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lections on Movies (Sept 2018)

Page 1

電影後感 Reflections on Movies 1. 馬丁路德 金 Selma 2. 聖德蘭修女 The Letters 3. 饒恕的力量 Grace Card 4. 天堂奇癒記 Miracles from Heaven 5. 五個小孩的校長 Little Big Master 6. 等一個人咖啡 Café Waiting Love 7. 維尼與我 Christopher Robin


電影後感: Selma 馬丁路德.金

長(time) -

影片時間很長,超過2小時,故事開始是馬丁得到諾貝爾獎,之後在塞爾

馬(Selma)的抗爭,從塞爾馬到蒙哥馬利(Montgomery)的大遊行。 暗(color ) -影片顏色比較暗,很多幕包括在監獄,晚上場景,黑黑的,暗暗的。(可能 是為了營造特別的氣氛) 深(lyrics ) -影片英文對白很長,也有點深奧難明。有好幾場馬丁的講話,要留心才聽得 明白。 白(reflection) -影片帶出什麼訊息? [留白] Strong vs weak:in what ways?

沒有英雄?

馬丁路德.金 Martin Luther King 是我們一般人心目中的“英雄”,黑人平權運 動領袖,最終成功的帶來改變,幫助美國黑人爭取選舉權 (投票權利)。 可 是 , “ 英 雄 ” 也 有 弱 點 , 也 不 會 永 遠 是 強 者 。 Hero: weakness, pain,

struggle, disappointment, fear, and lost 影片很多場景描述馬丁生命的弱點,軟弱處,甚至是他的迷失,包括在他的家 庭關係、組織同工關係及個人領導上。想到有一幕,當他在塞爾馬抗爭被關監 獄後,他與組織同工(另一位牧師)的一段話,表現他的迷茫(也有憂慮與失 望情緒)。那時候,運動已經開始了一段日子,重複的抗爭流血衝突, 以及重複 的入獄,帶來的改變只是一點點(黑人可以入餐廳),對於根本制度影響是很 少(選舉權;教育機會等)。另外一幕監獄對話,太太勸他與另一幫人合作, 他生氣的反應,也表示自己的疲倦。(再有一幕馬丁與一個學生領袖對話,也 是表現 “英雄”的痛苦掙扎) 其實,地上沒有完美的人,沒有“英雄”。我們都有生命中的軟弱,面對困難 時候,會有掙扎,失望,甚至迷失情況。 馬丁生命低沉迷失時候,他需要幫助。


組織同工(牧師)在監獄裡,鼓勵馬丁"不要憂慮"。他引用的是馬太福音第 6章一段經文,"你們看那天上的飛鳥,也不種,也不收,也不積蓄在倉裡, 你們的天父尚且養活他。你們不比飛鳥貴重得多嗎?你們哪一個能用思慮使壽 數多加一刻呢(或作:使身量多加一肘呢)(太 6:26-27)?"。"我們哪一個能 用思慮使壽數多加一刻?"答案當然是沒有!思慮,擔憂沒有幫助。只要信靠 天父,衪看顧天上飛鳥,地上的百合花,也必看顧衪所愛的世人。(後註:馬

太福音第6章續後經文 33 節, “你們要先求他的國和他的義。”當我們所求 的是神的國及神的義,神必會幫助,我們不必憂慮。) 馬丁與一個學生領袖對話,令馬丁回想起之前的演講,訊息大概是 “Already walk so far, no fear, no way return” 。那時候,馬丁與太太關係緊張,家人甚至 受到恐嚇及死亡威脅,馬丁有點卻步。與學生對話,令馬丁清醒起來。 馬丁得幫助鼓勵後,重新得力。影片差不多結尾時候,一位政府人員與馬丁見 面,因擔心馬丁有生命危險,勸他不要去大參與遊行。馬丁表現出置生死於度 外的勇氣,沒有害怕,堅持抗爭。 Conviction 信念 [神的真理與世人同行] 除了這句“Already walk so far, no fear, no way return” ,影片最後重複的 一句“Your truth walks with the world 神的真理與世人同行” 。 “神的真理與世人同行”是馬丁信念。人人受造而平等,不分黑人與白人,都 是神的創造,神按衪的形象樣式所創造。因著地方政府的不公義政策(行政手 段),黑人被剥奪多種的權利,得不到平等對待。馬丁站出來帶領爭取,他不是 去推翻政權,而是推動憲法所授予的權利真正落實。 清教徒神學家盧斯福 "法治"一書,根據神普遍啟示於人心中的道德以及在聖 經中對人啟示為出發點,強調法律必須以造物主的心意為準則;惟有造物主是 絕對者,在衪所賜下的法律面前,人人皆平等,就連君王統治者,也必須降服 於神律法的治理。


[基督更新文化] 另外,令我想到的是"Christ transforms culture 基督更新文化"信念。基督徒 活在世界中,如何以神國的價值觀來影響地上的文化(世界),如何將神造物 的美意落實於地上的法律,政治,社會,文化。(例: William Wiberforce 深願 神的旨意行在地上如同在天上) 不過,問題出於落實"基督更新文化"信念時,所用的方法與手段 (有關 Means Vs End 層面的思考)。基督徒很多時是所用的屬世的手段,不一定合乎 聖經。 也想到現在的政治家運動領袖,常常口中所說的 “Civil Disobedience”公民 抗命。思想 2 層面:

1)他們所認為的平等及公義,基本精神是否來自神嗎?或

是 “自我定義的意志“Will to self definition”(排除了由神所作的定義,自行 定義? 特別在後現代主義思潮下,不再相信絕對真理,多元文化相對主義); 2) 他們所用方法手段是否合乎聖經? (Violence vs Non-violence) 我們需要謹慎,小心辨別動機、方式與態度。一部好的電影,會[留白],讓 觀眾反思。

以上是電影 Selma 帶來今日的反思。

http://www.selmamovie.com http://www.appledaily.com.tw/appledaily/article/international/20150309/36426004/


[參考資料: 蔡少琪牧師] 為選舉權遊行五十週年:Selma 逐夢大道和美國《選舉權法》50 週年 『美國國會於 1870 年 2 月通過的《美利堅合眾國憲法》(U.S. Constitution)第 15 條修正案規 定:"合眾國或任何一州不得因種族、膚色或以前的奴隸的身份而否認或剝奪合眾國公民的選舉 權。" 但當時少數族裔,特別是美國非洲裔仍由於受到讀寫能力和支付人頭稅的能力等資格限制無法 參加投票。通過 20 世紀 60 年代的民權運動,美國非洲裔才得到足夠的支持,真正贏得了不可 剝奪的選舉權。1964 年民權法案(Civil Rights Act)的通過激發了全國黑人和白人的熱情,他們 紛紛組織起來,舉行各種集會為黑人爭取權利。 當時人們積極要求聯邦政府支持爭取民權的運動,最終導致具有歷史意義的阿拉巴馬州 (Alabama)從塞爾馬(Selma)到蒙哥馬利(Montgomery)的大遊行。1965 年 3 月 7 日,遊行群 眾向蒙哥馬利進發,途中遭到員警用棍棒和催淚彈襲擊,被迫退回塞爾馬,史稱"血腥的星期天 " Bloody Sunday,在美國歷史上留下不光彩的一頁。三個星期以後,抗議群眾終於完成了這 一次大遊行,到 3 月 25 日遊行隊伍已擴大到 25,000 人。 這次公開示威活動後,民主黨籍的詹森總統和共和黨籍的參議院少數黨領袖埃弗裡特·德克森 (Everett Dirksen)共同要求兩黨一致支持起草有關提案,即後來的《選舉權法》。國會眾議院 和參議院先後於 8 月 3 日和 8 月 4 日分別以 328 票對 74 票和 79 票對 18 票的投票結果以壓 倒多數通過了這項法案。詹森總統於 8 月 6 日簽署了這項法案.』【摘要網絡文章】 詹森:「美國的承諾」("THE AMERICAN PROMISE") 身為人以及作為一個國家,「如果得到全世界卻失去靈魂,有什麼益處呢?」 這是世界歷史上第一個有目標而建立的國家,這個偉大的語句仍存在每個美國人心中,無論是 北或南:「所有人生而平等」、「被統治者授權的政府」、「不自由毋寧死」。這些不只是智 慧的語句而已,也不是空泛的理論。兩個世紀以來,美國人以自己的名義抗爭並犧牲,而今晚, 他們在全世界以捍衛者之姿抱著生命危險保衛我們的自由。 『這個偉大、富有且永不止息的國家能夠提供所有人機會、教育與希望:黑人或白人、南或北、 佃農與城市居民。這些才是敵人:貧窮、無知與疾病。他們是敵人而不是我們的同胞與鄰居。 而這些貧窮、疾病與無知也是我們必須克服的敵人。』 http://www.ait.org.tw/…/zhtw/DOCS/politics_voting_rights.htm http://www.ait.org.tw/infousa/zhtw/PUBS/BasicReadings/40.htm http://en.wikipedia.org/wiki/Selma_to_Montgomery_marche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nIozPJWTPM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6t7vVTxaic


電影後感 : “聖德蘭修女”

剛過去的聖誕假期,看了一部 DVD,香港叫 “聖德蘭修女”,台灣叫做 “愛 無止盡德蕾莎”。英文原名是 “The letters”,翻譯為

"來自聖德蘭修女的

心箋”,似乎更為合適。

故事是倒叙方式拍攝。2003 年天主教教廷打算封聖儀式,封德蘭修女 (Mother Teresa)為聖人,一位神父被委派作嚴格調查。神父面見德蘭修女 屬靈導師,從導師手中,得到一批德蘭修女的書信,了解她多年來的心靈黑暗。 [心靈黑暗與痛苦] 一直以來,世人非常尊崇德蘭修女的工作。她活出上主慈悲與憐憫,多來年委 身於印度加爾各答服務貧苦大眾。 可是,影片不是記錄德蘭修女的豐功偉績,更多的是記述她多年來的心靈黑暗 與痛苦。呈現出來的是一位被除去光環的德蘭修女,她面對生命中真實的掙扎, 事奉上的困難與不被理解,屬靈上的孤單與痛苦。 事奉開始時,德蘭修女蒙召在印度修院教書。一次退修中,她收到上主聲音, 给她"呼召中的呼召",去服侍修院外的貧窮人。德蘭修女被上主呼召,作的是 又大又難的事。她要順服遵從呼召,離開原來洛雷托修女會,以自由修女身份


在印度行善。。她在 1950 年建立機構

"仁愛傳道修女會"

(Missionaries of Charity),服侍窮人中的至貧,為垂死病人和無家可歸人 士服務的收容所。德蘭修女跟隨上主而行,一種深刻的被上主離棄感,令她更 多的禱告,堅持相信,信靠上主,回應呼召事奉下去。 想到保羅身上的刺,神容許的刺,令他更謙卑不靠自己回應神的呼召。也想到 改教家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他進修道院後,心靈折磨與掙扎,甚至經 歷到與神隔絕的痛苦。直到他讀到羅馬書"義人必因信得生",生命被神更新, 也被神大大使用帶來之後的宗教改革。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 德蘭修女的名句

"我只是上帝手裡的一支筆",及"我只是上主的僕人,用

我的微小成就祂的偉大"。 我們都是一支筆,由神掌權去決定,生命寫出什麼東西來,用我們在什麼地方。 我們的一生只要跟隨主,願意順服被主用。主應許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

在人的軟弱與痛苦中,主彰顯衪的能力,主更顯示衪的智慧,衪的道路高過我 們的,衪的意念高過我們的。 禱告:"主啊,我要跟隨袮,將我一生獻給袮,求袮用我做袮的器皿,將袮的 愛分享出去。” 「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哥林多後 書 12:9 「耶和華說:我的意念非同你們的意念;我的道路非同你們的道路。 天怎樣高 過地,照樣,我的道路高過你們的道路;我的意念高過你們的意念。」 以賽亞 書 55:8-9


后續 "在窮人身上看見了耶穌" 德蘭修女常說的「他們必須感受到自己不是被拋棄,而是被愛護的;對我來說, 他們就是耶穌」。因為耶穌喜歡這些窮人,親自隱藏在他們身上。我們在為他 們服務時,就是「在為耶穌服務,每天二十四小時地為耶穌服務」;並且, 「不是我們給了他們甚麼,相反,是我們從他們身上獲得了許許多多」。

http://jy.catholic.org.hk/node/839 https://kairos.news/48006 https://youtu.be/-y0wRyCKFt0


主啊,我要跟隨袮

[讚美之泉]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Naob_eCI1EM

袮的話在我心,使我腳步不偏離,令我走這人生路, 袮的愛在我心,袮必與我同行,牽我的手走下去, 主啊,我要跟隨袮,將我一生獻給袮, 回應袮的呼召來愛袮,堅持一生不偏離, 主啊,我要跟隨袮,將我一生獻給袮, 求袮用我做袮的器皿,將袮的愛分享出去。


電影後感 饒恕的勇氣

饒恕卡 The Grace Card ,2010 年拍攝的美國影片, 中文翻譯叫 “寬恕的力量”。 故事主題是講

「饒恕(寬恕)」帶來生命的祝福。內容講講述一家四口美國家

庭,夫婦加上二名兒子,原本是一個快樂家庭。17 年前一次的意外,大兒子不 幸過世,從此他們一家活在意外的陰霾下,被苦毒怨恨煎熬, 無法自拔。 大兒子過世後,父親麥克內心一直存著憤怒,痛恨那位導致兒子死亡的司機兇 手,自責對兒子不小心照顧,甚至對上帝積存著深厚的怒氣。他們夫婦關係冷 淡,父親對小兒子嚴厲,關係不和,小兒子感到被忽略,無心向學至被學校辭 退,甚至誤入歧途。 麥克是一名警察,他被安排與阿森拍擋共事,阿森是一位帶職事奉的黑人牧師。 開始時二人關係的不合作,直到一步步互動中建立友誼。當麥克小兒子生命危 險時候,阿森幫助麥克回到天父面前,呼求主幫助。而更因著阿森捐出肝臟, 麥克小兒子性命獲救。 影片最後結束一幕是在主日祟拜中,麥克見到那位痛恨多年的兇手,他決定原 諒,給予對方一張饒恕卡“Grace card”。

"I promise to pray for you every day, ask your forgiveness, grant you the same, and be your friend always." The Grace Card 為什麼要饒恕? 當我們受到傷害,我們會生氣憤怒,充滿苦毒,我們不容易饒恕。這些負面情 緒,影響著我們的人際關係,牽引著我們日常生活的決定。


一切苦毒、惱恨、忿怒、嚷鬧、毀謗、並一切的惡毒、[或作陰毒]都當從你 們中間除掉.並要以恩慈相待、存憐憫的心、彼此饒恕、正如 神在基督裏饒恕 了你們一樣。 (弗4:31-32) 饒恕是神的命令。我們基督徒的身份是蒙恩罪人,我們曾經得罪神叛逆神。但 神在基督裡饒恕我們,藉耶穌基督得與天父和好,我們蒙赦罪蒙饒恕,也應饒 恕得罪傷害自己的人。 受到傷害時, “不要以惡報惡",“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也要把仇恨交付神, “不要自己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 。

不饒恕會令我們與神的關係有罪

的阻隔,因為恨兄弟的, 就是在黑暗裡。 與神相交的人, 不能在黑暗裡行。 此外,饒恕對我們的生命有實際益處,給我們帶來祝福,釋放心靈囚犯。 正如影片主角麥克,一個不饒恕丈夫與父親, 活在過去痛苦中受捆綁, 沈溺的 不斷重溫傷害的記憶。 身體心靈健康受到影響,充滿苦毒委屈、痛苦、憤怒等 負面情緒。 此外,麥克斤斤計較, 處處不讓步, 家人朋友很難親近,常發生 口角衝突。 饒恕帶來醫治及釋放,帶來生命更新的力量,正如C. S. Lewis 說 “饒恕是超越 人類所謂的公正,它赦免那些完全無法寬恕的罪行。” 饒恕的人有福了,因為 饒恕能使人重獲痊癒、健康、自由、平安。 饒恕需要勇氣 明白饒恕真的不容易!對曾經傷害我們的人,饒恕需要勇氣。這份勇氣從可而 來?勇氣是從神而來!這就是恩典 Grace。我們要懇切的禱告求神,求神給我 們恩典,給我們饒恕的勇氣,饒恕的的力量。

“It’s not justice we need. It’s grace.” “That is what Grace is all about. Forgiving whether they ask it or not.”



"THE GRACE CARD is a gift for everybody who has discovered that life is hard and messy … and that God is good." ‐ Steve Brown, Founder and president, Key Life Network The Grace Card – Trail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vbwb87FDic Movie soundtrack ‐ Tenth Avenne North ‐ Healing Begin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jTsuxs2fi0 Tenth Avenne North ‐ Healing Begins So you thought you had to keep this up All the work that you do So we think that you're good And you can't believe it's not enough All the walls you built up Are just glass on the outside So let 'em fall down There's freedom waiting in the sound When you let your walls fall to the ground We're here now This is where the healing begins, oh This is where the healing starts When you come to where you're broken within The light meets the dark The light meets the dark Afraid to let your secrets out Everything that you hide Can come crashing through the door now But too scared to face all your fear So you hide but you find That the shame won't disappear

So let it fall down There's freedom waiting in the sound When you let your walls fall to the ground We're here now We're here now, oh This is where the healing begins, oh This is where the healing starts When you come to where you're broken within The light meets the dark The light meets the dark Sparks will fly as grace collides With the dark inside of us So please don't fight This coming light Let this blood come cover us His blood can cover us This is where the healing begins, oh This is where the healing starts When you come to where you're broken within The light meets the dark The light meets the dark


電影後感《天堂奇癒記》 [Miracles] 對這部電影的最大感受,不是有關神蹟。我相信耶穌基督,相信衪 是昔在今在永在的神,按衪主權統管天地萬有。聖經中記載很多耶穌施行的神 蹟,水變酒,平靜風浪,醫治疾病,甚至使死人復活。今時今日,我相信耶穌 仍然會施行神蹟,按衪主權成就衪的旨意。 [Sufferings] 電影中有提及有關 “苦難"的題目,卻沒有嘗試給予答案。影片 中,當女主角母親質問牧師,為什麼慈愛的神容許這樣的病痛發生她年少愛主 的女兒安娜身上,牧師回答他不知道,他沒有答案。但我記得其中的一句對白, 牧師說“她(安娜)生病,不代表神不愛她,不代表神不是慈爱的"。我們當然 不希望生病。墮落的世界,生老病死總會發生,不能以此定義神是否愛我們。 苦難,不一定是因為罪(約翰福音第 9 章)。約伯記中,約伯受苦也不是因為他 犯罪(約伯記 1 章)。真的,很多時候我們不知道苦難原因,也可能今世不會知 道。 [Faith] 苦難是相信神最大的絆腳石?不一定!影片中,安娜的生病,給這家庭 帶來很多的困難。安娜身體上所受的痛楚,家人為了醫療四處奔波,夫妻關係 以及父女關係的張力,最後母親甚至對神失去了信心。不過,當安娜從樹上跌 下來後,母親以及一家跪下,同心祈求神幫助。苦難可以令人更依靠神,依靠 愛的源頭。苦難更新我們跟神的關係,讓我們更深與衪連結。生命中的風浪, 是對我們的考驗,使我們成長成熟,也是給我們生命帶來新的突破。 [Love] 苦難可以激發人與人之間愛。電影中不同角色善待主角一家,包括波士 頓的女待應,機場售票員工,醫院接待員,兒科醫生等等,他們的愛心關懷及 實質幫助,令主角一家能堅持下去。此外,愛更可以給予人盼望與力量。病房 內的安娜,與另一病童希莉分享耶穌的愛,送給希莉十字架頸鍊。安娜給希莉 最後幾星期,帶來不一樣的生活,滿有平安及盼望生活。這一份從天上來的愛, 是耶稣的愛,也是經歷過各各他苦難的愛。 總結: 「不管你正經歷什麼,碰到多大的困難…上帝都沒有忘記你,也沒有丟下你,祂愛你。 只要你持續相信祂,會有辦法。」現實中 12 歲的安娜‧賓恩(Anna Beam)。

Trust in God 持續相信神, 持續依靠神。神必會以衪的慈繩愛索帶領我們走人 生每一段路。神與我們同在! Live out Love 活出有愛的生命,見証耶稣的愛,成為別人生命的祝福。 耶穌過去的時候,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 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耶穌回答說:也不是這人犯了罪,也不是 他父母犯了罪,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趁著白日,我們必須作那差我來者的 工,黑夜將到,就沒有人能作工了。 (約翰福音 9:1-4) 約伯回答耶和華說: 我知道,你萬事都能做;你的旨意不能攔阻。 誰用無知的言語 使你的旨意隱藏呢?我所說的是我不明白的;這些事太奇妙,是我不知道的。 求你聽 我,我要說話;我問你,求你指示我。 我從前風聞有你,現在親眼看見你。 因此我 厭惡自己(或譯:我的言語),在塵土和爐灰中懊悔。 (約伯記 42:1-6)


《天堂奇癒記》 電影預告片:https://youtu.be/5RgCZ4AHcxE 電影根據本恩氏一家令人難以置信的真人真事所拍攝,講述一個女孩身患罕見 不治之症,卻在一次意外後昏迷到了天堂親歷奇癒神蹟,旁人多次無私幫忙而 將愛的奇蹟帶給了主角一家的動人故事。 人生雖有患難,心靈也會軟弱,但只要仰望神,便能夠化軟弱為剛強。電影不 僅有奇癒的見證,亦關於家人如何在患難中互相扶持,經歷愛的神蹟。


電影後感: 五個小孩的校長 如果以 2 個字總結這電影,我會用"夢想"。 呂校長的夢想是作一個好老師,所以她願意,在一間只有 5 個學生快要關門的 村校教書。也因著有夢想,面對大大小小困難,旁人冷眼嘲笑,她不放棄,堅 持教導這幾個在貧弱家庭出生的小女孩。(後註 : 現實中呂校長任教的學校,現 有 60 多名學生,也聘有全職老師及校工。)

~爸爸媽媽,你的夢想是什麼?~ 電影中,呂校長給孩子們的一個題目,一個家課。面對生活迫人的貧苦家庭, 還能有夢想嗎? 以下是其中 2 個家庭故事。 第一個小孩叫小雪。她爸爸年紀很大,從前是一名裝修師傅,現在是靠拾爛鐵 為生。他們一家 4 口,媽媽和弟弟在鄉間生活。小雪從小很懂事,懂得照顧自 己,有時甚至要照顧生病年老的父親。 第二個小孩叫嘉嘉。父親是地盤工人,因意外折斷了腳,從此不能工作,脾氣 變得暴躁,與太太經常爭吵。嘉嘉很怕吵鬧,怕見到父母互相傷害,甚至出手 打架。 這樣的家庭,仍有夢想嗎? 有!每個人都可以有夢。 小雪的爸爸,夢想是作飛機師。 嘉嘉的爸爸,夢想是作運動員。 有夢想的人,會是怎樣? 夢想給人盼望,給人力量動力。 不甘於被世界生活被困難磨滅,願意去夢,去突破,去努力。 儘管夢想實現與否,總是很多因素。但有夢想,就會有改變的勇敢。 小雪的爸爸,做不了飛機師,不過夢想給他勇氣力量,去照顧年幼兒女。 嘉嘉的爸爸,做不了運動員,不過夢想給他改變力量,好好與家人生活。


~一人有一個夢想~ 夢想,可以是甜甜的,將生活中的苦澀味道淡化。 夢想,可以是彩色的,將生活中的灰暗色彩美化。 夢想,可以是動感的,將生活中的無助失望活化。 每個人都需要有夢想,令你平凡的生活帶來熱情盼望活力的夢想。 夢想是一種追求,向好向上的尋求。 想一想!只有神所創造的人類才有夢想,其他動物沒有,它們只有存活。 你我的生活,因為有夢想,帶來了對未來種種的可能以及突破。 朋友們,我有一個夢想,你呢? 讓我們一同向夢想前進!


電影後感 等一個人咖啡 上星期週末晚上,在家裡休息,很感恩有機會再看這部電影。曾經斷斷續續看 過部分內容,今次算是差不多從頭看到尾。

[人物] 很喜歡看台灣影片,樸實的感動。 很喜歡主角,鮮明的 個性。愛笑的阿拓, 質樸與陽光。英勇的思螢, 主見與 爽直。 阿拓與思螢表現出年輕人的陽光與直率,年輕人就是這 樣子。 (依稀記得扮演阿拓那位演員,當年是第 1 次 拍攝電影, 笑容可掬的感動。) 影片中其他的角色,也塑造得很明亮(sharp)。 周慧敏扮 演憂愁的老闆娘,表現出終日在思念中迷茫。扮演天使 的老闆,“隱藏”的一直陪伴著深愛的老闆娘。 暴哥與 阿嫂誇張式的形式, 也是很棒的演出。

[故事] 影片故事,從阿拓與思螢的遇上,觸動另外 2 段的愛情故事,帶來更新改變。 老闆深愛老闆娘,甚至願意為她擋子彈。可惜,他意外過世,從此她沒有笑容, 憂鬱思慕。

他一直捨不得離去,化成天使陪伴她 10 多年。 暴哥與阿嫂夫妻

彼此相愛,卻因小事吵架,互不理睬 16 年。 阿拓與思螢的出現與遇上,成為他們的祝福。思螢幫助之下,老闆娘終於解開 心結,開始新生活。暴哥與阿嫂真情表白,珍惜對方,再次在一起。


[感動] “等候”: 影片為什麼叫 “等一個人咖啡”? 我想可能影片的老闆娘開的咖啡店, 就是叫 “等一個人咖啡”。 另外, 故事其實也是關於 “等一個人”, “等 候”。 老闆娘一直掛念去世的老闆, 守候著他們的愛情。 暴哥與阿嫂也是彼 此等候,破鏡重圓的日子。 “珍惜”:也感受到導演在影片中表達一種 “遇上就要珍惜”的意味。 年青時的老闆娘,任性,不珍惜老闆的愛。 發生意外後, 孤單守候逝去愛情記 憶。老闆娘失去後才後悔,從此也失去了笑容,憂愁的過活。 暴哥與阿嫂相愛 不珍惜,苦苦的等了 16 年,錯失光陰。 年輕的阿拓與思螢, 把 2 個冰封愛情故事串起來。影片中,阿拓與思螢的關係, “愛”用一種好形象熱烘烘的表達出來,是台灣人喜愛香腸與豆花。就是年輕 人愛情中的熱度, 給冰封了古舊的愛解凍, 帶出了盼望與更新。 阿拓與思螢的愛情故事,守候過後,最終也是熱騰騰走在一起。


[反思] 老闆娘的空洞眼神中的孤獨感,令我想到一首歌 “心靈的空處”及奧古斯汀的 名句"在我們心裡的空洞,只有上帝才能滿足"。 約翰福音 4 章中,井旁婦人的故事。靈裡的空虛乾渴,追求愛情來滿足,可以 嗎?當然是不能!只有耶穌才是生命活水 (living water, a spring of water welling up to eternal life),只有耶穌才能滿足我們枯乾的心靈。我們不能從人 身上得到救贖,滿足感及安全感,也不要把人生意義建立在取悅人身上。神賜 人婚姻愛情關係,但這美好的東西,不能成為我們生命首位,不能操縱我們人 生的方向。 故事主角的相愛不珍惜,也令我想到哥林多前書 13 章,聖經中的愛篇。 “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誇,不張狂,不做害羞的 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 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相愛中的珍惜,不求自己益處;相處中的忍耐包容,恩慈相待。如何才有這樣 愛的能力?只有常與上帝連結,charge 足電,我們 fully charged 才能去愛身 邊人。 愛是永不止息,其中一個英文翻譯是 “Love never fails”。上帝的愛永不失敗。


心靈的空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_F571imCjo 你說你生活好忙碌 心中卻感覺好孤獨 不知道缺少什麼 心裡總不能滿足 你說忙碌是種解脫 可以暫時忘了寂寞 夜深人靜的時候 空虛卻把你淹沒 原來在人的心靈深處 有一個填不滿的空處 唯有上帝能將它填補 使你心滿足 我承認在我心靈深處 有一個填不滿的空處 唯有上帝能將它填補 使我心滿足 除了上帝無人能填補 心靈的空處

PS: 這部電影,也讓我想起去年暑假到台灣池上交流的青春時光。懷念當地的 自然美境,樸實的人情民風。懷念當地的美味熱烘烘的牛肉麵。


電影後感 維尼與我 (Christopher Robin) 這部電影,香港版中文名叫維尼與我,英文名叫 Christopher Robin。電影關於男主角羅賓(Christopher Robin) 與動物好友維尼 (Winnie The Pooh)、小豬(Piglet)、跳跳虎(Tigger)、驢仔咿 唷(Eeyore)等故事,更是關於長大後羅賓的迷失。 電影開始時,是小時候的羅賓跟好朋們在百畝森林(Hundred Acre Wood)的開心時光。之後,羅賓要離開家鄉,到城市寄宿 學校。轉眼時光過去,羅賓長大成人,在倫敦結婚,當兵回來 後在行李製造公司上班,成了一個追求效率專家 (efficiency expert)。 想到電影中羅賓的二個對白,他說 “I am stucked.” 我卡住了 “I am lost. ” 我迷失了 長大後的羅賓,忙著工作追求效率與卓越,疲於回應上司 要求,週末也是上班没休息。長期忽略了家庭,父女關係 冷漠。羅賓身心疲憊,也失去喜樂。當然,他也忘記了兒 時的好友們。 這也何嘗不是我們的狀況? 我們也在工作家庭學習等等各樣忙碌壓力下,身心疲乏無力。在生活事情上卡 住了,在生命方向迷失了。我們好多時候,不知如何決定,不知如何前行。 故事發展中段,維尼去倫敦找羅賓 。維尼沒有忘記他兒時好友,常常掛念他, 等候他。 維尼與動物好友的倫敦之行,幫助羅賓明白生命優先次序,明白到家庭的重要, 令他與家人關係復和。也幫助他重新檢視生活,不再只重視效率,放緩節奏。 羅賓回到他的百畝森林(Hundred Acre Wood),找回他的簡單快樂。 想起在影片中維尼的對白,“無所事事, 往往帶來最好的事 (Doing nothing often leads to the very best something) ”。 是的! 安靜休息 doing nothing 也是好重 要。上帝是安息日的主。


聖經有不少經文,提醒我們要安靜休息(slow down, rest in God)。上帝的憐憫, 他明白我們生活軟弱,休息讓我們重新得力,安靜也較正我們的眼光。上帝是 我們隨時的幫助,他是我們的力量來源,更是我們的喜樂。

"那裡是你的百畝森林 (Where's your Hundred Acre Wood)? 在安靜中,享受上帝的同在中,依靠 他的恩典,我們靈裡得活水滋潤,喜 樂滿足。

詩篇:46:1 神是我們的避難所,是我們的力量,是我們在患難中隨時的幫助。 詩篇:46:10 你們要休息,要知道我是神,我必在外邦中被尊崇,在遍地上也被 尊崇。 尼希米記:8:10 因靠耶和華而得的喜樂是你們的力量。 約翰福音:4:13-14 耶穌回答說:凡喝這水的還要再渴;人若喝我所賜的水就永 遠不渴,我所賜的水,要在他裡頭成為泉源,直湧到永生。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