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新秩序時期的政治治術-政黨與選舉

Page 1


目 次

緒論:強人下台,邁向民主之路? 001 第一章 去政治化的政治機制與官僚體制 007 第一節 前言 007 第二節 威權的政治機制與 腋去政治化夜

009

第三節 軍人的 腋雙元功能夜 角色 012 第四節 威權的官僚體制 016 第五節 威權官僚的政治及其問題 025 第六節 集權經濟政策及其問題 033

第二章

腋去競爭性夜 的政黨政治 041 第一節 前言 041 第二節 印尼的政黨政治及其發展 047 第三節 討論 066

第三章

腋嘉年華化夜 的定期選舉:1997 大選個案 075 第一節 前言 075 第二節 印尼 1997 年大選及其結果 077 第三節 印尼 1997 年大選解析 080

1


2

印尼 新秩序時期的政治治術 第四章 政治文化的操弄與政治實踐 095 第一節 前言 095 第二節 五零年代多黨制的形成:不是一個政治文化的結 構反應?

097

第三節 建國五原則:印尼文化結構下的必然產物? 107 第四節 無關文化(?):一個 腋壓迫-開放-壓迫-開放夜 的進程 118

第五章 經濟發展、政權合法性與強人垮台 123 第一節 前言 123 第二節

腋蘇哈托的新秩序政府夜 ──一個典型的亞洲式 民主 129

第三節 一個強調和諧共識的 腋民主夜 體系 132 第四節 麻木不仁的政治體系和繼承危機 140 第五節 繼承之後 147

結論:在舊勢力盤桓下追求新政治 153


緒論:強人下台,邁向民主之路?

緒論

強人下台,邁向民主之路?

印尼的政治變遷(尤其是民主化議題)向來是政治學或印尼研 究學術社群關注的研究面向。2014 年,印尼社會被譽為出現了一股 由下而上尋求改革的力量。最具體顯著的事例即是政壇新秀雅加達 市長佐科威(Joko Widodo),藉著低下階層的支持力,擊敗了普遍 被 視 為 延 續 蘇 哈 托 舊 政 權 與 社 會 權 貴 勢 力 的 普 拉 伯 沃( Prabowo

Subianto),當選了第七屆總統。佐科威的勝選被認為是印尼社會民 主自覺意識的一種提升,普羅大眾開始摒棄來自傳統政經權貴、具

有軍人背景的威權統治菁英集團。然而,普拉伯沃的落敗又是否同 時意味著印尼現今的政治體制正式與威權統治告別或脫身? 仔細觀察 2014 年的國會與總統選舉,依然可以發現蘇哈托的舊

有政治勢力仍然深深地牽引著此屆大選的政黨政治基本盤。那究竟 是什麼原因讓印尼之威權政治勢力可以長期取得合法性?印尼的去 威權進程,是否得以單靠新上任的總統推動改革而達成?種種問題 錯綜在印尼複雜的歷史脈絡下,充滿高度的複雜性。本書在印尼長

期的政治變遷脈絡下,針對蘇哈托新秩序時代的政治體制進行討 論,解析過去的威權政治勢力如何以 腋民主之名夜,在印尼政壇行 30 年的威權統治之實,甚至仍相當程度在後新秩序時期的政治場域 發揮深遠的影響力。

本書第一章〈去政治化的政治機制與官僚體制〉藉由印尼的總

001


002

印尼 新秩序時期的政治治術 統選舉制度與軍人的 腋雙元功能夜之角色去檢視印尼社會如何在新秩 序時代捲入 腋去政治化夜的過程。在新秩序期間,蘇哈托藉由人民協 商會議(People蒺s Consultative Assembly/MPR),長期操控印尼的總 統選舉,為其個人政治目的服務。蘇哈托同時利用軍人的影響力,抑

制所有對其政權具有異議與批評的聲音,把印尼建構成一個威權的官 僚國家(a bureaucratic state)。官僚系統在此一時段快速擴展,雖

然為印尼人民提供了進入龐大公務員體系的就業機會,卻也同時導致 人民的社會生活受到國家機器高度的監控與干預。新秩序政府的集權 操控手段,還延伸至印尼偏遠的地區,透過地方各級行政組織,作為 中央政府意志的代理人,以發展基金與補助款作為利誘,並透過軍人 威嚇進行全面的權力滲透。本章最後闡釋了中央集權手段所擬定的經 濟發展政策,並未能為多數人民帶來福祉;又由於缺乏了解各地發展 條件的優劣勢,中央的經濟政策反而加劇了印尼東西與城鄉貧富的差 距問題。 延續以上,第二章深入解析新秩序的威權體制時期,政黨政治之 發展與變遷。印尼國家政體經歷了多次的轉型,從原先政治學分類 下 的 腋權 力 共 享 式 民 主 夜 時 期 ( 1950 鄄1956) , 欲 轉 至 較 完 全 的 ( fuller democracy) 議 會 民 主 , 但 是 卻 走 入 了 腋半 威 權 夜 主 義 (semi鄄authoritarianism 1957鄄1966),終至步上 腋假民主夜(pseudo鄄 democracy 1966鄄1996)的 腋威權主義夜(authoritarianism)。仔細觀

察,得以發現印尼原先多黨競爭的政黨政治,在半威權主義時 期 (1957鄄1965)被大幅度削弱勢力,蘇卡諾政府所倡議的 腋埋葬政 黨夜理念逐步瓦解了政黨制度與議會民主政治。之後,蘇哈托上任總 統一職,印尼政治步入 腋假民主夜時期(1967鄄1998)。隨著新秩序 政府實踐 腋功能團體代替政黨夜之理念,代表各功能團體的戈爾卡 (Golkar)遂被成立作為操控選舉政治的類政黨機制,對國會及地方 議會進行全面性的控制。透過戈爾卡的操弄,諸多政黨法令強勢通


緒論:強人下台,邁向民主之路?

過,包括強制將原來各據特色與擁護者的 9 個政黨混合裁併成兩個政 黨,公務人員及村級官員被嚴禁替反對政黨進行競選拉票活動,以及

規定所有政黨將 腋建國五原則夜納入黨綱,徹底禁止各政黨宣揚其他 意識形態,進而鞏固與合法化蘇哈托之威權政治。 在半民主/半威權體制下,印尼的定期選舉到底具有甚麼實質意 涵?第三章以印尼的 1997 年大選作為個案,指出在新秩序時期, 蘇哈托政權所倡議的 腋開放政治夜(politikketerbukaan/“the Politics of

Openness” )是一種 腋假民主夜的政治化身。縱使印尼依法定期舉辦 選舉,但是深入觀之,每一次的選舉,皆只像是舉行一次的 腋民主

嘉年華會夜。利益團體或反對黨的參政權受到諸多限制,被排拒於分 享政治權力之外。戈爾卡主政的政府在 1997 年選舉期間,採行了一

系列的政策性變更及政治性手段,削弱建設統一黨(Partai Persatuan Pembangunan/the Development Unity Party, PPP)之影響力,瓜分伊

斯蘭教士聯合會(Nahdlatul Ulama, NU)的支持率,並對在反對勢力

擁有高人氣的印尼民主黨領袖梅嘉娃蒂進行汙衊,這些現象均透露 了印尼的選舉事實上等同於毫無意義的選舉主義(electoralism),主 要為蘇哈托之 腋假民主夜政治背書,建立合法性。 第四章則著重辨析印尼在朝的政治菁英如何藉由操弄 腋政治文 化 夜,對政黨政治進行一連串的 腋去政治化夜運動,並進一步闡 明,一元政治文化的出現,意味整個政治體系受到威權機器的操控 與宰制。此一階段的印尼政治發展過程,其實存在於 腋壓迫-開放- 壓迫-開放夜的過程。過去,建國五原則與爪哇文化所共同主張的協 商共識(

)及互助合作(

) 1,常被

政治菁英形塑為印尼全體社會認可的印尼式政治文化圖騰,以合理化 1

Michael R. J. Vatikiotis,

, New York: Routledge, 1993, p. 149.

003


004

印尼 新秩序時期的政治治術 其擅導 腋去政黨政治化夜的手段。然而,參照後蘇哈托時期所發生的 一系列政治事件,例如印尼人民如何使用暴力驅使蘇哈托下台,1998 年副總統哈比比繼任總統之後,立即取消過去曾被視為 腋反印尼政治 文化夜的黨禁政策,讓多黨政治得以再形成等等類似的政治設計,都 揭露出標榜協商一致、和諧共識精神,未必是印尼社會的普遍文化, 反觀,那只是印尼執政者圖執政之便,操控政黨體系的一種手段。本 章同時強調,後蘇哈托時期多黨政治的再現,亦不代表新政治文化的 誕生。此一轉變,其實只是來自於過去那些被壓抑、被迫沉默、被迫 腋不得存在夜的政治文化, 腋又得以存在夜的自然結果。 回顧印尼的政治變遷與發展脈絡,本書第五章對 腋民主夜定義, 亦即 腋西方式民主夜與 腋亞洲式民主夜概念進行進一步的概念討論。 所謂的 腋西方式民主夜,在本質上支持競爭性選舉,深信 腋競爭-取 代夜的過程本身,是民主根本的基礎。反觀,印尼威權政體所推崇的 腋亞洲式民主夜理念,則拒絕標榜 腋 競爭夜概念,主張一黨優勢的政 治體制,同時強調集體忠誠優先於多元主義及個人主義。透過檢視印 尼 1998 年政權轉移(由蘇哈托到哈比比)的觀察,本章進一步透露

腋亞洲式民主夜概念之脆弱性與不穩定本質。 腋經濟成長夜向來是 腋

亞洲式民主夜支持者合法化其威權統治的重要立基點。新秩序時代, 快速的經濟成長讓蘇哈托贏得印尼 腋 發展之父夜的美稱,長期掌控整 個政治體系,但是同時亦造成恩從主義、裙帶關係,貪腐舞弊等問 題。值得關注的是,印尼這個可歸類於 腋亞洲式民主夜國家,在缺乏 制度化的政權轉移機制下,當合法化執政者政權的經濟成長消失時, 領導繼承問題帶來的政治危機往往轉變成整體社會的失序與動亂。 1997 年中期,印尼無法自外於 腋亞洲經濟風暴夜的襲擊, 腋亞洲式 民主夜所內含的不穩定本質立即重創政治領導階層的合法性,同時衍

生社會和經濟毀滅性震盪。此失序與震盪甚且延續到蘇哈托政權垮 台,哈比比當上總統一職後。此一毀滅性發展印證了 腋 亞洲式民主夜


緒論:強人下台,邁向民主之路?

所自信的 腋穩定夜,事實上是不民主也不穩定,長期標榜的民主與 穩定,僅僅是一種 腋政治控制夜下的表象。 結論除了綜覽印尼整個政治變遷史的看法與論述,並同時對印尼 現今的政黨政治發展進行對話與連結。審視印尼政治變遷在不同時 期所產生的現象,有助於理解印尼社會未來政治發展圖像,同時提 供政治民主化學術社群一個參照與對話的個案。

005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