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概論

Page 1


Blue Ocean BC8501

管理學概論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CIP)資料 管理學概論 / 林仁和著 . -- 初版 . -- 新北市: 藍海文化 , 2018.05 面 ; 公分

作 者 林仁和

ISBN 978-986-6432-90-3(平裝)

發 行 人

楊宏文

1. 管理科學

總 編 輯

蔡國彬

責任編輯 邱仕弘

494

107006125

版次:2018 年 5 月初版一刷

封面設計 余旻禎 版面構成 弘道實業有限公司 出 版 者

藍海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地 址 234 新北市永和區秀朗路一段 41 號 電 話 (02)2922-2396 傳 真 (02)2922-0464 購書專線 (07)2265267 轉 236 法律顧問 林廷隆 律師

Tel : (02)2965-8212

藍海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翻印必究

Copyright © 2018 by Blue Ocean Educational Service INC.

本書若有缺頁、破損或裝訂錯誤請寄回更換

版權聲明

版權聲明 本書內容僅授權合法持有者所使用,非經本書作者或藍海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授權,合法持 有者除備用存檔及自行使用外,其他一切權利均予以保留。

商標聲明 本書所提及之商標及產品名稱均屬於其合法註冊公司所有,本書引用純屬介紹之用,並無任何侵權 商標聲明

之意。

有限擔保責任聲明 有限擔保責任聲明 本書製作力求盡善盡美,惟不擔保本書及其所附光碟無任何瑕疪,亦不擔保任何人或單 位因使用本書衍生之利益損失。


目 錄 序 i

基礎篇 第 1 章 認識管理學 1. 何謂管理學?

3 5

2. 管理學起源與發展

11

3. 管理學面臨的挑戰

17

4. 面對管理學新課題

23

5. 學習管理學的好處

30

管理加油站:「空椅子」的聯想

37

第 2 章 管理學的理論

41

1. 管理學基礎

43

2. 管理學系統

49

3. 管理學行動

55

4. 管理學原則

61

5. 管理學運作

68

管理加油站:五塊錢的奇蹟

78

第 3 章 管理的工具

81

1. 作業管理工具

83

2. 規劃管理工具

92

3. 進階管理工具

105

4. 文書管理工具

113

管理加油站:推銷自己

125


實務篇 第 4 章 計畫管理

131

1. 認識計畫管理

133

2. 滾動計畫管理

141

3. 總體計畫管理

144

4. 生產作業計畫管理

152

5. 計畫管理系統工程

157

6. 編寫招商計畫書

161

管理加油站:管理與策略藝術

170

第 5 章 組織管理

173

1. 認識組織管理

175

2. 企業組織管理模式

178

3. 團隊型式組織管理

185

4. 組織管理創新

190

5. 組織管理發展

196

管理加油站:逆向的思考

204

第 6 章 人員管理

207

1. 認識人員管理

209

2. 人員管理模式

215

3. 人員招聘與培訓

222

4. 人員任用與淘汰

229

5. 人力資源管理發展

235

管理加油站:企業內部跳槽

243

第 7 章 領導管理

247

1. 認識領導管理

249

2. 成為領導者

254

3. 領導管理的工作

259


4. 領導管理的用權

265

5. 領導管理的授權

270

管理加油站:桃園機場大淹水

275

第 8 章 協調管理

279

1. 認識協調管理

281

2. 協調管理的功能

284

3. 協調管理的方式

289

4. 協調管理的原則

295

5. 協調管理的運作

300

管理加油站:台灣 815 大停電

305

第 9 章 控制管理

309

1. 認識控制管理

311

2. 控制管理工作

316

3. 作業控制管理

324

4. 專案控制管理

328

管理加油站:柯達優勢作業控管

338

進階篇 第 10 章 經營的危機管理

345

1. 認識經營危機管理

347

2. 人才的危機管理

353

3. 制度的危機管理

359

4. 行銷的危機管理

365

5. 勞資關係危機處理

373

管理加油站:復興航空宣布解散

381


第 11 章 發展的策略管理

385

1. 認識策略發展管理

387

2. 發展業務策略管理

394

3. 發展技術策略管理

401

4. 發展設計策略管理

408

管理加油站:劣勢與優勢

416

第 12 章 變革與創新管理

419

1. 變革與創新

421

2. 認識管理變革

429

3. 管理變革運作

435

4. 認識創新管理

441

5. 創新管理運作

447

管理加油站:張忠謀談成長與創新

453

第 13 章 成為稱職管理者

457

1. 稱職管理者概述

459

2. 稱職的運作職能

468

3. 扮演稱職的角色

476

4. 管理者的層次

483

管理加油站:專案管理專業證照

491

參考書目

495


序 當《管理學概論》這本書在 2018 年迎新送舊喜氣洋洋中完稿,筆者 為此書的出版,獻上誠摯的感謝。自《顧客服務管理》(2013.09)出書以 來,持續接到讀者以及授課教師建議,從整體觀點討論「管理學的理論與 實務」,今日終於能夠如願。

「管理優勢」的年代 過去一年來,台灣發生了不少震撼社會,牽涉到民眾生活與投資人權 益的「事件」(Event)。例如,復興航空公司倒閉、桃園國際機場嚴重淹 水、815 台灣大停電、鴻海集團跨洋進軍美國以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宣 布功成身退等等,其成敗都與管理的優劣有密切關係。檢視這些個案,除 了記取管理弊端問題教訓外,同時,更要學習其中的成功「管理優勢」經 驗! 記得天下雜誌曾經製作「台灣競爭力的故事」一系列錄影帶(吳迎春 主編,四集,1995),主題:誰用生命寫下台灣競爭力─不停歇的手, 不放棄的人。它提供了筆者 20 多年來在管理教學上的信念:台灣競爭力 在於「人」與「手」。在那個時代裡:中小型製造業如何一方面在日夜趕 工生產,另一方面手提 007 跨海到處行銷的情景,歷歷在目……,確實扮 演了台灣競爭力的重要角色,也創造了「台灣錢淹腳目」的奇蹟。 時至今日 21 世紀的「軟實力」競爭年代,企業組織就面對了上面個 案所指的管理困境與成就。如何在「人」與「手」的基礎上,進行「管理 優勢」的教學課程與學習?更重要的是,如何鼓勵更多年輕人加入這項管 理專業行列?本書就是秉持這項理念進行撰寫。

「空椅子」的聯想 《空椅子》(Empty Chairs),作者安妮.凱勒(Anne Davidson Keller) ,

i


ii 管理學概論

2017 年 12 月 7 日出版。在亞馬遜(Amazon)圖書獲得很棒的 5.0(5 顆 星)評分。安妮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社會工作者,她動人的描繪一個家庭的 年輕人喬.麥克道威爾(Joe McDowell) ,如何面對就業困境與挑戰的奮鬥 故事。 這位心中徬徨尋找就業出路的年輕人喬,正是當前台灣 22K 低薪 年代困境的寫照。目前的情況是:面對著有許多的「空椅子」(Empty Chairs)。是誰留下的?給誰留下的?問題的關鍵不是找答案,而是尋找它 們的主人!親愛的讀者:是妳?是你? 根據 104 人力銀行公布的資訊顯示,專案與產品管理類人員的平均月 薪自 50K 到 67K ;生產管理類人員的平均月薪自 36K 到 50K 。上列的平 均月薪應該可以吸引不少新鮮人願意在學中修習管理學課程,成為「空椅 子」的新主人。在這個前提下,應該認識:如何學習管理學?如何善用管 理學的優勢?以便成為一位稱職的管理者!

課程內容介紹 本書設計為一學期的教學課程,包括:基礎篇,實務篇與進階篇等 三個部分,總共 13 章。論述以實務取向,內容的理論與實務比率為 4: 6。為了方便進階研究,專業術語,參考書名以及人名在第一次出現時, 一律附註原文。其他則參考兩套《管理學百科全書》(Wiley Encyclopedia of Management, 14 volume set, by Cary L. Cooper, 2014)、(Wiley Encyclopedia of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 8 volume set, by James J. Cochran, 2011)。 「基礎篇」共 3 章:包括第 1 章〈認識管理學〉,第 2 章〈管理學的理 論〉以及第 3 章〈管理的工具〉。「實務篇」共 6 章:包括第 4 章〈計畫管 理〉,第 5 章〈組織管理〉,第 6 章〈人員管理〉,第 7 章〈領導管理〉,第 8 章〈協調管理〉以及第 9 章〈控制管理〉。「進階篇」共 4 章:包括第 10 章〈經營的危機管理〉,第 11 章〈發展的策略管理〉,第 12 章〈變革與創


新管理〉以及第 13 章〈成為稱職管理者〉。此外,在每一章後面,附上一 則「管理加油站」個案提供討論。 《管理學概論》設計為專業課程教材,為授課老師提供「教師使用手 冊」 。內容包括:教學計畫、內容介紹 PPT、測驗問題以及討論個案等等。

林仁和 2018 年 2 月 1 日 東海大學

iii



基礎篇 第1章 認識管理學 第2章 管理學的理論 第3章 管理的工具



1

認識管理學

1. 何謂管理學 2. 管理學起源與發展 3. 管理學面臨的挑戰 4. 面對管理學新課題 5. 學習管理學的好處


學習目標 1. 討論「何謂管理學?」的四項主題 內容包括:管理學的概念、管理學的應用、管理學的功能以及管理學 的運作。 2. 探討「管理學起源與發展」的五項主題 內容包括:早期的管理活動、管理理論的萌芽、古典的管理理論、現 代的管理理論以及當代的管理理論。 3. 討論「管理學面臨的挑戰」的四項主題 內容包括:21 世紀的管理挑戰、管理環境變遷、管理的新思維以及管 理的新趨勢。 4. 討論「面對管理學新課題」的四項主題 內容包括:加強基礎管理、強化作業管理、溝通協調管理以及管理系 統工程。 5. 討論「學習管理學的好處」的四項主題 內容包括:為何要學管理學、管理角色的重要性、學習管理學的優勢 以及善用管理學的優勢。


1 章 認識管理學

1 何謂管理學? 1. 管理學的概念 2. 管理學的應用 3. 管理學的功能 4. 管理學的運作

一、管理學的概念 討 論「 認 識 管 理 學 」 的 主 題, 管 理 者 要 從 它 的 基 本 概 念「 管 理 」 (Management)一詞開始。參考《管理學百科全書》(Wiley Encyclopedia of Operations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Science, 8 volume set, by James J. Cochran, 2011;Encyclopedia of Management Theory, 2 volume set, by Eric H. Kessler, 2013)解釋,是指:組織的生產、經營與發展活動所進行的計畫、組織、 人事、領導、協調以及控制等等一系列工作的總稱。進一步來說,「管理」 是發展管理科學(Management Science)專業的必要作業。因此,在許多 理論與實務的論述場合,「管理」Management 一詞也是指廣義的「管理 學」。 談論「管理」,不要忘記另一項關鍵:執行管理工作的關鍵人物─ 管理者(Manager)。包括:企業組織的董事長、CEO(執行長)、各級管 理團隊的領導人等,他們都應該具備有相當水準的管理能力,以便讓管理 工作能夠符合組織的期待,發揮各類產業的經營與發展。簡言之,「管理」 的關鍵工作是企業組織透過管理者執行,此項實踐工作包括以下六項: ─計畫。 ─組織。 ─人事。

5


6 管理學概論

─領導。 ─協調。 ─控制。 這六項活動又被稱之為管理的六大功能,各個層次的管理者與他們的 團隊,都是在執行這些職能的工作。

二、管理學的應用 管理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種工具,有人參與的活動就出現了管理問 題,為了解決問題,於是就自然的產生了管理活動。換言之,管理學的概 念來自於解決管理問題的實踐,也就是說,它是對管理實務經驗與概念所 累積的結果。然後,經過社會環境的變遷以及企業組織發展需要的相互作 用,管理概念逐漸成為有系統的專業領域─管理學。 在上述管理學的實踐前提下,我們把系統管理概念的作業發展,分為 三個主要階段: 第一階段:18 世紀以前的管理概念是非常樸素與單純,主要應用在 軍隊管理、政府的行政管理、教會管理等非營利方面的管理。 第二階段:18 世紀到 19 世紀末,是現代管理理論的萌芽階段。由於 具有系統的理論形式,其概念開始被更多方面的應用,特別是進行企業組 織的管理與經營作業上。 第三階段:自 20 世紀以來,由於企業組織環境的國際化、工具自動 化與電腦化。隨著管理學概念的不斷發展與更新,管理運用也進入不同領 域,特別包括服務業等的應用。 管理學已成為一種專業學科,受到了工商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和實際 管理人員的重視。在此前提下,開始倡導一種廣義的管理學,它包括一 般管理學、工商管理和公共管理,還包括作為管理學工具的其他相關學 科,例如,金融管理、醫院管理、會計管理、餐旅管理等等的專業知識 與方法。哈佛商學院在 1921 年開始授予第一批工商管理碩士(MBA)學


1 章 認識管理學

位。目前提供的專業學位包括:工商管理學士、工商管理碩士(MBA 與 EMBA)以及博士。 台灣是地球村的成員,又是以外銷為主的經營模式,中小企業組織眾 多,於是也帶動了管理學教育活動的發展。根據教育部 2016 學年度的統 計數字,大專院校的上下學期共有 535 班次教授「管理學」課程,學生總 數 30,173 人。進一步的探究,有 26 個大學提供 30 個管理博士班的研究所 課程,其中有兩班次隸屬商管學院,四班次隸屬商學院,其他 24 班次則 隸屬管理學院。

三、管理學的功能 管理學大師亨利.法約爾(Henry Fayol, 1841-1925)在《工業管理與 一 般 管 理 》(Administration Industrielle et Générale, by Henry Fayol, 1916) 解 釋,管理有六大功能包括:預測、計畫、組織、領導、協調以及控制。經 過隨後的理論與實務發展,管理領域將預測納入計畫功能,也新增了人事 功能。以下是摘要論述,詳細的內容將在實務篇(4 ∼ 9 章)進行討論。

1. 計畫 「計畫」(Planning)活動是管理的首要工作。計畫功能包括: ─對將來趨勢的預測。 ─依據預測的結果建立目標。 ─制訂各種方案與政策。 ─達到目標的具體步驟。 以上四項工作的目的是保證組織目標的實現。主要內容包括:企業組 織的長程、中程與短程發展計畫,以及各種配合發展的各項作業計畫等 等,都是計畫活動的典型工作。

7


8 管理學概論

2. 組織 「組織」(Organizing)活動是計畫的後續工作。組織功能包括兩方 面:一方面,是為了實施計畫而建立的「結構」工作,此項結構主導計畫 能否得以實現;另一方面,是指為了實現計畫目標而進行組織活動的「過 程」。換言之,組織功能可以說對完成計畫任務,具有保證的作用。

3. 人事 「人事」(Staffing)活動,又稱為「人力資源」活動。人事一詞有廣義 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是指:在整體社會勞動過程中,人與人、人與事、人 與組織之間的互動。狹義的則是指:企業組織如何用人處理事務、人與人 的協調工作,以及人與事的配合工作。換言之,人事活動是指:按照事先 計畫,透過組織協調的實踐,謀求人與事以及共事人之間的相互合作,為 完成目標所進行的各項活動。

4. 領導 「領導」(Leading)活動,主要涉及的是,組織活動中人的工作效率問 題。領導功能包括:認識人的需要、動機和行為;如何對人進行指導、訓 練和激勵,以加強他們的工作積極性;解決部屬之間的各種矛盾以及保證 各單位、各部門之間溝通管道暢通無阻等等。這些領導活動的目的是,根 據企業組織所規劃的目標,然後配合組織活動而進行的人事活動工作。

5. 協調 「協調」(Coordinating)活動是,面對管理工作中的問題,採取適當 的措施和辦法。協調的主要工作是使其所管理的組織內各個部門以及組織 內外關係人員等的聯絡與溝通,調整意見,相互配合,以便更有效率地實 現管理目標的過程。由於與管理領導有密切因果關係,管理學者把它納入 領導管理的範疇。


1 章 認識管理學

6. 控制 「控制」(Controlling)活動是與領導活動緊密相關的工作。控制功能 是透過領導的各項工具而進行的活動。它包括以下三項基本工作: ─制訂各種控制工作效率的標準。 ─檢查工作是否按計畫進行。 ─工作是否符合既定的標準。 還有,控制活動也要處理包括:假使工作發生偏差時,要如何即時發 出警告信號;要如何分析偏差產生的原因以及糾正偏差,或者制訂新的計 畫等等工作,以確保實現組織目標。

四、管理學的運作 管理學的運作,主要是在執行管理功能的實務工作,此項任務由不 同團隊的分工執行。這個運作體系被稱為「三級管理層」(Three levels of management):基層管理、中層管理、高層管理。這些管理者組成權責相 符的層次,完成不同的工作。在許多組織中,管理人員的數目相對於等級 而言,是呈金字塔形狀。每個等級的管理人員都有相應的職責與頭銜。

1. 基層管理 基層管理運作者,包括:督導、組長與領班等人。他們的工作著重於 控制與指揮,負責員工分配任務與指導的日常工作,以保證生產的品質與 數量符合要求。基層管理人要向上司報告作業實況、提出建議,並樹立員 工的榜樣。於是,基層管理運作者的職責是提供基本的監督、激勵、規劃 與回報等工作。

2. 中層管理 中層管理的運作由經理、區域經理以及部門經理組成,向管理高層匯

9


10 管理學概論

報所在部門的工作情況。他們比較注重組織部門的工作規劃、監督與分 析。根據企業組織的經營方針,執行組織計畫,完成高層制訂的目標。中 層管理人員負責將高層的資訊與決策,傳達、解釋給基層,並為基層管理 人員提供指導,以便提升效率。管理中層的主要職能包括: ─指揮有效的基層團隊。 ─監視團隊層面的運作。 ─解決團隊中出現的問題。 ─執行獎勵系統的作業。 ─支持有效的協作機制。

3. 高層管理 高層管理者包括董事長、總裁、副總裁、CEO,以及重要的管理顧 問。他們的工作包括: ─控制並監管整個企業組織。 ─確定整個企業組織的目標。 ─制訂企業組織的策略計畫。 ─制訂企業組織的經營政策。 ─決定企業組織的發展方向。 ─聘任中層職位的管理人員。 此外,董事會在管理任務上,必須特別發揮關鍵作用,並為股東和大 眾負責。內容包括: ─籌集內部與外部資源。 ─制訂經營、收購與併購重大決策。 ─執行長 CEO 的聘用、考核和解聘。 董事會在聘任 CEO 等高管職位方面,要求實際的深度參與。2013


1 章 認識管理學

年,一份對來自公營和私營公司的 160 多位 CEO 和董事的調查發現:當 前的最大弱點是董事會的「參與問題」。一方面,有 10% 的公司從來不對 CEO 進行考核;另一方面,董事會如果聘用一些專員,例如,內部審計 員與有給職顧問,向其匯報工作,而導致董事會與 CEO 權責分工的混亂。 高層管理者的職責隨著企業組織類型不同而有所變化,通常要求加強 認識市場競爭、世界經濟與政治的現況與趨勢。此外,CEO 負責執行由 董事會所擬定企業組織的政策,監督中層管理者完成日常工作細節,包 括:說明編製部門預算、程序和計畫的要求;聘用中層管理人員,部門之 間的協調,媒體和政府關係以及與股東的溝通。

2 管理學起源與發展 1. 早期的管理活動 2. 管理理論的萌芽 3. 古典的管理理論 4. 現代的管理理論 5. 當代的管理理論 人類進行有效的管理活動已有數千年的歷史,但是,從管理活動到形 成一套比較完整的理論,則是一段漫長的發展過程。回顧管理學的形成與 發展,瞭解管理先驅者對管理理論和活動所作的貢獻,以及管理活動的演 變過程等等,對每個學習管理學的人來說,都是必要的功課。 一般來說,管理學形成之前,可以分成兩個階段:第一,早期管理活 動階段─從有人類集體勞動開始到 18 世紀;第二,管理理論產生的萌 芽階段─從 18 世紀到 19 世紀末。然後,在管理學形成後又分為三個階 段:

11


12 管理學概論

第一,古典管理理論階段─ 20 世紀初到 20 世紀 30 年代,行為科 學學派出現前。 第二,現代管理理論階段─ 20 世紀 30 年代到 20 世紀 80 年代,主 要是行為科學學派及其他理論的論戰時期,所謂的「叢林階段」(Jungle stage)。 第三,在世紀交替時期開始,也就是從理論學派到管理學發展多功能 領域的階段。於是管理學的知識與實務被引用到包括:醫院管理、金融管 理、餐旅管理等等領域。 根據上列的管理活動與發展過程,管理學起源與發展的討論,包括以 下五個階段。

一、早期管理活動 早期管理活動階段,是從有了人類集體勞動開始到 18 世紀。人類為 了謀求生存而自動進行的管理活動,其範圍是極其廣泛的管理活動。 在這段時期,人們僅僅憑著經驗,在勞動分工與合作上管理,尚未進 行有系統的整理,也沒有形成管理的理論。早期著名的管理活動和管理概 念,大都散見於中國、埃及、希臘、羅馬和義大利等國的史籍和許多宗教 文獻之中。

二、管理理論的萌芽 從 19 世紀工業革命以來,以機器為主的現代化工廠持續建立,為了 生產效率與行銷競爭,管理的問題與概念就越來越被重視。於是,管理的 概念開始逐步形成。 這 個 時 期 的 代 表 人 物 有 亞 當. 斯 密(Adam Smith, 1723-1790) 、大 衛. 李 嘉 圖(David Ricardo, 1772-1823) 等 兩 人。 亞 當. 斯 密 是 英 國 古 典 政 治 經 濟 學 派 創 始 人 之 一, 他 的 代 表 作 是《 國 富 論 》(The Wealth of Nations)。大衛.李嘉圖是英國金融家、古典政治經濟學的傑出代表者


1 章 認識管理學

和 完 成 者,1817 年 出 版《 政 治 經 濟 學 及 賦 稅 原 理 》(On the Principles of Political Economy and Taxation),在經濟學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亞當.斯 密比大衛.李嘉圖對管理學理論的直接涉入較多。 亞當.斯密對管理理論最重要的貢獻之一是「分工論」。他發現,在 工作上分工,可以取得以下的優勢:其一,可以使工作者從事某種工作, 有利於提高技術熟練程度;其二,有利於推動生產工具的改革和技術進 步,可以減少工作的變換;其三,有利於勞動時間的節約,從而提高工作 效率。

三、古典管理理論 古典管理理論階段是管理理論最初形成的階段,在這階段裡,管理概 念的論述主要是:從管理職能與組織結構去討論企業組織的效率問題。然 而,針對人類的心理因素,包括工作動機與態度等問題則很少涉及。在這 期間,在歐美各國分別活躍著具有開創者地位的管理大師: 第一,科學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1856-1915)。 第二,管理理論之父:亨利.法約爾(Henri Fayol, 1841-1925)。 第三,組織理論之父:馬克斯.韋伯(Max Weber, 1864-1920)。 泰勒的論述重點在於:在工廠管理中,如何提高工作效率,於是,他 提出了科學管理理論。科學管理的中心觀念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科學管理 的關鍵在於整合原來的工作方法,應用科學原理加以論述。為此,泰勒提 出了「任務管理法」(Task Management),而這項方法必須配備「第一流」 的工人,才能夠發會揮最高的效率。 亨利.法約爾是一名法國礦學工程師,管理學理論學家。他是古典管 理理論的創立者,並對企業組織內部的管理活動進行整合。1916 年他出 版了《工業管理與一般管理》(Administration Industrielle et Générale, by Henry Fayol, 1916)。法約爾對「組織管理」進行了系統地研究,於是他提出了管

13


14 管理學概論

理過程的「職能劃分理論」(Théorie de la division fonctionnelle) 。他在著作 中闡述了管理職能的劃分工作。他認為管理的六大職能是:預測、計畫、 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經過隨後的發展,將預測納入計畫功能,也新 增了人事功能。 馬克斯.韋伯(Max Weber)是德國著名社會學家與政治學家、也是 一位現代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在管理思想方面,他的主要貢獻是在《社 會組織和經濟組織理論》(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by Max Weber and A. M. Henderson, 2012)一書中提出了理想官僚組織體系理 論,他認為建立一種高度結構化的、正式的、非人格化的理想官僚組織體 系是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最有效形式。 上述三位及其他一些先驅者創立的古典管理理論,被以後的許多管理 學者研究和傳播,並加以系統化的整理。

四、現代的管理理論 現代管理理論階段主要指以行為科學與管理理論叢林的階段。行為科 學的主要研究是:個人行為、團體行為與組織行為。他們研究人的心理、 行為等對高效率地實現組織目標的影響作用。行為科學理論的主要人物有 四位: 第一,喬治.梅奧(George Elton Mayo, 1880-1949),「人際關係理論」 是他的代表論述。 第二,亞伯拉罕.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1970),「需 求層次理論」是他的代表論述。 第三,道格拉斯.麥格雷戈(Douglas M. Mc Grego, 1906-1960) ,「X 理論- Y 理論」是他的代表論述。 第四,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 1939-),「雙因素理論」是 他的代表論述。 梅奧是美國管理學家,早期的行為科學─人際關係學說的創始人,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