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M2005

Page 1


■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科學揭祕動物世界:魚類 / 于今昌主編. - -   初版. - -  高雄市 : 麗文文化, 2015.06 面;   公分 ISBN 978-957-748-608-0(平裝) 1.動物學 2.通俗作品 380

104007896

科學揭祕動物世界:魚類 初版一刷‧2015年6月

主編 于今昌 編者 于佳楠 于雷 仲勇 張玉峰 張瑩 馮鑫 劉佳

劉洋 劉莉 劉豔佳(依姓氏筆劃排列)

責任編輯 張惠惠 封面設計 余旻禎 發行人 楊曉祺 總編輯 蔡國彬 出版者 麗文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 80252 高雄市苓雅區五福一路 57 號 2 樓之 2 電話 07-2265267 傳真 07-2233073 網址 www.liwen.com.tw 電子信箱 liwen@liwen.com.tw 劃撥帳號 41423894 購書專線 07-2265267 轉 236 臺北分公司 23445 新北市永和區秀朗路一段 41 號 電話 02-29229075 傳真 02-29220464 法律顧問 林廷隆律師 電話 02-29658212 行政院新聞局出版事業登記證局版台業字第 5692 號 ISBN 978-957-748-608-0( 平裝 ) 本叢書經由長春出版社正式授權在台灣地區出版中文繁體字版本

定價:250 元

●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 本書如有破損、缺頁或倒裝,請寄回更換。


推薦序 生長在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我們每天甚至每分每秒都被新的資訊 衝擊著,有時根本還來不及接收,這些新訊在轉眼間已成為舊聞;隨著科 技產業的日新月異,新穎的科技產品也是不斷地推陳出新。我們每天幾乎 都是透過手上的 3C 產品,將所有的資訊及知識「滑」到眼前,但不論內 容是什麼,我們總是用不超過五秒鐘的時間,伸出手指毫不留情地將它滑 開,因為後頭還有數不盡的新訊等著我們去看,沒有時間一一仔細閱覽, 深怕一個不留神,就跟不上這個快速轉變的世界。在我們汲汲營營求新求 快的同時,似乎忘了抬頭看看四周的世界、忘了與你身旁的人對話、更忘 了伸出手去翻閱一本好書。 放下手機,試著回想你有多久沒有好好閱讀一本書了呢?尤其是正 處求學階段的青少年們,陪伴你們成長、讓你們獲得知識的絕對不僅僅是 那臺電腦或那支手機,更多的是一本本放在書架上等著你去挖掘、去探索 的知識寶庫。身為教育者最擔憂的莫過於看見莘莘學子們在3C世界裡不 斷向下沉淪,每天緊盯著手上的螢幕,茶不思、飯不想,達到另一種「廢 寢忘食」的境界,而學業,早就被拋諸於腦後了。這難道能不令人憂心忡 忡嗎? 要改善這個在校園裡已逐漸擴散蔓延的現象,必須從根本的基礎做 起。首要的關鍵就是讓青少年重拾對閱讀的興趣,進而將閱讀視為一種生 活態度,自然而然地在生活中養成閱讀的好習慣。「閱讀」是須要培養 的。能夠引起閱讀動機,讓青少年主動伸手翻書是極為重要的第一步,然 而要讓莘莘學子跨出艱難的這一步,書籍內容是否具有吸引力是相當關鍵 的。當然,能從閱讀中汲取知識、增廣見聞、豐富人生色彩,才是閱讀最 大的樂趣與助益。在此,要鄭重向各位學子們推薦「青少年科普叢書」系 列書籍,是專為中小學生打造的優良讀物,目前的出版品有《科學揭祕動 物世界》、《探究物理》等套書。 《科學揭祕動物世界》分為無脊椎類、海洋類、魚類、兩棲爬行 i


類、鳥類、哺乳類等六冊,每冊皆有數十個主題,每個主題的篇幅精練, 並針對主題附上優美的照片,深刻讀者們的印象,讓讀者不僅能從文字認 識動物,還可由照片看見動物之美。書中除了介紹生活中常見的動物之 外,還要帶領大家認識稀有罕見甚至瀕臨滅絕的動物,讓我們能夠更加珍 惜與愛護這片土地,好讓這些動物能無憂無慮地生存下去。此書最特別之 處在於描寫了若干動物的小故事,為平凡的文字增添了生動有趣的色彩, 也提升了對讀者的吸引力。 《探究物理》分為挑戰萬有引力、遨遊電子王國、解譯聲波密碼、 駕馭原子世界、探索太空奧祕等五冊,匯集多元的物理現象,藉由一則則 小故事,介紹力學、電學、聲學、原子學及天文學等等的學科知識,其中 也包含在全球廣為討論並飽受爭議的「核能」應用,使讀者懂得學思並 重,思考物理學發展帶給人類的利弊得失,進而討探究其未來趨勢,讓物 理學為人類生活帶來更多更廣的助益。 來吧!讓我們一同閱讀「青少年科普叢書」,揭開科 學的神祕面 紗,探索其中的奧妙,一定能讓你感受閱讀的樂趣,並且獲益良多。

王惠亮

推薦者簡介/ 王惠亮 現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代理校長 經歷: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生物科技系系主任、總務長、教務長、副校長 學歷:美國康乃爾大學博士 專長:分子生物、遺傳工程、生物農藥 ii


推薦序 魚是生活於水中,以鰓呼吸,鰭來游泳的脊椎動物,目前已命名有 515 科 33000 種以上的有效種魚類,占脊椎動物(哺乳類、兩棲爬蟲 類、鳥類及魚類)總數的一半以上,且每年平均仍有二百餘新種魚類被發 現。從高山、湖泊、湧泉、洞穴、河流、河口、半淡鹹水區、潮池、淺水 區、大洋區、深海區、極地區……均棲息著許多適合該環境的魚種。 目前,世界發現到體型最小的魚類是鰕虎魚亞目的短壯辛氏微體魚 (Schindleria brevipinguis),最大成熟雄魚體長僅 8.4 毫米,最小淡水魚 則是微鯉(Paedocypris progenetica)最大雄魚體長僅 9.8 毫米,世界最 大的魚則是鯨鯊(Rhincodon typus),可長到 12 公尺以上;棲息高度從 海拔 5200 公尺(西藏的高原鰍屬 Triplophysa spp.),降至深海 8370 公 尺(神女底鼬

Abyssobrotula galatheae);溫度能從 42.5˚C(非洲肯

亞馬加迪湖的腫唇雀麗魚 Alcolapia alcalica 與格氏雀麗魚 A. grahami)至 -2˚C(南極冰層下的數種南極魚 Trematomus spp.)。魚類的多樣性與 生態,是無奇不有,每種生物均有牠的特色,需要專門書籍的介紹,方能 窺此奧祕。 《科學揭祕動物世界:魚類》一書中,從重要魚種的介紹―〈珍 稀古老的中華鱘〉、〈水中的「熊貓」―白鱘〉、〈水中「活化石」 ―鰉魚〉,引領我們一窺中國的珍稀魚種;〈四大家魚―青、草、 鰱、鱅〉、〈中國四大海產之一的黃魚〉、〈水族中的奇味―河豚〉、 〈桃花流水鱖魚肥〉……讓我們認識中國的珍饌魚種;〈能降伏凶殘巨鯊 的比目魚〉、〈魚也會「唱歌」〉、〈緣木求魚〉、〈百發百中的神槍手 ―射水魚〉、〈河鰻會爬牆〉……是以往為鮮為人知的奇聞;〈活發電 機―電鰩〉、〈放電量最大的魚類―電鰻〉、〈打彩色「燈籠」的深 海魚〉、〈服務熱情周到的魚醫生〉、〈海葵的好朋友―小丑魚〉…… 則常在動物世界的節目中出現。 〈海魚為何不鹹〉講魚類在水中滲透壓的調節;〈鮭魚的磁感之 iii


謎〉來講解鮭魚何以能迴游至出生的河川;〈雌雄「性逆轉」的黃鱔〉、 〈魚類變性之迷〉,介紹魚類的特殊性轉變現象。〈「雜技魚」的奇妙表 演〉介紹會產卵於離水表面的樹葉面上,且能滑出水面超過 1100 公尺的 飛魚。還有許多引人入勝的故事留待讀者親自閱覽。書中豐富的內容、精 彩的描述,相信能夠輕易吸引普羅大眾的目光和興趣。 經由 69 篇短文型單元介紹,讓人們有機會初步了解魚兒的世界。雖 然多數魚種並未標示種名,但現今網路發達,經由俗名的搜索也能找到許 多參考資料。由於未依分類、生態、養殖……的單元編排,在層次順序上 略顯不足,但更顯現出魚類的多樣性。整體而言,是讓青少年認識魚類的 極佳入門書籍。

陳正平

推薦者簡介/ 陳正平 現職:國家實驗研究院臺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臺灣珊瑚礁學會理事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及漁業組博士學位 專長:珊瑚礁魚類分類、地理分布及種化 iv


前言 在美麗的地球家園裡,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在一望無際的非洲 大草原上,數以百萬計的牛羚正浩浩蕩蕩地前行,牠們旅途中的每一步都 面臨著危險;在廣闊的天空中,一隻雄鷹正展翅翱翔,牠銳利的雙眼機警 地搜尋著地面的獵物;在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一群藏羚羊為 了逃脫獵人罪惡的槍口正在飛奔;在大海的深處,凶猛的鯊魚正在用牠敏 銳的嗅覺搜尋海洋裡的獵物……牠們不僅讓我們的生活豐富多彩,而且維 持著大自然的生態平衡。但隨著社會經濟生活的發展,生態環境遭到前所 未有的破壞,加之人類的過度捕殺,許多動物已瀕臨滅絕。動物同樣也是 地球的生靈,同樣需要我們以博愛之心去對待牠們。要善待牠們,首先必 須瞭解牠們,這就是《科學揭祕動物世界》的出版宗旨。 從閱讀中獲得知識、從圖片中汲取印象、從知識補充中擴展見聞。 無論是藏在深海的貝母,還是徘徊在天際的雄鷹,都會在這套科普叢書中 展現牠們的精彩。科學揭祕動物世界,不僅僅是人類生存的需要,也為我 們找到了瞭解自然、揭示自身奧祕的金鑰匙。 《科學揭祕動物世界》共六卷,分別介紹了無脊椎類、海洋類、魚 類、兩棲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動物。叢書不僅篇幅精練、文字優美、插 圖生動、知識補充畫龍點睛,更難得的是鋪陳了若干動物故事,將嚴肅的 科普知識以生動有趣的故事形式娓娓道來,以全新的角度向讀者闡釋了動 物的生活方式、生存策略與習性特點,以及尚未破解的一些神祕現象,生 動地展示了與人類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這些生靈怎樣以其獨特的方式向大 自然索求自己的生存空間,演繹美麗而神奇的生命旋律的過程。 《科學揭祕動物世界》系列叢書由科普作家精心編撰,吸收前沿知 識,所選資料詳實準確,文字簡潔生動,透過生動的故事、詳實的例證、 具體的資料來引起讀者閱讀的積極性並啟發想像力,實現對知識的融會貫 通。從而使讀者能夠快樂閱讀、輕鬆學習,是青少年讀者瞭解動物世界奧 祕的最佳讀物。 v


目次 i iii v

Contents

推薦序/王惠亮 推薦序/陳正平 前言

002 魚類王國

052 水中「活化石」—鰉魚

005 窮凶極惡的殺手

055 水中的「熊貓」—白鱘

008 鯊魚家族

058 四大家魚—青、草、鰱、

011 鯊魚和牠的鄰居們

014 人與鯊的較量

061 有生命的割草機

017 如何預防鯊魚襲擊

064 鯉魚的故事

020 能降伏凶殘巨鯊的比目魚 067 雌雄「性逆轉」的黃鱔 022 鯊魚的「第六感官」

070 中國四大海產之一的黃魚

025 還鯊魚一個好名聲

073 水族中的奇味—河豚

028 鯊魚做出了新貢獻

076 桃花流水鱖魚肥

031 鯊魚極可能成為癌症的剋 079 魚兒全身都是寶

082 魚類變性之謎

034 魚類的旅行 037 免費旅行家—

085 海洋魚類趣事多 魚

088 無奇不有的深海魚類

040 鮭魚的磁感之謎

091 活發電機—電鰩

043 海魚為何不鹹

094 放電量最大的魚類—電鰻

046 珍稀古老的中華鱘

097 水中的「刺玫瑰」—有毒

049 中華鱘繁衍發展的新途徑

魚類


100 毒魚研究新進展 103 魚類是「水質監測員」和

「天氣預報員」

106 魚兒離不開水 109 魚也會「唱歌」 112 打彩色「燈籠」的深海魚 115 奇魚妙趣(一) 119 奇魚妙趣(二) 123 怪魚種種 126 水族館裡的明星—翻車魚 129 「雜技魚」的奇妙表演 132 水中的花朵—金魚 135 金魚的神奇本領 138 魚•水•氧 141 尖牙利齒專吃肉的魚 144 百發百中的神槍手—射水魚 147 海葵的好朋友—小丑魚 150 魚也有保姆 153 魚類的提醒 156 養魚滅蚊

159 滅蚊能手—柳條魚 162 魚鰾不僅主浮沉 165 魚鱗的科學 168 魚皮為何又腥又黏 171 河鰻會爬牆 174 頗有神通的魚 177 神祕的魚 180 好鬥凶惡的魚 183 緣木求魚 186 世界奇觀—冰下捕魚 189 服務熱情周到的魚醫生 191 從「釜底游魚」說到動

物的忍飢能力

194 動物的耐熱本領 196 神奇的隱身術 199 魚兒睡眠趣事多 202 魚兒需要珊瑚 205 魚類是兩棲類動物的祖


魚類王國(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57845872@N08/8253820439)

魚類王國 魚類可以說是地球上最古老的居民了,牠們最初在海洋中自由遨 游時,地球上還沒有恐龍、大象等任何高等動物出現呢!當然,就更 沒有我們人類了。 魚類是最早出現的脊椎動物。從遠古到現在,魚類經歷了多種發 魚類

展變化,直到今天,牠的種類仍比任何其他脊椎動物的種類多。牠們 分布在內地的小溪、湖泊、河流、大江直至海洋深處。魚類大部分像 陸上的動物一樣,以小群體的方式生活,也有些魚喜歡漫游,居無定 所。牠們多富掠奪性,以吃其他的魚、水生動物或昆蟲為生。但是, 魚類並不是生來就有的,牠們也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才逐步發展起來 的。我們知道,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從單細胞發育而來,經過數萬 億年才有了今天豐富多彩的物種資源。魚類是第一種脊椎動物,可以 說沒有魚類就沒有人類。 地球上有 71.5% 的面積被水所覆蓋,除極少數地區外,不論是 從赤道到兩極,還是從海拔 6000 公尺的高原山溪到洋面以下的萬公

002


尺深海,都有一種水中的精靈生存著,牠們就是魚類—一種體滑而 形如紡錘、呈流線型、具鰭、用鰓呼吸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牠們或 成群結隊,或獨自遨游,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廣袤無垠的水域之中。但 是有些種類並不符合以上所給出的定義,有的魚體極長,有的極短; 有的側扁,有的扁平;有的鰭大或形狀複雜,有的已退化;口、眼、 鼻孔、鰓開口形狀位置變化極大。這些都與魚類長期棲息的環境有著 極為密切的關係。現代分類學家給「魚」下的定義是:終生生活在水 裡,用鰓呼吸,用鰭游泳並憑藉上下頜攝食的變溫水生脊椎動物。 目前世上已知魚類約有 24000 種,中國有 3800 多種。魚類是 脊椎動物中最多的一個類群,全世界的魚類總數幾乎占整個脊椎動物 數量的一半左右,包括圓口綱、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等三大類群。 圓口綱是現存最原始的無頜脊椎動物,包括七鰓鰻和盲鰻。身體 呈鰻形,無上下頜(所以又稱無頜類),具口吸盤,以吮吸方式取 食,全寄生或半寄生生活,無成對附肢,具軟骨,脊索終生存在,有 雛形脊椎骨,神經系統、骨骼、循環系統、消化系統都較原始。現存 圓口動物種數不多,僅 70 種左右。 按骨骼性質可以將魚類劃分為軟骨魚類和硬骨魚類。軟骨魚類的 骨骼均為軟骨,生活於海洋中,種類較少。例如鯊魚,其鰭為魚翅; 皮可製革;肝含油量高,可製魚肝油。全球軟骨魚類約有 800 種, 中國約有 190 種;硬骨魚類的骨骼大部分為硬骨,包括大多數魚 類,例如中華鱘、青草鰱鱅四大家魚、大小黃魚、草魚等。 類和數量都呈銳減趨勢。美國《科學》雜誌發表的一篇調查報告稱, 如果目前過度捕撈和海洋污染得不到控制與治理,到 2048 年,海產

魚類王國

儘管魚類的種類和數量繁多,但由於環境變化和過度捕撈,其種

品的種類和數量將明顯銳減。 由美國和加拿大生態學家和經濟學家組成的一個科學小組,歷時 4 年完成了一項名為「生物多樣性缺失對海洋生態系統影響」的調 查。學者們的足跡遍布北美、歐洲以及澳大利亞的 12 個沿海地區, 他們對 64 處大型海洋生態系統進行了調查,並進行了 32 項小規模 對比實驗。此外,他們還對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提供的 1950~ 003


2003 年魚灰和無脊椎動物資料作出了分析。 專家們發現,物種豐富的海域生態系統更為穩定,單位面積內的 生物數量比物種貧乏的海域高出 80% 以上。此外,物種豐富的生態 系統,漁業資源更為豐富和高產。調查報告主筆伯里斯.沃爾姆說, 29% 的魚類和其他海洋生物種群的捕撈量減少了 90% 以上,說明這 些種群正瀕臨滅絕。這種形勢在所有海洋生物中普遍存在,而且還在 惡化。「如果長期如此,那麼到 2048 年,海產品的種類和數量都將 銳減。」 漢城大學海洋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朴敬愛在一份報告中說,全球氣 候變暖可能使東海的海洋物種發生迅速變化,使海水品質下降,在 150 年後使生化需氧量降到目前的百萬分之三,東海的魚類可能在 150 年後絕跡。她援引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 1985~2001 年的 資料說,在這段時期內,東海的海水溫度上升了 1.5℃。這個數字表 明,東海水溫平均每年上升 0.087℃,是同一時期全球海水溫度平均 升幅的 6 倍。她指出,水溫的大幅上升使東海的含氧量明顯下降。 她說:「全球氣候變暖使西伯利亞高氣壓減弱,削弱了冷風的力量, 這使北部海域水面溫度上升,阻礙了冰塊和寒流的形成。」 近年來,烏賊、鯖魚等生活在暖流中的海洋生物的捕獲量占東海 捕魚量的一半。由此可見,寒流中生活的沙丁魚等其他物種的數量已 急劇減少。專家們說,水溫的上升會對魚類造成傷害,海水溫度上升 魚類 004

1℃ 給魚帶來的傷害相當於人體體溫升高 1℃ 對人的傷害。


鯊魚的牙齒(圖片來源:www.flickr.com/photos/95118988@N00/132174370)

窮凶極惡的殺手 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在一篇遊記中記述過這樣一件觸目驚心的 事:在美洲海灣,有個捕捉馬林魚的古巴人,因不慎失足落水,立刻 便有一群馬林魚飛襲而來,餓狼似的將那個漁夫撕成碎片。馬林魚體 態扁平,前頜挺著一根鋒利的刺劍,靈活善游的牠經常出沒於大洋深 處。馬林魚生性凶猛,據南洋漁民傳說:曾經有一條約 50 公斤的馬 1980 年,美國「瑪麗」號海洋考察船在紐約長島東端航行時, 連續遭到馬林魚的攻擊。有一次,船長塞爾叉到一條馬林魚,想乘小 船去捕撈。不料,那條馬林魚突然向小船衝來,將牠前頜的刺劍戳進

窮凶極惡的殺手

林魚同一條 40 噸的鯨魚決鬥,結果海水被染紅了。

船板,簡直像屠夫叉肉一般。塞爾船長幸虧離得遠,不然身體可能被 刺穿。塞爾船長後來回憶起來,仍心有餘悸。 馬林魚憑那杆圓錐尖槍,到處尋釁。同是 1980 年,英國有一艘 船在赴匹米尼途中,突然聽到「

」的一聲,船長到艙底一看,馬林

魚的刺劍戳入船身,刺尖還深深地留在金屬製的煤氣箱裡。 005


馬林魚的利劍雖然厲害,但還不如虎鮫的尖齒可怕。在澳洲沿 岸,海濱浴場四周都豎立了防鮫網,但是游泳者被白鮫、藍鮫、虎鮫 或鯖鮫攻擊齧死的事件屢有發生。鮫魚的神經系統很低級,不知痛楚 和震驚。牠一旦向你進攻,便連續不斷地瘋狂咬噬,直到血液流盡, 無力而斃。 十幾年前,美國著名科普作家阿西莫夫和動物學教授鮑奈爾到塞 勃爾角附近捕魚。一天早上,他們一叉擊中了一條大虎鮫,虎鮫帶著 叉子向前猛游,魚叉上的繩索繃得像琴弦一樣筆直,船飛快地疾馳。 突然,虎鮫猛地回轉身來,撲向小船。鮑奈爾馬上握住手槍,阿西莫 夫操起了自動步槍,接連向鮫魚射擊,子彈一顆顆射入鮫魚的身體, 那鮫魚仍在 20 公尺外撲騰。鮑奈爾把小船旋轉過來,船尾向著虎 鮫,人躲藏到船首。不料,船尾卻翹了起來,那虎鮫也乘勢撲上去, 一口把船尾咬破。阿西莫夫操槍拚命裝子彈,鮑奈爾也顫抖著握住手 槍,急匆匆地添加彈藥。兩位學者正懷疑能否脫險時,附近的漁民聞 聲趕來救助,密集的子彈總算將虎鮫擊斃。事後在鮫魚身上一數,總 共有 112 個彈孔。 小魚中最殘忍的,莫過於美國藍魚。藍魚是一種極勇敢而堅毅的 動物,兩顎異常有力。有經驗的漁夫都知道,藍魚放在船內,牠會竭 盡全力接近你,咬你一口。有些不謹慎的漁夫,釣到了藍魚,以為牠 已經死了,可是一鬆釣鉤,牠便像獵犬似的咬住人的手臂或腿。藍魚 的牙齒雖然不長,卻異常銳利,一旦被牠咬住,便死也不放鬆,非撬 魚類

開不可。因此,只有等牠真的死了,才不必怕牠。 藍魚嗜血,因此以捕魚為生的人都非常小心,衣著絕不能染上魚 血,否則萬一失足落水,獲救機會極小。藍魚的殘忍令人驚駭。小小 的藍魚看上去每尾不過 1.0~1.5 公斤而已,可是,牠們常從比牠大 得多的鯨魚身上咬下大塊的肉來,吞不下去就拋入水中。可見,藍魚 的殘忍並非受飢餓的驅使。 窮凶極惡的魚類殺手大多擁有一口利齒。牠們的牙齒鋒利而無 情,敏感而準確,專業而有效。牙齒是動物機體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 分,它們擔負著的重任是滿足動物最迫切的需要―覓取食物。牙齒

006


是骨質器官的外露部分,它的形狀、大小和排列與其需要的食物、生 存的環境、年齡以及在自己的王國中處於什麼譜系等問題密切相關。 最早的牙齒是從原始魚類的骨質皮板上長出來的。根據現有的證 據可以斷定,脊椎動物最早的牙齒是從約 5 億年前的志留紀原始魚 類身上長出來的。古生物教授何塞·桑斯說:「很可能是一些原始骨 質皮板發生了變異。」牠們當然是嘴部皮骨骼的一部分。 現在世界上生長的一種來自遠古時代並使我們感到非常害怕的動 物是鯊魚。我們懼怕的是牠們身上最具特色的器官―可怕的牙齒。 最早的鯊魚出現在 4.5 億年前,現在大洋裡游弋的一些鯊魚可能最早 出現在兩億年前。鯊魚進化的一個重要成果就表現在牠那令人害怕的 牙齒上。

鯊魚的牙齒 鯊魚長著很多尖銳的三角形牙齒,長達 18 公分,牙齒沒有和 頷骨連接在一起,而是與上皮組織連接在一起。這種結構使鯊魚 可以終生更新牙齒。

窮凶極惡的殺手 007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