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 場域 - 我們的場域實錄

Page 48

團隊觀點與回饋

中山大學 「邊緣社區認同再造計畫 」團隊

臺灣大學 「食農養創計畫 」團隊

每個學校來到一個社區,會有一個據點,或是一個

社區夥伴對於計畫常有的期待是大學生會帶來創新

空間,對於師生或工作人員來講,是一個歸屬感。

的想法和作法,最好可以補充原本社區想作卻缺乏

那個歸屬感是,我們可以在那個空間裡面跟居民發

的人力或人才。如果課程的老師或主題有可能成為

生第一次的關係,那樣的關係建立以後,會讓居民

社區的資源,也會是附帶價值,其他的潛在需求則

知道我們是玩真的,因為我們就會在這裡。那這件

是在與授課教師有較長的合作之後,社區夥伴因為

事情對於社區經營,或是對於彼此信任的建立非常

更理解課程主題、學生實作或教師研究,而萌生的

重要。有點像是一個保證,我都投入了,你們也看

自發性合作。在符合社區脈絡的課程合作裡,許多

得到我的投入,我的付出就在這邊,所以我不會跑

社區夥伴提升了其行動能見度、資源及社會網絡。

走,你們要相信我們,我們可以一起攜手來做一些 事情。

實務經驗分享 團隊必須思考的議題 建 構 核 心 社 群

實務中可能衍生的重要問題

• 團隊核心成員是誰

• 團隊如何看待場域的角色與功能

• 成員各自扮演什麼角色

• 社區如何看待師生團隊的進入

• 課程跨域合作的模式為何

• 如何在摸索實驗中找到場域經營的定位

• 學校可支持資源有哪些

• 團隊中由誰來擔任場域串接者或開發者

• 對教師有什麼誘因機制

• 團隊中由誰來擔任資源整合者 • 如何看待與處理在場域中所產生的衝突

• 團隊是否具備田野技巧 田 野 基 礎 準 備

• 課程要如何進行田野踏查 • 團隊成員是否了解場域特性 • 是否需要業師或人類學領域教師加入 • 田野經驗與知識如何傳承

• 課程在場域中的經驗與成果,如何紀錄、累 積或傳承

• 如何在場域中發現重要議題,並導入適合的 課程與教師

• 進場師生的基礎田野知識與倫理是否具備 ? 如何填充與補足

046

第二部分:場域指南 —— 二、場域中的進擊:02 進場準備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