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通訊》第14期

Page 1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聖靈與宣教事工的關係: 楊格非牧師(Rev. Griffith John)在 1877 年 上海宣教大會前的發言 *

亦文譯** 我們面對的這個主題不是出於單純推測的 興趣。正相反,這個問題是我們非常關心的; 因為聖靈於我們的事工而言,實在不可或缺、 極其重要。 身為宣教士,我們相信,我們之所以來 到中國,乃是出於順從主的命令,而我們宣教 的目的 則是帶領這個大國的子民成為基督徒。 無論其他人做什麼,我們的職責始終是宣教。 我們來此,不是為了開發這個國家的資源,不 是為了發展貿易,也不僅僅為了提升文明程 度;而是為了與眾黑暗權勢爭戰,拯救百姓脫 離罪惡,並為基督贏得中國。商貿和科學自有 其用武之地,我們無意低估他們的重要性。商 貿和科學可能給中國帶來一種嶄新的更高層的 文明,藉此帶來充足的財富,豐富的知識,和 多樣的發明,從而減輕生活負擔,使生活比現 有階段更加幸福。但是這些都無法滿足任何屬 靈的需要,不能平撫任何靈性的饑渴,也無法 將神的生命注入任何人的心中。只有福音是神 救恩的大能,拯救人脫離罪疚和罪的權勢,脫 離道德和靈魂的苦難,這才是中國人最大的需 要。正因為相信這一點,我們才投入到這一至 高無上的事工中,竭盡所能、用盡方法傳講耶 穌裡豐豐富富的真理,使他們的心靈和良心都 能感知得到。 這是一項浩大的 屬靈工程 ,若要確保成 功,我們需要聖靈持久的同在;靠著聖靈,並

從祂領受完全的洗禮,才能得到匹配的能力 , 去完成神分給我們各人的特別事工。我們 現在聚集在此,是為了能力來禱告,為了屬靈 的能力,也是為了得到最大限度 的能力。我們 並非貶低其他方面的能力,天賦和教養都是寶 貴的才能。比如,高超的智慧便是一種難得的 恩賜。智慧超群者會在普通人之間上升到鶴立 雞群的地位,確保他對同儕發揮決定性的影響 力。也有一些人,與生俱來就有某種磁場式的 吸引力。他們所到之處,都會在人群中顯得出 類拔萃,他們的言辭也帶著獨特的魅力。這些 都是寶貴的恩賜,在聖靈的支持和聖化下,會 成為巨大的屬靈力量。但是,相對而言,很少 有人擁有這樣的才能並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但是,有一種能力,是所有的宣教士和所有的 信徒都能支取,每一個人都能完全地被充滿, 即便是最軟弱的信徒也能被賦予恒久的力量。 這便是屬靈的能力,因為我們完全倚靠神的靈 才能獲得這種能力。「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 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使徒行傳 1:8)。 讓我們現在試著認識到,我們必須倚靠聖 靈,才能支取完成我們宣教事工所需的每一樣 屬靈能力。 首先,要省察我們是否倚靠聖靈作我們一切屬 靈光照的來源。

* 本 篇 講 章 原 文 為:“The Holy Spirit in Relation to Mission Work, delivered before the Conference at Shang-Hai by the Rev. Griffith John,"China ,s Millions , Nov. 1877, pp.137-140, 156-158. ** 亦文為歷史學者、作家,旅紐華人,擁有法學博士和社會學博士,歷年在各類期刊雜誌發表學術論文,參與紐西蘭政府 機構調查研究,現為宣教士、自由撰稿人,從事宣教史料編譯等研究。

01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古時,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神的話 來。」( 彼 得 後 書 1:21)。 聖 經 是 我 們 對 啟 示性真理唯一的權威記載或標準。「神的事 情」,不論是事實,還是教義,都在這本神 聖的書中完全地啟示出來了。就此而言,基 督教信仰中任何本質性的新奇教訓,在本質上 都是錯謬的,這就是正統性的極限(Maxim of orthodoxy)。即便如此,只有聖經對我們仍 然是不夠的。關鍵問題是,我們如何知道 「神 開恩賜給我們的事」(哥林多前書 2:12)? 我們如何達到對這些真理完全確信的聖光照耀 之巔峰?身為宣稱獨一真神並持絕對真理之宗 教的教師,對其永恆真理的明晰異象和深刻信 服,對我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若沒有這 樣的能力,宣教士一定會軟弱多病,他的話語 會失去一個篤信真神者所具有的那種明晰無 誤、堅定有力的聲調,他的事工也只能是以懈 怠萎靡、敷衍了事的姿態開展。外邦人聽他的 信息時,毫無感動,亦不信服。在他治下的教 會也將缺乏亮光和能力。萬民中的宣教士需要 有能力宣稱:我知道 。對他而言,懷疑不亞於 癱瘓。他必須不斷地使用他所努力傳講之宗教 的最基要的真理。如果他的眼睛不明亮,信心 不堅定,如果他的心思意念沒有充滿這樣的真 理,對他而言他的事工便只是一份沒有果效, 沒有喜樂的繁重差事。在現今的時代,對信仰 的真理持守絕對的確信,常有明朗的異象,也 並不容易。我們所在的世代,無神論和物質主 義的傾向日趨嚴重。懷疑主義精神橫掃一切, 我們信仰的營壘不斷遭受猛烈的攻擊。神蹟被 說成是荒誕離奇的,相信超自然的事情被當成 過度迷信。甚至宇宙的被造也遭到否認,在自 然律的主宰下,神本身反而在祂自己的宇宙中 被辭退了。人們簡直不知道該信什麼,不該信 什麼;於是在現今的日子裡,連神之教會也充 斥著軟弱的信心,空洞的認罪和嚴重的世俗主 義。我在母國時,教會中一位最有能力的牧師 對我說,「楊先生,懷疑主義精神已經開始席

捲一切,無所不在地橫掃我們的眾教會,事實 上已經爬上講臺的臺階。我們已經從舊有的停 泊之處被斬斷纜繩,只有神知道我們會漂流到 哪裡。」弟兄們,我們的時代被這樣的知性思 潮徹底滲透,我們如何才能保守自己不受這些 毒害因素的玷污?我們如何能獲得對屬神之 事的明晰異象,對真理之真相完全排除一切懷 疑,願意對真理之深刻意義擴展我們的心思意 念,對真理壓倒一切的重要性強化我們的感 知和領悟?不僅如此,我們還要用最質樸的方 式,向那些看上去似乎最無法理解非物質概念 的人們,日復一日地宣講這些真理。因此我們 的頭腦不復覺得這些真相新鮮有趣,真理的能 力也不復驅動我們的心靈,這乃是一種恒常的 危險。我們如何來避免這樣的危險? 再來看我們的歸信者,他們不是屬魂 人 (psychical men)1; 對 他 們 而 言, 上 帝 聖 靈 的事並非愚拙 ,但我們也無法稱他們為屬靈 (spiritual)。到目前為止,他們中大多數人 仍處於使徒們所說的屬肉體 (carnal)階段。 他們很容易掌握有關聖經的知識和教義,令人 驚歎。但是有哪一位宣教士不為他大多數初信 者缺乏屬靈 分辨力而哀歎呢?他們在理智上接 受的真理,即是他們毫無疑問所接受的真理, 似乎並未深深地打動他們。他們的屬靈本性沒 有被「上帝聖靈的事」(哥林多前書 2:14)強 烈地激發起來,他們的道德品行也沒有顯著提 高。他們缺乏被神光照後及靈魂被翻轉後對屬 靈真理的領悟,而這些正是健壯、陽剛、尊貴 的基督信徒品格所不可或缺的。 我再次問各位,我們當如何得到或遵行, 有關「神開恩賜給我們的事」的全部擔保和明 晰異象呢?我們又如何帶領歸信者們一同進入 那不可言傳的大福樂中呢?答案只有一個: 我們必須都被聖靈充滿 。在五旬節聖靈降臨之 前,使徒們在這方面只是屬靈的嬰兒。他們對 真理的領悟極其遲鈍,眼光短淺,信念軟弱。 但是,當聖靈充滿他們時,一切都徹底翻轉

1 https://en.wiktionary.org/wiki/psychical 電子詞典中顯示,西方神學中,從 18 世紀起,將 psychical 和 spiritual 對應比照, 特指人性中接近動物的那一面,暫譯「屬魂人」。

02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了。霎時間,他們的靈魂沐浴在天國的光照中; 所有的懷疑盡都消散;他們自己的改變如此之 大,變成了「一台戲,給天使和世人觀看」(哥 林多前書 4:9)。按照神聖真理引導古時聖人 的靈,也是將同樣真理的內在真相、深刻意義 和無比美善向現今讀經之人啟示的靈。人類靈 魂天然而正常的狀態,便是被神的靈充滿的狀 態,這樣的靈魂也自然而然充滿了光明。也只 有在靈魂完全蒙光照的狀況下,才會真正地領 悟屬靈的真相。完全被聖光照耀的靈魂,是 不會在這些事上被懷疑所侵擾的;因為聖靈接 納基督的事,並將之顯明給那些可以用內心的 眼睛、開放的目力直接看到的靈魂。在這樣蒙 福的光照下,福音永恆的真相成為一種屬靈異 象,講道成為對所「見」和所「感」之體驗的 一種描述。遙遠的事被拉近了,模糊的事變清 晰了,知識人頭腦中冷淡僵死的真理轉換成激 發性的、有生氣的、激勵人的本能。而且,最 重要的是,所有屬靈真理所繫的耶穌基督,可 以在人內心深處成為時時與我們同在的永活救 主。「他不是憑自己說;他要榮耀我」(約翰 福音 16:13-14)。讓我們都被聖靈充滿,我們 帶領的歸信者也會被聖光和能力充滿,我們眾 多的初生教會也會馬上展現出應有的樣式,在 這片黑暗的土地上做天國的明燈。 再來思想,我們如何倚靠聖靈作我們一切聖潔 的即時來源。 我們作為宣教士住在中國,不僅要宣講 真理,教導教義,更當代表基督,建立一個聖 潔屬靈的教會。為了這個目標,我們需要聖潔 的能力。聖潔本身就具有巨大的能力;且是宣 教士不可或缺的能力。尤其在這片土地上,聖 潔的能力更為急需。我們的一舉一動,我們全 部的精神和脾性,我們所有的生活都在當地百 姓的眼皮底下,作近距離的品頭論足。我們的 影響力是好是壞,取決於我們的生活,勝過我 們的言語。對中國人來說,理想的教師就是一

個聖潔的人,「他完全真誠,在愛中完全,他 寬宏慷慨、和藹忍耐,內心純潔、毫不自私, 絕不逃避當盡的職責。他的生命深邃又有活 力,如同源泉,按時湧出活水的美德。人們看 見他就尊重他;聽見他的話就信任他;他所做 的都叫人喜樂。他擁有所有天國的美德,他是 在地如在天的那一位。」2 這是一個高大的典 範,但中國人並非視之為僅存於幻想或想像中 的形象,他們相信這樣的理想人物至少在某些 情況下已經被實現了。我確信,如果這種典 範不能在基督徒老師身上顯著地體現或彰顯出 來,沒有任何傳道人可以在中國成為一種偉大 的屬靈 力量。他必須不僅僅是一位善人(good man);他也必須是一位聖人(holy man), 展現出「在每樣善事和每種虔敬上熱心服事」。 他必須是一個被聖靈充滿的人,神的靈必須在 他裡面大大地激勵他。他必須是一個不僅僅願 意花時間掌握中國文字和文學的人,也是肯花 時間操練聖潔的人。中國人要看到的,不是我 們自己,我們可憐的自我,而是我們裡面的神。 然而,這樣高大的品格,在這篇土地上 被視作少數被揀選者才配得的遺贈。中華民族 總體而言不認為這樣的典範可以普及眾人。但 新約正好相反,為我們展現出一個從神而來的 基督徒當有的品格,所有自稱為基督門徒的人 都要效法。「基督裡新造的人」並非儒家思想 中的聖人,兩者在許多方面是截然不同的。然 而,完全真實的基督教理想,應能接納孔夫子 學說中真實之處。我現在無法細說這一典範; 但我只想說,聖潔是其中極其基要的因素,能 包括其他一切的要求。新約中理想的基督徒乃 是一位「聖徒」,也就是聖潔之人,完全分別 為聖歸於神,為公義和真理獻身;新約中理想 的教會乃是一座屬靈的聖殿,以聖人組成的活 石建成。現在對我而言完全清楚,只要這一理 想模式未能在這片土地上的教會中充分地體現 出來,沒有在教會成員的生命中成為真實可見 的,我們的進展就一定是緩慢而難以令人滿意

2 這段引文出處不詳。在 Hampden C. DuBose, The Dragon, Image, and Demon or, The Three Religions of China, Confucianism, Buddhism, and Taoism : giving an account of the mythology, idolatry and demonolatry of the Chinese (New York: A. C. Armstrong & Son., 1887) 一書 42 頁,有一模一樣的英文表述,估計是當時某段儒家經典廣為流傳的英譯。

03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的。中國人必須先信服這件事:基督教是一種 實用的真理,而非僅僅是一個信條體系,他們 才會普遍地接受這個信仰。他們必須先看到這 是一種能夠改變人心,翻轉生命的能力,他們 才會接受這一宗教。有思想的中國人的問題, 很接近當年猶太人對基督所提的問題—「你 是誰 ?你行什麼神蹟,叫我們看見就信你」(約 翰福音 6:30),意思是說,「你自稱為從神而 來,並帶著救恩的能力,但是我們如何知道你 不是個騙子呢?你如何證明自己是從天而降的 呢?」弟兄們,我們該如何回答他們呢?是聖 經嗎?是包括基督教信仰證據的書籍嗎?他們 很有可能永遠不會去讀—可以確定的是,很 少有人會被這些書說服。然而,有一種論據, 如果能明晰有力地展現出來的話,會贏得他 們的認真對待和深深尊重,那個證據就是歸信 者們聖潔而無可指摘的生活,向他們提供記載 其他年代和其它地方的聖徒故事的書籍是沒用 的。我們必須能指著自己教會中的聖徒,說: 「看哪,這就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 司,聖潔的國度」(彼得前書 2:9)。我們必須 能和使徒之後兩百年的那位基督老僕人 3 一起說: 「給我一個人」,他說:「輕易發怒、譭謗成 性、不受管制,我會讓他成為神的羔羊之一。 給我一個人,貪婪成性、欲壑難填、只顧自身, 我會還你一個慷慨大方之人。給我一個怕苦怕 死之人,我會還你一個不怕絞刑,不怕長矛, 不怕獅子的人。給我一個放蕩不羈的酒色之 徒,我能還你一個清醒、守貞、有節制的人。 給我一個沉湎於欺詐、不義、愚蠢、犯罪的人, 我會還你一個公義、慎重、無害的人。」當我 們面對驕傲的儒士們,能對他們說這些熾熱的 話,把我們的歸信者當作基督無可辯駁的見證 指給他們看時,我們便為我們信仰的神聖性贏 得了不可否認的論據。但我們還要等多久,基 督教信仰神聖的源頭和能力,才能在中國出現 這種難以反駁的論據呢?往下看的話,我們好 像還要等待好多代人的努力。然而舉目往上看

的話,我們就沒有理由需要等待。聖靈就是一 切聖潔的創始者。每一個聖潔的心思、每一個 聖潔的情緒、每一個聖潔的行動,都承受了聖 靈的默示。聖靈有能力也願意在我們以及基督 裡的嬰孩們身上作工,使我們「在他面前成為 聖潔,無有瑕疵」(以弗所書 1:4)。讓我們 相信,聖靈的洗禮可以讓他們達成;讓我們為 他們代求,也教導他們自己尋求,帶著熱切恒 久的殷勤尋求。讓我們如此行,天上的窗戶不 久便將打開;天國的鴿子,就是那位聖潔的靈, 就要降臨在他們身上,使他們分別成聖,成為 「神藉著聖靈居住的所在」(以弗所書 2:22)。 這樣的話,幼小的中國教會將成為聖靈大能的 體現,並道成肉身成為我們蒙福信仰之神聖恩 賜。 再來思想,我們如何依靠聖靈作我們屬靈合一 的源頭。 教會要有能力,合一是不可或缺的。我說 的不是一致,而是「聖靈的合一」。取得一致 對我們而言是不可能的,我也不確定,即便可 能的話,是否值得追求。我們尋求的合一,乃 是我們在神所有的工作裡可以看到的 —— 多 樣性的合一,表相各異的生命性合一。正如人 類只有一種,但種族卻有很多。身體是一個, 但肢體不都是眼睛。景色只有一道,但景色之 美卻由不同的顏色和形狀組成。屬靈的世界也 是如此,「恩賜原有分別,聖靈卻是一位。執 事也有分別,主卻是一位。功用也有分別,神 卻是一位,在眾人裡面運行一切的事」(哥林 多前書 12:4-6)。我們在所受的教育,宗教操 練,頭腦的能力和各自的特性方面,相差很大。 我們不能以完全一樣的觀點看待事情,採用同 樣的方法,進行同樣的工作。而且我們也不需 要這樣做。正確的原則是讓每名信徒決定什麼 是對自己最正確和最好的事,然後全身心投入 地去做。 在此基礎上,作為基督教會的不同部分,

3 當為古羅馬基督徒作家拉克坦提烏斯(Lactantius,240-320)。

04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以不同差會代表的身份,我們再彼此連接。我 們的事工的外在方面不可避免地帶有一定程度 的多元性。屢見不鮮的是,那些拼湊在同一差 會,不得已一起同工的人,往往彼此之間沒有 很多天然的共性。而這正是危險之源。 我們若要在彼此相交的個人關係中合一 地共居,面對我們事工的共同敵人形成一道 堅不可破的前線,那位賜平安施慈愛的神必須 住在我們心中,把我們整個的天然本性分別為 聖,作祂永遠的聖殿。既然都在基督裡面,我 們在屬靈生命中即成一體;無論我們是否認 識或承認這一事實,我們都是一體。然而重 要的是,彼此心中要充分地認識到這種合為 一體的要素,並有力的活出來,以至於我們 之間的差異完全地相形見絀。我是公理會友 (Congregationalist),而那位弟兄是聖公會友 (Episcopalian),但如果這地的百姓在我們兩 人身上看到的,都是同樣的基督精神,都在神 的光照下行事,彼此分享聖潔的團契,對他們 而言這點小小的差異又有什麼關係呢?在這種 情形下,外表的不同就好像襯托出本質合一的 鋁箔一樣。我們需要的合一,是由聖靈充滿和 內住而引發並保守的合一,並會生出平安、彼 此相愛、在一切可行事工上的熱情合作。我們 需要的合一,也不會容忍不同差會之間產生豔 羨、嫉妒,和不潔的爭競,如此種種皆來自魔 鬼。這樣的合一,也會永久止息宣教士之間所 有的刻薄言談和寡情行為。在聖靈居住和管理 之處,這類事沒有立錐之地。聖靈降臨在門徒 身上之前,他們之間有過爭競,為瑣事彼此嫉 妒,發生過誰是天國最大之人的不當爭執;但 當聖靈的火將門徒心中所有這些不潔之念焚燒 殆盡之後,他們就在基督裡合而為一了,單純 地渴望服事主。他們之間彼此的團契牢不可破; 所有人都從這些人的彼此相愛中,看出他們是 耶穌的門徒。「我不但為這些人祈求,也為那 些因他們的話信我的人祈求,使他們都合而為 一。正如你父在我裡面,我在你裡面,使他們

也在我們裡面,叫世人可以信你差了我來」(約 翰福音 17:20-21)。卡萊爾(Carlyle)4 曾說, 「人心不該彼此為敵,而當彼此同心,單單聯 手抗擊邪惡。」 再來思想,我們如何依靠聖靈做我們屬靈喜樂 的源頭 「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 量 」( 尼 希 米 記 8:10)。 喜 樂 有 三 種:天然 的 (natural )喜樂,其源頭是單純天性的。有 可能是符合倫理的快樂,受感於良心的許可; 有可能是知性的快樂,源自有意識的運用高超 的思考天賦和文化,或是智力性的誇勝帶來的 成就;有可能是動物式的快樂,源自健全的身 體,或者是動物般的勃勃生機。豐收的喜悅, 世俗的成功,也都可以帶來快樂。其次,還有 一些非天然的 (unnatural )快樂,包括由各種 興奮劑產生的欣喜。比如,好飲之人依靠酒杯 和毒品獲得迷醉之樂,癮君子靠此做白日夢, 思想家和演說者靠此提振腦力和打起精神。 但是,還有另外一種快樂——那就是屬靈的 (spiritual )喜樂。這是來自聖靈的喜樂,跟其 他的喜樂完全不同,且無限的超越它們。這乃 是看重赦免之恩的喜樂,聖靈在人的靈裡面所 見證且確保的。這乃是做神後嗣的喜樂,內心 深處呼喊「阿爸天父」的靈。這是從罪的權勢 和奴役中得拯救的喜樂。這是從健康的靈性和 豐盛的屬靈生命中流露出來的喜樂。這是從內 心認識到聖父和聖子已永駐胸臆之間才能湧流 而出的喜樂。這是活在神裡的歡喜,在耶穌裡 的快樂。 使徒將聖靈充滿和被酒充滿做過對比, 「不要醉酒,乃要被聖靈充滿」(以弗所書 5:18)。五旬節那天,人們見證了聖靈澆灌到 門徒身上後發生的果效,有人說「他們無非是 新酒灌滿了」(使徒行傳 2:13)。使徒時代的 教會享受到聖靈奇妙的豐富,喜樂正是教會大 有能力的果效之一。基督徒們以難以言表的 喜

4 當為湯瑪斯 ‧ 卡萊爾(Thomas Carlyle, 1795-1881),蘇格蘭評論家、諷刺作家、歷史學家。這句話出自 1843 年初版的 Past and Present 一書。https://www.azquotes.com/quote/657702, 2018 年 11 月 29 日流覽。

05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樂為樂,歡喜快樂地 凡物公用。在聖潔的喜樂 感染之下,他們放膽傳講真道,主的話語通過 他們傳遍了四方。 我們作為宣教士,正是需要被這種喜樂充 滿。若非如此,我們的事工就成為一種重擔; 我們會以奴隸之心勞苦煎熬,而奴隸之心從來 不會剛強。但我們的中國弟兄們尤為需要喜 樂。無論是在宗教方面、還是感官方面,他們 都曾以異教的風俗為樂,而我們挪去了他們的 快活。如何保守他們不去貪戀埃及的肉鍋呢? 遠離外邦人生活中的韭菜、圓蔥、大蒜呢?只 有一條路。這個新的信仰必須成為他們的喜 樂。據說,塞壬(Sirens)這樣的女妖,5 她們 的壽命長短取決於如何施展自己的魅力。她們 的歌聲像施了甜蜜的魔法,迷人到一個地步, 聽到的人都會在欣喜若狂中死去。傳說中,連 古希臘國王尤利西斯(Ulysses)6 靠近這些女 妖時,都要用蠟堵住同伴的耳朵,把自己綁 在桅杆上,才倖免於難。但是,當阿爾戈英 雄們(Argonauts)7 遇到賽壬女妖時,伊阿宋 (Jason)8 命令俄耳甫斯(Orpheus)9 彈他的 七弦豎琴。他歌聲的魅力勝過了女妖們,阿爾 戈船上的英雄們安全的駛過;女妖們頓時投海 自盡,變成礁石。這便是用音樂戰勝音樂,用 歌曲戰勝歌曲,用喜樂戰勝喜樂的例子。如果 我們的歸信者要在試探之力下蒙保守,在恩典 中成長,為基督而勇敢果幹,他們必須在基督 教信仰中找到類似的魅力。我們能向他們推薦 的最高且最好的服侍,並非堵住他們的耳朵, 把自己綁在桅杆。讓我們還是教導他們暢飲聖 靈的喜樂,他們將不再渴想過去生活中的享樂 了。 我希望有足夠的時間能夠思想,如何依靠聖靈 作我們宣教士難以言傳的另一種能力之源,就

是公開和私下與人靈魂交往的能力 。 有些人大有這樣無價的恩賜。他們好像能 洞察對方的靈魂,閱人心思,體察需求,同情 其境,與之交談時能以奇妙的方法開門見山, 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他們不一定有深刻的思 想,或者多麼能說善道。但他們有一顆懇切博 愛的心,滿有來自神的能力。他們祈盼靈魂的 得救,全人全心似乎滿溢著一種超常的能力, 絕非自身所有。他們說話時,聽的人會感到自 己像是被一股超自然的力量擒拿住,驅使自己 降服,或是奮力抵擋。人們常常不知這些人為 何具有如此大的影響力。從人的角度看不出他 們有何異能;但是他們是在驅動下感受 或承認 自身所滿溢的神秘力量。很多年以前,新澤西 州一位長老會平信徒卡朋特(Carpenter),就 曾表現出這樣驚人的能量。他教育程度不高, 智識也平平。在聖靈恩膏他之前,只是教會中 不起眼的小人物。但當他一旦接受了聖靈的恩 膏,就變成了一個具有極大屬靈能力的人。最 剛硬的罪人在他的勸誡之下也會癱軟成泥,投 靠基督。按非常可靠的調查,因他直接得救的 人在他去世時已超過一萬之眾。芬尼(Finney)10 是另一個例子,我們知道他歸信之後不久,領 受了聖靈奇妙的洗禮,且有一系列驚人的果效 接踵而來。他私下的對話,連自己都忘記了, 卻如同火炭般印在人心,喚醒了他們的罪惡 感,若不接受贖罪之血的清灑,就斷不得平安。 有一次,在他開口之前,工廠裡的工人們紛紛 跪倒在地,哭求神的憐憫。又一次,芬尼穿越 紐約州中西部抵達一個叫羅馬(Rome)的靈 性低迷的村子。他進到當地牧師家中,和家裡 的人談話不到一小時,牧師全家就跪在地上祈 求神的赦免和聖靈的充滿。隨後幾天,村裡和 四野的男女老少都悔改信主了,最後因為所有

5 「塞壬」是希臘神話中人首鳥身的女怪物。 6 「尤利西斯」是拉丁語的轉寫,希臘語做奧德修斯(Odysseus),此人是古希臘的國王,英勇善戰、足智多謀,曾參加過 特洛伊戰爭。 7 「阿爾戈英雄」是希臘神話中在特洛伊戰爭之前出現的英雄,乘船尋找金羊毛。 8 「伊阿宋」是拉丁語的音譯,英語做 Jason,此人是希臘神話中帶領阿爾戈眾水手奪取金羊毛的英雄。 9 「俄耳甫斯」是希臘神話中的音樂家。 10 查理斯 • 芬尼(1792-1875),美國長老會牧師,第二次大覺醒的領導者,被稱作「現代復興之父」。

06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人都得救,這位佈道家功成身退,繼續前往其 他地方,見證神如何通過他這個器皿帶來福音 的新勝。這是一種奇妙的恩賜。願神使每一位 在華的宣教士都得到最高程度的恩賜。 我希望自己也有足夠的時間能夠思考,我們如 何倚靠聖靈發出每一個誠心的禱告 。 但是,我為何還要一一列舉細例呢?我 們難道不是在事工所需的每一樣 屬靈資質上都 需要倚靠聖靈嗎?又在每一次 真正的得勝上依 賴他嗎?我們想要中國人自己的牧師、教師、 傳道人、執事嗎?乃是聖靈親自呼召合宜的人 來就任,各盡其職。我們渴望看到這個民族離 棄啞巴偶像和罪惡,轉向永生神嗎?只有聖靈 能叫人認罪,將基督啟示在他們內心深處,使 他們重生,帶領他們悔改並歸信。我們想在這 片土地上建立一個聖潔屬靈的教會嗎?我們期 待看到眾教會能夠自給自足,自我管理,獨立 傳福音嗎?無論是信徒個人,還是就教會整體 而言,聖靈都是一切聖潔的源頭,一切屬靈生 命和光照的源頭,一切安慰和喜樂的源頭,一 切能力和功效的源頭。弟兄們,我們要為我們 中間任何人所擁有的天然恩賜和知識文化而感 謝神。對這地百姓的語言及文學知識的充分瞭 解,對他們的宗教習慣、思維方式、社交習俗 的廣泛瞭解,我們如何強調都不為過。願每一 位宣教士開出口來都像地道的中國人,在文學 造詣方面個個都如同翰林學士。這些方面我們 成就再多也不為過,主都能使用我們。但若沒 有神聖靈大能的同在,所有這些恩賜和成就在 屬靈的工作上都毫無作用。一個普通智力和教 育程度的人,在領受聖靈的洗禮之後所擁有的 屬靈能力,遠比一個頭腦強大但聖靈難以驅動 的人大很多。 我想提出三個問題。 第一,我們是否被聖靈充滿? 我們的歸信者所享有的聖靈之豐富,是 否可以與使徒時代的基督徒相比?問題不是: 我們是否有聖靈?因為我們當然或多或少都

07

領受了聖靈。門徒們在五旬節的前夕得到了聖 靈,因為他們是復興的人,主耶穌真正的追隨 者。但正是在那一天,聖靈進入了他們的屬靈 本性並充滿 了他們。正是在那一天,他們被祂 的聖火淨化到一個地步,以至於他們以一種特 殊的方式成為祂分別為聖的殿;他們從高處獲 賜如此的力量,以至於他們通過神大有能力地 拉下仇敵的堡壘。正是在那一天,他們接受聖 靈 全 然 光 照 的(all-illuminating), 全 然 成 聖 的(all-sanctifying), 且 是 全 然 賦 能 的(allstrengthening)同在 。那一天,他們的智慧成 為了神聖的光照,他們的心因神聖的恩慈而顫 動,他們的舌頭帶出了神聖的力量。他們是單 單地被聖靈充滿 ;他們意識到主關於另一位保 惠師之降臨的所有應許。基督告訴他們,他的 離開是與門徒們有益 ,因為聖靈的同在對他們 而言,比基督個人的同在更重要。隨著保惠師 的到來,他們將被賦予這樣的力量,以至於他 們可以做比基督本人所做的更大的事:他們將 充滿屬靈的生命,以至於心中湧流出生命的江 河;他們常常活在聖父與聖子的同在中,以至 於他們總是滿有 喜樂。如今,這一切對他們來 說,已成為一個光榮的現實。 而且,這種蒙福的經歷並沒有在五旬節那 天消失,屬天的鴿子並非只是臨時下凡短訪, 並再度振翅而飛。聖靈常與他們同在 並住在他 們中間 。讀使徒教會歷史的時候,很難不觀 察到和感覺到她充滿聖靈的特質。聖靈是使徒 時代基督徒們的一切。他們尋求並獲得這一恩 賜,作為一種獨特的祝福。在撒馬利亞,許多 人在腓利的講道下歸信了。此事之後,彼得和 約翰被差派到他們中間,我們讀到「就為他們 禱告,要叫他們受聖靈。…… 於是使徒按手他 們頭上,他們就受了聖靈」(使徒行傳 8:1517)。使徒保羅對以弗所某些門徒提出的最重 要的問題是:「你們信的時候受了聖靈沒有?」 (使徒行傳 19:2) 是的,使徒們是聖靈充滿的人;聖靈與那 個時代的教會的同在是一種獨特的、彰顯的、 強大的現實。我再問一次,我們之被聖靈充滿,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是否達到使徒們在五旬節當天和之後被聖靈充 滿的地步?中國的教會是否認識到她對聖靈 的見證,是否可以與一世紀的教會相提並論? 我們是否從高處獲賜這一能力 ?我們充滿喜 樂嗎?神的生命在我們內心經歷中成為活水 泉源 ,永遠在靈魂中滿溢,如同活水的江河 , 不斷湧流出來祝福眾人,談說分享這樣的事, 難道不是一件樸素而率直的真理嗎?「我去 是與你們有益的」(約翰福音 16:7)。我們 是否認識到,這位保惠師內住的同在是如此 生動,如此充實,如此令人滿足,如此個人 化,以至於我們可以真實地說:「主啊!這 是你自己恩典的應許,你的聖徒們已經證明 了信實的話語」11 ? 我的第二個問題是:對我們而言,新的五旬節 是否可能? 這個問題只能有一個答案:一定是可能 的。我們仍處於聖靈的時代(the dispensation of the Spirit)12 。神的大能並沒有在那一天用 盡,那一天聖靈的洗禮只是神將向人進一步彰 顯的鄭重承諾。「以後,我要將我的靈澆灌凡 有血氣的」(約珥書 2:28)。使徒們是否需要 被聖靈充滿?我們也是。他們的事工是否又大 又難?我們的也是。他們是否是基督之心所寶 貝的,也是父神所珍愛的?我們也是。我們經 常說起來並表現得,好像領受聖靈的恩賜是世 界上最難的事,特別是達到充滿的程度;然而 可以肯定的是,沒有比聖靈這個禮物,天父更 願意賜給那些向祂求的人。「你們雖然不好, 尚且知道拿好東西給兒女,何況你們在天上的 父,豈不更把好東西給求他的人麼?」(馬太 福音 7:11) 這是天父的應許。我們是祂的孩子; 祂以無法形容的愛愛我們。祂樂意讓我們像祂 一樣;為了這個目標,祂不僅願意,而且還想 辦法用祂自己的聖靈來充滿我們。祂給我們一

項偉大而榮耀的工作,並且正在等候賜下必要 的能力來裝備我們。古往今來,一直有人有信 心向天父祈求聖靈的充滿,並且也獲得了。神 的應許是:「你們尋求我,若專心尋求我,就 必尋見」(耶利米書 16:7)。摩西曾說:「求 你顯出你的榮耀給我看。」耶和華回答說: 「我要顯我一切的恩慈,在你面前經過,宣告 我的名。」(出埃及記 33:18-19)所以現在 也是如此。讓我舉個例子。以下是穆迪先生 (Mr. Moody)自己的話:「當我在芝加哥的 法威爾大廳(Farwell Hall)講道時,我從未比 那時更努力地準備我的講章。我一而再再而三 地佈道,但仿佛只是對著空氣說話。一位賢德 的女子曾說:『穆迪先生,你的講道似乎沒有 力量。』哦!我的願望是能夠得到新的恩膏。 於是我請這位女子和其他幾人每週五的四點來 和我一起禱告。哦,我是何等可憐地祈求神可 以填滿空空如也的器皿!芝加哥大火之後,我 在紐約市走進華爾街的銀行時,似乎感覺到一 種奇妙而強大的力量籠罩著我。我走進賓館, 在自己的客房裡向神流淚,並哭喊道:『噢, 我的神哪,不要挪開你的手。』祂如此充滿我, 似乎超過我所能承受的。若是我以誇口的方式 說話,求神赦免我;但從此以後,我每次佈道, 神都賜給我一些靈魂。哦,我不會用全世界的 財富去換取四年前的那種經歷。即便你將它推 到我的腳前,我會把它像足球一樣踢開。對你 們之間一些人而言,我像是一個奇蹟;但我看 自己,比任何人看我,更像一個奇蹟。這些是 我一字不差地在芝加哥佈道的講章。這不是新 的講章;但是這次帶著神的能力。這不是一種 新的福音;乃是具有聖靈能力的舊福音。」弟 兄們,為什麼聖靈在我們身上的這種充滿被認 為是不可能的?這種洗禮臨到我們身上的形 式,並非必須以臨到這位偉大的佈道家,甚或 使徒們身上完全一樣。聖靈可以像強勁的狂風

11 這行詩句引自當時在聖公會流行的一本書(The Christian Year: Thoughts in verse for the Sundays and Holidays throughout the year )中,復活節後第四個主日的一首詩,全詩基於對約翰福音 16:7 的默想。 12 時代論(dispensationalism)是當時為大家普遍接受的一種神學體系,認為神在不同時代以不同的方式管理世界,信徒在 不同的時代也當接受不同的職分,回應神的啟示。經文根據出自以弗所書 3:2-4,其中將神對恩典的賜予用 dispensation 這一英語單詞,後來的學者對這一詞的希臘原文有不同的解讀。

08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到來,或者像夏日的陣雨一樣降臨,或者像溫 柔的露水一樣形成;但無論哪種形式,祂都能 用自己的生命、光照和能力充滿人。然後,雖 然我們都不是保羅或彼得,甚至也不是芬尼或

量的無神論,這就是為什麼我們沒有被他的大 能所充滿 ; 以及為什麼我們事工的進展如此緩 慢。我們使聖靈擔憂;因此我們的靈魂貧乏, 膀臂無力。

穆迪,但我們每個人都會受激勵盡其所能,獲

我的第三個問題是:如何獲得這種聖靈的充 滿? 我們讀到門徒們「都同心合意的恒切禱 告」(使徒行傳 1:14),讓我們略花時間看一 下這一奇妙的禱告會。雖然因耶穌被釘十字架 一事門徒們一度四散,彼時卻都 在場。彼得在 那裡,卻變成一名更智慧、更堅強的人。好懷 疑的多馬在那裡,但他的信心已牢固地建立起 來。瑪利亞(耶穌的母親)在那裡,第一次奉 她榮耀的兒子的名禱告。他們都同心合意(with one accord )13。這原是一個音樂術語。他們不 僅是一場身體的聚會,也是一場靈魂的音樂會 —情感、目標和願望都合一的靈魂所奏出的 和絃。他們同心合意的恒切 等候。他們的祈禱 中有一種堅持不懈和合而為一的精神。他們受 命堅守,直到獲賜能力,他們單純地順從了。 但他們並沒有無所事事地閑等;他們「都同心 合意的恒切禱告 」。他們如此行是憑著信心, 對他們永活之主和他的應許之言毫無保留的信 心。他們知道他不會讓他們失望。在這十天的 禱告期間,世界徒勞無功地在教會的門口敲 打。到目前為止,他們還未裝備好面對這個世 界。他們意識到自己的完全無助,也感到自己 必須徹底依靠神支取力量,所以他們被迫持續 祈禱。但他們知道自己的努力並非徒勞無功; 因為他說:「你們若向父求甚麼,他必因我的 名 賜給你們」(約翰福音 16:23)。他們奉耶 穌的名,把祈求放在他的金香爐裡;他們的祈 禱升到天父的寶座前,因獨生子的名義獲得權 柄和嘉許;他們的忠心奉獻在五旬節得到加冕。 這就是使徒們所做的,這也是我們必須做的。 禱告是不可或缺的條件。「諸天有聖靈的餘波; 禱告輕拍寶池,出口隨之擴展。」但我們的禱 告必須是懇切的、合一的、有信心的和恒久的。

得能力去完成所有神所託付他的工作。神的本 意絕非讓我們在沒有領受從上面來的能力的情 況下,便進入一生的志業,或者嘗試持續服事。 這不僅是我們的特權,我們也有嚴肅的義務去 尋求並獲得這種能力。如果真有一位聖靈,如 果我們裡面和我們周圍真有一位無限的聖靈, 而且如果這位靈能夠並且願意滿足我們最深的 渴望,達到並供應我們每一個需要 —— 如果 這是真的,那麼我們應該把未被聖靈清楚同在 所充滿的情況下的任何禱告、任何講道、任何 個人談道,都當作一種罪 (不是一種不幸 ,而 是一種罪 )。弟兄們,我們相信聖靈嗎?毫無 疑問,在神學上 我們信?但是實際上 呢?你們 有沒有觀察到,與其他主題相比,有關聖靈的 著作和探討顯得何其少?聖父是一個不變的主 題;聖子是一個不變的主題;福音的道德性是 不斷被傳講的;但是神之聖靈相對而言被遺忘 了,基督徒很少被敦促把聖靈內住的豐盛性 , 作為一種獨特和可獲得的祝福來追求。我們何 其少在我們的學院和大學中,提到這種屬靈賦 能的特殊賜予!我們雖然會激勵學生為他的事 工尋求其它所有資格,但很少會將他的注意 力引到這一方,這才是最不可或缺的資格!然 後,當一名年輕人加入宣教差會的服事時,我 們很少會讓他覺得任何其它的恩賜稟賦都不能 與此一項相提並論!他會被問到知道多少拉丁 語、希臘語和希伯來語,讀過多少本神學方面 的書,為何相信自己是一個歸信的人,並被呼 召為宣教士。但是我們很少會提到這個問題: 「你從高處得到能力 了嗎?」而且一個人很少 被告知要與他的上帝同行同住,直到天父的 應許臨到他身!雖然我們的信經說「我信聖 靈」,但在我們的實踐中毫無疑問存在真實分 13 英文單詞“accord“可以理解為和絃(chord),源自法語。

09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禱告必須發自一種強烈的匱乏感,並毫不動搖 地堅信聖靈隨時願意、也足以滿足我們的需 求。我們必須與我們的歸信者們一起禱告尋求 這種難以言表的恩賜,相信我們的天父,既已 無保留地將聖靈賜給耶穌,必將超乎我們所求 所想地回應我們的禱告。但是,我們尤其必須 花很多時間與神獨處。屬靈的事工消耗屬靈的 力量;我們的靈魂只能通過住在至高者的隱秘 處才能得到補充。「除了在寶座前等候別無他 法」,有人說,「除了保守己心在羔羊的眼目 之下別無他法,一次又一次地被他的靈穿透, 就能把靈魂置於這樣一種狀態,成為把神的光 和能力傳給他人的合宜器皿。」14 把自己的事 情扛在自己肩膀上的人,工作起來和一個無神 論者沒有差異,只到走投無路時才開始祈禱, 這樣的人必然是軟弱的,且註定會失敗。他將 依靠自己,神會任憑他被自己的武器擊倒。然 而,若有人已經學會隨時 且直接 來到神面前, 並與他面對面相交的秘密,則執掌到一種強大 的力量。路德的敵人們常說他可以從神那裡獲 得任何東西。蘇格蘭的瑪麗女王習慣說,她害 怕 約 翰 • 諾 克 斯(John Knox)15 的 祈 禱, 遠 勝於對伊莉莎白女皇的艦隊和軍隊。弟兄們, 如果我們作為傳教士的團體,決意代表我們自 己、我們的歸信者和周遭的異教徒來證明禱告 的最後可能的有效性,那麼在中國的試驗結果 會是什麼呢?「我已經暗示了我的恐懼」,約 翰 • 福斯特(John Foster)說,「除非有不尋 常的徵兆 ,否則期望人類在宗教治理方面取得 不同尋常的成功著實需要異象。那麼,強調祈 禱的精神便是這種徵兆 。如果全體或大多數基 督教的門徒聯合起來,人人都具備懇切不懈 的決心相信,合一且堅持的祈求所發揮的最 大努力,定能使天國絕不保留任何一種影響力 — 這將是世界革命即將到來的標誌。」弟兄 們,為什麼我們不該在這次大會上有這樣一種 徵兆 ?但要獲得這樣的徵兆 — 立定心志為

這樣的一種祝福來禱告 — 我們自己對神分 別為聖的決心必須是絕對的。我們不能 、也不 敢 ,在意識到自己心中和生命中秘密野心的存 在和影響,以及半心半意的獻身的同時,卻要 求聖靈賜下最高的恩賜。我們若要被神充滿, 必須倒空自我。自我意志必須滅亡,我們的靈 魂在聖靈的手中才會變得完全柔韌易塑,在我 們仍有能力時,以王子的身份,與神與人一起 獲得能力,並且得勝。我們必須甘願一無所成, 無論這使我們多麼痛苦和卑微。 哦!願我為無有,惟有他腳前守候。 願我器皿破碎倒空,好適合我主來使用。 16 弟兄們,我們暫時離開各自的宣教站,為 協商與我們的事工有關的重要事項在這裡相聚 一段時間,做的很好。中國正以前所未有的程 度對外開放;我們負責的教會正在倍增和擴展。 這片巨大的禾場如何被更充分地分配,這項增 長的事工如何更有效地調度,已成為一個迫切 的問題。除此以外,各種事工的運作方法已經 過長期嘗試,所以我們想要獲得各種方法固有 的和相對價值之完整且可靠的信息。但是在內 心深處我確實覺得,我們迫切需要的是神大能 的洗禮。我希望從本次大會回來時,不僅頭腦 被很多寶貴信息所充實,受到催促,而且也被 聖靈所充滿。中國已殤 —— 既死且僵 。我們 的計畫和組織對這個偉大民族而言實在微不足 道。他們要的是生命 。基督來,是為了賜生命; 他不是「我曾是 」(I was ),而是「我就是 」(I am )。「我就常與你們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馬太福音 28:20)。使徒成功的秘訣不在於 他們所做的和所說的,而在於基督在他們裡面 和與他們同在這個事實。他們用基督的眼去看 見,用祂的心去感受,並用祂的能量來服事。 他們一無所是,基督就是一切,基督在他們的 個人生命中生活、呼吸和得勝。他們的全人全 心充滿了祂的生命,他們的靈魂沐浴在祂的光 照下,他們的靈魂燃燒著聖愛的火焰,他們在

14 引自衛理公會宣教士有關聖靈的著作:William Arthur (1819-1901) The Tone of Fire, 10th Ed. London, 1857, pp. 309-11. 15 諾克斯(1514-1572)是蘇格蘭宗教改革領袖。 16 引自讚美詩「哦,我願成為無有」(Oh, To be Nothing)(聖徒詩歌 395 首)第一段。

10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人群中行走如同超自然力量的化身。他們以聖 靈的方式說話;與人接觸時,一種神秘的能量 從他們裡面流露出來;在他們充滿活力的觸摸 下,已死的靈魂開始進入生命。聖靈執掌了他 們本性的最高才能,並按照祂自己的意願與他 們同工。弟兄們,我們若要觸動這個強大的帝 國,必須成為這個樣式。但要成為這樣,恩典 的寶座必須成為我們的避難所 —— 最高的隱 秘處必須是我們每日每時的居所。我們必須花 時間 與神親密相交;我們必須花時間 讓祂的能 力充滿我們;我們必須花時間 成為聖潔 。願神 在大會期間幫助我們,用懇切不懈地禱告來等 候祂!讓我們把我們的渴望同心合意地放在一 個請求中,為要求得聖靈的洗禮,不斷地上呈 所請直到我們得償所願。以利亞如此禱告;他 匍匐在地,在他的請求得到應許之前決不起身; 雅各如此與天使角力;但以理如此將他的臉 朝 向耶和華他的神,門徒們也都如此「同心合意 的恒切禱告」。

新書資訊

歷史文化叢書 13

「溫州教會」領導模式的再思 作者:舍禾

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 出版

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 No.27 本刊於 2008 年收錄於 A&HCI 索引

訂購請洽本中心

11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校史、會堂史、機構史的編撰與書寫」 學術研討會會議紀要 *

王政文 東海大學歷史學系、東海大學圖書館與臺 灣基督史學會於 2018 年 12 月 21 日(週五)共 同舉行「校史、會堂史、機構史的編撰與書寫」 學術研討會。會議在東海大學圖書館良鑑廳舉 行,相關海內外學者專家 約八十人與會,相互 切磋討論,匯聚學思。 會中共有三場論文發表,及一場論壇。三 場論文發表 分別由歷 史 系王 政 文 主任、著名 基督教史學者查時傑教授(臺灣大學)、資深 基督教史研究專家王成勉教授(中央大學)主 持。 發表 人于 禮本 教 授(臺南 藝 術 大學 藝 術 史學系)從會堂史與機構史的紀錄,討論德國 天 主教修會在 臺灣的教 堂建 築。吳蕙 芳教 授 (海洋大學 海洋文化研 究 所)分析歷年 臺灣 天 主教刊物,從 Formosa High Lights 到《聖 三堂訊》,觀察臺灣天主教堂的發展。陳子仁 老師(中台神學院)從日治時期堂會議事錄的 懲戒記錄,討論堂會史的隱與顯問題。黃柏華 女士(臺南藝術大學藝術史學系)從圖像角度 討論聖教書會出版的宣教圖像〈浪子回頭〉。 周傳姜教授(長榮大學護理學系)透過史料搜 尋過程 與重 要 檔案資源,介紹 現代護 理機構 在中國之啟蒙與早期發展史。陳能治教授(南 臺科 技 大學 通 識 教育中心)則從歐 柏 林 大學 相關檔案中,討論「歐柏林山西」(Oberlin-inShansi) 與東海大學的關係建立與終止。陳中 陵老師(新北市五華國小)以救恩之聲廣播中 心為例,探討基督教廣播工作在臺北的發展。 盧啟明主任(臺灣基督長老教會歷史檔案館) 藉由普世與本土的雙重概念,重新探討臺灣基

督長老教會的合一運動。 校史論 壇由東海大學圖書館彭懷真館長 主 持,會中邀 請 各校 校史機構的代 表 及 撰 寫 人,分別說明各校校史編撰的經過,以及書寫 過程中遇到的相關問題。佛光大學歷史學系范 純 武 教 授指出,宗教 大學 編 纂 校史的困難 與 神聖性問題。臺北市 立大學圖書館張 弘 毅 館 長,藉由該校「雙年碑」來解釋不同年代的人 們如何解釋自己的過去,並強調校史與臺灣記 憶共同體的關係。中原大學通識中心李宜涯教 授則從張靜愚先生紀念室的建立,談中原大學 全人校史館的空間美學與歷史情懷。中興大學 歷史學系兼校史組長蔡宗憲教授,從全校性校 史編撰及各院系所自行編撰、人物紀念專書、 資深校友訪談記錄等幾個角度談興大校史的 編纂,並說明興大漫畫校史的構思與發行。 此次「校史、會堂史、機構史的編撰與書 寫」學術研討會之舉辦,具有兩個重要面向的 意義:第一,本次研討會以「校史、會堂史、機 構史」為主題,討論一個團體如何記錄和討論 自己的 過去;第二,本次研討 會聚焦 在「編 撰 與書寫」,各方學者具體的提出討論自身團體 的困難與重要性。 本次會議總結:學校、會堂、機構,是人們 一生重要生命駐點,由於日常生活經驗、情感 因素,個人一旦對於這個「空間」產生認同,這 個「空間」就會轉化成為人們心中的「所在」 地方。因此,認識自己的過去,對於自我「認同」 有極大的影響,編撰「學校、會堂、機構」的歷 史,也對團體未來的發展極為重要。

* 作者現為東海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兼主任,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博士,近著有《天路歷程:清末臺灣基督教徒的改 宗與認同》(2019),研究領域為臺灣史、臺灣社會史、臺灣基督教史。

12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書評: 《周聯華與華人教會研究論文集》 *

江逸涵 周聯華牧師是一位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中 國神學家,不僅是華人教會的一代名牧,也是基 督教界的傳奇人物。他 1920 年出生於上海,1938 年進入滬江大學攻讀工商管理專業;1949 年赴笈 美國美南浸信會神學院留學,5 年後獲神學博士 學位;1954 年 8 月抵達臺灣,2016 年 8 月 6 日於 臺北安息。周氏學貫中西,富有恩賜,靈德湛深, 著作等身,對華人基督教事業貢獻卓著。2017 年 出版的《周聯華與華人教會研究論文集》,乃是對 周聯華牧師兢兢業業、勤勤懇懇服事華人教會、 建設華人教會、改革華人教會思想與實踐之精闢 詮釋。 吳昶興、曾慶豹主編的《周聯華與華人教會 研究論文集》收錄六篇不同學者撰寫的專題研究 論文,圍繞周聯華牧師的基督神學思想與華人教 會實踐展開討論。其中,關於周氏本色化神學思 想研究的論文有三篇。 吳昶興教授的〈周聯華本色化神學思想的建 構實踐與臺灣社會〉一文,主要論述周氏信仰的形 成、本色化神學思想的建構及在臺灣的實踐。作 者首先梳理 20 世紀以降臺灣基督教本色化神學 的發展脈絡,明確指出,「吹響臺灣本土神學的號 角,並不僅有長老會這一支」(頁 5),近代臺灣本 色化神學史上不得不提到的一位重量級人物便是 周聯華牧師。周氏 18 歲時進入滬江大學,並加入 學校的團契—八福團。該團契的導師正是 20 世 紀初期著名華人基督教領袖徐寶謙。徐氏的信仰、 人格特質及其身上強烈的愛國精神都深深吸引周 聯華,尤其是其身體力行的唯愛主義,更是對周 氏日後的工作生活影響至深。作者認為,「在周聯 華從不信到成為基督徒的過程中,徐寶謙扮演了 啟蒙者與引導者的角色。」(頁 13)周氏雖在美國 專攻新約研究,但自歸國的那一刻起,便在思考

如何使理論上的神學本色化落實到實踐當中。他 一連發表數篇文章闡述其對「本色化神學」的定 義,「是以基督為中心的本色化神學,而非以中國 文化為本色,然後以『此時此地』人所能瞭解的語 言—即本地人人能懂的語言來介紹基督信仰。」 (頁 20)。吳教授在探尋周牧師本色化神學思想 的建構時,重點討論周氏的兩個著名方法論— 「穿衣論」與「鏡框相片論」。「穿衣論」是周氏 1950 年代與知名教育家蔣夢麟討論基督教本色 化時提出。吳教授總結周氏「穿衣論」的「兩件衣 裳」分別為:一方面,如何使那些持中國固有宗教 觀的人士能接受基督教的上帝觀。周氏找到兩者 的相通之處,並以此發揮;另一方面,周氏發現中 國的原有宗教觀帶有強烈的超自然主義色彩,所 以,中國知識份子若能接受中國古書及書中的宗 教觀是存在上帝的這一觀念,便也為接受基督教 信仰鋪墊了道路。「鏡框相片論」乃周氏在《神學 本位化的建議》一文中提出。如何將基督教這張 大小不一致的「相片」放進中國這個「鏡框」 中?周氏認為有三種解決的辦法,吳教授則重 點闡述其中的「持中間的態度」方法,並進一 步延伸出周氏神學本色化的五點實際建議,供 教界參考。吳教授還根據周聯華牧師未刊稿 《易的神學》一文,闡述周氏如何運用中國傳 統文化精神詮釋基督教教義。雖然周氏這種開 創性詮釋神學的方式最後因為聽眾反應不佳而 放棄出版,但《易的神學》卻成為其日後嘔心 瀝血完成的《神學綱要》的基本大綱。當然, 過於注重聽眾的感受,也從側面反映出周氏對 於「此時此地」神學的執著。吳教授在論述周 聯華牧師「本色化神學思想的實踐」時,主要 討論如下問題:一是教堂改造。周氏對自己所 事奉的浸信會懷恩堂,進行一系列崇拜、禮儀

* 作者為暨南大學世界史博士生,106-2 為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交換生,主要研究方向為基督宗教與近代中國。

13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甚至教堂建築的本色化改造。二是著作與注釋。為 了使中國人能更好理解領悟基督教信仰,周氏展 開系列著作的撰述與統籌工作,並最終完成兩套 系列巨著—《神學綱要》7 卷及「中文聖經注釋 叢書」42 冊。三是聖經翻譯。比對周氏所譯《馬可 佳音》之《現代中文譯本》與《和合本》的部分內容, 乃是對其本色化神學思想與實踐的有力詮釋。吳 教授認為,以上諸種皆是周聯華牧師對於「此時 此地」本色化神學的落實。 曾慶豹教授的〈啊,你的凝視脫卸了我的衣 衫—周聯華對雅歌的注疏與翻譯〉一文,詳盡 闡釋周聯華牧師注疏、翻譯雅歌的方法與譯境。 雅歌,舊約聖經詩歌智慧書的第五卷,不同於其 他經卷擁有絕對神聖權威的地位。雅歌的解釋並 不涉及到基督論或救恩論等教義性問題,但卻是 影響人們對聖經的整體觀感及對靈性問題進行思 考的一部重要經典。曾教授首先從一場對於雅歌 定位的爭辯入手,開始闡述傳統上 (或說「正統」上) 對於雅歌注疏的方法。曾教授對比近代很多知名 華人基督徒詮釋雅歌的工夫,認為他們大多遵從 傳統,繞過字面意思轉向以寓意法或是靈意解經; 其後筆鋒一轉,充分肯定周聯華牧師與前人完全 不同的注釋方式,即就字面意義來把握雅歌的立 場與態度。在鋪陳大量靈意解經與直接解經的對 比之後,作者指出周氏作為一名資深聖經學者, 其所認為的「雅歌,是一部抒情詩,這是理解雅歌 最為直接和樸實的做法」(頁 134)。然後,曾教授 重點介紹周氏對於雅歌的重新翻譯。僅僅對於雅 歌的注釋還不足以實現周氏的本色化工作,只有 真正進行翻譯才能更加貼近其當地語系化的意 義。但同時,作者又敏銳地觀察到周氏從文體 上的考慮,過度賦予聖經以「中國味」,只會 使聖經失去原來的意思,而使其流為少數人欣 賞之作。這與上文中的靈意解經是兩種極端。 所以如何在兩者之間尋求一個平衡點就成為周 氏面臨的最大難題。作者選取周氏關於雅歌的 幾段經典翻譯,對比《和合本》的翻譯與周氏 的兩種翻譯(一種是為了忠於聖經原文的保守 翻譯,一種是為了便於讀者理解的當代翻譯), 進行相應的解讀,並在結尾處再次肯定周氏的 譯文的確具備欣賞的條件。最後,曾教授著力 分析周氏的當地語系化神學,認為其當地語系 化神學即是「此時此地」的神學,亦即是「易

的神學」。曾教授十分巧妙地運用諧音,翻譯 就是(翻)易的神學,以此來解讀周氏易的神 學,「與其說它是來自於易經,不如說它來自於經 驗,來自於譯經的經驗」(頁 156)。回到翻譯雅 歌的問題上來,周氏為了回應自己提出建立本色 神學的思想,於是在譯經的過程中借助中國人所 熟知的詩經,來進行一種「動態對等的翻譯」(頁 160)。當然,這種詩經與雅歌的比較,並不是要在 文本中尋求思想的共同性,而是要使讀者能經由 詩經來「欣賞」雅歌,包括非基督徒。誠如周氏一 直所宣導的「此時此地」的神學,曾教授認為,一 個成功的本色化工作即在於使任何的人都可以欣 賞我們所閱讀和認識的東西,更簡單地說就是, 「讓任何一位讀者都可以讀懂作品在說什麼」 (頁 157)。曾教授將雅歌與中國人所熟知的詩經進行 對比,正是要提醒傳統譯經者,將雅歌一味作靈 意化的解釋,卻不考慮大眾的感受,只會將雅歌 變成一種自說自話的翻譯神學。 潘秋郎教授的《為耶穌做唐裝——周聯華的 「本地基督論」》一文,依據周聯華牧師已出版的 主要著作,探討在當代處境化理論中周氏當地 語系化神學理念之重要貢獻。文章主要從四個 方面進行討論:首先是「周聯華本地神學的意 義、宗旨與方法「。其中,作者總結周氏心中 本地神學的建設應分階段進行,肯定周氏的文 字工作是,使中國基督教信徒能以中國人自己 能接受的方式來思考和準確表達聖經真理。而 在基督教外,國人在看懂聖經的基礎上對基督 教可以更多一層瞭解。其次是「周聯華的基督 論述「。作者根據周氏的主要著述,完整展現 其對於基督人性、神性的討論及其獨特的詮釋 方法。再次是「周聯華本地基督論的特點」。 作者深刻總結周氏敘述法的特色所在,並一一 指出其弊端。最後是「本地神學的洞見與展 望」。作者充分肯定周氏對本地神學的貢獻是 多重的,並從周氏的洞見延伸出對本地神學未 來發展的五點展望,即文化敏感性(注意聽眾 的文化差異)、注重民間宗教與藝術的重要性、 體認宗教經驗的重要性、語言問題的障礙(以 中國人的語言與思維方式,解說聖經的世界觀)、 神學教育的改革。 《周聯華與華人教會研究論文集》有關周聯 華牧師本色化神學實踐方面的論文也有三篇文

14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章。查時傑教授的《再探中華婦女祈禱會——臺 灣一個從事軍中傳教工作的組織》一文,以 20 世 紀 50 年代臺灣上層政界高官夫人及其組成的「中 華婦女祈禱會「為關注點,獨闢蹊徑,深入剖析這 一「特殊單位」在爭取「軍牧制度」建制化背後的 政治利益糾葛。值得關注的是,該組織的掌權者 為當時臺灣的總統夫人蔣宋美齡,而素與蔣家有 密切來往的周聯華牧師,在雙方交鋒的過程中扮 演過十分重要的角色。查教授首先從「軍牧制度」 的興起著手,從各國軍隊「軍牧制度」的歷史發展 到軍閥混戰時期中國「軍牧制度」的整體情況展 開,再慢慢聚焦到 1949 年之後臺灣的「軍牧制度」 的發展歷經;隨之,重點敘述政治團體—「中華 婦女聯合會」與屬靈團體—「中華婦女祈禱會」 之間的內在聯繫,分別從二者的發起緣由、構成 與功能進行比較;最後,將因「軍牧制度」而引起 的政治利益糾葛予以詳盡闡析。另外,查教授還 透過周聯華牧師的回憶錄,將蔣宋美齡建立的「中 華婦女祈禱會」與蔣經國掌握的政戰系統對「軍 牧制度」建制化的鬥爭與妥協,有深入的探究。 吳國安教授的《和好的闡釋與嘗試—周聯 華牧師與二二八平安禮拜》一文,首先,充分檢視 周聯華牧師的神學著述,歸納出周氏對於「和好」 這一神學概念的闡釋,並延伸出五個命題。其次, 重點梳理 1990 年 12 月 8 日周氏在浸信會懷恩 堂主持的「1990 年平安禮拜—尊重人權、紀念 二二八」這一事件的前因後果,從時代脈絡的大 背景介紹到二二八事件解嚴後在政界、學界、社會 乃至基督教界引起的廣泛討論,直至 12 月 8 日 當天禮拜的詳細經過介紹。文章展示出周氏在 整個平安禮拜事件中「矛盾」的心理狀態:既 要扮演關鍵角色又要做得隱晦不至落下口實。 再次,作者以四點總結性的評論作為文章的點 睛之筆結束。文章表明,從微觀層面看,首先, 周牧師對於「和好」的闡釋旨在平實呈現聖經 原則。其次,周牧師在歷史的關鍵時刻選擇參 與「平安禮拜」正是其踐行「和好」神學理念 的最好見證。其三,作者論及「平安禮拜」自 身的成效,認為,若要真正落實和好的理想,除 了有必要的禮拜活動外,更重要的是確保長期的 持續投入。最後,從宏觀層面看,「平安禮拜」雖 然實際成果微小,但其作為「和好嘗試」的神學價

15

值即在於此次和好行動向權勢的誇勝。 《新編講道法》 孫寶玲教授的〈為此而活— 對華人教會宣講的困境與突破之啟迪〉一文,則 從另一個維度塑造周聯華牧師的教牧形象,即講 道人的身份。作者著重關注困擾中國教會已久的 一個重要議題—華人教會的宣講問題。孫教授 首先介紹 20 世紀 70 年代到 90 年代華人宣講模 式的發展與轉折,引入本文所要探討的範疇,即 從周氏所著《新編講道法》切入,討論華人教會宣 講之困境與突破。作者高度評價周氏的《新編講 道法》,認為「像這樣準確和用心的論述在華人教 會宣講的領域裡並不多見」(頁 115);提取周氏 著作中討論講道法的三個核心議題,即講道法、 講道和講章,認為三者之間的關係十分密切,並 分別從三個層面論述,講道法是一門學問、講道 是一種藝術、講章是講道的成品,亦即結晶。通過 總結周氏的講道法及其實踐運用,孫教授明確指 出造成當今華人教會普遍困局的原因之所在。 他指出,當今華人教會中存在著一種令人十分 痛心的現象,講道人在準備一場「表演」上的 時間遠遠多於細度、解析和默想聖經,抄襲複 製匆匆草就的講章往往是一些講道人的慣用做 法,這也使得原本應當十分重視的傳道工作無 法達到理想的效果。 《周聯華與華人教會研究論文集》雖然 是一本論文集,但六篇論文的作者均從不同的 角度透視周聯華牧師于華人教會之卓著貢獻, 初步建構出周氏的基督神學思想及華人教會實 踐。吳昶興教授從周氏的信仰緣起入手,討論 周氏神學思想的生成,總結出周氏畢生躬行的 原則是唯愛主義,貫穿終生的神學思想是本色 化。查時傑教授通過深入解析周氏的回憶錄, 彰顯其在「中華婦女祈禱會」與「政戰部門」 對「軍牧制度」建立問題上的交鋒中所發揮的 獨特作用。吳國安教授探討周氏在面對錯綜複 雜的政治形勢與來自社會各界的多方壓力下, 智慧地選擇「和好」神學理念,為教會的穩定 發展提供保障。孫寶玲教授以周氏所著《新編 講道法》為門徑,總結周氏的講道法主旨及其 實踐運用,為化解當今華人教會宣講困境指明 方向。曾慶豹教授解析周氏對雅歌的注疏與翻 譯,從其解經到譯經到釋經,試圖還原周氏本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色化思想的漸趨形成;認為周氏對於雅歌的重 譯工作,正是其從實踐方面落實本色化思想的 最好見證。潘秋郎教授將周氏的主要神學著作歸 納梳理,對周氏本色化神學思想的整體架構予以 建構與闡釋。 周聯華牧師作為世界華人基督教界重量級 的教牧人物,卻長年鮮有人研究。《周聯華與華

人教會研究論文集》雖然不能全面反映周氏的傳 奇一生與思想實踐,但筆者以為,其作為研究 周氏神學思想與教牧實踐之奠基著作,無疑會 為後人對周氏的精深研究起到有益的開創性作 用。筆者也充分相信,隨著基督教界對於周聯 華牧師神學思想及教牧實踐的更加關注,對其 的研究必將越來越廣泛,越來越深入。

浸信會中國基督教歷史文化叢書 隆重推出 19 世紀與 20 世紀的中國,是浸信會在世界宣教最重要的場域,美南浸信會於 1836 年在兩 廣傳教,開啟了浸信會在華的傳道事業,投入的人力與財力也最鉅,1899 年創辦的「美華浸會 書局」, 1926 年改名為「中華浸會書局」(The China Baptist Publication Society) ,是 20 世紀最初 二十多年在華南地區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基督教文字出版機構。其最著名的出版物為《真光雜 誌》,該刊創於 1902 年,為中國最初印行的中文基督教雜誌,目的是要「益人智慧、加人信德」。 《真光雜誌》在中國基督教出版界贏得中國基督教雜誌鼻祖和教會報明星的美譽,其主編張亦鏡 (本名張文開,1871-1931)被稱為「鐵筆先生」,一生護教不遺餘力。 2019 年乃浸信會出版社慶祝 120 週年慶的大日子,本中心於 2016 年在周聯華牧師策劃帶領 下,與浸信會出版社攜手合作「浸信會中國基督教歷史文化叢書」,整理、研究浸信會過去在華 人世界所留下的文化遺產,編為文選、輯為文獻、全集以及學者的研究論著,盼能逐步為華人浸 信會累積成一套典籍陳列庫藏。經過三年努力,第一階段一共完成十冊,以饗各界讀者。

1

周聯華與華人教會研究論文集

2

易的神學:周聯華著作補遺

3

去荊鋤:張亦鏡文選(一)

4

元始有道:19 世紀浸信會中文聖經翻譯

5

徘徊於保守與開放之間:徐松石的思想歷程

6

謝扶雅全集卷一第一冊

7

謝扶雅全集卷一第二冊

8

謝扶雅全集卷二第一冊

9

謝扶雅全集卷二第二冊

0

謝扶雅全集卷二第三冊

• •

為支持浸信會出版社 120 週年及其文字事工,本套叢書為非賣品, 僅接受奉獻與贊助,有意收藏本套叢書者請洽本中心

16


中心動態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學術演講 陳家富:田立克的生態聖靈論 2019 年 3 月 13 日本中心誠邀山東大學猶太教與跨宗教研究中心的陳家富教授演講專題「指 向一個田立克的生態聖靈論:以比較東正教與儒家環境倫理學為焦點」。陳教授以宗教比較為出 發點,研究基督教與儒家之間的生態原理和環境倫理的比較。演講主要分為三個部分,第一是討 論田立克聖靈論的教義;第二是關於生態聖靈論;第三是與東正教和儒家的比較。陳教授認為, 不論是田立克的神學還是整個基督教、東正教、儒家,都能夠從其中找到非常雷同的內容,即關 於上帝與世界之間的生態意義的關係。陳教授從田立克的聖靈論談起,指出其聖靈論是田立克晚 期卻是非常重要的作品,聖靈論在其整個系統神學中扮演非常關鍵的根基性的角色,過去卻常常 被學者忽略。田立克透過三一式的神學架構,把聖靈論放在人與上帝重合的位置,指向救贖。生 態聖靈論來自於田立克與佛教對話之後所得的啟發,認為世界是一互相滲透的整體,人與其他非 人之間不具有層級的差異,每一個維度的獨特性不影響跟他者的交流,世界猶如一個象徵神聖的 聖禮。最後,陳教授透過儒家傳統的「理一分殊」來探討田立克神學與東正教和儒家的關係,東 正教在整個世界中,主要是以基督論的視域來表達整個世界的結構、存在,這與田立克聖靈論中 的表述是很一致的。

彭國瑋:中文聖經的議題:翻譯、詮釋、挑戰與展望 2019 年 3 月 26 日本中心與宗研所誠邀台灣聖經公會研讀本系列特約之專任總編輯暨翻譯顧 問彭國瑋博士,以「中文聖經的議題:翻譯、詮釋、挑戰與展望」為演講主題。彭博士曾為美國 聖經公會奈達聖經學術研究學院專屬的聖經翻譯專家,與聯合聖經公會亞太區聖經翻譯顧問,並 參與全球中文聖經翻譯與翻譯資源計畫的規劃與執行,以及全球聖經翻譯人才的訓練工作。彭博 士從 1919 年出版的合和本的歷史開始談起,為了當時不熟悉猶太文化的華人圈,以工具式翻譯 出發,白話譯本在五四運動中一炮而紅;甚至後來成為中文譯本的權威。翻譯主要分為工具式和 文獻式,彭博士透過許多當代聖經譯本來做解釋,包括新漢語譯本、環球聖經譯本、恢復本、呂 振宗譯本等;這些譯本哪些部分又跟隨合和本的權威底下,那些部分又脫離過去的傳統。彭博士 提出「功能主義翻譯目的論」,指出翻譯者應看見語言文化無法跨越的界線,預先設定目標讀者 群,並為此設定相應的翻譯規則,也讓所有翻譯員都了解此規則後進行翻譯,從而保持譯本的一

17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致性;讀者在各個譯本之間才不至於無所適從。功能主義翻譯目的論面對翻譯是非常謙卑的,因 為每個譯本只能進行跨文化溝通的特定面向,沒有辦法達成一個完全符合原文的翻譯。於是彭博 士也特別提到台灣聖經公會正在進行的研讀本,使用了三組經文並列,並且有大量註解、圖片、 地圖還有背景補充的文章,儘可能給予更多跨文化溝通所需要的訊息。

▌ 彭國瑋博士 ( 前排右二 )

曾劭愷:巴文克與黑格爾有何相干?一位有容乃大的現代正統改革宗神學家 2019 年 4 月 2 日本中心誠邀浙江大學哲學系宗教學研究所曾劭愷教授演講專題「巴文克與黑 格爾有何相干?一位有容乃大的現代正統改革宗神學家」。曾教授為前中華福音神學院系統神學 助理教授,牛津大學神學系哲學博士,普林斯頓神學院神學碩士,維真學院道學碩士,英屬哥倫 比亞大學理學士。曾教授首先介紹了荷蘭改革宗神學家巴文克和荷蘭的新加爾文主義,然後進入 本次演講的重點,即黑格爾思辨哲學(speculative philosophy)對巴文克神學方法及內容的影響, 以及巴文克借用黑格爾批判古典改革宗經院主義的實體主義形上學(substantialist metaphysics)。 巴文克認為:「稱教義學為對上帝認識的知識體系,就是為了翦除所有自主的思辨;這就等於是 說上帝在啟示之外不可能被認識,而在教義學中我們所追求的那對祂的認識,只能是祂在祂話語 中對我們啟示的關於祂的知識的副本。」曾教授肯定超自然主義在盧梭及康德、勒新及士萊馬赫 的抨擊下投降時,是黑格爾帶來了「強而有力的反撲」。曾教授從三個方向談及他的結論,其一 是「神學思辨」,說明巴文克的思辨是安瑟倫式的,「反思」是「信心追求理解」;其二是「護 理」,以黑格爾的思辨出發,人類意識的終極合理性、終極的神人同一性;其三是「三一有機論 主義」,巴文克談及三一上帝在啟示行動中的絕對主體性,是無可揚棄的。人類思維的合理性取 決於上帝在祂本體之外的自我 啟示,以及藉由重生之恩所賜 下的信心。對創造與護理所成 就之普遍與特殊啟示的信心, 是對宇宙及其歷史之科學性與 系統性理解的出發點,此「信 心追求理解」的反思法令人類 意識的主體得以肯定其知識的 內容及對象的合理性。

18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康克:眾神的命運──國家建立與宗教的未來 2019 年 5 月 1 日本中心誠邀浙江大學社會學系研究員康克博士 (Cole N. Carnesecca) 演講「眾 神的命運──國家建立與宗教的未來」。康博士為美國聖母大學社會學博士,研究領域主要在宗教 社會學、社會運動與社會理論,最新的研究是中國和日本從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的國家建立和宗 教公共角色的變化。康博士認為宗教現代性是一個過程,通過這個過程,行動者和機構在獲取和形 成意識形態資源的基礎上,在國家形成的背景下對宗教的變化進行競爭,從而導致宗教和現代化元 素的多種和持續的結合。康博士按照五個進程來討論宗教現代性這個議題,第一是積極的行動者和 機構,其次是意識形態的資源,其中有許多爭議的變化導致多重的結果;最後是整個宗教現代性是 一持續的過程。世俗化理論對宗教帶來衝擊,不僅是學術性質的觀點,在現代社會下宗教可能沒有 未來這樣的道德聲明潛伏其 中。現代主義 者 和後現代主 義者希望從性別、家庭、意義、 目的和個人職業排除宗教的 觀 點,康博士認為這不僅 在 理智上無效,在道德上也不允 許的。在這個不穩定和不確 定的時期,必須重新正確的 理解宗教在人生中如何扮演 重 要的角色,不 再接受宗教 社會過去的錯誤觀點。 ▌ 康克教授(前排右五)

歷史文化講座系列 9:劉義教授「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基督教」 本中心誠邀現任上海大學文學院歷史系、上海大學宗教與全球政治研究院執行院長劉義教授於 2019 年 5 月 14 日至 16 日主講「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基督教」系列講座,劉教授曾先後獲上海市晨光 學者 (2009)、上海大學優秀青年教師 (2011)、上海市曙光學者 (2016) 等獎項。長期以中國基督教史、宗 教社會學、宗教與國際關係等作為其重點研究的領域,現主攻宗教與全球化相關問題的研究,對中國 的基督教各項議題有相當深入的著墨。 第一講:全球化、公共宗教與世俗主義:一個宗教社會學的理論命題,劉教授以彼得•伯格(Peter Berger)在《世界的非世俗化:復興的宗 教及全球政治》中「假設我們現在活在一 個世俗化的世界中是錯誤的」的論述開 場。過去在 1960 年代的社會科學認為, 宗教的神聖帷幕已經變為私人喜好的領 域,這樣的經典解釋卻在 1970 年代就被 「賞了耳光」。宗教不但沒有在現代被消 滅,反而開始進入公共領域,呈現宗教全 球化的面貌。羅伯遜(Roland Robertson) 認為全球化乃是透過宗教,所以跨越了民 族國家的藩籬。而這種作為私人化宗教 展現在公共領域的樣貌,主要有兩個面 ▌ 歷史文化講座系列 9:劉義教授「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基督教」

19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向。一個是宗教的政治化,展現在宗教團體對政府問題關注的升溫,以及具有宗教信仰的群體和世俗 的意識形態在利益合作上的膨脹。另外是政治的宗教化,國家取代了原有的宗教,成為人類深層的信 仰或憧憬,宗教的政治化和政治的宗教化是互相增強的過程。另外,劉教授提到宗教在公民社會中的 展現,宗教可以區分霸權式的公民宗教以及宗教群體在公民社會未分化的公共領域中的參與。最後, 劉教授也提及後世俗時代的其他宗教特徵,包含基要主義、恐怖主義、五旬節運動和本土化的世俗主 義,透過社會科學角度有助於理解今日的全球宗教概況。 第二講:中國基督教的全球化──兩個案 例比較,中國基督教在二十世紀初期開始自立 運動,1920 年代開始有基督教的本色化與教會 本色化的運動,然後在 1950 年代有三自運動; 接著在二十一世紀提出基督教中國化。劉教授 透過召會和穆宣兩個案例來解釋中國基督教的 全球化,首先介紹召會在中國建立的過程,倪柝 聲在 1923 年在家裡開始擘餅聚會,之後撰寫了 極具代表性的《屬靈人》一書,他不幸在 1952 年被捕入獄。李常受在台灣繼續領導召會,後在 1962 年到了美國,帶領「主的恢復」運動,1965 年成立「水流職事站」,召會運動遍及全球。倪 ▌ 劉義教授(右) 柝聲的人論屬於靈、魂、體三元論,依此理解聖 殿的象徵意義,即外院、內院、至聖所。召會興起於自立運動和本色化運動,卻又保持與海外新興基 督教運動的關係,迎來了新一輪的發展。穆宣方面,劉教授從 1906 年開羅的穆斯林世界第一次宣教 會議開始解釋穆宣在中國的歷史發展,一直到 2002 年在北京論壇提到,馬禮遜來華兩百周年之際中 國將派出十萬名宣教士,以絲綢之路作為福音之路。劉教授總結穆宣在中國政治上的意義,包含親美、 親以色列的基督化的中國,還有中國的全球化。 第三講:全球靈恩運動與地方基督教─一種生活史的考察,本次演講來自劉教授新著《全球靈 恩運動與地方基督教:一種生活史的考察》一書, 劉教授前後花了八年時間做田野調查,一邊也進 行土耳其伊斯蘭的研究。他首先引述大衛•馬 丁的論點:「在剛剛過去的世紀,基督教最激動 人心的發展即五旬節運動及其靈恩派的巨大週 邊。如果說五旬節運動主要是在非西方世界的 窮人中擴張,靈恩運動的興起則更多是中產階級 的。在西方如此,全球也同樣」。劉教授認為如 果不了解靈恩運動,就沒有辦法了解基督教的過 去和未來。在中國,絕大多數的基督徒都是靈恩 的,大概佔整體的 80%;相當多的基督徒則有五 旬節的神學特徵,約佔 60%。而家庭教會的比例 又比其他教會高一些。最後,經典的五旬節派屬於少數,約占中國基督徒總數的 20%。他提到「活的宗 教」的概念;強調普通人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是如何實踐、經驗和表達宗教和靈性的。劉教授追蹤河 南、安徽、山西等地方的基督教活動,透過認識真耶穌教會、醫治疾病的信仰,呈現了神聖信仰鑲嵌於 日常的物質生活的面貌。隨著文化,在中國基督教中治病的要素重要性遠遠超過說方言。最後,劉教授 認為其研究並非以靈恩運動為目標的,而是透過對靈恩運動的研究來了解中國基督教的面貌。

20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上帝說華語-聖經中譯與華人文化歷史百年圖展 2019 年適逢《和合本聖經》發行一百週年,也是五四運動一百週年之際,、本中心與中原大 學宗教研究所、人育學院、圖書館與宇宙光全人關懷機構於 4 月 18-24 日在中原大學張靜愚紀念 圖書館,聯合舉辦「上帝說華語──聖經中譯與華人文化歷史」百年圖展,為全球巡展第一站, 一共展示 116 幅珍貴圖片,藉由本次的歷史圖展,細數過往上帝的話語如何呈現在華人歷史,感 受上帝所帶來改變生命的力量!

2019 神學沙龍

參訪交流

本中心參與 2019 年 7 月 11-12 日青年宣道 大會,並與宗教研究所合辦神學沙龍【今日青 年,明日教會】,邀請兩位傑出校友謝樂知老 師與葉先秦博士演講。

▌ 謝樂知老師 ( 右 ) 主講: ▌ 葉先秦博士 ( 右 ) 主講: 如何讀新約? -- 正典觀 靈恩也可以很學術 點

21

▌ 韓國東方基督教研究 所所長金奎東牧師於 2019 年 4 月 10 日 訪 問本中心及宗教研究 所

▌ 香港聖神修院神哲學 院哲學教授王濤於 2019 年 5 月 27 日 訪 問本中心與宗研所


普世教會新聞撮要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2019 年 2 月 布農族博士─魯瑪夫‧達瑪畢瑪投身雲端民族跨文化研究與差傳 魯瑪夫•達瑪畢瑪博士,曾是中央研究院民 族研究所原住民族訪問研究學者,專門從事台灣原 住民調查,也於大陸北京清華大學做世界文化遺產 研究,熟悉中、緬、印度及尼泊爾邊境等少數民族 文化。魯瑪夫從服事中陪伴深陷戰爭苦難的少數民 族,看到他們堅強的信仰,更加堅定其服事的信心。 即使克欽族難民平均每週兩到三天被空軍和陸軍轟 炸,他雖有恐懼,仍憑信心蓋了 5000 人的難民營 教會,至今有 17 萬個難民集中在 23 個邊境地區。 去年底,緬甸邊境的一個差傳基地被攻擊,有 125 位同工護送老弱人員撤離,有 23 位同工 被抓,其中兩位逃出告知,他們被關在水牢下半身長期泡水而潰爛長蛆;也有姊妹同工在路上, 被敵軍抓起來強姦致死,隨便埋於路旁。魯瑪夫指出,少數民族居住的地方多數屬與世隔絕,一 些地區坐車加上騎摩托車與步行,共需 4-15 天的時間。加上國界之間的現況、政策的混頓,一般 人也很難以想像,太多的變數都是不可預期的風險,也對生命造成威脅,所以接受宣教策略與背 景知識訓練顯得重要。魯瑪夫體認跨文化的瞭解必須藉由實地的訓練著手,所以發起設計了「跨 文化宣教極限體驗營」,在台灣深山山區模擬緬北及印度部落宣教場域,訓練合格後即可加入短 宣團隊。 (2019-02-20 新聞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在梵蒂岡舉行的歷史性峰會上 教宗承認神職人員犯的惡行 梵蒂岡正舉行有關保護未成年人及神職性侵 危機的峰會。在峰會開幕時,教宗方濟各呼籲幫助 「將這種惡行轉化為提高省察和淨化的機會,以及 治療因孌童癖對兒童及信友所造成的傷害」。教宗 表示,「天主聖神的子民正看著我們,並等著我們 不單給出可預期的譴責,還要採取具體而有效的 措施」去停止性侵。於二月廿一至廿四日舉行峰會 上,教宗向全體參加者發表講話。那些參加者合計 有一百九十名教會領袖,他們包括各國主教團的主席、東方教會的領袖們、部分男修會和女修會 的會長,以及梵蒂岡高層官員。 來自菲律賓馬尼拉的類斯.塔格萊(Luis Antonio Tagle)樞機,承認教會領袖如何忽視受害 人因神職性侵所受的痛苦,以及如何隱瞞犯罪神職的惡行。他指出神職性侵兒童事件及我們處理 這些罪行不力,帶來了危機;而在這危機時刻,天主教會傳揚福音的能力正在危急關口。主教們 必須承認過錯,採取實際的行動,以確保兒童及脆弱的成年人在教會的照顧下是安全的。 (2019-02-22 新聞來源:天亞社)

22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2019 年 3 月 聖所凋零令人憂心 加國 1/3 近 9000 間教堂傳將關閉 加拿大有近 9,000 間教堂據傳將在未 來幾年內關門大吉。據 2011 年調查,加 拿大信仰天主教與基督教的人口超過六 成,但該國許多教會的信徒人數日益減少; 根據加拿大國家信託基金會的統計,因聚 會人數稀少,加上舊教堂的維修費用高 昂,未來幾年恐怕有多達三分之一、將近 9,000 間教堂準備關閉。對於許多人來說, 這是一個悲傷的時期,許多將這些據點當 作實質社區中心的社區,則是難以適應。 但也有人認為,回收這些區域和建築物,可以讓它們更有效的被利用,有助於社區服務。根據加 拿大國家信託基金會負責人羅伯特.佩傑(Robert Pajot)所言,部分教堂可能會被出售,而許多 建築物則將被拆除。很多人擔心聖所的凋零,但更擔心失去歷史建築物。有些教堂進行翻新,成 為藝廊,甚至改為不幸之人的避難所。然而這些教堂的關閉,將帶給相關城鎮帶來更深層次的損 失,並且未來恐怕還會看到更多教堂數目的縮減。 (2019-03-28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不可知論物理學者獲宗教界諾貝爾獎:科學不會殺死上帝 鄧普頓獎被譽為宗教界的諾貝爾獎, 獎金高達 140 萬美元,旨在表揚「對肯定 生命的精神層面作出卓越貢獻的個人,無 論是透過洞察力、新發現或實際工作成 果。」美國長春藤盟校「達特茅斯學院」 的自然哲學、物理學和天文學教授馬塞 洛 • 格萊澤(Marcelo Gleiser)榮獲 2019 年鄧普頓獎(Templeton Prize)。格萊澤 教授描述自己是一位「不可知論者」,但 也是一位公開批評「無神論」的人。他認 為「無神論」與科學方法是不一致的。「無神論」信奉「不信」。你可能不信仰上帝,但如果要 肯定地斷言上帝是不存在的,這是不符合科學的,是與科學方法有所抵觸的。他表示:「我的使 命是把科學帶給那些對科學感興趣的人們,繼續去探索神秘的未知世界,讓人們明白,科學只是 讓我們探索我們是誰、探索未知與神秘的另一種方式。」他強調:「我們必須保持開放的心胸, 宇宙依舊神秘。我相信科學必須表現出靈魂。最終,科學和宗教會分享同一個種子,一起萌芽茁 壯。」 (2019-03-24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23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華福商界門訓大會登場】 呼召全球企業領袖實踐廿一世紀差傳使命 由世界華人福音事工聯絡中心主辦的「2019 年國際商界使命門徒培訓大會」,於 3 月 12 至 15 日在馬來西亞砂拉越古晉 UCSI 酒店舉行,以「趨勢、機遇、承傳」為主題,共有來自 10 多 個地區國家 150 位華人基督徒企業領袖及商界 人士參加。會中邀請 17 位具商界實踐經驗及 推動商業差傳使命、來自不同國家地區的培訓 師前來分享,盼望興起更多基督徒企業領袖, 在瞬息萬變的全球營商處境中,建立工作倫理 與生命順序,真正活出使命門徒的生命,呼召 全球企業領袖興起作主門徒,實踐廿一世紀差 傳使命。台灣救世傳播協會會長洪善群受訪表 示,全球各地的華人基督徒企業家及商業人士 聚集在一起是很難得的機會,期待透過這次培訓大會,在商業領域中落實門徒導向的跨文化宣教, 相信上帝要在這世代興起華人教會承擔更大的責任與托付,並且使用華人基督徒企業家及商業人 士,透過營商宣教來祝福世界。 (2019-03-12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2019 年 4 月 法國教堂遭攻擊蔓延全歐 基督徒需警醒 日前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席捲 法國的巴黎聖母院。據目前消息,起 火原因仍未確認。但藉著這次火災, 深深提醒基督徒需警醒:過去幾年, 法國與其他歐洲國家共有數百間教堂 頻遭破壞,基督徒已成為被攻擊的目 標。「觀察歐洲仇視與歧視基督徒組 織」於 2 月 9 日也發生一宗在黃金丘 第戎聖母院的蓄意破壞事件。襲擊事件發生後,法國《費加羅報》(Le Figaro)指出,這一趨勢 令人擔憂。法國議員瓦萊麗.博耶也表示,「每天至少有兩座教堂被褻瀆破壞」。然而,破壞教 堂不單只在法國,更蔓延到其餘歐洲國家。近日,德國禮拜場所的縱火襲擊案有所增加,三月份 共發生四起教堂破壞事件。德國 PI 新聞指出:「襲擊者對象徵基督教的一切事物進行激烈的反擊: 攻擊十字架、在路邊的聖徒雕像,教堂以及臨近的墓地。」這次巴黎聖母院火災,我們哀嘆這個 深具信仰與歷史代表性教堂的損失。教堂屢遭攻擊的現象或許是意外事件,然而整個歐洲乃至各 個國家的禮拜場所都有被破壞及攻擊的可能。 (2019-04-20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24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舉報非法宗教活動者 中國廣州市政府提供獎金 中國政府對於中國南方未登記 基督教會的鎮壓行動愈演愈烈,如今 傳出有地方政府為了響應中央方針, 凡是民眾提供外國宗教領袖的線索致 使其遭到逮捕,舉報人可以獲得高達 一萬元人民幣的獎金。廣州(華南) 的民族宗教事務部門已經宣布,凡是 舉報「非法宗教活動」的民眾,可以 獲得五千元到一萬元人民幣的獎金。 廣州是引進這種政策的第一個中國主 要城市。上述這項新措施,屬於中共 當局為使外國宗教信仰「中國化」 (適應中國文化)而做出的重大努力 之一。對此,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邢福增表示:「這種做法將會壓縮中國大陸家庭 教會的生存空間,從此他們不但要面對可能的官方鎮壓行動,還得面對來自鄰居的威脅。」 (2019-04-05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斯里蘭卡發生連環爆炸 超過 137 人死亡、300 餘人受傷 斯里蘭卡在 4 月 21 日上午 8 點 45 分 發生連環爆炸事件。根據斯里蘭卡當地傳 媒《週末時報》報導,這六處發生爆炸的 地點都是人潮較為聚集的場所,其中包括 三間教堂及三間高級酒店。根據外電綜合 報導,連環爆炸已造成超過 137 人死亡、 300 餘人被送往醫院救治,一位官員告訴 媒體工作者,死傷人數正陸續增加。目前 沒有任何組織或個人宣稱對此一系列爆炸 案負責。教會主任牧師 Roshan Mahesen 受訪時表示:我們的教會在此次被襲擊中 共有 28 人死亡,目前有些人還在醫院接受治療,有些人的生命仍然處在危急狀況,我們受傷, 同時我們也很憤怒。然而,作為拜蒂克洛錫安教會的主任牧師,我代表教會所有信徒和每個遭受 傷害的家庭,我們想對自殺式炸彈客,還有策動這一系列的炸彈襲擊事件的組織者們說:「我們 愛你,我們饒恕你!」 (2019-04-21 新聞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25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2019 年 5 月 無宗教信仰者將成未來 五年美國最大群體 最新公布的美國宗教民調 「基本社會調查」(GSS)發現, 跟任何特定宗教沒有關聯的人, 已與自認是福音派或天主教徒的 人數所佔比例大致相當。這項調 查是由芝加哥大學國家民意調查 中心(NORC)主持,為期兩年 一度的計畫,也是美國歷史最久 的大型宗教民調。東伊利諾大學政治學研究員柏吉(Ryan Burge)針對調查所得數據進行分析, 顯示「無宗教信仰者」佔美國總人口的 23.1%,福音派佔 22.8%,天主教徒佔 23%。柏吉分析說, 1972 年,無宗教信仰者只佔美國總人口的 5%,但是過去 20 年來,無宗教信仰者在美國的人數 持續地增加,在 1993 年和 1998 年間更是出現大幅上升。過去 10 年中,「無宗教信仰者」在美 國平均每兩年就增加 1 到 1.5 個百分點。柏吉指出,如果無宗教信仰者保持增長,而福音派人士 停滯不前的情況下,那麼在未來 5 年內,那些沒有宗教信仰的人將成為美國最大的群體,這在統 計上看來似乎無法避免。同時,過去數十年來在美國位居主流的新教徒,人數一直穩定減少。 (2019-05-07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約旦國王出資修復聖墓教堂及耶穌受洗處 聖地爭奪戰暗潮洶湧 約旦國王出資修護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譯註: 東正教稱為「復活教堂」),據信,該堂基址為耶 穌基督被埋葬與復活所在地。約旦新聞報導,耶路 撒冷牧首狄奧菲洛三世代表個人致聖主教公會、聖 墓兄弟會,以及耶路撒冷東正教會神職人員,向約 旦國王致謝,感謝其長期承諾修復歷史遺跡,以及 約旦王室哈希姆家族致力推廣伊斯蘭教與基督教間 的合一。耶路撒冷的伊斯蘭聖地現在是由約旦國王監管,目前沙烏地阿拉伯、約旦、土耳其和摩 洛哥都在爭奪其管轄權。在美國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並將其大使館搬到該處之後,誰來控 制聖地的問題已經浮上檯面。愈來愈多人相信,聖地管轄權可能會落到沙烏地阿拉伯的沙特王室 手中。但除了約旦、沙烏地阿拉伯和摩洛哥之外,土耳其似乎也在爭奪耶路撒冷的影響力,這四 個國家都有穆斯林世界領導人的歷史主張,他們都打算藉由聖城在未來發揮關鍵作用。 (2019-05-20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26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以色列提取存活 5000 年酵母釀出佳釀 重現聖經時代風味的啤酒 來自以色列文物局(Israel's Antiquities Authority) 和四所大學的考古學家和微生物學家,聯手在有 5000 年歷史之久的陶器碎片孔隙中,發現了酵母菌落,且成 功利用古老酵母釀出啤酒和蜂蜜酒。這些陶器碎片來自 以色列多個考古遺跡,年代落在公元前 3000 年至公元 前 4 世紀。起初考古學家只是把一些古代用來承裝啤酒 與蜂蜜酒的陶罐碎片,交給微生物學家分析。但出乎意 料之外的是,陶罐裡發現的酵母竟然存活了數千年之 久,且還能毫髮無傷的取出來。研究人員將取出的酵母 菌經清洗並且對個別基因定序後,燕由死海阿拉瓦科學 中心(Dead Sea - Arava Science Center)的斯騰伯格博士(Dr. Amir Szitenberg)進行分析,結果發 現,原來這些五千年高齡的酵母和現代釀造啤酒的酵母菌十分類似外,也和傳統非洲釀酒,如蜂 蜜酒所用的酵母菌很像。以色列當地啤酒專家加特曼(Itai Gutman)協助科學家使用從陶器提取 的酵母釀造基本款的現代風味啤酒,結果釀出的啤酒獲得國際品酒專家的一致讚賞,酒液呈現焦 糖色,上面有綿密的白色泡沫;蜂蜜酒則是使用耶路撒冷附近一座宮殿廢墟所發現容器中提取的 酵母製成,酒液帶有香檳香氣,還有淡淡的青蘋果味。 (2019-05-25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中國兩教區司鐸被迫加入愛國會 教會人士恐現象會蔓延全國 依照荷蘭法律規定,警方在「舉行崇拜或是反思集會期間」(reflection meeting),不能進 入以「宗教或哲學本質進行的集會」為目的之建築物。因此,位於海牙的伯特利教會(Bethel Church)由牧師群及教會會友不間斷地接力講道,保護教會中的一個家庭不致被驅逐出境,迄今 這場聚會已連續舉行超過 800 小 時,歷時一個多月,目前還未有結 束的跡象。 來自亞美尼亞的一個家庭目 前居住在荷蘭,因還未取得居留 證,有被驅逐出境的可能。海牙 新教教會總理事會的海提馬牧師 (Theo Hettema)在 10 月 26 日聚 會開始表示,他們展開這項崇拜是 為了保護塔姆拉茲揚(Tamrazyan) 這家人,他們在九年前來到荷蘭, 多次向相關當局申請居留證,卻一 直遭到拒絕。 (2019-05-29 新聞來源:天亞社)

27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2019 年 6 月 世界最「長」的聖經 德國畫家手繪 16 年組成 3333 幅圖畫 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廣場展出「一幅」聖經,上面不是寫著文字,而是一位德國畫家將所有 聖經內容「畫」在紙上,這幅聖經畫長度驚人,需要 400 位志工才能拿起來。這是由德國畫家威 利.威德曼(Willy Wiedmann)所作 的 聖 經, 多 達 400 位 志 工 拿 著 長 達 「一英哩」的聖經,圍繞著林肯紀念 堂與二戰紀念碑的池子。聖經博物館 (Museum of the Bible) 執 行 長 肯. 麥肯齊(Ken Mckenzie)說到,威利 多年來投入這項計畫,很開心看見這 幅聖經首度展出就在美國。由 3,333 個面板所完成的聖經,「這是世上最 長的聖經,也可以說是全球最長的插畫書。」全球約有三分之一的人無法閱讀或使用語言,他們 需透過圖形方式學習,而這就是他花 16 年的時間創作這本聖經的原因。目前聖經正於華盛頓聖 經博物館長期展出,可購買數位版。 (2019-06-04 新聞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聯合國訂 822 為「國際宗教 信仰迫害受難者紀念日」 聯合國大會近日通過決議案, 將 8 月 22 日訂為「國際宗教信仰迫 害受難者紀念日」(The International Day Commemorating the Victims of Acts of Violence Based on Religion or Belief),此案由波蘭、巴西、加拿 大、 埃 及、 伊 拉 克、 約 旦、 奈 及 利 亞、巴基斯坦與美國等 9 國共同發起,由 193 個成員國以協商一致方式通過。此決議強調「信仰 或宗教自由、言論自由以及和平集會與結社的權利彼此間是相互依存、相互關聯且相輔相成的, 而注重上述之權利即可打擊所有因宗教或信仰所產生的偏狹與歧視。」根據美國國際宗教自由委 員會的統計,世界上宗教自由受到迫害最嚴重的地區是中東、亞洲和非洲。美國駐聯合國經社理 事會代理代表史密斯(Austin Smith)注意到在緬甸和伊拉克對羅興亞人(Rohingya)和亞茲迪人 (Yazidis)進行種族清洗;並說:「各國必須跨界合作,為宗教少數群體成員的權利發聲,並保 護受到迫害的宗教自由或信仰。」 (新聞來源:基督教論壇報 2019-06-05)

28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遺址下埋藏更古老遺跡 地表「最古老基督教教堂」意外出土 考古團隊正在埃及「巴西利卡 大殿」遺址挖掘研究時,相當意外 的發現遺址下埋藏著一座更古老的 建築結構,提供了埃及與地中海周 遭「早期基督教發展的更新見解」 因這座古老禮拜堂的發現,提供了 一個證據,顯示後來所造的「巴西 利卡大殿」原來是為要取代在公元 8 世紀因地震而毀壞的原建築。該遺 址尺寸長寬為 24 米、15 米,裝飾著 華麗設計的彩色磁磚。由石灰岩牆面可看出,其建築是依十字架形狀所造-這是該地那段時期基 督教禮拜建築相當普遍的形式。在建築內部,團隊也發現了許多陶罐與玻璃的碎片。從這些出土 的材料判斷,學者認為這個教堂可追溯到公元 4 世紀,在羅馬帝國基督教成為國教不久之後。巴 布拉博士補充:「因此,它應該是到今日所發現,在埃及領地中最古老的基督教堂之一。」考古 團隊渴望能發現更多早期基督教團體在埃及的發展,並希望類似發現能幫助他們發展出一個更清 晰的歷史光譜,尤其在埃及這個當前以穆斯林為多數的國家。 (2019-06-05 新聞來源:基督教今日報)

香港青年向教宗遞信陳情逃犯條例修訂 教宗答應為香港祈禱 教宗方濟各在梵蒂岡接見參加國際 青年論壇的與會者時,收到香港教區兩位 代表的聯署信,希望他關注近日香港修訂 《逃犯條例》的爭議。第十一屆國際青年 論壇由宗座教友、家庭和生命聖部主辦, 六月十九至廿二日在羅馬舉行,香港教區 派出香港中文大學天主教同學會會長吳穎 堯,以及明愛專上學院天主教同學會會長 黃軍龍參與會議。在出發去羅馬前,他們 已準備了聯署信的西班牙文、法文和德文 等版本,並透過電話的社交媒體群組,把 信發給其他參加者,請他們把信再轉發給 朋友,讓更多人關注反送中事件和支持香港的青年。在覲見教宗前,宗座教友、家庭和生命聖部 部長凱文.法雷爾(Kevin Farrell)樞機同日為與會青年在聖伯多祿大殿主持彌撒時,特別呼應本 屆論壇的主題。吳穎堯說,法雷爾樞機指,年輕人一定要醒悟,要起來作出一些行動,所以他特 別欣賞香港的學生,因為「我們會起來為公義抗爭」。 (2019-06-24 新聞來源:天亞社)

29


Gloria in Excelsis Deo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 Research Center for Chinese Christianity

基研之友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自 2012 年 10 月設立,在中原大學底下以基督教的精神實現 與教會界型塑產學合作模式的研究單位,最初期曾獲其他機構的支持,集結兩岸兩地學術圈與基 督教界的資源,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流,目的在於為基督教提供更高素質的學術活動,提供給信徒、 牧者最優良的課程及訓練品質,以豐富台灣教會文化反思能力,更積極有效地參與公共事務。回 顧我們所走過的路,我們迄今已經出版 13 期通訊、「歷史文化叢書」十三本、「聖經詮釋叢書」 三本、「基督宗教思想叢書」一本,「浸信會中國基督教歷史文化叢書」十本,協助出版學術期 刊《漢語基督教學術論評》,舉辦國際研討會有兩場,國際性講座有九場,國內演講有四十二場, 為兩岸教牧菁英舉辦暑期基督教研究交流班有六屆等,這些學術活動與成果儼然成為服事台灣教 會的重要基礎。由於前幾年的發展,較多依賴外界基金會的財政捐獻,近年基金會的捐助已經停 止,面對財政赤字,我們期待有更多同道支持本中心的事工,使事工得以延續。為凝聚更多的支 持者,我們招募「基研之友」,誠摯邀請閣下奉獻支持本中心各項工作,我們將會寄贈當年出刊 之《通訊》,及購買本中心之出版品享有 75 折優惠。 基督教與華人文化社會研究中心經費狀況: 支出

收入

同工薪資、編輯費

423,680

設計印刷費

111,000

其他雜費

25,012

152,250

合計

559,692

-407,442

總結

不敷

捐獻與售書收益

152,250

本年度經費不敷金額為 407,442 元,懇請認獻。

捐款奉獻:請洽本中心助理 游宜霖小姐 電話:03-265-6561 信箱:rccc2013@gmail.com 募款資訊:https://rccc.cycu.edu.tw/contact/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