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堂八記專輯

Page 1



序 那一天,在林園的文賢社區,一群來自臺南的長者,配合著節奏輕快

的音樂,盡情舞動身體。而在他們的前方,阿公阿嬤跟著擺動雙擺動 雙手,或者用力鼓掌。

畫面很簡單,卻很有活力,很溫暖。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所謂文化,彷彿只存在於博物館或藝術展館裡

頭,而與許多社會大眾的距離十分遙遠。對於很多長輩來說,或許由 於生活類型,或許因為交通路途的不便,幾乎很難得有機會踏入藝

文場館,接觸不同類型的藝文活動,一輩子都不會也沒意願踩進這

些場所欣賞藝術。然而,如果文化是一種公民權,那麼不管一個人的

年齡、性別、區域、社經地位等,都應當享有相同的權利。文化部在 106 年啟動「樂齡人口文化近用」的計畫,正是希望讓更多生活在這

個島嶼每一個角落的長輩,都可以跟其他的年齡族群享有相同的文化 權利。

既然長輩們未必會走入場館參與藝術活動時,那麼,我們就換個方

式,把文化與藝術帶進社區裡頭,讓更多的民眾可以使用這些資源。 換句話說,文化與藝術並不會只存在文化藝術場館裡頭,而是可以在

我們的生活之中充斥。於是,本館在南臺灣成立了八處「多代學堂」, 並且邀請館內長青生活美學大學老師與學員們的參與,將多元類型的

文化資源,包括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等帶入社區,同時讓大家談論在 地的生命故事,勾勒共同的回憶。

在學堂活動的進行中,阿公阿嬤們的投入與開心的情緒是我們最大的

成就。我們期許,未來讓更多的長輩有機會接觸參與藝文活動,豐富 生活,讓每一張臉龐洋溢笑容。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館長

004

005


緣起 「 樂 齡 人 口 文 化 近 用 - 多 代 學 堂 」, 文 字 有 點

鹽水學堂 -「藝遊橋南」:設置於臺南市鹽水區

里港學堂 -「潮藝興起 • 厝術永留」:設置於屏

在學習,忘記年齡。上了年紀的人在資訊取得、

的橋南老街上的一個古色古鄉的小屋。活動內容

處的村落,旁邊即是連接屏高二縣著名的高速公

長,意義有點深。顧名思義,讓上了年紀的人樂

經濟能力以及交通往返上,不若年輕族群近便。 因此我們將套餐式的文化體驗課程宅配到家,讓

長輩們在住家附近,就可輕易的享受文化資源。

結 合 月 津 港 的 歷 史 背 景, 橋 南 老 街 的 古 早 味 文 化,設計多元的藝文活動。

然而套餐有用盡的時候,我們的目的不在提供多

關廟學堂 -「旺萊劇場 鳳情纖纖種」:設置於臺

輩 們 對 文 化 活 動 的 渴 望, 把 社 區 當 作 一 個 大 家

產 鳳 梨 及 竹 編 產 業, 學 堂 規 劃 多 場 次 的 旺 萊 劇

少場次的活動,而是藉由複合式的餐點,激發長

庭,把聚會場所視為「客廳」,讓社區中的老中 青少認同社區,我幫你,你幫我,你好,我好,

南市關廟區東勢社區。活動內容結合關廟地區盛

場、鳳葉纖維、憶竹往事的活動。

東縣里港鄉潮厝社區,位於二重溪與旗山溪交會

路地標「斜張橋」。社區居民多數種植蔬菜維生, 近年發展養殖泰國蝦,豐富農村經濟。學堂活動

規劃潮厝溪浦與生活故事回顧、黃瓜古法醃製、 泰國蝦料理祕方等一系列在地產業文化活動。

每個學堂活動,我們至少規劃一場次的生命故事

課程,邀請在地耆老敘說自己人生的經歷,或針 對社區在地議題,請長輩們一起來談論社區的昔

大家好,形成以學習、傳承文化的多代學堂。

岡山學堂 -「阿公店傳情」:設置於高雄市岡山

106 年度我們在嘉義、臺南、屏東及高雄等四縣

社區居民大都自幼居住在社區中。活動中,我們

事。另外,學堂規劃新興的科技電腦,由社區在

堂、岡山學堂、林園學堂、九如學堂及里港學堂

畔的趣事,以及岡山羊肉、螺絲產業的由來。

了彼此距離,增加了談話內容,學堂無形中成為

臺南生活美學館長青生活美學大學師生組成「文

林園學堂 -「韭菜園春天ㄟ故事」:設置於高雄

的 生 命 經 驗, 更 讓 年 輕 一 輩 了 解 自 己 生 長 的 地

不僅讓社區長輩接觸藝文,更希望鼓勵樂齡人口

種植韭菜、洋蔥;近幾年因社區餐飲業多,回鍋

學的材料。

市設置中埔學堂、鹿草學堂、鹽水學堂、關廟學

等八處「多代學堂」。並配合學堂的設立,國立

化藝術工作團」,走入社區進行文化展演活動, 參與文化活動。

學堂主題課程設計特色如下:

中埔學堂 -「尋找吳鳳 - 社口之聲」:設置於嘉

義縣中埔鄉社口村,緊鄰吳鳳廟,活動內容則與 在地流傳的吳鳳故事相結合。

鹿草學堂 -「下潭西瓜夢」:設置於嘉義縣鹿草

鄉 下 潭 社 區, 緊 鄰 八 掌 溪 旁, 主 要 種 植 西 瓜 產

業。學堂活動設計下潭西瓜夢劇場、嫁接技術課 程經驗傳承等豐富活動內容。

006

橋南社區,橋南社區位處月津港旁附有人文氣息

區程香社區,程香社區位處於阿公店溪中段處, 邀請社區耆老和大家分享年幼時代在阿公店溪河

市林園區文賢社區,文賢社區舊名韭菜園,主要 油引發的汙染水源土地問題,社區開始輔導民眾

往, 產 業 文 化、 劇 場 故 事、 古 厝、 老 街。 從 他

們的口中,瞭解並紀錄他們的所處的社區生命故

地年輕人陪伴長輩們學習。這種互動方式,拉近 社區的凝聚點。這些活動設計除了傳承長者豐富

方,記錄著社區的歷史文化,成為建構在地知識 進行團練後,由指導老師率領學員走出館舍至學

開發「環保家事皂」,因此將地方產業融入課程

學堂課程中,亦規劃由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長青

堂巡迴展演。除達到長者服務長者目標外,長青

林立,參雜農村古厝,其中蔣家古厝因林半仙傳

作團」實地進入社區。106 年度規劃四組:書畫

服務,也是另一種的生命體驗。同時也期待社區

件作品至學堂進行展覽;電影欣賞組(電影欣賞

動,能夠激發藝文學習的興趣。

中,讓社區居民重視環保議題。林園區社區大廈

生活美學大學師生共同組成的團隊「文化藝術工

說增添社區話題廣為人知,我們也將這段歷史內

組(書法班、國畫班、油畫班、押花班)計 140

九如學堂 -「筏動玉水 • 直腰桿的竹筏人」:設

代膾炙人口的老電影;生活美學組(茶道生活美

方式、衍生必備的生活技能,設計了「竹筏」直

道文化與社區民眾進行分享;表演藝術組(古箏

容,在活動中進行討論。

置於屏東縣九如鄉玉水社區,因地理環境、生活

腰桿的活動、冷水坑的故事。同時,也將九如鄉 盛產檸檬產業特色帶入活動。

班)則由本館與國家電影中心合作,播映樂齡世

大學學員們也可以將自我成長的學習延伸至社區

長 輩 們 透 過 參 與「 文 化 藝 術 工 作 團 」 帶 來 的 活 「學堂八記」是以側記的方式,記錄八大學堂的

學班),則將茶道哲學、泡茶及選茶的技巧等茶

活動歷程,讓參與其中的人溫故知新,學堂之間

月琴班、二胡班、陶笛班、踢踏舞班、排舞班、

盼未來,處處有學堂,人人可學習。

手語班、元極舞班),前往社區演出前先在舘內

彼此切磋學習、未曾參與者分享他人的快樂,期

007


CONTENTS 005

館長序

006

緣起

010

020

032

044

054

064

072

084

096 008

中埔學堂 尋找吳鳳-社口之聲

鹿草學堂 下潭西瓜夢

鹽水學堂 藝遊橋南

關廟學堂 旺萊劇場 鳳情纖纖種

岡山學堂 阿公店傳情

林園學堂 韭菜園春天ㄟ故事

九如學堂 筏動玉水 ‧ 直腰桿的竹筏人

里港學堂 潮藝興起 ‧ 厝術永留

文化藝術工作團 009


中埔

學堂

學堂 十八號公路大家也許不熟悉,但只要講到阿里山公路,就會大

聲喊出:喔!知道了!只要是臺灣人,幾乎都會經過這條公路, 這是通往阿里山的唯一公路,中埔學堂就位於公路的旁邊,緊 鄰吳鳳廟。

中埔鄉社口村面積約十五平方公里,由於為漢人與阿里山社原 住民往來的門戶,故有社口之名。中埔學堂設置地點,在地人

都稱「檨仔林」,因為早期居民在附近種植檨仔樹(芒果樹)

而得名,是目前社口村、義仁村樂齡居民活動的主要據點。村

裡有一座「吳鳳廟」,是社口社區最主要的精神標竿。

社口村人口約 2,740 人,在中埔鄉算是人口較多的村落,老

年人口 425 人,約佔 15%,又因為社口村沒有社區活動中心, 仁里慈濟會早期在此設置據點,服務社口村、義仁村的長者。

居民個性純樸,喜好唱歌與運動,每星期三、四上午都由志工

帶 領, 靜 態 課 程 有: 心 靈 講 座、 治 安 會 報、 衛 教 宣 導、 醫 藥 常識、醫學講座、專題演講等。動態課程:音樂教學、舞蹈教

學、手工藝教學、石猴雕刻藝術賞析及體驗等。阿里山下,靠

近山區寧靜的村落,有一群熱心服務的志工夥伴,長年無私的 付出,為社區長者帶來歡樂與學習。

010

011


陳甲 煌 的 志 工 人 生

每個社區都有它豐富的生命故事,中埔鄉社口社區也不例外。小小村落裡,有著隱藏版的大人

物們。為了能使社口社區故事得以留傳給後代,我們透過生命故事活動,邀請居住在社口社區

中的陳甲煌、黃哲永以及簡玉女談談屬於他們的故事。

陳甲煌先生,民國三十八年生(68 歲),嘉義縣中埔鄉沄水村人。27 歲時就當選沄水村村長, 連續八年,一生當中經歷過各種工作,民國六十七年開始參加消防志工,參加了整整三十七個

年頭。曾經開過砂石車,有一次開車在山路,顛簸翻車時刻,他感覺有人提起他的衣領,免於

和車子翻覆溝圳,逃過一劫,他認為是一生當志工得到的福報。

他訴說自己的親身經歷:我當消防志工經歷過許多事件,民國七十四年時,沄水溪山洪爆發流

失 13 人,在溪流中找到一女子屍體,同伴隨口說出:怎麼這麼難看啊?他竟被該陰魂纏身許久,

每天下午發高燒不退,進出醫院好幾個月,一直到後來有人指點拜拜燒紙錢才躲過一劫。

他繼續說:「九十三年時臺中豐原一位七十多歲老翁,自己騎摩托車失蹤,經調出監視器查看, 曾到中埔鄉加油站加油,後來被村人在石弄村風櫃斗湖溪底水邊發現,我幫忙找到人,馬上連

絡他的家人,她的女兒趕來,當面不斷地說:謝謝 ! 謝謝 ! 感恩。這是我當志工聽到最美的一句 話」。

陳甲煌先生和社口社區結緣,是在民國八十二年時弟弟和弟媳相繼過世,得到社口仁里慈濟會 的 救 濟, 度 過 生 活 難 關, 所 以 發 願:「 只 要 我 家 中 生 活 穩 定, 一 定 回 來 當 志 工 」。 至 今 已 經

十二年了,目前是志工隊的大隊長,多次獲得好人好事、熱心公益表揚。一生當志工,在偏僻

的鄉村中奔波,為人服務,陳甲煌可說是『小角落裡的大人物』。 012

學堂

小角落裡的大人物

活領域,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

不向命運低頭的 神農玉女

小 小 村 落, 三 個 在 地 人, 不 同 的 生

簡玉女女士生於民國三十四年,原生家庭生活非常貧困,一家食指浩繁,所以甫一出生即由簡

姓人家領養。從小簡女士便長得聰明伶俐、懂事乖巧,所以甚為養父母的寵愛,在民不聊生的 年代仍能順利完成國中學業。

22 歲那年簡女士嫁做人婦,婚後育有三女,然其婚姻生活並不順遂,丈夫不切實際、好逸惡勞,

從事多項生意大多以賠錢收場,對婚姻又不忠實,讓簡女士心力交瘁,眼見三名幼女嗷嗷待哺,

只能咬緊牙關努力打拼,憑藉著精準的眼光及過人的毅力,簡女士一步步的脫離貧困。

民國九十年間簡女士有鑒於嘉義山區緯度海拔與中南美洲咖啡產地相同,適合咖啡樹的成長, 即配合政府農作轉型,一鄉一特產等農業政策,在阿里山的山林間找到原有的「阿拉比卡」品

種咖啡樹苗。簡女士對於自家的咖啡總是很自豪的說:「我家的咖啡採用有機農法栽培管理, 分級篩選不掺雜其它進口豆,堅持百分百甘醇香濃。」簡女士於轉型成功後賦予自家咖啡一個

特殊又有意義的名字「豆賞」,既是上選的咖啡豆,也有日語多桑(父親)之意,感念每位父

親一生的執著與辛勞。

「心有良田一畝,百世耕種不廢」,一方沃土孕育出良善與慈悲。簡女士在事業有成之際總是

不忘回饋社會,參與多項公益活動積極行善熱心助人。道起人生的際遇簡女士自諭猶如秋冬之

際隨風飄搖的菅芒花,各式各樣的環境它都能適應,除非將它連根拔起,否則任憑外力如何的

摧殘,新芽仍會持續生長,不斷茁壯。

聽完簡女士生命的故事,彷彿聞到了不澀、不苦、不酸的咖啡香,在簡玉女女士的身上我們見 證了臺灣婦女不向命運低頭的生命力。

013


身 成 仁 地 點 就 在 中 埔 鄉, 村 人 們 景 仰 吳 鳳 的 事

蹟,後人為了感念他的偉大精神,於清嘉慶年間

興建了「吳鳳廟」。地方人士認為吳鳳史蹟不僅 具有文化意義,後來擴建為「吳鳳紀念園」。

中埔學堂提供銀幕較大的平板電腦,方便銀髮族

學習。藉由電腦學習尋找自己的社區、吳鳳的故

事、吳鳳廟位址,因社區位置在吳鳳廟旁,居民

早期都聽過吳鳳的故事,年輕學員帶來新科技,

「臺灣文學界的怪傑」 — 黃 哲 永 黃哲永先生為嘉義縣六腳鄉人。從小愛書成癡,

每次上課黃哲永先生總是帶來滿腹詼諧有趣的臺

家中現有藏書萬卷,沉醉於研究臺灣文學,長期

灣 謎 猜, 逗 得 學 員 笑 聲 連 連, 他 問:「1. 有 翅

三百首,堪稱是臺語文學專家、「臺灣文學界的

門 一 條 瓜 」、「3. 一 欉 樹 啊 兩 片 葉、 越 來 越 去

致力於閩南語教學及臺灣童謠的研究,精讀唐詩

怪傑」,在嘉義縣可說是無人不知。他常到處演

講,希望將臺灣文學之美介紹給全臺灣的民眾, 從其訪談中可見到他滿腔的使命感,深怕優美珍

貴的臺灣文學在時代洪流中消失殆盡。

黃哲永回憶說,工作之餘師承東石文人黃傳心、

學員能夠有基本的操作概念,並知道如何運用平

板 蒐 集 資 料, 而 且 他 們 最 喜 歡 的 就 是 拍 照 和 錄

影,對他們來說這是最實用的功能了。阿嬤及阿

公在活動結束後,與我們分享:「老師帶我們去 拍吳鳳廟,透過平板的教學讓我們學習拍照和錄

影,這些技巧學會了,我以後出去玩就一切 OK

和樂齡學員玩在一起。

了,我覺得來上課很值得。」;「我很喜歡唱歌,

官祺詠老師認為要教銀髮族學習平板電腦非常不

又能唱!」;「雖然看到眼睛花花,但是還是覺

老師教我們下載老歌的 APP,很實用,讓我能聽

容易。因為,對於長輩而言,平板電腦跟他們幾

得學得很有心得。」學習電腦讓老人家跟上時代

為 很 少 摸 過, 會 害 怕、 擔 心。 但 是 提 到 智 慧 型

得一切都值得了!

乎沒什麼交集,說到要學電腦大家都皺眉頭,因 手機他們可是人手一機。官老師請有電腦基礎與

脈動,雖然過程很辛苦,但看到大家的進步,覺

上網概念的當作組長,再透過投影機一個步驟一

死了滿身紅」、「5. 一腳會走、無嘴會嚎」(以

上請用臺語發音)答案 1. 魚 2. 傘 3. 耳朵 4. 蝦 5. 陀螺。

黃哲永先生雖已屆花甲之年,但對臺灣文學的熱

文教基金會、籌組東石郡文史工作室,積極協助

接棒,唯有持續不斷的傳承,後代子孫才能感受

代後,各縣市採錄民間文學的風氣興起,黃哲永

墾所遺留下來不可抹滅的智慧結晶。

先生便帶領團隊調查、整理、書寫,出版了《嘉

「教別人讓我懂得更多、學得更多。」

看昧到」、「4. 頭蒼蒼、尾拖帆、在生穿青袍、

誠絲毫未減,仍是懷抱著滿腔的熱忱。他表示臺

鄉土田野調查和臺灣文學詩詞創作傳承。九十年

員,這樣的教學成效還不錯。一位中年阿嬤表示:

飛 昧 起、 無 腳 走 千 里 」、「2. 出 門 一 蕊 花、 入

黃秀峰學習臺灣文學。文建會八十五年在嘉義縣

東石鄉舉辦全國文藝季時,他參加船仔頭藝術村

個步驟慢慢教,並由該小組長負責協助不會的學

學堂

吳鳳是臺灣年長一輩在教科書讀過的人,他的捨

尋找吳鳳

灣山川秀麗、風土民情的雋永詩集需要年輕人來

到福爾摩沙這片美麗的土地上,有著先人努力開

義縣民間文學集》等十冊,奠定了他在民間文學

界的地位。 014

015


學堂

社口社區樂齡學員年齡層七十歲以上較多,年長

阿公阿嬤 來跳舞 家學習簡易運動後可自行在家作運動,達到運動

者個性大致保守、靦腆,學習藝文活動是很大的

健身效果。

來。這天學堂來了村莊裡各年齡層的學員,年紀

學堂藉由簡單的舞步讓老中青少簡單易學,沉浸

考 驗, 只 能 以 較 輕 鬆 的 肢 體 舞 蹈 讓 他 們 活 潑 起

最小是四歲,最長是九十二歲,整整相差八十八

在歡樂的氣氛中,充滿活力與健康。

起。

陪伴是最好的親情,看到社區裡年幼、中年學員

阿嬤說:「小朋友平常在家聽到音樂聲就會活繃

的山區最溫暖的畫面。

歲! 這 可 考 倒 了 活 動 指 導 員, 一 時 不 知 從 何 教

亂跳,知道阿嬤要去跳舞就非常興奮,無論如何

願意花時間陪著銀髮族跳個舞、唱個歌,是寂靜

也要跟著來。」學員中六十五歲以上佔了一半,

有 的 帶 孫 子 一 起 來, 也 有 三 代 一 起 來 的, 有 位

阿 嬤 帶 來 三 位 小 朋 友, 是 隔 壁 的 孩 子 在 家 喊 無

聊,就把他們一起帶過來,笑著說半路撿來的。

九 十 二 歲 學 員 中 有 位 阿 公 和 阿 嬤, 身 體 都 很 硬

朗,個性活潑大方,跳起舞來不輸年輕人。一位 學員中風左半邊無法正常行動,不過他用他的右

半邊和大家一起運動跳舞,真是令人敬佩。

帶領長輩跳舞,需要注意安全,不能大動作,重 視 暖 身 運 動, 轉 轉 腳 踝、 踢 踢 小 腿、 甩 甩 手、

扭 扭 腰、 點 點 頭, 大 家 都 很 棒, 做 得 很 到 位。

八十三歲阿嬤說:「我可以做雙腳站立下彎,雙

手摸地板動作給妳們看。」大家掌聲不斷直說真 是厲害啊!這群阿公阿嬤可都是有練過的喔。

老師在指導過程中發現阿公阿嬤都很有活力,很

認真學習,於是採用漸進式的教導方式,慢慢的

增加強度,舞蹈的選擇以簡單伸展為主,及適當 的體適能運動幫助身體更加年輕化,可減緩因為

身體機能衰退所導致的疾病,陳老師說:期望大

016

017


活動,由那時起押花藝術就在歐洲萌芽,近來臺

中埔的長者看到裝框這麼精美的作品時都很驚

的色彩和紋理,在捻花惹草的過程中產生源源不

義縣中埔學堂。

訝,他們沒想到畫畫作品在運送過程中是需要完

善的保護,竟然這樣包裝的。長輩們趕緊開會討

論,如何布置這些畫作,後來確定將油畫擺飾在

繪畫,在接觸押花創作之後深深著迷於自然花草

絕的靈感,充滿繪畫性的表現風格。押花藝術能

延續植物有限的生命,讓植物之美化為永恆,甚 至在別人眼中不起眼的落葉,也可以成為畫龍點

睛的材料,頗具教育意義,件件都值得細細品味

藝術展覽。

相信進入這片藝術花園裡,觀賞者也將心花朵朵

本次展覽由國立臺南生活美術館長青大學周永忠

與欣賞。此次精彩呈現學員們多元豐富的作品,

開,以色彩舖陳生命的樂章,用花草激起心靈的

動感。美麗的藝術品總是令人感動,阿里山下的

陶笛與 二 胡 社 口 的 邂 逅

老師(彩繪技法班、素描與創作班、油畫基礎班)

臺南生活美學館文化藝術工作團表演藝術組的複

精神,在退休之後,開始嘗試與享受對人生及生

便。106 年度,多代學堂的一系列藝文活動,滿

由學員依著自己的能力和興趣尋找創作的題材,

文化的距離。

7 月 26 日中埔學堂一大早就非常熱鬧,由國立

管陶笛及二胡的表演團隊,一行四十幾人從臺南

搭乘遊覽車浩浩蕩蕩抵達社口活動中心。緊接著

活的素描與彩繪,上課以自由活潑的方式進行,

會在大家依依不捨中結束,美好的音樂聲彷彿還 的音樂,真是新鮮。

發一份歌詞希望大家一起隨著音樂合唱,演奏的

都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曲,因演奏的曲風不同,

所以曲目殊多變化:有大合奏、也有四人合奏、

還有雙人合奏,再加上手語表演,學員充滿熱情

的高聲歌唱,現場氣氛嗨到頂點,彷彿置身國家 音樂廳。

出自名家之手,亦是可觀。

一曲欲罷不能,直喊再來一曲安可、安可。演奏

呈現不同的風格,但都是一樣精彩。大家一曲接

好奇的這邊瞧瞧那邊看看,還不時提出發問真是

首先由蔡旺龍老師帶領複管陶笛吹奏表演,每人

場 35 件作品手法細膩、功筆唯妙唯肖,雖不是

接著由黃柏茹老師帶領的二胡表演,不同的樂器

在耳邊久久不去。美玉阿嬤說:我們一生住在鄉

有趣的一幕。

暨李淑玲老師(押花創作班)師生共同展出。現

這群長青大學銀髮族本著「活到老、學到老」的

開始在走廊、辦公室、活動中心試音、調音,頓

時二胡陶笛聲此起彼落,熱鬧不已。社區長輩也

018

灣 和 香 港 發 展 的 更 為 蓬 勃。 李 老 師 原 本 就 喜 歡

借來的畫架上;其它押花作品的擺放,以斜放的 方式呈現,這是一場由社區長輩自行動手佈置的

下,從沒去過表演場所,也從沒聽過這樣面對面

尤其是風景畫大多由照片或報章雜誌中尋找合適

學堂

8 月 30 日文化藝術工作團書畫組展覽,來到嘉

阿里山下的驚嘆聲

畫展,帶來連連的驚嘆聲,期望藉由這樣的展覽 為他們帶來心靈的溫暖。

社口村人口眾多,除沿阿里山公路兩旁商家外,

居民大多以務農維生,若是要參加活動,必須花 費不少時間及金錢驅車前往嘉義市區,非常不方

足長輩們學習的慾望,同時更拉近他們接觸體驗

的題材。

「學習就不老、開始就不慢」社區長輩一幅幅的

用心細看「哇!你看。馬好像在奔跑」、「阿嬷,

那水果畫的像真的一樣」。當阿公阿嬤知道這些

作品也都是五十五歲以上的學員所畫的,他們臉

上流露出無法置信的表情,覺得實在太厲害、太 專業了。

李淑玲老師表示,押花藝術起源自十九世紀英國

維多利亞時代,是當時上流社會一種流行的休閒

019


鹿草學堂

鹿草 學堂 下潭村北邊有一個大潭埤,在地人稱「白鬚公潭」,下潭村因

位於其下方,故稱「下潭」。日據時代稱為下潭堡,光復後改

為 下潭 村, 後因 人口增 多,分 成下 潭 村 與 光 潭 村, 面積約 為 4.78 平方公里。

下潭鄰近八掌溪,因為是沙質土壤,所以種植出來的西瓜及哈 密瓜有「沙沙」的口感,特別好吃。幾十年來,村人為了西瓜

的品質,研究出最了不起的「嫁接技術」。其中西瓜嫁接及沙

漠玫瑰嫁接更是全臺首屈一指。全臺有 70% 西瓜嫁接苗都來

自於下潭社區,所以外地人稱下潭村「種瓠仔會生西瓜」。

鹿草鄉下潭社區,老年人口偏高。但社區長輩樂天知命,充滿

活潑氣息。下潭社區居民曾經在 102 年編劇『西瓜姑娘』、 103 年編劇『車鼓舞春風』參加社區舞劇發表會,獲得很高評

價。鹿草學堂特別設置在這個活力滿滿及充滿人情味的下潭社 區,規劃有平板電腦、陶笛音樂、西瓜舞蹈指導、聆聽社區傑

出人物的生命故事,以及茶道美學與電影欣賞課程,讓我們走 訪一趟下潭,讓在地產業文化,綿延傳承下去。

020

021


「下潭西瓜夢」是下潭在地種西瓜的真實故事。

補雖然不是很精緻,但都是他們親手製作的,特

酸甜苦辣,透過舞蹈劇和大家分享。下潭社區還

過程笑聲不斷。阿公說:「透過表演過程喚起我

這讓陳金足阿嬤想起那段種植西瓜的奮鬥歷程與 國小第一任校長黃慶的千金,愛上了下潭村西瓜

王子的戀愛故事。活動過程我們也以這故事作主

軸,來串連西瓜舞劇內容,也希望故事可以感動

們年輕時種植西瓜的歲月與回憶,又能達到活動

筋骨,舒暢身心的效果,真的是讓我年輕了不少 歲。」

大家,並將故事流傳下來。多代學堂這次西瓜舞

經過美月老師的指導,阿公阿嬤們愈演愈上手,

果越來越精采。葉月桂阿嬤就覺得這次將西瓜舞

位,走位時不再怯場的面對鏡頭,流露出長輩們

劇課程,讓長輩們有更多充裕練習時間,演出效

劇重新排練得更棒,道具也做得更多一些,增添

舞劇的豐富度,讓所有人看到他們的西瓜舞劇, 都會被劇情感動,覺得很有意義!

排練過程真有趣,為了誰要扮演什麼角色討論很

久,排練中還會自己亂加臺詞,阿公阿嬤玩得很

開心。為了讓戲劇表演的更精采,一位阿嬤還把 以前自己留下來舊的喜幛拿來當新娘轎,縫縫補

鹿草學堂

有 個 流 傳 已 久 的 真 實 故 事, 就 是 五 十 年 前 下 潭

別有意義。有時候還會笑場或忘記臺詞,排練的

每 個 人 表 情 越 來 越 自 然、 細 部 動 作 也 越 來 越 到

純 真、 自 然 的 一 面。 看 著 排 練 時 一 次 一 次 的 進

步,覺得這次的活動真值得,將原本西瓜舞劇更

精緻化了,再加上更多的道具及橋段,讓這齣戲

更有看頭。西瓜王子努力工作,大伙戴著斗笠挽

西 瓜 的 場 景, 賣 予 盤 商 賺 到 迎 娶 美 嬌 娘 的 錢, 再搭配古早迎親橋段,讓這齣戲有著濃濃古早味

道。

阿 公 阿 嬤的西瓜舞劇

下潭西瓜夢

6 月 24 日一大早幾個阿公阿嬤搬來各種自行製 作的道具,犁田機、鋤頭、扁擔、米籮、西瓜、

鼓吹、嗩吶。

美月老師分配了每人的角色,哪個人扮演村長千

業的奇蹟,也讓我們荷包滿滿,賺進大把鈔票。」 在場參與本活動的還有蘇村長,他跟大家分享: 「我們下潭西瓜為什麼這麼好吃?因為砂質地種

金、西瓜王子、媒人婆、故事如何編排?老師先

出來的西瓜有「沙沙」的口感,而甜度更是沒話

事。 林 菊 阿 嬤 年 輕 時 嫁 到 鹿 草 就 開 始 和 西 瓜 結

潭地區最具代表性的農產特色,鹿草鄉公所和鹿

讓 大 家 發 表 意 見, 並 敘 說 自 己 在 下 潭 的 生 活 故

緣,西瓜成為她生活中最重要的一部份;吳天來

阿公說:「你不要看我們下潭小小的,下潭是西 瓜嫁接的發源地,全國的西瓜嫁接瓜苗幾乎都來

自這個不起眼的小村落,光我們小小的下潭村就 022

有多達五處的西瓜嫁接種苗場,不僅創造臺灣農

說,就是一個字『讚!』」。因此,西瓜成了下

草鄉農會每年四月都會辦理西瓜節活動,推廣在

地農產業,「下潭西瓜夢」就是為了行銷下潭特 色編排的舞蹈。

023


鹿草學堂

點燃阿公阿嬤 年輕熱情的心 排練西瓜舞蹈劇需要提升長輩們的音感與節奏,因

此找了嘉義最有名的陶笛老師劉玲伶。劉老師教學 經驗豐富,在嘉義陶笛深耕有成,她的學生從幼兒

園到銀髮族都有,經驗非常豐富。

劉老師的熱忱與親切的教學,服務奉獻的精神更是 令人感動,這些年她開始投入長輩教學,因源於自

己「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的感慨,

她決定用更多的時間獻身於樂齡,希望透過教學的 機會更了解長輩們的心情,給予更多的陪伴,把他

們當成自己的父母、好朋友,希望帶給他們一些興

趣與快樂,生活更多采多姿。

「這次下潭安排陶笛課程目的,是讓阿公阿嬤們提 升音感與節奏,透過手搖鈴認識音階及節奏,以遊

戲方式學習,再讓他們進行分組陶笛練習。雖然他

們學習速度較年輕人慢,但大家都很認真而且不缺

席,我只要慢慢講,聲音語調放柔和,讓長輩們放 輕鬆,他們依然能學得很好。」劉老師笑著說。

有位八十多歲的阿公帶著他的妻子,兩人一同到教 室學習,從最陌生的指法,到現在可以吹奏簡單的

曲子,真可說是「白頭偕老、琴瑟和鳴」了。活動 結束後,阿嬤因為從小到大都沒有機會學習音樂、

接觸樂器,因此她很感謝老師特別來學堂教導他們。 每次上課時間,長輩們都開心得不得了。他們珍惜

每次能學樂器的機會,透過樂理與節奏的認識,使

長輩們跳西瓜舞劇的節奏感更好。更因為音樂讓他 們年輕了不少,點燃了久埋的熱情與活力。

024

025


科技不再是年輕人的權利,透過「簡易模式」

讓長輩可以更方便的與親友聯絡增加情感。

設定,讓老人更容易使用,以提高平板的可

效果,進而產生成就感,有成就感才能保持

更樂於擁抱科技。

搭配重複練習,讓他們記住感覺,增強學習

學習興趣。有人學習慾望強,願意接受新事

鹿草學堂

及上網」,並透過即時通訊軟體的教學使用,

接近性,讓銀髮族體會科技帶來的便利性,

物,積極嘗試,主動學習與詢問,有人學習 意願不高,必須思考如何啟發或提高學習動

機。

銀髮族不 LKK 也能 APP 對下潭社區這群 LKK 的銀髮族而言,學習平板電

進度,所以請年輕一輩的人來當「小助教」,讓

多沒接觸過 3C 產品再加上不識字,所以一開始

阿公阿嬤最喜歡的就是拍照,也利用自己的手機

腦顯得非常的新鮮有趣,也很有挑戰性。他們大 簡單的「開關機」長輩們都要花好些時間教學。

拍照來記錄上課的情形。活動結束後,長輩們紛

操作等基本功能。有些人甚至不敢操作,因害怕

與孫子增加互動,並和孫子之間有了新的話題。

老師先透過遊戲方式讓他們熟悉平板觸控滑動及

做錯、怕被他玩壞要賠償。老師教學速度必須放

慢,且需要更多時間個別教學,並使用投影設備

進行同步教學,即便如此,仍有人無法順利跟上

026

參與多代學堂的國中小學生來協助長輩們操作。

紛說回去還要請孫子教他。透過此次課程讓阿公

上平板電腦的張雅雯老師認為,對於銀髮族平板

教學,目標是讓他們「學會」,再教他們「如何

使用操作介面,簡單設定與快速設定、下載 APP 027


鹿草學堂

茶道生活美學

原來泡茶「架工夫」,這是一位下潭的長者參加這次文化藝術工作團茶道生活美學體驗後的心得。他說: 「原來泡茶時的茶具、水溫、時間都需要配合得當,才能泡出一壺好茶,我今天真的來對了,真的是賺

到了。」。阿公阿嬤先後分享心得,「看到老師泡茶這麼有氣質,還一邊聽著音樂喝茶,難怪茶才會這

麼好喝,我以後在家也要這樣喝茶。」;「我今天知道什麼叫喝茶了,茶道有這麼多學問,配合輕音樂, 我的心都平靜下來,這樣喝茶才有氣氛。」

下潭西瓜嫁接技術獨步全臺。但若只知道下潭有

西瓜嫁接而不知道有沙漠玫瑰嫁接那就落伍了。

沙 漠 玫 瑰 是 生 長 在 沙 漠 中 的 植 物, 原 生 長 在 非

洲,臺灣人將它引進,靠著嫁接技術讓臺灣在世

國內外民眾歡迎,市場銷路很好,外銷至五十多 個國家。

「人就是要專精在他擅長的地方,努力的堅持下

界嶄露頭角,成為臺灣出口花卉的驕傲。下潭欣

去,但是努力之前要先確認方向是對的,現在的

茶道課讓他們了解泡茶原來有這麼多學問,透過茶席

年,將沙漠玫瑰發揚光大,遠近馳名。下潭沙漠

以說這個少年仔不錯!」阿水伯意有所指的目光

解才知道茶葉的選擇,什麼時間要喝什麼樣的茶葉,

嫁接成一株多種花色,增加賣相及產品價值。此

葉適合跟泡出濃醇咖啡一樣的 85℃,原來喝茶可以

一百多種花系,之前只有單瓣現在還研發出重瓣

對長輩而言,泡茶是他們的家常便飯,但是今天這堂

演示見識到原來泡茶可以這麼講究,透過饒老師的講

每種茶葉所適合的溫度並不是滾燙的 100℃,有的茶

如此優雅,從喝茶進化成「品茗」,也藉由一杯好茶

拉近彼此之間的距離。

028

農業創新沙漠玫瑰嫁接 和園藝張永明先生從事沙漠玫瑰嫁接工作二十多

玫瑰嫁接技術特別的原因,就是將一株一種顏色

年輕人不能吃苦又耐不住性子,怎麼能成功 ? 所 掃向在場的年輕人。

外還研發不同花色,每年推陳出新累積至今已有

「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夢想是努力的方向,

花系(很像玫瑰花)。因為花色鮮艷漂亮,多年

的意義,「下潭西瓜夢」讓下潭社區的阿公阿嬤

生植物,一年四季都會開花容易栽種,所以深受

人不能沒有夢想,否則會失去存在的價值與生命

重溫舊夢,也給年輕世代不少的啟發。

029


鹿草學堂

沈仔有機羊的 努力與堅持

下潭的沈幸正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他當過獸醫,開了一間牧場,所以

大家都稱「老獸醫牧場」。川旺牧場是他實現理念夢想的園地,對於 牧場的經營與管理有他的想法與堅持,一路走來面臨很多挑戰,但他

仍微笑面對。

談到羊,你就能看到沈仔眼睛發亮,嘴裡滔滔不絕的訴說著喝羊奶的

種種好處,羊的種類、羊乳的功用、怎麼判斷羊的年齡、羊的培育,

他提供羊乳片做為有獎徵答,所以大家興致勃勃,專注力十足。在「沈

仔」(社區民眾都這麼叫他)說明下,社區民眾對於羊有更深的認識, 也才知道沈仔在羊飼養上的努力與堅持。「我認識沈仔三十年,今天 如果沒這個活動讓他分享,我根本不知道他的理念和打拼,他的故事

真的是感動人,我佩服他的精神」,崑彬伯如此讚嘆。

堅持用健康安全的方式飼養,過程中並未添加抗生素,希望顧客能喝

的安心。他希望推廣喝羊奶的好處,並自己研發羊奶的產品,如羊乳

冰棒、羊乳饅頭、羊乳糖、羊乳皂、乳酪等,增加大家使用機會,把 羊奶的好推廣給大家。

030

031


鹽水學堂

鹽水 學堂 鹽水的發展,如同明月一般,有陰晴圓缺,但只要有人、文化、 信仰,就會出現生機與希望。今年夏天,鹽水橋南社區以「多

代學堂」面貌展現,鼓勵老中青少四代一起攜手參加在地藝文

課程,為這古老的城鎮,注入新的文化氣息,點亮月津港風采。

032

033


鄭 惠 澤 執 行 長 是 橋 南 社 區 風 雲 人 物, 導 覽 解 說、唱歌、國樂、舞蹈等十八般武藝樣樣都難

不倒她。年輕時,曾擔任過地方民意代表,對

公共事務有很大的熱忱,因緣際會之下,投入

社區 營 造 工作,已 有 18 年 之久, 十分 活 躍。

執行長在二十歲花樣年華便嫁來鹽水橋南並住

在橋南街,對老街有著特殊的情感。這一天,

走在橋南老街,分享她眼裡的老街過往,她說:

一位身材瘦小、住在橋南老街 68 年的馬山海 阿公補充說:「這條街以前是一條石仔路,在

民 國 40~50 年, 早 晚 都 很 熱 鬧, 晚 上 大 家 都

會坐在屋外,或是在興隆橋上乘涼聊天,小孩

都會跑出來街道玩耍。在一四七牛墟日時,透

早四、五點會聽到牛蹄聲,有人牽牛、要去牛

墟賣牛。李家古厝以前住好幾戶人家,至少三、

四十人以上,有的賣漢藥、有的賣糖果。每一

戶都很有錢!以前賣糖果、餅乾都是大盤商,

「古厝的亭仔腳與第一落,是用來做生意,窗

專門批發給外地人。」

古厝大門上有一小扇門,第一進內部有樓井,

隨著時代變遷,大家眼裡所見的橋南老街已和

戶木板拆卸下來,就變成一張桌子來賣東西。

可以直接將貨物吊掛上樓,第二、三落才是住

他們口中所說的有很大的轉變,老街住戶僅剩

家。紅磚、福州杉是清朝時,船隻的壓艙底,

不到 50 戶。這些過往的生活情景,如果沒有

現場有人伸出手輕輕地撫摸紅磚、福州杉,想

知當年這條街是多麼的純樸、多麼的熱鬧。然,

古厝的紅磚愈多,愈可以看出主人的財力。」

要感受百年前的歷史時光。接著她繼續說:

「剛嫁來橋南時,老街住很多人,做生意的人

多,像賣土豆糖、鹹酸甜(蜜餞)、銅錢餅、

肉 餅、 糕 仔 餅, 開 簳 仔 店、 中 藥 鋪 等, 民 國

90 年 左 右, 古 厝 一 間 一 間 被 拆 掉, 現 在 只 留 幾 間下來。」

鹽水學堂

橋南老街知多少

在地耆老與居民的口述,年輕一輩根本無法得

是否有那麼一天,橋南老街可以回到過去,重

新展現當年的榮景呢 ? 相信這是耆老與鹽水人 最深的期盼。

大家相揪來永成

永成戲院是所有老一輩鹽水人的記憶。

說到看電影,阿嬤感慨地說:「以前少年時都會

映後,老師要大家猜猜看,這部電影是在臺灣還

是中國拍攝,其中一位老戲迷,觀察入微,正確

回答在臺灣。另一位年輕人微笑地分享:「武打

找朋友一起去戲院看電影,但人老了,實在是看

動 作看得出是套好招式,搭配鑼鼓聲,像是在演

方。」。阿公接著說:「自從永成戲院關起來,

實在是不一樣!」

不懂現代電影,現在電影院是少年人才會去的地

鹽水人要跑到新營才能看電影,後來新營戲院也

關了,要跑到臺南、嘉義才有得看。」這是他們

戲的感覺,跟現代武俠片俐落的武打動作來比,

「永成戲院可以重新開放,現在可以看戲、看表

隱藏多年的心聲。所以老人家一聽到要在永成戲

演, 是 鹽 水 人 的 福 氣 !」 一 位 阿 公 愉 快 地 表 示。

對阿公阿嬤牽著孫子說:「年輕時曾看過這部電

了喚起年少青春回憶,也讓中青世代走入歷史悠

院播放經典武俠片《龍門客棧》,滿心歡喜。一

影,今天特地帶著孫子來永成戲院回味。」

放映前,蔡老師特別精心準備開場介紹:「臺灣

大家一起到永成戲院看電影,是難得的經驗,除

久的戲院,觀看經典電影,體驗阿公阿嬤們那年

代看電影的氛圍。

武俠片熱潮,就是從這部《龍門客棧》開始,請

大家待會仔細看電影中人物的武打動作、配樂,

跟現在電影有什麼不同。」看戲時,大家專注地

看電影,其中一對祖孫,小孫子吵著說要吃冰淇

淋,阿嬤疼孫,從口袋掏出零錢,叫小孫子自己

去跟戲院黃老闆買,小孫子吃到冰淇淋,才又乖

乖地坐在檜木椅上,靜靜地邊吃邊看電影。

034

035


小孩好奇地睜大雙眼,看著阿嬤們攪拌南瓜泥,並和入糯米 糰,使勁地揉著,幾位年輕人看到說:「阿嬤我來!」一起出

鹽水學堂

力幫忙。其他人則是忙著洗菜、切菜,把備好的食材倒入鍋中 炒香,起鍋後再加入花生粉和糖粉調味。大人小孩伸出雙手,

先揉成一顆顆糯米糰,再壓成粿皮,接著開始包內餡。

阿嬤拿出壓箱寶,是刻有「囍」、「年年有餘」吉祥意義的粿

印,粿印是傳統家家戶戶都有的生活器具,傳達祈安心願。阿 嬤說:「要先用刷子在粿印塗上一層油,才不會黏住,包好後

放進模印壓一壓,再輕輕地敲一下桌子,就可以輕輕鬆鬆取 出,接著把南瓜粿鋪在香蕉葉上,放進蒸籠裡面,時間到就完 成了。」

阿嬤們一時忙,忘了教小孩要把香蕉葉留大塊一點,著急地說: 「這樣剪不行啦 ! 等一下送去蒸時,南瓜粿還會再漲大,這樣

會黏在鍋裡,不好拿啦 ! 香蕉葉還有剩,再重新剪來鋪上。」

一顆顆南瓜粿排排放,等候送進蒸籠,火候跟時間都是靠阿嬤 的經驗傳承,蒸的時間不夠,南瓜粿會不熟;蒸太久的話,印

模圖樣會塌掉模糊。阿嬤感嘆說:「做紅龜粿、南瓜粿是以前

年節祭拜或是古早味點心,做這個雖然費工,但是大家聚一起 做,真有趣,現在年輕人都怕麻煩不願意自己動手作,實在可 惜。」

南瓜粿製作完後,大家最期待的就是南瓜粿從蒸籠出爐的那一 刻,當看到成品時,大家臉上都掛滿笑容,開開心心地把它帶

回家與家人一同分享。一場能夠讓年輕世代與上一代增加相處 的時間與互動,並傳承在地傳統飲食文化的學堂活動,「食」

在是有「藝」思啊 !

橋南食在有意思 製作糕餅、紅龜粿是橋南老一輩的拿手技藝。婆

婆媽媽一早在橋南老街古厝裡忙進忙出,原來今

天是要來製作南瓜粿。大家忙進忙出,好熱鬧。

有的跑去採收自家院子種的香蕉葉,有的跑到隔

036

壁菜園採收高麗菜,熟練的好身手,不到幾分鐘

功夫,就把一粒粒飽滿的高麗菜採收回來,準備

要製作南瓜粿的食材。阿嬤自信地說:「現採的

尚青喔 ! 一定很甜。」

037


鹽水學堂

饒俊基老師分享茶道精神:「茶的滋味不僅與品

茶者的味覺有關,品飲時環境及心境也有重要的

關係。透過茶藝表演及講解過程,可以讓觀賞者

進入一種美的境界,提升品茶的雅趣,也是學習

茶道的一種體驗與樂趣。」阿公阿嬤難得接觸茶

道,個個觀察入微,充滿好奇心,提出內心的疑

問:

「 老 師, 這 組 茶 具 好 像 跟 剛 剛 使 用 的 造 型 不 一

樣,是有什麼特別的用意嗎 ?」

「為什麼桌上擺放一盆蘭花 ? 這是什麼品種呢 ?」 「背景掛軸的茶園好美,是在臺灣的哪裡呢 ?」

老師也一一為他們回答與分享,大家對茶道的印

象更加深刻,還相約將來有機會,一起參觀茶園。 老師說:「茶葉,是茶道的靈魂!」東方美人茶

橋南品茶趣

走到橋南老街街尾,古厝裡傳來一聲「歡迎一起相揪來

學堂泡茶、下棋吧!」,原來是學堂樂齡長輩們親切的

日常問候。橋南社區的長輩們平時有泡茶習慣,我們規

劃臺南生活美學館長青生活美學大學茶道生活美學班來

學堂分享茶道生活哲學。社區長輩們聽到有茶道活動,

和高山烏龍茶,兩種不同發酵程度的茶葉,各有

迷人的韻味,大家細細品味。一位社區長輩說:

「平常就只是跟好友聊天才會泡茶,沒想到適量

的喝茶、選擇好的茶葉,也有養身與保健的效果

呢 !」

在橋南老街古厝裡,品嚐上等好茶,不但為阿公

阿嬤在嗅覺、味覺、視覺等感官帶來滿足,也讓

原本 看似遙不可及的茶道文化,也能在橋南老街 萌芽發展。

覺得非常新鮮且貼近他們的日常生活,個個加緊腳步,

相約一起參加。活動地點安排在長輩們熟悉的橋南老街

古厝裡。古厝改造的社區空間,化身成為一個小而美的

學堂,拉近了彼此的距離,古色古香的氛圍,是專屬於

橋南的特色。年輕學員開心地說:「很難得可以近距離

欣賞專業茶席展演,這樣才能仔細觀看茶道之美。」。

高 雅 風 尚 的 藝 術 氛 圍, 是 茶 道 魅 力 之 處。 平 日 喜 愛 繪 畫、喝茶,對藝術有很大熱忱的阿嬤說:「喝茶是一門

藝術,修身養性,所以特地帶著先生一起來橋南品茶。」

038

039


「演戲?啊!我不識字,要怎麼演?」一位

一起創作出代表鹽水的「月津十寶」俚語,

演啦!」雖然大家一開始不好意思,不知道

報,寫下:「月津古早繁華城,今嘛燈節尚

如何投入演出,但老師每周二晚上都會花時

間,來社區指導阿公阿嬤,一起演出屬於大

年一度的大事。

阿公說:「以前放蜂炮都是把炮仔塞在竹筒裡,

點燃施放。」隨著時代演變,從一開始的炮竹、

公求救。」果然,薑還是老的辣,阿公三兩下功

包綉月老師為了要舒緩阿公阿嬤的緊張情

一定會背得起來的。」阿公阿嬤們樂於學習、

緒,先跟他們玩起互動遊戲,像是扮演媽祖、

樂在其中的精神,從排演時專注的神情中,

或是有趣的模仿表情而笑料不斷。演戲前,

的進步與成長有目共睹。

區民眾製作簡易迷你蜂炮城,讓社區大人小孩體

才算成功。但創意蜂炮城,趣味性大於實用性,

老中青三代齊聚一堂,年齡最小不到五歲,最大

的八十多歲。小孩力氣小,但又愛湊熱鬧,使用

這齣戲還邀請橋南社區國樂社團、媽媽韻律

們分享他們眼中的鹽水,有老街、有牛墟、

教室一起參與,把傳統絲竹樂曲、曼妙舞蹈

家精神特別好,一直交頭接耳聊他們的親身

成一齣精采的歌舞劇。

有意麵,還有鹽水蜂炮。當提到蜂炮時,大

經驗與表演看蜂炮的景象。言談中,感覺出

融入其中,讓「戲說鹽水之青春悲喜曲」變

他們身為鹽水人,以這個傳統文化為榮。

愛。將紅紙黏貼在蜂炮上,期待點燃的那一刻,

「炮仔擺放的角度,會影響炮城施放好壞」老師

繼續傳承。

能開始演。老師耐心引導與詢問,阿公阿嬤

表露無遺,與一開始生澀的演出相比,大家

體健康,平凡的祝福表現出他們對於家人深深的

少 之 又 少, 不 知 道 長 什 麼 樣 子。 橋 南 一 位 高 齡

驗如何自己綁蜂炮城,讓鹽水百年文化傳統得以

練習,阿嬤說:「沒問題,下一次上課臺詞

夫,炮城就組裝完成了!接著大家在紅紙上,寫

願望就能實現。

八十多歲的退休木工師傅,發揮工匠創意,帶社

年」等具有鹽水特色的俚語讓他們背誦、練

下心願,小孩祈求爸爸媽媽賺大錢,阿公阿嬤身

木製炮城,到現在鐵製炮城,蜂炮城愈來愈堅固, 愈變愈大座。一般人近距離接觸蜂炮城的機會,

出名」、「關聖帝君講義氣,鎮守武廟三百

習語調、表情。聽到長者們抓緊時間,反覆

一定要先挖出故事,編好劇本、寫好臺詞才

放蜂炮是臺灣重要傳統民俗慶典,也是鹽水人一

融 入 戲 劇 演 出。 年 輕 學 員 為 他 們 準 備 大 字

家共同記憶的故事。

千里眼順風耳等人事物,過程中因為小凸槌

咻咻咻~創意蜂炮城

後來老師也把這些文化元素加入戲劇裡,還

阿嬤煩惱地說,其他人害羞說:「叫我們這

些七十、八十歲老人來這裡演戲,我們不會

鹽水學堂

來橋南演戲吧!

傅說。原來一座炮城,蜂炮要能夠飛的高又遠,

活動有趣就好,看到孩子們玩這麼開心,長輩們

也感染到青春的氣息與活力,相處短短兩個小時

的課程中,大家臉上掛滿笑容,祖孫、多代情誼

更加凝聚在一起。

鐵鎚時,大手握小手,一起敲敲打打,歡樂又溫

馨。小孩說:「怎麼組合起來歪歪的?趕快向阿

040

041


9 月 24 日的午後,橋南老街瀰漫著一股濃厚

掛著耳麥,下臺後會忘記關掉,剛剛說的話

之青春悲喜曲」初登場的好日子。鹽水學堂

齣淡淡憂傷的戲說鹽水之青春悲喜曲,因神

的藝文氛圍,原來是鹽水學堂的「戲說鹽水 將多個課程成果串聯在一起,有國樂絲竹伴

奏、舞蹈優美傘舞、也有生命故事的橋南老 街情景與蜂炮炮城文化融入戲劇中,展現阿

公阿嬤們用心學習成果,別出心裁的動態成

全讓現場觀眾聽見,真不好意思。」原本一

來一筆的加碼演出,變得自然又生動,笑料 百出。

鹽水月津港―珍貴的月津十寶,精彩的小城

果展,成功吸引大家的目光與焦點。

故事,因為這群樂齡世代的參與與投入,繼

第一次在老街演戲的阿公阿嬤們,老神在在,

橋南老街目睹他們迷人的風采。

看不出緊張的情緒。陪伴他們一起練習的年

鹽水學堂

鹽水青春悲喜曲

續書寫它的傳奇,期待有朝一日,大家走入

輕學員說:「他們只是外表冷靜,在這麼多

人面前演出,多少會害羞、緊張。但今天的

舞臺屬於他們,無論好壞,鼓勵阿公阿嬤們

放寬心胸,一起表演!」這一齣歌劇,藝旦

唸 歌 揭 開 序 曲 ! 思 想 起, 樂 音 絲 絲 入 扣, 李

仔糖、燒肉粽、賣粿的叫賣聲,就是這味,

屬於橋南老街的懷舊感。藝旦穿越現代,見 證志明與春嬌的初戀與熱戀,愛情的滋味酸

中帶甜,那時代相戀的兩人究竟有沒有結果, 親自走一趟橋南老街,答案就會揭曉。

阿公阿嬤都是初次以橋南老街為背景,沒有

固定表演舞臺,走入人群,與環境、觀眾互

動,考驗他們臨機應變能力,是極大的挑戰! 一位阿嬤說:「換衣服手忙腳亂,好不習慣

042

043


關廟學堂

關廟 學堂 提到關廟,就想到鳳梨、綠竹筍、關廟麵,俗稱關廟三寶。在

長輩的心中,蔗糖、細竹工、籐器才是道地的關廟三寶,也叫

做舊三寶。蔗糖是臺灣最早的經濟作物,從臺灣頭到臺灣尾,

無一不是臺糖的足跡。關廟也在政府輔導下,大面積的栽種甘 蔗,成為當時重要的經濟來源;關廟因為氣候適合竹子生長,

竹林遍布,竹編的農具產品獨步全省;民國 50-60 年代,關

廟的籐業更是國內最大產地,素有籐器王國的雅號。

隨著國際糖價長期低迷及生產成本過高等因素,臺灣製糖產業 從民國 80 年代開始沒落。籐器自民國 77 年印尼政府宣布禁

止籐材料出口,加上勞力、技術密集,使得關廟籐器產業迅速

走入歷史;竹編器具在塑膠製品的取代下,無力回天,舊的關

廟三寶已如明日黃花。然而,產業可以消失,但豐富的文化底

蘊,卻需要珍惜與保存。因此,在民國 103 年關廟東勢社區 就開始以劇場方式融入舞蹈,呈現在地特有文化。今(106)

年,爭取成立關廟學堂,藉由老中青少的互動交流,讓關廟的 文化綿延不斷。

044

045


消失的籐器王國 106 年 8 月 19 日,關廟學堂人來人往。與其說

是來捧歐文雄的場,不如說是來見證關廟籐器王

是關廟籐業開始發展。那時候關廟籐器工廠少說

些工錢。」歐文雄目光掃過全場,臺下的阿公阿

日子,沒想到世事多變,事業從巔峰跌入谷底, 今天,特別邀請他到學堂來現身說法。

「我不會演講,我只是來講故事」歐文雄雖然是

祖父級的輩分,也曾經當過老闆,面對這麼多同 儕和後生晚輩,仍難掩緊張。

「談到關廟籐器,要從謝東閔先生談起。他在民 國六十一年擔任臺灣省政府主席期間,推廣家庭

有的用力過度,連皮帶肉一起刮了下來,當然纖

從臺北回到故鄉關廟,許下心願:「想做一件改

變社會的小事,讓每個人心中開出一朵花」,所

許老師示範解說完畢,邀請社區長輩親自體驗,

維也被扯斷;有的力道不夠,像在拉小提琴,刮

了半天無動於衷;有的三兩下直喊手痠。洗纖維

時,也是狀況連連,有的打死結,有的扭成一團,

嬤也以點頭表示認同。一位阿嬤說:「我做到兩

回到關廟的許玓維,發現家家戶戶幾乎都種植鳳

是不能立刻使用的,老師另外準備一些乾燥的纖

隻手流血、長繭,為了生活,還是要忍耐啊!」。 歐 文 雄 繼 續 說:「 關 廟 人 大 力 投 入 籐 器 事 業, 有 80% 外銷,所以贏得籐器王國的美譽,但是

關廟的黃籐產量不多,大部分從印尼進口,後來

印尼官員來臺視察,發覺籐製成品利潤高,原料

利潤少,加上印尼工資便宜,就禁止籐材出口, 很多關廟籐器工廠不是關閉,就是到印尼投資籐

業,籐器王國從此成了歷史名詞。」

不只是籐器王國消失,歐文雄和許許多多人的產

戶都有一部縫紉機,日夜轉不停,幫成衣工廠代

上,即令有王國美譽,傾頹也只是一夕之間,值

的歷史,民國 60 年左右,日本將籐業移至臺灣,

許玓維、關廟女兒,曾當過時裝模特兒,五年前

還要經過日曬三到七天,就可以捻線、紡紗、製

以有關廟一朵花的雅號。

業 也 不 見 了, 印 證 了 靠 山 山 倒, 靠 人 人 跑 的 道

工。關廟比較例外,因為關廟的竹編已經有悠久

作衣服。

工籐器,全家大小一起來,從早做到晚,賺取一

副業”客廳即工廠”,鼓勵家庭勞力投入工業生

產 行 列, 當 時 最 普 遍 的 是 紡 織 業, 幾 乎 家 家 戶

046

因關廟竹編技術優良且與籐器編織技術類似,於

歐文雄,關廟耆老。十七歲開始接觸「籐」,擔

工廠,當了老闆,本想從此可以過著一帆風順的

鳳梨衣。鳳梨可以做衣服?且看許玓維老師怎麼

做。

一百多家,不開工廠的,也在自家客廳或庭院代

「籐」功夫。後來自立門戶,自己開了一家籐器

刮,直到纖維完全顯現,用清水清洗,洗淨之後

地盛產的鳳梨。聽過金縷衣、玉縷衣,未曾聽聞

國的興衰。

任 過 大 小「 籐 器 」 工 廠 的 作 業 員, 練 就 一 身 好

對關廟來說,除了藤器這項消失的產業,還有當

理, 仰 仗 外 來 資 源 的 產 業, 一 切 操 之 在 別 人 手

梨,鳳梨採收之後,鳳梨葉用怪手埋入土中,非

有的沒抓穩,纖維沉到水裡。這些剛洗好的纖維

維讓大家練習捻線,有人捻得勻稱筆直,有的歪

常可惜,她認真的查閱文獻資料,發現早在一百

七扭八,事非經過不知難,一點不假。

項技藝沒有傳承下來。立志做一件改變社會的小

有人問許老師,如果用鳳梨葉纖維製作衣服可行

多年前就有用鳳梨葉抽纖維紡紗的紀錄,只是這

事之動機,促使她放下模特兒身段,四處請求鳳

性為何?許老師說:沒有問題,只是工程浩大,

大太陽,帶著斗笠,騎著摩托車,將這些鳳梨葉

巾,需要兩百公尺長的捻線,如果是織一件衣服,

7 月 8 日這天,學堂安排許玓維的「教你如何抽

雖然工程浩大,學堂的阿公阿嬤無不期待試作一

梨農將丟棄的鳳梨葉送給她,花樣的女孩,頂著

分批載回工作室。

鳳梨絲」課程。工作桌上已擺放鳳梨葉、湯匙、

和碗。許老師表示:鳳梨葉很硬,先要用手反覆

將它折軟,次用鐵湯匙將葉肉刮除,最後再用碗

關廟學堂

試作一件鳳梨衣

如果要製作一條約 20 公分長、15 公分寬的小方

少說要上千片的鳳梨葉來製作。

件鳳梨衣當作傳家寶,融合在地、天然以及傳統

技藝元素,給子孫留下最好的紀念品。

得警惕。

047


關廟學堂

旺萊劇場

鳳竹情懷 103 年東勢社區以一齣「鳳竹情懷」鄉土劇,博得現場觀眾熱

烈回響,讓演出的長輩們念念不忘,趁今年學堂活動,修正部 分舞步,讓這齣在地編排的戲傳承下去。

當初為了演這齣戲,東勢社區民眾集體創作了第一首東勢之歌

「鳳歌竹舞」,歌詞是這樣寫的:「透早天未光,緊來筍子園, 身軀全全土,歸身軀重汗。日頭掛天邊,緊來鳳梨園,鳳來尾

刺牙牙,刺嘎歸身軀。」。這首歌是以關廟三寶為元素創作出

來的,道具有:斗笠、竹籮子,也是關廟人的拿手絕活―竹編。

關廟學堂規劃二場由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文化藝

術工作團的表演藝術組與書畫展前往社區演出,

獲得滿堂彩。

7 月 26 日, 廖 敏 秀 老 師 率 領 的 生 活 手 語 班 學 員

來到關廟學堂。他們表演的曲目大多是長輩們耳

熟能詳的歌曲,例如陳小雲的經典歌曲「等一下

呢」,周華健的「朋友」、以及鄧麗君的「小城 故事」等。

廖敏秀老師,教學資歷超過二十年,以活潑、認

真、熱情、專業見長,深受學員的愛戴,別看她 阿嬤級的年紀,比起手語來,輕巧曼妙、行雲流

水,且面帶微笑、看得阿公阿嬤們如癡如醉,安

可之聲不斷。為了這次的學堂演出,廖老師和學

期待這次演出,比上課更認真、更努力,希望把

最好、最有活力的一面,和社區長輩們分享。

8 月 5 日,美學館書畫組列車開進學堂,由汪崇 楹老師領軍。汪老師畢生浸淫於書法教學,尤其

擅長行書。不論是美學館長青班或藝文研習班,

汪老師的課都是以秒殺的速度完成報名。聽說汪

老師師生的書法下鄉展覽,一些學過書法的長輩 無不引領期盼這難得的觀摩學習機會,沒學過書

法的長輩,也都仔細的聆聽導覽與觀賞。參與展

出的美學館長青班學員表示:獨自樂,不如眾樂

樂,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讚賞,覺得一切的努力很

值得,能到別的區里展出,是他的榮幸,或許這

也是其他展出者的心聲吧!

演出之後,懂門道的長輩說,鳳梨是用割的,不是用鋤頭掘的; 過去採竹筍有人用鋤頭挖,但是現代大部分是用鏟子鏟,表演

的舞步有必要做修正。老師找來幾個耆老和年青農夫現場示範 採竹筍、鳳梨和曬關廟麵,仔細觀察牠們的每一個肢體動作, 費了一番工夫,總算把舞步定調。

「這首東勢之歌有三個橋段,首先是到筍子園鏟竹筍,其次到 鳳梨園割鳳梨,最後是回到大埕曬關廟麵。竹筍不能用掘的, 割鳳梨要一手握住鳳梨葉,一手從鳳梨頭割下去,曬關廟麵的

腰要微微傾斜,挑竹籮要想像重擔壓肩頭,走路不可以直挺挺 的。」指導老師邊說邊做。輪到社區長輩上場,有的鏟竹筍像

在為腳踏車打氣,割鳳梨像殺雞,曬麵像撒錢,逗得大家哈哈

大笑。對長輩們來說,跳舞過程中的快樂,比舞步正不正確更 具意義呢!

員們相約在暑假期間加強訓練,因為他們珍惜、

048

049


關廟學堂

舊愛換新歡

中 秋 過 後, 天 氣 依 舊 炎 熱。10 月 13 日 早 上, 濛 濛 細 雨。 還

不到八點半鐘,只見好幾個阿公阿嬤人手一袋從家裡帶來的物 品,來到學堂。

「啊!你帶什麼東西?」,「哇!全新的鍋寶耶!」,「是古 董謝籃喔!」。吳宗寶老師把學員帶來的物品擺在桌上,一時

驚嘆聲此起彼落。有白鐵鍋子、玻璃水果盤、全新電磁鍋、古

董米蘿、拼布包、圍巾、小熊密封罐等等,大大小小二十多種

物品,新舊、大小、價格不一,誰跟誰換呢?最後徵求大家同

意,帶物品來的學員每人發一張紙卡,一張卡可以標購一件物

品,不想標購的可以把紙卡讓給別人,物主先介紹自己的物

一指神功

這一天,林秋明和五個高中同學到學堂教長輩如

品,然後拍賣,所得全部捐給社區。

拍賣換物過程充滿趣味,小熊密封罐由吳月英阿嬤以 10 元標 得;許碧月阿嬤以 200 元標到永遠不撞包的拼布包;黃美月

阿嬤標到運動滾輪;盧楊花阿嬤的拍賣品是竹米蘿,這是她年 稱, 每 個 人 打 開 一 個 叫 做 QRcode 的 圖 案, 用

何使用手機拍照。

手機對準它拍一下,你們之間就連結上了。」林

「耶!那不是坤鐘伯的孫子嗎?去年才上大學,

的協助下,每個人已經都加入了群組,而且也知

現在就可以當老師囉!」獅嬸婆發出讚嘆。「是

阿,坤鐘伯嘛坐佇那,笑篩篩聽伊孫講課,現代

秋明耐心的說明。現場一陣吵雜,在五位年青人 道如何使用視訊。

少年真厲害,玩手機玩到變低頭族」獅叔公邊說

「啊,我看到你了,你看得到我嗎?」聲音此起

家用賴(Line),Line 可以免費打電話,打到國

能接收到,像發現新大陸一般,這個打完換另一

邊看臺上的林秋明。「手機有很多功能,先教大 外也是免費,平常我們可以和朋友聊天,可接到

很多人寄來的消息,還可以傳照片、影片。」林

秋明越講越順口。現場一片驚訝:「哇!這麼好 用!」

「 現 在 我 們 先 建 一 個 群 組, 群 組 的 意 思 就 像 家

彼落,有的跑出教室,想試看看遠一點距離能不

個,直到群組裡的每個人都輪了一遍。

手機不是年輕人的專利,年長者也應有公平使用

輕時做的,雖褪了色,但竹編完好,因很少使用,就拿出來交

換,其實是有點不捨。

盧蓮桂阿嬤說:「這個『謝籃』已經有六十年歲月,是我姐姐

的女兒結婚時的禮物,因為我年紀大了,也無法保存,只好捐 出來」。一件古樸編有「福如泰山」字樣的竹編謝籃,討論的

不是多少錢,也沒有人敢開口喊出價錢,它已成為一件藝術

品,是關廟竹編庶民文化的見證,大家決定放在社區辦公室保 存下來。

舊愛換新歡活動,見識年長者愛物惜物的習性,經由長者的

介紹,賦予每件物品故事,故事沒有貴賤,喜歡就值得珍藏。

手機應用軟體的機會,這是社區長輩參與學堂活

動的收獲。

庭, 姓 張 的 叫 張 府, 現 場 每 個 人 就 像 一 個 大 家

庭, 我 們 稱 它 做 關 廟 學 堂, 這 是 我 們 的 群 組 名

050

051


關廟學堂

玩具復活節

每個人都玩過玩具,玩具曾經陪我們走過童年。 吳宗寶老師帶來一大袋殘缺不全的玩具,一股腦

倒了出來,發出「匡瑯,匡瑯」的巨響。小朋友

馬上衝上來,每人抓起一件,「咦!怎麼壞了?」 吳老師說:「這些玩具是我特意蒐集的,有些是

我家的,有些是朋友家孩子的,部份組裝散了、

壞了,現在只要你能將它組合完整,我就送每個

人一件背心」。玩心大起的阿公阿嬤在年輕志工

協助下,開始搜索玩具零件,耐心比對,希望讓

這些受傷的玩具復活。

「嗨 ! 我組成鐵塔了」,「我的貨車會動了」,「我

的陀螺會轉了」,隨即在地上試起車來,發出嗡

言,是很有成就感的。對小朋友來說,玩具玩壞

了,可以學習阿公阿嬤將玩具重新修理,並學會

愛惜玩具。

關廟學堂依在地特色規劃活動,也喚起關廟人久遠的記憶,籐 器、竹編、蔗糖,這些傲人的產業,猶如逆水而行的小舟,終

究不敵滾滾而來的產業巨浪,消失得無影無蹤。繼之而起的鳳 梨、竹筍、關廟麵,當以前車為鑑,研發創新製程,注入文化

嗡的響聲。修好或組裝好的玩具可以帶回家,不

因子,賦予產品在地故事,成為無可取代的品牌,才能屹立不

整的樣貌。阿公阿嬤將修好或組裝好的玩具,讓

化養分,以文化近用為反哺,才是文明國家應有的作為。

到兩個小時,所有玩具零件都被一一組合回復完

052

現場的小朋友們帶回去。這個活動對阿公阿嬤而

搖。曾經創造關廟榮耀的長輩,日漸凋零,無力到都市吸取文

053


岡山學堂

岡山 學堂 老一輩在地人這麼形容程香地名的由來:早期農

業社會鄉下小廟在演戲,遠遠傳來聲音,「聽」 到、及聞到貢木燒「香」的味道,『聽』到、聞

遷入,大型的集合住宅聚落急遽增加,新舊社區 的居民雖然生活型態互異,但仍有保存以尫公寺

為信仰中心的社區文化。社區活動中心就坐落於

到『香』味,『聽』、『香』以閩南語發音演變

尫 公 寺 正 下 方, 因 此, 此 處 就 成 為 社 區 民 眾 聚

民 國 35 年 政 府 規 劃 以「 程 香 庄 」 為 里 名, 後

岡山籃籗會至今已二百多年歷史,可謂岡山人的

到後來叫做『程香』。

會,談天交流的地方。

改 為 程 香 里。 現 有 住 戶 1559 戶, 人 口 數 約

驕傲,是目前全臺僅剩的籃籗會,除保留傳統文

11%; 社 區 面 積 約 0.771 平 方 公 里。 岡 山 區 共

土羊肉、眷村傳統特色豆瓣醬、在地農產龍眼蜂

有 4689 人,65 歲 以 上 人 口 約 550 人, 約 占

有 33 里,程香是第五大里,近幾年擁入許多外

來人口,境內有警政署保五總隊,里旁有後紅國 小及岡山國中等文教中心,臨近高速公路岡山交

流道,交通極便利,故社區有許多軍公教人員居 住。

化,同時宣傳岡山在地「三寶」:遠近馳名現宰

蜜,每次活動會場充滿歡樂熱鬧的氛圍,文化多 元的岡山,嶄新的阿公店故事帶動新住民融入臺

灣的文化並發揚光大。今年,岡山學堂就在程香 社區展開,帶給長輩多方面的文化體驗。

阿公店溪流域有將近 2.5 公里在程香社區內,岡

山 有 名 的 經 濟 產 業 -- 螺 絲, 加 大 型 工 廠 設 立 在

此區,社區境內有尫公寺、聖帝堂及福德祠三座

主要廟宇,其中尫公寺為社區信仰中心。程香社 區雖是個老舊社區,但近十餘年來外來人口不斷

054

055


文化大不同—大囍臨門

從阿公店來說起。6 月 28 日的早上,社區民眾

里長溝通後,他認為社區本地老年人喜歡聽閩南

程香社區的活動一開始就是重頭戲;生命故事―

電影欣賞的活動,原本規劃要放映龍門客棧。與

陸 續 來 到 活 動 中 心, 像 以 往 一 樣 排 排 坐 面 向 前

語,喜歡比較有喜劇效果的影片,所以老師選了

主題,請大家圍坐一圈,面對中央,大家都看得

兩岸民俗文化背景不同的影片,果真帶來大家的

面,後來里長告訴大家這樣的位置不適合今天的

「大囍臨門」這部有喜劇情節,又可以同時探討

到對方,一開始大家都覺得不適應,但里長的引

喜歡,一部製作好的影片,可以讓觀賞的人點頭

言一出來,彼此陌生的感覺就消失了,氣氛也好

稱讚。

了起來。

電影情節來自兩個不同群族家庭的情侶要結婚,

平時很會講話的葉茂晴先生面對這樣的圈圈坐,

女 方 來 自 臺 灣 閩 南 家 庭, 男 方 來 自 中 國 滿 族 家

溪 的 歷 史。 從 年 輕 時 期 就 住 在 程 香 的 葉 茂 晴 大

今臺灣的社會問題,當長輩聽到說要播大囍臨門

原本也不習慣,但話匣子一打開,就說起阿公店

庭,臺灣與中國嫁娶習俗之不同與衝突,也是現

哥,雖然瘦瘦的,但講話非常的鏗鏘有力,他回

憶古早的程香,「早期程香的人口數跟現在差不

羊隻之買賣及羊隻繁多,因地利之便,以岡山為

「最大的改變應該就是旁邊的阿公店溪吧!在我

這樣來的。」正當大家討論的正開心的時候,梁

年 輕 的 時 候, 阿 店 溪 是 很 乾 淨 的, 我 們 都 還 到

溪邊抓過魚呢!」聽到這裡時,許多人發出驚呼

其集散地,商人們交易都是在岡山,岡山羊就是

大哥繼續說:「原本岡山羊肉的沾醬,使用的是

中間休息時間,老師回顧前半部的劇情,以問答

昌羊肉使用我父親發明的豆瓣醬,在試用後發現

們分享自身有無遇到此經驗,例:訂婚時為什麼

同跟進了,吃羊肉就是要搭配豆瓣醬,豆瓣醬就

習俗?阿公們知道嗎?一位阿嬤補充說:「當然

在 1965 年,我當兵退役後在家幫忙,我鼓勵德

在呢?百分之百不能吃!」聽到這大家都大笑,

與羊肉很搭,變得更好吃,之後其他羊肉店就一

乎都想到兒時的記憶,就開始討論起來,場面好

是要選梁家的。」說完後,就聽到大家說「原來

不熱鬧。

梁顯祥大哥是梁家豆瓣醬的老闆,他告訴大家: 「其實羊肉並不是岡山的,大部分都是從隔壁村

庄田寮來的。」此話一出更引起大家的疑惑「那 為 什 麼 要 叫 岡 山 羊?」、「 為 什 麼 是 從 田 寮 來

的?」、「早期先民有養羊的習性,故田寮等地

當我們的文化背景不同時,與生俱來的觀念當然

也不同,大囍臨門就是在講述這個文化的不同會

驚 呼, 很 多 的 疑 問 再 次 充 斥 整 個 現 場。「 大 概

以吃,當時阿公店溪沒有重金屬汙染,是很清澈 許多與葉大哥一樣同住在程香的阿公阿嬤們,似

個字說起來簡單,但做起來,可不簡單。尤其是

造成怎麼樣的紛爭,及如何去化解。

瓣醬,是我促成的喔!」聽到這,大家又是一陣

的溪道,站在岸邊就可以看到溪裡的魚呢!但現

放映前,老師精心準備電影介紹:「結緍,這兩

墨西哥辣椒醬,後來才改用我爸爸發明的臺式豆

聲,驚呼之餘,就有人馬上提出問題「阿公!那

個抓的魚可以吃嗎?」葉大哥笑笑的說「當然可

056

時,大家都說雖然沒看過,但也想了解看看。

多, 不 多 也 不 少, 其 實 沒 太 大 的 改 變 」 講 到 這

裡,葉大哥頓了一下,像是想起什麼,繼續說著

岡山學堂

阿公開講囉!

是這樣啊」「我住在岡山這麼久,這故事我真的

第一次聽到,難怪岡山的豆瓣醬 90% 都是梁家

製作的。」梁大哥笑笑的說:「現在年輕人可能 也不太知道我們在說什麼,但這些是老祖先的智

慧,有這樣的機會可以跟大家分享,我真的很開 心。」

請長輩們敘述在電影裡的習俗差異與象徵並請他

女 方 戴 戒 指 要 把 手 指 彎 曲? 訂 婚 時 有 沒 有 這 個

要 彎 曲 啊! 不 然 讓 他( 指 著 自 己 先 生 ) 壓 落 底 嗎?」一說完,現場又是一片歡笑聲。

在電影播放完後,老師問了大家一些問題,引導 大家分享自身的經驗,有一位年輕媽媽就分享自

己 在 結 婚 時 什 麼 儀 式, 做 了 什 麼 事, 最 後 她 說 「我很感謝我婆婆(指著旁邊的女士)在我把手

指彎下來沒有不高興。」說完,她自己笑了,大 家就在歡笑聲及討論聲,畫下電影的句點。

057


岡山學堂

電器大改造 走進社區活動中心時,就看到大大小小的長輩及小朋友圍在前面桌子,嘰嘰喳喳在討論些什麼,

桌子旁邊堆放著零零散散的物品,有工具類的,但最令人好奇的是,有家中常見的燈具及老舊

的電風扇,因為這些器具,更讓人對此次的內容更加有興趣。

在曾新順先生的一陣吆喝,大家好奇但安靜的看著,第一個拿走的是燈具,將它改裝成 LED 燈,

在改造過程中,長輩和小朋友按耐不住自己的好奇心,頻頻的發問,老師也很有耐心的一個一

個跟大家解釋。阿公說:「我家請人來換 LED 燈管好貴啊。」。小朋友聽了後說:「我學會了,

回家後我要自己換。」,到最後改造完成時,現場所有人都走到桌子旁邊,正確認這個燈具是

否會亮的時候,一位社區長者很大聲的問「老師啊!你有沒有考慮要接水電的案子啊?我家的 燈座很舊了!你來幫我改改吧!」聽到這可愛的問題,大家都笑成一團。

接下來改造老舊電風扇,此時大大小小的人都動了起來,因為要清洗外殼,再來上亮漆,換新

的螺絲,大家在社區活動中心進進出出的,好快樂地忙碌著。最後還是要由長輩的協助,小朋 友只做較簡單的噴漆,一臺全新的電風扇就出現在大家的面前,許多長輩們都說「我以為老舊

就不能用了,原來還可以用這些方法換新」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呢!

058

059


岡山學堂

油畫一點通 與藝術品共舞 7 月 12 日岡山學堂佈置了許多的油畫藝術品,

幅畫,她說:「每幅畫都有作者畫的意義存在, 從下筆開始到顏色的調配都是很重要的一環,用

心對待這些畫,是我們觀賞者應該要做的。」

而其他的長輩,雖然對藝術和色彩的搭配並不了

是由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成立文化藝術工作團吳

畫畫,一面欣賞油畫作品時,活動指導員問小朋

解,但在這些圖中有風景、人物及建築,大家都

輩帶著小朋友走進活動中心時都驚艷了,兩排美

知道嗎?小朋友笑嘻嘻的說:「我不知道什麼是

「這個風景應該是在臺南的哪裡吧。」、「這幅

金源老師和油畫創作班學員的作品。當社區的長

麗的油畫作品排列在大家眼前,這也是社區中, 第一次有油畫藝術品的進駐。

060

開展當天學堂也安排彩繪課程,當大小學員一面

展示期間社區中有位大姐,非常認真的看著每一

友和阿嬤;你們看得懂在畫什麼?什麼是油畫你 油畫,但每張畫都很美,看了很舒服。」

會三三兩兩的聚在一起討論,其中聽到的很多是

畫是在畫哪啊?」,更聽到其中一位長輩很可愛

的問說:「如果要學油畫,那我是不是應該先學 素描啊?」,對畫作留下非常多的印象。

061


曾蔡壽美老師一直在社區大學教導手語,她說:

「長輩適合學習手語,因為雙手要動,頭腦要記

手勢,這些都是溫和的運動,做久了不會老人癡 呆,同時還可以配合音樂來練習,是非常適合長

輩的課程。」雖然開始練習時,長輩們常常忘記

學習 讓老人家跟得上科技 現在智慧型手機人手一支,已經不再是年輕人的

區讀國中、國小的小朋友;老師只說今天我們要

戰。因為,大多數的人都沒有手機。老師可是絞

手機開始教他們。話一說完,全場就熱烘烘的,

專利了,但對於程香的長輩們來說,卻是一大挑 盡腦汁,用最簡單及最貼近生活的方式來帶領大

家。老師規劃活動時,想到長輩們的孩子在外地

「阿公來!我教你拍照。」、「阿嬤,妳先看這

個 圖, 這 是 照 相 機, 點 一 下, 進 去 了, 可 以 拍

工作,當思念時,可以使用視訊通話聯繫。7 月

了。」長輩們還是不太敢,小心翼翼的拿起手機

開始前,老師先簡單的介紹 LINE 的功用、如何

著說再拍、再拍。等換自拍時就更有趣了,照出

5 日的第一堂課「科技新知-讓我們賴在一起」 使用相機及一些基本功能,再幫大家分組,由助 教來教導長輩。

其中一組先與辦公室內的里長視訊通話,當看到

拍照,嘴角露出淺淺微笑,年輕的學員一直鼓勵

來的相片顯得非常緊張,小朋友說:「阿嬤,你

要笑笑啊 ! 對,就是這樣,好看嗎 ?」、「再來

比個 YA !」學堂傳來一陣陣歡笑聲,用手機自 拍的課程讓年幼的小朋友學會耐心教導這群年齡

里長的臉出現在手機螢幕上時,所有的長輩都驚

大他們好幾倍的阿公阿嬤們。

的聲音,連他的臉都可以看得到。」。原來一支

學習,讓長輩跟得上科技,也拉近祖孫之間的關

呼了起來,紛紛表示:「好神奇喔!!聽到里長

小小的手機,居然可以有這個功能,更讓大家開

始對智慧型手機產生興趣了,一位阿嬤說:「我 都不知道這個手機這麼好用,我等下回家跟我兒

子要一支來用。」,另一位阿公則說:「我回家

要跟老伴說一起去辦支手機。」

第二堂課是使用手機來拍照,這個課程就需要多 幾個年輕的同學來幫忙。一大早里長就找來了社

062

教 會 阿 公 阿 嬤 使 用 手 機 拍 照, 請 大 家 拿 出 你 的

係,看到學堂充滿歡笑聲,再辛苦一切都值得。

手勢怎麼比,往往剛練過又忘了,但曾蔡老師總

是笑咪咪地告訴這群老人家:「沒關係!我愛你

就是這樣比!」、「我是第一名!」、「你是最 好的!」等等,從最簡單的詞句反覆練習。「我

岡山學堂

與社區共舞 相約比手語

熱 鬧。 當 長 輩 們 表 演 完 時, 全 場 給 予 最 熱 烈 的

掌聲。帶著這熱鬧的氣氛緊接著是手語歌,當長 輩們再次上舞臺時,臺下給予最大聲的掌聲與尖

叫,鼓勵這些非常厲害及勇氣可嘉的長輩們。

當活動完美結束後,看著長輩們帶著滿意的笑容

回家,正是大家最想看到的畫面,期許長輩們更 有自信。

都是先教日常問候語,等他們熟悉了再教長一點

的詞句,最後再配合音樂,他們很有成就感,回 家還會比給家人看。」,老師有自信地說。

10 月 15 日是程香社區的大日子,也是這些長輩

們重要的日子,在這天,他們要準備上臺表演。

「上臺表演?賣啦!哇欸歹勢啦!」當里長和長

輩 們 說 的 時 候, 大 多 數 的 人 都 是 這 樣 的 反 應。

「 沒 啦! 10 月 15 日 是 我 們 程 香 的 大 日 子! 也

是你們這次課程的成果展現,走啦走啦!孫仔都

在 臺 下 看 餒!」 聽 到 里 長 這 麼 說, 大 家 才 勉 為

其難的答應。里長打鐵趁熱,繼續宣布另一件事

「既然大家答應了,那除了手語,連舞蹈一起跳

吧!」雖然大家有點為難,但還是答應要上臺演 出。因為要上臺表演,每位長輩都很認真的學習

手語及舞蹈,希望把最好的呈現在舞臺上。

岡 山 學 堂 活 動 過 程 中, 社 區 長 輩 對 於 學 堂 參 與

表演當天,舞蹈安排在第一個節目,當長輩們走

到下大雨、或炎熱的天氣,也要來參與課程,精

上 舞 臺 時, 就 聽 到 臺 下 有 一 個 小 朋 友 的 聲 音 叫 著:「阿嬤在臺上耶!」。輕快的音樂一出,臺

度,是非常熱情的。有的雖然坐著輪椅,有時遇 神實在讓人敬佩。每個人都期待這個學堂成為社

區老中青少共同學習的地方,也是大家都喜歡來

下 觀 眾 就 被 吸 引 住 了, 輕 快 的 音 樂、 簡 易 的 舞

的一個據點,它是大家共同歡樂的場所,學堂築

的。長輩們越跳越開心,漸漸的也感染給臺下觀

味。

步,以及自信的臉龐,這也是這次課程所想呈現

眾,臺下觀眾也很開心的跟著跳著,現場氣氛好

起 了 所 有 人 的 夢, 一 起 認 識 程 香 迷 人 的 文 化 風

063


林園學堂

林園 學堂 高雄市林園區文賢社區位在高屏溪(下淡水溪口)臺 17 線貫 穿,在林園的市中心,是屬於鄉村都市混合型的社區。文賢里

在老一輩述說中這個庄頭叫「韭菜園」,因以前這裡種了很多

韭菜而得名。林園學堂即在這個別具特色的地方規劃而成。文

賢社區街道商家林立,有高樓大廈也有農村時代的古厝,毗連 著林園石化工業區。為何稱社區為文賢呢?黃里長笑說:「我

們社區男人長的斯「文」,女人天生「賢」慧,所以叫做「文

賢」。其實真正的原因是 1998 年前村莊名稱叫東林村,後來 因為人口數太多,分為二村,原本要叫西林村,但當地居民不

同意,經過開會討論後,大家認為以前有位老村長許文枝,人

很聰明又賢能,是整個村莊認同的耆老,所以就稱為「文賢」

村。」

文賢社區創立於民國 90 年 1 月 1 日,雖然是有點偏向都市型, 但從社區成立發展至今,從沒有一間屬於公部門的活動中心,

可以提供給社區里民或社區居民聚會,社區從無到有,都是由 社區的幹部們領導志工一步一個腳印,落實社區的發展工作。

106 年林園學堂即在這樣一個環境中,舉辦多元活動內容,陪

伴社區長輩幸福的小時光。

064

065


林園學堂

作食人佮韭菜

這是一齣以當地作食人生活為主題的劇場,主要

「這步叫做童子拜觀音,目睭著愛沙乎金,才昧

趣事。同時也把在地蔣家古厝的歷史背景以庶民

要格庫庫,內衫會看做內褲。擱來看乎好,這步

突顯古早作食人的生活背景,回憶起昔日的生活

的 角 度 呈 現, 一 來 讓 當 地 的 文 化 傳 承 給 年 輕 世 代,二來了解古早農村生活的困苦及時代演化的

過程。藉由長者的口述,以講故事的方式呈現, 同時也讓長者擔任劇中角色人物,更能真實展現

叫做關公倒拖刀,動作若無做好,昧前打會家己

先倒」,黃里長一出場,口白就出來了,在場的

老人家聽得笑呵呵,這是早期閩南語歌「流浪的 拳頭師」其中一段口白。劇情描述農業時代早出

以前的生活情景,讓簡單的戲劇口白充滿樂趣。

晚歸,沒什麼消遣娛樂。在得知廟口或大庭院有

黃里長是整齣戲的引導人,他熟悉每個人的生活

賞賣藝文化的趣事,更顯現出農村生活樸實簡單

賣藥的江湖郎中,都會拎著木頭椅子,到場去觀

背景,知道如何安排角色,「阿吉伯啊!你演蔣

樂趣的一面。

自己則扮演賣藥的江湖郎中,大家對這樣的角色

劇 場 在 嬉 笑 中 出 場, 老 人 家 說 起 了 韭 菜 園 的 故

員外,冠文叔你演佃農、玉葉嬸妳演僕人」,他

充滿期待。

「韭菜園仔」及「米店仔溝」是昔日文賢里的二

個舊部落名稱,居民都是以務農為主,因為境內

大致種稻米及韭菜為主,村落之名由此而來;就

以蔣家來說,確是一個地方仕紳望族,擁有田地

不計其數,是人丁旺盛的大家族。劇場中以描述

事, 長 輩 們 對 社 區 的 歷 史 背 景, 一 個 個 朗 朗 上

口,顯示不老族的特色及活躍,年輕一輩則似懂

非懂,看到大家笑成一片,也跟著笑起來,還直 問:「阿公你們在笑什麼 ? 」

這個作食人佮韭菜劇場活動,並不像一般經過嚴

謹排演的課程,主持的里長希望藉由參與者回憶

蔣家員外,租地給佃農幫他們種植、經營、管理,

起昔日作食人甘苦,社區鄰里的衍生變化,以趣

成後,到處去向佃戶收取租金的情形。劇情裡把

更了解社區歷史背景。

劇情中也描述了員外帶著長工及僕人,在農事收 整個早期農村生活呈現出逼真的實景,讓人看到

長輩們為生活打拼的艱辛。

066

桌布看做面巾。也這步就是落地的猛虎,目睭若

味性的對白,留下更深的印象,同時讓年輕學員

林半仙與蔣家古厝 這 是 相 傳 二 百 多 年 林 園 在 地 故 事, 早 期 民 風 純

這時有人問:「林園人說成也林半仙,敗也林半

樸,先人相信大自然中有一定的氣場,目前還有

仙,為何有這樣的說法?」

擔穴、剪刀穴的奇聞軼事。

黃老師補充說:「有次林半仙進入蔣家,被狗咬

黃健君老師是林園人,從鄉公所主任秘書退休,

個 小 動 作, 讓 蔣 家 從 此 不 再 風 光, 子 孫 遠 離 故

少 數 耆 老 會 談 起 林 園 的 風 水 地 理 -- 豬 巢 穴、 扁

同時也是位文史工作者,對於文賢社區的大大小

小事了解甚多,上通天文,下知地理,人文的進

了,認為是蔣家故意放狗狗咬他,懷恨在心,做 鄉。所以才有這樣的說法出現。」

化,地區性的改變,環境的變遷,他一一描述講

既然談到了豬巢穴,現場宗凱阿公說:扁擔穴是

生動。故事中談到了蔣家古厝及林半仙的因緣聚

尾)這條路,因為是一邊擔著大道公,一邊擔著

解,由他和這一群老人家來說故事,特別有趣及

會。黃老師說:蔣家源起於中國福建省泉州府同

安縣,目前已傳到第九代,歷經二百多年,林半

指現在興濟宮(舊稱街頭)、到福德廟(舊稱街 土地公,所以福興街兩旁生意興隆。

仙何許人也?已少有人知道,但有關他的軼事傳

黃健君老師看大家聽得津津有味,繼續說:「我

水,斷定當時蔣家古厝位址是屬於豬巢穴(大富

報復這些人,故意放出風聲,我死後最怕立葬,

聞不斷。林半仙是個地理勘輿師,專精看地理風

大貴)。蔣家本來不相信,林半仙要他們將半死 不活的豬仔放在這裡,經過幾個月後每條豬都成

長到幾百斤重,活蹦亂跳的,所以蔣家才會定居 於此,成就了蔣家的興旺家族。」

再來說剪刀穴吧!林半仙生前得罪很多人,他想

最怕葬在哪個位置。那時鄉民真的相信他的話,

照他的說法去做,無形中形成了剪刀穴,後來所

有 騎 車 經 過 那 位 址 的 人, 很 多 受 傷、 死 亡, 還

好 最 後 地 方 神 明 出 來 處 理, 才 免 於 災 禍 繼 續 發 生。」

067


林園學堂

皂出環保 林園區內餐飲業林立,高溫煮過的回鍋油是項有毒的致癌物,

也是汙染水源、土地的一大隱憂,因此學堂設計兩個和環保議

題有關的活動,一個是「魯班達人-教你如何把垃圾變黃金」, 另一個則是「環保,皂出健康」,由長者教導社區年輕人環保

家事皂。

洪美枝老師鼓勵社區志工把高溫煮過數次的回鍋油回收,來製

造手工肥皂,既實用又環保,讓更多的小朋友體悟到資源回收 再利用的價值。她說:「社區中的自助餐館,鹹酥雞攤多,都

是我們收取回鍋油料最佳的對象。居民都知道我們收取的回鍋

油是要製造手工環保皂,他們都樂意把用過的沙拉油收集起來 交給社區使用。」現場小朋友說:「我們家的環保皂是拿油來

換的,阿嬤要我來學,以後可以自己做。」黃里長語重心長的

說:「以油換皂的方式鼓勵社區居民協助回收回鍋油,並減少

污染。」我們皂出環保還能皂出健康、皂出快樂,讓多代學堂, 樂趣的活在「皂化」之中。

來喝好茶

文賢社區的長輩看著饒俊基老師帶領的學員佈置

水 的 溫 度, 一 般 的 茶 葉 以 不 超 過 9 5 ℃ 的 水 沖

要喝茶嗎?那現在掛圖幹什麼?」長青大學學員

問題來問。

才會更好喝。」饒老師看參與的長輩年紀偏高,

喝茶不是比較已經喝了幾年歷史,而是你有沒有

會場,一臉困惑。金枝阿嬤忍不住問說:「不是

們 說:「 喝 茶 前 先 把 會 場 佈 置 好, 有 氣 氛, 茶

泡。幾個較年輕的民眾圍在老師身邊,提出各種

可能比較沒有喝茶的習慣,想盡辦法讓每個人放

認真認識茶葉,是否懂得喝茶的方法,才可稱是

說:「清胃腸,清油膩」、「對血管較好」、「可

茶,還有養生哲學,教大家注意喝茶的修養和靜

鬆。 他 問 在 場 的 長 者 喝 茶 的 好 處 是 什 麼? 有 人 以減肥」各種說法都有。饒老師習慣每天喝茶,

已經有三十年歷史,早上約五點起床,先喝較清

懂 茶 的 人。 一 場 茶 道 生 活 美 學, 喝 的 不 是 只 有 心,真的提供社區民眾一次生活美學體驗。

淡的綠茶,白天喝高山烏龍茶,下午喝發酵較久

學堂初體驗,擾動的不只是韭菜園堅硬的泥土,

喝茶也可以避免老人癡呆嗎?」,「綠茶中的抗

文 化 活 水 澆 灌 世 代 間 乾 涸 的 心 田, 當 種 子 萌 芽

的熟茶,胃腸保養很好。瑞益阿公問:「所以多

氧化物質-兒茶素,可有效擴張血管、加速血液

循環,使大腦思緒清晰,比咖啡更能活化大腦的

林園學堂搭建起社區中老中青少多代的橋梁,讓

時,韭菜園的春天就不遠了。

記憶力及認知能力」,老師微笑回應著。

饒 老 師 還 教 大 家 一 些 品 茶、 泡 茶 的 常 識, 比 如

說,要買信用好、品質可靠的茶葉,泡茶要注意

068

069


說起洋蔥,這也是林園區的農特產品。林園地區的洋蔥對農民

來說可說是功不可沒的黃金。每年年初盛產期,給農民帶來一

大筆收入。洪老師說明一般人都會將洋蔥膜剝了丟掉,一大袋

一大袋的洋蔥膜丟進垃圾車,非常可惜。所以她開始教導學員 收集洋蔥膜來造紙。

「洋蔥膜可以造紙?」、「造紙做什麼用?」、「怎麼造啊?」 阿嬤們每人提一大袋洋蔥膜到了學堂,七嘴八舌提出疑問。洪 老師教大家把洋蔥膜剪碎,放進鍋子裡煮,水滾了後,倒進再

生紙漿攪拌,老師說:「要慢慢攪拌,均勻很重要,再來需要

注意,這個就要靠經驗了。」

老師拿一支勺子撈起來倒在清潔的抹布上,然後再翻轉拍勻, 拿到外面曬太陽,等乾了以後就是一張手工紙。「啊!我的紙

怎麼這麼厚呢?」、「我的紙怎麼一邊厚一邊薄?」,全場笑

哈哈,搞不懂為什麼?「這就是我說的要靠經驗,因為完全是

手工製造,所以每個人做的可能厚薄不一,洋蔥是天然的染色

文化藝術饗宴 7 月 17 日是文化藝術工作團表演藝術組第一場

他們在活動結束後,還跟長青大學學員們請教月

的演出。參加演出的團隊,是由國立臺南生活美

琴及古箏的彈奏方式,遲遲不願離開。活動的最

舞班、休閒排舞班,以及蘇秀香老師帶領的古箏

學堂長輩們年齡層偏高,個性也比較害羞,剛好

為了這次的演出,特別利用課暇時間在美學館進

動邀請社區長輩參與,學習簡單的踢踏舞步。剛

學館長青大學的師生,由謝秀蘭老師帶領的踢踏

月琴班學員。他們平常都是在美學館參加課程,

行團練,希望能將自己最好的一面,獻給林園學

堂的長輩們。對他們而言,是一種新的突破,別 具意義。

首先登場的是古箏月琴班學員,有雙人重奏及團

體合奏,「這是什麼樂器?怎麼好大啊!」阿嬤

在臺下小聲的提問。原來在林園學堂的長輩們,

因 為 農 耕 生 活, 所 以 對 於 樂 器 倒 是 很 少 見 到。

這次能在現場看到月琴及古箏,充滿了好奇心。

林園學堂

洋蔥造紙

後,則是由踢踏舞及休閒排舞班進行演出。林園

可以帶動全場氣氛。長青大學學員們演出後,主

開始,只有幾位長輩願意上臺,就算上臺,也只

敢僵硬地站著,不敢亂擺動身體。經過長青大學

老師及學員熱情邀請,原本坐在臺下的長輩,感

受到現場熱絡氣氛,反而願意自己走到臺上,盡

情扭動身體並隨著歌曲哼唱。活動結束前,幾乎

所 有 參 與 學 堂 的 長 輩, 都 到 臺 前 一 起 共 舞。 他

們臉上的笑容,讓長青大學的師生們,跳得更賣 力,也讓整場氣氛 high 到最高。

劑,造出來的紙不但質感好,用來包裝最漂亮。」

社區利用撥膜的洋蔥皮來製作手工的手抄紙,也利用開發文創

的巧思,讓這洋蔥紙有生命,漂亮的包在這塊塊手工肥皂的外 表上,不但增強賣相,也讓手工肥皂相得益彰,格外的美觀。

070

071


九如學堂

九如 學堂 屏東縣九如鄉玉水村玉水社區,屬於傳統農村型

玉 水 社 區 宗 教 信 仰 具 代 表 性 的, 公 有 廟 宇 清 水

周環繞糖業的會社地,居民擁有所有權的總面積

家古厝、吳家休花園、百年古井、冷水大橋環河

社區聚落。社區位於高屏溪畔,日據時代村莊四 約 80 餘甲地,扣除居家後,能耕作的面積實在

有限。因此,為了生計,居民向高屏溪畔的溪埔

宮、東營軍廟、十八羅漢的故事;土地公廟、郭

自然景觀、百年茄苳樹等地景,郭家紅龜粿、張

家饅頭店等古早味美食,檸檬乾、金桔膏(乾)、

沙洲拓展耕地,展現出不畏艱難的性格,溪埔地

檸 檬 海 燕 窩、 檸 檬 清 潔 劑 製 作 等 地 方 特 色 農 產

飽,居民胼手胝足渡溪耕作,因此利用「竹筏」

鄉在地認同感,鼓勵年輕學子及青年、退休黃金

耕作成了居民生活重心。為了全家老小的三餐溫

渡溪耕種的生活模式因應而生,竹筏也成了家家

戶戶從事農務的必需品。竹筏既是必需品,它的

品, 讓 這 些 生 活 文 化 深 植 居 民 心 中, 增 加 對 家

人口能積極參與社區為家鄉貢獻心力。106 年九

如學堂的活動規劃,延續過去玉水社區社區營造

製作自然也成了居民生活必備的技能。客家人有

的動力,繼續就玉水社區的條件和特色,透過學

對外人說我們有筏動竹筏的「直腰桿」精神。「竹

承。

「硬頸」精神,玉水人更可以挺起胸膛、抬起頭

排」是竹筏的簡稱,隨著時代的變遷,竹筏在年

習和參與,集聚居民的共識與在地文化知識的傳

輕一輩的心中已不再重要,漸漸的被人遺忘。

072

073


舜、苗可麗的訪問,一點也不畏怯,幽默風趣勇

敢展現。主持人問:「阿嬤妳幾歲?」阿嬤:「我

水洗滌,挖個洞用石頭當灶煮飯菜,一家人共享

哈大笑。從秋月阿嬤的臉上與行動上看見了快樂

場很多人都紅了眼眶。

與活力,也看到了活到老學到老、動到老的快樂 與幸福。對秋月阿嬤來說 , 最大的快樂就是和學

堂朋友一起學習。

秋月阿嬤說:「現在的囝仔真好命,過去農村時 代村莊小孩們的樂趣,就是渡河到鄰近軍營內與

阿兵哥躲貓貓及跑給阿兵哥追,去偷挖打過的子

耆老阿嬤來敘說自己生活在冷水坑的故事。

清秀阿嬤生於民國 19 年,雖年已八十八歲了,

人老心不老,是社區的模範志工,經縣府認證領

有榮譽卡的志工。阿嬤熱衷參與社區各項活動,

堪 稱 模 範 生, 社 區 活 動 時 常 能 聽 到 她 的 爽 朗 笑 聲。

清秀阿嬤說起她年輕時代的故事:「以前農村時

期交通尚未發逹,没有交通工具,我們出門幾乎

都是靠著 11 號(雙腳)。農閒休耕時,鄰居朋

友會相約走到市區去看電影、逛街買東西、吃小

吃,雖然是步行,一伙人説說笑笑,把所有煩惱

抛腦後,那是一段快快樂樂享受的幸福時光。」 清秀阿嬤曾經讀過日本書,是有錢人家的好命女

兒,没吃過苦,什麼都不會,為了愛情嫁到夫家 樣樣都得學,播田、養豬、養蛤、種蕃薯、洗衣

074

煮飯、半夜採收、抺草,初嫁到夫家每天遇到好

多的困難、挫折,眼淚早就流乾了。阿嬤手上有

兩位長輩的故事,引起了大家的回憶,陸陸續續

有人說:「以前在大水來時,居民也會乘坐竹笩

去撿大木材,利用竹笩運送回家。有時大水突然

爆 漲, 對 岸 先 生 未 回 家, 太 太 及 村 民 們 急 著 在 對岸呼喊,心中也一直呼叫村裡三代祖師公來保

庇趕快平安回來。乘坐竹笩遇到大水是村民的惡

彈殼賣錢換枝仔冰與柑仔糖吃的精彩情形。」她

夢,現在想起都還好害怕。有次大水來的又快又

耕地,必須先要佔地,先佔先贏,而佔地過程經

妻倆爬到車頂上等待救援,還好救援即時到逹平

繼續說:「以前居民向高屏溪畔的溪埔沙洲拓展

6 月 24 日的九如學堂,安排了兩位玉水社區的

午餐共渡歡樂時光,真是懷念。」說到這裡,現

常出現紛爭鬥歐事件,常常讓地方人士及政府單

位感到困擾頭痛,經協調改進後就演變成由政府

統一管理出租,減少了很多糾紛。」

清秀阿嬤這個時候接著說:「我們都是一大早出 門牽著水牛一起游泳涉水渡河,也利用竹笩運送

急,有對夫妻來不及撤離,眼看就要滅頂了,夫

安獲救。辛酸歷程一路走來真心體會夫妻互相疼

惜,一輩子的陪伴要互相珍惜。」

玉水社區特殊的地理環境、生活模式,對長輩來

說,年輕時期依靠竹筏維生的記憶深刻,以及村 民意外發生落水時,全村一起幫忙在溪埔尋找一

農具、戴送肥料及中午全家的午餐食材,為了防

線生機的情形,歷歷在目。希望藉由這次生命故

技術高超會游泳潛水的高手騎著水牛駕馭牠。午

地文化、地方風情永遠記錄傳承下去。

止潛水在河中的水牛把竹笩拱翻了,必須有一位

九如學堂

十四。」原來她回答的是出生年次,弄得全場哈

枝仔冰與 柑仔糖

後一家人在臨搭棚子裡休息,利用乾淨清澈的河

事的課程分享,把這些令人懷念的故事、社區在

著滿滿因工作留下的傷口,阿嬤說:「一路走來

只有一個字形容『苦』。」。看著手上那道歷史

的傷口就會回憶起過去辛酸歳月,眼淚還是會不

自主流下來,但現在苦盡甘來,清秀阿嬤練就了 一身好功夫,兒孫滿堂 , 幸福美滿。

秋月阿嬤生於民國 14 年,現已九十三歲,是社

區年紀最大的居民,阿嬤置換過人工關節,行走

較不便,她雖以電動代步車,但她學習手工藝創

作 極 用 心、 從 不 假 他 人 之 手, 且 每 完 成 一 項 作

品,回家就能自己依樣畫葫蘆,再延伸作出多個

不一樣的作品,並且會拿到學堂與朋友、志工分

享, 作 品 稱 不 上 精 美, 但 看 得 出 她 的 巧 思 與 用 心。105 年參加九如鄉檸檬文化節活動三立超級

夜總會時,阿嬤更勇於秀出自己,穿出自己最得

意的創作不老比基尼,面對主持人彭恰恰、許孝 075


雙雙對 長腳鳥 田瓔 白鷺鷥 筏啊筏 發啊

發 嘿咻咻 嘿咻咻」,一早學堂傳出歌唱聲, 歌聲配合著打擊水桶的節奏,聽來令人感動。

自填了歌詞,歌詞的意思是這樣描繪著:

『環河步道上的生態自然景觀,充分展現大自然

九如學堂位處的屏東縣九如鄉玉水社區,栽種檸

以外,大家也學習以檸檬製作清潔劑、檸檬乾、

堂在 6 月 17 日特別規劃「檸檬清潔劑及檸檬乾

要多多走出來,即使相處中意見有所不同,會鬥

檬面積達 280 公頃,九如可說是檸檬的故鄉。學

製作」活動。

生生不息的力量,聽著歌彷彿置身其中,感覺到

陳富娟老師說明,社區長輩早已熟練的自行分組

擊。竹仔鼓是玉水社區竹筏文化的延伸,是玉水

橋,成羣白鷺鷥及倦鳥們將歸巢的狀大景觀,象

輕人看得目瞪口呆,長輩們已經削完 3 個,他們

節奏、結合音樂帶動大家的熱情與活力,大家輸

神,河中的鴛鴦水鴨雙雙對對,共結連理譜出幸

出渾身解數,好得意喔!剎那間感覺長輩們都返

井然有序的富足景觀,乞求老天爺幫忙照顧,只

阿公阿嬤跟阿孫們用最熱情的歌聲結合竹仔鼓打

社區特有的藝文文化。大家熱情奔放,透過韻律

人不輸陣,阿公阿嬤們也不輸給孫子們,紛紛使 老還童了。

用 熱 情 的 歌 聲 結 合 力 與 美 的 竹 仔 鼓 表 演, 唱 出

「冷水坑,故鄉情」之歌,讓冷水坑之歌展現出

充滿生命和活力。歌詞寫實,呈現了冷水坑的人

文、生活、宗教、生態 .,非常能代表在地的文

076

化特色。萬秀娘理事長根據一首恆春調歌曲,親

九如學堂

冷水坑 故鄉情

「玉水舊名下冷水 武洛溪埔真正水 鴛鴦水鴨

環保做得好 健康没煩惱

景 色 如 詩 如 畫, 當 夕 陽 西 下 冷 水 大 橋 遇 見 斜 張

洗檸檬、擦乾、削皮,尤其削皮的技巧更是讓年

徵遭遇逆風也不懼不畏,全力以赴永不放棄的精

連一個都還沒削完呢!活動分為二項目,製作清

福的樂章;農民春夏秋冬辛勤的努力,營造這幅

待用;檸檬洗淨風乾,切後除子加鹽搓揉後、放

要悉心竭力努力耕耘,就能四季大豐收。』歌詞

來完成,別看簡單的製作過程,都需要耐心,更

詮釋美好,讓人大開眼界,玉水社區之美等著大 家逗陣來體驗。

檸檬飯糰,更搭配五感體驗活動。老師鼓勵學員 嘴,但這也是一種幸福。至少我們還有(氣力)

走出來鬥嘴,大家聽了頗有同感,萬理事長逗得 大家心花怒放拍手大笑。

潔 劑 和 檸 檬 乾, 第 一 步 驟 -- 檸 檬 洗 淨 擦 乾 削 皮

冰箱冷藏,其他步驟還是得要等待時間一步一步

需要長輩們來指導,一些較年輕的學員更是拿起 紙、筆記錄下來,就怕忘了重要的步驟。

檸檬是玉水社區的特色產業,早期在地生產很多

檸檬,社區居民幾乎家家都栽種,除了銷售外地

077


九如學堂

冷水坑國畫書法展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長青大學的國畫班王國和老師、書法班陳

吉山老師指導學員作品到玉水社區展覽。這可是高屏溪畔鄉村 別開生面的畫展,參觀人數非常多,包括玉水社區的居民、鄰

近社區的居民也來共襄盛舉,展覽期間遇到其他社區來玉水參 訪的遊覽車鄉民,也都共同參與其中。「這個展覽提昇了我們

對文化藝術的素養。」張鳳如總幹事這樣形容,她說:「鄉下

人是不大可能到市區去看展覽的,老人家不敢進入都市的展覽

會場,現在這些作品掛在自己的社區,他們近距離觀賞覺得很 自然。」

跟隨著一股藝術氣息,開始參觀時,雖然有很多長輩不懂其中 意境,但在老師的講解後,也能大概了解其中的意思。相信這 次畫展一定會讓老人家得到更多美術及書法方面的知識。

環保創作 CD 片 繪 畫

環保創意逗陣作伙動起來,食衣住行樣樣都可行,食安

與環保做得好,健康没煩惱。九如學堂的老師和長輩們

分享現在的食安問題,除了教大家如何利用社區產業檸

檬製做環保清潔劑外,更教學員環保創作 CD 片繪畫, 以回收光碟片創作圖畫擺飾,題目是「畫我社區地景之

美」。凡是玉水的產業、景觀、生態都是畫畫的題材,

這樣的範圍輕鬆,只見男女老少齊聚一堂,一邊拿起畫

筆創作,一邊開心的哼著歌,場面溫馨又熱鬧。

078

079


九如學堂

草紮竹筏-稻草人

臺灣光復初期,竹筏是玉水的交通工具,是玉水的謀生工具, 是玉水的精神。昔日每一位村民都是製竹筏高手,時代變遷,

竹筏已失去原有的功能,漸漸的被人遺忘。九如學堂加入竹筏

的製作,讓年輕族群認識竹筏的製作。透過多位志工共同思

考,如何將繁瑣的製作過程簡單化。與指導老師葉文斌發明出

草編竹筏,將稻草加以鋼絲編紮綑綁,課堂上讓每一位都學習 到,以簡單輕鬆的工具,學會綑綁竹筏的技巧。小朋友天真的 問:「阿公以前真的筏這種竹筏渡溪嗎?我可以坐嗎?好好玩

喔!」

大家製作正高興的時候,陳清來阿公走進會場,他是在地的玉 水人,年輕時製作竹筏渡溪耕種,是直腰桿竹筏人的代表。他

說:「製作竹筏很繁瑣,竹子要到高雄旗山購買,買回來要去

皮防止龜裂,然後烘烤壓直,用粗麻繩綁紮緊實,然後泡水三 天以上,在做的時候一點都不可馬虎。小的四人竹筏,前後各

一支撐竿,大的可坐 12~16 人,前後各二隻撐竿,前面的二 支引導方向,後面的為前進的動力。竹筏的功用渡溪去耕種,

載運農作物、檢拾樹枝當柴火,煮飯、燒熱水。說到我們年輕

時真的很艱苦,是用生命跟大水搏鬥,拼得過家人才有得吃,

檸出飯糰檬來食

真的是有夠甘苦啊。」

冷水坑人利用「竹筏」渡溪耕種的生活模式,是老天對他們的

考 驗。玉 水 人樂 天 知命, 順應 自 然環 境。 活 動 中心 桌 子上 小 香 瓜、 檸 檬 片、 肉 酥、 炒 蛋 等 各 種 食 材 一 盤 盤 準 備 在 旁, 年

紀較大的阿嬤們面帶笑容,雙手熟練包著飯糰,一面聊著以往 時光,一面指導旁邊年輕的媽媽,「米飯放太多了,不好包」

「以前我們一餐可以吃兩個飯糰」,小朋友問:「為什麼要吃

飯糰?」老阿嬤微笑著說:「一大早出門到溪的對岸耕種,天

黑了才坐竹筏回家,不帶飯糰,中午吃什麼啊?」雖然笑笑著

說,但是可以感受她們面對生活奮鬥的心境,什麼環境造就什 麼樣的人生態度。

080

081


10 月 14 日 玉 水 社 區 下 起 了 大 雨, 澆 不 熄 長 輩

勞的精神。生活雖清苦,勤儉持家的婦女,為了

演方式展現竹筏精神,演出屬於玉水人的竹筏文

環境的改變,劇情內容引起觀眾共鳴。。

們參與學堂活動的心情。長輩們在今天以劇場表

化,結合課堂上製作的光碟繪圖,草花貼畫,草

五感體驗 藝術貼畫 8 月 12 日一早學堂前廣場聚集一群鐵馬不老騎

料一一作介紹。年輕一代的都没聽過也沒看過,

的出發了。沿著鄉間小路,花花草草、草木都是

但它卻有非常大的功能。漂亮小小的山苦瓜、百

士、小騎士們在等待,時間一到我們便浩浩蕩蕩

豐 富 的 題 材。 一 路 上 探 索 著 每 個 大 自 然 所 賜 予 大家的寶物。這次活動特地安排到有機百果園體

驗,由阿嬤們向孫子們傳授獨門功夫,看阿公阿

嬤如何依靠這些在地農產養育家中大小維持生 計。阿嬤解說金桔、檸檬、香蕉、芭樂、秋葵、

更別說知道用途。有的只是路邊不起眼的小草,

阿 嬤 們 對 孫 子 們 說:「 這 淡 淡 的 清 香 可 是 天 然

長輩們聽完後,也願意試著自己動手完成作品,

由於天氣熱,金桔剛好可以生津止渴,大家吃的 津津有味。原本阿嬤們還捨不得孫子大熱天晒太

陽,擔心他們會熱到中暑,但看到他們走出戶外

接觸大自然,充滿活力與開心,也都被感染了這 份喜悅,有種好久沒有一起出遊的感覺。

演臺上。武洛溪畔的生態,各種道具製作的鴛鴦

水鴨、長腳鳥、田瓔、白鷺鷥栩栩如生,由小朋

友拿著配合音樂舞動著。挑扁擔、鋤草、割草的

勝記憶中的一幅詩畫。透過學堂長輩生命故事的

戲劇演出,玉水人「直腰桿」的精神,給予年輕 世代有了學習的榜樣。

辛勤農婦,由三個阿嬤扮演,其中一位還扮演懷

孕的媽媽,工作再辛苦,回到家依然打理家人的

三餐,展現出昔日農村婦女的堅毅不拔、刻苦耐

長輩們第一次嚐試要 DIY 貼畫都好緊張,說自己

動手創作。老師說:只要把自己心裡認為最美的

下大家就品嚐起來了。因為果樹都没噴灑農藥,

河,搭筏過岸的日子,在時代潮流的滌盪下,指

埔 沙 洲, 不 再 是 惡 水 繚 繞 的 耕 地。 昔 日 騎 牛 渡

變成了獨一一無二的一幅畫。

過,但不知它們長怎樣、長在那裡,聞著金桔、 的精油喔!」。現場大家拿起果實稍微沖洗了一

劇情一開演,清來阿公大聲叫出:「來喔!坐竹

合花、雞冠花、新娘花、小牽牛花、玫瑰花、檸

釋迦等如何收成,先是觀察它的成熟度,如何採 檸檬從葉子到果實,孩子們都說:「好香喔!」

潮起潮落,船過無痕。曾經維繫玉水人生計的溪

檬、金桔、釋迦等的各式花果,這些聚集起來都

不會做,煩惱著該如何做,遲遲不知道如何動手

收下來也是很重要的課程,有些東西孩子們都吃

能讓孩子與家人加菜,到田邊捉青蛙,感嘆生活

編竹筏以靜態形式展覽。

排來溪埔工作喔!」只見一座大型的竹筏搬上表

九如學堂

九如學堂成果展

開始。小孩反而因有了自己的想法急著趕快可以

畫面貼出來,創作自己心中最美的畫就是最美。

完成作品後,都開心說要在自己畫上簽名,也想

和自己的作品留影。小孩創作心中最美的媽媽,

好漂亮好感動,因為没有設限框住他們的想法, 所以他們的作品是如此的獨一無二。阿公阿嬤在

九如學堂上快樂學習過程所展現的自信與笑容,

讓人覺得這般幸福感,正從學堂開始向外蔓延開

展。

沿路上每個人採集了很多豐富的材料,接下來要

進到教室進行貼晝創作。老師拿著大家採集的材

082

083


里港學堂

里港 學堂 里港學堂位處屏東縣里港鄉潮厝村,早期農作小黃瓜,現

在因應經濟效益,許多人養殖泰國蝦。社區產業的帶動下, 近年來也積極投入社區營造,同時積極推動社區藝文及高 齡人口與照顧。

084

085


里港學堂

良辰吉時,司儀念念有詞,只聽得:「你兄我弟相招來,相招

來弄獅喔!大鑼大鼓喔鬧猜猜。」,播的是「弄獅」曲目,阿

公阿嬤組成的「潮厝千歲團鼓陣」像春雷般的轟了起來。長輩 們隨著節奏搖頭晃腦,用力敲擊自製的樂器,發出「ㄎー ㄎ

ー ㄎㄧㄠ ㄎㄧㄠ」的聲音,一旁的幼稚園大班小朋友跟著

打拍子助興,樂器外的七彩包裝紙把現場揮舞得金光閃閃,與 年輕人的勁歌熱舞不惶多讓。

「火車行到伊都阿末伊都丟,唉唷磅空內,磅空的水伊都丟丟

丟銅仔,伊都阿末伊都,丟仔伊都滴落來」幼稚園人龍火車緩 緩駛進會場,小朋友扭腰擺臀,舉手投足賣力演出,臉上掛著 天真笑容,現場響起如雷掌聲,在繞場中,不時跟他們的祖父

母扮鬼臉,「那個是我的孫子」、「那個是我的乾仔孫」,深

怕別人不識,滿意之情溢於言表。

千 歲 團 與 娃 娃 兵 106 年 6 月 15 日早上,潮厝村下起傾盆大雨。

預定開幕時間是上午十點鐘,九點半左右,國立臺南生活美學

陳柏欽館長帶著承辦人員抵達現場。現場座椅已坐滿了阿公阿

嬤,兩旁走道也坐滿了準備表演的幼稚園小朋友。幾個志工站

在門口竊竊私語:「雨怎麼下不停?」、「鄉長會不會來?」, 有的抬頭看天,有的伸長脖子看遠方的路,難掩焦慮。門口另

一邊,一位帥哥倒很淡定,面露微笑,細細的欣賞雨中美景,

還掏出一包畫筆,自得其樂的畫將起來。

086

087


許郡老村長七十歲,擔任六任潮厝村長達 24 年, 對 這 裡 的 大 小 事 情 無 一 不 曉, 人 稱 潮 厝 的 活 字

典,別看他身材嬌小,說起話來聲如洪鐘,字正 腔圓,人在門外,就可清楚的聽到老村長的話:

「潮厝原稱「舊潮厝」,二個村莊集合而成,分

手咬阿公的耳朵。

住潮厝不吃小黃瓜,不算潮厝人。沒吃過豬肉,也看過豬走路,

「噓……,小聲點,真的啦!」阿公偷瞄一下四

的孩子沒看過醃製小黃瓜的想必不會太少。

週,小聲的回答。

潮厝人與崎頭人。因河川沖積村民需逐漸往上移

「那阿嬤怎麼敢嫁給你?」

之。潮厝人大多依靠溪埔維生,早期種菸草、甘

「囝仔郎有耳無嘴,回家在去問恁阿嬤啦!」老

動 居 住, 故 演 變 村 庄 內 有 5 間 公 廟, 共 同 參 拜

蔗、小黃瓜、香蕉到現今約八成養殖泰國蝦。這

種靠天吃飯的事業,不牢靠,父母拚一輩子只祈

求子女不要再務農。」老村長眼神掃過在場每一

喔!兄弟又多的大家庭,飯碗捧得起嗎 ? 每一頓 洗碗,日子有多可怕。」

「溪埔是靠武士刀、拳頭掙來的」老村長舉起握

緊的拳頭,「越靠近村莊,路途越近,也代表家

族男丁多,拳頭夠硬。農作物收成須靠人力一擔

一 擔 搬 回 村 莊 或 是 到 市 集, 根 本 無 法 積 蓄, 輪

番作物,要先跟種苗行、竹行先賒賬,等收成或

則留著自己吃,吃不完,醃製起來裝罐分送親友,或放在冰箱 慢慢吃。李村長說:黃瓜做法有二種,一種是醃製,加醬油和

今天的老師是一位八十歲左右的阿嬤,學員有三、四十歲的媽

世紀,儘管物換星移,時代已大大不同,但世事

人一把刀,頭尾切除,先切四小塊,再分切成四條,阿嬤的刀

無常,如果有天我們必須回到那個艱苦年代,不

飯需準備四十人份,孕婦就是在家洗菜、煮飯、

交由市場菜販,集中批發到西螺轉賣至全省。賣不掉或瑕疵品

老村長的餘音迴繞在每個人的心坎,他們都是貧

人工挑擔,非常辛苦,別庄頭的女孩子不敢嫁潮

入潮厝,厝邊都講,你們是做溪埔(河川租地)

小黃瓜是潮厝的大宗蔬菜,家家戶戶多少都種植一些,通常是

糖;另一種是涼拌,用蒜頭和辣椒等作配料。

個人,繼續說:「在里嶺大橋未建造之前,農民

厝人」,此時現場一位阿嬤插嘴道:「當初要嫁

那是鄉下人的說法,都市的人沒看過豬走路的比比皆是,潮厝

人想擺脫小孫的糾纏。

窮年代的見證者,憑著毅力和體力,撐過了大半

要涉溪到對岸耕作,沒有其他載運工具,完全靠

知我們能不能像前人那般安然渡過?

媽們,也有十來歲的高中生。阿嬤交代,先把黃瓜洗乾淨,一

法雖不似小李飛刀那麼快捷,但已經讓這群年輕媽媽們大開眼 界。

切好的小黃瓜裝在大臉盆,灑上鹽巴,阿嬤將臉盆上下甩動,

小黃瓜飛舞起來,之後大片小片落一盆,二三下就均勻,這一 步驟叫作「軟化」。小孫子心想我也行,臉盆一甩。哇!小黃

瓜掉滿地,笑死大家囉!別小看這甩功,要憑經驗和力道的。

阿嬤一邊切一邊吃,小孫子大叫,阿嬤沒煮您不行吃啦,媽媽

說阿嬤在試黃瓜嫩不嫩(醃製後),且黃瓜是可以生吃的,小 孫子邊說邊用手一塊接著一塊吃了起來。

煮醬料是阿嬤的私房秘方,先將醬油煮開,等醬油冒小泡泡,

標會再還錢,有些更是借錢,借三分利,越做越

再加糖,才不會燒焦,熬煮完成的醬料要冷卻後才淋到小黃瓜

老村長鏗鏘有力的話語,像在對過去貧窮、艱難

小黃瓜只是餐館開胃菜,鮮少受人矚目,對潮厝人來說,可是

思,有人頻頻點頭認同,有人交頭接耳想補充些

更重要的是農村那份我幫你,你幫我,相互取暖,彼此關照的

窮。」

生活的控訴,勾起在場耆老的記憶,有人低頭沉 什麼。

088

「阿公!他說的都是真的嗎?」一位小朋友摀著

醃製小黃瓜

里港學堂

聽老村長講古

上面,六小時後醬料入味,香脆可口的醃製小黃瓜總算完成。

早期一家溫飽的依靠。醃製小黃瓜,學的除了是阿嬤的手藝, 人情味。

089


里港學堂

趕蝦趕泥鰍 這是幾近消失的玩藝。現任村長李志嘉表示,潮厝在 50、60

年代也有夜市和商展,當時的夜市不像現在那麼多遊戲品項,

大部分都是就地取材,趕蝦趕泥鰍是最普遍的遊樂,將泥秋和

蝦裝在一個水箱,前面有一道不同大小孔洞的匝門,遊客用吸

管將泥鰍或蝦趕入孔洞,一進洞泥鰍或蝦子大小給獎,大蝦給 大獎品,小蝦給小獎品,遊戲規則大至是這樣。

這一天,一位外地來的朋友看得入神,心血來潮想和阿嬤 PK 趕蝦與趕泥鰍,阿嬤氣定神閒,手上的吸管輕柔優雅,蝦子和 泥鰍像被催眠般的往前游;朋友不諳蝦性,一副猴急模樣,拼 命催趕,殊不知泥鰍會往前游,從尾巴趕沒問題,泰國蝦會往

後跳,手越用力,泰國蝦也跳越大力,外地的朋友搞得滿桌是 水,只好向阿嬤稱臣。

知性者可以同居,蝦子、泥鰍如此,為人處世何嘗不是?

090

091


里港學堂

我手畫我口

7 月 6 日 星 期 四, 初 放 暑 假, 里 港 學 堂 多 了 一批年輕人。

本課程畫的是「印象中的古厝」,由在地耆

點,燻到我都打瞌睡了。對面就是養雞間,

媳婦坐月子或過年過節全靠這裡。」足姨喋 喋不休訴說著。

老為這些晚輩解說記憶中的古厝。阿土伯自

阿土伯和足姨把印象中的古厝描繪得活靈活

那是一棟三合院,右手邊一口水井,是莊內

輕人卻能從線索中勾勒出古厝的紋理,經過

告奮勇,他講的是莊內最氣派的一間古厝,

主要的水源,早上則是三姑六婆的情報交流

現,雖然古厝已因改建走入歷史,靈巧的年 一番討論解說,透過眾人的合作,記憶中的

站,因為他們都在這裡洗衣服,哪家小孩娶

古厝躍然紙上。

密可言。三合院左邊有一棵大樹,樹下大人

雖然這是一堂繪畫課,它的材料來自潮厝長

伯正講得順溜,足姨忍不住插嘴道:「你講

化傳承的重要角色,在高齡社會來臨的此刻,

媳婦,哪家小貓小狗生孩子,在這裡都無秘

喝茶聊天下棋,樹上小孩比誰爬得高。阿土

的只是外觀,我來介紹內部,右手邊的廚房, 我每天四點就起來生火,手抱一個孩子另一

手炒菜,懷孕六個月還跌倒,就失去二兒子,

輩的記憶,他們有豐富的閱歷和經驗,是文

如何充實老人生命內涵,善用長輩人力資源, 值得深思。

唉!廚房旁邊就是燻草間,顧火要顧到十二 092

093


里港學堂

唱歌跳舞,在電視、電腦普及的今天,不會引起 太多關注。然而,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文化藝術

工 作 團 要 到 潮 厝 社 區 表 演, 可 是 地 方 大 事。 一

則,美學館公家機構,代表的是官方色彩,官方

到人家的腳,跳著跳著,整個童心玩興都被激發

出來,到後來,有一半以上的長者都願意上臺共 舞。

期待再相會

潮厝學堂 11 堂課,讓我們看到村中耆老對藝文活動的渴望,

儘管開幕當天大雨傾盆,這些長輩有的柱著拐杖,有的坐著輪

椅,神采奕奕的坐在會場,輪到他們表演的時刻,絲毫不含糊, 在往後的課程中,也甚少缺席,精神令人敬佩。

單位到地方演出,並不是沒有先例。但對潮厝村

沒有天生的舞者,沒有教不會的學員。文化藝術

中央對地方或者說是偏鄉的關注。再則,這些團

通的阿公阿嬤,一個輕盈曼妙活躍舞臺,一個羞

當然與他二十四年的村長資歷有關,重要的是他對生活的親身

不同矣!

內應不止他一人,可惜有限的時間和經費,只能由他起頭。

來說,至少這是文化下鄉的首次,象徵的意義是

員並不是職業團隊,他們也是一般的阿公阿嬤, 他們沒有支領演出費用,純粹是長者服務長者性

質。

表演有兩個曲目,一個是元極舞,另一個是活力

美姿曲線健康舞。先來一段示範演出,接著團員

走入群眾,隨機邀請阿公阿嬤們一起來跳舞,起

先大家都很害臊,直說自己不會跳,後來有二、

三位大概是盛情難卻,勉強上了臺,從簡單的基

礎舞步學起,「一二三四 左 左 右 右,再來轉

一圈」,練習幾次以後,似乎抓到竅門,不再踩

094

溪埔邊的圓舞曲

工作團的團員和潮厝的長者,年齡相仿,都是普

澀的只想當觀眾,差異安在?原則只是文化資源

老村長講古,思維清晰,脈絡分明,且口若懸河,一氣呵成,

體驗,用生命寫成的故事,歷久彌新,像這樣的生命體驗,村

我手畫我口,搭建世代相處的最佳平臺,用年輕人的手,畫出 老年人的記憶與智慧,讓時光交錯,激出美麗的的火花。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文化藝術工作團落實長者服務長者,是一

種創新的策略,未來生命餘年逐漸加長,中老人服務老老人將 是無可抵擋的趨勢。

潮厝學堂的課程已經結束,藝文的火花才剛點燃,真心的期待 明年你我再相會。

095


課堂外的新體驗

踢踏舞及休閒排舞班 謝秀蘭老師 「文化藝術工作團」,把表演成果延伸到社區讓更多人可以欣賞與互動。一直以來都是在舞臺上表演或

比賽,這是我少數參與的表演方式。此次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創新辦理的文化藝術表演活動,對一些退

休的長青班長輩及我而言是非常興奮、期待又充實的準備過程。

經歷這次的下鄉表演,對我而言也有了新的見解、新的認知,我看到的不是長青學員們的舞藝有多精

湛、有多華麗,而是整個從開始籌備、練習至演出之過程,每個人所呈現出的參與態度,團隊精神,而

透過整個活動到結束帶給他們最真實的感動與震撼,是無法在課堂上教導的體驗。

文化藝術工作團 配合樂齡文化近用計畫,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長青生活美學大學師生 自主成立「文化藝術工作團」,將學習場域由教室延伸到社區,把學

習成果分享給文化資源相對弱勢的長輩。他們不是專業的展演團隊,

只是平凡的阿公阿嬤,第一次到外縣市社區展出,想必有許多的感想, 就讓我們來分享他們的心得。

096

長輩的熱情回饋是最大成就 古箏月琴班 蘇秀香老師

這次下鄉演奏,演出者雖然幾乎都是六十歲以上的長青銀髮族,可說都使出了洪荒之力,賣力學習。他

們利用每週上課時間認真學習外,更為了這次演出,特別集訓 20 個鐘頭。每次集訓之後,回家仍自己

不斷練習,希望能把表演完美呈現分享給社區民眾。有些學員,甚至為了這次演出,放棄了出國旅遊的

計畫。這種勤奮敬業學習的精神,很多年輕人都做不到,他們卻做到了,令我非常感動。尤其有的學員

學習樂器時間其實不到一年,就能克服困難,突破技法學習的瓶頸,實在很難得。

首場在高雄市林園區文賢社區演出的曲目,都是大家很熟悉的臺灣民謠或是流行歌曲,如 : 快樂的出帆、

何日君再來、掌聲響起、思想起、回娘家、阿里山之歌、關仔嶺之戀、期待再相會等等,現場長輩們熱

情的回饋對我們而言,就是此行最大的成就。

097


快樂會相互感染

元極舞班 洪月珠學員 美學館「樂齡人口 - 文化近用之區域型計畫」成立「文化藝術工作團」。這是長青生活美學大學成果展 外,再次讓我們有上臺表演機會。出團前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安排讓同學密集訓練。

集訓中郭美麗老師加強了團體整齊度,舞姿的到位,身體的放鬆,時時可聽到老師糾正某某同學手又太

高、太低不整齊、弓步不夠、落跨轉腰也不夠鬆等等,中場休息時,同學們也不再是妳孫子、我孫女等

閒話家常之話題,而是相互討論這一式舞蹈,音樂應第幾拍到位,或請教老師這一式又該如何跳,認真

程度猶如要上國際舞臺表演。

7 月 23 日當天,同學們既興奮又緊張。當第一首元極有愛暖身版表演後,掌聲響亮,讓同學增加不少

信心,接著〝迎春接福、春回大地、五運亨通、萬物嚮明〞首首都獲得不少掌聲。我們準備元極球贈送

參與有獎徵答之來賓,並教予元極舞第一套金蓮初開前三式〝靈苗初露、甘露普潤、迎風搖曳〞,原以

為只有參與有獎徵答之來賓會跟著跳舞,沒想到音樂一放是全體來賓站起來跟著跳。不管是年輕的、或 需拄著拐杖年長的,每個都專心踩著蓮花步,場面讓人非常震撼。一整個活動下來,原來帶歡樂給別人

時,自己竟會更歡樂。

練習當約會 友情更緊密

活力美姿曲線健康舞班 邱如玲老師 長青班的長輩們組成的「文化藝術工作團」,每個星期都安排了團練時間,學員之間的練習都

當成約會。看見大家努力的練習,希望自己的舞蹈表演更完美的心情,不斷地調整自己的舞步

與隊形,彼此的友情又更加親密,與一般上課的心情更不一樣。這個計畫讓大家不但可以持續

運動,使身體健康又美麗為目的,也能因為參與社區義工性質的表演,一起度過彼此分享練習

的日子,並把練習的成果,完整的呈現給社區民眾觀賞,內心充滿了喜樂 !

走入社區演出信心 二胡班

黃柏茹老師

從一開始決定參加活動演出時,學員們都帶著緊張的心情,很怕無法負荷一個小時的演出時間,

以及是否能克服上臺的演出緊張感。本次活動另安排了 20 小時的團練,經過大家不斷的努力練 習及彩排,慢慢地習慣演出的感覺,並從中得到了舞臺演出的成就感。曲目挑選皆以國臺語經

服務是種快樂

茶道生活美學班 饒俊基老師 茶道生活美學班學員參與四場次展演

活動的機會。每個社區參與的人數踴 躍,少則 30 人,多則 80 人,看到長

輩們誠惶誠恐自己帶著茶杯來喝茶,

各式各樣大小不一的杯子,看來確實 有趣。但是當茶席結束後,他們流露

在臉上微笑的樣子,讓長青生活美學

大學學員內心充滿著成就感,原來服 務長輩是一件多麼快樂的事。

典樂曲呈現,希望能和現場社區長輩們產生共鳴。現場演出時,社區長輩們都很熱情的與我們

互動,帶給學員們更多的學習信心,並提供長青學員們舞臺經驗,同時也藉由長青大學學員走

入社區,帶給一般民眾不同的音樂饗宴。

098

099


施比受更有福

生活手語與帶動唱班

顏筱芫 學員

原來表演可以城鄉交流,不但可以把學習成果延伸到更遠的地方,還可以表演給更多人欣賞,這樣的活

動呈現真的太有意義了!

老師從一開始的策畫表演內容與同學幾次的討論,大家更積極的投入表演項目、分組練習,自動自發的

勤加練習,內心充滿了期待與莫名的緊張,加場練習再練習。想想我們這群不知道老之將至的可愛同學

們,付出的同時可以快樂做公益又能賺滿滿的健康!何樂而不為呢?

當我們來到了關廟學堂,裡面已經坐滿期待我們到來的社區民眾,還有很多阿公阿嬤,看到他們的笑

容,我們都忘了緊張的心情,只能用更賣力的熱情與歡笑來表演給大家看,與大家熱情互動著。同學們 顧不得汗水直流,緊湊的曲目一首一首接著上演、換衣服、拿道具,大家都不嫌累,也不會累,表演中

場老師也安排了互動問答,大家回答得十分踴躍。

當天現場有十幾位九十歲以上的阿公阿嬤,也有高齡達九十八、九十五歲的,他們都自己前來參與活

動,實在太令人感動了。這次的活動最豐收的是我們,滿滿的歡笑與熱烈的掌聲,感謝美學館給我們這

個機會,讓我們把平時所學習的成果,化成一種歡樂帶給更多的人,還有更感謝所有為這次活動付出的

每位朋友,活動終於在大家盡情的演出中圓滿完成了!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長青生活美學大學師生所組成的文化藝術工作團,本著老人服務老人的精神,從自

我成長的學習,提升至社區服務。在使命感的驅使下,不畏溽暑,參加 20 小時的集訓,不但精進自身

技藝,更凝聚彼此情誼。進入社區受到熱烈歡迎的景象,激發生命的光與熱,在富教於樂得演出過程中, 增強信心,享受自娛娛人的樂趣。期待這次的下鄉服務,像蒲公英的種子般,在每個角落發芽。

到社區播電影 蔡幸娟 老師

進到社區時,有好多阿公阿嬤說:「我們差不多 30 幾年沒看過電影了,都看電視而已,銀幕小一些, 還不是一樣在看。」也有長輩說:「現在鄉下電影院都關了,要看電影就要到市內,價錢也太貴了,看

不起啦!」聽到這些話真是感慨良多,事實上他們的內心還是喜歡聽高級音響,看大銀幕的電影,只是

迫於無奈,只好接受電視節目。

我告訴自己這是深入社區,可以瞭解社區的文化特性和人文風俗,以學習在不同的社區如何讓長輩透過

導讀,喜歡看這部電影的能力和陪伴長者的心態出發,尊重長輩,用好東西分享的態度,其執行的過程

是愉快和成長的,才能讓過程更加的順利。

這四場電影的播放期間是在暑假,因此都有國小國中高中大學的學生回鄉找祖父母時,陪其祖父母一齊

來觀賞電影。當在導讀電影劇情時,他們很快進入情境,且可以和身旁的長輩討輩電影的一些細節,這

種溫馨感是意外的收獲。

首場規劃在鹽水區永成戲院播放,這是臺南市政府文化局剛修復完成的古建築,很有古早電影院的味 道,外觀內裡是木造建築,座椅是長長的木造椅子,周遭擺放著 50 年代放映機,一入戲院彷彿進到時

光隧道。社區選在假日播放『龍門客棧』,早期的武打片,和現代科技片,渾然不同,老一輩看得微微

笑,年輕朋友也感染了趣味性。 100

101


國家圖書館出版品預行編目資料

學 堂八 記 : 樂齡 人 口 文 化近 用 計畫 / 吳 敏 鳳 , 張 良 鏗 , 陳 昭吟 編 輯 . -- 臺 南 市 : 臺 南 生活 美 學 館 , 民 1 06 . 1 2 面 ; 公分

ISBN 9 78 - 9 86 - 0 5 - 4 1 65 - 6 ( 平裝 ) 1 . 文 化機 構 2 . 藝 文 活動 3 . 臺 南 市

5 28 . 4 16 3 1 0 60 21 71 7

指 導 單 位

文化部

執 行 單 位

臺南市生活美學協會

主 辦 單 位 協 辦 單 位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嘉義縣中埔鄉社口社區 嘉義縣鹿草鄉下潭社區 臺南市關廟區東勢社區 臺南市鹽水區橋南社區 高雄市岡山區程香社區 高雄市林園區文賢社區 屏東縣九如鄉玉水社區 屏東縣里港鄉潮厝社區

人 組

出 版 單 位 地

設 計 印 刷 出 版 日 期 定 G I

S

P

B

N

N

陳柏欽

吳敏鳳、張良鏗、陳昭吟 國立臺南生活美學館

臺南市中西區中華西路二段 34 號 06-2984990

http://www.tncsec.gov.tw 優格廣告攝影有限公司 民國 106 年 12 月 新臺幣 350 元 1010602054

ISBN 978-986-05-4165-6(平裝)

版權所有 • 翻印必究 103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