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中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創系三十週年紀念特刊

Page 1

莊家峰 主任 系主任2022.12 本系創立於 1992年,今年欣逢三十周年。這三十年來,在本系教職員生的努力 以及歷任院長的支持下,先後成立碩士班、博士班、大學部雙班、通訊所與光電 所,及搬遷至全新的電機大樓。至今已發展為一完整且國內知名的系所。過去 三十年間人、事、物的發展,均值得好好記錄與回顧。本特刊發行的目的除了電 機系現況的介紹外,另一個任務便是扮演歷史迴廊的角色,收集與記載本系過去 發展的點點滴滴。由於這是本系創立以來第一本紀念特刊,因此在聯絡邀稿、歷 史照片收集與編排上均極具挑戰性。所幸本特刊在著手規劃之初,感謝薛校長、 電資學院楊院長與本系創系以來歷任7位工學院院長欣然答應提供賀辭。主管們 的支持,不僅給予本特刊編排之始極大的動力,也使本特刊內容更具其意義。 本特刊在內容編排上,規劃了多個主題。「三十風華」主題裡,除了紀錄電機系 的沿革外,也收集了一些歷史照片與公文。而本系發展至今,特別要感謝歷任系 主任的付出與奉獻。因此,特別邀請了歷任系主任,為特刊寫一下他們心中的話。 此外,感謝退休教職員們,將其畢生的菁華獻給本系,特刊也邀請他們回顧一下 在電機系的種種。「三十有成」主題裡,邀請了現任教師與客座教授們,描述一 下在系上的感想或是介紹個人成果。而系務運作有賴助教與職員們的付出。特刊 也邀請辛苦的系辦同仁們,分享各自心中的話。「薪傳三十」主題裡,收集了師 生過去在教學、活動、生活、與國際交流上的照片。經由這些照片串起時光迴廊, 帶領師生們回憶過去種種美好時光。「思源三十」主題裡,邀請畢業系友們,分 享他們求學時候的生活點滴與現今工作狀況。感謝多位大學時期的系學會會長、 系友會會長與多位畢業系友們在工作忙碌之餘,撥冗為本特刊撰寫感言。這些系 友們在工作崗位上的傑出表現,值得系上引以為傲。最後,「同慶三十」主題裡, 則記錄了三十周年慶的一系列活動。也為本特刊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從一開始編輯特刊的戰戰兢兢,到如今看見完整特刊呈現時喜悅。這期間要感謝 編輯委員與美編團隊的努力,以及系辦同仁協助收集資料。值此三十周年之際, 期望本系秉持卓越創新、承先啟後的精神,持續培育優良人才、引領國內外電機 領域研究發展、凝聚系友向心力,共創興大電機新風華。 序言
校長賀辭 賀 本校電 機 系成立三十週 年 薛富盛 賀辭
電機資訊學院院長 30年前電機系成立,成立初期電機系只有一班,後來變成雙班,接著陸續成立 碩士班與博士班,同時也成立通訊所與光電所,於107年與資工系一同成立電 機資訊學院。學生由第一年之50人成長到現在的900人,教授人數由原先之 6人到現在的40人。在30年間電機系已成長為一個大系,畢業的學生在各自 的崗位發光發熱。我祝福電機系在未來的日子裏,繼續成長茁壯,培育更多的 學生來貢獻與服務社會。 在未來的日子裡 繼續成長茁壯 楊谷章 賀辭 2018- 迄今
歷任工學院院長賀辭 憶回當年的創院和立系(1992),實乃於困境中披荊斬棘,從艱難氛圍中突圍而 出。開系期間的電機系是暫時棲身於舊農業機械系館內,空間、設施率多簡陋, 幸賴師生們同心一志,勉力經營,直到新系館興建落成使用後(2001) ,系況和 系務的運作,從而步上康莊大道。 開系之初,從清華大學延攬黃惠良教授出任首屈主任,憑藉豐厚的學術背景和 行政經驗,帶領全新的電機系,順當的邁步前行。後續的諸位主任,多能辛勤 的拓展系務,逐步成立研究所碩士班、增設博士班、大學部擴為雙班,系的總 體規模已臻健全,足可作為進一步發展的雄厚基礎。 如今,完整而質優的電機系,在轉屬電機資訊學院後,咸信於融入全球聚焦的 電機、電子、資訊、材料等高科技領域中,將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展望未來, 企盼我電機系同仁們,在如斯堅強的基礎上,進一步迎向全球化浪潮,攜手朝 卓越之路邁進。 三十年來的緬懷與祝福 顏聰 賀辭 1988-1994
歷任工學院院長賀辭 智力是與生俱來的,而智慧卻是經年累月堆積成的。智力很難改變什麼,但是 智慧卻可以改變社會。知識只有少數人才擁有,因此這些人被稱為菁英分子。 這些菁英分子,憑藉掌握的知識來創造出難以被人取代的價值。隨著常識日漸 增進的環境下,擁有知識的人多了,知識就會變成常識。 因此,想要維持精英分子層次者,就要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性,不斷地追求新知。 在人生裡,選擇屬於自己的道路,依循『滿足所有,感恩現實,明辨是非,珍 惜點滴』逐漸地成長、積累智慧,來服務社會、奉獻人群。 勿忘昔日艱辛、深植今日夢想,眾志必將成城。 『30之前看數量,30之後看質量』。願 電機工程學系先進同儕共勉之。 笑著接受現實 三十年後的成熟 鄔詩賢 賀辭 1994-2000
歷任工學院院長賀辭 賀中興大 學 電機系卅周年系 慶 薛敬和 賀辭 2000-2002
歷任工學院院長賀辭 三十年來的緬懷與祝福 沈君洋 賀辭 2002-2003
歷任工學院院長賀辭 恭喜電機系成立30年有成,感佩歷任系主任承先啟後引領全系師生共同努力, 培育無數英才,開發跨領域創新技術,傑出研發成果及畢業系友優異表現,國 內外馳名,奠立了堅實的基礎。30年係一重要里程碑,期盼電機系更精益求精, 增進產業界影響力與國際能見度。 回顧個人於 2003年8月擔 任工學院院長,正值政府推動「兩兆雙星」計畫, 迫切需求通訊與光電領域人才。當時工學院辦公室位於電機大樓3樓,個人 與電機系教師同仁互動密切,建立了深厚情感,在院和系共同與教育部密切聯 繫下,2006 年獲教育部核准成立「通訊工程」與「光電工程」二個獨立研究 所以及七名教師員額,同年9月28日邀請前經濟部李世光部長(下圖中,時 任國科會工程處處長)出席,於電機大樓中庭舉辦揭牌典禮暨茶會。同時,在 2003-2009 年期間,工學院與電機系共同主辦了多次大型學術研討會以及就業 博覽會,並協助與日本豐田工業大學簽訂碩士雙聯學位協議書。 賀中興大學電機系卅周年系慶 林其璋 賀辭 2003-2009
2007年11月8~11日於化材館國際會議廳舉辦「2007 CACS International Automatic Control Conference 國際自動控制研討會」,邀請美、日、韓多位 於機器人及自動控制領域國際知名學者擔任專題講座。 2005年11月11日於電機大樓中庭舉辦「2005 理工菁英啓航就業博覽會」,共 有18家全國知名高科技廠家駐攤徵才,協助理工學院學生及培訓班學員認識各 參展公司之特色、未來發展及所需人才,提供學生生涯規劃資訊及產學職場媒合 機會。 2005年5月5~6 日假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及全國大飯店舉 辦「Automation 2005 自動化科技國際研討會」,美、日等十餘國以及國內自動化科技專家學者 共370名與會,台中市胡志強市長親臨晚宴致歡迎詞。
2007年9月17日個人與材料系、電機系及機械系等多位教授訪問位於日本名古 屋市的豐田工業大學,討論兩校碩士雙聯學位交換生學習歷程及課程內容。2008 年10月29日該校Takao Suzuki 副校長訪問興大,拜訪蕭介夫校長並代表該校 先進科技學系與電機系簽訂碩士雙聯學位制協議書。 2006年工學院除了新設通訊及光電二研究所外,精密工程研究所亦獲准招收博 士生,2007年成立生醫工程研究所,全院教學研究空間需求十分迫切。 工學院自 2007年7月 起即召開院內空間協調會議,並自 2008年10月至2009 年7月負責總召理(資 科)工(機械、精密、通訊、光電、醫工)及行政(貴儀) 等進駐單位,統籌規劃空間,經由交大土木系黃世昌教授(時任教育部工程規劃 營建審議委員會召集人)協助修正構想書,成功爭取教育部經費補助,建造應用 科技大樓。
歷任工學院院長賀辭 賀中興大 學 電機系卅周年系慶 薛富盛 賀辭 2009-2015
歷任工學院院長賀辭 賀中興大學電機系卅周年系慶 王國禎 賀辭 2015-2021
三 十 16 電機系沿革
三 十 17 1992年電機工程學系核定成立公文
三 十 18 電機系於81年8月1日奉准成立,創系成員為貢中元、江雨龍、蔡清池、鄧洪聲、 楊谷章、歐陽彥杰及黃惠良主任共七位老師。其中黃惠良教授為由清華電機借調 過來。草創之時位於現今土木環工館之三樓夾層,面積大約為100坪左右,隔年 搬入當時舊農機館(前身為農教館,現在已拆除現只為應用科技大樓靠大學路前 半部分) 大約200坪。同年間開始規劃電機新館並將與化工系及材料系所共同興 建工程二館,並組成工學院建築委員會負責新建築工程規劃。 工程二館建築會議於82年6月14日召開,當時由電機系第一屆系主任黃惠良 教授負責建地地點之確定事宜,初步規劃地點為舊行政大樓及舊植病系館用地。 會中並決議擬於同年暑假訪問數個示範建築物並確定建築式樣及建築師名單並向 校方推薦,同年9月將確定建築師名單並開始進行細部設計,隔年3月發包。同 年第七次建築會議建議由建築大師漢寶德、清大藝術中心主任許小虎及東海建築 系主任擔任建築設計比圖講評,並由工學院全院講師以上同仁投票並以前三名呈 校長裁示,這是本校第一棟由使用單位票選建築師也是唯一的一棟。最後選出台 北王立信建築師事務所為第一名,然後來因建築地原選定位置未能獲得農學院同 意,因此建案就被擱置,最後原建築計畫也一分為二,原本化工、材料以及電機 三合一建築就由化工材料合併一棟,電機系單獨一棟。 後由學校指派建築師並於現今化材館位置先行設計並施工,而電機系則因興建地 點無法確定因此被延遲6年,期間經歷陳清義校長、黃東熊校長及李成章校長, 隨後農環大樓完工後待土壤系遷入後因才覓得舊土壤系館土地,至此電機大樓用 地才確定並由原王立信建築師進行規劃,電機大樓於87年(1998)二月於李成章 校長任內發包動工,89年(2000)四月落成啟用,為地上九層地下一層鋼筋混凝 土建築。總面積13,3888.51平方公尺,坐落於惠蓀堂東南方精勤路旁。建築期間, 電機系同仁同心協力經常相約前往監工,因此建築實體相當堅固,後歷經921大 地震考驗也未掉一磚一瓦,堪稱奇蹟。當時因逢建築業不景氣,土木建築造價每 坪僅約台幣2.9萬元,於現今來看實為不可能的任務。建築完工後尚節餘標餘款 六千餘萬元,其中三千萬用於無塵室,一千萬用於網路建置,一千萬用於教室、 實驗室及辦公室研究室等設備,其餘剩款則歸還教育部。電機大樓四周牆面採板 岩設計,迴廊拱門設計是我去參觀史丹佛大學後請建築師規劃,搭配大樓牆面磁 磚是特別挑選燒烤,牆面素雅歷久彌新,中庭寬廣適和舉辦各式活動,上方為圓 頂玻璃採光罩,像一頂閃亮的皇冠戴在頭上,整棟採光良好,是中興大學內一棟 最具人文氣息也最耐看的建築。身為電機系創系之一員,接下這個電機系館協助 興監督任務是我在中興電機系最值得回味的事。 歐陽彥杰 撰文 系館沿革
三 十 電機系記事 19 1992-2001年電機系舊系館 1992-2001年電機系舊系館
電機系記事 2001年遷入電機系新館 2006年通訊所與光電所揭牌成立
電機系記事 2008年10月電機系與 日本豐田工業大學簽署碩士班雙聯學制 2018年成立電機資訊學院
電機系教育目標與特色 本系為一活力充沛、發展潛力雄厚的科系。成立三十年來,已擁有來自世界各地 名校的優秀博士及6位國際電機電子工程師學會會士(IEEE Fellow)所組成的堅 強師資陣容,以及全國首屈一指的電機大樓。在此優良的環境下,期以教學與研 究並進的方式,帶領學生同登學術的殿堂。隨著電機資訊業的蓬勃發展,本系在 持續網羅各界優良師資及優秀青年學子的加入下,教學研究將更加活躍,並以成 為國際一流電機工程學系為目標。 教育目標 一. 專業視野:經由通訊、資訊、系統與控制、固態電子與光電及電子 電路五大學程,培育專業之電機工程人才。 二. 理論與實務:培育學生紮實的理論基礎與實作能力 。 三. 思考與創新:培育學生獨立思考與創新能力 。 四. 合作與倫理:培養學生具溝通、協調及整合能力,並理解工程倫理 。 五. 國際觀:培養學生國際觀並提升外語能力 。
歷任主任時間圖
歷任系主任的話 黃惠良 主任 值此中興大學電機系成立三十週年前夕,本人身為首任創系系主任真是百感交 集,嘆韶華之飛逝,中興大學電機系已過了三十年時光。 草創之初,本校希望能建立一所中部地區最優秀、最有前瞻性的電機系,當時 教授們都很年輕,朝氣蓬勃合作無間,經全體同仁及師生羣策羣力的努力,系 務蓬勃發展,聲譽日隆。 在此祝福全體教授同仁們及家屬健康快樂外,也祝願中興大學電機系,繼往開 來,再創輝煌。 1992-1994
歷任系主任的話 貢中元 主任 當年工研院參與丁肇中主持的粒子碰撞偵測器的計劃( 德州迴旋加速器)被停 止後,我就有回美國的打算。當時,也不敢接受張俊彥院士到 NDL 當主任的 邀請。然而卻在不久後,得到中興大學教職的機會,父親勸我留下試試,也 方便照顧父母。 這是一個新成立單位。創系主任黃惠良教授和工學院院長顏聰教授,成功的 爭取到相當多的資源,使我們能夠進行教研設備採購以及電機大樓選址興建 等工作。每個老師在不到四坪的空間裡展開籌備工作,從研究領域課程規劃, 人員招聘等等。 黃主任常常與我們開會討論到深夜,許多規則,都談到很細節。尤其是在電 機大樓內部設計及監工上,同仁們都發揮極大的努力。 現在大家可以感覺到 在學校風水最好的禮堂及學生活動中心旁邊,有一楝空間走道寬敞,輝宏大 器的電機大樓。這裡己經培育出許多學寬識廣,寬宏大量,得到各界特殊獎 勵並有大師風範的老師。 這座大樓經歷了九二一大地震,中興大學校內及周圍民宅大樓有大量損害, 電機系建築卻是連一塊磚都沒有掉損。這三十年來,也親眼看到美國恐怖攻 擊、南洋大海嘯、311 日本大地震後海嘯現場直播的鏡頭 。眼前還有 一場尚 未完全結束的瘟疫,一場正在發生高科技烏蘇世界級大戰。 三十年來通訊技術的快速進展,雲端的活動不斷 ,手機應用大量的改變了生 活方式。甚至我們還看到了韋伯望遠鏡傳回來百億年前最深處的照片。這些 千百年難得的經歷,跟電機系各領域快速的發展都有關係。給我個人的人生 有很大的感觸,在電機系收穫很多,沒有枉費此生。 1994-1998
感觸之餘,也寄語各位系友及在校學生最重要的還是先注意自己身體康健平 安。若有機緣仍夠在電機專業上發展,則需更加深入精進,並能夠在其他有 緣份的領域合作,為人類文明將來面臨的挑戰,做出創新的綜效貢獻。 我個人更感激有這個緣份跟大家共乘一段文明史上快速行駛的列車,愉快順 利的走過電機三十年,只有感謝和感恩。也祝大家康健平安事業順利。更值 得欣慰的是我仍在繼續努力。 1 9 9 4 - 1 9 9 8 附一張與孫院長及張俊彥教授( 後來當交大校長) 合照,同框的都是工研院當 時最年輕的一批歸國學者。 對我而言,算是當年在工研院留下的一張畢業照。
歷任系主任的話 馬代駿 主任 1998-2001 中興電機 1992年成立,如今三十歲了! 1993年8 月中興電機一歲時,我有幸 加入,那是讓我有機會在美國Digital Equipment Corp.做了五年工程師後,能 夠回到台灣投入我一心嚮往的教職。 七年半後2001年1月,我又因緣際會重新投入產業界而離開中興電機,從此 開始了這二十年來各種挑戰浪跡天涯的日子。 雖然我在中興電機的日子只是這三十年的四分之一,但那四分之一卻是中興電 機草創的日子,是彌足珍貴的! 那是段全體師生在借來的舊辦公室,在被921 地震過後仍撐住使用,在沒有資源,但從不埋怨,只想盡辦法解決,努力向上, 而始終充滿熱情,充滿希望,為一個更好的中興電機的明天而奮鬥不懈的日子! 那是一個朝氣蓬勃的中興電機! 那是一個可為全中興大學表率的中興電機! 中興電機三十歲了,不再是草創階段了,早有自己的系館,有足夠的資源,正 在一步一步在往世界頂尖學系邁進,以在教育英才學術研究上,做出無比的貢 獻! 在這條道路上,一定會有更多更大的阻礙與挑戰橫梗在前。 期許中興電機能永遠秉持初創精神,不畏任何困難,勇敢面對任何挑戰,永遠 充滿熱情,永遠保有希望,永遠是一個充滿朝氣的中興電機!
歷任系主任的話 楊谷章 主任 2001-2004 我是民國90年到93年擔任電機系系主任的職位,在擔任系主任的期間,我們 由以原農機系之空間為電機的系館搬到目前使用的電機新館。新的電機系館在 同仁得努力規劃下非常的完善,不論教室、實驗室、研討室、老師辦公室及研 究室,甚至學生晚上的自習室,都有完整的規劃,同時一樓有個寬闊的大廳可 以讓學生活動及集會。 在我擔任系主任的那幾年,電機系成立博士班與大學部第二班,有更多的師資 員額讓許多傑出的同事加入電機系,不論老師與大學部的同學及研究生都更加 的凝聚在一起。在電機系創系30周年回頭看來,搬入新系館是我們電機系成 長為一個大系的一個重要的轉捩點。
歷任系主任的話 蘇武昌 主任 2004-2006 我們這個系最好的是同事,我相信這是每一位天天來系上班上課的同仁共同深 刻體驗的幸福感。這些年來,不管是誰擔任系主任,系上的氣氛總是讓人感到 輕鬆自在,大家互相支持與了解,一起營建師生的共好,一起努力追求成長, 一起恭賀彼此的成就⋯這個系最有情!
歷任系主任的話 張振豪 主任 2006-2008 剛接系主任之時,遇到的第一件事就是電機系成立通訊所及光電所,承蒙陶金 旭所長及貢中元所長的鼎力相助,讓系所的互動十分順暢,同時在林其璋院長 的指導與帶領下,自此開始了一系多所的運作模式,並且確立了電機系的40 個教師員額。 當時也首度申請 IEET工程及 科技教育認證,為了通過認證,全體師生員工總 動員,於民國96年成立電機系諮詢委員會和電機系系友會,在大家的戮力以 赴之下,我們順利取得電機/通訊/光電多年期的工程教育認證。 當年曾舉辦電機系Logo設計大賽,鄧洪聲老師和我在教授休息室討論修改第 一名的作品,在其中增添了電機系EE展翅高飛、示波器電子信號、及晶圓等 元素,這個Logo延續至今,在電機大樓的中庭還可以看到它的身影。當時也 在大樓的外牆安裝了電機大樓四個不鏽鋼金字,從校外進入校園,可以輕易找 到本系。 擔任系主任期間,我一直在想,可以為系上老師及學生做些甚麼,於是當年就 首度將課程重新統整安排,讓每位老師每年的講台課程降為3門,以減輕老師 的教學負擔,增加研究的時間。此外,也安排學生讀書空間及大樓中庭展覽, 並請學生會舉辦首屆的冬令電資高中生營隊,至今仍廣受歡迎,有效提升本系 聲譽。 電機系走過茁壯成長的三十年,未來定會更加精采豐富。
歷任系主任的話 林俊良 主任 2008-2012 我擔任系主任的任期是 2008/08至 2012/07, 任期有兩屆。一晃眼已是14年 前的事,記得剛從張振豪教授手裡接下這個任務,首先碰到的棘手任務是,當 時教育部對於大學及研究所師生比的新要求。因為本系的老師還要支援光電所 及通訊所教學,導致師生比無法達到教育部設定的標準,當時感謝兩位行政助 教的配合,將助教轉為教師職缺,後來陸續延攬蔡曉萍、吳崇賓、賴聰賢和祁 錦雲教授,又調降大學部學生數,才讓一系二所的師生比達到部定的基本要求。 2008年,透 過材料系林克偉教授的介紹,認識了位於日本名古屋的豐田工業 大學(Toyota
SUZUKI, 見面時相談甚歡,因而提及建立興大和TTI碩士雙聯學制的想法,後續又與該 校負責國際事務的Prof.
於完成兩校 雙聯學制的簽署,特別要感謝當時張詒淳助教的行政協助。 同時,雙方還開設了連線課程,由兩校教師以英語共同授課,該課程延續了10 幾年。而雙方的碩士雙聯學位學程至今仍持續進行中。記得在李德財校長任內, 當時TTI的校長Prof. Hiroyuki Sakaki 還親 自來台頒授本校第一屆學生畢業證 書。 本系迄今已有近十位學生得到 NCHU-TTI雙學位,其中黃名毅和李乾鼎是第一 批赴日的學生,黃名毅畢業後回到日本工作,還娶了日本妻子,就在日本落地 生根,而李乾鼎則在日商公司工作。該學程是本校最成功的跨國雙聯學制,歷 屆校長常在公開的場合稱許其為典範。記得2011年還代表本校參加該校的校 慶,也公開作了一場演講說明NCHU-TTI 雙聯碩士學位學程,回國當天剛好碰 到日本東北地區太平洋近海的東日本大地震,引發毀天滅地的巨大海嘯,奪去 20,000多人的性命,幸好我早一步登機,當時一同參與該盛事的歐美大學代表 全都因此滯留在名古屋好一陣子。 任內在2009 年於智利參與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and Applications的場合結識了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Beihang
Technological Institute; TTI)副校長Professor Mineo
Masamichi YOSHIMURA往來數回合,終
University)任教的陳偉海教授,雙方對於兩校學術合作也有一些共同想法,在 他的協助下,兩方行政主管往來數次討論學位授予規定,後,電機系也和該校 自動化科學與電氣工程學院簽署了雙聯博士學位學程,其中北航大學博士生趙 昶辰於2018年首先在本校取得博士學位,他畢業後也順利在浙江工業大學信 息工程學院謀得教職。 在新學制 上,2009 年成立光電所中科碩專班,上課教室在中部科學園區本校 育成大樓,此對系上公基金的挹注有所助益。 任內感於本系學生對系上向心力不足,大部分學生大三後只專注於研究所考 試, 完全不在乎系上課業,和老師及系上也罕有互動,因而規劃每個月分別和 四個年級的學生座談,任內未曾斷間斷,充分了解學生的需求,並進行雙向溝 通,也才知道,學生對系上最在乎的其實是飲水機和自修室(哈⋯),反而不是 相關制度。為了促進老師和同學的互動,設計了大學部專題的考評制度,希望 藉著專業要求及師生互動,讓學生可以留在本系繼續念碩士班。未達成前項目 的,還嚴格禁止研究所補習班來系招生,汙染教室,特別感謝兩位助教中午時 間幫忙驅趕不肖業者。 任內為了配合學校五年五佰億計畫,當時工學院林其璋院長(已退休)要求各 系提供至少一門通識課程,2010年動員了全系老師共同編撰「3C科技與生活」 的教科書,由敦煌書局出版,感謝大家幫忙完成該〝鉅著〞。版稅經系務會議 決議作為系公基金,雖然該書銷售狀況不頂好(年版稅只兩位數),至少也幫 大家在學術著作目錄上增加一筆專書著作(笑)。 基礎設施改善上,感於本系學生超強的破壞力,且當時系館設施已有老化跡象, 因而構思在每個教室設置電子講桌,507教室設置TTI連線課程的裝備,在此 特別感謝當時林志鴻助教的幫忙。當時幾乎每天盯著蔡政吉技士(已退休)將 男女廁所翻新,提供充裕的衛生紙,四樓教授休息室,103 碩專班教室,407 會議室和106演講廳的翻新,電機大樓大廳的裝潢等,凡此作為都是希望提供 師生良好的學習和工作環境。此外,感謝德州儀器公司本校外文系系友 Irene 經理配合TI科技菁英培訓計畫,捐贈本系「微控制器聯合實驗室」,由蔡智強 教授負責教學及管理。自我 2003年到校服務後,記憶中,本系沒有老師離職 轉到他校,這代表本系良好的教研環境及氛圍,在國內大學真的很罕見。 時隔多年,很多擔任系主任作過的事已不復記憶。感謝當年大家給我這個機會 為系上服務。系主任的工作很繁瑣,但相信大家都是為了系的發展,無怨無悔 地付出,就像接力賽,棒棒相接,邁向目標;時逢30周年慶,於此祝興大電 機長長久久,繼續迎向下一個璀璨的30年。
第一批赴TTI修讀雙聯學位的學生。 左一為李乾鼎,左二為黃名毅。 2010年協同黃永勝副校長(右四)、工學院薛富盛院長(左三)拜訪 TTI。左四為TTI校長,左一為副校長Prof. Suzuki,左二為林克偉教授, 右一為Prof. Yoshimura,右二為Prof. Sasaki。
歷任系主任的話 蔡清池 主任 2012-2014 一直以來,電機系友會是電機系務的關注的重點。電機系在民國81年(1992) 8月成立大學部學士班,民國85(1996)年6月有第一屆的畢業生,之後陸續成 立碩士班,碩專班與博士班。 2012 年恰好是電機系成立的20周年,已有17屆的學士班畢業生以及多屆碩 士班,碩專班與博士班的畢業生,人才濟濟,且已在諸多領域逐漸嶄露頭角, 成為公司社會的棟梁,成就卓異。有鑑於系友會是電機系發展不可或缺的支柱, 本人擔任系主任期間,積極與系友會合作,並在電機系務會議推動通過傑出系 友遴選辦法,於2013 年校慶期間配合校方政策,擴大系友回娘家活動,並開 始遴選出第一屆傑出系友,計有林洋鑫總經理,呂奇璜教授等。一如我們當時 相信對系友會的關忙與聯繫,現在亦如此,不管他們是否有捐款,永遠值得, 系友的卓異成就,就是本系的驕傲。 不知不覺興大電機系已邁上三十年頭,隨著時間的流轉,電機系勢必依循既 有的卓異基石,持續昂首邁向成長茁壯的未來。在這而立的三十關頭,作為 2012.8 -2014.7 期間的系主任,除回顧任職期間的重要工作,陳述重要的系務 里程碑,更期許電機系走向輝煌耀眼的另一個30年。 成為世界知名的電機系一直是興大電機系永不後悔的追尋。從 1992年8月成 立起,不管您是否關心電機系的世界排名,網際網路的蓬勃發展以及智慧科技 的進步,已讓世界以一種您可能不知道的方式在注視關心本系的發展與學術成 就。2012-2014年依據QS專 業學科領域排名,興大電機系進入到世界前200 名左右的排名盛況。QS專業學科領域排名涉及本系的總體學術成就,也關係 到世界上同儕教師對我們本系的推薦與評價。學術成就與世界聲譽之追求一如 逆水行舟,不進則 退,2020-2021 年本系的QS專業學科領域排名落在400450名之間。 在開啟電機系另一個三十年的起跑時刻,世界排名議題將會持續縈繞我們的身 邊,願本系的師長們與行政團隊,本著快樂奮鬥的積極作為,期待成功再造美 好聲譽的新30年。
歷任系主任的話 歐陽彥杰 主任 2014-2016 我在中興電機草創之時有幸加入,那時是 1992 年當時共六位成員,大一招收 一班50人。大一上學期時因許多共同科目由外系執教,我就專責一些開辦新 系的一些事務,特別是負責新系館興建事務。下學期就上大一工數(線性代數) 並負責建立電工實驗室。 時光冉冉至 2014 年我接下電機系系主任這時的電機系已經是中興大學最大的 系所(含通訊及光電所),教師員額及學生人數最多。 在這在這22年之間我們已經大幅成長,這是歷年來師生大家共同努力的結果。 而今2022年電機系已由當年隸屬工學院轉而與資工、通訊及光電共同成立電 機資訊學院。三十年可以讓一個嬰兒成家立業。 現在的中興電機已有許多的優秀畢業生在各行各業大展身手為台灣的電機電子 資訊產業貢獻一己之力,下一個三十年將有待各位師生繼續努力續創中興電機 的光榮。祝興大電機30周年生日快樂。
歷任系主任的話 2016-2019 溫志煜 主任 展翅遠颺 1992年 我們播下一顆希望的種子 灌溉平實真誠的養分 孕育發芽生根的契機 走過草創動盪時的篳路藍縷 克服茁壯擴張中的絢麗挑戰 往回細數 繼續向前探路 正是一路上的不安與磨練 成就了我們今日閃耀的成長 三十有成 三十願景 一飛沖天的展望與期許 彷彿詩人余光中詩中抒懷寄意的一隻待飛巨鷹 生發志在千里的壯懷遐想 讓我們如同雛鷹展翅般實現夢想 成為遨遊在電機領域的遠颺雄鷹
歷任系主任的話 賴永康 主任 2019-2022 自電機系創系歷經三十載,在歷任主任的帶領及全體同仁努力下,已建立優良 的基礎與卓越的聲譽,近年科技領域進展變化快速,一日千里,世界局勢瞬息 萬變,競爭與日俱增,為應對面臨的各種挑戰與困境,我們應肩負起高等教育 及人才培育等社會責任與使命。因此,我們仍需不時虛心審視自身的戰略和方 向,不斷追求卓越,創新,培養科技領軍人物,履行社會責任和國際影響力。 多年來,電機系建立了優良的師資陣容。然而,面對資深教師的退休和新的前 瞻性研究領域和課題的不斷湧現,高素質新教師的招聘是為了保持甚至發揮協 同效應,提升教研動力與競爭力,仍然有相當的緊迫性和重要性。優秀、熱情 的學生絕對是電機系的重要資產和活力源泉;面對優秀學生的競爭,要繼續深 化招生,進行戰略性招生宣傳,讓學生充分了解電機系的豐富多樣性和發展前 景,確保其繼續吸引優秀學生申請入學。 時值電機系創系三十周年之際,電機系的發展經歷了許多不同的重要階段,創 造了過去的輝煌成就;在過去優良的傳承下,希望電機系今後能攜手共進。集 體努力、凝聚共識,突破現狀,開創更加輝煌的未來。

蔡正吉

我於105年3月16日退休,歷經了黃惠良-貢中元-馬代駿-楊谷章-蘇武昌張振豪-林俊良-蔡清池-歐陽彥杰等主任. 當時系上只有六位老師和我一位行政人員發展到現在的龐大系所團隊. 從一開始借用土木館的六間辦公室再遷到舊農機館(現已拆除,改建應用科技 大樓).記得當時沒有搬遷費是全系老師自己動手搬的.進而搬到現在的電機大 樓,然而蓋這大樓也歷經許多傷倉,我們努力向教育部爭取到建大樓經費,可 是卻遍尋不到可用校地,因為當時占有土地的舊系館單位都不願讓出土地,且 各單位互踢皮球,都會說哪裡哪裡有空地你們該去找誰.經過一番折騰才在李 成章校長拍板定案,蓋在現址.等發包動土了,大家才吃了定心丸.而我們的 建樓工程也很順利歷經了921 大地震而毫髮無傷.

退休教職員感言
很幸運我退休後幾位主任都很照顧退休人員,系上老師也都會很親切地問候 我.我想系務再現在莊主任的帶領下會更蓬勃發展.祝福大家平安喜樂!
技士
退休教職員感言 鄧洪聲 教授 圖一(a) 圖一(b) 最近在課堂教課時,跟同學們談到電機系是成立於民國81年,一問之下,才 發現同學們那時候還沒有出生呢,讓我感覺到電機系也是有些歲月了,雖然 不能稱為歷史悠久,但也確實是著有年代了。 在這30年中,電機系培育出的畢業生也逐漸地成為國內電機工程界的中堅角 色,撐起了國內蓬勃電機產業與學界的一片天。電機系於今已30歲了,發展 健康而均衡,也已成為國內重要的培育電機人才的搖籃,展望未來,期望能 更上層樓,為國家社會的發展做出貢獻。 在這電機系30週年特刊裡,我想若能找一些過去歷史圖片,來勾起大家的一 些回憶,那是最好。可惜書到用時方恨少,手邊留下的圖片並不很多,就將 就一下了。 電機系成立於1992年,除黃惠良主任是由清華大學借調過來的,另有六位教 授,當時承蒙土木系借給我們土環館三樓幾間空間,作為我們的臨時辦公室 及實驗室,上課教室則須遠赴雲平樓,可惜我完全找不到這段期間的照片紀 錄。直到一年後,電機系接收了農機系的舊館,才開始有了自己的系館。 圖一(a)、(b) 就是這棟系館,座落在農環大樓斜對面,生命科學大樓旁邊。 電機系後來於2000年時遷入新蓋的電機大樓,就是目前的系館。舊館目前已 經拆除,蓋了應科大樓。
在電機系舊館的那些年裡,我還記得清楚的是,電機系館對街面對的是園藝 系,該系在霧峰有一個北溝農場,那裡有一個"葡萄中心"(見圖二),是該系 試驗研究種葡萄的地方。每年大約是暑假時,當葡萄成熟了,都會拿來園藝 系賣,時間大約是每週五中午左右,每當這時候,我們在電機系這邊看到對 街在排隊買葡萄時,大家都會跑去對街排隊,搶買葡萄。園藝系種的葡萄, 品質很好很甜,又號稱沒有用農藥,令人安心, 另外我找到一張當年(2001年)電機系博士班第一屆招生時的海報,這張海 報一直被貼在我的辦公室門上,二十多年了,它居然還是完好,我特地將它 拍照下來,(見圖三)。看到這張海報,當年列在這張海報上的教授們,有些 已經離職,有些則已退休,還有人已經過世,滄海歲月,世事變化,宛如就 在眼前。 圖二 圖三
通訊資訊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楊谷章 教授 今年電機系創系30周年,代表我也教了30年的書。30年前電機系成立,初期 電機系只有一班,我們一共有6位教授。時光飛 逝,30年過後,電機系已成長 為一個大系,學生由第一年之50人成長到現在的900人,教授人數由原先之6 人到現在的40人。 電機系所培育的學生對台灣科技業愈來愈顯重要,代表教授的責任也愈來愈重。 我祝福電機系在未來的日子裏,繼續成長茁壯,以培育更多的學生來貢獻與服務 社會。
通訊資訊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翁芳標 教授 作為創校百年枝繁葉茂的中興大學一員,三十而立的電機系可以說正值年輕茁壯 時期。一個年輕的系從無到有,從扎根到茁壯,可喜可賀。 我在三十出頭歲來到中興電機系,和許多優秀的教授同仁在這裡貢獻人生最精華 的歲月,用青春澆灌電機系,也和電機系一同成長。在校生涯雖然是教學、研究、 服務並重,但最有成就感的莫過於為國育才。 回首第一屆博士班畢業的學生也已然為人師表,接下作育英才的棒子,歷屆指導 碩士班及大學部學生,更遍佈科技業,為台灣奇蹟努力。身為電機系的一員,深 感欣慰 : 百年樹人中興春風栽桃李 三十而立電機科技育群才 感謝中興電機系孕育我們成長成熟,帶領我們邁向榮光。值此電子電機產業在台 灣扮演關鍵角色之際,期許也期待中興電機系穩健活潑邁向下一個三十年,繼續 為國家培育優秀人才,開創新局。
通訊資訊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歐陽彥杰 教授 我是於1992 年暑假回國應聘中興電機系擔任教職,當時適逢電機系初創,一切 重頭開始從課程、教室、儀器設備等均從無到有,幸有重清華借調過來的黃惠良 主任帶領及其他同仁相互合作支援也就漸漸步入正軌。 後又接獲電機新館建築規劃任務也又一頭投入這項漫長之任務。第一年上課借用 土木環工大樓一樓教室上課,三樓夾層約100坪、隔成四間研究室、一間系辦公 室兼主任室及一間電腦室,我與江雨龍教授兩人同一間研究室,楊谷章教授與蔡 青池教授共用一間,貢中元教授一間,鄧洪聲教授一間,我們大約在那邊待了一 年多,後來農機系搬到新館後就把舊館讓出,於是電機系就搬入舊農機館從此也 有自己的家。 舊農機館約200坪,我們規畫了兩間普通教室,兩間電子實驗室,兩間專業實驗 室,電腦教室、系辦公室及教授研究室等。 我們在舊館待了大約七八年,直到 2000年4月才搬入新館。本系於1996年成 立碩士班,因為研究生名額不多且空間不夠,當時我與馬代駿教授及楊谷章教授 共用一間研究生實驗室,也因如此,早期之碩士生彼此熟識感情也很好。 2000年 搬入新系館,時任系主任馬代駿教授應本校當年度傑出校友全球知名 EDA廠商前達科技(Avant!)總裁徐建國先生之邀前往美國工作,系主任職務由楊 谷章教授接任,他也成為本系搬入新系館後的第一位系主任。 Avant公司總裁徐 建國先生捐贈本系價值億元之CAD設計軟硬體並以其父親徐 孟堯之名捐助成立孟堯晶片中心,這也奠定了本系IC設計組執中部電路設計牛 耳之地位。而離開後的馬代駿教授幾經輾轉,他目前擔任立積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的董事長,這也是學者創業成功的案例。
電機大樓於87年 (1998)二 月發包動 工,89年(2000)四月落成啟用,為地上九 層地下一層鋼筋混凝土建築。總面積13,3888.51平方公尺,地下室22個停車位, 室外設計停車位共計超過90個車位足供本系使用。 一樓為普通教室及階梯教室,教室內均安裝冷氣、風扇、螢光幕、投影機、電子 教學電腦等設備,二樓為普通教室、系學會室、學生閱覽室等,三樓為院辦公室、 院會議室等,四樓為本系辦公室,系主任室,大會議室,教授休息室、影印室、 兩間高架地板電腦室,網路控制室等。 其中最為別系所羨慕的規劃就是教授休息室,內有全自動咖啡機,沙發、茶水間、 會議桌、餐桌等,室內寬敞可供休息聊天吃飯等。五樓為兩間電工實驗室及其他 專業實驗室等。六樓及七樓的一辦為各老師的特色實驗室,也是研究生實驗及讀 書的地方。七樓的另一半及八樓為教授研究室,九樓為120坪無塵室、部分特色 實驗室及退休教授研究室。 教學研究為大學教授最基本的日常。我在中興大學的30年上班日幾乎天天都到 校,也就是以校為家除非出去開會或有事,寒暑假只要沒有出國也是會在學校研 究室,這已經是習慣了。 我喜歡教學,我會盡力將課本的知識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表達出來,把學生教會 教好是我最快樂的事。 電機30年也是我的30年,能到中興大學電機系服務是最幸福的事,祝電機系 30年生日快樂。
通訊資訊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中興大學電機系在過去三十年裏面,在師長與同學的共同努力下,已經建立起堅 實的基礎。 電機系未來的發展,還有賴大家繼續的努力,讓我們能夠更加發光發亮。 廖俊睿 教授
通訊資訊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蔡智強 教授 電機系今年欣逢三十周年慶,剛好也是後學到系服務二十周年,期待日後可以繼 續與電機系一起成長、一起茁壯。
通訊資訊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陳後守 教授 本人於2002年8月從暨南大學電機系轉至中興大學電機系任教,至今剛好滿20 年。這20年間本人從助理教授升等為教授,同時也見證電機系成立博士班與通 訊工程研究 所。2009年8月至2012年7 月本人剛好擔任通訊所第二任所長。 這期間通訊所正處於萌芽成長期,本人也學習如何擔任主管,除了服務所內同仁 與研究生外,也肩負協調所內所外相關事宜。 值此電機系30週年,幾句話勉勵各位已畢業學生或正在就學學生,人生做事情 的態度有三種:義務、興趣與選擇。學生的義務就是盡本分念書並畢業,但大學 四年時也應培養你的額外興趣,如此才能作為人生未來第二種專長,另外盡完義 務,享受興趣外,若有多餘時間,也可選擇從事其他課外事務。但天底下沒有白 吃的午餐,選擇做了多餘的事情,就得負責相對的責任。這種現象,也適用於職 場的各位朋友,因為領薪水,努力工作是你的義務。也因為收入的不同,每人工 作的時數也會有差異。有人選擇進入高科技產業,領高薪,每天夜以繼日工作, 也有人進入穩定的公務體系,中等的收入,享受朝九晚五的工作。不管你做哪一 種,這就是你的選擇。當然如果你培養出另外的興趣,也許你也會跟隨郭台銘等 創業者的腳步或者你相當優秀,如張忠謀等,他人自然請你出來主持相關產業技 術。 結論:教授是一門服務業,也適用於義務、興趣與選擇。教書是我們的義務,服 務是我們的選擇,而研究就是我們的興趣。若是各位在學學生對於從事學術研究 有興趣,請各位在大學部時大量閱讀基礎知識盡義務,碩士班時適當選擇你的專 業能力,博士班時培養出你的專業興趣。歡迎有興趣的同學加入學術的行列。
通訊資訊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張敏寬 教授 很開心中興電機系30歲了!這三十年中,我們從舊系館到新系館,到今日與資 工系成立電資學院,這三十年中,電機系不斷地成長茁壯,走出了屬於自己的道 路。 30年對於一個人來說正是要開始衝刺的時刻,對電機系也是如此,希望在電機 系正要起飛的時刻,電機系系友與在學學生能夠擔當電機系的後盾,在或許是平 順或者顛波的路程中,給予電機系最大的支持與鼓勵! 恭喜電機系30歲了,也期望在下個三十年中,電機系能夠邁向頂尖!
通訊資訊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溫志煜 教授 回溯自己當學生時代的師生情誼,從對老師的敬畏有加,到亦師亦友的尊重佩 服,深切地呼應著「學高為師,身正為範」的教育哲理。 很高興能與優秀的諸位浸潤在三十年歲月的淬鍊中,一起學習傳心,一路探索求 知,每次授課都是收穫,每種收穫都是暖心回饋,這是多麼溫馨的特權。 讓我們在今日奠立的基礎上,真誠齊心面對未知的未來,秉持「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自信與執著,挑戰夢想,成就未來,一起乘風揚帆而去!
通訊資訊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陳喬恩 教授 自2020年加 入中興電機系迄今已滿兩年,非常感謝過去同仁先進們對電機系的 付出,後學才能享受這麼好的學術研究環境。 欣逢中興電機系創系三十周年,祝願系上在莊主任的領導下持續成長茁壯,也期 許自己在接下來的二十年間能夠對系上作出一些綿薄的貢獻。
通訊資訊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吳國光 教授 距離第一次踏入電機系教室上課的日子已超過 5000個日子, 然而在電機系美好 的回憶也就從第一堂課下課的那一刻開始:92級吳坤儒同學來到講桌前,要和 我合影,因為其他同學說我和他形似兄弟。殊不知10年後,我的孩子在交大進 行高中科學班專題研究,就是由坤儒指導來協助完成的。又記得第一次帶全家人 一同出國時,帶著些許的緊張情緒,在機場辦理報到手續時,地勤人員突然向我 說聲,「老師好,我是電機系畢業生,我來為您服務」,而完全化解了心中的不 安情緒! 電機系同學們多具有純樸善良的特質,而電機系的師長們更是熱情無私地奉獻所 學,能夠在這裡和師長同學們一起生活成長,真是無比的幸福。祝福每位同學在 電機系的大家庭中,皆能入寶山而滿載而歸,並進而找到值得奉獻自己一生心力
通訊資訊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蔡曉萍 教授 加入中興電機系迄今已超過12年,看著學生們一屆屆畢業,逐漸開始參加起學 生的婚禮,收到學生孩子的彌月禮,讀著學生遠方捎來的消息,拿著教師節的卡 片,心裡總是萬分欣慰,祝願大家一切都好。 中興電機三十年了,有幸能參與其中,感謝過去全體師生的參與與幫助,期待未 來與大家一起繼續努力,榮耀中興電機。
通訊資訊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劉宗榮 教授 本人自2014年底從美國留學取得博士回台後,在中研院待了短暫的4個月,立 即在2015年2月到國立中興大學電機系任教至今,已有7年半,從原本的助理 教授升等至副教授。 期待全體師生共同努力擠進全世界前百大。也期望已畢業的系友可以在各領域有 傑出的表現,讓電機系以你 (妳)為榮。未來即將入學的學子也能秉持良好的傳 統,為系上爭光。 今年適逢電機系創系30周年,本人與有榮焉參與其中的7個半年頭,在這7年 半中有苦有樂。在此有幾點要跟所有中興電機的學生共勉之。 1.認識自己,發覺長處。 2.勇往直前,不畏挑戰。 3.要培養創造力。 4.要對自己所做的事有自信。 最後希望中興電機能變得越來越好,更上一層樓。
系統與控制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莊家峰 教授 我於2001年至 電機系任教,至今已超過20年了。剛開始任教時,剛好電機系 搬到了全新的電機大樓。很幸運的得以在全新的環境中進行教學與研究。那時剛 好也住在學校教職員宿舍,每日活動都在校園內,幾乎是以校園為家。系上老師 們融洽的相處氣氛與優美的校園環境,讓我得以很快的適應了教職生活。 我剛任職於電機系時便著手成立了資訊智慧實驗室。主要研究領域包含計算智 慧與機器學習、智慧型控制、電腦視覺、智慧型機器人與AI輔助醫療診斷。而 二十多年的指導生涯,個人也發現系上的學生們,其實許多均蠻有研究潛力的。
目標。除了每年均會指導大學部專題生外,過去以來也已指導超過100位畢業 研究生。感謝學生們的努力,在過去幾年間個人與學生們得以獲得一些國內外獎 項。也很高興每年教師節前後,畢業的研究生們均會辦理實驗室聚會,整個實驗 室就像一個大家庭。 過去30年來在教職員生的共同努力下,本系已發展為全校與中部地區指標系所。 期待下個十年本系更上一層樓,共創電機領域新契機。
如何引導學生對研究題目產生興趣並發掘學生研究潛力,一直是個人每年的指導
系統與控制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蔡清池 教授 身為電機系最資深老師之一,從 1992年8月進入電機系服務,孜孜不倦在教學 研究服務等三方面,戮力以赴,一如孔老夫子所言,「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 至」。 突然間,電機三十已至,自己也邁入花甲年華。檢視三十年的教學研究服 務,榮獲校級教學特優獎,造就了超過230多位碩博生,也盡心盡力達完校內與 國內外協會與學會之服務。展望未來,盼望仍以”快樂、奮鬥、成功”座右銘, 朝乾夕惕,直到退休。 「正德利用厚生止於至善,理論技術應用循環發展」是蔡老師尖端電控實驗室的 門聯左右邊,中間聯是「精深博新」。這是進入蔡老師尖端電控實驗室碩博生進 德修業的學習心法。在右聯上,尖端電控實驗室鼓勵所有研究生先端正自己的品 行,將所學利用解決人類生活所面臨的問題,豐厚自己的生活,進而造福人民的 生計,厚實社會國家的經濟,並期許在正德利用厚生上,竭盡己力,做到至善境 界。在左聯上,鼓勵所有研究生深愛在自己所選擇領域的”理論,技術與應用”。 研究生嘔心瀝血開發解決新問題的新理論或方法,殫精竭慮般想出新穎技術,以 及推展合適絕妙的應用。理論,技術與應用是互相依循,循環發展。新應用可能 導致新技術的開發,新技術也可能誘發新理論的提出,新理論可引導出新技術, 新技術可產生新應用。中間聯鼓勵所有研究生修習任何課程,務必求精,求深, 求博。在任何研究主題上,務必找出新而有用的理論,技術與實務應用。 教學研究服務這三事是一個當老師必須具備的三項本領。教學研究的對象都是學 生們,把學生們的專業知能學習與研究生所需的理論技術應用搞定了,大致完成 教學研究的需求。有別於教學研究,服務的頻譜很寬廣,從擔任導師,系內與校 內諸多業務服務,以至於國內外產官研界的專業服務。成功的服務端賴服務者的 品行與人格特質,負責盡責,克服困難等心理素質,語言溝通能力,組織能力, 專業知能與態度,以及團隊精神。基本上,只要盡心盡力,服務一定要有優異的 績效成果。其實,能服務的職務跟自身的際遇有關聯;比如說,在校內服務,要 有校內師長的推薦提拔; 在 IEEE SMC學會 的服務職務,也需有先進或長輩來提 攜。一般而言,服務還是要以成功卓異的教學研究成就為基石,如此服務的質與 量更提昇。另一方面,好的服務職務亦能幫助助益於教學研究的成就。
系統與控制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蘇武昌 教授 我有幸在本系成立的最初幾年加入這個當時還被稱作是新生的科系,本系到今 天穩健成長卅年,如今已經發展為完整成熟的富學大院,而我自己也從初入社 會的年輕老師,被陶鑄洗鍊成本系畢業學子們記述個人成長的一個參考標點。 從人生的內涵來看,這卅年正是人生最值得珍惜回味的美好階段。很高興與每 一位興大電機人共享這一讚精彩!
系統與控制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林俊良 教授 2003年7月離開逢甲大學自控系後,隨即加入本系,迄今已19年。一眨眼,居 然已是系上最資深的教授。 當年轉職至此,是為了避開上級關愛,婉拒行政職,沒想到來興大,只單純地過 了一年的快樂教授生活,又被找出來兼行政,至借調太空中心主任,迄今幾無間 斷,一直無緣休假研究,退休前已無權申請,算是白白貢獻給國家三年。 但我二十年來,見證本系的成長,傑出系友輩出,代有人才,很是欣慰。 個人感言 給教授:不要步我的後塵,既選擇教授的無慾人生,就是做自己喜歡的研究,指 導學生要盡力,學生的成就也是我們的成就,要擅於拒絕,留多點時間給自己, 乃成就人生最高CP值的最佳策略。 給學生:興大很棒,台大不會更好,好廚師可以把路邊攤食材做成米其林大宴, 鳥廚師就算提供鮑魚和魚翅,端上桌也只像辦桌的佛跳牆。 Ps. 以上屁話聽聽就好
系統與控制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許舜斌 教授 本人自2007年 八月到系上服務,今年剛好滿15年。歷來有多位電機、通訊和 光電所老師擔任系所主管,他們秉持服務精神,帶領辦公室同仁將行政工作做到 盡善盡美,令人極為感佩。 中興大學創校至今已逾百年,剛滿30歲的電機工程系相對年輕;同仁充滿活力, 並在融洽的氣氛中各自在教學和研究方面認真努力,而資深教師對於提攜後輩也 都不遺餘力,經常藉由承辦國內或是國際學術研討會議來提高資淺教師的專業能 見度,或是組成團隊,提高研究量能,共同執行大型專題計畫以培養寶貴的協同 研究經驗。 隨著時間的積累,本系已在中部地區相關領域扮演重要的研發角色,也在大學部 與研究所的招生中具備相當的競爭力。 到本系服務的這十幾年是一段愉快的經驗,雖然也曾遇到升等的壓力或是教學技 巧上的瓶頸,但在尋求諮詢時都能獲得系上同仁,特別是控制組老師的經驗分 享,在此致上誠摯謝意。欣逢電機系30周年慶,祝願電機系能在現有基礎上持 續精進教學與研究品質,善盡頂尖高教機構的職責,擴大影響力,再創下一個精 采的30年。
系統與控制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陳正倫 教授 物換星移歲月匆匆 興大電機 創系三十年 繼往開來勇攀高峰 共創美好未來
系統與控制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賴慶明 教授 興大至今走過一個世紀,為台灣少數校史已達百年的大學之一。數年內,本校電 資學院、循環經濟學院、醫學院相繼成立,並加入中興新村校區,學校正逐漸茁 壯,朝向「北台大、中興大、南成大」目標邁步向前,個人感到非常榮幸是興大 的一份子。 適逢興大電機三十而立,依論語曰,已卓然有成。 個人既感佩本系師生與校友的過往今來,同時亦期許自己更應辛勤努力、做出具 代表性、獨特的研究成果,並且不畏艱難、挑戰自我成就,方能與系上共同成長。 謹祝 興大電機風采才華為當世第一、邁向輝煌未來!
電子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張書通 教授 電機系是個溫暖大家庭,她讓我成長與茁壯的好所在,從為人師到為人夫再到為 人父三個階段的人生體驗好不精彩。未來的路還很長,要好好的走下去才不辜負 這美好的緣分。 看著每屆的學生從入學到畢業,體會作育英才與百年樹人的重擔已扛在身上近 二十個年頭了。學生的平安與成就是為人師表作開心的事了。願以「棄燕雀之小 志,慕鴻鵠以高翔」與大家共勉之。 祝福電機系的師生們永遠永遠有健康的身體、有健全的心理面對方方面面的精彩 人生與種種挑戰。最後正如「金剛經」中四句偈「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 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為一生座右銘來與大夥一起分享。
電子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江雨龍 教授 電機三十而立,作為創系教師之一,很榮幸能完整參與電機系這三十年來的成 長。 中興電機工程學系是民國81年8月在工學院顏聰院長的大力支持下,先成立了 單班大學部,由黃惠良主任、貢中元老師、鄧洪聲老師、歐陽彥杰老師、蔡清池 老師、楊谷章老師和我共七位創系教師,開始草創的建設工作。當時電機系是暫 借土環大樓3樓臨時隔間的100坪空間辦公,在小小的系館空間,大家相處緊密, 從而建立了革命情感,彼此協調互助,共為電機努力打拼,電機系的相關典章制 度都是大家共同討論中逐漸建立。 隨著逐年增加年級,需要增聘教師,當時每位應徵者的資料都是經過所有老師逐 項審視並經過系務會議討論,再挑出候選名單。當年留學回國應聘的人數眾多, 為了審查資料,系務會議多次挑燈夜戰,被挑選的候選人,還會邀請來校演講, 做最後的審定。電機系聘任教師的嚴謹從創系初就建立了良好規範。 至於電機系教學及研究空間的擴增,原本學校規劃新建一個教學大樓,由本系與 材料所及化工系共同使用,但大樓建地的位置數次更換,最終,學校在空間考量 及各單位的協調下,將原本一棟大樓拆分為二,材料所及化工系共用一棟,而我 們電機系及當時隸屬的工學院辦公室則共用一棟。 我們為這棟大樓公開甄選建築師,所有的教師與評選出的建築師共同設計規劃, 終於在現在的地址建立了電機大樓。我當時負責光電半導體中心無塵室建築空間 及內部設備的規劃,由於建築師沒有無麈室設計的經驗,還與建築師一同前往清 大自強基金會的半導體中心及國家奈米實驗室參觀。 在與建築師多次討論後,350平方米的無麈室就一併在電機大樓的建設案中加入 設計並分開設備招標,為本系建立了良好的公用無麈室硬體及相關設備,此實驗
室的建立對光電半導體領域的發展及學校相關單位的使用作出了貢獻。 電機大樓建築案的標餘款,其中一大部分作為一次性採購整棟大樓所需的辦公家 具,此項工作也是由我負責籌辦,為了避免最低標無法保證採購品質,我們請求 學校採用最有利標的方式辦理,這是中興大學第一次辦理最有利標的採購,由總 務處、本系及外聘專家組成評審委員會,共有三家廠商投標,在公開評審時做家 具展示及簡報,最終評審委員會議決由震旦行得標,震旦行所提供的家具品質優 良,現今這些家具大部分仍保持非常良好的狀態而繼續使用。 電機系創立時各實驗室設備的建設經費並不充裕,當時教育部有教學改進計劃的 相關補助,我們積極地撰寫各項教學改進計劃爭取經費作為建立實驗室的經費來 源之一,30年間也陸續開設教師學分班、太陽光電學士後學程、中科光電碩專 班、及在職專班等學程,爭取相關教學資源的挹注,這些努力為電機系的成長做 出了一定的貢獻。 30年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電機系已由開始的單班系逐漸茁壯成雙班系、碩士 及博士班,並衍生出光電所及通訊所碩士班,這是所有師生不斷的努力所達成 的。三十而立,為電機系30歲的成長獻上祝福,在30年良好的基礎上電機系要 繼續展開新的里程,不斷地成長茁壯,向著更美好的發展持續前行。 江雨龍 教授
電子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汪芳興 教授 台中是個舒適宜居的城市,南來北往交通便 捷,2003 年的盛夏,剛送走 SARS 的紛紛擾擾後,我來到台中並選擇加入了中興電機這個大家庭。 剛到這陌生的環境,跟園區完全不同的工作型態,心理不免有些許擔心是否能很 快適應。還好這個大家庭有許多溫馨、熱心的前輩,有活潑好學的學生,認真隨 和且善解人意的助教和助理,讓我漸漸地拋開先前的顧慮,熟稔中興電機的一 切。 中興電機是個年輕有活力的系,匯聚了來自各地優秀的年輕學子和教授,電機大 樓規劃有完善的教學和研究設施。近二十個寒暑的時間,讓我能在此無後顧之憂 地進行教學和研究工作。但近年來少子化現象導致學生素質和態度不若以往,使 我在研究與教學上遭遇一些不順,因此也激勵我必須更向上提升能力,以適應未 來教研環境的轉變與挑戰。 電機系三十歲了,藉此三十周年特刊,個人要表達誠摯地感謝與衷心地祝福,感 恩興大及電機系同事們的支持與協助,祝福中興電機三十歲生日快樂,也期望中 興電機這個大家庭一年比一年更好。
電子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裴靜偉 教授 電機系30年了!發現加入這個大家庭已經16年了!加入電機系之前我在研究單 位服務,經歷6年。當時覺得六年很久了想轉換跑道,深思熟慮後就到學術界服 務了!沒想到在學校一待就是16年。到學校當老師是我最想象中最好的工作, 可以做自己想要的研究題目,教授自己擅長的科目,整天與年輕人在一起,心態 上也可以常保年輕, 更重要的還有寒暑假。 後來發現在學校工作也沒有那麼輕鬆,需要研讀相當多資料,寫計畫書。暑假要 忙研究生畢業的事,等他們領完畢業證書,暑假也快過完了!教書也不容易。當 學生時上課很容易,只要聽老師講課即可,心中覺得這沒什麼,我也可以。真正 當了老師,才發現那可真不容易。首先你要有能力連續講話3小時,同時還要記 住要上課的內容。備課時間是幾個3小時。猶記得剛來時,第一門課是工數四, 內容繁多,要上複變,還有偏微分方程以及傅立葉函數等等。整學期都在趕課, 手忙腳亂。 再難的事,經常練習也會熟練。漸漸的,研究順利了,上課熟悉了,也升等完成 了!開始進行行政服務相關工作,開會,協調,做簡報週而復始。慢慢的與當老 師的初衷漸行漸遠,偶爾休息時會問自己到底在做什麼!深陷繁雜事務時,很難 找到答案。 我的課在星期一早上。星期一早上幾乎所有的教室都充滿學生,沒有Monday Blue,電機系的學生真的很認真。當整間教室的學生抬著頭望著我,那充滿求知 慾的眼神,讓我知道我在做什麼了!我們在傳遞知識。把我們的老師教我們的, 我們所領悟的傳給下一代。 電機系30年了。也代表老師們認真地傳遞知識30年了!認真上課的學生也接近 30屆了!我們還會有一代一代的師生接棒,再有好幾個30年,邁向百年。 祝電機系30週年生日快樂!
電子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賴聰賢 教授 電機系成立三十周年了,「三十而立」是個重大的里程碑,我也在這裡教學研究 服務滿十年,時間過得很快,記得的是指導的每一位熱血奮戰論文的研究生與專 題生、很多很多的午餐便當以及汗流淋漓的馬拉松慢跑。 雖然近三年的COVID-19,讓生活腳步 換檔徐行,學習依然不輟,祝福諸君身體 健康、祥和喜樂,電機系穩健向前、蒸蒸日上! R613量子元件實驗室第一屆研究生楊開、黃晨瑋、羅子元以及第 二屆研究生楊秉融、許晉嘉、張家維以及本人
電子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電機系在各位老師和同學的努力耕耘下,已經攀越一座高峰。 未來更需要大家繼續努力加油,讓我們在世界的舞台上更加發光發熱。 劉漢文 教授
電子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蔡宛卲 教授 自2019年2月起加入中興 大學電機系與光電所後,至今已三年多。很高興能在 環境優美的校園與資源充足的工作環境,與很棒的同事們共事。也很幸運能擔任 電機系與光電所的學生導師、課堂老師、及指導教授;看到學生的成長是我在教 書生涯中最大的回饋。 期待接下來的日子能與電機系共同成長,祝電機系 30 週年生日快樂!
電子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從2015年來到中興電機系,從研究員做起到現在的助理教授,已走過7個年頭, 這些年來指導與互動各類形形色色的學生,對於能傳遞知識的職業更覺得任重道 遠,也期待能與學生們再走過下個30年。 祝電機系30週年生日快樂! 劉浚年 教授
系統晶片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江衍忠 教授 來到中興大學電機系十餘年,感受最深的是系上的和諧氣氛。不論是開系所務會 議或是提出整合型計畫,大家都秉持融洽合作的精神通力合作,一起解決問題往 目標前進。 尤其是系統晶片組的同仁,大家不僅在科研計畫上,也在教育改進計畫、籌辦重 要會議上等,彼此協調、分工合作,達成爭取各種資源,為本系的學生們爭取更 佳的學習環境並向外提升本系的聲望。 此外,本系的學生不論是大學部,或是研究所學生,大多都能盡力學習專業上的
對老師的信任與融洽互動。都讓我非常開心並成為持續保持熱心教導未來入學學 生的最佳動力。 值此本系即將邁入下一個三十年的時刻,希望本系不論就同仁或者未來的學生, 不僅可以在專業領域上的傳授保持創新、謹實。也能就上述的各種優良傳統與精 神,繼續維持並加以光大。
知識,但卻能保持謙遜有禮的態度。其中有一些早期指導過的學生,還能常常寫 email或者返 校拜訪並聊聊他們的現況。對這些學生所表現的感恩與樸實,以及
系統晶片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林泓均 教授 時光飛逝,轉眼間,中興大學電機系已成立三十年,回想當年創系時,在兩層樓 小系館的篳路藍縷,有幸經由眾人的努力與幫助,得以在 2000 年遷入目前的電 機大樓,逐漸成長茁壯,並發展成電機資訊學院,也很高興看到畢業的同學們兢 兢業業的打拼,在國內外逐漸打響知名度,得到社會大眾的肯定。 期待未來本系發展精益求精,除了維持優良的學風,並追求真理與創新精神,往 世界著名校系之路繼續努力。
系統晶片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張振豪 教授 自從民國85年加入興大電機系的行列,至今已過了26個年頭,想當年剛到系上 報到時,先進老師們都十分和藹可親,大家都很照顧我,告訴我許多教學研究的 重點,讓我可以很快融入這個新環境。興大電機最大的特點就是系上的老師一直 保持和諧的相處,讓本系能團結一致持續不斷的進步。 當年我是以VLSI的專長被聘到本系的,當時系上沒有很多老師在進行相關的教 學與研究,所以我成立了積體電路與系統實驗室,多年來收了很多優秀的碩博士
立,積究能量,並整合大家的專長成功爭取到許多大型整合研究計畫。此外,舉 辦了很多活動及國內外研討會,這些都要歸功於許多老師/助教/助理/同學們 的共同努力,才能順利辦理並提升本系知名度。 二十幾年前到外面開會時,經常有人會說:「中興大學真的有電機系?!」到現在 興大電機系已經雄踞一方,繼續往前大步邁進。感謝興大電機系這個大家庭,讓 我的學術生涯豐富且多采多姿。
生,大家在612實驗室一起討論演算法、設計晶片與系統,指導研究的生活十分 充實愉快。很感謝這一群612大家族的所有學生,讓我雖然年紀增長,卻還能保 持一顆年輕熱情的心。 在本系任職期間,曾經協助系上爭取矽導計畫教師員額,負責孟堯晶片中心的成
系統晶片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光陰似箭,在中興大學的日子已邁入第二十二個年頭,當初進來電機系只有十六 位老師,現在已擴增接近四十位老師。時值電機系創系三十周年,在這三十年裏, 電機系從無到有,從草創時期蛻變為師資設備優質的環境, 凡此種種都是許多電 機系師長、同仁、學生努力的結果。 前人種樹,後人乘涼,前人努力經營的豐碩成果,期許自己能繼續發揚光大。 願 電機系邁向更輝煌的未來,祝電機系生日快樂! 賴永康 教授
系統晶片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楊清淵 教授 楊清淵教授在2002年成立 類比積體電路實驗室 ANALOG INTEGRATED-CIRCUIT LAB,目前位於電機系館 720B研究室, 研究的方向與產業界的發展潮流緊密結 合,以國內現有的半導體製程技術,研發高性能前瞻類比與混合信號電路,培養 優秀積體電路設計人才,提升國內在產業界與學術界的電路設計能力。 研究重點為類比與混合訊號系統、高速通信傳輸系統、感測器和能源管理等重要 積體電路組件,期能培育並訓練電路設計、模擬、分析、佈局、系統整合與實作 量測等技能,相信對研發能力與專業技能之提昇具有莫大的助益。經由研發設計 的晶片技術,除可提升系統理論分析與實作能力外,更可進一步提供產業界在積 體電路的研發技術。 實驗室如同大家庭,為了使學生能夠順利完成相關電路研究的學業,實驗室成員 都互相分攤種種家庭事務,使得這個大家庭得以順利運作;由於彼此的無私奉獻 這份心力,使得大家都能安心於學業,順利完成畢業論文。因此,除了來此學習 電路設計有助於將來就業,而接掌實驗室家庭之庶務工作,也是另一類型的學習 待人處世、學習辦事之寶貴經驗。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轉眼間,就這樣過了二十年;驀然回首,「學生」究竟 是為何?學生這兩個字應該重新定義,總合起來說就是:「學習人生。」常言道: 「活到老,學到老」,人生這麼長,是要一直快樂學習下去。就分別的義理來談, 有三個方面:「學習生存、學習生活和學習生命」,茲不細述。 學生時期能進入本實驗室學習電路設計,將來學有所用;這是大家的福氣,希望 大家也都能珍惜這段學習的時光,終生難忘。
系統晶片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范志鵬 教授 大家好!我是系統晶片組的范志鵬老師,光陰飛逝,轉眼間我已在電機系服務將 近20年了!回顧20年前,我當時在竹東工研院電通所擔任國防役的研發工程 師,服務滿4年到了要轉換跑道的時後,原本打算要依據自己的人生規劃到新竹 科學園區找下一份工作,那時剛好由工研院同仁與家中長輩得知,興大電機系要 聘任矽導計畫的師資時,我立刻投遞履歷應徵,並且很榮幸的獲得此份寶貴與難 得的教職工作,非常感謝系上師長們給予的機會! 因為家住新竹市,從此我開始了平日住校,與週末返家的教職生活。 非常感謝髮妻與女兒們這數十年來如一日的支持,岳父母與雙親在背後的盡心盡 力協助以及持續鼓勵,與系上以及校內外同仁們的幫助,讓我在系上能專心的從 事教學、研究與服務的工作。 另外,我也非常的感謝,這幾年來陸續加入 716實驗室的碩博士研究生們,沒有 研究生同學們的努力與協助於研究與教學,我是不可能在系上順利的發表研究成 果,與執行完成數年來的各式計畫案。 常言道 : " 比別人多一點努力,就會多一些成績;比別人多一點堅持與細心,就 會多一些成功的機會;當比別人多一點志向與執著時,就可創造學業與事業上的 奇蹟 "。 無論何時,只要心中有夢,永遠是春暖花開的時節; 不管天氣如何,只要有正向 的心情,永遠都是晴天。有時只要鼓足勇氣,設定目的地跨出第一步,一切都會 變得比先前想像中的好,期許與大家一起共同勉勵!
系統晶片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許恒銘 教授 在這棟新穎大樓裡面,切磋學藝,教學相長,彼此的知識含金量獲得提升,進而 在台灣的電機領域發光發熱。 回首過往,篳路藍縷,有著今天的規模,展望未來,更應展現強烈的企圖心,能 夠邁向國際化,能夠在世界上佔有一席之地。 電機系30週年了,古諺有云30 而立。記得我 1992年6 月剛從中興大學畢業的 時候,電機系8月正剛要成立。畢業以後,去台大念研究所跟台積電工作,深耕 電機領域。 2003年因緣際會,來到電機系服務,轉眼間已經19年,這19年的時間,看到 電機系的茁壯,發展成不同的學群,不同的領域菁英共聚一堂,與來自全省各地
的優秀學子,大學部的學生,望著他們渴望求知的表情,給予高度的灌溉,使得 他們獲得專業的知識。研究所的學生,藉由研究題目的訓練,使其能夠獨立思考, 完成一個研究主題,行囊飽滿的畢業。 最後祝福各位系上師長,以及在學與已畢業的同學們,平安喜樂!

位研究生,並且將實驗室命名為SOC/DSP Lab,強調以DSP為基礎的晶片設計。 電機系給我的最初印象就是十分宏偉漂亮的電機大樓,還有一個十分寬廣的中 庭。因為我的辦公室恰好面對著中庭,所以每年的迎新送舊活動、火鍋大會,包 括校慶啦啦隊表演的練習,都可以感受到同學們歡樂的氣氛。 電機系給我的第二個印象就是整體的學風更自由,行政上的羈絆變少了,教學負

系統晶片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黃穎聰 教授 我是1993 年在美國完成博士學位後返國,第一份工作是在雲科大電子系,原本 以為大概就這樣持續下去。後來因為老家在台中,因緣際會於2005年來到了中 興大學電機系,加入丁組的行列,轉眼至今也已經17年了。 剛來的時候,很感謝丁組的老師以及當時蘇武昌主任的照顧,讓我能很快的適應 環境,建立新的研究室。雖然報到的時間比較晚,還是很順利地收到第一屆的四
擔也降低,同事間相處得十分融洽。尤其丁組的老師在學術研究上合作無間,組 成團隊,爭取科技部計畫,承辦大型研討會活動等。配合孟堯中心的運作,讓大 家對於中興電機晶片設計團隊都有非常高的學術評價。 中興大學雖然最早是以農業領域而聞名,但後來工程領域的發展其實已經並駕齊 驅。電資學院的成立更凸顯了此一成就。而電機系的排名也早已經超越許多四大 非電資類的科系。 近年來許多丁組的畢業研究生也都進入像聯發、聯詠的頂尖IC設計公司,不再 是四大畢業生的專利。值此30周年系慶,希望大家能看到中興電機的成長與進 步,並且一同努力開創更璀璨的30年。
電機系教授感言 林維亮 教授
系統晶片組
系統晶片組 電機系教授感言 吳崇賓 教授 從科技業離開來到中興大學邁入第12個年頭了,初次踏入校園,進校門迎來的 第一印象是懷舊,想起了自己學生時期的生活,環境輕鬆悠閒,步調不疾不徐, 我喜歡這個學校。 來到電機系,雖然是有點舊的大樓,但中庭寬敞明亮,古典而優雅,乾淨舒服。 辦公室是對外的窗戶,看出去是寬廣的視野,就是這裡了,我第二份工作,也是 立志要待一輩子的地方。 第一次報到,學長帶著我去拜訪主任、跟幾位老師打招呼,第一次開會、討論計 畫、聚餐等,印象很深刻的是,每個老師都很客氣、很和善,這是一個溫馨的大 家庭;第一次授課,雖然有學生睡覺,但下課有許多學生來問問題聊天,中興電 機的學生是充滿活力的。 回想起來,研究生們從一開始踏入實驗室的懵懵懂懂,經過兩年的培育,陸續畢 業找到很好的工作,成為科技業的中流砥柱,甚至近年來,公司直接預聘,顯示 中興電機的學生在科技業表現越來越出色,心感甚慰。 電機系30周年了,雖然我只參與了電機系約1/3的時光,但對於這個環境,由 衷地喜歡,期待未來的30年,能貢獻一己之力,持續讓電機系發光發熱,祝福 電機系30周年生日快樂。
玉山學者 電機系教授感言 杜武青 教授 給電機三十周年的感想或祝福 今年是我第五年在興大電機,這四年多讓我感受到興大尤其電機的教職員的人情 味,這對我旅美半世紀的人是很溫馨的。我居家隔離時送物質問候,我在學校時 細心解說行政流程,我需交玉山學者報告時替我整理。 在系所會議知道老師們對教學的關心。在參與科技部或產學合作計畫申請案,就 了解電機老師的研究是很廣很有成就,讓我學習不少。很高興今年遇到電機三十 週年,半甲子是個里程碑,大家回顧過去展望未來,這也是校友回饋「母系」有 意義的一年,出錢出力出時間也照顧學弟妹。在此祝電機工程學系在未來三十年 在教學、研究、社會貢獻更上一層樓。
玉山學者 電機系教授感言 劉佳明 教授 中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是一個年輕的科系,充滿活力。在中部地區是這領域的龍 頭,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大家一起努力,一定可以使本系晉身國際卓越科系。 很榮幸成為電機工程學系及光電工程研究所的一員。我的專長主要涵蓋非線性光 學及非線性光電、超快光學及超快現象、雷射物理及工程、非線性及超快雷射動 力學、光電元件、和光纖元件及系統。 我認為基本學理和應用是相輔相成的;兩者一樣重要,也一樣有趣。要成為一個 優秀的工程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科學基礎;要成為一個優秀的科學家,也必須具 備充分的工程訓練。 至於研究的方法,我認為實驗、理論、和數值模擬三者的工夫必須兼備,視情況 而適當運用。 我隨時都在思考新的學習項目。經由研究學到新的知識和新的技能是讓我覺得最 快樂和最有意義的事。除了發表學術論文,我非常重視完整性的知識,因此我一 直努力著作立論體系完整的專書。 我很樂意和志同道合的同事合作,並栽培肯努力、有上進心的學生。希望我能對 本系及中興大學做一點能力所及的貢獻。

What a pleasant and unexpected surprise to find myself working at National Chung Hsing University's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 ment during their 30th anniversary. As a visiting professor from abr oad, it is not only fortunate chance that has brought me to NCHU, but also wel coming sponsorship from the EE department as well as generous support from Taiwan's MOST. The department has a fantastic environment, and the faculty and students have always made me feel just like I'm par t of their family.

I am excited that what initially started as a one-year appointm ent to share my expertise in AI, machine-learning, and computational s oftware development, has blossomed into a multi-year collaboration in b oth teaching and research. This has resulted in development of grad uate classes in areas such as reinforcement learning and evolutionar y algorithms, and joint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leveraging ML /AI algorithms. Working in NCHU's EE department has truly been one of the most positive experiences in my career, and I have to credit bo th the faculty and students here for that.

During my tenure at NCHU it has also been extremely fulfilling to see how much my students have grown. The students at NCHU are exception al and have a natural curiosity for learning, but are also quite down to earth and maintain a great sense of humor. For example, one semester I re ceived a graduation invitation in the form of a computer program! You kn ow you must be making a connection when something like that happens. B ut I think that also clearly demonstrates the general nature of our EE students – study well, expand your mind, but also keep things fun.

客座專家 電機系教授感言

In closing I'd like to congratulate the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n their 30th anniversary, and in particular I'd like to commend t he faculty and students for building and nurturing such a wonderful culture an d traditions. NCHU's EE department is a place that encourages and enables stu dents and faculty alike to excel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pursuits, but a lso allows one to feel the human touch of being part of a special family. May the department's success and traditions continue for another 30 years and beyond !

林道 教授 Lindor Henrickson
電機系教授感言 鄭木海 教授 給電機三十周年的感想或祝福 中興電機三十周年算是年輕,祝福年輕電機同事,持續深化學術或產學研究,使 年輕中興電機的研究成果發揮較長邊際效益。

登峰造極玉山行,峰迴路轉攻博士。電機二十默默過,七年博畢體難處。

雷殘摔車手腕斷,打斷手骨顛倒勇。台中免費悠拜客,挑戰打卡金微笑。

職員助教有話要說 林志鴻 助教 中興電機首屆生,大學四年懵懂過。陸軍兩年義務役,役畢返系任助教。 寄人籬下舊系館,協助開班爭補助。新館落成念碩士,電機十年轉眼過。 遠來超積研討會,同甘共苦花東行。大學單班情誼濃,澎湖畢旅意難忘。 推廣教育訓練班,西點烘培初體驗。通訊光電同成立,一系多所壯聲勢。
謝謝與我共度電機歲月的大家, 願所有人健康、平安、順心, 邁向電機系未來無數個30年。 施佳安 職員
國際窗口移民去,日本送舊京阪神。風風雨雨這多年,電資學院終成立。 至親摯友再難見,二零一九傷心年。新冠病毒大流行,口罩難識真面目。 遠距視訊成常態,日常生活福盼達。悲歡離合酸甜苦,電機邁入三十年。 如人飲水冷熱知,助教生涯廿四載。期待退休早日臨,悠閒慢活樂逍遙。
職員助教有話要說 洪悅真 職員 電機系於民國八十一年始成立之時,老師們均來自世界各地名校畢業的優秀博 士,平均年齡不到四十,系辦同仁個個都剛大學畢業、初入職場。民國九十年「成 立大學部第二班」,加上九十一年政府推動「晶片系統國家型科技計畫」,系上 陸續聘進好多教師,系的規模越來越大,系辦公室原本規劃有十個位置都坐滿 了,許多教師還主持專案計畫並增聘計畫專任助理協助。 成立至今三十年,電機系學制發展完整,包含大學部、研究所、博士班及碩專班, 系上教師榮獲 IEEE Fellow累計六人、國科會傑出獎四人,每年舉辦國際重要會 議一∼三場⋯。不但提昇台灣在國際之間的曝光率,亦推廣中興大學知名度,吸 引世界頂尖學者來校擔任客座、學術交流。 主修會計系的我,因緣際會進入電機系任職行政工作,一眨眼也近二十年了。系 務行政工作瑣碎,即使已累計許多相關工作經驗,具備大部分系務的「思考力」、 「應變力」和「執行力」。面對新興的科技發展,唯有與時俱進,持續自我充實 電腦及文書應用,及提升外語能力,秉持「活到老、學習到老」,挑戰下一個 二十年。 在電機系迎接三十歲生日的此刻,除了歡欣慶賀邁向嶄新十年,更深深祝福同在 系所授業、學習、工作的每一位師長學生和同仁學涯如意、事業如鴻。
職員助教有話要說 翁嬿婷 職員 時光荏苒,歲月匆匆,感覺自己距離大學畢業彷彿還是不久之前的事情,指顧之 間卻也加入電機系這個大家庭時間已經逾八年,回想初次踏入中興大學校園面試 的記憶仍栩栩如生,接獲錄取通知的驚喜依然歷歷在目。 我主要負責系上的主要工作內容概括研究計畫以及經費管理等業務,從一開始的 誰也不認識,到現在每年歡送一個個離開,心情既是歡喜也感概。歡喜大家學業 有成,感慨天下無不散的筵席。如今,欣逢電機工程學系迎來「30周年」,未來 的日子,希望大家可以早日恢復正常的日常生活,也希望電機系可以持續成長、 永續精進,衷心祝賀電機工程學系『生日快樂』。 張詒淳 助教 恭喜電機30週年,從1985年進入中興電機系就讀學士班到今天還在系上工作, 感謝中興電機陪伴我的青春歲月。
職員助教有話要說 鄭麗珍 職員 至電機系服務已二十餘載,經歷了電機系從舊系館搬遷至現在的電機大樓;也看 著電機系從一開始的十幾位教師到現在的三十多位教師;從大學部單班到雙班、 碩士班到成立博士班,並成立了通訊所及光電所,至今已經成長茁壯為一個大家 庭,而我也在此與系所一起共同成長學習。 欣逢電機系成立30周年系慶之際,內心同感歡喜,在此也要祝福電機系生日快樂、 系運昌榮、師生平安喜樂。 霍一菁 職員 很高興來到電機系這個大家庭,展開人生的新階段。每天都來到充滿活力的環境, 感覺整個人都青春洋溢了起來!電機系30年了,經歷了成長茁壯,到現在枝繁葉 茂,是歷屆師生們的努力創造了今日的宏大規模。 作為電機系新加入的一份子,希望也能盡棉薄之力,與大家一同攜手見證繁榮昌 盛的未來!
莘莘學子 薪火相傳 第一屆光電所畢業生留影 2002年電機系成立十週年慶
莘莘學子 薪火相傳 2006年大二選組說明會 2008年大二選組說明會 2007年大二選組說明會 2009年大二選組說明會 2007年7月第一屆系友大會
莘莘學子 薪火相傳 2009年6月大四座談會 2010年1月大四專題展示 2009年1月系友座談會
莘莘學子 薪火相傳 2014年1月期末專題展 2010年9月新生暨家長說明會 2010年8月研究生說明會
2018大二選組說明會 2019大二選組說明會 2016新生家長說明會 莘莘學子 薪火相傳
2022畢業典禮致詞 2021大學部專題競賽 2020大二選組說明會 莘莘學子 薪火相傳
活力電機 熱血青年 2002年11月校慶運動會,電機系女生第一次組隊參加15人16腳 2003年11月校慶運動會 2007年10月校慶運動會開幕式繞場
活力電機 熱血青年 2008年10月啦啦隊預賽 2008年11月校慶運動會 2007年10月校慶運動會閉幕式
活力電機 熱血青年 2010年10月校慶運動會~電機啦啦隊勇奪冠軍 2009年10月電機啦啦隊 2011年5月百年全大運電機啦隊
活力電機 熱血青年 2014年10月校慶運動會校園路跑 2011年10月百年校運電機啦啦隊 2013年11月校慶運動會電機啦啦隊
活力電機 熱血青年 2019師生盃桌球聯誼賽 2016校慶運動會電機啦啦隊 2016校慶運動會電機啦啦隊
2020師生盃桌球聯誼賽 2020師生盃桌球聯誼賽 2022電機三十周年系慶活動-師生盃桌球聯誼賽 活力電機 熱血青年
生活點滴 回憶滿滿 創系初始老師年少時 從左至右為江雨龍老師、貢中元老師、歐陽彥杰老師及蔡清池老師
生活點滴 回憶滿滿 第一屆大學生1994年4月中橫之旅 1993年10月第一屆同學爬大坑4號步道 2000年湯圓&KTV大會
生活點滴 回憶滿滿 2002年1月畢業合照 2000年湯圓&KTV大會 2001年10月迎新宿營-排山倒海
生活點滴 回憶滿滿 2002年10月迎新宿營-電瘋機限 2002年6月電機週 2002年5月畢業烤肉
生活點滴 回憶滿滿 2003年5月電機週 2002年12月湯圓大會 2003年3月水餃大會
生活點滴 回憶滿滿 2003年12月火鍋大會 2004年9月迎新烤肉 2003年10月迎新宿營
生活點滴 回憶滿滿 2005年3月大學部第二屆同學會 2004年10月嘉義農場 2004年12月火鍋大會
生活點滴 回憶滿滿 2006年6月畢業典禮 2005年6月大四畢業烤肉 2005年10月大安海水浴場
生活點滴 回憶滿滿 2007年10月迎新宿營(日 行E善) 2008年6月畢業典禮 2007年大學部畢業合照
生活點滴 回憶滿滿 2010年7月研究生謝師宴 2009年6月大四畢業生謝師宴 2009年6月畢業典禮
生活點滴 回憶滿滿 2012年6月畢業典禮 2012年12月日月山莊迎新遊 2011年12月薑母鴨湯圓大會
生活點滴 回憶滿滿 2014年6月畢業典禮 2013年6月畢業典禮 2014年6月大學部謝師宴
生活點滴 回憶滿滿 2016年6月畢業典禮 2017年6月畢業典禮 2015年9月地震演習
生活點滴 回憶滿滿 2019畢業典禮 2020大四專題展 2018地震演練
2022專題展 2022小迎新&迎新宿營 2022姊妹會&運動會 生活點滴 回憶滿滿
立足中興 放眼世界 2003年 邀請美國德州理工大學 Prof. Donald Lie 交流與演講 2008年10月 電機系與日本豐田工業大學 簽署碩士班雙聯學制協議 2010年3月 電機系與德國 The 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 Darmstadt (UASD) 簽訂合作協議簽約
立足中興 放眼世界 2012年邀請 IEEE Fellow Prof. Magdy Bayoumi 交流與演講 2012年邀請Dr. Kenneth Carless (K.C.) Smith交流與演講 主辦2012年 IEEE CASS Summer School 2017年邀請日本德島大學Prof. Yoshifumi Nishio & Prof. Yoko Uwate 交流與演講 主辦2012年 Int. Conf. on Fuzzy Theory and its Applications 國際研討會 20110808碩士班李乾鼎、黃名毅、裴希佳取得 本校與日本豐田工業大學雙聯學制碩士學位證書
立足中興 放眼世界 主辦The 4th Taiwan and Japan Conference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TJCAS 2018) 國際研討會 主辦2019年第一屆IEEE人工智慧電路與系統 (AICAS)國際研討會 2018年邀請印度國家工程學院院士暨IEEE Fellow Nikhil R. Pal 教授交流與演講 於本校主辦2018年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nsumer ElectronicsTaiwan (ICCE-TW 2018) 國際研討會 2019年5月日本名古屋工業大學Yutaka Ishibashi 教授至本系短訪演講 2018年辦理「2018 The NCHU International ENABLE Workshop」。玉山學者杜武青教授邀請德州農工 大學Michael Thomson教授、聖地牙哥加州大學Yuhwa Lo教授、Siavash Mir Arabbaygi教授及博伊西州立大學 Harish Subbaraman教授來此交流演講。
立足中興 放眼世界 2020 ENABLE Center年會暨永續農業創新發 展中心成果發表會」。邀請 UC San Diego 的 Nicole Steinmetz 教授和 Dyugu Kuzum 教 授於線上主講 2019年跨領域研究計畫成果發表會,杜武青 教授邀請UCSD Shadi A. Dayeh教授、農業 領域日本仙台東北大學環境研究學院(Tohoku University) Mei-Fang Chien教授蒞臨演講 2021 UCSD-NCHU/ENABLE/ IDCSA/ IARC Joint Symposium邀請 UC San Diego的 Ramesh R. Rao 教授和 Joseph Wang 教授於線上主講 主辦2020年 Int. Automatic Control Conference國際研討會
畢業系友感言 炎熱的傍晚,一如往常的工作、開會,開會與 工作,生活就是這樣,想要有點變 化,需要的是點運氣和機緣!注視著螢幕上的信件,眼光一閃,手機裡訊號傳來, 又不知是哪個通信群在天南地北,仔細一看:”有時間幫電機系創系30周年特 刊寫點東西嗎? 目前針對各屆系學會會長做詢問 ! ”,”同學要動筆一下嗎?”! 看到了這兩句對話,心裡先是一征!”中興電機 ”,這個距離很遙遠,確是如 此熟悉的名詞,又再度地浮現腦海! [爸,志願到底要怎麼填啊 ? 我看其他人都是按照歷年的排名從頭排到尾,我也 想這樣填喔,我計畫填的志願順序剛剛已經透過傳真傳給您了!]。 「未來呀,台灣都會以科技為發展目標,這些傳統科系你都不要考慮了,目標把 它放在電子、電機、資訊相關的系所上吧!」。爸爸人在荷蘭出差,透過越洋電 話,只給我這短短的指示! 好吧,雖然還是按照系所的排名,但,只針對爸爸建議的這些特定的系所填寫志 願。排著排著,突然看到了一個沒有”歷屆排名”可以參考的科系-中興電機! 疑~ 中興大學 ! 不是北以法商學院,中以農學院為著名的學校嗎?怎麼還會有電 機系?!心裡正是一頭霧水!在此之前,台灣較著名的理工科大學,台、成、清、 交,以及中字輩的:中央、中興、中正、中山,這些傳統名校均各有所長,以及 其學術地位,電機系,這個看似充滿科技感的系所,在上述八間傳統國立大學裡 面,除了中興大學未曾有過以外,其他的最年輕的中正電機,也都有三屆了!而 中興大學,順應著國家工業發展的計劃,以及世界科技的潮流,終於也成立的電 機系,在這1992,也是影響我人生相當重要的一年裡! 事實上,在家裡面享受慣了被媽媽照顧的我,一心就想留在新竹,繼續讀個媽寶 大學,以這次考試的成績,要留在新竹,應該也不成問題。但,一直以來,具有 個人主觀意識的我,唯一不敢忤逆的,就是父親大人的命令,而父親此令一下, 我不得不改變了我的志願選填計劃,但是難題來了,這個 中興大學-電機系,要 擺在哪裡呢?好吧,就按照離家裡的遠近來填吧! 潘煥堃/大學部85級 82學年系學會長/原相科技資深處長
恭喜啦! 你錄取了中興電機!當年,放榜時,家人是這樣的恭喜我。而對我來說, 這無非又是個莫非定律的典型案例,因為認為不可能的,他就發生了! 哇,這個學校好特別,又大又平,看慣了清、交起伏的校地,第一次來到這麼一 個既平整又寬闊的大學,著實非常的不習慣,然而,當到了電機系所,看到了環 境的配置- 小小舊舊的兩間教室,以及雖然看似有造型,但是卻充滿年代的系辦, 著實有點愴然!好吧,創系維艱,既然是第一屆,就認清這個事實,未來掌握在 我們的手裡,看看我能為這個系做點什麼! 順著大學自治法,成立了電機系的系學會,或許是平常比較愛當”反對組”的原 因,被同學們拱上了系學會,成為了第一屆的系學會會長(不但是中興電機的第 一屆學會會長,也是全中興大學第一個並非以”總幹事”,而是以”會長”為稱 號的系學會!) 在沒有學長的經驗傳承下,創會維艱,要做就做大的!由 帥哥 副會長-Amos許, 執秘-許教授 的策劃下,6校11系的聯合迎新舞會,由班上的舞王-王傑 開啟 了序幕。與師院的迎新宿營,辦得異常盛大,還促成了許多的佳話。許教授+洪
裡,展現出了無比的韌性與好勝心,打出了超過7呎的高度! 集合了13部各式機車,由FZR型男車神Sum鄭領銜,利用3天的時間,由學 校出發橫渡中橫與武嶺到達花蓮來回,讓我們看盡了中台灣的美,這就是我記憶 中的中興電機第一屆! Alvin楊出神入化的羽球;大會排名前三種子的網球王子Frady陳;MVP投手 黃 胖胖(聽說他現在很瘦),和已經去美國大聯盟的捕手蔡董;只要遙桿在手,沒 有人比他更能破關的國父,電腦大神-駱駝,當然還有那位說起話來始終頭頭是 道的中興電機永遠的榮譽班代-耀輝,這些來自於各地十八般武藝兼備的天才寶 寶,一股腦兒湧上了我的腦海! 轉眼間,15年後, 一個偶然的機會,由 許教授邀約,回到中興電機,以學長的 身分,給即將畢業的學弟妹們出社會後工作的建議。十多年後再度踏進了校園, 看到了這麼高高聳立的電機大樓,心中突然湧上了莫名的感動。在這麼多年中興 大學教授們的辛苦授業與努力奔走,各屆畢業學弟妹在業界的優秀表現下,將中 興電機發揚光大,並開枝散葉。在公司裡,只要是中興大學電機系出來的學弟, 個個都是德智兼備、體群卓越,讓中興電機,在培育國家科技人才上,成了中台 灣的一雄!
班代的秋蟬聯彈,開啟了中興大學不一樣的樣貌,讓大家知道原來這個學校有一 個這麼活潑與特別的科系,使這個傳統的學校注入了另一股不同的活水! 50個打400個,中興電機的流川楓 -Samual 林帶領了葉教授+書總兩大190m up的長人,對抗滿是體保生的農學院及工學院各系,在新生盃與系際盃籃球賽
回到了通訊群組上 與我老老老老同學 林助教的對話,腦海彷彿坐著時光機,到 30年前繞了一大圈。此時的我們,雖然在各自的領域上努力著,但是不管從事 什麼樣的工作,我們的心始終如中興電機歷屆畢業學生最尊敬的林助教 一樣,堅 守崗位,始終如一! 30年了,時間過得真的很快!用30年的時間能夠淬煉出如此的成就,並創造出 了一個不簡單的傳奇,中興電機,我們以你為榮! 中興電機第一屆 潘煥堃 隨筆 Aug.22.2022
畢業系友感言 中興電機,成就各種可能成為現實的知識殿堂!我們始終記得,草創農藝館的電 機系招牌是 國父孫文的筆墨。在本科職能養成的大學生活中,電機七大領域讓 我長出了三頭六臂,一路從學士到博士、一路從工程到教育、一路從生活到哲學。 細數畢業廿六載,母系的養分,奠定我從頭到腳的自帶光芒,電路分析、邏輯設 計、控制系統、馬克士威四大方程式、普通物理化學和光學,成就游刃有餘的閃 亮招牌。 不禁想起求學期間,往往課堂上一點點的小心得,例如把控制系統的 feedback 模型導入企業管理、機器人走迷宮、利用 VAX2000和University of Minnesota 的學生交流Fortran、在DOS環境下用16色模擬天線訊號動態波形、用
newsgroup而引來計算機中心特別關照等,都可以逗得聯誼的對象顰笑萬千。 畢業後的我,稱雄心壯志亦不為過。由於已有兄弟一人在營服役,因此短暫進入 園區服務。退伍後,矢志成為創業家,前後創立六家公司行號,除一家被收購, 其餘皆慘遭滑鐵盧。所幸尚能攢得安家立命的基礎,在成家後,因為人脈廣闊, 花費九年栽入政治運動,終沒能長成大樹,卻得小草滿庭園。在修讀碩士學位期 間,嘗試跨領域涉入教育學分,從此跨足國中小高中職教育十餘載,雖沒什麼大 成就,卻有桃李數千人。 勞基法第 53 條「工作25年以上者」得自請退休。大學期間在小騎士炸雞店與開 計程車的經驗,讓我多了4年年資,提早體認「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的 和諧境界。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而準備好的人不論在什麼位置上,一定也是 恪盡職守,因此本份工作游刃有餘,也才能營造職場小天地的更多機會。 「感謝中興電機,成就了我,更壯大了這個社會的正能量。」 鍾乙豪/大學部87級 84學年系學會長/農夫
L'Hopital's Rule 輕鬆解出農產運銷學系的微積分考卷、在CAD用C語言架設天 樞bbs與News Server並首創包含ChiaYi.bbs.news.group在內的國內各縣市
畢業系友感言 今天收到好久不見的林助教訊息 “伸哥,我們系已經三十周年,可以幫我寫一下 感言嗎?” 我的感言就是時間也過的太快了吧 ! 還有我不做大哥很多年了,呵呵。 回想當初懵懂熱血的大學生活,轉眼已經十幾年載,回想那段快樂與悲傷交織的 求學生活,恍如昨日。 當系學會會長的經驗真的是我一輩子的養分。我們當初是在大二下選系學會會 長,由於大二上幫大三學長辦迎新宿營,惡搞蕭亞軒廣告的表演驚呆眾多學長姐 與學弟妹,就陰錯陽差當了會長。當時的會長,阿南學長跟我說,你就叫伸哥好 了,很霸氣。一直到現在,我在大學認識的同學都還是叫我伸哥,儘管畢業很多 年了,只要有人叫伸哥,我還是會回頭。 當會長的期間真是大學最忙的時候,大三的課最多,還要處理系上的事物與舉辦 最重要的迎新宿營。剛接手會長的夏天,我家荔枝正值採收,因為系學會會費的 關係,還要從樹上溜下來接家長來電,解釋會費的合理收取。大三開學後,整個 忙翻天,還好有很多同學與學會幹部一起努力,把整個系學會要做的事一一規劃 並完成。最令人感動的是,我們幹部中產生了一對,現在已經修成正果,正過著 幸福的日子。 最後想謝謝中興電機,讓我不僅學到一輩子不會失業的知識,更讓我遇到可以當 一輩子朋友的同學,感謝我的同學黃董與勝華科技,一直默默支持中興電機相關 活動。還記得當初教育廣播電台找我們去訪談,一個媽媽call in來說,女孩子念 電機好嗎 ? 事實證明,棒呆了。 期待中興電機未來有越來越多的學妹加入,讓學弟有更開心的大學生活。我最愛 的中興電機,祝你三十周年,生日快樂 ! 人生的旅途,我們會遇到不同的夥伴,有可能是人、動物或是一台車,珍惜他, 相信他一定能帶給你不同的人生體驗。謝謝我的車 - 小紅,讓我完成環澳之旅並 平安回家。 林皇伸/大學部93級 91學年系學會長/ Lumentum Staff
畢業系友感言 放膽去嘗試各種交流活動,認真做好每件小事 親愛的學弟妹們,請大膽地去挑戰各種有趣的事情,學生時期在電機系我擔任的 是公關的角色,負責起聯誼的重任,我們先組成了五人公關團再一同拜訪各系公 關,將聯誼活動變成有SOP的活動,誠意滿滿的安排,到大家荷包受不了才緩 下活動,後來也被推選為系學會會長,負責籌辦各種系上活動、與其他系的聯合 活動,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怎麼統合各個夥伴的意見,還有與不同系的幹部討 論合作事宜,學習到最多的是人與人的溝通,與人相處進退之間都是關鍵,後續 系學會同伴們希望能留下經驗資產給接手的學弟妹們,系學會也首次開始建立了 活動企畫資料。 大學是了解自己的重要時期,興趣才能讓你的潛能真正的發揮 在電機系的經歷讓我了解自己不適合當個坐在辦公室的工程師,電子學、電磁學 對我來說像是天書,我推估自己未來在電機的領域上成就必然有限,於是我開始 選修有興趣的會計、財金、經濟、企業管理等課程,出乎意料的是,我竟然能夠 取得高分,連帶我原本頭痛的電機學程,也跟著進步了起來,後來還跟學長一起 參加了TIC100創業競賽,有了很有趣的經驗,興趣真的會是一個很棒的助燃劑, 讓我們能更樂在學習之中,有更廣闊的視野,幸運的是,最後我也考取了中興科 技管理所。 任何工作目標都要90分以上,別只甘心及格就好 我的就業道路跟一般學長姐進入半導體產業、IC設計產業不同,一開始我選擇當 設備廠商的業務,我不希望領到死薪水,剛開始三個月都在公司學習業務基本原 則、產品規格、如何展示,如何洽談合約等,這段時間奠定我的業務能力基礎, 幸運的是,電機系背景讓我在理解各類產品非常快速,很快就能掌握產品的規格 與差異,很快就成為公司的正資產,後續歷經幾家代理商後,我一度失去了熱情、 充滿迷惘、身體也出現狀況,花了兩個月調養,重新選擇職場時,因緣際會到了 最有興趣的運動產業之中,雖然是七人小公司,必須身兼業務經理、PM、行銷、 翻譯,卻在新東家每年有近三千萬的營業額,好表現讓我被挖角到上市公司岱宇 國際,從實體門市的拓展到轉任業務,後來自學了AutoCAD 幫客戶設計健身空 間平面圖,販售有氧器材、重訓器材、運動配件等,但客戶需求的不只是器材, 林彥志/大學部95級 93學年系學會會長 /廣朋健身科技有限公司CEO
還需要各種運動專業知識,最後我決定投入運動科學器材以及一站式健身空間規 劃,結合自己8年來在運動產業的知識、人脈,2022年我創立了自己的公司廣朋健身科技有限公司。 有快速的學習力、觀察力在任何產業都會是贏家 電機系也許沒有帶領我走向高科技產業,卻是讓我輕鬆地把科學帶向運動產業讀 重要推手,能夠很快地了解各種科技設備產品的應用與原理,快速的學習新技術 導入工作之中。 就業的道路上需要自學的比例非常高,幾乎沒有企業提供真正完善的教育訓練制 度(越小的公司需要你兼職不同類型的工作),需要從工作中摸索犯錯不斷學習 與成長,個人雖然沒走向專才的道路,但額外學習財金知識、企業管理、行銷方 法、工作上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本職的業務能力,才讓我勇於走向創業之路。 後話 就業時我就面臨家中550萬的房貸,每月要還3萬元貸款,兩位姊姊跟我工作的 薪水在還款的前10年間幾乎都沒有任何存款,生活毫無品質可言,沒有一天能 夠不工作,因為每個月的支出實在很重,必須將自己的慾望降到最低,過著僵化 的人生,也不敢追求出國工作的機會,其實我心中懊悔不已。 學生時代,請務必去加強理財觀念(股票、理財工具、節稅、報稅、會計、看報 表等),越早懂得投資理財越有機會改變人生,你該尋求的是一兩次求之不得的 大好機會,而不是僵化安逸的人生,這些機會要如何碰到? 一切來自人脈與生活 圈! 珍惜國中小、高中的朋友,他們會是心靈上的好夥伴 善待大學、碩博士的同學,他們會是事業上互相幫助的好隊友 和氣對待未來的同事、客戶,他們會是你個人口碑的傳遞者
畢業系友感言 首先,恭喜中興電機30周年,30年來致力培育出許多優秀的人才,成為這個 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感謝當年中興電機優良的師資及環境,讓我們學習到 扎實的專業學科知識,並透過指導教授在大三專題上的帶領,體驗到了如何活用 這些基本知識來面對與解決問題,這對我在職場上的專案開發非常有幫助。 我目前在華碩電腦的IPC硬體研發部擔任專業副理,主要工作內容為工業用電腦 的主機板開發,工業電腦的基本性能相容性與同樣規格的商用個人電腦相差無 幾,但是工用電腦重視更多的防護措施,譬如不同環境下的系統穩定性,如在飲 料、汽車生產線控制中需要達到防水,防塵以及防靜電的等級來確保生產線的穩 定。在主機板開發時的線路設計、PCB layout設計 到產品的穩定性,以及EMI/ RF相關驗證,都須顧慮到上述工業電腦的特性,但其最基本的核心概念都脫離 不了「三電一工」的基本知識。 除了知識上的重要,系學會也讓我學習到不少,大家常說大學是個社會的小縮 影,這句話一點都不為過。從大一開始積極參加每一個系上活動,到大三擔任系 學會會長,帶領系學會成員一起主辦各式各樣的活動,每一個過程中都讓我學習 到很多待人處事的道理與解決事情的能力,都成為出社會後不可或缺的養分,這 部分也是多虧了中興電機的優良環境才能讓我們不只學習課本上的知識,還能體 驗到各式各樣的大學生活。 在此勉勵各位正在中興電機就讀的學弟妹們,在課業之餘也要好好把握大學四年 的時光,體驗多彩多姿的生活,這四年的經驗與知識都會成為你出社會後的助 力。 朱韋銘/大學部101級 99學年系學會會長 /華碩電腦 硬體研發部 專業副理
畢業系友感言 記得剛上大學,第一次遇到的考試是英文題目,誤會要用英文回答因此也試著用 英文作答,結果可想而知,成績果然很不理想。這是一個好笑的回憶,也是個有 趣的大學生活的起始。 在學校的時候,常常會覺得不懂自己在幹嘛,但看看隔壁的同學、室友,大家都 有著自己的目標跟規劃,也受到他們影響,不斷的嘗試找出自己的目標、想做的 事。到了大三,逐漸釐清自己的目標後,發現台上教授教的內容也變得有趣、聽 的懂,才了解有時候想像自己由未來往回看現在,有許多事都變得容易許多。 課業之外的活動,也深深影響著我。大學時,有幸參與了許多系上學長姐舉辦的 活動,擔任工作人員,在活動過程中學習著與人合作,大三時也幸運當上系學會 長,與夥伴們由原先協助活動的角色轉換成了主辦的角色,接觸到更深入的組織 活動、做企劃、宣傳等等課堂上沒有的必修課。除了同學、夥伴,系上的教授與 系辦人員們的協助也讓我接觸到許多課堂上學不到的東西,至今也受用無窮。 由於對於機器人相關的事物,有著很濃厚的興趣,因此畢業後也先接觸了相關的 產業,目前更深入往AI相關的技術的工作努力中。目前為止的經驗提醒我,學 校學的東西,不一定都有用到,但是本質其實不變,就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成長。 記得第一次考試的那張英文考卷,那是一個開端,但不代表也會是結果。工作後 遇到很多新的技術、以前上課時沒有了解清楚的知識,突然像打通任督二脈,一 下全部貫通,那種快樂真的無與倫比。 電機系同學感情很好,教授、系上人員也都很照顧大家,像一個家庭一樣。大家 的相處可能僅有短暫的幾年,但這緣分讓我們在這裡相遇,編織出人生其中一個 精采的片段。謝謝所有遇到過的同學、夥伴、教授、系辦人員,這個回憶我會一 直留在心中。 電機系三十歲生日快樂! 祝大家在各自努力的方向上勇往直前! 李奕賢/大學部104級 研究所108級(102學年系學會長) /日本 Miraxia Edge Technology Corporation 軟體工程師
畢業系友感言 今年適逢中興大學電機系創系30週年,首先祝賀母系30週年生日快樂,並繼續 邁向下一個30週年!民國89年剛考上母校電機工程研究所時,因為要到系館找 指導教授而跟校園中的同學詢問“電機大樓”的位置,由於當初電機大樓仍在興 建中,系館是以原農業機械系的三層樓高的舊空間作為母系教學與研究之用,也 難怪得到的是同學們一臉狐疑的表情與回應而令我印象深刻。雖然當初的系館空 間並不是很完善與充裕,我們的研究室還是由三位老師(馬代駿老師、歐陽彥杰 老師與我的指導教授-楊谷章老師)共用一間實驗室的研究空間,雖然大夥擠在 同一間實驗室作研究,卻也因此有更多互相幫忙與討論的機會,而讓彼此一直維
能力。在博士班期間更在楊老師的細心指導下,具備嚴謹的研究方法與態度以及 培養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些在碩博士班期間所受到的專業訓練與薰 陶,也成為日後自己從事教學、學術研究以及擔任行政職務的基礎。 最後,非常感謝我的指導教授-電機資訊學院楊谷章院長以及電機系莊家峰主任 的邀請,參加今年為母系創系30週年舉辦的系友論壇活動,得以有機會與母系 的師長、學長姐與學弟妹進行互動與交流,也期待未來母系能夠持續培育更多具 備電機技術的專業人才,共同為國家科技產業與社會貢獻所長。 張呈源 碩士班 91年畢業 博士班 96年畢業 /國立聯合大學電機系副教授兼系主任
持很好的互動關係與情誼。 在碩士班期間,透過通訊資訊組的楊谷章老師與歐陽彥杰老師、系統與控制組的 蘇武昌老師以及系統晶片組的張振豪老師與林泓均老師共同執行與正文科技一項 關於無線區域網路的產學合作計畫,不僅讓各組研究生的相互研究與討論更加頻 繁密切,同時也透過在執行計畫的過程中培養許多跨領域整合的學習方式與研究
畢業系友感言 工作經驗 1.模具技師 - 5年 2.AUO薄化設備 - 4年 3.AUO新產品工程師 - 2年 4.維樂工業代線主管 - 1年-世界第一腳踏車坐墊 5.SPIL 產品工程師 - 4個月 6.欣展工業 研發課主管 - 4個月 7.AUO –CVD PE -現職 工作經驗的開端由模具業的五年開啟,這份工作為自己本身的興趣指向,不免俗 地於工廠從學徒開始實習到最後自行規劃作業、3D繪圖、採購等合格至鉗工技 師,後期雖然穩定但考量市場的規模與生活圈的狹隘轉而投入科技業。 在友達工作滿一年後,自認本質學能欠缺,有再進行課業上的進修,期間經歷了 組別科目錯亂的小插曲,承蒙老師的指導及與教務處間的溝通協調,很幸運的最 終能拿到這一張證書,為整個求學階段劃下一個階段性的句點。 在學期間,要特別提到的就是電機系隊的小學弟、妹們,在幾年的時光裡,一同 參與比賽、聊天、打屁、談談人生規劃等等⋯為這一段求學與工作、家庭三頭燒 的我,有了一點放鬆緩和的時光。 工作與課業,有時候不一定如在學期間所想像的那麼單純,一個是學術派的研 究,一個是經濟導向,往往會與最初的目標相去甚遠,這也是短短10幾年內轉 換過這麼多跑道的原因(當然跟想嘗試各種不同領域的工作也有所關係),在這 創系30年的特別日子裡,僅以一句話勉勵 : 生活是自己的,要找到對的方向, 但是,請先動起來去嘗試。 陳友晟 108級 電機丙組/友達光電-CVD PE
畢業系友感言 [因緣際會] : 在2019年/7月,興大電機博士班畢業後。在指導老師 許恒銘教授 的推薦,並在當屆系主任 賴永康 教授主持的系友會改選活動中,於 2019/10月, 接任了 第二屆系友會 理事長的職務。來延續與推展系友會的活動。 [前人種樹 後人乘涼] : 個人秉持 [熱誠/服務/貢獻] 的態度,來提供服務。並 很榮幸能逢 興大電機創系三十周年。2021年/10月 校慶日(既系友回娘家日), 舉辦 [邁向30] 系友會活動,製作青春祝賀打卡手版,邀請老師與系友,一起回 味 30年來的種種滴滴。會中資深創系老師,娓娓道來。創系的種種歷程與風采, 包含: 系館的籌建 與 系徽的設計精神, 一路走來,篳路藍縷,才得有今日的盛 況。 今年 2022年,是值三十周年。系友會於 畢業季前夕,開啟了[電機三十] 慶祝 活動序幕。在賴永康主任與系辦支持下,製作[電機三十]看板,銜掛於4F露台 女兒牆,並邀請校長室/校友中心/電資學院/系辦/資安中心/與系友會等等 單位,提供祝賀旗幟,來共襄盛舉。 簡春在 中興大學資通安全中心研究員
系友論壇 活動名稱:中興大學電機系三十周年系慶活動-系友論壇 活動時間:111年10月07日 13:30-16:00 活動地點:電機大樓 106階梯教室
系友論壇
師生盃桌球聯誼 國立中興大學電機工程系三十周年系慶活動-師生盃桌球聯誼 2022.10.11(二)18:10-20:00
2022.10.12(三)18:10-20:00
師生盃桌球聯誼
系友回娘家 國立中興大學電機工程系三十周年系慶活動-系友回娘家 各位親愛的畢業系友們好: 時光荏苒,又到了系友回娘家的日子。 今年適逢興大電機成立三十周年。在這個特別且具意義的日子,我們希望各位畢 業系友們來和我們一同關心和參與,讓這活動更精彩。 興大電機這個大家庭在過去三十年的歲月裏,充滿各位求學的甘苦、宿舍的點 滴、年少的各種瘋癲,這些滿滿的過往都是由畢業系友們用青春一同編織的。 今年我們誠摯地邀請畢業系友們在這一天回到母系,以下是111年10月29日 (六)當天的活動流程: 相信這年度性的活動,將可以團結起我們興大電機的大家庭,也可以把這良好的 精神一路流傳。再一次誠摯地邀請您一同來共襄盛舉!有意回母系的系友們敬請 填寫下方報名表回傳。也謝謝畢業系友們撥空閱讀此信。 敬 祝 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 中興大學電機工程學系暨系友會 敬上 111年09月26日
系友回娘家
系友回娘家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