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2008

Page 1


■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科學揭祕動物世界: 哺乳類 / 于今昌主編. - -   初版. - -  高雄市 : 麗文文化, 2015.06 面;   公分 ISBN 978-957-748-611-0(平裝) 1.動物學 2.通俗作品 380

104007899

科學揭祕動物世界:哺乳類 初版一刷‧2015年6月

主編 于今昌 編者 王大鵬 王浩存 史豔秋 李占輝 李銘 初穎 徐荔璟 舒暢

楊臣 楊豔波 劉榮(依姓氏筆劃排列)

責任編輯 張惠惠 封面設計 余旻禎 發行人 楊曉祺 總編輯 蔡國彬 出版者 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80252 高雄市苓雅區五福一路 57 號 2 樓之 2 電話 07-2265267 傳真 07-2233073 網址 www.liwen.com.tw 電子信箱 liwen@liwen.com.tw 劃撥帳號 41423894 購書專線 07-2265267 轉 236 臺北分公司 23445 新北市永和區秀朗路一段 41 號 電話 02-29229075 傳真 02-29220464 法律顧問 林廷隆律師 電話 02-29658212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台業字第 5692 號 ISBN 978-957-748-611-0( 平裝 ) 本叢書經由長春出版社正式授權在台灣地區出版中文繁體字版本

定價:250 元

●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 本書如有破損、缺頁或倒裝,請寄回更換。


推薦序 生長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甚至每分每秒都被新的資訊 衝擊著,有時根本還來不及接收,這些新訊在轉眼間已成為舊聞;隨著科 技產業的日新月異,新穎的科技產品也是不斷地推陳出新。我們每天幾乎 都是透過手上的 3C 產品,將所有的資訊及知識「滑」到眼前,但不論內 容是什麼,我們總是用不超過五秒鐘的時間,伸出手指毫不留情地將它滑 開,因為後頭還有數不盡的新訊等著我們去看,沒有時間一一仔細閱覽, 深怕一個不留神,就跟不上這個快速轉變的世界。在我們汲汲營營求新求 快的同時,似乎忘了抬頭看看四周的世界、忘了與你身旁的人對話、更忘 了伸出手去翻閱一本好書。 放下手機,試著回想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閱讀一本書了呢?尤其是正 處求學階段的青少年們,陪伴你們成長、讓你們獲得知識的絕對不僅僅是 那臺電腦或那支手機,更多的是一本本放在書架上等著你去挖掘、去探索 的知識寶庫。身為教育者最擔憂的莫過於看見莘莘學子們在3C世界裡不 斷向下沉淪,每天緊盯著手上的螢幕,茶不思、飯不想,達到另一種「廢 寢忘食」的境界,而學業,早就被拋諸於腦後了。這難道能不令人憂心忡 忡嗎? 要改善這個在校園裡已逐漸擴散蔓延的現象,必須從根本的基礎做 起。首要的關鍵就是讓青少年重拾對閱讀的興趣,進而將閱讀視為一種生 活態度,自然而然地在生活中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閱讀」是須要培養 的。能夠引起閱讀動機,讓青少年主動伸手翻書是極為重要的第一步,然 而要讓莘莘學子跨出艱難的這一步,書籍內容是否具有吸引力是相當關鍵 的。當然,能從閱讀中汲取知識、增廣見聞、豐富人生色彩,才是閱讀最 大的樂趣與助益。在此,要鄭重向各位學子們推薦「青少年科普叢書」系 列書籍,是專為中小學生打造的優良讀物,目前的出版品有《科學揭祕動 物世界》、《探究物理》等套書。 《科學揭祕動物世界》分為無脊椎類、海洋類、魚類、兩棲爬行 i


類、鳥類、哺乳類等六冊,每冊皆有數十個主題,每個主題的篇幅精練, 並針對主題附上優美的照片,深刻讀者們的印象,讓讀者不僅能從文字認 識動物,還可由照片看見動物之美。書中除了介紹生活中常見的動物之 外,還要帶領大家認識稀有罕見甚至瀕臨滅絕的動物,讓我們能夠更加珍 惜與愛護這片土地,好讓這些動物能無憂無慮地生存下去。此書最特別之 處在於描寫了若干動物的小故事,為平凡的文字增添了生動有趣的色彩, 也提升了對讀者的吸引力。 《探究物理》分為挑戰萬有引力、遨遊電子王國、解譯聲波密碼、 駕馭原子世界、探索太空奧祕等五冊,匯集多元的物理現象,藉由一則則 小故事,介紹力學、電學、聲學、原子學及天文學等等的學科知識,其中 也包含在全球廣為討論並飽受爭議的「核能」應用,使讀者懂得學思並 重,思考物理學發展帶給人類的利弊得失,進而討探究其未來趨勢,讓物 理學為人類生活帶來更多更廣的助益。 來吧!讓我們一同閱讀「青少年科普叢書」,揭開科 學的神祕面 紗,探索其中的奧妙,一定能讓你感受閱讀的樂趣,並且獲益良多。

王惠亮

推薦者簡介/ 王惠亮 現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代理校長 經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生物科技系系主任、總務長、教務長、副校長 學歷: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 專長:分子生物、遺傳工程、生物農藥 ii


推薦序 魚是生活於水中,以鰓呼吸,鰭來游泳的脊椎動物,目前已命名有 515 科 33000 種以上的有效種魚類,占脊椎動物(哺乳類、兩棲爬蟲 類、鳥類及魚類)總數的一半以上,且每年平均仍有二百餘新種魚類被發 現。從高山、湖泊、湧泉、洞穴、河流、河口、半淡鹹水區、潮池、淺水 區、大洋區、深海區、極地區……均棲息著許多適合該環境的魚種。 目前,世界發現到體型最小的魚類是鰕虎魚亞目的短壯辛氏微體魚 (Schindleria brevipinguis),最大成熟雄魚體長僅 8.4 毫米,最小淡水魚 則是微鯉(Paedocypris progenetica)最大雄魚體長僅 9.8 毫米,世界最 大的魚則是鯨鯊(Rhincodon typus),可長到 12 公尺以上;棲息高度從 海拔 5200 公尺(西藏的高原鰍屬 Triplophysa spp.),降至深海 8370 公 尺(神女底鼬

Abyssobrotula galatheae);溫度能從 42.5˚C(非洲肯

亞馬加迪湖的腫唇雀麗魚 Alcolapia alcalica 與格氏雀麗魚 A. grahami)至 -2˚C(南極冰層下的數種南極魚 Trematomus spp.)。魚類的多樣性與 生態,是無奇不有,每種生物均有牠的特色,需要專門書籍的介紹,方能 窺此奧祕。 《科學揭祕動物世界:魚類》一書中,從重要魚種的介紹―〈珍 稀古老的中華鱘〉、〈水中的「熊貓」―白鱘〉、〈水中「活化石」 ―鰉魚〉,引領我們一窺中國的珍稀魚種;〈四大家魚―青、草、 鰱、鱅〉、〈中國四大海產之一的黃魚〉、〈水族中的奇味―河豚〉、 〈桃花流水鱖魚肥〉……讓我們認識中國的珍饌魚種;〈能降伏凶殘巨鯊 的比目魚〉、〈魚也會「唱歌」〉、〈緣木求魚〉、〈百發百中的神槍手 ―射水魚〉、〈河鰻會爬牆〉……是以往為鮮為人知的奇聞;〈活發電 機―電鰩〉、〈放電量最大的魚類―電鰻〉、〈打彩色「燈籠」的深 海魚〉、〈服務熱情周到的魚醫生〉、〈海葵的好朋友―小丑魚〉…… 則常在動物世界的節目中出現。 〈海魚為何不鹹〉講魚類在水中滲透壓的調節;〈鮭魚的磁感之 iii


謎〉來講解鮭魚何以能迴游至出生的河川;〈雌雄「性逆轉」的黃鱔〉、 〈魚類變性之迷〉,介紹魚類的特殊性轉變現象。〈「雜技魚」的奇妙表 演〉介紹會產卵於離水表面的樹葉面上,且能滑出水面超過 1100 公尺的 飛魚。還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留待讀者親自閱覽。書中豐富的內容、精 彩的描述,相信能夠輕易吸引普羅大眾的目光和興趣。 經由 69 篇短文型單元介紹,讓人們有機會初步了解魚兒的世界。雖 然多數魚種並未標示種名,但現今網路發達,經由俗名的搜索也能找到許 多參考資料。由於未依分類、生態、養殖……的單元編排,在層次順序上 略顯不足,但更顯現出魚類的多樣性。整體而言,是讓青少年認識魚類的 極佳入門書籍。

陳正平

推薦者簡介/ 陳正平 現職: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臺灣珊瑚礁學會理事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及漁業組博士學位 專長:珊瑚礁魚類分類、地理分布及種化 iv


前言 在美麗的地球家園裡,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在一望無際的非洲 大草原上,數以百萬計的牛羚正浩浩蕩蕩地前行,牠們旅途中的每一步都 面臨著危險;在廣闊的天空中,一隻雄鷹正展翅翱翔,牠銳利的雙眼機警 地搜尋著地面的獵物;在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一群藏羚羊為 了逃脫獵人罪惡的槍口正在飛奔;在大海的深處,凶猛的鯊魚正在用牠敏 銳的嗅覺搜尋海洋裡的獵物……牠們不僅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而且維 持著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但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生態環境遭到前所 未有的破壞,加之人類的過度捕殺,許多動物已瀕臨滅絕。動物同樣也是 地球的生靈,同樣需要我們以博愛之心去對待牠們。要善待牠們,首先必 須瞭解牠們,這就是《科學揭祕動物世界》的出版宗旨。 從閱讀中獲得知識、從圖片中汲取印象、從知識補充中擴展見聞。 無論是藏在深海的貝母,還是徘徊在天際的雄鷹,都會在這套科普叢書中 展現牠們的精彩。科學揭祕動物世界,不僅僅是人類生存的需要,也為我 們找到了瞭解自然、揭示自身奧祕的金鑰匙。 《科學揭祕動物世界》共六卷,分別介紹了無脊椎類、海洋類、魚 類、兩棲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動物。叢書不僅篇幅精練、文字優美、插 圖生動、知識補充畫龍點睛,更難得的是鋪陳了若干動物故事,將嚴肅的 科普知識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形式娓娓道來,以全新的角度向讀者闡釋了動 物的生活方式、生存策略與習性特點,以及尚未破解的一些神祕現象,生 動地展示了與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這些生靈怎樣以其獨特的方式向大 自然索求自己的生存空間,演繹美麗而神奇的生命旋律的過程。 《科學揭祕動物世界》系列叢書由科普作家精心編撰,吸收前沿知 識,所選資料詳實準確,文字簡潔生動,透過生動的故事、詳實的例證、 具體的資料來引起讀者閱讀的積極性並啟發想像力,實現對知識的融會貫 通。從而使讀者能夠快樂閱讀、輕鬆學習,是青少年讀者瞭解動物世界奧 祕的最佳讀物。 v


目次 i iii V

推薦序/王惠亮 推薦序/陳正平 前言

Contents

002 探訪哺乳動物

056 難得一見的野生雙峰駝

005 瀕臨滅絕的虎

059 極其醜惡的鬣狗

008 母虎鋌而走險

062 古怪的動物──刺蝟

011 獅子與舞獅

065 罕見而奇特的犰狳

014 豹的家族裡有個短跑冠軍

068 凶猛的犀牛要生存

017 靚麗的金絲猴

071 狡猾的狐狸

020 猴子島上的獼猴群

074 馴狼牧羊

023 短尾猴世界探祕

077 給黃鼠狼平反

026 猴子趣聞錄

080 野豬的群體社會

029 從猿猴身上尋找古人的影子

083 不倫不類的鴨嘴獸

032 黑猩猩趣聞軼事

086 極其珍貴的毛皮獸──水獺

035 媽媽教女兒做母親

089 罕見的扭角羚

038 三峽啼猿之謎

092 松鼠.麝鼠.毛絲鼠

041 古老的大熊貓

095 蝙蝠與夜蛾的空戰

044 凶猛的「食鐵獸」

098 吸血鬼──吸血蝙蝠

047 冬眠產子的黑熊

101 澳大利亞獨有的袋鼠

050 珍貴的毛皮獸──貉

104 奇妙的有袋動物

053 長頸鹿的奇特生理結構

107 「海外遊子」回到了母國


110 大象的故事 113 大象的墓地 116 救救大象 119 麝香與麝鹿 122 水中「大熊貓」── 白鰭豚 125 東北一寶──紫貂 128 動物的「助產士」 131 駱駝耐渴的奧祕 134 羊其實很聰明 137 騾子能生產的祕密 140 從皇宮深宅來到民間農舍 的驢 143 早已馴養的貓 146 人類最忠實的朋友──狗 149 從狗鼻子說到電子警犬 152 狗趣 155 警犬與軍犬 158 「老朋友」再立新功 161 狗之最 164 聰穎的豬 167 關於豬的幾則趣聞

170 鹿鳴山谷 173 馬的故事 176 人類的老夥伴──牛 179 奇牛集錦 182 瑞獸兔子 185 兔子故事多 188 高原之舟──犛牛 191 鄂溫克人的林海之舟 194 鼠害的教訓 197 長達幾千年的人鼠之戰 200 奇鼠大觀 203 老鼠當上了探雷兵 206 為尖端科學獻身的小老鼠 209 人類可靠的朋友 212 動物生命的壽限 215 動物的家庭和社會 218 動物助人為樂 221 形形色色的動物「特種兵」 224 動物走進太空以後……


哺乳動物—斑馬(攝/侯昆友)

探訪哺乳動物 關於哺乳動物的起源,當今的主流觀點是:恐龍大約在 6500 萬 年前白堊紀結束時滅絕,其原因可能是一顆小行星撞上了地球,引起 塵埃遮天蔽日,從而導致地球變冷,恐龍賴以生存的植物遭到毀滅。 根據這一理論,當「恐怖的蜥蜴」―恐龍漸漸消失時,一直在附近 哺乳類

靜等的哺乳動物欣然接管了牠們的地盤。牠們進入剛剛空出的棲息 地,逐漸開始多樣化,形成了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哺乳動物物種的各個 種群。 然而,英國《自然》週刊 2007 年 3 月 29 日一期刊登的一篇論 文,對現代地球生命的這個基本理論提出了挑戰:哺乳動物起源於生 物大爆發期。這篇論文說,哺乳動物的多樣性是通過兩個重要階段逐 漸形成的:第一個階段發生在白堊紀結束幾百萬年前,第二個階段發 生在白堊紀結束幾百萬年後。 論文還提到德國慕尼克工業大學的奧拉夫.比甯達-埃蒙茨及其 同事,通過對哺乳動物進行深入研究後,繪製的幾乎囊括所有 4200

002


多個哺乳動物物種的基因「族譜」。他們利用以物種進化速度為基礎 的分子鐘,讓時間倒流,估算出這些哺乳動物何時發生基因變化。 在 1.6 億年的時間跨度中,哺乳動物在大約 9300 萬年前經歷了 首次多樣化大爆發。當今靈長類動物、齧齒動物和有蹄動物的祖先最 早出現在大約 7500 萬年前或稍晚一些。但是,哺乳動物非但沒有普 遍受益於白堊紀的結束,反而因為大災難而遭受沉重打擊。許多哺乳 動物物種像恐龍一樣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第二次多樣化發生在大 約 3500 萬年前,此時距恐龍的衰落已經過了漫長的歲月。第二次物 種大爆發尤其重要,因為它產生了現如今的哺乳動物的家族。 論文作者說,第二次物種大爆發的原因尚不明了,但這可能與全 球氣溫上升有關。論文的作者之一,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脊椎動物館 館長羅斯.麥克菲說:「現在的重要問題是,什麼原因讓現代哺乳動 物的祖先過了這麼久才形成了多樣化。」 今天,我們已經知道,多樣化的哺乳動物是世界上最高級的動物 類群。哺乳動物軀體一般分頭、頸、軀幹、尾和四肢五部分。體腔以 膈分為胸腔和腹腔。體表一般有毛,齒有門齒、犬齒、前臼齒和臼齒 的區別,有齒的退化。體溫多較恆定,心臟分兩心房和兩心室,紅血 球呈圓盤狀,無細胞核。除單孔目外,均為胎生;都以乳汁哺育幼 兒,所以稱為「哺乳動物」。現存的哺乳動物,可分為原獸亞綱(例 如鴨嘴獸、針鼴等)、後獸亞綱(例如袋鼠、袋狼等有袋類)和真獸 亞綱(包括絕大多數的哺乳動物)三亞綱。全世界有哺乳動物 4200 但是,使人擔憂的是目前有千餘種哺乳動物瀕臨滅絕。據英國 《每日郵報》網站 2010 年 10 月 27 日報導,一項大規模的地球生

探訪哺乳動物

多種,中國有近 500 種。

物調查結果顯示,世界上五分之一的哺乳類、鳥類、魚類、爬行類和 兩棲類動物瀕臨滅絕。這項驚人的研究結果顯示,瀕危脊椎動物的數 量仍在不斷增加,而人類在很大程度上是罪魁禍首。許多科學家認 為,世界正在經歷「第六次物種大滅絕」。擁有 40 億年歷史的地球 已經經歷了五次物種滅絕,最近的一次發生在 6500 萬年前,造成了 恐龍的滅絕。 003


生物學家估計,目前已經發現並仍然存活的 4200 多種哺乳動物 中有四分之一瀕臨滅絕。為了挽救瀕臨滅絕的老虎,擁有野生老虎的 13 個國家於 2010 年 11 月 23 日在俄羅斯聖彼德堡簽署了一份宣 言。宣言要求,簽署國家設法在 2022 年之前使老虎數量翻一番,同 時打擊偷獵以及販賣虎皮、虎骨和虎器官的非法貿易。在過去的一個 世紀,擁有老虎棲息地的國家已經從 25 個減少到 13 個,8 個老虎 亞種中已經有 3 個品種滅絕。專家們說,全球目前只有大約 3200 隻 野生老虎。野生老虎大多數分布在東南亞,這些國家的政府已同意保 護和增加老虎棲息地,並讓地方團體參與老虎的保護工作。 俄羅斯遠東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老虎品種西伯利亞虎(中國稱東 北虎)的故鄉。雖然俄羅斯在最近幾十年裡使野生老虎數量有所增 加,但西伯利亞虎仍瀕臨滅絕。任意砍伐雪松造成大量動物遷徙,迫 使老虎襲擊村莊和農場,這也使得牠們常常被人類射殺。俄羅斯總理 普京對聖彼德堡 「老虎峰會」的與會者說:「目標是艱鉅的,但是 可以實現的。」

哺乳類 004


老虎(圖庫資料)

瀕臨滅絕的虎 虎—百獸之王,是威武、力量的象徵。虎屬哺乳類食肉目貓 科,是一種大型的猛獸,被人們稱為「百獸之王」,是世界上的珍貴 動物之一。至於虎起源於什麼地方,曾在科學界有過激烈的爭論:有 人認為虎起源於亞洲南部,後來逐漸北移;也有人認為虎最早起源於 西伯利亞的東北部,此後才向南方或西南方遷移。 前,虎在印度還不如獅子多。而那時的海南島、臺灣等島嶼上有金錢 豹和雲豹,卻沒有虎。因為虎的腳掌經不住高溫,不敢在曬得發燙的

瀕臨滅絕的虎

經過很多年研究考證,虎移入印度的年代並不太久。一千多年

土地上前行。相反,虎卻習慣於嚴寒。據研究,目前印度、緬甸、孟 加拉、臺灣等地的虎,都是由北方移過去的,時間大概是在一些島嶼 與亞洲大陸分離之後。 老虎原來廣泛分布於亞洲。即使古代的北京,也是一個多虎的地 區呢!50 萬年以前,北京地區的氣候溫暖濕潤,山嶺上密布鬱鬱蔥 蔥的森林,那裡棲息著許多動物,劍齒虎便是其一。這種動物凶猛異 005


常,長著長長的鋒利如刀的牙齒,不僅能捕殺鹿和野豬,還可捕食大 象。到了山頂洞人生活的年代,劍齒虎滅絕了,但老虎分布卻極廣。 一直到唐代,北京地區虎的數量依然很多。 明萬曆年間,曹學佺有一次到房山縣城,正值上元之夜,但縣城 內「人家皆閉門」。經詢問方知附近有虎活動。在北京的易平路附 近,有一地名叫臥虎橋,此橋的得名,相傳即是有人看見有虎臥在橋 下歇息;清代有些帝王喜歡射獵老虎,因而在京畿附近養虎供獵。康 熙皇帝所居的暢春園的西花園內,就時常飼養著不少小虎,以俟其長 大,放入園囿供自己狩獵。乾隆皇帝也喜歡獵虎,在故宮博物院裡, 至今還有一幅《弘曆刺虎圖》,畫的就是乾隆皇帝獵虎的情形。南苑 的晾鷹臺便是獵虎的地點之一。令人驚奇的是,清代還有野虎進入北 京城內。據鮑沴的《稗勺》記載,雍正三年八月的一個晚上,一隻老 虎跑入城內,並在大將軍年羹堯的府前遊動,守衛年府的士兵發覺 後,群起圍攻,才將虎擊斃。可見那時老虎還很多。 世界上只有一種虎,分布於亞洲,源於亞洲東北部,由於長期地 理隔絕而逐漸分化成 8 個品種,即孟加拉虎、南亞虎、華南虎、東 北虎、爪哇虎、高加索虎、峇里虎、里海虎等。 虎喜歡在動物資源比較豐富,水源充足,林木草叢茂密的環境獨 居,一般虎都有自己的領地。在印度,一隻虎占 50~100 平方公 里,而在西伯利亞要占 500~4000 平方公里。虎常年都可繁殖,春 哺乳類

季為繁殖盛期。約 4 歲性成熟,最長壽命約 26 歲。虎常夜間尋食, 一旦發現獵物,使猛撲過去,斷其喉,折其頸椎。虎往往好幾天才能 找到食物,故每次食量很大,以捕食野生動物為食,很少傷人。 由於人類活動範圍擴大,墾拓農田,發展交通,無形中縮小了虎 的棲息地;或隔斷了老虎彼此間的聯繫,以致影響了牠們的繁殖。再 加上亂捕濫獵,虎的總數銳減,其中峇里虎、高加索虎和里海虎已經 滅絕了。另外兩個種類的數量已降低到很難有生存能力的程度:東北 虎只剩下不足 30 隻野生虎;西伯利亞虎為 150~200 隻。生活在印 度、孟加拉、尼泊爾和不丹境內的孟加拉虎的數量為 3250 隻;南亞 虎為 1050~1750 隻。

006


有人認為,老虎的生態地位處於頂部,缺了老虎,世界上食草動 物數量就會迅速增長,生態系統就會破壞。因此,保護老虎也就等於 保護人類賴以生存所必需的環境。不少國家的科學家認為,當務之急 是要為老虎創造必要的生存條件。中國十分重視對虎的保護工作,頒 發了各種保護條例,建立了七星砬子、長白山、武夷山、梵淨山、西 雙版納等自然保護區,使虎得以棲息生存。

虎 虎體長約 1.4∼2 公尺,尾長達 1.1 公尺。體呈淡黃或褐色, 有黑色橫紋,尾部有黑色環紋。背部色濃,唇、頷、腹側和四肢 內側白色,前額有似「王」字形斑紋。棲於森林山地。夜行性, 能游泳,不擅爬樹。性凶猛,捕食野豬、鹿、獐、羚羊等,有時 傷害人。分布於亞洲,北至俄羅斯西伯利亞,南抵印度尼西亞、 印度。中國有東北虎,體大,毛色較淡,產於長白山,小興安嶺 等處;華南虎,體稍小,毛色深濃,分布於長江流域以南地區。

瀕臨滅絕的虎 007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