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鼓山香港道場 - 2014年6月會訊

Page 1

香港道場

2014年6月

聖嚴法師開示

佛教徒的生死觀 假

如生命是花,花開時是最美好的,花落時也

來、現在,未來的過去、未來、現在,現在的過

一樣美好。生命的意義,在於它的寬度,而不

去、未來、現在。而以這一生的現階段來說,前

是它的長度。只要是活著的一天,就珍惜生命,盡自

生、未來及現在,就是三世生命。

己的責任,努力奉獻。

這樣的觀念和理論,能為我們帶來希望及安慰,

佛教徒的生死觀

也為我們指出在此生中,必須繼續活下去的理由。不

佛教徒相信有過去世的,但是,生從那裡來?過 去的生命是無限的,無法追究一生又一生究竟是從那 裡來。佛教主張只要好好做最大的奉獻、最好的修 行,其他的,一切順其自然。

(一)生命是無窮時空中的一個段落 我們現世的這個階段,只是在無窮的、無限的生 命過程中的一個段落而已。就如同不斷在旅行,前一 天在臺灣,後一天可能就到了美國、香港等地,經常 在不同的地方,出現又消失;生命也是一樣,當一期 生命的過程告一段落,另一期的生命過程正等待著去 接受。因此,死亡不等於生命的結果。

(二)生命是生滅現象,又分為三類 1. 剎那生滅 剎那,就是在極短的時間之中。我們 的心理及生理,包括身體的細胞組織以及心念等, 經常都是在生起及消失,不斷地新陳代謝,不斷地 變動,有生有死,有起有滅。 2. 一期生滅 從人的出生到人的死亡這個過程,一 期或一個階段的生與死。 3. 三世生滅──包括無限過去的三世,無窮未來的三 世,加上目前現在的三世。也就是過去的過去、未

應當死的時候,企圖以自殺結束生命是對過去不負責 任,對現在不盡責,甚至可能擾亂未來的前途。

(三)生與死的昇華現象,分為三個類別,也可 以說是三個段落 1. 凡夫眾生的分段生死 分段就是一個階段、一個 階段,一個過程、一個過程,一生又一生;從生到 死,從死到生。凡夫僅僅停留在這個階段,只有生 死,沒有提昇生命的意義和品質。 2. 聖者的變易生死 由菩薩的階段或羅漢的果位, 乃至到成佛的層次,一級一級不斷地提昇,這叫作 變易。也是由於用佛法來修行、成長,提昇生命品 質,因此,慈悲和智慧的功德身不斷在淨化。 3. 大涅槃的不生不死 前面兩種都是有生有死,但 是到了成佛的果位,也就是大涅槃境界時,便已超 越肉身,實證法身,達到絕對的不生也不死,並且 能以種種身分,普遍地出現在所有眾生的生死苦海 之中,雖然還有生死的現象,但是已經沒有生死的 執著、煩惱與不安了。

運用有限的生命,做最大的奉獻不求回饋,這就 是生命的價值;這種自利與利人的工作,便是在行菩 薩道。

節錄自《平安的人間》

香港九龍荔枝角永康街23-27號安泰工業大廈2樓 2/F, Alexandra Industrial Building 23-27 Wing Hong St. Lai Chi Kok, Kowloon, H.K. 電話:(852)2865 3110 傳真:(852)2591 4810 電郵:info@ddmhk.org.hk 網頁:http://www.ddmhk.org.hk 法鼓山香港道場 開放時間:星期一至五:10:00am-9:30pm 星期六:10:00am-6:00pm 星期日:休息(活動不在此限)

ddmhk


道 場 活 動 報 導

浴佛法會報導 5月4日香港九龍的天空是濕暖的,善男信女扶老

「我今禮頌諸如來,淨智莊嚴功德聚,五濁眾生令離

攜幼,有推著輪椅、拄著拐杖,他們皆往同一個方向

垢,同證如來淨法身」,在〈浴佛偈〉中,方丈和尚

聚集,到彩虹邨「佛教孔仙洲紀念中學」,參加法鼓

開示說:「佛陀的色身已圓寂,但法身仍在,就像聖

山香港道場一年一度「浴佛法會暨皈依典禮」的勝

嚴師父已經圓寂了,但法身舍利仍在說法。我們要學

會。法會的前一天,花藝組及義工菩薩們,早已用花

習觀世音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地藏王菩薩及普賢菩

將現場莊嚴得美侖美奐。法會由 果東方丈和尚主持典

薩『悲、智、願、行』的精神,來行菩薩道,廣化眾

禮,副住持 果品法師主法,共有700多位信眾參加,

生。要將佛法落實到生活裡,要精進、發願,修四無

105位新皈依菩薩,現場展現出莊嚴和樂的氛圍。

量心、四攝法、六波羅蜜等,自覺化他。即時受苦受 難也不覺有苦。任何的順逆境的示現,都是成就我們

法會在果興法師與常禪法師領唱《戒定真香》的

發菩提心行菩薩道,學習『體諒與包容』的資糧。所

梵唄聲中展開,信眾們虔誠禮誦;獻貢的菩薩們一個

以今天浴佛就是要將我們的無明煩惱懺除,讓我們與

接一個手執香、燈,一步步緩緩上台供佛,隊伍肅穆

佛清淨的法身、智慧一樣。」

莊嚴。在「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聖號中,信眾們井 然有序虔誠浴佛。方丈和尚開示說:「浴佛浴心,共

方丈和尚還開示說:在生活中要學會「轉念」,

同淨化人心。浴佛時,內心要虔誠,藉著浴佛來淨化

當我們遇到逆境時,要「正面解讀」,轉煩惱為菩

自己的身、口、意,去除貪、瞋、癡,以佛法洗滌我

提。無論善惡因緣,都是成就我們學習慈悲與智慧的

們的心靈,去除無明煩惱令智慧增長。」信眾們用心

機會。他還分享「調心轉念」的妙法,即「心念轉為

浴佛,令身心清涼自在。

正念,希望光明無限。心念化為淨念,當下淨土照 見。」「逆境轉個彎,前景無限寬」,與人互動要和

02


2014年6月

氣柔軟「身段柔和彎,處事相見歡。」這樣必定沒煩

法竟如此貼近生活。最後 常展法師教 方丈和尚用廣東

惱。方丈和尚還特為浴佛法會,分享了兩首偈,如醍

話念〈信願行 十力〉勉力大家,雖然音不是很準,但

醐灌頂。

卻非常親切,法會在一片歡笑聲及祝福聲中圓滿了。

〈浴佛法會 八正行〉

方丈和尚等一行共四人,除了方丈和尚果東法師

浴佛法會殊勝行,淨智莊嚴法鼓行。

以外,還有常貴法師、常楨法師及黃楚琪副總會長

五濁眾生離垢行,同證如來法身行。

等。5/2~5/7期間除了關懷悅眾、念佛共修開示外,還

順逆感恩福慧行,懺悔報恩清淨行。

接見了地方人士,最值得一提的是,其中一位新皈依

四攝六度菩薩行,和樂無諍圓滿行。

的菩薩,當日圓滿了一個榮董,真是讚歎菩薩的護法 之心。

〈心平氣和 八證氣〉 大家相聚歡喜氣,彼此相處要和氣。 互相包容老習氣,莫為不順發脾氣。 氣出病來傷元氣,順逆感恩生正氣。 活力報恩有朝氣,和樂無諍真福氣。

下午的皈依典禮,有父子、母女或一家人一起皈 依,大家都非常感動,典禮殊勝莊嚴。方丈和尚妙語 如珠,將佛法以輕鬆幽默的方式呈現,讓大家覺得佛

03


道場活動報導

皈依分享

黎演順

2014年5月4日浴佛節,這是我一生中最為殊勝難忘

念的善知識,因而透過網路,我尋到了法鼓山香港道

的日子。因為在這一天,我在法鼓山香港道場,在方丈

場。雖然我目前只參加了「快樂學佛人」和「初級禪訓

和尚的見證下皈依了佛法僧三寶,正式成為了佛弟子。

班」課程,但我知道我已經找到與之相應的通往光明人

我清清楚楚地意識到,我為自己的人生做出了一個正確

生的道路。我無需再左顧右盼,只需皈依後沿著法鼓山

的選擇。

學佛路線圖一路精進,我就可以挖掘到人生最大的寶 藏。同時我也願意透過自己的踐行,為實現師父「提昇

這些年,我一直在現實生活中追逐名利地位等虛幻

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理念而盡微薄之力。

不實的目標。一開始,我感到極為滿足,因為我越努力 就得到的就越多。但隨著自己得到的越多,反而欲望越

感恩佛法僧三寶!感恩聖嚴師父!感恩法鼓山!

來越大,煩惱越來越重,身心隨著外境的一切變化而上

阿彌陀佛!

下沉浮,患得患失,我似乎離幸福快樂越來越遙遠。我 一度非常迷茫,我開始認真地思考自己到底為何不快 樂,到底想要什麼;人到底應該追求什麼,到底應該怎 樣去生活。為了救贖自己,我決定要找到究竟答案,要 找到智慧的法門,希望不虛度自己的人生。

機緣巧合,我有幸接觸到了聖嚴師父的《正信的佛 教》,師父的開示猶如一盞明燈豁然照亮了我在黑暗之 中苦苦尋覓的道路。我如饑似渴地希望得到更多正知正

04


2014年6月

香積組宴客菜交流記

禪修.煮食

余寶瓊

「禪的修行,不僅僅在蒲團上、道場中、寺院 裡,更在日常生活的起心動念時。」-- 聖嚴法師

只會在必要時,才以言語溝通。」

大家都說,大寮是水深火熱的地方,工作繁鎖之

記者妹每逢周五,上念佛共修前,都會到五觀堂

餘,整天困在蒸氣騰騰的空間裡,要保持心境平靜,

先祭五臟廟。平日吃的,都是溫暖牌家常便飯,不

實在是一個「禪修大考驗」。

過,早前有小道消息,香積組會籌辦幾場宴客菜,炮 製色香味俱全的菜式招待嘉賓,還特意邀請了台灣總 本山幾位經驗豐富的師姐來港指導。

香積組副組長黃錫華:「平日我們的組員工作時, 都是怱怱忙忙,今次台灣師姐來指導宴客菜,最重要 的並不是菜式,而是教導我們,將禪修帶到大寮的工

機會難逢,於是記者妹大清早就回到道場,為大

作中,她們總是清醒、安定地做好事情,這是最值得

家直擊報導。

我們學習的。」

這天,五觀堂的氣氛與平日有點不一樣。穿上綠

記者妹有時會想,一個人的禪修工夫是否成熟,

色圍裙的師姐們,像以往般忙個不停,不過,大家都

一定要通過考驗,才可以見其真章。如何處變不驚,

很平靜地工作。雖然人數比平常日子多,但每個人都

這就反映了修行的水平。

各守崗位,互相配合,在這個小舞台,一起發揮廚 這天晚上的一場宴客菜,原訂七時三十分舉行。六

藝。

香積組主廚譚美莉:「今次是一個很好的學習及合 作機會。幾位台灣師姐,都非常有系統地安排工作,

時,台灣師姐已將十二件鳳梨酥,排成一列,配上小 花,放在一旁。

例如先把每個菜式的材料,分配在不同的籃子裡,工

當大家正在按計劃工作時,五觀堂外的義工進來

作流程清晰。另外,她們工作時很平靜,不會多言,

通報,希望提早一個小時開始晚飯,嘉賓人數也比預

05


道場活動報導

算的多。大家都有點慌了,因為菜未弄好,做好的鳳

充滿詩意的畫。美食與藝術,從來都是不可劃分的,

梨酥也不足夠。

這時候,台灣主廚貴美師姐,冷靜地安撫大家,

香積組主廚李芫:「台灣的素食文化非常成熟,今

調配人手、加快進度,再把雪櫃裡的一些點心,配到

次交流,讓我們獲益良多。除了廚藝精湛,她們的合

鳳梨酥的碟子上,弄出一個新的甜品拼盤。

作很有默契,處事有條不紊,工作前做好準備工作,

?

這些態度都值得我們學習。」

這就是一個完美的禪修示範啊!

經過多日的辛勞,幾場宴客菜,終於完滿結束。

香積組主廚楊若明:「台灣師姐讓我感受很深

事前電郵不斷往來,辦公室同事幫忙聯繫,各組義工

的,是她們工作時的專注,將禪修帶到工作中,即使

盡力幫助,安排台灣師姐的接送、住宿,加上香積組

外在環境有變化,她們都可以處變不驚。另一方面,

同心合力,互相配合,今次嘉賓們吃到的,不僅是美

透過今次的交流,我們體會到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

味的菜式,而是大家努力付出的心意;而香積組學到

一個優秀團隊,服從領袖及互相配合,是非常重要

的,不僅是廚藝,而是將禪修帶到煮食的修行方法。

的。四位台灣師姐,其實都可以獨當一面,不過,哪 一位當主廚時,其他人就會服從,這是一個值得學習

正如師父所說,禪的修行,不僅僅在蒲團上、道

的優良傳統。」

場中、寺院裡,更在日常生活的起心動念時。做義 工、煮飯菜,也是修行的好機會呢!

待在五觀堂幾個小時之後,由台灣師姐設計的十 多道菜式完成了,一碟碟排在記者妹面前。煎炒煮 炸,五彩繽紛。十七吋白色大瓷碟,彷如一張大畫 紙,伴碟菜和留白的空間,讓每一道菜式,都像一幅

06


2014年6月

信行初階禪七心得分享

馬燕平

天,感受到那份禪悅之喜。

從來未想過會有勇氣參加禪七,因為平日沒有打坐 的習慣。四月份「信行寺」之旅,緣起其實因心情

此行的得著將會一生受用。回想自己為何參加禪

壞,在感覺沒出路的狀況下,一心只想求變,做些未

七?是因為感到無助、失去方向,才有這勇氣,把自

做過的事,希望沖擊一下身心。當然,這心態全不正

己關起來。世事真的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我是否需要

確,所以禪七要達到甚樣境界,要有什麼收穫,我全

感恩那個壞狀況給我這禪七的機會?

沒祈望,只想帶身心出外走一走。

此外,每次出外共修都清楚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

一直沒有打坐的習慣,因為對禪修很多的觀念不了

的膚淺。

解,用不到方法。但這七天,沒有別的事情可以做, 只有禪修,所以再「不懂用方法」也「只能用方

‧ 一向認為懂得照顧自己,做事有效率,像男生般爽

法」。每天聽師父開示,我深深感受到師父的慈悲與

朗。而事實上,每晚弄到最後才回寮房睡的是我,

智慧,令自己很放心及毫無疑問地跟隨師父所教的,

入禪堂也是最後的幾個。

努力踏實地去嘗試。幾天之後,狀況沒明顯改善,師

‧ 用脫水機把洗淨的衣服脫水,我設定好時間,望著

父在開示中叫我們不要失望,不要氣餒,再用多角度

機器運作,但原來......未插電。我這人太主觀,什

教我們不同的方法,鼓勵我們繼續嘗試,師父就像看

麼也像是理所當然。

透了我們各人的心,當時的狀況,當時的需要。接著

‧ 出坡的工作是拔雜草。草坪上生滿密密麻麻的雜

就是小參法師的小組小參及個人小參,這更針對性的

草,如何拔心中即起煩惱。蹲下來,左手拔一根,

修正個人問題,這一切都大大增加我在坐禪及行禪時

右手拔一根,如是這左右手,左右手的拔,累了就

如何用上方法。不斷的嘗試及體驗,我終於能在第六

站起來,看見草坪的雜草跟之前一樣的多,沒 分

07


道場活動報導

別。我吸一口氣,再蹲下來,用了「四它 - 面對它,接

香積組全體亮相,接受我們的掌聲。見到她們每人臉

受它,處理它,放下它」。這次我把手上的工具放在

上的笑容,我知道她們一定忙得歡喜,這心態,這心

草坪上,當成是一把尺,只拔去這工具之下,兩吋之

情,絕對明白,大家也是法鼓山的義工。但當時作為

內的雜草,要將每一根也拔走才向下移。當時,我想

一個禪眾「受助者」,我很希望她們清楚知道我有多

起師父的「一步一腳印」,凡事一步一步,按部就

感恩她們付出的一切及接受我們對她們的感恩,我當

班,不能管的事不要管,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

時哭得很厲害。因為,我想起每次告別儀式圓滿後, 家屬甚至親友們都用感恩的眼神跟我們道謝,感恩我

其實,萬事萬物,一草一木都在說法。

們所安排的一切,而每次,我都只是淡淡然地回答,

最後,不能不提的是香積組義工,每天為我們準備的

感恩他們給我修行的機會及叮嚀他們多回來共修。其

食物,色、香、味,所帶給我除了口福之樂,那窩心

實,我從沒學會接受,接受別人對自己的感恩,來感

的感覺,實在無言感激,只好盡量要自己多吃一點,

恩他們給自己做自利自他的奉獻。今次我感受到渴望

能把食物吃光,是對她們的尊敬及回饋。當然偶爾有

別人接受自己的感恩而被接受是多麼的歡喜。

剩得比較多的餸菜,下一頓飯,她們就再用這食材變

上次「生命就在呼吸之間」的分享文章中提到,我

出其他菜色,那份心思就比如對待自己家人般照顧我

踏出了「信」這一步。今次禪七之旅,給我信心繼續

們。戶外禪當天的早齋是壽司,當我拿上手時,壽司

念佛,禪修,展開了「行」的階段,直到西方淨土世

還是暖暖的。我們坐在公園的用餐區吃早齋,外護義

界。

工都在我們坐下之前,把枱櫈抹得乾乾淨淨。這一切 一切,都一天一天的印在腦海中,到第七天的早齋,

08


2014年6月

心 靈 環 保攝影 進階 工 作坊 後感

龍演倫

因緣之下,去年曾參加攝影基礎工作坊,今年3月期間

第三課,由又一山人先生分享藝術也是修行,最深印象

再次參加進階工作坊,今次卻以班長和學員的角色來參加。

是其慢慢在地上寫心經,字體漸漸消失, 這短片表示最終的

在五堂的課程中邀請了著名攝影家又一山人先生、高志

「色」和「空」都不存,既然不存在,就要「放下」了。

強先生和石明輝師兄來分享,課堂中某些片段,想與大家分

第四課是石師兄分享日本街頭攝影大師-森山大道的影像

享:每堂開始時,師姊帶領我們靜坐,提醒我們不要把煩惱

作品,甚具特色的黑白色調,每一張照片也是一個故事,正

帶進堂內,盡量將身心安定,但越心急就越難安定,其實現

如我們造每一次「業」,也成為一個「果」。 講題是森山大

實生活也是這樣呀!越心急得到的就起了越多煩惱,記得

道的「我觀」,我想到會否就是禪修中的「直觀」?不形

「心靈環保」就是要淨化及安定我們的心。

容,不比較,不給名字,放下「我執」。

從常展法師的開示中,漸漸明白了真的是無處不是修

最後一課由高志強先生,通過他的作品集《懼》的照片

行。陳惠芬師姐還引用唯識的前五識來說明心識、攝影、外

中,反映一般人面對不斷在變的現實世界時,心裡有無形的

境三者對我們的影響。

恐懼,色彩鮮明的影像顏色,表達出一種令人焦慮的情勢,

第二課可說是一次新的體驗,禪修加攝影在饒宗頤文化

Q & A時才知道高先生不是因為恐懼而拍攝,相反因世界的變 動而記錄當前的景物。終結時陳師姐引用心經的「五蘊皆

館中進行,由禪修組的師兄帶領我們做八式動禪及帶領我們

空」談到體會超越外景的心靈功夫,讓自己的心不要隨外境

正確的打坐方法,「清楚放鬆, 身在那裏, 心在那裡。 」

奔跑。

這些口訣,我每次都會掛在口邊。在經行中攝影,又是一個 難忘的體驗,我們每走十步就要停下來拍攝一張相,體驗在

攝影與修行,每人或許有不同階段,只是自己未知在那

無常和不能控制的外境中,仍要把握當下,在局限中盡心做

一個階段!

好。 歡迎投稿:禪修體會、佛法分享、閱讀佛典心得

請電郵至info@ddmhk.org.hk

09

註明<會訊>投稿。


六 日

運用禪修的觀念和方法

來調身、調息、調心

學禪, 就從這裡開始!

初級禪訓 密集班

6/14、6/15

6 21 六

2:30pm - 6:30pm 9:30am - 6:30pm

費用:HK$ 300 內容:學習禪修的基礎觀念及方法 對象:無禪修經驗者

9:30am-6:30pm

法鼓山香港道場

費用:HK$150 截止日期:額滿即止 (提供午齋,請自備環保餐具)

報名:請於道場網頁(www.ddmhk.org.hk)報名 地點:法鼓山香港道場

請於分會網頁或親臨分會報名

查詢:致電2865 3110與道場職員 /義工聯絡

一心頂禮佛菩薩,至誠懺悔諸惡業, 眾志發願利眾生,共建人間樂淨土。

大悲懺法會

6/28 六

7:00pm-9:30pm 法鼓山香港道場

透過禮拜《大悲懺》讓我們在諸佛菩薩前懺悔往昔所造諸惡業,並真誠發露懺悔。讓我們能為自己、 為家人求平安、幸福;進一步更為眾生祈福,實踐菩薩自利利他的大願。

法會設供燈及供花、消災及延壽牌位等功德項目

星期

時間

定 期 活 動 活動表僅供參考,如欲參加活動者,請向道場洽詢或瀏覽道場網頁及報名。 除特別註明,所有共修費用全免。

一 二 三 四

初穀心靈環保讀書會

禪坐共修

7:30pm

法器練習

學佛入門

禪藝國畫

助念組共修 佛學專題課程

9:30pm

五 六 日 每晚晚課

當下心靈環保讀書會

禪坐共修 攝影工作坊

念佛共修 大悲懺法會(每月第四個週六) 7:00pm-9:30pm 心靈環保~少年成長班 3:30pm-5:30pm

6:40pm-7:30pm * 若 分 會 舉 辦 大 型 法 會 或 活 動 , 當 晚 將 安 排 簡 單 晚 課 。 敬 請 垂 注 ! *如有海青的菩薩,請穿著海青以莊嚴道場,感恩。

※不定期活動,請參閱道場網站及道場活動訊息。 ※若有任何更動,將不另行通知。

收費活動,需事先登記報名。

10JUN2014

001


本活動所提供之膳食均為﹁素食﹂,活動參加者請勿攜帶﹁非素食﹂。

禪 日 五

(宿營)

11

~

7 15

2014

香港中文大學邵逸夫堂

7月11日2pm-4pm報到,7月15日2pm離營 對象

16-35 在學/ 在職青年 (需全程參與)

費用

$500

(包括活動期間之食宿)

語言

國語 (粵語為輔)

透過動靜兼備的藝術活動及遊戲,學習基礎的禪修方法,找回自己、了解自己,提昇個人品質,增強專注力及自信。 完成五日禪修活動的參加者可獲頒初級禪修訓練班結業證書

為讓大家全面體驗﹁清楚﹂和﹁放鬆﹂,活動期間請按指定時間作息,個人電子產品將由活動主辦單位代為保管。

青年 7 合辦 藝術行政主任辦公室 The Office of the Arts Administrator

香港道場

2865 3110

查詢 info@ddmhk.org.hk

報名 www.ddmhk.org.hk


香港道場

8/3 週日

/ 1. 法鼓山新皈依弟子 2. 對佛教有興趣,有心想皈依者 / 共三次,每次 9:30am~5:00pm / 法鼓山香港道場 / 全勤者頒發結業證明

8/24 週日

9/7

週日

/ 1. 報名期限:即日起至額滿為止 費 用 全 免 2. 報名方式: 請於 www.ddmhk.org.hk 作網上報名 3. 查詢電話:28653110 ※ 恕無受理電話報名 提供午齋,請自備環保餐具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