質疑?而當時的台中市民、學生、教師們在得知中

意歐洲中心主義的論點,但市民的主體性,的確是台

港路要興建新的百貨公司時又為何沒有行動呢?如今

灣都市所需要關注之處。

台中市府更打算花 80 億元興建「台灣塔」,卻幾乎 聽不見任何專業論述與分析,只有少數地方民代的政

都市之所以成為「沒有市民的城市」是因為,台

治語言。莫非又要等到落成後新的問題浮現,才會出

灣過去特殊的歷史與政治脈絡,導致「中央太大,地

現反彈聲浪?

方太小」的問題。中央政府父權統治邏輯下,市民的 參與是被犧牲的。從日治時期的殖民城市、國民黨遷

再往南至高雄,從打狗驛保存、五金街(公園

台的權威城市,到經濟起飛後的金權城市,台灣城市

路)、紅毛港、大林埔拆遷、義大世界開發等等;其

的主體不論南北,都在政府、地方派系、財團之間流

實議題並不比台北少,但卻因動員力量不足,只引發

轉,只不過是程度不同而已。雖然隨著社會變遷,市

少數人關注。

民社會也逐漸發展。但南北城市的市民社會卻仍存在 一個都市要自主,除了市民本身之外,仍需成熟 的公共領域。公共領域是指公民們可以自由言論與參 與公共事務的空間,不斷地由許多與市民生活相關的 議題形成,此空間可被理解為市民社會的實踐。近年 來各地方政府與社區強調的在地性、草根力量,若沒 有藉著成熟的公共領域,便可能落入地方派系或意識 形態的鬥爭;打著地方發展的口號,行權力鬥爭之實。 我認為一個都市公共領域的成熟與否,與該地的 大學有很大的關係。大學應是城市的公共領域,知識 交流的平台,社區與城市即是實踐的場所。例如台北 環繞於大學周遭的溫羅汀、康青龍巷弄裡的咖啡店、 書店,或是高雄的豆皮、新濱碼頭等,就像早期自由 主義在紫藤蘆萌芽一樣,是城市進步的基地。而這樣


行南專欄 的公共領域,正是因為學校師生與市民才可能產生,

中山放狗社、中正牧夫們、高大蚵仔寮都是在過去四

否則咖啡館不過是朋友們閒話家常的場所罷了。

年間成立的。這些新興社團沒有像北部學運社團一樣 的歷史連帶,反而是從頭開始,開創歷史。

當前學生運動的南與北 文/林飛帆

南部並不是沒有學生運動的傳統或歷史;在 80 年代的成大、高雄醫學大學都有學生抗爭的歷史,只 是在 90 年代末至 2000 年前後,這個歷史出現了巨大 的斷裂。

台灣的南北差異,存在於諸多面向,從教育資源 到產業結構等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部分差異。這些差異

除了歷史斷裂的差異之外,當前南北學生運動還

是否在某些程度上影響了兩個區域之間人民的思維方

有另一項顯著差別,那就是對於議題選定以及政治表

式仍是個爭辯中的問題。筆者無法在有限的資料與篇

態的差別。目前北部的學運社團,大多關注著新自由

幅下將此議題清楚描繪,但仍希望透過某些議題的側

主義市場經濟帶來的分配不公與剝削的問題,以及其

面做觀察,例如台灣當前學生運動的南北差異。

他延伸相關的議題例如科學園區開發、都更、學費等。 然而,在南部則呈現出另一種樣貌,南部的學運社團

學生運動有怎樣的南北差異,最明顯的分歧在於

一方面除了關心自己所在之處的資源相對不足及其所

歷史的斷裂,北部(以台北為主)的學生運動在歷史

衍生的問題之外,更關心著歷史的問題,例如台灣戰

的斷裂上較不明顯,具體而言,台北主要幾間大學的

後威權時期的歷史、轉型正義、民主深化等議題。對

學運社團與組織至今仍或多或少的有某種程度上的傳

於這些議題,南部的學生不吝於表態,包含在大選時

承。以台大為例,80 年代學運蓬勃發展的時期的主要

期的政治介入以及表態都比北部學生更加踴躍。

幾個學運社團至今仍然存在,儘管前代人與後代人的 聯繫程度可能不同,但社團發展的歷史與經驗是多少

可惜由於篇幅所限,本文還無法細究這些差異的

有被保存下來的。反觀南部的學生運動在歷史上的斷 裂則較為明顯,更正確的說法是,當前南部的學運力

原由以及成因,但從當前學生運動組織關注的議題與

量是新興的,沒有老社團的背景也不是發韌於某些傳

動的南與北有何差異。

行事風格,我們可以或多或少的理解當前台灣學生運

統。南部目前幾個主要的學運社團,包含成大零貳社、

南部人的相對剝奪感與台北人的中心主義 文/李晏甄

「想不到南部也這麼進步!」網路上一名剛從台 中旅遊回來的台北人,興奮地在部落格發表旅遊文, 卻引來一陣公幹,並引起了雙方的唇槍舌戰。站在南

麼台北人對於南部的印象依然停留在三、四十年前的 鄉村印象?甚至為何有些台北人對於紐約、東京、倫

部的這方,批評著發文者的自大與無知,不僅對於南

敦這些國際大城市的熟悉程度,遠勝於台灣中南部? 事實上,南部人,或更精準地說,非台北人對於台北

部的地理定義有問題,而且對於南部存在著深刻的偏

(人)的不滿是情有可原的。

見;發文者這方,則無辜地表示,他並無惡意,反問 南部人為何對台北人老是充滿敵意?

自日治時期以來,台灣各方面的資源就不斷湧向 台北,不管政治、教育、文化、經濟資源都一面倒向

近年來,網路上的爭論屢見不鮮,有人不明白為

台北集中,一百多年來累積下來,如今已讓台北成為

什麼南部人如此痛恨台北?為什麼天龍人的一句無心

一座國際大都市,造成「什麼好康的」都在台北的局

之言,會引起如此大的反感?也有人無法理解,為什

面,台北不僅是台灣的政治中心,也是經濟、文化、


行南專欄 們如果選擇回到中南部工 作,將面臨就業機會不多、 低 薪、 發 展 機 會 受 限 的 處 境,但在台北都會區就業, 又面臨龐大的生活負擔。 同樣地,學術資源集中 在台北的情況,也使得不同 區域的學生有著截然不同的 處境。一方面,由於各項資 源集中於台北,使得台北地 區的學生認為留在台北的效 益會比較大,包括資源的取 得、因不必在外住宿節省下 來的生活費,所以即便他考 上了南部的國立大學,他還 台南地景。王嘉能,攝於二寮,2010。

教育重心,若想要取用這些資源,就得到台北。

是寧願選擇台北的私立大 學。 而 對 中 南 部 的 學 生 來 說,台北所擁有的這些資源,正是他們北上就學的誘 因,「到台北這個中心看看」,依然是非常普遍的想

1980 年代的產業結構的變遷,又使得台灣的經濟

法,加上排名前幾名的國立名校都在北部,所以我們

重心,全面往北部傾斜。根據學者的研究,在 1980 年

會發現一個現象,那就是「台北學生較不願南下唸大

代前,台灣的都市體系大致呈現南北兩大都市系統, 北以台北都會區為主,南則以高雄都會區為中心(陳 東升、周素卿 2006),人口的遷徙及勞工流動呈現南 北分流的型態。但是 1980 年代之後,隨著台灣新興工

學,中南部學生卻往北部跑」。 資源的傾斜,使得中南部的勞工或是學生,無論是為

部區域優勢逐漸確立,南部區域發展的停滯,勞力遷

了就業或就學而北上,都付出了比他們的台北同儕更 多的代價,無形中產生了強烈的相對剝奪感。所以不

徙漸轉為往北部單向集中(林季平 2005)。

爽台北的心情並非只是一時情緒衝動的嘴炮,而是根

業及服務多集中在北部地區(如竹科與台北市),北

著於現實生活的感受。 由於工作機會集中在北部,因此台灣各地的許多 勞工都必須在北部就業,如此一來便產生了一群必須 遷移的人與一群不需遷移的人,住在北部的人(尤其

當 這 種 相 對 剝 奪 感 遇 上 台 北 人 指 控 南 部「 落 後」,戰爭就會爆發。因為對非中心地區的來說,台

是台北)比較不需要遷移,即便需要遷移,遷移成本

北今日所擁有的繁華與進步,其實是建立在剝奪其他

相對而言較低,但越遠離北部者,遷移至北部的成本

縣市的資源,台北佔盡好處而不自覺,台北所擁有的

越大。遷移者為了遷移所付出的成本,例如離開家鄉、 租屋、週末以及重大節日返鄉的塞車,都可能使其產 生強烈的相對剝奪感。 除此之外,人群往北部集中所造成的結構性矛盾,

「文明」及其他縣市的相對「落後」,正是公共資源 分配不均的結果。但是許多台北人,卻未意識到種結 構性的不平等,對於其他縣市缺乏同情與理解,只是 武斷地批評它們現代化不足、公共建設低落。

更會加深這種相對剝奪感。台灣區域發展重心往北部

面對這種情況,同情南部者往往將之歸因為台北人的

單向傾斜,不僅使得許多人在無從選擇的情況下到北

傲慢與自我中心主義所致。不過台北人真的天生比較

部就業、就學,也使得台北都會區的生活大不易,由

機車嗎?

於人口眾多,房屋需求量大,台北都會區的房價始終 高居不下,而物價水平也是全台之冠,這使得這些被

筆者認為這主要還是因為資源集中在台北所 產

迫到北部就業的人陷入了深刻的矛盾之中,一方面他

生的效應。資源集中於台北,造成了台北地區以外


行南專欄 的民眾比較必須因為就學、就業而北上,在遷移的過

認識台灣其他地方,而傾向到更「先進」的國家朝聖,

程中,使他們有機會去認識台灣不同的地區,至少對

尤其是那些國際大城市,例如紐約、洛杉磯、倫敦、

於台北的認識不至於太偏頗;同時由於媒體集中在台 北,所以與台北有關的人事物、地名等等在媒體的曝

巴黎、東京;而對於存有這種中心主義的非台北人來 說,他們會先到台北朝聖,因為台北比台灣其他地方

光率都比較高,因此台灣各地的民眾對於台北多少都

進步,然後再前往他們所認知的「更大的中心」。這

有些認識;但台北地區的人,相對而言比較不需要遷

種行為跟具有台北中心主義的台北人並沒有什麼兩樣,

移,許多台北人只要待在大台北地區,就可以滿足從

每個人都是依據心中那張進步與落後的地圖,決定應

小到大的就學、就業需求,無須到其他縣市發展,因

該了解什麼與不需要了解什麼,不管是哪裡的人都有

此台北人可能沒有機會認識台灣其他地區,比較容易

可能存在台北中心主義的思維模式。只不過位居台灣

用刻板印象去想像台北以外的地區。

中心的台北人,他們的中心主義更容易被凸顯,加上 台北做為台灣的中心,又與國家資源的配置息息相關,

除此之外,再搭配上「中心主義」的意識型態,

因此更容易引起反彈。

更使得居住於中心的人比較沒有動力去了解其他地 方。所謂的中心主義其實是一種思維方式,不一定附

(本專欄結束)

著在具有某些身分的人身上,並不是台北人就有台北 中心主義,非台北人就不會有台北中心主義。「中心」 往的概念往依據人們對於不同地區的進步、繁華認知 而定,這種認知可能來自於客觀的社會經濟條件,也 可能來自人們的刻板印象,不同尺度所指涉的中心往 往不同,在一個小鄉村裡,所謂的中心可能就是鄉村 中的市區;在大台南地區,中心就是台南市區;而在 台灣,中心就在台北市。 一般而言,人們都傾向於去認識更進步的地方, 因此非中心地區的 人總是向中心學 習,而中心的人則 不太會去認識與了 解非中心地區,例 如以台灣來說,非 台北地區的人會去 認識台北,位居台 北的人,因為已經 處於台灣中心,所 以比較不會主動去 認識台灣其他地 方。 當人們心裡存 著台北中心主義 時,就會認為其他 地方都比台北落 後;有該種想法的 台北人因此不會去

苗栗火旁龍節慶現場。陳以箴,攝於苗栗市,2012。


行南快報 南之洛馱思 論壇

高雄 活動

2012 南之洛馱思論壇 第三季

【「虹彩飄飄」讀書會】

主辦單位:《南之洛馱思》論壇

帶讀作家:徐嘉澤

活動地點:律司樓 ( 高雄市前金區 166 號 9 樓,近

協助帶讀:小豪(熱線南部教育小組組長)

捷運市議會站 )

活動時間:3/29 4/26 5/24 6/28 , 19:00

提醒事項:免費入場,活動時間 p.m 7:00 – p.m9:00

活動地點:熱線南部辦公室

敬請於 18:45—19:00 準時入場

備註:開放單場報名,不限全程參與。

親愛的朋友:

Email:forum.of.rhodes@gmail.com

【歷史演變中的台灣食物, 兼論高雄的飲食文化】 時間:2012.03.23 ( 五 )

【菌種─南台科大短片展】 展覽空間:豆皮文藝咖啡館 展覽時間:03/30( 五 )-03/31( 六 ) 17:00 開始播放

我們目前在高雄、台南、嘉 義的大學以及書店、咖啡廳 發放我們的刊物。

備註:免費入場,會後開放導演與觀眾 Q&A

每期需要約兩萬五的預算,

講者:郭忠豪 ( 紐約大學歷史系博士候選人,研究興趣: 明清史、食物歷史、明清文化史、城市史 )

03.

【星之埔─ 哈馬星與鹽埕埔邊際「非典型藝流感」】

【尋找後 2012 政治改革的阿基米德點】 展覽畫家:陳彥名 時間:2012.03.30 ( 五 )

展覽空間:豆皮文藝咖啡館二樓

講者:陳奕齊 ( 荷蘭萊頓大學政經博士候選人 )

展覽時間:03/06-03/26

支付我們的印刷以及交通、 內部培訓以及論壇用的開支 等。每一期若有餘額,我們 會當成下一期的內部基金。 我們提供紙本與電子版的廣

【從日本時代談高雄觀光再造】

【漫步古典音樂的百花園-管弦樂篇】

時間:2012.04.13 ( 五 )

講者:劉岠渭

講者:姚銘偉 ( 瑞士洛桑旅館學院,從事過 LVMH 集團、

時間:04/28( 六 ) 13:30 進場,14:00 開場

瑞士 KUONI 旅遊公司等職,現為高雄文史研究達人與各

地點:高市科學工藝博物館南管 s105 階梯教室

升學補習班觀光學講師 )

備註:活動詳情與報名方式 http://mac.zzd.stu.edu.tw

捐款方式

【新時代的新保守主義】 時間:2012.04.27 ( 五 ) 講者:謝昇佑 ( 台灣大學城鄉所博士候選人,青平台基金 會前行動總監 )

【國族建構(State Making): 從德國神話與台灣神話談起】 時間:2012.05.11 ( 五 ) 講者:葉詩予 ( 德國基森 (Giessen) 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 )

台南 活動

時間:2012.05.25 ( 五 ) 講者:王緯丞 ( 南台灣客運工會理事 )、陳韻翔 ( 南台灣客 運工會理事長 )、高雄公車訪調小組

(700) 0031071-0864239 戶名:國立成功大學零貳社 陳顥文 親愛的捐款人您好:

【鄭南榕逝世 23 周年紀念晚會】 主辦:成大零貳社

匯款後,請您們寫信到 praxis.in.south@ gmail.com

時間:04/05(四) 晚間 19:00 開始 地點:成功大學光復校區門口(台南市大學路一號)

【「司機超時快爆肝,乘客安全怎麼辦」 ─高雄公車司機勞動訪調與社會對話】

告欄位。

備註:活動詳情請追蹤成大零貳社部落格及粉絲頁 若有疑問請聯繫:eyes6429@gmail.com

讓我們知道您的大名與住址, 為您寄上刊物, 也讓行南的伙伴認識您!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