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園開在口袋裡

Page 1



目錄

Contents 推薦序 1:筆勝於劍

5

彭海瑩

推薦序 2:三度空間看人生

董宇正

9

自序

花園開在口袋裡

1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超完美謀殺案(罪與罰)

17

傳說中的小綠棒(復活)

31

雙城恩怨(雙城記)

45

超人大夢(浮士德)

59

烙印在胸前的記號(紅字)

75

悲慘世界可憐人(悲慘世界)

89

十個錯誤就決定了一生(抓住這一天)

105

多麼「美麗」的新世界啊!(美麗新世界) 119 黑暗的英雄(黑暗之心)

133

復仇者的悲歌(咆哮山莊)

147

第八十五天的奇遇(老人與海)

163

葡萄憤怒時(憤怒的葡萄)

177


開在口袋裡

4


推薦序 2 _三度空間看人生

推薦序 2

三度空間看人生 很開心地看見友玲我所愛的妻子完成了這本 書,內舉不避親,真的覺得這本書好精粹,讓 人可以迅速地、愉快地掌握十二本文學名著的精 髓! 回頭一看,好快啊!我已經與友玲一同牧養 教會二十四個年頭了,這二十四年讓我們更多地 認識自己,更多地認識這個世界,也更多地認識 人性,認識人生以及人生中的現實面。我看完這 本書,發現這本書正指出人們最基本與最核心的 問題,友玲藉著她那既深入又流暢的文筆帶領讀

9


開在口袋裡

者省察自己的內心,並且看見出路! 當你閱讀這本書,你會發覺它彷彿帶領你進 入三度空間,兼具深度、廣度又有高度地看見: 我所處的世界是怎樣的世界? 我是誰? 我當用什麼態度來面對我的人生,我當用怎 樣的生活哲學來過每一天,來過這一生? 我當如何使用手中握有的資源?科技?權 力? 當人徬徨、墮落、失足、絕望時,終究發現 自己無法再做什麼、無法彌補什麼,無法救贖自 己的時候,人的出路在哪兒? 當我們的尊嚴遭受踐踏、欺侮,甚至被凌虐 又無言以對,我們完全無力改變時,重返榮耀的 關鍵在哪裡? 當我們為著過去種種自慚形穢,良心的控告

10


推薦序 2 _三度空間看人生

譴責使我們被逼得近乎崩潰時,救贖又在哪裡? 當文明的虛偽、人性的貪婪以及令人作嘔的 歧視眼光圍繞你時,你當如何有尊嚴地拒絕,不 受其汙染,甚至反過來摧毀它們? 面對這個墮落黑暗、不公不義,貧富差距越 來越大的世界,我們當如何有效的改變它? 我們必須面對現實的人生、現實的競爭、現 實的酸甜苦辣以及現實中的悲歡離合,因此我們 的心必須充滿陽光,充滿無限的希望、無限的力 量,然而最大的問題是:我們如何擁有這一切? 聖經啟示的救贖與悔改、聖經啟示的天家與 天國究竟帶給現實生活中的你我什麼幫助?聖經 中所啟示的這位獨一真神祂怎麼看待人?祂給予 人的恩典又是一份怎樣的恩典? 《花園開在口袋裡》這本書透過十二本經典 名著帶領你兼具深度、廣度、高度地探討人生!

11


開在口袋裡

再次為友玲出版這本書向上帝獻上感恩,她 一面與我同心辛勤地牧會,一面照顧教育三胞胎 的三個孩子,真的很佩服她可以在這麼忙碌的生 活中把這本書完成,也真的很佩服她總是可以化 繁為簡,把厚厚的文學名著精簡扼要地呈現出 來,相信這本書必帶給讀者超乎想像的祝福!

董宇正 貴格會合一堂 主任牧師

12


自序_花園開在口袋裡

自序

花園開在口袋裡 口袋裡可以裝些什麼呢? 口袋裡可能裝著銅板,叮叮咚咚響。 口袋裡還可能裝有小抄、備忘的小紙條,提 醒我們一些重要的事。 口袋裡還可能塞進統一發票,那是我們的發 財夢。 口袋裡還可能塞進一本小書,在我們通勤等 待的時刻,給予我們知識與心靈的滿足。 我是一個出門一定要帶書的人,若不帶本 書,我便覺得渾身不對勁,書,讓我有安全感,

13


開在口袋裡

我知道在忙碌的空隙裡,我還可以藉著文字,讓 我的思想飛翔。 偶然一個機會,我得知阿拉伯民族有一句俗 諺,說:「書,就像是裝在口袋裡的花園。」 (A book is like a garden carried in the pocket.) 我會心地笑了,這比喻真妙!口袋裡的花 園! 然而,仔細想想,口袋裡怎麼可能裝得下一 個花園呢?花園又怎能侷限於狹小的口袋呢? 我想,這是沙漠民族的浪漫。對他們而言, 烈日當空、黃沙滾滾,熱暈了、渴極了的時候, 眼前就出現海市蜃樓,綠洲、花園、噴泉、冰 飲,一切就像在天堂裡,是人間最美的圖畫,是 人類最頂級的享受。 而當他們閱讀書籍時,竟也有類似的感受, 因此,他們從老祖先到現在,代代相承,便有了

14


自序_花園開在口袋裡

這樣的一句俗諺,說:「書,就像是裝在口袋裡 的花園。」 說得好!書,就像是一座花園。而書,我們 可以把它放在我們隨身的口袋裡!我們可以帶著 花園走! 前幾年,我在佳音廣播電台主持過一個節 目,名為〈週末夜話〉,在節目中,我介紹歐美 文學作品,透過那些經過歲月篩選歷練的作品, 我向聽眾朋友介紹它們的作者、背景、情節、結 構、人物等,一本又一本,一週又一週,三年之 久,我和許多聽眾朋友共享了許多動人的週末午 夜,我們彷彿坐上了時空機,回到過去,認識了 許多文豪大師,聽見了他們靈魂深處的聲音。 後來雅歌出版社彭海瑩彭姐邀請我將這些節 目內容整理成文稿,發表在曠野雜誌裡。於是, 我就再度深掘這些文學作品,將書中精華提煉出

15


開在口袋裡

來,寫成文章,一一發表,這就是這本書的成書 背景。一篇篇介紹由廣播節目成為雜誌文章,由 聲音變成文字,對象由聽眾變成讀者,將一本本 世界名著深入淺出地介紹給大家。 如果「書,就像是裝在口袋裡的花園」,那 麼,我想這些世界名著就是一朵朵的奇葩,它們 所綻放出來的繽紛色彩與濃郁香氣,實在讓人愛 不釋手。 我想,我若能在我的口袋裡帶上一本這樣的 書,我心靈所能得到的滋潤與滿足將是筆墨完全 無法形容的! 因為,我的口袋裡開滿了花!

16


9 黑暗的英雄

《黑暗之心》


開在口袋裡

前言 聖經上說:「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 (箴言四23)人的心如何,他的一生就是如何。 英國作家約瑟夫•康拉德(Joseph Conrad, 18571924)有一部作品叫《黑暗之心》,這本書印證 了這句經文。 《黑暗之心》被認為是20世紀最深刻有力的 一部小說。什麼是黑暗的心呢?作者意有所指, 首先,黑暗指「非洲大陸」,當時非洲大陸民智 未開,可以說是一片蠻荒黑暗之地。其次,黑暗 也可以指「黑皮膚」,非洲人的皮膚是黑的,這 本書是關於他們的故事。第三,黑暗也可以指

134


9

黑暗的英雄―《黑暗之心》

「人心的黑暗」,也就是人心的罪惡,從這個罪 惡之心所發出來的是何等可怕的咒詛。 在這部小說中,作者康拉德以一位船長的回 憶揭露出一個歐洲殖民者對非洲大陸人民的種種 醜陋行為,藉此向世人提出警告。

《黑暗之心》這本書 《黑暗之心》成書於西元1899年12月,雖然 只有短短四萬字,卻內容精彩、擲地有聲,沒有 一部文學作品像《黑暗之心》這樣尖銳地揭發文 明的虛偽、人性的貪婪以及種族的歧視。 《黑暗之心》故事情節相當簡單,為人正直 的船長馬羅乘船順著剛果河前往某貿易公司中心 站,接替前任船長的職務,因為那人已經逝世, 整本小說就是在敘述馬羅在整個過程中種種見聞

135


開在口袋裡

與遭遇。 故事透過兩條線索鋪陳:一條線索是馬羅對 貿易站經紀人庫茲的嚮往與崇拜;另一條線索是 經理對庫茲的嫉恨和迫害,最後,庫茲死亡,經 理的陰謀得逞,馬羅的追求最終幻滅了。 《黑暗之心》發表後,康拉德曾提及這部作 品的真實性。他說:「關於這個故事,它的基本 情節是真實的,要想首尾一致地編一套真正動人 的謊言,我可沒有那種本領。」 書中馬羅對庫茲的追尋,就像是西方人探索 內心幽暗世界的旅程,而庫茲彌留之際的遺言 「恐怖啊!恐怖啊!」,正說明了當時西方文化 的暴力與悲哀。 庫茲初入剛果時,在剛果密林中給歐洲報刊 寫文章,鼓吹文明人為這片還未開化的土地帶去 文明。另外,在給「國際消除野蠻習俗協會」起

136


9

黑暗的英雄―《黑暗之心》

草的文件中大談人道主義。他同時也向當地的殖 民者宣傳「每個貿易站都是通往美好事物大道上 的一盞明燈」。庫茲在人們心目中儼然是一個受 過歐洲高等文明薰陶、具備聰明才智,並且滿懷 熱情的一位英雄。 因此馬羅對庫茲相當崇拜,他以為當他見到 庫茲時,一定會見到那一片被莊嚴的仁慈滋潤的 廣袤異土。誰知,當馬羅終於抵達庫茲的站口 時,他所見到的庫茲,卻是一個搶劫當地財富的 強盜,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兇手,是一個殘暴的 魔王。馬羅這才見識到,他急於造訪的那位人道 主義英雄根本就不存在。 他在義憤填膺的同時,也感到無比的悲哀。 顯然,這正是康拉德自己對剛果經歷的真實感 受,當時所有的人都迷戀帝國主義,但作者卻在 瘋狂的殖民掠奪中看到了歐洲本身道德價值的崩

137


開在口袋裡

潰,這正是這部作品力圖表達的主題。 作品發表時間正值19世紀與20世紀交替,西 方國家早已如火如荼展露他們帝國殖民主義的野 心,康拉德以此主題寫成《黑暗之心》,字裡行 間充滿複雜的意象與比喻,以沉重的筆調揭示殖 民主義之謬誤與殘忍。 在小說的前半部作者描繪剛果河兩岸的景 色,這是作品最精彩的一部分,在非洲內陸,參 天的樹木、混濁緩緩的水流、密不透風的原始 森林,彷彿絕對的寂靜,構成了極具原始性的氛 圍,讓人感覺壓抑與莫名的恐懼。 後半部中有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就是 馬羅看見船上那個中箭瀕死土著的眼神;這幅畫 面述說著土著與歐洲人之間有著某種「遠親血 統」。馬羅覺得土著其實並不像歐洲人所認為的 那樣「野蠻」,他們和歐洲人一樣是人,他們生

138


9

黑暗的英雄―《黑暗之心》

而平等。

康拉德這位作者 康拉德生於帝俄統治下的波蘭, 雙親死於政治迫害。他是少數以非母 語寫作而成名的作家之一,被譽為現代主義的先 驅。他周遊世界將近二十年,直到三十七歲才改 行成為作家。他自學英文十幾年後,就開始以英 文創作小說。康拉德的作品深刻反映新舊世紀交 替對人性的衝擊。面對文化與人性的衝突,他並 沒有提供答案,而是提出一連串問題讓世人思 考。 他一生共寫作十三部長篇小說和二十八部 短篇小說,主要作品包括《黑暗之心》(1899 年)、《吉姆大爺》(1900年)、《密探》

139


開在口袋裡

(1907年)等。《黑暗之心》這部小說自1899年 問世以來,就因它豐富的象徵和隱喻受到了極高 的評價,並被列為英語文學經典作品之一。

《黑暗之心》的情節 本書一開始是由不知名的敘述者說故事,他 可能是船上的水手之一,也可能是隱身的作者。 主角馬羅不久後就接下說故事的任務。之後陸續 出現不同的敘事者,交互穿插轉換,全書最後一 小段說故事的任務再交回給隱身作者。故事進行 之間,許多有特色的面孔在讀者面前出現,使故 事增添幢幢鬼影、步步懸疑的氣氛。在紛雜的對 話之中,康拉德引導讀者捕捉傳奇人物庫茲的身 影,深入人物內心的幽暗,看到古老陸地已成為 他們的盤中飧,任由他們掠奪侵占。

140


9

黑暗的英雄―《黑暗之心》

馬羅忽然開口,他說,他追想起遠古的事, 想起了羅馬人的指揮官以及身 穿外袍的高大年輕 人,他們都想要發財。此二者暗示歐洲國家當時 就是以軍事占領和榨取金錢為目的,作者表面上 在追念過往的功績和繁華,實際上是用厭惡的語 氣點明書中重要的主題─帝國殖民主義的卑劣 與荒謬。 「他們的行政只是一種壓榨……他們只是征 服者,而征服者只需要野蠻的力量……那正是暴 力的搶劫,大規模的邪惡謀殺」。全書批判聲不 絕於耳,暴露當地黑人被欺壓與被凌虐之慘狀。 康拉德藉主角馬羅的口,斥責前往非洲的人 都只是無恥的投機客、文明世界的垃圾,而這些 人竟妄想以解救黑暗大陸人民之名,行搶劫破壞 之實。他這樣形容被劫後的非洲大地: 「現在它已不是一個空曠的地方了。自我童

141


開在口袋裡

年時代以來,這個地方就被河流、湖泊和名字 填滿了。它已不再是令人愉快的神祕和空曠的 空間……它已變成一塊黑暗的地方。但是,裡面 特別有一條河流,一條巨大的河流,你可以在地 圖上看到,像一條伸展著身體的蟒蛇、頭部在海 中,而尾部則失落在土地的深淵」。「人群消 失了,瘋狂的恐怖把他們驅散了」。「六個黑 人……頸子上都加了一個鐵圈,大家都被繫在鍊 子上……而暴虐的法律就像爆炸的彈片,在他們 身上降落……露出抑鬱的野蠻人那種死亡般的漠 然神情。……顯露每種變形崩潰的姿勢,好像是 一幅大屠殺或惡疫流行的圖畫」。 庫茲在一份祕密文件當中,暴露出他潛藏的 野心,在最末頁他下了一個閃電般的注腳:「消 滅所有的野人。」他是殘暴的領袖,利用每一個 機會來實現自己的計畫,以慘無人道的方式對待

142


143


開在口袋裡

他人,成為擴張領土和劫取金錢的殖民主義代表 人物。 在他吞下生命最後一口氣時,叢林的怨恨挾 帶著他自己內心的控告向他反撲,叫他恐懼不 已,高喊道:「恐怖啊!恐怖啊!」 馬羅後來造訪庫茲的未婚妻,在不願意傷害 她的情況下,他告訴她,庫茲最後口裡說出的是 她的名字,馬羅說:「我無法告訴她真相,因為 那太黑暗了!太黑暗了!」 庫茲的英雄形象存在於他的未婚妻心中,但 是誰知道這英雄以黑暗之心在那片黑暗大陸上進 行黑暗的殺戮。這正是作者搥心頓足想要表達的 實情。

144


9

黑暗的英雄―《黑暗之心》

《黑暗之心》的啟迪 其實整個歐洲都參與塑造了庫茲這個人,他 是整個殖民主義的代表人物,他大步走進非洲腹 地建立殖民點和貿易站,他的貪婪卻促使他罔顧 人命,只想致富,透過象牙買賣賺取非法金錢, 把所賺取的暴利寄給遠在歐洲的「心上人」。他 看似成功地在當地扎根,贏得了土著的信任,被 他們奉為神明,又成為歐洲殖民主義者的英雄。 但是,由於這位英雄的心是黑暗的,因此他終於 被自己的罪惡捆綁,在驚恐中死去。

結語 聖經上說:「因為你的財寶在哪裡,你的 心也在那裡。眼睛就是身上的燈。你的眼睛若

145


開在口袋裡

瞭亮,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 黑暗。你裡頭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 呢!」(馬太福音六21-23) 《黑暗之心》這部作品雖然距離今天已有 一百年的歷史,但人心的道理是共通的,歷史是 不斷重演的,我們應該時常反躬自省,我們的內 心是一片黑暗的蠻荒之地呢?還是一片光明的繁 榮之景?

146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