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心理諮商實務

Page 1


高齡心理 諮商實務 Practice of the Elderly's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秦秀蘭 著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10

高齡心理諮商實務

阿拉伯數字使用Times New Roman

高齡心理諮商實務 / 秦秀蘭著 -- 初版 -- 高雄市 : 巨流, 2016 06 面 ; 公分 ISBN 978-957-732-521-1(平裝)

9 CM

1 老人諮商 2 心理治療

2.7 CM

O於書封上2.9cmX2.7cm內 框)

178 4

105007130

作 者 秦秀蘭 責 任 編 輯 張如芷 封 面 設 計 Lucas 發 行 人 楊曉華 總 編 輯 蔡國彬 出 版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80252 高雄市苓雅區五福一路 57 號 2 樓之 2 電話:07-2265267 傳真:07-2264697 e-mail:chuliu@liwen com tw 網址:http://www liwen com tw 編 輯 部 23445 新北市永和區秀朗路一段 41 號 電話:02-29229075 傳真:02-29220464 劃 撥 帳 號 01002323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購 書 專 線 07-2265267 轉 236 法 律 顧 問 林廷隆律師 電話:02-29658212 出 版 登 記 證 局版台業字第 1045 號

ISBN 978-957-732-521-1(平裝) 初版一刷‧2016 年 6 月 定價:420 元 版權所有,請勿翻印 (本書如有破損、缺頁或倒裝,請寄回更換)


目錄 CONTENTS

推薦序/黃富順

導論(代序)/高齡者心理諮商服務― 議題與實務

Part 1 高齡當事人認知與心理特質的認識 第一章/高齡諮商服務工作的內涵

002

第二章/高齡者認知、情緒調適和心理健康的特質 第三章/高齡心理諮商服務的多元化模式 第四章/高齡者常見的心理困擾與疾病 第五章/高齡者心理健康狀態的評估

024

042 048

078

Part 2 諮商輔導理論 前 言/心理諮商與輔導技巧的典範轉移 第六章/精神動力典範

100

第七章/存在人文典範

110

第八章/認知行為典範

120

第九章/多元系統典範

134

92

Part 3 操作練習或討論案例 第十章/高齡心理諮商服務者應有的專業知能與技巧

146


第十一章/初階和進階諮商服務的基本技巧 第十二章/現實治療法

158

172

第十三章/理性情緒治療法技巧

176

第十四章/焦點問題解決短期心理諮商技巧 第十五章/完形治療的諮商技巧

182

188

第十六章/神經語言程式學的引導技巧

202

第十七章/高齡者與年長子女關係的諮商服務 第十八章/高齡者自我覺察的引導技巧

218

228

第十九章/高齡心理諮商服務的未來發展趨勢

248

Appendix 附錄 一/簡易精神狀態檢查量表(SPMSQ 量表) 二/AD8 極早期失智症篩檢量表內容 三/貝克憂鬱量表(BDI-II) 四/台灣人憂鬱症量表 五/老人憂鬱量表

258

259

260

264

266

六/心理諮商輔導技巧的練習― 重新框架

267

七/諮商工作者「情感回應技巧」的判斷與練習 八/當事人情感的確認與回應練習

References 參考文獻

271

269


������������������������������������������������������������������������������������������������������������������������������������������������������������ 推薦序

I

黃富順

推薦序

人口高齡化是世界一致的發展趨勢,無論是已開發國家或開發中國家皆 然,只是已開發國家走的腳步較快較急。臺灣社會面對這一波銀色海嘯的侵 襲,亦不能倖免,甚且由於嚴重的少子化關係,臺灣社會高齡化的進程不但 超英趕美,甚至比世界最高齡化國家的日本還要快,再不到二十年間即將進 入世界最高齡化國家之林。 人口高齡化所帶來的影響與問題,就個人面而言,一般人較關注生理層 面的影響,故社會上探討養生保健的議題,極其夯勢;就社會層面而言,所 著重的是老人福利與照顧,尤其長照問題,更成為政策的重點。事實上,老 年期不免會面臨各種的失落,如健康的衰退、工作的喪失、人際關係的窄化 等,導致所謂老人的三 L(loss、Loneliness、low level of respect)的境界, 造成老年人的心理問題相當普遍,更值關注。心理的問題與困擾,未能獲得 有效的抒解,會影響生理的健康,不但加速健康的惡化,嚴重者會導致老人 的自殺行為,形成社會的問題。鄰近的日本,所謂「暴走老人」的出現及老 人孤獨死等,已成為社會的隱憂,更值得我們關切。 因此,對老人心理問題的諮商與輔導,乃為高齡社會中相當重要的問題, 以高齡化社會最前端的日本,在老人安養機構中均設有相談室,置有相談人 員從事此方面的工作,其重要性可見一斑。而臺灣社會高齡化腳步如此快 速,有關老人心理的諮商及輔導,迄未受到社會廣泛重視,從先進國家的發 展經驗及臺灣社會的實況而言,此問題無論是政府及民間均宜積極關注。


II

高齡心理諮商實務 ���������������������������������������������������������������������������������������������������������������������������

老人心理的諮商與輔導,是一門相當專業的領域,現秦秀蘭教授能秉諸 其心理諮商與輔導的專業素養,加上多年來參與老人團體的實務體會,及在 課堂多年教學經驗的累積,融合理論與實務,歷經三年鑽研而完成本書,彌 補了臺灣社會在此一方面的缺口,提供了高齡化社會所需的另一項實務知 能,彌足珍貴,令人感佩。本書提供有關老人心理諮商的理論與實務技巧, 尤其偏重操作的練習與案例的分享,是一本相當實用的心理輔導手冊,值得 關切此議題的實務工作者及研究者參考應用,個人在先讀之餘,獲益良多, 特綴數語藉供分享而為之推薦。

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講座 中華民國成人及終身教育學會理事長 黃富順 2016 年 4 月 23 日 於朝陽科技大學銀髮產業管理系


42

高齡心理諮商實務 ���������������������������������������������������������������������������������������������������������������������������

第三章

高齡心理諮商服務的多元化模式

面對社會大眾對老人心理諮商服務的疑問或迷失:「老人需要心理諮商 服務嗎?」、「心理諮商服務對高齡者有效嗎?」,需要更多相關諮商服務技 巧的轉化。最重要的是引導大眾深入了解年長者的認知和心理特質,並從認 知層次轉化為個人心智的改變與實踐。然而,不同領域、不同的學術專業背 景,「輔導」、「心理諮商」、「心理協助」、「心理治療」等幾個名詞經常被 混為一談,也讓人混淆不清。 上述四個名詞都是一種助人的歷程,的確有許多重疊的範疇,但四者對 當事人的服務深度則有所差異。

壹、輔導 無論「輔導」或「心理諮商」都譯自英文「counseling」。「counseling」 是指由受過專業訓練者,應用精神健康、心理學或人類發展的理論和原則 等,透過認知、情感、行為或系統性的介入方式,協助當事人,並強調個人 價值、個人成長、事業發展以及心理疾病。學者認為:輔導是一種教育的歷 程,在輔導歷程中由受過專業訓練的輔導人員運用其專業知能,協助當事人 了解自己、認識世界,引導當事人根據自身條件,例如能力、興趣、經驗、 需求等,建立有益個人與社會的生活目標。並使其在教育、職業及人際關係 各方面的發展上,能充分展現其性向,從而獲得最佳的生活適應。輔導也是


������������������������������������������������������������������������������������ 第三章

高齡心理諮商服務的多元化模式

43

一種助人的方法,由輔導人員依據誠信原則,協助個體探索自我與剖析環 境,有效解決面臨的問題,並積極管理自我,建構美好人生的歷程(吳武 典,1990;周甘逢、徐西森、龔欣怡、連廷嘉、黃明娟,2003)。 輔導的目的在於當事人還沒有罹患精神疾病之前,協助當事人促進心理 健康,預防心理疾病,是屬於預防層級的專業協助。輔導的意義主要是藉著 「引導」來協助學員或當事人;輔導是要協助學員或當事人了解自己的知 識、技能、個性、興趣,以及自己目前的處境及問題,協助其找出適當的解 決方法。因此,輔導的目的可以簡單的歸納為三點:1 協助當事人自我探 索,增進自我了解;2 協助當事人自我成長與適性發展;3 促進當事人的社 會與環境適應。輔導過程中主要在協助當事人增加對自我的了解、自我悅 納、生活適應、解決問題、維繫人際關係、進行生涯規劃、增進心理健康並 發展個人的潛能(吳武典,1990;周甘逢、徐西森、龔欣怡、連廷嘉、黃明 娟,2003)。

貳、心理諮商 心理諮商是指受過專業訓練的諮商人員,針對當事人個別化、情緒性的 問題給予協助或建議,以尋找補救方法。心理諮商是有目的性的談話過程。 諮商者透過對話,幫助求助者探索自身以去除成長的阻力、增進成長助力, 也增進其解決問題能力、面對問題的能力。諮商的內涵包括「個人」與「關 係」的專業協助。諮商的任務在於提供機會給當事人進行探索、發現,同時 協助當事人澄清該如何使自己的生活更令人滿意、更為豐富(徐西森, 2011;鍾瑞麗譯,2012 )。 臺北市政府衛生局社區心理衛生中心,其社區心理諮商服務的Q&A, 說明心理諮商的功能:「當我們覺得心理有困擾,希望有專業的心理師可以 幫我們一些忙的時候,心理師會藉由晤談或其他問題處理技巧,引導我們釐 清問題、處理問題與增進面對問題的能力。」鼓勵民眾只要有下列情形之一


44

高齡心理諮商實務 ���������������������������������������������������������������������������������������������������������������������������

都可以透過心理諮商尋求協助:1 想讓自己活得更健康、更好、更有活力; 2 有人際、心理、家庭、工作、生涯等問題,想找人談談,抒解心中的壓 力與不滿;3 有憂鬱、失眠、苦惱、焦慮等困擾;4 有輕度精神官能症,穩 定用藥中,需有別於藥物之心理支持,經醫師開具診斷及照會醫囑者;5 周遭的家人、親友、重要他人有前述困擾,或行為偏差的狀況,但不知道如 何協助或因應(臺北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2014)。 整體而言,諮商和輔導的確有許多重疊之處,相對於強調預防特質的輔 導工作,諮商可以說是比較個別化的專業助人工作,協助問題比較嚴重的個 人。諮商具有補救性、問題性和情緒性的特點,也就是說,尋求諮商協助者 通常已經發生問題,需要給予補救性的協助。而且,尋求諮商的人的問題會 比較偏重在處理情緒和行為方面的問題或困擾(吳武典,1990)。

參、心理協助 至於最近開始受到重視的「社區諮商」,則是透過一個綜合性的服務架 構與助人策略,可有效提升個人的發展及所有群體與社區的幸福感。社區諮 商模式包括直接個人、間接個人、直接社區和間接社區等四個不同的服務面 向,並且整合了脈絡、發展、生態、女性主義、多元文化、後現代主義等相 關理論內涵,發展出具有前瞻、預防、多面向、環境覺察、賦權等特質的專 業服務領域(何金針譯,2011)。社區諮商偏向「心理協助」,是一種社區 型的心理協助模式。 以目前全國人口高齡化程度最高的日本為例,從 1946 年(昭和 21 年) 起就開始的「民生委員‧兒童委員」制度,是一種典型的社區心理協助模 式。隨著日本全國各社區人口快速高齡化,再度被重視和討論。2010 年 7 月份東京足立區一位被發現已經死亡了三十二年,確仍然支領老人年金的案 例,再度引起日本政府對各社區民生委員的重視。並呼籲社會工作人員和民 生委員加強對社區年長者的生活心理協助。


������������������������������������������������������������������������������������ 第三章

高齡心理諮商服務的多元化模式

45

我國由過去的國民健康局和目前的國民健康署領軍,各縣市正積極展開 「高齡友善城市推動計劃」,以及 2013 年起推動「高齡友善健康照護機構認 證」 (呂雪彗,2015),包括建築型式與戶外開放性空間、交通運輸、住宅、 社會參與、尊重與社會包容、文化參與及就業、通訊及資訊流通、社會支持 及健康服務,無論社會參與、社會支持、健康服務等,都和年長者的心理健 康有關,因此,日本「民生委員‧兒童委員」制度非常值得我們借鏡。事實 上,筆者和研究同伴們在 2012 年承辦雲林縣高齡友善城市導入計畫時,曾 經到雲林縣不同鄉鎮辦理六場「高齡友善城市 World Café 深度匯談」。每一 場會談都由當地 65 歲以上的長者參與深度會談,在訪談和表達過程中發 現,鄉村地區的年長者非常關心和年紀相仿,但是因為行動不便,無法走出 家門的老年朋友,一再表達希望政府和有關單位能夠透過訪視或談話,給這 些年長者一些關懷。這些都是未來社區老人心理協助應該努力的方向。 日本已推動多年的「生活相談員」也是一種社區心理協助模式,目前已 證實,透過志工或社會工作服務人員的談話,可以有效引導社區年長者走出 心理的傷痛與陰霾(日本家族問題相談聯盟,2013)。「日本家族問題相談 聯盟」是日本知名的 NPO 法人組織,主要服務內容為婚姻、家族、熟齡族 群婚姻等各類心理諮商,也負責規劃、培訓生活相談員。為順應日本社區老 化、健康促進等議題,日本家族問題相談聯盟長期辦理生活相談員的培訓, 可免費提供老人面對面的諮商服務,或透過電話相談引導年長者走出傷痛、 排除心理障礙,因此越來越多老人福祉機構服務或相關文獻,稱「民生委 員‧兒童委員」為「生活相談員」或「老人相談員」。目前日本老人福祉和 長期照顧機構都非常重視「老人相談員」對機構入住者的心理健康協助。


46

高齡心理諮商實務 ���������������������������������������������������������������������������������������������������������������������������

延伸閱讀

老人相談員

一、老人相談員的角色 日本的「生活相談員」是社會工作的一環,具體的工作包含:(1)入住機構時 的面談:例如說明入住方法與機構中的生活型態、說明入住費用與相關諮詢等。 (2)一般生活上的諮詢:例如購買用品時的諮詢、維護與修理照護用具、照護 相關諮詢、與其他入住者間的溝通協助等等。生活相談員的角色是幫助入住者自 立並快樂生活,不僅僅是聆聽抱怨,也必須站在入住者的立場,以同理心理解被 服務者的困難,並適切地決定給予哪些協助。至於專門在高齡照顧機構內服務的 生活相談員,通常稱為「老人相談員」。

二、老人相談員的資格 目前日本老人照護服務機構大致分為三類:介護老人福祉機構,例如特別養護老 人 之 家(care home); 短 期 入 住 生 活 介 護(short-stay) 和 通 勤 介 護(dayservice)。三類機構所要求的老人相談員資格都由法律嚴格規定。主要有以下三 種任用資格: 1. 社會福祉士 2. 社會福祉主事任用資格 3. 精神保健福祉士

資料來源:http://www e-miyashita com/shigoto/sg3 html

肆、心理治療 相對於輔導、心理協助和心理諮商,心理治療是由經過受過心理治療專 業訓練並通過考核的人員,來提供當事人必要的服務。心理治療的服務提供 者主要是心理師,以及接受心理治療訓練的精神科醫師。例如根據諮商心理 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學等理論,改善受助者的心理健康或減輕精神疾病 徵狀。一般心理治療工作者普遍認為,心理治療應該包括下列的特點(柯永 和,1993;徐西森,2011;鍾瑞麗譯,2012):


������������������������������������������������������������������������������������ 第三章

高齡心理諮商服務的多元化模式

47

1 心理治療不同於一般人所說的「談話治療」;心理治療不單只是個人人生 智慧的引導或智慧。 2 心理治療必須建立在一種治療者和被治療者之間非常獨特的人際關係與互 動基礎上;利用對話、溝通、深度自我探索,以及行為改變等的技巧,協 助患者或當事人減輕痛苦經驗、處理心理問題、幫助個人成長,甚至治療 當事人的精神疾病。 3 心理治療是建基於心理治療理論及相關實證研究的治療系統,這些理論和 研究主要包括:諮商心理學、臨床心理學和精神病理學等。

正如導論所述,本書係從高齡者心理諮商服務的積極性和預防性角度出 發,引導目前從事老人福祉機構的照顧服務人員、居家照顧者、高齡者社會 工作服務人員,認識高齡者對心理諮商的需求,學習諮商的基本理念和技 巧,並將這些理念和技巧融入高齡者的照顧服務歷程中,減少高齡者心理障 礙,提升其生活品質。因此所介紹的諮商服務技巧和案例,偏向上述所說的 「心理協助」與「心理諮商」,而協助精神疾病當事人則偏向心理治療,本 書沒有規劃太多的篇幅說明。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