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ass Journal 2013, NTUMC1973

Page 1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2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我們的班歌 此保存了四十多年的班歌歌譜與封底的班旗由黃共欽提供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

五五級台灣大學醫科班刊 畢業四十週年紀念專刊

December 2013

總編輯: 薛曉青 編輯: 詹金興、黃清煌 封面設計(黃清煌)~ Reflection ................................................................................................. 封面 班歌 ..................................................................................................................................................... 封面裡 目錄 ............................................................................................................................................................. 1-2 畢業四十年同學會 王大鈞 ~ 1973 NTUMC 我們這一班 ........................................................................................... 3-5 黃清煌 ~ 畢業四十年同學會始末 ................................................................................................ 6-7 王大鈞 ~ 我們去了日本 ................................................................................................................... 8-9 薛曉青 ~ 新竹重聚 ................................................................................................................................ 10

同學來稿(依英文姓氏字母為序)

張元吉 ~ 五十五年畢業四十週年感想 ......................................................................................... 11 胡月瓊 ~ 生活在獅城―星加坡 .................................................................................................. 11-12 陳慶餘 ~ 感謝師恩 .......................................................................................................................... 13-14 陳秋芬 ~ 往事只能回味 ...................................................................................................................... 15 陳秋芬 ~ 夕陽無限好 ........................................................................................................................... 16 陳秀貞 ~ 工作之餘 .......................................................................................................................... 17-19 陳耀昌 ~ 陳伯大夢 .......................................................................................................................... 20-23 陳垣崇 ~ 畢業 40 年感言 .............................................................................................................. 24-26 陳垣崇 ~ 從緬懷史懷哲醫師 談給醫學系學生的人生建言 ........................................... 27-28 江淑貞 ..................................................................................................................................................... 29-31 范揚峰 ........................................................................................................................................................... 32 龔信宗 ~ 撥雲見日 .......................................................................................................................... 33-35 許金川 ~ 肝膽照人生 ..................................................................................................................... 36-37 徐 ~ 過去 40 年的回憶 ............................................................................................................... 38 章素貞 ..................................................................................................................................................... 39-41 薛曉青 ~ 懷念林秀卿 ..................................................................................................................... 42-44 黃清煌 ~ 田老師與我的童年 ....................................................................................................... 45-50 黃共欽 ~ 從班刊班歌說起 ........................................................................................................... 51-53 黃木發 ~ 畢業四十年感言 ................................................................................................................. 54 周正雄(洪照美夫婿)~ 洪醫師榮退惜別餐會感言 ......................................................... 55-56 詹金興 ~ 感謝天,感謝地,感謝有您 ................................................................................... 57-58 詹金興 ~ 為小女今年七月台北晶宴婚禮獻辭 ........................................................................... 59


2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詹金興 ~ 回憶陳允松同學 ........................................................................................................... 60-61 辜健智 ~ 畢業四十年感懷 ................................................................................................................. 62 賴敏裕 ~ 尋夢 .................................................................................................................................... 63-64 符小鶯(劉人中夫人)~ 台大醫學系 73 年度畢業班四十週年同學會感言 .................. 65 林景福 ..................................................................................................................................................... 66-67 林榮宗 ..................................................................................................................................................... 68-70 林佐武 ..................................................................................................................................................... 71-77 林為標 ........................................................................................................................................................... 78 劉玲玲 ~ 畢業四十年感言 ................................................................................................................. 79 羅吉津 ........................................................................................................................................................... 80 歐鴻仁 ..................................................................................................................................................... 81-82 宋銀子 ~ 畢業四十年感言 ........................................................................................................... 83-85 唐名建 ~ 畢業四十年回顧 ........................................................................................................... 86-88 唐名建 ~ 南印度古文明之旅 ....................................................................................................... 89-96 蔡景仁 ~ 台北−西柏林−台南 ...................................................................................................... 97-99 薛俊興 ~ 我的故事 ..................................................................................................................... 100-101 王大鈞 ~ 畢業 40 年囉!對我同學敘述的生涯回顧 .................................................... 102-103 王青典(中原靖典)~ 畢業四十年感言 .................................................................................... 104 王慶豐 ................................................................................................................................................ 105-108 王鈞苹 ........................................................................................................................................................ 109 王 緒 ................................................................................................................................................ 110-111 王 緒 ~ 王緒的見證,主耶穌是我的主,我的一切 .................................................. 112-114 黃美惠(王緒夫人)~ 與君同行,良有怡也 .................................................................. 115-116 黃美惠(王緒夫人)~ 大喜!吾女要出嫁! .................................................................. 117-118 王宗前 ~ 那些年我們同窗的日子 vs. 驪歌後我發展的過程 .................................. 119-122 吳濬哲 ~ 台大醫學院畢業四十年的回顧 .......................................................................... 123-124 李莉茜(吳國鼎夫人) ................................................................................................................. 125-126 楊友任 ~ 畢業四十周年感言 .................................................................................................. 127-129 林麗娟(楊詠麟夫人) ......................................................................................................................... 130

編後語 詹金興 ~ 臺大「醫科」的最後一班:NTUMC 1973 ................................................... 131-132 薛曉青 ~ 編後語 .................................................................................................................................. 133 四十年前畢業照 ............................................................................................................................. 134-137 同學會團體照 .......................................................................................................................................... 138 2014 年同學會通知 ....................................................................................................................... 封底裡 班旗 ........................................................................................................................................................ 封底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3

王大鈞 1973 NTUMC 我們這 一班 想去金門旅遊,到救國團申請辦理了台大醫 科金門勞軍團,浩浩蕩蕩 90 人,在當時一般 人根本不可能登陸的金門擎天廳裡,載歌載 舞,以勞軍之名,達到了全班旅遊的宿願。

1966 年大專聯考第一次將醫學院放到了 丙組,第一次考了生物。或許是因為如此, 造成了那年台大醫科 103 位新成員裡,有 37 人是女生;是醫科有始以來班上女生最多的 一次。感謝這些女孩們,讓我們這班醫科學 生把以往醫學院學生專心、用功以讀書作為 生活全部時間的傳統刻板形象顛覆了!我們 活潑,除了唸書,更充滿了活力。學生生涯 中,在繁忙學業之外多了許多課外活動,拉 近了大家彼此的距離和感情,也多了無數的 回憶。回想班上的大事記還清楚記得的有:

大一寒假:我們去了溪頭,是班上第一 次大型團體活動,記得晚上在台大招待所裡 的鬧劇“貴妃出浴”,發現了我們居然也擁 有一塊嬉鬧逗趣的新天份。大一暑假,為了

大二結束的時候,我們在耕莘文教院作 了成功的謝師懇親會。邀請了所有一、二年 級教過我們的老師們,還有我們的家長們, 共聚一堂。舉辦了班上的十項運動大賽,準 備了歌、舞和短劇。還有烹飪比賽則是為了 準備當天下午茶的點心,全部是由同學做出 來的。 其實在校總區的兩年,更多的足跡在東 北角龍洞、內湖金龍寺、木柵指南宮,還有 陽明山招待所。 大三:承襲醫學院傳統,由三年級醫科 演出一齣大型話劇迎新。我們表演了王爾德 原著改編的“金色傀儡”。可貴的是導、演、


4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佈景、化妝、道具全是所有同學分工完成。 把學校津貼的 5 仟元全數省下作了班費,只 因為當時班費已用盡! 大四:在送舊晚會裡我們搬出了古裝大 鬧劇“昭君怨”。

持,共同成長。由小小的醫生蛋孵化成了年 輕醫師。

三、四年級功課真是又多又重,大家幾乎 是每天從早到晚,朝夕相處,同遊共讀,渡 過了醫學院讀書的黑暗期。 同學間的友誼此時已情同手足。女孩們 只要有學長來追求,一定由班上要好的同學 共同評估,出遊常有男生護航。同班男女則 可能因為是青梅竹馬來不了電。班對很少, 至今只有三對。到了大五班上舞會,在女同 學同意之下,第一次被允許邀請外面女孩。 五、六年級開始了小團體活動。 七年級進入 Internship,大家都入住醫院 宿舍。在同一屋簷之下,上班值班都彼此扶

1973/06/19 驪歌響起。畢業了,不得不各 自分飛,每人為自己的前程踏出社會的第一 步。當時幾乎有三分之二出國,三分之一留 在國內。在國內的則是留在母校台大為主, 身雖離別心卻相繫,留在台北的同學常有聚 會且一直未曾間斷,聚會的理由包括:結婚、 生子、入厝、同學自國外回來以及純粹因為 思念。 很快 20 年過去,當時大家正在忙於事業, 台北同學在新光醫院、美東、美西各自聚會。 30 年是小聚,記得我也回來景福,說了說我 們這一班。35 年在新竹,超過 40 人參加。 轉眼,居然 40 年這麼快就到了。為了慶 祝 40 年,我們一起在三月底去了日本。來自 台灣、美國還有日本。近 40 位同學齊聚,一 起生活 8 天。有些同學彼此 40 年未見面,有 講不完的話,更有停不了的笑聲和感動的淚 水,在各自歷練了幾十年後,均已視茫茫、 髮蒼蒼、齒牙也已動搖,我們的感情更成熟, 彼此更珍惜。回來台灣之後,加上不能去日 本的同學們,在新竹作了完美的 ending party, 大約有 70 人參加。 除了嬉戲遊玩,我們其實也都很用功。 我敢保證 1973 班孕育了 123 位好醫師,因為


December 2013 我們一向寧作良醫,不作名醫。然而不小心 也出了許多名醫!留在各大醫學院教學相長 的也不少,教授共有 22 位。 我們感謝孕育我們的醫學院。在此謝謝 曾經教導引領我們的每一位恩師。希望醫學 院繼續生產能有像我們班的學弟學妹,能不 忘醫學人本的原則承先啟後。更謝謝上天能 給我們 1973 NTUMC 的這群同學相遇、相 知,在人生旅途上同行,從來不會覺得孤獨。 直到今天畢業 40 年之後,因為有了彼此,才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5

能感受到“夕陽無限好,那怕近黃昏”!最 後還是要緬懷已離我們而去的 8 位同學,你 們將會是我們最後抹去的一塊記憶。 在此感謝,詹金興夫婦,楊隆光夫婦協 助我順利完成這次演講的準備。再次感恩! 王大鈞 2013/12/07 2013 年景福校友返校聯誼會演講稿


6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黃清煌 畢業 四十年 同學會始末

2013 年 4 月 4 日攝於瀨戶大橋

雖然四十祇不過是數學上的一個尋常數 字,對絕大多數台大醫科畢業生而言,四十 年卻代表了他們專業生涯的全部。既然法定 退休年齡是六十五歲,從畢業到退休,真能 用來「闖蕩江湖」的日子也不過四十個年頭。 想當年班上一百二十ㄧ位同學從同一起跑線 出發,由於每人選擇的路途各異,如今境遇 也各有不同。四十年彈指而逝,人生酸甜苦 辣遍嚐,許多錯綜詭異的路也走過,當我們 都越過終點線時,一切名利終成過眼雲煙, 留下來的將祇是回憶。痛苦的過去不容易忘 懷,但甜蜜的記憶卻可將其沖淡;我認為同 學會可喚起我們年輕時的美好回憶,對步入 退休年齡的我們來說,又何嘗不是很好的心 理治療? 當林景福發起這次畢業四十年同學會時, 我深覺其「意義重大」 ,於是積極協助。在林 景福與詹金興的精心策劃下,2013 年 3 月 31 日同學會於西日本的福岡揭開序幕,來自全 球各地的同學與眷屬 (台灣:詹金興、龔信 宗、詹益銀、林佐武、江淑貞、林榮宗、羅

吉津、王大鈞、王宗前、蔡景仁、李寧。美 國:林景福、黃清煌、林隆仁、何小梅、劉 人中、王黃美惠(王緒夫人) 、林為標、陳秀 貞、章素貞、薛曉青、徐 、唐名建、傅瑞 香、張舜民。日本:王青典、賴敏裕、陳秋 芬。新加坡:張元吉。) ,加上李汝城及姚繁 盛兩位學長及夫人,一行 49 人分乘兩輛遊覽 車浩浩蕩蕩從福岡出發,短短五天裡遍遊了 西日本的名勝古跡,嚐盡了各式美食,泡足 了各地名湯,也體會了日本同學陳秋芬、王 青典與賴敏裕的無比熱情。時值櫻花盛開之 季,粉紅的花瓣在風中飛舞,大夥兒穿梭於 櫻花樹下,噓寒問暖話當年。許多同學在畢 業後素未謀面,話題打開一籮筐,當旅程於 有馬溫泉結束時,不少人還不清楚去了那些 地方。然而美景與美食又如何敵得過同學間 一聲真摰的問候?在閒談的過程中,我們都 嘗試捕捉一些逝去的歲月,有人眼裡隱隱泛 著淚光,有人臉上重新綻放出年輕的笑靨; 四十年前的同窗之誼,在數日相處後,重新 於心靈深處浮現。 西日本之旅結束後,絕大多數的同學由 大阪飛往台灣續攤。在新竹同學詹金興、黃 木發、范揚峰與李兆綱的親切接待下,73 位 同學及眷屬(台灣:詹金興、范揚峰、黃木 發、李兆綱、許金川、龔信宗、詹益銀、林 佐武、江淑貞、林榮宗、王大鈞、王宗前、 蔡景仁、蔡清霖、吳濬哲、文榮光、王緒、 施麗雲、詹益裕、楊兆平、葉鐵山、黃碧玉、 陳垣崇、黃立雄、陳耀昌、曾春典、黃共欽、 楊友任、王鈞苹、楊錫欽、蔡敦仁、楊天錫、 陳德星、楊詠麟、故吳國鼎公子及賢媳。美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國:林景福、黃清煌、劉人中、林為標、陳 秀貞、章素貞、薛曉青、徐 、唐名建、傅 瑞香、張舜民。新加坡:張元吉。)參加了 4 月 7 日中午在新竹竹北喜來登飯店的盛會。 闊別數十年後再次相逢,百感交集,大家既 興奮又感傷。這次空前的聚會消除了汪洋造 成的隔閡,也拉近了台美兩地同學間的距離, 可惜短短半天的時間又如何可能讓每位與會 者吐露心聲暢所欲言?祇覺得大家匆匆一見, 座席未暖便又揮別,在聲聲珍重再見下,每 個人領受了同學間的溫情,也帶走了無限悵 惘。

7

這次同學會後,有許多人建議此類型的 聚會應經常舉行,不該是五年一次。在眾人 慫恿下,才藝雙全的薛曉青及加州同學義不 容辭接下了籌辦 2014 年同學會的任務。深知 薛曉青一言九鼎言出必行,個性熱心秉直, 且領導力無人能及,夠聰明的同學當不會錯 過明年十月在加州舉辦的同學會。抱著無限 的期待,我衷心盼望能與更多同學在加州促 膝長談。 黃清煌 2013 年 8 月 21 日寫於紐約

2013 年 4 月 3 日攝於日本道後王子大飯店

到以下的網路連結,您將可見到許多的同學會照片: https://plus.google.com/photos/115414697696334915099/albums/5869128351976103617 https://plus.google.com/u/0/photos/100922662470865176381/albums/5867109399511151105 https://plus.google.com/u/0/photos/100922662470865176381/albums/5873396797777645217


8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王大鈞 我們去 了日本

計劃著、期待著,我們 55 級醫科同學的 畢業 40 週年日本旅聚已經在笑聲淚水、感動 和感恩之中過去了。經過 40 年,太難得地又 可以和大家朝夕相處,睜眼閉眼間如此輕易 地可以隨興笑談,共食同眠。只能說:太好 了。真的太好了。這是真的幸福。 請問您是? 素貞傷感地告訴我,榮宗不認識她了,說她 變了,我告訴她:昨天從一見面起,榮宗和 每一個人的開場白都是笑容滿面地重覆“請 問你是?”面對 40 年前分處各地的熟悉面 孔,都增添了數不清的故事。雖然一一寫在 臉上,如果不各自說明,相信再聰明也無法 讀悉。於是每人都慢慢地告訴大家自己的故 事,其實最想知道的,就是“別來無恙”。 男女同學都變了,女生變得少,維持得很好; 男同學反而變胖了,頭髮少了,看起來事業 有成了。 哽咽感謝 感謝天,雖然我們都歷練了“辛苦”,但沒 有讓我們經歷“困苦”;這從每人仍然持有 的那份純真,和發自心底的笑容可以得知。

慶幸我們都依然保有原來的個性未變,甚至 走路的搖晃,說話的語調也都沒變。在每每 共處交談的時候,好多塵封已久的回憶又都 再再清晰記起。彼此幫忙之下,每人片漸支 離的故事又再度拼湊完整。看到名建堅強快 樂的作了外婆,元吉感動時流下的眼淚;每 個人率真的後面又有多少不為人知的辛酸、 挫折。能在自己最信任的朋友前傾吐,這是 真的快樂落淚。大家面對面時,不時淚光閃 閃。是靦腆,是快樂,是分享,是最初最真 的友情。 感恩 我幾次總是忍不住的向班上同學們的另一半 道謝,再道謝。真的謝謝各位照顧和包容了 我們,讓我們很任性地保有一份天真一份純 潔;且每人都能保有原本的個性,甚至走路 的樣子。因為我們不約而同的都擁有一份 “固執”,或許是擇善吧!從今天起我希望 能將我們的這一份固執重新定義為“自信”。 畢竟我們都曾經是聯考第一志願的勝利軍。 如果沒有瑛瑛、月珠對金興、宗前的協助, 他們如何能成功創業?! 又想到多年前信宗生 病的時候,無助的麗華又是多麼堅強的付出 照顧。古榮一學長、徐俊陽學長、呂錫麟學 長和老徐魁光,也太感謝你們讓秀貞、素貞、 徐 、曉青依然活潑、嬌嗔、美麗又添加一 絲智慧和成熟。 喜悅 想起在櫻花滿開的路上,新婚燕爾,一路手 牽手,羨煞人也的榮宗。謝謝阿嬌讓我們親 愛的最優秀的榮宗天天作皇帝。班上唯一的


December 2013 國防女婿張海燕也將舜民照顧得如今仍似一 朵鮮花。江淑貞、林佐武這一對絕配的“公 母”配,仍然小震不斷,絕無大震,經歷了 空難的生死相擁,卻擁有了別人誰都無法了 解取代的個中堅貞滋味。只可惜榮宗和阿嬌 在隔房聽到的耳邊細語“我愛你”絕非出自 你二人口中。劉人中變了,變得真好看。小 鶯胖了,但舞姿依然輕盈曼妙,笑容也依然 甜美,溫馨;二人的相扶相持,看在我們眼 中有無比的溫暖安慰。小梅、隆仁夫婦也讓 人找不出毛病挑剔。在日本最後一天的清晨, 隆仁追上車子,小梅在陽台上長髮飄散,頻 頻不停揮手告別的依依不捨,我們都有一樣 的情懷。清煌比以前更充滿自信,隨時流露 灑脫,充滿服務分享的精神。在如美的調教 之下,景福居然成了男高音,而且帥呆了。 為標雖然嘴裡說看到班上女同學依然美麗, 後悔當初沒有追求,但與大嫂二人鶼鰈情深, 不時表現出幸福模樣。聽蔡大嫂叫景仁“老 頭”。哈!他們最有老夫老妻的味道。走路 隨時一前一後,不言不語,但老神哉哉,彼 此知道這輩子誰也跑不了啦! 開心 記不清楚在瀨戶內海上坐渡輪是從四國到本 州或是由本州到四國。為了能讓大家席地而 坐侃侃而談,我努力佔據渡輪上僅有的房間。 一頭鑽進,呼喚來了益銀、元吉、景仁等人 早早狠狠地佔據艙位,等待大夥進來。同學 們愈聚愈多,原先帶著三個孩子的年輕母親 也在我們謝謝聲中讓出了位子。結果發現, 我們佔據的是專供帶著兒童的專用區。更甚 的是,我們眾人最先盤據的地點,居然是 “哺乳區”!! 哈哈,大家明白之後,又是一 陣譁然嬉鬧。原來我們幾個老男人在哺乳區 “待哺”。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9

真心 吉津是抱著重感冒的身子參與全程的,李寧 也是和姐姐旅日期間特別來和我們會合。很 難得的,在旅居日本的除了清澤三位同學全 都到了。秋芬從頭到尾陪著我們,含淚相擁 到揮淚告別。我們都知道有任何困難的時候 我們一定會在一起面對解決。青典夫婦的大 哥風範,溫馨地照暖每一個人的心,真希望 明年他的醫院能順利交棒給他的下一代,有 誰能比“有子克紹箕裘”更人羨慕。二位送 給我們的紀念品上面刻著 40 年的字樣,看著 又是一陣感動。好久不見的敏裕還是一樣幽 默,當年他演出木偶布袋戲的調調和場景依 然歷歷如生,居然已經過了 40 寒暑了;臨別 時候女同學們都忍不住與君相擁,她們希望 你要記得我們是真的祝福你,要你好好保重 身體。敏裕大嫂要辛苦妳了! 懷念 我們當然忘不了,觀謙、秀卿、國珠、良旦、 國鼎、允松、何戈、佐聯,雖然你們已經離 開,傷感之餘,在我們共同的記憶裡,誰也 取代不了你們的空間。每位同學也對各位有 各自不同的懷念和一片記憶。 依戀 期待 回程機上,大家繼續訴說,談笑著這一行的 點點滴滴,咀嚼著這幾天最新的回憶,希望 在記憶猶新的時候,再重覆 review 一遍,生 怕漏記任何一點好玩的或該記起來的事情。 我真的希望大家不僅每年都能互祝生日快樂, 還要做到天天都快樂。讓我們珍惜每一天, 珍惜我們每一份友情,從年青陪伴我們一直 到很老很老。雖然年紀日長,記憶日衰,如 果我能主宰,我希望這是最後才要忘記的一 件事。 大鈞 筆 May 22, 2013


10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薛曉青 新竹重 聚

2013 年 4 月 7 日攝於新竹竹北喜來登飯店

春光明媚高鐵速,載欣載奔赴新竹。 天涯海角不辭遠,四十年來最特殊。 如此盛會何由來,緣起金興登高呼。 東瀛遊後再聚首,函電交加勤催促。 揚峰伉儷樂相助,木發兆綱亦東主。 濟濟一堂七十三,盛況空前往昔無。 當年別時正青春,今日重逢六十五。 乍見相逢不相識,互道姓名連驚呼。 曾幾鬢邊添白髮,曾幾額頭多紋路? 紅顏已改童心在,友情更濃勝當初。 念及九人英年逝,聚會開始先默哀。 音容宛在君去也,對此如何不傷懷。 輪流上台敘行蹤,長話短說三分鐘。 一言難盡平生事,輕描淡寫笑談中。

異鄉異客雖辛苦,本土打拚亦沈重。 學術事業各有成,仁心仁術本初衷。 殷殷敘舊猶未已,倏忽不覺日已西。 執手相送道珍重,明年洛城相與期。

-- 薛曉青 --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1

張元吉 台大醫科五 十五年畢業 四十週年感 想 四十載轉眼雲煙 小時了了大亦佳 男兒奮強志四方 巾國英雄不相讓 服務人群佔鱉頭 潛積默化增社福 八方風雨聚群英 讀書論劍話當年 欣見友情益濃洽 秉燭夜遊望來年 張元吉草於十月二零一三年 星加坡

胡月瓊 生活在 獅城 ― 星加坡 隨夫君元吉於1999年6月24日凌晨5:55分 抵達獅城。沒想就此展開了在此赤道上的小 紅點14年多的生活。 元吉被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聘請 擔任為 Johns Hopkins Medicine 在星加坡 分 校 International Medical Center 的 Medical Oncology Program Director and Professor 。 任 務 是 負 責 臨 床 治 療 ( Clinical Services) 、研究(Research)及住院和專科醫 師(Residency and Fellowship)的培訓。看 起來是相當充實及挑戰的職位。我本身任職 於星加坡國大醫院病理部門的病理醫師 (Pathologist) ,自願做 Part time 職。 當初來星時是抱著只待兩三年,嘗試一

下異國風情就打點回家。不料14年多就過去 了。主要的是 JH 的院長不肯放人,他認為 不會再有第二人比元吉擔任此職耒得更恰當。 所以續約又再次續約,至今一過就是14年多, 身為人妻已拉起警鈴,不可再繼續下去也, 得要好好享受退休的休閒歲月了。 星加坡給人一番的印象就是“clean & fine”city,行事一切很規律,犯規了就會被 罰款/鞭打(cane)。也有人言,此為名符其 實的“fine(罰款)city”。星加坡是個多元 種族的國家,人口為 5.18 million,以華人為 首,次為馬來人,印度人等。此小紅點只是 715.8平方公里為台灣(36191方公里)的 1/50 而已,比 Manhattan, NY 稍大。我們在生活 起居及文化上都很習慣。只是住屋和私家車


12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昂貴。一輛Toyota Camry的價格可以在美國 買4輛同樣的車子,因為稅金(>100%)及 C.O.E.(Certificate of Entitlement) ,後者是一 張証書由政府發出,以作批准可買車。Camry 的C.O.E.曾高達 $97,000 新元為 US$77,600。 此舉是政府要控制不要太多的車輛在路上行 走以塞交通。但路上車子還是很多,因為可 付擔得起車子的人還是很多。還好公共交通 很發達及方便,很多人無車也行。 新加坡是美食天堂,世界名廚到某家餐 館烹調或參加國際名廚比賽是常有的事。泰 國,印度,意大利,法國餐都不難找到,中 國 各 省 的 口 味 更 是 數 不 盡 。 小 販 中 心 (Hawker Center) 遍地都是,而且價廉物 美。有些攤位其口味可和餐館比。如肉骨茶, 海南雞飯,肉脞麵,廣東粥,Laksa 等,為 我們所好。 新 加 坡 從 1964 年 脫 離 馬 來 亞 聯 合 國 (Federation of Malaya 在當年的稱呼),在 第 二 年 1965 年 獨 立 。 從 手 無 寸 鐵 未 開 發 (undeveloped)國家變成今日欣欣向榮的已 發展(developed) 、經濟穩定、治安良好的國 家,成為東南亞的金融中心,其開國總理李 光耀先生是功不可沒的。但很多年輕的新加 坡人,尤其是從海外留學歸來的,卻認為政 治方面缺少言論、創作及思想自由。此為美 中不足,但近年來政府也有注意到此點而加 以改進。 在我們這段居留期間,曾經到訪的班上 同學們包括曉青魁光、碧玉夫婦、春典夫婦、 大鈞(多次) 、惠光、健智、金川夫婦(多次), 舜民、景仁、秋妹(多次)等。他鄉遇故人, 感覺特別親切和溫馨。 回首這14多年的歲月,悲歡喜樂,充滿

December 2013 挑戰的渡過。元吉的任務,在他認真,一往 直前的態度下不但成功,而且發揚光大。他 的病人除了新加坡本地人外,從東南亞一帶 如印尼、馬來西亞、印度、遠至中東如 United Arab Emirates(UAE)的皇室及中上階層的 人都佔不少數。他為 Johns Hopkins 在新加 坡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真不虧為台大人 也! 我本人在近數年來專精於病理細胞學 (Cytopathology) ,也訓練了不少的病理科學 生和住院醫師。在專業的旅途上也達到了一 旅程牌,鞠躬下台而問心無虧,該退休了。 此為四十年畢業後有感而草。十四年旅居是 佔了差不多四十年的三分之一的時光,也不 算短的旅程。我感到是不虛此行,讓我體驗 到一個無名小國,如何的奮鬥及清廉的政體 而變成今日無人不曉的新加坡。 我一向以來文筆不好更不會咬文嚼字, 而是以一旅居於他國多年的遊子心中所感而 草。夜已深了,就此擱筆。

胡月瓊為畢業四十週年班刊所草於獅城 2013年10月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3

陳慶餘 感謝師 恩 即將屆齡退休步入老年,回首四十年生 涯,冥冥之中引導我去開創家庭醫學的領域。 提筆之時自問無愧,不能不感恩於良師的提 攜栽培,略記數事以表心中感謝之情。 我在醫科學生時代的導師是謝維銓教授 ,他從我一年級帶到至六年級。謝教授為感 染科的專家,也是當時院長室秘書,待人溫 文儒雅,有長者風範。每學年末都有導生聚 會,謝師母也會參加,關心我們的課業及生 活,那時的導生聚會對於年輕的醫學生而言, 是一個行醫典範學習的機會。我畢業後當完 兵第二年申請進入台大內科,接受完整的內 科學訓練,印象較深的是:跟謝教授學發燒 診治,跟陸坤泰教授學胸部 X 光,王德宏教 授學上消化道攝影,王秋華老師學習血液抹 片等之判讀,此外在實驗室做細菌內毒素研 究。謝教授當時在內科有一個綽號「怪老子」 (有智慧又幽默) ,台灣的登革熱一開始以不 明熱在澎湖地區流行,謝教授即告訴我那是 「天狗熱」,其後果然證實。 1979 年謝教授擔任保健部主任,在副院 長楊思標教授的指示下,創立一般科住院醫 師訓練計畫。當時我任總醫師,被指派至澳 底保健站支援和指導社區醫療。當年七月內 科保健部成立一般科,即被徵召擔任一般科 (家庭醫學科前身)主治醫師。在內科期間 一路跟隨謝教授病房迴診和門診,學習很多。 1981 年至西雅圖華盛頓大學家庭醫學科擔任 研究員時,也是承蒙謝教授的推薦。記著申 請寄出後有一天在辦公室,時任華大家醫科 主任 Schneewise 教授來電口試,謝教授殷

切地搶過電話替我回答,順利通過,對學生 的愛護之心從小處即可見。進修回國後在謝 教授的指導下,以澳底保健站的社區醫療發 展模式發表論文,提講師升等。1990 年升副 教授的論文,是以在苗栗中油診療所,治療 患中華肝吸蟲病人的血清為研究材料,也是 在謝教授的指導下完成。 1991 年我接家醫科主任。台大醫院搬遷 至新址,家醫科病房設置在東址大樓 15 樓。 當時是陳榮基教授擔任副院長,他有籌備開 設安寧病房的構想,有一天早上在實驗室突 然接到陳副院長來電,徵詢我是否能協助開 辦,當下即承諾。因有此因緣,家醫科開創 了安寧緩和醫療的領域。陳教授篤信佛教, 有尊者風範,在這樣的引導之下,因而讓我 有機會接觸佛法,在病房開辦時即引入佛教 宗教師提供癌末病人靈性照顧。接著由陳教 授擔任董事長的佛教蓮花基金會提供經費, 進行佛法在臨終關懷的應用,其後展開臨床 佛教宗教師的培訓練計畫,至今全台安寧病 房中,大部份有聘臨床佛教宗教師,提供末 期病人本土化靈性照顧,成為台灣安寧緩和 醫療的特色。 回想起與陳教授的因緣,也與死亡議題 有關。它發生在開辦安寧病房之前,我當主 治醫師期間,有一位任職台大的老師因頭痛 來門診就診,由住院醫師診療,經過一番檢 查並無異常。病人出國散心,卻在香港飯店 的泳池內猝死。消息傳回台灣,時任神經科 主任的陳教授曾質疑家醫科的處置。後來病 理解剖發現腦部血管瘤破裂所致。治喪期間,


14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謝主任邀我至喪家拜訪,解釋病情,撫慰悲 傷的家屬。當時醫療科技不如現在,不能怪 門診醫師的能力不足,知道病理結果後陳教 授也未再追究。 除了我的導師謝教授及陳榮基教授之外 ,我與戴東原教授的關係最為密切。從介紹 我與內人結婚開始,一路指引我在人生旅途 上奔馳。戴教授雖是糖尿病的專家,卻與家 醫科的發展息息相關。不論在生活上或學術 方面,我們都有共同的回憶。我們也先後擔 任校總區學生保健中心主任、借調至省立醫 院及國家衛生研究院工作、以及家醫學會和 老年醫學會理事長的經驗。戴教授學識淵博, 風趣幽默,在各種聚會的場合,總能營造主 客融洽的氣氛,不失為人人景仰的大家風範。 值得再提的是:台灣有三種跨院校專科領域 是由國衛院發起的,其中老年醫學是在 2004 年戴教授擔任國衛院老年組主任開創的,今 日家庭醫學能拓展至老年醫學領域為戴教授 所賜。 謝博生教授是推動台灣醫學教育改革的 領航者。1991 年台大醫學院仿美國哈佛醫學 院以問題導向學習新課程,開始小班教學和

December 2013 小組討論,其後二階段學程和畢業後一般醫 學訓練皆在他擔任醫學院院長期間創設。在 重視全人醫療的理念下,家醫科同仁成為協 助推動醫學教育改革的核心幹部。1999 年九 二一震災,他擔任醫療衛生重建的召集人, 也開始在災區南投鹿谷試辦家庭醫師制度及 社區醫療群,成為目前全民健保家庭醫師整 合性照護制度的濫觴,為今後家庭責任醫師 制度奠定基礎。謝院長退休後,以志工角色 擔任醫學人文館館長的工作,邀請我參加博 物館工作小組,也提供開設「高齡化社會健 康藍圖」成為常設展的榮譽。謝院長憂心當 前醫院管理以績效掛帥,過度化的醫療往往 失去人性化照護本質,必須借重人文醫學教 育並加強體驗學習。謝院長的仁者風範,也 是我長久追隨的榜樣。 轉眼間畢業已四十年,同學相見,或論 功成利就,或退而不休,或壯志未酬,或雄 心不再,或稱羨或不勝唏噓感慨。午夜夢迴, 細細回想,人生際遇似有蛛絲馬跡可尋,深 深體會「存善念、結好緣」的道理。 -- 陳慶餘 -

圖: 常設展揭幕時與謝博生教授和工作同仁合影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5

陳秋芬 往事只 能回味 數年前,吳國珠同學默默地離開了我們, 在此寄上哀悼之意。附上幾張大學時代與國 珠合影的相片,讓大家回憶一下國珠與我們 在一起的時候並為她祈求冥福。 國珠同學個性沉默寡言,印象中的她一 向默默地看著書,默默地與大家一起活動。 回想七年級在女生宿舍準備醫師執照考試時, 我常有不懂得地方會請教國珠,她都很熱心 地幫我解答,並且找出參考資料解釋給我聽。 如果我與她之間有不同的想法時,她都會很 有自信地堅持她的想法並且會找出根據說服 我。真感謝並佩服她。 畢業後,大家各分東西,也各自忙著自 己的工作,一直都沒有與國珠連絡,最初也 是最後接到的唯一的信息卻是國珠辭世的惡 訃。每次腦海中浮現出的是她那令人懷念的 微笑。希望國珠在彼世幸福快樂。 -- 陳秋芬 --


16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陳秋芬 夕陽無 限好 自從1988年離開工作15年的台大復健科, 來到日本,一晃也過了25年,現在正邁向古 稀之年。在人的一生中,現在可以說是“黃 昏”,我對現在,自我感覺相當良好。 我住在日本關東平原的茨城縣南方的一 個小城市(離東京約90分鐘車程,人口約30 萬人) ,是個充滿田園風光美麗的城市。我家 小孩一男一女都已成家立業,獨立在外。家 中只有老公桂堂與我兩人過著悠哉悠哉的 simple life。我大約一星期工作2天,假日則 做做簡單的家事,種種花草及蔬菜。大部分 時間是無所事事,隨心所欲,散散步,看書, 騎腳踏車漫遊 …⋯…⋯。 我最大的享受是在夜 深人靜的晚上,泡杯茶,靜靜地慢慢地享受 自己的時間。我老公說我是「夜行性動物」, 我自己也有同感。 於2000年被診斷患了乳癌,乖乖地接受 了術前化療半年、手術及術後化療半年,全 程與病魔周旋了一年半。在這治療中,一向 音信全無的同學們一一出籠,紛紛打電話或 寫信來問好並鼓勵我。尤其是來日本後即長 期受到其照顧的敏裕夫婦及青典夫婦,他們 更給了我許多的助力。遠在新加坡的元吉、 月瓊也老遠跑來日本探望我。術後回台時, 同學們更為我舉辦同學會關心我的病情並鼓 舞我。吉津好友送了我一塊避邪的玉珮(相 當有靈,所以我仍健在)這次的經歷,讓我 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班上同學間那種無形但是 相當強固的“絆”的存在。實在感謝大家。 3年前東日本大地震及津波(海嘯)災害

時,茨城縣也是災區之一,我們家也有輕微 受害, (在此為災區受難者致上哀悼之意,現 在災區的復興工作還在進行中,但相當緩慢), 有許多同學也打電話來問安,最特別的是芳 彥及秀嶺兩哥兒的來電,除了問安以外,他 們說正在太平洋海邊“觀察”津波何時會湧 上美國。讓我感到40年來,他們仍保持著老 樣子(調皮搗蛋及幽默的DNA還未老化) 。 人說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擁有這 麼多寶貝老友的我認為:黃昏也是無限好! 希望大家也有同感。 陳秋芬 2013.10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7

陳秀貞 工作之 餘

昨天章素貞來電為班刊催稿,我告訴她, 來美四十年,英文還是寫不好,中文也不通 順,加上頭腦空空,毫無題材,只能從缺。 今天薛曉青又來催,閒聊到歌唱的樂趣,曉 青說:「這不正是很好的題材嗎? 談談你的 學唱吧!」 說到唱歌,我天生五音不全,學了多年 鋼琴也還是毫無音感。早在中學時代,我就 自認唱歌是我這輩子不可能克服的難題。打 從那時起,我對周遭的歌聲聽而不聞,也過 了好多年沒有音樂的日子。 前幾年,老公想學唱歌,拉著我一起學。 五音不全的我,唱起歌來如同唸經,真是荒 腔走調。幸虧老師有能耐,聲稱我有像蔡琴 一樣的磁性歌喉,連哄帶騙的引導著我。第 一次師生演唱會,老師建議我唱月亮代表我 的心,但我想唱 Memory。那時的我連歌詞 都記不清,更談不上音色和技巧,只覺得這 歌很好聽。還記得正式演唱時,唱到一半我 連歌詞都忘了,站在台上不知如何是好,真 是初生之犢不怕虎!直到最近,我才了解老 師為何要我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因為它上下

只有幾個音階,正適合初學的我。 老師對我的不自量力著實頭痛,但卻也 稱許我的努力與堅持。一條別人聽十次可以 學會的歌,我需要五十次。我把所學的歌錄 成CD,利用開車時聽。漸漸的,那漫長而煩 人的路程變得有趣了,我時而聽歌,背歌詞, 時而吊噪子,高歌一曲,一下子便到達了目 的地。 初學時,我只想學會幾條流行歌曲,沒 想到,漸漸的學唱百老匯歌曲與古典歌曲, 也慢慢的體會出歌聲的優美及唱歌的快樂。 偶爾當我唱得入神時,老公會說:「太太, 你有幾個音沒抓準。」其實那又有什麼關係 呢? 我己從 F 進步到了 B, 太棒了!老 公天生能唱,但沒耐心,學了一兩年也懶了。 但這個五音不全的我,卻在學習與進步中找 到了樂趣,更樂此不疲。 去年,我更鼓足了勇氣參加一個小型合 唱團。會員都是附近的醫師朋友,大家一起 唱歌、吃點心、話家常,真是其樂無窮。不 知不覺中,它也擴展了我的音樂領域。 十年前,老公和我也曾在一個偶然的機 緣下學畫。毫無天份的我們,由素描開始, 再學油畫。還記得我畫了一個漂亮的柚子, 女兒說:「媽!你的梨子畫得真美!」 後院 長了枇杷、柿子,正是畫靜物的好題材。但 那柿子由青黃、變橘黃、再變橘紅,我在畫 布上一改再改,卻永遠抓不準顏色。女兒收 到情人節的禮物,是含苞帶放的玫瑰,好是 漂亮。我比她更興奮,拿起畫筆,捕捉那美


18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景。但我的技術差,速度又慢,那美麗的花 苞沒幾天就開了,我連輪廓都還沒畫好,它 己凋謝了。幾經周折,我終於找到了祕方, 先照個相,那玫瑰不就永不凋謝了嘛! 照相這招還真管用,它給我們的旅行帶 來了更多的樂趣。每次出遊,我們總是盡量 捕捉沿途美景,回家後再把這些美麗的景緻 展現在畫布下,一幅幅的油畫不只美化了診 所與住家,更讓家裡充滿溫馨與回憶。對畫 畫的熱衷,也讓我們更能欣賞各地的藝術博 物館,增添了旅遊的情趣。 學畫人物,先生喜歡畫裸體美女,也畫 得真美,但我總覺得那有傷大雅,還是畫幾 張漂亮的人像吧!女兒婚期近了,我異想天 開,決定畫女兒女婿的肖像,放在禮堂的入 口。結婚禮物是媽媽親自畫的,多有意義啊! 於是我開始忙了,前後數月,終於大作告成。

婚宴上,左找右找,卻找不到我那幅畫。 老公注意到了,對我說:「太太,你家女兒 嫌你給她畫得不夠漂亮,沒能拿出來!」隔 幾天老公又說了,「她還嫌你把她先生畫得 比她漂亮!」我好難過,原來我畫得不夠好?

再仔細看看,他們說得也對,我未免太天真 了。老師勸我,「繼續努力吧,你是有潛力 的!將來畫孫子,多可愛啊!」只可惜打從 孫子出生後,我再也沒空接觸畫筆了。再說, 女兒宣稱孫子是全世界最可愛的寶寶,我畫 得出嗎? 我平時很少運動,弟媳常鼓勵我和她一 起去附近的公園跳排舞。但我一週有六天要 早起,唯有星期天可以睡個懶覺。再說那是 中級班,大伙兒一下子左轉,一下子右轉, 我到處撞人,去了一次,再也不敢去了。沒 想到老師菩薩心腸,居然免費個別指導,還 教我如何上網下載舞步,如何上 You Tube 學跳。老師的愛心讓我不敢怠惰,只好鴨子 上架,努力學習。程度本就不足,週六又因 上班而曠課,我只能上 You Tube 惡補,以 期週日上課時不要橫衝直撞。皇天不負苦心 人,幾年下來,我雖還是跳得不好,但不必 惡補了,也不再左右撞人。每個週日,我高 高興興的早起,到公園呼吸新鮮的空氣,在 優美的旋律下跳兩個小時排舞。說也其怪, 我不但不累,還覺得精神百倍呢! 前幾年,擔心退休日子無聊,忽然異想 天開,學打麻將。從未摸過麻將的我,加上 排斥麻將的老公,居然能聯手起來,請已退 休的表哥當教練,學打衛生麻將。那段週日 的午後,多了一樣消遣,四人圍聚方城,一 面打牌,一面聊天,真是其樂融融。但好景 不常,打牌開始論輸贏了,生手的我倆不知 如何是好?奇怪的是老公能應付自如,有輸 有贏,而我總是放槍,百思不解,令人氣餒! 「你以聊天為主,打牌為輔,不夠專心。而 你老公話不多,專注每家打的牌,試圖掌握 牌局,當然少放槍了。」老友的話真是一針 見血,但是要奮起直追談何容易?老公是圍 棋好手,懂得布局與算牌,多少可以猜測對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手的牌。但我先天不足,話多又不專注,怎 能不放槍?只好安慰自己,退休之後,買本 麻將大全專心研讀,總有一天會進步的!再 說醉翁之意不在酒,我真的享受那分與好友 打牌閒聊的時光,輸贏又何妨? 感謝素貞和曉青的催稿,逼出這篇感言。 這一寫我才發現,這些年來,在忙忙碌碌的

19

工作之餘,唱歌、畫畫、跳舞豐富了我的人 生。而寫這篇文章,也算是我的另一個突破。 其實我們都有很多潛能,多多經歷,多去嘗 試,會發現除了做醫師,我們還可以做不少 事,而個中樂趣無窮,真的是活到老學老! -- 陳秀貞 -


20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陳耀昌 陳伯大 夢

明年(2014 年)7 月 31 日我就要屆齡退 休,開始過「十八趴」的日子了,呵呵。 今年 8 月 27 日,在 Facebook 上看到詩 人林瑞明兄發表他自創的「台灣俳句」 ,標題 是〈生日感言〉。 「離退猶兩年 總計七百三十天 不過轉眼間」 我不禁感慨,也唱和了一首: 「離退只一年 開展人生第二春 心中猶有夢」

回首自去年 2012 年 1 月 1 日,至今天執 筆的 2013 年 11 月 7 日為止,短短兩年,我 卻經歷了不少人生里程碑。對我來講,是悲 喜交集,人生很重要的兩年,也深刻影響到 我明年 8 月以後的退休生涯規畫。 這兩年中最重要的事,自然就是《福爾 摩沙三族記》的出版。這本書才半個月就有 第二版,更意外的是迄今已得到三個獎。首 先是入圍文化部的 2012 年「台灣文學獎」 (圖 1) ,後來又入選 2013 年台北國際書展「書展 大獎」 ,以及獲選文化部推介「中小學優良課 外讀物」 。我很喜歡劉環月的評語「這是一部 精彩的族群小說,而且作者能站在不同族群 的立場,把台灣真實的歷史重新建構…⋯」 。但 我更喜歡的是,因為出版了這本書後,我有 機會到許多大學、中學、扶輪社及讀書會, 甚至博物館、文學館、文獻會去演講,也因 此結交了許多好朋友。更驚喜的是,有某國 立大學邀請我退休後去當駐校作家,我真的 很動心。 這本書讓我寫作台灣歷史小說上了癮。 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寫作會是很重要的 一部份。 再來一件重要的事,是我得了癌症,還 好是不算太糟的前列腺癌,因此在 2013 年 1 月,我接受了開刀。又在 8 月 28 日到 10 月 18 日繼續了 35 次的放射治療。現在大約算 是控制良好。我常常向病人說抗癌過程是「一 年準備,二年反攻,三年掃蕩,五年成功。」 現在我自己也算「抗癌鬥士」了,但願我已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21

經完全掃蕩癌細胞,不久之後可以宣布「剿 匪成功」。。

下列變化(但是,天知道,我也許只是「合 理化」,哈哈。):

再來的一件大事是媽媽在 9 月 21 日過世 了。她在今年七、八月以後,愈吃愈少,體 力也愈來愈差,但卻又不算有病。9 月 19 日 中秋節,我到參加花蓮慈濟骨髓庫成立二十 週年的活動。第二天聽了演講後,搭火車於 下午 1 點 30 分回到台北。回家把行李放下後, 正擬出門上班,外籍看護告訴我,媽媽情況 不太對勁,我急忙與弟弟送她到台大急診。 她血壓已下降,呼吸微弱,旋送入加護病房。 本似稍有起色,但到了 9 月 21 日的凌晨 2 點 1 分,媽媽終於安祥走完她九十二歲的一生。 11 月 3 日我們身為子女的四人為她辦了一個 算是不落俗套的告別式。我們為她寫了一篇 生平事略,及做了一個十二分鐘的影像回顧, 以送媽媽最後一程,報答她的養育之恩。

(一)我的學術生涯,將大打折扣。

人生是很微妙的,福禍相倚,有時會讓 人感慨萬千。 我的前列腺癌是我自己診斷的。身為臨 床腫瘤醫師,我自然懂得早期診斷的道理。 而且我是具大腸癌家族病史的人,因此自數 年前就自己開單,定期抽血,做種種 serology marker 之檢查。我在 2012 年 6 月就發現 PSA 偏高了,但朋友中 PSA 奇高,切片證明無事 的人太多了;我又 free PSA 特高,所以不自 覺地往好方面想。加上我的泌尿科醫師好友 正好退休,因此切片檢查也就延宕下來了, 結果拖到半年後 PSA 爆升才去做切片。相信 就在這段期間,由第二期變成了第三期,讓 我後來懊悔不已。 然而,再進一步去思考,如果我 2012 年 7 月確定得了癌症,而非 2012 年 12 月,也許 我不會承受放射治療之苦,但生涯可能會有


22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我在 2002 年借調國衛院擔任幹細胞中 心創所主任後,轉向幹細胞研究。那時我想 幹細胞再生醫學怎麼也拼不過歐美,因此決 定劍走偏鋒,把重點放在胎盤幹細胞的免疫 調控特性上。這是較少人想到的研究領域。 很幸運的,我與國衛院及國泰醫院合作團隊, 在 2008 年取得第一項專利。2004 年回到台大 擔任第一任的法醫學研究所所長,至 2006 年 之間,致力於「法醫師法」的立法,終於成 功。法醫領域階段性任務完成之後,2007 年 起,我又回到幹細胞研究,與台大藥理所林 泰元教授合組團隊。數年終有成,而 2012 年 正好進入衝刺豐收期。最近我們這個新團隊 又得了兩項專利(圖 2) ,而且在我眼中,這 是未來對人類可以有真正用途的專利,不是 聊供孤芳自賞而已。如果我 2012 年夏天因癌 症而停止衝刺,很有可能就此功虧一簣。人 的 一 生 , 禍 福 常 只 一 念 之 間 而 已 。「 Man propose, while Gods dispose.」這句話,我深 信不已。我也常對病人說「謀事在人,成事 在天,盡其在我。」這是我畢生的信念。 另一個連鎖反應是,我不會在 2012 年 9 月去新加坡參加癌症細胞治療會議,也不會 在 11 月去泰國清邁開第三屆亞洲細胞治療 會議(ACTO) ,也自然不可能當場接下 2013 年在台灣舉辦第四屆 ACTO。接棒之後,因 為台灣 11 月份的醫學會實在太多,再加上恩 師伍焜玉院士的支持與分析,我大膽地把會 期提早到 2013 年 7 月,因此準備的時間只有 短短八個月。最重要的,台灣並沒有「細胞 治療醫學會」 ,因此無法像其他在台灣舉辦的 國際會議,有學會去 back-up。更湊巧的是, 我 2012 年 11 月答應接棒,卻緊接著發現自 己身體出事了,12 月做切片檢查,2013 年 1 月開刀,心中真是惶恐。還好老友下 皓洋 會長有情有義,在 2 月中旬專程到台北來看 我,並在病房中召集籌備會議,帶給我莫大

December 2013 的信心。 其實我的癌症開刀也非一帆風順。我 1 月 24 日開刀,1 月 31 日出院,結果 2 月 3 日就覺得不適。2 月 5 日竟因 septic shock 再 住院。後來更診斷出一個寬度 6 公分,位在 原來前列腺位置的大膿瘍。經打了 20 天的抗 生素,又吃了整整一個月的口服抗生素,卻 不料停藥不到三週,細菌在泌尿系統死灰復 燃。於是我在手臂上帶著 IV locker,邊上班 邊每日花一個小時的時間來打抗生素,又打 了四週,再吃藥,拖到五月才算真正控制下 來。

7 月 18~20 日,我主辦的亞洲細胞治療 會議順利在國衛院舉行。與會者近四百人, 比上屆在泰國的會議多了近一倍,而來賓講 者共來自十八國,亞洲有十一國與會。更高 興能邀請到世界級的講者,如 iPS 臨床運用 之世界尖端學者,東京大學的中內啟光教授 夫婦(Hiromitsu Nakauchi),以及骨髓移植 及幹細胞研究大師級,老友澳洲的 Kerry Atkinson,與舊識英國的 Ray Powles 等(圖 3)。大會比預期中更圓滿成功,我鬆下一口 氣。旋在 7 月底,又因出現復發跡象,在 8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23

月 28 日~10 月 18 日接受 35 次放射治療。這 期間,百感交集,於是在臉書上公佈了我的 心路歷程「十分冥想」 。朋友的鼓勵讓我銘感 於心,人生真是無限寬廣及處處溫情。

到 2012 年 11 月左右,終於大約確定要怎麼 佈局,而隨即發現癌細胞上身。所以如果我 在 7 月去開始抗癌,可能靈感不見了,或意 志消沉了,天知道!

現在,我正在籌備「台灣細胞醫療協會」 之中。同道們很幫忙,官方也很支持,希望 不久能有成。

此刻,我抱著下列美夢,迎接明年 7 月 底的退休,我人生另一個階段的來臨:

(二)我的第二部台灣史小說,可能走調。 我在 2012 年 1 月 1 日出版了《福爾摩沙 三族記》,寫到 1662 年鄭成功自殺而死。本 來希望繼續寫以鄭經時代為背景的台灣社會 故事,並選定鄭經、陳永華和陳澤、瑪利婭 為主角,但嘗試了幾個月,終於放棄了。主 要是兩個原因:(1)鄭經時代的背景資料非 常有限,與荷蘭時代比起來實在差太多了。 荷蘭人是寫日記的,而我們的祖先是寫週記 或月記的,缺乏細節與數字。而且明鄭時代 的文獻及文物又受到清政府蓄意破壞,因此 寫起來備感吃力。 (2)再寫下去, 《福爾摩沙 三族記》所營造出來的敵對族群愛情故事的 美感就不復存在了。 摸索良久,我終於決定寫 1867 年,台灣 第二次與國際接觸(荷蘭時代為第一次)時 之種種衝突,而其結果就是牡丹社事件、甲 午戰爭,終至日本據台。那一段歷史是很戲 劇性的,對台灣人更是意義重大,但台灣人 了解這一段歷史的卻很少。我也花了許多時 間,才真正了解這些歷史事件的細節及當代 社會背景。這段時間也剛好是台灣平埔與漢 人混血而竟快速消失的過程,令人感嘆。我 雖然決定了場景,但如何架構、如何切入、 如何塑造主角,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索盡枯 腸,掏空腦袋,寫了好幾次都不滿意。一直

(1) 出版第二本台灣史小說: 《琅嶠記》 (暫 定) ,然後是第三本、第四本…⋯,更夢 想其中可以有機會能被青睞,改編成 電影或電視劇的。 (2) 與研究團隊繼續努力胎盤間葉幹細胞 之轉譯研究,希望不久之後能開始做 臨床病人之 pilot study,將此細胞實 際用在人類身上,為抗藥性免疫疾病 或其他致命疾病提供有效新治療模 式。 (3) 積極投入「台灣細胞醫療協會」的組 成及運作,提升台灣細胞治療的境 界。 (4) 確保健康愉快,多與家人相處,多遊 歷,長見聞。 (5) 繼續血液病門診工作,解病痛,積陰 德,廣交遊。 (6) 希望能到國內外大、小醫院去做教學 迴診,把我的治病理念(我很討厭 SOP 或 guideline)傳給年輕一代。 套一句麥當勞廣告語,I am loving it! -- 陳耀昌 TANK --


24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陳垣崇 畢業 40 年感言

人生中重要的伴侶 Alice

收到同學為班刊催搞的 email,醒目的標 題「班刊投稿,不可缺席」,無論如何都要放 下手邊大小事務,速速振筆,對這走過的 40 個年頭交出一些心得。 記憶穿過時間的長廊,那遠去的青春歲 月,在這瞬間又回到眼前。 從各奔前程的 1973 年以來,我和大家一樣成家立業,添了 二個壯丁, 而今也是有孫女、 孫兒的阿公 了。 畢業後我負笈前往美國, 繼續求學之 路。和大多同學有所不同的是,我選擇了學 術研究的路,鑽研基因遺傳醫學研究。每日 沈浸在實驗室中,進行基因功能及疾病機轉 的研究,雖然辛苦與孤獨相伴,仍覺甘之如

飴。在去國 27 年後, 2000 年中央研究院李 遠哲院長計畫發展台灣的 Genomic Medicine, 當時人類基因圖譜完成初步草圖,人類基因 核酸序列公布後,世界各國站在同一個起跑 點,在二萬多個基因中尋找哪些基因和疾病 有關,展開疾病基因搜尋的競爭賽。這正是 我的專業領域,因此在 2001 年我回台擔任中 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生醫所)所 長,並協助推動 Genomic Medicine 的研究發 展,與生技醫療產業。由於長年在國外,初 回國時,我對於台灣的制度和環境都相當陌 生,許多事情覺得窒礙難行。當時為了進行 疾病與基因相關性的研究, 許多人並不看好, 認為中研院沒有醫院, 必須和其他醫院合作, 還是保持做動物實驗的基礎科學比較好。我 為此花了半年的時間,走訪醫院/醫學中心, 介紹我們的研究,尋求合作,尤其感謝在台 灣的同學們,他們都是名醫/名教授,在他們 的幫忙與支持下,慢慢建立了與醫院醫師合 作的機制及彼此間的信任。有一次我不禁向 李遠哲前院長抱怨,台灣制度這麼不好,為 什麼要叫我回來。李前院長說: 「就是因為不 完美才要你回來」。我如當頭棒喝,不再有所 質疑,一路帶著研究同仁往前衝,讓我堅定 的為這片土地奉獻所長。感謝有眾人的努力 與協助,使生醫所一躍成為國際一流水準的 研究單位。在這段期間,我們的研究團隊優 異的研究成果,發表在包括 Nature、 Scienc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Nature Genetics 等國際一流期刊。我們發現數個重 要疾病的致病基因,包括糖尿病、川崎症、 精神疾病、高血壓、嚴重藥物不良反應等。 嚴重藥物不良反應致病基因的發現,促使美


December 2013 國及台灣的 FDA 據以重新標示常用醫師處 方藥,加上基因資訊的標示,要求醫師在用 藥前需先進行基因檢測。最好的例子,就是 藥物引起的 Steven-Johnson Syndrome。此外, 我們發現了與抗凝血劑法華林(Warfarin) 的使用劑量有關的重要基因,證實藥物基因 體學能夠準確的預測每一個人的藥物使用劑 量。在我們發表研究論文時,我們總堅持把 Taiwan 放在論文的 affiliation,也盡量將 Taiwan 放在論文題目中。卻曾經被 Editor 改成 Taiwan China 或 Chinese Taipei,我們 藉機給 Editor 上了一課,解釋 Taiwan 與 China 的不同。例如 2011 年,我們發表一篇 論文在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題 目就是「Carbamazepine-induced toxic effects and HLA-B*1502 screening in Taiwan」,堅持 put Taiwan on the map,這是我回台任事極 感欣慰的事。 另外一項重要的研究成果,是在美期間 經歷漫漫歲月,無盡的反覆嘗試與失敗,終 於發展成臨床的治療方法,有效的治療以往 無法醫治的罕見疾病,直接嘉惠病患。我們 成功的發展出二種嚴重的遺傳代謝性疾病療 法,成為目前該疾病的標準治療方法,其一 是有效的使用玉米澱粉療法治療遺傳性醣類 儲存疾病所發生的嚴重低肝醣血症;其二是 以酵素置換法發展出有效新藥治療罕見疾病 龐貝氏症。龐貝氏症是一種遺傳性的酵素缺 乏疾病,會造成肌肉無力,進而心肺衰竭, 發生在嬰兒,多於二歲前便早夭。 這項研究, 由實驗室開始,歷經 15 年,最終與 Genzyme 藥廠合作,研發成功治療新藥,命名為 「Myozyme」。這個新藥於 2006 年獲准在美 國、歐盟及台灣上市,拯救了許多原本無藥 可 救 的 生 命 。 2010 年 1 月 好 萊 塢 電 影 「Extraordinary Measures」在美國首映,就 是描述一個父親為了替二個患有龐貝氏症的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25

孩子尋找救命解藥,以及這個新藥研發的故 事。同年 5 月電影以「愛的代價」的片名在 台灣發行 DVD,當時「罕見疾病基金會」舉 辦首映會,大家為鮮少躍上大螢幕的學術研 究成果欣喜不已。當時我覺得在整個研究生 涯已經畫下一個美麗的句點,而且在不久後 的一個多月,我即將卸下擔任三任九年的生 醫所所長職務,因此已準備開始人生新的里 程,希望能在教育、培育人才、推動生技產 業、及慈善事業等方面貢獻己力,幫助更多 人。 沒想到一個月後,我突然遭受檢調單位 的搜查,突如其來的晴天霹靂,是我這輩子 本分任事,從未想過的事。這件事是因為我 們所發展的一項利用基因檢測防治藥害的專 利技術, 由於李前院長希望把技術留在台灣, 在台灣沒有生技產業可以承接技轉的情況下, 由家人、朋友、及財團法人共同投資,在中 央研究院育成中心成立一個生技公司來承接 技術移轉。而檢察官認為過程違反政府採購 法及未公開招標涉嫌圖利廠商。歷經九個月 的調查,檢方認為並無任何違法情事,終以 為順利落實科技移轉,達成中研院「促進研 究發展,增進社會、國家、世界福祉」目的, 未違反政府採購法而不起訴。檢察官甚至對 於我放棄在美國的工作返國服務,對於促進 台灣生技製藥產業發展之用心,深表感佩。 中研院也表達對於我蒙受不白之冤而對不起 我。雖然個人的名譽獲得平反,但已深深傷 害我對於台灣的熱情,在九個月的煎熬中, 有許多人給我鼓勵, 有認識的, 不認識的 人,有基督徒為我祈禱,有人寄佛經來鼓勵 我,也有人告訴我,一個人的光環越大,就 越容易成為 target 來鼓勵我。我也要謝謝同 學們一起寫信簽名給馬總統,敘明你們熟知 我的為人,是不會做違法的事情。這件事還 是彰顯出台灣制度未臻完全的地方。在美國,


26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教授不僅在象牙塔中,也有社會責任,政府 也鼓勵學者幫助產業的發展。 2011 年 11 月 立法院也三讀通過「科學技術基本法部分條 文修正案」,由政府補助、委託或出資的科學 技術研發所獲得的智慧財產權及成果,將歸 屬於公立學校、機關或公營事業,不受國有 財產法相關條文的限制,可依公平效益原則 做合適的收益分配。這個修正案的通過,對 於台灣科技發展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也使 我的遭遇相形之下成為對於制度改革的一項 貢獻。 在研究工作之外,我也要談談在人生中 重要的伴侶—我的太太 Alice。從我到美國, 念博士、當住院醫師、Fellow,歷經 9 年的 時間,我的收入可說相當微薄,當時在台灣 開業的同學一個月有百萬台幣的收入,在美 國開業的同學更有百萬美金的年收入。可是 我到 35 歲才在 Duke University 找到人生第 一份正式的工作—助理教授。也因此 Alice 到了美國,除了小孩還小的幾年以外,一直 保持著工作貼補家用,照料家中大小事,全 力支持我的研究工作,讓我無後顧之憂,實 在非常感謝她。我回台灣後,曾經受邀參加 一個雜誌的論壇,題目大約是 30 立業,35 歲賺到 100 萬美金。我發言時說: 「主辦單位 大概找錯人了,因為我 35 歲才找到第一份正 式的工作」。後來在一次演講場合,有一位聽 眾跑來告訴我,他聽了我那年的話,覺得信 心倍增,即便起步晚,還是有成功的一天。 沒有想到我的晚成,竟還給予人鼓舞,甚感 欣慰。我們一直到 2006 年治療龐貝氏症的藥 物上市後,經濟才漸漸好轉。我們也希望能 盡力回饋社會,我們成立了一個 Foundation, 並資助 Duke University 建立一所研究中心。 Foundation 主要補助醫學研究,及一些慈善 工作。三年前我們在 Florida 中部離 Orlando 不遠的海邊買了一棟房子,等我退休後,歡

December 2013 迎同學們有機會來家裡坐坐。 1973 年初夏,同學們在驪歌聲中展翅飛 翔,走過青春,更堅定了友誼。雖然我們並 不時常聯絡,卻也間接從同學口中傳來其他 同學的訊息,或寄予關心,或給予祝福。我 由衷珍惜同學間從青春年少以來歷久彌堅的 真情。 附註: 本人去國二十餘載,回國亦經十數寒暑,中 英文俱差。有心響應班刊投稿,無奈筆拙詞 窮,幸賴我的助理王亮月小姐幫忙潤飾文句, 終能如期完稿,特此致謝。 -- 陳垣崇 --

在廚房煮菜的阿嬤,忙著掌鏡的阿公, 和二個兒子、兒媳、孫子、孫女,一家和樂融融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27

陳垣崇 從緬懷 史懷哲醫師 談給醫 學系學生的 人生建言 落後的土地不僅缺乏傳教士,更是需要醫療 服務,因此他決心修習醫學,儘管這時候的 他已經擁有哲學、神學、和音樂三個博士學 位,而且是赫赫有名的學者和音樂家。他在 三十歲開始潛心醫學,修習人生的第四個學 位,決定以牧師和醫師的身份進入非洲,關 懷那塊被世界遺忘的土地上的子民。必然的, 他必須捨棄他在文明世界的名聲與成就,前 往遙遠、落後、有著許多未知的世界,去幫

身為一位醫師,史懷哲醫師正是我自幼 年時期極為景仰欽佩的人。眾所周知,史懷 哲以醫者的胸懷,放棄一切,前往非洲陌生 且落後的環境行醫。然而史懷哲並非原來就 矢志成為醫師行醫救人。在他的年輕歲月, 他專注於神學的研究,並展露音樂的才華。 他就讀神學院,獲得神學博士的學位,不僅 擔任牧師,也有許多神學著作,對於新約聖 經的研究有傳世性的影響。他自幼便學習管 風琴,經常在教堂司琴,及長已是知名的管 風琴家。他鍾愛巴哈的音樂,創立個人的表 現技法,並出版巴哈管風琴作品集及管風琴 技法的書籍,對於後世巴哈音樂的研究及管 風琴的改革有很大的影響。年輕時的史懷哲 在神學、哲學、音樂方面都有傑出的成就後, 決定將接下來的人生投入對全人類的服務。 他在傳教的過程中,發現非洲叢林這片蠻荒

助這群迫切需要幫助的人,關懷這些無助的 生命。在他三十八歲時,他進入非洲 Lambarena 擔任醫師,日以繼夜的為多不勝 數的病人看病、動手術。期間他多次離開非 洲回到文明世界,是為了舉辦募款音樂會, 為在非洲興建醫院籌募經費。他的音樂會演 奏獲得唱片公司錄製成唱片,成為傳世的經 典之作。史懷哲醫師用盡他一生所學,不論 是哲學、神學、音樂、醫學,去幫助別人, 關懷生命,這等無私崇高的精神正是醫師最 佳的典範。 史懷哲醫師基於實踐上帝的真理與召喚, 和對生命的熱切關懷,決定學醫,並前往遙 遠偏僻的非洲救世濟人。他清楚知道自己人 生的目標,學醫的目的,及學成之後要做的 事。而現今的莘莘學子,能就讀醫學院的學 生都是同儕中的佼佼者,在十八歲之齡,是 否想過為何決定要念醫學系?當醫師的目的 何在?要如何去幫助人?自身的志趣為何? 當醫師,除了在第一線醫治病人,其實還有 許多不同的發展方向。一是可以從事研究工 作,以醫師的學識背景進行科學研究,從基 礎醫學探究疾病的根源,面對的是臨床上還


28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無法理解和解決的問題,從醫學的本源幫助 人類。這一條路是漫長的,像解一題長長的 習題,尋找未知的答案。然而在解出答案的 當下,甚至看到病人因此而解除痛苦,成就 與欣喜是難以言喻的,這也是激勵人繼續向 前最大的動力。醫學系學生個個是菁英,都 是非常適合從事研究工作的人才。當好的醫 師並不需要最好的頭腦,但一定需要一顆善 良的心,但是當研究科學家則必須具備好的 頭腦。醫學系的學生都具備這個好的條件, 可以考慮當一位醫師科學家,從事研究工作。 當醫師還可以進行公共衛生相關領域的研究 與工作,從預防醫學、環境衛生、衛生政策 等方面來促進人類健康,這也是為促進人類 健康福祉不可或缺的一環。當臨床醫師,可 以在醫院、醫學中心,也可以是開業醫,可 以在大都會,也可以在鄉間、山上、甚至離 島,或師法史懷哲醫師到非洲或其他偏遠的 地方。總而言之,一個醫師的生涯是可以有 許多不同的選擇。醫師這個職業是一個 privilege 的職業,不僅能幫助別人,也獲得 社會的敬重,又可以過不錯的生活,即將成 為醫師或年輕的醫師應該珍惜這個當醫師的 機會,想一想當醫師的目的與目標。莘莘學 子在求學的過程中有很長的時間可以思考及 選擇未來的道路。確定自己當醫師的意義, 立定人生的方向與目標,將身為醫師的優勢 發揮到最大的力量,來幫助人類。 在緬懷史懷哲醫師的同時,常使我想起 一位我高中及大學的同學吳國鼎醫師,他是 一位虔誠的基督教徒,為人謙和,同學們都 叫他「小神父」 。他喜歡各種不同的語言,自 行進修學習,而通曉拉丁、德、日、英等多 國語言。大學畢業以後,他在台北古亭區開 業。在那個還沒有健保的時代,他視病如親, 病人能付多少醫藥費他便收多少,付不出醫

December 2013 藥費,他也無所謂,一樣為病人看病。雖然 他沒有到偏遠的地方服務,但是他平凡的隱 身在喧囂的大都市,不為金錢,不問名利, 默默行醫,他的精神和他的所作所為是我所 敬佩的。可惜在數年前,他因胃癌去世。他 是一位平凡卻又如此不平凡的醫師,有著史 懷哲醫師的仁心仁術,為病人奉獻的精神, 這正是年輕一輩的醫學生/醫師所應該學習 的。 各位醫學系學生都是天之驕子,將來無 論選擇那一種工作,都會在那個領域有傑出 卓越的表現。但希望大家都能秉持一顆善良 的心,努力做事,為社會及人類健康謀求更 大的福祉與進步。

陳垣崇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29

江淑貞

回顧 65 個年頭,雖然不盡完美,但也符 合台灣人所謂:好命。 小時候,家中雖不富有,但父母給我他 們所有能給的,為了我們能跟別人競爭,在 我 10 歲時,舉家由嘉義遷到台北。初中考上 北一女後,直升高中,順利保送台大醫科。 當時保送時,面臨科系抉擇。母親怕我唸完 醫科七年沒人要,希望我選藥學系;父親則 主張我應選醫科。最後聽父親的話,進入醫 科。幸好當時作此選擇,才有幸認識班上這 麼多有情有義的同學。 大學七年,回想起來並不辛苦。有機化 學那麼多人補考,我也逃過了。倒是病理科 考試,我最怕,花花綠綠,看起來差不多。 所幸順利畢業了。大一暑假接到林佐武代領 三民主義獎學金的請託信函,從此兩人書信 往來。當時覺得他好像懂很多東西,很不錯 的人;其間也覺得他少點情趣(不會唱歌也 不會跳舞) ,大四時一度想放棄,最後因不忍

心傷害他,還是繼續交往,最後決定攜手步 入禮堂。 住院醫師時期比唸書時忙多了,我選擇 內科。除了照顧病人,還要親手檢驗病人的 CBC、大小便、ketone body 等,一天如果住 幾個病人進來,常忙到很晚還呆在檢驗室。 加上晚上值班,懷老大時還得挺個大肚子, 碰到病人需急救時,真的很辛苦。當時老大 (三個半月大)還是安胎保住的。R3 時生完 老大後,每兩天值一次急診夜班(12 小時) 及 ICU 夜班(12 小時)各三個月,共半年之 久。在離開台大後,林佐武希望我找個不需 要值班的工作,以照顧孩子為優先。因此不 像班上其他同學進入長庚或國泰醫院服務, 我則進入民航局航醫中心,幫華航及遠東航 空公司飛行員做體檢,達四年之久。 民國 69 年 2 月 27 日佐武和我搭華航到 東南亞旅遊,第一站在馬尼拉機場就遇到飛 機失事(重落地) ,飛機燃燒(幸好沒爆炸), 我們跳機,保住一命,因燒傷住進當地醫院 再轉回台灣,在國泰醫院(當時佐武和黃芳 彥在國泰服務)接受植皮手術。我是左腳底 燒傷,佐武是右手第四指間,當時手術是由 黃芳彥親自麻醉的。好多同學都來探望,感 念不已!失事後一個月內,覺得世事難料, 人生有什麼好計較的,做什麼事都不起勁。 當時航醫中心戴主任(官拜少將)就提醒我 不可以長此以往,要恢復以前的衝勁。人就 是人,一個月後又開始計較了,看來這是人 類進步的原動力! 飛機失事後,我一直想換個工作,覺得 台大所學在航醫中心完全用不著。因黃清煌 來探病及邀請,於 69 年 7 月 17 日轉至礦工


30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醫院服務至今,已三十三個年頭了, 算是家 庭與事業兼顧。目前擔任基隆門診部主任, 在健保體系下,尤其在整條街都是醫院的競 爭下,要維持四十多個員工的生計,的確很 辛苦。員工大多服務已二十幾年了,不忍心 他們被裁員而中年失業,只有帶著他們,面 對挑戰,要求更好的醫療服務品質,祈求收 支平衡。年輕醫師留不住,開口閉口都是錢, 與我們這一輩不同,時代進步使然? 家庭方面,兩個兒子陸續報到後,的確 忙多了,家中請日、夜(6PM~9PM)兩班阿 嫂幫忙:白班負責照顧兒子,夜班專司打掃、 洗尿布,小孩由我自己照顧。記得當時最怕 的一件事就是阿嫂有事要請假,我就沒辦法 去上班。家中大小事,佐武都會幫忙,尤其 煮飯都是他一手包辦,這點我始終很感激, 不過也造成我碰到要下廚就頭痛,因為我只 會炒青菜。兩個小孩很皮,常摔到需要縫合 傷口。記得民國 70 年佐武去沙烏地阿拉伯服 務一年,次年我帶他們倆搭機去探望爸爸, 其時老大 6 歲,老二 4 歲,為怕他倆像脫韁 的野馬,我還準備兩條長布條,原打算每人 各綁一條,我兩手各拉一人,所幸沒用上。 在阿拉伯一個月,是一次很特殊的經驗:見 識到男女授受不親,夫妻不可以牽手,搭公 車男女也要分前後兩個車廂分開乘坐;金飾、 化妝品比台灣便宜多了,全國貨品都是 Tax free;佐武一下班我們就開始忙碌起來,忙著 打網球,吃海鮮;跟周燕輝太太學做蛋糕, 假日跟楊錫欽全家到海邊去“摸蛤兼洗褲”, 用自己種的九層塔料理,真是人間美味!也 見識到寧可讓冷氣二十四小時運轉也不能關 掉冷氣,因為修理比買新的還貴;小販如果 經顧客討價還價後,他寧可賣少一點給顧客, 因為他認為賣得愈多,他虧得愈多,但是遇 到漂亮太太,他會自動賣便宜。

December 2013

March 1982 -- In Saudi Arabia

民國 74 年佐武到紐約大學進修一年,暑 假期間,我帶著兩個小孩去探班,玩遍美東 名勝,也受到黃清煌夫婦熱烈招待,至今回 味無窮。兩個小孩提起這次旅遊,如數家珍, 印象仍深刻!佐武在紐約期間,幾乎每個例 假日就往黃家跑,深受黃夫婦照顧,在此一 併道謝!

August 1984 -- In Huang's house

兩個小孩,好不容易拉拔長大,其中的 用心與費心應該與各位同學不相上下。我覺 得當醫師時開的 order,護士小姐們是小心翼 翼地在執行;但是當媽媽時開的 order,小孩 永遠跟你討價還價,甚至置之不理,所以當 媽媽比當醫師來得辛苦,有時覺得上班比在 家有尊嚴。如今兩個兒子都已成婚,老大在 亞東醫院服務,是大腸直腸外科兼外傷主治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醫師,每天忙到很晚,還得駐院值班。已有 一兒一女。老二自小喜愛電玩,無師自通日 語,台大化工系畢業後,專職日語翻譯工作, 也已成婚。

July 1987 -- in Swiss 鐵力士山頂

於公於私,我與黃碧玉是好友,因此常 聯絡,其他會與羅吉津話家常,請教楊兆平 小兒科的事(包括孫子的事) ,在這兒要特別 感謝黃碧玉。自民國 80 年起,在當時衛生署 的倡導下,礦工醫院成立了糖尿病教室,由 基隆長庚醫院輔導我們,我們就在黃碧玉的 幫忙下,逐漸茁壯。遇到問題時,我常打電 話打擾她,她都很熱心解答及幫忙。如今礦 工醫院在糖尿病治療領域上也小有名氣,見 證當時她勸我要繼續成長,要接受轉型是對 的,藉此謝謝她多年來的鼎力相助。常覺得 同學們很有情義,不管平日彼此熟不熟,只 要一通電話,都義不容辭,拔刀相助。這也 得感謝許金川,幸好有他及助理袁小姐的熱 心安排,把同學們不定期緊緊拉在一起,維 繫彼此感情。還有新竹的同學們,詹金興、 范揚峰、黃木發、李兆綱等,常費心安排同 學會,每次都令人難忘! 如今,小孫子們每星期要回來幾次品嚐

31

Grandpa 煮的菜,雖是家常菜,他們也吃得 津津有味,在飯桌上學台語(菜名) ,很是熱 鬧。只是我們倆似乎比兒子媳婦緊張,怕他 們跌倒或受傷,規定不少,以致小孫子們認 為 Grandpa 和 Grandma 不可愛,看來這門 祖孫學要修好,還真不容易呢! 佐武好靜,閒暇時喜歡看看書,在花園 拈花惹草,或欣賞古董。家中壞掉的東西都 是他修理好的,完全不用假手他人。我好動, 每星期二、四晚上去跳跳排舞,已五年了, 最近一年多每星期一下午又到社區大學上日 文,學得很高興,希望有朝一日能朗朗上口, 據說還需兩年以上的功力。 這次跟同學去日本旅遊,真的很高興, 感覺很美好!好多同學太久沒見面,有說不 完的話。沿途風景很美,尤其櫻花愈開愈漂 亮,好像專為我們的到來而開的,可惜不少 美景在我們興高采烈的聊天中錯過了,不過 就像陳秀貞說的 “Who cares?” 傅瑞香還 是那麼會說笑,字裡行間都讓人捧腹大笑。 何小梅仍然大美人一個,身材還是那麼好。 陳秋芬氣色很好,還是一臉笑容。羅吉津因 生病,體力差,真的需要多保重。薛曉青做 起事來還是那麼帶勁,章素貞變得安靜。唐 名建精神奕奕,徐 講話還是那麼慢條斯理, 張舜民則是青春洋溢。感謝王青典夫婦百忙 中撥空參加,招待與贈禮。看到賴敏裕身體 欠安,抱病參加,還不忘伴手禮,令人感動! 畢業四十年了,回想起來,一切都是美好的。 期盼下次旅遊的到來。 江淑貞 2013.9.22


32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范揚峰 門醫院骨科,於民國 86 年在新竹市東門街開 業至今。初時,一天看三節,一星期七天。 但現在年歲漸大,且幸有女兒、女婿接棒, 每天只看早上的門診,一星期六天。 每天中午回家吃午舨,小睡一會兒。內 人今年八月退休,下午一同到鄉間小道走走、 散步。關西老家因有一塊地空著,為了年輕 時的夢,所以自己找設計圖、找建築師、營 建、室內設計師,花了兩三年的時間終於完 成了我的夢,蓋了一間農舍。既然有農舍,

我從小住在山明水秀的關西鄉下,畢業 於關西鎮坪林國小、石光中學,高中考上新 竹中學,幸運地和大家一起就讀台大醫科。 大三時,由於常常外食,得到急性 A 型 肝炎,因為資訊及常識的不足,以致休學一 年。原本和洪啟豐、林永福、董雅美、翁惠 瑛同屆,休學復學後有幸和現在的同學們在 62 年畢業。現在我會定期抽血作 LFT 檢查, 還好 Hepatitis Agn(-)Ab(+)。 當兵回來,我申請到耳鼻喉科,當時和 黃木發、許金川、林為標、柯明訓五人同為 ENT R1。第二年,我進到台大外科,許金川 進入內科,黃木發進入婦產科、林為標在美 國作小兒科。,只有柯明訓還在作 ENT。 民國 67 年,當完骨科總醫師,再兼任主 治醫師二年,後進入省立新竹醫院、新竹南

當然要有農夫才可。現在拔草、澆水、施肥、 整理花木是日常工作,家中還養著兩條台灣 土狗(看家用) ,但與兩隻土狗也培養了感情, 偶而牽著牠們蹓躂蹓躂,倒也愜意。 有時晚餐時,女兒會帶兩個小孫女過來 用餐(兩家緊鄰,車庫有一門相通) ,兩個小 孫女一個八歲,一個四歲,吃飯吃得慢,剛 好與女兒聊聊,也可多瞭解瞭解年輕人的想 法。 同學會能見到老同學,真是非常高興! 尤其成今年四月七日還見到多位已定居國外 的同學,有些同學 40 年沒見了,得要仔細端 詳,才能從眼神中看到舊時的模樣。 轉眼已是六十多的老翁了,希望同學們 都能健健康康、享受生活!我自幾年前開始 學習使用電腦,現已能享受電腦網路的便利, 大家能用 e-mail 輕輕一按即能傳遞彼此的關 心,希望能收到大家的信息!祝大家 萬事 如意! 范揚峰 2013.08.07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33

龔信宗 撥雲見 日

文章一直寫不出來,不知要寫甚麼?臨 表涕泣,不知如何云,真傷腦筋。我太太天 天唸,催我快寫,眼看著就快到截稿日期了, 我只好將就寫寫看。在這個年紀要交一篇班 刊文章,就像在寫回憶錄。 兒時無知種的因,註定了以後的果。從 小毛病多,小三時臉上長癬醫不好;聽人介 紹去某醫院照紫外線(或甚麼線的) ,可能是 眼睛保護不周全,國中時就發現有白內障, 大學畢業那年就先開右眼(當時還沒有人工 水晶體),41 歲才又開左眼(有放人工水晶 體)。頭頸部照射輻射線也可能與 Thyroid cancer 有關,於大四暑假接受手術、放射性 碘及電療。開刀導致聲帶麻痺,45 歲時因聲 帶軟骨及食道之間潰瘍發炎,導致呼吸、吞 嚥及講話困難,原因不明,有人懷疑與以前 的電療有關?緊急 Tracheostomy,並放了個 Cannula 及 Speaking valve,至今仍依賴它可 以呼吸及與病人簡短交談(無法做長篇大論, 因會「上氣接不了下氣」)。去年及今年也發 現兩邊的頸動脈狹窄,脖子兩邊各放了一條 約 6 公分長的支架,這也可能與頸部電療有 關(因為他們說這狹窄部位與一般 Aging

atherosclerosis 的不同)。 總之,還好高中時期聽父母的指示選擇 醫科當醫師,這麼多年來慶幸有許多老師、 學長、同學及同事的幫忙。關關難過,關關 過,也走到今天,除了感恩之外還是感恩; 也感謝醫院高層的包容,能讓我這不愛講話 的人,主任一當就當了 20 多年。 不過,網路上有人說: 「想出名的就當律 師,想累死的就當醫師」 。我的兩個兒子竟然 都不願繼承父業,真令我失望。老大現在做 錄音工程,老二還在美國唸精算。 在家裡,我是個無聲音的「副總統」 。孩 子都依賴太太教導,很辛苦,我只是偶而向 他們開釋一點做人的大道理。對外,我太太 是我的代言人;但,其言論僅代表其個人立 場。 「風聲雨聲讀書聲,我沒出聲;家事國事 天下事,別人的事」。我太太也是我們家的 SOP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她對 兒子及老子的要求很嚴格的。我是「慢郎中」 , 而「快啦!快啦!」是她的口頭禪。 在某刊物上看到說臺灣醫界的三大害: 醫療糾紛、健保及評鑑。3 年一次的醫學中 心評鑑,其條文既嚴苛又模糊,醫院都會擴 大解釋準備一大堆東西,弄得大家人仰馬翻; 2006-2008 之間,為了我的實驗室認證及醫院 評鑑,一大堆文件都是與實驗室的同事們「無 中生有」趕工製作出來的,本來就「仙風道 骨」的我,體重一下子又減了 2-3 公斤;2008 (60 歲)忙完之後,我們院長要我繼續做下


34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去,我說謝了,還是改讓年輕人做吧,就從 主任的位置退休下來;從此就不必再三天兩 頭趕著開這個會、上那個課了;一週看四次 門診,住院病人也很少,三不五時看個照會, 輕鬆多了;過了近一年體重才補了回來。真 划不來,還是自己的健康要緊。 我太太不知聽誰說,說我對病人很凶, 要我改正,要我對他們友善一些。有嗎?我 會很兇嗎?怎麼可能?我只是話不多、看起 來比較嚴肅而已。糖尿病病人吃東西稍微不 小心,餐後血糖就會飆到兩、三百,我可能 只是為了他們好,才逼問他們那天吃了甚麼 食物而已吧,我哪裡會兇?好啦!我會改過, 不要再逼他們了,有些病人的年紀還比我大, 就放他們一馬吧,最近糖尿病的治療指引也 強調血糖控制目標要「個人化」不是嗎?活 到老要學到老,我也要「改」到老。 說要跟得上時代的腳步。以前我一直在 用的是最陽春的 NOKIA 手機,我們家三個人 都已經老早就換成智慧型手機了,他們一直 催我也要換。今年 2 月,我終於換了一支「愛 瘋」 ,從此也加入「有智慧」的「低頭族」了。 民國 62 年(1973)赴日本進修,當時就 看到日本人在用電腦;當時就有一個想法: 已經進入電腦時代了,將來我們的小孩一定 都會用電腦,而當父母的不能不會。回國後 不久,碰巧醫院有人開了個電腦班,於是開 啟了我的電腦學習生涯。從入門的 DOS 作業 系統及培基語言(basic)開始學習,而後進 入當時的主流資料庫系統 dBase II、III、III Plus 及 IV。1988 之後為了我自己建立的 Radioimmunoassay (RIA)實驗室,我還用 dBase 寫了一套實驗室作業系統程式:把收 到的檢體資料作成總資料庫,每日將 working list 送 給 gamma-counter 去 做 , 再 把

December 2013 gamma-counter 出 來 的 raw data 回 填 入 working list 及總資料庫,列印檢驗報告及報 告查詢系統等。為了修正與改進該系統,我 時常熬夜加工(因為程式寫一半不能停,若 停了明天可能接不下去) ,比我的臨床工作還 要 拼 。 1990 年 之 後 開 始 接 觸 新 發 行 的 Windows 3.0,3.1,95,98,2000,Me,XP, Vista 及 7,至於最新的 Windows 8 則還沒能 嘗試(已經沒那麼拼了) 。這些年來電腦的發 展非常迅速,我也只能略知其使用的一點皮 毛而已了。我家有好幾部電腦,以前曾經同 時有四代同堂的 PC(286、386、486、586)。

有人說:青春就像衛生紙,看似挺多的,用 著用著就漸漸不夠了。為了甚麼不知道,也 忙過了大半輩子;如今也可以放下包袱去做 一些自己想做的事。我們喜歡每年都要找機 會出國玩個 2-3 次,遠離工作崗位是一大享 受。當然不會錯過畢業 40 週年日本關西之旅, 能夠讓多年不見、幾乎認不出來、老當益壯 的同學們看到我,相見相處了 1 週,實在非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常高興,明年十月的加州之約當然也勢在必 行。

35

是照的仍不是很理想,仍需借助一些後製處 理與修正;假日常把它帶在身邊,想多練練; 可是我太太說:免了啦,用手機照快多了, 說的也是?可是我還是堅持單眼相機的優越 感。我希望趁現在還走得動,想到處走走, 隨處照照。這個年紀了,要有個興趣才行。

我們喜愛國內外旅遊,出國開會時順便 到處看看拍拍;退休後出國開會機會變少了, 只好自己安排。我喜歡攝影,大學畢業後, 因沒當兵而先進入放射線科(照相科)一年, 養成了攝影的嗜好;當年還都是黑白相片時 代,參加台大醫院攝影社外拍回來,就躲進 醫院暗房沖洗底片及相片;那時的兩台 MINOLTA 單眼相機及幾個鏡頭至今仍保存 在我的乾燥箱裡,它們的年齡都比我兒子還 要大;後來工作漸忙,黑白相片時代過去了, 進入彩色時代;暗房也免了,改送「柯尼卡、 銀箭、采風、富士或柯達」等公司沖洗,如 今這些店家也幾乎不見了;單眼相機也改成 傻瓜相機,傻瓜一當也當了二十多年;直到 今年初才想到該重拾當年興趣了,斥資買了 一台 SONY a-77 數位單眼相機;單單為了要 學習其使用,就花了好幾個禮拜去閱讀其操 作手冊,可是到今天仍有一些功能還不太熟 悉,必須多找機會練習;同學詹金興託我在 她女兒婚宴上照相,我也大膽的答應了,但

酸甜苦辣,報告完畢;苦盡甘來,撥雲 見日。同學們,明年加州再會啦,大家向前 走! -- 龔信宗 -- 2013.10.26 台北


36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許金川 肝膽照 人生

好心肝門診中心宋瑞樓教授銅像,紀念他對國人肝病防治的貢獻 並提提醒同仁要有「視病猶親」「以病人為中心」的理念

彷彿仍有夢,轉眼間,昔日的論劍英雄, 竟然都已是兒孫繞堂的爺輩了;不敢抱怨、 不敢抱憾,但是,手握半價高鐵票、公車搭

乘免費,卻不能不有一些感慨。 憶起當年勇,能進入人人羨慕的第一志


December 2013 願,心裡不免顧盼自雄;但是,坦白說,直 到畢業後,我才真正對學醫開始萌生探究的 興趣。記得第二年住院醫師時,文獻抄讀會 上,我選了超音波在人體運用作報告,彼時 超音波猶如醫師的「第三隻眼」 ,從頭到腳, 都可看得到它未來運用功能無限,激起我進 一步動手摸索的動機。此後,一到下班時間, 我便帶著病人到婦產科診間,以當時最新、 今日看來最原始的第一代超音波掃描儀,在 病人肚子上不斷比劃,透過它一窺腹中乾 坤。 兩年後,灰白色調超音波問世,解像力 已大為提高,對腹部疾病診斷力也大幅提升; 再經兩年,陳皙堯教授引入即時顯像超音波 (Real time ultrasound) ,檢查速度快、解像 力更清晰,可以用來發現早期肝癌,從此我 一頭栽進超音波領域,也因而跟肝病結下不 了緣。 在與超音波朝夕相伴的日子裡,我十分 沈迷於藉灰白、閃爍的影像,診斷肝癌技術 的追逐,沉醉於臨床研究所帶來的樂趣;然 而,另一方面,接觸許多肝病患,目睹這麼 多甜蜜家庭因肝病解體、小孩因肝病失怙、 恩愛夫妻頓成鰥寡,而只要醫療知識及普及, 這些悲劇原可避免,因此,民國 83 年,結合 社會和有心者的力量,創立了肝病防治學術 基金會。 基金會的成立,是我人生最美麗的轉彎; 原鑑於國人對保肝、肝病存在許多迷思,建 立此一肝病防治平台目的,一方面籌募研究 經費,以鼓勵更多優秀人才投入肝病研究, 可藉學術成就開創更多肝病療法,改變肝病 治療的效果;一方面也將觸角伸向大眾,推 廣科普與衛教,教導民眾寶貝心肝,從個人 保健做起;同時藉由上山下海的肝病篩檢,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37

將臨床服務向前推進,讓更多人治療於未病 時。 經兩年來奔走,獲得何壽川及陳由豪先 生大力贊助,肝基會終於成形;我也由此走 出象牙塔、擁抱人群;與各行各業的傑出人 士結緣,從不同領域看到不同的人生風景, 這才發現:自己原來是井底之蛙,從此像海 綿一樣,急於吸收醫學以外的社會百般學問; 一方面,也勇於突破自己,開始學習打開心 內的窗,和人群打交道,如何執筆寫文章、 手拿麥克風隨處開講,四處奔走,皆是為了 化緣募善款。這些過去行醫不屑為、不敢為 的事,如今卻真實體會:學無止境、、處處 皆學問。 畢業數十年來,看來大家好像在各自軌 道上努力,實則結識於少年英雄時代的我們, 始不忘彼此鼓勵、相惺相惜。感恩楊隆光同 學,去年承他介紹了一位病友,後來在他贊 助下,我們得以成立了「好心肝門診中心」, 不僅開啟了為肝病病人服務的另一扇門,也 讓基金會及我得償多年宿願;另外,同班王 大鈞、張元吉同學一直以來的支持與鼓勵, 常是我在困頓、挫折時再出發的力量來源。 記否,數十年前葉曙教授退休的一席話: 「研究是一條不歸路,不能路邊停車,也不 能逆向行駛」 。誠然,研究無涯,不歸的路有 終時,站在人生這一頭,回望來時路,總有 太多的人要感謝,唯望老同學們善自珍重, 健康第一;不要拚過了頭,老來百病叢生, 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恤妻子。 葉教授一席話,如今總算深深體悟了。 -- 許金川 --


38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徐 過去 40 年的回 憶

今年四月參加我們同學畢業四十年日本 行。途中心裡頗有感觸,四十年竟這麼快地 過去了。在這些年裡,我先是接受 Rehab training,然後三個小孩接踵而來。我將我的 大部分時間用來照顧他們,直到他們順利進 入大學。 二十多年前 HMO Health Insurance 開 始進入加州,呂錫林對這 HMO 很敏感。他 說,一但 HMO 普及加州,可能危及我們日 後的收入。基於這個危機感,促使我決定出 來開業。回頭來看,當初出來開業,對我來 說反而是件好事,讓我能有機會獨立,肯定 自己。 二十年前,Alhambra Hospital 剛成立復 健部門,我成為首任的 Medical Director。經 過多年的慘澹經營,終於讓這部門進入軌道。 最讓我引以為榮的,就是在全美國790家復健 Programs 中只有十一家連續六年贏得全美 TOP 10% performance award。我的 Program 就是其中之一。 一個月前,我的部門為我舉辦一場二十 週年紀念會。我特別邀請我的孩子參加。這

是他們第一次參加我 department 的活動。 他們看到大家熱烈相繼發言稱讚我的部門, 我的孩子才體認到:他們早出睌歸的媽媽, 原來也有屬於她的一片天,還有一群愛她, 彼此互相照顧,像 family 一樣的朋友。 四十年來,我的生活並不完全平順,也 有崎嶇不平之時。幸好有上天照顧,我總在 適時遇到好朋友給我忠告及支持,讓我一路 平安走過。而我的三個小孩在大學畢業後, 大兒子進 Apple,小兒子入 Google,唯一的 女兒即將成家。這四十年來,我做了我該做 的事,也追尋自己的理想。雖然未能全部實 現,但我已經非常滿意了。 -- 徐 --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39

章素貞

北一女畢業,考運不錯,進了醫科。我 的父母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這個書呆 子女兒居然有本事考入醫科;憂的是這個醫 師女兒可能會一輩子獨身。開學後,父親很 嚴肅的跟我說: 「妳考上醫科己證明妳的實力。 如果妳覺得七年太長,我絕對不反對妳轉系。」 我真的把父親的話放在心上,在校總區的兩 年之中,注意觀察可能轉入的科系。最後還 是離不開我的好朋友們,決定繼續讀下去。 回想起學生時代的我,實在很不成熟。早讀 了一年養成了依賴朋友的習慣。生活沒有紀 律,非常貪睡。早上第一堂課常常遲到。考 試到了就臨時報佛腳。常常跑去薛曉青家開 夜車因為怕自己在家會不小心睡著。我們每

次都泡整壺咖啡來喝,結果還是邊喝邊睡。 雖然沒有在家睡自己床上,也趴在薛家的書 桌上睡了不少。現在只要喝到一口咖啡就會 整晚失眠。女人前三十年睡不醒,後三十年 睡不著,大概是在說我吧。 大學期間可以說是北一女的延續。基本 上還是跟北一女的同班同學薛曉青、張怡、 唐名建在一起。記得還跟著張怡一起去做綿 襖。有一年整個冬天兩人都穿著顏色很相近 的紅色短綿襖。形同姐妹。 學生時代就很喜歡唱歌。郊遊時常常在 火車上從台北站唱到目的地。抵達時嗓子都 已經啞了。薛曉青音感特佳,她可以即興的 替我們合音,在車廂裡效果很好。十幾年來 俊陽和我固定參加附近醫師夫婦組的合唱團。 最近陳秀貞也來加入。薛曉青和徐魁光參加 的是常常有演出的高水準合唱團。我們兩家 距離一個多小時車程,不可能參加同一團。 唯一的希望是我們以後如果搬入同一個退休 社區,就可以再一起唱歌。這次參加日本旅 遊後才知道喜歡唱歌和會唱歌的不同。我的 唱歌只限於自娛和在合唱團裡濫竽充數。在 日本發現很多以前沒有聽過他們唱歌的同學 現在都唱的像歌星一樣。 畢業後俊陽申請到紐約市做實習醫師。 他出國前我們先去法院公証結婚。他一抵達 工作岡位就發現有一位實習醫師沒有來報到, 他立刻替我申請。所以我在一個月內就抵達 紐約市。俊陽人地生疏,其他剛到的同學中 也都還沒有車。只有拜託同班蔣大為的乾爸 載他去飛機場接我。因為沒車俊陽只知道如 何乘電車回家,自高速公路回家倒是頭一次。


40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蔣大為的乾爸載著我們迷路在 Brooklyn 的窄 巷中繞來繞去。生平第一次離家、處身在 70 年代紐約市最髒亂的黑人區、滿牆的塗鴉、 黑人在街頭閒蕩、瞪著我們看。我當時真的 很後悔來到美國,恨不得馬上乘飛機離開。 好不容易終於找到了自己的家,走進公寓, 看到廚房裡簡陋的廚具和杯盤,體會到俊陽 這一個月辛苦的異鄉獨居生活。深深了解我 當時該扮演的角色是一個要能和俊陽一起奮 鬥的生活伴侶而不是一個任性的小女孩。

我就這樣開始了我的實習醫師的生涯。 我開始工作時,醫院兩個月的值班表都已排 好。要選一個週末日結婚還是煞廢周章。所 以我們選訂兩個月後第一個兩人都沒有值班 的週末舉行婚禮。俊陽是第五代的天主教徒。 要找一個天主教堂結婚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一般來說神父不會替不屬於他教堂的教友舉 行婚禮,更何況我們才剛自台灣飛過來。很 幸運的公寓旁邊的教堂來了一位年輕又思想 開放的神父。他要求台灣家人去俊陽小時候 洗禮的教堂申請洗禮證明書。又因為我是非 教徒,神父要我每星期去跟他談話。他需要 了解找對於婚姻、家庭和兒女教育的看法。 也要求我保証以後不會阻止兒女上天主教堂。 我那時天天睡眠不足,認為神父有些要求太 多。回想起來如果每對要結婚的情侶都經過

這一關,也許離婚或然率會小一點。四十年 後的今天,我已經於十二年前受洗。俊陽和 我每星期都會去望彌撒。大女兒嫁入虔誠的 美國天主教家庭。大女兒和孫子都已經受洗。 小女婿的父母分別是猶太教徒和天主教徒。 小女兒和小女婿都沒有信教。 我一到紐約市就和張怡聯絡上了。我出 國倉促完全沒有準備結婚禮服。我們婚禮當 天張怡帶了她的結婚禮服來借給我。她自己 則穿她婚禮時給伴娘穿的淺籃色禮服。我們 多年不見,很幸運的、她的新娘禮服像是為 我量身訂做的。如果我當天發現穿不下她帶 來的禮服,幾小時之內是找不到第二件的。 四十年後的今天,張怡還是少女身材。如果 她有衣服要借給我穿,很遺憾我已經擠不進 去了。我哥哥自芝加哥來。他就代表我父親 帶我走進教堂。俊陽同班何嵩山是參加教堂 儀式親朋男士中除我哥哥以外唯一穿西裝打 領帶的,就請他做伴郎。婚宴就在中國城辦 了四桌。林秀卿、傅瑞香、何小梅和張怡都 是我們的座上貴賓。當天隔著太平洋雖然新 娘新郎都不在場,台北的家人也辦了喜宴敬 告親友。 麻醉訓練三年期間,在沒有計畫之下生 了兩個女兒。又值班又帶孩子的日子雖然辛 苦,但是我感覺又幸福又充實。麻醉訓練期 間主任和副主任都對我很好。訓練結束後就 被留下來在醫院參加主治醫師的團隊。兩年 後俊陽 fellowship 結束,我們就舉家搬到洛 杉磯。 在洛杉磯我知道林秀卿從 Kaiser 出來自 行開業婦產科。她一開業就非常成功。我很 羨慕她也很替她高興。後來聽說她打網球手 膀痛,檢查出來居然是 NPC 轉移。她的兩個 兒子和我的兩個女兒同歲。每次我看到她兩


December 2013 個可愛的小兒子,就可以想像林秀卿是多麼 依依不捨的離開他們。我的公婆和林秀卿的 父母同樣住在洛杉磯西北區。老人家們常有 機會聚會見面。從公婆口中知道林秀卿的父 母對女婿陳醫師總是讚不絕口。當時我對陳 醫師並不很熟悉,但就覺得他會是一個非常 負責任而又有愛心的好爸爸。三十多年後果 然証明了自己那時的感覺是沒錯的。 到了加州以後申請到一家癌症中心上班。 雖然急診不多但是所有手術都是大手術。記 得有一個手術我的麻醉病歷是 23 小時。癌外 科、腦外科、整型外科三組醫師輪流來開, 麻醉就是我一人。幸好同事下班前有進來讓 我休息一下。在這五年中間學了不少。這癌 症中心離家車程半小時,值班時來回在高速 公路幾次也相當費時。家附近的大醫院很不 容易進去,就去一家小醫院做了三年。終於 等到大醫院的麻醉主任邀請我去加入他們的 團隊。在團隊中我是唯一的女醫師,也是唯 一的外國醫師,所以我常常提醒自己要以比 別人雙倍的努力來工作。與我共事的麻醉醫 師都非常聰明。大家都相處得很好。我自己 覺得很幸運能夠有這個理想的工作環境。十 一年後小女兒大學畢業。和俊陽商量的結果, 決定提前退休。我們認為我不工作雖然收入 少些但我們生活的品質可以改善很多。 今年俊陽和我已結婚四十年。我們仍然 是彼此最好的朋友。結婚前知道他蠻聰明的, 結婚後才漸漸發現他有多方面的興趣和才華。 他喜歡運動:年輕時我們一起打網球、滑雪, 現在一起打高爾夫球。他喜歡音樂:唱歌音 抓得很準,我們也很喜歡一起去聽音樂會。 他畫得一手好畫。家裡有一個畫室,有時間 就畫兩筆。他愛做木工,家裡很多傢俱都是 他自己做的。難得的是他這些都是無師自通、 自己摸索出來的。我和他一起生活是不可能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41

有無聊的機會。目前他也算是半退休,大部 分時間用在行政和門診。

兩個女兒都曾去東岸上大學。目前都搬 回洛杉磯。我們和兩個洋女婿的關係就像交 了兩個年輕洋朋友,也蠻有趣的。他們給了 我們兩個孫子、一個孫女。孫兒女們是我們 兩老的開心果。每次一看到他們,我們就笑 得合不攏嘴。

目前最重要的事就是要保持自己的健康。 我沒有野心,只求平安。有機會就儘量和老 朋友相聚。西日本旅遊和竹北同學會實在令 我終生難忘。希望明年在洛杉磯可以再次見 到所有同學。 -- 章素貞 --


42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薛曉青 懷念林 秀卿

醫學院七年,林秀卿給我的印象是聰穎 果決。二年級暑假我們一起參加金門戰鬥營, 共度過一段歡樂時光。那次出了一件不尋常 的事故:我們這小組乘坐水鴨子去小金門, 忽遇大雨濃霧,竟然迷航三小時。當時雖飽 受風浪之苦, 甚至有性命之憂,事後津津樂 道,笑云從此我們是患難之交了。誰知十幾 年後眼看她大難臨頭,卻無力挽狂瀾,無計 可回天!

的,受到全班同學的祝福。此後他倆伉儷情 深,也一直是大家稱羨的對象。孰料造化弄 人,秀卿的葬禮,竟是他們的結婚十一週年 紀念日。 畢 業 後 秀 卿 到 紐 約 , 在 New York Infirmary完成OB/GYN residency。我則在Ohio State University,兩地遙隔,未有聯絡,卻 在五年後在洛杉磯不期而遇!他鄉遇故知, 又同是婦產科,倍覺親切。開始時都進了 Kaiser Foundation 系統,但秀卿早就有計劃 開業,一年後就在 Northridge 開了診所,她 有經營長才,一切進展順利,每次聯絡,都 聽說她業務蒸蒸日上,炤輝內科秀卿婦產科, 二人相得益彰。

五年級暑假秀卿嫁給時任內科住院醫師 的陳炤輝學長,她是本班女生最早步入禮堂

美國 OB/GYN 的 Board certification, 最後一關為口試,須在完成residency及筆試 兩年後才能申請。內容包括審核一年內所有 病人資料,各種病例,病理切片,幻燈片, 及手術討論等,每人由三位主考官輪流「電」 三小時。1981年二月秀卿和我一起赴試。考 前兩月相約每週一起複習,彼此切磋。秀卿


December 2013 處事的有條理,也在此表露無疑。從訂定進 度到北上三藩市應試的食衣住行,她一概做 了最有效率的安排。兩人挑燈夜讀之際,互 訴心曲,創業不易,齊家難兼。此時她兩兒 五歲三歲,我一子四歲。她提及在家閉門讀 書,幼子苦候門外,聲稱「等媽媽唸完書陪 我玩」。我也有類似經驗,兩人均感心酸及 愧疚。 這段期間我也親見炤輝對她的體貼及 照顧,連借幻燈機放幻燈片給我們模擬考試 都一一做到,堪稱模範丈夫。我們排在同一 天考試,考完偷得浮生半日閒,遊三藩市並 跑到唐名建家敘舊。當晚燈前促膝談心,我 們公認秀卿最幸福,事業順利,家庭美滿, 連父母都在身邊,令人稱羨。 秀卿笑道: 「從 小考到大,從國內到海外,身經百試。這次 考完,總可以鬆口氣享受生活,,教育孩子 們了。」 誰知好景不常,厄運就在數月後來 襲呢! 1981年十月八曰,我在醫院接訊炤輝有 急事找我, 詫異中回電話, 炤輝哽咽告知 秀卿背痛急診,X光竟見肋骨 pathological fracture!懷疑 metastatic ca 但是 primary 不確定。此事不啻晴天霹靂!接著炤輝說秀 卿心繫診所病人,希望我立即過去接管。 驚詫中外子魁光和我趕去看她,秀卿本 人反倒是鎮靜逾恆, 簡述病情後立即交待診 所要務,絲毫不改講求效率的本色!身為醫 師,她當然知道面臨的是如何艱苦的硬仗, 但她樂觀自信,毫不畏縮地接受挑戰。 經過各種檢查,才發現秀卿是鼻咽癌轉 移至頸部脊髓並蔓延多處骨頭。此後十個月 間,秀卿以無比的勇氣奮鬥求生,病痛的折 磨,加上各種化療及放射療法的副作用,我 不知她如何熬過,但每每見她面帶微笑地討 論病情,分析結果,常會忘記她是病人。即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43

使身受 bone metastasis 刺骨疼痛,也不聞她 叫苦。 治療一段落後,似乎有 remission, 秀 卿更興致勃勃,打算去歐洲旅遊後就回來 part time 工作。可惜計劃甫定而病己復發。 秀卿從未輕言放棄,始終充滿希望。 到她診所,由於接管病人,翻看病歷, 讓我體驗到秀卿真是好醫生。診斷正確,手 術高明,再加上深厚的同情心和責任感,她 開業的成功,絕非倖致。在短短一年半間, 她在 Northridge Hospital 口碑載道。而在她 逝後院方還為她出專刊及紀念會,可見她為 人處事,永留去思。 秀卿與我在她病後共事而相知更深,她 見我對開業一竅不通,尤其不擅理財,於是 諄諄教我,在病塌上還隨時寫下想起的要領, 以小紙片傳給我。炤輝在同一診所,更每日 給我指導和鼓勵。我的住處離她診所較遠, 一有病人待產或急診就不能回家,秀卿總要 我隨時去她家休息,林伯伯伯母更把我當做 一家人,不時親手做美味飯菜給我吃。 常在她家出入,眼看秀卿父母心疼愛女, 暗自垂淚,炤輝憂急交迫,黯然神傷;兩幼 兒眷戀慈母,自製小禮物以慰親心。 如此美 滿家庭遭遇巨變,即使想鼓勵秀卿我都感詞 窮。面對慈愛雙親,情深夫婿,天真稚子, 秀卿豈能無憾!但她既未怨天尤人,也不自 艾自憐,從未見她淚灑人前。直至臨終,依 然泰然自若,還有秋月般的笑顏。 秀卿逝後,炤輝為紀念她,匯集親友及 68、73 兩班台大醫學院同學們的捐款,一部 分贈予 Northridge Hospital,另一部分贈予 台大景福基金會,原擬做鼻咽癌防治影片,


44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後改由婦產科謝豐舟教授購買 ultrasound 並設立超音波優秀論文獎。 炤輝在秀卿父母的催促及祝福中續絃劉 路得女士,她是非常有愛心的基督徒,照顧 教養兩兒 Leon 及 Bing 成長,後又添一子 Samuel,三兄弟皆畢業名校,事業有成。兄 友弟恭,至今家庭和樂。也可告慰秀卿在天 之靈。

回首前景,猶歷歷在目,倏忽間秀卿已 去卅一年!每天看到診所牆壁上秀卿的相片, 感覺「哲人雖已遠,典型在夙昔」。秀卿永 遠是我的好榜樣! -- 薛曉青 --

我子 Roger 自幼與 Leon 及 Bing 交 稱莫逆,至今時有往來。尤其 Leon 夫婦住 得近,過從更密。他們於三年前喜獲麟兒, 是秀卿與炤輝的長孫。我們剛才添孫,Leon 夫婦更對我兒、媳分享經驗,致贈用品,照 顧有加!細數起來,我們家已受秀卿四代的 友誼及恩情!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45

黃清煌 田老師 與我的童年

在田老師宿舍前合照,4/1/2005

今年十月底的一個夜裡,那是一個沒有 月亮的晚上,漆黑的天空裡見不著星星在閃 爍。正當我即將走入夢鄉,一陣急促的越洋 電話鈴聲將我一把拉了回來,聆聽了電話傳 來的訊息後,我的眼眶有如潰決的堤防,淚 水一湧而出。電話的另一端是我恩師田藏德 先生的二公子家豪,他告訴我田老師走了。 當眼前的一片模糊逐漸散去時,我又清 晰看見將近一甲子前的童年。早在我於民國 37年(1948年)年底來到人世前,父親身為 世居台南巿一個清寒家庭中的長子,雖才智 出眾,卻不得不選擇進入公費的台南師範學 校,以便早日撫養雙親並照顧眾多的弟妹。 母親則是里鄰聞名的裁縫師,在家中幫人裁 製衣裳添補家用,她個性剛烈,凡事堅持原 則寧缺勿濫,我曾耳聞她的一個顧客向她抱 怨:「妳拒絕幫我做衣服,錢給妳賺,還要 受妳的氣?」我母親就是這樣一個人。二次 大戰後,國民黨政權大量撂奪台灣物資以供 國共內戰使用,在各路資源匱乏的情況下, 一家生活雖然過的清苦,倒也不至挨餓受凍。 當我還是稚兒時,全家寄望的長兄即將由師 範大學畢業,黃家的天空漸漸露出了一線希

望的曙光。就在此時,長兄成了二二八事件 後濫捕濫殺的對象,他被送往綠島做二十年 的「思想改造」。祖母哀慟過度一病不起, 不久與世長辭。 在陰霾籠罩的環境下成長,1954年的夏 天,剛滿五歲半的我被父親提早送入了地處 台南巿中心的忠義國小(時稱忠義國民學校)。 在父親的心目中,儘管我體能發育上甚至比 同齡學童晚熟,智力已足與高我半年至一年 的小孩抗衡。小學一、二年級時男女不分班, 由於個子矮小體力較差,常飽受同學欺凌, 就連座次在我正後方的一對雙胞胎姐妹(張 育珠、張欣珠)也時常閒來無事持鉛筆敲我 後腦 ― 育珠後來成了我終身伴侶,為我生 兒育女並煮了一輩子飯,也許這就是所謂的 「惡有惡報」,算她倒霉。

1954年小學一年級的「遠足」,我坐在前排正中, 其他坐在前排的:張育珠(右一)、張欣珠(右三)

小學時期,雖然體育課賽跑時老是遠遠


46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落後(同學常戲問我:「你是不是在趕鴨 子?」),跳高與跳遠總是敬陪末座,但課 業上卻有過目不忘的能力,上課或看書通常 祇要一次便記得;正因如此,我往往對每日 交待的作業不感興趣、不加理會。當年日式 打罵教育盛行於全台灣,四年級以前的老師 對我不寫作業的習慣大為感冒,有時被罰寫 「蔣總統萬歲」數十次或有關反攻大陸的文 章一篇,當翌日我照樣交白卷時,或被毒打 一頓,或被罰站終日。經常其他學生是坐著 上課,我則是站著上,甚至下課鈴響,我仍 需繼續站在課堂裡,望著窗外嬉戲中的學童 發呆。雖然每次學科考試我還是經常拿最高 分,卻被自動減分或除名以用來對付我這種 刁頑的學生。這四年的小學教育下來,我的 信心與自尊被完全摧毀了,幼小的心靈充滿 了恐懼,不再擁抱希望。 好不容易四年級結束,升上了五年級。 當時小學升初中的考試競爭激烈,在提高升 學率的考量下,學校將我們該屆男生重新分 成甲、乙、丙三班,女生則有丁、戊兩班。 有錢有勢的或較有可能考上初中的學生被編 在甲、乙班,剩下的就分發到丙班來,我理 所當然屬於丙班。當我有如喪家之犬瑟縮徘 徊於死胡同之際,田藏德老師來到了忠義國 小。田老師是「新手」,教導丙班的責任也 「理所當然」落在他肩上。餘悸猶存的我早 就不對前途有所憧憬,面對這位身強體健教 學嚴厲的新老師,內心充滿了疑慮。 五年級初期,我繼續不寫課外作業,放 學回家後,我不是在家畫漫畫舒解童年時豐 富的想像力,便是溜到屋後廟口聚賭。那時 期賭博帶給我相當大的滿足感,一來常常贏 錢,不用向父母親要零用錢,二來鄰居塊頭 比我大的小孩不知我善於記牌,常被我當猴 子耍,讓我在體型的自卑感上得到補償。此

December 2013 種行為,剛開始時招來了一頓頓的狠打,後 來田老師落在我身上的教鞭不知為何愈來愈 輕,甚至放我一馬,以讚賞取代懲罰;或許 他察覺到我異常的記憶力與理解力,或許他 認為祇要學會了,考試常拿高分,不寫作業 並非罪大惡極。我也開始發現我遇上了一位 不尋常的老師,他將全部心血與精力用在他 的學生上,不僅在課堂上他聲嘶力竭,放學 後他還經常在夜間騎著腳踏車,家家戶戶到 每位學生家裡訪視,藉由對每位學生家庭背 景的深入了解,他無視貧富因材施教,他不 因某些學童天資較為不足就氣餒而輕言放棄, 他從未要求學生在作文裡寫上反攻大陸或蔣 總統萬歲的字眼。人生首次得到老師的認同 與賞識,我拾回了自信,久已迷失的自我又 重新找到了方向,我不再視上學為畏途。

1959年田藏德老師與忠義國小五年級丙班虎頭埤遠足合照, 一群笑的像小松鼠的學童裡,猜猜我是那ㄧ個?

五年級上學期結束,當我見到田老師在 我成績單打上「第一名」時,我的淚水滾滾 而出,畢竟我終於可以將頭抬了起來,帶了 成績單回家交給同是小學老師的年邁父親, 祇見他滿是皺紋的臉頰潤濕了。從那一刻起, 我對各種課業萌生了高度的興趣,興趣的提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昇使我將與生俱來的一點小聰明發揮到了極 致。小學五、六年級時,田老師喜歡找些課 外的算術題到課堂教,有一次他找來的難題 連他自己也無法解答,我被推到教室前方, 頃刻之間我在黑板上寫下了答案,轉身回座 位時,瞥見田老師一副錯愕的表情。小學六 年級,忠義國小定期舉辦升初中模擬考試, 田老師要求每位學生在考試前一夜待在家裡 徹底溫習功課,他同時挨家挨戶巡視,確定 所有學生遵守他的規定,從不複習課業的我 當然礙難照辦。有一次模擬考前夕,我跟著 父親在電影院看電影,他將我逮個正著。隔 天模擬考之前,他將我叫到面前,我心中暗 忖不妙,一場教鞭在所難免,想不到他出奇 平靜的向我說:「昨夜全班學生都在家做功 課,祇有你一個人在電影院,今天模擬考你 若不拿全校第一名,你等著看我怎麼修理你。」 說完平靜轉成憤怒,頭也不回的走出教室。 想不到那次模擬考我如有神助,在將近三百 位考生中,我居然拿了第一名。雖然此事純 屬運氣與巧合,但對田老師衝擊甚大,終其 一生逢人便提此事;他教過的學生無法勝數, 卻總是對人宣稱我是他教過「最聰明」的學 生。在忠義國小舉辦的十次模擬考,我也很 爭氣不負田老師期望,次次名列前十名,並 「幫他」獨佔驁頭四次。

1960年忠義國小六年級第一次升初中模擬考, 育珠勇奪第一名,我「屈居」第四

47

1960年忠義國小六年級第三次升初中模擬考, 我抱走了冠軍杯

小學畢業,升初中聯考放榜,最不令人 看好的丙班,其升學率遠遠超過其他各班, 跌破全校教師的眼鏡。田老師並不以此為滿 足,當他知道我與聯考「狀元」祇差一分時, 放榜當天馬上騎著單車到我家裡來比對每一 個試題的答案,他無法了解為何他最引以為 傲的學生不是狀元。田老師對每一位學生懷 著絕對的信心,他無條件的為教育而奉獻, 被迫處於逆境而戰勝逆境。他剛柔並濟、賞 罰分明、嫉惡如仇、不畏強權且從不趨炎附 勢的個性,總深植我腦海裡。他過著與世無 爭、不求功名的生活, 他用燃燒自己的光來 照亮別人。 初中時,我為注意缺陷多動障礙(ADHD) 所苦,邁往大學的路並不平坦。當我失意或 遭受挫折時,每想起田老師對我的期望,便 彷彿在黑夜裡又找到了一盞明燈。我畢生未 曾忘懷田老師的知遇之恩,一有機會便登門 拜候,聆聽教誨。今年四月當我知悉田老師 中風記憶喪失時,我前往探視,他以呆滯的 眼神望著我,竟然還叫出我的名字。強忍著 淚水,我為他戴上一頂從紐約帶來的洋基棒 球帽,遞上一件保暖的毛衣及一個日本嚴島 神社的祈福袋。那是我最後一次見到田老 師。


48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1968年春節丙班同學與田老師相約前往烏山頭郊遊

1990年田老師偕同師母由台南到我新澤西家探視, 這次他不是騎著腳踏車來

與田老師歡聚於台南長榮酒店,11/5/2011

1968年春節田老師攝於烏山頭

2013年4月,由田老師長公子博文(右ㄧ)與 二公子家豪(左ㄧ)相陪,師生最後一次相會於台南

田老師(右三)、我(左三)與忘年之交― 吳峰彰(右二)、張道穎(左二),1968年春節

午夜夢迴時,想起田老師對我一生行事為 人的深遠影響,屢屢淚如泉湧。小學畢業後 每次與他相會時,雖然他不表明,但從他的 目光,我知道他心裡在嘀咕:「你到底甚麼 時候會中狀元?」他又何從知道我追逐的偶 像就是他 ― 一位頂天立地、堂堂正正、默 默耕耘的平凡中的不平凡人。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後記 久居美國,中文寫作對我而言並非易事,當 曉青起初建議我為班刊加寫一篇憶往的文章 時,我推說時機未到。沒料到過了不久接到 田老師的噩耗,我覺得再難也該將自己童年 的故事與內心的感觸寫下來與同學分享,讓 大家知道一位承先啟後的偉大老師如何將一 個深入迷途的小孩找了回來。 黃清煌 2013年11月5日始筆於重慶嘉陵江畔 2013年11月20日完稿於由台返美長榮客機上

49

田老師三代同堂

田師母與一門女傑

初抵忠義國小,雄姿英發

田老師遺照

1968年春節攝於田老師教職員宿舍前

末了,謹將田老師孫女林函學撰寫的祭 文刊登於此,做為本文的結束。


50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親愛的田田阿公 我是您鍾愛的孫女函學,也是您曾諄諄 教誨的學生林函學,您記得嗎? 九年前我在這兒送走了田田阿嬤,今天 又要在這兒恭送您去西方極樂世界,心中真 是百感交集,萬千難捨啊!但是,這是您們 給我們最深刻的生命課程,我們要更用心學 習! 親愛的田田阿公,您的人生是一首首不 同凡響的樂章。 童年的歲月是無奈的流浪者之歌,像海 鳥一樣,處處無家處處家。經歷了八年抗戰, 從台南逃到台東花蓮,又再逃回台南,而您 體認到只有認真讀書才能擺脫貧困,才能出 頭天,終於以優越的成績保送台南師範,這 是您一輩子最引以為傲的成果。就這樣落地 生根,成家立業,成為小學老師,養家餬口, 不再流浪。 而您生命中的大半歲月是雄壯威武的軍 歌。升學的年代,揮灑教鞭,創造最高的升 學率,成為名師。您教我們規矩,教我們認 真負責,更教我們正義與慈悲。對待學生, 不論貧富您都一視同仁;對貧窮與苦難的人 們,您慷慨解囊;路見不平時,您更挺身而 出,排難解紛。您是怒目金剛,您是行俠仗 義的阿羅漢啊!一怒天下懼,一叱吒風雲變 色,我們好敬畏您。

December 2013 您的好習慣是一曲曲不變的行板。每天 讀經念佛,每天練書法,每天打太極拳,每 天唱歌,每天騎腳踏車,這些恆心與毅力是 我們一輩子望塵莫及的啊! 但英雄最怕病來磨,洗腎讓您重重摔跤 了。已經 81 高齡的您,竟不再固執,體諒晚 輩的壓力,自願到安養中心。這時,生命成 了淒迷的小調,我真不忍聽聞。勇者不再理 直氣壯,甚至不再言語。我怨上蒼怎麼給您 這樣的結局?但是在您離世的前一晚,我夢 見您撐著瘦弱的身子,要買紅豆餅給我吃, 我突然明白了這段生命的意義,它是要讓我 們了解您那顆柔軟慈愛的心。當您生病渾沌 時,我們可以撫摸您的臉,可以牽著您的手, 可以看到您溫和的眼神,和淺淺的笑容,可 以頻頻呼喚您,阿公,阿公,問您想我們嗎? 那是過去從來沒有的經驗。啊!您的生命原 來要到此才圓滿啊! 您一定還記得律安曾到安養中心拉胡琴 給您聽,但是您記得您唱的最後一首歌,就 是現在他拉的這首思慕的人嗎?那時歌聲有 些悲涼。現在,您可以到極樂世界唱給田田 阿嬤聽了,她一定很高興,因為您脫離一切 苦難,功德圓滿了。現在我好像又看到您們 兩位甜甜的笑容了。 親愛的田田阿公,非常感謝您教導我們, 照顧我們,我們會永遠想念您,會學習您的 正直與慈悲,會記得您美好的一切。請您安 息吧!南無阿彌陀佛! -- 林函學 --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51

黃共欽 從班刊 班歌說起-

班歌歌譜

感謝金興兄等同學辛勞策劃畢業 40 年 reunion ,讓大家有機會見到失散多年的同學, 歡聚一堂,儘管歲月流逝,青春不再,只要 大家能持續保有年輕熱情的一顆心,不老騎 士精神,往後正是大家一起追逐美好回憶的 開始。 日本之行因事無法參加,就想如何準備 參與竹北的同學會。翻箱倒櫃找到了大二的 記念冊,裡面有師長同學的大頭照、班旗、 班歌。先把每位同學清純的模樣掃瞄起來, 心想讓大家回味一下應該蠻有趣;再把在台 大醫院大門口拍的畢業照翻拍成小張,準備 送給每位同學,方便保存。班歌的產生是當 年在班會由二首歌曲經由舉手表決決定,目 前的班歌是由 Green 等提出,落選的歌曲則

是由包括我在內的另一隊提出,競爭激烈, 以些微差距落敗,所以至今仍印象特別深。 當年提出什麼歌已忘記了,不過既然有班歌, 每次聚會是否都來歡唱一下?好回味過去, 提昇氣氛。此意見向金興兄提出後得到大家 的回應,在揚峰兄、嫂的協助下,班歌就從 日本一路唱回台灣。聽這裡一片歡笑聲…⋯…⋯ 就當做我們班的通關密語吧! 最近網路流傳很夯、金興兄也有分享給 大家的台北 101 快閃影片,有六首好聽的歌 謠,讓大家很感動。其中一首「茉莉花」在 大二班上合唱團也曾演唱過,記得當時指導 老師好像是鴻仁兄的大哥(後來的外交部 長?)、指揮濬哲兄。


52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接著簡單報告畢業後的生活,服完兵役 後,進入台大放射線科,與青典、益銀、濬 哲共事一年,再到仁愛醫院內科五年,之後 就回彰化開業,當個小鎮醫師。一直到現在, 生活單純,乏善可陳,好處是可就近照顧家 人,與鄉親搏感情,從事一種有點自由,又 不是完全自由,可是也不能說沒自由的自由 業。從以上談到許多與歌曲有關的事,就知 我的喜好之一就是歌唱。醫學証實唱歌有益 身體健康,因此也參加醫師公會合唱團。另 外,為了凍結身旁感人的事情與人物,我還 喜歡攝影,用相機寫日記。清煌兄是攝影達 人,將來會好好向他請益。

者父母,知我者 Green 乎!(魁光兄是竹北 同學會裡,我唯二認不出來的,另一位是唐 名建同學。)

最後還是要送給各位三千萬:千萬要保 持健康,千萬要快快樂樂,千萬要記得參加 同學會! (附寄班歌歌譜、班旗、畢業照、合唱團 照片) (感謝揚峰嫂費心將班歌附上簡譜讓大 家容易練唱) -- 黃共欽 --

最近清煌兄讚 Green 中英造詣佳,熱心 服務,因此委以編輯班刊重任,這點大家應 該都同意。我在此更要讚 Green 識人功力一 流(魁光兄頻頻點頭) ,當年在班刊幼杏中的 相知集,她訪問班上一些同學,與我交談數 十分鐘後,給我的結語是:缺乏自信,雖然 與他交往,值得你由衷的信任(原文) 。生我

班旗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53

畢業照

合唱團


54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黃木發 畢業四 十年感言

在十一月十五日校慶(四十周年)晚宴 餐會上,黃清煌及詹金興再次催我們的班刊 稿,千言萬語,畢業四十年了,竟不知如何 下筆。 當了一年的預備軍官,先回台大耳鼻喉 科 R1 一年,當年共有五名班上同學,一年後 我轉婦產科,許金川轉內科,范揚峰轉外科, 只有林為標、柯明訓留下來。到了婦產科, 遇到了李寧 R3,黃立雄與詹金興 R2,感謝 他們,受他們指導很多。 68 年台大婦產科 CR 完畢後,剛好省立 桃園醫院成立,就跟著李俊仁教授到桃園來, 當了首任婦產科主任;也許是命中注定,就 此在桃園定居,一住就是 34 年了。在省桃九 年,相當忙碌,也相當有成就感,服務了廣 大的桃園婦女鄉親,也受到了相當的肯定。 之後調職到省立台中醫院副院長,省立婦幼 衛生研究所所長,因行政工作非我所長,又 家住桃園,五年後離開公職,回到桃園,在

私人醫院工作。後適逢敏盛醫院擴大服務, 就轉到敏盛醫院,也當了婦產科主任及高階 管理主管多年,在這期間回到醫療服務,也 學了很多人情事故。近幾年漸覺年紀大了, 體力大不如前,就辭了所有行政工作,回歸 醫療本業,現只定期看門診,不接生也不開 刀,做第一線的醫療工作,並為病患做適時 的醫療轉介。 在桃園這 34 年,另值得一提的是加入扶 輪社這一國際性社團,這是一個集多數人的 力量及金錢,在國內外作社區公益服務活動, 因緣際會結交了很多不同行業不同年齡的朋 友,也因此較有機會在扶輪的各項服務活動 中遇到詹金興與范揚峰,他們是新竹區的扶 輪社友,我們都當過一年的扶輪社長,也當 過扶輪地區各種委員會幹部,所以參加扶輪 社是一種服務,也是一種享受。 我的家庭簡單,育有二女一子,均已成 年且已就業,有一外孫(小一)與ㄧ外孫女 (幼稚園中班),生活尚稱幸福。 畢業四十年,千言萬語,但願同學們都 健康平安幸福快樂。每次有同學從海外回國, 許金川都會通知大家到台北聚會,但因工作 與時間因素,有時無法參加,幾次大型聚會, 大家共聚一堂,其樂融融,期盼以後年年有 聚會,大家常連絡,也盼班刊年年有,大家 平安喜樂,健康幸福。 -- 黃木發 --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55

周正雄 (洪照美夫婿) 洪醫師 榮退惜別餐 會感言 捨,沒有任何人比她更了解同仁的健康,她 已經不只是公司的醫生,不只是大家身心健 康的守護者,她已經是大家最要好的朋友, 她的角色已經超越了醫生,她已經和全體員 工相連在一起。 在醫務室三十一年的生涯,見證醫務室 工作業務的成長,茁壯以及變化;見證大時 代的變化;見證台灣醫療體制的變化。三十

今 天 我 參 加 洪 照 美 醫 師 的 惜 別 餐 會 (Farewell Party) ,不是來讚美她,Farewell Party 仿彿也是為我而開。 民國 63 年我回家鄉開業,照美在楊思標 院長的推薦下,承蒙總處長吳德楣先生及副 總處長劉化難先生的青睞,應聘到醫務室擔 任主任醫師。沒想到這樣一待就是三十一年, 而照美也一直蒙受歷任總處長的厚愛和鼓勵, 與醫務室的同仁一起挑起公司員工及眷屬的 健康責任。 三十一年來照美已經和公司所有同仁, 建立起深厚誠摯的情感。要離開,她十分不

一年來,在中油公司和台大醫院合作下,公 司同仁的保健醫療水準,一直處在一流的境 界,成為各行各業的人們所羨願。其中,最 早也最完整的肝炎追蹤治療,最大型的肝蛭 蟲治療等等,都在此開端。這是中油公司員 工照護史上了不起的成就和貢獻。 當年的醫務室,在宋瑞樓教授和楊思標 教授的籌劃下,成為台大醫院許許多多頂尖 人都喜歡看診的地方;這些菁英,日後都在 他們的事業成就上在站在院長或教授頂尖的 地位。例如血液科的林國信教授,糖尿病科 戴東原教授,心臟科李源德教授,曾淵如教 授,連文彬教授,曾春典教授,肝膽內科賴 明陽教授,楊培銘教授,高嘉宏教授,許金 川教授,陳培哲教授,新陳代謝科張慶忠教 授,實驗診斷科郭壽雄教授,楊錫欽教授, 蔡克嵩教授,婦科陳瑞堅教授,小兒科許瑞 雲教授,李廷堅教授,眼科張榮茂教授,林 隆光教授,耳鼻喉科廖大裁教授,劉家銘教 授,皮膚科葉思伯教授,張俊祥教授,牙科 謝季全教授,楊博正教授,韓良俊教授,蕭 裕源教授,家醫科陳慶餘 教授,李龍騰教授 等;他們都是我們的師長,我們的朋友;在


56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此特別感謝他們多年來對醫務室的照顧。還 有很多醫師,我一時無法枚舉;其中更有兩 位醫師日後成為中研院院士,那就是現今台 大醫院院長陳定信教授和長庚大學廖連範教 授,和他們相聚一起時,他們都非常懷念這 段在中油醫務室看診的生涯,懷念醫務室工 作人員的熱忱和溫馨,懷念在招待所一年一 度的忘年會,火車站前的美食小吃,苗栗的 藍天白雲與清新的空氣。 三十一年來,醫師們由師長輩換成平輩, 又換成後輩,公司的總處長,也由待人如沐 春風的吳德楣先生,換到親切幹練有魄力的 蘇執行長;在時代的變遷下,醫療制度也有 所改變。尤其是保健制度的出現,也大大的 改變了醫療生態,改變了診療方式。所幸台 中榮總醫療團隊接下醫療任務,在安環室及 診療所全體醫護同仁的協力下,一切已經步 上軌道,我想這是照美可以安心離開的時候。 而我等這刻也等很多年了。 感謝歷屆的總處長及蘇執行張,充份放 手給照美支持醫療業務。他上任後,設法給 照美加薪,認為照美的待遇不能和醫療市場 相比。他的心意讓人感到窩心。照美來的亮 麗,走的燦爛。 我回苗栗,一直想帶給照美榮耀和幸福。 十分慚愧,這些年反而是我接受她的照顧和 溫柔。她除了門診,編印健康衛教手冊外, 三十多年來每年為了員工體檢,都得回台大 醫院邀請並協調醫師到苗栗幫忙。有多少夜 晚不眠不休地在趕寫員工的體檢報告。家庭 與工作兼顧,真是難為她了。 梁任公有聯云:“世事滄桑心事定,胸 中海嶽夢中飛”。照美和我都很喜歡他的胸 懷。誠然,不論我們有多少理想,付出多大

December 2013 的努力,也無法在短短的一生中實現。沒有 關係,至少我們還有夢;那麼,在困頓迷惘 之時,就在輕如飛花的夢中自由自在地飛翔 吧! 最後,僅以法句經:“無病最利,知足 最福,篤厚最友,泥洹最樂”,與大家共勉。 謝謝大家! -- 周正雄 --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57

詹金興 感謝天 ,感謝地, 感謝有您

我生長在純樸客家小鎮新埔,新埔以粄條 和柿餅出名。祖父在清朝年間與兄長一起僱 船由大溪放舟至台北府城鄉試不第,後以私 塾教席及耕作為生。祖母生養眾多,父親從 小跟隨兄長務農,後在鎮上從事竹器小買賣。 母親在桃園龜山出生,從小就由外祖父母收 養。她自幼聰慧,雖沒受教育,不識字,但 相夫課子,綽綽有餘。我由鎮上放牛班,新 埔初中,新竹高中都受到師長教誨,順利進 入醫科就讀。 進入台大,才真正體會人上有人,天外 有天,每位同學或師長均是榜樣。醫科同學 能唸,能玩,能操出名!印象最深的是大二 下一系列耕莘文教院才藝等活動;受益最多 的是大五在建國北路建生醫院地下室舞會, 是王大鈞主辦,那晚中場由敏裕和金川表演 的布袋戲印象猶新。那晚,我第一次邂逅瑛 瑛。大六的六月考完期末最後一堂放射線學 的中午,趕在信隆、鳳美兄嫂出國赴美前, 我們在林森北路九龍飯店訂婚。 住宿醫學院舊木造宿舍趣事蠻多,同寢 室的明朝兄,大六成婚。只要是不考試,星 期六一定回台南找老婆。清淵兄還在尋尋覓

覓。老王夜晚最大的娛樂是浴室吹笛子。考 試前的我們 338 室,很多同學找老王排隊借 筆記,絡繹不絕,包括小神父、榮光等等。 那時候獻麟熱衷網球,課後常邀打軟網。偶 而和同學到林森南的龍門客棧吃四毛錢一顆 的水餃,仍口齒留香。有時兼完家教,或考 完試,忙裡偷閒去看場二輪電影亦是學生時 代的最大享受。 大七那年,承天錫兄看重,並委任為副 班代表,可以列席台大醫院邱仕榮院長主持 的 Intern committee,為班上爭權益和福利。 那時幾乎都和兆平同一組實習,受她照顧最 多。 畢業後我很幸運分配到中正理工學院當 醫官。一年後回台大婦產科和黃立雄、黃獻 麟及鄭美蕊一起當住院醫師,琢磨學習。總 醫師結束,當兼任主治醫師時,顧不得瑛瑛 哀求,捨長庚及桃園醫院,返鄉新竹醫院當 主任。年餘後,自恃藝高人膽大,決定在新 竹巿東門街開業。開業約十餘年,就己接生 上萬。開業的日子就是戰戰兢兢,惟恐疏失。 一個星期看不到一個鐘頭的戶外陽光是常有 的事。有一年的龍年,內人起床後第一件事 情是拜託生產完的產婦提早出院,新生兒可 留院照顧,解決病房的排隊。那時,我最羡 慕的是台大教授同學。 瑛瑛和我一共生了三個女兒。她們乖巧, 善解人意。老大珮君學小兒科,老二曉婷是 建築師,老三令瑜金融服務。已有二位可愛 的小孫女。去年九月,正為同學會繁忙之際,


58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兩位小女兒均告知,決定次年結婚。瑛瑛和 我認真和高興的辦了兩場婚禮,到今年七月 底才喘息。但不亦樂乎!

去年六月,適巧北上找許金川聊天。他 告訴我紐約的清煌和景福兄想主辦西日本的 同學旅遊。過了約兩天,景福來了第一通越 洋電話討論是否共襄盛舉及希望我能當台灣 和日本的聯絡人。我一口答應。從此景福約 兩星期一定通一次電話討論 Reunion in Japan, 一直到今年三月,這是真的景福會。我逐一 向所有能聯絡的同學請安和遊說,插曲趣事

很多,有位同學問我是否退休了?我也接洽 代訂團體赴日機票。最後賞花的日本旅遊一 共 39 位同學同行。謝謝清煌和景福的發起及 超值旅行社卡位邀訂數萬美金。特別感念日 本的敏裕、秋芬和青典熱情參與。四十年沒 見面,也許歲月易逝容顏改,同學相見兩不 識的事,在所多多。有些雖同窗七年,但七 年談的話沒有那日本七日談得多及深!美國 的同學除林隆仁、何小梅外均回來台灣參加 新竹喜來登飯店的四十週年同學會。揚峯、 木發、兆綱和我均很欣慰七十多位海內外同 學及眷屬四月七日蒞會參加。當天很高興看 到三位畢業後未曾見面的臺灣同學。臺灣仍 有三位同學,可能醫務繁忙,不易聯絡。當 天的追思儀式,很高興國鼎兄的二公子和媳 婦也參加默哀。也許時間不易掌控,或許有 說不完的話語,每人三分鐘往往不夠用,講 個不完。直到午後一點四十,唱完班歌,照 完合照,才能餐敘,有點抱歉!希望盡歡。 我和揚峰兄同一天加入扶輪社己二十年。兩 家每週定期餐敘例會,或郊遊,或唱歌,或 國際服務,兄弟也沒有如此。現在除診療外, 每週參加兩次清晨的楊式太極拳練習。平常 喜歡品茗,聽聽音樂,看看書或頂樓花園栽 種花草。閒暇喜愛和瑛瑛到處散步慢走,或 北上看看孫女,生活很快意。老伴、老友和 老本均有,夫復何求!

同學的情誼,愈久愈濃,希望 2014 加 州見! -- 詹金興 --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59

詹金興 為小女 今年七月台 北晶宴婚禮 獻辭

男方主婚人王親家伉儷、証婚人稅務署 候伯烈前署長、榮總林芳郁院長伉儷、各位 長官、各位醫界先進,各位親朋好友,大家 午安! 首先朗誦一首四句聯 一對佳人結鴛鴦,兩人同心睡同床。 三生有幸結連理,四季夫妻恩愛長。 在這美好的週日中午,各位能撥空參加 大翊和小女令瑜的結婚典禮,隆情盛誼,內 人和我表達最深摰的謝意與敬意。更感謝候 前署長和台北榮總林芳郁院長親自蒞臨福証 及勉勵,增加光彩。王大翊和令瑜定能受益 良多,終生難忘。 我是婦產科醫師,接生上萬。我是好心 人,生了三個女兒。老大己育有一對可愛的 小孫女。二女兒今年三月返臺在新竹南園舉 辦婚禮。今天是最小的女兒出閣,詹家半年 內籌備兩場婚禮,不亦樂乎。當岳父大人帶 女兒走紅地氈,雖然心情有點不捨,但我駕

輕就熟,不會有眼淚! 從今以後,我們和王家就是新親戚,而 令瑜要加入新家庭,與公婆同住,過一種新 的生活。婚姻及家庭的基礎就是愛;對長輩 尊重與敬愛,對家人友愛,夫妻倆更要相親 相愛。人,一輩子就是活在愛中!祝福你們。 往後的日子,希望你倆事業美滿,婚姻美滿, 築夢成功!並預祝王詹兩家五世其昌! 今天,當然我更要謝謝王親家及親家母 辛苦裁培一位優秀的兒子當我們的女婿。女 婿是半子,站在我也是醫界先輩的立場,我 會督促及引導他向上,做一位好醫師。在座 來賓當中,很多是醫界前輩、長官或老師教 授,亦懇請對大翊不吝鞭策指教和提攜。 詩經上“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希望 你倆智慧好、人品好、人緣好、身體好、姻 緣好,生生世世沒煩惱! 最後敬祝各位嘉賓及親朋好友身體健康, 萬事如意,五福臨門! -- 詹金興 --


60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詹金興 回憶陳 允松同學

1978年離開台大到省立新竹醫院當婦產 科主任,過朝八晚五的日子。那時王慶豐、 林為標和王鈞苹均己到新竹執業,洪照美在 苗栗,而陳允松則打算離開台北國泰醫院回 中壢,服務鄉梓。 中壢中美路的祥仁醫院大樓奠基及灌漿 工程我都曾參觀及躬逢其盛。那時我很羡慕 他這麼早就有自己的醫院,有為者亦若是。 第二年的九月我也辭去新竹醫院,而自 行在新竹巿東門街開業。那年林為標準備到 紐約改小兒科,而揚峰兄也回新竹。我偶而 在星期假日的下午,忙裡偷閒到中壢找允松 聊天喝茶,受到他夫婦倆熱情款待。他知識 淵博,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甚至音樂美術 均獵涉不淺,和他閑談,如浴春風,所以我 很喜歡拜訪他。他的歌唱得很好,揚峰兄和 我第一次上卡拉0K就是到中壢的大碼頭西

餐廳,他是我倆的KTV啟蒙老師。“與往事 乾杯"這首歌是她的拿手好歌!如今真的往 事祇能回憶了。這是二十多年前的往事了。 他注重生活樂趣及養生,除了滴酒不沾, 連咖啡也不喝。他喜歡戶外活動,我們也常 常邀請他們到桃竹苗郊外健行遊玩,或甚至 參與我們的扶輪活動,所以我們的扶輪社友 都認識允松醫師夫婦。他喜歡旅遊,環宇世 界,都有他的蹤影。七八年前我們一起去九 寨溝和張家界看山看水看寨子,途中居然碰 到劉文俊夫婦。那一年我想去洛磯山脈,他 夫婦特地陪我們回溫哥華宅第介紹參觀。他 知道我喜歡看紅葉,他很有心的送我們加拿 大紅葉,他用一本慈濟書籍夾成標本。我至 今仍偶而拿出把玩欣賞,睹物思情,不勝噓 噓!四年前他喜歡享受遊輪旅行,曾邀我同 行,但事與願違,非常可惜! 三年前的春天,側面知道他身體有恙。 電話問安,可能怕我們擔心,他絕口不談病 情。我想探訪他,被他及夫人婉拒。到了五 月,聽說他己恢復打高爾夫球,我特地到楊 梅揚昇球場和他及二位從加拿大回來的孩子 四人一組打球。看他談笑風生,體力不錯, 我甚為安心,雖然他夫婦仍口風很緊。到了 七月病情轉變,住台大病房數次,這時己有 吞嚥及口水問題困擾著他。到了十月,病魔 的侵襲,已經開始使用嗎啡貼片止痛了。十 二月十二日他離開了我們到西方極樂世界! 朔風中,台灣的十幾位同學不捨地送他人生 最後一程。


December 2013 他,為人善良儒雅,處處為朋友同學著 想。他,養生樂活而誤生,可能太有自己醫 學想法,而失去先機,也可能是天嫉英才吧! 夫人芬芳,賢妻良母,待人親切。兩位孩子 留在台灣工作,陪伴芬芳。允松離開我們快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61

三年了,斯人雖遠,典範在夙昔!我們永遠 懷念你,允松。 詹金興 於2013-10-31


62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辜健智 畢業四 十年感懷 遙想當年 青春煥發 壯志滿懷 多年寒窗 拼除萬障 一年一度 鯉躍龍門 小登科 進台大 光耀鄉里 父老開懷 優遊杏林 良師誘導 同窗磋商 七年拼搏 杏林春曉 畢業啦 驪歌高歌 各東西 留在台灣 遊學美加 歸港澳 回僑居 各奔前程 芳蹤處處 遍佈環宇 懸壼濟世 搏鬥病魔 藥到病除 起死回生

轉眼間四十年流逝 光陰似箭 逝者如斯 驟然回首 已是白髮蒼蒼 步踄躝蹌 生命有限 醫海無崖 雖道是醫術高明 神農再世 華陀再生 也該要慢下腳步 安度餘生 盼來年聚首 一杯清茶 一樽美酒 話當年 乳溴未幹 寶刀未老 屈時人生難得幾回醉 不醉不歸 乾杯罷 同學們 來年見 再見在洛城 后記:曉青、魁光,恭喜您們,加進祖級輩 協會,老年含飴弄孫,確是人生一樂。寄上 感懷一篇,聊充編幅! -- 健智 -- 癸巳年秋於馬來西亞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63

賴敏裕 尋夢 風釆飄逸。留在台灣的同學,或懸壺濟世, 家道豐裕;或當了教授,滿腹經綸,學富五 車。真讓“僕”望塵莫及。但也給了“僕” 很大的啟示:人不可服老,要苟日新,日日 新,又日新。 當初,林景福同學問我賞日本櫻花最好 在什麼時候?我說:清明節。事實上,櫻花 季有時一差就兩星期,很難抓得準。好在景

年輕的時候,就如徐志摩在「再別康橋」 裡所寫的:“尋夢?撐一支長篙,向青草更 青處漫溯,滿載一船星輝・・・・・”真的 充滿希望、理想。於是我們大家畢業後就勞 燕分飛。本來我也想到新大陸打天下,但各 種環境與家庭因素,錯打了機票,只飛到大 阪而無法抵達洛杉磯。從此就在日本陷入了 泥沼似的戰爭,每天與病人、同僚周旋。“夢 裡不知身是客”一場混戰又一場,現在已是 視茫茫(飛蚊症) ,髮半白,而齒牙漸少(每 三個月看一次牙醫) 。到目前尚未辭去工作, 不是為了五斗米折腰,而是為了把老人痴呆 症後延。如果能捨去一切,瀟灑地揮一揮衣 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也許就不必怨嘆:廉 頗老矣,尚能飯否? 這次畢業四十周年的同學會,看到往昔 好友,個個生氣蓬勃,健腳如飛,口若懸河,

福同學當機立斷(非常佩服他的決斷力) ,同 學們能看到盛開的櫻花,實在是鴻福齊天, 眼福不淺。我待在日本36年多,大大小小看 過36次以上的櫻花,未曾像此次一般,美得 令人讚歎,令人心折:或滿山遍野粉紅,或 落花繽紛。也許我醉翁之意不在酒,而是有 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在上下金刀比羅宮石階的時候,我因腳 力無勁,拄著拐杖,一步一喘,搖搖晃晃, 還好有同學一直陪著扶著我,怕我跌倒。讓 我深深體會到同窗好友那種愛與關懷的溫馨, 感動得偷偷掉淚。 同學們為了我身體欠佳而擔心,流淚,


64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並且給我許多寶貴的建議,更伸出各種的援 手。回想往昔,我不曾為大家做過什麼,實 在受之有愧,我老賴何德何能,居然擁有如 此好友,或許是前世修來的福。家母身體欠 安,竟有好友夫婦遠路迢迢,撥冗去探望她, 還告訴家母有事可以隨時連絡他們,一定隨 時趕來。此情此愛,永誌不忘。

難逢,太難能可貴。有空我想再去倉敷川邊 散策,賞河上柔綠的楊柳,聞風中的水味, 回想那溫馨動人的時刻。 這次畢業四十週年同學會帶給我數不盡 的溫暖,關懷,友情與愛,本來我對人生已 覺得很失望,落寞,但與舊友重逢帶給我許 多新的希望,新的目標。也許我可以再度尋 夢,在太陽與星月的光輝下,微笑,邁著輕 逸的步伐,因為我擁有這麼多無價之寶:愛 與關懷。 明年若再舉辦同學會,希望能再與大家 同溫舊夢。 -- 賴敏裕 --

此次同學會,能在倉敷的小小景勝地與 同學共遊,真是做夢也夢不到,實在是千載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65

符小鶯 (劉人中夫人) 國立台 灣大學醫學 系 73 年度畢 業班 四十週 年同學會感 言 (3/30/13−4/6/13 西日本之旅) (4/7/13 台灣新竹餐聚)

人生能有多少個四十年?! 這一次,外子 (劉人中) 和我能與各位在日本、新竹相聚, 真是恍如隔世,尤其難能可貴。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清晨,人中 摸黑去溜狗,不幸被一未成年酒駕者撞成重 傷。幸得附近人家及時發現,送醫搶救。然 而已致 hemorrhagic shock, multiple fractures (rib, pelvis, spines, bilateral knees, left femur comminuted fracture), right knee MCL rupture, bilateral LE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causing neuropathy & right foot drop …. 眾同事在極 危急的情況下盡力施救,以致 48 小時內, 輸入 28 pints packed cells, 70 units plasma, 8 units platelets。在 SICU 的兩周,大家都不抱 任何希望。然而老天見憐,放他一條生路。 14 周後終於把他帶回家。這期間,承蒙多位 同學,如鄭國忠、黃清煌、何小梅、林隆仁、 林景福等,百忙中在除夕趕來探望,並給予 寶貴的治療意見。陳延永女士―謝金權(牙

科)夫人―更是不時送來美食,讓他在痛苦 單調物理治療的日子裡,得到無比的鼓舞。 此情此誼,畢生難忘。俗話說的好:在家靠 父母,出外靠朋友。這是最好的印證。之後, 他繼續做了一年門診物理治療,終能恢復駕 車。 (王緒醫師,加油!)雖然以後的日子 裡,他將與「痛」過一生,但是他能恢復到 今天的景況,我們永遠感恩。尤其這次日本 之旅, 在林景福和黃清煌醫師們的鼓勵下, 人中幾乎全程參與,更是出乎我們意料之 外。 這次的聚會,特別感謝林景福、黃清煌、 詹金興、范揚峰、黃木發等學長費心的經營, 讓我們玩得開心盡興。日本王青典醫師夫婦, 賴敏裕醫師夫婦撥冗分段陪伴,並送來紀念 禮物美食。陳秋芬醫師更是一路到大阪機場 才分手。在此,也要多謝黃清煌醫師細心準 備每日遊覽車上的飲料,讓大家的旅程,更 添一份溫馨。口裡吃著羅吉津醫師送來的 「麻糬」,王慶豐醫師送來的「鳳梨酥」, 當年無憂無慮的日子仿彿又到眼前。感激能 借此機會與人中舊日室友小敘,見到大家努 力的成就,一了四十年的「相思」 。希望很快 的將來,與各位再見。 符小鶯(74 醫)二零一三年五月十日


66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林景福

在台大醫院與台北市立仁愛醫院完成內 科住院醫師訓練後,我在 1979 年赴日本留學 一年也取得日本國家醫師執照。當年去日本 有兩個願望,一個是陪伴在日本行醫的父親, 另一個是夢想在日本行醫的同時能專心寫作, 希望有一天能像旅日的台籍作家邱永漢一樣 得到日本作家大賞之一的直木賞或芥川賞。 想當年對我來說行醫只是謀生的工具,寫作 才是我年青時的夢。 談到寫作,應該追溯到大一上國文課時, 有一天何定生老師提到文榮光同學在中央副 刊發表了一篇「我的大學生活」 ,這件事帶給 我不小震撼。在這以前對我這個在高雄鄉下 長大的野孩子來說,作家是個住在另一個星 球,遙不可及的外星人。我作夢都想不到一 個坐在我身邊也是來自南台灣鄉下的同學居 然也會是個作家。我的作家夢就是從這個時 候開始的。 想當年從純樸保守的高雄鄉下突然換到 先進開放的台北,尤其進入台大醫科面對上 百位來自台灣海內外各地的華人精英,校總 區一望無際的椰林大道,這是我人生第一次 體會到的 big culture shock。我們班上又擁 有台大醫科有史以來(空前!絕後?)最多

聰明可愛又神秘的才女,讓我這個在高雄上 了 6 年和尚學校的鄉下男孩覺得既興奮緊張 又不知所措。所以剛上台大時我常覺得失落, 苦悶、孤單。我生性害羞,笨拙,多愁善感, 又 不 善 於 與 人 應 對 相 處 。 這 次 的 culture shock 也讓我有機會認識自已許多先天及後 天(by nature or by nurture)的人格缺欠。 所以大學 7 年,我花很多時間與精神試圖研 究及改造自己。經過這麼多年我覺得改造自 己談何容易,但最少要嘗試認識自己並且 at peace with yourself。

我生性好奇,喜歡探索萬物萬象。花花 世界的台北以及台大剛好提供一個滿足我探 索慾的美麗新世界。大學 7 年我並沒有很用 功研究醫學,大部分時間花在研究醫學外的 雜學,如天文,地理,歷史,哲學,文學, 心理學,音樂等等。大學 7 年也用本名或筆 名在中央副刊,大學新聞,青杏,醫訊發表 過文章,翻譯了一本天文學書在中央副刊連 載,多少淺嘗了一點作家夢。也因為這樣不 務正業,常常沒有去上課,上課常睡著,幾 乎很少抄筆記,所以考試前常要提早向王慶 豊,曾春典,楊友任等同學借筆記。幸好能 低空飛過準時畢業。借這個機會向他們表達 謝意。回想起來當年自己的行為大概也是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ADHD 的一種吧。以下我要引用愛因斯坦的 話來為自己當年的品行不端找藉口: Human beings in their thinking, feeling and acting are not free but are as causally bound as the stars in their motions. Human actions are determined, beyond their control by both physical and psychological laws. I am a determinist. Everything is determined, the beginning as well as the end by force over which we have no control. It is determined for the insect as well as for the star. Human beings, vegetables or cosmic dust, we all dance to a mysterious tune, intoned in the distance by an invisible player. As what Schopenhauer (叔本 華) said: A man can do as he wills, but not will as he wills.

5 年前攝於 Alaska

1988 年在台北作了 10 多年內科,心臟 科醫師後我移民美國紐澤西州改行作麻醉醫 師,一轉眼已過了 25 年。目前我執業於紐約 曼哈頓近效的一家社區醫院。1988 年來美時 我已經 40 歲,又要從頭幹起,這一次才是我 這一生經歷的最大的一次 culture shock。幸 好得到林隆仁、黃清煌、劉人中等同學的很 多支持和鼓勵,終能順利完成艱苦的住院醫

67

師訓練。而且大紐約區也有十多位我們同學 及熱鬧滾滾的台灣人社區,讓我這個初到番 邦的異鄉人不會覺得那麼孤單。

從我夢想成為作家到走上麻醉醫生這一 行,直接間接都受到我們同學的影響。我們 這一班大多已過了 65 歲,該打的仗,美好的 仗都已打過。我們有緣在人生最浪漫,最關 鍵的時刻在至今仍是臺灣高中生最夢想進入 的台大醫科,與全國各地來的精英中的精英 共渡七年酸甜苦辣五味雜陳的難忘歲月,我 們是多麼幸運。我們共享的這一段經驗與友 誼是最獨特,最真摯,也是最值得珍惜的。 希望大家保重,以後多找機會在一起重溫舊 夢。 -- 林景福 --

5 年前我兒子醫學院畢業時攝於曼哈頓, 照片中的女士包括我太太,女兒,母親及妹妹


68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林榮宗

雪娥的離去,對我來說,是我這一輩子 最大的損失,也是我永遠無法承受的痛。 回顧追求雪娥的二十年,雖然辛苦,但 是絕對值得。因為她是全宇宙最漂亮、最體 貼的妻子。藉此機會,我要特別謝謝王大鈞, 因為大概是我們大六那一年,他把保溫咖啡 壺借給我,讓我在某一個周日下課後,跑到 桃源街買了一碗雪娥喜歡吃的牛肉麵,連夜 捧回頭城,才把她感動,終於願意下嫁給我 這個又醜又不羅曼蒂克的書呆子。只可惜我 只有三十年的福氣,沒能讓她陪我到老。 我還記得當我確定大學榜單上有我的名 字時,喜悅和驕傲在我心中沸騰的澎湃洶湧。 我覺得被醫學院接受是一種上天賦予我們的 特權,讓我們有能力試著把世界變得不一 樣。 我知道我們有好幾位同窗和我一樣 ,遭 受到我們最摯愛的家人離我們而去的那種刻 骨銘心的痛。但是我們有沒有想到,我們每 天不都有好多病人和家屬,也正在遭遇同樣 的傷痛與折磨。我們一定要為面對同樣悲劇 的病人和家屬感到驕傲,畢竟他們能運用的 資源比我們當醫生的人少很多。我們能不能 確定?自己有沒有像他們那樣無怨無悔地承 受、那麼優雅又令人感佩?

由於對身為醫師的我們全心全意的信任, 病患的病痛和我們之間的醫病關係就這麼順 理成章而且理所當然地繼續下去。我一直到 幾年前才明白,在這沉默的信任背後,是深 深的悲傷,而悲傷的原因 ,是覺得如此不公 平的事為什麼竟然會發生在一個這麼好的人 身上。 雪娥是在 2001 年的一次健康檢查時發 現在他的肝臟中有一顆 3 公分的腫瘤,經過 4-5 年,一直被當作是典型的良性血管瘤,直 到 2006 年才證實是膽管癌。她很聰明,她上 網一查,就知道這個壞蛋極端難纏。我攙扶 著他走遍全台灣的醫學中心,動用所有可以 取得的醫療資源。她跟每一位主治醫師說, 她願意當醫學的白老鼠,願意接受任何藥物, 任何方法,多毒都沒有關係,多難過他都可 以忍受。如果有效,以後就可以用在同樣不 幸的病人身上。如果無效,別的病人就可以 不需要再重蹈覆轍,可以少受一些折磨。在 我要帶她去第一次住院的前一天晚上,她很 嚴肅地叮嚀我,要我第二天一大早就要打電 話給以前的主治醫師,讓他知道正確的診斷, 可以提供他做參考。第二點,她叫我絕對不 能有任何一絲一毫的恨,因為我自己是醫師, 要怪誰! 我為什麼要當醫生?是為了治療受到病 痛折磨的人,不是為了要怨天尤人地旁觀疾 病如何掠奪我苦苦追求才得到的伴侶的最寶 貴的生命。目睹病人痛苦的意義在哪裡?我 正在主持她提早來臨的死亡大典。而身為醫 生的無力感,讓我滿是內疚與怨恨,以及那 不請自來的悲哀。我該如何繼續往前走?跟 這樣的不公平妥協,可能嗎?背叛她的是她 的身體。但是諸位親愛的同窗們,拜託您們


December 2013 務必要戒慎恐懼地關心您身邊最摯愛也是最 珍貴的伴侶,因為我們也是他們的主治醫師。 在她和我的這趟旅程中,她的恐懼、希望與 渴望,全和我的結合在一起。 不時的,我會不經意地把自己的情緒帶 回家,帶到我自己的醫院裡,也帶給我的病 人和他們的家屬,讓全家人和全醫院都籠罩 在陰影之下;我想保護自己家人和我的醫院, 不受這樣的情緒影響。我好想離開、我好想 逃避;但不知為何,內心卻又不斷告訴自己, 離開醫院就等於放棄自己,放棄努力教導我 的老師、放棄需要我的病人;而最重要的是, 等於放棄雪娥,辜負了她用自己的生命貢獻 醫學的悲願與壯志。離開醫療專業崗位,我 就無法近距離觀察體現醫學的演進,我絕對 不能拋棄醫療的藝術;否則我就讓她失望 了。 經歷兩年又七個月照顧她暗無天日的煎 熬,如果不是因為生死兩難,我怎麼會在她 2009 年 1 月 21 日離開我到現在,還常常半夜 驚醒?如果不是看到病人掙扎求生的過程, 健康的我們怎麼會知道自己的幸福呢?雪娥! 謝謝您讓我記起了能夠陪伴病人度過最後一 段生命旅程,是多麼特別的恩賜;更讓我常 常哼起台語“家後”那一首歌,每次總讓我 潸然淚下,久久不能自已。 做醫生對我來說,不僅僅是一份工作, 更是一種使命,所以當疾病威脅著我們的病 人,藉由各種因緣讓他們出現在我面前,開 始建立醫病關係時,即使我們年齡越來越大 了,體力越來越不足了,我還是會用自己唯 一知道的方式回應,那就是竭盡所能,用心、 用愛全力繼續付出,繼續服務,我的使命讓 他們有所依靠。我繼續接觸學生、醫生、病 人,這讓我覺得跟世界還有連結,雖然這些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69

連結的力量會愈來愈薄弱,我應該還是會做 盡心盡力、優雅地打一仗。做為一個醫生的 我們,似乎有必要犠牲更多一些享受,也必 須享受更多一點的犧牲。各位我最敬愛的同 學們,您們覺得呢? 大家都知道疾病所帶來的影響,不僅僅 是身體上的症狀,對醫生來說,要做的也不 僅是處理這些身體上的症狀。當了醫生之後, 我花了好多年才理解到這一點。而當雪娥用 她最珍貴的生命教育我之後,我更深刻體悟 到,分分秒秒在跟生命拔河的醫者該如何定 義自己的角色。這輩子,我花了非常多的時 間與精力才走進醫界,在我的自我定義中, 醫生這個角色占有非常重要的部分。但隨著 年歲增長、經驗累積,我對自己的身分定義, 卻愈來愈謹慎。日復一日與病人接觸,讓我 開始用不同的角度定義自己:一個病人和家 屬忠實的朋友、一個全心奉獻的志工、一個 充滿愛心的醫師、也或者是…⋯。我從來沒有 明白說出來,但我的病人教會了我,在醫生 這塊招牌變得日漸黯淡時,我該如何積極捍 衛自己的角色,抵抗虛偽的包裝。 當一個醫生,最令人感到興奮,同時也 是最令人疲憊的一件事情,就是學海無涯。 學得愈多,遇到愈多才華橫溢的人,你就愈 想爬到更高的專業高度。對於成功這兩個字, 你會發展出一種扭曲的看法,然後你似乎永 遠都找不到參加各種聚會、休假,甚或打電 話給童年好友的時機。 在我的醫生生涯中,還沒有碰過任何抱 怨錯失了發展事業機會的病人,但我見過希 望沒有錯過兒子高中畢業典禮的父親、忙著 家務卻忽略了在孩子長大離家前與孩子多相 處的母親、以及抱怨自己既沒錢又沒閒可以 結婚,直到一病不起,再也離不開病床的年


70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輕男女。有時候,只需要看一眼堆在茶几上 那積了厚厚一層灰的醫學期刊,就足以燃起 我的專業恐慌。但現在,我看得更清楚,在 機會四處的生命裡,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選 擇負責,而不斷競爭的性格,有時候也是要 付出代價的。 在每一日子裡,我常常得做出如何把時 間有效分配給病人的專業決定。病人懷著既 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心情等著看醫生。他們腦 子裡曾經想過的最糟情況,比我可以想像的 還要多,畢竟我不需要負責他們還沒償清的 房貸、照顧他們寵愛的狗狗、更不需要擔心 家中不會照顧自己的那些老老少少,以及等 著她送飯的盲眼鄰居。 當一個醫生,也許我學到最重要的敎訓, 就是要心存感恩。光是有這樣的人生與健康 的身體,我就已經非常感恩了。我們有許多 病人都是罹患了不治之症的人。多年來,我 有機會了解促使他們過來尋求進一步協助的 原因 。他們的答案好多都是哪位親戚朋友、 哪家廟宇或是哪尊神明指點他們來的,若不 是他們就坐在我面前,親口告訴我,我很可 能根本不相信他們說的話。如果我們不膽大 心細,如果我們不戒慎虔誠,那豈不要招致 人神共憤。 我很感激自己有能力思考、說話、走路。 生命本身就是件美好的事,在那些疑惑的日 子裡,我只需駐足病人床邊,看著浮現在病 人或家屬臉上那一抹宇宙間最美麗的笑容, 我的力量就會源源而來。 借用一段美國作家馬克斯‧.厄曼的名 言﹕「不論付出辛勞與渴求的目的為何,在 生命紛亂吵雜的困惑當中,讓心保持平靜。 儘管虛偽、辛苦、夢碎處處,這兒依然是個

December 2013

美麗的世界。要開心。要努力去快樂。」 雖然雪娥在人世間的使命已經完成了, 但她還是放不下她的心肝寶貝。因此,透過 許多不可思議的因緣,她把阿嬌請到我身邊, 拜託他把我當皇帝般款待。讓我再度沐浴在 生命的陽光中,享受滿滿的安慰與鼓舞。 諸位可愛又可敬的同學們!請您們千萬 不要忘了!雖然 2013 年是我們畢業 40 周年, 好像已經夠久了!但是事實上,我們從大一 那年相見歡結緣到現在,已經近半個世紀了! 期待大家一齊把手握得更緊,彼此把心貼得 更近。我們不需要再廢寢忘食地衝刺,我們 已經不需要再跟誰計較,我們更不需要彼此 比較哪一位爬得更高、哪一位跑得更遠,因 為我們都已經隨順各自的因緣,全力走過、 力爭上游。讓我們共同分擔悲傷,一齊分享 喜樂。而更重要的是因為我們是永遠的、也 是宇宙間唯一的“醫科 55 級的同學們”。如 果見面的時候,我叫不出您的名字,請您一 定不要難過,因為那不是您變老了,而是我 已經開始進入癡呆了。有您們一路陪伴著長 大、成熟、變老、一直到走完此生,都是我 這一輩子最棒的恩典!更是我們全家好幾輩 子修來的福氣!! 感恩有您!真的有無限的感恩! 請大家一齊努力讓我們趕快再相見吧!!! 記得一定要保重哦!!! 林榮宗於台灣高雄家中 2013-9 中秋 Tel: +88672211125 +88672010196 +886928737777 +886961060653 Email: cher.d3334@msa.hinet.net Line: amanda5335@gmail.com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71

林佐武

已年過退休歲月,曾幾度退休,卻均未 領到退休金(台大服務 22.5 年,未到 25 年; 亞東 14 年,60 歲需先退再聘,65 歲真退, 可是亞東無退休金制度) ,而又被徵召回去打 火(接替的團隊管理不善,幾乎造成醫院分 崩離析) ;不喜歡在公家機構工作,卻都在公 家發展、成熟,深受公家培育;從醫療、到 教育、到管理,一直努力要將制度從人治變 為法治,卻都還沒有成功。滄桑歲月的經歷 雖是滄海一粟,期有些許可供共享者,藉禿 筆一枝,聊為獻曝。 余祖籍漳州海澄,歷經鄭成功與滿清三 番幾度爭奪戰的荼毒,清嘉慶年間,在台一 世祖移居台南鹽水鎮,四世祖才遷至諸羅山 (嘉義) ,歷代以設塾教書為主,祖父(七世) 服務糖廠,父親負笈日本學醫後返台,曾任 北港媽祖廟附設診所唯一的一任所長。因二 戰末期日方徵調軍醫赴南洋,船一出港就會 被從菲律賓起飛的戰機擊沈,父親只好避居 無醫村來躲災,於是我出生於嘉義縣中埔鄉 同仁村,5 歲移居嘉義,直到大學北上就讀, 畢業後一直住台北。在台大期間,有一年派 赴沙烏地阿拉伯,亦曾三次赴美學習,在紐 約大學醫院學顱顎面整形外科時,深受黃清 煌照顧,其他兩次是到賓州大學學醫學教育

及到 UCLA 學健保。 諸羅山民風強悍、保守,清朝林爽文事 件時,雖糧盡而守城不破,朝庭為了嘉許此 義行,是以改名嘉義。諸羅山之所以建城, 是從台南府以北至彰化一帶平原地區軍事上 的需要。有清一代以至日人治台,經常要“走 蕃仔反”(受漢人欺負導致蕃社出草) 。日人 則拆城牆、引荷蘭人建的紅毛淠水庫的水設 立自來水廠,以及棋盤式市街和下水道的設 立,使嘉義成為現代化的都市。二次大戰時 市區毀於美國 B52 的燒夷彈,50 年代精華區 又毀於地震後的火災,至今仍未完全修復。 日人在嘉義設立公學校、嘉義高等學校及嘉 義女子高等學校,還有曾經打入日本全國棒 球亞軍的嘉義農校。為了引導當時台籍人士 進入醫業,日人有免試入學醫校的辦法,但 祖父堅持要承襲祖訓,讀師範學漢文,是台 灣詩社的一員。及我父母一代,均從高校畢 業,父親到九州學醫。 漳州人因朱熹當過知府,受其教化影響, 規矩特別多及嚴守儒家理念,入台之後,一 般人卻是道佛不分、萬物皆神。過去正月初 九祖母會拜天公,祖父就會掀桌怒罵,謂天 子祭天地、諸侯拜山川,百姓只能祭祖。所 以百姓拜天公是逾越,不可以的。不過現在 回想起來,民國之後已經沒有皇帝,每個人 都是天子,所以應該可以拜天公才對。我卻 有背骨,不信這一套的,也是無神論者,所 以小神父說我是連上帝都不救我的。但我到 各地都要看廟,且會對所謂的神像行禮表示 敬意。到國外也會看禮拜堂,或清真寺,看 其文物、聽其故事。但我有我的解答,像說 印度有個小王子路過一頭瘦弱母獅,有幼獅 嗷嗷待哺。於是佛陀轉世的小王子避開隨從,


72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返回以肉身餵獅來拯救小獅。其實這原本只 是一個調皮的小王子,偷偷回去想玩弄小獅 子,無知的被母獅所噬。只是有心人將故事 美化來教導人們要有愛心。但我還是不以為 然這種愚民的教化。因為村夫村婦過去都會 將辛苦錢捐獻給廟,所以廟是地方文化的精 華保存所,也是公眾聚會所。地方神多是人 們感念賢達人士,將之神格化的,我是對這 些賢達表示敬意的意思,並非信仰。 日治時代嘉義民風與日本浪人的武士道 精神相當契合,所以嘉義人多少帶有特立獨 行、挑戰威權的江湖個性。二戰之後,228 事件又起,在嘉義事變鬧得最兇,我兩位當 時還是高中生的舅舅還奪取警局槍械及攻進 水上機場。那是一場文化頓挫的事變,可惜 曾經得到日本帝展第一名的畫家陳清波,雖 沒參與卻被格殺,遺留其母親,在我家對面 靠賣甘蔗為生,對好讀歷史的我,懂事後一 直不勝噓唏。 在記憶裡,小學時打架應該是平常事, 我的心得是最好不要打架,但一定要打架時, 幹架就非得贏不可。打架不見得是人高馬大 的贏,而是跟戰爭一樣,攻擊的一方才是贏 方,舉凡企業間的競爭、球賽,都是主動採 取攻勢的一方贏,這也是競爭的本質。 初中時讀論橫一書,對民俗及傳統採不 同的觀點,頗有收穫。其中一則是說:一般 人均信人死後會靈魂出竅,善者成神仙、惡 者成鬼,非人的生物死後成魑魅。有托夢一 說,為靈魂回來陳訴冤屈或托出事實;也有 人說,碰到不乾淨的東西、見了鬼。論橫就 問:看到的鬼或夢到的靈魂有沒有穿衣服? 回答:當然有穿。那論橫再問:既然人、生 物有靈魂,那衣服有沒有靈魂?回答:當然 沒有。論橫就說,那你看到的鬼及靈魂怎麼

December 2013 有衣服穿?答者結舌。這種辯證法居然成書 於 2000 多年前的漢朝,只因後人不肖,無法 成為科學。這跟中國醫學史有相當關連,我 舉例說明,周禮(這個禮不是禮貌,而是制 度)對醫藥的制度是:本草經將物分三類: 有毒、無毒及有毒無毒,有毒者為藥歸藥師 管;無毒者為食品歸膳師管;其間無法區分 者為有毒無毒。醫生則稱醫官,所以周朝是 醫藥分業,連營養師都分業,多先進啊! 當時玻璃已經從中東傳入中原,可是在 中國玻璃永遠叫做琉璃,只做為裝飾用的墜 子。晚上沒有光害,祖先也沒有念很多書 (95%的人是文盲) ,所以沒有近視。觀星象 知道:除了太陽跟月亮之外,還看到有五顆 星星會跑,分別以周遭的事物命名,所以有 金木水火土等五個行星。裸眼就觀察到這樣, 多偉大啊! 以前皮膚長粉瘤,如果感染,在頭、頸 部的叫作長疔,在軀幹的叫長瘡,因為沒有 抗生素,所以光這樣的感染就可能死人。如 歷史有云:某某將軍背上長疽(癰疽)而亡。 所以在新石器時代,祖宗就將石頭磨尖、磨 利,做切開排膿,叫做砭。因為經驗中知道 擠膿往往造成感染擴散,反而不好。如果將 艾草曬乾,放在碗裡燒著之後倒蓋在癰疽上, 當氧氣被用完,就會產生吸力吸膿。這也多 先進的物理學啊!不會燒艾草的,就用嘴巴 吸,所以史書上說,有一位媽媽找上將軍說: 因為我丈夫感激你為他的背疽吸膿,奮不顧 身為你戰死,今天我唯一的兒子也在你的部 隊裡,請你不要再為我兒子吸膿,否則他又 要為你戰死。 早期的中國醫學,經多位名醫的努力, 將民眾從巫醫信仰帶到藥物信仰,是很成功 的。但是這早期的先進,卻因為道家的玄學


December 2013 引進到醫學中,導致中國醫學將人體當成宇 宙的縮影,將日、月及五顆行星引來解釋人 體生理、病理,也就是傳統醫學所謂的陰陽 五行。因為日月代表陰陽,陰陽又代表冷熱, 所以熱病就是傷了寒所引起,因此傳統醫學 非常重視且一再提起的傷寒論,並不是指傷 寒或斑疹傷寒這些傳染病,而是所有會發燒 的疾病,通通算。切開排膿的砭,也因為金 屬的發現及武功小說的引述,變成經絡及銀 針過渡,變成針灸。燒艾草吸膿也演變成拔 罐,在在都脫離了實證科學的正軌,造成中 國醫學只剩本草及觀察的紀錄才是珍貴的遺 產,其他都是沒有價值的玄學。 可惜的是琉璃還是琉璃,並沒有在中國 演變成透鏡,而是在歐洲的文藝復興中,玻 璃才變為透鏡,透鏡除了做眼鏡之外,還相 疊變成望眼鏡,也變成顯微鏡。因而看見了 遠到裸眼所看不到的星象,及小到裸眼所看 不到的細胞跟細菌,終於了解到:光靠玄學 來解釋的中國醫學是錯誤的。清道光年間, 北京的御醫團更因為針灸沒有真實醫療效果, 決議將針灸廢除,從而大夫均不針灸,只留 江湖郎中在使用。古時候中醫沒有學校教學, 都靠學徒制學習。因只有 5%的人識字,所 以所謂的知識份子包括文人、官員及和尚等, 因識字就可以看得懂本草及肘後方等方書, 就可以開處方,所以像蘇東坡、濟顛和尚及 一干縣老爺們都會看診,且幫人治病。因都 是士大夫,所以中醫都以大夫稱之,不叫醫 生或醫師。郎中就是當時的無照中醫。 歷代中國因交通不便,只有靠周遊列國 才能成名,像教育界的孔子及醫界的扁鵲、 華陀。但名醫最後都慘死於政客之下,扁鵲 從山東一路走到陝西的秦國,死於秦國御醫 之手。相傳華陀為拂著鬚、讀四書的關羽刻 骨取箭,周倉及關平分伺兩旁的年畫,這故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73

事是假的。華陀是曹操的隨軍醫官,因騙曹 操說妻子生病告假,但卻逾假不歸,被曹操 識破,在關羽受傷很久之前就已經被曹操殺 害。政府對醫師並不尊重,反而除了遭異族 統治的元朝是二品官之外,歷代御醫都在五 品官以下。民國之後也只有一年是衛生部, 其餘都是衛生署,今年才有衛生福利部的設 立。在中國的文化裡,醫師是不入流的,儘 管有三教九流,就是沒有醫師這一流。尊重 醫師的文明是源自於德國,日本及其他歐美 都是從德國學來的。醫生是日本人先叫的, 後來西醫才有醫師這名詞。 本草經幾經修改整編,以明朝李時珍的 本草綱目最齊全,但這豐富的祖產我認為不 應該由陰陽五行來研究,應由懂得分子生物 學的藥學家來研究才對。現代有人大肆廣告: 中藥藥性溫和無副作用、有病醫病、無病補 身,這是天大的錯誤。所謂中藥其實是生藥 的一種,藥性溫和其實是劑量不足,如果劑 量夠,因都是複方,副作用將會嚇死人。且 中藥取材定量是秤生藥的重量,可是每株藥 草有效成分的含量都不一樣,所以定量有問 題。粹取則採用水煮及酒泡兩種,是水溶性 的及酒精溶性的析出,但無法分離成單一藥 物,是定性有問題。也無法改變分子的分支 結構來加強單一作用,更無法成為現代的藥 物。 過去大夫對疾病症狀的記載倒是相當好, 所謂的病入膏肓(肩胛中間)其實是心絞痛 的 Refer Pain,以當時的醫術當然沒救。司馬 相如得到糖尿病,叫做消渴症,也記載詳盡。 明朝廣東的大夫更記載當時一種新出現的瘡, 有別於其他瘡疹,叫楊梅大瘡,也就是麥哲 倫從美洲帶到全世界的梅毒,經葡萄牙人從 印度帶進來,登陸廣東。


74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因此,我愛讀歷史,包括醫學史,歷史 告訴我們很多事情,但歷史都一直在重演, 人們卻把這些苦果都當為宿命。而我們讀歷 史,卻從來沒有從歷史學到東西,因為我們 常常讀史,但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我 是有些領悟,尤其是從大歷史的角度,以我 們現代的科學素養來讀史,更具意義。 中國在漢唐盛世,對他國來講,其實是 帝國侵略的來源。從趕跑匈奴及突厥,以及 五胡亂華、五代十國等歷史來看,事實上是 代表降水線區分的草原帶及森林帶所孕育的 兩群人之間的征戰。草原只能游牧,森林可 開發成為農田,農耕食物生產多,足食後才 能分工,才有工藝;游牧食物不足,只好往 農耕區掠奪,所以騎馬的搶牛耕的。當太平 盛世,農耕分工好,有足夠武力驅逐掠奪者。 農耕在旱澇造成飢荒或內亂征戰時國力衰退, 當然就為游牧者所乘。其實,中國 24 史就是 這麼一回事而已。 人類的製造藍圖是基因,Y 基因隨著精 蟲而來,代表男性的父系遺傳。而在細胞質 當中的粒腺體還有一條 DNA 染色體,隨著卵 子只從母親遺傳,可視為母系遺傳。如果將 人們的 Y 染色體與粒腺體的染色體,分別做 其氨基酸近似度的排列,就可發現父系近似 度是南北向的,而母系的近似度是東西向的。 這可以證實侵略戰爭是食物缺乏的北方往食 物豐饒的南方侵入的。因為軍隊都是男性, 所以父系近似度是南北走向的。背後代表的 意義是,過去人口靠瘟疫、戰爭來平衡過度 的生兒育女。雖然人類已經控制了生物界, 但仍未能控制自然界,隨便一個天災、人禍 都會使人口與食物間的平衡發生問題。失控 的時候,就是飢荒者向富庶的地方遷移,因 有國界的阻擾,就只能仰賴武力戰爭來解決。 因盛世少而亂世多,所以驅逐匈奴跟突厥是

December 2013 異數,游牧南侵才是常態。族群南遷以軍隊 為主,侵入後就地囤居,與被侵略者通婚, 將父系的 Y 基因帶了進來。 而人類早期從非洲演化出來,往外擴展 時,還沒有人與人的戰爭,也比較少挑戰溫 度差異,所以都是由西往東遷徙,當地區人 口增加到已經太擠的時候,繁衍過剩而自然 資源不足,才會往較冷的地方遷徙。這也可 以從世界的語系看出一些端倪,主要語系都 是東西走向的,且都在同一個溫度帶,這代 表母系基因流。包括印歐語系、阿爾泰語系、 漢藏語系、南島語系都是這樣。 更有趣的是,可推測的當一小家族的人 經過白令海峽,從亞洲遷到美洲之後,交通 就中斷了。且當時的人類文明還沒有發明車 輪。這才能解釋所有印地安人都是一個血型 “O 型”,沒有 A 型、B 型或 AB 型。也是 梅毒只侷限於美洲的原因,更能解釋印地安 人沒有使用車輪的事實。 高中則酷愛讀李敖的書,尤其是傳統下 的獨白一書,更是精華所在。在文化論戰中, 見其引經據典,很有學問,尤其是資料的收 集及分析,都令高中生佩服、敬仰。那時候 因為有禁書,高中生卻是越禁才越喜歡看, 之後不知不覺的養成喜歡唸書、讀史的習慣。 當時社會的氛圍,年輕人都喜好科學及科技, 對傳統的人文科學都棄之如敝履,後來習醫 學統計,才逐漸清楚所謂的科學是什麼。科 學是要從數字開始的,科學依靠兩個支柱: 一個是統計學,需要用統計學計算出 P 值, 去證實你所設定的實驗組與原本的對照組是 不同的,而這 P 值的參數則是人為定的。所 以科學是要求證有異,而不是求同,且 P 值 的參數被人為的定在 0.001 以下,所以可以說 是近似而不是全等的意思。另一個支柱則是: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75

在相同的管控條件下,必須可以得到相同的 結果才可以。後來也逐漸知道,其實人文也 可以是科學的,而科學的思維方式用在於人 文上,就是邏輯,也是前述的論橫一書的精 髓。但中國人的科學根基非常不好,只注重 所謂的科技及怪術仔,並沒有科學的精神及 理念。

大陸開放之後,做了一次長江之旅,一 路從都江堰、到岳陽樓、到赤壁,到千島群 島、到西湖。才發現沿路最受景仰的是蘇東 坡,並沒有皇帝老爺,也沒有神醫或醫聖。 猛然發現,這才是一個正常的社會。因為對 芸芸眾生來說,蘇東坡雖然一路從京城一直 貶到海南島去,但他帶給人們的卻是代代相 傳、影響至深的文學及一時的勤政愛民。所 以我開始懷疑,為什麼台灣第一等人要學醫? 最後一等人卻要從政,這是不正常的社會, 怪不得結論會是無能。一個醫師再厲害,一 輩子所服務的病人還是可數的,許多病人都 是重複來的。因此醫師的社會影響層面其實 是不大的,政治的影響面就大多了,但終究 政治的影響還是一時的,文化的影響才是廣 闊而且影響幾個世代。所以我說:在正常的 社會,第一等人要學藝術、文學,第二等人 要從政,醫學只要第三等人為之足矣。

中國人都以炎黃子孫自居,殊不知炎帝 就是蚩尤,黃帝則是軒轅氏。蚩尤居南方, 軒轅氏住北方,南方採礦鍊銅,武器鋒利戰 力強,是當時的統治者,也是中國軍人拜的 戰神。軒轅氏經不起統治者的壓榨,在鹿野 一戰,靠大霧及指南車(不是指南針)篡位 成為統治者。之後的三皇五帝及所謂的禪讓, 其實都是篡位。及至五胡亂華、南北朝、五 代十國等,都是權臣篡位頻頻。而自漢以來, 歷代的開國國君都靠誅殺功臣來穩住統治, 防止篡位。只有宋高祖杯酒釋兵權算最仁慈 的,其餘都是繼承人之爭,有君臣之爭、骨 肉相殘、外戚宦官之禍,不一而足,都是以 殺頭、誅九族結束。只有聰明人才能避禍, 所以張良退隱防禍,所居之地就是現在的張 家界。不像韓信功高震主,還想當假王,死 罪。這些歷史一再重演,屢試不爽,作為聰 明的人,能不慎乎?公司行號等機構,不管 是公家或家族企業,跟歷史所發生的都是一 模一樣的,一個都逃不了。接班人問題,老 臣與新貴、夫妻父子都難逃處理不當的禍 害。 中國是一個早熟的帝國,大家都認為是 源自秦始皇的武力統一。但如果從歷史機制 來看的話,當時的中原老百姓是有統一的需 求。百姓除了苦於七國之間的征戰禍害之外,


76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遇到澇、旱等天然災害時,因國與國之間的 不協助,導致河東旱時河西糧無法賑助河東, 而河西澇時又無法以河東糧賑之。如果統一 之後就可以解決這生存的問題。相同的,歐 元區之所以有希臘、西班牙的經濟崩盤危機, 也源自相同的道理。因歐元區是貨幣統一, 但卻無政治統一。導致弱國政府因選舉機制 投入太多公共支出時的揮霍而引起破產,他 國卻無法支助。強國要鎰注資金則成為貸款, 強國也怕被倒債,所以德國要強制希臘政府 節制支出。希臘百姓則習於靠政府支出來受 惠,一旦節制支出,百姓經濟就會更蕭條, 而導致示威反對。所以我看未來歐元區也會 有政治統一的需求。 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國。畢 業時傻傻的,並沒有這樣的構想,後來因為 江淑貞的妹妹在美國,為我們申請依親移民。 結果是每年跑兩趟美國,跑了十年,把美東 跟美西都玩遍了。終於到須要做抉擇的時候 了,但我兩個兒子都是哈日族,不想去美國。 台灣與大陸的對立也逐漸改變,所以有了要 做美國人,還是要作中國人的考量。回觀歷 史,除了這 200 年來的落魄殘敗之外,中國 一直都是全世界生產率最高的地方。鴉片戰 爭之後,引發一連串的苦難,除了造就了雙 眼皮手術的需要與成長,國共戰爭更加深這 時段的苦難,未來的統一才是漢唐盛世及德 川時代的來臨,百姓是有這需要的。所以決 定要放棄綠卡,花了 4 個小時才把放棄綠卡 的手續辦完,也很清楚馬英九所說:不去美 國,綠卡就會自動消失的,是謊言一則。 當台灣一開放可以到共產國家旅遊時, 第一時間我就跟江淑貞到蘇聯、南斯拉夫及 中國大陸旅行。當時南斯拉夫好漂亮,後來 因為戰亂就毀了。到了蘇聯所有商場架子上 都空空的,明顯的經濟崩壞。到了北京,有

December 2013 蘇聯人當飯店門房,商品很多,叫一盤蒜苔 來吃,真的好便宜。北京人下午在路旁攤子 喝茶、在館子聽歌、看戲,生活悠閒得很。 北京人說:我們現在窮一點,將來一定贏過 你們。那個時候北京大醫院的主任級醫師月 薪只有 80 塊人民幣。開計程車的都比醫師的 收入好,個體戶一直在增加。當時我就跟江 淑貞說:臆測蘇聯會垮、中國會強大。原因 是蘇聯一夕之間將計畫經濟改變為市場經濟, 取消計畫經濟對商品的補助,人們一下子就 變得一窮二白了。大陸透過個體戶的過渡, 將弱勢保留在計畫經濟領域裡頭,讓強者先 進入市場經濟。個體戶收入增加,但得繳所 得稅。如此這般,果然經濟成長超出西方世 界的預期, 有一次跟兒童燙傷基金會到了上海,下 午 4 點 40 分在機場櫃臺要買一本書,服務人 員竟然對著我指的櫃內的書說:沒有呀!頭 一次知道什麼叫做睜眼說瞎話,原來服務人 員已經結完帳,公家的,不賣了,所以硬說 沒有。當時浦東一片荒蕪,沒想到過了沒幾 年,高樓大廈林立,有隔世之感。其實政治 決定制度,制度影響經濟,經濟影響民生。 而自私是人性,人性影響意願,意願影響結 果。我覺得從公有解放到私有的制度所引發 的暴衝力真的可觀,也知道原本社會的文明 不足是制度及人性所使然。期待大陸的文化 水準及社會價值觀可以持續的改變,那時候 再統一將是台灣人們之福。 後來到福建看美國從衛星看到,以為是 飛彈基地的土樓,也隨著醫策會到浙江去評 審醫品,才覺得台灣的官員沒有大陸的官員 好。台灣官是為他自己及選票在做事的,大 陸官是為他自己及成績在做事的,這也是制 度使然。一再強調的:政治決定制度、制度 決定經濟、經濟決定人們幸福度的。台灣現


December 2013 在有一些人懷念蔣經國的十大建設,其實並 不是蔣經國比較好,而是蔣經國不用下台, 可以做長遠規劃的建設。現在的官員都要在 任期內做出成績來賺選票,所以都近視眼, 且對自己便宜行事,可以不用環評、不用地 層探勘,要在任內完工來邀功,才會有馬英 九貓空纜車的問題。 行文至此,回顧我們這一班,都已經到 了退休年齡,雖未蓋棺,卻也半論定了。我 們同學們分在台灣、美國及日本,雖無下二 屆班上的政治顯赫,卻也都競競業業的對社 會做出貢獻。中研院院士陳垣崇、影舞者黃 芳彥及國大代表陳耀昌,還有一堆熱心愛護 同學的黃清煌、詹金興,愛說笑話而自己不 笑的最大法人董事長許金川,以及最令人羨 慕、做過 360 行的王大鈞都是我敬佩及感謝 的。有幸生活在這個年代,更有幸跟純樸的 同學們同學,我們需要知福、惜福,但我江 湖個性仍不免對不恰當的人事物躂伐及表達 不齒。在此不言專業,只敘歷史觀及方向, 未來有空再來談談文物及人生觀。 附記 最近又隨醫策會走了一趟浙江省,第二 次去評大陸醫院的醫療品質。也與江淑貞到 九寨溝玩了一趟,風光明媚之外,又有所感。 免不了又再向同學獻曝一些新的觀感:可悲 的是,這觀感是沮喪的,結論很簡單,只有 幾句話。 1. 大陸的官員比台灣的官員好。 2. 大陸的官員對大陸人不錯,對我們不好; 台灣的官員對大陸人不錯,對我們不好。 3. 台灣未來的邊緣化走勢難以扭轉,只剩富 二代的創意還可勉強抵用。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77

4. 台灣已經失去兩岸間的絕對優勢,獨遺千 古恨的卻是:不自知! 原先所談的是大陸的計畫經濟向市場經 濟的轉型,但大陸對沒效率的公營事業及呆 帳的處理,相對於台灣對台電、中油等公營 獨佔事業的處理,實在高明許多。 目前大陸存在的一胎化問題、人口老化 及人力短缺的問題,還可以透過城鎮化及擴 大農場面積效益、從工廠轉型為市場等操作, 做第三波的轉型。 回觀台灣政府對低迷的生育率、人口老 化、健保瀕臨崩潰及五大皆空的醫療體系問 題,對低迷的經濟問題,對一再的官員腐敗 問題都顢頇無能。都只能說一些: “爺們是 不在乎的” 及 “在危急情況下可以將核電廠 摧毀” 等貽笑國際的話語。嗟呼,天道何在?

止戈 2013-9-7


78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林為標

多謝黃清煌、林景福、詹金興、黃木發、 范揚峰、李兆綱幾位同學的努力,讓我們可 以有一次美好而難忘的日本與台灣之旅。 久聞日本櫻花花季之美,這次才得以親 身体驗,美得真是令人震憾,尤其在錦帶橋 及姬路城一帶,難怪日本人對櫻花如此情有 獨鍾。 能與幾位尊敬的學長一起旅遊,聆聽他 們的經驗,真是難得的一件好事。許多多年 不見的同學,初見之下一時還叫不出名字, 閒談一陣以後往日的風釆,動作又似乎回到 眼前。 很高興知道同學的近況。有被侍候得像 皇帝的,有侍候另一半像皇后的,還有那永 遠瀟灑,風趣又幽默的獨行俠。在菜香亭時 看到多位女同學及女眷們穿著和服的風釆, 個個風韻依舊,只是添了一些歲月的痕跡。 男仕們則是依然瀟灑,充滿了自信,只是頭 髮少了、白了,肚子也微微凸了。 追憶已逝的同學時真有無限的傷感。何 戈、李良旦、陳允松都是我昔日的室友。其 中李良旦、陳允松還是長達 4 年的室友。記 得李良旦在畢業聚餐時說了一句:從此我們 就要勞燕分飛了。一語成讖,從此沒有機會

再見面,也不會再有機會了。 大家都走完金刀比羅宮,希望都能帶來 避厄運、健康、快樂。王大鈞說得好:夕陽 總是好,那怕近黃昏。希望我們在南加州的 同學們有機會回報各地同學多年來多次熱忱 的招待。

-- 憶往 -- 記得是4年級上學期期末考後的第一天。 剛考完病理學,大家都覺得需要好好輕鬆一 番。我們同寢室的室友陳允松、陳慶餘、李 良旦和林為標遂找來兩輛摩托車前往宜蘭。 中午時我們在坪林用過午餐,下午到了頭城, 在海邊蹓躂了一個下午,傍晚時分我們決定 沿北海岸公路回台北。在三貂角用過晚餐後 開始往山上走。房子越來越少,幾乎不見車 輛。不幸的是其中一輛在大約八點時拋錨了, 不久後另一輛也拋錨了。當晚沒有一點月光, 我們也沒有地圖在身邊。於是我們決定兩人 推一輛車繼續往前走。是夜滿天星斗遠處點 點漁舟在海上,景色真是美麗。漸漸的我們 開始累了,也開始又饑又渴,風景不再迷人, 只想早到下個小鎮。在大約上午四點左右我 們終於來到瑞芳,被冬防的義警盤問一番後 給我們介紹了一家旅館。去旅館前我們在一 家準備收攤的小攤上把他們剩下的宵夜一掃 而光,那是平生最好吃最難忘的一頓。我們 在旅館一直睡到當天下午,把車修好再回到 台北。往事歷歷如繪,而陳允松和李良旦兩 位已離去,特記此往事以為念。 -- 林為標 –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79

劉玲玲 畢業四 十年感言

四十載倏忽而過,匆匆兒孫已滿堂 父母健康夫婿好,除了感恩還是感恩。

-- 劉玲玲 --

Left to Right: Juno (Royce's daughter), Phoebe & Linus (Alice's children), Oscar, Iris & Koby (Grace's children)

Left to Right: Royce & wife, Alice & husband, Grace & husband Alice: faculty of Neurology & Neuroscience, U-Penn, Grace: faculty of Family Medicine, Stanford University Royce: will be faculty of Ophthalmology (Retina), Columbia University, New York, 2014


80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羅吉津

主稿人及催稿人的努力大家都看到了。 我們每個月被健保抽審,再加申覆,然 後又來個社區醫療群會議,個案健康評估, 及專案衛教等等。忙的是文書,雜事,當然 也有醫療。醫療方面比以前真的大不同。以 前我的專長在如何把病人治好。現在重點在 不要出醫療糾紛。病能好最好,但不要被健 保局找麻煩。看病時用的腦筋為以前的三倍 以上。有時真的覺得心力交瘁。以前是醫院, 24 小時外科開刀。我是內科加麻醉。常被黃 芳彥說我撈過界。他還不知道我還生產並 C/S 呢!連詹金興的,我也吃了。 當時的三重,刀光劍影,門前兄弟幫派 火拼,殺聲隆隆。今日銷聲匿跡,生態已變。 昔日下場雨,我們門前就成河。有過一週三 次淹水紀錄,好在現在堤防,下水道都有改 善,不過那種夢饜還是歷歷在目。每逢下雨 還是會提心吊膽,擔心會不會再淹水。 朋友問我,每日工作忙碌,難到不想休 閒?其實何嘗不想?但是如果不是死在工作 崗位上,其他可能不就是癌症,中風,植物 人?那我寧可選擇心肌梗塞,比較乾脆吧!

-- 羅吉津 –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81

歐鴻仁 記得二千零一年剛過五十四歲生日時, 猛然覺唔自己來到美國恰好是半個人生。那 時覺得五十几歲之年齡已經是不小了。現在 呢,又添加了將近一輪子正式升級為 Medicare 的一員,不堪唏噓。不管以前別人 怎樣羨慕我什麼 Baby face,或是自己覺得還 很有精力,現在的我已經再怎麼樣也沒辦法 脫離那個討厭的“老”字。最可憐的是在捷 運上,累了半死也逞強不敢坐博愛座。另外 被迫“罰站”而看到年青人不讓位給我,還 自以為不算太老而沾沾自喜。 雖然對年齡有如此的遺憾,在認老之餘, 來回想過去之種種,也能說雖是比上不足, 但比下卻是足足有餘。在婚姻上,我們也曾 有過“海枯石爛此情不渝”年青人專屬之 honeymoon 時期。後來忙著養二個小孩及創 業。而生活也漸漸趨於穩定及平淡。現在呢, 老夫老妻彼此不唸几句好像不覺得對方之存 在。我們這群來美國之移民,工作完後只跟 自己這群保守的,還保持七十年代思維的華 人圈混在一起,這群人總覺得夫妻不管如何 就是要同度一生。跟離婚率高之美國及台灣 社會脫節。在我們這些人的觀念上,離婚是 外星人的事情,所以我們都不可思議地,顯 然沒有人羡慕地,跟同一個人生活四十幾年, 看目前的樣子,繼續生活下去二十年左右, 明顯的,也是不可避免的事實。男女激情好 像是只發生在韓劇上之天方夜譚,現實的我 們,則在自家可以有一個隨便罵罵當出氣筒, 而不傷大雅的對象在過日子,這或許是一件 對老人健康有平衡作用的好事(只可惜美中 不足的是,我好像被罵的次數多一點)。 在事業上,上天厚待我,讓我太太秀慧 替在金門服役做“米虫”的我選上最適合我

個性之外科。我一大堆同事都因為外科之壓 力太大,burnout 而提早退休。而我呢,還津 津有味想再拖拉五年,或者大膽地,不張聲 色地,再偷十年。到時一定會有人(跟我們 年輕時一樣)在我背後指指點點,說這個不 要臉之老 KK,該進老人院了,還在死佔毛坑 不拉屎。 我才不會去介意這些年青人“嫉妒” 的指控,咱們不偷不搶,而又可以吃吃漂亮 護士嘴頭上之軟豆腐,何樂不為。世界上大 概沒幾個職業可以像我一樣,能有趣地跟病 人話家常,然後砍他一刀讓他痛不欲生,而 他在疼完後還要說謝謝並交錢了事。現在, 我的大兒子 Harry 在我的診所及醫院一起看 病人及開刀。雖然我當他的開刀助手時,偶 然要受年輕人因為開刀之壓力而產生之出言 不遜,但是我知趣閃過就海闊天空。我們這 一代已在外科歷史上寫上一張大頁,那就是 發明 Laparoscopic Surgery。他們年輕的下一 代要進入 Robotic 的時代了。看那龐然大物夾 著四支怪手在病人身上左右開刀,真讓人感 嘆人類科技進步之無止境。也不禁要同意有 位名人說的話,他說人類在最近八十年因為 電腦帶動之科技進步比前五千年所有之進步 還多。而我的二兒子 Jonathan 也成家立業在 附近作內兒科。他們分別娶了牙科醫生及藥 劑師。使秀慧在我们家變成學位最低但最有 權勢的一員。現在又添加了可愛之孫女。一 天沒看到她好像少了一樣東西,真是“有孫 萬事足”。現在的我及秀慧,有一點不愁吃 喝之小錢,再加上子孫圍繞在身旁,幸運的 能享有天倫之樂,我們再想跟上天多要什麼 可能會遭雷劈! 秀慧跟我常常和我們的球友在附近打高 爾夫球。我們也不定期地遠征四大洲。打遍 世界各地有名之球場。其時打過 Tiger Woods


82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走過的球埸才也沒有什麼特別,只是滿足 “到此一遊”了了心願而己。有趣的事是, 我現在的球技比四十幾歲時還好。好不容易

December 2013 把“老”字“將軍”了一下,扳回一城! -- 歐鴻仁 --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83

宋銀子 畢業四 十年感言 英國以後遇到的中國人絕大部分會是來自馬 來西,新加坡和香港的僑生,你如果嫁個僑 生,就可能會長留在異鄉了!我當時心想我 去英國只是開開眼界,多拿一個學位,領略 一下歐洲的風景和文化,李教授多慮了!但 沒料到日後事實證明李教授的預測全對了。 回想當年首次乘飛機出國,需從臺北先 乘華航到香港,再轉英航到倫敦。在飛倫敦 的途中聽到飛機廣播說因引擎故障飛機需在 孟買緊急降落,那時我不肯定自己是否真聽 The photo was taken on 2009.12.25 in Hong Kong. The 3 girls 懂了那段英語廣播,環顧周圍的乘客確實開 are my daughters, 2 boys are my son-in-laws. My youngest daughter is in the middle of the back row, still single. The little 始騷動才開始有些擔心。我旁邊坐的是一個 baby boy is my first grandchild. 看似幽鬱,單獨乘飛機的金髮小夥子,他自 畢業後在臺大醫院小兒科做了兩年駐院 言自語說了一句飛機會著火就一副坐以待斃 醫生,這是我一生中最順利快樂的時段之一。 的樣子。但我並沒感覺到飛機有特別劇烈的 原本打算在服務兩年後去美國工作,但在妹 顛簸,所以當時並未驚慌失措,還有些慶幸 妹的慫恿下參加了公費留學考試的心血管科。 可以看看印度的機場。飛機不久在孟買機場 錄取後教育部要我選擇去英國或是德國,但 降落,已有巴士在等待,準備接所有乘客去 不允許去美國,因為臺灣已有太多醫科畢業 酒店,當時在飛機上的乘客似乎沒有其他臺 生去了美國。我當時因為在大學所學的德文 灣人,大部分是洋人和說粵語的華人。因為 已全還給了老師,唯有選擇去英國。當年臺 難以溝通,所以我就跟隨了幾位去英國工作 灣和英國醫學界鮮有交流,留英學生的人數 的菲律賓護士一齊行動。在辦理酒店入住手 寥寥無幾,有關英國醫學教育系統的書籍, 續後,我們在酒店內參觀了一番,覺得非常 資訊幾乎全無。我頓然覺得不知所措,所幸 富麗堂皇。然後就興沖沖的出了酒店準備在 經楊思標教授介紹聯絡上當時在英國的兩位 附近走走一覽孟買街景,沒料一出酒店,馬 臺大醫科留英學長之一的管培良醫師。管醫 上有一大圈小孩子圍上來乞討,其中有一個 師當時推薦了三家醫學院要我申請,兩家在 約八歲的女孩還抱著個小嬰兒,我就掏了一 倫敦,一家在威爾斯的卡迪夫。幾經書信聯 個 25 美分硬幣給她,剎時間其他孩子一擁而 絡,我感覺到威爾斯大學心臟科主任 John 上,嚇得我們拔腳跑回酒店, 再也不敢出去 Muir 教授的字裡行間顯得特別熱心,所以就 了。在酒店住了兩晚之後,飛機終於可以繼 選擇負笈卡迪夫。在離開臺大前,小兒科的 續飛行了。到了倫敦真覺得像是劉姥姥進了 李鍾祥教授請我吃飯,席間感歎的說你去了 大觀園。摸索一番後乘火車到卡迪夫,初次


84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與 Muir 教授見面,就覺得他的確十分熱情可 親, 他馬上帶我去那早已為我安排好的一間 位於醫院附近的出租平房,和三個醫學生同 住。他告訴我說他的叔叔曾經在中國天津傳 教及行醫多年,所以他對中國人有一種特別 的情感。在卡迪夫我所遇到的人都很友善, 所以文化環境的巨大變化帶給我的都是愉悅 的新鮮感。我觀察到他們生活方式和態度和 中國人很不一樣。也很快瞭解到英國的醫學 教育和醫療體系和臺灣,美國大不相同。我 在英國三年半的時間,除了做指導教授建議 的研究課題外,也和其他駐院醫生(他們叫 senior house officer)一齊做臨床工作及準備 MRCP 考 試 ( MRCP-membership of Royal College of Physicians) 。所以每天都早出晚歸, 自覺生活相當充實。其間我還和當地一位香 港來的建築系學生偶遇, 因我完全聽不懂粵 語,他用他的廣東國語夾雜著英文和我交談, 笑話百出,但之後我們竟緣訂終生,也因為 他我漸漸聽得懂粵語。旅居英國三年半後, 我和先生分別回到臺灣和香港,我依教育部 規定服務了兩年(長庚醫院心臟科) ,他則進 了香港政府建築處。兩年後我移居香港因他 無法在台執業。我到香港很快便開始在廣華 醫院兒科做臨床工作,起初與病人交談頗覺 吃力,但幾個月後也就習慣了。 1983 年底 中文大學醫學院臨床學系開始運作,我便轉 到中大兒科任教職至今。我的先生則一直在 香港政府建築處擔任公職直到退休。 在香港住了超過 30 年,似乎從沒閑過。 上班時忙著查房,看門診,教學生,開會, 申請研究經費,寫研究論文。下了班忙著和 三個女兒溝通並應付家中瑣事。放假時則趕 著去探親,旅遊。旅遊時總覺得時間太短, 來去匆匆未能盡興。原以為自己的狀態是太 忙,如果退了休一定寫意得多。沒料到 2008 年年屆 60 到了退休年齡(香港公職退休年齡

December 2013 是 60 歲)我很開心地退了全職,當我很輕鬆 的每週僅看兩次半日之門診,其餘時間悠哉 遊哉四處溜達的時候,卻很快目擊全球金融 風暴,整個世界亂糟糟,加上原本聰敏的家 母在臺北受到電話詐騙,蒙受到對她來說是 極大的損失後,猛然加速喪失她已逐漸減退 的記憶。這對我來說,無異是敲響了警鐘, 提醒我人生無常,應及時計畫如何在力不從 心前達成自己的人生目標。但是我還有什麽 目標要達成呢?孔子曰「四十而不惑;五十 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 我已過耳順之年, 竟然仍心存疑惑,如何是好呢?正苦苦思索 著,醫學院通知我臨床技能學習中心主任即 將卸任,邀我接任。我因暫時還沒想清楚日 後的目標,又覺得這另類職位有挑戰性就再 投入了全職工作至今。現在想想當時潛意識 裡可能是在逃避心靈的困惑吧!此次接到電 郵知道同學們想編纂 40 年畢業感言,我不 禁暗想這是再次面對檢討的時候了!可惜斷 斷續續想了幾周,仍未全面貫通。時間所限 就此成文和大家分享。 以下是我回顧和前瞻的總結: 回顧: 我非常感恩上天賜予我慈祥的父母,親 密的弟妹,知心的老伴,三個好女兒,多位 合作愉快的同事,學生,朋友和數十載仍互 有連系的大,中,小學同學。我的女兒們和 我一樣很喜歡小孩,所以很慶幸在這出生率 甚低的年代,我已有三個孫兒(一男二女)。 在可預見的將來,她們的家庭成員會再擴充。 所以在家庭朋友感情方面我非常知足,滿心 歡喜。我和先生的職業生涯都十分單純平穩, 孩子們也都步相似平穩的後塵。不需我太操 心。


December 2013 事業方面:自問一直勤奮認真,雖然智力環 境所限,無特別傑出成就,但在行醫,研究, 以及教學方面已盡力而為,問心無愧。 身體方面:頭髮比 20 年前少了一半,皺紋多 了幾倍。10 年前 L4-5 椎間盤突出,並未接受 特殊治療,但症狀一,兩年後已自行消失。 現在左腳間歇性疼痛,骨科同事說是退化所 致。我一向喜愛步行, 因此頗為耽心,深恐 來日不良於行無法享受旅遊的樂趣。積極診 治中! 物質方面:我和先生物質慾都不高, 從不追 求名牌,也都不擅理財,所以財富有限,但 足夠生活和旅遊,於願足矣。 前瞻: 雖然我現在這份工可做到 70 歲,但我 該儘早辭工,多和母親及一眾家人相聚,多 與朋友,同學相聚聯繫。趁還能走得動,遍 遊一生想看的地方。多參加志工活動,幫助 弱勢人群,廣結善緣。趁頭腦還能運作儘量 多用腦,現已參加 Coursera 網上課程, 希 望能避開 Alzheimer disease。天命難測,應 及早預立遺囑。 附記: 我和班上兩位香港僑生同學(林成平, 鍾貴石)在香港曾有聯繫。我剛來香港時見 過林成平,他當時在香港政府醫務衛生處工 作,孤家寡人十分瀟灑。但我們在 80 年代 我再赴英國進修期間失去聯絡。據聞已移居 美國。我和鍾貴石一直有往來。他的夫人是 臺大護理系畢業的印尼僑生陳偉容,在香港 政府醫院任護士。十分溫柔賢慧。兩個兒子 已各有事業。貴石數年前退休後仍孜孜不倦, 非常好學,並鑽研氣功等另類醫學,一向精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85

力充沛。但不料在 2011 年因覺得運動時呼 吸有些急促,照張 X 光片居然發現肺癌。在 診斷後病情急轉直下很快離世,悲痛之餘令 我再次領會到天意難料的無奈。 誌謝: 過去 30 年,多次回臺灣,上海及美國 等地探親旅遊,承蒙多位同學熱情款待,衷 心感謝。另外,特別多謝林秋妹同學源源不 斷用電郵寄給我心靈補品。多謝黃清煌、唐 名建、薛曉青、施麗雲、林景福、詹金興、 王大鈞、曾嬋娟和所有為聯繫 73 年畢業班 同學作出貢獻的同學。最後也盼望同學們如 旅遊或途經香港必通知我一聚。

8/28/2000

7/20/2003

-- 宋銀子 --


86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唐名建 畢業四 十年回顧 功讀書。考清水中學還中了第一名,給在中 學教理化的媽媽爭了些面子。 此時,學工程的父親去台北發展,他帶 回來新的夢想,他要女兒進北一女,兒子讀 建中,若干年後,我們姊弟都完成了他的夢 想,他又有了新的目標,他的孩子要進台大, 要出國深造, 他不斷的鼓勵支持我們發揮最 大的潛力。 來到北一女,奠定我的價值觀及待人處 事的態度。“德智體群”的教育,造就不少 菁英,處在這一群優秀的學子中,激勵我這 鄉間來的孩子。尤其有幸能結交像曉青等這 樣傑出的人材,一生中都是我的榜樣。以後 當有了自己的孩子,我便決定我要培養他們 像曉青一樣。 1949年是個大動亂的時代,父母為了逃 避共產黨,帶著襁褓中的我和姊姊,隨政府 倉促遷台,落腳台中清水。原以為不久可以 還鄉,接著卻是三十年的音訊斷訣,台灣成 為第二故鄉。 當年台灣清水尚貧乏,但孩子並不覺得, 鄰居眷村中總不缺玩伴,我們嬉戲於田野鄉 間,童年是快樂又輕鬆的。清水國小尚具規 模,到了高年級,老師仍帶有日本式的體罰 教育,生氣時罵兩句日語,功課不好用藤鞭 子抽打,手舉椅子罰跪。我怕被打,儘量用

三人行

我從小沒有想過當醫生,更沒有夢想到 會考上台大醫學院。要感謝北一女的老師們, 給我們做了充分的準備,那一年聯考又突然 把醫科改到丙組。這是命運對我的照顧,進 了醫學院,與一群頂尖的同學一起學習,渡 過漫長的醫學生涯,有多少的歡笑與艱辛。


December 2013 記得總有做不完的功課,於是想出法子,把 鬧鐘放到媽媽那裡,半夜由她負責把我叫醒 繼續讀書,媽媽一句怨言也沒有,可以說我 讀完這醫學院一半是她的努力。畢業了,正 值留學浪潮,我也就來到了美國。 當年資訊蔽塞,以為美國都像好萊塢, 來到這裡,才發覺錯誤。這時,家人遠在天 邊,同學,朋友也都不在身邊了,自己要面 對生活的一切。語言不通,出門無車,風俗 人情要自己去摸索。父母給了一張飛機票過 來,加上些許生活費,剩下的就要自己去求 生了。來美第一年,去Illinois Masonic Hospital 面試 intern。頂著 Chicago 紛飛的大雪,靴 子太薄,腳趾頭凍得發紫,轉了 bus,train, subway , 折 騰 三 個 鐘 頭 , 見 了 program director,他說的話,我沒有完全聽懂,我說 什麼,相信他也沒有聽懂,但他是仁慈的, 錄取了我。隔年,我申請 Univ. of Chicago 的 麻醉科,那系主任也是寬厚的,他收了我, 我是要感謝他的,芝加哥大學的頭銜,在我 以後的工作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當年在台大醫院實習,麻醉科輕輕帶過 毫無印象,此時卻認真考慮成為終身職業。 考慮到麻醉科不用和病人說太多話,可以藏 拙不流利的語言,又不用開診所,省去那份 麻煩。當時麻醉科還是高危險的專科,出事 了都是人命關天,比較冷門。有拜於後來高 科技的發展,使麻醉越來越安全準確及科學 化,各種電子儀表的操作,如同駕駛飛機, 年青人喜歡了,瞬間麻醉科變成了熱門科 系。 遷往加州的念頭是1980年,父母來舊金 山灣區定居,當 Chicago 冬天冰雪風寒,加 州卻是陽光高照,我們決定西遷了。這是我 一生中最好的選擇之一。灣區天氣四季如春,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87

風氣開放蓬勃,文化多元包容。 來加州後,加入 Kaiser Hospital 是一項 正確的決定。在80年代,private practice是主 流,而 Kaiser 是 pre-paid 系統,被認為是 social medicine , 還 遭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排斥,但我喜歡她的經營管理, 我的上下班時間安排明確,可以兼顧家庭, 麻醉科不受外科擺佈,可以獨立判斷。多年 來,美國的醫療系統經過幾番變化,証明了 Kaiser 的勝出,Kaiser 成了今日醫療系統的 模範和年輕醫生的嚮往。 正當工作穩定,孩子成長,卻遭到人生 最大挫折。先生在發現罹患肝癌後三個月便 匆匆離世。晴天霹靂,措手不及。收乾了眼 淚,重新立下今後生活的目標,工作不可以 有差錯,孩子的學習不可以有閃失,其他都 可以從簡。日子過得是秒秒必爭,又有太多 的事須要去學習,去處理。人生有三大痛, 少年失怙,中年喪偶,老來喪子。我經歷了 其一。當工作上麻醉出現危急,眼前浮現的 是三個兒女的臉龐。下了班,馬不停蹄的接 送三個孩子音樂,体育等課外活動。兒子曾 說過,他是自己長大的。似乎媽媽總是不在 家,他們要自己學著獨立解決許多問题。這 個問題在小女兒身上尤為明顯,她習慣從錯 誤中學習,自主獨立,膽大冒險。

與媽媽、兒子在家中


88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我真的要感謝父母給我一個健康的身體 和面對困難的勇氣。也要感謝三個聽話的孩 子。尤其老大,長姊如母,當了半個媽媽的 責任,她成熟,能幹,又勤勉,弟妹的功課, 以及後來申請大學,都是她在照顧。有時, 我不禁問自己,她是我的女兒?姊妹?有時 更像我的媽媽。當她獲得 Stanford 的入學, 我哭了,她多年來的努力得到肯定,給弟妹 立下一個模範,但我也少掉家中一個最得力 的助手,最忠誠的參謀。 多年來雖然是家庭事業,一肩雙挑,還 是不忘環遊世界,走遍中國,擴大自己的視 野與胸襟。灣區是個臥虎藏龍的地方,我們 有幸認識了北京來的蔡星儀老師,四年中給 我們上完了中國美術史的課程,又帶著我們 回去看畫展,一窺中國文化精華。一幅千年 留傳下來的北宋「清明上河圖」 ,我們就親眼 看了三次真品。僅此,人生已足矣。

與大女兒、小女兒相聚

大女兒的三個小外孫是我的最愛

如今,兒女已長大自立,選擇了他們喜 歡的事業,職場上也奮鬥了四十年。回顧這 一生,無論成敗,都有權休息悠哉遊哉過日 子了,在享受兒孫繞膝的快樂,也面臨了父 母的衰老。生老病死,是自然的規律。在未 來的日子還有多少困難,我不知道。但不要 逃避,而勇敢去面對,會使你更加堅強。 唐名建脫稿於 2013 年 10 月

2012年紐約台大醫學院年會與曉青、素貞重聚

In St. Petersburg 2012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89

唐名建 南印度 古文明之旅 在接著的十天旅程中,我們換乘了 4 次 飛機,換了 4 個地陪、司機,長途跋涉開了 5 天車子,都沒有出差錯。導游盡心盡力, 十分敬業。司機在擁擠的大街小巷,迴轉的 山路上,穿梭自如,純熟的技術,近乎神勇。 南印度近五、六百年來,因地處航海發 展的要道,商人、教士、殖民國相繼而來, 形成多元而開放的文化。又有那氣候良好的 山陵與迷人的海岸,更使得生活多姿而富情 趣。高科技的來臨,城市紛紛改頭換面,處 處可見興建高速公路,人民生活與世界接 軌。 在 Kerala 邦,可說是全國最進步的地方, 幾無文盲。有 50%的人是基督教徒,在北方 看到街上游走的聖牛,浪牛,這裡全看不見 了。基督徒是可以吃牛肉的,那些北方的牛, 最後都成了南方人的桌上佳餚。 雖然南印度行的計劃已經反覆的研究了 幾十遍,一旦成行,仍不免有幾分緊張。 我們一行四人在 1 月 23 日告別了北印度 團 友 , 天 未 亮 就 趕 往 Delhi 的 機 場 去 Aurangabad。許多印度負面的評語使我們格 外警惕,團隊中征亮特別仔細周詳,又有美 惠坐陣,洞察先機。憲新也是個謹慎小心的 人,我們曾多次共同出游,頗有默契,都是 好夥伴,想著也無須恐懼。飛機準時起飛, 安穩的到達了 Aurangabad。導游、司機均 早已等候在機場,我們放下第一塊石頭,展 開了我們的南印度之行。

Auranga bad

從 Aurangabad 出了機場,車行兩小時, 到達了這座落在林木茂盛的溪谷中的 Ajanta


90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石窟,這時氣候也悶熱起來。Ajanta 石窟始 建於 2BC,正值阿育王時代,屬於佛教石窟。 洞窟近似修道場所,而非寺廟。鼎盛時期, 洞窟居住了幾百人,到了 7AD 後被荒廢,直 到 1819 年被英國士兵狩獵時發現。長達 1000 年的遺棄,使它精緻的佛教藝術得以保存。 Ajanta 壁畫多以描述佛祖的生平與前世 的 佛 本 生 故 事 , 以 及 笈 多 王 朝 ( Gupta Dynasty)時人民生活及街景。壁畫採用當地 礦物為顏料,從人物臉部神韻、衣飾到日常 生活,天花板上的花草都栩栩如生,令人讚 嘆,是印度古代壁畫重要的代表作。如“難 陀昄依”中,難陀王妃聽到其夫昄依佛教時 的哀傷昏倒的神情,充分反映了內心的刻畫。 “公主梳妝圖”中,對人體描繪的精確。“太 子及王妃飲酒圖”色澤鮮艷,神態自若,可 看出笈多王朝正值印度古典文化的巔峰。石 窟雕刻精細的佛像浮雕,也是印度佛教石窟 藝術的巔峰。壁畫及雕塑均為佛教藝術及世 界繪畫的經典。

Ajanta King Mahajanaka, having hear the wise words of the sage and returned to the palace, decides to renounce the worldly life. Here, he is announcing his decision in the palace, his mother standing behind him. Mahajanaka jataka, cave 1, north wall.

Bibi Ka Maqbara

Bibi Ka Maqbara is situated 5 km away from Aurangabad. Aurangazeb's son, Prince Azam Shah built it in 1678 in the memory of his mother Begum Rabia Durani. This mausoleum is a replica of the famous Taj Mahal. Despite the layout and surrounding of the tomb is very much similar to Taj Mahal, somehow the architecture fails to produce the magic of the Taj due to budgetary constrains. Hence, it is considered to be a poor imitation of the Taj Mahal. The chief architect of the monument is a Persian called Ustad - Ata - Ullah. The inscription on the walls of the tomb reveals that it cost precisely Rs. 665,283 and 7 Annas to build this monument. Bibi Ka Maqbara has four towering minarets like Taj Mahal. An octagonal lattice-screen of white marble surrounds the raised plinth supporting Rabia Daurani's grave inside the tomb. The tips of its pillars are made of red stone. The monument becomes so beautiful when its reflection falls on the water as soon as the sun's first rays fall on it.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91

Ellora Cave s

Kailasanatha Temple, (Cave 16) View from the top of the rock

Painting of the mountain of Ellora, by Thomas Daniell (1803)

Ellora Caves 是 7 世紀到 11 世紀開鑿的 宗教建築,石窟內有精緻的雕刻。這時期佛 教已式微,進入大乘佛教末期,雕刻風格已 偏離了笈多王朝時的古典主義而走向巴洛克 式複雜華麗的跡象。而印度教蓬勃發展,耆 那教崛起,看出當時社會包容各種宗教的普 世價值。 其中最有名的是 16 窟的 Kailasa Temple。 這座神廟是 8 世紀古印度國王為紀念戰爭勝 利而建,費時 150 年完成,祀奉濕婆神。 Kailasa 是喜馬拉雅山中的一座神山,傳說是 濕婆隱居的地方。

這座神廟的建築壯麗豪華,雕刻精采絕 倫,誇張、富戲劇化、有生命的活力,鬼斧 神工,令人嘆為觀止,是印度岩鑿神廟的顛 峰之作,也是世界建築藝術史上的一處豐碑。 耆那教形式上仿印度教石窟,但規模不如其 宏偉壯麗。 第 32 窟稱因陀羅瑟帕,建築雕刻最為精 美華麗。在雙層列柱大殿的壁龕中,雕刻有 一尊高達 17 公尺的尼犍子石雕像,尼犍子即 是耆那教創教始祖 摩那的石雕,坐於蓮 花台,蓮花台下有金剛座,為印度耆那教第 22 代祖阿利濕塔米內的作品。另外兩位大教 長 — 巴濕伐那陀和戈摩達希瓦爾的雕像是 裸體像,腿臂上纏繞著藤蔓,長髮披肩,象 徵著耆那教苦行不渝的精神。

Shiva-Parvati seated on mount Kailash, while Ravana tries to lift it.


92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Mumbai 孟買---少了那份德里沈重的歷史包袱, 也沒有 Varanasi 的髒亂,是一個繁華的現代 城市,同時也是亞洲最大的貧民窟。當年英 國東印度公司設址於此,使孟買成為商賈雲 集,經濟繁榮。在市區,看到許多歐洲風格 和英國哥德式的建築。維多利亞火車站外表 裝飾華麗,精細的雕刻,如同宮殿;是全印 度最能代表維多利亞哥德式建築,也是英國 統治印度時期的代表建築。

Victoria Terminus, Mumbai World’s Finest Railway Station It was built as a new railway station on the location of the Bori Bunder Station in 1887 to commemorate the Golden Jubilee of Queen Victoria.

孟買的地標是印度門(Gateway),有時 被稱作 Taj Mahal of Mumbai。建於 1911 年, 面臨阿拉伯海,是為紀念英國國王喬治五世 到訪而建。旅客經水路抵達孟買,首先看到 的就是這座印度門,象徵著大英帝國的權力 與偉大。

Gateway of India

印度門是一座 Indo-Saracenic Style 的建 築。有 Muslin 的拱門,加上 Hindu 式的裝飾。 從印度門乘渡輪一小時,可達象島石窟 (Elephanta Caves) ,鑿於 5AD-8AD。此時 值笈多王朝晚期,風氣自由開放,佛教衰落, 印度教興起,藝術普遍受重視。石雕主要是 印度教濕婆神的神話故事。 最有名的是 Trimurti,濕婆神三面像。 中間是笈多佛像,臉部祥和、寧靜、智慧, 象徵保護(protector) ,右邊為化身女性的濕 婆,手拈蓮花,姿態優美,象徵創造 (creator) , 而左邊為化身男性的濕婆,面目猙獰,頭髮 圍繞蛇群,象徵破壞(destroyer) 。這座經典 的雕像堪稱印度雕塑藝術中最傑出的作品。

Dedication ceremony of the gateway, 1924

Trimurti sculpture(20 feet - 6.1 m - high)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Che nnai

Mysore Palace

93

Five Rathas in Mahabalipuram

Mamallapuram 遺址在孟加拉灣的海岸邊, 是 7 世紀 Pallava 國王所建。巨石神壇,五部 戰車神廟以巨石雕刻而成,象徵五位英雄人 物。戰車埋於沙堆中達數百年,直到 200 年 前才被英國人挖掘出來。 岩石雕刻最有名的是 Arjuna’s Penance (阿周那的苦行) 。巨大浮雕上恆河從天而降, 骨瘦如柴的阿周那單腳站立,濕婆神站在旁 邊,而眾神、獸都來見証。千年以來,石雕 的傳統仍然在此繼續著。Mamallaparum 因緊 鄰孟加拉灣,在 2004 年的南亞海嘯曾受到嚴 重打擊,現仍在恢復中。

Arjuna’s Penance (阿周那的苦行)

Mysore Palace

Mysore Palace, illuminated for the Dasara festival. Dasara, also called "Navaratri", is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festivals celebrated in India. This is celebrated for 10 days in Southern parts.

Mysore Palace 是除了 Taj Mahal 外,在 印度最有名的景點。Mysore 王國自 16 世紀 以來就統治該地,19 世紀被英國人控制,成 為傀儡王國。1947 年印度獨立後,Mysore 皇 宮大部份由政府接理,但仍有一部份留給皇 室家族居住。 皇宮始建於 15 世紀,幾經毀壞重建,最 近的一次完成於 1912,然後加建完成於 1940。 Mysore 皇 宮 最 近 的 一 次 重 修 是 英 國 人 Henry Irwin 所 設 計 , 是 融 合 了 Hindu 、 Muslin 、 Rajput 、 Gothic 的 Indo-Saracenic revival。宮內盡是精美的木雕,象牙鑲嵌的 房門、傢俱、拼花玻璃窗、瓷磚、金銀用具, 美不勝收。


94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Mysore 更有名的是它的繪畫。Mysore 繪畫可上溯到 Ajanta 時期 (2BC-7AD) 。 歷任 Mysore 國王對藝術、文學、建築、哲學 及宗教的推崇,使得 Mysore 繪畫在印度藝術 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Mysore 繪畫高雅而精緻,多以印度神話 故事為題材。皇宮內的許多肖像,歷史場景, 壁畫等等均精美至極,不亞於歐洲的皇宮與 名畫。

Ooty 18 世紀,英國人從當地部落奪得此地。 英國總督喜歡此地的森林氣候,因此將這塊 丘陵地迅速發展起來,而幾乎完全被英國公 民占據,有權勢的英國人在這裡修造了上下 山 的 公 路 和 複 雜 的 齒 軌 鐵 路 系 統 。Nilgiri Express 鐵路就是英國人所建的印度最老的 山區鐵路,2005 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它列 入世界遺產。 這裡高山緩和,氣候宜人,植被豐富。 山上有許多茶園和桉樹,山裡許多地方被劃 為國家保護森林。有許多珍禽異獸,奇花異 草,更是觀鳥的天堂。

19th Century Mysore Painting depicting Krishna with his eight favorite consorts

Nilgiri Mountain Railway train climbs past Kateri Road

Mysore painting

Ooty Mountain Train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Kochi Kochi 最早由中國人開發。鄭和下西洋, 就多次停留 Kochi。五個世紀以來,各國商人、 傳教士,相繼而來。十七世紀歐洲大航海時 代,帝國主義前後駐腳於此。各個族群、宗 教、貿易,都在此交會而留下足跡。 在 Fort Cochin 最 重 要 的 建 築 是 St Francis Church,建於 1502 年。簡潔的立面, 成為後來許多印度教堂的原型。還可看到許 多葡萄牙、荷蘭、英國各種風格的歷史建築 混雜一處。如今這許多建築改成民宿或餐廳, 成為旅游一景。

95

舞蹈於一身。故事以印度史詩 Ramayana、 Mahabhaeata 及印度教經典 Purana 為主。不 外乎正義與邪惡、富裕與貧窮、戰爭與和平。 Kathakali dance 的表演從演員化妝,穿衣服 就開始,不同的角色都有不同的妝。如綠色 代表英雄,紅色用在皇室,黑色代表惡魔。 舞劇開始先是說書人講故事,然後一位演員 示範臉部表情動作,最後舞劇才開始。演員 不必說話,全靠雙手的姿勢和臉部的表情。

Chinese fishing nets

St Francis Church in Kochi

Fort Cochin 的碼頭,可看到宣傳 Kochi 最多見的中國漁網(Chinese fishing nets) 。 由巨大木柱,繩索,網子組成。在漲潮時放 入水中,十分鐘後再拖出水面,收成魚蝦。 在夕陽餘輝的印照中,成了一幅最美的圖 畫。 Kathakali Dance-- 15 世紀起源於南印度, 16、17 世紀廣受喜愛而發展成印度慶典的酬 神戲碼。它融合了文學、音樂、美術、戲劇、 Kathakali dance


96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Backwaters) 。這是一片面臨阿拉泊海的土 地,由於低於海平面,海水倒灌,形成了無 數大小湖泊與水道。遊客乘著船屋,駛離了 喧鬧的市區,進入這幽靜的湖區。遠方天水 一線,近處的岸邊,茅草小屋,散落在紅花 綠葉中。婦女在河邊搗衣,孩子們光著身子 游泳,男人們划著獨木舟,載滿了椰子,忙 進忙出。還有那數不盡的水鳥,自由飛翔。 黃昏了,看著成群結隊的倦鳥歸巢,早晨又 精神抖擻的出來覓食。此情此景,你不要做 什麼,盡讓輕風拂面,看著水波盪漾,欣賞 著眼前美好的風光,就是最好的享受。若是 詩人墨客,又不知會生出多少靈感,寫出多 少優美的詞句。

Backwaters in Kerala

To view a PowerPoint presentation of this South India trip, you can go to the following link: https://app.box.com/shared/ta9lq23h78cpay7hmhf4

唐名建 2013 年 1 月

Houseboat in Kumarakom

而最令人難以忘懷的當屬迴水潟湖了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97

蔡景仁 台北−西柏林 −台南

住院醫師的選科 1973 年台大醫科畢業的前後時代,正是 台灣醫學士一窩蜂地湧到美國當實習醫師的 熱潮,每屆至少有四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以上 的人選擇出國。雖然我也和大家一樣去考 ECFMG,也通過考試,而且成績還不錯,但 當時並沒有出國的打算,也就沒有出不出國 的困擾,但是對留在台大醫院當住院醫師的 選科,則確實有些煩惱。家父很早就在台大 醫院任職藥劑員,他常常聽說或看見許多大 教授們的豐功偉業,有些在學術上成就非凡, 有些則是生財有道、名利雙收,每種類型似 乎都有令人羨慕之處。家父頗屬意我選擇當 時熱門科,如外科、婦產科,不然內兒科也 不錯,但是我有不同的想法,我的身材、體 力和健康狀況可能無法負荷需要有超人體力 的外科系職務,而內科系則由於內科的分野 (即今之次專科)太廣泛,想要全面連貫又 得精通,可能是我能力所不及。當時的金字 塔型淘汰與升任主治醫師的競爭相當激烈, 除非能力特別傑出,不然就要如諸多流言所 傳,具有先天總住院醫師(Congenital Chief Resident)的特殊背景,步步升遷才比較有保

障。再加上內科各流派紛擾不斷,難免讓我 未戰就先有挫折感。至於小兒科,則早有畏 懼,也就完全不考慮。幾輪篩選評估之後, 就剩下神經精神科了。當時的神經醫學混沌 初開,單純的想法是,只研究一個腦,比較 簡單吧!同時也想起學生時代,鄭聰明教授 神經解剖的課程十分吸引我,也曾利用暑假, 在解剖室練習製作大腦切片標本,對於神經 精神科的臨床課程和實習也相當用心學習, 尤其是洪祖培教授的神經學課程,對我更是 充滿了魔力,於是心裡盤算著,在小科人數 少,可能會比較沒有人事的問題,也沒有如 同大內科的紛擾,縱使自覺不是走精神科的 料,但至少神經科的部分是迷人的,於是決 定選擇神經精神科,做為日後一生的志業。 神經精神科的時代 在神經精神科的訓練偏重於精神醫學的 訓練,許多前輩也大多選擇精神科,之後幾 年才有以神經科為取向的住院醫師,如宋成 銘、賴其萬、施茂雄等學長,難能可貴的是, 這些學長們都具有相當的親和力,他們的學 識、工作熱忱都深深的吸引我。當時洪祖培 教授正在準備出書,一連串的神經學各系統 的檢查方法陸續出籠,而我因已有一些自身 的臨床經驗,再加上廣泛的閱讀參考書籍, 也在整理屬於自己的系統,為此而買了不少 的書做為參考,但總恨不得收集得比他的更 為完整。我會仔細的閱讀洪教授的著作,也 因此曾多次指出其中的印刷錯誤等,這段期 間,我幾乎是以二樓神經精神科辦公室為家, 聽說這還成了後進們茶餘飯後的聊天話題,


98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只是他們不知道我當時在做些什麼。 神經精神科一直以精神科為主流,由於 編制的限制,能夠給予神經科醫師當主治醫 師的機會十分有限,何況在我之前的學長們 也都非常優秀,因此在擔任住院醫師時,我 早就不期待升任主治醫師。主觀上,當時世 界上的神經醫學早已逐漸蓬勃發展,因此在 大雜燴式的神經科訓練之後,未來應該是走 入神經科次專科的時代,當時看不出台大神 經精神科可以提供這樣的訓練,因此在即將 升任總住院醫師時,便開始思考未來的去 向。 留德的經過 1976 年 10 月左右,我參加班上一位同學 的婚禮回家(已忘記是誰) ,因為席上喝了些 酒,有點微醺,就懶洋洋的躺在沙發上翻閱 報紙。無意間瞄到德國文化經濟中心提供獎 學金留學德國的廣告,突然精神為之一振, 想起我大學時代不是學了不少德文嗎?雖然 大多數學長與同學們都湧往美國,除了語言 的關係之外,當時美國的醫學也得利於第二 次世界大戰之後吸收來自歐洲的人才,再加 上六、七十年代經濟起飛才急遽發展,但歐 洲才是近代醫學發源地,為什麼不到歐洲看 一看?因此當機立斷,決定去報名應試。台 大醫院的師長中,只有早期的江萬 教授(泌 尿科)及之後的洪文宗教授(小兒外科)曾 在德國進修,於是我很快地就去拜訪洪文宗 教授,他還問我德文學得如何?洪文宗教授 主動熱心地帶我去拜見一位德文專家張國治 教授,原來就是「工程德文」一書的作者。 我與張教授毫無關係,但他卻願意特別花時 間指導我,還幫了我許多忙,實在非常感動。 在我順利通過德文筆試後,還需提出要

December 2013 進修的領域、追隨誰?這又讓我必須審慎整 理與思考未來的方向。在我擔任資深住院醫 師時,會負責神經科門診的複診,因而接觸 到不少長期來拿藥的癲癇病患,病歷上除了 初診時,有較詳細的病歷記載外,之後大部 份都是“Ditto”, 不再有詳細的發作記錄, 因此很難知道真正的診療品質。為此,我自 己設計了 Protocol 來收集資料,準備整理分 析門診癲癇病患的資料,了解癲癇病患的臨 床狀況,同時也一方面收集與閱讀有關癲癇 的文獻。在這樣的因緣之下,讓我憶起曾看 過一位德國作者的文章,於是趕緊把文章找 出來。當時心想,這位德國作者能把他的研 究投到英文的醫學雜誌,應該是個很活躍, 同時具有國際眼光的學者吧!接著再找尋他 的其他相關論文後,發現他的確專精於癲癇 的臨床觀察研究,就這樣,我決定指名要追 隨這位德國學者 Prof. D. Janz 學習癲癇學。 德國文化中心在獲得 Prof. D. Janz 同意指導 我的訊息後,便通知錄取。由於德方要求五 月就要先到德國佛萊堡歌德學院學習德文, 因此我必須提早離職,承蒙神經精神科陳珠 璋主任及楊思標副院長的同意,才得以提早 結束總住院醫師的職務,而於 1977 年離開台 大醫院,開始我的留德生涯。 德國經驗 德國的大學採主任教授制,一個科內只 有一位教授且為終身主任。Prof. Dieter Janz 的屬下認為他是個很不容易相處的人,他的 批判比一般德國人更為銳利,對於新知的追 求非常熱切。討論時,他時常提問,有時他 會先說: 「我可不可以問個愚蠢的問題?」事 實上他的腦子時時在動,尋求問題、發掘主 意,並且保有廣泛的興趣。他知道的就會說 得很肯定;不很確定時,也就有所保留,但 是會再找資料確定。德國人很注重師徒關係,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他對屬下很愛護,而且會刻意栽培,為他們 創造機會,將下屬由德國國內的場合帶到歐 洲場合,最後推向國際舞台。Janz 就是這樣 的大老板,很鼓勵、支持他的屬下在癲癇的 不同領域中去發展,並成為該領域的龍頭, 而他本人還是繼續向自己興趣的領域發展, 因此也就不怕自己弟子的國際揚名,這種寬 大的胸懷,在台灣的醫界可能只是鳳毛麟角, 而 Janz 也因此帶動了他在德國及德國在國際 上癲癇界的聲望。在德國期間,除了學識上 的學習,也感受到德國學者對於知識追求的 態度,他們細膩、善於敘述、歸納,又十分 理性、具有創造性,對問題十分好奇,對追 求事情的真理鍥而不捨、追根究底,人際關 係上則一切就事論事。

99

重新燃起返台服務的念頭。終於在 1988 年初, 返台協助成大醫學系神經科設立,並服務迄 今。

「成大神經」(1988-1994),從成大醫院神經部 創部主任卸任時的紀念刊物,由我太太題字

自由大學 Klinikum Charlottenburg 神經科(House 18)素描, Prof. Dieter Janz 送給我的離別禮物

返台服務 1986 年夏天,在西柏林有一個由 Prof. D. Janz 所主持,主題為「癲癇,懷孕和兒童」 的國際性工作坊,我認識了一位曾長期留德 的日本教授 Prof. T. Tsuboi,當時與他相處了 3 周,因而有機會深入交談。他敘述當初返 日創業的經驗,也鼓勵我返台服務,使得我

-- 蔡景仁 –


100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薛俊興 我的故 事

畢業已經四十年了。 很快, 回想起來, 好像還在昨天校園的日子。 我有什麼好聽的故事嗎?沒有。只是很 感謝曉青同學的創意, 讓我們有一個和同學 溝通的園地。也不知道該寫些什麼,就說說 我自己吧。 畢業後, 在台北中華開放醫院和辜健智 一起做了一年的實習/住院醫師,也遇見了我 的太太。 第二年到美國新澤西州做 intern, 順利的進入小兒科的訓練。 畢業後到西維吉 尼亞州做小兒科主治醫師, 三年後轉到南加 州做新生兒專科研究員。 訓練完後在長堤醫 院當新生兒主治醫師,最後出來開業至今。 我很感謝上蒼的安排, 雖然生活偶而也有些

挫折,但真的沒吃過什麼苦。 有一次到新加坡旅行, 遇見辜健智。 在 臺大同寢室好幾年的室友, 又在中華開放醫 院當了一年同事,真高興又有機會見面,人 生真是何處不相逢。現在又是幾十年不見。 常常在一起不覺得,離開了會很思念。請珍 惜和您相處的人的每一刻, 特別是您身旁關 心您的人。 原本在長堤開小兒科診所, 就是一個人 開業。還好,剛開始有太太的幫忙,建立起 制度。工作是累了點,生活還蠻愉快。當時 有一位從夏威夷來的小兒科醫師想到南加州 開業,來諮詢我的意見。我跟他說,這裡機 會還很多,只要您認真,是個好醫師,一定


December 2013 有機會。 我好醫師的定義是什麼呢?學問好, 對待病人好,而且 available 隨時可以幫助病 人,就是這麼簡單。常常有小孩的父母來問 我,醫師還好當嗎?我會告訴他們,是的, 並鼓勵他們。 因為預付醫療/HMO 的快速成長,平添 了許多非醫療工作。 剛巧有位陳醫師來問我, 要不要聯合一起開業。這就是我們現在的 Karing Pediatric Medical Group。數一數日子, 也巳有十五年了。人與人的相處真的不容易, 但對得失不能斤斤計較,而且常常要把觀功 念恩放在心裡,多想人家給你的好處, 少點, 或者說不去想別人給你的不便,日子就好過 了。我也常鼓勵我們診所的員工,It is nice to be important, but it is more important to be nice, 這樣的工作態度。如此大家一起做事的 氣氛就比較融洽。我們同時也聯合了十幾位 醫師,組成了一個醫療網/IPA,幸而醫務所 的業務能夠正常運轉,要不然只是做別人的 苦力勞工。 很高興常常在醫學會時遇見老同學, 也 很羨慕和佩服許多班上的同學,站在重要的 崗位,領導醫學的前進和服務眾生。前一陣 子許金川到南加州來, 也了解了他在臺大醫 院的貢獻及為國人健康所做的努力。 我由心 的讚歎,您們真是臺大醫學院的學生。 最近參加一個由橙縣兒童醫院舉辦的醫 學講座, 發現一些默默在做研究的醫生, 在 基因遺傳學和免疫學的發展都有很大的進展 和貢獻,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會有更多 的預防針的注射,可防止老年痴呆,癌症的 發生。真是慶幸也恭喜他們。也發願,來世 要更上層樓,做個更優秀的大夫。 說到來世,您相信佛教嗎?在一個很好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01 的機緣,我參加慈濟義工醫療事務,偶而在 慈濟診所看小兒科病患, 也到遍遠地區學校 羲診。後來在同事的介紹,我去參加由福智 團体輔導的菩提道次第廣論。這本廣論,由 班長/善知識的引導而趣向成佛之路,離苦得 樂。在這裡我學到了業果的道理,如此因感 如此果。我們現在的行為上種的因就叫做業, 業決定一切,一定會感得相應的果,善業感 樂果,惡業感苦果;我也學到了菩提心,菩 提心的本体就是利益一切眾生。我上廣論的 第一堂課是前面提到的“觀功念恩” 就是用 心觀察與思惟他人對我們所做的,付出的關 愛和好處,同時發自內心對他感恩,並升起 效法之心。我覺得如果我們能夠認真去實習, 將可改善許多人際間的關係。我的學習佛學 只是一個初入門者,還請大家多多指教。 多年前有機會參加由苗老師領導的外丹 功運動,以後每週六早晨都開車四十五分鐘 到聖蓋博市和唐老師,黃老師練習,持續了 七、八年。後來在福智團体學習指壓,在網 上 也 找 到 了 適 宜 的 健 身 操 , 蹲身甩 手 功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Uvih836p4M&feature=related 312 經絡法) 和李鳳山師父的平甩功養生法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YYLXrE181k)。現在每 個週日都和一些朋友和兄弟在附近公園練功, 運動。我們都已上了年紀,身体的健康是最 重要了。我覺得如果有機會練練外丹功,太 極拳(任何一種功夫都行)對身體都應該很 有幫助。蹲身甩手功和平甩功都簡單好學, 大家不妨上網看看。我現在還沒退休,只是 把腳步放慢了些。上班、學佛、練功,也算 是很享受吧。 謝謝。 薛俊興合十


102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王大鈞 畢業 40 年囉! 對我同 學敘述的生涯 回顧

畢業,我做了一年野戰砲兵營的少尉軍 醫。從馬祖西莒退伍回來三個月,就不幸遭 到意外喪父之痛。身為家中長子的我,一夜 之間成為家中支柱。 當時我在母校台大醫院外科 R1,弟妹三 人都尚在大學念書,只能放棄原先在台服務 一年旋即赴美 Connell 大學醫院 Internship 的 計劃。三年之後我和賴雅薰結婚,次年有了 長子惟澤,相信他是世上最可愛的孩子之一。 隨著孩子出世我也順利完成台大醫院神經外 科訓練。由於神內洪祖培教授的推薦,經外 科許書劍教授同意,我進入了台北市立仁愛 醫院,成為年輕的神經外科主任。但學能不 足的自我欠缺感卻與日俱增。次年(1979) 我就隻身赴英國倫敦大學神經醫學研究所進 修 ( Institute of Neurology, Queen Square, London University, London) ,試圖補足當時 在台灣訓練的不足。參與了許多當年最先進 的神經醫學課程。次年(1980)進入研究所 附 醫 The National Hospital 的 神 經 外 科 (Gough Cooper Department of Neurological Surgery)開始我 PhD 的進修。同年得到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 (MRC)每年 12000

英鎊的高額獎學金,才得以將家人接到英國 同住。此時我也有了次子惟新(又是一個可 愛寶貝)。一年之後(1981),很幸運地我的 英籍教授 Lindsay Symon 同意我回到臨床工 作。一面工作,一面求學。 我 1984 年順利完成 PhD,拿到倫敦大學 clinical lecturer 的工作,但一心想回台灣照顧 父親留給我的一家老小。1985 年我受張昭雄 學長(時任院長)之邀,回到台灣長庚醫院 擔任神經外科主任,同時開始任教長庚醫學 院。回台之後我將自己的志業就定位在神經 外科年青醫師的訓練工作。我只想做個好教 練,看著選手們在競技場上風光奪標。從此 我就坦然立足在名利之外。這些年,經歷了 長庚、新光、北醫附醫。也教過了長庚醫學 院、陽明醫學院、台北醫學院,我造就了超 過 30 位優秀的神經外科醫師,如今散在台灣 各區。他們是我的光榮,也是我自認的最大 成就。因為我很早就定義了成功事業應該是 “Someone who can continue”。 在長庚醫院的 4 年裡,有幸在經營之神 王永慶先生的身邊,頻頻接觸中我有了清楚 的成本效益觀念。從此不再浪費時間、精力、 金錢、物質。也養成了極簡的生活習慣和享 受工作的生活方式。當時充滿熱情、試探、 冒險、挑戰的日子,沒想到因為和張昭雄學 長觀念不合之下,毅然放棄了長庚醫院的工 作。也帶著家人離開台灣,移民到紐西蘭的 Auckland。 本想就此乘桴浮於海,遠離嘈雜,安靜


December 2013 的退休,將孩子們養大,善盡作為一個生物 個體的責任。但又因為因緣際會,23 年前 (1990)我參與了新光吳火獅紀念醫院的籌 建;因而學會了醫院籌建,也將經營管理一 個專科擴大規格到一間醫院。此後我多了一 項專長,參與了許多醫院的籌建、擴建、整 建和收購的工作。 1992 年新光醫院初成立初期的 28 位科 主任,我引進 15 位。在將士用命之下,醫院 運轉也堪稱是一個意外的好結果。但不幸,2 年之後,不知真正為何我被當時院長洪啟仁 教授“開除”。遭遇到生平第一次被人解僱 的挫敗。從此我的醫學之途開始步入艱辛。 在半放棄的情況下,意外地又開拓了許多其 他領域的冒險。 1996,沉寂 2 年之後,又偶然接下了北 醫附醫神經外科主任,在北醫教學相長。又 訓練了數位極優秀的年輕神經外科醫師,如 今已在不同醫院擔任神經外科主任了。 為了家庭,我 R2 就開始合夥生意。經歷 了進出口、製造業。值得一提的是,為了興 趣,我曾擁有一間室內裝潢公司逾 20 年。 2001-2005 在中國江蘇省作土地開發,蓋了一 批房子。同時也在上海市整修了 26 幢上海老 洋房。18 年前(1994)開始涉足金融,在基 隆市第二信用合作社擔任理事至今年。也因 而 有 了 資 產 管 理 服 務 公 司 的 成 立 ( AMC Service Co. )至今也超過 10 年。2012 年在中 國浙江省嘉興市參加了世合新農村田園小鎮 的造鎮計畫,籌建一所社區醫院和千戶銀髮 退休村的規劃、興建和經營。 轉眼間,孩子們也隨著我頭髮的變白變 少都長大了。惟澤、惟新都很爭氣,分別在 倫敦的 UCL 和 LSE 拿到了建築博士學位,一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03 門三個英國倫敦博士,一時也在親友之間傳 為佳話。 人到 65,依然很健康,感謝生我的父母, 感謝周遭愛我助我的朋友。在此真的希望我 們能經常快樂、健康地相處相聚。套一句老 詩句,只是稍加修改: “夕陽總是無限好, 咱們又哪怕近黃昏”。 共勉之。 大鈞 筆 September 4, 2013


104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王青典 (中原靖典) 畢業四 十年感言

後知後覺、知足常樂 -- 王青典 --

三男小孩出生時,全家在我醫院病房照的。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05

王慶豐

各位醫師同學: 大家好!很抱歉,畢業 40 年來都不曾參 加過同學會,真是對不起,敬請原諒!我是 一個中等資質的人,能夠唸到醫科,是靠死 K 活拚加上運氣好來的,由於自小就跟人拚 成績,爭名次,斤斤計較於分數,所以養成 了只顧自己,不顧別人,只要自己成績好, 其他什麼都不管的自私自利的精神,加上個 性孤僻,更形成了高傲自負,一副盛氣凌人 的壞習氣,所以在班上我很少跟同學打交道, 也從不參加班上的任何活動。我並不是一個 有志要讀醫科的人,當我高三得知可以獲得

送的同學被叫到教務處去詢問意願時,我說 出想讀醫科的志願,看到站在旁邊的那位同 學,手指頭微微發抖,聲音稍微顫抖地說: 「那我就放棄保送好了。」因為那位同學一 直有志要讀醫科,我如果唸化工,他就有機 會。當時我心裡很難過心想:同學,對不起, 我不是故意說謊。所以就是這樣迷迷糊糊進 入醫科的。大四那年,有一天傍晚突然覺得 很累沒胃口,八點多就上床睡覺,詹金興醫 師發現情形不對,拿體溫計一量,竟達 40 度 C,於是就由他及同寢室的胡清淵醫師、劉明 朝醫師共同陪我到急診處,才發現得了肺炎, 此後陸續由他們陪我到急診作完整個療程, 此恩此德,永銘於心,在此特地向他們作誠 摯的道謝。大學畢業那年的 7 月 1 日即到馬 祖 862 陸軍醫院去當內科醫官,雖是馬祖的 總院,但剛去時卻很忙,白天門診查房,夜 間急診再加上軍雜務,弄得筋疲力竭,完全 無法看書,我們幾個醫官向院長提議 8 月份 想回台考執照,院長一口就答應說沒問題, 老醫官卻對我們說,別高興太早,院長只是 安慰你們而己,按慣例,到外島去,沒滿一 年是不能回台的,我當時心裡很慌,因為明 年退伍時豈不是要失業?好在院長仁慈寬厚, 破例把我們全都放回台,不過已一個多月都 沒看書,萬一執照沒考上,不知道今後的日 子將怎麼過,因為全醫院的人都知道我是台 大畢業的,後來執照雖考上了,但成績卻很

保送時,母親對我說,聽說化工系的出路很 好,薪水很高,你去讀四年,就可以出來賺 錢養家,所以就對同學宣布想保送化工系, 後來經過許多親戚朋友的勸告,在臨決定前 的兩天,母親才叫我去讀醫科,母親當時因 為聽說醫科要唸 7 年,還要實習一段時間才 可以出來開業,又要花很多錢,家境又不好, 才執意要我念化工。當我們幾個可以獲得保

難看,幾乎每科都只 60 幾分而已,剛好從鐵 絲網底下爬過去,老醫官事後告訴我說,你 們要感謝院長,這是從來未曾有的事,要知 道!馬祖是前線,醫官全回台去,萬一這期 間馬祖發生戰爭,醫院沒醫官,院長是會被 槍斃的,院長的大恩大德,我這一生永遠感 激他。回到台大內科當 R1 時,有一段時間輪 調到 6C 病房去,某天下午去校總區擔任體檢


106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工作,忘了在黑板上標明行蹤,很不巧地, 我的一位病人突然發生急性心肌梗塞,醫務 室連續緊急廣播我的名字,剛好吳國鼎醫師 在附近,立刻就專程趕往醫務室問明原由後, 然後就直奔病房進行搶救,這種大慈大悲的 精神,大公無私的行為,永遠是我心目中的 『菩薩醫師』 ,他雖已過世,但典型在夙昔。 R1 一年後,就回新竹財團法人新生醫院去上 班,目的是準備開業,對於「仁心仁術」 、 「濟 世救人」當時雖然有這些觀念,但主要還是 想趕快開業賺錢買一間房子,因為 29 歲之前, 我所租住的房子只要颱風一來,屋頂就被掀 掉一部分,屋外狂風暴雨,屋內也是風雨滿 樓,還有一次一片泥土與稻草合併竹子的牆 被吹倒了,整個二樓泡在泥堆中,泥水流一 直往一樓氾濫,平時二樓不能住人,因二樓 地板只是一層木板,久了就腐朽,在二樓不 可隨便走動,否則很可能踏破朽木而踩空, 下雨時一樓要放些木板,否則滿地泥巴水, 地震時更心驚膽戰,深恐房子垮了,更不方 便的是四家共用一間廁所,因我們的後門都 相通,所以上廁所常常要排隊,就是再急也 得忍,晚上上廁所要持一盞油燈,下雨天要 戴一頂大斗笠才能進去,29 歲以後所租的房 子是水泥建的,安心多了。在新生醫院上班 時,經媒人介紹,母親到新竹竹蓮寺去抽了 一支好籤,雙方家長帶著自己的子女到一家 餐廳去對看,彼此都沒意見以後,很快就結 婚,中間沒有經過羅曼蒂克的戀愛期,為了 保密結婚的日期,我到結婚的前一天才向院 方請婚假 7 天,結果醫院董事長大怒,認為 我這樣太過份,他連請代診的醫都來不及(當 時內科只有兩位醫師而已) ,所以就在我結婚 那天下令部屬告訴我從此以後不必再來上班 了。醫院上下沒人敢告訴我這件事,婚後我 還傻傻地去上了大約 2~3 星期的班,後來有 人覺得我這樣做白工下去不是辦法,才透過 我姐夫告知早已被開除了。俗語說「禍福無

December 2013 門,唯人自招」自己闖的禍要自己承擔,失 了業只好自己開業,但所租的房子是在一條 不太好找的巷子裡,外面馬路邊的房租又不 便宜,開業後也不保證有足夠的顧客上門, 因此只好硬著頭皮就地掛牌門診,苦撐幾個 月後,遇到流行感冒,患者突然直線上升,2、 3 個月都居高不下,從白天門診看到半夜的 急診,由於太過疲累,有一天來了一位病人, 臉色看起來就不對,照理說應該趕快跟他轉 院的,但我失去了警覺性,只開了一些感冒 藥,打了一支 Bena 及 VitC 就讓他回去,病 人回去後連藥都還沒吃就過世了,家屬一狀 告上法院,這件事立刻被登上中國時報及聯 合報的地方新聞版,我堅決不認錯,家屬告 訴我說我是同情你,才堅持走法律路線,不 然的話,有人勸我用黑道對付你,這樣纏訟 一年多,弄得焦頭爛額,最後和解了事,經 過這次醫糾以後,我的惡名迅速傳開,門診 人數掉到每天只剩個位數,加上當時社會上 愛打針的風氣還很盛,我從此不敢再打針, 所以門診人數永遠是潛水艇,日子雖然難過, 但總是得過且過,就這樣不知經過多長的時 間,人數才又逐漸回升,但也從此盛況不再, 維持保守性的看診。此後,孩子陸續出生, 太太除了要教養孩子以外,還得料理三餐, 處理家務,幫助我門診,侍奉公婆,夜晚孩 子吵,她都獨自處理,從來不會讓孩子打擾 我的睡眠,孩子完全由她一手帶大,孩子所 需一切,她都一手負責,我完全置身事外, 我也不曾為孩子換過一次尿布或泡過一次牛 奶,公婆年紀愈大,毛病愈多,老人家的洗 澡,倒尿桶,服侍湯藥等等她都處理得比我 還好,加上孩子小時候毛病多,更增加了她 的負擔,有時看她背著孩子工作,實在於心 不忍,但也無法可施,每天睡眠常常不滿 4 小時,沒有星期六、星期日,例假日,甚至 連正月初一也不例外,一年 365 天,天天工 作,一直到現在為止,除了蜜月旅行外,我


December 2013 不曾帶她出去旅遊過,她是任勞任怨,但是 女兒實在看不過去,除了替她媽媽分擔工作 以外,還屢次打抱不平說:「媽媽嫁給你是 被賤賣,真是慘賠,媽是古典型的善良女人, 又不肯認賠殺出,永遠被你們王家套牢,俗 話說押對寶就上天堂,押錯寶就住套房,要 是我,早就休夫了。」女兒雖是半開玩笑的 話,但事實的確也是如此,還記得大五那年, 有一天坐在第七講堂等開會,高我們一屆的 黃國樑醫師突然走到我面前,衝著我的臉說 「你這個人,將來對太太一定很刻薄,將來 誰嫁給你,誰就倒霉!」他重覆說了好幾遍, 我只笑笑,心想我怎麼會是這種人呢?沒想 到,這些話果然應驗,可見,人的行為與本 性是瞞不過別人的眼睛的。或許有人要問, 我為什麼要吃素,為什麼要學佛,動機何在? 其實這也沒什麼特別,就是 33 歲那年,去看 了兩場國語電影「空山靈雨」與「山中傳奇」 , 這兩部都是胡金銓導演拍的,裡面充滿了佛 教場面,我一時好奇,就跑到當時的無量壽 圖書館去(現已改成佛光山新竹法寶寺)找 找看有沒有適合我讀的佛書,因為聽說佛經 很難,沒人講是看不懂的,結果看到一本書 名叫「了生脫死之法」 ,我想連醫生都無法了 生脫死,你有何妙法可以做得到,於是就借 了這本,既然借了,那就多借兩本回家看, 這一看,就把我給吸引住了,34 歲那年就開 始吃素,吃素前母親還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的 深恐我營養不良,經解釋後才同意,從此就 踏上學佛之路,過程就這麼簡單。去年 3 月 7 日我突然昏倒,造成頸椎第 5、6、7 三節 骨折,被送到新竹馬階醫院開刀,開了將近 四小時,裝了三個支架,經半年的復健,目 前的情況是兩腳無力酸麻脹且常抽筋,指掌 僵硬,時而發抖,手腕比較無力,右邊背部 每晚都要塗肌肉鬆弛劑,否則胸部會緊縮, 喘不過氣來,寫字跟打電腦都很困難,只能 靠助行器走一小段路,常坐輪椅,每天靠太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07 太洗澡服侍,診所因此關閉。綜觀我這一生, 可說是缺點、錯事、惡事、劣行屢見不爽, 而優點、善行卻寥寥無幾。過去在校時,我 對同學們的傲慢無禮、不合群、沒給人方便、 損人利益等種種缺失,我在此以慚愧懺悔之 心向大家作真誠的道歉,對不起,非常對不 起,敬請原諒,另外大家對我的關懷、幫助、 支持與合作,我以感恩感激之心,恭敬地向 大家道謝,謝謝大家,永生不忘!最後,我 想以三國演義中的一首詞作個結尾: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翁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恭祝各位同學 身心健康,萬事如意 福慧增長,法喜充滿 心想事成,理事圓融 千祥雲集,萬福駢臻 弟 王慶豐謹白 102.09.28


108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同學附記 王慶豐醫師這個同學! 王慶豐的永遠是那麼謙虛和客氣!颳風過 境的清晨,我一口氣讀完王慶豐的自傳,心 裡有甚多感觸。 一、老王不管是對同學、同行或病患, 永遠是利他,給人方便,給人照顧。從大四, 我們宿舍 338 室房門永遠不關,讓同學方便 向老王借筆記,會盛氣凌人?1980 年新竹看 一位病患一般收費 180 元,他只收 80 元。碰 到複雜病情需轉診的,除了詳細看診和說明 病情,並花時間詳寫轉診單,卻一毛不收。 至於同業轉診給他,若只開處方不給藥,也 不收診察費。新竹很少有這樣的好醫師,真 是仁心仁術,是我及醫界的楷模。王醫師現 在不能看診,非常多的鄉親非常不方便,非 常婉惜,非常感念! 二、老王夫婦非常孝順,鄉里盡知。父 母年老臥床,他倆不願假手他人,親自侍奉 羹湯,十年如一日。他的母親要我勸他因工 作繁重,不要吃素,他不為所動。我想他是 還願!他不曾出國,唯一的一次是到浙江普

陀山為父母許願。那次適逢天氣巨變,涷傷 嚴重而差一點不能返台。王太太處理繁雜家 務之餘,還要幫忙門診業務,令人感動。 三、王醫師精研佛學,二十年前就能通 大藏經典,新竹沒有幾人。在家居士,懸壺 濟世,利人救人就是最好的修持。老王常勸 我學佛,可惜我天生魯鈍,慧根不足,祇好 笑笑。願能福慧增長! 四、希望老王能勇敢和辛苦站起來,很 快的能照顧病患,to be a doctor again! 詹金興 敬白 2013 10 06

……………………………… 讀後不盡感觸良多。“自我認知”和 “別人觀感”竟然可以相差如此之大!! 慶豐 和我雖然個性興趣迴異,但經過七年同窗又 曾在馬祖南竿華陀堡相聚。我認識的慶豐是 誠懇和氣,寧靜善良,穩重務實,努力向上, 又善待身邊每一人的難能可貴的人格者。雖 然未參加同學聚會,但對我們而言慶豐卻從 未缺席過。因為我們再再都接受了慶豐的種 種禮物!!! 這是慶豐的寧靜性格使然。相信大 家都有理解體諒的智慧。慶豐不必再對自已 要求太苛。加油啊! -- 大鈞 –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09

王鈞苹 的生活,雖無任何名、利成就,但生活踏實, 心中滿足。 還要感謝的是在忙碌的工作期間,我竟 能偷閒養育三個兒子成人。 (特別感謝金興同 學當年智慧地幫我留住老三)因著信仰,我 不曾經歷青少年的叛逆期。老大成大化工所 畢業現有一女一子;老二即將自清大博班畢 業,有三子;老三清大電機所畢業,有一女。 如今老大和老三都選擇在教會服務。照聖經 的話「兒女是神托的產業」 ,能不負使命,達 光陰荏苒,畢業至今竟已四十個年頭,本 覺得平凡的自己,日子也就這樣過了,無何 足堪紀念,但因為班刊而認真回憶時,才發 現心中盡是滿滿的感謝。 這感謝的起頭應是在我高中。以十六歲 的年紀,隻身離鄉背景,來到繁華誘人的台 北,功課的壓力外,還須獨自張羅生活起居, 面對各種選擇決定,壓力和挫折使我即使在 一流學府,也不知前面的路在何方。幸運的 我及時成了基督徒,靠著這份寶貝的信仰, 我平靜穩妥的面對聯考,終有機會遇見、認 識這麼一班優秀可貴的同學。 感謝在我人生精華三十年工作的日子裡, 因著信仰,讓我有確定的方向,愉悅的面對 工作,克盡本份,也知所進退,在自己能力 範圍內,盡力照顧好病患。這段路雖非平坦 大道,有不同的高山低谷,但是萬事(好事 或壞事)都互相效力,使我得益處,生命能 逐漸成熟。也因著信仰,讓我有另一追尋的 放向,選擇提早退休,進入另一種單純簡單

成任務,是我的成就和榮耀。 再要感謝的是,在人生「生、老、病、 死」四大歷程中,人唯一可稍加參與的「病」 上,我竟是這麼富有,有豐富的資源,不論 何時,只要有需要,一通電話,就可毫無攔 阻的直達「天庭」 ,得到最好的諮詢和幫助。 (這是親身經歷)金興同學、金川同學、大 鈞同學,春典同學謝謝你們!往後若又狀況 (機會應該很大!),還可以打電話吧!? 最後感謝有四十年專刊,感謝金興同學 的「曉以大義」 。因著寫這篇回顧,終讓我發 現我所走過的是「路滴脂油,恩重重」 ,有福 的一生。 附記:我們那十年同窗的八劍客,大家 都好嗎?很希望能再相聚! -- 王鈞苹 --


110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王 緒 飛機到桃園,我已經中風,急診住院,我也 一度病危,好在再度被救。一而再,再而三, 我終於相信我有使命,我現在還不能死,我 要為我的神工作,一直到我的神招呼我去天 家。 沒有 2011 年的中風,我到現在一定還在 紐約努力賺錢。因為好不容易,我學會了賺 錢術,只要工作開業,就可以賺錢。每月的 房貸,房稅逼迫我必須日以繼夜的工作,但 是只要想起我擁有的房地產,我就得到了安

親愛的曉青,你好! 當我看到詹金興的提醒,把文章電郵給 你,你負責班刊的出版,我就趕快把這篇文 章電郵給你,謝謝你。 我這一輩子有多次死亡或者瀕死的經驗, 假如任何一次成真,我就下到陰間。這輩子 就玩完了,一切就都是空虛,一了百了。 上一次死亡是在 2010 年 10 月,好在發 生在紐約的康乃爾醫學中心。當時在醫院準 備身體檢查,我一時情緒失控,醫師給我一 針鎮定劑,我就一命嗚呼。沒有血壓,沒有 心跳,動員所有急救醫生,我才淹淹一息的 在 ICU 活過來。再來就是 2011 年回台來渡假,

慰。好像財富就是一切,人生就是為了累積 財富。中風以後,起初我灰心喪志,充滿苦 毒,日子過得辛酸、痛苦。感謝主耶穌,經 過讀聖經、禱告、團契與教會,主耶穌親自 的帶領,我走完十字架的道路,我與耶穌同 釘十字架。我死過,然後我重生。如今活的 人,不再是舊我,乃是新造的人。

什麼是新造的人?我不再只為自己而活, 我不再只為達到今生的目標而活。以前今生 的目標就是賺錢,地位,名譽,享受,為家 人提供最好的生活條件。我的房子又大又好, 我家有兩輛汽車,其中一輛是奔馳。我擁有 渡假屋,台灣一棟,佛羅里達一棟。我是紐 約台大醫學院旅美校友會會長。我是紐約法 拉盛華人工商理事會的理事。在紐約我擁有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11

三家診所。我擁有自己的時段上廣播電台。 我是紐約華人社區的地頭蛇。我自得其樂, 自我感覺良好! 突然的中風,我從天之驕子變成殘廢人, 我才發現我什麼都不是,只是一個需要被人 幫忙的弱者。在我最痛苦的時候,主耶穌安 慰我,同時主耶穌派一個陌生人來探望我, 一連三次,之後主耶穌就把這個陌生人接去 了天家。當主耶穌派顧醫師警告我、曉喻我, 我才真正知道主耶穌。我才與主聯合為一。 如今主耶穌活在我的心裡,帶領我的生活。 主耶穌啊!我已經準備好,請你按照你的旨 意,隨時帶我回天家。我渴望見到你,阿們! 王緒敬上

-- 吵架的起源,關係的破裂 -- 因為我是一個中風殘障者。沒有看護照 顧,就無法生存。本來的本地看護,工作 19 個月之後離職,只好去請外勞。昨天早上一 覺醒來,已經沒有睡意。我就起身下床。看 看時間才清晨 5 點 45 分,我就開始安靜的查 看電郵。轉眼 7 點鐘就到了。太太美惠這時 也在查電郵。等到 7 點 5 分,我就去敲外傭 的房門,把她叫起來。美惠這時忽然插嘴: 你為什麼打擾人家睡覺?假如你這麼早打擾 人家,你就應該讓人家早早去睡!於是我們 開始爭吵。美惠有她的道理。我也有我的道 理。忽然聖靈臨到我,我立刻閉嘴。我立刻 說:對!你說得對!我錯了!美惠陣陣有辭 的說:你要人家一早起來服侍你,就要讓人 家在晚上 11 點以前睡覺。你最好 10 點鐘洗 澡,不可以拖拖拉拉的不洗澡、不睡覺,然 後一早就把人家叫起來服侍你,你的愛心在 那裡?立刻我又學習到一課。我學到: 1) 每一個人的觀點都不同。我有我的盲點。 她有她的看見。今後多用心、多用腦。慢慢 的發脾氣。時時住在基督裡。聖靈隨時就同 在。 2) 生活要多為別人著想,不要自以為是。 3) 生活的爭吵、苦惱是自找的。喜樂只要 你節制、反省,自我調適,快樂的生活立刻 回來。 於是我與美惠又有一天快樂的生命。美 惠後來稱讚我:王緒你是好人。讓我非常快 樂。世界上最寶貴的就是生活的智慧,我到 人生的最後才學到,真是可惜。 王緒弟兄 2013 年 9 月 4 日晨寫於台北大直 3 日是美惠的生日


112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王 緒 王緒的 見證,主耶 穌是我的主 ,我的一切 1948年4月21日,我出生在南京的家裡, 由產婆接生。父親是空軍通信大隊長。父親 出生於1910年2月1日杭州人。母親出生於 1919年12月14日,也是杭州人。父親17歲去 唸軍校,軍校六期,一生追隨蔣委員長。 我出生不久,就從南京坐吉普車回杭州 老家。車子經過無錫太湖,忽然車子失去控 制衝向太湖,千鈞一髮之際,車子停止在太 湖邊,隨行的另一輛吉普車上的六叔趕快來 檢查,發現一團雜草卡住了車輪,車子就停 在太湖邊。我六叔宣佈:大難不死必有後福, 車子上有貴人!這個吉普車上的一個嬰兒是 我,另一個嬰兒是岳鋼。他的父親是岳楊, 他是副大隊長,浙江東陽人。 1949年4月某一天,父親在台北空軍通信 大隊部,接到六叔從松山機場打來的電話, 六叔一家在機場,請我父親去接。父親立刻 前往空軍總部去調吉普車。父親的長官是空 軍參謀長,劉國運將軍,他是劉兆玄院長的 父親,他立刻批准,同時命令我父親趕快去 機場坐此班飛機去上海,再前往杭州去接家 屬。於是我們一家五人,因為父親是空軍, 僥倖在共產黨進杭州前,離開杭州到上海, 飛來到台北。 1954年我進入台北空軍子弟小學。唸完 一年級,曹老師判定我留級。空小的留級律 超高。我母親死活不答應,曹老師只好勉強 讓我升二年級。一直到三年級,我才開竅, 因為算術的比重增加,我有天生的數學天 才。

1960年空小畢業考初中,差一分沒考上 師大附中,而去上木聯。木聯在木柵溝子口, 當年真是遠在天邊。常常遲到,初二不得不 轉學去成功初中夜間部。 初中數學比賽,我考第一名。夜間部的 白主任不相信,當他的面,我重考一次。他 只好相信。不知是榮是辱? 1963年,初中畢業,我選擇直升成功高 中。當時我的人生無目標,無意義。我只知 道玩耍,看電影,看電視。我父母強迫我讀 書,要我考取台大或師大,否則去服兵役。 我不相信我自己,我不相信我可以在大專聯 考,考上台大或師大,1964年升上高二,我 就放棄讀書,逃家去台中,進入一家塑膠鞋 工廠做學徒。因為王永慶是做塑膠的大王, 王永慶可以不必唸書就出頭,我希望我也不 必唸書就可以出頭。結果在塑膠鞋工廠,我 看到人間真實面:沒有知識就沒有前途。在 塑膠工廠,做苦工,一點前途也沒有,我才 知道能唸書的幸福。 我就回到成功中學,我的同班同學戴國 鐘,胡德銘一心一意要考台大。被他們影響, 我也夢想進台大,本來我是甲組。評估結果, 我想甲組進台大太難,立刻轉丙組,目標台 大農業推廣系,這是台大最低分,比台北醫 學院,高雄醫學院這些醫學院的分數都低, 雖然是農推系,好歹是台大就好!決心既定, 一心努力,收集所有材料,進入補習班,絕 不浪費一分鐘,全心全力讀書,一年半之後, 大專聯考,我覺得題目很簡單,因為全部都


December 2013 是我已經讀過的材料。不費吹灰之力完成聯 考。 果然大專聯考,我考到丙組第27名,進 入第一志願台大醫學院醫科,遠遠超過我夢 想:進入台大! 台大醫學院7年是我一生最風光的時間。 大一,微積分。大二,有機化學,我都是名 列前矛。我才肯定我自己。在台大一直有同 學向我傳福音。我都沒有決志。 1973年台大醫學院畢業,我去服兵役, 我在飛彈營做醫官,趁著服兵役,我讀聖經, 讀完四福音書,我就信了主耶穌,然後在南 京東路禮拜堂受洗。 因為不信主耶穌實在太傻,不信主耶穌 基督只有短暫的今生。信了主耶穌基督與主 聯合,我就進入天國成為神的兒子,繼續相 信,繼續走天路,就越來越像主耶穌,脫去 卑賤的自己。我要脫下自我,穿上主耶穌基 督。我要放下世界,追求永生。這就是基督 徒的盼望。 1978年我去美國留學。很多的人幫助我, 卻沒有任何人可以幫忙我找到住院醫師的職 位。我只好禱告懇求主耶穌。奇蹟就發生, 紐約州立大學的一個外科住院醫師因為不能 容忍外科的訓練,臨時逃跑,留下的空位剛 好給我。就是因為這是主耶穌給我的職務, 靠主耶穌,奇蹟一再發生,居然我在1984年 在紐約州立大學外科系畢業。完成了美國外 科醫師的養成教育,可以出來創業,開業。 1979年我與美惠在紐約結婚。1980年11月16 日曉蕾出生,她是個兔唇,讓我很傷心。美 惠不要老二,我卻希望有一個正常的孩子, 1984年五月曉寧出生,又是一個兔唇,我很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13 難過,美惠卻說:兩個都是兔唇,這樣最好, 我不會偏心。 美惠辛苦的把孩子帶大,他們都是四歲 開始學音樂,曉蕾一開始學鋼琴,再學小提 琴,當曉蕾開始學小提琴,曉寧也開始學小 提琴。孩子學琴,媽媽最辛苦,因為媽媽要 陪伴去老師家,媽媽要盯住孩子練習。孩子 辛苦,媽媽更辛苦。因為有愛,孩子在爸爸 的三不,媽媽的三要下成長的很完好!他倆 都是三不與三要的孩子。現在曉蕾是耳鼻喉 科的專科醫師。曉寧是職業小提琴音樂家。 感謝主耶穌基督,我們的責任已經完成!所 謂的三不:就是 no drug, no sex, no suicide. 所謂的三要:就是功課 all A's, learning music you have to go to Juilliard precollege in high school, go to Ivy League college. 去到美國紐約,林三綱弟兄是我靈性上 的帶領人。我去他帶領的Elmhurst証主教會。 我住在長島,他就來長島帶領我們的查經班, 帶領家庭小組聚會,指導我們長島的弟兄姐 妹成立教會。我就去長島花園城社區教會借 教會給華人成立華人教會。第一次被拒絕, 美國教會的弟兄歡迎我們加入他們的教會, 反對我們在他們的教會中成立另外一個教會。 當時我很感受挫折。我就去向牧師,Rev. Jim Adelmann 抱怨,這牧師是我的病人,他很 願意幫助我。我向他挑戰:Jim,你們的教會 是你們的,還是主耶穌基督的?假如是你們 的,就算了。假如是主耶穌基督的教會,我 們華人就要使用這教會來向華人傳福音!我 們華人只有5%信耶穌基督,我們需要一個教 會場地來傳福音。你們不應該阻止華人得到 耶穌基督的機會。 因為我的申訴,Rev. Adelmann 就請教 會的長老執事會複議,教會的長執會就批准,


114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長島華人懷恩教會在Garden City Community Church 成 立 , 從 1994 年 一 直 到 今 天 還 在 Garden City, New York 繼續聚會。 1997年,Rev. Jim Adelmann 建議我去唸 紐約神學院,我一腔熱血立刻去報名進入紐 約神學院成為神學生。我白天開業賺錢,晚 上去唸神學院,沒想到神學院的功課繁重, 不是混混的,唸了一年,我趕不上進度,我 只好對主耶穌說:現在不行,等將來吧! 2011年11月14日,我在紐約高高興興的 上飛機回台灣渡假,飛機到達台北我已經中 風。住院期間,一個陌生人三次來看我,他 連續告訴我三次:主耶穌要用你!王醫師你 要保重,因為主耶穌要用你,你還要為主做 工,傳福音。主耶穌要用你! 我起初不當一回事,直到這個陌生人, 顧澄醫師,忽然在2012年2月1日中風去世。 我才想起主耶穌藉顧澄醫師的口,對我的曉 喻:為主做工,完成使命!顧澄醫師比我年 輕,身體健康,素眛平生,為什麼一個陌生 人來對我宣告三次:主耶穌要用你?真是奇 怪!一定是主耶穌的旨意。 如今我每日讀聖經禱告,親近主耶穌。 學習主耶穌,效法主耶穌,企圖成為主耶穌 基督的僕人。日日主耶穌在我的內心增加, 日日我的自己減少。我的期望就是主耶穌基 督。 我中風之後,美惠在巨大壓力下,得到 憂鬱症,滿腦子只是自殺。她變成一個精神 病人。好在曉蕾聽薇薇阿姨的話,把美惠送 進精神病院,救了美惠一命。現在美惠是憂 鬱症的專家,到處去演講,自殺防治。

December 2013 我相信主耶穌是我們一家的救主。我是 主的僕人。祂呼召我,我就跟從。 這是目前為止的見證。 王緒弟兄 2013 年 11 月 27 日感恩節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15

黃美惠 (王緒夫人) 與君同 行,良有怡 也 ---- 記台大 醫學院畢業 四十周年同 學會旅行 在美國,六十五歲是每個人的重大生日, 因為老人健康保險正式生效了。同學們廿五 歲正值青春年華,各分東西,闖蕩人生四十 年。再聚首的時候,每個人的照片的確留下 了歲月的痕跡。然而,時光流轉變不了的是: 各位原有的聰明善良和真情。十三天來,我 浸潤在大家的陽光甜美磁場中,幸福也。

今年三月卅一日至四月七日,我和台大 醫學院一九七三年畢業的同學們旅遊日本, 和大家一同慶祝各位大學畢業四十周年,我 與有榮焉。 外子王緒因為中風不適合飛行,留在台 北療養。我選擇參加同學會的八天關西行是 因為:久仰日本春天櫻花之美。況且,在紐 約經常關心我的黃清煌夫婦、林景福夫婦、 林隆仁、何小梅夫婦、姚繁盛夫婦將同行, 實在是美上加美。

我是在各位畢業那一年走進王緒的生命 裡,那時候小女子芳齡十九。交織在四十載 光陰的織錦裡,我們婚姻三十四年,事業並 肩二十五年,育有一女,年三十二,一兒, 年廿八。他們兩人是王緒和我的心肝寶貝, 任它時光如何流轉。


116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三十年來,在我們的家中,經常,我稱 王緒是「外星人」。而,他的口頭譂是:「你 在說什麼啊?」幾十年來,我們「雞同鴨講」, 你說我不懂。的確,我們的素質差距太大, 思想檔次不同。大家肯定同意王緒的腦子與 眾不同:各位還記得當年有機化學還是微積 分,他那可惡的九十八分,令大家歎為「怪 人」吧!我的數理化很少及格過。

季流轉,我們仍懷希望,因為:我們知道春 天將來,綠葉仍然成蔭,子仍滿枝。 杜牧的「池洲清溪」,此行常吟唱於我心: 弄溪終日到黃昏,照數秋來白髮根。 何物賴君千遍洗,筆頭塵土漸無痕。 李商隱的「暮秋獨遊曲江」 ,賞櫻之時,也常 入我魂: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但是,上帝是公平的。只要,我們跟王 同學談文說詩,大凡藝術抽象,繪畫建築, 美學智慧·•·•·•加上吃喝玩樂,他老兄一概 不通,他永遠用數字理解人間世界。如今, 中風坐家想當作家,奇也!所幸,經過大學 七年眾同學的薰陶,他也印上各位的印記: 聰明善良真情。喚他外星人就外星人囉!任 它時光如何流轉。 近六旬的我,這不也才託老公的福,與 君同遊,良有怡也。旅遊歸來前夕,謹以唐 詩記念各位帶給我的幸福。 唐朝詩人杜牧的詩「歎花」: 自是尋春去較遲,不須惆悵怨芳時。 狂風吹落深紅色,綠葉成蔭子滿枝。 今年,我們託彼此的福氣,尋春沒有遲 到,心情沒有惆悵。縱使秋風吹落紅葉,四

人比花嬌,我心細嫩,還老還童,真情 如昨。謹以李商隱的詩「早起」 ,紀念吾與諸 君共同懷抱的關西之春。 風露澹清晨,簾間獨起人。 鶯花啼又笑,畢竟是誰春? Good Morning!Have a Nice Day!各位前輩! 美惠感謝與君同行於二零一三年清明時節, 祈盼後會有期,彼此保重。四月五日清晨摯 筆於有馬溫泉旅館。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17

黃美惠 (王緒夫人) 大喜! 吾女要出嫁 ! 我的女兒要結婚了!我好快樂!這大喜, 為我三十二年來的心事畫上一個美麗句點。 三十二年前,產下寶貝,還躺在產房, 我的全心只纏繞著一個問題:天啊!我的女 兒,將來怎麼嫁得出去? 經過半身麻醉,我依稀記得外子說:「是 個女孩,有兔唇。」渾身疲憊的我緊緊抱住 那小生命。 我萬萬沒有想到:三十年之後,那位我 奮力「擠入」人間的女兒,竟然成了我的救 命恩人。 兩年前,家逢巨變,曉蕾勇敢的扛起大 任,獨自開駛全家的「命運大船」,她救活 我們。如今,我明白:女兒是生來報恩的。 當年,我花了十天才能去面對她。在病 房裡,每日以淚洗面,我拒絕去探望因黃膽 被放養在保溫箱的曉蕾。 我的重度憂傷引起小兒醫生的關注。高 大仁慈的丁醫生多次來勸慰我:起來,去抱 抱妳的孩子,她需要媽媽。 我依然唔唔的哭泣,說:我擔心她嫁不 出去啊!丁醫生說:這是什麼掛慮啊?現在, 整形技術很進步,更何況:三十年後,科技 更精進啦!

眼睛一亮,我看到曙光問:「您是說? 將來,我的女兒要有怎樣的鼻子,嘴唇,醫 生都能辦到?」。丁醫生說:是啊!快去抱 女兒,妳等著看奇蹟吧! 一躍起身,我竟然已經走過三十二年的 母女情緣。時光流轉,曉蕾更是我的「像母 親一樣的女兒」。她引我去見識:人生更深 層的智慧。她領我去明白:美麗的靈魂早已 存在人類的幼年裡。 初為人母,我抱著一個必須不斷整形重 建的女兒,誠惶誠恐。每日,我只能握緊上 帝的手,行走人間路。


118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我需要智慧。就像小學生一樣,那時, 我的人生課程才開始。每日清晨,我必定讀 聖經,滋補心靈養分。 四歲的女兒尚未社會化。有一天,不經 意,我給她一張紙,說:媽媽要跟上帝說說 話,妳也一起來。妳的心裡想什麼就畫什麼。 給我驚奇!曉蕾畫出一個小女孩在澆花, 說:蕾蕾愛花花。她又畫出一個小女孩抱著 男娃娃,說:蕾蕾愛弟弟。 啊!美麗的靈魂!曉蕾愉悅的成長,我 們共同經驗十多次的整形手術。一轉眼,這 位破曉的花蕾已經長成盛開的玫瑰花。 廿九歲,曉蕾從無男友。吾家窈窕淑美 乏人邀約,「女兒嫁不出」的焦慮又住入吾 心。魂牽夢縈,我經常半夜搖醒外子問:「你 說,女兒嫁得出去嗎?」 「安心!曉蕾只需要一個男人愛她!全 世界,只要有一個男人出現就行。安心!這 樁大事,上帝搞得定!」 吾女要出嫁!父親的信心和母親的掛慮 都得到完美的答案。現在,吾心漲滿光榮: 因為,曉蕾不但覓得心愛的終生伴侶,她更 尋到熱愛的終生事業 ― 做個濟世良醫。 外子曾問女兒:妳為何選擇做一位耳鼻 喉科外科醫生?她說:年幼時,醫生擔心我 的顎裂造成聽力不足。感謝上帝,我卻擁有 超好的耳朵,享受美好的音樂。我也要幫助 人們拾回聽力。 大學主修音樂的曉蕾說,我要幫助兔唇 孩子。「其實兔唇娃娃並不苦,痛苦的是他

December 2013 們的父母。手中抱著缺陷的孩子,他們眼前 擺著疑慮的人生路。」 閃亮的笑容,曉蕾說,不用言語,我就 能安慰他們。他們看到我,就明白:安心! 如果,這位醫生沒事,將來,我們的孩子也 沒事! 啊!美麗的靈魂!吾何其有幸為其母! 兩年前,曉蕾以醫生的智慧救我走出憂鬱症 的死蔭幽谷,她摯愛雙親,如昔疼愛弟弟。 上帝啊!我感謝 曾經把一個美麗的生 命託管給我。如今,這朵盛開的玫瑰花將為 -- 滋潤更多的生命!

美惠摯筆於紐約, 11/10/2013 女兒大喜之日凌晨。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19

王宗前 那些年 我們同窗的 日子 vs. 驪歌後 我發展的過 程 時桌與布幕直到四日後航返左營海軍基地、 其總司令孔令德及救護車在岸邊迎接時病人 已可走路上車完滿解決此急症並無併發症我 們得了海軍陸戰隊總司令的嘉勉,那年我們 艦長也得了萬里英雄。這也是促成我想學外 科的初次經驗。退伍後我們三個海軍醫官同 時進入台大外科住院醫師受訓。

民國六十二年鳳凰花開、畢典後便彼此 分離,各自東西。帶著醫學院老師們所教的 本事,書本上所學的智識,同學間磋砌喙的 經驗,就進入軍中服役,我與林佐武、陳允 松三位抽到海軍軍醫官在左營集訓三週後, 即分派至艦艇當醫官少尉。我的是太字號的 護航艦,林陳是忠字號的補給運輸艦一年內 跑遍台澎金馬及南沙東沙各個海軍基地訓練 與執行任務當兩艦停在同一碼頭也常可以同 學碰面談天說地交換心得平常在艦上是官兵 預防保健的宣導衛教小病的解決大病的轉送 碼頭醫院靠岸醫官要參與輪值梯口更,開船 後不必值航行更,浪大就平躺於後官鎗、謮 書聰音樂也滿悠閒黃昏清晨上甲板乘涼看日 落日出也很慡意。只有一次向南航運補太平 島的守軍海軍陸戰隊健兒們,回程時忠字號 補給艦海陸士官長得了盲腸炎以小艇送到我 們太和號護航旗艦上,我只好將他綁在官廳 的餐桌上在局部麻醉下實施盲腸切除手術見 其盲腸已如菇狀快要破裂。術完之後疼痛大 為減輕,術後官廳成了病房我與病人的天下 其餘全艦的官員移到上甲板用餐開會,搭臨

同窗七年畢業後絕大部份同學失去聯繫。 海上漂泊的日子是寂寞的,青春的歲月天天 空想著未來的人生路,著實也徬徨,心怡、 暗戀、無緣的人或許早已飛越太平洋去追尋 美國夢了,來來來、來台大,去去去、去美 國,是當年優秀的台大人的典型,對我來說 想都不敢想。除了軍中生活、唯一與外界的 聯繫就只有嘉義北港鄉下的原家,與台北的 聯繫就靠藥學系的校園美女,曾演畢業晚會 話劇的女主角的通訊、申請台大醫院外科住 院醫師的工作也只能請她幫忙,聽說是楊鍚 欽同學臨陣改走內科我才得以進入外科的門 檻。接受了台大外科的魔鬼訓練,幾乎毫無


120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私生活的全力投入工作與學習,當時並不覺 得苦,如今回想起來也很慶幸當初的勤奮努 力才有今日的專業能力、社會回報與收穫。 忙碌的工作學習,適婚的年齡想要有個家的 感覺、支持、與安定的生活,在R1末期就以 當年的校園美女在勞軍活動交往中激發出來 的感情基礎下結婚了!(她已畢業在惠民藥 廠上班)台大的住院醫生薪水少得可憐在學 了三招半術後,還利用沒有值班的晚上偷偷 的在外兼差以賺些生活費存錢買房子,記得 當時銀行貸款利率高達13.4%還拜託詹益裕 同學當我的擔保人。當時大環境是第一次世 界石油危機後、通貨澎脹、台灣人工作勤奮、 經濟起飛初期,我只知工作,學習時間過得 很快,R3時大女兒瓊君就出生了,好在有丈 母娘幫忙帶,我們倆乃可無傍務的工作上 班! 回憶起忙碌的日子,生活是很充實的, 生命也充滿了意義,急診室躺滿了病人,我 們一刻也不得閒,某日近午救護車送來了一 位雙手被炸得稀爛,全身燻得焦黑的大肚男, 任誰也認不得他是誰,我就在急診室緊急置 理忙碌了一陣子,還是認不出他就是謝東閔 省主席,是他太太隨後趕到哭天喊地的叫他 是你們的主席呀!我才會意,才趕緊通知學 弟林高德醫師(主席的女婿)當然值班CR及 劉P堂桂一行人很快就在OR就位,不久就送 主席上開刀房,不久經國先生(行政院長?) 來探望,經國先生進入電梯,兩個隨附站立 梯外兩側,血牛先生就將之開上 2F OR,我 看兩個隨附按不下電梯著急的亂攢找不到上 樓的樓梯,臉色大變緊張萬分的模樣至今我 乃記憶猶新。這就是當時害宋P瑞樓跌下梯坑 的急診-OR老舊電梯所造成的插曲。當然由我 打電話通知將之開下來接他們上開刀房解除 他們的緊張。

December 2013 在此要特別感謝陳秋芬同學,當時己是 復健科CR,她收治了我一個很頭大的病人。 一位年輕的車禍受害者,兩下肢骨折我們處 理好了,Coma scale 3-4分,沒有ICU,沒有 病床,就躺在急診室的走廊邊,大家都說沒 救了,一個剛上大學的年輕生命實在不忍, 好在陳秋芬伸出援手收治於復健科,給了他 復元的機會,至今他偶爾來診所,仍能自立 生活,每次看到就會想起急診室、秋芬、復 健,以及這年輕人的姊姊一為了車禍的弟弟 而誤了青春,一家子的感情真濃。 到了要升外科CR,競爭是很激烈的,我 們三個海軍艦艇醫官就按抽韱的結果,來到 了剛成立的國泰醫院。林佐武―整形外科, 陳允松―神經外科,我―骨科,其他科從缺, 實際由我兼任,還記得衛生局來查驗說沒有 急診室不行,是我推了二個推床帶了二個氧 氣筒,擺在候診室的一個角落,賠上笑臉才 得過關。國泰醫院起初是收治台大教授的 private 病人,沒有急診也沒有三等病房,只 好一個房間放三個床充之,就如此開張營運 了!居然客滿,住院要找關係,我成了台大國泰的橋樑,也是手術的第一助手,術前術 後照顧的第一把手。師傅多,照顧人多,參 加手術多,層面亦較廣,得到的名師真傳亦 多,且時間長達4-5年。一面又可收治自己的 病人,忙得不亦樂乎,於是我太太辭去惠民 藥廠的工作,開設吉人藥局,我在藥局後設 有診間開始夜間開業的兼差老本行,同時也 接受同業同學的邀請跑天下打游擊四處開刀 賺外快,期能累積資本開家醫院。其中最固 定的是支援羅吉津與石朝康的保順外科,幾 乎每週都有大小手術。也從其中學了很多書 本沒有,大醫院沒有的寶貴經驗,日後才能 膽大心細,當時台灣的醫療環境是求多於供, 醫療好作,外科婦產小兒皆吃香,病人對醫 師不兇。記得有一晚上去樹林開刀,半夜迷


December 2013 路車開不進北市被警察攔下問了路才得以順 利返家。 在醫院的工作較專精,但藥局碰到的問 題層面較廣較雜,要去求教查書,涉獵就較 廣,表哥姚欽祥、黃立雄同學常成了我請益 的對象,也獲益非淺。三十坪的一樓前面是 藥局中間是診間治療室後面是浴廁及我們的 天天值班寢室,只放得下一張雙人床,一個 塑膠衣櫃,半夜鄰居小孩發燒還會被叫起來 開門應診,是 seven-seven 的服務!一天半 夜,太太起床上廁所還爬回來捉住了我的腳 踝,我驚醒見老婆臉色蒼白無血色,已半昏 了過去,脈博呼吸微弱,趕緊叫了樓上小舅 子下來開車並通知國泰OR,備麻備血準備急 診手術,我抱著老婆渡分如年,摸箸微弱的 脈博看著蒼白如雪的面容,腦內浮現的是實 習時急診遇見的 Ectopic 白雪少婦的情景, 轉到內科時她因 Renal shutdown 而在洗腎, 希望快點到院,悲劇不致降臨, 醫院初成立, 婦產科只有一名R1在值班,我在準備完成後, 我只好先行 Lapa 探察,D2-3 下探夾住出血 的 F-Tube,拿出腹外,切除止血,保留Ovary。 完成手術我就頭暈了。補 500cc 血其實尚不 足的,但足以讓她不必洗腎了,真的上天保 佑,房子好小才有今天的結局否則後果不敢 想像,所以不必羡慕他人有豪宅也! 當時是公勞保時代,其他人是沒有保險 的,且醫療資源、技術、花錢,南北差異極 大,大醫院一床難求,南部的鄉親北上求醫 的多,也有許多社會問題需要克服,我們把 3F 住家改成客房兼病房,解決住院前後等床、 返診追蹤照顧的空間,加上有台大、國泰醫 師們大家的幫忙,確實解決了部份南部親友 們北上求醫過程,幫他們找到了良好的醫療 品質,有一次回南部探望二姊的車禍病情, 同房親友免不了一同探視,並回答醫療問題,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21 就被院方人士多人圍事,險些上演全武行。 難怪他們寧可捨近求遠,不是只有醫術問題, 更有醫德敗壞的一面,這也是今日全民健保 醫療矯枉過正的遠因。 有一年我太太帶小孩與媽媽去日本觀光, 行程中在東京旅館丈母娘發生中風,好在高 欽澤同學在附近開會,很快的接去他開設的 大日病院(千葉、四街道巿)真感謝高欽澤、 陳錦華伉儷即時雨的照顧醫療,她復元得很 好完全沒有後遺症,又能照顧孫子們二十多 年,真是貴人相助。同學的情緣真是濃郁。

目前我早晚在自家診所看診,下午時段 去中山醫院、國泰醫院看診或開刀、查房、 還兼保險公司理賠顧問。好像還沒退休?四 十重聚日本,回來後女兒王瓊君生下異卵雙 胞胎兩個男生,目前已6m很可愛,一個 9kg, 70cm,一個 7.5kg, 70cm。感謝黃立雄伉儷的


122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關照,兩個baby已很可愛了。女婿蔡明志是 林佐武、王大鈞的學生,神外太辛苦了去盧 州開業。王瓊君產假已快結束,明年會再返 藥界,拜託大家繼續給予支持關照。謝謝大 家!兒子王友聖 UCLA dental school 畢業, 在 LA 就業中太太范夢蝶是 PharmD,育有 一女 6yo 一子 2.5yo 住在 Arcadia 孔雀園。 要感謝LA同學的幫助,林為標、陳秀貞及女 兒的幫忙,徐魁光借給他工具使他可以順利 通 過 臨 床 技 術 考 試 。 我 是 追 隨 羅 吉 津 的 腳步也得到她很多的幫助,但結局不同她兒 子們學成歸國,我兒子是留學歸美。 期待明年洛城再相會! -- 王宗前 --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23

吳濬哲 台大醫 學院畢業四 十年的回顧 榮總深造。我在榮總訓練成為骨科醫師之後, 經國科會經費補助,到美國 Mayo Clinic 學習 骨生物力學,這段時間我加倍努力,日夜不 停工作,這一年讓我收穫最多的包括學習的 態度、對病患的專業,和醫師敬業的精神, 老夫妻於高鐵高雄站

也成為我回國之後努力的方向。

從畢業後我就離開台大醫院,先到基隆

回榮總後,骨科部就成立了運動醫學科,

的補充營報到,後來被分到馬祖當兵,到北

從 1984 年起由我來掌舵,那時運動醫學科是

竿離島叫亮島及高登的地方。當兵這一年就

一個新興的臨床醫學項目,醫界也相當罕見。

這樣跑來跑去,值得一提的是,我曾經單獨

所以我開始加強自我學習,並努力吸取國外

作業開了一個盲腸手術,這是屬於超級作業,

新的醫學知識,研究精通各種球類對運動員

從上麻藥到準備所有的器材,包括曾經發動

造成的運動傷害及治療方式,特別是開刀手

第二次世界大戰留下來的消毒機等,現在想

術,我必須要很清楚身體每個關節部位及構

起來覺得當時膽子有夠大,也讓我留下一個

造,所以我常常透過大體解剖來提升開刀技

美好的回憶。

術。讓我欣慰的是,許多運動項目的頂尖選

手,後來幾乎都曾是我的病人,包括棒球界

退伍後,我留在台大當了一年的住院醫

的黃平洋、呂明賜,籃球選手鄭志龍,及田

師,那時和王青典、詹益銀、黃共欽共四個

徑選手王惠珍等等,都曾經因為運動傷害接

人,加上蘇誠道,我們一起共渡了一年愉快

受我的開刀治療,回到球場後也都曾經勇奪

的時光。後來第二年我就去榮總外科部當了

金牌或是得到很好的成績,連高爾夫球小將

五年的住院醫師,榮總是國防醫學院體系,

曾雅妮也曾在 14 歲時來找我動過關節鏡手

都是來自各大醫學院最優秀的學生,比較像

術。

美國開放式做風,不過我們還是有被歧視的

感受,特別是台大畢業的,常成為他們的眼

在骨科行醫多年後,也很榮幸能夠認識

中釘,但在這樣的環境訓練下來,也顯示具

多位國家領導人,如李登輝前總統、前副總

備了不容易被打倒的個性。

統蕭萬長先生等,他們做人做事的格調都讓

我非常佩服,也很榮幸能為他們服務,尤其

後來結束榮總住院醫師訓練後,本來我

被他們待為上賓的禮遇,實在讓身為醫師的

是想回家鄉開業,但最後還是決定繼續留在

我最感到驕傲。


124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後來我也在許多醫學會擔任理事長,包

放學,一起享受天倫之樂。我也經常想起過

括運動醫學會、肩肘醫學會等,在國際上也

去和同學們一起共渡的美好時光,也祝福大

當過亞洲肩肘醫學會的理事長。讓我最得意

家都能事事順利。

的是 1998 年參加在歐洲芬蘭舉辦的肩肘醫

-- 吳濬哲 --

學研討會議當中,我當著 300 多位肩肘關節 專家面前,展示了一場相當成功的現場手術 示範,讓我留下一個美好的回憶。 2000 年從榮總退休後,我曾經擔任了三 家私人醫院的院長職務,2000 年在羅東博愛 醫院,這是一家有 1000 張病床的醫院。接著 到台北康寧醫院接任院長,康寧只有三、四

雅容與三孫於溫哥華

百床,在這兩家醫院擔任院長主要是負責醫 療方面業務治理,因為都是屬於家族性的財 團法人醫院,不易全權掌握整家醫院,總有 心有餘而力不足之憾。 直到兩年多前,我到台北中山醫院擔任 院長,這家是由 285 位股東所合夥成立的社

勁柏、宜弘、佳真 Richmond 觀賞鳥

團法人醫院,不管是在醫療行政或財務業績 方面都要自獨立自主,所以壓力相當大。現 在我每天早出晚歸,全力以赴為台北中山醫 院的醫護同仁、員工及患者努力,相信會有 相當不錯的成績表現。 我的家庭生活方面,育有一男一女,我 的兒子目前從事玩具及醫療事業,經常在台 北、東南亞、日本及加拿大等多處奔波,我 目前有三個孫子,二男一女,和兒子定居在 加拿大。我的女兒是免疫學博士,嫁給一位 從事電腦程式工程師的美國人,目前定居在 美國的鳳凰城(即將移居西雅圖) 。我現在最 大的安慰,就是每次休假到加拿大找兒子時, 可以帶著三個寶貝孫子,陪他們一起上學、

與女兒、女婿於名古屋城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25

李莉茜 (吳國鼎夫人) 益人,即使最後在病痛中,也從未發過怨言, 對照顧他的人不論醫生、護士、看護,甚至 家人,都是滿口感謝的話,令人印象深刻。 他在瀕臨死亡時,還能保持詳和、穩妥的心 境,說出他的心裡真是有平安。

吳國鼎醫師在世只有短短六十年,但他過 了最有價值的一生。

每思念至此,我就充滿感恩,主耶穌是 他的拯救,使他終能平靜的安息主懷。人生 只有一次,我們都將殊途同歸。死亡雖可怕, 只有主耶穌的同在能使我們不畏懼死亡。朋 友們,願您的一生能擁有主耶穌,您將補滿 任何缺欠而不虛此行。 -- 李莉茜 --

他學生時代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因深 受行醫非洲的史懷哲博士影響,而選擇習醫。 在學校他總是手拿聖經逢人傳教,同學都認 為他是耶穌迷。 畢業後,他始終沒有忘記當初學醫的使 命與初衷。在服務台大醫院兩年之後,他選 擇在台北窮困的地區開業。在那個還沒有健 保的年代,病人能付多少醫藥費,他就收多 少。他視病猶親,病人喜歡他、信任他,因 此方圓幾里內,得到許多里民的敬重。

他對研讀語文有特別的天份及興趣,業 餘時間都在鑽研,所以熟習十幾種語文,閒 暇之餘也從事翻譯工作。為研讀聖經原文, 最後幾年亦學成希伯來文,是他一直引以為 傲的。兩個兒子在他教導下,也都以父親為 榜樣,現今成為基督徒醫師與法官,我深深 以他們父子為榮。 吳醫師是一個身體力行的基督徒,他不 只是活在人前,更是活在神前。他一生榮神


126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27

楊友任 畢業四 十周年感言 不願意南下,因此她很辛苦,除了忙台南的 公務及家事外,每到周末,常常得趕野雞車 (當時沒有高鐡,飛機也不太普遍)回台北 參加小孩子學校的一些活動。另外我也要感 謝我的岳父母,特別是我在唸博士班時 (1978~1983)前二年幾乎沒有收入,只靠李 老師賺錢,我的岳父母提供了經濟上的援助, 後來兩個小孩出世後,以及我們在台南工作 時,都虧岳父母及李老師的弟、妹們幫忙照 在參加 4 月份的畢業 40 周年的同學會之 後,我在今年(2013)8 月 1 日正式從台南成 大醫學院教職退休。回想這 65 年來的點點滴 滴,心中是充滿著感激,感謝老天待我不薄, 也感謝在這段生涯中幫忙我的這些貴人們。 我出生於台北市萬華地區,我父親是一 個白手起家的工人階級,後來自己開了一家 小印刷廠,我有 6 個兄弟姊妹,我是老四。 在那個時代,要讓小孩上大學是很奢侈的事。 我很感謝我的父母,在萬般辛苦下,都讓我 們完成了大學教育。今天我能當到一個大學 教授,又是一個醫師,我已經非常滿足了, 因此要感謝我的父母,我也要感謝我的兄弟 姊妹在我旅居台南的 25 年間,多虧他(她) 們幫忙照顧母親,母親今年 95 歲,除了下肢 行動不便外,其它都還不錯。再來要感謝我 的太太李引玉老師(護理系) ,假如沒有她的 鼓勵,我實在沒有勇氣捨台大教職而來成大 (1988 年)。第二年她也離開台大來成大醫 學院創立護理系,我們當時有 2 個小孩(老 大女兒 12 歲,老二男孩 9 歲)正值升學階段,

顧,今天兩個小孩都已成家立業,實在非常 感謝岳父母家的幫忙,當然也要感謝兩位小 孩都很自律、獨立,沒有給我們添加任何麻 煩,最近也都有了小孩,讓我們家庭增添不 少樂趣。因此若說李老師和我對成大醫學院 有多大的貢獻,我們的家人至少有一半的貢 獻。 我從 19 歲(1966)進入台大(第一年是 機械系,第二年轉入醫學系),40 歲(1988) 才離開。22 年間,除了服兵役(1973) ,奉派 沙烏地服務(1983) ,及出國進修外(1985), 幾乎都在台大醫學校區渡過。在校總區的時 代,和班上同學互動不多,除了我是轉系生, 必須在一年內把不足的學分補足外,另外我 是一個比較不喜歡熱鬧的人,因此很少參與 班上的康樂活動,一直到中山南路的院區, 才慢慢融入班上這個大家庭,在班上同學的 熱情及友誼中,順利完成了醫學學業,進入 附設醫院外科後,接受外科專科,以及心臟 外科次專科的訓練,非常感謝師長特別是恩 師洪啟仁教授及同仁們給予的教導及機會, 使我能夠獨當一面,總醫師完成之後(1978) , 本來要派到台北市仁愛醫院發展心臟外科,


128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很可惜被打回票,只好回台大唸臨床醫學博 士班(1978~1982),在這段期間,前 2 年完 全沒有薪水,除了太太的收入及岳父母家的 援助外,很感謝同學們的幫忙介紹去一些私 人醫院兼差,這其中包括黃清煌同學主持的 八堵礦工醫院及私人的人之初醫院,還有林 景福同學介紹的西園醫院兼差賺錢維持家計。 博士班第三年開始,班主任宋瑞樓教授向醫 學院基礎醫學科借了一些講師名額給我們這 些博士生使用,才開始有固定薪水,但一旦 畢業了,缺要收回又要失業了,還好此時感 謝黃芳彥同學的幫忙及安排,讓我去沙烏地 醫療團隊服務一年,才能穩住在台大外科的 職位(當時要升主治醫師,一定要先去沙烏 地,而且還不是您想去就能去) ,回來之後, 正值黃崑嚴教授籌設成大醫學院及附設醫院。 陳耀昌同學是他的骨幹,看我在台大醫院「行 走」 ,於是也把我拉入他們所謂的臨床顧問團, 這些人都是各大醫院的副教授、講師級醫師, 借重他們的經驗來籌建附設醫院,當然最終 目的也是希望這些顧問將來都能到成大醫院 服務,不過很可惜的是,像我這樣由顧問變 成成大的 Faculty 似乎不多,連陳耀昌自己也 沒去,我當時已升上副教授(1986) ,但臨床 病患基礎還不是很穩,再加上由於支援沙烏 地心臟手術,台大培養了許多心臟外科醫師 都很優秀,年紀和我差不多,同質性很高, 台大外科是一個複雜的環境,而我本人並不 是很會作公關的人,因此我在想與其留在台 大,將來和這些學弟爭來爭去,不如早一點 跳出,另闢疆土,因此在 1988 離開台大赴成 大。 從 1988 年 6 月 12 日上任至今在成大已 25 年,非常感謝黃崑嚴院長及當時預定擔任 附設醫院院長的戴東原教授邀請我擔任創院 的外科部主任,我那時剛 40 歲,從沒有擔任 過行政工作,更不要談醫院的一級主管,我

December 2013 不知當時他們兩位是慧眼識英雄還是「急」 不擇食(因當時離醫院啟用不到半年) ,後來 才知道是台大陳秋江教授(他是黃院長的同 學)的推薦,非常感謝他們參位的支持。除 了當外科部主任之外,我還有一個特別任務, 就是希望啟用當天就可以作開心手術,因為 當時在台灣,除了在台北地區及高雄地區可 以作開心手術之外,雲嘉南地區是一片空白。 因此在赴任前幾個月,我成功地邀請了台大 服務的體循環師鄭誠德先生一起南下,同時 院方也延攬到有經驗的心臟內科醫師,麻醉 醫師以及有加護病房照顧經驗的護理團隊, 雖然不是在啟用那天(6 月 12 日)就進行開 心手術,但終於在同年的 9 月 2 日(醫院啟 用後 3 個月)成功地完成第一例開心手術, 第二年又延攬到小兒心臟內科醫師加入,使 我們的開心手術進展非常快,大約每年維持 在 200 台左右,包括各種先天性心臟病、冠 狀動脈繞道手術、瓣膜性疾病手術、大血管 手術、新生兒開心手術、心臟移植等,我們 都能作而且成績相當不錯,和北部醫學中心 不相上下。同時我也培養了 10 餘位年青的主 治醫師,除了成為成大醫院的主力外,也散 布到附近各大醫院,幫忙成立心臟外科的服 務,讓雲嘉南地區的民眾,不需再北上尋求 開心手術的幫忙,表現都非常優異,可以說 是青出於藍而更甚於藍,我以他們為傲。在 外科部方面,除了我自己擔任心臟外科主任 外,還有一位心臟外科主治醫師,一般外科 有 3 位主治醫師,胸外、神外,及小兒外科 各一位主治醫師,整形外科由台大派人支援, 因此啟用時,我們外科部只有 8 位主治醫師 及不到 10 位的住院醫師,可以說是「麻雀雖 小,五臟俱全」,經過 3~4 年的努力延攬一 些較資深的醫師後,終於通過醫院評鑑成為 醫學中心,我擔任外科部主任 8 年,之後再 經後續的幾位主任的努力經營及發展,成大 外科部目前已有 50 餘位主治醫師,及 40 幾


December 2013 位住院醫師,除了心臟移植外,肝、肺、腎 臟都可以移植,同時各種重大的手術幾乎天 天都在執行,可以說是從麻雀變大鵰,成為 傲踞在南台灣天際的雄鷹了。 我非常感謝這些和我一起打拼創立外科 部的同仁們,沒有他們的努力,我們不可能 達到今天這樣的水準,他們都是我的貴人們, 附圖是在 2013.6 月底我退休前和部分外科同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29 仁的合照,看著年輕的醫師個個生氣蓬勃且 都有獨當一面的能力,我在想,我們在 25 年 前播下的種子,終於開花結果了,日後,若 有人研究成大醫學院及醫院對雲嘉南這塊土 地的貢獻,我們是與有榮焉。 -- 楊友任 --


130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林麗娟 (楊詠麟夫人)

畢業40年了,外子說他腦袋一片空白, 只好由我這外來的同學,來發表感言了。 民國六十五年,那年我和外子結婚,婚 後馬上有了我們的寶貝兒子,當時長庚醫院 剛開幕,外子很順利的進入了長庚的醫療團 隊,但很無奈的,卻因家裡的經濟因素,不 得不離開長庚醫院,自立門戶,開了一家小 小的診所成了一個開業醫。現在想起來,對 於當時的那股勇氣從何而來?真是初生之犢 不畏虎!大家都認為開業醫,一定會賺很多 錢。事實上,並不是像大家所想的,開業醫 要賺錢,一定要有病人上門,可是病人從何 而來?當時天天的收入幾乎都掛零,這樣子

的日子維持了好長一段時間,很幸運的,病 人也在慢慢的累積,生活也漸漸地改善了。 我們生了一對兒女,兒子畢業於台大企 研所,目前服務於金融業,非常努力於他的 工作,我們真的很以他為榮,引以為傲,他 於兩年前結婚,生有一女,我們也就當了阿 公阿嬤了。 女兒自己開了一家網購公司,對於商業 方面,我們完全外行,沒能幫得上忙,她和 女婿兩人非常努力的工作,從設計、打模、 包裝、送貨,一切都靠自己,現在通路也打 進了雅虎、pchome,在購物通路上闖出了自 己的一片天空,真的好棒。感謝上蒼送我這 麼優秀的一對兒女。 一路走來,我們憑著良心做事,認真過 著每一天,不奢不求,不做愧對於心的事, 就這樣不知不覺的過了三十八個年頭,真的 很感謝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個貴人,感恩! 林麗娟 2013/10/30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31

詹金興 臺大「 醫科」的最 後一班: NTUMC 1973 從日本回來的第二天(4月7日),將近 八十位同學和家眷風塵樸樸的齊聚新竹。發 表感言的三分鐘,仍意猶未盡。雖粗茶淡飯, 仍津津有味。

從杏林驪歌唱起,如今己匆匆四十年! 當年的年少輕狂變成儒雅老成。使用敬老票 搭捷運不花錢外,還常常被讓位,或者風度 翩翩的坐上博愛座,不必環顧左右。我們十 二月中要共同渡過六十五歲的生日了。謝謝 吳濬哲熱心提供 “鳥地方” ,讓臺灣的同 學歡聚一堂。 去年六月,美東的清煌和景福倡議: Reunion in Japan。海內外的同學一呼百應, 終於共39位同學在櫻花怒放的今年三月底, 同遊於西日本八天。在車上、在渡輪,或在 溫泉泡湯中,我們高談或幽默的彼此消遣; 談的都是年輕時光的往事,笑聲不絕,回憶 無窮,大家都年輕了幾十年!

意猶未盡,散步去喝咖啡,再續舊到五點多,有三十多人

離開臺大校總區椰林大道的日子己四十 五年了!各位可能快忘記那一天是校慶日。 於11月15日晚上,班上二十人參加台大小巨 蛋的畢業四十週年和校慶八十五週年晚宴, 最難得的是清煌夫婦和林隆仁專程返台和我 們相聚。那晚席開88桌,我們醫科沒有缺席。 其實我們「醫科」是臺大最後一班,下一屆 改成醫學系,我們班歌歌詞 “我們醫科同學 們,·•·•·•·•·•” 已成絕響。我們這一班是 醫科承先啟後轉成醫學系的樞紐。當晚主持 校慶的楊泮池校長,是醫學系的小學弟,真 是江山代有人出,與有榮焉!

歡迎同學蒞臨新竹的會前會


132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今年的12月7日是景福會一年一度的返 校日。半年前王大鈞受邀代表畢業四十年這 一班同學報告。十年前也是他擔綱的。我們 的前輩,依序是五十年、四十五年。往後則 是三十年及畢業二十年的後輩。那一天,至 少有二十五位班上同學聆聽他的演講。感謝 母校師長的教導,分享同學精彩美好的四十 年,並共渡愉快的周末時光。 眾所皆知,班上有一位中央研究院院士 及 22 位教授分遍海內外,聲譽卓著。其他 的服務社會,亦社會中堅份子。近一年來, 因為郵電接觸和閱讀班刊底稿,我發現諸多 同學的生兒育女趣事: 一 、生最多的是黃立雄六男一女。 二 、生三個女兒的,有數位,如傅瑞香 和本人。當然有生四千金的。好像沒有三壯 丁的。 三 、王鈞苹一家十口,除二位媳婦及她 外,清一色是男的。 四 、劉玲玲育兩女一男,均學醫和己婚, 六個孫子女,堪稱兒孫滿堂,現在是第一名。 五 、傅瑞香嫁給王揚正學長,育有三女, 嫁三女婿,一家八口都是醫師。 六 、班上有一家五口台大人,也有兩代、 三代景福人的(婦產科前輩李澤田是四代景 福人)。 七 、陳耀昌除了會寫小說拿臺灣文學獎 外,亦會做人,生了一對雙胞胎女兒。王宗 前則最近春風得意的兩手抱雙孫(台語), 羨煞不少同學。

December 2013 雖然有些同學可能事業繁忙,或惜墨如 金等等,不能被分享,決大多數多如期完稿, 是班刊能如期發刊的最大動力。班刊的完成, 首先要謝謝主編曉青。上百次魚雁往返中, 見識她的中英造詣深厚,大器優雅,讀之如 浴春風,銘諸肺腑。清煌的美編,不遑多論。 肯花時間,他用拿手術刀的精緻度服務同學, 令人銘感五內。 過了六十五,生活步調宜緩,應仔細欣 賞大自然之美。老伴、老友固然重要,老健 比老本更需要。若能同時擁有幸福和健康, 必能快樂的活在當下。努力追求吧!想要追 求幸福、健康和快樂,先參加同學會吧 最後期待 Reunion in California (Oct. 10, 2014)早日到來,期翦燭西窗,重溫舊夢! 加州見。 詹金興 2013年11月5日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33

薛曉青

編後語

電子班刊,班史首見。不揣愚陋,貿接主編。 臨事方知,才疏學淺。幸有良友,及時相援。 金興俠義,廣結善緣,殷勤呼籲,來稿湧現。 清煌奇才,電腦成篇。迅速確實,兼附照片。 坐享其成,我無貢獻。先睹為快,諸君立言。 拜讀大作,感觸良深,諸君個個,下筆如神。 臥虎藏龍,滿腹經綸。笑傲江湖,而今退隱。 恬淡自適,能屈能伸。安身立命,如酒香醇。 先賀諸君,家庭和順,昔別未婚,今有子孫。 佳偶相伴,兼有老本。學歌習畫,四海馳騁。 再敬諸君,身擔大任。服務鄉梓,造福人們。 視病猶親,問診和溫。揚名海外,本班能人。 深自謙抑,以師為尊,聲譽雖隆,猶不忘本。 仁心仁術,桃李滿門。 最後寄語,王緒慶豐:斯人斯疾,常在念中。 不屈不餒,吾等敬重。身雖難動,經書已通。 有信有愛,希望無窮。


134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35


136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December 2013


December 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37


138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畢業 25 年同學會, Lake Tahoe, 8/2/1998

December 2013

畢業 30 年同學會, New York City, 7/4/2003

濬哲作東,在 101 大樓鳥地方餐廳,歡慶同學們六六大壽, Taipei, 12/14/2013


Journal of the Class of 1973, NTUMC 139

2014 年同學會通知

時間:2014 年 10 月 14-18 日 地點:美國加州(Monterey Park, Yosemite National Park, Oakland, Napa Valley, Carmel, 17 Miles, Monterey, Paso Robles, Hearst Castle, Morro Bay) 聯絡與諮詢:馮芳瑗(林為標夫人)blueorchid92@gmail.com, Phone 805-491-3238 薛曉青 Green.Hsueh@gmail.com

Yosemite N ational Park

17 Miles

Hearst Castle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