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劃作品集

Page 1

企 劃 作 品 集

溫 美 香


content

目錄 About me

穿越五條港,探索古地圖企劃

糖文化專案企劃-源來是蔗樣


溫 美 香 Mei Xiang Wen 1996 . 12 . 18 TEL 0925251819 E-MAIL yas980917@gmail.com

南台科技大學 視覺傳達設計系 創意生活設計組 畢 (2015.09 ~ 2019.06)

社團經驗

企劃經驗

桌遊社

糖文化專案企劃 (畢業製作)

尊重生命社

桌遊蓋蓋神廟企劃

陶藝社

穿越五條港,探索古地圖企劃

畢籌會形象組組員 啦啦隊道具組 每一次的企劃,在調查訪談的過程 因為從小就喜歡畫圖玩遊戲,所以多是

中都可以深刻的體會到,每個主題

參與美術設計相關或是團隊合作性質的

不同的面相,最後的產出也因為有

社團活動,過程中和隊員討論分工,互

先前的規劃而可以順利進行,每一

相合作完成相關事務,學習到在意見分

次也都會比上一次更進步,學習與

歧時如何與他人良性溝通。

他人合作、共創,甚至更認識自己。

實習經驗 互動策略品牌設計顧問公司 實習時有跟著學習畫過幼稚園牆面、包裝設計、書籍編排、logo設計等等,尤其 包裝用色上曾被稱讚過,在過程中也會接受他人的意見,認知到許多過去在學校作 業時不曾在意過的細節,通過不斷的修改使自己的作品更好。


活動經驗 鄭成功戰船彩繪

喜歡參與各式活動,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

鹿耳社區模仿鄭成功登陸活動

是鹿耳社區模仿鄭成功登陸活動,活動過程中

社區牆壁彩繪

完全模擬當時後鄭成功來台的情景,當天搭的

海安採燈節志工

戰船是和班上同學們一起彩繪的,坐在自己彩

龍崗國小演出故事繪本

繪的船上,體驗著特別的活動這種經驗是平常 沒有的。

榮譽 亞洲糖業文化足跡文件展參展資格 大三時的課堂作業題目台南糖文化,因為符合亞洲糖業文化足跡文件展的主題,所以 我們小組便決定將它修改得更好再投稿參加,後來因我們的想法是以設計的方向切入 糖業是比較創新的方式,所以便獲得了參展資格。

入圍 金點新秀贊助特別獎 視覺傳達設計類 入圍 放視大賞 & K Square 產品設計類 大三開始製作畢業製作,在經過幾個月的人物訪談以及資料蒐集,最終討論決定我們 的糖文化專案題目 : 源來是蔗樣,並且將訪談的內容編成有趣的故事以故事箱的方式 呈現。由於時間緊迫,所以我們都會分工將時間規畫好,做完份內事物後再幫助其他 組員,大家一起完成此專題。最後在各處展覽的時候,我們也有將故事和老師及小朋 友分享,過程中學會如何與不同的對象介紹我們的專題,每個人的意見和鼓勵都是對 我們的肯定 !

專業技能 證照 中華民國技術士證-印前製程-PC-乙級 SSE Adobe Indesign CS6 商業英檢四級

證照


團隊名稱 樂遊趴趴走 計畫名稱 穿越五條港,探索古地圖計畫 學校名稱 南臺科技大學 組員名稱 廖翊宇、黃明慧、簡嘉妤、潘羿汝、 許雅筑、溫美香 報告日期 2018.01.09 指導老師 陳一夫


目錄

02 03

12 13 23

25 26

一、專案起源

四、計畫目標

七、執行團隊說明

二、市場趨勢分析

五、計畫內容

八、資料來源

07

三、目標客群分析課題與對策

六、預算需求

1


一 、專案起源 (一)前言 在臺南這個古都中人們知道的、課本介紹的都是知名的觀光景點,五條港在百年 前的清朝時期是非常重要的貿易據點,現今大家去五條港幾乎都是走馬看花,不會在 此地久留,體驗深度非常不足。因此藉由此專案讓大人能帶著小孩一起來認識臺南不 一樣的古蹟,並且藉由此遊程復興五條港,創造新話題,吸引更多的人潮。

(二)史料蒐集 五條港歷史是台江內海的一部分,自中西區發源,自北而南分別為新港墘港、佛 頭港、南勢港、南河港、安海港,是當時府城大貿易組織「三郊」開鑿五條新生地面 港汊為運輸港道,因而得名。 昔日五條港區是貨物批發的集散地,城內各市街為貨物販售據點,清朝初年實施 海禁嚴格限制大陸與台灣貿易的時期,是台灣對外交通貿易唯一的據點。(引用:台 南觀光旅遊局) 清朝同治三年(1864),因英法聯軍打敗清廷,安平正式開港通商,外國洋行紛 紛進駐府城,後來台灣割讓給日本,在洋商雄厚的資本和新式運輸設備的競爭下,府 城三郊最終被迫結束營業,「五條港」與大陸貿易之角色逐漸消失於歷史中,復興五 條港文化園區,讓大眾透過古地圖重溫五條港當年風華。(引用:維基百科)

(三)遊程主題名稱-穿越五條港,探索古地圖 五條港在臺南的歷史上佔有一定的歷史意義,透過這項遊程設計希望遊客能更認 識這個地方,並且選擇雙層觀光巴士可以提升小朋友搭乘的樂趣。並搭配古地圖來讓 大眾了解部分清朝時位於五條港的古蹟。

(四)動機與作法 1.動機 : 復興五條港文化園區,開發親子客群。 讓親子們能一同參與,提升親子互動。 增長大眾文史知識。 2.作法 : 讓大眾透過古地圖重溫五條港當年風華。 古地圖結合蒐集印章吸引小孩注意。 設計可愛徽章給與參與者回饋性。

2


二 、市場趨勢分析 (一)競爭對手 由於我們主要針對的對象是親子族群,所以對於像是暑假或寒假期間, 外面辦的營隊、夏令營等活動也容易吸引親子族群,所以關於活動內容我 們也要多參考與設想。

表1 競爭對手之分析 主題/項目

行程時間

提供服務

價位

2016 小小動物 達文西親子自然 冬令營

A梯次 2016/01/28 (四) 01/29(五) 早上 10:00 12:00B梯次 2016/01/28 (四) 01/29(五) 下午 14:00 -16:00 (開放包團)

自然與藝術本是 息息相關。蝌蚪 池塘自然團隊在 2016寒假所推出 的「小小達文西 ~動物觀察親子 營」是結合豐富 的專業師資與多 元教材,透過實 際觸摸觀察和創 意手作來認識動 物。親子共學, 一起建立孩子與 大自然的橋樑。

親子每組 1600 (講義、 證書、 講師費、 場地費、 自然遊戲 孩子保險 費用等) 同家庭第 二位小朋 友 1100/人

2018 過年迎新 幼兒冬令 營

2/5(一)~2/9(五)

專為3~6歲孩子 設計的過年迎新 冬令營,從學習 收拾,整理環境 開始,動手做發 糕、包水餃、聽 過年故事、創作 裝飾作品、打太 鼓、舞龍舞獅體 能、玩過年桌遊 ......等,體驗中 華文化,擴展生 活經驗!

5000/人

圖片

3


主題/項目

行程時間

提供服務

學前混齡 動物園親 子課程

第一梯次: 1/29~1/30、 2/5~2/6 上午9:30-11:30

動物園是小朋友最 一個梯次/ 初接觸與感受多樣 $2000 生命與自然的場域 ,藉著充滿特色與 生命力的展示動物 們,讓小朋友親身 近距離觀察不同的 生命形態,以促進 瞭解環境、生物構 造、生態系間的動 物連結。並學習用 多角度與視野來觀 察認識我們的環境 ,課間安排遊戲活 動,幫助孩童以身 體工作記憶建立認 知。帶領家長與孩 童一起快樂學習。

1/21 9:30 AM 2018 關渡食農 至 12:00 PM 學堂-斑文 鳥家族

價位

圖片

從一碗白飯開始說 5500/人 起,親手孕育秧苗 到收割金黃稻穗, 稻米如何生長、我 們的糧食如何產生 ,當令食材、友善 耕種、基因改造、 食農議題…,從生 產到餐桌,讓我們 帶領您一同走過四 季,經營一塊專屬 斑文鳥家族的水稻 田,寫下整年與土 地之間的故事。

表(一)競爭對手分析表 根據表(一)我們將遊程價位定在一千元,較符合市場能接受的價位。

4


(二)市場概況 由於現在多媒體產品發達,目前市場的趨勢是將一些互動多媒體結合在其中, 讓消費者可以有更多層次的體驗,透過這些設計能讓消費者更加了解五條港當年的 歷史脈絡。 (1) . 科工館 防疫知識投影互動 地板式投影互動與以往的影片宣傳更容易引人注意

圖1 科工館投影互動影片 (2) . 紅毛港文化園區 環抱四周的投影方式,更加深了觀看著的視覺效果,彷彿身置中。

圖2 紅毛港文化園區的環繞投影

5


(3) . 台灣博物館原住民展 使用地板投影的方式,讓人跟其互動,產生想要自主了解內容的想法。

圖2 紅毛港文化園區的環繞投影

(4).玻璃博物館多點觸控桌 這種結合媒體的玻璃展覽,也會使人好奇想要去使用了解他。

圖4 玻璃博物館的多媒體玻璃展櫃 (5).樹谷生活科學館 這個與背景結合的互動遊戲,會讓人有視覺上的錯覺,而且還能親自體驗, 會大大的使人感到興趣。

圖5 樹谷生活科學館的互動遊戲

6


三 、 目標客群分析 目標客群以台灣其他縣市之觀光客為主,其次為台南當地居民,此遊程設計為了 讓大家能夠更加了解五條港文化園區的故事。以下為目標客群分析。

(一) 特徵 : 1.家中有十二歲以下孩童的親子族群。 2.在臺南無自用交通工具需運用大眾運輸者。

(二) 偏好 : 1.消費時會考慮到物品實用性。 2.遊玩時會考量到行程是否適合親子旅遊。

(三) 行為 : 1.旅遊時因為要帶小孩,所以家長通常不希望行程太久。 2.行程中導入影片會讓小孩對這個行程更加感到興趣。 3.家長在選購商品時會以實用性為優先,小孩子在買東西時只要可愛好玩 有趣就會想要。 在設計中要符合這兩種需求。 4.在遊程中希望能導入DIY體驗。 5.常用的社群網站—FB,Line。可在這些社群上架設體驗遊程粉專,提高曝 光率。

四 、 課題與對策 (一) 消費者行為分析 『關於遊程及費用』 1.原先設計的時間為5.5小時,但受訪者較希望時程能在縮短在3小時內。 2.多數人接受的價位在1500元左右,因此考慮壓縮時程控制價位。

圖6 本計畫團隊設計的第一版遊程時間滿意度調查 7


『關於午餐及額外的服務項目』 3.目標族群希望能多增加導覽、闖關遊戲、有獎徵答、DIY體驗等互動服務。 4.午餐部份約四成六的受訪者表示希望能自行購買,三成希望主辦方準備, 因此會於導覽中再加入推薦美食進去。

圖7 本計畫團隊設計的第一版額外服務調查

圖8 本計畫團隊設計的第一版午餐解決方式調查

8


(二)周邊商品相關提問分析 1.『關於徽章的滿意程度』

圖9 本計畫團隊設計之紀念品徽章 2.『關於明信片的滿意程度』

圖10 本計畫團隊設計之明信片設計

3.『關於遊程中所搭配使用的悠遊卡喜好程度?』

圖11 本計畫團隊設計之悠遊卡設計 4.總結:悠遊卡實用性高,是最多人喜歡的。而明信片為普遍的文創商品, 多數人覺得沒有吸引力。因此我們會將周邊商品的產量著重在悠遊 卡。徽章的平均值不高,父母覺得不實用,但小朋友會覺得很可愛, 於是計畫將它改為參加遊程就會贈送的紀念品。 9


(三)對於古地圖及多媒體動畫的看法 1.多數人都希望動畫可以更有互動性,時間上在3分鐘以內即可。

圖12 本計畫團隊設計之互動多媒體

10


(四)遊程中的古地圖與印章的設計部分

圖13 本計畫團隊設計之古地圖徽章

圖14 本計畫團隊設計之古地圖及DM 總結:1.印章設計多數人都可以清楚辨認。 2.地圖也有達到讓大家了解五條港的功用。 3.多數人都喜歡地圖這樣的風格與設計。

(五)各項設計的總調查結果 根據問卷的數據調查,各項設計都符合客群的需求。而在意見表單中, 有人建議周邊商品可以更具代表性,會再做些微調整。

(六)基本資料分析結果 1.多數人家中小孩數量為兩個,所以在遊程設計可以將這點列入考量, 設計出雙人遊戲,增進親子關係。 2.大部份受訪者為外縣市的人,參加此遊程的意願高。

11


五 、 計畫目標 具體目標 『根據數據的結果,整體來說以四大方向來改善目標設計。』

(一)周邊商品特色化 現在推出的商品還是太普通,並且實用性較沒有那麼高。將其古地圖更改成 簡易版的大富翁,或是其他小型桌遊,來讓周邊商品更具價值,親子之間也 能因為此商品有更多互動。

(二)動畫增加互動性 目前有兩種解決方案,第一種是讓影片有和孩子做互動的問答(舉例:Dora); 第二種是做成需要點擊圖示,動畫才會繼續下一個動作。

(三)融入五條港的歷史脈絡 為了讓孩子能在遊程中學習、也為了推廣五條港的歷史,在古地圖中增加歷 史的敘述,以及在各個景點處做一張歷史介紹的海報。

(四)遊程時間縮短 大部分的家長認為1-3小時是最合適的,因此就考慮把台江國家公園這個景點 刪除,把重心著重在五條港。

12


六 、 計畫內容 (一)計畫架構

圖15 計畫架構圖

13


(二)執行人員說明 表2 執行人員分配表

工作內容\工作人員

溫美 香

許雅 筑

市場解析

廖翊 宇

黃明 慧

潘羿 汝

簡嘉 妤

P

市場調查 問卷調查

S

P

價格定位 目標客群定位

P P

S

目標客群分析 競爭對手調查 分析

P S

S

P

遊程規劃

P

地點規劃 場地勘查

P P

路線規劃

S

體驗點規劃

S

時間規劃 活動規劃 店家安排

P P

P P P

14


店家安排

P

人員安排

P

與相關單位洽談

P

歷史脈絡分析

P

S

活動行銷宣傳

P

文宣寄送 DM 發放

P P

海報張貼 網路行銷 FB 粉專架設

P P

S

P

部落客宣傳

P

Youtuber 宣傳

P

識別系統設計 Logo 及標準字設

S

P S

P

計 色彩規劃 應用設計

P P 15


工作內容\工作人員

DM 設計

溫美 香

許雅 筑

廖翊 宇

潘羿 汝

P

S

S

P

周邊商品設計

P

胸章設計

P

悠遊卡設計

S

明信片設計 S

S P

運具選擇

P

洽談運具廠商

P P

劇本設計

S

P

分鏡設計

S

P

影片剪輯 配音配樂

S

P P

運具設計

運具多媒體設計

簡嘉 妤

P

海報設計 古地圖設計

黃明 慧

P P 16


營運模式規劃

P

執行團隊 利潤分成

P P

預期效益 預算規劃

P P

備註: P:主導人 S:輔助人

(三)工作項目說明 1.市場解析 (1)市場調查 a.問卷調查:由團隊製作的第一版設計內容,進行滿意度做調查,將民眾的 意見分析,並從其中改進。 b.價格定位:透過問卷分析及競爭對手價位來定價。 (2)目標客群定位 a.目標客群分析:現今五條港的觀光主要以年輕人為主,為了開發新的市場, 創立親子的目標客群,不但可以傳承歷史給下一代,還可以 促進五條港的復興。 b.競爭對手調查分析:透過分析競爭對手,調整設計遊程內容

17


2.遊程規劃 (1)地點規劃 a.場地勘查: b.路線規劃:

圖16 路線規劃圖 考量到親子族群在遊玩時需要顧慮到孩童的感受且小孩的體力很快就 耗盡了,因此將遊程規劃為半天的時間,多數時間待在五條港文化園區, 會由該園區派出專們導覽的人員,帶領遊客認識五條港,並且在一些古蹟 中設置了蓋印章處,讓遊程增添樂趣,孩童在遊玩時可以將所有的印章蒐 集完畢,便可換取主辦單位提供的精美禮品。 c.體驗點規劃: (a)火車站到五條港文化園區期間撥放互動多媒體 (b)五條港文化園區:接官亭石坊、風神廟、兌悅門、景福門、水仙 宮。(到這些景點的各個店家集章領取精美小禮物,參訪各個店家 的途中進行導遊介紹,藉此增加互動。) (2)時間規劃:考慮到孩子的體力,把集合時間訂在十點三十分,並於下午 四點就解散。把重點放在五條港文化園區,因此停留時間較 長,且把午餐時間規畫在內。 (3)活動規劃 a.店家安排:與在各個體驗點旁的店家進行合作促銷,我們將會推薦遊 客至店家消費,店家則提供優惠卷。 b.人員安排:在每個點都安排一位人員,負責輔導孩子進行活動的蓋章 ,以及向親子介紹體驗點的歷史。 (4)與相關單位洽談:與五條港文化園區洽談

18


(5)歷史脈絡分析: a.接官亭石坊-二百三十年前建於昔日五條港之一的南河港水道邊的接官亭, 便是臺灣納入清國版圖以後,用來迎送酬接文武官員的地方。前清時地方官 員在此迎接朝庭官員,抵達後到後面的風神廟拜謝保佑行船平安抵達。(引用 自台南觀光旅遊局) b.風神廟-凡大陸來台官員在渡過波濤洶湧的台灣海峽,平安抵岸後第一件事 便是祭風神,感謝風神爺助他一帆風順來台任職;而任期到滿後,官員候船 返鄉時,也不忘再祭風神,祈求神明保祐可以一帆風順回歸故里。(引用自台 南觀光旅遊局) c.兌悅門-據說當年兌悅門完成之後,因為其門洞看起來像是一把弓,而底下 鋪著石板的巷道像是一支箭,兩者合一便是一組蓄勢待發的弓箭,帶有煞氣 。而為了化解這股煞氣,便在城門旁供奉一座石獅爺來坐鎮(今尚存於門附 近)。(引用自台南觀光旅遊局) d.景福祠-五條港之一的「佛頭港」港道原為三條港道所匯流而成,景福祠即 是三條港道匯集之處,又稱佛頭港土地公廟。現在港道雖已不存,但該廟所 在地形成的永樂市場依然十分熱鬧。(引用自台南觀光旅遊局) e.水仙宮-該廟所在之地過去是臺灣府城五條港之一的南勢港口尾端,是三郊 的總部所在地。創建於康熙四十二年(西元1703年) ,是往來大陸臺灣的 商人為了祈求海上平安、貿易順利,所合力興建的,供奉海上守護神─水仙 尊王。(引用自台南觀光旅遊局)

3.活動行銷宣傳 (1)文宣寄送 a.DM發放:預計印製1000張DM,在小學附近發放。 b.海報張貼:在中西區、東區、南區、北區、安南區、永康區,靠近火 車站的各所小學,共計74所小學,各張貼一張海報在大 門口家長接送區,讓來接送孩子們的家長可以接收到這 項資訊。

19


(2)網路行銷 a.FB粉專架設:架設臉書粉專、Line官方 臉書 (a)每週po五條港地區介紹、歷史、活動介紹 (b)雙週特報 (c)po請youtuber或部落客遊玩心得的連結網站 (d)每月舉辦抽獎活動 (e)分享貼文tag朋友即可參加抽獎 Line官方 (a)在每週一、三、五的早上九點傳送相關訊息 (b)每週五晚上八點,主題遊程形象圖片 b.部落客宣傳:請部落客試遊,並拍照寫下遊玩心得分享。 c.youtuber宣傳:請youtuber拍攝遊玩介紹遊程,甚至可以以直播方式進 行,最後再進行分享。

4.識別系統設計 (1)標準字設計:「穿越五條港,探索古地圖。」使用手寫字增加調皮可愛 的感覺,符合親子活動的形象。 (2)色彩規劃:使用彩度較低的色彩,讓整體有懷舊的感覺。 (3)應用設計 a.DM設計:由本計畫團隊設計,內容如下。

圖17 本計畫團隊設計之DM 20


b.海報設計:由本計畫團隊設計,內容如下。

圖18 本計畫團隊設計之海報 c.古地圖設計:由本設計團隊設計,內容如下。

圖19 本計畫團隊設計之古地圖

21


(4)周邊商品設計 a.胸章設計:由本計畫團隊設計,內容如下。

圖20 本計畫團隊設計之徽章 b.悠遊卡設計:由本計畫團隊設計,內容如下。

圖21 本計畫團隊設計之悠遊卡 c.明信片設計:由本設計畫團隊設計,內容如下。

圖22 本計畫團隊設計之明信片

22


5.運具設計 (1)運具選擇 a.洽談運具廠商:府城客運 (2)運具多媒體設計 a.劇本設計:由本設計團隊撰寫後,請五條港的文史工作者幫忙審稿, 並和外包廠商進行溝通及微調。 b.分鏡設計:由外包廠商進行設計,再與我們溝通討論。 c.影片剪輯:由外包廠商進行設計,再與我們溝通討論。 d.配音配樂:由外包廠商進行設計,再與我們溝通討論。

6.營運模式規劃 (1)營運模式規劃 a.執行團隊:樂遊趴趴走、五條港文化園區 b.利潤分成:和多媒體外包廠商溝通協調。 c.預期效益: (a)FB粉絲專頁在第一年達到2000按讚人次。 (b)五條港文化園區觀光人次每月達3000人。 d.預算規劃:如下預算表

七 、 預算需求(一次性活動) 表3 預算表

項目

內容

單價(元)

數量

人事費

導遊

1,200

1位

總額(元) 說明

1,200

帶領遊客了解 歷史

司機

2,000

企劃規劃人 140/3hr 員

1位

2,000

承載

6人

2,520

規劃整體的遊 程

23


交通費

700

1 次

700 搭雙成巴士大

活動費

眾運輸轉承統 計

午餐費

60

30 份

1,800

當日午餐提供 費用

保險費

15

30 人

450

當日參加民眾 的保費

周邊商品 悠遊卡

30

80 份

2,400

針對現代人搭 乘運輸的使用

明信片

5

60 張

300

印有五條港附 近上的建築, 讓收到的人會 覺得有紀念性

印章

100

6個

600

各景點的印章 圖案

胸章

33

30 個

990

利用設計卡通 人物吸引孩童

宣傳

DM

2.7

1000

2,700

傳遞與宣傳, 傳達訊息的用 意

海報

150

80 張

15,000

部落客

3,000

10 人

30,000 請部落客來試 遊,共 10 個人 參加一場。 24


遊覽車包車

保險費

2,000

1 輛

2,000

(租金) 總價

承載遊客半天 的行程

70,560

八 、 執行團隊說明 (一)團隊名稱 樂遊趴趴走 我們希望民眾能在遊程中體驗走・讀台南的歷史, 讓大家能在遊玩的過程中認識府城的故事。

(二)團隊成員 廖翊宇-整合企劃內容 學歷:南臺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創意生活設計組三年級 實習單位:南臺科技大學M004設計研究中心 擅長:文案撰寫、企劃書 黃明慧-美編及主視覺設計 學歷:南臺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創意生活設計組三年級 實習單位:南臺科技大學產學服務設計中心 擅長:設計編排、手做、平面視覺設計 潘羿汝-人物及周邊商品設計 學歷:南臺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創意生活設計組三年級 實習單位:晴天專業行銷股份有限公司 擅長:手繪、平面海報設計 溫美香-文宣及DM編排設計 學歷:南臺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創意生活設計組三年級 實習單位:互動策略品牌設計顧問公司 擅長:插畫、電腦繪圖 簡嘉妤-遊程體驗點規劃 學歷:南臺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創意生活設計組三年級 實習單位:臺南文創園區實習 擅長:電腦繪圖 25


許雅筑-工作項目編列及分配 學歷:南臺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創意生活設計組三年級 實習單位:互動策略品牌設計顧問公司 擅長:繪製插圖、電腦繪圖、平面設計

(三)團隊願景 將五條港百年前的風華面貌重新包裝,以簡單明瞭的方式重現在人們眼前。

九 、 參考資料 台南觀光旅遊局 https://www.twtainan.net/zh-tw/Attractions/Detail/801/%E4%BA%94%E6% A2%9D%E6%B8%AF%E6%96%87%E5%8C%96%E5%9C%92%E5%8D%80 維基百科-五條港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A%94%E6%A2%9D%E6%B8%AF_(%E8%87%BA%E5%8D%97) 科工館 防疫知識投影互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JLhlZmff6w 紅毛港文化園區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FlxcotUoJ50 台灣博物館原住民展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0Dp6yrdC8c 玻璃博物館多點觸控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0HIpM2osyE 樹谷生活科學館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1ECCr4hF_Y 2016 小小動物達文西-親子自然冬營 https://blog-naturepond.com/category/寒令營生態營隊/親子冬令營/ 2018Friends動物園親子冬令營 https://www.beclass.com/rid=213c9ce5a3239a77f162 2018關渡食農學堂-斑文鳥家族 http://gd-park.org.tw/civicrm/event/info?reset=1&id=198 26


南臺科技大學 數位設計學院 視覺傳達設計系

專題報告

源來是蔗樣

專題學生: 4A4J5025 4A4J5040 4A4J5013 4A4J5047 4A4J5058

梁晴雯 廖翊宇 潘羿汝 溫美香 許雅筑

指導老師: 蘇沛琪 老師

中華民國一百零八年四月二十四日


源來是蔗樣 摘要 台灣早期製糖產業繁榮,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當時到處都是蔗田,對大人來說這 是一份工作;但對孩童來說這是一個遊戲,可以到蔗田中將甘蔗葉拿來把玩,如今甘蔗 與生活兩者卻逐漸疏離,隨著時代越來越進步,現代的孩子也無法再體驗到從前純樸的 生活。 而善化糖廠中的善糖文物館僅有糖業文化的呈現,沒有當代的生活景況,無法讓人 清楚明白當時糖在生活中的價值。 訪問了參與過那段歷史的人,將他們的口述歷史編纂成一套故事,設計教育推廣用 之故事教具箱,讓國小老師得以透過說、教等說故事的方式來呈現,重現七零年代糖廠 生活樣貌。並設計出四款根據當時生活樣貌所設計的互動遊戲,讓沒有參與過那段歷史 的人可以從中了解並體驗到當時糖在生活中的價值。

關鍵詞: 善化糖廠、故事教具箱、互動設計


目錄 摘要………………………………………………………………………………………..2 目錄………………………………………………………………………………………..3 圖目錄……………………………………………………………………………………..5 表目錄……………………………………………………………………………………..7 第一章、緒論 1-1 專題背景與動機……………………………………………………………8 1-2 專題目的……………………………………………………………………8 第二章、相關資料探討與參考範例分析及說明 2-1 善化糖廠調查與分析……………………………………………………....8 2-1-1 善化糖廠的歷………………………………………………………8 2-1-2 現況調查…………...………………………………………………9 2-2 人物專訪………………………………………………………………....10 2-2-1 劉毅先生…………………………………………………………10 2-2-2 王萬此先生……………………………………………….……...11 2-2-3 江大哥…………………………………………………………...13 2-2-4 黃吉賢先生……………………………………………………...15 2-2-5 訪談總結………………………………………………………...17 第三章、專題執行程序與內容規劃 3-1 專案內容………………………………………………………………….18 3-1-1 故事教具箱體驗流程與內容……………………………………..18 3-1-2 說故事時間軸…………………………………………………….19 3-1-3 故事設定…………………………………………………………..19 3-1-4 5W1H……………………………………………………………………20


3-2 教具箱案例分析……………………………………………………………….21 3-3 專題表達方式………………………………………………………………….23 3-3-1 專案命名…………………………………………………………….…23 3-3-2 標準字設計………………………………………………………….…23 3-3-3 角色風格設定……………………………………………………….…23 3-3-4 主視覺海報設計…………………………………………………….…24 3-3-5 故事教具箱設計……………………………………………………….25 第四章、專題成果展現與說明 4-1 人物角色………………………………………………………………………25 4-2 故事教具箱實體照……………………………………………………………25 4-3 木箱外場景……………………………………………………………………26 4-4 箱內遊戲 ……………………………………………………………………..26 4-5 周邊設計………………………………………………………………………27 4-6 校內展覽呈現………………………………………………………………….28 第五章、結論與建議……………………………………………………………………29 參考文獻…………………………………………………………………………………29


圖目錄 圖 2-1 善化糖廠原名【灣裡製糖所】之資料圖……………………………………………………….…...….9 圖 2-2 位於善糖文物館中的製糖機器圖…………………………………………………….………….........…..9 圖 2-3 善糖文物館…………………………………………………………………………………………………….….....…..9 圖 2-4 善化糖廠展示五分車…………………………………………………………………………………..….…….…..9 圖 3-1 源來是蔗樣標準字…………………………………………………………………………..……………….……..22 圖 3-2 角色介紹………………………………..…………………………………………………………… …………………..22 圖 3-3 角色介紹……………………………………………………………………………………………………..……………23 圖 3-4 主視覺海報…………………………………………………………………………………..…………….…………….23 圖 3-5 故事箱設計圖………………………………………………………………………………..……….………………..24 圖 4-1 人物立牌……………………………………………………………………………………..……….…………………..24 圖 4-2 木箱外觀…………………..………………………………………………………………………………………………25 圖 4-3 木箱打開畫面…………………………………………………………………………………………………………..25 圖 4-4 1970 年代蔗田………………………………………………………………………………………………………….25 圖 4-5 1970 年代善化糖廠………………………………………………………………………………………………….25 圖 4-6 現代善化糖廠…………………………………………………………………………………………………………..25 圖 4-7 種甘蔗遊戲……………………………………………………………………………………………………………….25 圖 4-8 抽甘蔗遊戲……………………………………………………………………………………………………………….25 圖 4-9 秤甘蔗遊戲……………………………………………………………………………………………………………….25 圖 4-10 製糖遊戲…..…………………………………………………………………………………………………………….25 圖 4-11 名片…………………………………………………………………………………………………………………………26 圖 4-12 貼紙…………………………………………………………………………………………………………………………26 圖 4-13 明信片………………….…………………………………………………………………………………………………26 圖 4-14 酷卡…………………………………………………………………………………………………………………………26


圖 4-15 鑰匙圈………………………….…………………………………………………………………………………………26 圖 4-16 展櫃設計…………………………………………………………………………………………………………………27 圖 4-17 與國小學生玩桌遊…………………………………………………………………………………………………27 圖 4-18 解說本專案內容…………………………………………………………………………………………………….27 圖 4-19 解說本專案內容…………………………………………………………………………………………………….27 圖 4-20 本專案 5 位設計師…………………………………………………………………………………………………27


表目錄 表 2-1 善化糖廠沿革………………………………………………………………………….8 表 2-2 人物訪問整合資料表………………………………………………………………...16 表 3-1 故事教具箱使用流程圖……………………………………………………………...18 表 3-2 故事教具箱內容……………………………………………………………….……..18 表 3-3 說故事時間軸…………………………………………………………………..…….18 表 3-4 5W1H………………………………………………………………………….…….19 表 3-5 教具箱案例分析………………………………………………………………..…….20


第一章 緒論 1-1 專題背景與動機 製糖產業曾經是台灣過去最重要的經濟來源之一,也是早期人民生活的價值,但因 為大環境變遷,許多糖廠不再生產糖,而善化糖廠[1]是目前唯二還在製糖的糖廠,他 是重要的活資產,因此值得我們去探討。 現代人生來就在都市中成長,很少能接觸到大自然,更不用說是早已衰期的糖業文 化了,在生活中難以找到它們的影子。讓老師藉由教具箱,把從前的糖業生活故事訴說 給孩子聽。

1-2 專題目的 讓沒有參與那個年代生活的人,去了解過去糖在台灣的生命價值,藉由在這段歷史 中重要的人物,從善化糖廠中一村、二村到三村及外邊的居民來訴說他們早期生活的故 事。

第二章 相關資料探討與參考範例分析及說明 2-1 善化糖廠調查與分析 以田野調查及訪問相關重要人物的方式蒐集過去糖在人民生活中的種種價值及歷 史。其他歷史資料及相關案例等資訊則以網路關鍵字搜尋各方相關資訊。

2-1-1 善化糖廠的歷史 [2]台南是台灣糖業開發最早的地區,自古以來即是製糖產業的大本營。早期的臺灣 糖廠約有 40 間製糖廠,但隨著科技進步,使甘蔗產量縮減,糖價跟著下滑,糖廠紛紛 倒閉,至今全臺僅存兩間製糖廠,分別為虎尾糖廠、善化糖廠。糖廠逐漸走向觀光業, 而在善化糖廠仍可以看見 365 蒸汽火車、溪洲牌機車頭、內燃機以及甘蔗收割機等。


表 2-1: 善化糖廠沿革。

2-1-2 現況描述 以前糖廠主要以火車運輸甘蔗,而現在的善化糖廠則是以公路來運輸。目前主要生 產二砂糖,另外生產別具特色的善糖古早糖,'屬於砂糖事業部管理。廠內設有台糖產 品販賣部、善糖咖啡館、 善糖文物館,附近還有親水公園,是假日親子休閒值得一遊 好場所。 善糖文物館-目前台南區處善糖文物館所珍藏的糖業史料也獨樹一幟,充份呈 現出本區處的特色,展出內容以轄區各廠的歷史脈絡為主軸;製糖三大部門 「農務」、 「工場」、「鐵道」等相關文獻、機具為經緯。


圖 2-1.善化糖廠原名《灣裡製糖所》 之資料圖。

圖 2-3 善糖文物館。

圖 2-2 位於善糖文物館中的製糖機器圖。

圖 2-4 善化糖廠展示五分車。

2-2 人物專訪 訪問了三種生活背景不同的人,分別為:在糖廠內、在糖廠周圍、以及工作後才到 糖廠生活的人。由這些人去述說當時在糖廠周圍的生活故事。 2-2-1 劉毅先生 - 在糖廠內生活的人 年齡:63 歲,工作年資:39 年,原居住地:糖廠宿舍 Q1:原先住在哪裡? A1:從小就住在糖廠這個生活圈內了,我們家已經有三代都在糖廠服務了。以前 台糖的員工都居住在糖廠的宿舍中,糖廠便形成了一個小社區了。

Q2:當時生活圈內的景象如何? A2:本來就在糖廠裡面出生,所以很熟悉這裡的環境,糖廠以前生活機能好,有 籃球場、羽球室、郵局、餐廳、公共浴室、附屬國小、醫務室、圖書館等。活動中 心一個禮拜還會播三次電影,一次電影兩塊錢,該有的東西應有盡有,所以很少出


去外面,都是外面的人會進來糖廠裡面。那時公共浴場是用冷凝水方法運作,這樣 就可以隨時都有熱水可以使用。以前家家戶戶都有果樹,一旦刮風果實就會掉落, 就能撿來吃。糖廠旁就有潭埔溝,小時候吃的水有水塔過濾。

Q3:以前讀書的地方? A3:國小是就讀善糖國小,早期是糖廠員工子弟學校,原先是善化糖廠管理的, 後來才歸縣政府管理。以前只要有台糖子弟的票根證明,搭火車到台南市區玩就不 用錢。

Q4:請問是什麼時候到糖廠工作的呢? A4:民國 68 年進入善化糖廠服務至今。

Q5:請問您對甘蔗田有甚麼印象? A5:在很小的時候,會去旁邊蔗田拉甘蔗來吃,當時候在運送甘蔗的火車開很 慢,所以很容易取出甘蔗。

訪談大綱:以前甘蔗會有開花的現象,甘蔗花和蘆葦類似,開花就是成熟了,表示 可以開始製糖,製糖是 12 月下旬,通常製糖期間都是 12 月下旬至 3 月底就要結束 了。 以前有和農民簽約,那時候農民會種植甘蔗,不過現在種甘蔗的幾乎都是台糖 土地,之後也可能轉向土地開發這塊,因為也失去競爭。

2-2-2 王萬此先生 - 在糖廠周圍生活的人 年齡:61 歲,居住地:溪美社區 Q1:原先住在哪裡? A1:從小就居住在溪美社區了,一直到現在都還在這。


Q2:小時侯住家附近很多蔗田嗎?(會到蔗田玩遊戲嗎?什麼遊戲?) A2: 因為自己是農家子弟,家裡附近有很多蔗田,都是和糖廠簽契約要賣的,自己 都沒辦法吃。甘蔗田附近有保警在守護甘蔗,因為早期甘蔗是很貴的經濟作物。當 時會有甘蔗花,他們是碎花,那時會把花的梗拿來當箭,也會拿來作像竹槍的東西 。也會拿甘蔗的葉子來玩射箭比賽,葉子中間有一條硬硬的耿,把他稍微撥開後, 拿著撥開的梗,往前用力甩出去,葉子就會被梗扯開,往前面飛出去。

Q3:小時候會到善化糖廠玩嗎? A3:以前喜歡跑去善糖的宿舍玩,因為糖廠里面很像日劇時代,整個氛圍都很不一 樣,生活起來很幽靜,很漂亮。善糖有八景,只是現在都看不太到了。在善化糖廠 中山堂有播放電影,剩十幾分鐘的時候,也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會開放沒有收票 的人進去,小孩就會都衝進去看。 Q4:對糖廠的火車有甚麼印象? A4:小火車主要有兩個功用,一個是會載客讓大家去買菜,另一個是載學生到大火 車站(善化車站),早上一班晚上一班,可以買定期票,當時男女車廂是分開的, 有些調皮的男生偶爾會故意去女生那邊。在運甘蔗的五分車經過的時候,居民或小 孩會偷偷抽來吃,當時沒有甚麼點心只能啃這個,抽到心裡就會很有成就感,是以 前人共同的回憶。

Q5:小時候對蔗田或是糖廠的印象? A5:大糖業時代,那時是日本人統治,糖廠和學校的建築物的建築方式和閩南不同,整個 感覺起來比較幽靜,他像是一個社區一樣,有雜貨店、修腳踏車的、理髮、冰店、公共浴 室……等。

訪談大綱:在小時候,大糖業時代,那時是日本人統治,糖廠和學校的建築物的建 築方式和閩南不同,整個感覺起來比較幽靜,內含理髮、冰店、公共浴室等。小時


候會去糖廠的公共浴室洗澡,糖廠動工的時候大概是農曆 10 月到隔年 5.6 月,會 用製作糖剩的甘蔗渣去燒水,洗澡的時候空氣中就會有蔗糖味。糖廠像是一個社區 一樣,有雜貨店、修腳踏車的……等,也有小火車,主要有兩個功用,一個是會載 客讓大家去買菜,另一個是載學生到大火車站(善化車站),早上一班晚上一班, 可以買定期票,當時男女車廂是分開的,有些調皮的男生偶爾會故意去女生那邊。 以前喜歡跑去善糖的宿舍玩,因為糖廠里面很像日劇時代,整個氛圍都很不一 樣,生活起來很幽靜,很漂亮。有一部電視劇叫做《愛》,背景是在那邊拍的。善 糖有八景[3],只是現在都看不太到了。 小時候就住在溪美了,是蔗農的子弟,會跟糖廠簽契約,甘蔗委員就會來收,農 民都是跟甘蔗委員在溝通的,不會直接跟糖廠溝通。他們的秤都會偷偷動過手腳, 但只能自己悶著也不能反抗。甘蔗田附近有保警在守護甘蔗,因為早期甘蔗是很貴 的經濟作物。在小火車經過的時候,居民或小孩會偷偷抽來吃,當時沒有甚麼點心 只能啃這個,偷抽到心裡就會很有成就感,是以前人共同的回憶。糖廠的冰店是用 自己的糖,所以吃冰一定要到糖廠去吃,當時就大排長龍。甘蔗葉都遇牛車來載, 曬乾後都會拿來燒。當時會有甘蔗花,他們是碎花,那時會把花的梗拿來當箭,也 會拿來作像竹槍的東西。也會拿甘蔗的葉子來玩射箭比賽,葉子中間有一條硬硬的 耿,把他稍微撥開後,拿著撥開的梗,往前用力甩去,葉子就會被梗扯開,往前面 飛出去。甘蔗花大概兩年才會開花,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品種不一樣,現在的甘蔗都 沒有開花了(註:調查後發現是因為甘蔗開花後甜度會降低,所以品種改良到現在 的甘蔗都不會開花了)白甘蔗烤一烤來啃,熱熱的味道也不錯。以前糖內有神社, 但現在都看不到了,善糖八景,記憶中有躲防空洞,製糖石車,以前有節日就要上 街遊行,印象很深刻。在善化糖廠中山堂有撥放電影,剩十幾分鐘的時候,也不知 道是不是故意的,會開放沒有收票的人進去,小孩就會都衝進去看。

2-2-3 江大哥 - 工作後才到糖廠生活的人 年齡:64 歲,工作年資:39 年,原居住地:台南市玉井區,善糖居住地:糖廠單


身宿舍 Q1:當初有什麼契機才會到善化糖廠工作? A1:聽老一輩的人提起,因緣際會下就考進來了。糖廠是國營企業,有勞保跟公 保,在糖廠工作比較有保障。

Q2:原先是哪裡人? A2:我是從外鄉來的。

Q3 小時侯住家附近很多蔗田嗎?(會到蔗田玩遊戲嗎?什麼遊戲?) A3:有很多蔗田,其實不太會到甘蔗田裡面玩,甘蔗葉子會割人。但會大家約一約 一起去甘蔗田偷吃甘蔗,那時候還有蔗警,因為是國營企業,如果被抓到還會被罰 錢。有時候還會把甘蔗葉捲一捲,拿回家裡面燒,當一個火種的概念。

Q4:來到善糖工作後就定居在宿舍嗎? A4:到善化糖廠就搬來單身宿舍,其實不是指單身的人才能來住啦,是一個人來住 就可以住那裡。

Q5:在部門工作幾年了? A5:我在電話室工作了 20 幾年了。

Q6:工作時有什麼印象深刻的地方? A6:以前還沒有中華電信的時候,都是要透過搖電話、用信號來通訊,要用接線 針。當時也沒有梯子,要修電線的話都要直接爬電線桿。水泥柱上有一恐一孔的, 要拿兩條鐵條慢慢爬上去。

Q7:早年工作時候最常做的是什麼工作? A7:零件加工學徒。


Q8:小時候對蔗田或是糖廠的印象? A8:以前人都會認為台糖的土地是從日本那邊搶來的,是土匪,搶農民的土地。但 其實不是,他是政府的,台糖只是代為保管而已。

Q9:現居住地? A9:現在在目加溜灣住,我自己還有種火龍果。

Q10:現在善糖的工作內容及年資? A10:善糖文物館管理者,年資已有 30 幾年。

訪談大綱:那個年代阿,台灣是農業生活為主,大家都忙著種田,根本不用擔心家 裡遭小偷,大家都沒在鎖門的。糖當時是高經濟價值的作物,糖業繁榮整個南臺灣 到處都是蔗田。我們一群小孩很調皮啊,街坊鄰居揪一揪,有時會偷偷摘一些甘蔗 來吃,還要小心別被看守甘蔗的警察「蔗警」抓住,不然可是要罰錢的。運甘蔗的 小火車經過時,我們會撿掉落的甘蔗來吃,以前的熱水是要用灶來煮的,長得不好 的破碎的就拿來當生火的材料,甘蔗的葉子拿起來捆一捆包一包也可以變成生火的 火種來用喔! 後來長大後民國 68 年時當完兵就考進糖廠來了,當時全臺的台糖員工人數有 兩萬多人呢!善化糖廠當時大約有四五百人,當時是 24 小時三班制,從種植甘 蔗、採收、運送、製造等整個生態鏈需要很多人去完成的,爺爺那時是在電話部門 工作的,當時還沒有電信局,火車是單向通行,負責聯絡各個火車間的行駛,得用 傳統的播報機傳遞訊息,當時的電纜是裸露在外的,在攀爬的時候可能會被電到。

2-2-4 黃吉賢先生 - 南工建教班進來工作的人 年齡:56 歲,工作年資:40 年,原居住地:下營 Q1:當初有什麼契機才會到善化糖廠工作? A1:因為學校建教班合作關係近來糖廠實習


Q2:原先是哪裡人? A2:下營

Q3:來到善糖工作後就定居在宿舍嗎? A3:對,宿舍環境很優,塌塌米地板,但是門沒有鎖,燈光也暗暗的。

Q4:在部門工作幾年了? A4:我在製糖工坊當任主任,工作了 40 年了。

Q5:工作時有什麼印象深刻的地方? A5:在生產糖的過程是 24 小時不間斷,採收甘蔗有 3000 多公噸,火車進到糖廠都 要秤甘蔗重量,內部員工都會在磅秤上偷偷動手腳。製糖機器還有昭和 3 年壓榨機 器,現在也保存在糖廠內。

Q6:小時候對蔗田或是糖廠的印象? A6:當時蔗田生活圈,以人力方式工作,男生負責種植甘蔗,女的負責甘蔗採收後 去除甘蔗葉、根,而且幾乎每個農家都會養牛,靠近根部的莖會餵牛吃,至於甘蔗 葉當火種燒。靠近甘蔗葉的莖會送去糖廠,以稻草編織繩子捆甘蔗,運送全省各 地,每個村落都有收集的地方,用牛車去運送鄉鎮蔗埕,火車再運送至糖廠生產, 火車再轉彎會減速,而且小孩會拿取甘蔗,或是牛車運送也會拿取。蔗農坐在火車 準備去工作,到站後全部人都下車,場面很壯觀。

Q7:現在善糖的工作內容及年資? A7:製糖部門管理者,年資已有 40 年。

訪談大綱:當時蔗田生活圈,以人力方式工作,鋤頭採收甘蔗葉當財火燒,每個農 家都會養牛,甘蔗根部、蔗葉當財火燒,中間甘蔗送去糖廠,男的蔗農,女的負責


蔗葉去掉,稻草編織繩子捆甘蔗,運送全省各地,每個村落都有收集的地方,用牛 車去運送鄉鎮蔗埕,火車再運送至糖廠生產,火車再轉彎會減速,小孩會拿取甘蔗 ,或是牛車運送也會拿取,人工也會坐在火車上,到站後全部人都下車,場面很壯 觀。 糖廠 24 小時生產,3000 多公噸甘蔗,火車進到糖廠都要秤甘蔗重量。 甘蔗花,早期 3 月底 4 月初會開花,後期品種改良,耐風,10 年前還有看到甘蔗 花,長得像蘆葦花, 運送甘蔗有五分車、蒸汽火車,2 種都是運送甘蔗,以前高中搭過蒸汽火居住在 下營,麻豆再過去,南宮中學建教班第 5 屆實習,實習後就在糖廠工作,工作 40 年,糖廠早期生活圈,洗衣店、電影院、理髮店、賣菜攤販、保警隊、醫護室,現 在都拆除了,以前實習住過的宿舍,塌塌米地板,門沒有鎖,燈光也暗暗的,67 年進來糖廠。 甘蔗花耿就箭,蘆葦花也可以弄,甘蔗葉也可以當笛子吹,小時候沒有玩具, 就把植物編織成玩具玩。 製糖機器還有昭和 3 年壓榨機器,現在也保存在糖廠內,1904 年就有糖場,壓 榨量 186,蔗園還是有人工採收,但是去除葉、根都是機器去除,甘蔗葉當球 燒,兩三片對折再對折用再綁起來當火種燒,稻草比甘蔗葉不好燒,以前廚房都 堆滿木材,最怕遇到下雨天。善糖八景,記得虹橋景象,有很多情侶都會在這約 會。

2-2-5 訪談總結 以上為主要訪談的人物,可以得到許多當時大糖業時代人們生活中的共同記憶,及 不同身分背景對於糖廠的情感,整理為以下表格:


表 2-2 人物訪問整合資料表。

結論:從調查結果得知,在糖廠周遭生活的人對甘蔗都有共同的回憶,但他們對糖 廠的記憶大不相同。

第三章 專題執行程序與內容規劃 3-1 專案內容 提供故事教具箱給國小老師租用,讓老師帶孩子以互動方式聽故事。以敘述當時生 活在善化糖廠周圍居民的故事為主軸,來傳達糖業興盛時期的生活趣事。教具箱內設有 一套互動教材,以劇場方式讓小朋友能身歷其境,了解到當時生活的記憶。重現 1970 年代善化糖廠的記憶。

3-1-1 故事教具箱體驗流程與內容 將訪問到的歷史以老師口述,講述那個年代的生活故事,再搭配遊戲的方式讓國小孩 童可以身歷其境,加深對這個歷史的印象。 以下三點是孩童能夠透過故事內容得知的資訊,開始時先由老師引述前言,帶領學 生進入故事中。 1.糖是古時候最高的經濟價值來源之一 2.善化糖廠是唯二還在製糖的糖廠之一 3.糖是由甘蔗製作而成的


表 3-1 故事教具箱使用流程圖 。

表 3-2 故事教具箱內容。

3-1-2 說故事時間軸 前半節課運用教具故事箱及遊戲道具說完故事後,後半節讓小朋友以分組方式輪流 進行以下四種遊戲體驗,每款遊戲的體驗時間為 15 分鐘。

表 3-3 說故事時間軸

3-1-3 故事設定 設定一位現代小朋友-小雯,回到 1970 年代善化糖廠,體會當時生活的樂趣。

小雯帶著小朋友們一起回到過去,結果時光機的燃料-糖剛好用完了,所以他只好 想辦法拿到糖才能回到現代。( A-1 ) 小雯到甘蔗田遇到萬萬和他的媽媽,體驗種甘蔗的樂趣(A-2 遊戲),順便帶小雯 一起去糖廠玩,路上遇到了正在工作的江哲( B ),叛逆的江哲帶他們抽甘蔗(A-2 遊 戲),但被保警( B )發現,江哲為了讓他們兩個逃跑,選擇留下來拖住了保警,途中小


雯與萬萬兩人跌跌撞撞的逃到蔗埕。 兩人前往秤甘蔗的地方「蔗埕」,但是秤出來的結果比他們預想的少了很多(C-1 遊戲)!手足無措的他們想和員工辯解卻辯不過。躲在一旁觀看的和尚(C-1 萬萬的朋 友)忍不住跳出來為他們主持正義,希望他們能得到公平的待遇,但最後還是沒辦法改 變。 失望的三人便到糖廠吃冰轉換心情,吃完冰後一行人走到宿舍晃晃,發現在裏 面哭泣 的胖吉(C-2),上前詢問過後得知他隔天第一次要到糖廠工作,怕自己在糖廠 出糗,為了提振大家的精神,和尚提議帶大家去糖廠看他爸爸的操作做為見習,大夥兒 在看完如何製糖後,都得到了一包糖包,於是小雯便順利地回到了現代(C-1 遊戲)。 到了現代,意猶未盡的小雯請求自己的爺爺(D-1)帶他到糖廠,爺爺到糖廠後去找 他的老朋友,看到了「江哲、和尚、胖吉」(D-2),並跟他們打招呼,而小雯也終於意 識到原來自己的爺爺就是萬萬。 一直嚮往和糖廠合作的萬萬終於和糖廠達成共識;原本叛逆、不想待在糖廠的江 哲變的很愛這個地方;當初和尚種的樹苗已長成了大樹,成為陪伴他從小到大的回憶; 原本畏畏縮縮的胖吉變成威風凜凜的主任。

3-1-4 5W1H 表 3-4

5W1H


3-2 教具箱案例分析 表 3-5 參考教具箱資料

故事 背景

「考古現場 大剖析」教 具箱

滅飛特攻 隊[4]

唐山過臺灣

考古旅行箱

[5]

[6]

介紹何謂 「考古發 掘」

登革熱之 蚊媒傳染 病防治教 育

清領初期先民 渡海來臺的背 景

臺灣史前文 化做為主題

敘述 老師 者 服務

國小學童

國小中年

國小學童

全國小學學生

了解臺灣清領初 期中國政府的渡 臺政策。

從體驗過程中 認識考古學家 在修復過程中 的工作

樸實、浮世繪的 風格

精緻的實體

級以上 對象 故事 內容

了解如何進 行考古發 掘,認識考 古發掘的工 作流程

觀察病辨 識登革熱 媒蚊、認 識媒蚊生 長習性及 傳染途 徑、教導 有效的預 防方法

風格 走向

真實的圖片 紀錄加可愛 的小插圖

Q 版畫 風,結合 真實的標 本

土色系


互動形 式

規劃 30 分鐘,

用五箱木

帶領孩童在教 具箱內進行挖 掘的動作,並 且將挖出的文 物進行清潔, 將發掘出來的 文物核對文物 說明牌,引導 學生觀察發掘 出來的文物。

箱,當作五 道關卡,必 須靠解謎方 式解開關卡 後才能開下 一個箱子。 讓孩子循序 漸進的了解 登革熱。

體會先民渡臺所面

小朋友可以透過

臨的兩難。可以由

實務的觀察,觸

扮演的方式,透過

摸操作等學習,

了解包袱中的物品

除了有實體教具

以及模仿家人間的

外,還有提供教

互動,體會先民渡

學資源行動硬

臺時個人與家人之

碟、陶器的動

間的心情。

畫、學習單檔 案,另外還有挑 戰九宮格遊戲

機能性

在外觀上設計 成行李箱,底 部設有輪子方 便推拉,有 上、下及側邊

五個箱子都 需要靠解謎 來打開。

三部分,上層 放置砂土以便 埋入文物道 具,提供學生 發掘使用;下 層則是收納文 物模型道具與 發掘工具;側 邊則是收納相 關圖卡、說明

內含教學手冊、教

考古旅行箱內

學光碟可輔助老師

容物,教育箱

教學,提供有趣的

裡面有仿製石

道具讓學童可以更

器、陶罐及拼

加身歷其境。

圖等...仿製 石器、陶罐及 拼圖,教育遊 戲的教材都濃 縮在箱子中

牌、學習單與 使用手冊。 駐紮地 點

南科園區委託 台史博舉辦

國立科學工 藝博物館

國立台灣歷史博物

新北市立十三

行博物館


3-3 專題表達方式 3-3-1 專案命名 本專題名稱為:源來是蔗樣。 以有趣的教具故事箱來呈現早期大糖業時代的生活故事,讓孩子看完能豁然開朗有 「原來是這樣」的感觸。 3-3-2 標準字設計 以手寫的方式及樸實色系去傳達當時的懷舊記憶。字體中的幾何元素分別意味著其 他含意,如圓形指的便是一粒一粒的糖,也將甘蔗和文字部分結合。整體以童趣的方式 去呈現,以更加貼近國小孩童們的世界。

圖 3-1 源來是蔗樣標準字

3-3-3 角色風格設定 以懷舊、溫馨為主,把觀眾帶入從前的生活。運用較可吸引孩子們目光的風格。

圖 3-2 左至右分別為 萬媽、萬萬、老萬、江哲、老江


圖 3-3 左至右分別為 保警、和尚、老尚、胖吉、老吉、小雯

3-3-4 主視覺海報 以故事設定角色搭乘時光機回到過去,遇到 4 位人物為故事主軸,講述 1970 年代 善化糖廠。

圖 3-4 主視覺海報


3-3-5 故事教具箱設計 故事箱分 3 大主場景、6 個抽屜,其中有 4 個抽屜有延伸立體畫面。

圖 3-5 故事箱設計圖,左至右分別為 1970 年代蔗田、1970 年代善化糖廠、現代糖廠

第四章 專題成果展現與說明 4-1 人物角色 在故事教具箱上,人物搭配故事畫面,讓孩童更能融入故事情境。

圖 4-1 人物立牌。 4-2 故事教具箱實體照 箱子上方設計了皮革把手,底部也裝設了 360 度旋轉的輪子可輕鬆推拉箱子。


圖 4-2 木箱外觀。

圖 4-3 木箱打開畫面。

4-3 故事場景 以劇場形式呈現畫面,3 大主畫面中都有隱藏機關,機關拉起會有延伸互動畫面。 抽屜 6 個,其中 4 個是立體延伸故事畫面。

圖 4-4 1970 年代蔗田。

圖 4-5 1970 年代善化糖廠。

圖 4-6 現代善化糖廠。

4-4 箱內遊戲 從故事中依序帶入與當時生活息息相關的遊戲。

圖 4-7 種甘蔗遊戲。 圖 4-8 抽甘蔗遊戲。 圖 4-9 秤甘蔗遊戲。 圖 4-10 製糖遊戲。


4-6 周邊設計

圖 4-11 名片。

圖 4-12 貼紙。

圖 4-13 明信片。

圖 4-14 酷卡。

圖 4-15 鑰匙圈座、鑰匙圈。


4-7 校內展覽呈現

圖 4-16 展櫃設計

圖 4-17 與國小學生玩桌遊

圖 4-18、19 解說本專案內容

圖 4-20 本專案 5 位設計師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本專案希望將逝去的善化糖廠早期生活記憶,透過故事教具箱傳達給現代孩童,讓 他們可以了解到糖當時在生活中的價值。

參考文獻 [1]台糖砂糖事業部-善化糖廠年代及業務資訊 https://www.taisugar.com.tw/sugar/CP2.aspx?n=10779,2018/9/30 瀏覽 [2]善化糖廠歷史脈絡 維基百科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96%84%E5%8C%96%E7%B3%96%E5%BB%A0, 2018/9/30 瀏覽 [3]肇(Zhào),善糖八景-潭浦春曉、塔水鳴琴、虹橋倒影、平台觀魚、柳蔭垂釣、雙潭 濯月、勵亭聞鐘、廣場晨操(2011 年)http://prettyriverandtown.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_2193.html,2018/10/12 瀏覽 [4]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滅飛特攻隊」登革熱防治行動教具組 http://www.fses.tn.edu.tw/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4706,2018/10/22 瀏覽 [5]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唐山過台灣教具箱、歷史脈絡參考 http://www.fses.tn.edu.tw/modules/tadnews/index.php?nsn=4706,2018/10/22 瀏覽 [6]十三行-考古旅行箱行動教具箱 https://tw.news.yahoo.com/%E5%8D%81%E4%B8%89%E8%A1%8C2%E6%AC%BE %E5%85%A8%E6%96%B0%E8%80%83%E5%8F%A4%E6%97%85%E8%A1%8C% E7%AE%B1%E8%A1%8C%E5%8B%95%E6%95%99%E5%85%B7%E5%8D%B3%E 6%97%A5%E8%B5%B7%E5%85%8D%E8%B2%BB%E7%94%B3%E8%AB%8B134031261.html,2018/10/22 瀏覽




Turn static files into dynamic content formats.

Create a flipbook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