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100──記憶高雄

Page 1


館長序 凝聚時代記憶.再現百年高雄 1920 年臺灣地方官官制改正,打狗改稱「高雄」,並成立高雄州, 行政區含括今高雄市與屏東縣,也是「高雄」之名首見於臺灣歷史

中。改名迄今(2020)已逢百個年頭,百年的銳變,高雄這座年輕 的城市已從小漁村一躍而成為臺灣最重要的大都市之一。

在 2020 年的今天,我們該如何來追憶這百年的歷史?基於此,高雄

市立歷史博物館從 2019 年就開始擘劃這本書,希望透過每一年最重 要的事件,串起百年來的記憶。初始是由本館及專家學者挑選 1920 年至 2019 年間,每一年的重大事件,但後來發現有些年代,同年發

生好幾起重大事件,例如 1979 年不僅高雄升格為直轄市,也發生了

美麗島事件,兩者均影響深遠,但同時入選,也會讓本書超過百件 大事。經多次討論,為避免事件過多,影響讀者閱讀的流暢感,決 定不論年代,選出這百年間(1920-2019)最重要的百件大事,命名 為「關鍵 100」。

002

| 關鍵 100 |


百年來發生的事件何其多,為何選出這一百件?我們希望本書能呈

現出一百年來這個城市「成長」的痕跡,例如在行政體制上,高雄

市在 1924 年升格為市、1979 年升格為院轄市、2010 年合併原高雄 縣市,每一步都讓高雄變得不一樣。同時,我們也沒有忘記市民生 活的記憶亦共同構築了城市成長的軌跡──愛河燈會、環境保護運

動、車站的遷移及高雄地下街的記憶,也在本書中一一記錄。從文 字紀錄匯集世代人群的記憶,透過不同世代對都市重層的印象,構 築百年發展的歷史經緯。

最後,成書的過程,受到專家學者諸多指點,許多單位無私地提供 珍貴的老照片,豐富了本書的製作,在此予以感謝。城市的榮景正 是涓滴細流下日益累積,此刻的我們正用歷史見證城市轉型,正如 百年前剛崛起的高雄,透過想像建構下一個世紀的新願景。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館長

| 記憶高雄 |

003


凡例

1. 本書輯選的條目主要以影響高雄城市發展為主的重要事件或人物 作為選擇標的,而非以年度為考量重點。文章以一般大眾可閱讀

性為主。內容以主題式為主,避免以時序鋪陳交待,著重事件發 展的過程及歷史脈絡,並說明前因後果。

2. 本書陳述文字儘量中立客觀,不帶有個人觀點及評論。

3. 年代標示,以西元年為主,1945 年後的民國不另行標註,日治

時期的年號則以每篇首次出現時標註,標註方式為 1940 年(昭 和 15 年)。

4. 機關簡稱第一次出現時,仍以全名標註,以避免混亂。如高雄第 一公學校,高雄一公。

5. 本文英譯採用高雄市政府通用拼音原則處理,專有名詞參考高雄 市政府雙語詞彙及國家教育院雙語詞彙、學術名詞暨辭書資訊 網;日治時期地名音譯以當時代日語發音為主。



目錄 館長序

002

1920 「高雄」之名首次出現:1920 年的高雄州改制

010

1923 壽山之名的由來:1923 年的東宮行啟

016

凡例

1922 高雄第一所中學校:高雄州立高雄中學校創立 1924 高雄市的出現:高雄街升格為高雄市 1925 農民出頭天:簡吉與鳳山農民組合 1927 勞工站起來:高雄最早的勞工運動

1928 穿過隧道去游泳:壽山洞(西子灣隧道)開通

1929 第一個全島冠軍:旗津國小奪得首屆全島少年野球大賽冠軍 1929 就是要海味:高雄魚市場落成──鼓山(湊町)魚市場 1930 陳中和過世

1931 高雄港嘉年華:高雄港勢展覽會

1932 再會了接線生:高雄首座自動交換式電話 1933 兩朝官員大努力:大寮圳通水

1935 三百年來第一戰:高雄州街庄協議員選舉 1936 高雄大轉骨:都市計畫令頒布

1937 帝國的擴張:左營高雄軍港的興建

1938 開始逛百貨:高雄第一家百貨公司「吉井百貨」成立 1939 市政中心的轉移:高雄市役所落成

1941 高雄新門戶:帝冠式高雄新車站落成

006

004

014 018 022 024 026 028 030 032 034 036 038 042 046 052 054 056 058

| 關鍵 100 |


index

1943 帝國海外最「要港」:高雄警備府

060

1944 中油哪裡來?第六海軍燃料廠正式運作

066

1944 來坐一趟七十年前的輕軌:高雄臨港線通車 1944 空襲警報:岡山高雄大空襲

1945 光復歌兒大家唱:國民政府來臺接收 1946 高雄市參議會成立

1947 全臺最早的軍事鎮壓:二二八事件在高雄 1948 怒潮澎湃黨旗飛舞:孫立人將軍鳳山練兵 1949 高雄港大爆炸:眾利輪事件

1949 他鄉作故鄉:國軍撤退來臺及眷村安置 1950 高、屏分家:地方自治與行政區劃調整 1951 投票選市長:高雄市首次直選市長 1953 防洪大作戰:阿公店水庫完工啟用 1954 高雄第一:高雄醫學院成立 1955 大陳義胞撤退與安輔就業

1957 石化王國的初始:台塑高雄廠落成 1958 全臺首創:高雄市地重劃

1958 全臺第一座手扶梯:大新百貨開幕 1960 從大埤到澄清:大貝湖風景區開放 1961 工安意外:半屏山崩塌事件

1965 南部第一座國際機場:高雄航空站成立 1965 電視新紀元:高雄人初見電視

1966 世界首創:高雄加工出口區成立

1968 遠洋漁業霸主:前鎮漁港落成啟用

| 記憶高雄 |

062 070 074 076 078 080 082 084 086 088 090 092 094 096 098 102 104 108

110 112 114 116

007


1969 香蕉王國下的剝蕉案

118

1970 大港出航:高雄港十二年擴建計畫(1958-1970)

124

1969 貨櫃時代的來臨:東方神駒號與高雄港第一貨櫃中心 1971 石化產業聚落的形成:大社石化工業園區設立 1972 從鎮變市:鳳山鎮升格為鳳山市

1973 勞動女性哀歌:「高中六號」沉船事件 1975 大船入港:第二港口開闢完工

1976 造船夢的實現:中國造船公司完工啟用 1976 體育強國:左營訓練中心成立 1977 鋼鐵時代:中國鋼鐵公司成立 1977 掃到返頭颱:賽洛瑪颱風侵襲

1977 打通南北任督二脈:中山高速公路高雄段通車

1978 為南部充電:興達火力發電廠開工興建(1982 年完工) 1978 最後的五分車:旗尾線停止營運 1979 直轄!直轄!高雄市升格 1979 美麗島事件

1980 高雄第一所綜合大學:國立中山大學成立 1981 高雄市文化中心啟用 1982 錫安山事件

1984 全臺第一條海底隧道:高雄港過港隧道完工通車 1985 高雄最早眷村改造:果貿國宅完工

1986 卡納利號爆炸案與高雄拆船王國的終結 1986 醫學中心增設:長庚醫院啟用 1987 環境或發展?後勁反五輕運動

1987 都市環境改善:中洲污水處理廠設置 1989 付之一炬:高雄地下街大火

1991 勝地好風光:茂林風景區的設立 1992 吾愛吾鄉:美濃反水庫運動

1992 高雄五十樓:長谷世貿聯合國大樓興建 1994 市長大家選:第一任直轄市市長選舉 1994 美感.南方:高雄市立美術館成立

008

120 128 130 132 134 136 138 140 142 144 148 150 152 154 156 160 162 164 166 168 172 174 176 178 180 182 184 186 188

| 關鍵 100 |


1995 時代象徵轉移:大統百貨失火

190

1997 天工開物: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開館

194

1997 半世紀的首航:中國貨櫃輪「盛達輪」首航抵高雄港 1998 地方記憶新頁: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開館 1999 化垃圾為寶地:高雄都會公園的催生

1999 大家叫我八五大樓:85 層東帝士大樓落成 2001 愛河迎新年:高雄燈會的初始

2002 文資保存大作戰:高雄車站遷移 2002 廢置空間大翻身:駁二藝術特區

2004 臺灣都市防洪新指標:本和里滯洪池完工 2005 修補國土海岸線:旗津海岸線保護計畫 2005 漫漫遷村路:紅毛港遷村啟動

2007 一日生活圈:高鐵通車(新)左營站啟用 2008 都會動脈:高雄捷運完工 2009 莫拉克風災

2009 臺灣首次世界性綜合運動賽事:2009 世界運動會 2010 從高山到海洋:高雄縣市合併

2011 臺灣第一座自然公園: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成立 2012 藝文東來:大東文化藝術中心成立 2013 全新會展中心:高雄展覽館完工 2014 重大公安事件:高雄氣爆事件

2014 必也正名乎!拉阿魯哇、卡那卡那富二族原住民正名 2014 書香滿溢:高雄市立圖書館總館落成啟用 2018 高雄鐵路地下化

2018 全臺最大藝文特區:衛武營國家藝術文化中心落成啟用 2019 縫合城市發展軸線:青海陸橋的拆除

本書參與者 圖像提供

| 記憶高雄 |

192 196 198 200 204 206 208 210 212 214 216 218 220 222 224 226 228 230 232 234 236 238 240 242 244 246

009


年的高雄州改制 1920 「高雄」之名首次出現:

1920

1920 年 9 月 1 日,臺灣總督府將臺灣地方行政組織,由原有 十二廳改制為五州二廳(1926 年增設為五州三廳),高雄州

轄現今高雄市及屏東縣,此為「高雄」之名首次出現。高雄

州廳設於高雄街山下町,高雄街也成為當時高屏地區政經中

心。1931 年 5 月 1 日州廳遷至前金高雄川(今愛河)東側, 今日高雄地方法院處。

高雄原名打狗(Takau 或 Takao),源自平埔族馬卡道之族

語(Takau),意指「竹林」,漢族移民以此字稱呼該社為

「打狗社」。日人在 1920 年改制當時認為原地名不雅,於是

採用日文發音相同的京都西北郊之「高雄山」(Takaosan), 將打狗改稱高雄(Takao)。1945 年中華民國接收臺灣後沿 用高雄二字,但拼音及英文名稱改為 Kaohsiung。

此件為高雄州廳明信片,可清楚見到改制 後的高雄州全境/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KH2000.001.077。

010

| 關鍵 100 |


位於山下町高雄州廳(位於今五福四路及鼓山路一帶)/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KH2015.005.242。

The First Appearance of the Name“Kaohsiu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akao Prefecture in 1920 On 1 September 1920, the Government-General of Taiwan redivided the local governance of

Taiwan from the original twelve Prefecture (chō 廳 ) to five Prefecture (shū 州 ) and two Special

Prefecture (chō 廳 ) (later five shū and three chō in 1926). What we recognize today as Kaohsiung City and Pingtung County were under then Takao Prefecture. The Prefectural Office was at

Yamashitacho (now part of Gushan District) in Takao town, which became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enter of the Takao (including now Pingtung) area. On 1 May 1931, the Office moved to the east side of Takao River (now Love River), the site of today’s Kaohsiung District Court.

Takao (or Takau) was originally a word“Takau”(banboo grove) of plain indigenous tribe Makatao living around the now Cijin, the Han Chinese transliterated it into Da Go ( 打狗 ) and took

it for the tribe. The Japanese considered the Chinese characters with a connotation of“hitting dogs”unrefined and found a similar name at Takaosan (kanji 高雄山 ) in the northwestern suburb Kyoto. Thus, the kanji characters of Takao had been euphemized into 高雄. After the takeover of the ROC government, it maintained the characters while transformed their pronunciation and English spelling into Kaohsiung in 1945. | 記憶高雄 |

011


「吉井百貨」成立 開始逛百貨:高雄第一家百貨公司

1938

吉井百貨為日本實業家吉井長平所開設,吉井長平早期渡臺

便在打狗地區經營和服等商行,靠著良好的經營手腕,在高

雄市商界占有一席之地。有了吉井商行所奠下的基礎,吉 井長平將事業擴大至百貨業,1938 年 11 月 20 日,位於高 雄市鹽埕町的吉井百貨正式營業(今五福四路、大勇路交叉

口)。百貨公司占地 200 坪,為一棟五層樓高建築,與臺北

「菊元百貨」、臺南「林百貨」,並稱日治時期三大百貨,更 因占地最廣成為全島第一大的百貨公司。「五層樓仔」的出 現,不僅代表大眾消費文化的多元呈現,亦可視為高雄已由 小漁村蛻變成工商業城市的重要指標。

位於鹽埕區的吉井百貨為日治時期高雄最早的百貨公司/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KH2003.008.155。

054

| 關鍵 100 |


銀座成立於 1937 年,位於七賢三路、五福四路交叉口,是日治時期高雄最大商場/ 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KH2011.005.019_6。

Let’s Go to the Hyakkaten: Yoshii Hyakkaten as the First Department Store in Takao Yoshii Hyakkaten (Yoshii Department Store) was owned by

Japanese entrepreneur Yoshii Shohei, who came to Taiwan early and ran a kimono store in Takao. Adept at managing his business, he gradually expanded his various ventures in

Takao and set up several stores. Shohei eventually opened the department store. On 20 November 1938, Yoshii Hyakkaten 吉井百貨廣告/翻攝自《昭和 13 年 10 月高雄州下官民職員錄》,高雄 市立歷史博物館提供。

started its business at Enteicho (the intersection of Wufu 4th Road and Dayong Road today). The department store was a

five-story building covering an area of more than 650 square meters and was the biggest department store in Taiwan at

the time. Together with Kikumoto Hyakkaten (Kimumoto Department Store) in Taihoko (today’s Taipei) and Hayashi Hyakkaten (Hayashi Department Store) in Tainan, they were

the three top department stores in Taiwan during the Japanese period. The appearance of a“five-stor y building”as a

department store not only symbolized the emergence of massconsumption culture, but also indicat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akao from a small fishing village to an 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city. | 記憶高雄 |

055


高雄加工出口區成立 世界首創:

1966

政 府 早 於 1958 年 運 用 美 援, 進 行 高 雄 港「 十 二 年 擴 建 計 畫」,同時開闢「臨海工業區」。1961 至 1980 年,為提升 勞力密集工業、出口擴張與重化工業進口替代功能,經濟部 工業局於高雄市中島商港區設置全臺首座加工出口區。加工

出口區為臺灣所創的經濟特區,不僅帶動經濟發展,更影響

中國大陸日後「世界工廠」的誕生。1966 年 12 月 3 日正式

成立,廠區約為 63.15 公頃,不僅是臺灣首座,更是世界首 創。開辦之初投資額即達 1,550 餘萬美元,核准設廠 52 家, 下班時的龐大車潮更成為其代表畫面,也因成效頗佳,後又 成立楠梓等加工出口區。

1

2

3

1. 加工出口區上下班時女工騎腳踏車的盛況/經濟部加工出口區管理處提供。 2. 高雄加工出口區開園/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KH2012.006.004。

3. 加工出口區屬於高度勞力密集的生產模式,圖為加工出口區作業情形/高 雄市立歷史博物館,KH2002.018.163。

114

| 關鍵 100 |


First of the World: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Kaohsiung Export Processing Zone The government implemented a“Twelve-Year Expansion”plan for

the Port of Kaohsiung and created the Kaohsiung Linhai Industrial Park with the support by the US aids in 1958. From 1961 to 1980,

aiming at developing an labor-intensive, import-substituted, and export-oriented heavy-chemical industry,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Bureau in the Ministry of Economic Affairs set up an export processing

zone (EPZ) in the Chungtao Commercial Harbor Area at Cianjhen District, Kaohsiung City. It not only brought Taiwan’s economic development, but also affected mainland China to become the “world

factory”in subsequent decades. When it was opened on 3 December 1966, the zone covered about 63.15 hectares. It was not only the first

EPZ in Taiwan, but also the first one in the world. At the beginning of its operation, the investment amounted to more than US$15.5 million

and 52 factories were granted license. The enormous streams of traffic after work became a widely known image of the EPZ. Given its strong performance, more EPZs were set up in areas such as Nanzih. | 記憶高雄 |

115


直轄!直轄!高雄市升格

1979

152

高雄市自日治時期經築港工程的發展、加上高雄港十二年擴 建計畫、十大建設等諸多基礎建設等完工,經建發展快速,

使其成為南臺灣第一大城,1976 年 1 月 16 日,高雄市第 一百萬市民誕生於楠梓區,達成院轄市升格的人口要件。為

此,行政院於 1978 年 11 月 9 日於行政院會通過升格院轄市

提案,並由俞國華、李國鼎等人籌組「高雄市改制籌劃小組」 討論改制事宜。經過一年籌備,1979 年 7 月 1 日正式實施 升格,而原屬高雄縣的小港鄉,因機場之故,一併劃入高雄 市,成為全臺第二個院轄市。

| 關鍵 100 |


1 2

3

1. 五福路大統百貨前慶祝高雄市改制直轄市的標語/高雄市立歷史博物 館,KH2011.009.104。

2. 1979 年 7 月 1 日由行政院長孫運璿(右)頒授市長印信給首任直轄 市長王玉雲(左)/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KH2000.002.039_1。

3. 1979 年改制為直轄市的高雄市政府所在地/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 KH2005.019.022_13。

The Upgrading of Kaohsiung as a Special Municipality The development of Kaohsiung started from the port constructions during Japanese rule, the completion of the Twelve-Year Expansion

plan of the Port of Kaohsiung as well as the Ten Major Construction Projects brought further changes to the city. Soon Kaohsiung became

the largest city in southern Taiwan. On 16 January 1976, the onemillionth citizen of Kaohsiung City was born in Nanzih District, thus the population requirement for promotion to a special municipality

was fulfilled. The Executive Yuan approved the proposal from KuoHua Yu and Kuo-Ding Li of the upgrading of Kaohsiung. After a year of preparations, the promotion was formally implemented on 1 July

1979. Siaogang Township, originally a part of Kaohsiung County,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new Kaohsiung City given the airport there. Kaohsiung City thus became the second special municipality in Taiwan. | 記憶高雄 |

153


高雄車站遷移 文資保存大作戰:

2002

高雄車站興建於 1941 年,為少見的帝冠式

建築,半世紀以來見證高雄城市發展。為進 行高雄都會區鐵路地下化及捷運興建工程,

2002 年 3 月 27 日高雄車站正式閉站。並於 2002 年 8 月 16 日,由原先承建車站的日本

清水建設公司負責平移工程,採用「總掘工 法」靠油壓設備緩慢移動,遷移至車站左前

方國光客運用地,全程共歷時 14 天,才將 總重 3,500 噸的站體,向前推進 85 公尺, 創下國內單一建築體平移的紀錄,也保留了 市民的歷史記憶。 206

| 關鍵 100 |


Fighting for Cultural Heritage Conservation: The Relocation of Kaohsiung Main Station The old Kaohsiung Main Station (KMS) was constructed by a rare Japanese

Imperial Crown Style in 1941, which witnessed the development of Kaohsiung City for half a century. However, it was officially closed on 27

March 2002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subterranean railway of the Kaohsiung metropolitan area and the MRT. The relocation project of KMS started by its original contractor Shimizu Corporation Japan on 16 August 2002.

The company adopted the Total Relocation Method to slowly move it by hydraulic equipment to the left front of the station facing toward

the Kaohsiung Station of Kuo-Kuang Motor Transportation. The station weighed 3,500 tons was pushed forward by 85 meters within 14 days. The project set a record for the relocation of a single building in Taiwan, and thus it helped to preserve historical memory of the citizens.

| 記憶高雄 |

207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