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国际艺术展art hk 10 catalogue lo res

Page 8

後室談

後室談 香港國際藝術展10 亞洲藝術文獻庫特備節目 在香港國際藝術展10舉行期間,亞洲藝術文獻將第三年舉辦一系列的特備節目。繼上年度的熱烈反 應,文獻庫再次推出《後室談》,舉辦四場專題座談會及兩場放映會,邀請藝術界的專家及藝術工作 者一同探討當代藝術的最新發展。

27 / 5 (星期四) | S421室

承載當下:藝術館藏與日本當代藝術史的建構 下午6至8時 | 河本信治 京都國立近代美術館總館長 | 長谷川祐子 東京都現代美術館總館長 | 神谷幸江 廣島市現代美術館總館長 | Barbara London 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媒體和行為藝術策展人 | Alexandra Munroe 紐約所羅門古根漢博物館亞洲藝術高級策展人 | 主持 Andrew Maerkle 駐東京藝評人 日本有47個縣,每縣均設有公營博物館,當中大部份都是在戰後經濟迅速發展期間建立。早於1950年 代,日本已有專門展示現代藝術的美術館,而首間公營的當代美術館也在1989年成立。是次座談會將 探討日本國內及國外的博物館藏品對日本戰後至當代的藝術發展扮演甚麼角色;1990年代日本在泡 沫經濟爆破後,博物館面對經費大減的情況下,如何保持及發展收納藏品的對策;它們又如何抗衡市 場經濟主導的價值思維;而日本的經驗,給正在發展藝術基建的其他東亞地區,又帶來甚麼的啟示。

29 / 5 (星期六) | S421室

白盒子之後:博物館及其他藝術空間 下午4時15分至6時15分 | Sabine Breitwieser 現代藝術博物館及藏品協會秘書長 | Eungie Joo 紐約新 當代藝術館 Keith Haring 總監、教育及公共活動策展人 | Bec Dean 悉尼 Performance Space 副總監 | Michael Rush 藝評人、策展人及前波士頓布蘭代斯大學 Rose 博物館總監 | 主持 陳韋純 藝評人及學者 過去數十年,面對體制批判的興起、後殖民論述的介入,以及科技化、商品化及全球化等環環相扣的大環 境下,博物館均要試驗不同的策略,以尋求嶄新的展覽、對話及交流方式。有的博物館嘗試舉辦跨領域 的項目,另一些則往外尋求跨國的合作機會,期望以此打破守舊、乏味的白盒子模式,以求保持靈活及適 時,在瞬息萬變的世界裡佔一席位。 同時,面對雨後春筍般的國際性雙年展及藝術博覽會的競爭,博物館亦要思量自己在藝術生態中的定 位。今時今日,美術館如何建構自身的倫理觀和文化政治位置?廿一世紀的美術館究竟有何作用?觀眾 又會是誰? 《後室談》節目免費入場。座談會將設廣東話及英文即時傳繹。 登記:backroom@aaa.org.hk。 詳情請瀏覽:www.aaa.org.hk,或到亞洲藝術文獻庫設於香港國際藝術展10展場內攤位﹝G01﹞查詢。

28 / 5 (星期五) | S421室

當代藝術私人基金會 下午3時30分至5時30分 | Gene Sherman 博士 悉尼 Sherman Contemporary Art Foundation 主席及行 政總監 | Yana Peel 倫敦 Outset Contemporary Art Fund 聯合創辦人及總監 | Daniela Zyman 維也納 Thyssen-Bornemisza Art Contemporary 首席策展人 | 林茵 香港奧沙藝術基金創辦人及總監 | 主持 Savita Apte 藝術史學者及 Art Dubai 總監 地區性的私人藝術基金會對於推動當代藝術愈來愈重要。過往二十年,它們在世界各地的增長,反映 著藝術需要持續資源的支持。基金會支持藝術的方向多元,有的致力推動具挑戰性的非主流項目, 有的則以教育觀眾為己任。本座談會邀得多個著名藝術基金會出席,討論基金會的發展跟當代藝術、 社會責任的關係,面對經濟衰退的挑戰,以及對藝術實踐和藝術市場構成的影響。

衛星活動 28 / 5 (星期五) | 下午6時 | S421室 | 一個偉大的藝術家並不需要高超的技巧 INTELLIGENCE SQUARED ASIA,亞洲的現場辯論論壇,將在香港國際藝術展10上舉辦其年度盛事,講者 包括Turner Prize獲獎藝術家 Antony Gormley 、歷史學家及 White Cube 畫廊的展覽總監 Tim Marlow 、 社會學家及暢銷書作者 Sarah Thornton 、評論家與 Serpentine Gallery 的聯合總監 Hans Ulrich Obrist。 研討會由路透社Insider女主播Deborah Kan主持。 票價 HK$300,於快達票發售(+852 31 288 288 / www.hkticketing.com)。 詳情請參閱www.intelligencesquared.asia

29 / 5 (星期六) | S421室

藝術催化劑與行動主義者* 下午2至4時 | Martha Rosler 藝術家 | Zanny Begg 藝術家 | 黃海昌 藝術家 | 蔡芷筠 藝術家 | 主持 徐 文瑞 獨立策展人及藝評人 過去三、四十年,全球化浪潮湧現,帶來前所未有的流動;人口、知識、資金、媒體信息跨越國家和地 區的界線,高速流動。自80年代末共產陣營崩潰,造就新自由主義主導世界意識形態的單一局面,導 致民主發展受到挑戰,廣泛的社會不公,新的社會操控模式亦應運而生。因應現今社會及政治狀況, 藝術家和社運份子發展出新的思維及抗衡策略,希望另創新天。出席座談會的藝術家將會討論的問 題包括:當藝術拉扯政治,政治扮演甚麼角色?要另創新天,藝術能做甚麼?把為抗爭而生的藝術, 移師藝術場所展覽,兩者可有衝突?在藝術創作中,嶄新的溝通網絡將佔甚麼位置? * 一系列與本座談會主題相關的放映會將於星期六上午10時45分及星期日下午2時於S421室舉行。

後室談 主辦

協辦

贊助


Issuu converts static files into: digital portfolios, online yearbooks, online catalogs, digital photo albums and more. Sign up and create your flipbook.