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00415高等技職舞蹈教育的反思(電子書)

Page 1


自序

自 序 這本專書是透過舞蹈教學與研究的自我反思,以臺灣高等技職教育 為研究場域,分析舞蹈教育工作的現況、限制及未來展望。筆者從歷 史、社會及文化的不同面向切入並進行探討及統整論述,因為舞蹈發展 不可能在單一軌道上獨自進行,而是在生活、時事、政經及各種特殊事 件的交互影響下運行。此外,筆者也檢視各種可能對舞蹈場域的價值 觀、習性、行動或態度產生變化的因素,剖析這些變化對於身處臺灣技 職舞蹈場域教育工作者的影響。 在本書的研究鋪陳上,筆者首先分析全球化浪潮如何在高等技職舞 蹈場域中發揮作用,以及從而產生的文化再製、後續作用及延伸影響。 接著,再從技職體系中的舞蹈教學與研究工作進行分析,並探討高等技 職舞蹈教育如何回饋私人舞蹈教育及學校舞蹈教育。同時,也自國際 化、少子女化與高齡化等方面的面向,反思舞蹈教育工作者面對這些變 化應採取的策略。最後,筆者以追求天人物我和諧的理想為總結,企使 高等技職舞蹈教育發揮全人教育的功能。 這本專書是彙整自筆者在高等技職舞蹈教育場域任職近 22 年中, 所累積的觀察心得與反省分析。書中各節或有疏漏及不盡完善之處,還 望各界先進予以指教。

戴君安 於台南

2014.9.9


高等技職舞蹈教育的反思 Ⅱ

目 次 自序

I

目次

II

圖次

V

表次

V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

4

6

第三節 章節架構及概要

8

第貳章 文獻回顧與探討 11 第一節 從舞蹈研究談學術舞蹈發展 第二節 臺灣的學術舞蹈發展開端 第三節 歷史視角下的臺灣舞蹈場域

13 15 17

第四節 社會學領域對舞蹈教育的啟發 19 第五節 文化變異下的臺灣學術舞蹈演進 21 第六節 全球化現象與臺灣的舞蹈場域 24

第參章 理論基礎與分析方法 27 第一節 理論基礎

29

第二節 主要概念

31

第三節 分析方法

39


目次

第肆章 全球化時代的挑戰

41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前言 43 全球化與臺灣舞蹈場域 44 全球化與高等技職舞蹈教育

第四節

結語 71

60

第伍章 高等技職舞蹈場域的現況與限況

73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前言 75 高等技職舞蹈教育工作的社會功能 76 高等技職舞蹈教育工作所面臨之限制 86 建立高等技職舞蹈教育的應對機制 95

第五節

結語 104

第陸章 國際化的概念與教學實施 107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前言 109 高等教育國際化的論點、施行與困難 111 高等舞蹈教育國際化的溯源與發展脈絡 120 高等技職舞蹈教育國際化的展望 131

第五節

結語 146

第柒章 強化職場取向課程 149 第一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前言 151 拓寬舞蹈教學課程的面向 152 深化舞蹈管理與發展國際化應用課程 結語 180

172


高等技職舞蹈教育的反思 Ⅳ

第捌章 他山之石:英國的學校舞蹈與師資培育 的啟發 183 第一節 前言 185 第二節 英國舞蹈師資培育及中學舞蹈課程範例 說明 186 第三節 雙邊差異評比 197 第四節 雙邊評比後的自我反思 200 第五節 現況檢討及未來展望

206

第六節 結語 212

第玖章 結論與建議

215

第一節 天人物我和諧的理念

217

第二節 天人物我和諧於高等技職場域的永續延伸 第三節 延伸研究的建議 230

參考文獻

233

230


目次

圖 次 圖 4.1

技職場域與舞蹈圖景的連結關係

61

圖 4.2

臺灣技職舞蹈教育場域與世界舞蹈圖景的連結展望

圖 5.1

SWOT 分析

圖 6.1

暑期兒童舞蹈師資研習營 -1 136

圖 6.2

暑期兒童舞蹈師資研習營 -2 137

圖 6.3

臺美學生於 Alma College 的校園互動

圖 6.4

Statesboro Youth Ballet 舞蹈教學實習 -1

143

圖 6.5

Statesboro Youth Ballet 舞蹈教學實習 -2

144

圖 6.6

Statesboro Youth Ballet 舞蹈教學實習 -3

144

圖 7.1

兒童舞蹈教育的複合面向

圖 7.2

身體、心靈及社會的三元合一狀態

圖 8.1

三人組合與物件

192

圖 8.2

雙人組合與物件

192

圖 8.3

PGCE 的考生簡報及面談

195

圖 8.4

學校舞蹈教育的中心思想

211

95

140

158 166

表 次 表 5.1

高等技職舞蹈教育場域的 SWOT 分析

表 5.2

TOWS 矩陣策略配對

表 5.3

高等技職舞蹈教育的 TOWS 矩陣策略

表 8.1

英國義務教育制度

97

100

189

104

72


第壹章

緒論


002

高等技職舞蹈教育的反思


第壹章

緒論

在今日的舞蹈教育場域,教學與研究可謂一體兩面相輔相成,舞 蹈教育工作者應經常自我反省,發現問題並予以改進。據此,筆者透過 反身性(reflexivity)的概念(Bourdieu and Wacquant, 2005),檢視個人 20 多年來的主要工作場域,即高等技職教育體系,進行自我反身與分 析 。 自 我 反 身 或 反 思 , 是 一 種 批 判 性 的 自 我 探 索 ( Alvesson and

Sk觟ldbert, 施盈廷、劉忠博、張時健[譯],2011,頁 9)。或可說,反思 研究即如對鏡自照,將本身易被忽略或隱藏之行為投射在鏡中,重新自 我評價後再進行自我反省,繼而尋求自我精進。 此研究奠基於筆者近年來的多項研究心得,其中多以教育學與社會 學觀點為主要的理論架構,闡述個人對於臺灣舞蹈教育場域的觀察與見 解。日前,筆者於甫完成及目前正在進行之幾項專題研究案中,也獲得 極大的斬獲,確認高等舞蹈教育場域中的教育行動、教育權威及教育工 作,與學校舞蹈場域及私人舞蹈教育機構的對應關係,相互影響身體習 性的養成、舞蹈文化的再製及顯/隱性支配的形成與發展,因此決意將 研究著眼點延伸以論述各項舞蹈教育場域的牽連與相互作用。 但是對於如此龐大的研究方向,首先需釐出一個清楚的研究脈絡, 由於高等技職舞蹈教育場域是筆者主要的教學與研究場域,也曾多次擔 任各項舞蹈審查委員及中小學創意舞蹈研習營的顧問或講者,並有擔任 校內師資培育中心中等教育實習之指導教師的多年經歷,對於高等技職 舞蹈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功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與心得,因此決意先以 自我反思高等技職舞蹈教育的教學與研究為主要範圍,進行更深入的研 究,並將心得彙整出版以求多方指教。

003


004

高等技職舞蹈教育的反思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目的

為使本研究的討論重點清晰呈現,筆者於此先說明研究背景與研究 目的。

一、研究背景 臺灣的高等技職舞蹈教育場域在整體學術環境中,其人數及影響力 方面並不及自然科學或社會領域強盛,但同多數其他學術場域般,高等 技職舞蹈教育場域也因其特殊性及專業性,而發展出一定份量的學術影 響力。筆者從自身的經歷中,深刻體會舞蹈在操控與被操控之間的相互 糾葛。這些糾葛或顯或隱的存在於此場域中,值得深入探討以顯其關鍵 性。因此,筆者近年來的研究方向之一,便是將研究範圍設定於高等技 職舞蹈教育場域,並以上述的議題作為主要的探討焦點。 具體而言,筆者從對高等技職舞蹈教育場域的理論研究、文獻探討 及實務經驗所得,逐項思考舞蹈在臺灣如何因政治、社會的變遷,漸進 的改變場域習性及文化,進而從通俗娛樂演變為可獲得並累積的文化資 本,再藉此直接或間接的累積其他資本,例如社會資本或象徵資本,進 而在本世紀初發展出舞蹈的學術影響力。 在筆者的授課內容中,包含西洋舞蹈史、兒童舞蹈教育、舞蹈教學 及教材教法等相關課程。為了落實理論與實踐的互動,筆者也經常走訪 各地舞蹈社及學校舞蹈班,以實地進行相關場域的現場觀察,再將觀察


第壹章

緒論

心得回饋至授課內容。截至目前為止,已觀察的活動場域及曾訪談的對 象遍佈臺北地區(包含臺北市與新北市)、桃園、新竹、臺中、南投、 彰化、嘉義、臺南、高雄、屏東、花蓮、臺東及澎湖。在此研究歷程 中,筆者接觸了不少中小學及私人機構的舞蹈教師、習舞學生與家長等 相關人員,深深感受到私人機構、學校場域及高等舞蹈教育的密切關聯 性。 藉上述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的歷程,使筆者深覺有必要進行一項更 深入的研究,除了仍以高等技職舞蹈教育為主要研究範疇外,研究的議 題也勢必應延伸至對私人機構及學校場域的關注。雖然這三大教育場域 看似可分割以進行個別研究,但因各場域間的舞蹈教師及習舞學生有著 相當程度的重疊性,分開探討恐有陳述不清之虞,也可能複誦各個範圍 的部分內容。因此,為能達到彼此呼應及相互比較的目的,筆者認為有 必要將研究範圍的廣度略為擴展,再針對焦點問題深入探討,以厚實研 究論述的深度。如此,便能詳盡說明高等技職舞蹈教育場域對於私人舞 蹈機構及中小學舞蹈教育的影響,同時也能深入剖析這三大教育場域相 互依存的對應關係。 然而,為使研究範圍更為聚焦,並能更貼近筆者個人的實務經歷, 因而決定將研究範圍分為主體與副體。在高等舞蹈教育方面,將臺灣技 職體系的教育場域及其相關議題設為主體;再將與此主體相關的其他教 育場域與相關議題列為副體,然後以自我反思為途徑,探討各項列舉的 研究問題;最後將研究所獲之重要心得彙整成一學術專書,期許此專書 對舞蹈藝術教育的扎根工作,或是高等教育的理論研究都能有所貢獻。

005


006

高等技職舞蹈教育的反思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目的乃在於從歷史沿革、文化變異、社會轉型、及全球化 與國際化等多重方向,反思高等技職舞蹈教育的發展概況與未來展望。 首先,筆者審視並分析舞蹈教學與研究在高等教育場域的發展沿革,以 此為基礎以深入討論舞蹈教學與研究如何在高等技職場域發揮功能。再 者,筆者欲藉由此研究,探討外來文化對技職舞蹈教育的影響與舞蹈身 體習性的養成。 接續於後,筆者檢視高等技職舞蹈場域的教育工作,以解讀這些教 育工作如何發展出特定文化資本,又能如何協助學生強化職場競爭力, 再列舉舞蹈教育工作者在高等技職體系的教學與研究上的屏障。然後, 本研究藉由剖析技職體系的高等舞蹈教育與學校及私人舞蹈教育的關 係,論述各個舞蹈教育單位如何產生連結,再於此推判舞蹈教育工作者 如何協助高等技職場域推動國際化的業務,以開拓因應全球化浪潮的發 展方向。 最後,筆者將闡述舞蹈教育工作者在高等技職場域如何發揮極致的 功能,走向追求全人教育的崇高境界。

第二節 研究範圍 筆者在進行本研究之初,已先擬定研究範圍,以使研究工作依循一 定的脈絡進行。如上一節所述,本研究的範圍以臺灣技職體系的教育場


第壹章

緒論

域為主,並以自我反思為途徑,探討舞蹈教學與舞蹈研究的教育工作, 揭示研究範圍內的推行現況、發展限制及未來展望。同時,也從宏觀的 研究立場,討論此研究範圍與相關的舞蹈場域的連結與糾葛,企盼從豐 富的材料中,擷取精華並著重於焦點式的論述,發揮單點深入與跨域整 合的精神。 這是順應學術研究講求新舊兼容、中西並蓄、主題聚焦、觸類廣 博,但取精用弘的思考脈絡。此外,筆者的自我反身則從分析臺灣舞蹈 場域在近代的轉變與挑戰為起點,繼而從歷史視角與外來文化對臺灣舞 蹈教育場域的影響,說明技職體系的舞蹈場域與世界舞蹈圖景的連結, 並提出可資參考的構想。 總歸而言,探討舞蹈的發展不能僅看單一事件;同理,臺灣技職體 系的高等舞蹈教育場域的習性變化、各式資本增減及權力關係移轉之情 形,也是與臺灣的文化、政治、經濟及整體教育發展息息相關,甚至呼 應全球脈動的轉變。因此這項看似管窺高等技職舞蹈教育的研究,實則 可反應臺灣整體發展上的部分現象,不僅可為舞蹈研究開啟新視角、拓 展新思路,也能為社會、教育與人文領域提供一定程度的貢獻。 據此,本研究以臺灣技職體系的高等舞蹈教育為觀察範疇,從自我 反身的角度深入檢視舞蹈在此場域中的現況及未來展望,同時也探討臺 灣技職體系的高等舞蹈教育發展與學校舞蹈環境及私人舞蹈教育機構之 間的相互牽動,包括身體、行為或觀念等習性的養成與實踐習性的複製 過程,探討師生之間如何經此過程維繫其共創與累積各種資本的關係, 並分析舞蹈文化如何於此場域一再複製,以及因舞蹈文化再製而形成的 權力關係及其變化,同時說明上述變化如何反應臺灣社會的轉變歷程並

007


008

高等技職舞蹈教育的反思

展望未來的動向。

第三節 章節架構及概要 本研究的結構共分為九章,每章的概要如下: 第壹章是緒論,說明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問題、研究範圍、 章節架構及概要、研究進行步驟、研究限制及解決途徑。 第貳章是文獻回顧與探討,首先將相關文獻資料分門別類,以舞蹈 與文學、舞蹈與教育學、舞蹈與歷史、舞蹈與社會學及舞蹈與文化的多 重觀點切入,再依序論述文獻的重點,及其對本研究的啟發。 第參章是理論基礎與分析方法,首先說明本研究所依據的研究取 徑,其次則是主要概念的內涵與應用層面,最後再說明分析方法。 第肆章是探討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舞蹈教學與研究在高等技職場域 所面臨的挑戰。本章首先闡述全球化的各家論點,再以文化全球化為切 入點,從人種、科技與媒體、金融及意識形態等四個面向說明,並建議 從正面角度看待全球化現象,透過舞蹈圖景的連結找尋新契機。 第伍章是現況、限制與因應策略的思考,筆者首先著墨於舞蹈教育 在技職體系的社會功能、發展概況與阻礙因素,探討這些因素對身體習 性的養成、舞蹈資本的型塑及文化再製的交互作用,最後就應對機制提 出看法。 第陸章檢視高等技職舞蹈教育國際化的概念與實施狀況,並以筆者 主導或協助發展的國際化活動為例,說明這些歷程對於技職舞蹈學術發


第壹章

緒論

展的影響。 第柒章是有關技職體系強調的職場能力,筆者以個人的觀察與經 歷,反思如何精進課程設計,以強化學生的職場競爭力,並且展望在高 等技職舞蹈教育場域可行的實施步驟與方法。 第捌章是本著 腋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夜的概念,除了檢視個人所處的 場域外,也將觸角延伸至國際場域,反思可資臺灣相關單位及筆者個人 借鏡之道。本章以英國的學校舞蹈教育與師資培育為觀察範圍,比較雙 邊的實施概況並提出反思與建議。 第玖章是本研究的結論,筆者引申生命關懷的觀點,以追求 腋天人 物我夜的和諧為目標,說明舞蹈教學與研究,如何在臺灣的高等技職體 系,發揮全人教育的影響力,最後再提出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009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