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文化運動月|活動導覽手冊

Page 1


8

承德路

歸綏街

1

民生西路

民生西路

太原路

路二段 重慶北

延平北路二段

迪化街

5

太原路

環河北 路一段

西寧北路

南京西路

南京西路

南京西

10 重慶北路

延平北路一段

塔城街

9

歸綏街

3

歸綏街

民生西路

6

錦西

寧夏

2

路 寧夏

歸綏街

重慶北路二段

涼州街

4

涼州街

延平北路二段

7

一段

新文化運動月活動地圖

THE LANDSCAPES OF TAIWAN NEW CULTURAL MOVEMENT FESTIVAL

1.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寧夏路 87 號

2. 大稻埕碼頭 民生西路底

3. 蔣渭水公園

歸綏街 79 巷 11 號

4. 大稻埕公園 歸綏街 243 號

5. 大稻埕戲苑

迪化街一段 21 號 8 樓

6.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 貴德街 53 號

7. 阿嬤家 - 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迪化街一段 256 號

8. 新芳春茶行

民生西路 309 號

9.Mikkeller Taipei 米凱樂啤酒吧 南京西路 241 號

10. 大方咖啡簡餐卡拉 OK

重慶北路一段 89 號之 1 號 2 樓

官方網站 聯絡電話:(02)2557-0087 開館時間:週二至週日 9:30-17:30 週一及國定假日休館 捷運 大橋頭站 2 號出口 雙連站 2 號出口 民權西路站 3 號、4 號出口

停車場 成淵高中、朝陽公園停車場

YouBike 蔣渭水紀念公園 捷運雙連站 2 號出口 捷運大橋頭站 2 號出口 捷運民權西路站 3 號出口

公車 大同分局:民權幹線、紅 29 紅 31、內科通勤 18 成淵高中:292、292 副、539、756、820、226、63、承德幹線、 304 承德線 民生重慶路口:重慶幹線、2、215、223、288 區、63、255、300、 302、304 重慶線、306、306 區間車、639


與時俱進的新文化,建構了我們的臺灣 回 望 日 治 時 期 的 大 稻 埕, 可 說 是 繁 華 一 時, 來 自 世 界 各 地 的 商 人 聚 集 在 此 交易貨物,知識份子與地方仕紳也選在這個時下最熱鬧的地點,成立臺灣文化協 會,舉辦文化演講、表演話劇、播放電影,同時發行會報、雜誌,盼能藉此增添 人民的知識文化底蘊,同時傳遞他們對於臺灣掙脫日本殖民地桎梏的願景,因而 催生了屬於自己的「臺灣新文化運動」。

臺灣新文化運動除了透過民眾的自覺,帶來了臺灣文學、音樂、戲劇等領域 的突破,也讓人民在殖民政權底下,仍能意識到對於自己的「國家」有了共同的 想像與投射。於是,臺灣人對於身處之地的糾結情感得以向前展開,對於這個想 像的共同體隨著時間遞進不斷共享並構建著新的記憶。 1920 年代至今,近百年過去了,歷史不斷更迭,當時所謂的「新」文化,對 於 現 下 的 你 我 而 言, 早 已 不 是 新 鮮 事。 但 當 時 知 識 份 子 主 張 的 精 神, 如 蔡 培 火 的「臺灣是臺灣人的臺灣」、蔣渭水的「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至今聽來 仍撼動人心。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107 年 10 月在大稻埕街區正式開館營運,除了透過 展示與活動傳達臺灣新文化運動時期的人物事蹟與精神內涵外,更希望以史為 鏡,觸發當下臺灣社會的文化更新,讓臺灣的新文化運動不停地向前邁開步伐。

為此,在這即將開館滿周年之際,透過藝術節的方式策劃館慶「新文化運動 月」,內容涵蓋了論壇、音樂祭、舞台劇、漫畫刊物、書展、街區導覽、講座等 各種形式,希望集結活動的能量,打造與各界交流溝通的管道,希望有更多的民 眾,能夠關注到新文化運動相關的議題。同步於十月登場的還有《自由戀愛-時 代製造的浪漫》特展,闡述在當時世界潮流的衝擊下,知識份子們對於婚戀觀更 迭的歷程,以及探討當時女性企圖擺脫階級束縛、走出家門的時代,環境一步步 變遷的痕跡。 透過這一系列「新文化運動月」的活動,期待臺灣的公民社會在充分認識歷 史後,能對過去的事件做出各種形式的時代回應,讓新文化運動歷程中追求新知 與自我文化的核心價值有機會歷久彌新。


活動地圖 導論

文化份子大論壇

第一場——時代「創造」青年

01 02 05

第二場——漫畫作為一種歷史大眾化的新載體

第三場——尋找臺灣的聲音:戰前戰後臺灣音樂的文化意涵 第四場——歷史創作的虛與實

第五場——現代戲劇創作中的歷史面容

第六場——製造地方:地方文化的展示與建構

街頭運動會

A. 永樂町.歌謠行——李臨秋與他的音樂之路

09

B. 新文化.儷人行——高慈美與她的摩登生活

無書者大會

11


演台團劇場

《懸河醫生館》

13

《臺灣先覺蔣渭水》

文化自造夜

16

第一場——社會運動無特權—臺灣學生的社會參與

第二場——「她」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女性的政治參與

第三場——那些好想贏的熱血時刻—從文化運動與棒球百年史談起 第四場——日治愛玩客—帝國殖民下的臺灣行旅

第五場——歷代文青站出來一戰前戰後音樂懷舊派對

本島音樂祭

《新歌謠樂曲派對》

19

《薰著茶香的歌聲》 《永樂町愛情故事》

特展《自由戀愛——時代製造的浪漫》

21


活動時間:2019/9/28-09/29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 地下樓視聽室 (中山北路三段 181 號)

執行團隊介紹

故事 StoryStudio

「 故 事 StoryStudio」 於 2014 年 成 立, 結 合 創 意 與 科技,讓歷史走進每個人的 生 活。 我 們 期 待 在 這 個 破 碎當道的時代,創造一個屬 於當代、專注文化、知識與 歷史的新媒體。在一個扁平 至上的時代,我們期待呈現 文化的深度;在一個虛實不 分的時代,我們期待提供真 實的資訊;在一個不斷加速 的 年 代, 我 們 追 求 slower, smarter。 我 們 期 待 和 讀 者 一起「從生活發現歷史、從 臺灣看見世界,從過去想像 未來」。

5

1920 年代,臺灣出現一批接受近代教育的「青 年 」, 他 們 發 出 怒 吼, 先 在 東 京 成 立 團 體, 後 在 1921 年於大稻埕召開「臺灣文化協會」成立大會,透 過演講、播放電影、戲劇與舉辦雜誌與報紙讓知識更 為普及,向社會宣告臺灣「文化團體」的誕生,2019 年的今日,我們以「文化份子」泛指今日對文化有熱 情的人們,透過新文化運動月匯集對文化有熱情與興 趣的群體,並以論壇的形式一同分享與討論,在挖掘 自身土地歷史的同時,攜手創造文化的推進。

本 年 度 新 文 化 運 動 月 的 論 壇 以「 文 化 份 子 大 論 壇」為名,探討 1920 年代青年力量如何對社會造成 衝擊,成為當代文化催生的幕後推手;同時也邀請現 代 社 會 中 同 樣 具 有 文 化 衝 擊 力、 不 停 推 動 文 化 發 展 的「文化份子」,談談他們在現代社會中如何以新文 化運動時期作為主題進行研究、創作與再製造,也讓 本館透過論壇活動,引領人們從臺灣新文化運動思潮 留存下之文化遺產對當代藝術的啟蒙與影響,並提供 時下臺灣以新文化運動為主題之創作者與研究者們的 對話平臺。


09/28 ( 六 )

10:00-10:30 報到時間 10:30-12:00 時代「創造」青年 13:30-15:00 漫畫作為一種歷史大眾化的新載體 15:30-17:00 尋找臺灣的聲音:戰前戰後臺灣音樂的文化意涵

第一場▼

現今已流傳慣用 的「青年」一詞,創始 於日治時期,指的是具 備流利雙語能力及文 字書寫技術的知識份 子。本場論壇邀請陳文 松從殖民時代青年被創 造的歷史談起,並邀請 陳允元談談當時青年的 各種樣貌,帶我們一窺 彼時社會的諸多青年如 何創造時代。 主持人:李鎧揚 臺灣大學歷史所博士候選人 發表人:陳允元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臺灣語文學系助理教授 與談人:陳文松 國立成功大學 歷史學系副教授

漫畫作為一種歷史大 眾化的新載體

2012 年 行 政 院 國家科學委員會推出 《CCC 創 作 集 》, 以 漫畫綜合雜誌推廣臺灣 史,更新了歷史知識傳 播的形式。本場論壇由 文化銀行創辦人邵璦 婷 主 持, 邀 請《 異 人 茶跡》作者張季雅與 《CCC 創 作 集 》 編 輯 部賴國峰共同進行,談 談漫畫作為歷史大眾化 素材的各種可能。

主持人:邵璦婷 文化銀行共同創辦人

發表人:張季雅 CCC 畫家群之一 創作《異人茶跡》系列作品 與談人:賴國峰 《CCC 創作集》編輯 參與編輯之漫畫作品有《北 城百畫帖》)等漫畫

第三場▼

尋找臺灣的聲音: 戰前戰後臺灣音樂的 文化意涵 本場論壇邀請研究 員劉永筑、水晶唱片創 辦人任將達與知名歌詞 創作者、臺灣音樂研究 者林良哲,共同討論跨 時代的「文化份子」們 如何思考臺灣音樂在不 同時空下的文化意涵與 對應作為。

主持人:劉永筑 中央研究院 臺灣史研究所訪問學員

發表人:任將達 水晶唱片創辦人及黑名單 工作室成員 與談人:林良哲 中興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 畢業、自由時報記者

6

文化份子大論壇

時代「創造」青年

第二場▼


09/29 ( 日 )

10:00-10:30 報到時間 10:30-12:00 歷史創作的虛與實 13:30-15:00 現代戲劇創作中的歷史面容 15:30-17:00 製造地方:地方文化的展示與建構

第四場▼

第五場▼

第六場▼

歷史創作的虛與實

現代戲劇創作中的 歷史面容

製造地方:地方文化的 展示與建構

本場講座由莊怡 文 博 士 主 持, 邀 請 衛 城 出版社編輯盛浩偉及以 非 虛 構 寫 作 創 作《 陳 澄 波密碼》的作者柯宗明 共 同 對 談, 談 談 歷 史 小 說 經 歷 寫 實 創 作、 架 空 虛構到今日的非虛構寫 作, 各 種 手 法 的 代 表 作 品 與 作 者 選 擇, 探 討 今 日歷史人物在今日文學 寫作中再現的新可能。

本場次由北藝大 的 張 啟 豐 教 授 主 持, 邀 請近年來改編多齣取材 自新文化運動時期影視 作品的製作人陳南宏 先 生, 以 及 出 身 傳 統 戲 劇、 跨 足 現 代 劇 場 的 栢 優 座 座 首 許 栢 昂, 探 討他們如何自歷史取 材、 如 何 選 擇 視 角 去 再 現、 轉 譯 或 與 歷 史 進 行 當代對話。

本講座將邀請臺 大歷史系呂紹理教授和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共同 發起人周奕成一起對 談, 討 論 國 家 如 何 製 作 地 方、 連 結 地 方 和 國 家 的 共 同 體 意 識, 也 探 討 地方如何透過自發性的 藝 術 節, 建 構 出 想 像 的 共 同 體, 展 示 自 己 的 邊 界、形象與策略目標。

發表人:盛浩偉 衛城出版社主編 《名為我之物》作者

發表人:陳南宏 《日據時代的十種生存法 則》戲劇製作人

發表人:呂紹理 國立臺灣大學 歷史系教授

主持人:莊怡文 中央研究院 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與談人:柯宗明 臺灣知名作家 《陳澄波密碼》作者

7

主持人:張啟豐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 戲劇學系副教授

主持人:莊勝全 中央研究院 臺灣史研究所博士後研究員

與談人:許栢昂 栢優座創辦人、《懸河醫生 館》編導

與談人:周奕成 大稻埕國際藝術節共同發 起人


廣告

八斤所 特別優惠

2019 新文化運動月期間 憑手冊來店消費飲品

87 87 折! 折! 享

地址:臺北市寧夏路 87 號 電話:(02)2552-8836

廣告


路線

永樂町.歌謠行—— 李臨秋與他的音樂之路

活動介紹:

本路線景點選擇與李臨秋人生歷程 有關的重要場景,讓民眾在城廓與巷弄之 中,找尋傳統文藝、歌謠的發源歷程,穿 越時空的枷鎖,感受大稻埕百年以來的文 藝氛圍。

B

路線

新文化.儷人行—— 高慈美與她的摩登生活

活動介紹:

執行團隊

故事 StoryStudio

高慈美女士為臺灣第一位鋼琴女教 授, 年 輕 時 赴 日 求 學,1937 年 於 帝 國 音 樂學校取得學位返臺後,與大稻埕著名茶 商李春生之曾孫李超然結婚。此次導覽路 線將結合高慈美的生平故事,以 1920 年 代摩登女性的視角,帶領大家領略大稻埕 當時最流行的文化事物,看大稻埕新舊文 化的衝擊與茶產業的發展。

大稻埕街區作為臺灣新文化運動的胎動地,許多坐落於街頭的文史相關據 點,透過導覽的舉辦,可以帶領民眾更深入認識街區中的新文化運動的脈絡。本 年度新文化運動月的街區導覽以街頭運動會為名,意旨一場發生在街頭的運動計 畫,帶你走跳於日治時期的大稻埕,找尋藏身在城廓巷弄中的大小故事。本次導 覽將以歌謠及茶產業為主軸,分為「永樂町 ‧ 歌謠行——李臨秋與他的音樂之 路」及「新文化 ‧ 儷人行——高慈美與她的摩登生活」兩條路線。就請大家與我 們跟隨李臨秋及高慈美的腳步,一起在街頭上作思想與身體的運動吧! 9


紀念館 臺灣新文化運動

天馬茶房舊址

永樂座舊址

李臨秋故居

) 吳亮衡: 史多禮股份有限公司業務經理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碩士

蕭宇辰: 史多禮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各種吧股份有限公司共同 創辦人暨營運總監 國立臺灣大學歷史學系學士

街頭運動會

導覽人

游智勝: 史多禮股份有限公司專案企劃 國立政治大學臺灣史研究所博士

紀念館 臺灣新文化運動

第一劇場舊址

江山樓舊址

新芳春茶行

波麗路餐廳

李春生紀念教堂 臺灣基督長老教

大稻埕碼頭 集 (合 )

日期:10/06( 日 ) 10/12( 六 ) 時間:10:00-12:00

陳天來故居

大稻埕碼頭 集 (合

日期:10/05( 六 ) 10/13( 日 ) 時間:10:00-12:00

導覽人

吳亮衡: 史多禮股份有限公司 業務經理 國立政治大學 臺灣史研究所碩士 游智勝: 史多禮股份有限公司 專案企劃 國立政治大學 臺灣史研究所博士 劉艾靈: 史多禮股份有限公司 專案企劃 國立清華大學 歷史研究所碩士

活動連結

路線A

路線 B 10


讓無書者聚集於此, 一起閱讀歷史與文化!

日期: 即日起 -10/31 時間: 週二至週六 08:30-21:00 週日、週一 09:00-17:00 執行團隊

故事 StoryStudio

本年度新文化運動月主題書展取名為「無書者大會」,盤整 新文化運動的相關書單,讓沒有書的民眾匯集於此,一同閱讀歷 史與文化。名稱概念取自 1924 年向有力仕紳對抗的「無力者大 會」,本活動將歷史運動名進行再造,希望集結號召臺北市的民 眾一起來閱讀歷史與文化。本次書展聯合 6 間圖書館分館及各展 示平臺,規劃了「不一樣的聲音:臺灣史中的日記」、「傾聽他 們的聲音:大時代下的小人物故事」 、「走向大眾:有深度的臺 灣史」、「阿公阿嬤年代的故事」四大主題方向,從歷史人物的 日記、口述歷史,到日治時期的生活樣貌,彙集了各種不同的聲 音與故事,期望引領大眾從字裡行間再次認識我們的臺灣歷史。

11

活動連結


推 薦 書 單 太陽帝國的最後一塊拼圖:隱藏地圖中的日治臺灣真相 太陽旗下的青春物語:活在日本時代的臺灣人 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 百年不退流行的臺北文青生活案內帖 吳新榮日記全集 不純情羅曼史:日治時期臺灣人的婚戀愛欲 走出閨房上學校:日治時期臺灣雲嘉地區的女子教育與社會事業 圖像 08. 女給時代:1930 年代臺灣的珈琲店文化 09. 日治時期臺灣棒球口述歷史 10. 圖解臺灣製造:日治時期商品包裝設計

無書者大會

01. 02. 03. 04. 05. 06. 07.

地 點 圖書館: 臺北市立圖書館建成分館 / 臺北市大同區民生西路 198 之 20 號 臺北市立圖書館延平分館 / 臺北市大同區保安街 47 號 臺北市立圖書館萬華分館 / 臺北市萬華區東園街 19 號 臺北市立圖書館力行分館 / 臺北市文山區一壽街 22 號

臺北市立圖書館西湖分館 / 臺北市內湖區內湖路一段 594 號

臺北市立圖書館石牌分館 / 臺北市北投區明德路 208 巷 5 號

實體書店: 田園城市風格書店 / 臺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 72 巷 6 號 Bookstore1920s/ 臺北市大同區迪化街一段 34 號 網路書店: 誠品網路書店 www.eslite.com

金石堂網路書店 www.kingstone.com.tw 12


隨著 1920 年代的新文化運動逐漸 沸 騰, 各 式 各 樣 的 藝 文 活 動 及 臺 灣 的 創 作 歌 謠 也 從 此 傳 揚。 這 些 反 應 時 代 氛 圍 的 戲 劇 及 歌 曲, 不 僅 見 證 了 日 治 時 期 臺 灣 社 會 的 變 遷, 更 刻 劃 出 彼 一 時 代 的 社 會 風 貌。 演 台 團 劇 場 取 名 自 1926 年「美臺團」,當年透過臺灣巡 迴播放電影來傳播文化與啟迪民智。新 文 化 月 的 戲 劇 演 出 希 望 使 用 1926 年 的文字結構重新組合,並於有臺北「戲 窟」之稱的大稻埕地區重新演繹臺灣 歷 史 與 文 化 核 心, 成 為 新 舊 文 化 的 對 話交流平臺。

栢優座——《懸河醫生館》

售票連結

13


演台團劇場

劇團名稱:栢優座 演出地點:大稻埕戲苑 演出時間: 10/12(六)19:30 10/13(日)14:30 票價: 500、800、1000 元

演員列表: 許 栢 昂、 王 辰 驊、 林 東 緒、 吳 奕 萱、 楊 傑 宇、 陳 胤 錞、 曾 冠 東 栢樂座樂手:張育婷、張育姍 製作群: 座首 / 編劇 / 導演:許栢昂 戲劇構作:傅裕惠 仲 首:王辰驊 右手牧 / 舞臺監督:官家如 織手製:丁繼聖 執 製:郭品彣 導演助理:盧貞吟 舞臺設計:陳慧 燈光設計:吳亭靜 音樂設計:林北許家銘 服裝設計:許媽媽 造型設計:魏妙芳 平面設計:歐陽文慧

劇情簡介:

賴和,臺灣新文學之父。偶然讀到賴和小 說選內的一篇故事「蛇先生」,開啟了我們對 賴和先生身處的時代,以及其隱藏在文中,默 默反抗、默默隱喻一些重要事情、默默批評了 各種階層的人。我們可以用各個角度去理解賴 和先生的故事,他的故事專注在他要說的事情 上,說完了並不繼續延伸,而是用另篇小說去 描寫…… 文學與所有學術一樣,都有個與時俱進的 時代意義與功能,在環境影響下漸次變遷,新 文學就是在此種法則下,循程進化而產生的。 我們要以賴和的「新文學」為題,抽出他 的故事,抽出他想傳達的思想,轉化到當代時 空,說一些在這塊土地上人民一直有的「民族 性」。 所以,我們不造神、不寫人物傳記,而是 試圖詮釋他想跟人民說的事情。把他一生的努 力客觀地放在觀眾面前,使其到了今天,依然 可以喚醒讓住在這塊土地上的人們去思辨。 演出團隊介紹: 栢 優 座 於 2007 年 成 立, 其 吸 收 戲 曲、 曲 藝、 東 西方戲劇,發展出屬於自己的戲劇劇種及表演體 系。這次,劇團將賴和文學搬演至舞台,將京劇、歌 仔戲、客家戲的曲調揉合在一起,讓賴和的小說在 情節中發生、詩文在唱段中發生。 14


蘭陽戲劇團——《 臺灣先覺蔣渭水 》 劇團名稱:蘭陽戲劇團 演出地點:蔣渭水紀念公園 演出時間:10/12(六) 14:30 票價:免費入場,自由入座

演員列表: 蔣渭水 / 鄭斐文 飾 林獻堂 / 王婕菱 飾 蔡培火 / 林湘敏 飾 陳 甜 / 廖欣慈 飾 陳隆發 / 李碧華 飾 石煥長 / 潘麗君 飾

製作群: 導 演:呂義尚 編 劇:陳永明 戲劇指導 / 劇本編修:游源鏗

15

劇情簡介:

蔣 渭 水 先 生 因 著 與 生 俱 來 的 鄉 土 關 懷, 昇 華 為 民 族 意 識 及 社 會 改 革 的 動 力, 在 日 治 時 代 提 出 具 體 批 判 與 主 張, 從 臺 灣 本 島 發 聲, 向 外 拓 展 反 帝 反 殖 民 之 解 放 思 維。 以 其 短 短 41 載 的 生 命, 為 臺 灣 民 主 及 社 會 改 革 貢 獻 鉅 大。 過 往 演 繹 其 生 平 之 作 品, 曾 以 音 樂 劇 及 電 影 的 方 式 呈 現 而 感 動 人 心。 蘭 陽 戲 劇 團 以 歌 仔 戲 為 基 底,融合現代舞台元素,從人性角度切入,時光 回溯,重返日治時期現場,在大稻埕一帶的史蹟 氛圍中,以環境、景點、戲劇共同緬懷蔣渭水先 生傳奇的一生。 演出團隊介紹: 蘭陽戲劇團於 1992 年成立,為國內唯一公立的歌仔 戲劇團,一路行腳耕耘,傳承北管戲、本地歌仔及傳 統歌仔戲。秉持「傳承戲曲,關照人物」之精神,製 作搬演無數劇碼。2015 年因著「渭水歸根」追思系 列活動,推出歷史大戲《臺灣先覺蔣渭水》,以傳統 戲曲詮釋這位為臺灣民主及社會改革作出莫大貢獻的 先覺。


1920 年代知識份子面對統治者更成熟的治理手段 和全面性的現代體驗,舉凡現代時間、機關、交通、觀 光、教育等嶄新制度下,他們也以現代政治運動形式 (請願運動、組黨)和近代民主理念(民族獨立、自 由、民主憲政)提出要求,並以現代的文化形式(辦 報、結社、演講、戲劇等)來實踐臺灣新文化運動。簡 言之,1920-30 年代新文化運動精神是在整體社會不 斷地轉型和更新的環境下,歷經現代化的生活與制度 後,孕育並催生出新的觀念和實踐形式。 「文化自造夜」即是以文化係由常民自己在生活 中創造而出的概念,以更寬廣的視角來探討「新文化」 的 概 念。2019 年 的 文 化 自 造 夜, 我 們 聚 焦 臺 灣 新 文 化運動追求獨立、自主的精神,也希望在更大的時空 脈絡下來延伸討論:知識份子歷經了哪些現代變遷和 體驗,以及文化運動論述怎樣回應這些現代化轉型問 題。邀請大家一起在大稻埕街區場域裡,聽聽音樂、看 看電影、聊聊講座,感受當代歷史氛圍。 執行團隊

貳拾柒有限公司

貳拾柒有限公司位於臺北市的老街區東園街,主力於整合行銷及 設計規劃,結合一群年輕有創意的工作夥伴,活動策劃執行、整 合行銷、視覺設計、陳列規劃為公司主要業務,強調整合,提 倡規劃。自 2017 年創立以來,更肩負起地方誌的編寫工作,每 一次的經歷都成為持續進步的養分,把每一次專案用心完成是 他們的堅持與精神。旗下餐飲品牌「家吶子台式居酒屋」,與 在地店家串連合作,共同塑造家的樣子,期許讓更多人了解自 己成長的地方,並用自己的方式去與生長的土地做連結。

免費入場 16

文化自造夜

日治時期,總督府逐步推動基礎建設和建立現代 化的制度,臺灣社會加速更新與質變。原本河運為主 的交通貿易系統,因縱貫鐵道完成、貫通南北,臺灣 人有了頻繁移動與旅行經驗,建立了「臺灣」全體觀 念。在近代教育推動下,新式知識份子也於焉誕生,他 們成長於社會現代轉型的情境下,不斷接受新式事物 的刺激和自我學習,催生了自己的臺灣新文化運動。


2019/10/05 ( 六 ) 18:30-21:30 ▼

社會運動無特權——臺灣學生的社會參與

百年前,東京留學生團體發起政治革新運動,島內知識份子推動議會請願運 動與臺灣新文化運動。百年後臺灣民主化過程中,臺灣青年總是在關鍵時刻挺身 而出,主張政治社會革新的精神始終不變。我們從分析百年以來的民主運動,以 及透過中港臺民主運動紀錄片《1989 躁動的理想 - 台港中 30 年民主路》經驗,省 思未來民主之路。 同場邀請臺大社會系何明修教授與輔大歷史系陳君愷教授,於播映前後分享 日治時期學生參與社會的歷史,並於影片播映結束後分享近代臺港社會運動的進 程,省思未來的民主之路。

講者: 何明修:臺灣大學社會系教授 陳君愷:輔仁大學歷史系教授 活動場地: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2019/10/18 ( 五 ) 19:00-21:00 ▼

「她」是社會進步的動力——女性的政治參與

1920 年代的臺灣新文化運動,大力推動婦女運動,訴求廢娼、提振教育、政 治參與等。回顧臺灣新女性的誕生,從清代教會學校到日治公學校、中等教育培 養出新思想的女性。而產業轉型也誕生大量女工,隨著社會的新舊轉型,女性的 社會意義與地位也逐漸轉變,開始走出家門、自主參與文化與政治運動。本場次 將分享從臺灣新文化運動的女性參與到今日婦運的運動過程。

講者: 楊翠: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代理主委 黃長玲: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 活動場地:阿嬤家 - 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2019/10/19 ( 六 ) 19:00-21:00 ▼

那些好想贏的熱血時刻——從文化運動與棒球百年史談起

現代國家透過體育教育,養成國民強健體格、代表國力強盛的嶄新觀念,也 影 響 了 臺 灣 青 年。1920 年 代 的 臺 灣 新 文 化 運 動 主 張 重 視 體 育, 並 列 為 重 點 項 目、舉辦運動會、關注公學校運動場經費。30 年代的《臺灣新民報》密切追蹤各 項野球大會,知識份子也共同參與地方意識與國家共同體建構的過程。本場次將 17


從臺灣新文化運動中體育論述切入,探討知識份子與國家透過體育(棒球運 動)發展建構共同體、凝聚地方意識的過程。 講者: 謝仕淵:成功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黃國洲:棒球球評、介壽國中棒球隊教練 活動場地:Mikkeller Taipei 米凱樂啤酒吧

日治愛玩客——帝國殖民下的臺灣行旅

「 觀 光 」 是 統 治 者 的 展 示 治 績 的 手 段, 也 投 射 了 統 治 的 偏 見 和 教 化 心 態。隨著島內鐵路系統的建立及產業發展,島內觀光成為統治者推廣地方行 銷、活絡經濟的手段,積極推動「鐵道旅行介紹」活動。民眾透過觀光認識 地方、形成地方認同。但對臺灣新文化運動者來說,他們不只是看到觀光亮 麗的表面,有透過觀光吸收西洋知識,也有看到資源分配不均、對現代化的 不安和焦慮。本場次將討論 1920 年代新文化運動者與日治官方觀光活動的各 種視角。 講者: 黃震南:「活水來冊房」主人 姚銘偉:《薰風》季刊主編暨發行人 活動場地:新芳春茶行

2019/10/27 ( 日 ) 18:30-21:30 ▼

歷代文青站出來——戰前戰後音樂懷舊派對

1920 年代臺灣新文化運動以各種現代大眾文化形式,啟蒙大眾。1930 年代古倫美亞公司文藝部長的青年陳君玉,透過組織歌人協會、漢樂改良等方 式推廣臺灣音樂的現代化與改良。戰後臺灣聲音面臨語言政策走入地下化,內 容也被加以管束,不變的是,臺灣聲音依舊承載臺灣人的集體情思和社會意 識,於 90 年代後爆發其旺盛的創作能量。本場次將探討百年來音樂文化運動 的脈絡與政治狀態之關連,講座結束後,將舉辦音樂派對播放臺灣經典與《造 音翻土》收錄歌曲。 講者: 黃裕元:臺灣歷史博物館助理研究員 魚仔林:勞動服務主唱 活動場地:大方咖啡簡餐卡拉 OK

18

文化自造夜

2019/10/20 ( 日 ) 19:00-21:00 ▼



10

19、 20、 26。 (六)

金革國際唱片 股份有限公司

1981 年 成 立 至 今, 從 黑 膠、卡帶、CD、DVD,到 現 在 的 高 規 格 影 音 體 驗; 從個人消費者的音樂收藏, 到客製化的企業全方位音 樂 解 決 方 案。 經 歷 產 業 界 激 烈 的 競 爭 與 變 遷, 金 革 不斷地提升音樂服務的內 容 與 項 目, 希 望 每 一 份 來 自 於 音 樂 的 感 動, 都 能 堅 定持續的傳遞下去。

(六)

日 治 時 期 的 日 本 人 被 稱 為「 內 地 人 」, 臺 灣 人則被稱為「本島人」,由於大稻埕是臺灣人聚集 的 地 方, 因 此 又 被 稱 為「 本 島 人 市 街 」。 另 一 方 面,在臺灣歌謠的發展上,臺灣第一首流行歌〈桃 花泣血記〉的同名電影在永樂座上映,李臨秋寫下 了經典的臺灣歌謠〈四季紅〉、〈望春風〉傳唱至 今,已是這塊島上生活的共同的記憶與語言。因此 取用「本島」二字,代表著在歌謠孕育之地的大稻 埕,唱出新文化運動之聲。本年度音樂會將在 10 月透過 3 場演出,從帶領觀眾進入 1930 年代的時 光隧道,邀請獨立樂團、經典歌手、管弦樂團的表 演風格殊異的團體,帶領聽眾以全新的體驗回到臺 灣歌謠的美好黃金年代。

新歌謠樂曲派對

薰著茶香的歌聲

永樂町愛情故事

日期:10/19(六) 時間:18:30-20:30 地點:大稻埕碼頭 演出內容: 邀 請「 黃 子 軒 與 山 平 快」、「台客電力公司」、 「隨性樂團」及「旺福樂 團」等獨立樂團重新演繹 1930 年 代〈 四 季 紅 〉、 〈 月 夜 愁 〉、〈 望 春 風 〉 及〈雨夜花〉等經典作品, 除向作曲家鄧雨賢致敬 外,亦希望能在大稻埕地 區再次唱出臺灣新文化運 動的精神。

日期:10/20(日) 時間:14:00-16:00 地點:大稻埕千秋街店屋 演出內容: 本場音樂會選址於著名詞 人李臨秋故居周邊演出,由 莊 永 明 擔 任 說 書 人, 邀 請 到 洪 小 喬、 金 澎 等 神 秘 嘉 賓, 演 唱〈 安 童 哥 買 菜 〉 等 雋 永 歌 曲, 於 大 稻 埕 的 巷弄中沉澱心靈打開五 官, 體 會 1930 年 代 的 時 空。

日期:10/26(六) 時間:14:00-16:00 地點:大稻埕公園 演出內容: 由臺北大都會管弦樂團帶 來 1930 年 代 的 歌 曲, 如 〈 港 邊 惜 別 〉、〈 丟 丟 銅〉、〈 六月田水〉 等歌 曲, 從 細 緻 而 富 有 情 感 的 弦 樂 中, 給 予 百 年 歌 謠 最 完 美 的 聲 音 演 繹, 為 整 體 音樂祭畫下句點。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調整權利

20

本島音樂祭

執行團隊介紹

(日)



特展

自由戀愛特展

自由戀愛—— 時代製造的浪漫 展期:2019/10/16-2020/05/17 地點: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2樓特展區 時間:週二至週日 09:30-17:30

執行團隊介紹

財團法人 臺灣文學發展基金會

於 2003 年成立,以專案研 究、 展 演 活 動、 學 術 交 流 等 致 力 於 臺 灣 文 學 推 廣。 所 屬 的《 文 訊 》 雜 誌, 亦 長期進行文學研究與討 論, 歷 年 來 並 舉 行 許 多 不 同 主 題、 規 模 的 學 術 研 討 會、 諸 多 大 型 文 學 資 料 庫 等。 2011 年 6 月起受臺北市政 府委託 , 營運臺北市第一座 文 學 藝 文 空 間「 紀 州 庵 文 學 森 林 」, 至 今 舉 辦 數 百 場文學推廣活動。

前期研究團隊

故事 StoryStudio

在 現 代 社 會 男 女 交 往、 談 戀 愛 是 習 以 為 常 的 生活文化,但是清代臺灣並沒有「戀愛」這樣的觀 念,傳統漢人社會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依 據,結婚對象不取決於個人意志,家長才有婚嫁決 定權。對庶民階層來說,婚配意味著勞動人力的補 充,總帶有秤斤論兩的性質。 1920 年代後,現代化的教育制度以及留學生 帶回新觀念等,臺灣人對西方思想有越來越多的認 識。 知 識 份 子 不 只 追 求 公 共 領 域 的 政 治 權 利, 也 延 伸 到 個 人 的 婚 配 自 由。 在 婚 戀 嫁 娶 無 法 自 己 作 主、凡事順應父母的年代,「自由」成為年輕人突 破 傳 統 枷 鎖 的 手 段, 在 這 個 新 舊 思 潮 衝 突 的 時 代 中,「自由戀愛」意識逐漸形成。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10 月館慶特展以「自 由戀愛—時代製造的浪漫」為主軸,先從 1920 年 代 的「 摩 登 女 」 裝 扮 與 都 會 新 興 社 交 空 間 感 受 當 時 的 文 化 氣 息 與 物 質 環 境, 透 過 有 趣 互 動 的 參 與 式 設 計, 體 驗 日 治 時 期 的 戀 愛 氛 圍 及 對 傳 統 文 化 的衝擊。歡迎大家跟我們一起走入 1920 的戀愛文 化吧!

22


新文化運動月 活動總覽 09/20( 五 ) 至 10/31( 四 )

無書者 大 會

文 化 子 09/28( 六 ) 份 大 論 壇 文

09/29( 日 ) 份

10/06( 日 ) 10/12( 六 ) 10/13( 日 )

街 頭 運 動 會

文 化 自 造 夜

街 頭 運 動 會 街 頭 運 動 會

演 臺 團 劇 場

10/19( 六 ) 10/20( 日 )

演 臺 團 劇 場

永樂町.歌謠行—— 李臨秋與他的音樂之路 社會運動無特權—— 臺灣學生的社會參與 新文化.儷人行—— 高慈美與她的摩登生活 新文化.儷人行—— 高慈美與她的摩登生活 《臺灣先覺蔣渭水》

《懸河醫生館》

《自由戀愛——時代製造的浪漫》

「她」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女性的政治參與 文 化 那些好想贏的熱血時刻—— 自 造 夜 從文化運動與棒球百年史談起 文 化 自 造 夜

本 島 音 樂 祭

新歌謠樂曲派對

文 化 自 造 夜

日治愛玩客—— 帝國殖民下的臺灣行旅

本 島 音 樂 祭

本 島 10/26( 六 ) 音 樂 祭 文 化 10/27( 日 ) 自 造 夜

主辦單位

製造地方:地方文化的展示與建構

《懸河醫生館》 街 頭 永樂町.歌謠行—— 運 動 會 李臨秋與他的音樂之路

201910/16 特 至 2020/05/17 10/18( 五 )

時代「創造」青年

漫畫作為一種歷史大眾化的新載體 尋找臺灣的聲音: 戰前戰後臺灣音樂的文化意涵 化 歷史創作的虛與實 子 現代戲劇創作中的歷史面容

大 論 壇

10/05( 六 )

臺北市立圖書館:建成 / 延平 / 萬華 / 力行 / 西湖 / 石牌分館 實體書店:田園城市風格書店、Bookstore1920s 網路書店:誠品、金石堂

薰著茶香的歌聲 永樂町愛情故事

歷代文青站出來—— 戰前戰後音樂懷舊派對

10:30-12:00 13:30-15:00 15:30-17:00 10:30-12:00 13:30-15:00 15:30-17:00

臺北市立美術館地下樓視聽室

臺北市立美術館地下樓視聽室

10:00-12:00

大稻埕碼頭集合

18:30-21:30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10:00-12:00

大稻埕碼頭集合

10:00-12:00 14:30 19:30 10:00-12:00

大稻埕碼頭集合

蔣渭水紀念公園 大稻埕戲苑

大稻埕碼頭集合

14:30

大稻埕戲苑

週二至週日 09:30-17:30

臺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 2 樓

19:00-21:00

阿嬤家—和平與女性人權館

19:00-21:00 Mikkeller Taipei 米凱樂啤酒吧 18:30-20:30 14:00-16:00 19:00-21:00 14:00-16:00 18:30-21:30

大稻埕碼頭

大稻埕千秋街店屋 新芳春茶行 大稻埕公園

大方咖啡簡餐卡拉 OK *主辦單位保留活動調整權利

廣告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