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彼得

Page 1


目錄 代序 3 第

1

1. 漁夫

12

2. 彌賽亞

17

6. 訪客

38

7. 渴人

45

3. 耶穌

23

8. 妻子

51

4. 婚宴

26

9. 罪人

58

5. 上耶路撒冷

2

30

10. 法利賽人

72

16. 約翰

108

11. 池子

81

17. 餅和魚

12. 使徒

88

18. 鬼怪

122

13. 論福

92

19. 人子

128

14. 寡婦

98

20. 撒但

135

15. 傳道者

103

21. 黑門山

115

140


3

22. 葡萄

150

28. 馬利亞

193

23. 迦百農

154

29. 夜影

198

24. 伯大尼

164

30. 長淚

204

25. 瞎子

168

26. 拉撒路

179

27. 少年官

188

4

31. 和彼得

212

32. 對話

217

251

33. 宣道

226

36. 馬可

34. 愛人

234

37. 基督徒

35. 保羅

242

後記 271

261


代序 經典傲然風流,渾渾無涯,如一部莎士比亞。 木心說,「英國得天獨厚的是文學之光華,一個莎士 比亞足可使英國亡不了國。」喬伊斯也說得霸氣,如果都 柏林在某場大浩劫中被毀,一本《尤利西斯》可以將這城 巿重建起來。 經典的巨大能量穿透時間,之所以能使一個國家千秋 萬世,甚至使一座城巿復活再生,乃是因為它們建構了一 個精神的國度,文化的國度,理想的國度。一個介乎虛擬 和真實之間的國度。 那些入於文字,出於書;入於光,出於膠紙;入於氣 氛,出於戲劇的作品,不一定都成為經典,就在於能不能 讓無生命的軀殼找到靈魂,能不能在舉世昏昏時,叫人 聽見理想風中悠揚的笛聲;能不能在山窮水盡沒有方向 時,叫人看見未來水邊青綠的草原;能不能在探問生命的 意義時,叫人進入一個看不見卻又真實存在的國度。

3


經典所建立的國是一個境界,既像是入於世,又像 是出於世—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如一本《紅樓 夢》,一本《罪與罰》,一本《臺北人》。白先勇說,「救贖 一直是文學的主題。文學要達到很高的高度,必須觀照整 個人生,必須跟宗教有所結合。文學最高的境界,也是宗 教的境界。」 又說,「宗教與文學交錯,既有聖境,亦有煉獄…… 道與藝交織,那不僅是現實人生,在小說故事裡,成為一 艘渡筏。如果杜斯妥也夫斯基的作品少了宗教關懷,也就 不過是一本小說而已。」 宗教關懷,就是人的關懷。 每個紅樓人物,都有專屬於自己的一首詩。 經典立世;經典就是那書,書中之書。 人人心中都有一部經典,如《聖經》 ,如《天路歷程》 。 《天路歷程》是一場夢境,是一本精神自傳,是史上 最廣為人知的宗教寓言文學。夢中人名叫基督徒,受宣 道師指引,逃出將被焚毀之城,一路朝原野盡頭的亮光 走去,尋訪有一扇小門的天城,途中一切所經所歷所改

4


代序

變。這條路是基督徒的歷程,也可以是所有人的歷程。 《我-彼得》受到《天路歷程》的啟發, 以文學筆意重建使徒彼得跟隨他的老師耶穌的這段路 途。 這不是一個夢中人, 這是一個展露內心精神世界的人物, 這是一條彼得的心路歷程。 彼得初見耶穌時的眼神交會,他跟隨了又退去又再跟 隨的波瀾轉折,他從所見所聞中所得的學習培育,他面對 自己極其不堪的失敗後所流的眼淚,他羞慚滿面卻又滿心 愛慕地在清晨海邊與耶穌的對話,他試煉有時歎息有時受 壓有時的種種煎熬,他面向死亡火劍迫臨時所浮現的一幕 幕感人影像,這一切情感的流轉,思想的流轉,都成了他 一篇又一篇的獨白,也把他這一個「人」— 一個加利利 草莽的漁夫,一個蒙召跟隨耶穌的門徒,一個耶穌所設立 的第一位使徒,一位開啟天國之門並建立耶路撒冷教會的 人,也是一位滿了人性美德,顯出靈性光輝,至終為信仰 殉道的人—完整地建構起來。 究其然,這也是一個平凡如你我的「人」。

5


人說到底在本質上都是一樣的,沒有人可以自外於 「人」,使徒彼得是如此,天路歷程中的基督徒亦如此。 可 惜啊,今日我們還要問:什麼 是 人 ? 耶 路 撒 冷 三千年,宗教戰火纏綿不輟,以神之名行護教暴戾邪血 之事,人性顛狂了,魔性張牙舞爪了。無怪乎,太宰治 說,「生而為人,我很抱歉。」但是,既生而為人,我們 也就沒有權利灰心,也沒有資格悲觀,因為原野的盡頭仍 有亮光,所有軟弱悲傷失敗後的哭泣,仍然有重新站起來 的希望。 前行!生而為人,有一個永恆的使命在等著我們,就 是為光明前行,為理想前行,為找到真正的、精神上的人 前行。生而為人的價值,大概就是點亮那盞光明,那份理 想,那種視己為人,也視人如己的高貴靈性吧。人世的苦 難從來不少,罪與罰伴隨著人生,但有幸的,生而為人是 可以在精神上昇華的,是可以在理想中得提升的,是可以 在信仰裡得著神、找到救贖的。生而為人,不僅能尊嚴地 活下去,在人群中充滿愛,更能在真正的信仰中為一個個 人流露愛,流露關懷,流露人性的至善來。 如使徒彼得。

6


代序

本書起筆於三亞,脫稿於寧海,定稿於美國克里夫 蘭,並由馮平和何莉協助完成。克城依傍伊利湖,猶如迦 百農位於加利利海邊,一片浩淼水域。夏風吹拂,鬱藍湖 水蕩漾,我們彷彿可以看到彼得滄桑而帶著甜美微笑的面 目,在面對著我們。聽!櫓聲欸乃,透過這張面目,我們 依然記得— 那 在加利利海水深之處,下網打 魚 而 跟 隨 耶 穌 的 人,是彼得!那在凱撒利亞腓立比的境內,手拿天門鑰 匙,卻攔阻耶穌釘十字架受死的人,是彼得!那在猶太教 大祭司的外院子,三次否認耶穌,後與耶穌兩眼相望,而 出去痛哭的人,是彼得!那在耶路撒冷帶下五旬節聖靈澆 灌,見證被猶太宗教徒所殺的耶穌,神已經立他為主、為 基督的人,是彼得!那在哥尼流的家中,把福音傳給外 邦人,但又在安提阿作假,不與外邦人共餐的人,是彼 得!那在伯拉大河畔的巴比倫,歷經諸多試煉,寫下彼得 前後書,至終被帶到羅馬,為基督信仰而殉道的人,是彼 得! 是的,是彼得! 經典的最高境界,就是說出神與人和人與神的關係 吧。

7


閤上《聖經》, 想起誰說的: 吹滅讀書燈,一身都是月。

8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